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距离测量实验报告

距离测量实验报告

距离测量实验报告
距离测量实验报告

距离测量实验报告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实验七视距测量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视距测量的观测、记录与计算方法。

2、采用三种方法对同一测点进行观测。

3、精度要求:往返测得水平距离的相对误差K≤1/300,高差之差h≤

6mm/100m。

二、仪器和工具

经纬仪(配三脚架)1台、视距尺(水准尺)1把,自备铅笔、计算器。

三、观测方法

1、将经纬仪安置于测站点A上(假定A点高程H A=100.00m),对中、整平,量取仪器高i(读至cm);在B点竖立视距尺。

2、水平视线法

(1)用盘左位置瞄准B点上的视距尺,调节竖盘水准管微动螺旋使竖盘水准管气泡居中,同时调望远镜微动螺旋使竖盘读数为视线水平时的固定读数(90°或270°),这时望远镜视线水平。

(2)读取视距丝上丝、下丝读数(读至mm),求尺间隔l1;读中丝读数v1(或取上丝、下丝读数的平均值,读至cm)。

(3)计算:D=100 l1,h=i-v1

3、仪器高法

(1)盘左,用望远镜中横丝瞄准视距尺上读数为i的位置,读取上丝、下丝读数,求得尺间隔l2;

(2)调节竖盘水准管微动螺旋,使竖盘水准管气泡居中,读竖盘读数L(读至′),求竖直角α2

(3)计算:D=100 l2 cos2α2,h=Dtanα2

4、任意倾角法

(1)盘左,望远镜瞄准视距尺任意读数v3(最好使倾角大些),读取视距丝上丝、下丝读数(读至mm),求尺间隔l3;读中丝读数v3(或取上丝、下丝读数的平均值,读至cm)。

(2)调节竖盘水准管微动螺旋,使竖盘水准管气泡居中,读竖盘读数L(读至′),求竖直角α3

(3)计算:D=100 l3 cos2α3,h=Dtanα3+i-v3

5、返测:

将仪器安置于B点,重新量取仪器高,在A点竖立视距尺,按上述方法观测、计算两点间水平距离D和高差h。检查往返测得水平距离和高差是否超限。

四、实验记录与计算表

视距测量记录计算

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

观测者记录者

五、误差分析

实验七钢尺量距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要求用经纬仪进行直线定线。

2、精度要求:往返量距的相对误差K≤1/3000。

二、仪器和工具

30m钢尺1盘、经纬仪1台、标杆1根,自备计算器、铅笔。

三、观测方法

1、在地面上选定相距约50m(或80m)的A、B两点。

2、安置经纬仪于A点,对中、整平;在B点立标杆;用经纬仪望远镜纵丝瞄准B点,制动照准部(水平制动)。实验过程中,经纬仪照准部始终处于制动状态,通过上下转动望远镜使每一定点均处在望远镜纵丝上,从而实现经纬仪定线。

3、往测:

后尺手执钢尺零点端将尺零点对准A点,前尺手执尺盒并携带测钎(未配置,本实验中用粉笔代替)沿A→B方向前进,行至一尺段钢尺全部拉出时停下;由操作经纬仪的同学用手势指挥前尺手将钢尺拉在AB直线上,前、后尺手拉紧钢尺,由前尺手喊预备,后尺手对准零点喊“好”,前尺手在整30m处插下测钎(可由另一同学用粉笔对准30m处在地面做好标记),完成一尺段的丈量;两尺手同时提尺前进,后尺手行至测钎处(或第一个粉笔标记处),依次向前丈量各整尺段;到最后一段不足一个整尺段时,前尺手应仔细量出余长。记录者在丈量过程中在“钢尺量距记录表”上记下整尺段数及余长,计算得到往测总长。

4、返测:

由B点向A点同法量测。

5、计算检核:

根据往测和返测的总长计算往返差数和往返总长的平均数,检查相对较差是否超限,若符合精度要求,则取往、返总长的平均数作为最终结果。

四、注意事项

1、钢尺量距的原理简单,但在操作上容易出错,要做到三清:零点看清——尺子零点不一定在尺端,有些尺子零点前还有一段分划,必须看清;读数认清——尺上读数要认清m、dm、cm的注字和mm的分划数;尺段记清——尺段较多时,容易发生少记一个尺段的错误。

2、前后尺手动作要配合,定线要直,尺身要水平,尺子要拉紧,用力要均匀,待尺子稳定时再读数或插测钎。

3、钢尺性能脆易折断,为维护钢尺;应做到四不:不扭,不折,不压,不拖。用毕要擦净才可卷入尺壳内。

五、实验记录与计算表

钢尺一般量距记录计算

班级第组日期年

月日

六、误差分析

微生物大小与数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山东大学实验报告2017年11月27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微生物学实验题目:微生物大小与数量的测定姓名:丁志康 一、目的要求 1.学习并掌握用测微尺测定微生物大小的方法。 2.增强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感性认识。 3. 明确血细胞计数板计数的原理。 4. 掌握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微生物计数的方法。 二、基本原理 一)微生物大小的测定 1.微生物细胞的大小是微生物基本的形态特征,也是分类鉴定的依据之一。微生物 大小的测定,需要在显微镜下,借助于特殊的测量工具——测微尺,包括目镜测 微尺和镜台测微尺。 2.镜台测微尺是中央部分可有精确等分线的载玻片,一般是将1mm等分为100格每 格长0.01mm(即10μm)。镜台测微尺并不直接用来测量细胞的大小,而是用于 矫正目镜测微尺每格的相对长度。 3.目镜测微尺是一块可放入接目镜内的圆形小玻片,其中央有精确的等分刻度,有 等分为50小格和100小格两种。测量时,需将其放在接目镜中的隔板上,用以 测量经显微镜放大后的细胞物象。由于不同显微镜或不同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放大 倍数不同,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也不一样。因此,用目镜测微尺 测量微生物大小时,必须先用镜台测微尺进行校正,以求出该显微镜在一定大放 大倍数的目镜和物镜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相对长度。然后根据微生物 细胞相当于目镜测微尺的格数,即可计算出细胞的实际大小。 4.球菌用直径来表示其大小;杆菌则用宽和长的范围来表示。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直 径约为0.8μm,枯草芽孢杆菌大小为0.7~0.8×2~3μm。 二)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1.微生物数量的测定有多种方法,本次试验中使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显微镜直接 计数法是将少量待测样品的悬浮液置于一种特别的具有确定面积和容积的载玻 片上(又称计菌器),于显微镜下直接计数的一种简便、快速、直观的方法。目前 国内外常用的计菌器有:血细胞计数板、Peteroff-Hauser计菌器以及Hawksley 计菌器等,它们都可用于酵母、细菌、霉菌孢子等悬液的计数,基本原理相同。 后两种计菌器由于盖上盖玻片后,总容积为0.02mm3,而且盖玻片和载波片之间 的距离只有0.02mm,因此可用油浸物镜对细菌等较小的细胞进行观察和计数。(除 了用这些计菌器外,还有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涂片面积与视野面积之比的估算法, 此法一般用于牛乳的细菌学检查。)显微镜直接计数法的优点是直观、快速、操

基本长度测量密度测定实验报告[1]

基本长度的测量 实验目的 1. 掌握游标和螺旋测微装置的原理,学会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正确使用 2.学习记录测量数据(原始数据)、掌握数据处理及不确定度的估算和实验结果表示的方法。 实验原理 1、游标卡尺构造及读数原理 游标卡尺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如(图2–1)所示:在一毫米为单位的主尺上附加一个能够滑动的有刻度的小尺(副尺),叫游标,利用它可以把主尺估读的那位数值较为准确地读出来。 图2–1 游标卡尺在构造上的主要特点是:游标上N 个分度格的总长度与主尺上(1-N )个分度格的长度相同,若主尺上最小分度为a ,游标上最小分度值为b ,则有 a N N b )1(-= () 那么主尺与游标上每个分格的差值(游标的精度值或游标的最小分度值)是: 11 N a b a a a N N δ-=-=-= ()

图2-7 常用的游标是五十分游标(N =50),即主尺上49 mm 与游标上50格相当,见图2–7。五十分游标的精度值δ=0.02mm .游标上刻有0、l 、2、3、…、9,以便于读数。 毫米以上的读数要从游标“0”刻度线在主尺上的位置读出,毫米以下的数由游标(副尺)读出。 即:先从游标卡尺“0”刻度线在主尺的位置读出毫米的整数位,再从游标上读出毫米的小数位。 游标卡尺测量长度l 的普遍表达式为 l ka n δ=+ () 式中,k 是游标的“0”刻度线所在处主尺刻度的整刻度(毫米)数,n 是游标的第n 条线与主尺的某一条线重合,1mm a =。图2–8所示的情况,即 21.58mm l =。 图2–8 在用游标卡尺测量之前,应先把量爪A 、B 合拢,检查游标的“0”刻度线是否与主尺的“0”刻度线重合。如不重合,应记下零点读数,加以修正,即待测量10l l l =-。其中,1l 为未作零点修正前的读数值,0l 为零点读数。0l 可以正,也可以负。 使用游标 卡尺时,可

基本测量实验报告

基本测量(实验报告格式) 一、实验项目名称实验一:长度和 圆柱体体积的测量实验二:密度的 测量 二、实验目的实 验一目的: 1、掌握游标的原理,学会正确使用游标卡尺。 2、了解螺旋测微器的结构和原理,学会正确使用螺旋测 微器。 3、掌握不确定度和有效数字的概念,正确表达测量结果。实验二目的: 1、掌握物理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 2、用流体静力称量法测定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密度。 3、掌握游标卡尺,螺旋测位器,物理天平的测量原理及正确使用方法 4、掌握不确定度和有效数字的概念,正确表达测量结果 5、学会直接测量量和间接测量量的不确定度的计算,正确表达测量结果

三、实验原理 实验一原理: 1、游标卡尺的使用原理 游标副尺上有n个分格,它和主尺上的(n-1)格分格的总长度相等,一般主尺上每一分格的长度为1mm,设游标上每一个分格的长度为x,则有nx=n-1,主尺上每一分格与游标上每一分格的差值为1-x= (mm)是游标卡尺的最小读数,即游标卡尺的分度值。若游标上有20个分格,则该游标卡尺的分度值为=0.05mm,这种游标卡尺称为20分游标卡尺;若游标上有50个分格,其分度值为=0.02mm,称这种游标卡尺为50分游标卡尺。 2、螺旋测微器的读数原理: 螺旋测微器是依据螺旋放大的原理制成的,即螺杆在螺母中旋转一周,螺杆便沿着旋转轴线方向前进或后退一个螺距的距离。因此,沿轴线方向移动的微小距离,就能用圆周上的读数表示出来。 3、当待测物体是一直径为 d、高度为 h 的圆柱体时, 物体的体积为:V=π 4 ? d2?h只要用游标卡尺测出高度 h,用螺旋测微器测出直径d,代

实验报告长度测量

实验题目: 长 度 测 量 (1) 实验目的 学习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和移测显微镜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初步掌握实验数据记录、有效数字和误差计算规则以及对测量结果的表示方法。 (2)实验仪器 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移测显微镜。 (3)实验原理 ①游标卡尺的工作原理 游标卡尺是利用主尺和副尺的分度的微小差异来提高仪器精度的。如图2.2.1-3所示的“十分游标”,主尺上单位分度的长度为1mm ,副尺的单位分度的长度为0.9mm ,副尺有10条刻度,当主、副尺上的零线对齐时,主、副尺上第n (n 为小于9的整数) 条刻度相距为n ×0.1=0.n mm ,当副尺向右移动0.n mm 时,则副尺上第n 条刻度和主尺上某刻度对齐。由此看出,副尺移动距离等于0.1mm 的n 倍时都能读出,这就是“十分游标”能把仪器精度提高到0.1mm 的道理。 其他类型游标卡尺的工作原理与上述相同。 ②螺旋测微计的工作原理 如图2.2.1-4所示,A 为固定在弓形支架的套筒,C 是螺距为0.5mm 的螺杆,B 为活动套筒,它和测微螺杆连在一起。活动套筒旋转一周,螺杆移动0.5mm 。活动套筒左端边缘沿圆周刻有50个分度,当它转过1分度,螺杆移动的距离δ=0.5/50=0.01mm ,这样,螺杆移动0.01mm 时,就能准确读出。 ③移测显微镜 移测显微镜的螺旋测微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与螺旋测微计相似,所以能把仪器精度提高到0.01mm 。由于移测显微镜能将被测物体放大,因而物体上相距很近的两点间的距离也能测出。 (4)实验数据与处理(橙色字体的数据是在实验室测量出的原始数据,其他数据是计算所得。) 一、用米尺测量 ①用米尺测量木条长度,米尺的量程2m ,最小分度值1mm 。 单次测量: l =45.55(cm) Δl =0.10(cm) 图2.2.1-4

测量电压实验报告

测量电压实验报告 篇一:基于Labview的电压测量仿真实验报告 仿真实验一基于Labview的电压测量仿真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电压测量原理; 2、通过该仿真实验熟悉虚拟仪器技术——LABVIEW的简单编程方法; 3、通过本次实验了解交流电压测量的各种基本概念。 二、实验仪器 微机一台、LABVIEW8.5软件三、实验原理 实验仿真程序如下(正弦波、三角波、锯齿波、方波(占空比30%、50%、60%):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自己编写LABVIEW仿真信号源实验程序,要求可以产生方波(占空比 可调)、正弦波、三角波、锯齿波等多种波形,而且要求各种波形的参数可调、可控。 (2)编写程序对各种波形的有效值、全波平均值、峰

值等进行测量,在全波平均值测量时要注意程序编写过程。同时记录各种关键的实验程序和实验波形并说明。 实验所得波形如下:(正弦波、三角波、锯齿波、方波(占空比30%、50%、60%): 正弦波: 三角波: 锯齿波: 方波(占空比30%): 方波(占空比50%): 方波(占空比60%): (3)对各种波形的电压进行测量,并列表记录。如下表: 五、实验小结 由各波形不同参数列表可知,电压量值可以用峰值、有效值和平均值表征。被测电压是非正弦波的,必须根据电压表读数和电压表所采用的检波方法进行必要地波形换算,才能得到有关参数。 篇二:万用表测交流电压实验报告1

万用表测交流电压实验报告 篇三:STM32 ADC电压测试实验报告 STM32 ADC电压测试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STM32的基本工作原理 2. 通过实践来加深对ARM芯片级程序开发的理解 3.利用STM32的ADC1通道0来采样外部电压值值,并在TFTLCD模块上显示出来 二、实验原理 STM32拥有1~3个ADC,这些ADC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使用双重模式(提高采样率)。STM32的ADC是12位逐次逼近型的模拟数字转换器。它有18个通道,可测量16个外部和2个内部信号源。各通道的A/D转换可以单次、连续、扫描或间断模式执行。ADC的结果可以左对齐或右对齐方式存储在16位数据寄存器中 接下来,我们介绍一下执行规则通道的单次转换,需要用到的ADC寄存器。第一个要介绍的是ADC控制寄存器(ADC_CR1和ADC_CR2)。ADC_CR1的各位描述如下: ADC_CR1的SCAN位,该位用于设置扫描模式,由软件

基本测量实验报告

基本测量(实验报告格式)、实验项目名称实验一:长度和圆柱体体积的测量实验二:密度的测量 二、实验目的实 验一目的: 1、掌握游标的原理,学会正确使用游标卡尺。 2、了解螺旋测微器的结构和原理,学会正确使用螺旋测微器。 3 、掌握不确定度和有效数字的概念,正确表达测量结果。 实验二目的: 1、掌握物理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 2、用流体静力称量法测定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密度。 3、掌握游标卡尺,螺旋测位器,物理天平的测量原理及正确使用方法 4、掌握不确定度和有效数字的概念,正确表达测量结果 5、学会直接测量量和间接测量量的不确定度的计算,正 确表达测量结果 三、实验原理 实验一原理:

1、游标卡尺的使用原理 游标副尺上有n个分格,它和主尺上的(n-1)格分格的总长度相等,一般主尺上每一分格的长度为1mm,设游标上每一个分格的长度为x,则有nx=n-1,主尺上每一分格与游标上每一分格的差值为1-x= (mm)是游标卡尺的最小读数,即游 标卡尺的分度值。若游标上有20个分格,则该游标卡尺的 分度值为=0.05mm,这种游标卡尺称为20分游标卡尺;若游标上有50个分格,其分度值为=0.02mm,称这种游标卡尺为50分游标卡尺。 2、螺旋测微器的读数原理: 螺旋测微器是依据螺旋放大的原理制成的,即螺杆在螺母中旋转一周,螺杆便沿着旋转轴线方向前进或后退一个螺距的距离。因此,沿轴线方向移动的微小距离,就能用圆周上的读数表示出来。 3、当待测物体是一直径为d、高度为h的圆柱体时, V =兀* * h 物体的体积为:一4 d2只要用游标卡尺测出高度 h,用螺旋测微器测出直径d,代 入上式即可

机器视觉测量实验报告

《机器视觉应用实验报告》 姓 名 黄柱汉 学 号 201341304523 院 系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专 业 仪器仪表工程 指导教师 全燕鸣 教授 2015年04月16日

华南理工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机器视觉应用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系仪器仪表工程专业姓名黄柱汉 实验名称机器视觉应用实验日期2015.4.16 指导老师全燕鸣 一、实验目的 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 1.实际搭建工业相机、光源、被摄物体图像获取系统,自选Labview或Matlab、 Halcon、Ni Vision软件平台,用打印标定板求解相机内外参数以及进行现场 系统标定; 2.进行一个具体实物体的摄像实验,经图像预处理和后处理,获得其主要形状 尺寸的测量(二维) 3.进行一个具体实物体的摄像实验,经图像预处理和后处理,识别出其表面缺 陷和定位。 二、实验原理 “机器视觉”是用机器代替人眼来进行识别、测量、判断等。机器视觉系统是通过摄像头将拍摄对象转换成图像信号,然后再交由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测量等。一个典型的机器视觉系统包括照明、镜头、相机、图像采集卡和视觉处理器5个部分。 HALCON是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的机器视觉软件,拥有满足各类机器视觉应用的完善开发库。HALCON也包含Blob分析、形态学、模式识别、测量、三维摄像机定标、双目立体视觉等杰出的高级算法。HALCON支持Linux和Windows,并且可以通过C、C++、C#、Visual Basic和Delphi语言访问。另外HALCON与硬件无关,支持大多数图像采集卡及带有DirectShow和IEEE 1394驱动的采集设备,用户可以利用其开放式结构快速开发图像处理和机器视觉应用软件,具有良好的跨平台移植性和较快的执行速度。 本实验包括对被测工件进行尺寸测量和表面缺陷检测。尺寸测量是通过使用机器视觉来对考察对象的尺寸、形状等信息进行度量;缺陷检测是通过机器视觉手段来分析零部件信息,从而判断其是否存在缺陷。

长度测量实验报告

广州大学学生实验报告 院(系)名称 物理系 班别 姓名 专业名称 学号 实验课程名称 普通物理实验I 实验项目名称 力学实验:长度测量 实验时间 实验地点 实验成绩 指导老师签名 【实验目的】 学习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和移测显微镜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初步掌握实验数据记录、有效数字和误差计算规则以及对测量结果的表示方法。 【实验仪器】 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移测显微镜。 【实验原理】 标卡尺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如(图2–1)所示:在一毫米为单位的主尺上附加一个能够滑动的有刻度的小尺(副尺),叫游标,利用它可以把主尺估读的那位数值较为准确地读出来。 图2–1 游标卡尺在构造上的主要特点是:游标上N 个分度格的总长度与主尺上(1-N )个分度格的长度相同,若主尺上最小分度为a ,游标上最小分度值为b ,则有 a N N b )1(-= (2.1) 那么主尺与游标上每个分格的差值(游标的精度值或游标的最小分度值)是: 11 N a b a a a N N δ-=-=-= (2.2) 图2-7 常用的游标是五十分游标(N =50),即主尺上49 mm 与游标上50格相当,见图2

毫米以上的读数要从游标“0”刻度线在主尺上的位置读出,毫米以下的数由游标(副尺)读出。 即:先从游标卡尺“0”刻度线在主尺的位置读出毫米的整数位,再从游标上读出毫米的小数位。 游标卡尺测量长度l 的普遍表达式为 l ka n δ=+ (2.3) 式中,k 是游标的“0”刻度线所在处主尺刻度的整刻度(毫米)数,n 是游标的第n 条线与主尺的某一条线重合,1mm a =。图2–8所示的情况,即21.58mm l =。 图2–8 在用游标卡尺测量之前,应先把量爪A 、B 合拢,检查游标的“0”刻度线是否与主尺的“0”刻度线重合。如不重合,应记下零点读数,加以修正,即待测量10l l l =-。其中,1l 为未作零点修正前的读数值,0l 为零点读数。0l 可以正,也可以负。 使用游标卡尺时,可一手拿物体,另一手持尺,如图2–9所示。要特别注意保护量爪不被磨损。使用时轻轻把物体卡住即可读数。 图2–9 2、螺旋测微器(千分尺) 常见的螺旋测微器如(图2–10)所示。它的量程是25mm ,分度值是0.01mm 。 螺旋测微器结构的主要部分是一个微螺旋杆。螺距是0.5 mm 。因此,当螺旋杆旋一周时,它沿轴线方向只前进0.5mm 。 螺旋柄圆周上,等分为50格,螺旋杆沿轴线方向前进0.01 mm 时螺旋柄圆周上的刻度转过一个分格 这就是所谓机械放大原理。 测量物体长度时,应轻轻转动螺旋柄后端的棘轮旋柄,推动螺旋杆,把待测物体刚好夹住时读数,可以从固定标尺上读出整格数,(每格

测量学实验报告范本

测量学实验报告 Record the situati on and less ons lear ned, find out the exist ing p 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 termeasures. 名: 位: 间:

编号:FS-DY-20114 测量学实验报告 i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记录基本情况、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发现存在的问题 I I i以及形成今后的应对措施。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I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量学实验报告 测量学(又名测地学)涉及人类生存空间,及通过把空 间区域列入统计(列入卡片索引),测设定线和监控来对此进行测定。它的任务从地形和地球万有引力场确定到卫土地测量学(不动产土地),土地财产证明,土地空间新规定和城市发展。 、实验目的;由于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 测量实验对培养学生思维和动手能力、掌握具体工作程序和内容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实习目的与要求是熟练掌握常用测量仪器(水准仪、经纬仪)的使用,认识并了解现代测量仪器的用途与功能。在该实验中要注意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各项工作的练习,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加强劳动观点、集体主义和爱护仪器的教育,使学生得到比较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测量实习是测量学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之后的一门独 立的实践性教学课程,目的在于: 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测量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的理解 和掌握,并使之系统化、整体化; 2、通过实习的全过程,提高使用测绘仪器的操作能力、 测量计算能力.掌握测量基本技术工作的原则和步骤; 3.在各个实践性环节培养应用测量基本理论综合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实验内容 步骤简要:1)拟定施测路线。选一已知水准点作为高程 起始点,记为a,选择有一定长度、一定高差的路线作为施 测路线。然后开始施测第一站。以已知高程点a作后视,在其上立尺,在施测路线的前进方向上选择适当位置为第一个立尺点(转点1)作为前视点,在转点1处放置尺垫,立尺 (前视尺)。将水准仪安置在前后视距大致相等的位置(常用 步测),读数a1,记录;再转动望远镜瞄前尺读数b1,并记2)计算高差。h1=后视读数一前视读数=a1-b1,将结果记

人体尺寸测量实验报告

人体尺寸测量实验报告 篇一:人体尺寸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通过课桌椅设计,切实感受和认识人的因素在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初步领会在产品设计中正确处理人的因素的方法。 同时了解座椅与人体骨骼结构、血液循环、体压、肌肉、神经等生理解剖因素的关系,以及怎么样才能设计符合人体生理解剖要求的课桌椅。 二、实验要求 通过对人体测量部分知识的复习,并对如何进行正确的人体测量,以及各种测量工具使用的介绍,要求学生全面掌握人体测量的正确方法并熟练运用到设计中。利用已掌握的正确人体测量方法,运用相应的测量工具,3-5人一组,完成个人数据的测量,并对如何进行课桌椅的设计展开初步的方案思考。 三、实验步骤: 1、认识测量工具 测量中所需仪器:人体侧高仪、人体测量用直角规、人

体测量用弯角规、软卷尺 A、人体侧高仪 技术标准:国标GB5704.1-85 适用范围:适用于读数为1mm,测量范围为0-1996mm人体高度尺寸的测量 B、人体测量用直脚规技术标准:国标GB5704.2-85 适用范围:适用于读数为1mm和0.1mm,测量范围为0-200mm和0-250mm人体尺寸的测量 C、人体测量用弯脚规技术标准:国标GB5704.3-85 适用范围:适用于读数为1mm,测量范围为0-300mm的人体尺寸的测量 2、介绍人体测量方法 1)测量条件 本标准所规定的测量方法,只有在被测者姿势、测量基准面和其他测量条件符合下列要求的前提下始有效。 1.1 基本姿势 1.1.1 直立姿势(简称:立姿)被测者挺胸直立,头部以眼耳平面定位,眼睛平视前方,肩部放松,上肢自然下垂,手伸直,手掌朝向体侧,手指轻贴大腿侧面,膝部自然伸直,左、右足后跟并拢,前端分开,使两足大致呈45°夹角,体

三坐标测量机实验报告

1111 三坐标测量机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零件测绘 院系:111 姓名:111 学号:111 指导教师:1111 组员:111 一、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三坐标测量机的检测过程,分析检测的基本原理,掌握三坐标测量机的日常操作过程。 二、实验要求 对一件无理论数据的被测工件,制定检测计划,完成测量,绘制零件图。、 三、实验设备 DEA MISTRAL070705型三坐标测量机、标准球、被测工件、计算机。 四、分析过程 1.被测零件如图1所示,实验中需要测量俯视视角中所有能观测到的特征的尺寸,并根据需要对重要特征进行评价。试验中在确定基准面之后,以从内到外的次序依次测量俯视视角中所有的圆柱特征的圆心坐标和直径数据,以从前到后、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测量各平面特征到基准面的距离尺寸。 图1.被测实物 2.本次试验设计测量基准面如图2所示,以前向平面作为X正向基准面,以左侧平面作为Y负向基准面,以上平面作为Z正向基准面。以三个基准面的交点为三维坐标原点。 图2.基准面设计 3.如图3所示将被测工件摆放在固定底板上,使用卡具卡住两个不需测量的特征,并使卡具尽量远离需要测量的特征,避免干扰测量。调整工件,使拟定的X、Y向基准面尽量与测

量机水平二维运动方向平行,方便测量。 图3 零件的摆放 五、测量过程 1.新建测量程序: 双击桌面快捷键,选择“未连接侧头”,确定测量机回家(归零)运行路径无障碍后,按下操作盒上的“START”按钮,测量机测头完成初始化。 点击“取消”按钮,新建零件程序,选择“文件—新建”,设定文件名为“102502”,接口框选择“机器1”,选定测量单位为“毫米”,点击确定。 2.测量机测头的定义和校验: (1)测头的定义:点击“插入——硬件定义——测头”,测头文件填“102502”,“测头说明”中,根据实际三坐标测量机上所安装的测头、测座和测针型号,测座选取“PROBEPH10M”,转接器选择为“CONVERT30MM_TO_M8THRD”,传感器选择为“PROBETP2”,测针选择为 “TIP5BY20MM”。 (2)测头校验的设置:点击“测量”按钮,进入校验测尖界面,“测点数”设置为9点,其他参数默认,控制方式选“自动”模式,操作类型选择“校验测尖”,校验模式中,“层数”、“起始角”、“终止角”分别填入3、0、90。点击“添加工具”按钮,“工具类型”选“球体”,直径为15.875mm,点击“确定”按钮。 (3)开始校验:将标准球摆放到测量机上,手动操纵控制盒控制测头触碰标准球最高点处,然后测量机将会开始自动开始校验。 3.手动测量基准元素: 按顺序手动测量如图2所设定的X正、Y负、Z正三个基准面,每个面至少测量四个点,每完成一次测量按一下控制盒上的“START”按钮,系统自动生成一个平面,Z正、Y负、X正这三个基准面分别被定义为面1、面2、面3。 4.建立工件坐标系 以面1外法线方向为Z轴,面3外法线方向为X轴,Y轴也确定了,以三个基准面的交点为原点。 具体步骤:点击“插入——坐标系——新建”,点击平面1,“找正”按钮旁的选Z正,按“找正”按钮,建立Z轴;然后只选中平面3,“旋转到”选择X正,点击“旋转”按钮,建立X轴;同时选中平面1、2、3,勾选x、y、z,点击“原点”按钮,建立三维坐标的原点。 5.手动测量特征元素 本次实验需要完成俯视视角所有可见特征尺寸参数的测量,除三个基准面之外,可见特征中还包括了33个平面、17个圆柱面,按照每个平面测4个点,每个圆柱面测8个点的方法完

实验报告基本测量

实验题目: 基本测量 1、实验目的 (1)掌握游标卡尺的读数原理和使用方法,学会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 (2)掌握千分尺(螺旋测微器)和物理天平的使用方法。 (3)测量规则固体密度。 (4)测量不规则固体密度。 (5)学会正确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掌握有效数字记录、运算和不确定度估算。 2、实验仪器(在实验时注意记录各实验仪器的型号规格 游标卡尺(量程:125mm ,分度值:0.02mm ,零点读数:0.00m m)、螺旋测微计(量程:25mm ,分度值:0.01mm ,零点读数:-0.005)、物理天平(量程:500g ,感量:0.05g )、温度计(量程:100℃,分度值:1℃)。 3、实验原理 1、固体体积的测量 圆套内空部分体积V 空=πd 2 内H /4 圆筒材料的体积V =圆筒壁的体积= H )d D (4 22 ?-π 其相对不确定度计算公式为: 22 2122212 212 22221222)(?? ? ??+???? ??-+???? ??-=h U D D U D D D U D V U h D D V 不确定度为:V U V U V V ?= ①游标卡尺的工作原理 游标卡尺是利用主尺和副尺的分度的微小差异来提高仪器精度的。如图1所示的“十分游标”,主尺上单位分度的长度为1mm ,副尺的单位分度的长度为0.9mm ,副尺有10条刻度,当主、副尺上的零线对齐时,主、副尺上第n(n 为小于9的整数) 条刻度相距为n ×0.1=0.n mm ,当副尺向右移动0.n mm 时,则副尺上第n 条刻度和主尺上某刻度对齐。由此看出,副尺移动距离等于0.1mm 的n 倍时都能读出,这就是“十分游标”能把仪器精度提高到0.1mm 的道理。 钢珠(球)的体积3 3634D r V ππ== ②螺旋测微计的工作原理 如图2所示,A 为固定在弓形支架的套筒,C 是螺距为0.5mm 的螺杆,B 为活动套筒,它和测微螺杆连在一起。活动套筒旋转一周,螺杆移动0.5mm 。活动套筒左端边缘沿圆周刻有50个分度, 当它转过1分度,螺杆移动的距离δ=0.5/50=0.01mm ,这样,螺杆移动0.01mm 时,就能准确读出。 ③移测显微镜 移测显微镜的螺旋测微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与螺旋测微计相似,所以能把仪器精度提高到0.01mm 。由于移测显微镜能将被测物体放大,因而物体上相距很近的两点间的距离也能测出。 2、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测量 (1)流体静力称衡法 ①固体密度的测定,设用物理天平称衡一外形不规则的固体,称得其质量为m ,然后将此固体完全浸入水中称衡,称得其质量为m 1,水的密度为ρ0,则有: ρ固=m ρ0/(m -m 1)

尺寸测量实验报告

篇一:实验报告尺寸测量 目录 实验一基本尺寸的测量与检验 实验1—1长度尺寸的测量与检验 实验1—2外圆尺寸的测量与检验 实验1—3内圆尺寸的测量与检验 实验二配合尺寸的测量与检验 实验2—1 轴与孔配合尺寸的测量与检验 实验2—2滚动轴承配合尺寸的测量与检验 实验三普通螺纹尺寸的测量与检验 实验3—1 用螺纹样板测量螺距 实验3—2 外螺纹中径尺寸的测量与检验 实验3—3 用螺纹环规和塞规检验内、外螺纹 实验四键与花键尺寸的测量与检验 实验4—1单键配合尺寸的测量与检验 实验4—2 花键配合尺寸的测量与检验 实验五齿轮尺寸的测量与检验 实验5—1 齿轮齿厚偏差的测量与检验 实验5—2 齿轮公法线长度偏差的测量与检验 实验一基本尺寸的测量与检验 实验1—1长度尺寸的测量与检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游标卡尺的作用、结构组成、测量范围及测量精度; 2、掌握游标卡尺测量长(宽)度的方法和技能; 3、掌握判断尺寸是否合格的方法和技能。 4、加深尺寸误差与公差定义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 1、观察游标卡尺,了解其结构组成、测量范围及测量精度; 2、零件长(宽)度的测量; 3、判断实测尺寸是否合格。 三、测量工具——游标卡尺 1.游标卡尺的组成 游标卡尺主要用于测量零件的长(宽)度、内(外)圆直径,孔深、键宽和槽深等。其结构组成如图1-1-1所示。 图1-1-1 卡尺的结构主要由尺身 1 、深度尺2、游标3、外测量爪4、内测量爪5、紧固螺钉6等几部分组成。 2、游标卡尺的测量范围 游标卡尺的测量范围有0-125、0-150、0-200、0-300、0-500、0-1000、0-1500、0-2000m几种; 3、游标卡尺的读数值 游标卡尺的读数值有0.01、0.02、0.05三种。实际使用时常选用0.02。 4、游标卡尺的使用注意事项: 1)了解作用,注意范围;

(完整精品)大学物理实验报告之长度基本测量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学院 班级 实验日期 2017 年5 月23日实验地点:实验楼B411室 【实验原理】 1、游标卡尺构造及读数原理 游标卡尺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如(图1)所示:在一毫米为单位的主尺上附加一个能够滑动的有刻度的小尺(副尺),叫游标,利用它可以把主尺估读的那位数值较为准确地读出来。 图1

游标卡尺在构造上的主要特点是:游标上N 个分度格的总长度与主尺上(N -1)个分度格的长度相同,若主尺上最小分度为a ,游标上最小分度值为b ,则有 1()Nb N a =-(式1) 那么主尺与游标上每个分格的差值(游标的精度值或游标的最小分度值)是: 11 N a b a a a N N δ-=-=-=(式2) 图2 常用的游标是五十分游标(N =50),即主尺上49mm 与游标上50格相当,见图2–7。五十分游标的精度值δ=0.02mm 。游标上刻有0、l 、2、3、…、9,以便于读数。 毫米以上的读数要从游标“0”刻度线在主尺上的位置读出,毫米以下的数由游标(副尺)读出。 即:先从游标卡尺“0”刻度线在主尺的位置读出毫米的整数位,再从游标上读出毫米的小数位。 游标卡尺测量长度的普遍表达式为 l ka n δ=+(式3) 式中,k 是游标的“0”刻度线所在处主尺刻度的整刻度(毫米)数,n 是游标的第n 条线与主尺的某一条线重合,a =1mm 。图3所示的情况,即l =21.58mm 。 图3 在用游标卡尺测量之前,应先把量爪A 、B 合拢,检查游标的“0”刻度线是否与主尺的“0”刻度线重合。如不重合,应记下零点读数,加以修正,即待测量l=l 1-l 0。其中,l 1为未作零点修正前的读数值,l 0为零点读数。l 0可以正,也可以负。 使用游标卡尺时,可一手拿物体,另一手持尺,如图4所示。要特别注意保护量爪不被磨损。使用时轻轻把物体卡住即可读数。 图4

转动惯量测量实验报告(共7篇)

篇一: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测量刚体的转动惯量 测量刚体的转动惯量 实验目的: 1.用实验方法验证刚体转动定律,并求其转动惯量; 2.观察刚体的转动惯量与质量分布的关系 3.学习作图的曲线改直法,并由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 二.实验原理: 1.刚体的转动定律 具有确定转轴的刚体,在外力矩的作用下,将获得角加速度β,其值与外力矩成正比,与刚体的转动惯量成反比,即有刚体的转动定律: m = iβ (1) 利用转动定律,通过实验的方法,可求得难以用计算方法得到的转动惯量。 2.应用转动定律求转动惯量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如图所示,待测刚体由塔轮,伸杆及杆上的配重物组成。刚体将在砝码的拖动下绕竖直轴转动。 设细线不可伸长,砝码受到重力和细线的张力作用,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下落,其运动方程为mg – t=ma,在t时间内下落的高度为h=at/2。刚体受到张力的力矩为tr和轴摩擦力力矩mf。由转动定律可得到刚体的转动运动方程:tr - mf = iβ。绳与塔轮间无相对滑动时有a = rβ,上述四个方程得到: 22m(g - a)r - mf = 2hi/rt (2) mf与张力矩相比可以忽略,砝码质量m比刚体的质量小的多时有a<<g,所以可得到近似表达式: 2mgr = 2hi/ rt (3) 式中r、h、t可直接测量到,m是试验中任意选定的。因此可根据(3)用实验的方法求得转动惯量i。 3.验证转动定律,求转动惯量 从(3)出发,考虑用以下两种方法: 2a.作m – 1/t图法:伸杆上配重物位置不变,即选定一个刚体,取固定力臂r和砝码下 落高度h,(3)式变为: 2m = k1/ t (4) 2式中k1 = 2hi/ gr为常量。上式表明:所用砝码的质量与下落时间t的平方成反比。实验 中选用一系列的砝码质量,可测得一组m与1/t的数据,将其在直角坐标系上作图,应是直线。即若所作的图是直线,便验证了转动定律。 222从m – 1/t图中测得斜率k1,并用已知的h、r、g值,由k1 = 2hi/ gr求得刚体的i。 b.作r – 1/t图法:配重物的位置不变,即选定一个刚体,取砝码m和下落高度h为固定值。将式(3)写为: r = k2/ t (5) 式中k2 = (2hi/ mg)是常量。上式表明r与1/t成正比关系。实验中换用不同的塔轮半径r,测得同一质量的砝码下落时间t,用所得一组数据作r-1/t图,应是直线。即若所作图是直线,便验证了转动定律。

基本长度测量测定实验报告[1]

基本长度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装置的原理; 2. 掌握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3. 掌握对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进行正确读数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和用品: 游标卡尺 (精度值:0.02mm 量程:125mm ) 螺旋测微器( 分度值:0.01mm 量程:25mm ) 被测物体:小钢球、空心圆柱体玻璃杯 量筒。 三、实验原理: 1、游标卡尺及其工作原理 游标卡尺,是一种测量长度、内外径、深度的量具。游标卡尺由主尺和附在主尺上能滑动的游标两部分构成。若从背面看,游标是一个整体。主尺一般以毫米为单位,而游标上则有10、20或50个分格,根据分格的不同,游标卡尺可分为十分度游标卡尺、二十分度游标卡尺、五十分度格游标卡尺等。游标卡尺的主尺和游标上有两副活动量爪,分别是内测量爪和外测量爪,内测量爪通常用来测量内径,外测量爪通常用来测量长度和外径。深度尺与游标尺连在一起,可以测槽和筒的深度。 游标卡尺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如下图所示:在一毫米为单位的主尺上附加一个能够滑动的有刻度的小尺(副尺),叫游标,利用它可以把主尺估读的那位数值较为准确地读出来。 游标卡尺在构造上的主要特点是:游标上N 个分度格的总长度与主尺上(1-N )个分度格的长度相同,若主尺上最小分度为a ,游标上最小分度值为b ,则有 a N N b )1(-= 那么主尺与游标上每个分格的差值(游标的精度值或游标的最小分度值)是: 11 N a b a a a N N δ-=-=-=

常用的游标是五十分游标(N =50),即主尺上49 mm 与游标上50格相当,见上图。五十分游标的精度值δ=0.02mm .游标上刻有0、l 、2、3、…、9,以便于读数。 毫米以上的读数要从游标“0”刻度线在主尺上的位置读出,毫米以下的数由游标(副尺)读出。 即:先从游标卡尺“0”刻度线在主尺的位置读出毫米的整数位,再从游标上读出毫米的小数位。 游标卡尺测量长度l 的普遍表达式为 l ka n δ=+ 式中,k 是游标的“0”刻度线所在处主尺刻度的整刻度(毫米)数,n 是游标的第n 条线与主尺的某一条线重合,1mm a =。下图所示的情况,即21.58mm l =。 在用游标卡尺测量之前,应先把量爪A 、B 合拢,检查游标的“0”刻度线是否与主尺的“0”刻度线重合。如不重合,应记下零点读数,加以修正,即待测量10l l l =-。其中,1l 为未作零点修正前的读数值,0l 为零点读数。0l 可以正,也可以负。 使用游标卡尺时,可一手拿物体,另一手持尺,如下图所示。要特别注意保护量爪不被磨损。使用时轻轻把物体卡住即可读数。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基本测量

得分教师签名批改日期深圳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一) 实验名称:实验1 基本测量 学院: 专业:课程编号: 组号:16 指导教师: 报告人:学号: 实验地点科技楼906 实验时间:年月日星期 实验报告提交时间: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仪器 仪器名称组号型号量程△仪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五、数据记录 1、用游标卡尺R测量圆筒的外径D、内径d、和高H 表1 单位:________ 卡尺零点:_________卡尺基本误差:___________ k D d H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

2、 用螺旋测微计测量粗铜丝、细铜丝的直径 表2 单位:________千分尺零点:____________千分尺基本误差:___________ k 1D 2D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 六、数据处理: 1、计算圆筒的外径D ,并计算D ?(5分) 2、计算圆筒的内径d ,并计算d ?(5分)

3、计算圆筒的高H ,并计算H ?(5分) 4、计算粗铜丝直径1D 及1D ?(6分) 5、计算细铜丝直径2D 及2D ?(6分) 6、间接量2 12 1D D D D B += ,计算B 的平均值、相对误差和绝对误差。(5分) 提示: ()() 2112 22112212 [][]B D D D D B D D D D D D ???=+++

七、实验结果与讨论 实验结果1:圆筒的外径: D = ± ( ) P = D D ?= 实验结果2:圆筒的内径: d = ± ( ) P = d d ?= 实验结果3:圆筒的高: H = ± ( ) P = H H ?= 实验结果4:粗铜丝的直径:1D = ± ( ) P = 1 1 D D ?= 实验结果5:粗铜丝的直径:2D = ± ( ) P = 2 2 D D ?= 实验结果6: B = ± ( ) P = B B ?= 讨论:

实验报告尺寸测量..

目录 实验一基本尺寸的测量与检验 实验1—1长度尺寸的测量与检验 实验1—2外圆尺寸的测量与检验 实验1—3内圆尺寸的测量与检验 实验二配合尺寸的测量与检验 实验2— 1 轴与孔配合尺寸的测量与检验 实验2—2滚动轴承配合尺寸的测量与检验 实验三普通螺纹尺寸的测量与检验 实验3—1 用螺纹样板测量螺距 实验3—2 外螺纹中径尺寸的测量与检验 实验3— 3 用螺纹环规和塞规检验内、外螺纹实验四键与花键尺寸的测量与检验 实验4—1单键配合尺寸的测量与检验 实验4—2 花键配合尺寸的测量与检验 实验五齿轮尺寸的测量与检验 实验5— 1 齿轮齿厚偏差的测量与检验 实验5— 2 齿轮公法线长度偏差的测量与检验

实验一基本尺寸的测量与检验 实验1— 1长度尺寸的测量与检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游标卡尺的作用、结构组成、测量范围及测量精度; 2、掌握游标卡尺测量长(宽)度的方法和技能; 3、掌握判断尺寸是否合格的方法和技能。 4、加深尺寸误差与公差定义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 1、观察游标卡尺,了解其结构组成、测量范围及测量精度; 2、零件长(宽)度的测量; 3、判断实测尺寸是否合格。 三、测量工具——游标卡尺 1.游标卡尺的组成游标卡尺主要用于测量零件的长(宽)度、内(外)圆直径,孔深、键宽和槽深等。其结构组成如图1-1-1 所示。 图1-1-1 卡尺的结构主要由尺身 1 、深度尺2、游标3、外测量爪4、内测量爪5、紧固螺钉6等几部分组成。 2、游标卡尺的测量范围 游标卡尺的测量范围有0-125、0-150、0-200、0-300、0-500、0-1000、0-1500、0-2000m几种; 3、游标卡尺的读数值 游标卡尺的读数值有0.01 、0.02 、0.05 三种。实际使用时常选用0.02 。 4、游标卡尺的使用注意事项: 1)了解作用,注意范围; 2)位置正确,用力恰当; 3)看清刻度,正确读数; 4)使用完毕,注意保养。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例长度和质量的测量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例长度和质量的测量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

怀化学院 大学物理实验实验报告 系别物信系年级2009专业电信班级09电信1班姓名张三学号09104010***组别1实验日期2009-10-20 实验项目:长度和质量的测量

【实验题目】长度和质量的测量 【实验目的】 1. 掌握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等几种常用测长仪器的读数原理和使用方法。 2. 学会物理天平的调节使用方法,掌握测质量的方法。 3. 学会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数据的处理,会对实验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估算和分析,能正确地表示测量结果。 【实验仪器】(应记录具体型号规格等,进实验室后按实填写) 直尺(50cm)、游标卡尺(0.02mm)、螺旋测微计(0~25mm,0.01mm),物理天平(TW-1B 型,分度值0.1g ,灵敏度1div/100mg),被测物体 【实验原理】(在理解基础上,简明扼要表述原理,主要公式、重要原理图等) 一、游标卡尺 主尺分度值:x=1mm,游标卡尺分度数:n (游标的n 个小格宽度与主尺的n-1小格长度相等),游标尺分度值: x n n 1 -(50分度卡尺为0.98mm,20分度的为:0.95mm ),主尺分度值与游标尺分度值的差值为:n x x n n x =-- 1,即为游标卡尺的分度值。如50分度卡尺的分度值为:1/50=0.02mm,20分度的为:1/20=0.05mm 。 读数原理:如图,整毫米数L 0由主尺读取,不足1格的小数部分l ?需根据游标尺与主尺对齐的刻线数k 和卡尺的分度值x/n 读取:n x k x n n k kx l =--=?1 读数方法(分两步):

人体尺寸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通过课桌椅设计,切实感受和认识人的因素在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初步领会在产品设计中正确处理人的因素的方法。 同时了解座椅与人体骨骼结构、血液循环、体压、肌肉、神经等生理解剖因素的关系,以及怎么样才能设计符合人体生理解剖要求的课桌椅。 二、实验要求 通过对人体测量部分知识的复习,并对如何进行正确的人体测量,以及各种测量工具使用的介绍,要求学生全面掌握人体测量的正确方法并熟练运用到设计中。利用已掌握的正确人体测量方法,运用相应的测量工具,3-5人一组,完成个人数据的测量,并对如何进行课桌椅的设计展开初步的方案思考。 三、实验步骤: 1、认识测量工具 测量中所需仪器:人体侧高仪、人体测量用直角规、人体测量用弯角规、软卷尺 A、人体侧高仪 技术标准:国标GB5704.1-85 适用范围:适用于读数为1mm,测量范围为0-1996mm人体高度尺寸的测量 B、人体测量用直脚规 技术标准:国标GB5704.2-85 适用范围:适用于读数为1mm和0.1mm,测量范围为0-200mm和0-250mm人体尺寸的测量 C、人体测量用弯脚规 技术标准:国标GB5704.3-85 适用范围:适用于读数为1mm,测量范围为0-300mm的人体尺寸的测量

2、介绍人体测量方法 1)测量条件 本标准所规定的测量方法,只有在被测者姿势、测量基准面和其他测量条件符合下列要求的前提下始有效。 1.1 基本姿势 1.1.1 直立姿势(简称:立姿)被测者挺胸直立,头部以眼耳平面定位,眼睛平视前方,肩部放松,上肢自然下垂,手伸直,手掌朝向体侧,手指轻贴大腿侧面,膝部自然伸直,左、右足后跟并拢,前端分开,使两足大致呈45°夹角,体重均匀分布于两足。为确保直立姿势正确,被测者应使足后跟、臀部和后背部与同一铅垂面相接触。(内容可略) 1.1.2 坐姿被测者挺胸坐在被调节到腓骨头高度的平面上,头部以眼耳平面定位,眼睛平视前方,左、右大腿大致平行,膝大致弯屈成直角,足平放在地面上,手轻放在大腿上。为确保坐姿正确,被测者的臀部、后背部应同时靠在同一铅垂面上。(内容可略) 无论何种测量姿势,身体都必须保持左右对称。由于呼吸而使测量值有变化的测量项目,应在呼吸平静时进行测量。 1.2 测量基准面 矢状面、正中矢状面、冠状面、水平面、眼耳平面 1.3 测量方向 足侧端、内侧、外侧、近位、远位、尺侧、胫侧、腓侧。 1.4 支撑面 立姿时站立的地面或平台以及坐姿时的椅平面应是水平的、稳固的和不可压缩的。 1.5 被测者的衣着 要求被测者裸体或穿着尽量少的内衣(例如只穿内裤和汗背心)在后者的情况下,在测量胸围时,男性应撩起汗背心、女性应松去胸罩后进行测量。 1.6 测量值读数精度 线性测量项目的测量值读数精度为1毫米,体重的读数精度为0.5公斤。 2)坐姿测量项目的测量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