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章《振动》习题解答

第章《振动》习题解答

第章《振动》习题解答
第章《振动》习题解答

第9章《振动》习题解答

9.2.1 一刚体可绕水平轴摆动.已知刚体质量为m ,其重心C 和轴O 间的距离为h ,刚体对转动轴线的转动惯量为I.问刚体围绕平衡位置的微小摆动是否是简谐运动?如果是,求固有频率,不计一切阻力.

【解】

刚体受力如图所示,规定逆时针为转动正方向,φ为与OC 铅垂线(为平衡位置)的

夹角,由对O 的转动定理; 因φ很小故sin φφ=

9.2.2 轻弹簧与物体的连接如图所示,物体质量为m ,轻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k 和2k ,

支承面是理想光滑面,求系统振动的固有频率.

【解】

以物体m 为隔离体,水平方向受12,k k 的弹性力12,,F F 以平衡位置为原点建立坐标系

O x -,水平向右为x 轴正方向。设m 处于O 点对两弹簧的伸长量为0,即两个弹簧都处于原长状态。m 发生一小位移x 之后,弹簧1k 的伸长量为x ,弹簧2k 被压缩长也为x 。

故物体受力为:1212---()x F k x k x k k x ==+ (线性恢复力) m 相当于受到刚度系数为12k k k =+的单一弹簧的作用 由牛顿第二定律:

9.2.3 一垂直悬挂的弹簧振子,振子质量为m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k .若在振子和弹簧1k 之间串联另一弹簧,使系统的频率减少一半.串联上的弹簧的劲度系数2k 应是1k 的多少

倍?

【解】

未串时:平衡位置 1

mg k =

串联另一刚度系数为2k 的弹簧:

此时弹簧组的劲度系数为?k =

已知:

2ωω

=' 解得:211

3

k k =

9.2.4 单摆周期的研究.(1)单摆悬挂于以加速度a 沿水平方向直线行驶的车厢内.(2)单摆悬挂于以加速度a 上升的电梯内.(3)单摆悬挂于以加速度a (

【解】

(1)以车为参照系,摆锤为隔离体,受重力W ,摆线张力T ,惯性力f ma *=-。

平衡位置处有:0T mg f *++=

由此可得平衡位置时摆线铅直夹角

a

tg g

α=

(1) 由平衡位置发生小角位移θ

由牛顿第二定律:在切线方向的分量式

即 (sin cos cos sin )(cos cos sin sin )g a a ταθαθαθαθ-++-=

θ

角很小,故sin ,cos 1θθθ==.于是得: 利用(1)式,sin cos ,g a αα=

则 22

(cos sin )d g a a dt τθααθ-+== 即 22cos sin 0d g a dt

θααθ++=

因为

sin αα=

=

所以 0g a ω+=

=

(2)以电梯为参照系,惯性力与重力沿铅垂方向,同于的分析摆线为铅垂位置时为平衡态.

(3) 同(2)的分析得:

9.2.5 在通常温度下,固体内原子振动的频率数量级为310/s .设想各原子之间彼此以弹簧连结.一摩尔银的质量为108g 且包含236.02?10个原子.现仅考虑一列原子,且假设只有一个原子以上述频率振动,其它原子皆处于静止,计算一根弹簧的劲度系数.

【解】

由9.2.2

知0ω=

这里 12k k k ==

9.2.6 一弹簧振子,弹簧的劲度系数为=9.8N/m k ,物体质量为20g 现将弹簧自平衡

位置拉长并给物体一远离平衡位置的速度,其大小为7.0m/s ,求该振子的运动学方程(SI).

【解】

以平衡位置为原点建立坐标系O-x,水平向右为正方向。弹簧振子的运动方程为:

故07(/)rad s ω=

= 0t =

时,00),7.0(/)x x cm cm s νν====

0t =时,000cos sin x A A ανωα=?

?=-?→0.34()rad α=-

弹簧振子的运动方程:

9.2.7 质量为31.010g ?的物体悬挂在劲度系数为61.010dyn/cm ?的弹簧下面.(1)求其振动的周期.(2)在=0t 时,物体距平衡位置的位移为+0.5cm ,速度为+15cm/s ,求其运动学方程.

【解】

以平衡位置为原点,建立坐标系O-x ,竖直向下为正方向。

(1

)0

220.199()T s π

π

ω=

== (2)设运动方程为:

即 000cos 0.726sin 0.688

x A A αναω?

==????=-=--?? 故 0.759()43.49rad α=-=

-

所以运动学方程为:

9.2.8 (1)一简谐振动的运动规律为π

=5cos(8+)4

x t ,若计时起点提前0.5s ,其运

动学方程如何表示?欲使其初相为零,计时起点应提前或推迟若干?

(2)一简谐振动的运动学方程为=8sin(3-)x t π.若计时起点推迟1s ,它的初相是多少?欲使其初相为零,应怎样调整计时起点?

(3)画出上面两种简谐振动在计时起点改变前后=0t 时旋转矢量的位置.

【解】

(1) 5cos(8)4

x t π

=+ (1)

计时起点提前0.5,则0.5t t '=+,代入(1)式,运动方程为: 设计时起点提前0t 秒,可使初相为零,即0t t t ''=+,代入(1)式得:

有 0080,4

32

t t π

π

-+

==

即,即提前

32

π

秒时计时可使其初相为零。

(2) 38sin(3)8cos(3)2

x t t π

π=-=-

(2) 计时起点提前0t 秒时0t t t '=+代入 03

8cos(33)2

x t t π'=--

若计时起点推迟一秒,则01t =-,此时初相为

若要 03302t απ=--=,需02t π

=-,即推迟2π秒计时时,可使初相为零。

(3) 见图a,b

(a) (b)

9.2.9 画出某简谐振动的位移——时间曲线,其运动规律为1

=2cos2π(+)4

x t (SI 制)

【解】

1

2cos 2()4

x t π=+(SI 制)

令1

4

t t '=+ 则有2cos2x t π'=为周期引的余弦曲线。

画出 x t '- 曲线,再根据14t t '=-的关系。将ox 轴右移1

4

周期。

半径为R 的薄圆环静止于刀口O 上,令其在自身平面内作微小摆动.(1)求其振动的周期.(2)求与其振动周期相等的单摆的长度.(3)将圆环去掉

2

3

而刀口支于剩余圆弧

的中央,求其周期与整圆环摆动周期之比.

【解】

(1)该装置为物理摆,利用9.2.1对一般刚体得到的公式

02T ω=

=为薄圆球质量。h R = 根据平行轴定理:

(2)根据单摆公式02T g

=

由0,T T = 可得 2R =

(3)该装置为物理摆,仍利用公式2T '=由对称性可知,质心位于oo '上。m '为剩余圆弧的质量,h oc '=。

根据平衡轴定理。2220()C C I m R I m oc I m R h '''''''==+=+-

故 22 1.T T T

'

'=== 即T T '=

可知不管圆环去掉多少,只要刀口高于剩余圆弧中央,其振动周期均不变。

1m 长的杆绕过其一端的水平轴作微小摆动而成为物理摆.另一线度极小的物体与杆的质量相等.固定于杆上离转轴为h 的地方.用0T 表示未加小物体时杆子的周期,用T 表示

加上小物体以后的周期.(1)求当=50cm h 和=100cm h 时的比值

T

T .(2)是否存在某一h 值,可令0T =T ,若有可能,求出h 值并解释为什么h 取此值时周期不变.

【解】

(1)利用9.2.1

得到的物理摆公式2T = 设0m 为杆质量,为杆长,未加小物体时,加小物体后,

(2)由

1T

T =,即2

22

32h h +=

+

可得:122

,03

h h =

= 讨论:

由02

2T =,此物理摆的等效单摆长度为23。在123h =处加另一物体,相当于使

等效单摆的摆锤质量增加而摆长不变,故周期不变。

20h =,即小物体置于转动轴上,对运动无影响。故周期不变。

天花板下以0.9m 长的轻线悬挂一个质量为0.9kg 的小球.最初小球静止,后另有一质量为0.1kg 的小球沿水平方向以1.0m/s 的速度与它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求两小球碰撞后的运动学方程.

【解】

以小球12,m m 为物体系。碰撞前后的过程始末,在过程中认为12,m m 仍在原小球2m 静止处。水平方向动量守恒:

碰撞后成为一个单摆作简谐运动,设其运动方程为

以碰后小球12,m m 获得速度0.1(m/s),而0θ=时为计时起点,即

由cos 0α=,00sin 1,2

A θπ

ααω=-

=-=- 故运动方程0.0337cos(3.3)2t π

θ=-在θ很小的条件下,x θ=,所以用线量描述的运动

方程为0.03cos(3.3)2

x t θ

=-。

求第四章习题4.6.5题中铅块落入框架后的运动学方程.

【解】

以物体2m 为隔离体,根据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可知:

2m 落至盘上的速度为00.30m x h ν==

在以框架1m ,物体2m 为物体系。完全非弹性碰撞前后为过程始末,因外力(弹簧弹性力,重力)

内力,故可用动量守恒定律求近似解:

设弹簧自由伸展的位置为a ,挂框架后平衡位置为b,碰后平衡位置为O ,O 即为坐标系O-x 之原点.

依题意

0.10ab m ==

因0

10

12, (

)()k

m g k bo m m g =+=+

碰撞后系统为一数值悬挂的弹簧振子,舍弃运动方程为

以碰撞之后1m ,2m 的共同速度x ν运动,而处于b 处时为计时起点,即:

由00

cos 0.5,sin 0.866, 4.19(rad)A A ναααω--=

=-==-= 运动方程为:0.2cos(7 4.19)x t ==+

可选择适当的计时起点使初项为零,则运动方程可表示为0.2cos7x t =

第四章习题4.6.5题中的框架若与一个由框架下方沿铅垂方向飞来的小球发生完全弹性碰撞,碰后框架的运动学方程是怎样的?已知小球20g ,碰框架前的速度为10m/s.

【解】

以框架1m ,小球2m 为物体系。以框架平衡位置为原点建立坐标系O-x ,竖直向下为正方向:

以完全弹性碰撞前后为过程始末,设小球的碰撞前速度为2x ν,小球框架碰后速度为

2

,x x νν',因外力内力,故可用动量守恒定律近似求解。又因碰撞为完全弹性碰撞,碰撞

前后总动能相等。

可以求得:20

(m /s)11

x ν=-

在一框架为隔离体。碰撞之后平衡位置不变,仍未O 点。系统为一竖直悬挂的弹簧振子,设其运动方程为:

以碰撞后,框架获得速度x ν,而处于O 点时为计时起点,即:

根据题意,弹簧刚性系数0

,

0.1mg

k =

=

故00

9.8

9.9(rad/s)0.1

g

ω=

==

= 由000

cos 0,sin 0x A A ν

ααω=

==-> 知 1.57(rad)2

π

α=

=

所以运动方程为0.184cos(9.9)2

x t π

=+

质量为m 的物体自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顶点处由静止而滑下,滑行了远后与一质量为m '的物体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m '与劲度系数为k 的弹簧相连.碰撞前m '静止于斜面上,如图所示.问两物体碰撞后作何种运动,并解出其运动方程.已知

o =5kg,=490N/m,=30,=0.2m m =m k θl '.

【解】

a 为弹簧自由伸展位置,

b 为加m '后平衡位置,O 为,m m '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后的平衡位置,以O 为原点建立坐标系O-x 如图:

故1

sin

bo mg ab k

θ=

= 以物体m 为隔离体,物体m 由斜面顶滑下,做匀加速运动滑行远后速度为0x ν

再以,m m '为物体系。以完全非弹性碰撞前后为过程始末,且近似认为碰撞过程中,m m '位置不变。

当,m m '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之后,沿ox 方向的动力学方程为

,m m '受线性恢复力,做简谐运动。

根据定义07(rad/s)ω=

== ,m m '的运动方程为0cos()x A t ωα=+

若以碰撞后弹簧压缩最甚时为计时起点,设此时坐标为0x 则

现在求0x 。以弹簧自由伸长位置a 为重力势能、弹性势能零点。在由碰撞后到达压缩最甚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有

代数,00.118(m).x =∴运动方程00.118cos 7x t =

9.3.1 1851年佛科做证明地球自转的实验,摆长69m ,下悬重球28kg.设其振幅为o 5.0,求其周期和振动的总能量,重球最低处势能为零.

【解】

根据单摆周期公式

以悬线铅直时为势能零点,则振动的总能量即等于摆锤在最高点时的势能

9.3.2 弹簧下面悬挂质量为50g 的物体,物体沿竖直方向的运动学方程为=2sin10x t ,平衡位置为势能零点(单位时间:s ,长度单位:cm ).

(1)求弹簧的劲度系数,(2)求最大动能,(3)总能量.

【解】

(1)根据弹簧振子20k

m

ω=

(2)由2sin102cos(10)2

x t t π

==-

则20sin(10)2

dx t dt πν=

=-- 速度最大值2max 2010(m /s)ν-=?

故最大动能2

3max max 1 1.0010(J)2

k E m ν-=

=? (3)总能即等于最大动能3max 1.0010(J)k E E -==?

或2

31 1.0010(J)2

E kA -=

=? 9.3.3 若单摆的振幅为0θ,试证明悬线所受最大拉力等于0(3-2cos )mg θ. 【解】

设摆锤质量为m,摆长为,0θ为最大摆角。以摆锤为隔离体。受重力W ,张力T 单摆的运动方程为

当摆角为θ时,沿法向方向的动力学方程为

∵单摆θ很小,故cos 1θ=

∴2

T mg m

ν=+

则 2

max max T mg m

ν=+

而 ???

max max max 00000,sin(),t νθθθωωαθθω==-+=

故 2200max 00

()

T mg m mg m θωθω=+=+ 又 2

0g

ω=

又由 2max 01(1cos )2

m mg νθ=-机械能守恒

故 max 0(32cos )T mg θ=-

9.4.1 在电子示波器中,由于互相垂直的电场的作用,使电子在荧光屏上的位移为

求出=0,,32

ππ

α时的轨迹方程并画图表示.

【解】

cos cos()

x A t

y A t ωωα==+

当 0,.x y α==时

当 ,3

π

α=

由垂直与水平方向简谐振动合成公式

222

211222

1212

2cos()sin (),x y xy a a A A A A αα+--=-得 令

cos 45sin 45sin 45cos 45x x y y x y ''?=-??

''=+??

(坐标轴转动

45,,,x y x y ''与的关系式) 则上式可得:

A

A 的椭圆。 当 2

π

α=

时,

则222x y A +=是一个半径为A 的圆。

9.6.1 某阻尼振动的振幅经过一周期后减为原来的1

3

,问振动频率比振动系统的固有

频率少几分之几?(弱阻尼状态)

【解】

弱阻尼振动

由题意()1

1/3

t t T Ae Ae ββ-'-+=

取对数()ln ln 3t

t T Ae T Ae

βββ-'-+'==

故0ω==

所以

00

1.49%ωωω'

-== 即振动频率比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少1.49%。

9.6.2 阻尼振动起初振幅0=3cm A ,经过=10s t 后振幅变为1=1cm A ,问经过多长时间,振幅将变为2=0.3cm A ?(弱阻尼状态)

【解】

弱阻尼振动 cos()t x Ae t βωφ-'=+

已知

1

01131,10

t A A A Ae

t β-=====

固 101ln

ln ln 3t A A

t A Ae ββ-=== 故 1ln 3ln 3

10

t β=

=

设 2220.3t t t A Ae β-===时,

由 2022ln

ln ln10t A A

t A Ae

ββ-===

所以 2ln10

ln10

2.10()(ln 3)/10

t s β

=

=

=

9.7.1 某受迫振动与驱动力同相位,求驱动力的频率.

【解】

受迫振动稳定状态的初位相为φ

由于强迫力初位相为零,所以φ即为受迫振动稳定状态与强迫力的位相差。

固 22

020,tg βω

φβωω-=

=-为有限值,故有0ω→

第七章选择题答案

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其中最早出现的计算机网络 是。 (A)Ethernet (B)Internet (C)APARNET (D)PSDN 2.一座大楼内的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属于。 (A)PAN (B)LAN (C)MAN (D)W AN 3.计算机网络中可以共享的资源包括。 (A)硬件,软件,数据,通信信道(B)主机,外设,软件,通信信道 (C)硬件,程序,数据,通信信道(D)主机,程序,数据,通信信道 4.网络接口卡的基本功能包括:数据转换,通信服务和。 (A)数据传输(B)数据缓存 (C)数据服务(D)数据共享 5.网络管理系统中,管理对象是指。 (A)网络系统中各种具体设备(B)网络系统中各种具体软件 (C)网络系统中各类管理人员(D)网络系统中具体可以操作的数据 6.通信系统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A)终端,电缆,计算机(B)信号发生器,通信线路,信号接收设备 (C)信源,通信媒体,信宿(D)终端,通信设施,接收设备 7.局域网不提供服务。 (A)资源共享(B)设备共享 (C)多媒体通信(D)分布式计算 8.关于因特网中主机的IP地址,叙述不正确的是。 (A)IP地址是由用户自己决定的 (B)每台主机至少有一个IP地址 (C)主机的IP地址必须是全国唯一的 (D)一个主机可以属于两个或者多个逻辑网络 9.下面是有效的IP地址。 (A)202.280.130.45 (B)130.192.290.45 (C)192.202.130.45 (D)280.192.33.45 10.按照IP地址的逻辑层来分,IP地址可以分为类。 (A)2 (B)3 (C)4 (D)5 11.当用户向ISP申请Internet帐户时,用户的E-mail帐户应包括。 (A)Username (B)mailbox (C)Password (D)Username,Password 12.如果用户希望在网上聊天,可以使用internet提供的服务形式。 (A)新闻组服务(B)电子公告版服务 (C)电子邮件服务(D)文件传输服务 13.所有站点均连接到公共传输媒体上的网络结构是。 (A)总线型(B)环型 (C)树型(D)混合型 14.在internet上浏览时,浏览器和WWW服务器之间传输网页使用的协议是。 (A)IP (B)HTTP (C)FTP (D)Telnet 15.使用Internet时,由指明通信协议和地址。 (A)TCP和IP (B)FTP (C)URL (D)E-mail地址 16.一个计算机网络由组成。 (A)传输介质和通信设备(B)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 (C)用户计算机终端(D)主机和通信处理机

计算机网络第四章习题

第四章数据链路层 补充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数据链路层功能的是(B )。 A帧定界功能B.电路管理功能 C差错控制功能D.流量控制功能 2.数据链路层协议的主要功能是( C )。 A.定义数据格式B.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性传输 C控制对物理传输介质的访问D.为终端节点隐蔽物理拓扑的细节 3.下述协议中,( A )不是链路层的标准。 A.ICMP B.HDLC C.PPP D.SLIP 4.数据链路层采用了退回N帧的(GBN)协议,如果发送窗口的大小是32,那么至少需要( C )位的序列号才能保证协议不出错。 A.4 B.5 C.6 D.7 5.数据链路层采用选择重传协议(SR)传输数据,发送方已发送了0~3号数据帧,现已收到1号帧的确认,而0、2号帧依次超时,则此时需要重传的帧数是( B )。 A.1 B.2 C.3 D.4 6.数据链路层采用后退N帧协议方式,进行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发送方已经发送了编号O~6的帧。当计时器超时时,只收到了对1、3和5号帧的确认,发送方需要重传的帧的数目是( A )。 A. 1 B.2 C.5 D.6 7.下列有关数据链路层差错控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 A.数据链路层只能提供差错检测,而不提供对差错的纠正 B.奇偶校验码只能检测出错误而无法对其进行修正,也无法检测出双位错误 C.CRC校验码可以检测出所有的单比特错误 D.海明码可以纠正一位差错 8.字符S的ASCII编码从低到高依次为1100101,采用奇校验,在下述收到的传输后字符中,哪种错误( D )不能检测? A.11000011 B.11001010 C.11001100 D.11010011 9.在简单的停止等待协议中,当帧出现丢失时,发送端会永远等待下去,解决这种死锁现象的办法是( D )。 A.差错校验B.帧序号 C.NAK机制D.超时机制 10.从滑动窗口的观点看,当发送窗口为1,接收窗口也为1时,相当于ARQ的( C )方式。A.回退N帧ARQ B.选择重传ARQ C.停止-等待D.连续ARQ 二、综合应用题 1. 在一个数据链路协议中使用下列字符编码: A 01000111; B 11100011;FLAG 01111110;ES C 11100000 在使用下列成帧方法的情况下,说明为传送4个字符A、B、ESC、FLAG所组织的帧实际发送的二进制位序列。1)字符计数法;2)使用字符填充的首尾定界法;3)使用比特填充的首

《中国近代史》第一章

ef7 《中国近代史》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 ) A、手工业 B、农业经济 C、工业 D、小农经济 答案:D 2、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 ) A、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 B、族权和政权相结合 C、国家统一和各民族经济文化紧密联系 D、结构稳定、延续,发展缓慢、迟滞 答案:A 3、中国近代社会的起点标志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太平天国运动 D、甲午战争 答案:A 4、近代操纵了中国政治、经济命脉,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的是( ) A、封建阶级 B、无产阶级 C、资本—帝国主义 D、资产阶级 答案:C 5、近代中国成为奴役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的是( ) A、封建阶级 B、小资产阶级 C、资本—帝国主义 D、资产阶级 答案:A 6、近代中国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是( ) A、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 C、资产阶级 D、无产阶级 答案:A 7、近代中国产生的新的被压迫阶级是( ) A、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 C、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答案:B 8、近代中国最主要的矛盾是( )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B、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答案:A 9、我国与列强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 A、《条约》 B、《马关条约》 C、《中法新约》 D、《条约》 答案:D 10、近代中国,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 ) A、太平天国起义 B、三元里人民抗英 C、虎门战役 D、吴淞口战役 答案:B 11、列强未能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在于( ) A、列强之间的矛盾 B、中国的实力 C、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D、义和团运动 答案:C 12、以下哪个人物是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 A、林则徐 B、源 C、观应 D、康有为 答案:A 13、提出同西方国家进行商战,设立议院思想的人是( ) A、王韬 B、薛福成 C、观应 D、马建忠 答案:C 14、较早通过翻译西方著作向国人介绍西方社会进化论的学者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 D、严复 答案:D 15、提出“振兴中华”口号的是( ) A、康有为 B、严复 C、 D、梁启超 答案:C 16、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最大变化是( ) A、主权不完整 B、领土被割占 C、开始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 D、小农经济开始瓦解

近代史试题库最终版

试题库——上编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 D ) A.族权制 B.市民社会制 C.领主制 D.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宗法等级制 2.在近代中国,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前提是( C ) A.进行实业救国 B.实行资本主义 C.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D.进行西方式的工业革命 3.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其对中国的影响不包括( D )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B.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逐步传入中国 C.英国对华输出商品激增 D.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 4.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 A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中国最早的一批产业工人产生在( B ) A.洋务企业中 B.外国资本经营的近代工商企业中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中 D.私人小作坊中6.近代中国社会中最革命的阶级是( A )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7.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最主要的矛盾是( C )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C.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8.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其主要特征是( A ) A.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B.以家族为单位的集体经济 C.以机器为生产工具的工场经济 D.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商业资本主义经济 9.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支柱是(A ) A.封建势力 B.资产阶级势力 C.宗教势力 D.地方实力派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是( ABCD ) A.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B.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C.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D.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2.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是( ABC ) A.革命性最强 B.相对集中 C.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 D.同先进的生产力相联系 3.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C ) A.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B.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C.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 D.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 4.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始终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 BD ) A.发展生产力 B.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C.改进生产关系 D.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5.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的根本性变化是(AC ) A.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 B. 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殖民地的中国 C.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D.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 三、思考题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①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②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步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点? ①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最主要的是前者。 ②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 ③基本特征:资本主义侵略势力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中国的封建势力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封建所有制仍然广泛存在,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民族资本主义很弱小,且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有或多或少的联系;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极不平衡,地方割据使中国处于不统一状态;受三座大山压迫,中国人民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第二章中国近代史纲要各章节答案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单项选择题: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领导人是(B )。 A、林则徐 B、洪秀全 C、李鸿章 D、康有为 2、发动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宗教组织是( C )。 A、白莲教 B、基督教 C、拜上帝教 D、天地会 3、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历时( B )。 A、10年 B、14年 C、18年 D、20年 4、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农民起义特色的文件是( B )。 A、《海国图志》 B、《天朝田亩制度》 C、《资政新篇》 D、《救亡决论》 5、太平天国运动面临的以往农民运动从未遭遇的新情况是( C )。 A、领导阶层的迅速腐化 B、流动作战没有固定根据地 C、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D、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 6、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C )。 A、《海国图志》 B、《天朝田亩制度》 C、《资政新篇》 D、《救亡决论》 7、洋务运动发端于(B )。 A、19世纪40年代 B、19世纪60年代 C、19世纪80年代 D、20世纪20年代 8、洋务派代表的社会阶层是( A )。 A、地主阶级 B、官僚资产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农民阶级 9、19世纪60年代后,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 B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

用 C、自强、求富 D、托古改制 10、洋务派最先兴办的是(B)。 A、民用工业 B、军事工业 C、新式学堂 D、新式军队

11、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大多数采用( C )。 A、官办 B、商办 C、官督商办 D、官商合办 1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 A )。 A、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B、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C、地主阶级改良运动 D、地主阶级革命运动 13、戊戌维新运动的核心领导人是( A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严复 14、1895年,康有为组织发动了( B )。 A、金田起义 B、公车上书 C、百日维新 D、广州起义 15、戊戌维新运动的高潮是( C )。 A、金田起义 B、公车上书 C、百日维新 D、广州起义 16、百日维新发生于( B )时期。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7、戊戌变法中,表示要为变法而流血牺牲的是(C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刘光第 18、戊戌变法期间,资产阶级维新派把实现变法的希望寄托在( B)身上。 A、李鸿章 B、光绪皇帝 C、慈禧太后 D、袁世凯 19、“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属于( B )的主张。 A、维新派 B、洋务派 C、革命派 D、立宪派

试题库之第七章先进制造技术

第七章:先进制造技术 一、单项选择题 1.按照系统的观点,可将生产定义为使生产()转变为生产财富并创造效益的 输入输出系统。C A.对象;B.资料;C.要素;D.信息。 2.快速原型制造技术采用()方法生成零件。C A.仿形;B.浇注;C.分层制造;D.晶粒生长 3.度量生产过程效率的标准是()。D A.产量;B.产值;C.利润;D.生产率 4.在先进的工业化国家中,国民经济总产值的约()来自制造业。C A.20%;B.40%;C.60%;D.80% 5.制造从广义上可理解为()生产。B A.连续型;B.离散型;C.间断型;D.密集型。 6.精良生产是对()公司生产方式的一种描述。 D A.波音;B.通用;C.三菱;D.丰田。 7.在机械产品中,相似件约占零件总数的()。C A.30%;B.50% ;C.70%;D.90%。 8.零件分类编码系统是用()对零件有关特征进行描述和识别的一套特定的规 则和依据。 C A.文字;B.数字;C.字符;D.字母 9.成组技术按()组织生产。D A.产品;B.部件;C.零件;D.零件组 10.CIM是()和生产技术的综合应用,旨在提高制造型企业的生产率和响应能 力。 B A.高新技术;B.信息技术;C.计算机技术;D.现代管理技术 11.并行工程是对产品及()进行并行、一体化设计的一种系统化的工作模式。 D A.零件;B.设备;C.工艺装备;D.相关过程 12.实行并行工程的企业多采用()的组织形式。C A.直线式;B.职能式;C.矩阵式;D.自由式 13.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下,影响竞争力的诸要素中()将变得越来越突出。A A.时间; B.质量; C.成本; D.服务 14.柔性制造系统(FMS)特别适合于()生产。B A.单件;B.多品种、中小批量;C.少品种、中小批量;D.大批量 15.先进制造技术首先由美国于20世纪()提出。D A.70年代中;B.80年代初;C.80年代末;D.90年代中 16.当前精密加工所达到的精度是()。C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_第4章习题答案

第四章练习题答案 4.01局域网标准的多样性体现在4个方面的技术特性,请简述之。 答: 局域网技术一经提出便得到了广泛应用,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生产厂商纷纷提出自己的局域网标准,试图抢占和垄断局域网市场。因此,局域网标准一度呈现出特有的多样性。局域网标准的多样性体现在局域网的四个技术特性: (1)传输媒体传输媒体指用于连接网络设备的介质类型,常用的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以及微波、红外线和激光等无线传输媒体。目前广泛应用的传输媒体是双绞线。随着无线局域网的广泛应用,无线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2)传输技术传输技术指借助传输媒体进行数据通信的技术,常用的有基带传输和宽带传输两种。传输技术主要包括信道编码、调制解调以及复用技术等,属于物理层研究的范畴。 (3)网络拓扑网络拓扑指组网时计算机和通信线缆连接的物理结构和形状。常用的有星形、总线形和环形。不同的网络拓扑需要采用不同的数据发送和接收方式。 (4)媒体访问控制方法访问控制方法指多台计算机对传输媒体的访问控制方法,这里的访问,是指通过传输媒体发送和接收数据。常用的有随机争用、令牌总线和令牌环等访问控制方法。目前局域网中广泛采用的是一种受控的随机争用方法,即载波监听多点接入/冲突检测(CSMA/CD)方法。 4.02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有何作用?为什么在目前的以太网网卡中没有LLC子层的功能? 答: 在局域网发展的早期,有多种类型的局域网,如802.4令牌总线网、802.5令牌环网等。为了使数据链路层能更好地适应多种局域网标准,IEEE 802委员会在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定义了两个子层,即逻辑链路控制LLC (Logical Link Control)子层和媒体接入控制MAC (Medium Access control)子层。与接入传输媒体有关的内容放在MAC子层,而与传输媒体无关的链路控制部分放在LLC子层。这样可以通过LLC子层来屏蔽底层传输媒体和访问控制方法的异构性,实现多种类型局域网之间的互操作。 随着以太网技术的发展,以太网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以太网在局域网市场中取得了垄断地位。实际应用的局域网类型日趋单一化,因此LLC子层的作用已经不大了,很多厂商生产的网卡上仅实现了MAC协议。 4.03简述以太网CSMA/CD的工作原理。 答: CSMA/CD采用分布式控制方法,总线上的各个计算机通过竞争的方式,获得总线的使用权。只有获得总线使用权的计算机才能向总线上发送数据,而发送的数据能被连在总线上的所有计算机接收到。 CSMA/CD的具体含义解释如下: (1)载波监听是指每个计算机在发送数据之前先要检测总线上是否有其他计算机在发送数据,如果有,则暂时不发送数据,以减少发生冲突的机会。 (2)多点接入是指在总线式局域网中,有多台计算机连接在一根总线上,共享总线的信道资源。 (3)冲突检测是指发送数据的计算机在发送数据的同时,还必须监听传输媒体,判断

中国近代史 第一章试题

三、论述题:每题15分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答:第一,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中国由完全的封建社会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分)。一方面西方列强通过侵略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完全独立的地位,但表面上仍然维持着独立国家和政府的名义,因此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国家(2分)。另一方面,西方侵略使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商品经济有了一定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国已经不是完全的封建社会了。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2分)。 第二,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正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发展。但鸦片战争使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2分)。 第三,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3分)。 第四,中国革命的任务性质也发生变化,由原先的反对本国封建势力转变为反帝反封建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主主义革命(2分)。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

中国近代史纲要题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测题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 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B ) A.《中英北京条约》 B.《中英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 B ) A.经济侵略 B.军事侵略 C.文化侵略 D.政治侵略 3.中国近代史上割去台湾全岛的不平等条约是( A ) A.《马关条约》 B.《天津条约》 C.《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4.外国在中国开设的第一家银行是( A ) A.英国丽如银行 B.英国汇丰银行 C. 德国德华银行 D.美国花旗银行 5.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战争是( A ) A.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B.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6.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A ) A.林则徐 B.孙中山 C.魏源 D.马建忠 7.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著作是( A )

A.《海国图志》 B.《盛世危言》 C.《筹海篇》 D. 《夷情备采》 8.1895年,严复就写了《救亡决论》一文,响亮地喊出了( A ) A.“救亡”的口号 B.实行君主共和 C. 振兴中华 D.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9.标志着中国近代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是( D ) A.《北京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0.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方式,主要是( A ) A.商品倾销与资本输出 B.军事侵略与资本输出

C.政治控制与资本输出 D.商品倾销与政治控制 二、多项选择 11. 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侵略战争和进行武力威胁等,达到了( ABCD ) A.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B.强占中国租界 C.强租中国港湾 D.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 E. “西方文明传播者” 12. 为了统治中国,帝国主义列强在政治上采取的主要方式是( ABCD ) A.镇压中国人民反抗 B.操纵中国的内政 C.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D. 操纵中国的外交 E.操纵中国的军事 13. 外国资产阶级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洋行,带垄断性地经营进出口贸易。到19世纪90年代,这一类洋行已达500多家。其中规模较大的有( ABCDE )

第一章中国近代史纲要各章节答案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一、单项选择题: 1、在近代中国,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C )。 A、英国 B、日本 C、沙俄 D、法国 2、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 C ),割去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规定外国军队有权在中国领土上驻兵的条约是(D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在近代,通过战争向中国勒索赔款最多的国家是( D )。 A、英国 B、俄国 C、法国 D、日本 5、在近代中国,规定中国向列强支付赔款最多的条约是(D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6、火烧圆明园发生在(B )期间。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规定外国人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的条约是( B)。 A、《南京条约》 B、《五口通商章程》 C、《黄埔条约》 D、《天津条约》 8、规定允许外国在中国办工厂的条约是( C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9、中国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 A )。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B、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C、义和团运动 D、洋务运动

10、被称为“中国不败而败的战争是( C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 D、中日甲午战争 11、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争夺和瓜分的图谋,在( C )后达到高潮。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列强未能瓜分中国的最根本原因是( C )。 A、列强之间的矛盾 B、国际舆论的谴责 C、中华民族不屈不饶的反侵略斗争 D、清政府的妥协 13、在粉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斗争中发挥了重大的历史作用的事件是( A )。 A、义和团运动 B、戊戌维新 C、太平天国运动 D、辛亥革命 14、被誉而“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是( A )。 A、林则徐 B、魏源 C、李鸿章 D、康有为 15、“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思想出自( B ) A、《四洲志》 B、《海国图志》 C、《资政新篇》 D、《盛世危言》 16、近代以来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最根本原因是(B)。 A、帝国主义的强大 B、社会制度的腐败 C、经济技术的落后 D、中国军队军事素质低下 17、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是在( C )。 A、鸦片战争以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 C、中日甲午战争以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后 18、1895年,响亮喊出“救亡”口号是(C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D 孙中山 19、( C )翻译的《天演论》中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为中国人民的

管理信息系统_第七章练习题

第七章习题 单项选择题 物理模型设计是系统开发的(B)阶段的任务。 a.信息系统流程图设计 b.系统设计 c.系统分析 d.系统规划 磁盘文件是一种(C) a.输人文件 b.输出文件 c.输人输出文件 d.周转文件 用质数法确定代码结构中的校验位时,校验位的取值是质数法中的(D)。 a.权 b.模 c.除得的商 d.除得的余数 区间码是把数据项分成若干组,用区间码的每一区间代表一个组,在码中(C)。 a.数字的值代表一定意义,但数字的位置是无意义的 b.数字的位置代表一定意义,但数字的值是没有意义的 c.数字的值和位置都代表一定意义 d.用字符而不用数字表示意义 文件设计时,首先应设计(a a.共享文件 b.非共享文件 c.中间文件 d.处理文件 代码设计工作应在(B)阶段就开始。 a.系统设计 b.系统分析 c.系统实施 d.系统规划 周转文件用来存放具有(A)。 a.固定个体变动属性的数据 b.固定半固定属性的数据 c.随机变动属性的数据 d.固定属性的数据 石邮政编码是一种(D)。 a.缩写码 b.助忆码 c.顺序码 d.区间码 对直接存取文件组织方式组织的文件采用顺序文件处理方式进行处理是(C)。 a.很合适的 b.合适的 c.不合适的 d.常用的 为了检查会计工作中惜方会计科目合计与贷方会计科目合计是否一致,通常在程序设计中应进行(C)。 a.界限校验 b.重复校 c.平衡校验 d.记录计数校验 系统的吞吐量指的是(B)。 a.每天的数据输出量 b.每秒执行的作业数 c.每秒的数据处理量 d.每日的数据输人量绘制新系统的信息系统流程图的基础是(D)。 a.组织机构图 b.功能结构图 c.业务流程图 d.数据流程图 文件按信息流向分类有输人文件、输出文件和(d a.顺序文件 b.索引文件 c.直接文件 d.输人输出文件 文件的活动率指的是(B)。 a.文件在单位时间内被查询的记录的数量 b.文件在更新过程中被处理的记录的百分数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四章

第四章网络层 1.网络层向上提供的服务有哪两种?是比较其优缺点。 网络层向运输层提供“面向连接”虚电路(Virtual Circuit)服务或“无连接”数据报服务 前者预约了双方通信所需的一切网络资源。优点是能提供服务质量的承诺。即所传送的分组不出错、丢失、重复和失序(不按序列到达终点),也保证分组传送的时限,缺点是路由器复杂,网络成本高; 后者无网络资源障碍,尽力而为,优缺点与前者互易 2.网络互连有何实际意义?进行网络互连时,有哪些共同的问题需要解决? 网络互联可扩大用户共享资源范围和更大的通信区域 进行网络互连时,需要解决共同的问题有: 不同的寻址方案 不同的最大分组长度 不同的网络接入机制 不同的超时控制 不同的差错恢复方法 不同的状态报告方法 不同的路由选择技术 不同的用户接入控制 不同的服务(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 不同的管理与控制方式 3.作为中间设备,转发器、网桥、路由器和网关有何区别? 中间设备又称为中间系统或中继(relay)系统。 物理层中继系统:转发器(repeater)。 数据链路层中继系统:网桥或桥接器(bridge)。 网络层中继系统:路由器(router)。 网桥和路由器的混合物:桥路器(brouter)。 网络层以上的中继系统:网关(gateway)。 4.试简单说明下列协议的作用:IP、ARP、RARP和ICMP。 IP协议:实现网络互连。使参与互连的性能各异的网络从用户看起来好像是一个统一的网络。网际协议IP是TCP/IP体系中两个最主要的协议之一,与IP协议配套使用的还有四个协议。 ARP协议: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IP地址和硬件地址的映射问题。RARP: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硬件地址和IP地址的映射问题。ICMP:提供差错报告和询问报文,以提高IP数据交付成功的机会 因特网组管理协议IGMP:用于探寻、转发本局域网内的组成员关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练习题与参考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练习题与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1853年3月,太平军占领南京,定为首都,改名为() A.西京 B.北京 C.天京 D.金陵 2.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是() A.《资政新篇》 B.《天朝田亩制度》 C.《万大洪告示》 D.《原道醒世训》 3.1859年,洪仁玕从香港来到天京,被封为() A.干王 B.英王 C.翼王 D.忠王 4.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A.天京事变 B.天京城外的破围战 C.金田起义 D.北伐失利 5.洋务运动时期,国内最大的兵工厂是() A.金陵机器局 B.福州船政局 C.上海江南制造总局 D.天津机器局 6.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的海军主力是() A.福建水师 B.北洋水师 C.广东水师 D.南洋水师 7.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的主张是() A.“灭发捻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 B.“但求外敦和好,内要自强” C.“师夷长技以制夷” D.“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8.冯桂芬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做出比较完整表述的著作是() A.《仁学》 B.《劝学篇》 C.《校邠庐抗议》 D.《盛世危言》 9.洋务运动时期,主要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是()

A.京师大学堂 B.工艺学堂 C.船政学堂 D.京师同文馆 10.洋务运动时期,当时国内最大的造船厂是() A.福州船政局 B.天津机器局 C.湖北枪炮厂 D.上海江南制造总局 11.戊戌维新时期,梁启超的主要著述是() A.《日本变政考》 B.《仁学》 C.《新学伪经考》 D.《变法通议》 12.戊戌维新时期,严复在天津主办的报纸是() A.《国闻报》 B.《时务报》 C.《京报》 D.《大公报》 13.戊戌维新时期,康有为主持的重要学堂是() A.京师大学堂 B.广方言馆 C.时务学堂 D.广州万木草堂 14.百日维新中,光绪皇帝颁布的政令要求各省书院改为() A.预备学校 B.私塾 C.高等学堂 D.专业学会 15.百日维新中,光绪皇帝颁布的政令要求裁减旧式绿营兵,改练() A.新式海军 B.新式陆军 C.新式炮兵 D.新式骑兵 16.戊戌政变后,新政措施大都被废除,被保留下来的是() A.京师大学堂 B.准许旗人自谋生计 C.改革财政 D.改革行政机构 17.《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农副产品的生产与分配所依据的农村基层政权组织是() A.甲 B.保 C.两 D.伍

第七章题库

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 一、单项选择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开始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称雄的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2.中共中央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是在 A. 1943年8月25日 B. 1944年8月25日 C. 1945年8月25日 D. 1946年8月25日 3. 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 A.《国共重庆谈判纪要》 B.《国共重庆谈判协定》 C.《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协定》 D.《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4. 1945年9月19日,中共中央正式确定了 A.“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 B.“向南发展,向北防御”的战略方针 C.“向东发展,向西防御”的战略方针 D.“向西发展,向东防御”的战略方针 5.解放区军民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是在 A. 1946年6月 B. 1947年2月 C. 1947年6月 D. 1948年2月 6.解放区军民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是在 A. 1947年3月 B. 1947年4月 C. 1947年6月 D. 1947年7月 7.中国共产党决定将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政策的文件是 A.《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B.《中国土地法大纲》 C.《在不同地区实行土地法的不同策略》 D.《新解放区土地改革要点》 8.国统区人民所进行的第二条战线的斗争 A.以工人运动为发端 B.以农民运动为发端 C.以学生运动为发端 D.以城镇贫民运动为发端 9. 1947年12月,毛泽东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经济纲领的报告是 A.《论联合政府》 B.《关于目前国际形势的几点估计》 C.《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的进攻》 D.《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10.“一二.一运动的基本口号是 A.“反对内战,争取自由” B.“抗议驻华美军暴行” C.“反饥饿、反内战” D.“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 11.第二条战线的正式形成是在

《计算机网络》第四章-作业参考答案

第四章作业参考答案 4-05 IP地址分为几类?各如何表示?IP地址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在IPv4的地址中,所有的地址都是32个二进制位,并且可记为 IP地址::= { <网络号>, <主机号>} IP地址被分为A、 A类地址:网络号字段为1字节,最前面的1位是0。 B类地址:网络号字段为2字节,最前面的2位是10。 C类地址:网络号字段为3字节,最前面的3位是110。 D类地址:用于多播,最前面的4位是1110。 E类地址:保留今后使用,最前面的4位是1111。 IP 地址特点如下: 1.每一个IP 地址都由网络号和主机号两部分组成。从这个意义上说,IP 地址是一种分等级的地址机构; 2.IP地址是标志一个主机(或路由器)和一条链路的接口; 3.具有相同网络号的主机集合构成一个网络,因此,由转发器或网桥连接起来的若干个局域网仍为一个网络。具有不同网络号的局域网互连必须使用路由器; 4.所有分配到网络号的网络都是平等的。 4-07 试说明IP地址与硬件地址的区别。为什么要使用这两种不同的地址? 答:如下图所示,IP地址在IP数据报的首部,而硬件地址则位于MAC帧的首部。在网络层以上使用的是IP地址,数据链路层及以下使用的是硬件地址。 由于全世界存在着各式各样的网络,它们使用不同的硬件地址。要使这些异构网络能够互相通信就必须进行非常复杂的硬件地址转换工作,因此由用户或用户主机来完成这项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但统一的IP地址把这个复杂问题解决了。连接到因特网的主机只需拥有统一的IP地址,它们之间的通信就像连接在同一个网络上那样简单方便,当需要把IP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时,调用ARP的复杂过程都是由计算机软件自动进行的,而用户是看不见这种调用过程的。因此,在虚拟的IP网络上用IP地址进行通信给广大计算机用户带来很大的方便。 4-09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 代表什么意思?

中国近现代史第二章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习题 一、选择题 1.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A.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B. 金田起义 C.建立太平天国政权 D.1853年军事上达到全 盛时期 2.太平天国农民提出了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是()。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大同书》 D.《均贫富制度》 3.太平天国之所以是中国农民战争的高峰,最主要是因为()。 A.其规模和延续时间均属空前 B.建立了与清政府对立的政权 C.制定了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 D.对封建王朝的打击空前严重 4.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方案是()。 A.《仁学》 B.《资政新篇》 C.《孔子改制考》 D.《变法通议》 5. 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标志是()。 A.安庆失陷B.天京事变C.洪秀全病逝D.天京陷落 6.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其根本目的是()。 A.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B.镇压太平天国 C.抵抗外国侵略 D.维护清朝统治

7. 对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 A.张之洞 B.冯桂芬 C.曾国藩 D.李鸿章 8. 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的主张是()。 A.“灭发、捻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 B.“但求外敦和好,内要自强” C.“师夷长技以制夷” D.“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9. 洋务运动时期国内最大的兵工厂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金陵机器局 C. 福州船政局 D.湖北枪炮局 10. 洋务运动时期国内最大的造船厂——福州船政局的创立者是()。 A. 曾国藩 B.李鸿章 C.左宗棠 D.张之洞 11. 洋务运动时期,兴办的近代企业大多数采用的方式是()。 A.官办 B.官督商办 C.官商合办 D.外商 12. 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的海军主力是()。 A.福建水师 B.北洋水师 C.广东水师 D.南洋水师 13. 洋务运动时期,主要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是()。 A.京师大学堂 B.工艺学堂 C.福州船政学堂 D.京师同文馆 14. 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创办的工艺学堂培养的专门人才包括()。 A. 铁路、海军、电报、西医等 B.铁路、海军、矿物、西医等 C.海军、电报、西医、中医等 D. 铁路、矿物、电报、西医等 15.近代中国最早的官派留学生是()时期。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第七章选择题精选.

选择题 7-1在影响挡土墙土压力的诸多因素中,( C )是最主要的因素。 A. 挡土墙的高度 B. 挡土墙的刚度 C. 挡土墙的位移方向及大小 D. 墙后填土类型 7-2用朗肯土压力理论计算挡土墙土压力时,适用条件之一是( C )。 A. 墙后填土干燥 B. 墙背粗糙 C. 墙背直立 D. 墙背倾斜 7-3当挡土墙后的填土处于被动极限平衡状态时,挡土墙( A )。 A. 在外荷载作用下推挤墙背土体 B. 被土压力推动而偏离墙背土体 C. 被土体限制而处于原来的位置 D. 受外力限制而处于原来的位置 7-4当挡土墙后的填土处于主动极限平衡状态时,挡土墙( B )。 A. 在外荷载作用下推挤墙背土体 B. 被土压力推动而偏离墙背土体 C. 被土体限制而处于原来的位置 D. 受外力限制而处于原来的位置 7-5设计仅起挡土作用的重力式挡土墙时,土压力一般按( A )计算。 A. 如主动土压力 B. 被动土压力 C. 静止土压力 D. 静水压力 7-6设计地下室外墙时,土压力一般按( C )计算。 A. 主动土压力 B. 被动土压力 C. 静止土压力 D. 静水压力 7-7采用库伦土压力理论计算挡土墙土压力时,基本假设之一是( B )。 A. 墙后填土干燥 B. 填土为无黏性土 C. 墙背直立 D. 墙背光滑 7-8下列指标或系数中,哪一个与库伦主动土压力系数无关?( A ) 。 A. γ B. α C. δ D. ? 7-9当挡土墙向离开土体方向偏移至土体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时,作用在墙上的土压力称为( A )。 A. 主动土压力 B. 被动土压力 C. 静止土压力 7-10当挡土墙向土体方向偏移至土体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时,作用在墙上的土压力称为( B )。 A. 主动土压力 B. 被动土压力 C. 静止土压力 7-11当挡土墙静止不动,土体处于弹性平衡状态时,土对墙的压力称为( C )。 A. 主动土压力 B. 被动土压力 C. 静止土压力 7-12在相同条件下,三种土压力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A )。 A. E a< E0< E p B. E a

2019年《中国近代史纲要》题库第一章 单选题

2019年《中国近代史纲要》题库第一章单选题1.1 1.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 A.政治控制 B.经济掠夺 C.文化渗透 D.军事侵略 D 2.我国与列强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易 A.《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南京条约》 D.《天津条约》 C 3.1894年11月,()攻陷旅顺后,制造了旅顺大屠杀惨案。中 A.英军B.俄军C.日军 D.美军 C 4.近代入侵东北并制造了江东六十四屯惨案的国家是()。中 A.日本 B.俄国 C.苏联 D美国 B 5.规定割让香港岛的不平等条约是()。易

A.《南京条约》B.《虎门条约》 C.《天津条约》D.《北京条约》 A 6.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在中国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其中广西成了()的势力范围。难 A.英国 B.俄国 C.法国 D.德国 C 7.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在中国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其中山东成了()的势力范围。中 A.英国 B.日本 C.法国D.德国 D 8.第一个在中国设立租界的国家是()。中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日本 A 9.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是()。中 A.广州、厦门、福州、南京、上海 B.广州、汉口、福州、南京、上海

C.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D.广州、汉口、福州、宁波、上海 C 10.首先规定外国人享有“领事裁判权”的条约是()。中 A.《五口通商章程》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A 11.规定开放南京为通商口岸的条约是()。难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B 12.规定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的条约是()。中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C 13.圆明园被焚毁是在()期间。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