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物理下册 杠杆与滑轮测试题 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杠杆与滑轮测试题 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杠杆与滑轮测试题 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杠杆与滑轮测试题 沪科版

力学杠杆、滑轮训练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自行车是人们常用的交通工具,它应用了许多物理知识,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刹车传动系统应用了杠杆

B.车把应用了杠杆

C.链条和前后轮盘组成滑轮组

D.轮胎制有花纹是为了减

小摩擦

2. 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F的力臂是()

A. OF

B. OD

C. OC

D. OA

3. 当杠杆水平平衡时,L

1>L

2

,若F

1

和F

2

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将它们的作用点同

时远离支点相同的距离,那么杠杆将()

A.F

1那端下降 B.F

2

那端下降 C.仍然平衡 D.无法判断

4.在水平地面上放置一个质量为360N的物体,用图中所示的装置

匀速拉动物体(不计绳子与滑轮的摩擦),拉力F等于40N,则

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应为()

A、60N

B、80N

C、120N

D、360N

5.如图是手负重(指能承受的最大物重)示意图,当手臂按图示方向伸展时,下列

图象能表示负重大小与手臂伸展程度大致关系的是()

A B C D

6. 粗细均匀的钢筋AOB,形状如图所示.已知AO=OB,在O点用一线

悬挂起来,并使AO段位于水平位置后放手,放手后

( )

A.A端下沉

B.B端下沉

C.保持原状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7.如右图所示,作用在杠杆一端且始终与杠杆垂直

的力F,将杠杆缓慢地由位置A拉至位置B,在这个

过程中动力F (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先变大后变小

8. 如图所示装置中,均匀木棒AB的A端固定在铰链上,悬线一端绕过一固定定滑轮,另一端用线套套在木棒上使棒保持水平。现使线套逐渐向右移动,但始终使木棒保持水平,则悬线上的拉力T(棒和悬线足够长)()

A.逐渐变小B.逐渐变大

C.先逐渐变大,后又逐渐变小 D.先逐渐变小,后又逐渐变大

9.如图所示,AB质量分别为20 kg和15 kg,弹簧秤重力不计,用手抓住弹簧秤时弹簧秤的读数是( ),用手抓住A时,弹簧秤读数为( ),用

手抓住B时弹簧秤读数是()(秤钩在左侧).

A.196 N B.343 N C.147 N D.49 N

10.如图所示,物体甲放在水平桌面上,绳重和滑轮轴处的摩擦均

忽略不计.当物体乙重6 N时,它恰好能匀速下落,若用一个水平

向左的力F

拉物体甲,使其向左匀速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F

甲=6 N B.F

=12 N

C.甲受到的力不是平衡力 D.乙受到的拉力大于6 N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1分)

1.如图是杆秤的示意图.A、B是此杆秤的两个提纽,当分别用两提纽

称物体质量时,且秤砣都在杆秤同一位置,则使用______提纽时称

量的物体质量要大;如果将提纽B由原来的细绳换成质量较大的细

铁丝,那么,使用提纽_____称量物体质量时将不准确,且称得的物体的质量将比物体的真实质量_____(填“大”“小”).

2.地面上有一根粗细不同的木杆,抬起A端需用力200 N,而抬另一端

B端时需用力150 N.则该木杆________端较粗,整个木杆的重量为________ N.

3.如图是人的手臂骨骼与肌肉的生理结构示意图,实质上可将手臂看成一个杠杆.当手中托的物体静止时,重物对手的压力可看成对杠杆阻力,二头肌

收缩产生的力可看成对杠杆的__________,肘部O点可看成杠杆的

________,从图中可看出人的手臂实质上是一个________杠杆.

4. 如图,撬棒AB长1.8米,AO长40厘米,重物对棒A端的压力F

=700牛,则要撬动重物需要的最小力为__牛,作用的位置应在,

方向。为了更加省力,可将支点O

向端移动。

5.饲养员用铡刀铡草喂动物时,为了铡草时省力,饲养员应把草放在

________(填“靠近”“远离”)轴的地方,这样可以使动力臂______阻

力臂而达到省力的目的.

6.如图所示,一支均匀的直尺放在水平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已知伸

出桌面的部分是全尺的三分之一。当在B端挂一5牛的重物时,直尺的A

端刚刚开始翘起,则此木尺的重量是______牛。

7.如图所示,物体B的重为10N,C为固定点,用拉力F使滑轮匀速上升时,拉力F 的大小应为 N;滑轮A的上升速度为1m/s,则物体B的上升速度为 m/s。8.如图所示是奥运会皮划艇静水比赛的体育图标,当运动员用船桨划水时,

运动员手中使用的船桨属于_______(费力/省力/等臂)杠杆,使用它的

好处是_______,船桨向后划水,艇就向前运动,这一现象中包含的物理知

识有(只要写出两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如图所示,利用定滑轮,动滑轮及滑轮组匀速向上提升重

物。已知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

甲=F

=F

=50N。则:不

计动滑轮重和绳与滑轮之间摩擦时,提升的物重分别是:G

为______N,G

为______N。若动滑轮重3N,不计绳与滑轮之

间摩擦,提升的物重G

为____ __N。

10.如图所示,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重100 N的物体A,A

C B F

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秤B的示数为10 N,则拉力F的大小为____N,

物体A

与水平桌面的摩擦力大小 N。

11.如图所示,甲物体重6 N

,乙物体重10 N

,弹簧秤重力

及摩擦均不计.则当甲、乙两物体静止时,弹簧秤的读数为_____

N,绳子对乙物体的拉力是_____ N.

12.如图,用滑轮组匀速提起重为G的重物时,若滑轮重和摩擦

不计,所用拉力和重力的关系F

1

= ;F

2

= ;F

3

= ;

F

4

= 。

三、作图探究题(29分)

1.画出下图中的力臂和力的示意图.

2.用右下图示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若拉力F将绳子的自由端移动1. 5m时,重物升高0.5m,请你在图中画出绳子绕法。

3.根据上图所示的要求,画出滑轮组的绕法.(忽略动滑轮重和摩擦)

4.在做“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挂钩码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实验中只有10个相同的钩码,杠杆上每格等距,当在A点挂上4个钩码时,应怎样挂钩码才可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请在图中画出两种设计方案.

5题

4题

5.如图所示,自行车上也运用到许多杠杆的知识,请你指出其中用到杠杆知识的部位。

(1)用到省力杠杆知识的有(填出1个名称)。

(2)用到轮轴知识的有(填出1个名称)。

6.用细线将一段粗线均匀的直铁丝吊起来,直铁丝在水平位置出于平衡状态,若将右端折叠一段

(1) 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2) 你猜想此现象的依据是。

7.在做“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应调节杠杆两边的

螺母,使杠杆在位置平衡。当杠杆在图示情况下平衡时,右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a处所挂钩码的总重为 N,若将弹簧测力计改为bc方向施力,杠杆仍在原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四、计算题(20分)

1.假期里,小兰和爸爸、妈妈一起参加了一个家庭游戏活动。活动要求是:家庭成

员中的任意两名成员分别站在如图12-22所示的木板上,恰好使木板水平平衡。

(1)若小兰和爸爸的体重分别为400N和800N,小兰站在距离中央支点2m的一

侧,爸爸应站在距离支点多远处才能使木板水平平衡?

(2)若小兰和爸爸已经成功地站在了木板上,现在他们同时开始匀速相向行走,

小兰的速度是0.5m/s,爸爸的速度是多大才能使木板水平平衡不被破坏?

2.举世瞩目的杭州湾跨海大桥于2020年5月1日正式通车,该桥全长36Km,设计

车速为100Km/h,是世界上在建和已建的最长跨海大桥,如图所示。它的建成对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深远和重大的战略意义。

(1)求一辆汽车以设计速度行驶通过大桥需要多少时间。

(2)大桥采用双塔钢索斜拉式。将大桥一部分可抽象为如图所示的模型,F

2

为桥重

和车辆对桥的压力,F

1为钢索的拉力,O为支点,请在图(乙)中作出F

1

的力臂L

1

(3)如果桥塔高度降低,此钢索的拉力是否改变?为什么?

3.如图14所示装置,绳重及摩擦不计.

⑴请利用图示的3个滑轮,补画该滑轮组完整的绕线.

⑵若物重为50N时,绳端需用20N的拉力才能使物体匀速上升,则将重为90N时匀速提升,

绳端需用多大的拉力?

⑶如果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60N,那么该滑轮组最大可吊起多重的物体?

⑷当动滑轮重为多少时,使用该滑轮组提起20N重的钩码刚好不省力?

4.如图所示,用滑轮组将质量是70 kg的物体提高5 m,每个滑轮质量是2 kg,绳重、摩擦不计,试求:(1)提起物体所用的力是多少?(2)绳端移动的距离是多少?

力学杠杆、滑轮训练题答案

一、选择题

1. A

2. C

3. B

4.

5 B

6. A

7. A

8. A

9. C , C , B

10. B

二.填空题

1. A A 小

2. A 350

3.动力支点费力

4. 200 B点垂直于AB向下 A

5.靠近大于

6. 10

7. 20N , 2m/s

8.费力省距离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9.10. 20 10

11.6、6

12. 30 15 60

三、作图探究题

1. 2. 3.略

4.方案(1):在右边第4格挂上2个钩码方案(2):在右边第1格挂上8个钩码)5.(1)刹车把手的力臂比较长;脚蹬的力臂比较长;车铃的手摇柄比较长

(2)大齿轮、小齿轮、脚蹬、轮胎转轴)

6.○1左端下降,右端上升(或逆时针转动)

○2杠杆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

7.水平 1.0 2 变大

四、计算题

1.(1)1米(2)0.25m/s

2.⑴t=s/v=36Km/100Km/h=0.36h

⑵如图

⑶要变大,因为F

2、l

2

不变,l

1

减小,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

1

增大

3.4. 略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滑轮组的省力问题 专题练习(含答案)

滑轮组的省力问题专题练习 一、填空题 1.如图所示,若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是5N,则滑轮和重物总重为___________N。 2.如图所示,拉力F1和F2分别经过滑轮A和B使物体C和D都沿水平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若拉力大小均为30牛,则物体C与水平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牛,物体D与水平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牛。 3.如图所示,在10牛的拉力F作用下,物体匀速向上运动。若不计滑轮重及摩擦,物体重力G为_____牛。 4.一工人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起重物,当被提起重物的重力是150N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60%。若忽略绳重、滑轮摩擦,则动滑轮重________N。

5.如图所示的滑轮组(不计滑轮重、绳与滑轮的摩擦),在拉力F的作用下,物体水平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6N,则物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_N。一段时间内物体沿水平方向移动了5m,拉力F 做功_____J。 6.2019年8月9日,超强台风利奇马登录我国沿海地区,该台风最高可达16级。如图小宇想把被台风刮倒的树拉正,他把绳子的一端系在乙树上,然后绕过甲树用力拉绳子,若不计绳重和摩擦,甲树受400 N拉力,则小谦对绳子的拉力至少为_____N。 7.高速铁路的输电线,无论冬、夏都绷的直直的,以保障列车电极与输电线的良好接触。图为输电线的牵引装置。钢绳通过滑轮组悬挂20个相同的坠砣,每个坠砣质量为25kg,不计滑轮和钢绳自重及摩擦,输电线A端受到的拉力大小为________N。若5s内坠砣串下降了40cm,则输电线A端向左移动速度是________m/s。(g取10N/kg,不考虑钢绳的热胀冷缩)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2.2 滑轮 第2课时 滑轮组同步练习

12.2 滑轮第2课时滑轮组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滑轮和滑轮组的说法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1)使用定滑轮一定既不省力也不费力(2)使用动滑轮有时可能不省力(3)使用滑轮组一定比使用动滑轮省力(4)使用滑轮组有时既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的方向(5)使用滑轮组总是既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的方向(6)组成滑轮组时,动滑轮和定滑轮的数目一定要相等(7)使用滑轮组时既能省力,又能省距离 A.(1)(2)(4)(6) B.(1)(2)(5)(6) C.(2)(4) D.(2)(4)(6) 2.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提升同一重物,若不计滑轮重、绳重及摩擦,则最省力的是() 3.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120 N的物体匀速提高0.1 m(动滑轮重、绳重及摩擦不计),所需的拉力和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分别是() A.40 N,0.3 m B.40 N,0.2 m C.60 N,0.3 m D.60 N,0.2 m 4.小明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为6 N的物体匀速提升到一定高度,在此过程中,手的拉力大小实际应该是()

A.小于3 N B.等于3 N C.大于3 N D.等于2 N 5.如图所示,某同学旅游时,发现一种利用滚轴和绳子组装的特殊机械。当地人借助这种装置可以将较重的物体很轻便地搬运到二楼。他借助该装置提升100 N的重物(不计摩擦和装置的自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把A、B简化看成动滑轮 B.人将绳拉过1 m时,物体也上升1 m C.物体匀速上升时,人对绳的拉力为20 N D.利用该装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6.(多选)如图所示,用此装置提升重物,不计绳重和摩擦,当拉力F=20 N时,重50 N 的物体被匀速提起,10 s内物体升高5 m,则() A.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10 m B.动滑轮重10 N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

第一、二章知识要点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动与静 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 (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比m大的有km,比m小的有dm cm mm μm nm. (2)换算关系:1km=103m 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 2、时间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比s大的有h、min。比s小的有ms、μs。 (2)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1s=103ms 1ms=103μs。 3、用刻度尺测长度 (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③认清分度值 (2)正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 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 5、测量误差 (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 (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快与慢(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 3、国际单位:m/s,常用单位km/h,换算关系1m/s=3.6km/h 4、公式:v=s/t,变形公式s=vt,t=s/v。 5、直线运动的分类 (1)匀速直线运动: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3)平均速度: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用v=s/t计算。 (4)相对速度:两个都在运动的物体,以其中一个为参照物时,另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速度。 ①方向相同时,相对速度v=v1-v2;②方向相反时,相对速度v=v1+ v2。 6、测量速度的方法:(1)根据v=s/t(2)借助光电计时器(3)速度仪 四、速度变化的科学探究 1、实验程序:提出问题、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2、探究容:小球沿斜面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滑轮、滑轮组练习题

1 八年级物理——滑轮、滑轮组练习题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 一、选择、填空 1.如图所示,通过定滑轮匀速提起重物G 时,向三个方向拉动的力分别为F 1、F 1、 F 1,则这三个力大小关系是( ) A 、F 1最大 B 、F 2最大 C 、F 3最大 D 、一样大 2.上图中,甲物体重6N,乙物体重10N,弹簧测力计及摩擦均不计,则当甲、乙两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__________N ,物体乙所受的合力为__________N 。 3.如图表示三种不同的滑轮组,用它们提起重为G 的相同重物,在A 端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 1=__________,F 1=_________,F 1=_________,不计滑轮本身的重和摩擦。 4.使用__________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使用__________滑轮能省一半力。 5.定滑轮实质上是一个__________杠杆,动滑轮实质上是一个_________杠杆。 6.如图所示,滑轮A 是__________滑轮,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滑轮B 是__________滑轮,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整个装置叫__________,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若G=200N ,不计绳重和摩擦,则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__________N 时可使重物G 匀速上升。 7.如图所示,绳子与滑轮重不计,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如果m 1=5kg ,那么m 2应等于_______kg 。 8、如图所示,用三个滑轮分别拉同一个物体,沿同一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所用的拉力分别是F 1、F 2、F 3,比较它们的大小应是( ) A 、F 1>F 2>F 3 B 、F 1<F 2<F 3 C 、F 2>F 1>F 3 D 、F 2<F 1<F 3 F F 2 F 3 A B G M 1 M 2 F 1 F 2 F 3

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2节滑轮作业设计

第2节滑轮 一、选择题 1. 如图所示,某工人利用滑轮组提升矿井中重800N的物体A,当他所用的拉力F=500N时,物体A在10s 内匀速提升2m。若不计摩擦和绳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5% B. 动滑轮的重力为200N C. 拉力所做的额外功是1000J D. 拉力的功率为200W 2. 用如图所示滑轮组将质量为48kg的物体以0.3m/s的速度匀速提起,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200N;若用该滑轮组将重570N的物体匀速提升2m时,不计绳重和滑轮轴摩擦、绳子的伸长,(g=10N/kg),则() A. 前、后两次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同 B. 后一次绳端拉力做的功为1380J C. 动滑轮受到的重力是40N D. 前一次绳端拉力的功率是144W 3. 如图所示物体A 重180N,动滑轮重20N,绳重和摩擦不计。人对动滑轮的拉力为F,在F的作用下,物体A以0.1m/s的速度匀速上升2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拉力F做的功为400 J B. 动滑轮对物体做的功为720 J C. 拉力F的功率为20W D. 拉力F的大小为90N 4. 小林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第一次用滑轮组提升重10N的物体时,机械效率是η1,第二次用完全相同的滑轮组提升重20N的物体时,机械效率是η2;第三次用完全相同的滑轮组提升重10N的物体,物体在上升过程中受到恒定的阻力是10N,此时机械效率是η3。(不计绳和轮之间的摩擦)则()

A. η2>η1>η3 B. η1<η2=η3 C. η1=η2=η3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5. 如图所示,用两个滑轮分别匀速提升A、B两个物体,拉细绳的力F大小相等,在相同时间内,物体上升的距离也相等,绳重及摩擦不计,滑轮的质量小于物体的质量,甲的有用功为W甲,机械效率为η甲,拉力的功率为P甲;乙的有用功为W乙,机械效率为η乙,拉力的功率为P乙。比较甲、乙两个装置可知() A. P甲>P乙 B. P甲F乙 C. η甲<η乙 D. η甲=η乙 7. 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拉物体A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拉力F=3N,物体A的速度v=0.2m/s,忽略滑轮重、绳重和轴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A受到合力不为零 B. 物体A受到的拉力为9N C. 竖直墙受到的拉力为9N D. 拉力F每秒钟做功为1.8J 8. 如图所示,用力F拉着滑轮,使重200N的物体A以0.2m/s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N。不计轮重、弹簧测力计重、绳重和轴摩擦,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初二物理滑轮及滑轮组-

初二物理滑轮及滑轮组-

学科教师辅导教案 学员编号:年级:初二 课时数: 学员姓名:辅导科目:物理 学科教师: 授课类型T 滑轮T能力 授课日 期及时段 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同步: 一、要点提纲: (1)以下几幅图中有滑轮装置的是哪些? (2)上述几幅图哪些是动滑轮,哪些是定滑轮? (3)请大家在图上画出滑轮的支点位置并标出动力端和阻力端的位置。 (4)请大家一起回顾总结下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使用特点?(5)使用滑轮拉动物体的过程中,动力端与阻力端运动的快慢是否相同?

答案:(1)3幅图都有 (2)第1幅图是定滑轮,第2幅图可以是定滑轮可以是动滑轮,第3幅图左边的是定滑轮,右边的动滑轮。 (3)略 (4)定滑轮是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改变力的大小;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但可以省一半的力。 (5)使用定滑轮时动力端和阻力端运动一样快。使用动滑轮时绳子自由端运动速度是滑轮的2倍。 知识梳理: 一.滑轮 1.定义:。(周边有槽,能够绕轴转动的小轮) 2.分类与区别:滑轮在工作时,根据轴的位置是否移动,又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两种 ①,叫定滑轮。(使用时,轴固定不动) ②,叫动滑轮。(使用时,轴和重物一起移动) 问题:滑轮是不是杠杆?是什么样的杠杆?

(是。定滑轮实质上是一个等臂杠杆;动滑轮实质上是一个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杠杆) 注:使用滑轮的条件是①有滑轮;②有绳子;③有重物 (此处可以详细给学生描述一下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图,可以举例如升旗时候旗杆顶端有滑轮,滑轮上饶了一根绳子,绳子一端系着红旗即重物,绳子另一端拿在旗手的手中。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模仿老师,再描述一个运用滑轮的生活实例) 二.滑轮的使用特点 1.支点、动力端与阻力端的判断: (1)定滑轮的支点、动力端与阻力端的判断 ①支点:②动力端:③阻力端:(O点;F段;G端) (2)动滑轮的支点、动力端与阻力端的判断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12.2-滑轮-同步练习试题(附答案)

12.2 滑轮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如图所示,滑轮A是滑轮,若地面对物体的阻力是200N,不计滑轮重力和摩擦,则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 N,可使物体匀速移动。 2、如图所示,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滑轮,分别以图中的两种方式将重为G的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绳重、摩擦不计),使用(选填“甲”或“乙”)滑轮可以改变用力方向,所用拉力F甲(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F乙。 3、如图所示,物体A的重力为200 N,当通过滑轮用力F拉着它在地面上匀速滑动时,它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30 N,不计滑轮重及它与绳子间的摩擦,拉力F的大小为________N。 4、下图是用滑轮匀速提起重物的示意图,若重物G=200N,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N。(不计绳重和摩擦) 5、图中所示滑轮是________滑轮(填“动”或“定”),若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50N,滑轮重30N,则物体重________N(不计绳重和摩擦)。

6、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提起重物,若不计摩擦和滑轮的重力,所用拉力是物重的________倍。如果要把重物提高1m,绳子自由端向上拉动的距离是________m。 二、选择题 7、仅使用动滑轮提起重物,下列哪个目标是无法实现的() A.省力B.省距离 C.同时省力和省距离D.以上都不能实现 8、对图所示的几种简单机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图所示的装置中OB是动力臂 B.使用乙图所示的装置可省一半力 C.丙图所示的装置是一种等臂杠杆 D.丁图所示的汽车驾驶盘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9、如图所示是由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a、b为两个弹簧测力计,不 计滑轮重及摩擦。当匀速提升的重物G=300N时,a、b两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应为 () A.300 N、100 N B.200 N、100 N C.300 N、150 N D.100 N、100 N 10、如图所示,用两个滑轮匀速提起两个物体,甲、乙两个滑轮提起重物的质量相等, 不计摩擦和绳重,若F1>F2,则说明了() A.使用定滑轮比使用动滑轮省力 B.动滑轮的重力大于物体的重力

2020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初二下册:滑轮知识点及练习

滑轮练习 一、初步认识滑轮 2.介绍滑轮的结构:主要部分是能绕轴转动的轮子。 观察使用时的情景:a.使用时滑轮轴的位置固定不动;这种滑轮称为定滑轮; b.使用时轴的位置随被拉物体一起运动,这种滑轮称为动滑轮。 4.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 1.回忆杠杆的五个要素,找出定滑轮支点,确定其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 2.请学生根据以上分析,解释为什么斜着拉动重物时,拉力的大小不变。 3.得出结论:定滑轮实质是一个等臂的杠杆。 4.找出动滑轮的支点,强调这是一个瞬时支点,拉力的方向一定要竖直向上,确定其动力臂和阻力臂,并比较其的大小关系。 (动力臂是阻力臂的2倍) 5.请学生进一步分析,解释为什么斜着拉动重物时,拉力的大小会变大(动力臂变小)。 6.得出结论:动滑轮实质是一种能省力的杠杆。 三、滑轮组 1.定义: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的组合装置称为滑轮组。 2.特点: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重物和动滑轮的重力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简单滑轮组的设计与组装 例:按照要求组装下列滑轮组。(动滑轮自重不计) ⑴用G/2的力提起重物; ⑵用G/3的力提起重物 课堂练习: 如图所示,每个钩码的质量是50g,滑块A在钩码的作用下恰能沿水平面匀速滑动,那么滑块A受到的摩擦力

是( ) A.2.94 N B.1.96 N C.0.98 N D.0.49 N 强化训练 一、夯实基础(每空2分,共28分) 1.定滑轮实质是_____杠杆,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________,但它不能_______。 2.动滑轮实质是______________的杠杆,使用动滑轮可以_______力,但_______改变力的方向。 3.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装置中各使用了一个滑轮。其中甲图中的滑轮是_____滑轮,乙图中的滑轮是_____滑轮。 4.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提升重物时,人对绳子的拉力是70 N,则可匀速提起_____N或_____N的重物。5.如图所示,有四个滑轮组,若分别用来把60 N的重物提起。在动滑轮、绳重和摩擦不计的情况下,则F1=_____N,F2=_____N,F3=_____N,F4=_____N。 二、提升能力(每题5分,共35分) 6.如图所示的滑轮匀速提升重物,那么 A.F1方向的拉力最小 B.F2方向的拉力最小 C.F3方向的拉力最小 D.三个方向的拉力都一样大 7.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甲物重5 N,乙物重3 N。甲、乙均保持静止状态,不计弹簧测力计自重。则甲受到的合力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是 A.0 N,3 N B.0 N,5 N C.2 N,5 N D.2 N,3 N 8.如图所示,动滑轮重2 N,弹簧秤的示数为10N,则拉力F和物体的重为 A.20N,18N B.10N,18N C.18N,10N D.20N,20N 9.在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的情况下,能用10N的拉力不能提起重20N物体的简单机械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2.2.滑 轮 第2课时 滑轮组同步练习

给我一个支点,可以撬起整个地球。——阿基米德 12.2.滑轮第2课时滑轮组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小勇同学用滑轮组吊起摩托车,该滑轮组所起的作用是() A.仅改变动力的方向 B.仅能省力 C.仅能省距离 D.既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2.林红同学分别用如图所示的甲、乙装置把同一重物提升到同一高度时() A.用装置甲和装置乙吊起重物所用拉力相同 B.用装置甲吊起重物比用装置乙省力 C.用装置乙吊起重物比用装置甲省力 D.用装置乙吊起重物,动力移动的距离比用装置甲小 3.有一个滑轮组,绳重、滑轮重和摩擦都忽略不计,人站在地上用40 N向下的力可以匀速提起200 N的重物,则在这个滑轮组中() A.定滑轮个数为5个,动滑轮个数为5个 B.动滑轮个数为5个,定滑轮个数为4个 C.动滑轮个数与定滑轮个数都为2个 D.动滑轮个数为2个,定滑轮个数为3个 4.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吊装100袋大米,已知每袋大米的质量为50 kg,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200 N,不计滑轮重、绳重及摩擦,g取10 N/kg,则至少需要吊运的次数是() A.9次B.10次 C.11次D.12次 5.林红同学用滑轮组提升重物,当绳子的自由端移动1 m时,物体升高0.2 m,已知拉力是20 N,所用滑轮组中有两个动滑轮,每个动滑轮重5 N,不计摩擦与绳重,则物体的重力是() A.90 N B.95 N

C.105 N D.110 N 6.如图所示的装置处于平衡状态,在不计绳重、滑轮重及摩擦的情况下,G1∶G2为() A.1∶2 B.1∶1 C.2∶1 D.3∶1 7.(多选)如图所示,在大小为50 N的拉力F作用下,滑轮组将重80 N的物体匀速提升了1 m,忽略绳重及摩擦。在此过程中() A.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2 m B.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3 m C.动滑轮的重力为20 N D.将物体重力增加到160 N,则拉力变为100 N 8.某同学体重为500 N,他的手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600 N,动滑轮重100 N,该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把物体A吊起来,物体A的重不能超过() A.1000 N B.1200 N C.900 N D.1100 N 二、填空题 9.如图1所示是林红同学探究“使用滑轮组时拉力与物重的关系”时的情形,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为______,该滑轮组既省力又__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钩码重为1 N,若动滑轮重、绳重和摩擦不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_______N。 图1 10.如图2所示是一种手动升降衣架的结构示意图,它用到了我们学过的简单机械——滑轮组,使用这种机械的目的是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若图中虚线框内部分的自重为0.9 kg,某次在衣架挂上总重为7.5 kg的湿衣服匀速提升时,绳子自由端的拉力至少为________N。(忽略绳重和摩擦,g取10 N/kg) 图2 11.用如图3所示的滑轮组运送货物上楼,每件货物重100 N,每次运送的量不定,当

最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动与静 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 (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米),比m大的有km(千米),比m小的有dm(分米)、cm(厘米)、mm(毫米)、um(微米)、nm(纳米)。 2)换算关系:1km=103m、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 2、时间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秒),比s大的有h(小时)、min(分钟)。比s小的有ms(毫秒)、μs(微秒)。 2)换算关系:1h=60min、1min=60s、1s=103ms、1ms=103μs。 3、用刻度尺测长度 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③认清分度值。 2)正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 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 5、测量误差 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快与慢(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完整版)初二物理杠杆与滑轮专题训练

初二物理杠杆与滑轮专题训练 一、杠杆习题 1.图中的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杆上标尺每格的长度相等,在杠杆的A处挂着4个均为10N的钩码,这时B处的拉力F是() A.30NB.20NC.40ND.25N 2.以下装置中,利用杠杆平衡原理的是() A.斜面B.液压机C.天平D.连通器3.如图所示,杠杆的一端A为支点,在它的另一端B用力F将挂在C点的物体抬起,使杠杆处于水平静止状态,已知 AC=15cm,CB=60cm,则动力F跟物重G之比是() A.1:4 B.4:1 C.1:5 D.5:1 4.关于杠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杠杆只有静止在水平位置才是平衡 B.杠杆平衡时,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一定在支点的两侧 C.杠杆一定有支点 D.杠杆一定是直的 5.如右图所示,杠杆ab的中点挂一物体G,杠杆可绕轴a转动, 则水平拉力F的力臂应是() A.ac B.ab C.ad D.bd 6.1.5N的动力F1和15N的阻力F2作用在同一杠杆上,杠杆达到平衡,则动力臂L1与阻力臂L2之比为() A.1∶1 B.10∶1 C.1∶10 D.无法比较 7.(多选)关于力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臂一定在杠杆上 B.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叫做动力臂 C.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叫做力臂 D.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这个力的力臂为零 8.如图所示杠杆,O是支点,中间挂一重物G,如果在杠杆的另一端M,加一个力F使杠杆平衡,并且所加的力要最小,则这个 力() A.就沿MQ方向B.就沿MP方向 C.应沿MN方向D.可沿任意方向 9.如图所示,在轻质杠杆CA的中点用细绳挂上一个质量为G的重物,为使杠杆在与竖直方向成45°角的位置处于静止,可在A端加不同方向的力,如F1、F2、F3,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A.F2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滑轮组机械效率计算题

人教版物理下册机械效率计算题练习 1 1、如图所示,现将重为5N的物体A沿长,高的斜面匀速从底端拉到顶端,在此过程中,F的大小恒为3N,所有时间是12s,求: (1)物体A从底端到顶端的平均速度; (2)物体A从底端到顶端过程中拉力F的功率; (3)求此斜面的机械效率.(保留一位小数) 2、建筑工地用如图l7所示的简易滑轮组提升砖块,某工人将重500 N的砖块一次性匀速提升到离地面4 m高的砌墙处,所用拉力为200 N,时间为 20 s,这次提升砖块过程中:(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求:(1)?利用此滑轮组做的有用功; (2)工人做的总功; (3)工人做功的功率;??????? (4)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在农村常有家庭挖井取水,小明同学某次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提土时,将重为100N的土以s的速度从井中匀速提升,此时拉力做的功W随 时间t的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求: (1)拉力的功率;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拉力的大小. 4、“塔吊”是建筑工地上常见的起重设备,在汶川地震灾区救援现场,用“塔吊”可将很重的水泥板方便地吊起并安放到工作区域内。(g取10N/kg) (1)现有一“塔吊”如图所示,它有一水平臂AB,AO叫平衡臂,OB叫吊臂。C为可移动的滑 轮组,C移动的范围是从O点到B点。已知:AO=10m,OB=50m。若“塔身”的宽度和铁架、滑轮组所受重力及摩擦均不计,在A端所装配重的质量为5t,要想起吊质量为的水泥板,为安全起吊,C应移动到离O多远的地方? (2)若“塔吊”20s内将质量为的水泥板匀速提高了4m,那么,“塔吊”提升水泥板的功率是多少?如果机械做的额外功是3×104J,“塔吊”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5、如图甲所示装置中,物体甲重G甲=150N,动滑轮重G轮= 50N,人重G人=650N。轻杆AB可以绕O点转动,且 OA∶OB=5∶9。不计轴摩擦和绳重,当轻杆AB在水平位置时,整个装置处于平衡状态,地面对物体乙的支持力为F1=210N。求: ⑴物体乙受到的重力G乙。 ⑵若用物体丙替换物体甲,并在物体乙的下方连接一个弹簧,如图乙所示,当轻杆AB在水平位置时,整个装置处于平衡状态,弹簧对物体乙的作用力为F2=780N。此时地面对人的支持 力F3。

初二物理滑轮练习题集

滑轮 1、1、知识点: (1)(1)定滑轮: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2)(2)动滑轮: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使用动滑轮省一半力,但费距离,且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3)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 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F=(G 物+G 动滑轮 )其 中n表示吊着物体的绳子段数。 2、2、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1)(1)理解吊着物体的绳子段数,就是通过动滑轮的绳子段数,不包括通过定滑轮的绳子段数。 (2)(2)理解动滑轮的支点位置与定滑轮不同:定滑轮的支点位置就是固定轴,它位于动力和阻力的中间位置。 (3)(3)动滑轮的支点位置不在动力和阻力的中间,而是位于滑轮的一侧,即动力和阻力的一侧,它是动支点。 3.重点难点: 1.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2.根据承担重物和动滑轮总重的绳子段数,推断提起重物所用力的大小。能根据要求,画出绳子的绕法。 典型例题解析: 例1、如图,人对绳的拉力都是F,将各重物匀速提起。不计动滑轮重,物重最大的是() A、A、G 1B、G 2 C、G 3 D、G 4 分析与解:

图(1)是定滑轮:其作用是不省力。拉力大小与物重相同即G 1=F 。 图(2)是动滑轮:其作用是省一半力,拉力F 是物重的 ,即G 2=2F 。 图(3)是滑轮组:承担重物和动滑轮的绳子有三段拉力F 是物重的 , 即G 3=3F 。 图(4)的滑轮组:承担重物和动滑轮的绳子有两段,拉力F 是物重的 ,即G 4=2F 。 答案:物重最大的是G 3,正确的选项是C 。 例2、如图所示,若每个滑轮重均为1N ,在绳的自由端用力将重25N 的物体 匀速提起,不计摩擦,则拉力F=_____________N? 分析与解: 滑轮A 是定滑轮,滑轮B 是动滑轮,承担重 物和动滑轮的绳子有两段,拉力F 是总重的 。 即F= = =13N 答案:拉力F=13牛。 例3、如图所示,某人用一定滑轮将一重力为G 的物体匀速提起,若作用在绳自由端的力分别为F 1、F 2、F 3,则( )。 A 、F 1<F 2<F 3 B 、F 1=F 2=F 3 C 、F 1>F 2>F 3 D 、F 1>F 2<F 3 分析与解: 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它的作用是不省力,但能改变用力的方向。力F 1、F 2、F 3的方向虽不同,但力的大小都是相同的。 答案:正确的选项是B 。 例4、使用图所示的滑轮,将重200N 的物体M 沿水平地面匀速拉动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120N ,则拉力F=________N?(绳子、滑轮重及摩擦不计)

八年级下册物理滑轮专项练习题

滑轮 1.某人想站在地面上向下拉绳子将重物提起,请在图中用笔画出合理的绕线方式. 图1 图2 2、要用滑轮组将陷在泥中的汽车拉出来,试在图中画出最省力的绕绳方法。 简单滑轮: 1.下列各图中,最省力的是() A.B.C.D. 2.图中,若每个滑轮重力为G0,物重为G,不计摩擦,则F=.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3.如图所示的滑轮组(不计绳重及摩擦),工人师傅用50N的拉力将质量为6kg、底面积为1000cm2的空吊篮A匀速提升到二楼平台,动滑轮组的重力为N;若静止在二楼平台的吊篮里装了1000N的砖块,绳子B和C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分别为800N和600N,当质量为50kg的工人师傅拉绳子C时,吊篮对二楼平台的最小压强为Pa. 4.某人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选填“定”或“动”),在5秒内用拉力F把重100牛的物体A沿竖直方向匀速拉动5米,不考虑滑轮的重和摩擦,则拉力F为牛,拉力做的功焦,功率为瓦. 5.动滑轮实质是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使用动滑轮时能(填“省力”或“费力”),但,(填“费距离”或“省距离”)却(填“省功”或“不省功”) 6.如图所示,物重20N,不计滑轮重及摩擦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使用这种滑轮的好处是. 7.在水平桌面上放一个200N的重物,现用如图所示装置将物体匀速拉动,物体与桌面的摩擦力是48N,不考虑滑轮重力和滑轮与绳间摩擦,水平拉力F为N.若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为0.9m/s,则物体移动速度为. 8.如图所示,甲、乙两个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甲物体的重力为20N,乙物体的重力为50N(不计绳重、轮重和摩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绳的拉力为40N B.B绳的拉力为15NC.甲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D.乙物体处于二力平衡 9.两只形状相同的铁桶和塑料桶,用它们分别从井里提起满满一桶水到井口,则人用铁桶提水时做的有用功用塑料桶提水时所做的有用功,则人用铁桶提水时做的额外功用塑料桶提水时所做的额外功.(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0.如图所示,重为30N的物体A在力的作用下,以10c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4N.若

八年级下册物理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

第2节滑轮 第1课时定滑轮和动滑轮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定滑轮、动滑轮,并能识别它们. 2.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与实质,并能用它们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生活、生产中有关定滑轮、动滑轮的实际使用. 2.对实践中的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点有好奇心. 3.具有利用简单机械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 【教学重点】探究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难点】会按要求组装滑轮,并画出它的绕线,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定滑轮、动滑轮、钩码、细绳. 【教学课时】1课时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学习了杠杆,知道了杠杆的分类和特点.现实生活中我们还应用了其他简单机械.如我们每周一升国旗,升旗手用力向下拉绳子,我们会看到国旗缓缓上升;工人在动滑轮的帮助下,居然用50N的力提起重95N 的物体,你知道这些是应用了什么吗?

生思考、讨论.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先不急于解答. 师你们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有什么特点吗?它们是如何工作的呢?我们学习了本课知识后,你就会明白了. 【进行新课】 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师好,请大家先看教材P81页图12.2-1漫画,并提出问题:为什么大人能将重物吊到二楼,孩子却被重物吊了起来? 生思考、发表看法. 教师展示一架定滑轮、动滑轮装置,并利用它们分别提起钩码,对滑轮的构造简单介绍.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它们在工作过程中有什么不同? 生:定滑轮工作时,轴不动,轮转动;动滑轮工作时,轴随着物体一起上或下运动.师回答正确.好,下面请大家分组探究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可参照教材P82页《实验》).教师参与实验指导,这样便于降低学生实验难度. 设计表格(供参考) 学生记录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和实质”,并讲解.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和实质(多媒体课件) (1)定滑轮是一个等臂杠杆.图甲中所示定滑轮两边的力与轮相切,中心轴为杠杆的支点,轮的直径可以看做是一根硬棒,动力和阻力作用在直径的两端,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注意:用定滑轮提升重物时,动力移动 的距离等于重物升高的高度. (2)动滑轮是一个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如图乙 所示,动滑轮由于一边悬于固定点,重物的重力作用线通过

八年级物理滑轮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二节 《滑轮》一节教案 孟津第二县直中学郭丽霞【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能够识别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滑轮。 2.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3.能够根据滑轮及滑轮组的特点解决简单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定滑轮、动滑轮以及滑轮组的特点和作用。 3.通过实验探究,学习数据信息处理的方法,有初步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实验探索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分析数据,感受收集数据信息的重要性。 2.通过了解滑轮及滑轮组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然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 重点: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难点: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

【学习用具】滑轮、弹簧测力计、细绳、钩码、铁架台 【教学过程】 一、新课教学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杠杆,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上的图片,为是古代人们提水用的杠杆。请同学们观察老师用古代的杠杆提水,能把物体提上来,可是不是感觉不方便。不能把物体提到我们想要的高度。 师:通过上面的实验,使用杠杆不能把物理提高到我们理想的高。如果我用另一种器材,看能不能把物体提到理想的高度?请同学们观察。同学们有什么发现? 师:老师第二次用的像是一个轮子,转起来就把物体提到了理想的高度。它像我们生活的那种器材? 生:滑轮。 (板书:滑轮) [利用多媒体展示国旗、吊车,介绍滑轮也是生活中的简单机械。] 师:通过对生活中滑轮的认识,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吗? 生:有的滑轮固定不动,而的滑轮在提升重物时,随着重物一起移动。 生:这是为什么?

2021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2.3机械效率滑轮组教学设计 (全国通用版)

年级八科目物理任课教师授课时间 课题12.3机械效率授课类型新授 课标依据3.2.3知道机械效率。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和意义。例2 测量某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教学目标1、通过对做功的分析,知道功的原理,理解有用功和额外功,认识机械效率的物理意义,能计算简单的机械效率。 2、通过经历测定某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过程,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3、通过实验探究,理解机械效率不可能是100%,找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实际意义和方法,有合理改进机械、提高效率的意识,增加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 重点 1、知道功的原理,理解有用功和额外功,能计算简单的机械效率。 2、经历测定某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过程 3、理解机械效率不可能是100%,认识机械效率的物理意义,找出提高机 械效率的方法,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实际意义和方法 教学 难点 1、理解有用功和额外功,能计算简单的机械效率。 3、理解机械效率不可能是100%,认识机械效率的物理意义,找出提高机 械效率的方法,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实际意义和方法 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 知识点学习目标 媒体 类型 教学作 用 使用 方式 所得结论 占用时 间 媒体来源 小结知识技能视频J G回顾本节内容4min下载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 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 D.讲解—播放—举例; E.播放—提问—讲解; F.播放—讨论—总结; G.边播放、边讲解; H.设疑_播放_概括.I讨论_交流_总结J.其他 教学 环节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复习引入 1、提出问题:直接提升物体做功,与使用机械提升物体做功相 同吗? 2、定滑轮与动滑轮各自的G、h、F、s,计算W直与W机,比较;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得出结论: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回顾上节关键 内容,为本节 奠定基础。 知道功的原理 机械效率 1、W有、W额和W总的概念和关系式。 教师引导分析上述数据,学生观察思考、判断后,教师板书 2、机械效率计算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判断后,教师板书 结论:(公式,略) 掌握机械效率 计算要点、方 法和物理意 义,理解机械 效率不可能是 100% 滑轮组机械效率 例题讲解1:出示题干和图片 教师引导,3个学生分别口述3类方法所做功的种类,并口头计算,他 生纠错,教师点评,学生听讲 2、计算:W有、W额、W总和η 再次通过对做 功的分析,知 道功的原理, 理解有用功和 额外功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全套】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数据收集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静止: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没有改变称为静止 2、参照物: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选择原则: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即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4、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米(m) 常用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 m dm ㎝ mm μm nm 换算:1km=1000m、 1m= 10 dm = 10 2㎝ = 103mm= 106 μm= 109nm 长度测量的工具:刻度尺 使用前的观察:三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测量:会选: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取适当的分度值和量程。 会放: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平行,刻度尺的一侧紧贴被测物。 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会读:读出精确值后,还要再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会记录测量值,由精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测量的特殊方法: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 化曲为直:一段铁丝,可用细棉线。测量操场的跑道 5、时间的单位:国际制单位:秒(s)常用单位:小时、分、秒、毫秒、微秒 h min s ms μm 换算:1h=60min=3600s 1s= 103 ms= 106μm 6、误差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产生原因:①仪器精密度不高②环境变化对器材的影响③测量者估读 减小方法:①误差可以减小,但不可避免②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7、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的方法: ①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多少(百米竞赛) ②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长短(观众看跑步比赛) ③不同时间和路程,比较速度的大小 8、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八年级物理滑轮教案.doc

八年级物理滑轮教案 一份优秀的物理教案,往往能使学生更能有兴趣的听下去。以下是由我收集整理的,欢迎阅读! :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能够识别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滑轮。 2.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3.能够根据滑轮及滑轮组的特点解决简单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定滑轮、动滑轮以及滑轮组的特点和作用。

3.通过实验探究,学习数据信息处理的方法,有初步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实验探索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分析数据,感受收集数据信息的重要性。 2.通过了解滑轮及滑轮组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然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新课教学 1.复习引入 边说边演示滑轮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简单机械之一,用它可以把重物提到高处。滑轮与前面所讲的杠杆有什么联系吗? 1什么叫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2杠杆一定是直的吗?不一定。杠杆也可以是弯的或其它形状的。

3可以是圆的吗?可以。 2.新课教学 问:这个滑轮可以看作杠杆吗?它符合杠杆的定义,是杠杆。请你找出滑轮的五要素。在黑板上画出定滑轮的示意图 问:这个滑轮属于哪种杠杆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因为它的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所以它是等臂杠杆。 刚才我们提到的滑轮始终固定在支架上不动,我们把它叫做定滑轮。 板书: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定滑轮在生产、生活中比较常见,比如每周一早上升旗时就要用到滑轮。目的就是要改变动力的方向,人站在地上就可以把国旗升到旗杆顶。 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板书 看图: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 因为定滑轮的实质是个等臂杠杆,动力一一阻力。胖人受到的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