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8 装在套子里的人 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二鲁人版 (3)

4.8 装在套子里的人 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二鲁人版 (3)

4.8 装在套子里的人 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二鲁人版 (3)
4.8 装在套子里的人 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二鲁人版 (3)

《装在套子里的人》

一、内容与解析

1、内容:《装在套子里的人》写于1898年。是19世纪后期俄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的作品。小说成功的塑造了一个因循守旧、害怕变革、憎恶一切新事物的“套中人”的典型形象,反映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高潮到来之前沙皇专制政府所制造的郁闷、阴沉的社会政治空气。

2、解析:小说主人公别里科夫是一个典型的“套中人”形象。他不光用一切陈规陋习“套”自己,而且还去约束别人。他是沙皇专制统治的产物,又是沙皇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既是令人畏惧的人物,又是弱不禁风的可怜虫。作品问世以来,别里科夫已经成为那些害怕新事物、保护旧事物、反对变革、阻碍社会发展者的代名词。作者用夸张变形的漫画手法和强烈的对比手法,造成的幽默讽刺的效果,有力地鞭挞了反动势力的可厌可憎,无情地嘲笑了他们的极端虚弱。在第一课时,教师应先引导学生熟悉当时的社会背景,为小说学习做好铺垫。

二、目标及解析

1、目标:

(1)理清小说情节结构。

(2)分析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及“套子”的具体内容。

2、解析:

(1)根据前几课的学习,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

(2)小说主人公别里科夫是一个典型的“套中人”形象。他不光用一切陈规陋习“套”自己,而且还去约束别人。他是沙皇专制统治的产物,又是沙皇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既是令人畏惧的人物,又是弱不禁风的可怜虫。作品问世以来,别里科夫已经成为那些害怕新事物、保护旧事物、反对变革、阻碍社会发展者的代名词。因此,在阅读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别里科夫的典型形象的意义。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1)学生可能对沙皇专制统治时期的背景不熟悉,可以联系初中学过的契诃夫的小说《变色龙》来引入分析,能比较容易的找到共鸣。

(2)学生可能对别里科夫这样的人物形象的认识不够到位,认为小说存在夸张万分,这样的人物在现实中不存在,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到小说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并不是同一个人,“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五、教学教程设计

(1)教学基本流程

(2)教学情境

一、导人新课

问题1:你读过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小说吗?哪一个人物让你印象深刻?

初中时,我们曾学习过一篇小说叫《变色龙》,小说中给我们塑造了一个见风使使舵、阿谀奉承的人物形象──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形象后来成了“变色龙”的代名词。塑造这一形象的人就是俄国19世纪著名作家契诃夫。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他的另一篇具有代表性的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

(或:老师出示讽刺诗《“老掌柜”难舍芭蕉扇》

“老掌柜”难舍芭蕉扇

陈显荣

要我换电扇,且慢复且慢!

不怕花钱多,就怕担风险:

雨天怕打雷,晴天怕触电;

倘若螺丝松,飞来大刀片,

重者削脑袋,轻则上医院。

还是稳妥点,仍用芭蕉扇,

只要拼命摇,照旧能解汗!

这位难舍芭蕉扇、惧怕电风扇的老掌柜,仅是一位老实本分的小市民,他文化低,眼界窄,接受新事物迟钝。现实生活中,不少人与他相似。诗人“幽他一默”,希望这些人思想解放一点,别老捧着那本老皇历不放。诗人对老掌柜的典型心态的形象揭示,尤其是“倘若螺丝松,飞来大刀片”一句,令人叫绝。从这位难舍芭蕉扇、惧怕电风扇的老掌柜害怕新事物这一点上,我们想起嘴边总是挂着“一代不如一代”名言的九斤老太,想起只要镇上不点什么动静就总是忧心忡忡地担心“可别出什么事啊”的奥楚蔑洛夫。今天,我们一同来学习契诃夫的另一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领略一下契诃夫笔下的别里科夫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作者: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1860--1904)是19世纪末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是杰出的短篇小说家和戏剧家。在他25年的创作活动中,写下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还有十几个独幕剧和多幕剧。他的作品取材极为广泛,对地主、官吏、资产阶级、小市民、知识分子、工人和农民都作了非常真实而深刻的描写,他的思想和创作都随着当时的政治斗争而不断发展。他的艺术特点在于以简练的手法、幽默的笔调,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事件里反映出重大的社会问题。代表作品有中篇小说《第六病室》,剧本《樱桃园》,短篇小说《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万卡》等。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设计,帮助学生进入预设环境,尽快进入课文,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及作者。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思考。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思考2:你知道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指的是哪三位著名作家吗?

1)莫泊桑,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1880年发表第一个短篇小说《羊脂球》,此后陆续写了一大批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短篇小说,博得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赞誉。他的创作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十九世纪后半期的法国社会现实,无情地揭露了资产阶级道德风尚的丑恶,对下层社会的“小人物”寄予同情。小说构思新颖,描写生动,人物语言个性化,布局谋篇别具匠心。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羊脂球》、《项

链》等,长篇小说《一生》、《俊友》(又译做《漂亮的朋友》等。

2)契诃夫,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戏剧家和短篇小说艺术大师。他的早期合作讽刺和揭露了俄国社会官场人物媚上欺下的丑恶面目,写得谐趣横生,发人深思。八十年代中期,他创作了既幽默又富于悲剧的短篇小说,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被侮辱被损害的不幸生活,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变色龙》、《苦恼》、《万卡》、《第六病室》、《套中人》等。

3)欧.亨利,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现实主义著名作家。曾被诬告罪入狱三年。后迁居纽约,专事写作,他几乎每周写一篇短篇小说,供报刊发表。他一生创作了近三百篇短篇小说和一部长篇小说,对腐朽的资本主义制度、反人道的法律、虚伪的道德给予揭露和讽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白菜与皇帝》,短篇小说《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等。

设计意图:对作者进行系统的介绍,引导学生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做好归纳整理。

师生活动: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并整理,教师课堂上做归纳小结。

二、解题和介绍创作背景。

思考2:谈谈你认为“套子里的人”是什么意思?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指生活和思想上都有某种框框,不敢越雷池一步的人,小说中的主人公就是这样一个人物,他是沙皇专制主义的产物。现在,别里科夫已成为顽固守旧,害怕变革,阻碍社会发展的人的代名词。我们学习这篇课文,必须把握创作的时代背景:19世纪末期的俄国正是农奴制度崩溃、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沙皇专制极端反动和无产阶级革命逐渐兴起的时期。沙皇政府面临着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势,极力加强反动统治,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士,也极力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仇视和反对一切社会变革。作者写这篇小说就是为了揭露和讽刺这种人丑恶的本质。

设计意图:通过导语设计,学生对作品的时代背景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一个步骤对时代背景做一个系统的整理和归纳。

师生活动: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并整理,教师课堂上做归纳小结。

三、查词典完成下列词语解释

问题2:你能说出下列词语的意思吗?

辖制:(管束)孤僻:(孤独怪僻)

歹毒:(阴险狠毒)讥诮:(冷言冷语嘲讽)

安然无恙:(平安,没有什么毛病和事故。)

周济:(给穷困的人以物质上的帮助。)

战战兢兢:(形容因恐惧而发抖的样子。)

不敢越雷池一步:(比喻不敢越出一定范围。)

设计意图:对基础的字词进行细致扎实的学习掌握,帮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知识点。

师生活动:学生课前完成查阅,并完成相关习题。

四、课文理解:

问题3:本文主要写了别里科夫哪些事?根据情节发展可以把课文分成几部分?

明确:故事的主要情节是别里科夫的恋爱以及最后失败,按照情节的发展可以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别里科夫的外表、生活习性和思想性格(1—5段)

第二部分:别里科夫与华连卡恋爱以及最后失败(6—37段)

第三部分:埋葬别里科夫,但生活中还有许多“别里科夫”(38—40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