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九章 过渡金属元素(I)

第九章 过渡金属元素(I)

第九章 过渡金属元素(I)
第九章 过渡金属元素(I)

第九章过渡金属元素(I)

§9—1 过渡金属元素的通性

1—1 过渡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价电子层结构

d区 IIIB—VIIIB.过渡金属元素d区(n-1)1—9ns1—2 46 Pd 4d105s0.

共计25种元素外过渡金属元素内过渡金属元素 f区(n-2)f1—14(n-1)d0—1ns2共计30种元素(57—71)

IIIB---VIIIB Sc Ti V Cr Mn Fe Co Ni 第一过渡金属元素

Y Zr Nb Mo Tc Ru Rh Pd 第二过渡金属元素

La Ac Hf Ta W Re Os Ir Pt 第三过渡金属元素(57—71) La Ce Pr Nd Pm Sm Eu Gd (64 4f145d06s2) Tb Dy Ho Er Tm Yb Lu

1—2 过渡金属元素的重要特征

1. 它们都是金属元素,均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

2. 同一种金属元素具有多变的氧化数.Cr +6,+3,+2,0“+2氧化

数”是特征的Mn +7,+6,+4,+3,+2,0.另外:第四周期第一

过渡金属元素高氧化数的化合物具有强氧化性,低氧化性稳定.

第二、三过渡金属高氧化数化合物稳定.

3. 水合离子或含氧酸根离子具有较深的颜色

前者是d—d轨道跃迁.(La系元素是f—f轨道)跃迁所致, 后者是电荷跃迁所致.何为电荷跃迁,它是如何形成的?[问题1]

(极化效应)

4.过渡金属原子元素或离子易形成配合物——这是过渡金属元素最重要的成键特征.

1—3. 过渡金属元素的离子半径和原子半径.

由于La系收缩现象的产生.使IIIB族中的Sc、Y与15种La系元素

共生一起组成17种稀土元素.IVB族的Zn与Hf,VB族的Nb与Ta,

VIB族的Mo与W,VIIB族的Tc与Re,VIIIB族的Ru与Os,Rh与Ir,Pd与Pt.原子半径离子半径相近,性质相似.分离困难——这就是La 系收缩的后果.

1—4 过渡金属元素氧化物及水合物的酸碱性

过渡金属元素除IIIB族外,n ↑,金属的活泼性↓,同一金属氧化物氧化数↑,酸性↑,碱性↓,如:CrO3<CrO3(酸性)MnO<MnO2<Mn2O7(酸性)同n左→右氧化物的酸性↑碱性↓如酸性V2O5<CrO3<Mn2O7同族n↑.氧化物的酸性↓如:CrO3>MoO3>WO3对应水合物的酸碱性变化规律是怎样的呢?[问题2]酸性:

H2CrO4>H2MoO4>H2WO4 HMnO4>HTcO4>HReO4

酸性:Sc(OH)3<Ti(OH)4<HVO3<H2CrO4<HMnO4 1—5 水合离子及含氧酸根离子的颜色.

1. 过渡金属元素的水合离子的颜色.

d1 Ti(H2O)63+(t2g1e g0)紫红色 V(H2O)63+绿色 d2 V(H2O)62+

(t2g2e g0)紫色

d3Cr(H2O)63+(t2g3e g0)蓝紫色 d4 Cr(H2O)62+(t2g3e g0)天蓝色

d5 Mn(H2O)62+(淡淡的粉红色)Fe(H2O)63+(淡淡的紫色)

(t2g3e g2)

d6 Fe(H2O)62+(t2g4e g2)(浅绿色) Co(H2O)63+

(t2g6e g1)(兰色)

d8 Ni(H2O)62+(t2g6e g2)亮绿色 d7 Co(H2O)62+粉红色

(t2g5e g2)

d9 Cu(H2O)62+(t2g7e g2)(浅兰色)

2含氧酸根离子的颜色

VO43-(淡黄色) VO2+(黄色) CrO42-(黄色)Cr2O72-(橙红

色) MoO42-、WO42-

MnO4-(紫红色)MnO42-绿色 TcO4-、ReO4-淡红色 N bO43-(无色)

TaO43-(无色) FeO42-(紫红色)如何解释这些颜色?

§9—2 IVB族元素(Ti Zr Hf)

(Titanium Subgroup)

2—1 概述

1 .存在金红石 TiO

2 FeTiO3钛铁矿——制备Ti的原料.

2. 含量:金属元素第七位.(Al、Fe、Ca、Na、K、Mg、Ti、Mn)

3.特性:最亲生物金属,医学上有独特的应用,它用代替损坏的骨头.它的密度

很小,4.5g/cm3具有强抗腐蚀能力, 是航天金属.因La系收缩后果.Zr

与Hf原子半径相似分离困难.

4.Ti的氧化数及元素电势图

TiO2无氧化性.Ti3+是很强的还原性, 是实验室常用的还原剂之一.

5.化学性质

Ti与Al同.虽然活泼,但易产生致密的钝化性的氧化膜.主要是Ti

与HCl与HF反应

Ti + HCl TiCl3 + H2

Ti + HF(aq) TiF62-+ H2

Ti、Sn、Fe etc与HCl反应得不到最高氧化数的氯化物, 但与Cl2反应即使单质过量亦生成其最高氧化数的氯化物, 为什

么?[问题4]

2—3 Ti的重要化合物

1. TiO2俗名:金红色钛白它产量标志着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

程度.

〈1〉金红石是典型的晶体类型.Ti(+iv)的配位数为6,O2-的配位数

为3.

〈2〉钛白的制备

分4步

①钛酰液的制备: FeTiO3 + 2H2SO4 == TiOSO4 + FeSO4 + 2H2O

②加入铁回收绿矾

③钛酰液水解: TiOSO4 + 2H2O === TiO2H2O + H2SO4

④TiO2·2H2O受热分解: TiO2H2O === TiO2 + H2O

⑤制备TiCl4 TiO2 + 2C + 2Cl2 ==== TiCl4 + 2CO

⑥制备海绵钛 TiCl4 + 2Mg ==== Ti + 2MgCl2

⑦精制钛---碘化分解法 Ti + 2I2 ==== TiI4

TiI4 === Ti + 2I2

金属氧化物 + C + Cl2 → 无水氯化物 + CO

---------制备无水氯化物的方法〈3〉TiO2的性质.——两性偏碱,无氧化性.

的应用:高级白色颜料,它兼有铅白Pb(OH)2·2PbCO3的掩盖性(即附着力强)和锌白(ZnO)的持久性.

2 TiO2+——钛酰离子

由于Ti(Ⅳ)的离子半径小,正电荷高.它的离子极化作用很大,溶液中不存在

Ti(H2O)64+,而是以TiO2+的形式存在.

TiO2+的重要性质是H2O2的反应.(无色)()

TiO2+ + H2O2 ==== TiO ( H2O2) 2+桔黄色

—— 它是定性、定量鉴定或测量Ti的重要方法及特征反应.

注意:强酸性溶液pH<1时溶液呈红色.在弱酸性或中性溶液

中呈橙红色.这是由于pH不同值条件下存在形式不同

之故.

3. TiCl4

无色液体,极易水解.(d3s杂化成键的四面体结构)打开塞子

即冒白烟.甚至自动溢出.

TiCl4 + 2H2O == TiO2 + 4HCl

2TiCl4 + Zn == 2TiCl3 + ZnCl2

TiCl3溶于水成紫红色[Ti(H2O)6]Cl3,乙醚中变为

[Ti(H2O)5Cl]Cl2 H2O显绿色

(两种异构体,水合异构体).

§9—3 VB族元素(V、Nb、Ta)

(Vadanium Subgroup)

3—1 VB族元素概述.

1. 存在、性质、用途——自学.Ta是最难溶的金属之一, 它难溶解在王

水中,可溶解在HNO3——HF混合酸中.可用来制造耐酸设备,代替Pt来制造化学器皿.

2. Nb 与Ta原子半径相近,性质相似,分离困难——La系收缩的结

果.

3.V的氧化数及元素电势图. VO2+ VO2+ V3+ V2+ V

黄蓝绿紫

3—2 V的重要化合物

V5+比Ti4+离子具有更多的正电荷和更小的离子半径,因而水溶液中如同难以存在简单的T i4+离子(主要以TiO2+形式存在)

一样,亦难以存在简单的V5+离子,而以VO2+(强酸性条件下)

及VO43-(强碱性条件下)等形式存在.由于V—O之间存在较强的极化效应,当这些含氧酸吸收部分可见光后,集中在O一端的电

子可向V5+跃迁,即产生所谓的电子跃迁,因此+5氧化数的化合

物一般都有颜色.同样V4+在水溶液中以兰色的VO2+形式存在.

1. V2O5

〈1〉颜色及状态:V2O5呈橙黄色至深红色(冷时橙黄色,热时深红色)的晶体,有

〈2〉制备: 2NH4VO3 == V2O5 + 2NH3 + H2O

〈3〉性质

①两性偏碱性 V2O5 + 2H+ == 2VO2+ + H2O

V2O5 +6OH- == 2VO43- + 3H2O

②较强的氧化剂 V2O5与浓HCl反应放出Cl2(g)

V2O5 + 6HCl(浓) == 2VOCl2 + Cl2 + 3H2O

那些氧化物与浓HCl反应放出Cl2?

2. 矾酸盐及多矾酸盐

VO43-如同ClO4-、SO42-、PO43-一样皆为四面体结构d3s杂化成键,因离子中存在较弱的pπ—dπ反馈π配键,因此在不同pH值下发生不同

聚合作用.注:强酸性溶液中,VO2+(黄色)存在,强碱性条件下

VO43-(近黄色)形式存在,即:

VO43- + 4H+ VO2+ + 2H2O 〈1〉VO2+与Zn的反应

在矾酸盐的酸性溶液中加入Zn粒可观察到溶液的颜色由

黄色→兰色→绿色→紫色的变化.

〈2〉矾酸盐与H2O2的特征反应:弱酸弱减或中性溶液时,矾酸盐溶液与H2O2进行转移过氧键的反应生成黄色的[VO2(O2)2]3-,在强酸性溶液中得到红棕色的V(O2)2+(过氧矾阳离子).

〈3〉矾酸盐在酸性碱性中的存在形式VO43- + 4H+ VO2+ + 2H2O

§9—4 VIB族元素(Cr、Mo、W)

(Chromium Subgroup)

4—1 概述

一.价电子结构及氧化数 d区 VIB (n-1)d5ns1 W 5d46s2

Cr:+6 +3 +2 0

CrO42- Cr3+ Cr2+(天兰色)

CrO3 Cr(OH)3 Cr(CO)6

CrO2Cl2 Cr2O3

W Mo +2 +3 +4 +5 +6

W、Mo高氧化数化合物稳定活泼性Cr—Mo—W降低

性质特性:Cr硬度最大,W熔沸点最高.重点:Cr与HCl的反应:

Cr + 2HCl == CrCl2 + H2

CrCl2强还原性,可用于除去体系中的微量O2

Cr与稀HCl酸的反应生成天蓝色溶液,很快变为绿色溶液.(注:Cr2+的水溶液可以除氧. Cr如同Al、Fe一样遇H2SO4(浓)

HNO3(浓)产生钝化现象.

三元素电势图

显然:〈1〉Cr3+在酸性条件下具有极弱的还原性,很稳定,在碱性条件下具有强的还原性

〈2〉Cr2O72-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的氧化能力,但在碱性条件下,存在形式

为CrO42-(黄色)很弱的氧化性

2CrO42- + 2H+ Cr2O72- + H2O K = 1014四成键特征:

1. 形成有颜色的含氧化合物 Cr2O3(绿色)CrO3(暗红色)

CrO2Cl2(红棕色)CrO42-(黄色)Cr2O72-(橙红色)

Cr(OH)3(灰兰色胶状)这些颜色变化可用电荷转移跃迁来解

释.

2.形成配合物(Cr3+)

Cr3+ d3结构易形成CN = 6的杂化的内轨型,顺磁性八面体的配合物,配合物往往具有颜色,可用d—d轨道跃迁来解

释.Cr(H2O)63+(兰紫色), Cr(NCS)63-

(兰紫红色)Cr(NH3)63+(黄色)

4—2 Cr的重要化合物(+3,+6氧化数对应的化合物)

从前面的Cr的元素电势图可以看出:酸性溶液中Cr3+是最稳定具有很弱的还原性,Cr2O72-是强氧化剂,碱性溶液中

Cr3+、Cr(OH)4-具有强还原性,CrO42-弱氧化性

一.+3氧化数的化合物

1. Cr3+的结构特点

3d3结构(9—17)e-不规则构型,离子半径64pm,正电性

高,有空的价d轨道

2. Cr2O3制备

3. Cr3+的性质

①. 电离作用

这一点同Al3+、Fe3+

注:Cr3+ 在酸性, 碱性溶液中均易发生水解反应.这是二者的区别亦是简单分离的方法之一.

②酸性溶液中较弱的还原性

φθCr2O72-/ Cr3+=1.33V

③碱性条件下较强的还原性φθCrO42-/Cr(OH)4- = -0.13 V

碱性溶液中Cr(III)可被过氧化氢氧化为铬酸根:

2Cr(OH)4- + 3H2O2 +2OH- == 2CrO42- + 8H2O

④较强的配位作用

Cr3+与H2O、X-、en、NH3、EDTA、en、NCS-、C2O42-、CN-等形成稳定的d2sp3杂化的内轨型顺磁性有色的八面体结构的配合物,这是由于Cr3+ d3结构,离子半径小正电性高之故.

A. Cr3+在水溶液中进行的配位反应是配体取代H2O分子的过程,因此同

一组成的配合物,可能存在多种水合异构体,

如:[Cr(H2O)5Cl]Cl2·H2O(兰绿色)Cr(H2O)6Cl3(兰紫色)[Cr(H2O)4Cl]Cl2·2H2O(绿色)后两者互称为水合异构现

象.又如,Cr(H2O)63+被NH3取代可得到一系列不

同的配离子(必须在NH3·H2O—NH4+条件下),Cr(H2O)63+(兰紫色)

[Cr(H2O)4(NH3)2]3+(紫红色)Cr(H2O)3(NH3)33+(浅红色)

[Cr(H2O)2(NH3)4]3+(橙红色)[Cr(NH3)5H2O]3+ 橙黄色Cr(NH3)63+(黄色)均可用d—d杂化轨道来解释.

B、Cr3+的配合物最重要的特征是立体异构现象.

⑤Cr3+、Al3+、Fe3+的相似性及区别

A、相似性

a、电荷相同,离子半径相近

b、形成相同的水合离子如CN = 6 M(H2O)63+,形成

M(OH)3(s)

c、离子易发生水解,加入CO32-均发生双水解反应

d. 成矾 K2SO4 M2(SO4)3??24H2O

B、差异性

a、水合离子的颜色不同

Al(H2O)63+(无色)Fe(H2O)63+(淡淡的紫色)Cr(H2O)63+(兰

紫色)氢氧化物沉淀的颜色不同Al(OH)3(s,白色胶状)

Fe(OH)3(s,红棕色)Cr(OH)3(灰兰色胶状)

b、氢氧化物的酸碱性不同 Al(OH)3、Cr(OH)3 呈两性 Fe(OH)3微

弱的两性,难溶

解在NaOH溶液中.

c、氧化还原性质不同

Al3+无氧化还原性,Cr3+酸性条件下具有弱的还原性,碱性条件下强的还原性,Fe3+较强的氧化性,碱性条件下难以被氧化

为FeO42-

d、形成配合物的能力不同 Fe3+、Cr3+易形成配合物但Al3+则较难,

电子构型不同,Al3+ 8e-,Fe3+、Cr3+(9—17)e-不规则构型. 因

此利用Fe3+、 Al3+、 Cr3+的差别可以进行离子的分离:

二. +6氧化物的化合物.

颜色 CrO42-黄色 Cr2O72-橙红色 CrO3暗红色 CrO2Cl2外观似Br2,红棕色结构四面体(d3s) Cr(VI)离子比具有更高的正电荷和更小的离子半径.因此,无论溶液或晶体中,不存在Cr6+离子总是上述形式存在.Cr(VI)的化合物均呈现特征颜色,同样由于电荷跃迁所致.Cr(VI)的化合物毒性很大是环境水重要的测试指标.

1. CrO3——暗红色晶体,是H2CrO4的酸酐, 是铬酸洗液(5g K2Cr2O7

+100ml 浓H2SO4),析出的暗红色晶体,是很强的氧化剂遇有机物剧烈反应.

2. CrO42-和Cr2O72-的化合物

①二者的平衡关系:

2CrO42- + 2H+ Cr2O72- + H2O K = 1014

碱性中CrO42-为主显黄色,酸性中以Cr2O72-为主显橙

红色

4.0<pH<9.0二者共存.pH<4.0 Cr2O72-为主 pH>9.0

CrO42--为主

a. 中性、弱酸性溶液中二者共存.

b. H2CrO4是中强酸

c. H2CrO4中存在较强的反馈配键, 因此难以发生聚合作用.

②CrO42-与Cr2O72-的结构 d3s杂化成键, 四面体结构.

③CrO42-、Cr2O72-的反应

A. 与Ag+、Ba2+、Pb2+等反应均产生铬酸盐的沉淀, 并非重铬酸盐沉

淀,这是由于铬酸盐之S很小之故. BaCrO4(黄色)、PbCrO4(黄色)、

Ag2CrO4(砖红色)难溶.PbCrO4俗称铬黄,不溶于水但溶于酸.

2Ag+ + CrO42- === Ag2CrO4↓(砖红色)

4Ag+ + Cr2O72- H2O=== 2Ag2CrO4↓(砖红色) + 2H+

B. Cr2O72-的特征反应

Cr2O72- + 4H2O2 + 2H+ = 2CrO5(美丽蓝色) + 5H2O

---------鉴别 H2O2 或 Cr3+的特征反应

K2Cr2O7试纸 -----------可监测司机是否酒后开车:

2Cr2O72-(橙黄色)+3CH3CH2OH + 16H+= 4Cr3+(绿色) + 3CH3COOH +11H2O

C. CrO42-的检验: Ba2+ or Pb2+ or酸性条件下加入 H2O2乙醚

3. CrO2Cl2氯化铬酰,红棕色液体外观似溴(极易水解)

4 K2Cr2O7红矾钾——重要的基准试剂

Na2Cr2O7·2H2O——了解其制备方法——自学.

4—3 W与Mo的化合物——了解——(自学)

1 变化规律:H2CrO4 H2MoO4 H2WO4氧化性减弱酸性减弱.

2 同多酸及杂多酸

不同酸酐组成的多酸.若干个水分子和两个以上相同酸酐组成的多

酸.如:H4P2O7即H n+2P n O3n+1同多酸但

(NH4)3[PO4·12MoO3]·6H2O(黄色)是杂多酸盐.

3NH4++ PO43-+ 12MoO42-+ 24H+== (NH4)3[PO4·12MoO3]·6H2O↓(黄色晶体)+6H2O

---------该反应可以定性鉴别PO43-或MoO42-的特征反应.

4—4 金属原子簇化合物.

一. 含义:

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彼此以共价键结合的金属原子的化合物——金属原子簇化合物.原子簇化合物化学是目前无机化学极其活

泼的研究领域涉及的面很广,前景广阔.

Core:该类化合物中含有金属—金属间形成的共价键.

二. EAN规则 ——— 18电子规则 ----(n-1)d ns np 9条价轨道

三若干个金属原子簇化合物

1. 双核金属原子簇化合物

(1).Mn2(CO)10

EAN = 7+10+1=18e-两个重叠的八面体Mn d2sp3杂化成键,每个

Mn原子与五个CO形成σ配键和反馈π键;两个Mn原子以Mn—

Mn金属间形成共价键

.

(CO)8

Co d2sp3杂化八面体结构EAN = 9+6+1+2 = 18e-

(3).Fe2(CO)9

分子中存在Fe—Fe金属共价键,另外三个羰基搭桥成键---

---桥羰基 EAN = 8 +2×3 + 1 +1×3 =18e-

2. 多核金属原子簇化合物

(1).Ru3(CO)12

EAN = 8 + 2×4 + 1 + 1 = 18e-

(2). Ir4(CO)12

EAN = 9 + 2×3 + 1×3 = 18e-

(3). Mo6Cl84+

6个Mo2+在立方体的六个面心上,以八面体的形式排布; 8个Cl-

占据立方体的8个顶角位置.每4个Cl-组成平面方形.这两个平面方

形相互平行.另外每3个Mo2+与1个Cl-形成多中心键.

§ 9—5 VIIIB族(Mn Tc Re)5——1 VIIIB族概述

1. 价电子层结构及氧化数

VIIB d区(n-1)d5ns2

Mn +7 , +6 , +4, +3, +2, 0, -3

MnO4- Mn2O7 MnO42- MnO2 Mn2O3 MnSO4 Mn2(CO)10

(NO)3

EAN = 7+2+3×3=18e-

2. 成键特征

〈1〉以含氧化合物形式存在且具有颜色.

Mn2O7棕色油状 MnO暗绿色 MnO4- MnO42-

〈2〉形成配合物

Mn2+d5结构往往CN = 6的sp3d2相成杂化的外轨型强顺磁配合物.

((9—17)e-不规则构型,半充满状态.因此Mn2+很稳定.)

(但Mn(CN)64- 低自旋配合物)并且配合物的颜色均很浅.为什

么?

3. Mn的元素的电势图

〈1〉酸性溶液中MnO4-是极强的氧化剂Mn2+在溶液中很稳定,具有极弱的还原性难以被常见的氧化剂所氧化,只有极强的氧化剂

NaBiO3、S2O82-、PbO2 etc Mn2+ →MnO4-.

〈2〉酸性条件下MnO42-、Mn3+极不稳定,易发生歧化反应:(棕褐色)只有在碱性条件下 MnO42-(绿色)可存在.

〈3〉Mn(OH)2在碱性条件下极不稳定.空气中的O2 Mn(OH)2 →

MnO(OH)2

〈4〉Mn是活泼性很强的金属元素.

5—2存在及应用

Mn地壳中含量第八位,是黑色金属.主要以MnO2·x H2O(软锰矿)形式存在.

5—3 Mn的重要化合物

一. +2氧化数的化合物.(Mn2+的性质)

〈1〉极弱的还原性

酸性条件下,Mn2+的还原性很弱,稳定性很高,这与d5结构

半充满状态有关

2Mn2++ 5S2O82-+ 8H2O == 2MuO4-+ 10SO4-+ 16H+

2Mn2+ + 5NaBiO3 +14H+ == 2MnO4- + 5Na+ + 5Bi3+ + 7H2O .碱性条件下,较强的还原性.Mn(OH) 2(白色)→ MnO(OH)

(s,棕褐色)新生成的白色的Mn(OH)2如同Mg(OH)2一样

2

可溶解在饱和的NH4Cl溶液中.因此可进行Fe3+、Mn2+的分

离.

〈2〉Mn2+形成配合物

Mn2+d5结构,半充满状态,它的大多数配合物是高自旋的sp3d2杂化的外轨型,八面体结构的强顺磁性的.但与CN-

可形成低自旋的d2sp3杂化的内轨型弱磁性的配合

物.Mn(CN)64- μ=1.78B.M.

CFT Mn2+的高自旋态配合物,d电子排布为:t2g3e g2,电子从低能级的t2g向高能级e g时,其自旋方向要发生改变,

这种跃迁是d—d轨道自旋禁阻的跃迁, 这种跃迁的几率是很

小,或者说对光的吸收很弱,因此Mn2+的高自旋八面体配合

物的颜色很浅几乎无色. 核心:自旋禁阻.

二. +4氧化数的化合物.MnO2

1 强氧化性.

2弱的还原性. 3MnO2 + 6KOH + KClO3 3K2MnO4(绿色)+ KCl + 3H2O

3与浓H2SO4反应: 2MnO2 + 2H2SO4 2MnSO4 + O2 + 2H2O

4. +4氧化数的配合物. MnF62-(金黄色)

MnO2 + 2HF + 2KHF2 === K2MnF6 + 2H2O 三. +7氧化数的化合物. KMnO4→MnO4-

1 MnO4-的结构及颜色

d3s杂化的四面体结构.离子中存在很强的pπ—dπ反馈π配键.因此,HMnO4强酸.溶液中难以发生聚合作用.MnO4-(紫红色),

并且它的颜色较VO43-、CrO42-深得多!为什么?同样是电荷迁移

(跃迁)所致,只不过这种电荷跃迁比CrO42-更容易.说明:Mn

—O键之间的极化效应更强,电子易从O原子跃迁至Mn(VII).

2性质.

①强氧化性

i. 与Fe2+的反应-------测定Fe

ii. 与H2C2O4的反应.——准确标定MnO4-的准确浓度.

反应开始很慢,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速率逐渐加快.为什么?(自身指示剂)

iii. 与Mn2+的反应:(棕褐色) 2MnO4- + 3Mn2+ + 2H2O === 5MnO2 + 4H+

iv . 与SO32-的反应

酸性溶液中: 2MnO4- + 5SO32- + 6H+ == 2Mn2+ + 5SO42-+ 3H2O

中性溶液中: 2MnO4- + 2SO32- + H2O == 2MnO2 + 2SO42-+ 2OH-

碱性溶液中: 2MnO4- + SO32- + 2HO- == 2MnO42- + SO42- + H

O

2

v .与H2O2的反应——非转移过氧链反应.

②稳定性:

A.酸不稳定性

4MnO4- + 4H+ == 3O2 + 2H2O + MnO2

B.碱不稳定性 4MnO4- + 4OH- == 4MnO42- +O2 + 2H2O

C.热不稳定性 2KMnO4 K2MnO4 + MnO2 + O2

D.光不稳定性,见光易分解.因此KMnO4(s)应放在棕色瓶中且低温

保存.KMnO4溶液用时先配制.

3. 制备:

方法一:即碱融氧化法及歧化法.转化率为66.7%.

(1)在熔融碱中用O2(或KClO3)氧化MnO2

MnO2 + 4KOH + O2 2K2MnO4 + 2H2O

3MnO2 + 6KOH + KClO3 3K2MnO4 + KCl + 3H2O

(2) 将反应完后的矿样用水浸取,过滤除去残渣,向滤液中通入CO2使

K2MnO4歧化成KMnO4和MnO2:

3K2MnO4 + 2CO2 = 2KMnO4 + MnO2 + 2K2CO3

(3) 过滤除去MnO2,滤液加热蒸发、浓缩、结晶得KMnO4晶体产品。

通过向K2MnO4溶液中通入CO2使K2MnO4歧化生产KMnO4的方法产率最高只有66.7%.

方法二:电解法:电解转化率100%.

2K2MnO4 + 2H2O 2KMnO4 + 2KOH + H2

〈4〉应用

常用的强氧化剂氧化还原滴定的重要方法,自身指示剂, 但非基准物质, 常用H2C2O4来标定其准确浓度.

高中化学必修一非金属方程式详细总结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方程式总结 一、硅及其化合物 1、硅单质 物理性质:有金属光泽的灰黑色固体,熔点高,硬度大,质地脆,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化学性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硅的还原性:Si(粉)+O2SiO2 粗硅的制取:2C+SiO2Si+2CO(制得粗硅) 粗硅的提纯:Si(粗)+2Cl2SiCl4SiCl4+2H2=Si(纯)+4HCl 硅与强碱的反应:Si+2NaOH+H2O =Na2SiO3+2H2↑ 2OH-+ Si+H2O =SiO32–+H2↑  硅与氢氟酸反应:4HF+Si=SiF4↑+2H2↑  硅的用途:硅可制造集成路、电子芯片、太阳能电池板等。 2、二氧化硅及硅酸 存在:结晶形和无定形。通称硅石。 性质:化学性质稳定,除氢氟酸外,一般不与其他酸反应,可以与强碱、碱性氧化物发生反应,属酸性氧化物。 用途:SiO2是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以SiO2为主要原料的物质大多都有石英、水晶;玛瑙。 ①Si(粉)+O2SiO2 ②与碱性氧化物反应:SiO2+CaO CaSiO3 ③与碱的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 OH-+SiO2=SiO32–+H2O ④硅酸盐与酸生成硅酸的反应: Na2SiO3+2HCl=H2SiO3(胶体)+NaCl SiO32-+2H+=H2SiO3(胶体) Na2SiO3+CO2+2H2O=H2SiO3↓+Na2CO3SiO32-+CO2+H2O=H2SiO3↓+CO32- ⑤与氢氟酸反应:SiO2+4HF =SiF4↑+2H2O 硅酸易受热分解:H2SiO3 SiO2↓+H2O 3、硅酸盐 硅酸盐是由硅、氧和金属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在自然界分布极广,种类极多,是一类结构复杂的固体物质,大多不溶于水,化学性质很稳定。 硅酸钠:(最简单的硅酸盐) 可溶于水,其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可做粘合剂和防火剂,是制备硅胶和木材防火剂等的原料。 制备途径:SiO2+2NaOH=Na2SiO3+H2O OH-+SiO2=SiO32–+H2O (贮存NaOH溶液的试剂瓶要用橡胶塞) 常见的硅酸盐产品:陶瓷、玻璃、水泥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方程式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方程式归纳(接上次金属及其化合物) V、碳族元素(IVA)(碳硅及其化合物) (一)碳及其化合物 1、C与O 2:完全燃烧:C+O2CO2 不完全燃烧:C+O2CO 2、3C+Fe2O32Fe+3CO↑、2C+SiO2Si+2CO↑、C+H2O CO+H2 (制水煤气) 3、C+2H2SO4(浓)△ CO2↑+2SO2↑+2H2O 、C+4HNO3(浓) △ CO2↑+4NO 2↑+2H2O 4、2CO+O22CO2、CO+CuOCu+CO2 、3CO+Fe2O3高温 2Fe+3CO2 5、CO的实验室制备:HCOOH浓硫酸 △ CO↑+H2O 6、CO2+H2O H2CO3 、CO2+CaO=CaCO3、CO2+Ca(OH)2=CaCO3↓+H2O 7、CO2+C2CO、2Mg+CO22MgO+C 8、Na2CO3+CO2+H2O=2NaHCO3、CaCO3+CO2+H2O=Ca(HCO3)2、Ca(ClO)2+CO2+H2 O=CaCO3↓+2HClO 9、CO2的工业和实验室制备:CaCO3 高温 CaO+CO2↑ CaCO3+2HCl=CaCl2+CO2↑+H2O 离子方程式:CaCO3+2H+=Ca2++CO2↑+H2O (二)硅的化学性质: 1、硅与非金属:Si+O2SiO 2、Si+2F2=SiF4、 Si+2Cl2SiCl4 2、硅单质与氢氟酸:Si+4HF=SiF4↑+2H2↑ 3、Si与强碱溶液:Si+2NaOH+H2O=Na2SiO3+2H2↑离子方程式:Si+2OH—+H2O=Si O32-+2H2↑ 4. Si的制备:SiO2+2C Si+2CO↑ (二)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 1. SiO 2(酸性氧化物):a.与碱性氧化物: SiO2+CaO CaSiO3 b.SiO2与碱溶液:SiO2+2NaOH=Na2SiO3+H2O离子方程式:SiO2+2OH-=SiO32-+H 2O 2. SiO 2 与氢氟酸:SiO2+4HF=SiF4↑+2H2O 3. SiO 2与碳反应:SiO 2 + 2C Si + 2CO↑ 4.工业生产玻璃:SiO2+Na2CO3Na2SiO3+CO2↑、SiO2+CaCO3CaSiO3+CO2↑ (三)硅酸、硅酸盐: 1. H2SiO3+2NaOH=Na2SiO3+ H2O 2.硅酸分解:H2SiO3SiO2+H2O 3.硅酸盐制硅酸:Na2SiO3+2HCl=H2SiO3↓+2NaCl 离子方程式:SiO32-+2H+=H2SiO3↓ 往硅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SiO3+CO2+H2O=H2SiO3↓+Na2CO3

第九章 微生物生态习题及答案

第九章微生物生态学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硝化作用 2.菌根 3.活性污泥(activated sludge): 4.反硝化作用 5.硫化作用 6.氨化作用 7.共生 8.微生物生态学 9.根际微生物: 10.根圈效应: 11.根土比: 12.氨化作用: 13.微生态制剂(microecologics): 14.正常菌群(normal microflora): 15.条件致病菌(oppotunist pathogen): 16.拮抗(antagonism): 17.寄生(parasitism): 18.富营养化9eutrophication): 19.BOD(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20.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 21.TOD: 22.DO: 23.产甲烷细菌(methanogens) 二、填空题 1、从,,,生境中可以分离到嗜热微生物;从,和生境中可分离到嗜盐微生物。 2、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包括3种基本过程:、、。 3、微生物种群相互作用的基本类型包括:,,,、、和。 4、嗜热细菌耐高温的使DNA体外扩增技术得到突破,为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基础。 5、嗜生物推动的氮循环实际上是氮化合物的氧化还原反应,其循环过程包括,

,和。 6、按耐热能力的不同,嗜热微生物可被分成5个不同类型:,, ,和。 7、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过程中经历的主要反应包括,, 和。 8、评价有机化合物生物降解性的基本试验方法是和。 9、污水处理按程度可分为,和。 10、汞的微生物转化主要包括3个方面,和。 三、选择题(4个答案选1) 1、总大肠菌群中不包括()。 A、克雷伯氏菌 B、肠杆菌 C、埃希氏菌 D、芽孢杆菌 2、下列有机物中最难被微生物降解的是()。 A、纤维素 B、木质素 C、半纤维素 D、淀粉 3、同化硝酸盐还原的酶可被下列哪种化合物抑制?() A、氨 B、氧 C、N2 D、N2O 4、异化硝酸盐还原的酶可被下列哪种化合物抑制?() A、氨 B、氧 C、N2 C、N2O 5、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过程最类似于下面哪种微生物培养方式?() A、恒浊连续培养 B、恒化连续培养 C、恒浊分批培养 D、恒化分批培养 6、和豆科植物共生固氮的微生物是()。 A、假单胞菌 B、根瘤菌 C、蓝细菌 D、自生固氮菌 7、许多霉菌在农副产品上生长时易于产生霉菌毒素,下列中哪些条件最适于产生霉菌毒素?() A、高温高湿 B、高温 C、蓝细菌 D、自生固氮菌 8、适用于生物冶金的微生物类群主要是()。 A、嗜热微生物 B、嗜冷微生物 C、嗜酸微生物 D、嗜压微生物 9、超嗜热细菌主要是()。 A、古生菌 B、真细菌 C、真菌 D、霉菌 10、酸矿水的形成是微生物对某些金属和非金属元素转化的结合,下列哪种循环与酸矿水形成有关?() A、S循环 B、N循环 C、磷循环 D、硅循环

非金属方程式总结

非金属方程式总结 一、氯及化合物 1氟气是色;氯气是色;液溴是色;固态碘是色。 2氯气易液化液化后的氯气称为液氯区别于氯气水溶液氯水。 3常用的有机萃取剂四氯化碳无色,密度比水;苯也是无色液体,密度比水。液溴常用水封存,液溴层是在最下层。 4铜丝红热后伸进氯气瓶中:铜丝剧烈燃烧,发红发热,同时生成色烟;加少量水,溶液色,方程式:。铁丝红热后也可以在氯气中剧烈燃烧,方程式: 。氯气在加热和灼烧条件下可以和大多数金属反应和变价金属生成高价金属氯化物。 高压干燥的大量氯气用保存,因为。 5氢气与氯气混合后见强光爆炸,但也可以在中安静燃烧,在集气瓶口出现大量酸雾,火焰是色,方程式:。 6磷在充足的氯气中燃烧:现象: 磷在不充足的氯气中燃烧: 7实验室制取氯气的方程式:、离子方程式 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盐酸的作用: 起到酸性作用和还原性作用的盐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制备氯气的发生装置(玻璃仪器) 制取的氯气中常含有杂质,为了得到干燥纯净的氯气,常把氯气依次通过盛有和的两个洗气瓶。收集 多余氯气常用溶液吸收。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 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制氯气的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 8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常温常压)是;氯气溶于水后大部分仍以氯分子的形式存在,小部分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不稳定,见光或受热分解:。所以,久置的氯水其实就是。 9实验室常用新制的氯水代替氯气发生很多反应,新制氯水中含有的分子有下列三种含有的离子有下列三种,另外还有OH-。 10氯水显的颜色是由于其中含有氯分子的缘故;氯水可以表现出很强的氧化性,如把碘离子、亚铁离子氧化成碘单质和铁离子,这是由于其中含有的缘故。氯水可以表现出漂白性,是由于其中含有的缘故。氯水显酸性,是由于其中含有的缘故。往氯水中投入一勺镁粉,有关的两个化学方程式:、。 11工业上也常用含水1%的石灰乳吸收氯气制取漂白粉:;所以,漂白粉

非金属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碳族元素基础知识点 一、知识网络 1.碳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 2.硅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 二、基础知识 1.碳族元素 ①特征:最外层电子数为4,既不容易失去电子,又不容易得到电子,易形成共价键。 碳族元素形成的单质在同周期中硬度最大,熔沸点最高(如金刚石、晶体硅)。 C CO 2 CaCO 3 CaC 2 C 2H 2 CO 有机物 NH 4HCO 3 CH 4 H 2CO 3 Na 2CO 3 NaHCO 3 O 2 SiC 、CCl 4 不完全燃烧 O 2(不足) O 2 ( 不足 ) ①O 2 ②CuO 炽 热的碳 NH 3·H 2O O 2 ( 点 燃 ) △ H 2O CaO △ Si 、Cl 2 (△) Mg (点燃) ①O 2 (点) ②CuO (△) C 、CO Na 2O 2 NaOH H 2O NaOH H + C a (O H )2 ①高温②H + Ca 2+ CO 2 、H 2O △ C a (O H )2 CO 2 (水) ①OH ― ②加热 Na 2SiO 3 CO 2,H 2O NaOH H 2SiO 3 SiH 4 Si SiO 2 CaSiO 3 SiF 4 H 4SiO 4 SiC SiCl 4 O 2 (自燃) H 2 ①O 2(△) ②FeO (高温) F 2 HF Cl 2 (高温) H 2 (高温) C( 高温) C(高温)足量 Na 2CO 3 ( 高 温 ) NaOH( 溶液) ①CaO(△) ②CaCO 3 (△) Ca 2+ -H 2O C(适量)

几种同素异形体:碳:金刚石、石墨、C 60、C 70等;硅:晶体硅,无定形硅 2.碳 在常温下碳很稳定,只在高温下能发生反应,通常表现为还原性。 ① 燃烧反应 ② 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Cu CO CuO C CO CO C 22; 222+↑?→?+?? →?+? 高温 O H CO O H C 22+??→?+高温(CO 、H 2的混合气体叫水煤气); ↑+??→?+2CO Si SiO 2C 2电炉 ③ 与氧化性酸反应: C +2H 2SO 4(浓)?→?? CO 2↑+2SO 2↑+2H 2O ; C +4HNO 3(浓)?→?? CO 2↑+4NO 2↑+2H 2O 3.CO :不溶于水,有毒(CO 和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无法和O 2结合,而使细胞缺氧引起 中毒),但由于CO 无色无味因此具有更大的危险性。 ①可燃性 ②还原性:CO+CuO ?→? ? CO 2+Cu ,CO+H 2O(g)CO 2+H 2O 4.CO 2:直线型(O =C =O )非极性分子,无色能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可倾倒,易液化。 固态CO 2俗称干冰,能升华,常用于人工降雨。 实验室制法:CaCO 3+2HCl =CaCl 2+CO 2↑+H 2O 。 5.碳酸盐 ①溶解性:Ca(HCO 3)2>CaCO 3;Na 2CO 3>NaHCO 3。 ②热稳定性:Na 2CO 3>CaCO 3;碱金属正盐>碱金属酸式盐: Na 2CO 3>NaHCO 3。 ③相互转化:碳酸正盐碳酸酸式盐(除杂用) 6.硅 ① 硅在地壳中只有化合态,没有游离态。其含量在地壳中居第二,仅次于氧,是构成矿物和岩石的主要成分。 ② 晶体硅是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硬而脆的固体,是半导体,具有较高的硬度和熔点。 ③ 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温下,只能与氟气、氢氟酸及强碱溶液反应: Si+2F 2→SiF 4、 Si+4HF →SiF 4+2H 2↑、Si+2NaOH+H 2O →Na 2SiO 3+2H 2↑; 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气、氯气等少数非金属单质化合:Si +O 2?→? ? SiO 2。 7.SiO 2 ①SiO 2为原子晶体,是一种坚硬难熔的固体,硬度、熔点都很高。 ② 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很稳定,不能跟酸(氢氟酸除外)发生反应。由于它是一种酸性氧化物, 所以能跟碱性氧化物或强碱反应 SiO 2+CaO ??→ ?高温 CaSiO 3 SiO 2+2NaOH →Na 2SiO 3+H 2O(碱溶液不能在使用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③ 二氧化硅是一种特殊的酸性氧化物 a .酸性氧化物大都能直接跟水化合生成酸,但二氧化硅却不能直接跟水化合,它的对应水 化物(硅酸)只能用相应的可溶性硅酸盐跟盐酸作用制得 b .酸性氧化物一般不跟酸作用,但二氧化硅却能跟氢氟酸起反应: SiO 2+4HF →SiF 4+2H 2O(氢氟酸不能盛放在玻璃容器中)。

非金属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卤族元素 卤族元素包括氟(F )、氯(Cl )、溴(Br )、碘(I )、砹(At )等,它们最外层电子数都是7个电子,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第ⅦA 元素。 1、氯 (1)物理性质: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味,常温下能溶于水(1︰2),比空气重,易液化,有剧毒。 (2)化学性质:氯气(Cl 2)是双原子分子,原子的最外层有七个电子,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单质是强氧化剂。 ①与金属反应 2Na + Cl 2 === 2NaCl (反应剧烈,产生大量白烟) 2Fe + 3Cl 2======2FeCl 3(反应剧烈,产生大量棕褐色烟,溶于水成黄色溶液) Cu + Cl 2 ====CuCl 2(反应剧烈,产生大量棕色的烟,溶于水成蓝色或绿色溶液) 氯气能与绝大数金属都能发生反应,表明氯气是一种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②与非金属的反应 H 2 +Cl 2 ===== 2HCl (纯净的氢气在氯气中安静的燃烧,芒白色火焰,在瓶口处有白雾产 生) H 2 + Cl 2 =====2HCl (发生爆炸) 2P + 3Cl 2=====2PCl 3(液态) PCl 3 + Cl 2 ===PCl 5(固态) 磷在氯气中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的烟、雾。雾是PCl 3,烟是PCl 5。 氯气能有很多非金属单质反应,如S 、C 、Si 等。 ③与碱反应 Cl 2 + 2NaOH === NaCl +NaClO + H 2O 2Cl 2 + 2Ca(OH)2 === CaCl 2 + Ca(ClO)2 +2H 2O 将氯气通入Ca(OH)2溶液中制备漂白粉,漂白粉的主要成份是CaCl 2、 Ca(ClO)2,其有效成份是Ca(ClO)2。 工作原理:Ca(ClO)2 + H 2O +CO 2 ===CaCO 3 ↓+ 2HClO 与碱溶液反应体现了氯气什么性质? ④与某些还原性物质反应: Cl 2 + 2FeCl 2===2FeCl 3 Cl 2 +SO 2 + 2H 2O==2HCl +H 2SO 4 ⑤有机反应 CH 4 + Cl 2 → CH 3Cl + HCl CH 3Cl + Cl 2 →CH 2Cl 2 + HCl CH 2Cl 2+ Cl 2 →CHCl 3 + HCl CHCl 3 + Cl 2 →CCl 4 + HCl 氯气与甲烷的取代反应,如有1mol Cl 2与4mol CH 4反应,产物有哪些物质?何种物质含量最多? Cl 2 + CH 2=CH 2 → CH 2Cl-CH 2Cl (加成反应) 取代反应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而加成反应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上述两反应的鉴别方法可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如是取代反应则有白色沉淀生成。 ⑥与水反应 Cl 2 + H 2O HCl +HClO (HClO 为一元弱酸,弱电解质HClO H + +ClO — ) 分子:H 2O 、Cl 2、HClO 离子:H +、Cl —、OH —、ClO — 2、次氯酸的性质(HClO ) 仅存在溶液中,浓溶液呈黄色,稀溶液无色,有非常刺鼻的气味。 ①酸性:次氯酸是弱酸,弱电解质。具有酸的通性。 A 、显色反应; B 、与活泼金属反应置换出氢气; C 、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D 、与部分金属氧化物的反应,生成盐与水; E 、与某些盐的反应。 ②氧化性 Ca(ClO)2 + 4HCl(浓)===CaCl 2 + Cl 2↑+ 2H 2O ③漂白性 因为次氯酸具有强的氧化性,能氧化有色物质生成无色物质,所以次氯酸具有漂白性。 如:将干燥的氯气通过干燥的有色布条,布条并没有褪色;而过湿润的有色布条时,布条褪色。说明真正起到漂白作用的是次氯酸。 ④不稳定性 次氯酸极不稳定,很容易就发生分解,且存大多种分解形式。如: △ △ 点燃 光照 点燃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方程式汇总(考试)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重要方程式汇总姓名:分数: (一)硅及其化合物 1. 硅与氧气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2.Si与氟气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3.硅与NaOH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4.Si与HF作用:化学方程式: 5.C在高温下与SiO2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6.SiO2与氢氟酸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7.SiO2与碱性氧化物(CaO)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8.SiO2与强碱NaOH溶液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9.Na2CO3固体与SiO2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10.H2SiO3与强碱NaOH溶液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11.硅酸的热稳定性很弱,受热分解:化学方程式: 12.向硅酸钠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的反应: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13.向硅酸钠溶液中通入适量的CO2的反应: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14. 向硅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的反应: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15.硅酸盐产品: 玻璃、、。它们都是以硅酸盐为主要原料经过高温烧制而成。(1)生产普通玻璃的主要原料:、和。 普通玻璃的成份:、。

(2)生产水泥的主要原料:和。 水泥的成份:、、。 (3)生产陶瓷的主要原料:。

(二)氯及其化合物 姓名:分数: 1.铁丝在氯气中点燃:化学方程式: 2.氢气在氯气中点燃:化学方程式: 3.氯气通入到FeCl2溶液中: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4.常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Cl2,以消除污染: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氯气与NaOH加热条件下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6.氯气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氯水滴加到碘化钾溶液中: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8.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到氯水中: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9.制取漂白粉: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10.漂白粉漂白原理: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11.漂白粉放置在空气中容易失效的原因: 化学方程式:① ② 离子方程式:① ② 12.使用漂白粉时,将其溶于水后加入少量稀盐酸或通入过量CO2的原因: 化学方程式:① ② 离子方程式:①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点总结(绝对好)

龙文教育学科老师个性化教案

2HClO 光照 或加热 2HCl + O2↑ 5.Br2 、I2在不同溶剂中的颜色 水苯或汽油四氯化碳 Br 2黄~橙橙~橙 红 橙~橙 红 I2深黄~褐淡紫~紫 红紫~深紫 6.置换反应 Cl2 + 2NaBr = Br2+ 2NaCl Br2 + 2KI = I2 + 2KBr ∴氧化性Cl2 >Br2 >I2 7.I2遇淀粉溶液后,溶液呈蓝色I- 氧化剂——————→I2 三.氮 1.氮的氧化物 NO:无色气体、有毒(同CO)、难溶与水 NO2:红棕色气体、有毒、与水反应 反应:2NO + O2 = 2NO2 3NO2 + 2H2O = 2HNO3 + NO 2.有关NO与O2或NO2与O2混合通入水中,液面上升一定高度时用的方程式4NO2 + O2 + 2H2O = 4HNO3 4NO+ 3O2 + 2H2O = 4HNO3 3.硝酸 物理性质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能以任意比溶于水 化学性质 酸的通性 强 氧 化 性 与金属氧化 物 3FeO + 10HNO3 = 3Fe(NO3)3 + NO↑+ 5H2O 与金属 3Cu + 8HNO3(稀) = 3Cu(NO3)2+2NO↑+ 4H2O Cu + 4HNO3(浓) = Cu(NO3)2 +2NO2↑+ 2H2O 与非金属 C + 4HNO3(浓) △CO2↑+ 4NO2↑+ 2H2O 不稳定性4HNO3 光照 或加热 4NO2↑+ O2↑+ H2O 4.氨( NH3 ) 物理性质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密度小于空气、1:700 溶于水 化学性质 与H2O NH3 + H2O NH3·H2O NH4++ OH-与酸NH3 + HCl = NH4Cl 氨的 催化氧化 4NH3 + 5O2 催化剂 加热 4NO + 6H2O 实验室制取原 理NH4+ + OH-△NH3↑+ H2O

第九章 元素周期律教学基本要求

第九章初识元素周期律一、教学内容及学习水平

二、配套作业 9.1元素周期律 一.选择 1.1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B.元素非金属性、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 C.元素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1.2某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两个电子,该元素为() A.金属元素 B.ⅡA族元素 C.稀有气体 D.无法判断 1.3下列各组元素中,原子半径依次增大的是() A. I、Br、Cl B. O、S、Na C.Al、Si、P D.C、N、B 1.4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 A.原子的半径 B.原子核外电子层结构 C.元素化合价 D.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1.5 A元素的阳离子与B元素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有关A、B元素有以下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AB C.原子序数A>B 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A

非金属元素方程式汇总(含答案版)

非金属元素方程式汇总 (一)硅及其化合物 1. 硅与氧气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2.Si与氟气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3.硅与NaOH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4.Si与HF作用:化学方程式: 5.C在高温下与SiO2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6.SiO2与氢氟酸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7.SiO2与碱性氧化物(CaO)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8.SiO2与强碱NaOH溶液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9.Na2CO3固体与SiO2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10.H2SiO3与强碱NaOH溶液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11.硅酸的热稳定性很弱,受热分解:化学方程式: 12.向硅酸钠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的反应: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13.向硅酸钠溶液中通入适量的CO2的反应: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14. 向硅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的反应: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15.硅酸盐产品: 玻璃、、。它们都是以硅酸盐为主要原料经过高温烧制而成。 (1)生产普通玻璃的主要原料:、和。普通玻璃的成份:、。 (2)生产水泥的主要原料:和。 (3)生产陶瓷的主要原料:。 (二)氯及其化合物 1.铁丝在氯气中点燃:化学方程式: 2.氢气在氯气中点燃:化学方程式: 3.氯气通入到FeCl2溶液中: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4.常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Cl2,以消除污染: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5.氯气与NaOH加热条件下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6.氯气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7.氯水滴加到碘化钾溶液中: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非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

非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 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能写离子方程式的写出化学方程式。 1、Si与NaOH溶液:; 2、粗硅的制备及提纯:; 3、玻璃的雕刻:; 4、H2SiO3的制备:; 5、H2SiO3受热分解:; 6、实验室制备氯气:; 7、Cl2与NaOH溶液:; 8、漂白粉的制备:; 9、漂白粉的漂白原理:; 10、漂白粉的失效原理:; 11、HClO的不稳定性:; 12、氯水与KI溶液反应:; 13、向氯水中通入SO2:; 14、Cl2分别与Fe、Cu反应:; 15、S与Cu反应:; 16、S与NaOH反应:; 17、H2S与Cl2:; 18、SO2与NaOH溶液:; 19、除去CO2中混有的SO2杂质:; 20、SO2与氢硫酸:; 21、SO2与酸性KMnO4溶液:; 22、SO2与O2反应:; 23、酸雨的形成过程:; 24、HClO溶液与Na2SO3溶液反应:; 25、C与浓H2SO4溶液反应:; 26、C与浓HNO3溶液反应:; 27、H2S与浓H2SO4溶液反应:; 28、Cu与浓H2SO4溶液:; 29、Cu与浓HNO3溶液反应:; 30、Cu与稀HNO3溶液反应(实验室制NO):; 31、少量的Fe与稀HNO3溶液:; 32、过量的Fe与稀HNO3溶液:; 33、工业合成氨:; 34、实验室制备NH3:; 35、氨的催化氧化:; 36、NO与O2:; 37、NO2与水:; 38、NO与O2溶于水:; 39、NO2与O2溶于水:; 40、硝酸的分解:; 41、NH3与水反应:; 42、NH3与盐酸:; 43、NH4HCO3受热分解:; 44、NH4Cl受热分解:;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点总结-(绝对好)

龙文教育学科老师个性化教案 教师学生姓名上课日期 学科化学年级高三教材版本浙教版 学案主题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课时数量 (全程或具体时 间) 第( 7 )课 时 授课时段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氮硫的性质 个性化学习问 题解决 针对该知识点的应用性比较大设计教学! 教学重 点、难点 该部分知识点的计算类以及实用性很强要好好把握! 教学过程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一.硅 1.相关反应 Si 物理性质 晶体硅:灰黑色固体、金属光泽熔点高、 硬而脆 化学 性质 与非金属反应Si + O 2 △ SiO2 与氢氟酸反应Si + 4HF = SiF4↑+ 2H2↑ 与强碱溶液反 应 Si + 2NaOH + H2O = Na2SiO3 + 2H2↑ 粗硅工业制取SiO2 + 2C 高温 Si + 2CO↑ SiO2 物理性质熔点高、硬度大、纯净的晶体俗称水晶 化 学 性 质 与氢氟酸反应SiO2 + 4HF = SiF4↑+ 2H2O 与强碱溶液反应SiO2 + 2NaOH = Na2SiO3 + H2O 与盐反应 SiO2 + Na2CO3 高温 Na2SiO3 + CO2↑ SiO2 + CaCO3 高温 CaSiO3 + CO2↑ H2SiO3 物理性质白色沉淀 化学 性 质 与强碱溶液反应H2SiO3 + 2NaOH = Na2SiO3 +2H2O 加热H 2SiO3 △ H2O + SiO2 实验室制取原理Na2SiO3 + 2HCl = H2SiO3↓+ 2NaCl 2.三大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 水泥玻璃陶瓷原料石灰石黏土纯碱、石灰石、石英(过量)黏土设备水泥回转窑玻璃窑 原理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 SiO2 + Na2CO3 高温 Na2SiO3 + CO2↑ SiO2 + CaCO3 高温 CaSiO3 + CO2↑成分 硅酸二钙2CaO·SiO2硅酸三钙 3CaO·SiO2 Na2SiO3 CaSiO3 SiO2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关系图及方程式

一、氯及氯的化合物 Cl 2 ⑴金属Na/Fe/Cu 不活泼的非金属H 2/P ⑵非金属阴离子X -/S 2-/NH 3⑶SO 2/SO 32-/Fe 2+/FeI 2/FeBr 2HCl H 2SO 4 AgCl MnO (△)/KMnO /KClO HClO -KClO 3 KCl HCl/MnO 2(△) Ca(ClO)22 1, 氧化性: nF 2 +2M=== F 2 + H 2 === F 2 +Xe(过量)=== 2H 2O+2F 2===4HF+O 2 2F 2 +2NaOH=== Cl 2 +2Na 点燃2NaCl(黄色火焰,冒白烟) 3Cl 2 +2Fe 点燃2FeCl 3(红棕色烟,溶于水显黄色) Cl 2+Cu 点燃CuCl 2(棕黄色烟,溶于水浓绿色,稀蓝色) Cl 2 +H 2 光或点燃2HCl(点燃,苍白色火焰,瓶口冒白雾。光照爆炸) Si(粗)+2Cl 2高温SiCl 4 3Cl 2 +2P 点燃2PCl 3(白雾) Cl 2 +PCl 3 点燃PCl 5(白烟) 2Cl 2+2NaBr===2NaCl+Br 2(无色变黄色,加CCl 4橙红色) Cl 2 +2NaI ===2NaCl+I 2(无色变棕黄色,加CCl 4紫红色) 5Cl 2+I 2+6H 2O===2HIO 3+10HCl(碘化钾淀粉溶液中滴加氯水直至过量,先变蓝色后蓝色消失) [NaCl + AgNO 3 === AgCl ↓(白色) + NaNO 3 NaBr + AgNO 3 = AgBr ↓(淡黄色)+ NaNO 3 NaI + AgNO 3 = AgI ↓(黄色) + NaNO 3] Cl 2 +Na 2S===2NaCl+S(黄色浑浊) Cl 2 +H 2S===2HCl+S(黄色浑浊) Cl 2 +2FeCl 2 ===2FeCl 3(绿色变黄色) X 2+SO 2 +2H 2O===H 2SO 4 +2HX(X=Cl/Br/I ,氯气与二氧化硫等体积混合后无漂白性)

非金属元素方程式汇总(含答案版)

非金属元素方程式汇总 整理人:黄水莲 (一)硅及其化合物 1. 硅与氧气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2.Si与氟气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3.硅与NaOH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4.Si与HF作用:化学方程式: 5.C在高温下与SiO2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6.SiO2与氢氟酸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7.SiO2与碱性氧化物(CaO)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8.SiO2与强碱NaOH溶液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9.Na2CO3固体与SiO2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10.H2SiO3与强碱NaOH溶液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11.硅酸的热稳定性很弱,受热分解:化学方程式: 12.向硅酸钠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的反应: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13.向硅酸钠溶液中通入适量的CO2的反应: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14. 向硅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的反应: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15.硅酸盐产品: 玻璃、、。它们都是以硅酸盐为主要原料经过高温烧制而成。 (1)生产普通玻璃的主要原料:、和。普通玻璃的成份:、。 (2)生产水泥的主要原料:和。 (3)生产陶瓷的主要原料:。 (二)氯及其化合物 1.铁丝在氯气中点燃:化学方程式: 2.氢气在氯气中点燃:化学方程式: 3.氯气通入到FeCl2溶液中: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4.常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Cl2,以消除污染: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5.氯气与NaOH加热条件下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6.氯气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7.氯水滴加到碘化钾溶液中:化学方程式: 1

高中化学非金属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性质

— 高中化学非金属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性质大汇合 一、氯及其重要化合物 氯气的性质及用途 1、物理性质:常温下,氯气是黄绿色、有刺激性、能溶于水、比空气重、易液化的有毒气体。 2、化学性质:氯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1)与金属反应(与变价金属反应,均是金属氧化成高价态) 如:①2Na+Cl22NaCl(产生白烟) ②Cu+Cl2CuCl2(产生棕黄色的烟) ! ③2Fe+3Cl22FeCl3(产生棕色的烟) 注:常温下干燥的氯气或液氯不与铁反应,所以液氯通常储存在钢瓶中。 (2)与非金属反应 如:①H2+Cl22HCl(发出苍白色火焰,有白雾生成)——可用于工业制盐酸 H2+Cl22HCl(会发生爆炸)——不可用于工业制盐酸 ②2P+3Cl22PCl3(氯气不足;产生白雾) 2P+5Cl22PCl5(氯气充足;产生白烟)磷在氯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3)与水反应:Cl2+H2O = HCl+HClO 、 (4)与碱反应 Cl2+2NaOH = NaCl+NaClO+H2O(用于除去多余的氯气) 2Cl2+2Ca(OH)2 = Ca(ClO)2+CaCl2+2H2O(用于制漂粉精) Ca(ClO)2+CO2+H2O = CaCO3↓+2HClO(漂粉精的漂白原理) 注意:①若CO2过量则生成Ca(HCO3)2②若向Ca(ClO)2溶液中通入SO2气体,不能生成CaSO3,因能被HClO氧化。 (5)与某些还原性物质反应 如:①2FeCl2+Cl2 = 2FeCl3 ②2KI+Cl2 = 2KCl + I2(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色,用于氯气的检验) ~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重要方程式汇总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重要方程式汇总 (一)硅及其化合物姓名班级 1. 硅与氧气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2.Si与氟气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3.硅与NaOH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4.Si与HF作用:化学方程式: 5.C在高温下与SiO2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6.SiO2与氢氟酸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7.SiO2与碱性氧化物(CaO)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8.SiO2与强碱NaOH溶液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9.Na2CO3固体与SiO2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10.H2SiO3与强碱NaOH溶液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11.硅酸的热稳定性很弱,受热分解:化学方程式: 12.向硅酸钠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的反应: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13.向硅酸钠溶液中通入适量的CO2的反应: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14. 向硅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的反应: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15.硅酸盐产品: 玻璃、、。它们都是以硅酸盐为主要原料经过高温烧制而成。 (1)生产普通玻璃的主要原料:、和。 普通玻璃的成份:、。 (2)生产水泥的主要原料:和。 水泥的成份:、、。 (3)生产陶瓷的主要原料:。 (二)氯及其化合物 1.铁丝在氯气中点燃:化学方程式: 2.氢气在氯气中点燃:化学方程式: 3.氯气通入到FeCl2溶液中: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4.常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Cl2,以消除污染: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氯气与NaOH加热条件下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6.氯气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第十章中级无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10章习题 1 简要回答问题 (1) 什么叫稀土元素? 什么叫镧系元素? 答:参见本书10.1节《概述》。 (2) 镧系收缩的原因是什么? 简述镧系收缩造成的影响。 答:关于镧系收缩的原因参见本书10.1.2节《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 由于镧系收缩的影响,使第二、三过渡系的Zr和Hf、Nb与Ta、Mo与W三对元素的半径相近,化学性质相似,分离困难。 (3) 为什么Eu、Yb原子半径比相邻元素大? 而Ce又小? 答:① Eu、Yb元素参与形成金属键的电子数为2,Ce为3.1,其余为3.0; ② Eu、Yb具碱土性; ③ Eu、Yb的f7、f14的半充满和全充满的结构能量低、稳定、屏蔽大,核对外面的6s电子吸引较弱。 (4) 为什么镧系元素的电子结构在固态和气态不同? 解:参见本书10.1.1节《镧系元素的价电子层结构》。 (5) 镧系离子的电子光谱同d区过渡金属离子相比有何不同? 为什么? 解:除La3+、Lu3+离子的4f电子层是全空(4f0)和全满(4f14)之外,其余Ln3+离子4f轨道上的电子数由1到14,这些电子可以在7条4f简并轨道上任意排布,这样就会产生各种光谱项和能级。4f 电子在不同能级间跃迁可以吸收或发射从紫外经可见直至红外区的各种波长的电磁辐射。通常具有未充满的4f电子壳层的原子或离子,可以观察到的光谱线大约有30 000条,而具有未充满d电子壳层的过渡金属元素的谱线约有7 000条。 在理论上,f→f跃迁产生的谱线强度不大。但是某些f→f跃迁的吸收带的强度,随镧系离子周围环境的变化而明显增大(这种跃迁称为超灵敏跃迁)。这可能是由于配体的碱性、溶剂的极性、配合物的对称性以及配位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亦即离子周围环境的变化,再加上镧系离子本身的性质等诸因素的综合作用所引起的。镧系离子的吸收谱带范围较广且镧系离子光谱谱带狭窄,表明电子跃迁时并不显示激发分子振动,狭窄的谱带意味着电子受激发时分子势能面几乎没有变化,这与f 电子与配体只存在弱相互作用相一致。镧系离子光谱还有一个特征是化合物的吸收光谱和自由离子的吸收光谱基本一样,都是线光谱,这是由于4f轨道外面的5s2、5p6电子层的屏蔽作用,使4f轨道受化合物中其他元素或基团的势场(晶体场或配体场)影响较小的缘故,而d区过渡元素化合物的光谱,由于受势场影响,吸收光谱由气态自由离子的线状光谱变为化合物和溶液中的带状光谱。 (6) 镧系离子的磁性变化有什么规律性? 答:参见本书10.2.3节《镧系元素的磁学性质》。 2 试总结本章所介绍的镧系元素在性质上变化的规律性,并讨论其原因。 答:参见本书10.3节《镧系元素性质递变的规律性》中的单向变化、Gd断效应、峰谷效应(双峰效应)、奇偶变化、周期性变化、三分组效应、四分组效应、双-双效应和斜W效应。 3 结合实际情况讨论镧系元素的应用。 解:主要用于炼钢的除氧剂和除硫剂,改善钢铁的结构和可塑性。也用来制造完全无色或带有各种色彩的高级玻璃,例如在玻璃中加入Ce(Ⅳ)化合物不仅可以使其脱色,而且可防止紫外线和红外线的透过;加入氧化镧的玻璃,由于折射率增加的同时色散率减少,因而具有优良的光学性能,可以用来改进摄影机镜头的质量,扩大视场角,提高鉴别本领。 用镧系元素制得的Nd-Fe-B和Sm-Co磁性材料,磁性极强。 镧系元素有着特异的电子结构和线状发光性质,可产生高效率的激光,如掺有钕的玻璃就是一种很好的激光材料。 162

非金属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点汇总

非金属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点汇总

————————————————————————————————作者:————————————————————————————————日期: 2

3 ★碳族元素基础知识点 一、知识网络 1.碳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 2.硅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 二、基础知识 1.碳族元素 ①特征:最外层电子数为4,既不容易失去电子,又不容易得到电子,易形成共价键。 C CO CaC Ca C 2C 有 NH 4HC CH H C Na 2 NaHC O 2 SiC 、不完全燃烧 O 2(不足) O 2 ( 不足 ) ①O 2 ②CuO 炽 热的碳 NH 3·H 2O O 2 ( 点 燃 ) △ H 2O CaO △ Si 、Cl 2 (△) Mg (点燃) ①O 2 (点) ②CuO (△) C 、 Na 2O 2 NaOH H 2O NaOH H C a (O H )2 ①高温②H + Ca 2+ CO 2 、H 2O △ C a (O H )2 CO 2 (水) ①OH ― ②加热 Na 2SiO 3 CO 2,H 2O NaOH H 2SiO 3 SiH Si SiO 2 CaSi O SiF H 4S SiC SiC O 2 (自燃) H 2 ①O 2(△) ②FeO (高温) F 2 HF Cl 2 (高温) H 2 (高温) C(高温) C(高温)足量 Na 2CO 3 (高 温) NaOH( 溶液) ①CaO(△) ②CaCO 3 (△) Ca 2+ -H 2O C(

4 碳族元素形成的单质在同周期中硬度最大,熔沸点最高(如金刚石、晶体硅)。 几种同素异形体:碳:金刚石、石墨、C 60、C 70等;硅:晶体硅,无定形硅 2.碳 在常温下碳很稳定,只在高温下能发生反应,通常表现为还原性。 ① 燃烧反应 ② 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Cu CO CuO C CO CO C 22; 222+↑?→?+?? →?+? 高温 O H CO O H C 22+??→?+高温(CO 、H 2的混合气体叫水煤气); ↑+??→?+2CO Si SiO 2C 2电炉 ③ 与氧化性酸反应: C +2H 2SO 4(浓)?→? ? CO 2↑+2SO 2↑+2H 2O ; C +4HNO 3(浓)?→? ? CO 2↑+4NO 2↑+2H 2O 3.CO :不溶于水,有毒(CO 和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无法和O 2结合,而使细胞缺氧引起 中毒),但由于CO 无色无味因此具有更大的危险性。 ①可燃性 ②还原性:CO+CuO ?→? ? CO 2+Cu ,CO+H 2O(g)CO 2+H 2O 4.CO 2:直线型(O =C =O )非极性分子,无色能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可倾倒,易液化。 固态CO 2俗称干冰,能升华,常用于人工降雨。 实验室制法:CaCO 3+2HCl =CaCl 2+CO 2↑+H 2O 。 5.碳酸盐 ①溶解性:Ca(HCO 3)2>CaCO 3;Na 2CO 3>NaHCO 3。 ②热稳定性:Na 2CO 3>CaCO 3;碱金属正盐>碱金属酸式盐: Na 2CO 3>NaHCO 3。 ③相互转化:碳酸正盐碳酸酸式盐(除杂用) 6.硅 ① 硅在地壳中只有化合态,没有游离态。其含量在地壳中居第二,仅次于氧,是构成矿物和岩石的主要成分。 ② 晶体硅是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硬而脆的固体,是半导体,具有较高的硬度和熔点。 ③ 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温下,只能与氟气、氢氟酸及强碱溶液反应: Si+2F 2→SiF 4、 Si+4HF →SiF 4+2H 2↑、Si+2NaOH+H 2O →Na 2SiO 3+2H 2↑; 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气、氯气等少数非金属单质化合:Si +O 2?→? ? SiO 2。 7.SiO 2 ①SiO 2为原子晶体,是一种坚硬难熔的固体,硬度、熔点都很高。 ② 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很稳定,不能跟酸(氢氟酸除外)发生反应。由于它是一种酸性氧化物, 所以能跟碱性氧化物或强碱反应 SiO 2+CaO ??→ ?高温 CaSiO 3 SiO 2+2NaOH →Na 2SiO 3+H 2O(碱溶液不能在使用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③ 二氧化硅是一种特殊的酸性氧化物 a .酸性氧化物大都能直接跟水化合生成酸,但二氧化硅却不能直接跟水化合,它的对应水化物(硅酸)只能用相应的可溶性硅酸盐跟盐酸作用制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