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生物_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生物_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生物_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生物_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课题:《生物圈中的人-新陈代谢》课型:复习课

作者:

单位:

联系电话:

专题四生物圈中的人-新陈代谢

课型:复习课

课标要求:

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有重要影响。人从生物圈中摄取各种各样的营养物质,以满足自身对物质和能量的需求。人吸收的营养物质需要经循环系统运送到身体的各种组织、器官,人体产生的废物也需通过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等的协调活动排出体外,人体结构和生理的知识对学生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相互适应的关系,理解人的各种生命活动,自觉养成卫生习惯具有重要作用。

《新课标》要求学生形成以下概念:

1、人体的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正常工作为细胞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生存条件,包括营养、空气等以及排除废物。

2、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肝、胰、大肠和肛门,其功能是从食物中获取营养物质,以备运输到身体的所有细胞中。

3、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和血液,其功能是运输氧气、二氧化碳、营养物质、废物和激素等物质。

4、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其功能是从大气中摄取代谢所需要的氧气,排出代谢所产生的二氧化碳。

5、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其功能是排除废物和多余的水。

6、人体各个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协调,以完成生命活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描述消化系统的组成,概述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及小肠利于消化、吸收的特点。(重点)

(2)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概述人体呼吸的四个过程及肺泡利于气体交换的特点。(重点)

(3)描述血液的组成及功能,描述血管和心脏的结构与功能,概述血液循环的过程。(重点、难点)

(4)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的结构,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重点、难点)。

2、能力目标

(1)通过构建新陈代谢概念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识图能力。

(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从人体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上理解新陈代谢,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本节的复习,使学生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2)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养成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3)让学生体验自主探究获取知识的快乐,形成生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生物学观点和珍爱生命的观点,让学生乐于探究生物世界的奥秘。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本节课内容特别多,特别难,学生在复习时感到很茫然,首先要求同学们自主复习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材第三单元第一章到第四章的全部内容,在把这四章内容复习完之后,再把较难的较混的内容给学生进一步的强化和利用显得特别关键。这四章看似独立,实际上有很大的联系,利用概念图就能很好的展示它们的关系,让学生体会到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不同的系统有不同的结构特点,决定了不

同系统的不同功能,从而让学生理解了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利用典型的综合图,可以把与四个系统相关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对每章典型的图形也能进一步的强化识记,精选习题更能解决学生泛滥做题的时间,知识来源于课本,重新看课本,也能强化对知识的识记。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学生自主复习七年级生物教材第三单元第一到四章全部内容。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设疑:

1、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2、在细胞的线粒体内发生什么作用?

3、呼吸作用需要什么气体?还需要什么?产生什么?

4、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运来,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的运走,依靠什么系统?

5、营养物质来自什么系统?氧气来自什么系统?代谢废物主要靠什么系统

排出?

6、当然还有少量的代谢废物以汗液的形式通过什么排出体外?

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在黑板板书,板书如下:

师:看似独立的四个系统却以循环系统为纽带有机的整合起来,这就是专题四生物圈中的人即新陈代谢。在以后的复习中,我们会经常遇到与四个系统相关的综合题,如何做这样的题呢?首先要求我们从整体上认识这样的图,最关键的是知道每个系统所包含的知识点。

下面我们以这个典型的图为例,把我们学习中,易错的,易混的知识点做进一步的强化和落实。

一、知识解析,直冲中考

课件展示:

一、下图是人体的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①到⑧表示生理过程,a和b表示气体,据图回答问题:

(一)消化系统

师:同学们看图的左边涉及到了什么系统?请完成前三个题。

1、食物中最重要的供能物质是。

2、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中,最重要的供能物质是。

3、我们吃的米饭在消化道的开始消化,最终被分解成,参与的消化液有。

引导:糖类包括淀粉、葡萄糖和麦芽糖,能被人体吸收的只有葡萄糖,米饭中含有淀粉,最终两个字只能填葡萄糖。消化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液都是三种,每次少不了肠液和胰液,再多加一种消化液。

设疑:我不想吃米饭了,我想吃牛肉,把米饭改成牛肉哪位同学来说一下?

下面哪个曲线是牛肉的消化过程?

课件展示:

4、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是图中的

过程,参与此过程的主要器官是,与此功能不相适应的特点是()

A.小肠很长,有5~6米

B.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

C.小肠绒毛的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D.小肠壁上有许多能分泌消化液的肠腺

5、能被人体直接吸收的有机物是。

6、与流入小肠的血液相比,流出小肠的血液变成了含丰富的血。

师进行强调:D答案利于小肠的消化,A和B与消化和吸收都有关系。能被人体

直接吸收的营养物质有三个,(不知道的同学,可以翻到课本的11页),而被直

接吸收的有机物只有一种,即维生素。这要求同学们在做题时一定要读准题目,

抓住字眼。小肠属于体循环,所以从小肠流出的血是静脉血,小肠又吸收营养物

质,所以流出小肠的血液变成了含营养物质多的静脉血。

(二)呼吸系统

过渡:同学们看图的中间,显示的是什么系统?

设疑:1、看图说出678代表什么过程?这些过程是通过什么实现的?

2、a代表什么气体?从图可以看出氧气最终到达什么部位?到达组织细胞的目

的是什么?b代表什么气体?产生在什么部位?

3、肺泡中的氧气与动脉血中的氧气相比,含氧量多的是?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

碳和静脉血中的二氧化碳相比,含二氧化碳多得是?

学生积极回答问题。

呼吸系统这一章比较难的是有关呼吸运动的知识,下面请同学们翻到课本25页,对照屏幕上的内容进行识记。

课件展示:

7、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

吸气时:

①肋间肌,肋骨胸骨运动

②膈肌,膈运动;

③胸廓,胸腔容积;

④肺;

⑤肺内气压大气压;

⑥外界空气通过进入肺。

过渡下面我们来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课件展示:

8、③过程所示的状态与下表中哪种描述的状态相符()

课件展示:

9、下图是某同学做模拟实验,并绘制的肺内气压变化曲线图。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甲图中曲线的AB段与图1都表示吸气状态

B: 甲图中曲线的BC段与图1都表示呼气状态

C: 甲图中曲线的AB段与图2都表示呼气状态

D: 甲图中曲线的BC段与图2都表示吸气状态

找学生来解释理由。

10、a气体进入肺泡,经壁和壁进入血液。

11、血液流经肺泡后,血液成分发生的变化增多,减少。

12、实验人员测定某人的肺泡气、静脉血、动脉血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

值,据此请你判断出代表肺泡气的字母是()

(三)泌尿系统

过渡:我们继续看图的最右边,涉及到什么系统?

课件展示:

设疑:1、过程4和5代表尿形成的什么过程?写一遍。

2、d.c代表什么液体?

课件展示:

14、d中的液体是样品()

让学生说出理由。

师强调:样品1变成样品2经过了什么过程?样品2变成样品3经过了什么过程?过渡: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什么?课件展示:

说出各部分结构名称。

15、据图回答问题

1、血液经过②和③内壁的滤过作用形成。

2、⑤内液体和①内液体相比,⑤内含量大大降低。

3、③内液体和②内液体相比,不含。

4、③内液体和血浆相比,不含。

16、流出肾脏的血液成分与流入肾脏的血液成分相比,其特点是()

A: 氧气增加,尿素减少

B: 二氧化碳减少,尿素增加

C: 氧气减少,尿素增加

D: 二氧化碳增加,尿素减少

过渡:下面我们一起来复习循环系统。

(四)循环系统

设疑:循环系统的动力器官是什么?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心脏的结构

课件展示:

设疑:1、说出心脏四个腔的名称和1-5的名称

2、说出与四个腔相连的血管名称

3、流动脉血的腔和血管有哪些?

4、往45里面灌水,水从哪里流出?往1里面灌水,

水从哪里流出?

5、体循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什么?

学生积极回答问题。

过渡:我们来检测一下:

课件展示

17、下图是心脏解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和④分别是肺静脉和上腔静脉

B: ②和③分别与c和d相连

C: 含有动脉血的腔是a和b

D: 肺循环的终点是c

如果我们把心脏融入到综合性的图里,就出现了这个效果。

课件展示:

设疑:

请同学们参照图,找出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路线。

教师讲解:

氧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进入肺部的毛细血管,最先到达心脏的左心房,雾霾分

子也是最先到达左心房,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进入组织细胞,最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静脉注射,药物也最先到达右心房,治疗肺病,经过右心房右心室到达肺部,如果治疗其它的病,还要继续走,经过左心房左心室到达组织处的毛细血管,所以经过心脏2次,肺一次,心脏四个腔各一次。

过渡:我们来检测一下学生的掌握情况

课件展示:

18、血液只能由B流向D,而不能发生倒流的原因是。

19、营养物质进入血液循环,经静脉流回心脏,首先到达心脏的。

20、氧气进入血液循环,经静脉流回心脏,首先到达心脏的。

21、某人鼻炎,静脉注射药物,药物在心脏四腔中流动的先后顺序是。药物到达病灶经过A腔次,心脏次。

22、除图中排泄途径外,代谢废物还可以通过以的形式排出。

23、人体各项生命活动能够统一协调进行,有赖于系统的调节作用。

三、总结归纳

不同的系统有不同的结构,不同的结构决定了不同的功能,从而验证了生物学上最经典的一句话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

七年级生物下册《生物圈中的人-新陈代谢》的复习

学情分析

本节是复习课,内容是《生物圈中的人-新陈代谢》这节内容在八年级下学期是重点复习的专题,经过了一年,学生重新再去学习,大多数的知识已经忘的差不多了,有许多同学对这一专题有恐惧感,知识太多,不知从哪下手,怎样在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怎样去复习,怎样把零乱的知识整体化,怎样把易错,易混的知识明确化,怎样轻松扎实的掌握知识,都是学生面临的问题。

单个的图形,有的学生能看的懂,但如果把几个图融合在一起,有的同学就不会识图了,所以教会学生认识几个典型的图形很关键,当然单个的图形必须掌握,每个图形涉及到的知识点,有的同学知道的不全面,这要求教师尽量把该掌握的知识给学生说明白,说全面。同样的图形,但每次出题人出的题目却不一样。

有些知识点考的比较灵活,有的学生缺少随机应变的能力,不能很好的去应用,学得太死。

这也要求老师,对于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也尽量说全,易混的易写错的都让学生知道一些,有些学生眼高手低,你让他写就不想写,结果错字连篇,这也是经常出现的现象。

基础知识最关键,但学生不想去读,这也要求教师每次准备少一点的知识点,让学生课前背诵,抓好课本知识。

效果分析

(一)学生学习效果评价量表

七年级生物下册《生物圈中的人-新陈代谢》的复习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描述消化系统的组成,概述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及小肠利于消化、吸收的特点。(重点)

(2)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概述人体呼吸的四个过程及肺泡利于气体交换的特点。(重点)

(3)描述血液的组成及功能,描述血管和心脏的结构与功能,概述血液循环的过程。(重点、难点)

(4)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的结构,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重点、难点)。

2、能力目标

(1)通过构建新陈代谢概念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识图能力。

(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从人体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上理解新陈代谢,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本节的复习,使学生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2)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养成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3)让学生体验自主探究获取知识的快乐,形成生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生物学观点和珍爱生命的观点,让学生乐于探究生物世界的奥秘。

七年级生物下册《生物圈中的人-新陈代谢》的复习

评测练习

一、下图是人体的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①到⑧表示生理过程,a和b表示气体,据图回答问题:

1、食物中最重要的供能物质是。

2、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中,最重要的供能物质是。

3、我们吃的米饭在消化道的开始消化,最终被分解成,参与的消化液有。

4、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是图中的

过程,参与此过程的主要器官是,与此功能不相适应的特点是()

A.小肠很长,有5~6米

B.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

C.小肠绒毛的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D.小肠壁上有许多能分泌消化液的肠腺

5、能被人体直接吸收的有机物是。

6、与流入小肠的血液相比,流出小肠的血液变成了含丰富的血。

7、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

吸气时:

①肋间肌,肋骨胸骨运动

②膈肌,膈运动;

③胸廓,胸腔容积;

④肺;

⑤肺内气压大气压;

⑥外界空气通过进入肺。

8、③过程所示的状态与下表中哪种描述的状态相符()

9、下图是某同学做模拟实验,并绘制的肺内气压变化曲线图。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甲图中曲线的AB段与图1都表示吸气状态

B: 甲图中曲线的BC段与图1都表示呼气状态

C: 甲图中曲线的AB段与图2都表示呼气状态

D: 甲图中曲线的BC段与图2都表示吸气状态

10、a气体进入肺泡,经壁和壁进入血液。

11、血液流经肺泡后,血液成分发生的变化增多,减少。

12、实验人员测定某人的肺泡气、静脉血、动脉血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值,据此请你判断出代表肺泡气的字母是()

13图中的④过程表示⑤过程表示。

14、d中的液体是样品()

15、据图回答问题

1、血液经过②和③内壁的滤过作用形成。

2、⑤内液体和①内液体相比,⑤内含量大大

降低。

3、③内液体和②内液体相比,不含。

4、③内液体和血浆相比,不含。

16、流出肾脏的血液成分与流入肾脏的血液成分相比,其特点是()

A: 氧气增加,尿素减少

B: 二氧化碳减少,尿素增加

C: 氧气减少,尿素增加

D: 二氧化碳增加,尿素减少

17、下图是心脏解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和④分别是肺静脉和上腔静脉

B: ②和③分别与c和d相连

C: 含有动脉血的腔是a和b

D: 肺循环的终点是c

18、血液只能由B流向D,而不能发生倒流的原因

是。

19、营养物质进入血液循环,经静脉流回心脏,首先

到达心脏的。

20、氧气进入血液循环,经静脉流回心脏,首先到达心脏的。

21、某人鼻炎,静脉注射药物,药物在心脏四腔中流动的先后顺序是。药物到达病灶经过A腔次,心脏次。

22、除图中排泄途径外,代谢废物还可以通过以的形式排出。

23、人体各项生命活动能够统一协调进行,有赖于系统的调节作用。

二、人体细胞的各项生理活动都离不开能量,能量的获得与人体的整体生理活动息息相关,如图是人体的部分系统和器官,每一个细胞能量的获得都离不开它们的生理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人体内提供能量的物质主要是 ,在食物中,它们要经过消化后在图一的[ ]中被吸收,随着血液循环会首先通过图三中的[ ] (填字母)进入心脏.

2、伴随着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也同时产生尿素等废物,废物的排出主要通过图四的过程和过程,其中尿素最先离开血液是从图四的[ ]处离开的.

3、能量的获得还需要氧气的参与,图二为肺泡以及周围的一条毛细血管,当肺泡慢慢鼓起时,此时膈肌 (填“收缩”或“舒张”),氧气扩散进入血液,当血液由A流向B后,发生的变化 ,氧气分子由图三中的[ ]流出心脏后,随着血液循环到达组织细胞.营养物质和氧气分子到达组织细胞内后,在中被利用释放能量。

七年级生物下册《生物圈中的人—新陈代谢》的复习

课后反思

生物圈中的人—新陈代谢这一专题,在十个课标主题内容中所占分值比例均是最高的,所点分值均不低于20%,是学业水平考试中的重中之重。所以本节课在设计时,力求避免简单的照本宣科,单调重复,而是引发学生主动去探究营养物质和氧气是如何进入人体,二氧化碳和尿素等废物又是如何排出体外,物质在人体内又是怎样运输,它们又是如何构成统一整体,使原来零碎的知识点变得完整和系统化。通过小肠绒毛、肺泡、毛细血管和肾单位结构的共同特点归纳总结,深刻体会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然后通过概念图的归纳总结,得出规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形成知识体系。每个知识点后利用典型例题进行点评分析,教给学生解题的思路方法,帮助学生灵活运用、内化知识,使复杂的中考新陈代谢综合题变得简单,使学习变得简单和生动有趣,这些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效果较好!

七年级生物下册《生物圈中的人-新陈代谢》的复习

课标分析

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有重要影响。人从生物圈中摄取各种各样的营养物质,以满足自身对物质和能量的需求。人吸收的营养物质需要经循环系统运送到身体的各种组织、器官,人体产生的废物也需通过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等的协调活动排出体外,人体结构和生理的知识对学生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相互适应的关系,理解人的各种生命活动,自觉养成卫生习惯具有重要作用。

《新课标》要求学生形成以下概念:

1、人体的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正常工作为细胞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生存条件,包括营养、空气等以及排除废物。

2、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肝、胰、大肠和肛门,其功能是从食物中获取营养物质,以备运输到身体的所有细胞中。

3、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和血液,其功能是运输氧气、二氧化碳、营养物质、废物和激素等物质。

4、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其功能是从大气中摄取代谢所需要的氧气,排出代谢所产生的二氧化碳。

5、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其功能是排除废物和多余的水。

6、人体各个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协调,以完成生命活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描述消化系统的组成,概述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及小肠利于消化、吸收的特点。(重点)

(2)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概述人体呼吸的四个过程及肺泡利于气体交换的特点。(重点)

(3)描述血液的组成及功能,描述血管和心脏的结构与功能,概述血液循环的过程。(重点、难点)

(4)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的结构,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重点、难点)。

2、能力目标

(1)通过构建新陈代谢概念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识图能力。

(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从人体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上理解新陈代谢,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本节的复习,使学生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2)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养成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3)让学生体验自主探究获取知识的快乐,形成生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生物学观点和珍爱生命的观点,让学生乐于探究生物世界的奥秘。

济南版初中生物上册课程纲要

七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初中生物学 课程类型:国家课程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济南出版社,2012年版 适用年级:初中七年级 课时:57课时(含期中、期末测试及讲评) 一、课程背景 七年级生物上册包括两个单元:第一单元《奇妙的生命现象》和第二单元《多彩的生物世界》,第一单元涉及《标准》中的三个一级主题,分别是“科学探究”,“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和环境”,包含《标准》内容有:生物学的探究方法,生物的生活存依赖一定的环境,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的分裂、分化形成组织、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二单元涉及《标准》中三个一级主题,分别是“生物多样性”“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本单元包括的《标准》内容包括生物多样性,绿色植物生活需要水,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绿色植物对生物圈有重大作用,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对初中义务教育段七年级学生来说,与小学相比学科增加了,而且生物学是个全新的学科,学生对生物学的认识停留在对生命现象的感知和一些生活经验上,现在不仅要从宏观深入到微观领域去学习,还要学会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研究工具,进行生物实验等。但是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对新事物充满了好奇,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积极正确地加以引导。奇妙的生命现象,为学生打开了探索生命世界的大门,学生从现象和结构层面对生命有了初步的认识。多彩的生物世界,让学生比较全面的认识各类生物以及各类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能更好的进一步学习“生物圈中的人”“物种的延续”“生物与环境”“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生物技术”等内容。 二、课程目标 1.通过观察身边的生物及图片,认识生命现象,知道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了解栖息地和生物圈。能概述科学探究的过程和研究方法,学会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研究工具,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园。 2.通过实验、探究、观察与思考等活动,学会制作临时装片,区分动植物细胞结构,认识和理解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使生物体表现出由小长大、由简单到复杂的生命现象,认识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提高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认同细胞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3.通过实验、调查活动、分析图片及图文资料能够描述动物、植物、微生物三大类群的主要特征及生活环境,初步感知生物的分类及生物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的进化顺序,能够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提高采集和制作动植物标本的能力。认同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中考生物重难点突破--综合图

中考生物知识点复习(九) 综合图1. (2017东营)同学们利用生物学知识对生活中的俗语进行了下列解 读,你不认同的是( ) 2.(2017潍坊A卷)下列各种概念的内涵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与如图 所示不相符的是( ) 第2题图 A. 肾小球→肾小体→肾单位 B. 基因→DNA→染色体 C. 脊神经→脊髓→中枢神经系统

D. 吞噬细胞→人体的第二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 3. (2017黄冈)下列各项中不符合如图所表示概念之间关系的是( ) 第3题图 A. Ⅰ玉米种子Ⅱ胚Ⅲ胚乳 B. Ⅰ无脊椎动物Ⅱ节肢动物Ⅲ昆虫 C. Ⅰ泌尿系统Ⅱ肾脏Ⅲ肾单位 D. Ⅰ染色体ⅡDNA Ⅲ基因 4. (2017呼和浩特)如图是由3个圆所构成的相关概念间包含关系图,其中Ⅰ为大圆,Ⅱ和Ⅲ分别为大圆之内的小圆,符合这种所属关系的是( ) 第4题图

A. Ⅰ细胞质、Ⅱ细胞核、Ⅲ线粒体 B. Ⅰ内分泌腺、Ⅱ垂体、Ⅲ卵巢 C. Ⅰ种子植物、Ⅱ孢子植物、Ⅲ被子植物 D. Ⅰ原核生物、Ⅱ细菌、Ⅲ病毒 5. (2017苏州)如果用如图表示各种概念间的关系,则下列选项与图示相符的是( ) 第5题图选项 1 2 3 4 A 生物圈生态系统绿色植物生产者 B 动物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昆虫 C 种子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双子叶植物 D 纲科目种 6. (2017孝感)如图表示四个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表格中的四个选项与之相符的是( )

第6题图 选项 1 2 3 4 A 种子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双子叶植物 B 泌尿系统肾脏膀胱肾单位 C 细胞核染色体DNA 基因 D 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7. (2017巢湖)如图表示有关概念之间的关系,下表选项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 第7题图 1 2 3 4 A 骨连结关节关节面关节囊

济南版初中生物知识点大全

生物会考必考知识点 七年上册 (一)科学探究 (结合与生物相关的社会生产、生活事实、现象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预期结果、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科学探究的过程: 提出问题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于空气还是肉汤本身? 作出假设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于空气。 制定计划煮沸肉汤的目的是:杀死其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 曲颈瓶的巧妙之处:使空气可以进入肉汤而微生物不能进入。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于空气。 表达交流 变量----微生物、温度、水分、光照、空气、二氧化碳。 (注意变量是个名词,温度的高低、水分的有无、光照的强弱等不是变量)

对照实验的原则:控制单一变量。 (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

2.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1.显微镜中最重要的结构是目镜和物镜。 2.显微镜的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3.目镜放大倍数与镜头长度成反比,物镜放大倍数与镜头 长度成正比。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取拿与安放 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将显微镜从镜箱中取出,放在实验台略偏左的地方, 镜座距身前的实验台边缘7cm左右 对光①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 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③转动遮光器,使遮光器上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④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直到出现一个明亮的视野。 或

安放装片 将装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 观察①从侧面注视物镜,双手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镜头降至接近装片约2mm处停止,防止压碎装片和损伤镜头。 ②左眼注视目镜,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发现物像为止。必要时,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或 整理与存放①实验结束后,转动粗准焦螺旋提升镜筒,取下装片 ②用纱布将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若物镜目镜被弄湿或弄脏,用擦镜纸轻轻擦拭干净。 ③转动转换器使物镜偏向两旁,将镜筒降至最低,树立反光镜。 ④将显微镜放回镜箱中,送回原处。

初中生物中考重难点复习

初中生物会考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科学探究一般包括的环节: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5、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8、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写食物链时注意:只能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层消费者结束。 9、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第二单元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资源目录 4.1.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2、3 4.1.2人的生殖3、4 4.1.3青春期5、6 4.2.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6、7、8、9 4.2.2消化和吸收10 4.2.3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11、12、13、14 4.3.1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14、15、16 4.3.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16、17 4.4.1流动的组织──血液18 4.4.2血流的管道──血管19、20、21 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21、22、23 4.4.4输血与血型24、25、26 4.5人体内废物的排出26、27、28 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28、29、30 4.6.2神经系统的组成31、32、33、34 4.6.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35、36、37 4.6.4激素调节38、39、40、41 4.7.1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41、42、43 4.7.2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44、45 4.7.3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45、46

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教学目标 ①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②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③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④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重点和难点 ①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 ②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 ③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课前准备 教师:查阅、搜集有关生物进化论和神创论观点的资料及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等。 学生: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现代类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状态的图片资料。 课时分配 2课时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人类的起源 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森林古猿 认识观察现代类人猿 推测森林古猿当时的生活状况叙述课前搜集的有关人类起源的相 关资料和内容,小组之间相互交 流。 倾听教师有关生物进化论与神创论 的介绍,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观看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 通过对比找出现代类人猿与人的异 同点。 通过观察图片和录像片,小组以合 作的方式尝试性地描述森林古猿的 组织交流、评价,并补充。 介绍有关生物进化论观点与神创论 观点的争论,引导学生认识到在科 学发展的历史中,存在着唯物观和 唯心观点的斗争。 指导学生阅读图书和观看录像,启 发学生发现问题、思索、回答,并 补充。 鼓励和引导学生从运动方式、捕食 等方面大胆进行想像,并进行适当 的补充。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全册教案

七年级下册第一章人的由来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B) 教师寄语: 探索人类起源,开创世界未来。 教材分析: 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过程十分复杂,许多问题目前尚无定论,为此本章注意突出有关的基本观点,即人类起源于远古时代的森林古猿,并指出可以用古人类的化石和遗物作为证据进行研究。另一方面,本节内容具有开放性,指出有关人类起源和发展问题目前仍有许多争议,这是正常的。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故本节重难点是人类的起源、证据、进化的过程。本节内容常以选择或简答的形式考察人类起源及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人类起源于古代的森林古猿,能说出人类起源的过程。 2、能力目标:通过资料分析及探究活动,找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的证据,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我是从哪里来的?”“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呢?”请阅读课本1---5页回答以下问题:

4、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森林古猿的一支逐渐进化成为人类呢? 二、合作探究 (一)类人猿与人类的共同祖先 请同学们观察教材第2页插图并结合课前查找的有关类人猿资料,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比较类人猿与人类的相似及不同之处,完成下列问题: 1、类人猿与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2、人类祖先的生活方式:。 三方面不同。现在,人类数量在急剧增加,而类人猿数量日益减少,为什么?。 4、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的证据是。 (二)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4?5页,各学习小组内展开讨论,畅所欲言,分析总结森林古猿进化成人的证据。(每组选一人阐述本组观点,其他组成员补充。) 提示: 1、设想当时森林古猿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2、环境的改变如何迫使森林古猿下地生活? 3、森林古猿下地生活中又遇到了哪些问题? 三、拓展创新 1、现代的类人猿(如黑猩猩)还能再进化成人吗?请结合有关知识回答。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最新最全】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 第八章人体的营养 第1节人类的食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记叙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并能举例说明各种营养成分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②学会收集、整理、积累、使用信息的能力和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交流能力等。 ③学习用列表法比较、概括、总结知识的方法。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关注、关心自身和他人健康,用科学知识指导健康生活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说明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2、难点 ①用化学方法检测蛋白质和维生素C。 ②蛋白质和维生素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③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教学方法探究实验 课型探究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食物的营养成分及其对人体的作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演示利用多媒体展示二组图片,一组是非洲难民孩子骨瘦如柴,无力行走,在地上卷曲等;另一组是现在我国部分儿童少年过度肥胖的图片。 提问:为什么有的人骨瘦如柴?有的人肥胖得迈不动脚?大家能不能根据这二组图片提出问题,且作出初步的结论? 学生提出问题和作出结论:(1)两组图片上孩子体态上的明显差异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可能是营养问题。(2)这两组图片中儿童少年是不是得了营养方面的病?一是营养不良,一是营养过剩。(3)是不是与生活环境有关?一个生活环境艰难,一个生活环境优越。 总结并引出课题:是的,他们如此强烈的反差却是因为同一原因,就是都与营养相关,都是营养方面出现问题造成的。在日常生活中,要想健康,就是科学营养。科学营养离不开营养物质,而我们获得营养物质的主要途径是摄取食物,那么食物究竟为我们提供了哪些营养物质呢?这就是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第8章人的生殖与发育 第一节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识别男女生殖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识别卵子和精子,描述受精过程 3、描述胚胎发育过程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说明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是重要的生殖过程 2、说明睾丸产生精子和卵巢产生卵子 教学难点: 说明睾丸和卵巢是主要的生殖器官;描述胚胎发育过程以及胚胎发育的条件和场所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设计:

一、、引入:你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吗? 二、、学生积极发言说出自己的来源,教师总结引入课题 三、学生活动: 1、观察图8—1和图8—2小组讨论说出男女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讨论:为什么说睾丸和卵巢分别是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 3、分组讨论精子和卵子排出的路线,然后每组代表上黑板画出示意图 4、显微镜观察动物的卵子和精子玻片标本 5、阅读课文讨论:(1)精子和卵子是在什么地方相遇的? (2)什么是受精作用(3)精卵结合而成的细胞叫什么? 6、学生自学课文内容,了解常用节育方式提出心中的问题或疑惑 7、学生讨论:(1)新生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2)精卵结合后在什么地方发育? (3)为什么回有“十月怀胎”之说?(4)人是从什么地方分娩出来的?(5)母体是通过什么结构向胎儿提供营养物质的? (6)你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父母? 四、教师活动: 对学生的讨论结果给予肯定,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给予补充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何收获?你还有什么疑惑? 六、练习:课本第6页:自我评价1、2、3、4 (请学生讲解) 思维拓展(学生讨论) 板书设计:

2013年初中生物会考复习之专题训练篇二 济南版

专题二 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第一部分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知识归纳梳理】 藻类植物(主要特征、营养方式、与人类的关系) 绿色植物的 蕨类植物(主要特征、生殖方式、与人类的关系) 主要类群 裸子植物 种子植物 (主要特征、与人类的关系) 生物圈中的 被子植物 绿色植物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概念、过程、影响因素、意义) 叶片的结构(表皮、叶肉、叶脉)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原料、条件、场所、产物、应用)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原料、条件、场所、产物、应用)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能量转化器”、“空气净化器”、“蓄水池”) 【经典例题体验】 例1.(2011·莆田)下列属于藻类植物和蕨类植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 A.都是多细胞植物体 B.都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C.都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 D.都可以用孢子繁殖后代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低等绿色植物的主要特征。藻类植物多为单细胞个体,即使是多细胞个体也没有根茎 叶的分化,一般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阴湿的地方,靠孢子生殖,属于孢子植物。ABCD 的描述都符合蕨类植 物的特征。因此,二者的共同特征只有D 是符合要求的。 [答案]D 例2. 17.(2011·湘潭)右图是花生的果实,据此可判断花生属于( )。 A .藻类植物 B .蕨类植物 C .裸子植物 D .被子植物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绿色开花植物的主要特征。从题干材料和图示中可以读出的信 息是:花生能形成种子,靠种子繁殖后代,且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即形成了果实。因此,花生属于被子植物。 [答案]D 例 3. 下图表示一昼夜中二氧化碳、

氧进出植物叶片的情况,你认为哪幅图所示的现象发生在夜间()。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绿色开花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条件适宜时,正常生活的植物叶片同时进行着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除了满足自身呼吸作用需要外,还有一部分通过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如图C所示。要求回答的问题是在夜间二氧化碳、氧进出植物叶片的情况,由于夜间缺少光线或光线较弱,植物不产生或极少产生氧气,而植物的呼吸作用照常进行,结果消耗氧产生二氧化碳,发生现象如图D所示。 [答案]D 例 5.在世博主题馆外壁有一面超大的“绿墙“,这也是世界最大的生态绿化墙面。这面墙是将可回收的废塑料再利用变成植物容器,构建了立体花卉墙.总面积达5000余平方米,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4吨。与玻璃幕墙相比可降温5度,使空气清新、湿润。实现上海世博园区的“低碳排放”。请回答: (1)“绿墙”能吸收二氧化碳是因为绿色植物能进行__ __作用;其反应式是 反应式中的a表示,b表示。 (2)“绿墙”与玻璃墙相比可降温5度,使空气湿润.是因为绿色植物能进行_ __作用。 (3)本届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提倡“低碳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尽力减少能量的消耗,从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你能为“低碳生活”做些什么?写一条和大家分享。。 [解析]本题以世博的“绿墙”、世博的主题为题干材料,设置问题情境,综合考查了绿色开花植物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低碳”环保的知识,属于社会热点问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利于考查学生的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答案](1)光合叶绿体氧气 (2)蒸腾 (3)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或少用一次性塑料装、纸杯,或提倡乘坐公共汽车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分类题组训练】 基础过关题组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大气中,近90%的氧气来源于哪类植物?()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种子植物 2.在地球上最高等的植物类群是()。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3. 安丘公冶长书院中的银杏属于裸子植物,其原因是()。 A.种子外无果皮包被 B.种子外无果皮较薄 C.植物体内有输导组织 D.受精过程脱离了水的限制 4.(2011·潍坊)细心观察你会发现,我们周围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各不相同。以下植物有根、茎、叶分化的是(). A.海带 B.水绵 C.发菜 D.蕨菜 5.移栽幼苗时,为了提高成活率,应采取的措施是()。 ①在阴天或早晚载②不要碰掉枝叶③剪去一部分枝叶④给植物覆盖遮荫⑤及时使用苗肥⑥让植株尽快光照,制造营养。 A.①③⑤⑥ B、①②④⑥C、①③④ D、①③④⑤ 6. 西瓜等植物体的果实发育长大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来源于()。 A.根的吸收作用B.叶的光合作用 C.茎的输导作用 D.花的贮存作用 7.(2011丽水)下列四位同学的观点中正确的是()。 A.小王认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时无法进行呼吸作用 B.小柯认为:绿色植物呼吸作用时一定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C.小明认为:绿色植物呼吸作用,吸入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初中生物复习重难点

初中生物答卷方法 一.选择题 1. 易出现的丢分问题: (1)审题不慎,只求快,没有弄清题意就作答,尤其不会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没有深刻领会出题者的意图。(2)粗心大意,只看表面现象,被题目中的干扰因素迷糊,掉入了出题者设的陷阱中。 (3)相关或相似的概念混淆不清,基础知识不扎实。 (4)受思维定势影响,想当然地套用生活经验、习惯、做过的习题、权威等“似曾相识”的答案或问题。 (5)由于不会做就空着不做,影响整体成绩 2. 应对策略: 首先要读全、读懂题目,认真去领会出题者的意图; 其次要仔细审题,分清正误,避免马虎丢分;第三,要破除思维定势,不要没看完题就作答,掉入出题者设计的陷阱中;第四,实在不会答的,不要空着,机遇性答题还有25%的机会。 3. 解题方法: (1)直选法。这是解答生物选择题的最基本方法,解答时依据题目所给条件,借助于已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直接得出结论。此方法最简单也最为常用。 (2)排除法。对于那些不能直接判断出答案的题,可根据题干所给出的条件和提出的问题,将供选答案中不合理的答案逐个排除,剩下的就是应选答案。阅读量有所增加,此方法适合于多种形式的选择题,如常用于解答概念、原理类选择题,也常用于解答组合型选择题。 (3)推理法。 推理法是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直接推论或得出答案,然后再与题目中所给定的供选答案相对照,与之相同者既为应选答案。一般情况下应用这样推测方法的选择题多数都是教学目标中需要理解记忆层次的基础内容,通常这样的题型占有的比重比较大。 4.综合分析法 对于一些不易直接判断出正确答案的选择题,常要进行细致的分析、严谨的推理、正确的判断才可能得出正确的答案。解答复杂的选择题多用此法。二.识图作答题的解题策略与技巧:识图要注意图与实物的关系以及图的整合三.图形图表题

济南版初二生物上册知识点汇总汇总

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第四单元物种的延续 第一章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 第一节花的结构和类型 1、花的基本结构:一朵完整的花包括: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雌蕊和雄蕊等六部分,以上部分都具备的花叫(完全花),缺少其中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叫(不完全花)。 2、桃花的结构 3、花的主要结构:(雄蕊和雌蕊),因为它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 花柄:支持和输导 花托:着生花的各部分 4、花的各部分作用花萼、花冠:保护,招引昆虫传粉 雄蕊和雌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关 5、对每一种绿色开花植物来说,花的(形态和结构)相对固定,(花的特征)作为植物分 类的重要依据。 6、花的类型.: 分类及依据:根据雄蕊和雌蕊的有无,花可以分为(两性花和单性花)。 两性花:一朵花中同时具有雄蕊和雌蕊的花,如桃花、百合花等。 单性花: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的花,如黄瓜花、丝瓜花、杨花、柳花 雌花:一朵花中只有雌蕊的花 单性花雄花:一朵花中只有雄蕊的花 具有单性花的植物:分为雌雄同株植物(黄瓜、玉米)和雌雄异株植物(柳、杨、菠菜) 单生花:每一朵花单独着生在茎上,较大。如:桃花、月季花 根据花的着生情况 花序:每一朵花按一定次序着生在变形的花托即花轴上,每一 朵花较小,组成花序后较明显,有利于传粉。如:菊花、 向日葵 第二节传粉与受精 概念:花开以后,花粉从花药里散发出来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接受花粉花的主 要部分之一花的主要部分之一外子房壁,内 胚珠 保护花蕊 保护花蕊 内有花粉支支持和输导 花柄

自花传粉:一朵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柱头上。如小麦、水稻、豌豆 方式 异花传粉:一朵花的花粉落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如鼠尾草、玉米等 风媒花:具有艳丽的花冠,芳香的花香,甜美的花蜜 虫媒花:没有艳丽的色彩,芳香的气味,花粉多而轻 7、人工授粉:目的:弥补自然传粉的不足 操作要领:去雄:防止自花传粉的发生;去雄后套袋:防止其他花粉的干扰;透明袋:保证呼吸作用的正常进行; 关键步骤:人工授粉时,一定要将花粉涂在柱头上。 8、受精 中央细胞 过程:花粉坐落在柱头上,受柱头上粘液的刺激萌发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伸入子房, 到达胚珠,花粉管顶端破裂释放出两个精子,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概念:精子与卵细胞相融合的现象叫做受精。双受精: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另一个精子与两个极核结合形成受精极核。是绿色开花植物特有的现象。 有性生殖: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相结合的现象,是生物界最常见、最重要的生殖方式。 【点拨】只有同种植物的花粉才能萌发,完成受精作用。 第三节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1、传粉、受精完成以后,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的柱头和花柱一般都逐渐凋落,只有雌 蕊的子房继续膨大(细胞不断分裂、生长、分化的结果)。 子房壁果皮 子房珠被种皮果实 胚珠受精卵胚种子 受精极核胚乳 【点拨】果实里种子的数目是由每个子房内胚珠的数目决定的。/2区分果实和种子:果实必须由果皮和种子构成,没有果皮,不能叫果实。 常见果实:花生、小麦、玉米、豆角、黄瓜、向日葵、西瓜、苹果、桃、梨等 常见种子:;花生米、大豆、绿豆、西瓜子、南瓜子等

初中生物重难点突破--综合试题附答案

初中生物重难点突破--综合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某种昆虫的体色深色(A)对浅色(a)为显性,若表中各组都产生很多子代且数目几乎相同,当环境变化使深色昆虫易被天敌捕食时,下列哪组杂交后代被捕食数量可能最多() A.甲B.乙C.丙D.丁 2.安丘蜜桃是我市的名优果品之一。下列关于安丘蜜桃的叙述,错误的是()A.根系发达是蜜桃适应干旱环境的重要因素 B.桃核的硬壳部分是由珠被发育而来的 C.枝芽中的生长点能产生新的芽结构 D.夏季修剪能有效地促进花芽的形成 3.人类的双眼皮是由显性基因(R)决定的,单眼皮是由隐性基因(r)决定的。如果一对双眼皮的夫妇生下了一个单眼皮的孩子,则这对夫妇的基因组成是() A.RR×RR B.RR×Rr C.Rr×Rr D.rr×rr 4.在四个相同的装置里分别装入等量的下表所示物质,搅拌均匀后密封,在对应温度的环境中同时放置一段时间。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①②对照,可验证酵母菌需要的物质和能量来自葡萄糖 B.①③④对照,可验证温度对酵母菌发酵的影响 C.在某一时间段①中的酒精浓度逐渐增加 D.将③④重新置于25一30℃的环境中,酵母菌都能继续发酵 5.将一株绿色植物放入密闭瓶中,连通二氧化碳浓度测定仪,将其置于室外培养,测定晴朗的一天内瓶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绘制成如下图所示的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ab段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 B.在c点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C.在bd段植物进行的生理作用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种 D.这株绿色植物在一天内积累了有机物,在d点时有机物总量最多 6.图中甲是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5×、16x)和物镜(10x、40x),乙是在甲中选用的一组能放大160倍的镜头组合所观察到的物像。欲将乙视野中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并放大到640倍进一步清楚地观察。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 A.将装片向左上方移动,使细胞位于视野正中央 B.目镜不需要换,转动转换器将物镜换成镜头③ C.将显微镜的光圈调小,反光镜调成平面镜 D.物镜换成高倍镜后,如果视野模糊,应调节细准焦螺旋 7.如图为豌豆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豌豆的紫花和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 B.花的紫色对于白色是显性性状 C.子一代细胞中有来自双亲的基因 D.子一代形成子二代过程中需要人工授粉 8.某同学选取生长旺盛的盆栽斑叶植物进行探究。先将植株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选取一片较大的带白斑的叶片(B区是白斑区,其余部分是绿色的),进行如下处理,将E区用铝箔上下盖起来,D处主叶脉用小刀切断,再将它移至阳光下数小时。假设A、B、C、E 各区域形状大小一致,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1 第一章人的由来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知识与技能: 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过程与方法: .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重点: 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难点: .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 .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搜集有关生物进化论和神创论观点的资料及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多媒体课件等。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自从人类第一次冲出地球、飞向太空、登上月球,接连向火星、木星、土星发出探测器以来,至今仍未发现生命。这说明了什么呢? 生:只有地球是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家园。 师:对,下面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郭沫若老先生在《女神》中对地球的赞美,从中去思考人与地球上生物圈的关系。 生:(一学生领读、全班齐读) 师:我们人类的各项生命活动都依赖于生物圈,同时人类的活动还影响和改变着生物圈。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学习人体的结构和生理,并进一步探究人与生物圈的关系。“我是从哪里来的?”这是孩提时代你们向爸爸妈妈提出的问题。也许爸爸妈妈的回答给你幼小的心灵以暂时的安慰,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们又有了新的困惑。从这一节课开始,让我们共同解答你们的这些困惑。“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呢?”让我们追随科学家的足迹来探究人类起源的奥秘。 二、小组讨论,探究新课 师:关于人类起源的争论有数百年的历史,现在仍有许多问题是悬而未解的。在这方面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呢?想了解些什么呢? 生:(学生各抒己见,提出自己的想法、观点) 师:说到人类的起源,就不得不提到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和他

七年级生物下册《人的生殖》教案

《人的生殖》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⑴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说出它们的功能。 ⑵描述受精过程以及胚胎发育过程。 技能目标:⑴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有关的插图。 ⑵收集和分析有关资料。 情感目标:与父母交流自己对生育和养育的认识,增进敬爱父母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说出它们的功能。 难点:⑴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有关的插图。 ⑵与父母交流自己对生育和养育的认识,增进敬爱父母的感情。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材料和相关用具 2、学生 课前预习:①请教家长:我是怎样来到世上的? ②请教母亲怀孕时间是多久?怀孕时有什么感觉? ③收集和分析有关资料,谈谈酒精、烟草和某些药品为什么会对胎儿的发育产生不利影响,有哪些表现。 教学过程: 引入:生殖系统 生殖过程:自然界生物生殖的图片,例如花、海马等 其实所有生物都有生殖现象,人类也同样有。生殖是自然界很普遍的现象。新生命的诞生更是一件神圣的事情。要正确的看待生殖。 那么我们每一个人作为一个个体又是怎样来到世上的呢?课前老师让大家问问妈妈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妈妈是怎么说的? 哪一个答案比较准确呢?那么,我们怎么会在妈妈的肚子里?我们在妈妈的肚子里是怎样一天天长大的呢?这恐怕有些父母说不清楚的。也有些父母认为生殖问题太敏感而回避回答,这是不正确的。其实,人的生殖同被子植物的开花结果相类似,也是由雌雄生殖细胞相结合,通过胚胎发育形成新个体的。通过这节课,你会知道人是怎么来到这个世上的。回家后可以给父母讲讲,将来也可以给你的孩子讲讲。 大家互相观察,男女同学外观上有什么明显差别?

看看这两幅相片,猜猜哪个是小男孩,哪个是小女孩(出示两张七八个月大的小孩相片)。小时候男孩、女孩外貌差别不大,人们主要靠什么确定其性别呢? 男女最本质的区别是生殖器官的不同。大人和小孩的也不同。这是人体男性的生殖器官和女性生殖器官的图片,请大家观察这两幅图片,然后分别完成课本图和课后,等一下同学们上来回答。老师这里有一些纸条,分别是一些器官的名字和功能,待会我请两个组的同学按照序号把相对应的答案贴到黑板上来。最后一道题就让一些同学把答案跟大家分享一下。现在请大家开始。我们待会看哪个组完成的最快? 在男女生殖系统中,产生和输送生殖细胞的器官分别是什么?最重要的器官是什么?子宫的名称和它的功能有关吗?为什么? 了解了生殖系统后,我们来一起看一下生殖过程究竟是怎样的?接下来老师会播放一段关于生殖过程的录像,请大家观看录像后,完成课前老师发下去的纸条,看哪位同学完成的最快,现在请大家先看清楚纸条上要求回答的问题,可以相互讨论→录像(生殖过程)把答案用投影展示出来,请大家根据生殖过程想想:人们常说“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这种说法准确吗?你们问过妈妈后,结果是否符合呢? 完成第三题后提问:母亲在怀孕的时候是什么感觉?为什么酒精、烟草和某些药物会对胎儿的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对母亲来说,生育不容易;对父母来说,养育子女更辛苦。那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作业: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生地会考必备中考生物重难点知识大合集

生地会考必备中考生物重难点知识大合集 初中生物的课本知识主要分为八个专题,每个专题各有其侧重点,将这些专题中的重点知识掌握好,是同学们备战初中生物会考的关键。 专题一生物和生物圈 1. 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②生物能进行呼吸。 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例: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 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厚度大约20千米。 3.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 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关系有捕食、合作、竞争及共生等。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5.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①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②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③制订计划 ④实施计划 ⑤得出结论 ⑥表达、交流 实验方案的要求:需设计对照实验,光照是这个探究实验中的唯一变量。其他条件都相同。 6.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①生物适应环境 ②生物影响环境 ③环境影响生物 7、生态系统 ①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作生态系统。 ②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植物—生产者;动物—消费者;细菌、真菌—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水、阳光、空气等)。 ③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逐渐积累。

济南版初中生物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奇妙的生物世界 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 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 1、什么是生物学?研究生物学的基本方法是什么?已被人们认识的生物大概有多少种?生物科学是研究各种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已被人们认识的生物大概有200多万种。 2、生物的特征有哪些? ①新陈代谢②生长、发育和繁殖③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④遗传变异⑤应激性⑥除病毒外,生物由细胞构成。 3、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什么?病毒。 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 一、生物圈: 1、什么叫做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无机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物圈。 2.生物圈的范围是什么?生物圈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的上层 3.生物圈的作用是什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阳光,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稳定的营养供给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二.栖息地 1、什么叫做栖息地?在生物圈内,生物实际居住的场所, 2、生物栖息地遭受破坏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不合理利用。 三.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1.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空气,水分; 2生物因素主要是指:生物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同种生物之间和不同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生物间即有互助又有斗争,不同种生物之间相互制约,彼此依存。 四、生物对环境的作用: 1、生物不仅能适应一定的环境,而且能改变环境 2、蚯蚓能改良土壤,地衣能加速岩石的风化,促进地球土壤层的形成。 3、植物的光和作用提高大气中的氧含量,蒸腾作用增加了大气湿度。 4、细菌等微生物在生物圈有何作用?分解动植物尸体,促进物质循环。 第三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1、.生物科学探究的六个环节是什么?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生物学探究采用的方法是什么?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 ▲第四节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一.显微镜的结构 1、识记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及功能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资源目录 4.1.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2、3 4.1.2人的生殖3、4 4.1.3青春期5、6 4.2.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6、7、8、9 4.2.2消化和吸收 10 4.2.3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11、12、13、14 4.3.1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4、15、16 4.3.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16、17 4.4.1流动的组织──血液 18 4.4.2血流的管道──血管 19、20、21 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4.4.4输血与血型 4.5人体内废物的排出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4.6.2神经系统的组成 4.6.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4.6.4激素调节 4.7.1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7.2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4.7.3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21、22、23 24、25、26 26、27、28 28、29、30 31、32、33、34 35、36、37

38、39、40、41 41、42、43 44、45 45、46 1 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教学目标 ①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②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③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④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重点和难点 ①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②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③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课前准备 教师:查阅、搜集有关生物进化论和神创论观点的资料及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等。学生: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现代类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状态的图片资料。课时分配 2课时教学设计 2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全套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人的由来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教学目标 ①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②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③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④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重点和难点 ①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 ②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 ③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课前准备 教师:查阅、搜集有关生物进化论和神创论观点的资料及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等。 学生: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现代类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状态的图片资料。 授课时间 两课时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人类的起源 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森林古猿 认识观察现代类 叙述课前搜集的有关人类起源的相 关资料和内容,小组之间相互交流。 倾听教师有关生物进化论与神创论 的介绍,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观看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 组织交流、评价,并补 充。 介绍有关生物进化论观 点与神创论观点的争论,引 导学生认识到在科学发展的

人猿 推测森林古猿当时的生活状况 通过对比找出现代类人猿与人的异 同点。 通过观察图片和录像片,小组以合作 的方式尝试性地描述森林古猿的生活情 况。 历史中,存在着唯物观和唯 心观点的斗争。 指导学生阅读图书和观 看录像,启发学生发现问题、 思索、回答,并补充。 鼓励和引导学生从运动 方式、捕食等方面大胆进行 想像,并进行适当的补充。 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的原因 环境的变化(地壳的运动导致) 分析课本中的资料,小组之间互相质 疑、讨论,达成共识:地壳的剧烈运动, 使自然环境发生变化,促使一部分森林 古猿下地生活。 组织学生分析,教师进 行补充、纠正。 古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证据及历程 进化的主要证据:化石 观察早期的古人类化石,发现并提出 问题,根据书上的提示,分析“露西” 和“东非人”所生活的时期及进化状况、 进化的地位。 小组讨论、分析交流:人类在起源和 发展过程中,在形态、劳动、使用工具、 语言等方面的变化。 分组游戏。(肢体表达一句话的意 思,体会语言的重要性) 指导学生观察图中的要 点(骨骼的长短、粗细,骨 盆的形态等)并进行分析, 引导答疑,树立进化的观点。 强调人类进化过程中几 个方面的重要变化。 提醒学生在生活中应很 好地运用语言与他人交流。 人与自然应当和谐发展 小组讨论: 明确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 逐渐进化来的,人类的一切活动必须尊重 生态规律。 人猿同祖,人猿应友好相处。我们有 责任保护好珍稀、濒危的现代类人猿。 教育学生树立人与自然 和谐发展的观点。 渗透保护珍稀、濒危动 物的情感教育。 课后作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