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欧拉方程推导

欧拉方程推导

欧拉方程推导

欧拉?方程推导

欧拉方程的求解教材

欧拉方程的求解 1.引言 在数学研究领域,我们经常会看到以数学家名字命名的概念、公式、定理等等,让人敬佩跟羡慕.但是,迄今为止,哪位数学家的名字出现得最多呢?他就是数学史上与阿基米德、牛顿、高斯齐名的“四杰”之一,人称“分析学的化身”的盲人数学家欧拉(Leonhard Euler,1707--1783). 几乎在每一个数学领域都可以看到他的名字,譬如我们熟悉的“欧拉线”、“欧拉圆”、“欧拉公式”、“欧拉定理”、“欧拉函数”、“欧拉积分”、“欧拉变换”、“欧拉常数” 欧拉还是许多数学符号的发明者,例如用π表示 圆周率、e 表示自然对数的底、()f x 表示函数、∑表示求和、i 表示虚数单位 以欧拉命名的数学名词有很多,本文主要讲解以欧拉命名的方程即“欧拉方程”. 在文献[1]中,关于欧拉方程的求解通常采用的是变量变换的方法.变量变换法就是将所求的欧拉方程化为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然后再来求解这个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解,亦即求其形如K y x =的解,进而求得欧拉方程的解. 但有些欧拉方程在用变量变换法求解时比较困难.本文在所学的欧拉方程的求解的基础上,对欧拉方程进行了简单的分类,并针对不同阶的欧拉方程的求解给出了不同的定理.最后在每类欧拉方程后面给出了典型的例题加以说明. 2.几类欧拉方程的求解 定义1 形状为 ()1(1)110n n n n n n y a x y a xy a y x ---'++++= (1) 的方程称为欧拉方程. (其中1a ,2a , ,1n a -,n a 为常数)

2.1二阶齐次欧拉方程的求解(求形如K y x =的解) 二阶齐次欧拉方程: 2120x y a xy a y '''++=. (2) (其中1a ,2a 为已知常数) 我们注意到,方程(2)的左边y ''、y '和y 的系数都是幂函数(分别是2x 、1a x 和02a x ) ,且其次依次降低一次.所以根据幂函数求导的性质,我们用幂函数K y x =来尝试,看能否选取适当的常数K ,使得K y x =满足方程(2). 对K y x =求一、二阶导数,并带入方程(2),得 212()0K K K K K x a Kx a x -++= 或 212[(1)]0K K a K a x +-+=, 消去K x ,有 212(1)0K a K a +-+=. (3) 定义2 以K 为未知数的一元二次方程(3)称为二阶齐次欧拉方程(2)的特征方程. 由此可见,只要常数K 满足特征方程(3),则幂函数K y x =就是方程(2)的解. 于是,对于方程(2)的通解,我们有如下结论: 定理1 方程(2)的通解为 (i) 1112ln K K y c x c x x =+, (12K K =是方程(3)的相等的实根) (ii)1212K K x c x y c +=, (12K K ≠是方程(3)的不等的实根) (iii)12cos(ln )sin(ln )x x c x x y c ααββ+=.(1,2K i αβ=±是方程(3)的一对共轭复根) (其中1c 、2c 为任意常数)

常微分方程作业欧拉法与改进欧拉法

P77 31.利用改进欧拉方法计算下列初值问题,并画出近似解的草图:dy + =t = t y y ≤ ≤ ,2 ;5.0 0,3 )0( )1(= ,1 ? dt 代码: %改进欧拉法 function Euler(t0,y0,inv,h) n=round(inv(2)-inv(1))/h; t(1)=t0; y(1)=y0; for i=1:n y1(i+1)=y(i)+h*fun(t(i),y(i)); t(i+1)=t(i)+h; y(i+1)=y(i)+1/2*h*(fun(t(i),y(i))+ fun(t(i+1),y1(i+1))) end plot(t,y,'*r') function y=fun(t,y); y=y+1; 调用:Euler(0,3,[0,2],0.5) 得到解析解:hold on; y=dsolve('Dy=y+1','(y(0)=3)','t'); ezplot(y,[0,2]) 图像:

dy y =t - t y ;2.0 t = ≤ )0( 0,5.0 ,4 )2(2= ≤ ? ,2 dt 代码: function Euler1(t0,y0,inv,h) n=round(inv(2)-inv(1))/h; t(1)=t0; y(1)=y0; for i=1:n y1(i+1)=y(i)+h*fun(t(i),y(i)); t(i+1)=t(i)+h; y(i+1)=y(i)+1/2*h*(fun(t(i),y(i))+ fun(t(i+1),y1(i+1))) end plot(t,y,'*r') function y=fun(t,y); y=y^2-4*t; 调用: Euler1(0,0.5,[0,2],0.2) 图像:

对于欧拉方程的理解

关于欧拉方程的理解 1755年,瑞士数学家L.欧拉在《流体运动的一般原理》一书中首先提出这个方程。 形如:)(1)1(11)(x f y x p y x p y x n n n n n ='+++--- (1) 的方程称为欧拉方程, 其中n p p p ,,,21 为常数。 欧拉方程的特点是: 方程中各项未知函数导数的阶数与其乘积因子自变量的幂次相同。 现阶段欧拉方程的应用领域很广,现只结合流体力学来探讨我对于欧拉方程的理解。 欧拉方程提出采用了连续介质的概念,把静力学中压力的概念推广到了运动流体中。 流体静力学着重研究流体在外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的规律及其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 这里所指的静止包括绝对静止和相对静止两种。以地球作为惯性参考坐标系,当流体相对于惯性坐标系静止时,称流体处于绝对静止状态;当流体相对于非惯性参考坐标系静止时,称流体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流体处于静止或相对静止状态,两者都表现不出黏性作用,即切向应力都等于零。所以,流体静力学中所得的结论,无论对实际流体还是理想流体都是适用的。 流体静压强的特性 1静压强的方向—沿作用面的内法线方向 2任一点的流体静压强的大小与作用面的方向无关,只与该点的位置有关

由上图可以推到出流体平衡微分方程式,即欧拉平衡方程 x y z p f x p f y p f z ρρρ??=?????=?????=??? 当流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单位体积质量力在某一轴向上的分力,与压强沿该轴的递增率相平衡。 这里的fx 、fy 、fz 是流体质量力在x 、y 、z 轴上的投影,且质量力中包含以下两项:重力和惯性力。在这里如果假定fx 、fy 、fz 仅仅是重力在三个坐标轴上的投影,那么惯性力在x 、y 、z 轴上的投影分别为:-du/dt ,-dv/dt 和-dw/dt 。于是,上式便可写成 d d d d d d x y z u p f t x v p f t y w p f t z ρρρ????-= ???? ??????-=? ??? ??????-=? ??? ?? 上式整理后可得:

欧拉公式推导

欧拉公式推导: 图4.3所示的两端铰支杆件,受轴向压力N 作用而处于中性平衡微弯状态,杆件弯曲后截面中产生了弯矩M 和剪力V ,在轴线任意点上由弯矩产生的横向变形为1y ,由剪力产生的横向变形为2y ,总变形21y y y +=。 y 图4.3 两端铰支的轴心压杆临界状态 设杆件发生弯曲屈曲时截面的临界应力小于材料比例极限p f ,即p f ≤σ(对理想材料取y p f f =)。由材料力学可得: EI M dz y d -=2 12 由剪力V 产生的轴线转角为: dz dM GA V GA dz dy ?=?==ββγ2 式中 A 、I ——杆件截面面积、惯性矩; E 、G ——材料的弹性模量、剪切模量; β—— 与截面形状有关的系数。 因为 222 22dz M d GA dz y d ?=β 所以 2222122222d y d y d y M d M dz dz dz EI GA dz β=+=-+? 由 y N M ?=得: 2222dz y d GA N y EI N dz y d ?+?-=β

01=?+??? ??-''y EI N GA N y β 令 ??? ??-=GA N EI N k β12 得常系数线性二阶齐次方程 20y k y ''+= 其通解为:sin cos y A kz B kz =+ 由边界条件:;0,0==y z 0=B ,kz A y sin =。再由0,==y l z 得: 0sin =kl A 上式成立的条件是0=A 或0sin =kl ,其中0=A 表示杆件不出现任何变形,与杆件微弯的假设不符。由0sin =kl ,得πn kl =(=n 1,2,3…),取最小值=n 1,得π=kl ,即 2 221N k N l EI GA πβ==??- ??? 由此式解出N ,即为中性平衡的临界力cr N 12222222211Ι11γππβππ?+?=?+?=l ΕΙl ΕGA l ΕΙl ΕΙ N cr (4.6) 临界状态时杆件截面的平均应力称为临界应力cr σ 12 22211γλπλπσ?+?==ΕΑΕA N cr cr (4.7) 式中 1γ——单位剪力时杆件的轴线转角,)/(1GA βγ=; l ——两端铰支杆得长度; λ——杆件的长细比,i l /=λ; i ——杆件截面对应于屈曲轴的回转半径,A I i /=。 如果忽略杆件剪切变形的影响(此影响很小)则式(4.6)、(4.7)变为: 22cr E πσλ = (4.8)

欧拉及改进的欧拉法求解常微分方程

生物信息技术0801 徐聪U200812594 #include #include void f1(double *y,double *x,double *yy) { y[0]=2.0; x[0]=0.0; yy[0]=2.0; for(int i=1;i<=9;i++) { x[i]=x[i-1]+0.2; y[i]=y[i-1]+0.2*(y[i-1]-x[i-1]); yy[i]=x[i]+1+exp(x[i]); printf("若x=%f,计算值是%f,真实值是%f,截断误差是%f\n ",x[i],y[i],yy[i],y[i]-yy[i]); } }; void f2(double *y,double *x,double *yy) { y[0]=1.0; x[0]=0.0; yy[0]=1.0; for(int i=1;i<=9;i++) { x[i]=x[i-1]+0.2; y[i]=y[i-1]+0.2*(2*y[i-1]+x[i-1]*x[i-1]); yy[i]=-0.5*(x[i]*x[i]+x[i]+0.5)+1.25*exp(2*x[i]); printf("若x=%f,计算值是%f,真实值是%f,截断误差是%f\n ",x[i],y[i],yy[i],y[i]-yy[i]); } }; void f3(double *y,double *x,double *yy,double *y0) { y[0]=2.0; x[0]=0.0; yy[0]=2.0; for(int i=1;i<=9;i++) { x[i]=x[i-1]+0.2; y0[i]=y[i-1]+0.2*(y[i-1]-x[i-1]); y[i]=y[i-1]+0.1*(y[i-1]-x[i-1]+y0[i-1]-x[i-1]);

欧拉公式的证明(整理)Word版

欧拉公式的证明 著名的欧拉公式e^(iθ)=cosθ+isinθ是人们公认的优美公式。原因是指数函数和三角函数在实数域中几乎没有什么联系,而在复数域中却发现了他们可以相互转化,并被一个非常简单的关系式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当θ=π时,欧拉公式便写成了e^(iπ)+1=0,就这个等式将数中最富有特色的五个数0,1,i , e , π ,绝妙地联系在一起 方法一:用幂级数展开形式证明,但这只是形式证明(严格的说,在实函数域带着i只是形式上的) 再抄一遍:设z = x+iy 这样 e^z = e^(x+iy)=e^x*e^(iy),就是e^z/e^x = e^(iy) 用牛顿幂级数展开式 e^x = 1+x+x^2/2!+x^3/3!+.....+x^n/n!+...... 把 e^(iy) 展开,就得到 e^z/e^x = e^(iy) =1+iy-y^2/2!-iy^3/3!+y^4/4!+iy^5/5!-y^6/6!-..... =(1-y^2/2!+y^4/4!-y^6/6!+.....) +i(y-y^3/3!+y^5/5!-....) 由于 cosy = 1-y^2/2!+y^4/4!-y^6/6!+....., siny = y-y^3/3!+y^5/5!-.... 所以 e^(x+iy)=e^x*e^(iy)=e^x*(cosy+isiny) 即 e^(iy) = (cosy+isiny) 方法二:见复变函数第2章,在整个负数域内重新定义了sinz cosz而后根据关系推导出了欧拉公式。着个才是根基。由来缘于此。 方法一是不严格的。 再请看这2个积分 ∫sqrt(x^2-1)dx=x*sqrt(x^2-1)/2-ln(2*sqrt(x^2-1)+2x)/2 ∫sqrt(1-x^2)dx=arcsin(x)/2+x*sqrt(1-x^2)/2; 上式左边相当于下式左边乘以i 于是上式右边相当于下式右边乘以i 然后化简就得到欧拉公式 这个证明方法不太严密 但很有启发性 历史上先是有人用上述方法得到了对数函数和反三角函数的关系 然后被欧拉看到了,才得到了欧拉公式 设a t θ ?R,ρ?R+,a^(it)?z有: a^(it)=ρ(cosθ+isinθ) 1 因共轭解适合方程,用-i替换i有: a^(-it)=ρ(cosθ-isinθ) 2

欧拉公式的证明

欧拉公式的证明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欧拉公式的证明 着名的欧拉公式e^(iθ)=cosθ+isinθ是人们公认的优美公式。原因是指数函数和三角函数在实数域中几乎没有什么联系,而在复数域中却发现了他们可以相互转化,并被一个非常简单的关系式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当θ=π时,欧拉公式便写成了e^(iπ)+1=0,就这个等式将数中最富有特色的五个数0,1,i , e , π ,绝妙地联系在一起 方法一:用幂级数展开形式证明,但这只是形式证明(严格的说,在实函数域带着i只是形式上的) 再抄一遍:??? 设z = x+iy 这样 e^z = e^(x+iy)=e^x*e^(iy),就是 e^z/e^x = e^(iy) 用牛顿幂级数展开式 e^x = 1+x+x^2/2!+x^3/3!+.....+x^n/n!+...... 把 e^(iy) 展开,就得到 e^z/e^x = e^(iy) =1+iy-y^2/2!-iy^3/3!+y^4/4!+iy^5/5!-y^6/6!-..... =(1-y^2/2!+y^4/4!-y^6/6!+.....) +i(y-y^3/3!+y^5/5!-....) 由于 cosy = 1-y^2/2!+y^4/4!-y^6/6!+.....,

siny = y-y^3/3!+y^5/5!-.... 所以 e^(x+iy)=e^x*e^(iy)=e^x*(cosy+isiny) 即 e^(iy) = (cosy+isiny) 方法二:见复变函数第2章,在整个负数域内重新定义了sinz cosz而后根据关系推导出了欧拉公式。着个才是根基。由来缘于此。 方法一是不严格的。 再请看这2个积分 ∫sqrt(x^2-1)dx=x*sqrt(x^2-1)/2-ln(2*sqrt(x^2-1)+2x)/2 ∫sqrt(1-x^2)dx=arcsin(x)/2+x*sqrt(1-x^2)/2; 上式左边相当于下式左边乘以i 于是上式右边相当于下式右边乘以i 然后化简就得到欧拉公式 这个证明方法不太严密 但很有启发性 历史上先是有人用上述方法得到了对数函数和反三角函数的关系 然后被欧拉看到了,才得到了欧拉公式 设a t θ ?R,ρ?R+,a^(it)?z有:

第8章 常微分方程数值解法 本章主要内容: 1.欧拉法

第8章 常微分方程数值解法 本章主要内容: 1.欧拉法、改进欧拉法. 2.龙格-库塔法。 3.单步法的收敛性与稳定性。 重点、难点 一、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法 在工程技术或自然科学中,我们会遇到的许多微分方程的问题,而我们只能对其中具有较简单形式的微分方程才能够求出它们的精确解。对于大量的微分方程问题我们需要考虑求它们的满足一定精度要求的近似解的方法,称为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法。本章我们主要 讨论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00 )() ,(y x y y x f dx dy 的数值解法。 数值解法的基本思想是:在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解的存在区间[a,b]内,取n+1个节点a=x 0<x 1<…<x N =b (其中差h n = x n –x n-1称为步长,一般取h 为常数,即等步长),在这些节点上把常微分方程的初值问题离散化为差分方程的相应问题,再求出这些点的上的差分方程值作为相应的微分方程的近似值(满足精度要求)。 二、欧拉法与改进欧拉法 欧拉法与改进欧拉法是用数值积分方法对微分方程进行离散化的一种方法。 将常微分方程),(y x f y ='变为() *+=?++1 1))(,()()(n x n x n n dt t y t f x y x y 1.欧拉法(欧拉折线法) 欧拉法是求解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的一种最简单的数值解法。 欧拉法的基本思想:用左矩阵公式计算(*)式右端积分,则得欧拉法的计算公式为:N a b h N n y x hf y y n n n n -= -=+=+)1,...,1,0(),(1 欧拉法局部截断误差 11121 )(2 ++++≤≤''=n n n n n x x y h R ξξ或简记为O (h 2)。

欧拉方程的求解

欧拉方程的求解 1、引言 在数学研究领域,我们经常会瞧到以数学家名字命名的概念、公式、定理等等,让人敬佩跟羡慕、但就是,迄今为止,哪位数学家的名字出现得最多呢?她就就是数学史上与阿基米德、牛顿、高斯齐名的“四杰”之一,人称“分析学的化身”的盲人数学家欧拉(Leonhard Euler,1707--1783)、 几乎在每一个数学领域都可以瞧到她的名字,譬如我们熟悉的“欧拉线”、“欧拉圆”、“欧拉公式”、“欧拉定理”、“欧拉函数”、“欧拉积分”、“欧拉变换”、“欧拉常数”L L 欧拉还就是许多数学符号的发明者,例如用π表示圆周率、e 表示自然对数的底、()f x 表示函数、∑表示求与、i 表示虚数单位L L 以欧拉命名的数学名词有很多,本文主要讲解以欧拉命名的方程即“欧拉方程”、 在文献[1]中,关于欧拉方程的求解通常采用的就是变量变换的方法、变量变换法就就是将所求的欧拉方程化为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然后再来求解这个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解,亦即求其形如K y x =的解,进而求得欧拉方程的解、 但有些欧拉方程在用变量变换法求解时比较困难、本文在所学的欧拉方程的求解的基础上,对欧拉方程进行了简单的分类,并针对不同阶的欧拉方程的求解给出了不同的定理、最后在每类欧拉方程后面给出了典型的例题加以说明、 2、几类欧拉方程的求解 定义1 形状为 ()1(1)110n n n n n n y a x y a xy a y x ---'++++=L (1) 的方程称为欧拉方程、 (其中1a ,2a ,L ,1n a -,n a 为常数)

2、1二阶齐次欧拉方程的求解(求形如K y x =的解) 二阶齐次欧拉方程: 2120x y a xy a y '''++=、 (2) (其中1a ,2a 为已知常数) 我们注意到,方程(2)的左边y ''、y '与y 的系数都就是幂函数(分别就是 2x 、1a x 与02a x ),且其次依次降低一次、 所以根据幂函数求导的性质,我们用幂函数K y x =来尝试,瞧能否选取适当的常数K ,使得K y x =满足方程(2)、 对K y x =求一、二阶导数,并带入方程(2),得 212()0K K K K K x a Kx a x -++= 或 212[(1)]0K K a K a x +-+=, 消去K x ,有 212(1)0K a K a +-+=、 (3) 定义 2 以K 为未知数的一元二次方程(3)称为二阶齐次欧拉方程(2)的特征方程、 由此可见,只要常数K 满足特征方程(3),则幂函数K y x =就就是方程(2)的解、 于就是,对于方程(2)的通解,我们有如下结论: 定理1 方程(2)的通解为 (i) 1112ln K K y c x c x x =+, (12K K =就是方程(3)的相等的实根) (ii)1212K K x c x y c +=, (12K K ≠就是方程(3)的不等的实根) (iii)12cos(ln )sin(ln )x x c x x y c ααββ+=、(1,2K i αβ=±就是方程(3)的一对

MATLAB求解常微分方程数值解

利用MATLAB求解常微分方程数值解

目录 1. 内容简介 (1) 2. Euler Method(欧拉法)求解 (1) 2.1. 显式Euler法和隐式Euler法 (2) 2.2. 梯形公式和改进Euler法 (3) 2.3. Euler法实用性 (4) 3. Runge-Kutta Method(龙格库塔法)求解 (5) 3.1. Runge-Kutta基本原理 (5) 3.2. MATLAB中使用Runge-Kutta法的函数 (7) 4. 使用MATLAB求解常微分方程 (7) 4.1. 使用ode45函数求解非刚性常微分方程 (8) 4.2. 刚性常微分方程 (9) 5. 总结 (9) 参考文献 (11) 附录 (12) 1. 显式Euler法数值求解 (12) 2. 改进Euler法数值求解 (12) 3. 四阶四级Runge-Kutta法数值求解 (13) 4.使用ode45求解 (14)

1.内容简介 把《高等工程数学》看了一遍,增加对数学内容的了解,对其中数值解法比较感兴趣,这大概是因为在其它各方面的学习和研究中经常会遇到数值解法的问题。理解模型然后列出微分方程,却对着方程无从下手,无法得出精确结果实在是让人难受的一件事情。 实际问题中更多遇到的是利用数值法求解偏微分方程问题,但考虑到先从常微分方程下手更为简单有效率,所以本文只研究常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法。把一个工程实际问题弄出精确结果远比弄清楚各种细枝末节更有意思,因此文章中不追求非常严格地证明,而是偏向如何利用工具实际求解出常微分方程的数值解,力求将课程上所学的知识真正地运用到实际方程的求解中去,在以后遇到微分方程的时候能够熟练运用MATLAB得到能够在工程上运用的结果。 文中求解过程中用到MATLAB进行数值求解,主要目的是弄清楚各个函数本质上是如何对常微分方程进行求解的,对各种方法进行MATLAB编程求解,并将求得的数值解与精确解对比,其中源程序在附录中。最后考察MATLAB中各个函数的适用范围,当遇到实际工程问题时能够正确地得到问题的数值解。 2.Euler Method(欧拉法)求解 Euler法求解常微分方程主要包括3种形式,即显式Euler法、隐式Euler法、梯形公式法,本节内容分别介绍这3种方法的具体内容,并在最后对3种方法精度进行对比,讨论Euler法的实用性。 本节考虑实际初值问题 使用解析法,对方程两边同乘以得到下式

欧拉方程的求解

欧拉方程的求解 1. 引言 在数学研究领域,我们经常会看到以数学家名字命名的概念、公式、定理等等,让人敬佩跟羡慕. 但是,迄今为止,哪位数学家的名字出现得最多呢?他就是数学史上与阿基米德、牛顿、高斯齐名的“四杰”之一,人称“分析学的化身”的盲人数学家欧拉( Leonhard Euler,1707--1783 ) . 几乎在每一个数学领域都可以看到他的名字,譬如我们熟悉的“欧拉线”、“欧拉圆”、“欧拉公式”、“欧拉定理”、“欧拉函数”、“欧拉积分”、“欧拉变换”、“欧拉常数” L L 欧拉还是许多数学符号的发明者,例如用表示圆周率、e表示自然对数的底、f(x)表示函数、表示求和、i表示虚数单位L L 以欧拉命名的数学名词有很多,本文主要讲解以欧拉命名的方程即“欧拉方程”. 在文献[1] 中,关于欧拉方程的求解通常采用的是变量变换的方法. 变量变换法就是将所求的欧拉方程化为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然后再来求解这个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解,亦即求其形如y x K的解,进而求得欧拉方程的解. 但有些欧拉方程在用变量变换法求解时比较困难. 本文在所学的欧拉方程的求解的基础上,对欧拉方程进行了简单的分类,并针对不同阶的欧拉方程的求解给出了不同的定理. 最后在每类欧拉方程后面给出了典型的例题加以说明. 2. 几类欧拉方程的求解 定义 1 形状为 n (n) n 1 ( n 1) n y(n)a1x n 1y(n 1)L a n 1xy a n y 0 (1) x 的方程称为欧拉方程. (其中a i, a2, L , a ni, a.为常数)

2.1 二阶齐次欧拉方程的求解(求形如 y x K 的解) 二阶齐次欧拉方程: x 2y a i xy a 2y 0. ( 其中 a 1, a 2 为已知常数) 我们注意到,方程(2)的左边y 、y 和y 的系数都是幕函数(分别是x 2 a i x 和a 2X °),且其次依次降低一次.所以根据幕函数求导的性质,我们用幕 函数y x K 来尝试,看能否选取适当的常数 K ,使得y x K 满足方程(2). x K 求一、二阶导数,并带入方程(2),得 由此可见,只要常数K 满足特征方程(3),则幕函数y x K 就是方程(2) 共轭复根) (其中C i 、c 为任意常数) 证明(i )若特征方程(3)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K 2,贝U 2) 消去 x K ,有 (K 2 [K 2 K 2 定义 2 以 K 为未知数的 的特征方程. K)X K (a 1 (a 1 KK a i Kx a 2 x 0 K i)K a 2]x K 0, 1)K a 2 0. 3) 元二次方程( 3)称为二阶齐次欧拉方程( 2) 的解. 于是,对于方程( 2)的通解, 定理 i 方程( 2)的通解为 y c i x Ki 我们有如下结论: (i) c 2X K1 ln X , (K i K 2是方程(3)的相等的实根) (ii) K 1 y c 1X 1 c2X K2 K i K 2是方程(3)的不等的实根) (iii) y c 1 X cos( ln X) c 2X sin( ln X). (K 1,2 i 是方程( 3)的一对

fortran下欧拉法求解常微分方程(实例)

1. Euler 公式 100(,)() i i i i y y hf x y y y x +=+??=? 实例: ,00(,),0,1,01f x y x y x y x =-==≤≤ 精确解为:1x y x e -=+- 程序代码: DIMENSION x(0:20),y(0:20),z(0:20),k(0:21) DOUBLE PRECISION x,y,z,k,h,x0,y0,z0,k0,n f(x,y)=x-y n=20 h=1/n x(0)=0 y(0)=0 DO i=0,n-1 y(i+1)=y(i)+f(x(i),y(i))*h x(i+1)=x(i)+h ENDDO k(0)=0 DO i=0,n z(i)=k(i)+exp(-k(i))-1 k(i+1)=k(i)+h END DO open(10,file='1.txt') WRITE(10,10) (x(i),y(i),z(i),i=0,20) WRITE(*,10) (x(i),y(i),z(i),i=0,20) 10 FORMAT(1x,f10.8,2x,f10.8,2x,f10.8/) END 输出结果: 0.00000000 0.00000000 0.00000000 0.05000000 0.00000000 0.00122942 0.10000000 0.00250000 0.00483742 0.15000000 0.00737500 0.01070798 0.20000000 0.01450625 0.01873075 0.25000000 0.02378094 0.02880078 ???=='00)(),(y x y y x f y ???=='0 0)(),(y x y y x f y

欧拉公式的证明

欧拉公式的证明(是我摘录的) 2008/10/23 16:49 看到了q239urju空间里关于欧拉公式的证明。本着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我在此做一些补充: 方法一:用幂级数展开形式证明,但这只是形式证明(严格的说,在实函数域带着i只是形式上的)(就是q239urju空间里的那个) 再抄一遍:设z = x+iy 这样 e^z = e^(x+iy)=e^x*e^(iy),就是e^z/e^x = e^(iy) 用牛顿幂级数展开式 e^x = 1+x+x^2/2!+x^3/3!+.....+x^n/n!+...... 把 e^(iy) 展开,就得到 e^z/e^x = e^(iy) =1+iy-y^2/2!-iy^3/3!+y^4/4!+iy^5/5!-y^6/6!-..... =(1-y^2/2!+y^4/4!-y^6/6!+.....) +i(y-y^3/3!+y^5/5!-....) 由于 cosy = 1-y^2/2!+y^4/4!-y^6/6!+....., siny = y-y^3/3!+y^5/5!-.... 所以 e^(x+iy)=e^x*e^(iy)=e^x*(cosy+isiny) 即 e^(iy) = (cosy+isiny) 方法二:见复变函数第2章,在整个负数域内重新定义了sinz cosz而后根据关系推导出了欧拉公式。着个才是根基。由来缘于此。 方法一是不严格的。

a^(it)=ρ(cosθ+isinθ) 1 因共轭解适合方程,用-i替换i有: a^(-it)=ρ(cosθ-isinθ) 2 由1,2得ρ=1,点P[a^(it)]在单位圆上,a^(it)可表达为: a^(it)=cosθ+isinθ 3 设t=u(θ),对3微商有: [a^(it)]*(lna)*u'(θ)*i=-sinθ+icosθ整理有: [a^(it)]*(lna)*u'(θ)*i=(cosθ+isinθ)(cosπ/2+isinπ/2)约去a^(it)有: u'(θ)=logae 4 4取积分有: T=(logae)*θ+Ψ 5 θ→0时,t=limt=Ψ,带入3有: a^(iΨ)=1 即: Ψ=0 6 6代入5有: T=(logae)*θ 7 7代入3有: [a^(logae)]^(iθ)=cosθ+isinθ化简得欧拉公式: e^(iθ)=cosθ+isinθ (后两者才是真正让我震惊的!!!!)

常微分方程欧拉算法

常微分方程欧拉算法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常微分方程欧拉算法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常微分方程的欧拉算法的算法原理,误差分析,实例,程序,以及算法比较等内容。 关键词:常微分方程 显式欧拉法 隐式欧拉法 引言:微分方程初值问题模型是常见的一类数学模型。对于一些简单而典型的微分方程模型,譬如线性方程、某些特殊的一阶非线性方程等是可以设法求出其解析解的,并有理论上的结果可资利用。但在数学建模中碰到的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模型,通常很难,甚至根本无法求出其解析解,而只能求其近似解。因此,研究其数值方法,以便快速求得数值鳃有其重大意义。 一、欧拉算法原理 对于微分方程初值问题 的解在xy 平面上是一条曲线,称为该微分方程的积分曲线。积分曲线上一点(),x y 的切线斜率等于函数f 在点(),x y 的值,从初始点()000,P x y 出发,向该点的切线方向推进到下一个点()111,P x y ,然后依次做下去,得到后面的未知点。一般地,若知道(),n n n P x y 依上述方法推进到点()111,n n n P x y +++,则两点的坐标关系为: 即 这种方法就是欧拉(Euler )方法(也叫显式欧拉法或向前欧拉法)。当初值0y 已知,则n y 可以逐步算出 对微分方程()=x y dy f dx ,从n x 到1n x +积分,那么有 现在用左矩形公式()(),n n hf x y x 代替()()1 ,n n x x f t y t dt +?,n y 代替()n y x ,1n y +代替() 1n y x +就得到了欧拉方法。如果用右矩形公式()()11,n n hf x y x ++去代替右端积分,则得到另外一 个公式,该方法就称为隐式欧拉法(或后退欧拉法),其公式为 欧拉公式与隐式欧拉公式的区别在于欧拉公式是关于1n y +的一个直接计算公式,然而隐式欧拉公式右端含有1n y +,所以它实际上是关于1n y +的一个函数方程。 二、实例 例 取h=,用Euler 方法解

欧拉方程的求解

精心整理 欧拉方程的求解 1.引言 在数学研究领域,我们经常会看到以数学家名字命名的概念、公式、定理等等,让人敬佩跟羡慕.但是,迄今为止,哪位数学家的名字出现得最多呢?他就是数学史上与阿基米德、牛顿、高斯齐名的“四杰”之一,人称“分析学的化身”的盲人数学家欧拉(LeonhardEuler,1707--1783). 式”、i 表示形如2.2.1二阶齐次欧拉方程:2120x y a xy a y '''++=.(2) (其中1a ,2a 为已知常数) 我们注意到,方程(2)的左边y ''、y '和y 的系数都是幂函数(分别是2x 、1a x 和02a x ),且其次依次降低一次.所以根据幂函数求导的性质,我们用幂函数K y x =来尝试,看能否选取适当的常数K ,使得K y x =满足方程(2).

对K y x =求一、二阶导数,并带入方程(2),得 或 212[(1)]0K K a K a x +-+=, 消去K x ,有212(1)0K a K a +-+=.(3) 定义2以K 为未知数的一元二次方程(3)称为二阶齐次欧拉方程(2)的特征方程. 由此可见,只要常数K 满足特征方程(3),则幂函数K y x =就是方程(2)的解. (i)y (ii)(iii)证明1x y =且设,2y 线约去由于1K 是特征方程(3)的二重根, 因此 或 112(1)0K a +-=, 于是,得 或 0xu u '''+=,

即()0xu ''=, 故12()ln u x c x c =+. 不妨取()ln u x x =,可得方程(2)的另一个特解 12ln K y x x =, 所以,方程(2)的通解为 1112ln K K y c x c x x =+. (ii 1x y =又21y y (iii 1x y =和 是方程(2)的两个线性无关的实函数解. 所以,方程(2)的通解为 12cos(ln )sin(ln )x x x x y c c ααββ=+. (其中1c ,2c 为任意常数) 例1求方程20x y xy y '''-+=的通解.

MATLABEuler法解常微分方程

Euler法解常微分方程 Euler法解常微分方程算法: Step 1 分别取积分上限、积分下限、步长 Step 2计算判断是否成立,成立转到Step 3,否则继续进行Step 4 Step 3 计算 Step 4 Euler法解常微分方程算程序: function euler2(fun,y0,A,h) %fun--y' %y0---初值 %A----x取值范围 %a----x左区间端点值 %b----x右区间端点值 %h----给定步长 x=min(A); b=max(A); y=y0; while x

Step 3 (1)做显性Euler预测 (2)将带入 Step 4计算判断是否成立,成立返回Step 3,否则继续进行Step 5 Step 5 改进Euler法解常微分方程算程序: function gaijineuler2(fun,y0,A,h) %fun--y' %y0---初值 %A----x取值范围 %a----x左区间端点值 %b----x右区间端点值 %h----给定步长 a=min(A); b=max(A); x=a:h:b; y(1)=y0; for i=1:length(x)-1 w1=feval(fun,x(i),y(i)); y(i+1)=y(i)+h*w1; w2=feval(fun,x(i+1),y(i+1)); y(i+1)=y(i)+h*(w1+w2)/2; end x=x' y=y' 例:用改进Euler法计算下列初值问题(取步长h=0.25) 输入:fun=inline('-x*y^2') gaijineuler2(fun,2,[0 5],0.25) 得到: x = 0.2500 0.5000 0.7500 1.0000 1.2500 1.5000 1.7500 2.0000 2.2500 2.5000 2.7500

一类含对数函数的欧拉方程的解法

一类含对数函数的欧拉方程的解法 车茂林 (内江师范学院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四川 内江 641112)1 摘 要:利用变量代换,将一类含对数函数的欧拉方程转化成可求解的常系数非齐次微分方程,从而可以得到所讨论的方程的通解. 关键词:对数函数;欧拉方程;特殊解. 引言与引理说明 在文献[1] 中,论述了六类初等函数的基本形式.而且在解决某些问题时,通常用到如下的变量代换: t e x =,x t ln =,0>x 在文献[2] 中,讨论了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A x a dt dx a dt x d a dt x d a dt x d n n n n n n n n 01222111=+++++----- 与对应的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B t f x a dt dx a dt x d a dt x d a dt x d n n n n n n n n )(1222111=+++++----- 的通解的求法问题.其中)(t f 满足下列两种形式: t m m m m k e b t b t b t b t t f λ)()(1110++++=-- t k e t t B t t A t t f βαα]sin )(cos )([)(+= )(t A ,)(t B 为带实系数的t 的多项式.且为次数为有限次. 由文献[3]中,有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叠加原理:设)(1t x ,)(2t x 分别是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11222111t f x t a dt dx t a dt x d t a dt x d t a dt x d n n n n n n n n =+++++----- , )()()()()(21222111t f x t a dt dx t a dt x d t a dt x d t a dt x d n n n n n n n n =+++++----- 的解,则)()(21t x t x +是方程 1 车茂林(1989-),男,汉,四川达州人,内江师范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本科生.

常微分方程作业欧拉法与改进欧拉法

常微分方程作业欧拉法与改进欧 拉法 P77 31.利用改进欧拉方法计算下列初值问题,并画出近似解的草图: (1) 3 =y 1,y(0) =3,0汀岂2, :t=0.5; dt 代码: %改进欧拉法 fun cti on Euler(t0,y0,i nv,h) n=rou nd(i nv(2)-in v(1))/h; t(1)=t0; y(1)=y0; for i=1: n y1(i+1)=y(i)+h*fun(t(i),y(i)); t(i+1)=t(i)+h;

y(i+1)=y (i)+1/2*h*(fu n( t(i),y(i))+ fun( t(i+1),y1(i+1))) end plot(t,y,'*r') fun cti on y=fun (t,y); y=y+1; 调用:Euler(0,3,[0,2],0.5) 得到解析解:hold on; y=dsolve('Dy=y+1','(y(0)=3)', 't'); ezplot(y,[0,2])

图像: (2)女=y2—4t,y(0) =0.5,0 叭乞2, :t =0.2; dt 代码: function Euler1(t0,y0,inv,h) n=rou nd(i nv(2)-in v(1))/h; t(1)=t0; y(1)=y0; for i=1: n y1(i+1)=y(i)+h*fu n(t(i),y(i)); t(i+l)=t(i)+h; y(i+1)=y (i)+1/2*h*(fu n( t(i),y(i))+ fun( t(i+1),y1(i+1)))

end plot(t,y,'*r') fun cti on y=fun (t,y); y=y A2-4*t; 调用: Euler1(0,0.5,[0,2],0.2) 图像:

欧拉方程求解线性非齐次高阶方程的特解待定系数法

4.3 欧拉方程、非齐次高阶线性方程特解的待定系数方法 (How to Solve Euler equation, Use the method of undetermined coefficients to find particular solution to nonhomogeneous higher order Linear ODE) [教学内容] 1. 介绍欧拉方程及其解法. 2. 介绍非齐次线性方程特解的待定系数求法. 3. 介绍非齐次线性方程特解的常数变易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知道欧拉方程的特征方程,并能获得原欧拉方程的基本解组;如何运用待定系数法或常数变易法求解非齐次线性方程的特解; 难点是如何由非齐次线性方程中 f(t)的形式合适选择特解的形式. [教学方法] 预习1、2、3;讲授1、2、3 [考核目标] 1. 能写出欧拉方程的特征方程的形式 2. 能由欧拉方程的特征方程的特征根写出原微分方程基本解组; 3. 知道待定系数法求解非齐次线性方程的特解; 4. 知道运用常数变易法求解非齐次线性方程的特解. 1. 认识欧拉方程. (1) 称形如0qy px y''y'x 2 =++为欧拉等量纲方程(Euler ’s equi-dimensional equation ),其中p 和q 都是常数. (2) 解法:令自变量替换t e x =将原方程化为常系数方程: dt dy e (dx /dt)1dt dy dx dt dt dy dx dy t -=?=?=; dt dy dt dy xe dx dy x t ==-; )dx dt dt y d (e dt dy )dx dt e ()dt dy (e dx d dx y d 22t t t 22---+?-==; 2222 t 2t 2222 dt y d dt dy -)dx dt dt y d (e x dt dy )dx dt e (x dx y d x +=+?-=--; 因此,原方程化为0qy dt dy 1) (p dt y d 22=+-+,这是一个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 令)x (y e y λ λt ==代入方程得到,方程为0q)1)λ(p (λe 2 t =+-+λ(或 0q p λ1)λ(λ=++-),称0q p λ1)λ(λ=++-为欧拉方程的特征方程. 由此得到新方程的基本解组为t λt λ21e ,e 或t λt λ11 te ,e ,或)sin(),cos(t e t e t t ββαα. 返回原变量得到欧拉方程的基本解组为2 1λλ x ,x 或1 1λλ x |x |ln ,x ,或 |)|ln sin(|),|ln cos(x x x x ββα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