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桩基础毕业设计实例

桩基础毕业设计实例

桩基础毕业设计实例
桩基础毕业设计实例

桩基础毕业设计实例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目录

1 .建筑设计资料 (1)

上部结构资料 (1)

建筑物场地资料 (1)

2 .选择桩型、桩端持力层、承台埋深 (1)

选择桩型 (1)

选择桩的几何尺寸以及承台埋深 (2)

3 .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3)

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3)

4 .确定桩数和承台底面尺寸 (4)

①—C柱的桩和承台的确定 (4)

5 .确定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 (5)

四桩承台承载力计算(①—C承台) (5)

6 .桩顶作用验算 (6)

四桩承台验算(①—C承台) (6)

7 .桩基础沉降验算 (7)

C柱沉降验算 (7)

8 .桩身结构设计计算 (9)

桩身结构设计计算 (9)

9 .承台设计 (10)

四桩承台设计(C柱) (10)

10.参考文献 (13)

1.建筑设计资料

建筑上部结构资料

某教学实验楼,上部结构为七层框架,其框架主梁、次梁、楼板均为现浇整体式,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底层层高3.4m(局部10m,内有10 t桥式吊车),其余层高

3.3m,底层柱网平面布置及柱底荷载见附图。

建筑物场地资料

拟建建筑物场地位于市区内,地势平坦,建筑物场地位于非地震区,不考虑地震影响。场地地下水类型为潜水,地下水位离地表2.1米,根据已有资料,该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没有腐蚀性。建筑地基的土层分布情况及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见表1.2.1。

表1.2.1地基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

2. 选择桩型、桩端持力层、承台埋深

选择桩型

因为框架跨度大而且不均匀,柱底荷载大,不宜采用浅基础。

根据施工场地、地基条件以及场地周围环境条件,选择桩基础。因转孔灌注桩泥水排泄不便,为减少对周围

环境污染,采用静压预制桩,这样可以较好的保证桩身质量,并在较短的施工工期完成沉桩任务,同时,当地的施工技术力量、施工设备以及材料供应也为采用静压桩提供可能性。

选择桩的几何尺寸以及承台埋深

依据地基土的分布,第②层是灰褐色粉质粘土,第③层是灰色淤泥质的粉质粘土,且比较厚,而第④层是黄褐色粉土夹粉质粘土,所以第④层是较适合的桩端持力层。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1.0m(>2d),工程桩入土深度为h。

故:m

h8.

+

+

=

5.1=

+

3.8

1

22

12

由于第①层厚1.5m,地下水位为离地表2.1m,为了使地下水对承台没有影响,所以选择承台底进入第②层土0.6m,即承台埋深为2.1m,桩基得有效桩长即为20.7m。

桩截面尺寸选用:由于经验关系建议:楼层<10时,桩边长取300~400,故取350mm×350mm,由施工设备要求,桩分为两节,上段长11m,下段长11m(不包括桩尖长度在

内),实际桩长比有效桩长长1.3m ,这是考虑持力层可能有一定的起伏以及桩需要嵌入承台一定长度而留有的余地。桩基以及土层分布示意如图2.2.1。

图2.2.1土层分布示意

3 .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本设计属于二级建筑桩基,当根据土的物理指标与承载力参数之间的经验关系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时,宜按下式计算:

p pk i sik pk sk uk A q l q u Q Q Q +=+=∑

式中

sik

q --- 桩侧第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如无当地经验值时可按《建筑桩基

技术规范》JGJ 94-94

中表5.2.8-1(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取值。

pk

q ---― 极限端阻力标准值如无当地经验值时可按表《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 94-94中表GE5.2.8-2(桩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取值。

对于尚未完成自重固结的填土和以生活垃圾为主的杂填土不计算其桩侧阻力

sik

q 。

根据表地基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查表得极限桩侧、桩端阻力标准值(表2.3.1)。

表2.3.1 极限桩侧、桩端阻力标准值

层序

液限指数

经验参数法

I L

)

(a sk kP q

)

(a pk kP q

② 粉质粘土 ③

淤泥的粉质粘

④ 粉质粘土

按经验参数法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pk sk uk Q Q Q p pk i sik A q l q u +∑

[]428.13910.35 18.3812912.56)6.03.8(552.4235.042 ?+?+?+-???

=450.170152.1469+

=kN 1639.602

估算的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65.1==p s γγ)

kN Q p

pk

s

698.99365

.1602

.1639Q R sk

==

+

=

γγ

所以最终按经验参数法计算单桩承载力设计值,即采用kN R 698.993=,初步确定桩数。 4 .确定桩数和承台底面尺寸

下面以①—C 的荷载计算。柱底荷载设计值如下:

最大轴力组合: 最大轴力3121kN , 弯矩32 kN ?m , 剪力20kN 最大弯矩组合: 轴力 3002 kN , 最大弯矩197 kN ?m , 剪力62kN 最大轴力标准值:2400 kN

①—C 柱桩数和承台的确定

最大轴力组合的荷载:F=3121 kN ,M= 32kN ?m ,Q=20 kN

初步估算桩数,由于柱子是偏心受压,故考虑一定的系数,规范中建议取1.1~1.2, 现在取的系数, 即: ()根14.31.1698

.99331211.1n =?=?≥

R F 取n =4根,桩距 1.05m 3d =≥a S ,桩位平面布置如图4.1.1,承台底面尺寸为

1.9m 1.9m ?。

图4.1.1四桩桩基础

5. 确定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

该桩基属于非端承桩,并n>3,承台底面下并非欠固结土,新填土等,故承台底面不会于土脱离,所以宜考虑桩群、土、承台的相互作用效应,按复合基桩计算竖向承载力设计值。

目前,考虑桩基的群桩效应的有两种方法。《地基规范》采用等代实体法,《桩基规范》采用群桩效应系数法。下面用群桩效应系数法计算复合基桩的竖向承载力设计值

四桩承台承载力计算(①—C 承台)

承台净面积:2

2212.335.049.1m A c =?-=。

承台底地基土极限阻力标准值:KPa f q k ck 22011022=?==

kN n A q Q c ck ck 6.1714

12.3220=?==

kN l q

u

Q i

sik sk 152.1469==∑

kN q A Q p p pk 450.170==

分项系数70.1,65.1===c p

s γγ

γ

因为桩分布不规则,所以要对桩的距径比进行修正,修正如下:

4.235

.049

.19.1886.0886.0=??==b n e A d a S 09.07

.209

.1==l Bc 群桩效应系数查表得:64.1,8.0==p s ηη

承台底土阻力群桩效应系数:c e

c

e c c i c i

c

c A A A A ηηη+= 承台外区净面积2

2

2

2.1)35.09.1(9.1m A e

c =--= 承台内区净面积92.12.112.3=-=-=e c c i

c A A A m 2

查表

63.0,11.0==e

c i c ηη

31.012

.32.163.012.392.111.0=+=+=c e

c

e c

c i c i

c

c A A A A ηηη 那么,C 复合桩基竖向承载力设计值R:

kN Q Q Q R c

ck

c

p

pk

p

s

sk

s

025.91370

.16

.17131.065.1450.17064.165.1152.14698.0=?+?+?

=++=γηγηγη 6 .桩顶作用验算

四桩承台验算(①—C 承台)

(1)荷载取C 柱的max N 组合:F=3121 kN ,M= 32kN ?m ,Q=20 kN 承台高度设为1m 等厚,荷载作用于承台顶面。 本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建筑物的重要性系数0λ=.

由于柱处于①轴线,它是建筑物的边柱,所以室内填土比室外高,设为0.3m ,即室内高至承台底2.4m ,所以承台的平均埋深m d 25.2)4.21.2(2

1

=+=

。 作用在承台底形心处的竖向力有F,G,但是G 的分项系数取为.

kN G F 94.331594.19431212.12025.29.131212=+=???+=+

作用在承台底形心处的弯矩∑=?+=kN M 5212032

桩顶受力计算如下:

kN y y M n G F N i 652.8506.046

.052494.3315)(2

2max max =??+=?++=∑∑ kN y y M n G F N i 318.8076.046

.052494.3315)

(2

2max min =??-=?-+=∑∑ kN n G F N 985.8284

94.3315==+=

kN R kN N 63.1095025.9132.12.1652.850max 0=?=<=γ

0m in 0>N γ

kN R kN N 025.91398.8280=<=γ 满足要求

(2)荷载取max M 组合:F=3002 kN ,M= 197kN ?m ,Q=62 kN

∑=?+==+=???+=+kN

M kN

G F 25916219794.319694.19430022.12025.29.130022

桩顶受力计算如下:

kN y y M n G F N i 152.907917.107235.7996.046.0259494.3196)(2

2max max =+=??+=?++=∑∑ kN y y M n G F N i 318.691917.107235.7996.046.0259494.3196)

(2

2max min =-=??-=?-+=∑∑ kN n G F N 235.7994

94

.3196==+=

kN R kN N 63.1095025.9132.12.1152.907max 0=?=<=γ

0min 0>N γ

kN R kN N 025.913235.7990=<=γ 满足要求

7. 桩基础沉降验算

采用长期效应组合的荷载标准值进行桩基础的沉降计算。由于桩基础的桩中心距小于6d ,所以可以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最终沉降量。

7.1 C 柱沉降验算 竖向荷载标准值kN F 2400= 基底处压力kPa A G F p 820.7099

.19.120

25.29.19.12400=????+=+=

基底自重压力kPa d 63.331.21

.26

.03.175.15.15=??+?=

γ

基底处的附加应力kPa d P P 19.67663.33820.7090=-=-=γ 桩端平面下的土的自重应力c σ和附加应力z σ(04p z ασ=)计算如下: ①.在z=0时:

1)103.18(12)102.16(7.7)103.17(6.03.175.15.15?-+?-+?-+?+?==∑i i c h γσ

=kPa

kPa p b z b l z 19.67619.67625.044,25.0,02,10=??=====ασα

②.在m z 2=时:

kPa h i i c 14.189)103.18(254.172=-?+==∑γσ

kPa p b z b l z 324.21219.6760785.044,0785.0,1.29.142,10=??======ασα

③.在m z 3.4=时

kPa h i i c 23.208)103.18(3.454.172=-?+==∑γσ

kPa p b z b l z 96.5819.6760218.044,0218.0,526.49

.16.82,10=??======ασα ④.在m z 7.5=时

kPa h i i c 69.220)109.18()3.47.5(23.208=-?-+==∑γσ

kPa p b z b l z 162.3519.676013.044,013.0,0.69

.14.112,10=??======ασα 将以上计算资料整理于表7.1.1

表7.1.1z c σσ,的计算结果(C 柱)

在z=5.7m 处,2.016.069.220162.35<==c

z σσ,所以本基础取m Z n 7.5=计算沉降量。

计算如表7.1.2

表7.1.2计算沉降量(C 柱)

故:S ’=++=114.46mm

桩基础持力层性能良好,去沉降经验系数0.1=ψ。 短边方向桩数2=b

n ,等效距径比4.235

.049.19.1886.0886.0=??==b n Ae d Sa ,长径比14.5935

.07

.20==d

l

,承台的长宽比0.1=Bc

Lc

,查表得:

59.17,9.1,031.0210===C C C

082.059

.17)12(9.11

231.0)1(210=+--+=+-+=C n C n C b b e ψ

所以,四桩桩基础最终沉降量'

S S e ψψ==mm 386.946.114082.00.1=?? 满足要求

8.桩身结构设计计算

桩身结构设计计算

两端桩长各11m,采用单点吊立的强度进行桩身配筋设计。吊立位置在距桩顶、桩端平面0.293L(L=11m)处,起吊时桩身最大正负弯矩2max 0429.0KqL M =,其中K=;

./675.32.12535.02m kN q =??=。即为每延米桩的自重(为恒载分项系数)。桩身长采用

混凝土强度C30, 级钢筋,所以:

M kN KqL M .8.2411675.33.10429.00429.022max =???==

桩身截面有效高度m h 31.004.035.00=-=

05156.03103503.14108.2426

20=???==bh f M c s α

9735.0)05156.0211(2

1

)211(21=?-+=-+=s s αγ

桩身受拉主筋2

60274310

3009735.0108.24mm h f M As y s =???==γ

选用22214(308274)s A mm mm Φ=>,因此整个截面的主筋胃2414,615s A mm Φ=,配筋率为566.0310

350615

=?=

ρ%>4.0min =ρ%。其他构造要求配筋见施工图。

桩身强度R kN A f A f s y c c >=?+????=+05.1736)6153003103503.140.1(0.1)(ψ? =kN 故满足要求 9. 承台设计

承台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20,承台是正方形,双向配筋相同。

四桩承台设计(C 柱)

由于桩的受力可知,桩顶最大反力kN N 152.907max =,平均反力kN N 985.828=,桩顶

净反力:

kN

n F n G N N kN n G N N j j 25.7804

3121

417.8584

94.194152.907max max ===-==-=-

=

(1) 柱对承台的冲切 由图9.1.1,2125mm a a oy ox

==,承台厚度H=1.0m,计算截面处的有效高度

mm h 9208010000=-=,承台底保护层厚度取80mm.

冲垮比14.0920

125

0===

=h a ox oy ox λλ 当00000000;20.020.0h h h h =>=<αααα时,取当时,取,λ满足—

ox a =125mm < 0h = 0.20184920=?mm 故取ox a =184mm 。

即:冲垮比2.0920

184

0====h a ox oy ox λλ 冲切系数8.12

.02.072

.02.072.0=+=+=

=ox oy ox λαα

C 柱截面取2

600600mm ?,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设计值kPa f t 1100=

冲切力设计值kN Q F F i l

75.234025.7803121=-=-=∑

m mm u m 9.22900)125600(4==+?=

kN F kN h u f l m t 75.234064.528292.09.211008.100=>=???=γα

(2) 角桩对承台的冲切

由图9.1.1,mm c c mm a a y x 525,1252111==== 角桩冲垮比14.0920

125

0111===

=h a x y x λλ,λ满足—,故取λ=。 角桩的冲切系数2.12

.02.048

.02.048.0111=+=+=

=x y x λαα

0111121)]2

()2

([h f a c a c t x

y y x +

++

αα 92.01100)2

175

.0525.0(2.12??+

??= kN N kN j 417.85864.1487m ax 0=>=γ 满足要求 (3)斜截面抗剪验算

计算截面为I-I ,截面有效高度m h 92.00=,截面的计算宽度m b 9.10=,混凝土的抗

压强度kPa MPa f c 96006.9==,该计算截面的最大剪力设计值:

kN N V j 834.1716417.85822m ax =?==

mm a a y x 125==

剪跨比14.0920

1250===

=h a x y x λλ 当3.0≤λ时,取λ=;当0.3≥λ时,取0.3=λ 由于19.0=λ,故取3.0=λ

剪切系数2.03

.03.012

.03.012.0=+=+=

x λβ

kN V kN h b f c 364.161916.335692.09.196002.0000=>=???=γβ 满足要求

(4)受弯计算

承台I-I 截面处最大弯矩m kN y N M j .05.515)2

35

.0125.0(834.17162max =+

?== 级钢筋2

/300mm N f y =,MPa f c 6.9=.

26

047.20739203009.01005.5159.0mm h f M A y s =???==

选用247.20732307,14152

mm mm

A s >=Φ

整个承台宽度范围内用钢筋取15根,即1415Φ(双向布置) (5)承台局部受压验算

C 柱截面面积2

36.06.06.0m A t =?=,

局部受压净面积2

136.0m A A t

n ==, 局部受压计算面积2

24.3)6.03()6.03(,m A A b b =???=

混凝土的局部受压强度提高系数336

.024

.3,===t

b

A A ββ kN F kN A f C n

c 3212972025.09600335.135.11=>=???=β 满足条件

图9.1.1四桩承台结构计算图

10、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桩基础技术规范(JGJ94—94)》·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20010—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丁星编着·《桩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与设计实例》·成都: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2006

【5】王广月,王盛桂,付志前编着·《地基基础工程》·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6】赵明华主编,徐学燕副主编·《基础工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陈希哲编着·《土力学地基基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8】熊峰,李章政,李碧雄,贾正甫编着·《结构设计原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桩基础设计计算书

课程设计(论文) 题目名称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基础设计 课程名称基础工程 学生姓名李宇康 学号124100161 系、专业城市建设系土木工程 指导教师周卫 2015年5 月

桩基础设计计算书 一:设计资料 1、建筑场地土层按其成因土的特征和力学性质的不同自上而下划分为四层,物理力学指标见下表。勘查期间测得地下水混合水位深为2.0m,地下水水质分析结果表明,本场地下水无腐蚀性。 建筑安全等级为2级,已知上部框架结构由柱子传来的荷载: V=1765, M=169KN·m,H = 50kN; 柱的截面尺寸为:800×600mm; 承台底面埋深:D = 2.0m。 2、根据地质资料,以黄土粉质粘土为桩尖持力层,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断面尺寸为300×300,桩长为10.0m 3、桩身资料:混凝土为C30,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 c =15MPa,弯曲强度设计值为 f m =16.5MPa,主筋采用:4Φ16,强度设计值:f y =310MPa 4、承台设计资料:混凝土为C30,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为f c =15MPa,弯曲抗压强度设 计值为f m =1.5MPa。 、附:1):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指标; 2):桩静载荷试验曲线。 附表一: 土层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表1-1 土 层代号名称 厚 度 m 含水 量w (%) 天然 重度 (kN/m3 ) 孔 隙 比 e 侧模 阻力 桩端 阻力液性 指数 I L 直剪试验 (直快) 压缩 模量 E s (MPa) 承载力 特征值 f k(kPa) q sk kPa q pk kPa 内摩 擦角 ?? 粘聚 力c (kPa) 1 杂填土 2.0 20 18.8 2 2 6.0 90 2 淤泥质土9 38.2 18.9 1.02 22 1.0 21 12 4.8 80 3 灰黄色粉 质粘土 5 26.7 19. 6 0.75 60 2000 0.60 20 16 7.0 220 4 粉砂夹粉 质粘土 >10 21.6 20.1 0.54 70 2200 0.4 25 15 8.2 260 附表二:

桩基础毕业设计摘要

桩基础毕业设计摘要 1.桩平面布置原则 (1)力求使各桩桩顶受荷均匀,上部结构的荷载重心与桩的重心相重合,并使群桩在承受水平力和弯矩方向有较大的抵抗矩。 (2)在纵横墙交叉处都应布桩,横墙较多的多层建筑可在横墙两侧的纵墙上布桩,门洞口下面不宜布桩。 (3)同一结构单元不宜同时采用摩擦桩和端承桩。 (4)大直径桩宜采用一柱一桩;筒体采用群桩时,在满足桩的最小中心距要求的前提下,桩宜尽量布置在筒体以内或不超出筒体外缘1倍板厚范围之内。 (5)在伸缩缝或防震缝处可采用两柱共用同一承台的布桩形式。(6)剪力墙下的布桩量要考虑剪力墙两端应力集中的影响,而剪力墙中和轴附近的桩可按受力均匀布置。 2.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最小深度 (1)应选择较硬上层或岩层作为桩端持力层。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对于粘性土、粉土不宜小于2d(d为桩径);砂土及强风化软质岩不宜小于1.5d;对于碎石土及强风化硬质岩不宜小于1d,且不小于0.5m。(2)桩端进入中、微风化岩的嵌岩桩,桩全断面进入岩层的深度不宜小于0.5m,嵌入灰岩或其他未风化硬质岩时,嵌岩深度可适当减少,但不宜小于0.2m。 (3)当场地有液化土层时,桩身应穿过液化土层进入液化土层以下的

稳定土层,进入深度应由计算确定,对碎石土、砾、粗中砂、坚硬粘性土和密实粉土且不应小于0.5m,对其他非岩石土且不宜小于1.5m。(4)当场地有季节性冻土或膨胀土层时,桩身进入上述土层以下的深度应通过抗拔稳定性验算确定,其深度不应小于4倍桩径,扩大头直径及1.5m。 3.桩型选择原则 桩型的选择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上部结构类型、荷载大小及分布、工程地质情况、施工条件及周围环境等因素综合确定。 (1)预制桩(包括混凝土方形桩及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适宜用于持力层层面起伏不大的强风化层、风化残积土层、砂层和碎石土层,且桩身穿过的土层主要为高、中压缩性粘性土,穿越层中存在孤石等障碍物的石灰岩地区、从软塑层突变到特别坚硬层的岩层地区均不适用。其施工方法有锤击法和静压法两种。 (2)沉管灌注桩(包括小直径D<5O0mm,中直径D=500~600mm)适用持力层层面起伏较大、且桩身穿越的土层主要为高、中压缩性粘性土;对于桩群密集,且为高灵敏度软土时则不适用。由于该桩型的施工质量很不稳定,故宜限制使用。 (3)在饱和粘性土中采用上述两类挤土桩尚应考虑挤土效应对于环境和质量的影响,必要时采取预钻孔。设置消散超孔隙水压力的砂井、塑料插板、隔离沟等措施。钻孔灌注桩适用范围最广,通常适用于持力层层面起伏较大,桩身穿越各类上层以及夹层多、风化不均、软硬

毕业设计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毕业设计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要求紧扣毕业设计任务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结构包括: 1、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2、课题的主要设计技术参数或研究工作要达到的目标 3、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3.1 课题设计(或研究) 的基本原理及技术方案 3.2 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3.3 课题主要解决的技术关键问题及创新点 3.4 课题研究工作的技术路线 4、课题计划进度 5、主要参考文献,要求所有的参考文献被开题报告引用,并在引用处用右上角 标出。 开题报告的字数不得少于4000字。 一、文献综述的基本内容要求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的基本内容要求: 1、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2、本课题相关技术的国内外发展概况。 3、本课题的主要技术关键点的比较分析和实现方法。 4、结论。 5、参考文献,要求所有的参考文献被文献综述报告引用,并在引用处用右上角标出。 要求查阅与毕业论文(设计)相关的文献8—1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2篇),文献综述的字数不得少于4000字 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将所查询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

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 参考文献,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也为评审者审查提供查找线索,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 二、外文翻译的基本要求 1、外文翻译的原文尽可能与所做课题紧密联系,避免翻译资料选取的随意性。 2、由于外文学术论文通常篇幅较大,学生可在教师指导下截取论文的部分核心内容进行翻译,要求翻译的原文内容大于15,000字符,翻译后的中文大于3000字。 3、外文原文要求以原始形式递交,原则上不得自行重新编辑。 4、外文翻译要求准确反映原文,语句通顺,符合中文表达方式。 5、毕业设计(论文)要求有两篇译文,并要求原文必须作为毕业设计文献综述和毕业设计(论文)的参考文献。 三、毕业设计(论文)设计说明书基本要求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如下: ①设计(论文)内容的科学性。设计(论文)方案需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科学实验、工程实践和工程计算为依据。设计(论文)内容科学准确,符合开题报告中的技术要求。 ②设计(论文)思想的先进性。设计(论文)应以继承与创新有机结合为主线,体现探索与创新的特征。 ③设计(论文)表述的规范性。设计(论文)应符合国家标准及各种技术规范。 ④设计(论文)的最优化。实现设计目标是有约束条件的。设计中应采用科学方法,综合研究各种条件,实现最佳技术方案。 ⑤设计结果的实用性。设计应与生产和科研实践相结合,其成果能为生产和科研所采用。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主体应包括如下内容: 1、引言。说明课题的目的、意义、范围及应达到技术要求。简述课题在国内外发展概况及存在问题,阐述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桩基础设计实例计算书说课材料

桩基础设计实例 某城市中心区旧城改造工程中,拟建一幢18层框剪结构住宅楼。场地地层稳定,典型地质剖面图及桩基计算指标见表8-5。柱的矩形截面边长为400mm ×500mm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于柱底的荷载为:5840=k F kN ,180=xk M kN ·m , 550=yk M kN ·m ,120=xk H kN 。承台混凝土强度等级取C30,配置HRB400级钢筋, 试设计柱下独立承台桩基础。 表8-5 地质剖面与桩基计算指标 解:(1)桩型的选择与桩长的确定 人工挖孔桩:卵石以上无合适的持力层。以卵石为持力层时,开挖深度达26m 以上,当地缺少施工经验,且地下水丰富,故不予采用。 沉管灌注桩:卵石层埋深超过26m ,现有施工机械难以沉管。以粉质粘土作为持力层,单桩承载力仅240~340 kN ,对16层建筑物而言,必然布桩密度过大,无法采用。 对钻(冲)孔灌注桩,按当地经验,单位承载力的造价必然很高,且质量控制困难,场地污染严重,故不予采用。 经论证,决定采用PHC400-95-A (直径400mm 、壁厚95mm 、A 型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十字型桩尖。由于该工程位于城市中心区,故采用静力法压桩。 初选承台埋深d =2m 。桩顶嵌入承台0.05m ,桩底进入卵石层≥1.0m ,则总桩长

L=0.05+1.0+10.4+3.5+9.3+1.0≈25.3m 。 (2)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 ①按地质报告参数预估 ∑+=i sia P p pa a L q u A q R ()4596910.1803.9105.3304.1061254.044.055002+=?+?+?+?+???+??? ? ????=ππ =1150kN ②按当地相同条件静载试验成果 u Q 的范围值为2600 ~3000kN 之间,则 1500~13002/==u a Q R kN , 经分析比较,确定采用13502/==u a Q R kN 。 (2)估算桩数与平面布桩 ①初选桩的根数 3.41350 5840==a k R F n > 根,暂取5根。 ②初选承台尺寸 桩距2.14.00.30.3=?==d s m ,并考虑到xk yk >M M ,故布桩如图8-29所示: (a) 平面 (b) 立面 图8-29 承台尺寸及荷载图

土木工程 桩基础 毕业设计

桩 基 础 设 计 目录 前言 1、建筑设计资料 (1)、设计原始资料 (2)、建筑基地平面图 2、选择桩型、桩端持力层、承台埋深 (1)、选择桩型 (2)、选择桩的几何尺寸以及承台埋深 3 、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1)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1)、桩身结构设计计算 (2)、确定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 (3)、九桩承台承载力计算(①—C承台)

(4)桩顶作用验算,桩承台验算(①—C承台) 6、承台设计 (1)、柱对承台的冲切 (2)、角桩对承台的冲切 (3)、斜截面抗剪验算 (4)、受弯计算 7.桩基础沉降验算 8. 结论与建议 结束语 参考文献 1、建筑设计资料 (1)、设计原始资料 拟建三明大酒店工程位于三明市东兴五路以南,其东临电子商城,西侧为居民住宅,房地产公司。南侧为儿童服装设计公司。拟建建筑物为一框架结构,地面以上9层,地下2层,总建筑面积27000m2。基坑长约60m,宽约40m,基坑开挖深度6m。本次设计主要是对酒店的某根柱进行桩基础设计,作用于该柱(600mm×400mm)柱底面(基础顶面)处的荷载基本组合设计值有两类: 最大轴力组合:轴向力F=6200 kN,柱底弯矩为M= 510 kN·m ,水平荷载V =285 kN;桩身采用C30的混凝土浇筑。 最大弯矩组合:轴向力F=4715 kN,柱底弯矩为M= 670 kN·m ,水平荷载V =385 kN;(M、H作用于柱的长边方向且均为从左指向右)。

基坑周边无复杂管线,有利于基坑施工。 根据钻探揭露,拟建场区地貌单元为阶地,地形较平坦,场地四周均无特殊情况分布。在基坑支护影响范围内,自上而下有下列土层: ①-1层填土:灰色,稍密,主要由碎石、碎砖、建筑垃圾组成,硬质含量30-60%,填龄大于5年。 ②层粉质粘土:黄褐色,可塑~硬塑,含少量铁锰结核,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③层粉质粘土:黄褐色,可塑,局部软塑,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④层细砂:褐黄,黄色,细砂为主,含少量粘性土,分选性较好,成分多为石英质,含云母,很湿~饱和,稍密状态。 ⑤砂土状强风化花岗岩(γ52(3)c):浅肉红色,原岩结构基本保留,岩芯呈砂土状,岩芯手可掰碎,遇水易散、易软化,干钻困难,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该层全场地分布,层厚5.00-16.50m 测得孔内初见水位埋深2.00~6.50m,稳定水位埋深2.20~6.20m。地下水位埋深按3米计算,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影响。 场地土体情况一览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 学生:何昕桐 学号: 指导教师:少东 专业班级:14土木升本 所在学院:工程学院 中国· 2015年11月

目录 1、设计资料 (1) 2、设计要求 (3) 3、确定持力层基础埋深 (3) 4、确定基础尺寸 (5) 5、下卧层强度验算 (6) 6、柱基础沉降计算 (7) 7、调整基底尺寸 (8) 8、基础高度验算 (8) 9、配筋计算 (10) 10、绘制施工图 (12)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1.设计资料 某多层现浇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其柱网布置如图1所示,柱截面尺寸为500×600mm,室外地坪标高同天然地面,室外地面高差为0.45m。建筑场地地质条件见表A,作用于基础顶面的荷载见表B。 图1 柱网布置图 表A(地下水位在天然地面下2.2m) 编 号 土层名称 土层厚度 (m) γ (kN/m3) ω(%) еI L Es (MPa ) C(kPa) Φ(°) F ak (kPa) Ⅰ多年素填土 1.6 17.8 94 Ⅱ粉土 5.2 18.9 26.0 0.82 0.65 7.5 28 15 167 Ⅲ 淤泥质粉质 黏土 2.2 17.0 51 1.44 1.0 2.5 24 12 78 Ⅳ粉、细砂10.1 19.0 10 30 160

表B B-1 柱底荷载标准组合 表B B-2 柱底荷载准永久组合 2.选择持力层、确定基础埋深 根据工程地质资料和设计要求:本持力层选用Ⅱ土层,故初定基础埋置深度取d=1.6m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确定,根据工程地质资料和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可知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167ak f Kpa = 3.确定基础尺寸 3.1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 《建筑地基规》规定:当基础宽度大于3m 或埋置深度大于0.5m 时从荷载试验或其他原则测试,经验值等方法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尚应按下式修正: (3)(0.5)a ak b d m f f b d ηγηγ=+-+- 由于基础高度尚未确定,假定b <3m ,首先进行深度修正。 根据粉土10%ρ≤, 查表7.10得b η=0.5 ,d η=2.0,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a f (先不考虑对基础宽度进行修正): 3117.8/m kN m γ= 1(0.5)167 2.017.8(1.60.5)206.2a ak d m f f d kPa ηγ=+-=+??-= 初步选择基底尺寸计算基础和回填土k G 时的基础埋深 d= 1.6 2.05 1.8252 m +=

(完整版)柱下独立基础毕业课程设计

目录 1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1) 1.1设计资料 (1) 1.1.1地形 (1) 1.1.2工程地质条件 (1) 1.1.3岩土设计参数 (1) 1.1.4水文地质条件 (2) 1.1.5上部结构材料 (2) 1.1.6材料 (2) 1.1.7本人设计资料 (2) 1.2独立基础设计 (3) 1.2.1选择基础材料 (3) 1.2.2选择基础埋置深度 (3) 1.2.3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3) 1.2.4初步选择基底尺寸 (4) 1.2.5验算持力层地基承载力 (4) 1.2.7基础高度 (5) 1.2.8变阶处抗冲剪验算 (6) 1.2.9配筋计算 (6) 1.2.10基础配筋大样图 (7) 1.2.11确定A、C两轴柱子基础底面尺寸 (8) 1.2.12 设计图纸 (8) 2 桩基础课程设计 (9) 2.1设计资料 (9) 2.1.1地形 (9)

2.1.2工程地质条件 (9) 2.1.3岩土设计技术参数 (9) 2.1.4水文地质条件 (10) 2.1.5场地条件 (10) 2.1.6上部结构资料 (10) 2.1.7本人设计资料 (10) 2.2 预制桩基设计 (11) 2.2.1单桩承载力计算 (11) 2.2.2桩基竖向承载力验算 (12) 2.2.3承台设计 (13) 2.2.4桩身结构设计 (17) 2.2.5桩身构造设计 (18) 2.2.6吊装验算 (18) 2.2.7估算A、C轴线柱下桩数 (18) 2.2.8设计图纸 (19) 3 衡重式挡土墙课程设计 (20) 3.1设计题目 (20) 3.2地层条件及参数 (20) 3.3上墙土压力计算 (20) 3.4下墙土压力计算 (21) 3.5墙身截面计算 (23) 3.6设计图纸 (26)

桩基础工程计算实例详解

桩基础工程 1.某工程用打桩机,打如图4-1所示钢筋混凝土预制方桩,共50根,求其工程量,确定定额项目。 钢筋混凝土预制方桩 【解】工程量=0.5×0.5×(24+0.6)×50=307.50m3 钢筋混凝土预制方桩套2-6 定额基价=114.59元/m3 2.打桩机打孔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桩长14m,钢管外径0.5m,桩根数为50根,求现场灌注桩工程量,确定定额项目。 【解】工程量=3.14÷4×0.52×(14+0.5)×50=142.28m3 打孔钢筋混凝土灌注桩(15m以内)套2-41 定额基价=508.3元/m3 3.如图所示,已知共有20根预制桩,二级土质。求用打桩机打桩工程量。 【解】工程量=0.45×0.45×(15+0.8)×20m3=63.99m3 4.如图所示,求履带式柴油打桩机打桩工程量。已知土质为二级土,混凝土预制桩28根。 【解】工程量=[×(0.32-0.22)×21.2+×0.32×O.8]×28m3=99.57m3 5.如图所示,求送桩工程量,并求综合基价。 【解】工程量=0.4×0.4×(0.8+0.5)×4=0.832m3 查定额,套(2-5)子目, 综合基价=0.832×(96.18+21×0.63×0.25+1033.82×0.060×0.25)=115.625元

6.打预制钢筋混凝土离心管桩,桩全长为12.50m,外径30cm,其截面面积如图所示, 求单桩体积。 【解】离心管桩V1=×3.1416×12m3 =0.0125×3.1416×12m3 =0.471m3 预制桩尖V2=0.32××3.1416×0.5m3=0.0255×3.1416×0.5m3=0.035m3 总体积∑V=(0.471+0.035)m3=0.506m3 7.求图示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打桩工程量,共有120根桩。 【解】V=[(L一h)×(A×B)+×(A×B)×h]×n =[(7-0.23)×(0.25×0.25)+ ×(0.25×0.25×0.23)]×120m3=51.35m3 8.图为预制钢筋混凝土桩,现浇承台基础示意图,计算桩基的制作、运输、打桩、打送桩以及承台的工程量。(30个) 【解】(1)预制桩图示工程量: V图=(8.0+0.3)×0.3×0.3m3×4根×30个=89.64m3 (2)制桩工程量:V制= V图×1.02=89.64m3×1.02=91.43m3 (3)运输工程量:V运= V图×1.019=89.64m3×1.019=91.34m3 (4)打桩工程量:V打= V图=89.64m3 (5)送桩工程量:V送=(1.8-0.3-0.15+0.5)×0.3×0.3×4×30m3=19.98m3

桩基础(毕业论文)

目录 引言 2 1 桩基础分类 2 2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2 2.1按施工方法桩可分为预制桩和灌注桩两大类 2 2.2桩基础施工前的一般准备工作 2 2.2.1 施工现场及周边环境的踏勘 2 2.2.2 技术准备 3 2.2.3机械设备准备 3 2.2.4现场准备 3 2.2.5现场放线定位 4 3 钻斗钻成孔灌注桩技术简介 4 3.1钻斗钻成孔法的介绍 4 3.1.1钻斗钻成孔法的优点5 3.1.2钻斗钻成孔法的缺点5 3.2 施工程序 5 3.3 施工要点 5 4 桩基础施工技术发展趋向 6 结论7 后记8 参考文献9

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和都市化程度的提高,地面空间显得越来越紧,为了充分利用国土资源,人们不得不将眼光投向高层空间和地下空间。桩基础是一种既古老又现代的高层建筑物和重要建筑物工程中被广泛采用的基础形式。桩基础的作用是将上部结构较大的荷载通过桩穿过软弱土层传送到较深的坚硬土层上,以解决浅基础承载力不足和变形较大的地基问题。桩基础具有承载力高,沉降量小而均匀,沉降速率缓慢等特点。它能承受垂直荷载、水平荷载、上拔力以及机器的振动或动力作用,已广泛用于工业厂房、桥梁、水利等工程中。下面笔者将对桩基础的施工进行简要分析。 1 桩基础分类 (1)按材料可分为木桩、钢筋混凝土桩、钢桩及组合材料桩等,其中钢筋混凝土桩又可分为普通钢筋混凝土桩(简称RC桩,混凝土强度等级C15~C40);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桩(简称PC桩,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C80);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桩(简称PHC桩,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80)。钢筋混凝土桩使用最广泛。 (2)桩按形状可分为圆形桩、角形桩、异形桩、螺旋桩、带扩大头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等。 (3)桩按施工方法可分为非挤土桩、部分挤土桩。 选择桩型与工艺时,应对建筑物的特征(建筑类型、荷载性质、桩的使用功能,建筑物的安全等级等),地形、工程地质(穿越土层桩端持力层岩土特性)及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类别、地下水位),施工机械、施工环境、施工经验,各种桩施工法的特征、制桩材料供应条件,造价以及工期等进行综合性研究,并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最后选择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的桩型和成桩工艺。 2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2.1按施工方法桩可分为预制桩和灌注桩两大类 预制桩用锤击、静压、振动或水冲沉入等方法打桩入土。灌注桩则在就地成孔,而后在钻孔中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成桩。根据成孔的方法,又可分为钻孔、挖孔、冲孔及沉管成孔等方法。工程中一般根据土层情况、周边环境状况及上部荷载等确定桩型与施工方法。 2.2桩基础施工前的一般准备工作 施工前应做好现场踏勘工作,做好技术准备与资源准备工作,以保证打桩施工的顺利进行。桩基础施工前的一般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2.1 施工现场及周边环境的踏勘 在施工前,应对桩基施工的现场进行全面踏勘,以便为编制施工方案提供必要的资料,也为机械选择、成桩工艺的确定及成桩质量控制提供依据。现场踏勘调查的主要容如下: (1)查明施工现场的地形、地貌、气候及其它自然条件。 (2)查阅地质勘察报告,了解施工现场成桩深度围土 层的分布情况、形成年代以及各层土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 (3)了解施工现场地下水的水位、水质及其变化情况。 (4)了解施工现场区域人为和自然地质现象,地震、溶岩、 矿岩、古塘、暗滨以及地下构筑物、障碍物等。 (5)了解邻近建筑物的位置、距离、结构性质、现状以及目 前使用情况。 (6)了解沉桩区域附近地下管线(煤气管、上水管、下水管、电缆线等)的分布及距离、埋置深度、使用年限、管径大小、结构 情况等。 2.2.2 技术准备 其主要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毕业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

毕业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 一、毕业设计(论文)中学生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意义: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是综合性的实践教学活动,不仅可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还训练学生学习、钻研、探索的科学方法,提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选择、自主完成工作的机会。 2、任务:毕业设计(论文)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受到解决工作实际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学生应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要求全面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各项工作。 3、要求: a)学生在接到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后,在领会课题的基础上,了解任务的范围及涉及的素材,查阅、收集、整理、归纳技术文献和科技情报资料,结合课题进行必要的资料阅读并。 b)向指导教师提交开题报告。在开题报告或工作计划中,要拟定完成课题所采取的方案、步骤、技术路线、预期成果等。经指导教师审阅同意后方可实施。 c)学生应主动接受教师的检查和指导,定期向指导教师汇报工作进度,听取教师对工作的意见和指导。 d)在毕业设计(论文)中,学生应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独立完成任务,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严禁抄袭他人的设计(论文)成果,或请人代替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e)在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结束后,必须交回毕业设计(论文)的所有资料,对工作中的有关技术资料,学生负有保密责任,未经许可不能擅自对外交流和转让。 f)做好毕业设计(论文)的总结。学生在提交的成果中总结业务上的收获、思想品德方面的提高,感受到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应具有的科学精神和品质。 g)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期间要遵守学校、学院的规章制度。 二、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要求 1、开题报告:按照所发开题报告内容认真填写。 2、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内容与要求: 一份完整的毕业设计(论文)包括:标题、摘要、目录、前言、正文、结论、总结与体会、谢辞、参考文献、附录等。 a)标题:应简短、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如有些细节必须放进标题,为避免冗长,可以分为主标题和副标题,主标题写得简明,将细节放在副标题中。 b)摘要:摘要应高度概括课题的内容、方法和观点,以及取得的成果和结论。应反映出整个内容的精华。中文摘要在300字以内为宜,同时要求写出外文摘要,以250个实词为宜,并要求写出中文、外文的关键词。 c)目录:毕业设计(论文)的一级、二级标题。 d)前言: ◆说明设计的目的、意义、范围及应达到的技术要求; ◆说明选题的缘由,本设计的指导思想;阐述本设计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摘要和前言,虽然所写的内容大体相同,但仍有很大区别,区别主要在于:摘要写得高度概括、简略、某些内容可作笼统的表述,不写选题的缘由;而前言则要写得稍微具体些,内容必须明确表达,应写明选题的缘由,在文字量上要比摘要多一些。 e)正文: ◆毕业设计(论文)的正文内容应包括:设计方案论证、计算部分、设备及产品选型、结

桩基础设计计算书

基础工程桩基础设计资料 ⑴上部结构资料某教学实验楼,上部结构为十层框架,其框架主梁、次梁、楼板均为现浇整体式,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上部结构传至柱底的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的荷载如下︰ 竖向力:4800 kN , 弯距:70 kN·m, 水平力:40 kN 拟采用预制桩基础,预制桩截面尺寸为 350mm * 350mm。 ⑵建筑物场地资料拟建建筑物场地位于市区内,地势平坦,建筑物场地位于非地震地区,不考虑地震影响.场地地下水类型为潜水,地下水位离地表 2.1 米,根据已有资料,该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没有腐蚀性。建筑地基的土层分布情况及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见下表: 表1 地基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

基础工程桩基础设计计算 1. 选择桩端持力层 、承台埋深 ⑴.选择桩型 由资料给出,拟采用预制桩基础。 还根据资料知,建筑物拟建场地位于市区内,为避免对周围产生噪声污染和扰动地层,宜采用静压法沉桩,这样不仅可以不影响周围环境,还能较好地保证桩身质量和沉桩精度。 ⑵.确定桩的长度、埋深以及承台埋深 依据地基土的分布,第3层是粘土,压缩性较高,承载力中等,且比较厚,而第4层是粉土夹粉质粘土,不仅压缩性低,承载力也高,所以第4层是比较适合的桩端持力层。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1.0m (>2d ),工程桩入土深度为h ,h=1.5+8.3+12+1=22.8m 。 由于第1层厚1.5m ,地下水位离地表2.1m ,为使地下水对承台没有影响,所以选择承台底进入第2层土0.3m ,即承台埋深为1.8m 。 桩基的有效桩长即为22.8-1.8=21m 。 桩截面尺寸由资料已给出,取350mm ×350mm ,预制桩在工厂制作,桩分两节,每节长11m ,(不包括桩尖长度在内),实际桩长比有效桩长长1m ,是考虑持力层可能有一定起伏及桩需要嵌入承台一定长度而留有的余地。 桩基以及土层分布示意图如图1。 2.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 按经验参数法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特征值公式为: uk sk pk sik i pk p Q Q Q u q l q A =+=+∑ 按照土层物理指标,查桩基规范JGJ94-2008表5.3.5-1和表5.3.5-2估算的极限桩侧,桩端阻力特征值列于下表:

桩基础课程设计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2.1 设计资料 2.1.1 上部结构资料 某教学实验楼,上部结构为七层框架,其框架主梁、次梁、楼板均为现浇整体式,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底层层高3.4m(局部10m,内有10t桥式吊车),其余层高3.3m,底层柱网平面布置及柱底荷载见附图。 2.1.2 建筑物场地资料 拟建建筑物场地位于市区内,地势平坦,建筑物平面位置见图2-1。 图2-1 建筑物平面位置示意图 建筑物场地位于非地震区,不考虑地震影响。 场地地下水类型为潜水,地下水位离地表2.1米,根据已有资料,该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没有腐蚀性。 建筑地基的土层分布情况及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见表2.1. 表2.1地基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 土 层 编 号 土层名 称 层底 埋深 (m) 层厚 (m) 3 (kN/m) γ e(%) ω L I(kPa) c () ? ?(MPa) s E (kPa) k f MPa s P () 1 杂填土 1.8 1.8 17.5 2 灰褐色粉质 粘土 10.1 8.3 18.4 0.90 33 0.95 16.7 21.1 5.4 125 0.72 3 灰褐色泥质 粘土 22.1 12.0 17.8 1.06 34 1.10 14.2 18.6 3.8 95 0.86

4 黄褐色粉土夹粉质粘土 27.4 5.3 19.1 0.88 30 0.70 18.4 23.3 11.5 140 3.44 5 灰-绿色粉质 粘土 >27.4 19.7 0.72 26 0.46 36.5 26.8 8.6 210 2.82 2.2 选择桩型、桩端持力层 、承台埋深 2.2.1 选择桩型 因为框架跨度大而且不均匀,柱底荷载大 ,不宜采用浅基础。 根据施工场地、地基条件以及场地周围环境条件,选择桩基础。因转孔灌注桩泥水排泄不便,为减少对周围环境污染,采用静压预制桩,这样可以较好的保证桩身质量,并在较短的施工工期完成沉桩任务,同时,当地的施工技术力量、施工设备以及材料供应也为采用静压桩提供可能性。 2.2.2 选择桩的几何尺寸以及承台埋深 依据地基土的分布,第③层是灰色淤泥质的粉质粘土,且比较后,而第④层是粉土夹粉质粘土,所以第④层是比较适合的桩端持力层。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1.0m (>2d ),工程桩入土深度为m h h 1.231123.88.1,=+++= 由于第①层后1.8m ,地下水位为离地表2.1m,为了使地下水对承台没有影响,所以选择承台底进入第②层土0.3m ,即承台埋深为2.1m ,桩基得有效桩长即为23.1-2.1=21m 。 桩截面尺寸选用:由于经验关系建议:楼层 <10时,桩边长取300~400,350mm ×350mm ,由施工设备要求,桩分为两节,上段长11m ,下段长 11m (不包括桩尖长度在内),实际桩长比有效桩长长1m ,图2-2桩基及土层分布示意图 这是考虑持力层可能有一定的起伏以及桩需要嵌入承台一定长度而留有的余地。 桩基以及土层分布示意如图2-2。 2.3 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本设计属于二级建筑桩基,采用经验参数法和静力触探法估算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根据单桥探头静力触探资料P s 按图2-3确定桩侧极限阻力标准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 学生姓名: xxx 学号:20142023025 指导教师:刘xx 所在学院:工程学院 专业:土木xx 中国·大庆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柱下独立基础)--土木14-3和土木16升本 一、工程概况 某多层现浇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其柱网布置如图1所示,柱截面尺寸为500×600mm,室外地坪标高同天然地面,室内外地面高差为0.45m。建筑场地地质条件见表A-1至表A-5,作用于基础顶面的荷载见表B-1至B-2。 图1 柱网布置图 A-1(地下水位在天然地面下2.0m) 编号土层名称土层厚度 (m) γ(kN/m3) ω(%)еI L Es(MPa) C(kPa) φ(°) f ak(kPa) Ⅰ人工填土 1.5 18.0 90 Ⅱ亚黏土 6.0 19.3 32.3 0.90 0.65 5.2 28 15 146 Ⅲ淤泥质亚黏土 4.6 18.5 36.0 1.02 1.0 1.4 24 12 80 Ⅳ粉、细砂7.0 19.0 10 30 160

A-2(地下水位在天然地面下2.2m) 编号土层名称土层厚度 (m) γ(kN/m3) ω(%)еI L Es(MPa) C(kPa) φ(°) f ak(kPa) Ⅰ多年素填土 1.6 17.8 94 Ⅱ粉土 5.2 18.9 26.0 0.82 0.65 7.5 28 15 167 Ⅲ淤泥质粉质 黏土 2.2 17.0 51 1.44 1.0 2.5 24 12 78 Ⅳ粉、细砂10.1 19.0 10 30 160 A-3(地下水位在天然地面下1.8m) 编号土层名称土层厚度 (m) γ(kN/m3) ω(%)еI L Es(MPa) C(kPa) φ(°) f ak(kPa) Ⅰ杂填土 1.0 18.0 94 Ⅱ粉质黏土 4.0 18.3 15 0.71 0.94 6.2 15 20 130 Ⅲ黏土 6.0 20.0 27 0.75 1.0 5.0 24 12 160 Ⅳ粉、细砂8 19.0 10 30 160 A-4(地下水位在天然地面下2.4m) 编号土层名称土层厚度 (m) γ(kN/m3) ω(%)еI L Es(MPa) C(kPa) φ(°) f ak(kPa) Ⅰ粉质黏土 1.0 20.2 17 0.58 163 Ⅱ粉土 3.0 18.5 17 0.70 0.23 5.2 15 18 154 Ⅲ黏土 4.2 21.0 24 0.62 0.86 4.3 24 14 175 Ⅳ粉、细砂12.6 19.0 12 28 160 A-5(地下水位在天然地面下2.8m) 编号土层名称土层厚度 (m) γ(kN/m3) ω(%)еI L Es(MPa) C(kPa) φ(°) f ak(kPa) Ⅰ人工填土 2.0 16.9 20 93 Ⅱ亚黏土 4.5 18.2 16 0.74 0.21 6.0 21 12 148 Ⅲ粉土 4.0 18.6 26 0.85 0.84 5.2 15 15 156 Ⅳ粉、细砂11.6 19.5 13 22 173 注:1、表中粉土的黏粒含量均小于10%;

(完整版)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参考资料 基础设计

第九章基础设计 9.1概述 基础是高层建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F11,P164]。在整个工程中,基础部分的工程量大、造价高、工期长,同时,由于基础承托着上部结构的全部重量和外部作用力,又属于地下隐蔽工程,其设计和施工质量直接关系着建筑物的安危,一旦出事补救并非容易[F13,P2]。因此,应当充分认识到基础设计的重要性。 基础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F11,P187][F27,P511] ⒈基础的型式、构造和尺寸应能适应上部结构的需要,符合使用要求; ⒉基底压力不超过地基承载力或桩基承载力,基础总沉降量和差异沉降量应控制在允许值范围内; ⒊要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耐久性。 9.1.1基础选型 基础结构的型式很多[F13,P1],选择哪一种基础型式,应根据建筑物的性质、上部结构的特点及荷载大小、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施工条件、场地和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认真比较,不可机器套用。概括地说,要在保证安全和使用的前提下尽量选择施工周期较短及经济的方案。[F14,P326]地基-基础-上部结构是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因此基础设计一定要考虑它们三者共同工作和相互制约的内在关系。当上部结构的刚度和整体性较差、地基软弱、不均匀时,基础刚度应适当加强;而上部结构刚度和整体性较好,地基较均匀,也不特别软弱时,基础的刚度要求可适当放宽。[F14,P326] 目前我国高层建筑常用的基础型式主要有筏板基础、箱形基础和桩基础。

筏板基础适用于上部结构荷载较大、地基较好、无地下室或地下室使用空间要求灵活的房屋。箱形基础刚度大,整体性好,适用于软弱地基上的荷载大、对不均匀沉降或防水要求较高的情况。当基底以下持力层有足够的承载力[F13,P210],并且地基沉降计算范围内土层的压缩性较低[F13,P76],易满足沉降计算要求时,宜优先选用浅基础。当地基土质较差,采用上述各类基础仍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或不经济时,宜采用桩基础。表9-1[F21,P265]列出了我国部分高层建筑的基础型式。 我国部分高层建筑基础现状表表9-1

桩基础实例设计计算书

桩基础设计计算书 一:建筑设计资料 1、建筑场地土层按其成因土的特征与力学性质的不同自上而下划分为四层,物理力学指标见下表。勘查期间测得地下水混合水位深为 2、0m,地下水水质分析结果表明,本场地下水无腐蚀性。 建筑安全等级为2级,已知上部框架结构由柱子传来的荷载: V = 3200kN, M=400kN m g,H = 50kN; 柱的截面尺寸为:400×400mm; 承台底面埋深:D =2、0m。 2、根据地质资料,以黄土粉质粘土为桩尖持力层,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断面尺寸为300×300,桩长为10、0m 3、桩身资料: 混凝土为C30,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 c =15MPa,弯曲强度设计值为 f m =16、5MPa,主筋采用:4Φ16,强度设计值:f y =310MPa 4、承台设计资料:混凝土为C30,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为f c =15MPa,弯曲抗压强度设计值 为f m =1、5MPa。 、附:1):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指标; 2):桩静载荷试验曲线。

桩静载荷试验曲线 二:设计要求: 1、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与设计值的计算; 2、确定桩数与桩的平面布置图; 3、群桩中基桩的受力验算 4、承台结构设计及验算; 5、桩及承台的施工图设计:包括桩的平面布置图,桩身配筋图, 承台配筋与必要的施工说明; 6、需要提交的报告:计算说明书与桩基础施工图。 三:桩基础设计 (一):必要资料准备 1、建筑物的类型机规模:住宅楼 2、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见上页附表 3、环境及检测条件:地下水无腐蚀性,Q —S 曲线见附表 (二):外部荷载及桩型确定 1、柱传来荷载:V = 3200kN 、M = 400kN ?m 、H = 50kN 2、桩型确定:1)、由题意选桩为钢筋混凝土预制桩; 2)、构造尺寸:桩长L =10、0m,截面尺寸:300×300mm 3)、桩身:混凝土强度 C30、 c f =15MPa 、 m f =16、5MPa 4φ16 y f =310MPa

桩基础计算书毕业设计

一引言 桩基础是一种重要的基础型式,在房屋建筑、桥梁、海洋等工程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但桩基础的设计和计算过程比较复杂,手工计算十分麻烦、且很难得到满意的结果。目前,有关桩基础设计与分析的软件非常少见。本研究根据现有桩基础设计与分析理论,以VisualB++6.0为开发平台,研制了能够设计与分析单桩或群桩基础的程序。程序设计主要包括界面设计与计算程序两个方面。界面除了起交换数据作用外,更重要是直观、方便,能够有效地减少设计中的错误。计算程序分别采用静力触探法、经验公式法、按土的抗剪强度指标法计算单桩竖向承载力,能够简单分析单桩和群桩的桩基础受力与变形。。 随着计算机的普遍应用,国内外工程师加快了桩基础设计分析软件的开发和设计,国内外桩基础设计软件成果如下:国外桩基础程序设计起步较早,现在发展成熟的常见的软件有FAD3DPG,AllPile,mPile等国内桩基础程序设计起步较晚,当经过几年的发展桩基础设计程序日趋完善,国内有代表性的软件有:①湖南大学桩基础辅助设计软件PFCA D; ②浙江大学某设计院以Visual C++6.0为平台开发设计横向承载桩基础分析软件;③华侨大学开发的PFOD系统;④同济大学启明星桩基础设计计算软件 Pile 2009等桩基础是目前在高层建筑,桥梁港口设计中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种基础形式,本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使设计人员从枯燥的计算中解脱出来,并能够有效的减少人为设计错误

二桩基础设计计算 2.1 桩基础设计一般步骤: 桩基础的设计应力求选型适当、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对桩和承台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耐久性;对地基(主要是桩端持力层)有足够的承载力和不产生过量变形,其设计内容如下图所示: 场地勘察 提出勘察报告 确定桩基持力层 确定桩型、外形尺寸和构造 确定单桩承载力 确定桩数和布桩 拟定承台尺寸和埋深 根据荷载条件验算 作用于桩上的力 验算承台的结构强度 验算桩基整体强度 计算桩基 沉降量 验算下卧 层强度 最后确定承台的 尺寸、配筋构造 单桩设计 绘制桩、承台施工图 结束 无必 要验 算整体强度变 形 , 且 无 软 弱 下 卧 层 Y Y Y Y Y Y Y N N N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72175

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岩土工程综合课程设计 专业名称:岩土工程 年级班级:1202班 学生:祝陆彬 指导教师:马 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二○一五年六月

目录 第1章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1) 1.1 设计题目 (1) 1.2设计资料 (1) 1.2.1 地形 (1) 1.2.2工程地质条件 (1) 1.2.3基础设计技术参数 (1) 1.2.4水文地质条件 (1) 1.2.5 上部结构资料 (2) 1.3 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3) 1.3.1 选择基础材料 (3) 1.3.2 选择基础埋置深度 (3) 1.3.3 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3) 1.3.4 初步选择基底尺寸 (4) 1.3.5 验算持力层地基承载力 (4) 1.3.6 计算基底净反力 (5) 1.3.7基础高度(采用阶梯形基础) (5) 1.3.8 变阶处抗冲切验算 (6) 1.3.9 配筋计算 (7) 1.3.10 基础配筋大样图 (9) 1.3.11 确定○A○C两轴柱子基础底面尺寸 (9) 1.3.12 ○A○C两轴持力层地基承载力验算 (10) 1.4设计图纸 (10) 第2章桩基础设计 (11) 2.1设计题目 (11) 2.2设计资料 (11) 2.2.1 地形 (11) 2.2.2工程地质条件 (11) 2.2.3 岩土设计技术参数 (11) 2.2.4水文地质条件 (12) 2.2.5上部结构资料 (12) 2.2.6 上部结构作用 (12) 2.3 灌注桩基设计 (13) 2.3.1单桩承载力计算 (13) 2.3.2基桩竖向荷载承载力设计值计算 (14) 2.3.3桩基验算 (14) 2.3.4承台设计 (15) 2.2.4.1 承台力计算 (15) 2.3.4.2承台厚度及受冲切承载力验算 (16) 2.3.4.3承台受剪承载力计算 (17) 2.3.4.4承台受弯承载力计算 (18) 2.3.5桩身结构设计 (19) 2.3.5.1桩身轴向承载力验算 (19) 2.3.5.2桩身水平承载力验算 (1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