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音版小学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册

人音版小学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

东海渔歌

一、教学内容:

歌曲《赶海的小姑娘》《小螺号》《大海啊,故乡》和民乐合奏《丰收欢乐而归》

二、教学目标:

1、会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和《小螺号》。

2、能为《赶海的小姑娘》创编几个舞蹈动作,并为同学们表演。

3、积极参与《阿爸回来了》的表演活动。

4、能为《丰收欢乐而归》的几段音乐填上适当的速度记号。

5、能感受《大海啊,故乡》中所寄托的游子的思乡之情,能模仿

XX X XX XX X 的节奏,并即兴哼唱两小节旋律。

6、了解东海渔民的劳动生活,感受大海的无穷魅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演唱歌曲体会“赶海”的情景,感受音乐欢快活泼的情绪。通过表演《阿爸回来了》体会东海渔民的劳动生活。

难点: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创编情景剧《阿爸回来了》。

四、教材分析:

《赶海的小姑娘》由马金星作词,刘诗召作曲。歌曲通过对一个小姑娘“赶海”的描写,表现了赶海小姑娘欢快的心情和一颗纯真的童心。歌词形象生动,充满了诗情画意。

《大海啊,故乡》是电影《大海在呼唤》的主题歌。歌曲深情的表达了一位游子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小螺号》由著名词曲作家付林创作于80年代,歌曲一经演唱就以独特的风格、鲜明的音乐形象传唱开来,受到人们的喜爱。

《丰收欢乐而归》选自民乐合奏曲《东海渔歌》。《东海渔歌》由四个部分组成:黎明时的海洋、渔民出海捕鱼、战胜惊涛骇浪、丰收欢乐而归。五、教具准备:

大海情景道具,赶海的录象、螺号、怀念故乡的诗歌、散文等。

六、课时安排:八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

教学重点:

通过演唱歌曲体会“赶海”的情景,感受音乐欢快活泼的情绪。

教学过程:

一、感受大海。

1、播放海浪声。师:“听,这是什么声音?”

2、提问:“你们看到过大海吗?谁来说说对大海的印象?”“那么没看见过大海的同学,你们心目中大海是怎样的呢?”

3、请学生欣赏海景。师:“提起大海,同学们的脑海里就出现了蔚蓝的海水、汹涌澎湃的海浪、金色的沙滩、神奇的海底,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美丽的大海,好吗?”课件展示海景图片,“这里有这么多美丽的海景,你想去看哪个海?”

(通过听、说、看几个环节,激发学生对大海的好奇和热爱之情。)

二、去赶海

1、师:“看到这么美的大海,大家一定很想去海边玩一玩。”(课件点击出示海滩景色)“现在,就让我们跟着《赶海的小姑娘》一起出发吧!”(在此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相关内容)

2、播放《赶海的小姑娘》录音带,师生一起做律动。

(在《赶海的小姑娘》的律动中,创设去海边捉对虾、捡海螺和贝壳的情境,使学生自然地融入到学习情境中去。)

3、师:“刚才歌曲中那个赶海的小姑娘在海边找到了许多美丽的海螺和贝壳(课件点击在原先的海滩景色上添上海螺和贝壳),看,漂亮吗?

4、播放歌曲《赶海的小姑娘》,请学生仔细观察海螺或贝壳的外形、花纹和颜色。

(让学生进行细致观察,培养了其观察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师:“老师手中也有一个美丽的海螺,你们想看吗?”(出示海螺)师介绍手中海螺的外形特征。

三、学唱歌曲

1、再听歌曲,轻声哼唱。

2、按节奏念歌词,。(反复的地方讲一讲)

3、跟着琴声,填歌词。

4、找难句,生提出难句,师提出难点。

5、解决难点后,完整的唱一遍。

(通过找难句的环节激化难点,更好的学唱歌曲,表现歌曲。)

6、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这首歌曲,分男女声对唱。

7、请几个同学上台唱,其他同学给他们打拍子。

小结:学唱歌曲,解决难点,听唱,学唱,表演唱

四:创编舞蹈,情感爆发

(1) 欣赏一些关于表现大海的舞蹈图片,说说她们跳的怎么样。

(2) 老师创编一段舞蹈,请学生跟着一起跳一跳。

(3) 根据歌词内容创编舞蹈,请几个同学上台演一演,下面的同学伴唱。

(小结:先欣赏图片仔细观察她们是怎么跳的,动作优美,表情甜美。从而可以模仿,接下来跟老师学跳舞蹈再根据歌词续编舞蹈动作上台表演。)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表演《赶海的小姑娘》

教学目标:能为《赶海的小姑娘》创编几个舞蹈动作,并为同学们表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会演唱了《赶海的小姑娘》这支歌曲,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来给这歌编舞蹈。

二、舞蹈教学

1、老师完整地示范一遍舞蹈,引起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

2、教师请个别学生到前面来模仿和创编舞蹈基本动作。

3、教师分乐句教学

三、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大海啊,故乡》。

教学重点:

能感受《大海啊,故乡》中所寄托的游子的思乡之情,能模仿XX X XX XX X 的节奏,并即兴哼唱两小节旋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闭上眼睛,你听到了什么?

2、请你分别模仿海鸥、海风、海浪的声音。选择你喜欢的声音,

我们一起创设出海边的气氛。

3、老师带你们到美丽的海底世界去看看。

4、大海是这样美丽,请你来汇报你查找到的关于大海的资料吧!

5、大海不光有美丽的外表,还有丰富的物产,谁能说一说大海的

物产有哪些呢?

6、大海对我们非常重要,它是我们的朋友,更是我们的故乡,今

天,我们就来听这首歌《大海啊,故乡》

二、新课教学

1、初听这首歌曲,请你的身体随着音乐做动作。

2、你觉得这首歌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和情绪?

3、复听歌曲,你对哪句歌印象最深,用你喜欢的声音哼唱出来。

4、把你哼唱的歌曲用手中的乐器进行模仿演奏。

5、感受这首歌曲的拍子,并随着节拍用打击乐器伴奏。

6、再听歌曲,分析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歌。

二、编创与活动

1、分两组,排练节目,要求有唱歌、跳舞、打击乐器和器乐演奏

的同学。组长负责分配每个人的职责。

2、两组同学排练的节目进行汇报表演。

3、评价一下哪一组同学表演的更好,为什么?

4、老师今天还带来几首歌曲,听一听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什

么相似之处。

5、听《太阳岛上》《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枉凝眉》《葬花吟》,

介绍歌曲作者王立平。合唱歌曲《牧羊曲》,并加入武术动作。

三、课堂总结

王立平爷爷写了这么多动听的歌曲,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故乡的人,希望你们也能热爱我们的家乡,把我们的家乡建设的更美好。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欢用快甜美的歌声演唱歌曲《小螺号》,抒发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心情。

2、学习和正确运用波音、上滑音,充分发挥其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教学重点:

感受和表现歌曲欢快活泼的情趣。

教学难点:

多变的节奏和大跳音程。

教材分析:

歌曲为2/4拍,羽调式,二段体结构。第一段由紧凑的节奏和明快跳跃的旋律,形象地表达了螺号声声以及海边儿童期盼阿爸快快回时的急切心情。第二乐段将节奏拓宽,尾音拉长,给人以舒展优美之感。波音的运用营造了宽阔的沙滩和辽阔的大海这一景观。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教具准备:

琴、网络资源。

学具准备:

海螺、小螺号、瓶罐等。

教法思考: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与课程整合,创设环境,引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生,通过引导学生认真地聆听。模仿,合作、探究与创造音乐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达到实现本课教学目标的愿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常规检查。

二、移调练声《练习曲》

三、引入新课

1、出示海螺,启发学生说出它的名称和生长的环境,介绍海边的人们就地取材,将海螺加工制作成小螺号以及小螺号的用途。

2、今天我们将要学唱一首新歌,歌名叫“小螺号”。(同时板书课题)

3、欣赏歌曲《小螺号》的录音录像,感受并说出歌中的“景”是怎样描绘的?歌中的“情”是怎样表达的?(我仿佛见到了宽阔的沙滩,辽阔的大海,海边还有一个小朋友正在吹小螺号)

4、跟着录音学唱歌曲,轻声地模唱几遍。

5、讲解波音、上滑音,并要求学生找一找歌曲中有波音和上滑音的位置。将其涂上颜色并唱一唱。

6、难点练唱。

(1)大跳音程。

(2)切分音及长音。

7、逐句教唱(侧重难点)

8、学生跟琴声练唱

9、歌曲处理:

第一乐段(1~16小节)欢快、跳跃有弹性,表达出螺号声声和孩子们期盼的心情。

第二乐段(17~28小节)舒展优美、亲切自然。

整体情绪:欢快、活泼、甜美地。

10、分男女生演唱,点唱。

11、学生试吹瓶罐,模仿螺号声,在歌曲合适处加入伴奏(将学生分成两大组,交换唱奏)

12、分小组唱,奏练习。

13、各组推荐两名学生作唱,奏表演。

三、课堂小结:

这一课的学习,大家的积极性高,主动性强,进步很快,还希望你们多利用课余时间练习,一定要背熟歌词。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小螺号》。音乐活动《阿爸回来了》。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小螺号,通过歌唱,舞蹈等艺术活动让学生在歌曲表现中表现海边孩子热爱家乡,盼父归来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小螺号

教学难点:

以多种形式来学唱歌曲,多种艺术活动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大海里生物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老师带领学生到大海边游玩,欣赏大海图片听听海浪的声音;做波浪练习。

(欣赏大海图片听赏海浪音效做波浪律动,激发学生对大海的热爱,激发

学习的主动性,欣赏大海的图片学波浪练习。)

2、课件展示海生物图片。重点介绍海螺,拿出实物,你们听小海螺吹奏出有一段动人的故事。

想象大海里都有哪些海生物,欣赏海生物的图片

二:创编故事,抒发情感

1、初听歌曲说说你们听到了些什么,想到了什么?以小组为单位创编故事。

(听音乐创编故事,初听歌曲之后让学生根据歌词创编故事,并表演,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2、请几个同学演一演。

三:学唱练习,感受情绪

1、再听歌曲,轻声哼唱。

2、按节奏念歌词,学生读小螺号嘀嘀嘀的吹,其他老师读。(反复的地方讲一讲)

3、跟着琴声,填歌词。

4、找难句,生提出难句,师提出难点。

(1)上滑音的学习和运用。

(2)上波声的学习和运用

5、解决难点后,完整的唱一遍。

通过找难句的环节激化难点,更好的学唱歌曲,表现歌曲

6、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这首歌曲,分男女声对唱。

7、请几个同学上台唱,其他同学给他们打拍子。

小结:学唱歌曲,解决难点,听唱,学唱,表演唱

四:创编舞蹈,情感爆发

(1) 欣赏一些关于表现大海的舞蹈图片,说说她们跳的怎么样。

(2) 老师创编一段舞蹈,请学生跟着一起跳一跳。

(3) 根据歌词内容,创编《阿爸回来了》的情景。

(4) 请几个同学上台演一演下面的同学伴唱。

小结:先欣赏图片仔细观察她们是怎么跳的,动作优美,表情甜美。从而可以模仿,接下来跟老师学跳舞蹈再根据歌词续编舞蹈动作上台表演。创编舞蹈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创新能力。

五、教师小结。

同学们,小海螺的歌声好听吗?请你们吹起螺号走出教室吧。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民乐合奏《丰收欢乐而归》。

教学目标:

1、感受乐曲中不同的速度所表达的不同情绪,了解东海渔民的劳动生活,感受大海边的生活情趣。

2、描述音乐表现的不同情境。

教学准备:

课件电影《海霞》片段。电影插曲《织渔网》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复习旧歌《赶海的小姑娘》《小螺号》。

2、导入新课。

二、欣赏民乐合奏《丰收欢乐而归》。

1、第一遍欣赏乐曲《丰收欢乐而归》。感受乐曲中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情绪?这种情绪是由什么音乐要素造成的?

(有自由的散板、中速的优美、快速的欢快等)

2、教师简介乐曲。这是民乐合奏《东海渔歌》的第四部分《丰收欢乐而归》,表现了渔民们战胜风浪之后,满载丰收欢乐而归的情景。乐曲由三部分构成,每一部分的情绪是不同的,引导学生第二遍欣赏,分辨三个乐段不同的情绪所引发的不同联想。

3、教师播放电影《海霞》片段,补充欣赏电影插曲《织渔网》,增加学生对大海边渔民劳动生活的感性认识。

4、分段欣赏:能分辨三个不同的乐段。

⑴开始是由什么乐器领奏的?

⑵中间乐段抒情的旋律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⑶哼唱第三乐段的旋律或用打击乐器为旋律伴奏。

5、开一个音乐发布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如写一段短文、画一幅音乐情境图、演唱或演奏第三乐段的主题旋律等。

三、教学评价

1、能否感受音乐的不同情绪。

2、能否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音乐实践《多年以前》

教学目标:

1.在听赏歌曲《哩哩哩》的过程中,能感受其欢快跳跃的情绪,并能随乐哼唱;

2、能学会歌曲《多年以前》,能体会歌曲的基本情绪及其环保内涵,并自信地,有表情地参与表演:

3、能在“跳格子”的音乐游戏中认识并掌握四分休止符

教学重点与难点:学唱歌曲《多年以前》,并能自信地,有表情地参与表演在“跳格子”音乐游戏中认识并掌握四分休止符。

教学准备:小鸟头饰光盘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听赏导入

1、动一动

小朋友随《哩哩哩》地音乐律动(小鸟飞)进教室

2、听一听,猜一猜

播放光盘动画歌曲《哩哩哩》

师:欢迎小朋友来到音乐森林做客,看!小鸟都唱着欢快地歌儿欢迎你们呢!听,是那些小鸟来了呢?

3、学一学

师:谁来学一学布谷鸟和百灵鸟地叫声呢?(学生表演布谷鸟的叫声)

4、边听边唱

学生欣赏

二、参与游戏,学习新知识

1、看一看

出现“O”休止符,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新朋友—“O”同学们把它读成什么?

学生回答。。。。。

师:到底读什么?我们来听一听;(放光盘自述“我是四分休止符,遇到我时千万别出声,”)

2、玩一玩

教师设计格子在黑板上,请学生看教师的手指来唱一唱,老师跳到那一格子,学生把格子里的音唱出来,跳到休止符时千万别出声。

要求每个音的时值要把我均匀;唱准每一个音

3、唱一唱

将学生分成4-6人一组,按课本中的呈现形式,在书上用钢笔模拟“跳格子”游戏。然后请一名最好的学生,以小组方式进行比赛。

在教室的地面上按书山的要求画1-2幅格子,有各小组选出最佳代表参与比赛,比一比,那组同学完成得最好。

三、情境导入,学习歌曲

1、听一听

现在请同学们欣赏歌曲,请同学说一说歌曲表述了怎样得内容(第一段)

2、唱一唱

小鸟得家园美不美?请同学用声音描绘一下美丽的树林和蓝天下翱翔得小鸟好吗?

(1)看歌曲曲谱,引导学生用“LA”高兴地哼唱

(2)学生随琴演唱歌曲歌词

(3)师生接龙练唱

3、听一听“朋友地烦恼”

同学们地歌声真美,我们现在地家漂亮吗?可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几乎失去了家园,由于你们人类砍伐了我们赖以生存的森林,我们飞翔的天第越来越小,不仅我们鸟类无处容身,就连森林里其它的动物也快无家可归了。

鸟儿们真可伶,让我们一起帮助鸟儿吧!

4、唱一唱(学习歌曲第二段)

(1)体验鸟儿失去家园的悲伤心情,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歌词,并用“LU”在次带感情哼唱;

(2)感受渴望鸟儿归来地心情,依谱唱第二段歌词。

3、演唱全歌

春天又到了,到处是绿树成荫,鲜花满园,让我们随小鸟一起欢乐地歌唱吧!

教师组织指挥,全班学生有表情地演唱整首歌曲,并原地用身势动作和拍手拍肩等动作进行表演和伴奏。

四、评价总结

师:今天我们和小鸟成了好朋友,以后大家要更加爱护花草树木,爱护所有的小动物,让大自然成为我们最亲密地伙伴,让它们和我们一样开心快乐。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教学目标:

1、能用活泼、欢快的歌声演唱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2、掌握歌曲中的休止符和八分音符节奏。

3、培养学生的动作协调性,能跟音乐有表情地舞蹈,体验与他人合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休止符和八分音符节奏的掌握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让小朋友们参与到故事中去,引出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为歌曲的教学做铺垫。)

说故事的大意:在一片茂密的树林里,有一座古老的城堡;城堡里住着一只可爱的小熊,今天是小熊的生日,他决定在城堡里举行一个盛大的生日舞会,于是,他给所有的朋友们都发了请柬。请柬上是这样写的:我亲爱的朋友,今晚我将在城堡里举行一场盛大的舞会,来庆祝我的生日,诚挚的邀请您前来参加,您的朋友小熊,在离森林很远的波兰,住着小熊最好的朋友----小洋娃娃,她也收到小熊寄来的请柬,于是,小洋娃娃便开动起脑筋,,创作了一首歌曲送给小熊当礼物,并取名为《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小熊收到礼物乐坏了,拉着洋娃娃,合着歌曲,欢快的跳起舞来。

二、新课教学:

(一)音阶练习

(通过反复试唱练习,让小朋友们大致掌握“1,2,3,4,5,6,”六个音的音高并进行发声练习,为接下来的乐谱学唱打好基础。)

小洋娃娃可厉害了.她只用了6个我们熟悉的音符宝宝就完成了创作了这首非常美妙的歌曲大家来看看,都是哪些音符宝宝呢?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这些音符宝宝吧 (1,2,3,4,5,6)

(二)歌曲教学

1、聆听范唱,感受情绪,说说歌词内容

(通过反复聆听,使小朋友们大致熟悉歌曲旋律。听前出示问题,要求小朋友们带着问题边听边思考,他们会更加认真的去聆听歌曲。)

①你感觉到这个歌曲是怎么样的音乐情绪?

(高兴的,快乐的,兴奋的,活泼的,开心的……)

②整个歌曲都在说些什么呢?

(洋娃娃和肖雄在跳舞。他们在跳圆圈舞,小熊点点头,洋娃娃笑呵呵,他们的舞蹈很整齐,并且邀请我们一起跳)

2、结合图谱,学唱歌谱

(通过图谱,让小朋友学会观察并列出乐句中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在此解决X X X 0这一节奏难点。通过反复视唱乐谱,使小朋友们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1)小朋友们你们观察歌谱之后,发现歌谱中的一些相同与不同点了吗?

(一二两句前三小节相同,最后一个小节不同,三四两句前三小节相同,最后一小节不同)

(2)在这里出现了一个音乐小符号,你们认识它吗?

(休止符)

(3)介绍休止符的作用,并请小朋友们练习X X X 0 节奏

(4)教师弹奏旋律,小朋友们用“啦”轻声高位置和琴哼唱旋律

(5)教师弹奏旋律,小朋友们唱谱,固定音准。熟悉后,进行歌谱接龙游戏,巩固歌谱学习

3、填入歌词,跟音乐演唱歌曲,在完成歌谱演唱后,请小朋友们填入歌词,跟琴演唱,在此过程中,对于小朋友还未完全理解的节奏难点进行再次解决。跟音乐演唱歌曲,要求小朋友们有感情的高位置演唱歌曲。

(1)大家都学会唱谱了吗?让我们跟着钢琴,把美妙生动的歌词填入歌曲中吧!

(2)小熊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请小朋友们加入到舞会中来了,请小朋友们跟着音乐唱起来,为小熊的舞会添彩吧。

三、创编活动:

(请小朋友们为歌曲编排简单的舞蹈,在编舞过程中,要求小朋友们按照歌曲节奏组队进行舞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肢体协调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给能力较强的学生一个拓展的空间,使学生体会到合作的欢乐)

小熊今天特别开心,因为有那么多的小朋友来为他庆祝生日。还有那么好听的歌曲作为礼物。听,舞会的音乐响起来了,小熊还想请大家一起来跳个舞,那么老师就请大家同桌二人为一小组,跟着音乐来自己编舞,一起加入小熊的舞会中去吧。

四,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的舞会你们玩得开心吗?生:开心……

小朋友们回到家,可以把这个歌曲教给爸爸妈妈,请他们一起唱唱歌跳跳舞,开一个家庭舞会!

第二单元

音乐中的故事

一、教学内容:

歌曲《老鼠和大象》、《守株待兔的老农夫》欣赏《草原放牧》、《哪扎再生》

二、教学目标:

1、能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并按照歌曲要求表现强弱。

2、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演唱方法表达歌曲情感。

3、欣赏《草原放牧》、《哪扎再生》。

4、展开想象,根据音乐讲述《草原放牧》、《哪扎再生》的故事。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根据音乐讲述《草原放牧》、《哪扎再生》的故事。

2、引导学生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并按照歌曲要求表现强弱。

3、鼓励学生积极的思考怎样运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演唱方法表达歌曲情感。

教学难点:

1、在引导学生发挥音乐想象时,注意鼓励学生独立的聆听感受和理解音乐。

2、引导学生有表情的演唱歌曲时,要适度而不夸张。

四、教材分析:

《守株待兔的老农夫》这是一首儿童歌曲,作品通过节拍、节奏、速度、力度、音区、音型的变化,刻画不同的意境,描绘了守株待兔的老农夫富于童趣和幻想色彩的生活。

《老鼠和大象》是一首儿童叙事体歌曲,歌曲运用行进的节奏、朗读的穿插以及舒展的音高进行。叙述大象与老鼠在广场上的遭遇,表现了大象的硕大、老鼠的渺小以及自不量力的老鼠的下场。

五、教具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录音带。

六、课时安排: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和表演歌曲《草原放牧》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聆听《草原放牧》,培养学生完整聆听音乐作品中独奏的民族乐器和西洋管弦乐队协同演奏所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还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引导学生动手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2、通过自编动作表演歌曲《草原放牧》,体验天真可爱、通过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3、通过聆听、体验、感受与鉴赏这首乐曲,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联系音乐与生活,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草原英雄小姐妹的生动感人的故事,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勇于战胜困难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聆听《草原放牧》,培养学生完整聆听音乐作品中独奏的民族乐器和西洋管弦乐队协同演奏所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还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引导学生动手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3、通过自编动作表演歌曲《草原放牧》,体验天真可爱、交流感受,分享表现音乐的快乐成果。

教学难点:

1、理解乐曲的情绪、情感及所塑音乐形象。

2、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学会欣赏音乐,体会乐曲意境。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电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你们知道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内蒙古草原上曾经发生一件使整个中国都为之感动的故事吗?

2、学生说故事大意。

3、这个故事曾被拍成电影,搬上舞台,写进小学课本,还写成琵琶协奏曲。当时蒙古族孩子龙梅和玉荣小姐妹为了保护集体的羊群而与暴风雪搏斗的英雄事迹传遍了内蒙古大草原和全国各地。

这首协奏曲是以同名电影主题歌和一支内蒙古歌曲的旋律片段作为音乐素材而写成的。全曲一共有五个部分:①草原放牧;②与暴风雪搏斗;③在寒夜中前进;④党的关怀记心间;

⑤千万朵红花遍地开。今天我们要来欣赏它的第一部分琵琶协奏曲——“草原放牧”。

二、欣赏《草原放牧》

1、初听,你觉得这首乐曲情绪怎样?

2、出示实物介绍琵琶。

琵琶是由“头”与“身”构成,头部包括弦槽、弦轴、山口等。身部包括相位、品位、音箱、覆手等部分。

琵琶的音色:穿透力强(衰减小,传得远)。高音区明亮而富有刚性,中音区柔和而有润音,低音区音质淳厚。

3、复听乐曲,区分两个主题音乐的不同。

4、欣赏乐曲的开头:引子

请听听引子的第一句类似号角般的声音是使用什么乐器来演奏的?(圆号)

5、学生欣赏乐曲的第一主题

让学生带着两个问题去欣赏:

1)、下面欣赏第一主题,同时思考这一段旋律表现的是什么样的情绪?(轻快、活泼)

2)、同学们试想想这段音乐会刻画了什么的情景?(这一主题刻画了小姐妹俩欢快、活泼的放牧情景。旋律包含舞蹈性因素及内蒙民歌中的“短调”特点.)

6、学生欣赏乐曲的第二主题

1)、这段旋律与第一主题的情绪上有什么不同?(宽广、抒情)

2)、这一段音乐作者在表达什么呢?(第二主题是对美丽的家乡和幸福生活发自内心的赞美,旋律吸收了内蒙民歌中抒情的“长调”风格。)

7、复听全曲:启发学生根据乐曲标题名称及琵琶弹奏的音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情景,进一步体验两个主题所表现的鲜明对比,并用图形表示。

8、再次复听全曲:要求学生将对两段音乐的感受即兴编舞表演,表现出草原小姐妹的活波可爱的形象。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美丽的大草原不仅有着感人的故事,更有着动听的音乐。这就是这堂音乐欣赏课给我们带来的共同收获。下课。

四、课后反思: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歌曲内容,在本课教学中我安排了多次反复的欣赏,并在欣赏的过程中通过有效性的提问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在欣赏的过程中,加入舞蹈的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动起来,同时也加深了对乐曲的喜爱。多层展示,尽情表现。学生采用唱、画、说的形式在《草原放牧》的音乐中结束上课。

教学内容

学唱并表演歌曲《老鼠和大象》。

教学目标

1、有表情的演唱歌曲《老鼠和大象》。

2、完成“老鼠和大象”的节奏游戏。

3、能根据音乐表演《老鼠和大象》。

教学过程

(一)简短地回顾上两堂课的内容,引入新课。

1、上两堂课同学们听了妈妈讲的故事,听了鹅妈妈讲的《小拇指的故事》《瓷偶女皇》,这堂课我们听一听《老鼠和大象》的故事。

2、放录音《老鼠和大象》。

3、教师板书老鼠和大象的节奏游戏,请学生分组练习,力求将这两种不同的动物的形象表现出来,然后组合在一起。

4、请学生朗读歌曲第二段“一只很小很小的老鼠……”,注意朗读的音量和语气,然后在朗读中加入老鼠和大象的二声部节奏背景。

(二)教师范唱《老鼠和大象》

1、教师范唱歌曲,教师演唱之前,要求学生先表演老鼠和大象的节奏游戏作为歌曲的前奏,教师演唱当中,要求学生朗读和表演带节奏的第二段歌词。师生合作共同完成《老鼠和大象》的歌唱。

2、教师与学生跟琴学唱歌曲,鼓励学生积极学唱,尽快做到用歌声讲述《老鼠和大象》的故事。

3、教师分析歌曲中紧凑与舒展的劳动形象,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比处理歌曲的演唱。尤其是歌曲二声部合唱部分,是多么舒展开阔。然后在学生的演唱中,教师加入二声部合唱的低声部。

(三)教师带领学生学唱二声部合唱

1、在高声部轻声哼唱中,哼唱低声部的音高,可以先放慢速度学唱。

2、当两个声部各自都能听到对方的声部,找到声部融合的感觉时,稍微调整一下音量,达到两个声部音量的平衡。

(四)合成表演,结束本课

根据学生课堂掌握情况,设计不同的表演内容,完整的表现歌曲。

教学内容:哪吒再生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感受乐曲的情绪。

2.通过欣赏乐曲,发展学生对动画片音乐的听觉和想象力,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力。教学重、难点

1.欣赏《哪吒再生》。

2.感受音乐的情绪,理解乐曲表现的意境。

教材分析

乐曲选自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动画故事片《哪吒闹海》音乐片段。四段音乐不间断演奏。

(1)金光洞里

乐曲一开头,扬琴奏出轻快的震音,似云雾蒙蒙的金光洞。接着乐队奏出优美、动听的主题,表现了哪吒的师傅把银丹放入由藕做身体、荷叶做衣衫的“人”形中。随着主体多次反复,葫芦里喷洒出金水,荷花也放射出灿烂的金光。

(2)哪吒苏醒

随着木琴奏出的一连串固定音型,和弦和调性的频繁变化,节奏逐步地紧缩,使我们仿佛看到荷花蕊中冒出一股股青气,粉红色的花瓣徐徐展开,哪吒在抬手、伸腿,慢慢地睁开了眼睛,他苏醒了。

(3)师徒相见

当哪吒睁开眼睛看到师傅时,音乐出现了悠长、高亢的主题。大跳起伏的旋律,二二拍的节拍和全乐队的强奏,抒发了哪吒见到师傅时的悲喜交加,感慨万分的心情。

(4)出发报仇

临别前,师傅送他一对风火轮和一杆火尖枪。这时音乐转入急板,随着短促、强烈的节奏,以三连音节奏层层推进,体现了哪吒奋发操练,为民除害的决心。最后音乐用中国戏曲中常用的收腔,描绘哪吒直奔东海龙宫去报仇了。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小英雄,你们猜猜他是谁?

教师出示动画图片。

学生自由回答。

二、欣赏乐曲

过渡语:今天我们来欣赏《哪吒闹海》中的音乐片段《哪吒再生》。

1.师生共同来回忆哪吒再生的故事情节。

师: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段故事用音乐是怎样表现的。

教师播放乐曲《哪吒再生》音频。

2.教师分段欣赏并讲解。

(1)教师播放“金光洞里”和“哪吒苏醒”两段音乐。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如:乐曲的力度:较弱;节奏:缓慢……

(2)教师分析这两段音乐。

金光洞里:

乐曲一开头,扬琴奏出轻快的震音,似云雾蒙蒙的金光洞。

哪吒苏醒:

随着木琴奏出的一连串固定音型,和弦和调性的频繁变化,节奏逐步地紧缩,使我们仿佛看到荷花蕊中冒出一股股青气,粉红色的花瓣徐徐展开,哪吒在抬手、伸腿,慢慢地睁开了眼睛,他苏醒了。

(3)教师出示“金光洞里”谱例和“哪吒苏醒”谱例,并再次聆听“金光洞里”和“哪吒苏醒”两段音乐。

(4)教师播放“师徒相见”和“出发报仇”两段音乐。

师:出示两幅图,请学生选择和音乐表现内容相符的图片。

(5)学生分析这两段音乐特点。如,速度:快;力度:强……

(6)老师分析这两段音乐。

师徒相见:

2/2拍的节拍和全乐队的强奏,抒发了哪吒见到师傅时的悲喜交加,感慨万分的

心情。

出发报仇:

三连音节奏,体现了哪吒奋发操练,为民除害的决心。

(7)教师出示“师徒相见”谱例和“出发报仇”谱例,并再次欣赏“师徒相见”和“出发报仇”两段音乐。

教学要求:这一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边听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一步理解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

3.学生想象意境,完整聆听音乐《哪吒再生》。

4.欣赏《哪吒再生》视频。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感受到了乐曲的情绪。让我们在音乐中结束课程。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守株待兔的老农夫

教学目标:

1、了解音乐故事,懂得“只有耕耘,才会有收获”的道理。

2、能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守株待兔的老农夫》。唱准歌曲中的后半拍起节奏和顿音。

3、进一步培养学生当众表演的能力,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快乐。

教学重点:

轻快、流畅地演唱歌曲《守株待兔的老农夫》。

教学难点

唱准歌曲中的后半拍起节奏和顿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说过很多故事,今天,老师再给你们讲一个《守株待兔》

的故事:宋国有个农夫,中种着几亩地,他的地头上有一颗大树。一天,他在地里干活,

突然看见一只兔子箭一般地飞过来,猛地撞在那棵树上,死了、、、、、、

师:故事中有谁?

生:农夫、兔子

师: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生:只有耕耘,才有收获。

二、学习歌曲《守株待兔的老农夫》

1、按节奏读歌词

教师边敲打节奏,边度歌词。

师:你觉得什么地方,我们要注意?

生:0 6 5 5 6 6 5 5 ;0 3 5 5 3 5 5 5 ;

0 1 5 3 2 6

师带领学生按节奏读歌词,注意读准歌词中的后半拍起节奏和顿音。可以让学生在

后半拍起节奏的地方点一下头再读。

2、欣赏范唱,并跟随它轻声哼唱。

3、指导学生唱准歌曲中的后半拍起节奏和顿音。顿音的地方要轻快、短促。

4、学生跟琴演唱,教师适时纠正错误的地方,再次强调唱准歌曲中的后半拍起节

奏和顿音。

三、演唱歌曲

师:我们怎样唱,才能更好地表现故事中的情景?

生:轻快、流畅、幽默地

1、引导学生有表情地演唱。

2、以指名唱、小组唱、男女声唱等形式巩固歌曲。

3、师生共同点评、总结。

四、小小音乐剧:守株待兔

1、分组创作、排练。

要求:从歌曲开始起表演,歌曲结束,表演也结束。每个小组必须有人演唱、有人

表演农夫、有人表演兔子、有人表演大树、庄家等等。

2、表演

请各小组上台表演,其他小组做点评。

3、总结

师:通过这些表演,你们觉得,我们在表演时,要注意哪些细节?

生:符合故事情节、人物(动物)的特征,要有表情、、、、、、

五、采集与分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