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2020年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2020年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

册全册教案

第一组

教材分析:

本单元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神奇的西部,反映了西部的昨天和今天。老舍的《草原》描绘了内蒙古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情厚谊。《丝绸之路》再现了发生在两千多年前这条伟大之路上中西方文化交流、商贸往来生动的一幕,表明了这条交通要道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重大作用,作者的民族自豪感洋溢在字里行间,引起读者对昔日西部繁荣昌盛景象的遐想。《白杨》通过父子两代人的交谈,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热情讴歌了一代又一代献身边疆的建设者们。《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报道了一支最能吃苦、最能打硬仗、攻克了世界第一高原隧道难关的筑路大军,他们昂扬的斗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了解西部自然风光、名族风情、经济历史文化、植物白杨树象征的意义及天路。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认识生字、新词语,理解其意思。

2、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3、让学生融入课文,想象课文中的情境,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蒙古族同胞和汉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2、了解“丝绸之路的”的历史价值、和经济文化影响。

3、学习白杨的精神---坚强、不软弱、不动摇。

4、天路的价值。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新词。

2、多读课文,理解课文。

3、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并运用于写作中。

教学难点:

1、渗透法制教育。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2、默写生字、词语及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

教学关键: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教具准备:教学PPT

课时安排:13课时

1.草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认识生字、新词语,理解其意思。

2、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3、让学生融入课文,想象课文中的情境,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蒙古族同胞和汉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新词。

2、多读课文,理解课文。

3、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并运用于写作中。

教学难点:默写生字、词语及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

教学关键: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教具准备:1、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总第_____课时

教学时间:2017年__月___日第____周星期___ 第____节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并感受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认识生字、新词语,理解其意思。

2、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3、让学生融入课文,想象课文中的情境,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蒙古族同胞和汉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教学重点:感受草原之美和民族的团结互助。

教学难点:通过课文的描述体会“蒙汉情深”。

教学关键: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1、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课前交流:你去过草原吗?谈谈你所知道的草原或你所了解的赞美草原歌曲等。

2.将学生带入草原高远辽阔的境界。

3.出示课题,感情读题。

4.教师导言: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美丽的风光,去感受那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初读课文

关于草原,你了解多少,能将你收集的资料与大家交流一下吗?(学生交流资料)

课下,有些同学告诉老师说:我以读过好多遍课文了,还用再读吗?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看看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学生读书──提问题。(根据所提问题来决定回答方式)。

三、精读课文

1.读完课文,草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觉?(美)

既然是美景,那就让我们与老舍先生一起去参观这美丽的大草原吧,你可以找自己的学习伙伴,自由组成参观团,参观完了再汇报,听好参观任务:

你们发现了哪些景物?

2.你们觉得哪些景物美?为什么?

3.你想怎样汇报你的参观结果?

教师引导:要完成参观任务,先怎么办?

(自己读,自己划,有了意见、想法再和同学交流。)

当完成参观任务后,你打算用怎样的方式向所有的参观队员汇报你们的所得?

(可以朗读,画画)

明白任务后,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任务进入到你最喜欢的草原参观吧。

1.学生边读边用各种方式表达对课文的理解,谈体会,汇报感受到的美。

可重点引导以下几处地方:

“羊群……大花”写出了草原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变化之美!“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流入云际”,一个“流”字将草原那具有鲜活生命力,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而“流入云际”则写出了草原无边无际的壮观之美,这种境界给人的感觉是什么样的?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自己读──指名读。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一个“吹”字则写出了速度之快、动作之轻盈飘逸。

“群马疾驰,襟飘带舞……”远望去,就像一条彩虹在向我们飞。“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则又使静静的草原在我们的心中动起来了。

此时此刻,我们参观者有怎样的心情?高兴、欢快。你能将这份喜悦读出来吗?

四、巩固

1、组词。

毯()渲染()勒()涯()

五、小结

草原景色是美的,主要体现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轻轻流入云际。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总第________课时

教学时间:2017年__月___日第____周星期___ 第____节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重温草原风光美、人情美。

2、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意思。

(二)过程与方法读中感悟课文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要同蒙古族团结。

教学重点:找出文中风光美、人情美的句子。

教学难点:学习用词的精确。

教学关键:理解课文大意。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重温“风光美”

1.出示课题。

2.欣赏课文中草原风光。

3.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初入草原”,感受“洒脱”之美

导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走了一百五十里,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还是草原……”

出示:“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重点理解“洒脱”:

(1)可换成什么词?(自由、无拘无束……)

(2)从哪些语句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

(3)感受洒脱:没有红灯绿灯的障碍,没有行人车辆的拥堵,却有一路翠色欲流,尽收眼底,却有那忽飞忽落的小鸟相伴,这是令多少人向往的呀!

(4)表现洒脱:你能否读出这种洒脱的感觉来。

三、深读悟情,感受“人情美”

1.导入: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让我们跟老舍一道,走近蒙古包,去会会蒙古同胞。

2.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

特点,你想用什么?(热情好客)

3.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根据学生回答,提炼板书:迎接相见款待联欢话别

4.咱们试试看,在它们前面加上一些词,是不是会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那滚烫的心呢?

(1)出示词语:激情盛情尽情深情热情

(2)你能否认真读读课文,读完后,与小组的同学一起想想,把这些词语加在哪个词的前面最合适。

5.交流小结: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

热情迎接:

(1)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这份热情?

(2)出示,理解“襟飘带舞”──师讲述:看,热情好客的草原

人民,身着节日的盛装,骑着骏马,从几十里外飞奔前来迎接远方的客人,那五彩缤纷的蒙古族服装随风飘动,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3)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情令人感动,你能否读出草原人的热情?

(4)指名读──齐读(光是一个或是几个人的热情还不足以体现)。

激情相见:

(1)你能否想象当时的相见是怎样的情形──学生即兴表演。(2)感情朗读,读出激动、兴奋之情。

盛情款待:

(1)主人们拿出些什么款待远方的来客?

(2)除了吃的、喝的,还不忘以歌助兴,宾主无拘无束,其乐融

融。

(3)有感情地朗读。

尽情联欢:

说明:这些都是蒙古人最喜爱的传统项目,是能骑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力与美的展示。

深情话别:

出示:背景为夕阳西下的草原,难舍难分的离别。

师导:夕阳西下,再美好的相聚,也终有分别的时刻,此时的宾主双方站在蒙古包外,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草原,耳边,质朴高亢的蒙古民歌还在回响;嘴里,喷香的奶茶、鲜美的羊肉,回味无穷;脑海中,那雄健有力、明快强烈的蒙古舞蹈依然回旋不已。手握着手,那样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那可真是:──依依不舍,难舍难分(引导学生说出表示舍不得离别的成语)。

这正是──(出示:)“蒙古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此时,你就是蒙古同胞,你想说什么?

此时,你就是汉族兄弟,你想说什么?

6.“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这一切是那样美好,是那样和谐,人们总希望美好的瞬间能永远定格,永久珍藏。假如你是一名随行的记者,你最想拍下哪一个精彩的瞬间?

四、作业

第三课时

总第________课时

教学时间:2017年__月___日第____周星期___ 第____节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感受草原情境。

2、感受深情的草原。

3、感受热爱之情。

(二)过程与方法读中感悟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蒙汉两族的团结精神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新词。

2、多读课文,理解课文。

3、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并运用于写作中。

教学重点:找出文中风光美、人情美的句子。

教学难点:学习用词的精确。

教学关键:理解课文大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再读课文,感受热情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热情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①这段话描写了一个什么场景?(迎接客人)

②哪些词句特别能表现草原人民的热情?

◇“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来的真快,表现了草原人民迎接远方的客人急切心情。

◇“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为什么用“彩虹”来比喻?(一是因为穿着各色的衣服,而是比喻一种热情。)

◇“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想象当时车与马相遇的情景,说说如果你在场,你会有什么感受?(热闹、热烈、热情)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①读句子,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不停地握手。

◇听到了不停的欢笑。

②通过朗读把当时的热情表现出来。

(3)“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在回敬。”

①反复朗读这句话,体会其中洋溢的热情。

②想想大家在敬酒的时候会说些什么?

(4)这时候,鄂温克姑娘戴着尖尖的帽子……我们同行的歌手也

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①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②理解“会心”,“会心的微笑”里包含着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

二、品读课文,感受深情的草原

1.香醇的奶酒、激跃的赛马、嘹亮的牧歌、狂欢的舞蹈,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场面呀!可是夕阳西下,主客要分别了。如果这时你也在场,心情将是如何呢?

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①逐句逐字地理解:“何忍别”是指不忍别离;“天涯”是指蒙古族所住的地区,那已经是我国北部的边陲了,所以叫它天涯;“碧草”指一片绿色的大草原;“话斜阳”是指在夕阳中,在那天涯碧草之上,我们互相高兴地、亲切地交谈着。

②连起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蒙族和汉族两族人民情深似海,哪里

忍心离别呢?所以到了夕阳已经西落了,仍然谈兴正浓。

③如果当时你就在现场,你的心情是如何的?你想说什么?试着写一写自己的心情和想对草原人民说的话。

三、回顾课文,感受热爱之情

1.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却为什么要以草原为题呢?

(课文前面写草原的景色美,后面写了人情美,从风光美,从人情美,表现了他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因此整体都是围绕着“草原”来展开的。)

2.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课文内容。

四、渗透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

第一条为了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草原,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

物多样性,发展现代畜牧业,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草原法律法规、保护草原的义务,

同时享有对违反草原法律法规、破坏草原的行为进行监督、检举和控告的权利。

五、作业(巩固练习):背诵课文的一、二自然段。

六、板书设计

草原老舍

远迎(骑马远迎)

相见

风光美一碧千里并不茫茫人情美款待(把酒联

欢)

联欢

教后反思

2、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矗凹”等九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理解丝绸之路的伟大意义,激发民族自豪感,从而产生为祖国腾飞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4.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5.运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及思想感情,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认识生字、新词语,理解其意思。

2、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3、让学生融入课文,想象课文中的情境,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丝绸之路的”的历史价值、和经济文化影响。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丝绸之路的价值

教学关键: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教具准备:古丝绸之路的路线图、表现当年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的图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总第________课时

教学时间:2017年__月___日第____周星期___ 第____节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矗,凹”等九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理解丝绸之路的伟大意义,激发民族自豪感,从而产生为祖国腾飞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4.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5.运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及思想感情,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认识生字、新词语,理解其意思。

2、让学生融入课文,想象课文中的情境,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丝绸之路的”的历史价值、和经济文化影响。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的法律知识。

教学重点: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丝绸之路的价值

教学关键: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教具准备:古丝绸之路的路线图、表现当年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的图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导语: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

2.出示“丝绸之路”路线图,大致了解“丝绸之路”的地理位置。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同桌检查生字词。

2.和同学交流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读给他听一听,最好能说说理由。

三、阅读课文,交流体会

师:古代的丝绸贸易,骆驼与商旅的情形,我们没有机会再看到。而现在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的巨型石雕,在默默地给我们讲述着丝绸之路上那古老而美丽的故事。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一幕古老的风景,重温那动人的一幕幕。

(一)体会丝绸之路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价值。

1.出示表现“丝绸之路”繁荣景象的图画或影像。

2.重点抓住“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这句话,(联系2──10自然段,或联系生活中的影视作品、课外阅读中所获得的信息进一步理解、体会丝绸之路为促进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所作出的贡献)

(二)体会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精神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

1.安息国与中国进行交流的时候,两国人民都是怎样的心情呢?小组内进行分角色朗读,注意模仿一些动作与表情,体会一下两国人民的心情。(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如安息国臣民等待时的“浩浩荡荡的大军在边境迎候”,刚出现骆驼队时人们的“欢呼”“奏乐”“欢腾”。中国使臣的”大跨步上前”“满面笑容”;安息国将军的“翻身下马”“高兴得连连点头”等,从以上地方可以看出两国的友好与融洽。)

(三)交流资料,深入理解

1.交流小组内搜集到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2.相机介绍:张骞、班超、玄奘与丝绸之路。

3.自由读13自然段,讨论:

(1)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

(2)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

(3)再读全文,谈感受。

四、渗透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

第三十四条在对外贸易活动中,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伪造、变造进出口货物原产地标记,伪造、变造或者买卖进出口货物原产地证书、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配额证明或者其他进出口证明文件;

(二)骗取出口退税;

(三)走私;

(四)逃避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认证、检验、检疫;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为。

五、作业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总第________课时

教学时间:2017年__月___日第____周星期___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