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媒体

新媒体

新媒体
新媒体

论新媒体背景下,尤其以微博出现后,新闻评论出现哪些变化和问题

●新媒体信息传播的特点

随着互联网的速度发展,网络数字化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崭新的新媒体时代,也有人叫做“后网络传播时代”。相对于传统的媒体,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主要有四大特征:

一是互动性。新媒体传播过程中,先进者可以对网络技术进行各种形式的互动,这使传播的方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二是快捷性。新媒体实现了信息传播,具有更加传播的特点,为传播媒体打通了渠道。

三是大众性。新媒体由于形式多样,使参与者都可以通过各自的平台进行交流,这使得平台中的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主体。

四是多元性。新媒体不断的涌现,内容涵盖面广,其表示形式表现出日趋多元化的特征。

●在此背景下,新闻评论作为一种传播方式和力量也

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一、中国的新闻媒体进入了新的发展周期,新闻评论的繁荣也引人

注目,其数量和影响与日俱增。评论的内容和体裁突破了传统媒介载体的限制,从要素到风格发生了很大变化。网络评论、博客言论等新媒体评论给传统的新闻评论提出了挑战。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当代中国的新闻评论呈现出令人欣喜的变化。

当代新闻评论作为强化、反馈新闻报道效果的有力形式之一,表现出越来越强的干预生活、监督社会、整合资源的力量。新闻评论在当代尤其是现时代的发展,可谓华丽转身,既是传媒深化报道机制、重建主流话语权的重要方式,又是公民表达、公民参与的有力工具,更是构建公共空间、促进社会民主的重要路径。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与新媒体的出现有关。

进入新世纪以来,以互动性、及时性、便捷性、海量信息、低门槛为特点的新媒体,克服了内容单薄、寄生性强的弱点和不足,通过整合的手段,不断拓展人和媒介之间的关系,将人和媒介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在争夺新闻受众群的同时,也扩大了受众群。

新媒体以海量信息、反应快捷见长,传统主流媒体则是以真实性、权威性制胜。传统媒体通过纸质媒体扩版、电子媒体增加频道的方式,在内容方面增加了厚度,以应对公众日益增加的信息需求。但在信息量越来越大的媒介时代,光靠简单的事实性信息,已经无法制胜,公众已经不再满足于单向度的信息,在转型期更需要具有指导性的观点信息,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新闻竞争已经不是简单的资讯拼搏,而转向了更有厚度、更有深度、更有广度的观点竞争时代,因此,一个全新的评论时代到来了。

新媒体出现之前,传统媒体上的评论多是以政治性、思想性为诉求点,追求宣传为王。在此背景下,公众的价值观相对趋同,以党报为主要阵地的新闻评论,则面孔庄严、义正辞严,虽然不乏评论佳作,但总的来说形式单一,说教味浓,语言老套干瘪,容易使人产生阅读疲劳,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以网络为主要代表的新媒体出现之后,出现了全新的变化。因为网络的低门槛,让公民发言成为可能。网民们可以在BBS论坛、新闻跟帖、博客(尤其是微博)等阵地上,相对自由地表达观点。这种被解放了的表达欲望,刺激了网民们的评论欲望,开发了普通公民的评论潜力。

网络评论以崭新的、革命性的方式出现,网络上不乏真知灼见,更不乏观点激荡,再加上简单、随性的评论形式,对传统的新闻评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二.新媒体的发育,是一种技术进步。新媒体对当代中国的影响,则远远不止是技术上的进步,更是一种思想上的解放。新媒体的开放性,使得多元的观点表达成为可能。

新媒体的冲击,为评论生态的变化提供了契机;传统主流媒体的介入和发力,为评论生态的变革提供了支撑;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互动,为评论生态的繁荣提供了动力。具体说来,当代中国的新闻评论出现了如下几个特点。

1、评论地位显著提高

报纸的四大要素分别是新闻、评论、广告和副刊。但是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前,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只有党报的社论或少量的专栏刊发评论,多是报纸评论员和党政领导的作品。今天的评论生态之繁荣,让人为之瞩目。不仅阵地多,刊发数量大,各媒体对评论的重视也成为当然的选择。主流党报如《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等,一如既往地重视评论,并且评论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很大改观。都市报有影响的评论版也越来越多,如《南方都市报》、《新京报》等。新华社也大大加强了评论的经营,《新华时评》成为一个有影响的品牌。电视评论的分量也越来越足,不仅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的影响深入人心,各地的广播、电视评论,都风起云涌。网站的观点频道更是网站经营的重中之重,有影响的有人民网的《观点频道》、新浪评论、湖南红网的评论等。评论不仅成为媒体的旗帜,更是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一些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比如《中国青年报》和《新京报》的评论,就成为其品牌的核心支撑。

2、公民表达更加自由

评论是以批评性见长,此批评不是狭义上的批判、揭露,当今评论的价值标准是理性、建设性。不仅要发挥舆论监督、针砭时弊的投枪和匕首的功能,更要发挥解疑释惑、深入人心的作用。它其实是一种公民表达,公民可以就各种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大到国家的大政方针,小到社会事件,既可以直舒胸臆,也可以微言大义。评论成为公民政治参与的一种方式,也成为公共领域建构的一种路径。不抓辫子、不扣帽子成为共识,“解放思想,首先是解放表达权”,这一主流思想,成为公民自由表达的一个强心针和定心丸。

公民表达的自由,不仅仅是政策和思想的界线被放宽了,新媒体所提供的技术保证也功不可没。网络发言的自由,手机短信、微博的随意,都使得自由的内涵有所拓展。

当然,这种自由不是无限度的自由,而是在国家政策、法律范围内有限度的自由。需要指出的是,这种自由度的扩展,也经历了一个不断纠偏、不断更新的过程。新媒体时代对信息的解读需要引导,但引导需要的是艺术,而不是简单的禁声和封堵。新闻生态的这种变化,也直接关系到评论的自由表达的生态。

3、评论领域越发宽广

评论的领域越来越宽。可以说,没有什么是不能评的,关键是怎么评。时政评论厚重有力,经济评论议论风生,军事评论丰富多彩,文体评论群言无忌。无论是公共话题,还是社会热点,无论是国际风云,还是政治议题,每个领域都有评论涉及。

评论领域的宽广,是新媒体时代的一个显著特点。网络上无所不有,网

络的匿名性特点,使得评论更加自由。网络评论自由也向传统媒体延伸。评论领域的宽广,也与改革开放的风气有着莫大的关系。越开放,越自信。越自由、越宽广。越宽广、越繁荣,评论生态的这一特点,是当代中国生机和活力的体现,也是中国逐渐强大、更加自信的表现。

4、观点碰撞日趋激烈

“我反对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一点,可以概括当今评论的生态。评论的繁荣,在于冲突和宽容。没有冲突,便很难有观点的交锋和激荡,也很难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参与。在转型期,由于价值观念的多元、身份地位的不同,冲突是当代中国的一个显著特征,这种特征不可避免地投射到了新闻评论领域。公民意识的逐步增强,使得人们更加注重自我表达,路见不平有人吼,“有了快感你就喊”、“想唱就唱”的表达欲望,让表达的禁锢越来越少,对权威的迷信也随之稀薄。精英人士垄断话语权的时代,在新媒体时代结束了。正因如此,冲突的现实背景、自由表达的保障,使得观点的碰撞不仅成为可能,而且成为常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多元观点的表达和碰撞,使得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更加深入、更加立体,也更加客观。网络提供的丰富资源,使得评论的素材俯首即拾;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使得公民的评论素养逐渐提升,评论成为人人可用的工具,这也使得观点碰撞有了更加深厚的基础。

5、评论形态日趋丰富

就报纸评论而言,评论的形式有社评、编辑部文章、来论、专栏评论、小言论以及编后等样式。现在,主流的样式是以“时评”的形式出现的评论。它基本上是来论。报纸的评论版越来越成熟,不仅有社评以及对社评的回应,还有类似于西方报纸评论版专页。有一句话评论,有“新闻点睛”。有专栏评论,也有新闻述评。有专家评论,也有百姓话语。此外,“对话”这种形式的评论也更加普遍。一些评论记者,通过与当事人或者某领域的专家的对话形式,更加深入地揭示新闻背后的事理。

广播、电视的评论也日趋多样化。在这里,笔者所指的评论形态,不唯这些形式,而是指评论的方式更加丰富,可以有媒体的正规评论,也可以有网友的三言两语。可以有厚重的本报评论员文章,也可以以“新闻跟贴”的“堆宝塔”的形式表现。至于博客、播客、微博、手机短信等,自取所需,各尽其用,只要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都可以拿来一试。这些评论样式,丰富了评论的形态,也改变了评论的生态。

6、评论时效更加及时

以往的新闻评论,虽然名曰“新闻”评论,但除了少数针对性比较强的社论,多数是以思想性、说理性为主的专栏评论,也有一些见事说理的小言论,但多数时效性不强。

新媒体时代,热点事件很快就会成为舆论激荡的焦点,如果不能抓住时机,很可能会丧失最佳评论时机,因此,“时评”的走红就成为必然。时评,它强调迅速及时,如果新闻是咖啡,评论则是咖啡伴侣,并且同步相伴,这

样才能借助对新闻的解读,发掘和深化新闻价值。在全媒体时代,新闻的报道是全时空的,新闻评论也必须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只有第一时间的反应,才能够迅速占领舆论制高点,才能够有效地引导舆论。因此,要像强调新闻时效一样强调评论的时效,只有及时的评论,才能和新闻一起,共同向受众呈现出事件的全貌。

7、评论作者身份多元

新媒体时代,评论的门槛大大降低,每个人都可以通过适合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观点和看法。评论的作者队伍,其身份也更加多元,一改早先的媒体专职评论员和党政干部的单调格局。新闻时评队伍中,有大学生,也有专家学者;有平头百姓,也有领导干部;有宣传部门的指定发言者,也有公共知识分子;有精英人士,也有草根人物。《南方周末》甚至在来信版中,选取了一些小学生的发言。

评论的解放,是思想的解放,也是身份的解放。人人都可发言,人人皆可表达。这既是一种思想自由的表现,也是公民意识逐渐增加之后,公民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8、评论语言更加鲜活

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对传统评论的冲击,不仅仅是表达身份、表达领域、表达议题和表达尺度的冲击,其新鲜、自由、活泼而有生命力的语言,也改变了传统评论语言的严肃有余、灵动不够的秩序和格局。网络评论语言生动和活泼,也慢慢洇上传统媒体的页面。现在的新闻评论,语言不拘一格,可以是生活中的大白话,也可以引经据典;可以是率性的表达,也可以有严谨的论证;可以直抒胸臆,也可是旁敲侧击。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的鲜活是思想鲜活的体现。少禁锢、多自由,自由会使表达更加轻松、更加有趣,而语言的鲜活,则使评论脱掉了沉重的外衣,以更直接的方式、更有效率的表达、更吸引人的说理来传播观点。这是当代新闻评论生态的一个最值得肯定的方面。

三.新媒体时代,新闻评论的生态呈现出多元、冲突、宽容、鲜活的面貌。当前,处于社会转型期的现实生活中,各种新矛盾、新问题层出不穷,许多问题都不能简单地肯定或否定,新闻评论开放化从根本上说是对转型期社会特征的一种适应。新闻评论生态的变化,是传媒生态也是当代中国整体社会生态的一个缩影。

新闻评论不仅成为媒体的核心内容之一,更成为主导舆论走向的有力手段;既满足了公众对观点信息的需求,也是构建社会公共空间的重要力量,因此,需要从媒体发展、舆论引导的战略高度予以重视。评论生态的健康发展,既要求公民有自律的精神,也需要主流媒体发挥重要作用,以负责任的

态度,引领评论的发展潮流。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新媒体给新闻评论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影响

作为新媒体传播渠道的一种——微博,现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主流,进入了微博时代

我总结了微博之所以如此盛行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不同于以往的BBS、博客,微博更加的简练,方便快捷。并且可以一对一的交流,不像论坛,博客只能是用户留言!微博的互动性更好。与传统博客博主写文章、网民在下面留言相比,微博的形式似乎有了更多的互动性与“平等性”,无论是发布者,还是评论者,都是寥寥数语,粉丝可以直接与自己喜欢的明星聊家长里短,甚至起床刷牙都可以是交流的话题。

2、微博绑定了手机,可以第一时间发布消息!并广泛转载!新闻的传播不正是需要这一点吗!能够具有广泛的受众,同时受众也是新闻传播者!例如,8月8日,一名90后网友kayne第一时间在新浪微博上发布了甘肃舟曲发生泥石流灾害的现场照片,迅速引发了网友的关注,包括新华社等在内的媒体在报道中大量引用该照片。据统计,kayne这条微博被5454次原文转发,收到1166条评论。同时,两大官方机构——中国甘肃网和甘肃省红十字会选择在新浪微博上开通官方微博,将其当成信息发布的重要渠道,在随后的多天内,舟曲灾情

成为微博上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

3、微博的受众广泛,拥有不同层次的人!一些研究者指出,微博传播呈现的是裂变式的传播。微博利用社会网络来实现信息的扩散,反过来,这一平台上信息传播活动又会丰富与拓展个体的社会网络。

纵观我国重大新闻的传播方式,不难看出微博已经有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白血病女童微博成功获救的事例中,微博的转载量在两天内达到1.8万余次,如果不算那些有几十万粉丝的“大户”,仅按照每个转载者有200个粉丝来计算,也至少有360万网民读到了这则求救信息,而且与论坛发帖很容易石沉大海相比,微博内容的传播更具有薪火相传的持久性。可见,微博已经是网络新闻传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平台。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随着微博的蓬勃发展,也

显示出不少的问题,给网络新闻传播尤其是新闻评论带来了困惑。

◆首先,因为微博的受众广泛每个人同时也是新闻编辑者,因此在

微博上发布新闻信息也不具有公信力。普通受众不能像专业的新闻工作者那样用职业道德规范去约束自己,更多的是随心所欲。

所以就造成了网络上信息泛滥,使受众难辨真假,难以取舍。

◆其次,微博的使用者越来越多,越来越喧嚣,又能不能担当起网

络新闻信息传播的重任呢?而且,微博的使用者中更多的一部分是“追星族”。而这一部分人,作为网络新闻信息的“把关人”

又能否在各个节点上把新闻信息以病毒式的传播方式给传播出去呢?当然,这取决于各个使用者的“一念之差”。

凤凰网CEO刘爽对微博中明星口水过多而吸引众多粉丝“主流”注意力的方式表达了可以说是“不屑”的情绪。他认为,国外微博所起到的报道新闻、网友间彼此交流政策看法的功能,在中国的微博圈中并没有很好地实现,围绕国内微博圈的,主要还是一种“明星崇拜”。正是由于我国微博这样畸形的发展,使规范我国的网络新闻传播更加的困难。我国网络管理制度并不健全,因此网络传播更多的是靠个体的自我规范。

◆第三,微博的平民化,使得微博的内容更加的通俗,虽然为新闻

传播带来了广泛的受众,但是也是新闻传播内容更加的低级。例如,芙蓉姐姐、凤姐等网络人物的出现。同时微博也变成了人们进行口水战的战场。例如,曾经火爆的“奇虎PK金山”微博大战。今年5月22日随着双方矛盾越来越公开化,擦枪走火也越来越频繁。5月25日,素来以“快意恩仇”著称的奇虎董事长周鸿祎,因为觉得公司公告不够犀利,而在个人微博上“4小时发42条微博”炮轰金山网盾漏洞等“恶意行为”,这一做法甚至被业内称为微博的“第一战”。微薄信息的每一次传播都是依靠每一个节点上的个体,因此个体的素质和品德有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网络信息的传播。

◆总体来讲,微博带给网络新闻传播的益处远远是大于其弊端的。

因此,作为网络新闻传播的工作者要积极面对这一趋势,并作出相应的对策,要对事物具有预知性。

●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微博这种网络评论形式所带

来的问题和思考

◆一、息传播的社会影响力更为巨大。由于微博无与伦比的传播速度和强

大的传播能力,往往使得一些看似寻常的社会事件在网络和现实空间快速交叉扩散,并迅速形成关注热点。特别是微博“快餐化”的语言风格、“草根化”的传播形态以及平等开放的互动模式,都更加贴近现代社会群体、特别是年轻群体的阅读习惯和心理偏好。在信息发布开放性、随意性很强的情况下,一些不客观、非理性的观点言论通过微博在这些群体中广泛传播,甚至可能引发重大的现实事件。

◆二、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无法甄别。目前,微博还没有确立有效的

信息监管措施,也没有严格的把关机制对信息进行筛选,信息的发布完全取决于用户的自律。低门槛的操作制度、迅速激增的信息源,人人皆可传播的权力,软性的道德自律,使得大量违法、恶意、虚假信息广泛流传,其中不乏一些反党、反社会的言论,甚至有些言论已经在部分网友,尤其是年轻网友群体中造成了不良影响。特别是在重大突发性事件中,一些别有用心者通过夸大、放大以及虚构等手段,利用微博在信息传播上的影响力“煽风点火”,让网友无意识地参与到其营造的话题中去,以达到混

淆视听的目的,造成民众对官方声音的质疑,并直接影响到政府决策。

◆三、舆论生成模式和引导格局更为复杂。在传统媒体时代,主流媒体主

导着社会舆论,而在互联网出现后,众多的“草根”群体加入到网络的报道和评论中,他们逐渐成为舆论报道的尾部,从而形成“长尾效应”。

在微博时代,这个尾部的舆论力量日益强大,单一的信息源很有可能在那些短期的或长期的“关注者”的不断分享中呈几何级效应地扩散,并在快速的传播中被加工、变异,实现舆论催化作用。同时,这些“关注者”是不确定的,他们的“关注点”也是不确定的,这就使得社会舆论生成的诱因更多,复杂性和不可预知性也更强。只要一条有吸引力的信息发布出去,在适宜的情况下,它会像病毒一样传播,而管理者不可能把所有人的微博删掉,这对现行的舆论监管、引导和控制机制将构成一个很大挑战。

◆四、思想传播和组织动员功能更为突出。由于微博具有强大的传播能力和

聚合效应,一些价值取向、兴趣爱好相同或相似的群体,构成成对固定或紧密的网上“话题群”,它们看似虚拟实则牢固,有很强的社会组织和动员能力,一些言论在互动中构成了“话语联盟”,而且与现实中相互延伸、相互作用,很容易在一些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中“劫持”公众思维,削弱官方话语权和影响力,造成舆论失控。

◆五、舆论监管和调控的难度日益加大。首先,微博之所以能够在广大受众

中热受追捧,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形式的亲民性,无论是“语录体”

的语言风格、提要式的内容编排,还是平等、互动的沟通模式,都更

能够符合现代人的沟通习惯和生活节奏。相比之下,如何积极借鉴和利用这种载体形式,改变传统宣传工作重说教、灌输,轻人性化和沟通互动的局面,增强说服力,使之更加符合新形势下的公众需求,已成为宣传部门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其次,在微博时代,信息传播渠道更广、能力更强、速度更快,一些传统的宣传工作方法和手段越来越与形势脱节。例如,在应对负面舆论上,一味的封堵不仅不利于解决问题,反而有可能产生更坏的影响。再如,在有些突发性重大事件中,官方声音的失语和缺位,直接致使党委政府丧失了应有的舆论制高点和话语先机权,并造成了严重后果。第三,在社会参政渠道有限的情况下,网络正在成为各种意识流的新角力场和互动空间,微博的出现更是大大加剧了这种局面的形成。怎样才能积极利用好、管理好这种载体形式,进一步抢占新兴媒体阵地,在其中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主动权,也同样对改进传统宣传工作方式提出了严峻挑战。

所以说,新媒体的发展给新闻评论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影响。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升级,为网络新闻评论提供了更好的技术发展环境;随着网络新闻传播渠道的多样化,为网络新闻评论提供了更多的角色输入,但与此同时网络新闻评论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发挥网络新闻评论的舆论导向作用任重而道远。

一认识数字新媒体营销

项目一认识数字新媒体营销 【项目情境描述】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大众传播媒体领域的数字化进程也日益加速,越来越多的数字媒体开始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比如,相较模拟电视,人们使用数字电视可以自主地选择喜爱的电视节目;智能手机与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人们不仅可以用手机通话还可以用手机收看视频、上网、购物,畅享网络生活;数字电影、数字广播让人们真切地体验到高清晰、便捷的数字化品质的享受;卫星电视、网络电视等也纷至沓来,中国的数字媒体产业正在数字媒体的普及和发展中日渐成型、成长。 数字传播技术包括数字信息采集技术、数字信息加工技术、数字信息传输技术、数字信息发布技术、数字信息存储技术、数字信息检索技术和数字信息智能处理技术。数字传播技术具有很多新的传播特点,如技术获得的门槛低、信息制作的成本低、复制与传播便捷、存储与循环利用方便、信息可以双向传播、传播模式多样、信息传播渠道交叉化和融合化。以数字信息传播技术为介质的新媒体包括原生的数字媒体(如网络媒体、手机媒体)和数字化的传统媒体(如数字化书报刊)。 以计算机、互联网、数码成像、数码印刷为核心的数字化生产流程,将信息的最终表达方式从传统的纸质媒体发展到电子媒体和网络媒体,出现了跨媒体出版技术,直接推动了跨媒体出版业的发展。阅读数字出版物已经成为人们学习和获取知识的主流方式之一。互联网的兴起,以智能手机、电子书阅读器为代表的智能终端大面积普及,数字出版内容的丰富和技术的日趋成熟,为数字出版物的广泛传播提供了强力支持。 数字传播技术催生跨媒体出版,带来了阅读方式的变化,助推了全媒体营销。数字技术虽然动摇了传统出版的优势地位,改变了传统出版物的生产方式和营销方式,但也丰富了出版物的内容和形式,一方面产生了数字新媒体,另一方面也产生了数字化的传统媒体,跨媒体出版的经营理念和全媒体营销的理念正在逐步形成。无论是传统出版物的营销,还是数字出版物的营销,都需要运用新媒体营销。 本项目将带领大家认识什么是数字传播新技术、什么是数字新媒体,以及在数字新技术形势下的全媒体营销等相关知识,并了解数字新媒体营销对营销人才的基本要求以及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字新媒体营销经理,为将来从事数字新媒体营销相关岗位打下基础。

新媒体环境下的房地产营销策划新模式

新媒体环境下的房地产营销策划新模式 摘要:本文通过对现有的房地产营销策划模式的分析,总结出传统的房地产营销策划模式的特点。分析现有的新媒体环境在房地产销售以及策划方式上的影响。以及新媒体环境下房地产营销策划存在的问题。着重研究并分析了房地产微信营销的特点及策略。互联网时代,房地产与新媒体相结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总结出房地产新媒体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房地产、房产策划、新媒体、微信营销 The new pattern marketing plans under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real estate Abstract:By analyzing the general pattern of real estate marketing plan,Summed u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real estate marketing planning model.Analyzed the impact of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for real estate marketing plan. And in the New Problems in real estate marketing plan.It focuses on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al estate micro-channel marketing and strategy. Internet era, real estate and new media combining necessity and importance. It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case an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rrent real estate marketing plan. Keywords:Real estate, marketing planning, new media, micro-channel marketing 一、策划及房地产营销策划 (一)地产营销策划概述 1、房地产营销策划的含义 房地产营销策划的出现是随着房地产市场上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的转变而出现的,因为消费者比较容易在市场上找到一种商品的替代品,所以其消费行为就变得越来越理性,尤其是房产这种大件商品,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要做出很多很复杂的决策。开发商在此种激烈的市场竞争情况下就要想方设法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手段和工具,整合现有的资源进行项目的销售,在以消费者为核心的基础上包装自己的产品进行推售,这就是通常意义上的房地产营销策划。 (二)、房地产营销策划的流程 不同的历史时期,市场的具体要求和竞争环境不同,房地产营销策划的具体工作内容也会有所不同,每一阶段的活动具体目标也不尽相同。房地产策划活动

新媒体考试题目及其参考答案

1.请以手机媒体或网络媒体为例,结合本学期课堂讲授内容和你的个人体验,谈谈你对媒介融合含义、形式和发展态势的认识。“媒介融合”(MediaConvergence)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浦尔教授提出的.其本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这种关于媒介融合的想象更多的集中于将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介融合在一起。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AndrewNachison则将“融合媒介”定义为“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他强调的“媒介融合”更多是指各个媒介之间的合作和联盟。 广义上,“媒介融合”包括一切媒介及其有关要素的结合、汇聚甚至融合,不仅包括媒介形态的融合,还包括媒介功能、传播手段、所有权、组织结构等要素的融合。狭义上,媒介融合指不同媒介形式的结合重组从而产生新的媒介形式. 以手机媒体为例,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与无线通信融合的加强手机报、手机广播、手机电视等手机媒体相继问世,这一方面反映了报刊广电媒体对手机网络传播新高地的抢夺,另一方面也充分反映了报刊和广播电视以信息技术为中介,借助卫星、电缆、计算机技术等传输手段,使得各种信息在同一个平台上得到整合,不同形式的媒介彼此之间的互换性与互联性得到了加强,媒介一体化的趋势日趋明显。 媒介融合的表现形式分为以下三种 1.不同媒介组织的跨媒介融合。 2.传统媒体内部业务的融合 3.融合新闻 4.传媒业务与功能的融合,指媒体之间相互借鉴传播方式,从而实现传媒业务和功能的融合。 结合目前媒介融合所面临的现实环境及表现形式,个人认为媒体融合未来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内容融合势在必行。在信息时代,传统媒体的竞争优势在于对内容的拥有,然而规模化信息难以通过传统媒体自身充分地生产和流通;纵观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的优势造就了大规模的内容生产的可能性,但资本上的劣势往往阻碍其发展。综合来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内容融合也就势在必行。 二接收终端的融合。指将多种媒体功能整合在一起,以一种开放的终端平台和统一的技术标准将信息和服务传递给使用者 三媒介融合更趋向于多元化。随着信息产业的技术融合和体制改革的深入,媒介融合将逐步纳入到更广阔的产业背景下来进行,信息产业并购和信息产业的战略联盟会使媒介产业融合形式更加多样化。 四媒介融合将进一步满足受众的需求,强化人文关怀。具体来说以受众为中心的媒介融合,是实现内容以受众需求为中心,形式上是媒介优势的完全融合,目标是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并和经济效益统一。

新媒体美学赏析

对新媒体的理解与认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民对于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大大增加,而且对精神文化产品的质量、品种、样式也提出了更多的、更高的要求。对新媒体的高预期让消费者变得更挑剔,新媒体市场中经济模式的变化和消费者地位的转变让消费者对电视的“宽容度”明显降低。 新媒体将传播载体从广播、电视扩大到了电脑和手机,将传输渠道从无线、有线网扩大到了卫星、互联网,并呈现出广播影视独特地传输方式,手机电视可以随身携带,移动接收;IPTV能够双向互动,自由点播;网络广播能够留住声音,任意下载等等。这些技术变革使消费者完全摆脱了固定的节目表,在任何时候都能够从广播、电视、互联网,甚至是移动通讯工具中获得自己喜爱的节目类型,实现按自己的时间,自己的心情,自己的爱好,自己的价值取向,去选择收看节目的梦想,改变了受众的行为模式和收视习惯,更好地满足了受众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专业化的需求。 所谓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清华大学的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个相对的概念,比如和报纸相比,电视可以叫做新媒体,但和互联网等相比,电视又是旧媒体。只是新媒体又不能变成无限相对的、没有办法解释的词,在一定时间内它应当具有相对稳定性,一个时代应该有一个时代的新媒体。因此熊澄宇教授给今天的新媒体下了这样的定义: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 首先,相对于旧媒体,新媒体的第一个特点是它的消解力量——消解传统媒体之间的边界,消解国家与国家之间、社群之间、产业之间的边界,消解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边界。由《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而起的文化事件,由BBS猫扑发起的虐猫事件调查,由《魔兽争霸》而起的“铜须门”——网络上富娱乐性的新闻消解了我们的社会压力,在网络上产生的事件一再成为传统报纸连续的版面。新媒体随全球化而来,随草根精神而来,随共享的Web2.0精神而来,打破了传统媒体对信息的垄断。新媒体以它的开放、它的纵情、它的无处不在和英勇表达,改变了传媒的秩序,改变了全球人类的生活方式。 现代社会快速的生活节奏,逐渐拉大了注意力资源短缺的年轻受众和注意力资源过剩的中老年受众之间的差距。我们发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比,有许多不同的地方。大量年轻的观众正从传统广播电视终端前面离去,年轻人的媒介消费时间总量并不少于中老年观众,但是他们的注意力分布却与中老年观众有很大的不同。在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以下简称SMG)做的“传统电视和互联网用户特性的比较”调查中可以看出,在传统的电视领域,观

新媒体的盈利模式分析

新媒体的盈利模式分析 2014-02-28黄津津戴联海 网络、信息、数字化、计算机技术等21世纪的热门名词冲击着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首当其冲的便是传媒。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传媒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相对传统媒体,出现了新媒体这一新名词。何谓新媒体?目前业界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标准。比较流行的定义是:新媒体(New Media)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新媒体是信息科技与媒体产品的紧密结合,是媒体传播市场发展的趋势和方向。简单地说,新媒体就是任何以计算机新科技为基础,通过网络、移动和数字技术等各种现代传播手段,传播数字化文字、声音、图像信息的数字、网络、移动媒体。异于传统媒体的种种特点,新媒体颠覆了传统赢利模式。如何更好地利用数字和网络这一平台,寻找新媒体赢利的出路,已成为业界颇为关注的热点问题。 1 产品赢利 1.1 “e-book”付费阅读 网络上广为传播的e-book成为当今最为时尚最前端的书籍形式。其阅读的方便性、携带的轻巧性以及易获得性吸引了成千上万读者。易文网的e-book付费阅读模式,靠其全面的e-book内容:和长期积累起来的品牌效应,使e-book 付费下载:阅读成为支柱其发展和赢利的重头之一。知名搜索引擎谷歌主要通过

开展“图书搜索”介入数字出版领域,依靠其强大的检索能力,提供给读者所需图书信息和少量内容浏览,若要获得全文则需通过相关网上书店链接购买。盛大文学网也仅仅提供读者免费阅读文学作品前半部分,余下部分则需要支付每千字3分钱的阅读费。由此可见,e-book相对于传统图书的优势就在于内容的丰富性和便捷性,它也成为众多出版社向新媒体时代转型的主要赢利模式之一。 1.2 提供技术 新媒体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许多技术商在看到数字出版市场的潜力后也纷纷参与数字出版竞争的行列,依靠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介入数字出版领域,他们是数字出版的先行者。2005年以前四大电子书出版商(北大方正、书生公司、超星、中文在线)占据了全国电子书市场90%以上的份额,拥有上百万的图书资源问。他们将纸质图书数字化后销售给各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科技信息机构等。出版社作为内容提供商,只分得极少的版权收益。技术是IT企业在数字出版行业的主要赢利模式。目前,IT提供商正在积极地向内容提供商转型,由过去单纯提供技术发展为以技术为辅助手段,通过获取大量的图书资源生成各种数字图书,销售给不同机构和个人。 1.3 提供数据库 数据库通常是将一批公开出版的书刊内容集合制作成光盘发行,提供给高校、科研、政府等机构使用。目前最成功的书目数据库是美国最大的图书馆网络OCLC。国内具有代表性的联合编目数据库有CALIS,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数据库和联采编系统。国际上大多数主要的学术期刊出版商和学术机构都通过数据库的方式提供全文数字化期刊的集成服务,如美国学术出版社的IDEAL系统收录了该出版社356种科学与医学杂志的全文;美国科技信息协会ISI通过其科学网Web of Science提供世界三大引文索引——《科学引文索引》(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和《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A&HCI)。国内的大型互联网期刊数据库分别为同方知网、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资讯以及龙源期刊,供各高校及科研机构付费使用。据统计,中国传统期刊的数字出版规模在2007年收入已经超过6亿元人民币,年增长率为50%,数据库提供商着实从中收获匪浅。 1.4 移动终端阅读 技术与服务的革新给人类阅读方式提供了个性化服务,未来人们将更多地通过手机、电子阅读器阅读。目前,手机出版快速发展,内容几乎覆盖传统出版的所有领域,主要通过手机报开展业务。手机报为移动运营商(中国移动、联通)与国内主流媒体单位合作的一项增值业务,它以彩信通信方式为主,以WAP方式辅助浏览,向客户提供及时资讯。手持终端阅读器伴随着e-book的兴盛而产生。目前,常见的电子书阅读器SoftBookPress公司开发的软书(Softbook),NuvoMedia公司推出火箭书(Rocketbook),国内辽宁出版集团与美国秦通公司推出的“掌上书房”,天津津科电子有限公司与北大方正推出的“翰林电子书”等。新闻出版总署科技与数字出版司司长张毅君介绍:“2009年我国大陆电子书阅读器销量约为70万台,如果按照平均售价200元人民币计算,整体销售额

新媒体笔试试卷

新媒体笔试试卷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不属于社交类手机应用的就是( )。 A、QQ B、微博 C、腾讯新闻 D、微信 2、文案的英文词为: A、Writer B、Copywriter C、Speaker D、Copyreader 3、按照广告植入方式分类,新媒体文案常见的类型有:( )。 A、销售文案与传播文案; B、长文案与短文案; C、软广告与硬广告; D、按渠道及表现方式的不同分类; 4、加多宝在与王老吉争夺品牌使用权败诉后,在微博平台上,用自嘲的口吻配以幼儿哭泣的图片推出一系列“对不起”文案,反而占据了新媒体民意的上风。这种做法符合了以下哪一种说法: A、新媒体文案运用好,传播更快速 B、新媒体文案可以直接带来销售转化 C、体现了新媒体文案的重要性 D、以上说法都对 5、小米胶囊耳机的广告标题就是“创新胶囊外观、佩

戴更舒服”,“胶囊外观”与“佩戴舒服”分别就是( )。 A、卖点与痛点 B、卖点与价值 C、价值与好处 D、卖点与好处 6、您认为以下哪些工作不就是新媒体文案工作内容: A、新媒体渠道的文案写作 B、为一个海报写宣传主题 C、根据时事热点撰写品牌借势营销文案 D、以上都就是 7、美的空调的“1晚1度电”使用了哪种产生信任感的方法?( ) A、用权威; B、用细节; C、用数据; D、客户自证; 8、新媒体文案的拟定,可以从哪三个维度进行思考? A、吸引力、引导力、表达力 B、吸引力、引导力、表现力 C、吸引力、促成力、表达力 D、聚焦力、引导力、表达力 9、新媒体的文案结尾,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设计?( ) A、场景、金句、提问、神转折; B、购买引导、金句、提问、神转折; C、场景、广告展示、提问、神转折; D、场景、金句、提问、引导;

我对微博新媒体的认识

结课论文题目:我对微博新媒体的认识 姓名:刘璐 学号: 2013120369020 专业:网络与新媒体 课程名称:新媒体产业 任课教师:于雷 2015年 1 月 1 日

摘要 微博,又称微博客,是一种允许用户及时更新简短文本并可以公开发布的微型博客形式。它允许任何人阅读或者只能由用户选择的群组阅读。随着发展,这些信息可以被很多方式传送,包括短信、实时信息软件、电子邮件或网页。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电脑、手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微博与传统博客相比,以“短、灵、快”为特点。 关键词:微博网络大众化虚假信息

北京联合大学结课论文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 引言 (1) 1.关于新媒体 (2) 2从博客到微博 (3) 2.1博客 (3) 2.1.1博客的优点 (3) 2.1.2博客的缺点 (3) 2.2微博 (3) 2.2.1微博的发展 (3) 2.2.2微博的优点 (4) 2.2.3微博的缺点 (4) 3.对微博的认识 (2) 3.1名人对微博的认识 (6) 3.2我对微博的认识 (6) 3.2.1树立正确的观念正确的利用微博 (6) 3.2.2净化微博环境拒绝不良信息 (7) 3.2.3完善法律法规的建设 (7) 3.2.4微博需要创新 (7) 结论 (8) 参考文献 (8)

新媒体软件对比分析

新媒体软件对比分析 这里我只分析中国的主流新媒体软件,分别是:新浪微博,QQ空间,人人网,微信,陌陌。这四个软件是我觉得最适合做新媒体营销的,当然人人网是个垫底个勉强被我算上了,陌陌是最新崛起的一个区域营销的社交软件。 首先我说一下这几款社交软件在我心目中的重要性,两种排名啊,不考虑我们的目标受众的话,排名是微博,微信,QQ空间,人人网,陌陌。 但是因为我们的目标受众主要是是大学生、高中生,所以考虑到用户的使用习惯排名是这样的。微信,QQ空间,微博,人人网,陌陌。 当然排名低不代表不好用大家要学会根据具体的活动和场景,就比如发起就近的活动陌陌还是很好用的(不要以为陌陌就是约炮),要知道陌陌用户过亿已经很长时间了。 下面我们通过表格来对比分析一下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微信的发展前景是最好的也是我重点强调大家一定要学会使用的,其次是QQ空间(这个是一直被业界所忽略,不过据数据显示qq空间是中国最活跃的社交网站),然后是微博,陌陌大家可以利用一下做基于地理位置的活动尝试。 下面我分别介绍一下这几款新媒体的属性 微信是基于熟人关系的聊天软件,它的主要作用其实是即时聊天,但是我们可以利用朋友圈和微信公众号来进行营销。由于是以熟人关系所以你的内容被阅读的可能性极大不同于人人和微博他们更偏向广播。微信可以说是一个相对于目前所有的社交软件最私密的一个,因为私密因为大家一般都认识,所以大家之间的信任度高共鸣度高,所以更能引起病毒式的传播。比如前一段时间很火的“脸萌”,最近比较火的“围不住的神经猫”。当然由于很多营销人涌入微信圈子导致现在的微信圈里出现了混乱,朋友圈开始出现很多硬性的广告(这里插一句,好的营销是内容大家喜爱转发,差的营销就是人人讨厌的广告)。所以利用朋友圈做营销的时候大家一定要学会电影的插入性广告的形式来做,你不一定能做到引起大家的喜欢,但一定不要引起大家的反感。 qq和微信一样都是基于熟人关系的聊天软件,其实两者是竞争对手。只不过微信比qq更简洁在移动端更受大家的喜爱。所以基本上上属性和微信一致,但是有几点不同,1 空间有pc

正确认识和运用新媒体

正确认识和运用新媒体 一、新媒体的概念和特性 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设备为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严格地说,新媒体应该称之为数字化新媒体。 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新媒体有:博客、播客、微博、微信、QQ、陌陌、手机客户端、移动电视等。 新媒体具有即时性、交互性、海量性和共享性等特性,是人们在现代生活中接收和发布信息、体现自我和参与社会的重要平台,因此也称之为自媒体。不仅仅是社会大众,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司法部门、社会团体、商家企业等,也纷纷青睐和运用新媒体,向社会大众发布信息、提供服务,以达到公开信息、推广产品、打造品牌、树立形象之目的。 二、新媒体运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但是,在新媒体的运用中,却出现了很多令人始料不及的问题。 问题一:新媒体成为一些人造谣、传谣、发布奇谈怪论、表达对社会强烈不满的平台。网络谣言四起、抨击国家大政方针、攻击党和国家领导人等现象司空见惯; 问题二:新媒体成为少数不法分子从事非法经营、违法犯罪的重要平台和手段。如假冒伪劣产品代购代销、违禁物品交易、暴力渲染、色情视频、图片传播等。 问题三:新媒体成为滋生腐败的新温床。现在很多新媒体都具有电子支付功能,如微信、微博、QQ的电子支付、红

包、钱包等,利用红包行贿受贿、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日益猖獗。 问题四:新媒体的交友平台,使很多人忽视了亲情温暖。新媒体打破了时空界限,人们交友聊天十分方便,发微信、发微博、刷朋友圈已成为很多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情,而与家人、亲人间的交流反而更少了,家庭生活中缺少亲情温暖,父母报怨、夫妻离婚的现象也不少见。网络上有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就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 问题五:新媒体滋生“低头族”,新增人身安全隐患。过马路、上公交、挤地铁,随时随地,我们都可见到看手机的“低头族”。他们将注意力集中于手机上,忽视了外界环境,“低头族”撞电杆、撞树杆、撞汽车等事件时有发生,一些人因此而丧失性命。 三、官方新媒体的运行及存在的问题 新媒体作为网络时代的新宠,也引起了党政机关、司法部门等组织的高度重视,纷纷开通了自己的官方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作为沟通社会、传播信息、问政于民、提供服务的桥梁和平台。这些官方新媒体诞生,延伸了官民间的对话和联系,深化了政务信息公开,有效地为社会大众提供了便捷的服务,深受社会大众的喜欢和好评。 纵观这些官方新媒体,我们不难发现,新媒体在运行中也存在诸多问题。 一是将新媒体作为一种时髦和摆设。一些单位和部门,不管需不需要,先开通一系列官方新媒体。这些官方新媒体无专人管理和维护,长期不更新,或内容简单枯燥,没有亲和力,成了僵尸微博、微信。其实他们是把新媒体作为一种

新媒体行业分析报告

新媒体行业分析报告 学院:艺术与建筑姓名:翁明杰 班级:12新媒体艺设7班学号:1206022705 一背景: 伴随人类步伐的前进,我们发现,人类在生产和交往过程中,不断创造使用新的传播媒介来进行文化的交流,这就是人类传播发展史的推动力,也为文化发展创造了渠道。伴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信息传播的手段也随之变化,新传媒产业也正在成为21世纪全球最具有商业价值和媒体创新的朝阳产业之一。数字媒体等新媒体是我国传统媒体调整和升级的重点领域,国家正在加快推动各种新型媒体传播领域的产业化进程,加快推进新传媒的研发、创新和服务平台建设,探索产业运行的新模式与新机制。随着新媒体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由此带动的新媒体产业价值也令人瞩目。 二新媒体的产生与含义: 20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了网络、电脑、手机等等多种新闻媒体形态。信息具有载体依附性、可加工处理性、可存储性、传递共享性、时效性等特征,最快速度让信息不“过时”,并且还一定程度的进行储存。这就要求信息只有依附于科技所创造的先进的传媒方式,这就促生了一种具有时代特色的媒体传播技术,即新媒体传播。关于新媒体的概念是1967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率先提出的。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基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数字广播等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数字广播电视网和卫星等渠道,以电脑、电视、手机、PDA、各种电子屏幕等设备为终端向

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三发展环境分析: A政策:过去十年,中央政府先后出台了《文化产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文化部《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2011年10月25日,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将把文化产业建成我国的支柱产业,确立了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方向。上述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实施,必将推动中国文化产业持续高速发展。 国家“十二五”规划强调要面向经济结构转型,重点培育和发展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包括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范畴,这些技术领域均是我国新媒体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实现新媒体产业在“十二五”期间获得长足进展的必要保障。预计2012-2016年,中国新媒体行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平稳增长。 B市场:2011年底,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5亿,达到了5.13亿,手机网民规模达到了3.56亿,同比增长17.5%,网络视频的用户规模达到3.25亿人,使用率提升至63.4%在从新媒体产生的影响来看,目前新媒体已经深刻的改变了人们的信息接收方式和习惯,极大的增强了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并且新媒体注重个体需求,通过网络和数字电视等摆脱了按点固定收看电视广播节目的束缚,并且在网络上和手机媒体,人们能够随时随地捕捉

新媒体运营赚钱方法分享

新媒体运营 赚 钱 方 法

目录 1、前言 (3) 2、发展期剖析 (5) 3、实战经验 (7) 3.1、思维篇 (7) 3.2、文案篇 (9) 3.2.1、爆文标题 (9) 3.2.2、爆文配图 (11) 3.2.3、视频策略 (13) 4、结束语 (16)

1、前言 最近新媒体火的不得了,无论是百度百家、今日头条,腾讯新媒体还是这两天炙手可热的UC云观,似乎让所有的从业者找到了微信公众号之后的另外一波红利机会! 说实在的,网上赚钱只要你在恰当的时机切入进去,是个傻子都能赚钱。雷军有句名言,“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农村老家有一个朋友,初中都没毕业,常年在工地上打工,月收入也就三四千。把新媒体创作的方法教给他,他现在已经月收入过万,有了自己的工作室,还招募了两个90后的大学生跟他一起干,这在以前是根本不敢想象的。

说到这里,有人会说:大家都赚钱,钱到底从哪里来,说白了就是赚平台的广告分成了。要说更深层次的赚钱途径,那就为内容读者提供服务,这个相对比较复杂,在以后的文章中会详细介绍,今天先给大家介绍最简单的赚钱方法。

2、发展期剖析 现在是新媒体红利期,各平台都在到处抢人。新媒体从业者就像当年淘宝开店一样,只要你开店,卖啥都赚钱,马云花钱为你打广告,你怎么能赚不到钱呢。的第一桶金就是淘宝开店赚的。 (头条平台收益) 说到这里很多人蠢蠢欲动,但不知道从哪里下手。想通过新媒体创业的朋友,个人建议从百度百家做起。头条的最大优势就是它的智能推荐系统,所谓智能推荐系统,就是把合适的内容推送给合适的人,平台相当于精准流量分发机器。

房地产市场新媒体营销

新媒体时代的房地产营销 主讲人:吴洪刚博士 第一章:新媒体时代房地产市场发展趋势 ?1、营销渠道向扁平化方向转型 ?2、重直营销向水平营销的转变 ?3、终端拦截向网络拦截的转变 ?4、线下企业向线上企业的转变 ?5、广告传播向顾客口碑的转变 ?6、品牌传播向网状结构的转变 ?7、分销渠道向价值网伙伴转变 ?8、市场推广与客户管理数字化转变 第二章:新媒体时代的房地产品牌认知 ?消费者为什么相信你的产品? ?品牌策划是一个“阳谋”活动 ?消费者的认知就是品牌价值和资产 ?通过品牌承诺影响消费者认知 ?互联网对品牌策划带来的影响 问题:为什么愿意付更多的钱买没有实用价值的产品? 观点:营销的竞争本质是“认知”的竞争 第三章:提炼一个品牌价值与承诺 ?品牌管理应该做些什么工作?(品牌调研、品牌设计、品牌传播) ?确立一个独特的销售主张(USP) ?树立与众不同的品牌形象 ?给企业确立一个品牌定位,并确立价值与承诺 案例分析:销售的综合化与碎片化趋势 第四章:水平化营销与房地产营销创新

?纵向营销带来的局限性 ?水平营销思维给企业开启创新的新思路 ?产品组合上的水平营销 ?品牌传播上的水平营销 ?市场水平化营销模式的探索 ?企业业务增长十九种途径 第五章:房地产品牌传播途径创新 ?新媒体品牌传播的途径有哪些? ?广告应用及新媒体的发展 ?企业价值的识别及应用 ?事件营销创新及发展 ?互联网传播途径的应用 【创新论点】:新媒体传播中的梅特卡夫定律和里德定律第六章:新媒体品牌传播实务 ?互联网广告 ?链接推广 ?新闻事件和软文 ?IM营销(QQ推广) ?SEO推广(搜索引擎推广) ?博客及微博推广 ?微信推广 ?社交网站(SNS)及论坛推广 ?知道、百科、贴吧、文库、图片的推广 ?APP推广 ?其它方式(游戏植入、病毒营销、捆绑销售等)

新媒体的定义和意义

转)新媒体的定义和意义 在几年前,当与传统的纸媒、电波媒体相比较,“新媒体”所指的范围很简单也容易理解,那就是改变了受众阅读习惯,让人类真正走进信息交互世界的互联网。21世纪的节奏很快,在本世纪第一个10年快要结束之时,我们才发觉自己的思想不得不再次进行解放,而原来 对于“新媒体”的定义我们也不得不重新审视。 历来关于“新媒体”的定义有很多,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我们也能够找出新媒体的不同解释。笔者以为,媒体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媒体就是指信息传播的通路,而广义的媒体则可看作是信息传递的过程。根据这两种不同的理解,那么新媒体的概念也应该有所区 分。 就狭义的媒体定义而言,与传统媒体相对应的“新媒体”概念就只是一种信息通路上的改变。如与传统的纸媒电波媒体相对应,互联网可被称作是新媒体,网络视频也可被认为是新媒体,与传统的户外媒体相比较,江南春的楼宇电视也是一种新媒体,而未来的数字电视、无线网络等也都可被称作新媒体。从这个层面上讲,狭义的新媒体只是通过技术手段改变了信息传送的通路,它只是一种信息载体的变化。 广义的新媒体应该是指信息传递过程的改变。传统媒体的传播过程主要是信源(信息源头)、信道(信息通路)、信众(信息受众)三个信息传递环节的一种规律作用链,即通过信源找到信息,通过信道释放信息,再由信众接受信息。而新媒体的出现则改变了这种作用链条,或者改变了这个链条中各种角色的定位。如博客让广大的“信众”成为了“信源”,实现了“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再如搜索引擎的出现甚至可以让信源直接面对信众,省略 了信道采集和发布信息的过程。 通过这两种不同概念的区分,我们再来看看同样的“新媒体”间都有什么区别。曾经火爆一时的门户网站虽然改变了信息的通路,但其传播链条却依然是一种“信源”“信道”“信众”的作用过程,所以在这个层面上,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也算不得是真正的新媒体。甚至于,正在COPY互联网发展规律的无线网络也难免会出现同样的过程。 技术的革新带来了受众信息接受习惯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信众更倾向于定制化、个性化的信息,所以只对传统意义上的信道进行变革,已经不能满足受众对于信息的需求。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你甚至可以把信息放进厕所去强奸受众的眼球,但你却很难真正影响目标受众的消费行为和意识。这也是为什么同被称为“新媒体”,以美国雅虎为代表的门户网站会江河日下、以FACEBOOK为代表的SNS社区和博客网站又为何日益火爆的原因。 博客和SNS社区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新媒体。这种产品的出现则改变了信源和信道,让原来的信众(许许多多的个人)变成了信源,再通过博客发布平台(信道),又一次将信息传递给了其身边的朋友和陌生的网友(信众)。在满足了受众的个性化信息需求之时,这种看似分散的信息也往往比强制信息更具穿透力和公信力,更有甚者,甚至将其作为“口碑传 播”的代名词。 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把一种更神奇的互联网产品叫做新媒体,那就是搜索引擎。不管是大众搜索门户百度、GOOGLE还是垂直搜索门户阿里巴巴,这种媒体最根本的变化就在于他们通过平台的打造,省去了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信道环节,能够让信源直接面对信众。

新媒体再认识

29 融合与发展·研究新媒体再认识 摘 要:对于新媒体的认识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思辨的过程,对于其特点、特性、传播规律等开始进入了一个理性的阶段。媒介如何影响人类,而且应该探究人类怎样利用与影响媒介。本文主要分析人们如何影响或改变媒介,以便利用媒介从事不同的事情。 关键词:媒体;媒介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34(2018)07-029-02DOI:10.19483/https://www.doczj.com/doc/5f11220617.html,ki.11-4653/n.2018.07.001 文/王岚 1.新媒体与新媒介 1.1媒体与媒介的概念不同 媒介是指双方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也指各种信息的传输手段,如文字、各种印刷品、声波、光、电波等。媒介是传播信息资讯的载体,即信息传播过程中从传播者到接收者之间携带和传递信息的一切形式的物质工具。 媒体说的是具有新闻或信息发布权的单位或机构,是承载信息的载体,犹如运输的车辆,运送的物资是媒体发布的信息。我们时常将媒介当做媒体,如4G手机出现时,有人将之称为“第五媒体”;将电梯等候厅播放U盘的显示器称为新媒体,这些都混淆了媒体与媒介的概念。信息的发布与信息的呈现是不同的两个主体。 2.何为“新” “新”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有人际传播、大众传播、组织传播三种方式。人际传播具备双向特征,范围相对较小;大众传播范围扩大但相对强势,基本以单向为主;而组织传播基本是单向传播,有范围限制。 目前所说的新媒体呈现一种相对复杂的特征:具备上述三种信息混合传播的特点,既可以是人际传播,也可以是大众传播,对于信息传播来说,是平等的信息传播主体,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同时也可以是信息的发布者和贡献者。百度词条和知乎等的出现说明了这个问题,每个人的“偏科”造就了网络上的“大全”。在新媒体这个平台上,信息传输变得扁平化,其传播范围、传播时间和载体可以不受限,传播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2)受限于时间和关注点,在信息泛滥的时代,多数人在有意地收缩信息的接收范围和渠道:只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关注。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时代,提供了许多的可能,在网上可以找到极小众的共同兴趣群,并在此乐此不疲;新技术的出现让生活中出现了很多有趣事情,吸引了人们海量的关注度。短视频开始流行,电子书被有声书覆盖,联网游戏、Cosplay角色扮演让玩家在虚拟与现实间穿梭。互联网的大面积应用,改变了人们原有的社交方式,更多的人选择隐身在网络的面具下生活。因此,导致他们更加热衷于逃避现实社会的责任和义务转而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用于塑造互联网上虚拟世界中的自己,这也引发出陌生人社交是互联网世界主要的社交模式。 个人表达的安全包含三个基本要素:个人表达意图的安全、个人表达文本的完全、个人表达观念的安全。这是由于大众传播预先取消了个人表达的原始语境,更多的是在表达机构或社会所要求的内容。网络的出现,使得与现实社会出现了分化:上述所表达的一切,基本是没有特别的意义,无需考虑个人义务和社会责任,甚至可以“随心所欲”,让人感到满足的安全。网络的非实名制是最好的“隐身衣”,任何的言论都无法追溯责任,这让人身处其中,变得肆无忌惮。 上述两方面特性给予了充分的体现:既有利己的一面,同时具备利他的一面;既有阳光普照的一面,同时又有自我保护的“防火墙”内的生活;对于自我的剖析与对他人生活的偷窥同在,抖音和快手就这样开始流行。作为弹幕视频网站的核心是:评论才是本体,视频画面只是阵地。其产生的文化背景是因为孤独,源自爱好的孤独感,弹幕视频网站的出现为用户提供了共同关心和共同兴趣爱好交流互动的绝佳场景。 3.新媒体的一些特征 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对媒体以往的描述,主办媒体机构的权威被打破,在法律的框架和限定内,微博、公众号等以个人为主体的“媒体”成为信息的发布渠道,整个传媒生态发生了很大变化,信息的传递真的有“天涯若比邻”的感觉,双向、互动使得对一件事件或事物的讨论变得全面、互补和有趣。 以往的信息传递由内容、渠道、用户构成,在渠道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内容和观点变得尤为重要,是吸引用户的主要方式,而内容的生产绝非是个人能够坚持和长期维系的,于是就有了团队,通过不同的分工协作,完成相应的工作。这样,内容的生产又由个人变成了“组织”,是一个有趣的现象。 效应凸显,媒介消费也由“大众”走向以兴趣为导向的差异化和个性化。人们在信息泛滥的情况下,收缩他们的触及范围,因此,带来忠诚度的问题。法国著名

新媒体运营的6大策略

新媒体运营的6大策略 提到粉丝经济大家第一个会想到明星,因为只有明星才能带来粉丝效应,对于粉丝有很多的解释,其实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粉丝产生的原因:人以类聚,物以群分。 简单的讲,有着相同价值观的人相互的吸引,也就是臭味相投,我们 研究那些追星一族多数是那些没有走向社会的中学生、大学生等等。 因为他们这时非常单纯没有接融到社会,相信童话当中的爱情故事。相信自己终于有一天可以等到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同时又处在青春期,对那些能引人注意的事情特别感兴趣,大多数是明星的娱乐八卦,因此这个时期他们很多成为了追星一族。 成为一个明星的粉丝,就代表这个粉丝完全接受了这个明星的价值观,他们希望自己能过上明星一样的生活,过上上流社会的生活,住豪宅、开名车,得到成千上万的人追捧,在粉丝的眼里那些明星是那么的完美,拥护自己的偶像就等于拥护自己,这样的粉丝最终成为脑残粉,已经完全谜失了自己。 随着新媒体的爆发,拥有粉丝变的越来越重要,在新媒体当中充当重要角色的就是粉丝经济,粉丝经济告诉我们,一个媒体平台,如果不能聚粉,那么这个媒体将会慢慢失去了它的价值,粉丝经济会让大量的的传统媒体报纸、杂志集体死亡,那些高高在上的媒体时代即将成为过去!

其实现在很多的传统媒体都感觉到粉丝的重要性,连央视都在电视屏幕上贴上中央电视台的微信二维码,提示观众关注央视微博,以获取更多的粉丝,借助新媒体的力量来提高电视台的收视率。 新媒体之战其实就是粉丝之战,新媒体的营销一切目的都转向了获取高质量的粉丝,拥有了粉丝就等于拥有财富,那么要运营好新媒体,这 就是今天我们要沟通的话题。 从两点来讲,一点就是人(灵魂人物),二点就是思想(转变观念)。 1.打造灵魂人物 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现象,现在很多企业官方微博都已死,可是我们却发现那些行业里的意见领袖他们的微博却玩得风生水起。其实关键就是人,企业官微对于粉丝来讲是一群人,而对于意见领袖来说,粉丝面对的 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你可以跟他进行沟通、互动、交流,也就是灵魂人物。 一个人之所以成为另一个人的粉丝,是因为被这个人的某方面特质所吸引,所以一个微博或者微信平台,要想大量吸引更多粉丝关注,必需 为这个平台打造一个平台的核心灵魂人物,利用这个平台的灵魂人物,吸引更多粉丝的关注,其实我们讲的核心灵魂人物,通常指的就是企业的创始人,提到阿里巴巴大家马上会想到马云,提到腾讯会想到马化腾,灵 魂人物要抽出时间跟粉丝进行互动、沟通、交流。 就拿笔者自己运营“总裁网络营销”公众号来说,我经常抽出时间为 公众号写文章,跟读者进行沟通互动,这样就形成了独一无二的优势,因为只有关注我运营的公众号,就可以第一时间阅读我写的文章,与我沟通互动,我就是灵魂人物。

大学生对新媒体的认知与接触情况调查分析知识交流

大学生对新媒体的认知与接触情况调查分析 【摘要】“新媒体”一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早已数见不鲜。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与所谓的“新媒体”息息相关。但是,当人们被问及什么是新媒体时,绝大多数人显得很迷茫,不知如何诠释。即使少数自认为知道的,事实上也只是一知半解而已。本文对新媒体的使用现状、影响新媒体使用的因素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以期对当代大学生对新媒体的认知与接触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调查分析 1 新媒体概述 随着媒体历史发展的阶段不同,学术界对新媒体的概念界定也有所不同,到目前为止,仍没有确切的定论。新媒体的概念,最早在1967年由美国CBS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提出。当时,新媒体这一概念是指区别于传统印刷媒介的电子媒介,如广播、电视、电影等形式。如今,笔者经过对媒体的研究、大量市场数据分析,以及纵观业内对新媒体认识看法,结合消费者的观点,总结出新媒体相对准确的定义。 必须对新媒体“新”的体现之处有一个清楚的认识。笔者认为,新媒体的“新”主要体现在技术上革新、形式上革

新及理念上革新。在此基础上,新媒体就必须具备以下四点:Value价值、Originality原创性、Effect效应和Life生命力。 最后,必须明确新媒体的基本类型。第一,就其理念而言可分为:细分受众类的,如楼宇媒体、社区媒体、医院媒体、娱乐场所媒体、手机短信彩信手机报媒体等;相对广众的,如公交视频、地铁视频、卖场视频、人口聚集处互动网络媒体终端机等。第二,就其形式而言:室外媒体,楼宇、社区视频等均在此列;也有无线形式的,如彩信、手机报、网络。第三,就其关注度区分:有强制性关注的,如楼宇、电梯、短信等;有选择性关注的,如微博、网络互动、电视购物等。 2 大学生对新媒体的认知和接触现状 为了解大学生对新媒体的认知和接触现状,笔者以问卷形式对11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然而,不得不提的是,为了响应本课题的研究,笔者抛弃了以往传统的纸质调查问卷,而是借QQ、微信、人人等现下大学生普遍使用的网络交际工具开展“问卷星”调查。 首先,由调查结果可见,当被问及“你经常使用的媒体是什么”时,80.36%的大学生选择的是网络,而手机(手机报)以75%的比例成为仅次于网络的第二热门选项。也许有读者会对这些数据产生疑问,在此笔者须申明一点,本题是一道多选题,而下图就是针对此题作出的分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