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第3版)教材的配套题库(第四章 新闻采访的一般方法)【圣才出品】

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第3版)教材的配套题库(第四章 新闻采访的一般方法)【圣才出品】

第四章新闻采访的一般方法

一、概念题

1.开放式提问[华中师范大学2019年研]

答:开放式提问是指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它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在进行新闻采访时,提问类型有多种,开放式提问是其中之一。提开放式问题比较适合于那些文化程度较高、善于思考的采访对象,因为他们比较善于对一个大题目进行梳理和层次分类。这种提问方式常用于访谈的开头,可缩短双方心理、感情距离。开放式提问可以使采访气氛轻松,并通过让采访对象畅所欲言,获得大量和丰富的信息。但它会占用较多的采访时间,不适合文化程度较低的采访对象。

2.视觉采访[暨南大学2018年研]、现场观察[上海财经大学2017年研]

答:视觉采访又称现场观察或观察采访,是新闻采访的基本手段之一,其是指记者用眼睛进行采访,对客观事物进行目击和思考,了解、搜集和核实新闻事实材料的一种方法。现场观察有以下几个要点:①开放多种感觉器官进行观察;②活用观察所得寻求更多发现,发现新的线索,并用观察所得更好地与采访对象沟通交流;③注意对细微处的观察;④通过观察获得至关重要的新闻素材。常用的观察方法包括正视采访对象、留意每一个细节及进行紧张的思考。

二、简答题

1.新闻采访提问的原则与方法。[中国传媒大学2016年研]

答:(1)新闻采访提问的原则

①要通过提问牢牢把握可能获得更多信息的机会;在原有准备的基础上,要能随机应变,即兴发挥。

②要牢牢掌握采访提问的主动权:明确提问所要达到的目的;创造良好的对话环境;通过追问挖掘事实的新闻价值。

③要能审时度势地提出精彩问题:避免使用万能的提问方法;针对不同阶层采访对象采用不同的提问方法。

(2)新闻采访提问的方法

①正问法。从正面提问,记者直截了当地说明采访的要求,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这种提问显得明快、直接,不拐弯抹角,访问对象一般也有什么谈什么,知道多少谈多少。

②侧问法。从侧面入手,采用聊天漫谈的形式,迂回之后再逐步把话头引到正题上来。这种访问,一般时间性不太强,谈话也不受特定场合和报道方式的限制。

③诱问法。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进行提问,记者应把握采访对象的心理,帮助破除其表达障碍,适用于采访对象因谦虚、性格内向或无从谈起等因素而保持沉默的情境。

④设问法。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设身处地地替采访对象着想,积极帮助对方回忆某种情景;或者为了启发对方的思路,记者提出一些假设性的问题,引导对方谈出对某种事情、某个问题的真实想法。

⑤激将法。遇到被采访者回避采访话题,采访者在把握了对方某种特点和个性后,可以采取旁敲侧击,甚至激将的方法,使其吐露出事情的真相。

⑥反问法。从事实的相反方向去提出问题,这也是一种激发性的提问方式。由于某种原因,访问对象不能就记者提出的问题谈出真实的情况和想法。如果记者出其不意地从相反的方面提出问题,就能引起对方心理上的震惊,促使对方认真地考虑问题。

⑦追问法。记者把握事物的矛盾法则,循着访问对象的思路去求根问底。对于访问中必

须弄清的事实、关键性的材料、触及事物本质的材料、典型的事例和细节,记者都要作为谈话的重点,抓住不放,直至水落石出。

⑧隐问法。采用旁敲侧击的方式提问,记者并不直接说出自己的本意,而是从侧面隐晦曲折地提出来。从采访对象的回答和表情里,记者能作出某种推测和判断,或者得到某种证实。

新闻采访提问的最终目的是得到有报道价值的信息,提问是一种与人交往的艺术,因此没有一定之规,记者要根据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环境等因素,机动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方法,甚至在一次采访中交叉使用各种方法。

2.简述记者采访提问要注意什么。[上海大学2018年研]

相关试题:

(1)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注意事项。[上海财经大学2017年研]

(2)简述采访提问中的注意事项。[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研]

(3)简述采访提问时应当注意的问题。[复旦大学2016年研]

答:所谓提问,实质是运用谈话的方式研究采访对象心理的一种方法,是记者采访活动的主要实施形式,也是关系采访活动成败的关键。采访中,记者要较好地组织起提问,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为了提高提问的效率,保证整个采访活动的顺利进行,记者还应当注意下述事项:

(1)提问宜简洁

记者对每个要提的问题,事先在其用语的长短上应当精心设计、推敲,原则是宜短勿长。这是因为,人的记忆能力有限,提问一长,采访对象容易前记后忘,以致常常出现这种局面——当记者长长地提问一通后,采访对象只能要求记者:“对不起,请您把刚才的问题前面

部分再重复一遍。”

(2)提问宜具体

任何事物都是错综复杂的,且有一个形成、发展、结束的过程,记者如果笼统、抽象地提问题,采访对象就犹如老虎吞天,难以回答。因为这不符合人的思维及心理活动规律,思维活动不是一下子能完成的,得有个具体过程,而具体化是思维的主要组成部分,能促使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活动更深刻、有序地发展。

(3)提问宜间接

在具体发问时,可以是直接发问,即就新闻要素中的“什么”要素发问,这属封闭型发问。如“你午饭吃了吗?”“吃几碗?”等等,这种发问方式固然简洁明了,但对方遇此发问,限制性较强。不欲多言,一般以“是”或“不是”之类片言只字了之,新闻内涵较少,交谈形式也较呆板。

(4)提问宜深刻

特别是在采访干部、专家、学者等对象时,提问应有深度,这样,对方才有思考的空间,答得才有深度,往往可以出其不意地掏出颇有价值的材料来。如《新民晚报》有位记者有一次采访作家王蒙,从第二天见报稿《我们有笑的必要和权利》一文中不难看出,记者事前对对方有较深的研究,采访层层深入,引出一些有深度又有情趣的内容来。

(5)提问宜自然

记者提问与采访对象作答,实际是在进行一场谈话,既是谈话,就必须受“谈话法”的基本方法支配。记者采访的目的在于了解情况,提问则是了解情况最直接、最简捷的方式,问题提得好,不善言谈的采访对象也可能滔滔不绝,反之,极善言谈的采访对象也会守口如瓶。因此,提问是谈话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提问艺术是记者谈话艺术的概括和集中。采访是真正寓问于谈的交谈式,还是搞成一问一答的僵化式,这是检验一个记者成熟、老练与否

的标志,也是采访是否能深入、报道深刻与感人的前提。

(6)提问宜节制

到一个地方采访,记者不能以“无冕之王”自居,谈话提问不能随心所欲,要有一定的节制和自我约束。具体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谈话提问要得体、贴切。谈话提问的语气处理得如何,直接影响到采访的效果。二是谈话提问要讲究分寸。这是指谈话提问的内容,要有分寸,不能漫无边际,还得增强守密观念。

3.在采访中记者的提问有哪些基本要求?[汕头大学2018年研]

答:提问是记者通过发问和寻求答案与采访对象进行沟通的主要方式。提问质量的优劣、水准的高下,直接关系到新闻采访与写作整体活动的成败。好的提问,或如刀锋剑刃直剖事实真相,或如山泉指路展露采访对象心扉;而失败的提问,则可能导致记者空手而归,甚至断了与采访对象进行再沟通的路。提问的基本要求如下:

(1)注意提问的逻辑性

记者提问的目的是获得新闻信息,而不是阐发自身的观点,因此所有的提问都必须以方便采访对象说话为前提。所提问题要给对方充分的发挥空间,但又不能偏离主题。记者在采访开始之前,就要把即将对采访对象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一般来说,问题应当围绕采访目标设计,各个问题之间可以是并列、递进、承接、转折等关系,应避免影响采访对象对新闻事实(事件)的回忆和叙述,打乱其思维逻辑。

(2)提问力求简洁明确

记者的提问,要明确而不转弯抹角,要能让采访对象迅速理解问题的意思,并迅速地做出反应,提供记者所需要的有关新闻事实的信息。

(3)提问有具体的指向性

采访中问题的设计不能过于开放、宽泛,应该具备一定的指向性,使采访对象的回答能集中在一定的有效范围内。如果提出的问题过于开放、宽泛,采访对象就会不知道应该从何谈起。

(4)采访提问的引导艺术

好的提问可以积极引导采访对象对新闻事实进行叙述。当采访对象有难言之隐时,记者不能产生急躁情绪,相反要耐心说服,边等待,边引导,以巧妙的引导来消除采访对象的思想顾虑。只有这样,对方才有可能将有关内容和盘托出。

(5)要避免说外行话

一些媒体的记者不受行业限制,采访的题材涉及社会的各个领域,这要求记者对所涉及的领域比较熟悉。所提的问题是否在行,往往关系到采访对象对记者的尊重程度和谈话兴趣。要做到不说外行话,记者在采访之前必须做大量的案头工作,对涉及采访领域的知识做到有大致的了解,否则,提问就会如同蜻蜓点水,难以搜集到写作所需要的高质量的素材。

4.新闻采访中现场观察的作用。[中央民族大学2019年研]

相关试题:

(1)现场观察在新闻中的具体作用有哪些?[上海财经大学2018年研]

(2)观察在采访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记者的观察具有哪些特点?[河北大学2017年研]

答:现场观察俗称“用眼睛采访”,是指在新闻采访过程中记者的大脑以及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这些感觉器官同时运作,以眼睛为主,从而使得主观与客观相一致的现场采访形式。现场观察在新闻采访中的具体作用有:

(1)有助于记者直接获取第一手材料,验证间接性材料,增强新闻的可信性

自学考试真题新闻采访写作试题及答案

2011年自学考试真题新闻采访写作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 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新闻敏感本质上属于一种( ) A.采访能力 B.推理能力 C.鉴别能力 D.顿悟性思维活动 2.记者进行采访活动的依据和出发点是( ) A.报道思想 B.采访计划 C.新闻敏感 D.新闻线索 3.采访计划是指( ) A.采访的平时准备 B.记者对于采访活动的基本设想 C.背景材料的收集 D.熟悉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 4.记者招待会又称( ) A.新闻发布会 B.座谈会 C.调查会 D.讨论会 5.深入采访中要学会抓问题,所抓的倾向性问题是指( ) A.被众多复杂的社会矛盾问题掩盖着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B.实际工作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C.事物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 D.社会公众关心的问题 6.根据采访深入和情况变化,采访中增加采访内容、扩展调查范围、挖掘新的有意义的材料属于新闻

采访特点的( ) A.专业性 B.突击性 C.灵活性 D.广泛性 7.在新闻人物的报道中,有时候会出现“非白即黑”的思维方式,这要求在采访中( ) A.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 B.讲究唯物辩证法 C.有历史发展观 D.突出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8.正确地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属于记者的( ) A.业务素质 B.心理素质 C.政治素质 D.身体素质 9.访问的心理过程的一般顺序是( ) A.融洽、沟通、接近、激发 B.接近、融洽、沟通、激发 C.激发、接近、沟通、融洽 D.沟通、激发、接近、融洽 10.记者通过询问采访对象的家乡,谈起了双方共同的经历,从而打开话匣。这种情况属于( ) A.第一印象效应 B.异己人效应 C.自己人效应 D.晕轮效应 11.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国内各家媒体纷纷派记者前往,发回现场采写的报道,这主要体现了媒体的( ) A.冒险意识 B.竞争意识 C.好奇的心理 D.坚强的意志 12.中宣部组织对某省某市乡村小学教师郑琦老师感人事迹的报道,这主要反映了新闻宣传价值中的( ) A.一致性要素 B.时宜性要素

新闻采访写作试题

全国200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新闻采访写作试题 课程代码:0065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25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我国最早研究新闻采访学的专著《实际应用新闻学》的作者是(d) A .徐宝璜 B .邹韬奋 C .戈公振 D .邵飘萍 2 .新闻采访与写作的明显区别在于前者的主旨是(b) A .整理并取舍新闻材料 B .反映并表现客观实际 C .认识并把握新闻事实 D .分析并组织事实材料 3 .新闻采访要求记者具有强烈的时间观念,这种特点称为(c) A .专业性 B .突击性 C .灵活性 D .多变性 4 .新闻采访的基本指导思想和重要原则是() A .实事求是 B .去伪求真 C .不偏不倚 D .独立思考 5 .由新闻单位派出并专门负责采访报道某一行业的记者是() A .地方记者 B .专业记者 C .特派记者 D .机动记者 6 .记者的首要工作任务是() A .反映内部情况 B .揭示新闻真相 C .及时采写新闻 D .反映群众呼声 7 .人们常说,记者好像比别人多长了一只鼻子,这是指记者具备() A .第五感官 B .业务素质 C .专业水平 D .新闻敏感 8 .新闻的发现开始于() A .新闻线索 B .新闻事实 C .新闻采访 D .新闻眼光 9 .客观事实成为可供传播的新闻不仅要求其本身具备新闻价值,还必须符合 () A .新闻政策 B .公众需要 C .传播规律 D .采访经验

10 .新闻采访比社会调查具有更大的难度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采访必须() A .深入不同领域收集大量资料 B .在有限时间内了解事实真相 C .参与事件获得采访对象信任 D .把观点和事实材料统一起来 11 .新闻记者平时必须积累丰富的知识和材料以便在突发新闻现场从容应对, 这种采访的准备工作是() A .直接准备 B .狭义准备 C .间接准备 D .紧急准备 12 .选择采访对象首先应该选择() A .最熟悉的人 B .不同意见者 C .新闻知情者 D .新闻当事人 13 .决定采访成败的关键因素是() A .资料是否丰富 B .观点是否鲜明 C .知识是否专业 D .提问是否成功 14 .新闻写作的基础是() A .新闻实践 B .新闻知识 C .新闻采访 D .新闻对象 15 .新闻改革初期,《天津日报》提出“抓活鱼”的口号是要求新闻写作必须具 备() A .时效性 B .针对性 C .灵活性 D .真实性 16 .新闻的狭义主题多指对国内外政治时事的报道,最明显的特性是() A .多样性 B .倾向性 C .层次性 D .宽泛性 17 .记者从纷繁复杂的材料中遴选出的对新闻写作有用的材料是() A .新闻背景 B .新闻事实 C .新闻素材 D .新闻依据 18 .新闻语言有特殊要求,一般情况下() A .中性词多于褒贬词 B .形容词多于限制词 C .长句多于短句 D .书面语多于口语 19 .新闻的社会传播主要靠() A .电话 B .社论 C .通讯 D .消息 20 .不同类型消息的重要性有区分,通常表现为() A .软新闻比硬新闻重要 B .硬新闻比软新闻重要

新闻采访与写作试题及答案

新闻采访写作 一、名词解释:(共15分,每小题5 1、新闻采访 2、采访的“心理控制” 3、新闻线索 二、判断题:(共5分,每小题1分) 1、新闻是一种无形的意见,越是好的新闻就越善于在内容上贯彻自己的意见,也越善于在形式上隐藏自己的意见。() 2、新闻敏感是一种灵感思维,它是一种天赋。() 3、采访观察可以分为事前观察和事后观察两种。() 4、新闻的价值是在新闻线索发现以后的判断,它是对新闻事实价值的判断。() 5、采访前情况准备的综合分析环节,是把死材料转化成活材料的环节,也是显示情况准备成果的环节。() 三、简答题:(共32分,每小题8分) 1、简述可以避免的新闻失实原因。 2、在记者的采访报道中使用隐性采访这一特殊的采访手段可能造成什么弊端? 3、记者的采访笔记需要重点记些什么内容? 4、采访中的形态语言可以产生哪些作用? 四、论述题:(共20分) 结合实际,试论记者采访前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工作,以保证采访的顺利进行。 五、拟定采访提纲:(共28分) 丈夫拒签字导致孕妇难产而亡事件 结合所给出的新闻背景,试拟一个采访提纲,采访提纲应包括: 1、采访目的(5分) 2、采访对象(8分) 3、问题设计(15分) 新闻背景: 2007年11月21日下午四时许,孕妇李丽云因难产,生命垂危,被其丈夫肖志军(后证明双方未缔结婚姻)送至北京朝阳医院京西分院。面对身无分文的孕妇,医院决定免费入院治疗,而同来的丈夫却拒绝在医院的剖腹产手术单上签字。几十名医生、护士束手无策,在抢救了3个小时后,医生宣布孕妇抢

救无效死亡。在长达3个小时的僵持过程中,该男子一直对包括主治郭大夫在内的众多医生的苦苦劝告置之不理。该医院副院长赵立强亲自到场劝说,110支队的警察也来到医院。为了让该男子签署同意手术单,甚至医院的许多病人及家属都出来相劝,当时在医院安胎的《检察日报》记者吕卫红在病房劝说病友给肖志军捐钱,并当场表示:如果肖签字,则立即奖励他一万元钱。但肖志军仍然拒绝,在手术通知单上写上:“坚持用药治疗,坚持不做剖腹手术,后果自负。”为确认其精神没有异常,医院紧急调来已经下班的神经科主任刘大夫,经过询问,其精神毫无异常。医院方面上报了北京市卫生系统的各级领导,得到的指示为:如果家属不签字,不得进行手术。最终,李丽云死亡。李丽云死后,肖志军称,他不签字是因为医院要谋害李丽云,他不信医院,认为医院治疗手法不当。后又称自己不签字是因为两人未婚,怕签字担责任,同时觉得妻子只是感冒,不会有生命危险,现在已经十分后悔。现场医生则表示,肖志军拒绝签字,是怕剖腹产影响妻子生二胎。11月28日,北京市卫生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邓小虹宣布,医学专家和法学专家对孕妇李丽云之死进行评审认定,结果为:孕妇就诊时病情已非常严重,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依法履行了告知义务,但医院的特殊干预权受到了患者家属明确阻碍,导致手术无法实施,最终死亡不可避免,医院并无过失。但李丽云父母李旭光、李小娥及其代表律师王良斌认为北京市卫生局为“此事利害关系人”,不服认定,遂决定状告肖志军和朝阳医院京西分院。 对于此事,医学界、法学界、社会学家和普通民众议论纷纷,有人谴责肖志军愚不可及、荒唐之至,涉嫌间接杀人;有人认为,医院做法不妥,漠视了患者的生命权;有人责怪“官僚主义”滋生袖手旁观;有人质疑,现有医疗法律法规不完善,建议修改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出台一种紧急救助制度;有人表示,医生只能做知识和权力容许做的事,不能把无限的社会责任都让医院来承担;有人惊呼,此事暴露的是医患不信任的社会问题;有人倡导,要提高患者的法律意识和自身素质;有人呼吁,现有法律不存在漏洞,患者知情权和决定权应该予以坚持,不要对一些特殊个案进行无限发挥;有人反思,在为死者惋叹,欲为她讨还公道的同时,也该为生者考虑一些。当我们以人道的名义谴责肖志军和医院的时候,又为满足自己的窥探欲而不断消费别人的痛苦,这是否同样违背了人道主义精神呢? 假设你是某家报社的记者,想要就此事件进行深入采访,请首先选取一个合适的角度,明确你的此次采访目的,然后作出一份具体的采访提纲。 相关新闻链接:

新闻学专业《新闻采访与写作》测试试题

新闻学专业《新闻采访与写作》试题

————————————————————————————————作者:————————————————————————————————日期: 2

2006级新闻学专业《新闻采访与写作》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记者要善于发现和捕捉新闻,就要掌握一把判断新闻的“尺子”,这就是()A.新闻意识 B.新闻价值 C.新闻头脑 D.新闻政策 2.记者要正确有效地运用新闻选择标准,就要综合考虑新闻价值要素,全面权衡新闻政策标准,还要() A.考虑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 B.考虑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 C.正确处理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的关系 D.正确处理主观需要与客观可能的关系 3.记者在拟定采访计划时,主要考虑明确采访目的,确定采访的重点,设计采访的主要方式,以及() A.选择采访的时机 B.选择采访的突破口 C.选择采访的场所 D.选择采访的基本点 4.在采访中,记者“有意图”与“带框框”是有原则区别的。这种原则区别集中表现于()A.是否服从报道需要 B.是否完成采访任务 C.是否尊重事实 D.是否符合单位工作需要 5.记者采访中运用开放式提问,可以让采访对象的回答() A.思想更加开放 B.有思想活动 C.有细节与故事 D.不受答案的限制 6.新闻采访的首要任务是() A.了解新情况,发现新问题 B.发现新闻,报道新闻 C.发现新闻并采集相关的新闻材料 D.采集新闻材料

7.事实与新闻之间的关系,是一种() A.流与源的关系 B.源与流的关系 C.并列关系 D.等同关系 8.新闻采访和一般的调查研究相比,具有鲜明的特点,除了新闻性、突击性、广泛性、持续性外,还有() A.求实性 B.多变性 C.灵活性 D.公开性 9.1958年11月,一位中央领导同志对《人民日报》负责人说:“记者的头脑要冷静,要独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这位中央领导同志是() A.刘少奇 B.毛泽东 C.周恩来 D.邓小平 10.新闻线索的作用,表现在可以触发记者的新闻敏感,指明采访的去向,还可以()A.决定报道的质量 B.赢得采访的主动权 C.提高采访的工作效率 D.把采访引向深入 11.有各种访问类型中,因争论访问的主要意图是() A.针对某一问题,了解各方的不同看法 B.介绍某一方面的经验和成就 C.体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成绩 D.尽快反映世界新的变动情况 12.记者采访一位著名学者后,把自己写的稿件请其订正。这是() A.找本人核实 B.物证核实 C.多方核实 D.技术检验核实 13.新华社湖南分社记者被派往江西采访,这一采访方式叫() A.巡回采访 B.交叉采访 C.蹲点采访 D.易地采访

南开17春学期《新闻采访与写作》在线作业 免费答案

17秋18春学期《新闻采访与写作》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 16 道试题,共 32 分。) 1. “去年一天产煤211万吨,为1949年日产量的23倍。”这句话在处理新闻数字的时候使用的是() A. 打比方 B. 作比较 C. 缩减法 D. 位移法 正确答案:B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通讯报道的事实要比消息详细、完整。 B. 通讯可以自由表达记者的观点立场,而消息则是以客观事实为主。 C. 通讯报道的事实往往比消息更形象、更生动。 D. 通讯的文体较为自由。 正确答案:B 3. 一条好的消息导语,不必要遵循的原则是() A. 开门见山,尽快报告新闻事实,传递最新信息 B. 切近读者的利益,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C. 导语为全篇定下写作的主旨 D. 内容越详细越好 正确答案:D 4. 新华社山东分社记者被编辑部临时派到西藏去采访,这种采访叫() A. 隐性采访 B. 蹲点采访 C. 巡回采访 D. 易地采访 正确答案:D 5. 下列不属于直面采访中应注意的原则是() A. 争论交锋的原则 B. 因人而异的原则 C. 掌握主动权的原则 D. 平等的原则 正确答案:A 6. 新闻语词中最能出彩的词是() A. 形容词

B. 动词 C. 助词 D. 惊叹词 正确答案:B 7. 按照新闻写作的要求,新闻的第一生命是() A. 时效 B. 新鲜 C. 有趣 D. 真实 正确答案:D 8. 在采访实践中,如果记者拟定的采访计划不符合客观情况,那就应当() A. 能够采访到什么就写什么 B. 仍然按原定的计划行事 C. 及时调整原定计划,争取获得最多的一手素材 D. 只是寻找自己需要的例证 正确答案:C 9. “可读性”的概念,把()明确地摆在大众传播的重要位置。 A. 记者 B. 采访对象 C. 读者 D. 编辑 正确答案:C 10. 下列原则哪个不是采访问题的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 A. 简洁 B. 发散化 C. 具体 D. 层层深入 正确答案:B 11. 当记者向自己提问:“为什么一定要让读者知道这件事?这件事的意义何在?读者接触这一事件后,最关心,最想了解的问题是什么?”,这体现的是记者的() A. 媒体竞争意识 B. 新闻敏感 C. 受众意识 D. 时效意识 正确答案:C 12. 在常用的采访方法中,最为深入的、能够获取更多新闻细节的方法是() A. 直面采访 B. 电话采访 C. 观察采访 D. 书面采访 正确答案:A 13. ()是新闻内容的精粹,是对新闻内容最鲜明、最精练的概括,人们称之为新闻的“眼睛”。 A. 导语

新闻采访写作期末考试试卷

华南农业大学期末考试试卷(A 卷) 2012-2013学年第2学期 考试科目: 新闻采访写作 考试类型:(开卷)考试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学号 201230770201 姓名 安怡宣 年级专业 12金融数学 上课班(请选择): 周三班 一、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50分) 阅读以下报道,按要求回答问题。 招聘会给“艺考热”泼凉水 艺术类毕业生供求矛盾尤为突出 本报济南3月5日讯(记者徐静 彭东) 一边正上演着如火如荼、争先恐后的“艺考 热”,另一边“艺术学子”却在今天省城举行的两场招聘会上被泼“冷水”,由于目 前社会上对艺术类毕业生的需求量相对较小,艺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比普通毕业 生还要大。 今天上午,西南师范大学学美术的林墨涵早早来到了山师大操场,参加该校的毕 业生供需见面会,可到了中午记者碰到他的时候,他手里还有五六份没送出的简历, “要美术老师的学校太少了,偶尔有需求的学校,还要挑三拣四。”不但小林感到沮 丧,山师大音乐系的一位同学也告诉记者,本来他想到济南的高中教书,可省实验中 学的价码已抬到了研究生层次,其他几所学校顶多要1个人,“都说大学生不好找工 作,没想到这钉子还真碰上了”。 在今天济南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的毕业生双选会上,招聘艺术类考生的用人单位同 样是凤毛鳞角,这让不少兴冲冲赶来的艺术考生倍感失望。山东曹县云龙木雕工艺公 司计划招聘美术设计人员1名,竟然引来了20多名艺术类毕业生前来应聘。而原来许 多艺术类毕业生的用人大户,这次的招聘计划中却都没有一个艺术专业的名额,他们 表示,目前自己公司的艺术类专业人才已经趋于饱和。一位参加山师招聘会的学校校 长表示,目前学校对音乐、美术和体育的需求不大。例如,2000多人的一所中学,一 般只需要两名音乐老师,因为初三、高二、高三都没有音乐课,高一上的是音乐鉴赏 课,在其他年级,学生音乐课每周只有两节,老师要上满8个班才满工作量。 根据山师大提供的数据,艺术、体育等专业都不属于社会需求量大的专业,但艺 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增幅却接近20%。而该校对2004年5000余名毕业生就业签约情况 的统计中,以往属于招生热门的音乐、体育、美术,就业形势则较为严峻,当时签约 率都不超过45%。这也使得每年为数不少的艺术类毕业生选择的是自谋职业的道路。 “对艺术类毕业人才,许多单位的用人原则都是宁缺勿滥。”曹县宏远工艺品公

新闻采访 试卷及答案

人事代理考试卷 简答:宣传科工作职责 新闻改写:请将一下材料改写为一则二百字以内的消息,题目自拟。 “图书馆是社会公益机构,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选择离开。”2011年1月18日晚上7点到8 点左右,杭州市图书馆馆长楮树青两年前的这句话在微博上被转发了5000多次,光评论就达到1200多条,不少博友直赞这位馆长有北大遗风。杭州市图书馆的老馆在浣纱路上,由于地处市中心,经常会有乞丐、拾荒者前来馆里阅读、休息。而建在解放东路上的新馆由于周围建筑工地较多,常常会有民工进来阅读。杭州市图书馆办公室主任刘丽东说:“自2011年1月15日起,我馆就开始实行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包括乞丐和拾荒者,我们的底限是,只要你的穿着和举止不是特别出格,比如赤膊或大声喧哗,你都可以免费在这里看书、休息、听音乐甚至会朋友。公共图书馆不仅仅是一个查阅文献的地方,它更应该是一个让市民自由穿行的空间。而这部分相对底层的人,他们比一般人更需要这样的空间。我感觉一些拾荒者和流浪汉的素质一点都不差,他们经常会在看书前主动洗手,甚至有些人读的书报层次比普通读者都高。”但是,这一举措却引起了一些读者的不满,图书馆的意见本上充斥着读者的顾虑与厌恶。

在杭州图书馆新馆的4.3万平方米面积中,90%的面积都是对公众开放的,相形之下,工作人员的办公空间显得有点局促。 (资料来源:2011年1月19日《新民晚报》) 参考答案: 杭州图书馆向拾荒者开放惹争议 本报讯(记者XX)自2011年1月15日起,杭州市图书馆开始面向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包括拾荒者和乞讨人员,这一举措的推行引起了一些读者的不满。据杭州市图书馆办公室主任刘丽东介绍:对这些特殊读者也有准入门槛,就是把手洗干净再阅读。杭州市图书馆馆长楮树青在微薄上表示“图书馆是社会公益机构,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选择离开。”楮树青的言论得到大部分博友的称赞。 请根据下面的背景材料写一篇采访提纲: 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在火车上走失后,被好心人发现并送往当地福利院。孩子被发现时,患有多发性软骨瘤,当地福利院已经帮他联系医院并做了手术,目前小男孩被当地一个好心人收养并且联系了学校,目前小男孩在校学习,状况良好。但是,孩子的思维很混乱,说不出父母的名字以及地点。经心理医生检查,这是一个有心理障碍的孩子。 假设你是当地一家晚报的记者,希望能通过报道了解真相,并帮助小男孩找到他的父

最新1月全国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月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 课程代码:0065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民国初年,有位著名记者在谈到记者的条件时,提出记者须有“四能”。他的名字是 ( ) A.黄远生 B.邵飘萍 C.罗开富 D.郭超人 2.亲赴延安采访,写下《西行漫记》(英文原名《红星照耀中国》)的外国记者是( ) A.埃德加·斯诺 B.安娜·露易斯·斯特朗 C.艾格尼丝·史沫特莱 D.爱泼斯坦 3.我国最早的中文报纸是( ) A.循环日报 B.察世俗每月统纪传 C.中外纪闻 D.申报 4.采访的作用主要是发现和落实线索,获取第一手资料,增加感性认识以及( ) A.做好调查研究 B.核对新闻事实 C.做好群众工作 D.做好传播工作 5.瞿秋白曾作为《晨报》特派记者访问十月革命后的俄国,采写了长篇通讯《饿乡纪程》和 ( ) A.《塞上行》 B.《中国的西北角》 C.《赤都心史》 D.《旅欧通讯》 6.《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一文的作者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邓小平 7.直属总编辑或总编办公室领导,负责重大新闻或重大典型的采写的记者是( ) 1

A.专业记者 B.地方记者 C.机动记者 D.特派记者 8.新闻机构和记者在一定的时期内组织和采写新闻报道的指导思想就是( ) A.报道方法 B.报道手段 C.报道艺术 D.报道思想 9.一般来说,专家、学者、科学家、艺术家以及一些特殊行业的人物、事件等被称作( ) A.典型人物 B.知情人 C.一般报道对象 D.特定报道对象 10.比起其他的新闻价值要素来,更能体现记者的政治观点和思想倾向的是( ) A.新闻性 B.重要性 C.显著性 D.接近性 11.各种类型冒尖的人和事是否具有报道价值,关键要看其是否具有( ) A.普遍意义 B.知名度 C.接近性 D.典型意义 12.不以某次采访活动为目的的经常性准备,称为( ) A.直接准备 B.狭义准备 C.平时准备 D.临时准备 13.通常由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出面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被称为( ) A.报告会 B.记者招待会 C.座谈会 D.调查会 14.记者因工作需要,在一定期间内同时交叉采访一条或几条新闻,称之为( ) A.蹲点采访 B.交叉采访 C.异地采访 D.巡回采访 15.从新闻形成的过程看,服从事实和事实的报道,这是新闻写作的( ) A.特殊规律 B.基本要素 C.表现艺术 D.基本内容 l6.新闻的主题真实的基础是( ) 2

编辑记者专业考试新闻采访与写作试题及答案

编辑记者专业考试《新闻采访与写作》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记者要善于发现和捕捉新闻,就要掌握一把判断新闻的“尺子”,这就是() A.新闻意识 B.新闻价值 C.新闻头脑 D.新闻政策 2.记者要正确有效地运用新闻选择标准,就要综合考虑新闻价值要素,全面权衡新闻政策标准,还要() A.考虑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 B.考虑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 C.正确处理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的关系 D.正确处理主观需要与客观可能的关系 3.记者在拟定采访计划时,主要考虑明确采访目的,确定采访的重点,设计采访的主要方式,以及() A.选择采访的时机 B.选择采访的突破口 C.选择采访的场所 D.选择采访的基本点

4.在采访中,记者“有意图”与“带框框”是有原则区别的。这种原则区别集中表现于()A.是否服从报道需要 B.是否完成采访任务 C.是否尊重事实 D.是否符合单位工作需要 5.记者采访中运用开放式提问,可以让采访对象的回答() A.思想更加开放 B.有思想活动 .有细节与故事C D.不受答案的限制 6.新闻采访的首要任务是() .了解新情况,发现新问题A B.发现新闻,报道新闻 C.发现新闻并采集相关的新闻材料 D.采集新闻材料 )7.事实与新闻之间的关系,是一种( .流与源的关系A B.源与流的关系 C.并列关系 D.等同关系

8.新闻采访和一般的调查研究相比,具有鲜明的特点,除了新闻性、突击性、广泛性、持续性外,还有() A.求实性 B.多变性 C.灵活性 D.公开性 9.1958年11月,一位中央领导同志对《人民日报》负责人说:“记者的头脑要冷静,要独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这位中央领导同志是() A.刘少奇 B.毛泽东 C.周恩来 D.邓小平 10.新闻线索的作用,表现在可以触发记者的新闻敏感,指明采访的去向,还可以() A.决定报道的质量 B.赢得采访的主动权 C.提高采访的工作效率 D.把采访引向深入 11.有各种访问类型中,因争论访问的主要意图是() A.针对某一问题,了解各方的不同看法 B.介绍某一方面的经验和成就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一学期期末复习题答案复习过程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一学期期末复习题答案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一学期期末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记者思维是指记者在新闻现场以及在新闻撰写中所需要的独特的不同于一般观众的思维,一般包括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和统摄思维。 2、记者修养从新闻工作的特性和要求出发,记者基本的修养可以概括为这样几个方面:政治修养、知识修养、专业修养和心理修养。 3新闻价值新闻价值是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客观标准,即事实本身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素质的总和。素质的级数越丰富越高,价值就越大。” 所谓新闻价值,就是指凝聚在新闻事实中的社会需求,就是新闻本身之所以存在的客观理由,在我们比较固定的认识中,它包括时效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以及趣味性等几个基本属性。 4新闻敏感新闻敏感通常是指记者及时识别新近发生的事实是否具有新闻价值的能力,即记者的感官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蕴涵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记者能不能在纷纭繁杂、浩如烟海的新闻事实中,及时发现与敏锐分辨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其直接着力点就是新闻敏感。新闻新闻界称新闻敏感为新闻嗅觉,或称“新闻鼻”、“新闻眼”。 新闻敏感的主要内涵 新闻敏感是一种多方面的综合性的判断能力。美国西北大学教授艾米利达斯认为,它包括以下判断力: ?某一情况是否可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某一情况是否可能导致重大新闻发现。 ?同一个事件的若干事实中,哪个重要,哪个次要,哪个无关紧要。

?判断已发表的新闻中,有哪些同已经收集到手的情况有关,从而发现新的线索,一以进行连续报道。 我国记者通过自己的实践,总结新闻敏感所包括的内容是: (1)政治敏感 (2)对受众需求、社会热点的判断能力。 (3)对现象和本质、一般和典型的敏锐判断能力。 (4)预见事物发展趋势的能力。 (5)在同一事物的诸多事实中,迅速判断鉴别出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5新闻采访新闻采访就是新闻记者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快速采集、甄别和验证新闻信息的活动。 新闻采访特性:1、新闻采访是一种为了传播的目的而进行的调查研究。(1)、在调查的方向上,新闻采访首先是看事情新不新,是否具有新闻价值,其次才去分析其影响面与严重性。 (2)、新闻采访除了了解事实,还要捕捉细节、挖掘思想、收集语言,为新闻写作做专门性准备;而这些材料对一般的调查来说,并不重要。 2、新闻采访是一种为了了解事实真相而进行的社会交往。 (1)记者采访实质上是一种社会活动 (2)记者采访的社会活动与行政、法律中的活动有区别。 (3)记者采访的社会活动与公共关系、销售等社会活动也不一样。 3、新闻采访是一种经常充满了偶然性、机遇性和艰苦性、危险性的工作。(1)偶然性和机遇性。 (2)艰苦性和危险性。

【参考借鉴】新闻采访与写作试题与答案.doc

科技新闻报道(A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我国的新闻采访学研究萌芽于() A古代报刊时期B近代报刊时期C现在报刊时期D当代报刊时期 2、我国历史上第一本新闻采访学专著《实际应用新闻学》作者是() A徐宝璜B范长江C邹韬奋D邵飘萍 3、毛泽东称记者是() A记的人B无冕之王C社会活动家D宣传家 4、被蔡元培誉为“在我国新闻界实为破天荒之作”的是() A《时报发刊例》B《论日报渐行于中土》C《实际应用新闻学》D《新闻学》5、在我国,选择新闻的主要标准是() A真实性与时效性B受众第一 C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D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 6、作为新闻团体制定的职业准则,始于() A1908年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威廉博士提出的《记者信条》B1914年瑞士新闻业总会通过的新闻道德规范 C1923年美国报纸编辑人协会通过的《美国报业信条》 D1977年由阿拉伯新闻人员起草的一项阿拉伯新闻工作职业道德准则 7、关于新闻策划,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新闻策划就是指报道策划B新闻策划不是策划新闻 C新闻报道策划不能与制造新闻混为一谈 D新闻报道策划是指在承认新闻是客观事物的反应这一前提下的策划 8、能鲜明的体现出我国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观的是() A坚持哪个正确舆论导向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发扬团队合作精神D维护新闻的真实性 9、关于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党性在新闻问题上的一个具体表现 B就伦理学的意义说,就是实事求是,讲真话 C就要反对弄虚作假,反对“客里空”作风

D就是要客观主义报道 10、记者在调查研究时,总是着眼于新,抓住那些具有新闻价值的新信息、新事实。这说明记者的调查研究具有() A新闻性B时效性C政策性D广泛性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1、新华社第一个国外分社于1948年建立在 12、在《敬告我同业诸君》一文中,认为“报馆有两大天职:一曰对于政府而为其监督者,二曰对于国民而为起响导者是也”。 13、最早出现,也是用的最多的一种方式是 14、抓好新事物报道的前提是 15、新闻采访的基本性质是 16、记者到自己分工范围以外的地区去采访的采访方式是 17、西方新闻界最早体现“自主制约”的新闻道德准则是 18、报道者的主观意图与客观效果相违背,我们把这种现象叫 19、我国新闻工作的根本宗旨是 20、“记者”的称谓最早见于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21、隐性采访 22、动态新闻 23、记者的职业精神 24、释述 25、“目标任务法”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新闻采访活动的特点 2、记者的技能修养是什么,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3、新闻线索的特点 4、新闻策划五窍门是什么

新闻采访与写作考试题及答案

新闻采访与写作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写出真正的新闻报道主要依靠 A.交际能力 B.词汇丰富 C.深入采访 D.浮光掠影 2.以摄像为主要采制手段的是 A.电视记者 B.广播记者 C.文字记者 D.摄影记者 3.重要社论《新闻必须完全真实》发表于 A.延安《解放日报》 B.《人民日报》 C.《文汇报》 D.重庆《新华日报》 4.为体现事件性新闻的时效性宜采用 A.综合报道 B.深度报道 C.调查报道 D.连续报道 5.以一个明确的新闻主题为核心,表现若干新闻事件的有关情况的是 A.非事件性新闻 B.事件性新闻 C.预知性新闻 D.目击式新闻

6.一个客观事物变动的事实或一个新闻事件,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但可能产生负面或不确定的社会传播效果,则应当采写成 A.内参 B.素材 C.文献 D.简报 7.要让一篇新闻报道真正“活”起?,就要十分注重运用 A.名词 B.形容词 C.副词 D.动词 8.对新闻事件现场最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及时捕捉、快速加工和处理的直播方式是 A.互动式直播 B.重点记录式直播 C.完全记录式直播 D.夹叙夹议式直播 9.某记者卧底传销组织进行调查,所采用的?访方式是 A.精确新闻采访 B.易地式采访 C.暗访 D.巡回式?访 10.新闻记者通过感官和思维对新闻事实或事件所蕴含的新闻价值敏锐感知的能力是 A.新闻表现力 B.新闻创造力 C.新闻发现力 D.新闻策划力 11.记者对某地产业升级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运用的前瞻性思维是 A.逆向思维 B.发散思维 C.侧向思维 D.延伸思维

新闻采访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我国新闻的基本体裁——消息,主要脱胎于古代文体的( )。 A.散文 B.小说 C.诗歌 D.记叙文 消息按篇幅的长短分类,有简讯、一句话新闻,以及( )。 A.主体新闻 B.标题新闻 C.社会新闻 D.视觉新闻 在采访活动中,记者讲究辩证法,就要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观察、分析事物,正确选择事实,以及() 全面地看待事物 B.运用“两点论” C.注意事物的相互联系 D.防止片面性 新闻炒作与新闻策划的区别不包括() A.新闻题材的价值判断不同 B.活动客体的选择不同 C.目的和作用不同 D.实施主体不同 新闻结尾“福特希望能大量生产这种汽车,并尽量降低成本,使许多美国人都能买得起。”属于()。 A.呼吁式结尾 B.补充式结尾 C.展望式结尾 D.小结式结尾 在采访中,记者“有采访意图”与“带框框”的原则区别集中表现在() A.是否服从报道需要 B.是否尊重事实 C.是否按计划行事 D.是否完成采访任务 记者识别、选择新闻的主要依据是() A.个人兴趣 B.新闻价值

C.媒体定位 D.社会效应 记者采访时不从正面提出问题,而是从相关方面入手,旁敲侧击。这是() A.开放式提问 B.诱导式提问 C.迂回式提问 D.激发式提问 市民喜欢购买本地的报纸,是出于() A.新闻的接近性 B.新闻的重要性 C.新闻的趣味性 D.新闻的时新性 新闻标题《京剧舞台上的“洋”贵妃》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A.比喻 B.呼告 C. 双关 D. 仿拟 说明电讯稿件播发的新闻单位、地点、时间,置于消息开头的文字,叫做( )。 A.导语 B.开头 C.电讯 D.电头 因事件访问与因人物访问的区别是( ) A.是否了解新闻五要素 B. 以了解人物还是以了解事件为中心展开 C.能否随机应变 D. 是否有一定的准备 在采访中,事件的目击者或知情者向记者讲述的材料,属于( ) A.骨干材料 B.背景材料 C.第二手材料 D.第一手材料 有经验的记者,在采访之前精心设计自己的衣著服饰、神情举止,

2020年1月全国自考新闻采访写作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新闻采访写作试题 课程代码:0065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事实变成新闻有一个转化过程,这个过程就新闻业务而言,最基本的环节是() A.采访与写作 B.采访与报道 C.采访与录制 D.采访与传播 2.客观事物矛盾运动的阶段性,决定新闻采访的() A.持续性 B.连贯性 C.持久性 D.变化性 3.记者听目击者介绍的材料是() A.第一手材料 B.第二手材料 C.第三手材料 D.第四手材料 4.记者越深入第一线,越能采集到有价值的新闻题材。这里的第一线指的是() A.领导的活动 B.各级会议 C.突发事件现场 D.群众实践 5.“你们的笔,是人民的笔,你们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对记者说这番话的领导人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邓小平 6.记者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选取新闻事实的标准,除了看其新闻价值还要看其() A.认识价值 B.思想价值 C.宣传价值 D.理论价值 7.选择采访对象首先要选择最熟悉和了解情况的人,即新闻事件的() A.当事人 B.参与人 C.知情人 D.旁观人 1

8.记者不约而同地到达某地向同一位采访对象发问,这种采访属于() A.集体访问 B.多个访问 C.个别访问 D.目标访问 9.对某一有争议的人物进行的访问属于() A.人物访问 B.问题访问 C.争论访问 D.综合访问 10.采访结束记者离开访问对象后补记、追记谈话的内容称作() A.及时笔录 B.补充笔录 C.现场笔录 D.过后笔录 11.观察主要是通过眼睛对客观事物进行细致的审视,同时它要求调动口、耳、鼻、舌、身等各种器官。观察的这一特点反映了它的() A.综合性 B.全面性 C.直接性 D.敏感性 12.记者对某铁路干线通车进行沿线采访,称作() A.交叉采访 B.巡回采访 C.易地采访 D.蹲点采访 13.采访对象得知记者要来采访,一般会产生一种心理反应,这种心理反应叫做() A.初始心理反应 B.原始心理反应 C.条件反射 D.下意识 14.报告文学() A.只有新闻性 B.只有思想性 C.只有文学性 D.兼容新闻性与文学性 15.新闻叙事要突出() A.静态 B.动感 C.抒情 D.议论 16.新闻写作的谴词造句中() A.形容词多于动词 B.中性词少于褒贬词 C.感叹句多于陈述句 D.中性词多于褒贬词 17.动态消息的特点是() A.多事一报 B.一事一报 2

新闻采访与写作期末资料

新闻采访与写作 第一章:新闻采访 “采访”一词见于东晋史学家干宝的《搜神记序》 1、新闻采访定义: 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调查研究活动。是新闻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新闻写作的基础、前提和保证。 2、新闻采访的特点(与一般调查研究比较): (1)目的的差异性:新闻采访的目的是为了写出稿件、传播信息,以及满足人们对新闻的需求。(2)时间的限制性:强调时效性,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采访、写作、发稿的全过程。(3)项目的突发性:面对突发事件。(4)需要的广泛性:职业、年龄、性别、经历、学历等等使人们对新闻有多层次广泛性的需求。(5)知识的全面性:配合人们需求,综合性应用学科,多联系。(6)活动的艰辛性 3、新闻采访的活动方式: (1)个别访问(具体深入、主动权);(2)开座谈会(信息广、全,高效,中大型报道);(3)现场观察(主要方式)(生动细节,感染力);(4)参加会议(大量信息线索)(5)蹲点(升入调查,时间周期长);(6)查阅资料(解释性阶段); (7)改写(补不足);(8)问卷(令人信服);(9)电话采访(便利迅速,补其他采访之不足)注意:准备要充分;提问要凝练;记录要及时;(10)网络采访(主要形式:直接转载信息;组织网络调查;通过E-mail、博客、MSN交流;查阅收集资料非即时:电子邮件;即时:qq,微信) 4、新闻采访从性质上分类: (1)常驻采访:派驻外地或外国记者的日常(时间长、题材广,全局观念,外语、社交能力,尊重文化差异);(2)突击采访: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迅速对突发事件进行采访活动(闻风而动,忙而不乱,经验和临场发挥能力);(3)交叉采访:在同一期限内,对两个以上新闻事件交替进行采访活动(避免重复找人、路途,投入少,收效高,统筹安排,主次分明);(4)巡回采访:按照编辑部指示,沿着预定路线进行采访(没有具体明确的采访对象和主题,要求思路灵活,高写作水平);(5)隐形采访:不公开记者身份,或不申明采访目的的特殊采访活动(揭露性、批判性);(6)异地采访:记者到分工范围以外地区的采访活动(开阔眼界、取长补短) 第二章: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四个基本要求:从新闻工作的性质与实践要求出发,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通常概括为,坚持真实性、坚持思想性、坚持时间性与坚持事实求是说话。 1、坚持真实性: (1)定义:新闻报道必须反映事物的原貌,通常也被称为准确性。 (2)具体要求:1、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必须真实(五要素俱全:who、where、why、when、how)2、新闻所反映的事实的环境和条件、过程和细节、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等必须真实(不能改变)3、新闻引用的各种资料必须却是无误(包括数字、历料、背景材料,小心引用,不确定不采用)4、新闻中涉及的人物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等必须是当事人所述5、讲究分寸、留有余地(两方面,既要客观全面,又要注意防止片面性、绝对化,否则,即使是一个基本真实的事实也会让人生疑。) (3)新闻报道失实的原因: 客观:新闻不自由(媒体为党和政府垄断,失去了竞争对手),新闻体制不健全

新闻采访与写作试题

题型:填空(9个范围)1x16=16分;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2x16=32分 填空: 1.P17通讯文体既要报道新闻事实,满足受众的知情欲望,又要以其由“事”、“情”、“理” 构成的感染力打动人。(常常使用抒情表达方式) 2.P17新闻评论通常是以议论为主的,它对语言更是有着准确性的要求: 一是对于论点的表述准确; 二是对于论据材料的概括准确; 三是对于人和事的评价准确; 四是对于事物的矛盾把握准确。 3.P18用生动的语言实现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 新闻语言既应该是简洁的、准确的,同时又应该是生动的。语言生动的新闻作品才具有可读性。 4.P21消息文体在语言表达上由于受到篇幅等因素的制约,不如通讯文体来得自由洒脱。5.P21广播媒体的消息文本,是为“供人听”而写的(口语化),因而其语言的生动是与口语化特征(通俗、易懂)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6. P41记者的专业素养包括三个层次: 专业技能素养、专业理论素养、专业精神。 三者相辅相成,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7. P73“十比一”原则 “经验丰富的记者一致认为,每采访一分钟至少要准备十分钟。” 进行一小时,那么记者就要做十个小时的访前准备。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不应成为教条。 8. P45采访对象的分类: 当事人(最重要的采访对象,通常是新闻事件的主体) 知情人(通常不是新闻事件的行动者,但有了解,甚至策划) 目击者(亲眼目睹新闻事实发生的人,没参与,没直接联系,强烈现场感受) 有关人士(相关领域学者专家、百姓、社会各界) 名词解释: 1.P129什么是隐私? 所谓隐私,是指一种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 而当事人不愿他人知晓或者他人不便知晓的信息, 当事人不愿他人干涉或者他人不便干涉是个人私事, 以及当事人不愿他人介入或者他人不便介入的个人领域。 2.P129什么是隐私权? 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对其个人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信息、私人活动和私有领域进行支配的具体人格权。 3.P61什么是策划?

新闻采访与写作 期末复习资料

2、新闻采访:新闻工作者为收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是新闻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新闻写作的基础、前提和保证。 3、新闻敏感: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新闻价值的能力。新闻敏感,是记者对社会形势的敏锐的洞察力,对客观事物的新闻价值的判断能力,以及对报道对象的迅速而准确的反映能力 4、新闻价值:事实构成新闻诸因素的客观存在,是记者判断事实可否成为新闻的尺度 5、新闻政策:关于新闻报道政策界限的规定,具体包括能报道什么,不能报道什么,着重报道什么,一般报道什么,以及报道中应该注意什么等等。 6、报道思想:新闻报道的目的,包括体现和达到这一目的的范围、内容和方法等 7、新闻线索: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明信息或信号 8、新闻主题:一篇报道的主旨。即指新闻事实所提出的主要问题及其表明的中心思想 9、新闻材料:构成新闻事实的各种原始情况、资料的总称 10、新闻角度:新闻事件(事实)表现的着眼点和侧重点,记者选择一个最能反映新闻主题的侧面作为报道的切入点. 11、新闻语言:适合新闻报道要求、体现新闻特性的语言 12、新闻结构:组成一篇消息的基本零部件,一般包括新闻标题、消息头、导语、新闻躯干、新闻背景与新闻结尾等部分(消息写作中对材料组合与段落安排的特定方式) 13、新闻导语:新闻导语是消息的开头部分,它紧接在消息头的后面,一般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依托新闻事实的精辟议论组成。 14、新闻背景:新闻人物及事件形成有机联系的相关环境和历史条件 15、新闻结尾:一般是指消息最后的自然段落 16、倒金字塔式结构:从导语、主体到结尾,均不按时间顺序,而是按照事实材料的重要程度安排先后次序,从而呈现一种跳跃式结构;(按重要性递减顺序安排材料的一种消息结构) 17 悬念式结构:消息写作中设置悬念及剖解悬念组合材料与段落的消息结构形式 18:并列式结构:安排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独立又有内在联系的材料和段落为同一个主题服务的一种消息结构形式。 19、时间顺序结构:又叫编年体式结构,没有导语,只是自然地按照事件的发生的时间顺序来写。 20、自由式结构:目击式、散文式、对话式 21、政治新闻:即以党政机关为采访领域、以国家方针政策贯彻执行过程和领导层的重要公务活动为报道范围的新闻体裁。 22、经济新闻:以国民经济、生产建设和群众日常经济生活为报道题材的新闻体裁。 23、人物新闻:是指用消息形式报道人物活动与事迹的新闻体裁。 24、人物通讯:较详尽的反映人物活动与思想的通讯体裁。 25、专访:指对新闻人物或单位、部门进行专题访问的通讯体裁。 26、事件新闻:指较详尽反映具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事件的通讯体裁 27、连续性报道:指对新闻人物或事件在一定时期内持续进行的报道 28、教育新闻:指以教育为报道题材的新闻体裁 29、文艺新闻:指以文化艺术活动为报道题材的新闻体裁 30、社会新闻:指以反映社会生活、社会问题为报道题材的新闻体裁 31、灾害新闻:指以灾害孕育、发生、发展、危害、及预防抗灾、减灾等人类与之斗争为题材的新闻体裁。 32、风貌通讯:指着重反映社会变化及风土人情的通讯体裁 33、新闻小故事:是通讯的一种体裁,素有小通讯、袖珍通讯之称。 34、特写:即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对能反映人和事本质、特点的某个细节或者片断,作形象化的“放大”和“再现”处理的一种新闻文体 35、批评性报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