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给动物建个家活动方案修订版

给动物建个家活动方案修订版

给动物建个家活动方案修订版
给动物建个家活动方案修订版

给动物建个家活动方案

修订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给动物建个“家”》活动方案

北京市海淀区东北旺中心小学张嘉媛

一、活动目标

1.知道蜗牛生活在适宜的栖息地中,并在栖息地进行各种生命活动。

2.能够较长时间饲养一种动物,并持续观察动物的生活。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观察蜗牛的生活。

3.能够对蜗牛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获取更多信息。

4.体会动物的生存与环境息息相关,我们要保护环境。

二、活动重难点

知道动物需要生活在适宜的环境中,并进行各种生命活动。

三、活动资源

蜗牛图片、玻璃或塑料透明的盒子(方便学生观察)、泥土、水、菜叶等。

四、注意事项

1.由于地域和环境的差异,可用蚂蚁或一些方便获取的小动物代替蜗牛。

2.本活动设计难度较大。(1)可以先全班讨论形成记录后,再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画下来。(2)也可以在全班讨论后,让学生用准备好的材料为蜗牛建个“家”。课下再思考自己的建造方案,并画在学生活动手册上。

3.小动物极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了方便控制课堂,最好在需要观察时再出示小动物,以免影响后续的课堂观察。

五、活动过程

(一)回顾蜗牛的身体外形和运动特点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蜗牛,谁能说说蜗牛的身体外形有哪些特点?

教师用纸卡写上身体各部分名称,让学生在蜗牛图上相应位置贴好。

【提示】此活动让学生在黑板上对应蜗牛图片,将已经写好名称的身体部分贴在蜗牛图片上。这样用时短又达到了复习的目的。

2.我们在上节课还观察了蜗牛的运动。谁能来说说蜗牛是怎样运动的?

【教学意图】带领学生复习了上节课对蜗牛外形和运动特点的观察认识,为本节课“家”的建造做铺垫。

3.为了更好地继续观察蜗牛,我们来给蜗牛建个“家”吧!(板书课题:给动物建个“家”)

(二)明确任务,创建蜗牛的“家”

1.讨论交流:蜗牛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家”?

【预设1】学生可能会说:有土、有水的地方。

【预设2】学生可能会说:阴暗、潮湿的水边或者土里。

2.讨论交流:我们用什么材料来模拟或者直接搭建蜗牛的“家”?

【预设】找个方便观察的盒子(最好是透明的),放适量的土并喷些水,创造潮湿的环境,放在阴暗背光的地方或者在盒子上方搁一块遮光板。

【教学意图】首先,通过让学生思考蜗牛的“家”是什么样的,学生会不自觉地将动物的家和人类的家进行对比,从而形成正确的认知,比如:是个房子、挺温暖的、适合爬行等。然后,引导学生回忆,从哪里找到蜗牛,进而加深对“家”的认识。(阴暗、潮湿、有土的地方)在考虑可以用什么材料来模拟或者直接搭建蜗牛的“家”时,学生把思考如何绘制蜗牛的“家”与实际建造情况联系起来,选取方便易得的材料。

【提示】如果学生回答有困难,可以适当放一段蜗牛活动的视频,以帮助学生回忆。本课可以不出示真实蜗牛,避免蜗牛吸引学生注意力而影响了对”家”的思考、绘制和创建。

3.画设计图。

【预设1】放一些菜叶或者挖个小坑,不要放在特别冷的地方以免蜗牛不愿意活动等。

【预设2】根据其食性可以放菜叶,也可以放一些果皮,不能放坚硬的食物。

4.大家讨论并评价。

全班讨论:蜗牛的“家”除了具备基本的条件,还有什么。(可以丰富学生对蜗牛的“家”的认识)

为了方便学生在活动手册中绘制,将学生的共识写在黑板上,帮助学生分散教学重难点。绘制时需要给学生较长的时间(10~15分钟),教师巡视时提醒学生多思考,并指导学生细致地绘制。

(三)课后拓展

1.我们身边的小动物除了有蜗牛以外,还有常见的蚂蚁,如果在路上看到一只或几只蚂蚁,你有什么好办法能跟着蚂蚁找到“家”吗?

【预设】拿吃的喂它,它会召集同伴回洞里,这样就找到它的“家”了。试着拿一块糖放在蚂蚁面前,跟在蚂蚁后面,看看能不能找到它们的“家”。

2.认真观察一段时间,看看它们的“家”是不是只有一个进出口。

3.如果有多个进出口,思考这是为什么。你能想象出蚂蚁的“家”是什么样子的吗?

【教学意图】拓展环节让学生课后对身边常见小动物进行认真地观察,体会动物的生存需求,提高认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