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摄影测量学简介(中英对照)

摄影测量学简介(中英对照)

Photogrammetry is the “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obtaining reliable information about physical objects and the environment through the process of recording, measuring and interpreting photographic images and patterns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nt imagery and other phenomena” (American Society of Photogrammetry 1980). 摄影测量学是“通过记录,测量,解释摄影图片和电磁辐射影像和其他现象的模式获得关于物质对象和环境可靠信息的艺术,科学和技术。”(美国摄像测量协会1980)

Photogrammetry was invented in 1851 by Colonel Aimé Laussedat, and has continued to develop over the last 150 years. Over time, the development of photogrammetry has passed through the phases of plane table photogrammetry, analog photogrammetry, analytical photogrammetry, and has now entered the phase of digital photogrammetry (Konecny 1994).

摄影测量学是由AiméLaussedat上校在1851年创立的,延续发展了近150年。在这期间,摄影测量学的发展经历了平板摄影测量、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现在进入到数字摄影测量阶段。(Konecny 1994年)

The traditional, and largest, application of photogrammetry is to extract topographic information (e.g., terrain models) from aerial images. Figure 2-1 illustrates rugged topography. Photogrammetric techniques have also been applied to process satellite images and close-range images in order to acquire topographic or nontopographic information of photographed objects. Topographic information includes spot height information, contour lines, and elevation data. Planimetric information includes the geographic location of buildings, roads, rivers, and so forth.

摄影测量学传统及最广泛的应用是通过航空影像提取地理信息(例如:地形模型),图2-1表明了崎岖的地貌。摄影测量技术也被应用于处理卫星影像和近景影像,来获取拍摄对象的地形和非地形信息。地形信息包括点的高程信息、等高线、海拔数据等。平面信息包括建筑物、道路、河流等的地理位置。

Prior to the invention of the airplane, photographs taken on the ground were used to extract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objects using geometric principles. This was during the phase of plane table photogrammetry.

在飞机发明之前,地面摄影被应用于提取对象之间的联系,而这需要是用几何原理。这都是出现在平面摄影测量时期的。

In analog photogrammetry, starting with stereo measurement in 1901, optical or mechanical instruments were used to reconstruct three-dimensional geometry from two overlapping photographs. Figure 2-2 depicts a typical analog stereo plotter. The main product during this phase was topographic maps.

在模拟摄影测量时期,利用创源于1901年的立体测量,让光学、机械式的仪器被使用于通过两幅重叠影像来重建三维几何图形。图形2-2描述了一台典型的模拟立体测图仪,这一阶段的主要产物就是地形图。

In analytical photogrammetry, the computer replaced some expensive optical and mechanical components. The resulting devices were analog/digital hybrids. Analytical aerotriangulation, analytical plotters, and orthophoto projectors were the main developments during this phase. Outputs of analytical photogrammetry can be topographic maps, but also can be digital products, such as digital maps and DEMs.

在解析摄影测量阶段,电脑取代了一些昂贵的光学、机械仪器。最终产物是模拟/数字的混合物。解析航空三角测量、解析测图仪、正射影相机是这一阶段的主要新产物。解析摄影测量的输出的可以是地形图,也可以是数字产品,例如:数字地图和数字高程模型(DEM)。

Digital photogrammetry is photogrammetry applied to digital images that are stored and processed on a computer. Digital images can be scanned from photographs or directly captured by digital cameras. Many photogrammetric tasks can be highly automated in digital photogrammetry (e.g., automatic DEM extraction and digital orthophoto generation). Digital photogrammetry is sometimes called softcopy photogrammetry. The output products are in digital form, such as digital maps, DEMs, and digital orthoimages saved on computer storage media. Therefore, they can be easily stored and managed by you.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photogrammetry, photogrammetric techniques are more closely integrated into remote sensing and GIS. 数字摄影测量是被应用于在电脑上存储和处理的数字影像的摄影测量。数字影像可以由照片扫描或用数码相机直接拍摄得到。摄影测量的许多任务在数字摄影测量学中能被高度的自动化。(例如:数字高程模型(DEM)的自动提取和数字正射影像的产生)数字摄影测量有时也被称作软拷贝的摄影测量。输出的产品都以数字形式,例如保存在电脑的存储媒介中的数字地图、DEMS、数字正摄影像。因此,这些可以很容易被人们的存储和管理。随着数字摄影测量学的发展,摄影测量技术和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结合的越来越密切。

Digital photogrammetric systems employ sophisticated software to automate the tasks associated with conventional photogrammetry, thereby minimizing the extent of manual interaction required to perform photogrammetric operations. OrthoBASE (Figure 2-3), which is part of the Leica Photogrammetry Suite, is such a photogrammetric system.

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使用精密的软件,让与常规摄影测量学相关的任务自动化,因此大大减少了需要人工去完成测量任务的范围。OrthoBASE(图2-3)是徕卡摄影测量仪的一部分,也是一种摄影测量系统。

Photogrammetry can be used to measure and interpret information from hardcopy photographs or images. Sometimes the process of measuring information from photography and satellite imagery is considered metric photogrammetry, such as creating DEMs. Interpreting information from photography and imagery is considered interpretative photogrammetry, such as identifying and discriminating between various tree types (Wolf 1983).

摄影测量可应用于从硬拷贝的照片影像中测量、解译信息。有时候,把从照片和卫星影像中获取信息看成是一种公制的摄影测量,例如:制作数字高程模型。从照片和影像中解译则被看作是一种解释性的摄影测量,例如:标识和鉴别不同的树种。

The types of photographs and images that can be processed with OrthoBASE include aerial, terrestrial, close-range, and oblique. Aerial or vertical (near vertical) photographs and images are taken from a high vantage point above the Earth’s surface. In those photographs, the camera axis is commonly directed vertically (or near vertically) down. Aerial photographs and images are commonly used for topographic and planimetric mapping projects, and are commonly captured from an aircraft or

satellite. Figure 2-4 illustrates a satellite. Satellites use onboard sensors to collect high resolution images of the Earth’s surface.

可以被OrthoBASE处理的影像和照片的类型包括航空影像、地面影像、近景影像和倾斜影像。航空或垂直(接近垂直)照片和影像是在地球表面上空一个比较高的、有利的点拍摄的。在这些照片中,照相机的轴线一般是垂直向下的。航空照片和影像通常用于地形和平面地图的绘制,而且一般由卫星或飞机来获取。图2-4是一颗卫星用自身携带的传感器来获取地球表面高分辨率的影像。

摄影测量学基础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空中三角测量:利用航摄像片与所摄目标之间的空间几何关系,根据少量像片控制点,计算待求点的平面位置、高程和像片外方位元素的测量方法。 2像点位移:由于在实际航空摄影时,在中心投影的情况下,当航摄的飞行姿态出现较大倾斜即像片有倾斜,地面有起伏时,便会导致地面点在航摄像片上构像相对于在理想情况下的构像,产生了位置的差异,这一差异称为像点位移。 3摄影基线:航线方向相邻两个摄影站点间的空间距离。 4航向重叠:同一条航线上,相邻两张像片应有一定范围的影像重叠,称为航向重叠。 5旁向重叠:相邻航线相邻两像片的重叠度 6同名核线:同一核面与左右影像相交形成的两条核线,其中核面指物方点与摄影基线所确定的平面。 7像片的内方位元素:表示摄影中心与像片之间相互位置的参数,f,x0,y0 8像片的外方位元素:表示摄影中心和像片在地面坐标系中的位置和姿态的参数。 9相对定向:根据立体像对内在的几何关系恢复两张像片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姿态,使同名光线对对相交,建立与地面相似的立体模型。即确定一个立体像对两像片的相对位置。 10绝对定向元素:描述立体像对在摄影瞬间的绝对位置和姿态的参数。 11单像空间后方交会:利用至少三个已知地面控制点的坐标,与其影像上对应三个像点的影像坐标,根据共线条件方程,反求该像片的外方位元素。 12空间前方交会:由立体像对中两张像片的内、外方位元素和像点坐标来确定相应地面点的地面坐标的方法,称为空间前方交会。 13同名像点:同名光线在左右相片上的构像 填空 1、4D 产品是指 DEM 、DLG 、DRG 、DOM 。 2、摄影测量按用途可分为地形摄影测量、非地形摄影测量。 3、摄影测量学的发展经过了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数字摄影测量三个阶段。 4、模拟摄影测量是利用光学/机械投影方法实现摄影过程的反转。 5、解析摄影测量以电子计算机为主要手段,通过对摄影像片的量测和解析计算方法的交会方式来研究和确定被摄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并提供各种摄影测量产品的一门科学。 6、像点坐标的系统误差改正主要包括底片变形改正,摄影机物镜畸变差改正,大气折光改正和地球曲率改正。 7、共线方程表达的是像点、投影中心与地面点之间关系。 8、立体摄影测量基础是共面条件方程。 9、把一条航线的航摄像片根据地物影像拼接起来,各张像片的主点连线不在一条直线上,而呈现为弯弯曲曲的折线,称航线弯曲。 10、航摄像片为量测像片,有光学框标和机械框标。 11、地图是地面的正射投影,像片是地面的中心投影。 12、在像空间坐标系中,像点的z 坐标值都为-f 。 13、一张像片的外方位元素包括:三个直线元素(Xs 、Ys 、Zs ):描述摄影中心的空间坐标值;三个角元素(?、ω、κ) ) :描述像片的空间姿态。 14、相对定向的理论基础、目的、标准是两像片上同名像点的投影光线对对相交。 15、双像解析摄影测量的任务是利用解析计算方法处理立体像对,获取地面点的三维空间信息。 16、在摄影测量中,一个立体像对的同名像点在各自的像平面坐标系的x 、y 坐标之差,分别称为左右视差、上下视差。 17、解析法相对定向的理论基础是同名光线对对相交于核面内。 18、解析绝对定向需要量测 2 个平高和 1 个高程以上的控制点,一般是在模型四个角布设四个控制点。 19、解析空中三角测量按数学模型分为航带法、独立模型法、光束法。 20、像底点上不存在投影差,但存在倾斜误差。倾斜航片上等比线上点的倾斜误差等于零。 21、立体模型空间相对定向时,连续像对的相对定向元素为 ,单独像对的相对定向元素为 。 22、某像点的像平面坐标为(x,y),摄影仪主距为f ,则该点在像空间坐标系中的坐标为(x ,y ,-f )。 23、摄影测量采用的五种常用坐标系中,地面测量坐标系是左手系。 222 v w b b φωκ、、、、22211ωκ?κ?、、、、

摄影测量学期中考试试卷

摄影测量学期中考试试 卷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云南师范大学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摄影测量学试卷 学院_______ 专业______ 年级______ 学号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试方式: (闭卷)考试时量:120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摄影测量三个发展阶段是,,, 2、摄影测量常用坐标系有,,, ,。 3、恢复立体像对左右像片的相互位置关系的依据是方程。 4、两个空间直角坐标系间的坐标变换至少需要和控制点。 5、摄影测量加密按数学模型可分为:,,三种方法。 6、特征匹配的三个步骤:,,。 7、DEM的表示方式:,,。

二、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已知某航测项目参数设计为:航摄区域km km 54?,航摄仪:Leica RC30,胶片规格:cm cm 2323?,mm f 4.152=,摄影比例尺为:5000:1,航向重叠度P %=61%,旁向重叠度为:q %=32%,求行高H 是多少,摄影基线长是多少? 2、 3、如右图,已知规则矩形格网四个顶点坐标: A (627.00,570.00,126.00)、 B (627.00,580.00,125.00) C (637.00,570.00,130.00)、 D (637.00,580.00,128.00) 求点P (637.80,576.40)的高程值。 Y

三、简答题(10分+15分+15分+20分,共60分) 1、什么是影像的内外方位元素,主要参数分别有哪些? 2、单幅影像空间后方交会与立体像对前方交会定义是什么,为什么单张像片不能求解物体空间位置而立体像对可解三维坐标? 3、推导摄影中心点、像点与其对应物点三点位于一条直线上的共线条件方程,并简述其在摄影测量中的主要用途。

摄影测量学复习资料(全)分析解析资料

一、名词解释 1、解析相对定向:根据同名光线对对相交这一立体相对内在的几何关系,通过量测的像点坐标,用解析计算方法解求相对定向元素,建立与地面相似的立体模型,确定模型点的三维坐标。 2、GP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将基于载波相位观测量的动态 GPS 定位技术获取的摄影中心曝光时刻的三维坐标作为带权观测值,引入光束法区域网平差中,整体求解影像外方位元素和加密点的地面坐标,并对其质量进行评定的理论和方法。 3、主合点:地面上一组平行于摄影方向线的光束在像片上的构像 4、核线:立体像对中,同名光线与摄影基线所组成核面与左右像片的交线。 5、航向重叠:同一条航线上相邻两张像片的重叠度。 6、旁向重叠:两相邻航带摄区之间的重叠。 7、影像匹配:利用互相关函数,评价两块影像的相似性以确定同名点 8、影像的内方元素:是描述摄影中心与像片之间相关位置的参数。 9、影像的外方元素:描述像片在物方坐标的位置和姿态的参数。 10、景深:远景与近景之间的纵深距离称为景深 11、空间前方交会:由立体像对中两张像片的内、外方位元素和像点坐标来确定相应地面点的地面坐标的方法,称为空间前方交会。 12、空间后方交会:利用一定数量的地面控制点,根据共线条件方程或反求像片的外方位元素这种方法称为单张像片的空间后方交会。 13、摄影基线:相邻两摄站点之间的连线。 14、像主点:像片主光轴与像平面的交点。 15、立体像对:相邻摄站获取的具有一定重叠度的两张影像。 16、数字影像重采样:当欲知不位于采样点上的像素值时,需进行灰度重采样。 17、核面:过摄影基线与物方任意一点组成的平面。 18、中心投影:所有投影光线均经过同一个投影中心。 19、单模型绝对定向:相对定向所构建的立体模型经平移、缩放、旋转后纳入到地面坐标系中的过程相对定向:根据立体像对内在的几何关系恢复两张像片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姿态,使同名光线对对相交,建立与地面相似的立体模型。即确定一个立体像对两像片的相对位置。 20、数字影像内定向:同一像点的像平面坐标与其扫描坐标不相等,需要加以换算,这种换算称为数字影像内定向。 21、像主点:摄影机主光轴在框标平面上的垂足 22、内部可靠性:一定假设条件下,平差系统所能发现的模型误差的下界值 22、外部可靠性:一定显著性水平和检验功效下,平差系统不能发现的模型误差对平差结果的影响。 23、摄影学:利用光学摄影机摄取相片,通过相片来研究和确定被摄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和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技术。 24、影像信息学:是一门记录、储存、传输、量测、处理、解译、分析和显示由非接触传感器影响获得的目标及其环境信息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实体。

摄影测量学基础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摄影测量学 2航向重叠 3单像空间后方交会 4相对航高 5解析空中三角测量 6外方位元素 7核面 8绝对定向元素 二、问答题 1.写出中心投影的共线方程式并说明式中各参数的含义。 2.指出采用“后方交会+前方交会”和“相对定向+绝对定向”两种方法计算地面点坐标的基本步骤。 3.简述利用光束法(一步定向法)求解物点坐标的基本思想。 4.简述解析绝对定向的基本过程。 5.简述相对定向的基本过程。

6.试述航带网法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的基本步骤。 二、填空 1摄影测量的基本问题,就是将_________转换为__________。 2人眼产生天然立体视觉的原因是由于_________的存在。 3相对定向完成的标志是__________。 三、简答题 1两种常用的相对定向元素系统的特点及相对定向元素。 2倾斜位移的特性。 3单航带法相对定向后,为何要进行比例尺归化?怎样进行? 4独立模型法区域网平差基本思想。 5何谓正形变换?有何特点? 四、论述题 1空间后方交会的计算步骤。 2有三条航线,每条航线六张像片组成一个区域,

采用光束法区域网平差。 (1)写出整体平差的误差方程式的一般式。(2)将像片进行合理编号,并计算带宽,内存容量。 (3)请画出改化法方程系数阵结构简图。 参考答案: 一、 1是对研究的对象进行摄影,根据所获得的构想信 息,从几何方面和物理方面加以 分析研究,从而对所摄影的对象 本质提供各种资料的一门学科。2供测图用的航测相片沿飞行方向上相邻像片的重叠。 3知道像片的内方位元素,以及三个地面点坐标和量测出的相应像点的坐标,就可以根据共线方程求出六个外方位元素的方法。

摄影测量学考试知识点汇总

摄影测量学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摄影测量学:是对研究的对象进行摄影,根据所获得的构像信息,从几何方面和物理方 面加以分析研究,从而对所摄对象的本质提供各种资料的一门学科。 2、光圈号数 :相对孔径的倒数 3、景深 :远景与近景之间的纵深距离称为景深 4、超焦点距离:当物镜向无限远物体对光时,不仅远处的物体构象清晰,而且在离开物镜 不小于某一距离H 的所有物体,其构象都很清晰,这个距离H 就称为超焦点距离或称为无限远起点 5、视场: 将物镜对光于无穷远,在焦面上会看到一个照度不均匀的明亮圆。这个直径为 ab 的明亮圆的范围称为视场 6、视场角 :物镜的像方主点与视场直径所张的角2α。 7、像场 :在视场面积内能获得清晰影像的区域 8、像场角; 物镜的像方主点与像场直径所张的角2β。 像主点:摄影机轴在框标平面上的垂足。 11、航向重叠 :沿飞行方向上相邻像片所摄地面的重叠区。 12、旁向重叠:两相邻航带摄区之间的重叠 主光轴 :通过诸透镜光轴的轴 主点: 主平面与光轴的交点 13、摄影基线 :相邻像片摄影站(投影中心)之间的空间连线。 15、内方位元素 确定物镜后节点和像片面相对位置的数据。 16、外方位元素 确定摄影摄影机或像片的空间位置和姿态的参数 焦点 平行光轴的投射光线经物镜后产生折射,该折射线与光轴的交点。 17、像片倾角 航摄仪光轴与通过物镜中心的铅垂线所夹的角称为像片的倾斜角 19、像片旋角 相邻像片的主点连线与像幅沿航线方向两框标连线之间的夹角称为像片的旋 偏角 20、倾斜误差 因像片倾斜引起的像点位移 节点 投射光线与成像光线与光轴的交角u 和u ′相等时,投射光线与成像光线与光轴的交点。 21、投影差 因地形起伏引起的像点位移 22、摄影比例尺 航摄相片上某一线段构成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水平距离之比。 23、像片控制点 为联系地面与相片而测定地面坐标的像点。 相对孔径 物镜焦距与有效孔径之比 25、左右视差 同名像点在各自像平面坐标系中的x 坐标之差 26、上下视差 同名像点在各自像平面坐标系中的Y 坐标之差 27、核点 基线延长线与左、右像片的交点k 1、k 2称为核点 28、核线 核面与像片的交线称为核线 29、核面 通过摄影基线S 1S 2与任一地面点A 所作的平面W A 30、投影基线 两摄站的连线 31、像片基线 指相邻两张像片主点的连线 32、解析空中三角测量 即在一条航带几十条像对覆盖的区域或由几条航带几百哥像对构成 的区域内,仅仅由外业实测几个少量的控制点,按一定的数学模型,平差 解算出摄影测量作业过程中所需的全部控制点及每张像片的外方位元素 33、空间后方交会 就是利用地面控制点的已知坐标值反求像片外方位元素 ()()()()(){} 2332233213322232332 1[]Z X Y X Y Y Y X X X Z Y X X Y Z X Y Y X Z X Y X Y =-+-+-+-+--

遥感 摄影测量学 名词解释

镜头的分解力:是表征物镜分辨被摄景物微小细节的能力,其大小用在焦平面上1毫米宽度内 能分辨的互相平行的线条数表示,单位为线对/mm 。 相对孔径:镜头的有效孔径D 与焦距f 的比值, 即D /f 。 光圈系数:相对孔径的倒数为光圈系数。 镜头的光强度:从被摄物体发射的光线通过摄影镜头后,能在焦平面产生多大的照度,或者说产生光学影像亮度的能力如何,这种表达镜头产生光学影像亮度的能力称为镜头的光强度。 镜头的视场角与像场角:镜头能在像面上构成影像的范围称为视场,其直径对镜头中心所成的角称为视场角。影像清晰的圆形范围称为像场,其直径对镜头中心的张角为像场角。 超焦点距离:当镜头对焦在无穷远时,位于无穷远处的景物可清晰构像;同时离镜头不小于某一距离的所有物体,其构像都清晰,这个距离就称为超焦点距离,通常用H 表示。 景深:当摄取一有限距离景物时,在景物前后一定距离内,其构像都是清晰的。此构成清晰影像的物方纵深范围称为景深,用D.F 表示。 潜影:潜影是感光材料经曝光后产生的肉眼看不见的图像,它能被随后的显影变成可见影像。 光学增感:使乳剂的光谱敏感范围增大,向长波长方向扩展。 感光中心: 全色片:对全部可见光敏感的胶片。 光学密度:表示感光材料经曝光显影后的变黑程度。D =lgO=lg(1/T)=lg(F 0 /F) 曝光量:感光材料的乳剂层在曝光时间内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光通量总和,在数值上等于照度E 和曝光时间的乘积。H = E × t (勒克司·秒) 感光度:表示感光材料对光的敏感程度,数值上用感光材料达到某一基准密度时所需要的曝光量来衡量。(S =K/H D ) 反差系数:特性曲线直线部分某两点的密度差与其所对应的曝光量对数差之比,即特性曲线直线部分的斜率。 宽容度:在数值上等于特性曲线直线部分两端点所对应的曝光量的对数差。它反映的是感光材料按比例记录景物亮度范围的能力。 清晰度:清晰度是指影像边缘的清晰的程度,或者说是边界密度变化的程度。 颗粒度:颗粒性是由于银粒的不均匀分布而使人产生的主观印象,而颗粒度是对这种视觉印象的客观度量。 感光测定:在摄影学中,定量的描述感光材料特性的技术过程称为感光测定。 色温:是表示光源光谱成分的一种度量。当某一光源辐射能量在可见光谱部分的 分布与绝对黑体在某绝对温度K (绝对温度零度为-273℃)时的辐射能量在可见光谱部分相同时,则称黑体的绝对温度为该光源的色温。 灰雾:感光材料未曝光面积上经摄影处理后产生的密度值。 曝光宽容度:胶片宽容度和景物反差之比。即曝光宽容度=L/U 分解力:表示感光材料的乳剂层能清晰表达被摄景物微小细节的能力,其大小用1mm 宽度内乳剂层能清晰表达的等间隔平行线条的最大数目来表达,其单位为线对/mm 。 彩色的三特征:1、色别:指不同颜色之间的主要区别,也就是各种颜色的名称,取决于投射到人眼的光线的光谱成分。2、明度:指同一色别的颜色所辐射的能量强弱不同而使人眼感觉到的的差别,取决于人眼感觉的辐射能的量。3、饱和度:指色彩的鲜艳程度。表示色别与明度相同时色彩之间的差别程度,取决于颜色中所含彩色成分与消色成分的比例。 互补色光:任何等量的两种色光相加如能产生白光,则这两种色光就互为互补色光。 大气蒙雾:大气层受太阳光照射以后产生的发光现象统称为大气蒙雾。 像点移位:摄影时,由于飞机的高速运动,使胶片(CCD)上的地物构像沿航线方向产生移动, A H f t W ??=δ

摄影测量学复习资料

摄影测量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摄影测量的定义、任务 定义:摄影测量与遥感就是从非接触成像与其她传感器系统,通过记录、量测、分析与表达等处理,获取地球及其环境与其她物体可靠信息的工艺,科学与技术。其中摄影测量侧重于提取几何信息,遥感侧重于物理信息。 任务:(1)测绘各种比例尺地形图。(2)建立数字地面模型(地形数据库)。 2、摄影测量学:就是对研究的对象进行摄影,根据所得的构象信息,从几何方面与 物理方面加以分析研究,从而对所摄对象的本质提供各种资料的一门学科。 3、解决的基本问题:几何定位与影像解译。 4、摄影测量的三个发展阶段及其特点。(了解) 5、摄影测量的分类方法及其分类(了解):(1)按距离远近可分为航天摄影测、航空 摄影测量、地面摄影测量、近景摄影测量与显微摄影测量;(2)按用途可分为地形摄影测量与非地形摄影测量;(3)按处理手段可分为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与数字摄影测量;(4)根据摄影机平台位置的不同可分为航天摄影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地面摄影测量与水下摄影测量。 第二章影像的获取 1、航空影像与遥感影像的获取方式? 航空影像:飞机等航空平台搭乘航摄仪(或数码相机)摄影成像;一般航空影像分为专业航摄仪(航空摄影机)获取的标准航片与非量测摄影机(普通摄影机)获取的非

标准航片。 遥感影像:卫星等航天平台利用各类传感器(阵列扫描、推扫)获取遥感影像。例如SPOT、QB、TM、IKONOS、World View等影像。 2、量测摄影机与非量测摄影机的区别? (1)量测摄影机的主距就是一个固定的已知值(2)量测摄影机的承片框上具有框标,即固定不变的承片框上,四个边的中点各安置一个机械标志;框标,其目的就是建立像片的直角,框标坐标系。(3)量测摄影机的内方位元素就是已知值。 3、航向重叠:摄影时飞机沿相邻影像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重叠度。一般P=50%~65%;P值最小不能小于53%。 旁向重叠:完成一条航线的摄影后,飞机进入另一条航线进行测量摄影,相邻航线影像之间也必须有一定的重叠。一般q=30%~40%,最小不得小于15%。 第三章摄影测量基础知识(重点!!!) 1、航摄像片上特殊的点、线、面。 (1)像主点:摄影中心S在像片平面上的投影点。 (2)像底点:主垂线与像片面P的交点n称为像底点。 (3)等角点:倾角α的平分线与像片面交于点C称C点为等角点。 (4)主纵线:主垂面W与像平面P的交线称为主纵线W。 (5)等比线:过像主点平行于合线的直线称为等比线。 2、摄影测量常用的坐标系统,它们就是如何定义的? (1)像平面坐标系:就是以该像片的像主点为坐标原点的坐标系,用来表示像点在像片面上的位置,在实际应用中,常采用框标连线的交点为坐标原点,称为框标平面坐标系。X、y轴的方向按需要而定,常取与航线方向一致的连线为x轴,航线方向为正。 (2)像空间坐标系:以摄影中心S为坐标原点,X轴与Y轴分别与像平面直角坐标系的X轴与Y轴平行,Z轴与主光轴重合,向上为正,像点的像空间坐标系表示为(x、y、-f)。 (3)像空间辅助坐标系:其坐标原点就是摄影中心S坐标轴依情况而定,通常有三种方法:

摄影测量学-经典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像片比例尺:像片上的线段l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水平距L之比。 2、绝对航高:摄影物镜相对于平均海平面的航高,指摄影物镜在摄影瞬间的真实海拔高度。 3、相对航高:摄影物镜相对于某一基准面的高度 4、像点位移:一个地面点在地面水平的水平像片上的构象与地面有起伏时或倾斜像片上构象的点位不同,这种点位的差异称为像点位移 5、摄影基线:航线方向相邻两个摄影站点的空间距离 6、航向重叠:同一航带内相邻像片之间的影像重叠称为航向重叠 7、旁向重叠:两相邻航带像片之间也需要有一定的影像重叠,这种影像重叠称为旁向重叠 8、像片倾角:摄影瞬间摄影机物镜主光轴偏离铅垂线的夹角 9、像片的方位元素:确定摄影瞬间摄影物镜(摄影中心)与像片在地面设定的空间坐标系中的位置与姿态的参数,即确定这三者之间相关位置的参数。 10、像片的内方位元素:确定摄像机的镜头中心相对于影像位置关系的参数 11、像片的外方位元素:确定影像或摄影光束在摄影瞬间的空间位置和姿态的参数 12、相对定向元素:确定像对中两像片之间相对位置所需的元素 13、绝对定向元素:确定单张像片或立体模型在地面坐标系中方位和大小所需的元素 14、单像空间后方交会:利用影像覆盖范围内一定数量的控制点空间坐标与影像坐标,根据共线条件方程,反求该影响的外方位元素,这种方法称为单幅影像的空间后方交会 15、空间前方交会:由立体相对左右两影像的内、外方位元素和同名像点的影像坐标量测值来确定该点的物方空间坐标(某一暂定三维坐标系统里的坐标或地面量测坐标系坐标),称为立体像对的空间前方交会 16、双像解析摄影测量:按照立体像对与被摄物体的几何关系,以数学计算方式,通过计算机解求被摄物体的三维空间坐标的方法,称为双像解析摄影测量。 17、空中三角测量:利用航摄像片与所摄目标之间的空间几何关系,根据少量像片控制点,计算待求点的平面位置、高程和像片外方位元素的测量方法18、POS:机载定位定向系统POS是基于全球定位系统GPS和惯性测量装置IMU的直接测定影像外方位元素的现代航空摄影导航系统,可用于在无地面控制或仅有少量地面控制点情况下的航空遥感对地定位和影像获取。 19、影像的灰度:规则格网排列的离散阵列 20、数字影像的重采样:当欲知不位于矩阵(采样)点上的原始函数个(x,y)的数值时就需要进行内插,此时称为重采样 21、影像匹配:影像匹配即通过一定的匹配算法在两幅或多幅影像之间识别同名点的过程。 22、核线相关:利用立体像对左、右核线上的灰度序列进行的影像相关 23、像片纠正:通过投影转换,将倾斜像片变换成规定比例尺水平像片的作业

摄影测量学复习题及答案(全)

摄影测量学复习题及答案(全) 一、名词解释 1、解析相对定向:根据同名光线对对相交这一立体相对内在的几何关系,通过量测的像点坐标,用解析计算方法解求相对定向元素,建立与地面相似的立体模型,确定模型点的三维坐标。 2、GP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将基于载波相位观测量的动态GPS 定位技术获取的摄影中心曝光时刻的三维坐标作为带权观测值,引入光束法区域网平差中,整体求解影像外方位元素和加密点的地面坐标,并对其质量进行评定的理论和方法。 3、主合点:地面上一组平行于摄影方向线的光束在像片上的构像 4、核线:立体像对中,同名光线与摄影基线所组成核面与左右像片的交线。 5、航向重叠:同一条航线上相邻两张像片的重叠度。 6、旁向重叠:两相邻航带摄区之间的重叠。 7、影像匹配:利用互相关函数,评价两块影像的相似性以确定同名点 8、影像的内方元素:是描述摄影中心与像片之间相关位置的参数。 9、影像的外方元素:描述像片在物方坐标的位置和姿态的参数。 10、景深:远景与近景之间的纵深距离称为景深 11、空间前方交会:由立体像对中两张像片的内、外方位元素和

像点坐标来确定相应地面点的地面坐标的方法,称为空间前方交会。 12、空间后方交会:利用一定数量的地面控制点,根据共线条件方程或反求像片的外方位元素这种方法称为单张像片的空间后方交会。 13、摄影基线:相邻两摄站点之间的连线。 14、像主点:像片主光轴与像平面的交点。 15、立体像对:相邻摄站获取的具有一定重叠度的两张影像。 16、数字影像重采样:当欲知不位于采样点上的像素值时,需进行灰度重采样。 17、核面:过摄影基线与物方任意一点组成的平面。 18、中心投影:所有投影光线均经过同一个投影中心。 19、单模型绝对定向:相对定向所构建的立体模型经平移、缩放、旋转后纳入到地面坐标系中的过程相对定向:根据立体像对内在的几何关系恢复两张像片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姿态,使同名光线对对相交,建立与地面相似的立体模型。即确定一个立体像对两像片的相对位置。 20、数字影像内定向:同一像点的像平面坐标与其扫描坐标不相等,需要加以换算,这种换算称为数字影像内定向。 21、像主点:摄影机主光轴在框标平面上的垂足 22、内部可靠性:一定假设条件下,平差系统所能发现的模型误差的下界值

摄影测量学考试知识点汇总

摄影测量学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摄影测量学:是对研究的对象进行摄影,根据所获得的构像信息,从几何方面和物理方 面加以分析研究,从而对所摄对象的本质提供各种资料的一门学科。 2、光圈号数?:相对孔径的倒数 3、景深 :远景与近景之间的纵深距离称为景深 ? 4、超焦点距离:当物镜向无限远物体对光时,不仅远处的物体构象清晰,而且在离开物镜不 小于某一距离H 的所有物体,其构象都很清晰,这个距离H就称为超焦点距离或称为无限远起点 5、视场:?将物镜对光于无穷远,在焦面上会看到一个照度不均匀的明亮圆。这个直径为ab 的明亮圆的范围称为视场 6、视场角 :物镜的像方主点与视场直径所张的角2α。 ? 7、像场?:在视场面积内能获得清晰影像的区域 ? 8、像场角; 物镜的像方主点与像场直径所张的角2β。 像主点:摄影机轴在框标平面上的垂足。 11、航向重叠?:沿飞行方向上相邻像片所摄地面的重叠区。 ? 12、旁向重叠:两相邻航带摄区之间的重叠? 主光轴?:通过诸透镜光轴的轴? 主点: 主平面与光轴的交点 13、摄影基线?:相邻像片摄影站(投影中心)之间的空间连线。 15、内方位元素 确定物镜后节点和像片面相对位置的数据。? 16、外方位元素 确定摄影摄影机或像片的空间位置和姿态的参数 焦点 平行光轴的投射光线经物镜后产生折射,该折射线与光轴的交点。 17、像片倾角 航摄仪光轴与通过物镜中心的铅垂线所夹的角称为像片的倾斜角 19、像片旋角 相邻像片的主点连线与像幅沿航线方向两框标连线之间的夹角称为像片的旋 偏角? 20、倾斜误差 因像片倾斜引起的像点位移 节点 投射光线与成像光线与光轴的交角u 和u ′相等时,投射光线与成像光线与光轴的交点。 21、投影差 ?因地形起伏引起的像点位移 22、摄影比例尺?航摄相片上某一线段构成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水平距离之比。 23、像片控制点? 为联系地面与相片而测定地面坐标的像点。 相对孔径 ?物镜焦距与有效孔径之比 25、左右视差 同名像点在各自像平面坐标系中的x 坐标之差 26、上下视差?同名像点在各自像平面坐标系中的Y 坐标之差 27、核点 基线延长线与左、右像片的交点k1、k 2称为核点 ? 28、核线 核面与像片的交线称为核线 29、核面?通过摄影基线S 1S 2与任一地面点A所作的平面W A?? 30、投影基线?两摄站的连线? 31、像片基线?指相邻两张像片主点的连线 32、解析空中三角测量 即在一条航带几十条像对覆盖的区域或由几条航带几百哥像对构 成的区域内,仅仅由外业实测几个少量的控制点,按一定的数学模型,平 差解算出摄影测量作业过程中所需的全部控制点及每张像片的外方位元 素 ()()()()(){}2332233213322232332 1[]Z X Y X Y Y Y X X X Z Y X X Y Z X Y Y X Z X Y X Y =-+-+-+-+--

摄影测量学考试题

1、地面摄影测量坐标系:x 轴沿着航线方向,z 轴沿铅垂线方向,y 轴符合右手定则。 2、4D 产品:DEM :数字高程模型 DLG :数字线划地图(矢量图) DRG :数字栅格地图(栅格图)DOM :数字正射影像图 3、摄影测量分类:①按距离远近分:航天、航空、地面、近景、显微;②按用途:地形、非地形;③按处理手段:模拟,解析,数字 4、摄影测量特点:①无需接触物体本身获得被摄物体信息②由二维影像重建三维目标③面采集数据方式④同时提取物体的几何与物理特性 5、航向重叠度:同一航线上,相邻两像片应有一定范围的影像重叠 6、摄影基线:航向相邻两个摄影站间的距离 7、摄影比例尺:摄影像片水平,地面取平均高程,像片上的线段l 与地面上相应的水平距L 之比 8、航片与地形图的区别:①比例尺:地图有统一比例尺,航片无统一比例尺;②表示方式:地图为线划图,航片为影像图;③表示内容:都地图需要综合取舍;④几何差异:航摄像片可组成像对立体观察 9、航摄像片中的重要点线面:点:S (摄影中心)o (像主点)O (地主点)n (像底点)N (地底点)c (等角点)C (地面等角点)i (主合点)j (主遁点);线:TT (迹线)SoO (主光线)SnN (主垂线)VV (摄影方向线)vv (主纵线)ScC (等角线)hihi (主合线)hoho (主横线)hchc (等比线);面:E (地面)P (像片面)W (主垂面)Es (真水平面) 10、摄影测量5个常用坐标系:①像平面直角坐标系②像空间直角坐标系③地面测量坐标系④像空间辅助坐标系⑤地面摄影测量坐标系 11、像片内方位元素:确定摄影物镜后节点与像片之间相互位置关系的参数(内方位元素(f y x 00,,)可恢复摄影光束) 12、像片外方位元素:确定摄影瞬间像片在地面直角坐标系中空间位置和姿态的参数 13、外方位线元素:描述摄影中心在地面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 14、外方位角元素:描述像片在摄影瞬间的空间姿态 15、像片外方位角元素:?? ???(方位角)(像片旋角)(像片倾角)转角系统。轴为主轴以航向倾角)(像片旋角)(旁向倾角)转角系统。轴为主轴以(旁向倾角)(像片旋角)航向倾角)转角系统。轴为主轴以A Z X Y v v k k ~~A (''k 'w 'k ~'~w'w k (k ~w ~αα????

2013年摄影测量学复习题

2013年理工大学 摄影测量学考试资料整理 原题(80分) 一、名词解释 像片比例尺:把摄影像片当作水平像片,地面取平均高程,这时像片上的线段l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水平距离L的比值. 绝对航高:相对于平均海平面的行高,是指摄影物镜在摄影瞬间的真实海拔. 相对航高:摄影机物镜相对于某一基准面的高度. 像点位移:由于在实际航空摄影时,在中心投影的情况下,当航摄的飞机姿态出现较大倾斜或地面有起伏时,会导致地面点在航摄像片上的构象相对于理想情况下的构象所产生的位置差异. 摄影基线:航线方向相邻两个摄影站点间的空间距离. 航向重叠:同一航线相邻像片之间的影像重叠. 旁向重叠:两相邻行带像片之间的影像重叠. 像片倾角:摄影机的主光轴偏离铅垂线的夹角. 像片的方位元素:确定摄影瞬间摄影物镜与像片在地面设定的空间坐标系中的位置与姿态的参数. 像片的方位元素:表示摄影中心与像片之间相互位置的参数. 像片的外方位元素:标示摄影中心和像片在地面坐标系中的位置和姿态参数. 相对定向元素:确定一个立体像对两像片的相对位置的元素. 绝对定向元素:描述立体相对在摄影瞬间的绝对位置和姿态的参数. 单像空间后方交会:利用至少三个已知地面控制点的坐标,与其影响上对应三个像点的影像坐标,根据共线方程,反求该像片的外方位元素. 空间前方交会:由立体像对中两像片的、外方位元素和像点坐标来确定相应地面点的地面坐标. 双像解析摄影测量:按照立体像对与被摄物体的几何关系,以数学计算的方式,通过计算机解求被摄物体的三维空间坐标. 空中三角测量:利用计算的方法,根据航摄像片上所测的像点坐标以及少量的地面控制点求出地面加密点的物方空间坐标. POS:基于GPS和惯性测量装置IMU的直接测定影像外方位元素的现代航空摄影导航系统,可以获取移动物体的空间位置和三轴姿态信息. 影像的灰度:光学密度,D=lgO. 数字影像的重采样:当欲知不位于矩阵点上的原始函数g(x,y)的数值时就需进行插,此时称为重采样. 影像匹配:利用互相关函数,评价两块影响的相似性以确定同名点. 核线相关:沿核线寻找同名像点. 像片纠正:对原始的航摄像片或数字影像进行处理,获取相当于水平像片的影响或数字正射影像. 数字正射影像图:(DigitalOrthophotoMap)DOM 是以航摄像片或遥感影像(单色/彩色)为基础,经扫描处理并经逐像元进行辐射改正、微分纠正和镶 嵌,按地形图围裁剪成的影像数据,并将地形要素的信息以符号、线画、注记、公里格网、图廓(/外) 整饰等形式填加到该影像平面上,形成以栅格数据形式存储的影像数据库. 立体像对:摄影测量中,用摄影机在两摄站点对同一景物摄得的有一定重叠度的两像片. 立体正射影像对:为了从立体观测中获得只管立体感,为正射影像制作出一副立体匹配片,正射影像和相应的立体

最新摄影测量学试题(含答案)

摄影测量学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30分) 1摄影测量学2航向重叠 3单像空间后方交会4相对行高 5像片纠正6解析空中三角测量 7透视平面旋转定律8外方位元素 9核面10绝对定向元素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摄影测量的基本问题,就是将_________转换为__________。 2物体的色是随着__________的光谱成分和物体对光谱成分固有不变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能力而定的。 3人眼产生天然立体视觉的原因是由于_________的存在。 4相对定向完成的标志是__________。 5光束法区域网平差时,若像片按垂直于航带方向编号,则改化法方程系数阵带宽为_______,若按平行于航带方向编号,则带宽为_________。 三、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总计20分)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同名像点必定在同名核线上 B.像点、物点、投影中心必在一条直线上 C.主合点为主纵线与核线的交点D.等角点在等比线上 2、以下为正射投影的为()。 A.框幅式相机拍摄的航片 B.地形图 C.用立体模型测绘的矢量图 D.数字高程模型 3、立体像对的前方交会原理能用于()。 A.相对定向元素的解求 B.求解像点的方向偏差 C.地面点坐标的解求 D.模型点在像空间辅助坐标系中坐标的解求 4、解析内定向的作用是()。 A.恢复像片的内方位元素 B.恢复像片的外方位角元素 C.部分消除像片的畸变 D. 恢复像片的外方位线元素 5、光学纠正仪是()时代的产品,其投影方式属于机械投影。 A.模拟摄影测量 B.解析摄影测量 C.数字摄影测量 D.数字投影 6、卫星与太阳同步轨道是指()。 A、卫星运行周期等于地球的公转周期 B、卫星运行周期等于地球的自传周期 C、卫星轨道面朝太阳的角度保持不变。 D、卫星轨道面朝太阳的角度不断变化。 7、以下()不是遥感技术系统的组分。

摄影测量学考试题

2、4D产品:DEM:数字高程模型DLG:数字线划地图(矢量图)DRG:数字栅格地图(栅格图)DOM:数字正射影像图 3、摄影测量分类:①按距离远近分:航天、航空、地面、近景、显微;②按用途:地形、 非地形;③按处理手段:模拟,解析,数字 4、摄影测量特点:①无需接触物体本身获得被摄物体信息②由二维影像重建三维目标③面采集数据方式④同时提取物体的几何与物理特性 5、航向重叠度:同一航线上,相邻两像片应有一定范围的影像重叠 6、摄影基线:航向相邻两个摄影站间的距离 7、摄影比例尺:摄影像片水平,地面取平均高程,像片上的线段I与地面上相应的水平距L 之比&航片与地形图的区别:①比例尺:地图有统一比例尺,航片无统一比例尺;②表示方式:地图为线划图,航片为影像图;③表示内容:都地图需要综合取舍;④几何差异:航摄像片可组成像对立体观察 9、航摄像片中的重要点线面:点:S (摄影中心)o (像主点)O (地主点)n (像底点)N (地底点)c (等角点)C (地面等角点)i (主合点)j (主遁点);线:TT (迹线)SoO (主 光线)SnN (主垂线)W (摄影方向线)vv (主纵线)ScC(等角线)hihi (主合线)hoho (主横线)hchc (等比线);面:E (地面)P (像片面)W (主垂面)Es (真水平面) 10、摄影测量5个常用坐标系:①像平面直角坐标系②像空间直角坐标系③地面测量坐标系④像空间辅助坐标系⑤地面摄影测量坐标系 11、像片内方位元素:确定摄影物镜后节点与像片之间相互位置关系的参数(内方位元素 (X。,y。,f )可恢复摄影光束) 12、像片外方位元素:确定摄影瞬间像片在地面直角坐标系中空间位置和姿态的参数 13、外方位线元素:描述摄影中心在地面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 14、外方位角元素:描述像片在摄影瞬间的空间姿态 15、像片夕卜方位角元素 以Y轴为主轴 ~w~k转角系统。(航向倾角)k (像片旋角)w (旁向倾角)以X轴为主轴w' ~ '~ k'转角系统。w(旁向倾角)k'(像片旋角)'(航向倾角)以Z轴为主轴A??k v转角系统。(像片倾角)k v (像片旋角)A (方位角) J J

摄影测量学复习资料(全)复习过程

摄影测量学复习资料 (全)

一、名词解释 1、解析相对定向:根据同名光线对对相交这一立体相对内在的几何关系,通过量测的像点坐标,用解析计算方法解求相对定向元素,建立与地面相似的立体模型,确定模型点的三维坐标。 2、GP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将基于载波相位观测量的动态 GPS 定位技术获取的摄影中心曝光时刻的三维坐标作为带权观测值,引入光束法区域网平差中,整体求解影像外方位元素和加密点的地面坐标,并对其质量进行评定的理论和方法。 3、主合点:地面上一组平行于摄影方向线的光束在像片上的构像 4、核线:立体像对中,同名光线与摄影基线所组成核面与左右像片的交线。 5、航向重叠:同一条航线上相邻两张像片的重叠度。 6、旁向重叠:两相邻航带摄区之间的重叠。 7、影像匹配:利用互相关函数,评价两块影像的相似性以确定同名点 8、影像的内方元素:是描述摄影中心与像片之间相关位置的参数。 9、影像的外方元素:描述像片在物方坐标的位置和姿态的参数。 10、景深:远景与近景之间的纵深距离称为景深 11、空间前方交会:由立体像对中两张像片的内、外方位元素和像点坐标来确定相应地面点的地面坐标的方法,称为空间前方交会。 12、空间后方交会:利用一定数量的地面控制点,根据共线条件方程或反求像片的外方位元素这种方法称为单张像片的空间后方交会。 13、摄影基线:相邻两摄站点之间的连线。 14、像主点:像片主光轴与像平面的交点。 15、立体像对:相邻摄站获取的具有一定重叠度的两张影像。 16、数字影像重采样:当欲知不位于采样点上的像素值时,需进行灰度重采样。 17、核面:过摄影基线与物方任意一点组成的平面。 18、中心投影:所有投影光线均经过同一个投影中心。 19、单模型绝对定向:相对定向所构建的立体模型经平移、缩放、旋转后纳入到地面坐标系中的过程相对定向:根据立体像对内在的几何关系恢复两张像片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姿态,使同名光线对对相交,建立与地面相似的立体模型。即确定一个立体像对两像片的相对位置。 20、数字影像内定向:同一像点的像平面坐标与其扫描坐标不相等,需要加以换算,这种换算称为数字影像内定向。 21、像主点:摄影机主光轴在框标平面上的垂足 22、内部可靠性:一定假设条件下,平差系统所能发现的模型误差的下界值 22、外部可靠性:一定显著性水平和检验功效下,平差系统不能发现的模型误差对平差结果的影响。 23、摄影学:利用光学摄影机摄取相片,通过相片来研究和确定被摄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和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技术。 24、影像信息学:是一门记录、储存、传输、量测、处理、解译、分析和显示由非接触传感器影响获得的目标及其环境信息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实体。

摄影测量学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摄影测量学:摄影测量是从非接触成像系统,通过记录、量测、分析与表达等处理,获取地球及其环境和其他物体的几何、属性等可靠信息的工艺、科学与技术。 1.2摄影测量学的任务:地形测量领域 :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专题图、特种地图 、正射影像地图、景观图 ;建立各种数据库 ;提供地理信息系统和土地信息系统所需要的基础数据 。非地形测量领域:生物医学、公安侦破、古文物、古建筑、建筑物变形监测 2.摄影测量的三个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模拟摄影测量阶段:(1)使用的影像资料为硬拷贝像片。(2)利用光学机械模拟装置,实现了复杂的摄影测量解算。(3)得到的是(或说主要是)模拟产品。(4)摄影测量科技的发展可以说基本上是围绕着十分昂贵的立体测图仪进行的。(5)利用几何反转原理,建立缩小模型。(6)最直观,好理解。解析摄影测量阶段:(1)使用的影像资料为硬拷贝像片。(2)使用的是数字投影方式,用精确的数字解算代替了精度较低的模拟解算。(3)得到的是模拟产品和数字产品。(4)引入了半自动化的机助作业, 因此,免除了定向的繁琐过程及测图过程中的许多手工作业方式。 但需要人用手去操纵(或指挥)仪器,同时用眼进行观测。数字摄影测量阶段 :(1)使用的资料是数字化影像、(2)使用的是数字投影方式 。(3)得到的是数字产品、模拟产品。(4)它是自动化操作,加人员做辅助。 3.数字摄影测量与模拟、解析摄影摄影测量的根本区别在于: 1.两者采用的原始原始资料不同,前者是是数字影像,后者是硬拷贝影像。 2.两者的投影方式不同,前者是数字投影,后者是物理投影。 3.两者的操作方式不同,前者是自动化,人员做辅助,后者是其本人人工进行。 第二章 3.摄影测量学的航摄资料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1.航影仪应安装在飞机的一定角度,飞行航线一般为东西方向。 2.相邻两像片要有60%左右的重叠度,相邻两航线间要有30%左右的重叠度。 3.航摄机在摄影曝光的瞬间物镜主光轴保持垂直地面。4.像片倾角,倾角不大于2°,最大不超过3°。 5.航线弯曲,一般要求航摄最大偏距△L 于全航线长L 之比不大于3%。 6.像片旋角 ,相邻像片主点连线与像幅沿航线方向两框标连线间的夹角称为像片旋角,以K 表示。一般要求K 角不超过6°,最大不超过8°。 4.计算题对于18cm*18cm ,航向:18*60%= 旁向:18*30%= 对于23cm*23cm, 航向:23*60%= 旁向:23*30%= 8.如何对空中摄影的质量进行评定? 1.检查其航向、旁向重叠度是否达到要求。 2.检查其航向弯曲是否超过3%。 3.检查其像片旋角是否小于等于6°,个别不大于8°。 9.造成像片上影像产生误差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对其影响进行改正? 因素:1.地面地形起伏 2.像片倾斜,产生像片位移。3.航线偏离各张像片的主点连线。 改正: 13. 摄影测量中常用的坐标系有哪些?各有何用?(各坐标系的坐标原点和坐标轴是如何选择的?) 答:摄影测量中常用的坐标系有两大类。一类是用于描述像点的位置,称为像方空间坐标系;另—类是用于描述地面点的位置.称为物方空间坐标系。 (1).像方空间坐标系①像平面坐标系像平面坐标系用以表示像点在像平面上的位置,通常采用右手坐标系,y x ,轴的选择按需要而定.在解析和数字摄影测量中,常根据框标来确定像平面坐标系,称为像框标坐标系。②像空间坐标系,为了便于进行空间坐标的变换,需要建立起描述像点在像空间位置的坐标系,即像空间坐标系。以摄影中心S 为坐标原点,y x ,轴与像平面坐标系的y x ,轴平行,z 轴与主光轴重合,形成像空间右手直角坐标系xyz S -③像空间辅助坐标系,像点的像空间坐标可直接以像平面坐标求得,但这种坐标的待点是每张像片的像空间坐标系不统一,这给计算带来困难。为此,需要建立一种相对统一的坐标系.称为像空间辅助坐标系,用XYZ S -表示。此坐标系的原点仍选在摄影中心S 坐标轴系的选择视需要而定。 (2)物方空间坐标系①摄影测量坐标系 ,将像空间辅助坐标系XYZ S -沿着Z 轴反方向平移至地面点P ,得到的坐标系p p p Z Y X P -称为摄影测量坐标系②地面测量坐标系, 地面测量坐标系通常指地图投影坐标系,也就是国家测图所采用的高斯—克吕格?3带或?6带投影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和高程系,两者组成的空间直角坐标系是左手系,用t t t Z Y X T -表示。③地面摄影测量坐标系,由于摄影测量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