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旅游资源鉴赏

旅游资源鉴赏

旅游资源鉴赏
旅游资源鉴赏

第一章旅游资源概述

一、什么是旅游资源?

旅游学理论最早形成于国外。当它被引入到中国时,对其中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出现了歧义,而旅游

资源便是其中之一。

在英文中,旅游资源(Tourist resoures)称作旅游吸引物(Tourist attraction)。

专家观点:郭来喜:“凡是能为人们提供旅游观赏、知识乐趣、度假休闲、娱乐休息、探险猎奇、考

察研究以及人民友好往来和消磨闲暇时间的客体和劳务,都可称为旅游资源。”保继刚:“旅游

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

国家旅游局资源开发司和中科院地理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

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因素都可视为旅游资源。”

观点的分析:旅游资源与其他资源一样,是一种客观存在,是旅游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旅游资源具有

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的吸引性。旅游资源能为旅游业所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旅游资源不管是以单体还是复合体的形式存在,都依托于一定的地域空间,是绝对不能移动的。

我们的界定:旅游资源是指客观地存在于一定地域空间并因其所具有的审美和愉悦价值而使旅游者

为之向往的自然存在、历史文化遗产或社会现象。

如何理解其内涵?

1、旅游资源既包括自然的,也包括人文的(含现代人工创造物);既包括物质的,也包括非物质的。

2、旅游资源的内容不仅非常广泛,而且在发生变化,并不断地丰富和扩大。

3、旅游资源提供给旅游者的各种物质与精神享受必须是积极健康的。

二、旅游资源的特征

1、区域性:旅游资源总是分布于一定的地理空间,其形成受特定区域的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制约,又反过来反映着区域环境的特色。如,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中国北方与南方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迥然不同:北方山水雄浑,建筑体型高大,人的性格粗犷、豪放;南方山青水秀,建筑玲珑剔透,人的性格细腻、灵秀。

2、不可转移性:这是由旅游资源所具有的地域性的特征决定的。移动的只是旅游者。

3、时代性:不同的时代,人们对旅游资源的价值判断,会表现出极大的差异。

4、永续性和不可再生性: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如果利用、保护得当,都是可以延续的,是“出售”不完的。反之,如果利用、保护不当,则很容易遭到破坏,且很难恢复。

三、旅游资源的分类

1.按资源属性的分类

自然景观旅游资源

人文景观旅游资源

地文景观

①山岳地形:主要包括风景名山、历史文化名山和冰山雪峰等。

四大佛教名山:金五台(山西)-文殊菩萨道场、银普陀(浙江)-观音菩萨道场、铜峨眉(四川)-普贤菩萨道场、铁九华(安徽)-地藏菩萨道场

四大道教名山:武当山、龙虎山、青城山、崂山

②岩溶景观:又称喀斯特地貌,主要包括地下的洞穴、暗河与地上的孤峰、峰林、石林及天生桥。贵州的织金洞、云南建水燕子洞、美国猛犸洞、桂林山水、七星岩、云南石林、贵州黎平天生桥(全球最长)。

③风沙地貌:包括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如新疆乌尔禾风蚀“魔鬼城”和罗布泊“雅丹”(风蚀垄槽)地貌,敦煌鸣沙山等。

④海岸地貌:包括海蚀地貌、海积地貌、岩岸、沙岸、红树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等。如大连金石滩海滨,三亚天涯海角,厦门鼓浪屿,号称“海底森林”的中国广西红树林海岸,世界最大的澳大利亚大堡礁。

⑤特异地貌:主要指一般地区罕见的独特地貌景观。如贵州马岭河地缝裂谷以地缝、天坑和峰林堪称三绝。火山地貌:五大连池

水域风光

①江河溪涧:包括大江大河和小河小溪。如世界最深最长,堪称“20世纪最伟大的地理发现”的中国雅鲁藏布大峡谷、长江三峡、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武夷山九曲溪和武陵源金鞭溪。②湖泊水库③瀑布泉点世界三大瀑布伊瓜苏瀑布、尼亚加拉瀑布、维多利亚的秘密

④现代冰川⑤滨海景观:世界较为著名的海滨度假胜地有西班牙的加那利群岛蓝沙罗特岛、土耳其的南安塔利亚、多米尼加的波多普拉塔、墨西哥的坎昆、韩国庆州的波门湖、泰国的帕塔亚、印尼的巴厘省杜阿岛、美国的夏威夷。

气象天气

①宜人气候②天象奇观③冰雪景观

生物景观

①森林景观②草原景观③古树名木与奇异花卉④珍稀动物及其栖息地

世界七大自然奇观:1、科罗拉多大峡谷(Grand Canyon of Colorado)2、维多利亚瀑布(Victoria Falls)3、阿拉斯加的冰河湾(Glacial Gulf of Alaska)-“冰雪幻境”;4、猛犸洞(Mammoth Hole)5、珠穆朗玛峰(Mt Qomolangma)6、贝加尔湖(Baikal)7、黄石国家公园(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文物古迹

包括古建筑、石窟寺与石刻、古墓葬、古遗迹、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世界七大建筑奇迹:1、埃及的金字塔;2、万里长城;3、巴比伦的“空中花园”;4、罗马大斗兽场;5、亚历山大地下陵墓(利比亚);6、索菲亚大教堂或索菲亚圣殿(土耳其);7、印度泰姬?玛哈尔陵。

民俗风情

包括节会庆典与民间歌舞(北京龙潭庙会、傣族泼水节、壮族三月三歌节、青岛啤酒节、慕尼黑啤酒节)、民居建筑(福建客家土楼、陕北黄土窑洞、湘西土家族吊脚楼、新疆哈萨克毡房、蒙古包)、民族服饰、生活习俗与风味饮食、民族工艺与民间艺术(苗族蜡染与刺绣、壮锦、杨柳青年画、潍坊风筝)

城乡风貌

包括古都名城、现代都市、特色城市(“水城”威尼斯、“大学城”牛津和剑桥、“汽车城”底特律、“赌城”蒙特卡洛)、古镇风貌(周庄、西递、宏村)、乡村景观(北京“锦绣大地农庄”、苏州“未来农林大世界”)

现代设施

包括大型工程设施(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古代水利工程遗迹(四川都江堰古水利工程、新疆吐鲁番坎儿井、广西兴安灵渠)、文化休闲设施(中国美术馆、中国科技馆、悉尼歌剧院、长春电影城、无锡影视城)、康体娱乐设施(公园、动物园、迪斯尼乐园、欢乐谷、苏州乐园)

宗教文化

包括宗教建筑(寺、教堂)、宗教活动(麦加朝圣、开斋节、佛教的开光和诵经仪式)、宗教艺术(壁画、石刻、雕塑)

文学艺术

包括文学名作与神话传说、楹联题刻与书法绘画(韶山毛泽东诗词碑林)、园林艺术与城市雕塑(昆明世博园、美国纽约的“自由女神”铜像、丹麦哥本哈根的“美人鱼”铜像)、戏曲影视与杂技武术。

饮食购物

包括烹调技艺与美味佳肴(北京全聚德烤鸭、天津“狗不理”包子、云南“过桥米线”)、特产名品与旅游纪念品、现代商厦、特色市场与著名店铺(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南京夫子店古玩字画市场)

2.按照旅游资源市场特性及开发现状进行分类:1.潜在的旅游资源2.现实的旅游资源3.现代人工创造的旅游资源

3.根据旅游资源的吸引级别分类:1世界级旅游资源2国家级旅游资源3省级旅游资源市(县)级旅游资源

我国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全国目前已有500多个风景区,其中重点风景名胜区177个,2000多个文物保护单位,重点文保单位1000多处,森林公园1200多个,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近300座,自然保护区近千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百多个。

第二章旅游审美原理与方法

一、旅游审美的概念与要素

(一)旅游审美的概念

旅游审美:是指作为主体的旅游者对作为客体的旅游资源进行美学意义上的关照(感知和体验)、鉴赏和探求等,从而得到感官上、情绪上和心灵上的愉悦和满足。

旅游活动的核心内容就是对自然美和人文美的欣赏活动,即对旅游资源的审美。

(二)旅游审美的要素1、感觉:(1)感觉——是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通过感觉器官(如眼、耳、口、鼻、舌等)的活动,在人脑中引起的反应,是最简单的心理过程。(2)美感的形成:①形成美感的两个前提: A、人的感觉是美感的前提; B、客观世界是人的感觉的源泉。②形成美感的过程:客观世界(旅游资源)——人的感觉(如视、听、嗅)——美感。2、知觉:知觉——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整体形象和表面联系的心理过程,是由感觉经过分析、综合、联想而转化来的,它比感觉复杂、完整,是多种感觉的结合。3、思维:思维——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从“感觉”、“知觉”到“思维”,旅游者对旅游资源产生了“想象”和“理解”。这样,对旅游资源的欣赏就更深刻、全面,“想象”和“理解”越丰富、越多,从旅游中获得的美感就越多。4、情绪:情绪是从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中产生的一种主观经验。情绪发生时,往往伴随着一定的生理变化和外部表现,具有情景性、短暂性的特点。如当我们徜徉于青山绿水中时,总会心花怒放,顿感欢愉。对旅游资源的高质量的欣赏,往往是那种情化为景,景溶于情,情景交融的“审美情绪力”的高度体验。5、情感:钱今昔教授认为对旅游资源还有更高一层的审美因素,即“情感力”。情感——是人类特有的高级而复杂的体验,它与人的社会性需要有关,与人的立场、观点有关,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深刻性的特点。1、情感与情绪的联系:外部表现都是喜、怒、哀、乐等。2、情感与情绪的区别:情感具有稳定性,深刻性的特点,而情绪具有情景性、短暂性的特点。

(三)旅游审美感受的层次:1、悦耳悦目

旅游审美的悦耳悦目以感性、直觉为特征,以生理快适为基础,印象短暂、不稳定。这种旅游属于“物游”(兴游)层次。2、悦心悦意旅游审美的悦心悦意以知性、理解为特征,印象深刻、持久、稳定。这种旅游属于“心游”层次。3、悦志悦神旅游审美的悦志悦神在崇高感的基础上,寻求超越与无限的审美境界:物我同一、大彻大悟。这种旅游属于“神游”层次。

二、旅游审美的类别及自然景观的审美特质

(一)旅游审美的类型:旅游审美领域大体可分为自然领域、社会活动领域和艺术领域,在展开的过程中相应形成了自然审美、社会审美和艺术审美三种类型:1、自然审美

自然审美是以大自然为载体的审美(物态审美,如风景名山——泰山、风景水体——杭州西湖等,山水诗文等)。自然景观的旅游开发应尽量保持原生态环境的天然美感,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2、社会审美社会审美普遍存在于人类的道德伦理、习俗礼仪、婚姻家庭、宗教信仰以及社会劳动和社会产品之中。3、艺术审美艺术审美是指旅游者与作为旅游审美客体的各种艺术作品发生的“同构”关系。旅游活动中艺术审美的特点:(1)艺术审美具有主导性与强制性(如雕塑的欣赏,导游介入审美过程意义重要);(2)艺术品的审美价值主要在于内在意蕴;(3)艺术审美对于旅游者的反馈影响独特而深刻。

(二)自然景观的审美特质:

1、形象美:旅游资源的形象美,泛指地象、天象之总体形态和空间形式的综合美。可概括为雄、奇、险、秀、幽、奥、旷、野等价值特征。(1)“雄”美的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的“雄”美一般是指相对高度与气势之美,形象高大壮观,气势磅礴。如泰山骤里于齐鲁大地之上,大有通天之势,给人以高大雄浑的视觉意象,素有“天下雄”之美誉。除山体以外,水体也能产生雄(伟、壮)的形象。水的雄壮在于水面的辽阔和水势的激荡(如钱塘江潮、黄河壶口瀑布)。若山水之结合,更能产生“雄”的特征,如长江三峡中的瞿塘峡的“夔门天下雄”,与陡峭的高山和奔腾的急流均是分不开的。自然风景中的这些雄伟、壮

观的形象引起人们的审美感受主要是赞叹、震惊、崇敬、愉悦。雄伟之美使人产生仰慕(敬畏)之情,增人豪情壮志,催人奋发进取。(2)“奇”美的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的“奇”美一般是具形态幻怪离奇的特点,给人千变万化,出人意料之感。如有“天下奇”美誉的黄山,以石奇、松奇、云奇、泉奇而著称。奇特之美的景观能愉悦人的情感,启迪人的智慧,激励人们追求和探索。(3)“险”美的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的“险”美一般是指形态陡峭、气势险峻、坡度特别大,山脊高而窄。如华山体势险峻,险境环生,素以“天下险”闻名。(4)“秀”美的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的“秀”美一般指具有良好的植被覆盖地表,山水交融,色彩葱茏,生机盎然,形态别致丰满,轮廓线条柔和优美。如享有“天下秀”美誉的峨眉山。风景中秀美的形象引起人们的审美感受主要是甜美,安逸,舒适。秀美景观使人悠然自得,心绪平和,愉情养神。(5)“幽”美的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的“幽”美一般是指以丛山深谷、山间盆地为地形基础,辅以铺天盖地的高大乔木,构成封闭或半封闭的空间环境的景观,清静幽深。如青城山享有“天下幽”的美称。幽景给人的审美感受是恬静、舒适、超逸,使人悠闲自得、超然物外,助人潜心静思,最易养性颐情。(6)“奥”美的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的“奥”美一般是指比幽景更为复杂深远、封闭僻远的空间环境。如“一线天”景观;以及号称“天下奥”的武陵山区。(7)“旷”美的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的“旷”美一般是指视野广阔开朗的景观。如辽阔的水域、草原、空旷的田野,以及登高远眺所及大面积景区。旷远之美的景观,给人的审美感受与美育功能是使人视域空间开阔,心境开朗豁达,行事干练沉着。(8)“野”美的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的“野”美一般是指未受人类干扰、雕饰破坏的原始自然景观。如原始森林,九寨沟风景区等。具有天然野趣之美的景观给予人的审美感受和美育功能是,具有自由自在之趣,苍凉悲壮之慨,助人童心不泯,使人心灵净化,促人率直磊落。

2、色彩美:旅游资源的色彩极其丰富,五彩缤纷。这些色彩主要是树木花草、江河湖海、烟雾云霞及阳光构成,给人带来赏心悦目的美感。色彩美主要包括:山色、石色、天色、水色、植物色等。(1)山色。山色系指山体的混合色、调和色,体现山体的整体色彩。淡云薄雾常给山岳敷上一层调和色,是群山的色彩变得柔和、淡雅和协调。(2)石色。系指山石因岩石种类、所含矿物质成分、风化程度等各不相同,而显现出的色彩。石色可以是局部的,也可以是整个山体的颜色。(3)天色。当阳光穿过大气层时,不同的天气和时间,会使天空呈现出千变万化的色彩,这就是天色。天色的变化,赋予大自然不同的色彩,使旅游资源产生不同的美感。(四)水色。水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由于所含矿物质及洁净程度的不同,或者受天色及周围自然景物的影响而产生丰富的色彩。(五)植物色。指树木花草所呈现的色彩,是自然界最丰富多彩,引人注目的色彩,万紫千红。

3、动态美:自然风景中的动态美,主要是由波涛、飞瀑、溪泉以及云雾的运动等自然景观所构成的。自然界中的风是形成动态美的主要动力之一。在特殊情况下,空间位置并未得到改变的物体(即静止不动的物体)也能产生动态感(如雁荡山的灵猫捕鼠)。在旅游审美过程中,想象力丰富的人,往往善于发现动态美,更能欣赏动态美。

4、朦胧美:朦胧美是相对清晰而言的,如透过云雾看风景时,云雾中的景物若隐若现、模模糊糊、虚虚实实,使人产生神秘、幽邃、玄妙之感,易引起观赏者许多遐想,这就是朦胧美所致。朦胧能使物体界线显得模糊,轮廓显得柔和,给人以虚无飘渺之感。游览中要想采获丰硕的朦胧美果实,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变被动接受的欣赏心理为主动创造的欣赏心理,展开想象这个自由翱翔的翅膀。

5、听觉美:指在特定环境中,旅游资源能给人以悦耳动人的音乐般的感受。最具代表性的主要有:鸟语、风声、钟声、水声等。

6、嗅觉美:指嗅觉器官受到刺激所产生的欢快的、令人陶醉的感受。如花的芳香、陈酿、丰美的肴馔、水果、清新的空气等,都能给人以嗅觉美的享受。

7、协调美:主要指以自然风景为基础,渗透了人文内容的景观美。主要类型有:①物态协调美:是指人类为了审美的需要,对自然风景进行艺术加工和处理(如修建亭、台、楼、阁),以协调和强化整体旅游资源的审美效应。②心理协调美:是指通过自然风景联系到历史人物,神话故事,典故传说,名人轶事来反映崇高的风尚、道德、伦理、情操、美好的心灵等,给人以心理上美的享受,进而对游人产生更大的感染力。

8、自然风景美中除上述七种表现形式外,还有质感美、巧合美、韵律美(如长江三峡宽窄相间,有收有放,节奏感韵律感强,像音乐一样,在紧张的节奏后突然来个舒缓的,抒情的)等,它们共同构成丰富多彩的风景美,吸引着人们去发现,去研究。

三、风景审美方法:如何有效地观赏风景呢?

简单地说,离不开知识、方法、距离、角度、时间和情感。五点基本方法,即“观景先知,动静结合,变换视位,选择时机,抓住特点,调动情感”。一、观景先“知”当你要到某一风景地游览时,应先了解一些该风景地的景物特点以及风景地的有关知识。只有对观赏对象有较充分的了解,才能有重点、有目的地进行游览,以便核对、充实、深化已有的认识,从而获得最佳的旅游效果(如对道教名山武当山的游览)。二、动静结合。即动态观赏与静态观赏相结合。动态与静态这两种观赏方法,主要是视游览的对象的特点与性质而定。三、变换视位变换观赏的距离、方向、高度、角度。四、选择时机把握景物特点,因时制宜地进行观赏。五、抓住特点如景观的雄、奇、险、峻、秀、幽、旷、野等特点。六、调动情感讲究情景交融,做到观景生情,以景悟情,以景激情,达到物我同一的审美境界。

风景审美方法例举:一、定点——散点法:(一)定点透视法——静态观赏。指在欣赏旅游资源时,找到一个准确的审美视角,选择最佳欣赏点。(二)散点透视法——动态观赏。指在运动中观察旅游资源,表现出旅游资源观赏的流动性。如欣赏长江三峡、漓江山水。

二、分离欣赏法:指在旅游资源审美中,将特定的对象从周围的现实背景中抽取、剥离出来。被当作一个独立的相对封闭的系统来观赏,从而获得满意的效果。三、联想——想象法:联想——想象法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审美方法,它可使旅游者享受到一种“活化”的形象,使美感得到深化。(一)联想欣赏法主要指旅游资源以一种“感性魅力”来触动观赏者的生活积累,这种触动唤醒了观赏者所直接感受的对象(旅游资源)与自身的审美经验记忆之间的某种联系,从而产生出新的审美对象。(二)想象欣赏法想象主要表现为,不仅感知直接作用于观赏者的旅游资源,而且还能在观赏者的头脑中创造出新的形象。四、情景交融法:情景交融法是对旅游资源的高质量的欣赏,是旅游资源审美中令人陶醉的境界。(一)触景生情。观赏者在旅游资源审美中,由于各种不同的旅游资源的触发,而引起的各种不同的情感反应。其特点为“因物起兴”:一是不同情感对应于不同的对象形式结构;一是不同的美感有着不同的心理基础。(二)缘情择景。是指旅游者,根据不同的情感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特定情感需要的旅游资源,寓情于景,把内在的情感投射于外在的旅游资源上。触景生情与缘情择景的区别:触景生情使旅游资源得到了情感形式,而缘情择景却使情感得到了自然形式。

第三章地质地貌旅游资源

一、地质地貌与旅游。1、地貌是风景的骨架地貌不仅对人类的生活产生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且是自然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了风景的骨架、气势和纹理的主要特征:北雄南秀的总体风格。中国北方多大山脉、大高原、大平原,对比强烈,又受气候影响,多数山地植被覆盖较低,故而山石多裸露。总体上给人以雄浑博大之感。南方则多为中小型山脉、丘陵,与小平原、盆地交错分布,多数地区植被覆盖率很高,岩石少裸露,兼以气温较高,雨量较多,使河流纵横,湖泊棋布。总体上给人以纤巧秀丽之感。2、地质地貌对

人文现象的影响。地貌对长期生活于其环境的人的思维、性格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郭沫若先生在论述屈原时曾说:“屈原是生在巫峡邻近的人,他的气魄的宏伟、端直而又娓婉,他的文辞的雄浑、奇特而清丽,恐怕也是受了些山水的影响。”如:秀雅玲珑的江南园林不同于恢宏粗犷的北方园林,轻盈通透的南方民居不同于厚重严整的北方民居。3、地质地貌对旅游项目的影响。地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旅游项目的兴建与选择。地貌不同,适于开展的旅游项目也不同。有的适宜观光游览,有的适于度假疗养,有的适宜攀登探险……。

二、中国地貌大势。地貌的总轮廓——西高东低阶梯式分布第一阶梯:由青藏高原,由极高山、高山和大高原组成,海拔平均达4000米~4500米,有“世界屋脊”之称;第二阶梯:青藏高原的外缘至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这一连线之间,海拔1000米~2000米;第三阶梯:由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广大的东南丘陵组成,海拔多在500米以下。

山脉的排列和走向——三横三纵网格结构巧分布1、东西走向:天山—阴山—燕山;昆仑山—秦岭—大别山;南岭(纬向构造体系)2、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经向构造体系)3、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长白山;巫山;雪峰山;武夷山;台湾山脉(受华夏构造体系的控制)4、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喜马拉雅山(受河西西域式构造体系控制)

三、常见地貌(1)花岗岩地貌:花岗岩地貌的特点是节理发育,经抬升作用可形成高大挺拔的山体,其主峰突出,山岩陡峭险峻,气势宏伟,岩石裸露,沿节理、断裂有强烈的风化剥蚀和流水切割,多奇峰、深壑、怪石,球状风化作用突出。中国花岗岩地貌分布广泛,如黄山、华山、泰山、九华山、天柱山、衡山、崂山、普陀山等等,其中以黄山、华山、泰山景色最为著名。(2)丹霞地貌:为红色砂砾岩在内外营力作用下发育而成的方山、奇峰、赤壁、岩洞等特殊地貌。因为岩石经过强烈氧化,富集红色的氧化铁,使岩体呈现红色,又由于富集程度的差别,而产生色彩的变化,有紫色、绛红、朱红、浅红等等。(3)砂岩峰林地貌:位于湖南西北部的武陵源风景区,是我国独特的砂岩峰林地貌景观,其出露地层为紫红色或灰白色石英砂岩。流水的侵蚀和重力崩塌,加之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作用,造就了峰林、峰柱、方山、石林、峡谷、嶂谷、幽谷等奇特的砂岩峰林地貌景观。近年来陈国达教授已将武陵源砂岩峰林,改称武陵源峰林,作为专门的地貌名称。(4)流纹岩地貌:为酸性喷出岩所形成,常有流纹构造。这种地貌以闽、浙沿海分布很广,以浙江雁荡山最为典型。另外,浙江的天目山也属于这种地貌。(5)熔岩地貌:熔岩地貌是地下岩浆涌出地表凝固所形成的地貌。中国熔岩地貌主要分布在3个地带:①环蒙古高原带,如山西大同、黑龙江五大连池;②青藏高原带:如云南腾冲火山群;③环太平洋带,如黑龙江长白山的“地下森林”。(6)岩溶地貌:岩溶地貌又称喀斯特( Karst)地貌。岩溶地貌是以碳酸岩类岩石(主要是石灰岩)为主的可溶性岩石在以水为主的内外营力作用下形成的地貌。地面分为“碧莲玉笋”式的岩溶孤峰和峰林、“刀丛剑树”式的石林以及石牙、岩溶洼地、岩溶漏斗、岩溶残丘等,地下则为“无洞不奇”的溶洞与地下河等。(7)海岸地貌:即海岸在地质构造运动、海浪和潮汐冲刷和堆积、生物作用和气候因素等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形态。从总体上可分为海岸堆积地貌和海岸侵蚀地貌。海岸堆积地貌主要有海滩、沙坝和沙嘴、泻湖等,海岸侵蚀地貌主要有海蚀台地、海蚀洞、海蚀柱、海蚀崖等。(8)雅丹地貌:也称风沙地貌,“雅丹”,源于维吾尔语,意为“有陡壁的小丘”。雅丹地貌是因强大的风力侵蚀和搬运、堆积作用而形成的地貌,常呈现风蚀垄脊、土墩、风蚀沟槽、洼地等形态。这种地貌出现于多大风、干涸的古湖盆或湖积平原和戈壁滩。中国新疆的罗布泊、乌尔禾与将军崖为这种地貌的典型。

四、中国的名山:名山的概念

所谓名山,即指自然风光秀美,景物奇特,可供游人欣赏、游览的山地、丘陵,一般

都经过人类长期的宗教、文化等活动的影响而形成了丰富的人文景观。名山可按形成的时代先后分为传统名山和现代名山两大类,以传统名山为重要。名山的分布:中国的名山,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湿润区,以低山和中山为主。它们在地域上的差异,首先表现为“南秀北雄”。如天下雄之泰山、天下险之华山、天下秀之峨眉、天下幽之青城山,均为名山的代表。名山的特点:第一,优美的自然风光。中国的山水景观从审美的角度,可分为雄、奇、险、秀、幽、奥、旷、野八大类。第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传统名山是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可以推溯到中华民族形成之初。中国传统名山五岳与四镇:如,史书《周礼·职方氏》记述“禹封九山”的“扬州会稽山(浙江绍兴)、荆州衡山(湖南)、豫州岳山(河南嵩山)、青州沂山(山东)、兖州岱山(山东泰山)、雍州华山(陕西)、幽州医巫闾山(辽宁)、冀州霍山(山西)、并州恒山”。(这“九山”基本上就是后来所说的“五岳”和“四镇”名山。)(“四镇”,据《周礼·大司乐》载,与五岳并举,指可为一方之镇的大山,即南镇会稽山、东镇沂山、北镇医巫闾山、中镇霍山。)中国古代最高当权者,特别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所谓功业开创者,他们认为“武功之成,虽借人力,然山川之神,实默相予”,于是对名山大川都要加以封号和祭祀,称为“封禅”,于是中华大地就有了“五岳”、“四镇”等传统名山。

第四章水域风光旅游资源

水是自然界中最活跃的物质之一,同时又是大自然景观最基本的造景条件之一。古人云:“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因山而峻,因水而秀”。水域风光旅游资源,一般可分为江河溪涧、湖泊水库、瀑布泉点、现代冰川和滨海景观等5种亚类。

一、江河溪涧:1、中国江河大势。我国河流大都因地势自西向东流入大海,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800多条,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1600多条。以大兴安岭南段、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念青唐古拉山和冈底斯山一线为界,大多数外流河分布在这条界线东南的外流区,大多数的内流河分布在这条线西北的内流区。(1)大江巨流: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北麓,干流流经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十一省市,注入东海,全长6300公里,是我国第一大河,也是世界第三大河。世界十大长河:尼罗河地中海6690亚马逊河大西洋6570长江东海6300密西西比河墨西哥湾6020黄河渤海5464鄂毕河喀拉海鄂毕湾5410叶尼塞河喀拉海叶尼塞湾5075拉普拉塔河大西洋4880刚果河大西洋4630勒拿河拉普贴夫海4400 长江三峡:瞿塘峡居西,长约33公里,是三峡中距离最短、江面最窄的一个峡,以雄著称,有“夔门天下雄”之说。巫峡居中,全长42公里,连续无断,是三峡中最整齐的一段,又称“大峡”。两岸岩石受江水强烈侵蚀,山势峭拔,以秀著称,这里最著名的景观是“巫山十二峰”,是三峡美景中最迷人的地段。西陵峡居东,长约120公里,是三峡中最长的峡段,这里滩多流急,以险著称。(2)大江巨流:雅鲁藏布江:“雅鲁藏布”在藏语中的意思是:“高山流下的雪水”。它全长2057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江。目前因交通条件所限,还很难开展各种旅游活动。但随着世界第一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这一地区发展旅游的前景非常大。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上最长最深的峡谷,其全长504.6公里,最深为6009米,远远超过以前人们认为世界最长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440公里)和世界最深的秘鲁科尔卡峡谷(3200米)。世界三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科罗拉多大峡谷,科尔卡峡谷。(3)河川清流:漓江:发源于广西兴安境内的南岭,流经桂林、阳朔这两个著名的岩溶山水风景区,全长437公里。漓江不仅有“山清、水秀、洞奇、石美”之四绝,而且还有“深潭、险滩、流泉、飞瀑”的美景。(4)富春江-新安江:富春江—新安江沿途风光绮丽,被古人誉为“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它绵延200余公里,东连杭州西湖,西接黄山,融山、水、洞于一体,是中国东部

的“黄金旅游线”。沿江分布有很多著名景点,如瑶琳仙境、新安江千岛湖。(5)山涧溪流:九曲溪:九曲溪是武夷山水的代表,武夷山风景区的灵魂。因绕武夷山九曲十八湾而得名,是我国著名的竹筏漂流河段。(6)山涧溪流:金鞭溪:金鞭溪是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中张家界景区的最大一条山溪。是张家界山水的精华所在。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峡谷之一”。

二、湖泊水库:湖泊,是陆地表面天然洼地中蓄积的水体,是陆地水的重要形式。湖泊分为天然湖泊和人工湖(水库)。1、我国湖泊旅游资源概况:目前全国有大小天然湖泊2万多个,其中面积在1km2以上的有2600个,总面积达7万多km2以上,湖泊率为0.8%。除了天然湖泊外,我国还有人工湖86000多个。主要集中分布在五大湖区:(1)东部平原湖区(2)青藏高原湖区(3)蒙新高原湖区(4)东北平原及山地湖区(5)云贵高原湖区2、湖泊旅游资源的分类

3、湖泊旅游资源的特点:⑴湖泊是风景旅游区旅游风光的重要构景元素⑵具有较丰富的文化内涵⑶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⑷旅游功能完备

4、中国名湖--杭州西湖:西湖十景:断桥残雪、平湖秋月、曲院风荷、苏堤春晓、花港观鱼、雷峰夕照、柳浪闻莺、三潭印月、南屏晚钟、双峰插云。西湖三大泉:①白鹤峰下的虎跑泉,有“天下第三泉”之称;②南高峰的龙井泉,其附近为西湖龙井茶的产区;③灵峰山下的玉泉,是杭州最大的泉水。杭州:中国最女性化的城市

世界十大湖泊:

三、泉点旅游

1、泉点种类

2、什么是矿泉:1必须是天然露头或人工揭露的地下水;2、矿化度超过1000mg/kg,或含有游离CO2超过250mg,或含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成分,具有保健作用;

3、微生物指标、污染物指标必须符合世卫组织规定的饮用水国际标准;

4、流量和化学成分均较稳定;

5、口味纯正,感官性能良好。我国地矿部1986年颁布了饮料矿泉水的水质标准——碳酸矿泉水:游离CO2含量在1000mg/L以上;硅酸矿泉水:偏硅酸含量在10mg/L以上;氡矿泉水:氡含量在5.5毫微居里/L以上。

泉水的旅游功能:⑴审美功能陕西华清池白居易诗: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著名泉点:甘肃酒泉、“泉城”济南、“温泉城”福州广西桂平的乳泉、河北野三坡的鱼泉、云南大理的蝴蝶泉、无锡的惠山泉

天下名泉:北京玉泉山玉泉——天下第一泉济南趵突泉——天下第一泉无锡惠山寺石泉水——天下第二泉杭州虎跑泉——天下第三泉杭州龙井泉——天下第三泉苏州虎丘寺石泉水——天下第三泉济南珍珠泉——天下第三泉扬州大明寺泉水——天下第五泉⑵医疗保健功能这是矿泉(包括温泉)最重要的功能。矿泉,早在远古和中世纪时就因它具有医疗作用而被人们重视和利用。到了近代,由于旅游业的发展,分布于山水胜景地的泉水成为一项旅游资源,泉区成为旅游疗养胜地。比较著名的有:广东从化温泉,云南安宁“天下第一汤”,陕西临潼华清池,重庆南、北温泉,东北五大连池药泉、南京汤山和北京小汤山温泉。⑶品茗酿造功能泉水水质甘甜。其中,用名泉泡茶便是游人追求的品茗美感之一。许多名泉配合当地特产之茶,对游客形成一种独特的吸引效应。最典型的就是“虎跑龙井”,被称为“西湖双绝”。很多名酒如贵州茅台酒、绍兴老酒、古井贡酒、山西汾酒、五粮液酒、剑南春、青岛啤酒等中国名酒,所使用的都是泉水。

四、瀑布旅游资源:瀑布,是指水流从悬崖或陡坡上倾泻而下所形成的水体景观,或者说是河流纵断面上突然产生波折而跌落的水流。它是河床不连续的结果。瀑布,通常由三个要素构成,即水流、陡坎和深潭。

世界著名瀑布:

1、瀑布的旅游价值:第一,瀑布是一项极富吸引力的旅游资源。它的最大特点在于将山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形态、声势、色彩三者俱佳。第二、气候宜人,空气负离子浓度较高,有利于人体健康。

2、瀑布的类型:如按瀑布的水流量的洪枯多寡,可将瀑布划分为常年性瀑布、季节性瀑布和偶发性瀑布;按瀑布的跌水次数,可分为单级瀑布和多级瀑布;按瀑布的分布特点,可分为孤立型瀑布和群体型瀑布;按瀑布产生的环境条件差异,可分为江河瀑布、山岳瀑布和地下飞瀑:江河瀑布主要分布在干、支流的中、上流及干、支流的汇合处。黄果树瀑布、壶口瀑布、吊水楼瀑布、九寨沟瀑布等。山岳瀑布主要分布在相对高差较大、起伏明显的山岳地区。西天目山的龙瀑布、雁荡山的珠帘瀑布、黄山的九龙瀑、人字瀑、百丈瀑、鼎湖山的水帘洞等。地下瀑布多分布于喀斯特洞穴中。浙江金华冰壶洞瀑、江苏宜兴善卷洞瀑、贵州安顺龙宫瀑布等。

五、现代冰川:(1)冰川的形成冰川形成于雪线以上的常年积雪区。固态降水被保存下来形成雪盖,这些冰雪经过积压和重新结晶,成为可塑性的冰川冰。冰川在压力和重力影响下,沿着地面向雪线以下地区缓慢流动,伸出冰舌,形成冰川。(2)现代冰川的旅游价值:目前,世界上纷纷建立起冰川公园,冰川景观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青睐。(3)我国著名的现代冰川:天山一号冰川、嘉峪关七一冰川、四川海螺沟冰川(海螺沟大冰瀑布高、宽皆在1100米左右,是中国最高、最大的冰瀑布)

六、滨海景观:海为海洋的边缘部分。由于海的自身特点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密切关系,海洋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多局限于大洋的边缘海部分,而且大量旅游活动都集中在大陆边缘的海滨地带或岛屿群。从宏观上看,地中海、加勒比海和亚澳陆间海是世界上三大海滨旅游区。之所以能成为或即将成为全球著名的海滨旅游区,主要原因在于:1、处于地壳破裂地带,岛屿、火山众多;2、中低纬度的亚热带或热带气候类型,终年温暖湿润,舒适宜人;

3、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与现代科技条件下的旅游产品并存,旅游资源的内涵异常丰富;

4、便捷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系统;

5、靠近世界三大旅游客源市场,客源有保证。海滩是现代旅游中一项极为重要的旅游资源。著名的当属:华基基海滩、迈阿密海滩、帕塔亚海滩、(法)蓝色海岸等。

第五章气象与气候旅游资源

(一)基本概念1、大气:包围在地球外部的一层美丽而又千变万化的气体,总称为大气或大气层。

2、气象:包围地球的大气层的状态和物理现象,由温度、湿度、风、云、雨、霜、雾、雷、电、虹、霞、光等构成。气象是瞬息万变的。

3、气候:某一地区多年天气状况的综合,不仅包括该地相对稳定发生的天气状况,也包括偶尔出现的极端天气状况。

4、天气一定的区域内某一瞬间或短时间内,所观测到的各种气象要素所综合的大气状况及其变化的总称。如人们生活中所遇到的阴、晴、冷、暖、干、湿等天气状况,都是温度、气压、湿度、风、云、降水等各种气象要素综合的结果。

5、天象与天文:天象是指天文现象。天文则是日月星辰等天体在宇宙间的分布、运行等变化现象。

(三)气象、气候与旅游的关系:第一,良好的气候条件本身就是一项旅游资源。第二,各种气候类型都具有激发人们旅游动机的功能。第三,气象、气候旅游资源与其它旅游资源相结合,更具有旅游意义。

二、气象气候旅游资源类型:(1)雨景雨景有一种朦胧美。细雨朦胧时,村庄时隐时现,山水如烟如雾,增添无限的神秘色彩;雨过天晴时,山石如洗,群峰云雾缭绕,空气清新。我国的江南烟雨、巴山夜雨、梅雨等是较为著名的雨景。江南烟雨:指东南沿海、四川盆地秋季降的如丝细雨,呈现出细雨霏霏、烟雾缭绕的景象。巴山夜雨:川陕交界的大巴山地中的山间谷地,气温高、湿度大,谷地中湿热的空气不易扩散,夜里降温后湿热的空气上升使水汽凝结,出现皓月当空而细雨蒙蒙的景象。梅雨:江淮一带春末夏初的连阴细雨,使风景区的远山近水一派空蒙,时隐时现。“水光敛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2)云雾景:云、雾景观以湿润的南方及东部沿海地区较为普遍,尤以山区为佳。在我国比较有名的云雾景观有庐山的云雾、黄山的云雾等。(3)雪景:雪是中纬度地区的冬季和高纬度地区及雪线以上山顶地带出现的一种特殊天气降水现象,如果配以其它自然景观,如高山、森林、冰川等,则可以构成奇异的冰雪风光。冰雪运动:冰雪运动是一项冬季度假旅游活动,冰雪运动的主要项目有高山滑雪、越野滑雪、跳台滑雪、花样滑雪、单板滑雪等形式。目前,滑雪场地规模最大、分布最集中的是欧洲。主要分布在降雪量大,干雪保留时间长,又有适宜地形的阿尔卑斯山地、比利牛斯山地和斯堪的纳维亚山地。自1986年以来,我国吉林省也开辟了松花湖滑雪场和北大湖滑雪场,内蒙古开辟海拉尔滑雪场,黑龙江开辟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