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生儿黄疸 科普

新生儿黄疸 科普

宝宝得了黄疸怎么办

在产科查房时我们经常会遇到家长焦虑的问“大夫,您快看看我家孩子是不是变黄了?”介于这种普遍现象,那么下面我们来给各位宝妈们普及黄疸是怎么回事,宝宝得了黄疸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1.什么是新生儿黄疸?

它是新生儿易发的一种疾病,可见于50% 以上足月儿和80%以上早产儿。主要是由于新生儿期(出生到生后28天)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异常增高(经皮测值超过5~7mL/dL)从而导致皮肤、黏膜、巩膜及全身其他组织不同程度黄染的现象,其中根据血里面胆红素的水平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2.怎么区别宝宝是哪类黄疸呢?

一般来讲生理性黄疸的宝宝生后2天后慢慢出现皮肤发黄,血中胆红素值正常范围,且一般状态良好,黄疸持续7-10天可自行消退。

如果宝宝有以下一些情况,那么我们需要注意病理性黄疸的可能。

①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②皮测及血中胆红素值超过正常范围;③黄疸持续时间长,超过2-4周;④还有一些疾病的因素,例如:感染、窒息、缺氧、低血糖、颅内出血、大便排泄异常、溶血(多见于母亲

为O型血,宝宝不是O型)等。如果宝宝有这些情况宝妈们就要引起重视啦!

3.黄疸有什么危害?

胆红素具有神经毒性,高浓的胆红素能透过宝宝的血脑屏障,渗入脑细胞,从而引起胆红素脑病( 核黄疸) ,导致神经损害和功能残疾甚至危及生命。

4.黄疸常规治疗方法有哪些?

这里有众所周知“光照疗法”,耸人听闻的“换血疗法”,专业性很强的“药物疗法”及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的“中医药疗法”。

4.所有的黄疸都要积极干预吗?

其实不然,黄疸需要达到病理性的诊断标准才需要积极干预。对新生儿黄疸干预过于积极,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亦可能对患儿造成不确定的伤害。

5.如何预防宝宝的黄疸发展成为病理性的呢?

那么这里我们就要说到中医治未病这个思想啦。中医研究认为,新生儿黄疸属于中医学“胎黄”范畴。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黄相似》称:“自生而身黄者,胎疸也。” 小儿推拿作为中医传统疗法,治疗新

生儿黄疸运用了中医学“内病外治”的理论,将各种手法作用于小儿机体,通过穴位按摩促进胃泌素和胰岛素的分泌,增加摄奶量,刺激肠蠕动,加快排便,进而减少胆红素的肝肠循环,降低血中胆红素水平,使黄疸更早消退,从而调整脏腑气血功能,达到防治新生儿黄疸进一步加重的目的。小儿推拿治疗新生儿黄疸施术方便,效果显著,无毒副作用,易被患儿及家长接受。

各位宝妈们,明白了吗?

通州中西医结合医院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016年版) 一、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新生高胆红素血症(ICD-10: P59、9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新生儿学(第四版)》(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超过Bhutani新生儿小时胆红素列线图得95百分位。 (三)治疗方案得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新生儿学(第四版)》(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降低胆红素:根据高胆红素血症得程度决定光疗、

换血等措施。 2、预防高胆红素脑病:必要时使用白蛋白。 3、减轻溶血:必要时给予静注丙种球蛋白。 4、纠正贫血:必要时输血。 (四)标准住院日为5-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新生高胆红素血症(ICD-10: P59、901)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她疾病诊断,只要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得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得检查项目。 1、必需得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外周血网织红细胞计数、尿常规、大便常规。 (2)CRP。 (3)监测胆红素。

(4)血生化全套。 (5)血气分析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得检查项目 (1)甲状腺功能减低症与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得筛查。 (2)血TORCH。 (3)腹部B超。 (4)红细胞形态。 (5)听力检查。 (6)头颅MRI。 (7)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 (8)血培养+药敏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根据光疗曲线进行光疗。 (1)光疗过程中注意适当增加补液量,以防光疗中体液丢失过多。 (2)注意监测体温。

新生儿黄疸的健康教育

新生儿黄疸的健康教育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新生儿黄疸的健康教育 (定义)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新生儿时期血清胆红素增高,而引起皮肤、粘膜、巩膜发黄的临床现象。 (临床表现) 1.生理性黄疸——约60%的足月儿和80%以上的早产儿会出现生理性黄疸。 足月儿于出生后2—3天开始,4—5天达到高峰,10—14天自然消退。早产儿生理性黄疸出现较晚、程度重,可延至3—4周消退。 2.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特点为:1)黄疸出现早(出生后24小时内); 2)程度重,血清胆红素超过1早产儿超过1或病情发展快,胆红素每日上升超过85umol/1;3)黄疸消退延迟,足月儿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4周,或黄疸退而复现;4)血清结合胆红素超过26umol/1 (介绍治疗) 1.病因治疗,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 2.注意保暖,提早喂养,公鸡足够热量,保持大便通畅。 3.降低血清胆红素,防止胆红素脑病发生,可采取蓝光疗法,使用酶诱导剂,血浆或白蛋白等方法。必要时考虑换血疗法。 (住院期间的教育) 1.帮助家长了解新生儿黄疸发生的原因和患儿病情,取得合作。告知其光之疗 法是通过荧光照射使新生儿体内未结合胆红素转变成水溶性异构体,易于从胆汁和尿液中排除。 2.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湿度适宜,定时通风,一般每日两次,避免对流风。减 少人员探视,预防交叉感染。 3.注意保暖:包被穿衣适中,防低温或过热。 4.合理按需喂养,提倡母乳喂养,保持大便通畅。 5.若“母乳性黄疸”需暂停母乳喂养72小时;期间予以人工喂养,注意奶具消 毒。 6.注意观察小儿皮肤黄染程度,黄染过重者需中药利胆退黄,光疗治疗。光疗 时注意保护好眼及会阴部,鼓励其多喂水,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 7.注意观察小儿反应、哭声、吃奶及大便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特别是臀部护理,勤换尿布。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查房

儿科12月份护理查房 时间2014-12 地点儿科护理站主持人张淑玲 参加人员儿科全体护士 内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护理查房 护士长:各位姐妹妹大家下午好,今天下午我们聚集一起来共同学习一下新生儿黄疸。 下面由李艳苗介绍一下病例。 李艳苗:患儿王佳伟,男,15天,主因发现全身皮肤黄染10余天,经皮测黄疸指数为23而入院,入院时生命体征正常,测总胆红素为297umol/l,间接胆红素为284umol/l。 患儿口唇红润,四肢温暖,各原始反射尚可,全身皮肤黄染,前囟张力不高,双瞳 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四肢张力正常,双肺呼吸音轻,心律齐,吃奶好,二 便正常。 入院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护士长:下面由张佳靓介绍一下护理诊断及目标。 张佳靓:护理诊断: 1.潜在并发症:胆红素脑病 2.患儿喂养困难:与患儿吸允能力差,摄入不足有关 3.知识缺乏:家长本身缺乏本病的相关知识 护理目标: 1.能及时发现并发症并积极配合处理

2.患病期间患儿能获取所需的营养和水分 3.家长能说出本病的相关知识,以减轻焦虑和恐惧 护士长:下面由王钰垒说一下护理计划与实施过程。 王钰垒:护理计划与实施过程 1.预防胆红素脑病 (1)评估患儿黄疸程度、范围、进展及伴随症状。 (2)密切观察有无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黄疸迅速加重、拒食、吸吮力弱、嗜睡、肌张力减退、拥抱反射减弱或消失、呼吸暂停、心动过缓。出现 立即通知医生采取抢救措施。 (3)合理喂养:通过刺激肠蠕动促进胎粪的排出,可建立肠道的新鲜菌群,减少胆红素的肝肠循环。 (4)注意保暖:维持体温在36.0-37.0℃,以避免低体温时游离脂酸过高与胆红素竞争和白蛋白的结合。 (5)进行蓝光疗法治疗:蓝光能促进未结合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异构体,经胆汁及尿液排出,对血清胆红素在221-256umol/L以上者,可采用 420-470um波长的蓝光照射。 (6)光疗的护理 ①检查双面蓝光灯管,保证每根灯管蓝光亮度,擦净灯管污迹及灰尘。 ②将箱内温度调至32℃,水箱内注满灭菌用水,注水量以水箱刻度为准, 使湿度维持在50%-60%。 ③向家长说明皮肤暴露面积增大,可增加光疗效果,征求家长意见后, 给患儿剃光头发。清洁患儿皮肤,修剪指甲,戴黑色眼罩,用窄尿布

美国儿科学会最新新生儿黄疸诊疗指南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美国儿科学会最新新生儿黄疸诊疗指南 作者:李秋平, 封志纯, LI Qiu-ping, FENG Zhi-chun 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儿科,广州,510282 刊名: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英文刊名:JOURNAL OF APPLIED CLINICAL PEDIATRICS 年,卷(期):2006,21(14) 被引用次数:20次 参考文献(7条) 1.Ahlfors CE Criteria for exchange transfusion in jaundiced newborns 1994(03) 2.罗粹平足月儿核黄疸4例报告[期刊论文]-中国小儿血液 2002(03) 3.New guideline for management of hyperbilirubinemia in newborns 2004(04) 4.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Subcommittee on Hyperbilirubinemia Management of hyperbilirubinemia in the newbom infant 35 or more weeks of gestation[外文期刊] 2004(01) 5.Juretschke LJ Kemicterus:Still a concern 2005(02) 6.《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全国新生儿黄疸与感染学术研讨会纪要(附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期刊论文]-中华儿科杂志 2001(03) 7.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Provisional committee for quality improvement and subcommittee on hyperbilirubinemia.Practice parameter:Management of hyperbilirubinemia in the healthy term newborn 1994(04) 引证文献(20条) 1.徐瑞峰.易彬.高红霞经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63例临床分析[期刊论文]-中国优生优育 2011(1) 2.王胜华.谷中青.杨才.马洪勇茵栀黄口服液辅助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观察[期刊论文]-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0(4) 3.陈百芳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观察与护理[期刊论文]-中国优生优育 2010(6) 4.何克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剖宫产相关性分析[期刊论文]-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9(6) 5.韩联妈咪爱和鲁米那对早产儿儿胆红素代谢的影响[期刊论文]-航空航天医药 2009(9) 6.陈俊秀.覃遵祥.陈克绒妈咪爱和思密达联合早期干预新生儿黄疸临床观察[期刊论文]-临床医学工程 2009(8) 7.严荔煌.林忠.王山米产科母婴同室足月新生儿黄疸的管理探讨[期刊论文]-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9(2) 8.李玉冰.王玉青浅谈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防治[期刊论文]-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09(21) 9.王功僚.黄云峰.宋立宇.唐云鹰.谭红霞开塞露和金双歧对早产儿早期胆红素水平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9(6) 10.田凤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89例临床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医学文摘-儿科学分册 2008(6) 11.麻莉.陈诚.周翔.张旭光.王强.吕深.黄从付.何旭.卢仕仰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非换血疗法临床应用[期刊论文]-中华全科医学 2008(12) 12.常祎.袁强.刘光发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治疗早产儿病理性黄疸疗效观察[期刊论文]-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查房00教学文案

新生儿黄疸查房记录 疾病介绍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通常新生儿在出生2天后,肉眼就可以看出皮肤有点黄,在3-5天到达高峰,7-10天多半就会消失,这时黄疸指数(血清胆红素值)一般不超过256umol/L属正常范围,此黄疸即为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可以有以下情况:1.黄疸出现得早,生后24小时内即出现黄疸;2.黄疸程度重,呈金黄色或黄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亦有较明显的黄疸或血清胆红素>205-256umol/L;3.黄疸持久,出生2-3周后黄疸仍持续不退甚至加深,或减轻后又加深;4.伴有贫血或大便颜色变淡者;5有体温不正常、食欲不佳、呕吐等表现者。有病理性黄疸时应引起重视,因为它常是疾病的一种表现,应寻找病因。黄疸是由于体内胆红素浓度升高而引起的。因为新生儿不需要那么多的红细胞。红细胞被破坏的代谢产物就是胆红素,如果胆红素太高,即“高胆红素症”,会引起黄疸。一般胆红素分为直接型与间接型,直接型胆红素主要是肝脏胆道的问题所致;间接型的黄疸是由于红细胞破坏过多,使胆红素太高,胆红素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通过血脑屏障损害脑细胞(常称胆红素脑病),引起死亡或出现脑性瘫痪、智能障碍等后遗症。所以一旦怀疑小儿有病理性黄疸,应立即就诊。病人基本情况介绍 XXX,男,6天,因发现皮肤黄染3天,化验单提示:总胆红素为292.13umol/L,间接胆红素284.10umol/L而入院。 入院时情况:T37.0℃P145次/分R46次/分wt3450g 患儿口唇红润,四肢温暖,各原始反射可,全身皮肤重度黄染,手掌及足掌见黄染,前囟张力不高,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四肢肌张力正常,双肺呼吸音轻,心律齐,肝肋下1.5cm,剑突下2cm可扪及,脾未触及,吃奶好,无吐奶、呛奶,二便正常。 入院护理评估 患儿于2011-11-24入院,2011-11-24采集病史,患儿父亲陈述病史。 入院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主治医生:XXX 责任护士:XXX 患儿胎龄足月,剖宫产出生,出生体重3450g,出生时Apgar评分不详,出生后配方奶喂养,无吐奶、呛奶,已排大、小便。患儿第一胎第一产,父母体健,否认孕期感染史,服药史,否认传染史及其他家族遗传史。 辅助检查:白细胞增高,红细胞降低,总胆红素增高,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 主要诊治过程 完善相关辅助检查,给予蓝光照射疗法,茵栀黄、香丹、水溶维生素对症治疗。 护理诊断与护理目标 根据患儿的入院护理评估,制定如下护理诊断和护理目标。 护理诊断: 1.潜在并发症胆红素脑病 2.婴儿喂养困难与患儿吸吮能力差、摄入不足有关 3.知识缺乏家长缺乏本病的并发症及护理知识。 护理目标: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疗标准

沙坪坝区人民医院儿科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疗规范 【概述】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又称新生儿黄疸,是因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引起的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可以是新生儿正常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症状,也可以是某些疾病的表现,严重者可导致胆红素脑病,造成神经系统的永久性损害,甚至发生死亡。 【病史要点】 1、黄疸出现时间及特点:黄疸出现在生后24 小时内、进展快,首先考虑新生儿溶血症;2~3天多见生理性黄疸,也有部分ABO溶血症;4~7天考虑母乳性黄疸、败血症可能性大;>7天常由母乳性黄疸、败血症、肝炎和胆道闭锁引起;发展速度快或面色苍白,提示溶血症;起病隐匿或缓慢进展多考虑肝炎和胆道闭锁。 2、询问神经系统表现(胆红素脑病):吃奶差、吸吮无力,嗜睡,尖叫、抽搐、发热、呼吸暂停等。 3、大小便颜色:白陶土便提示胆道阻塞,尿色深(尿胆原、尿胆红素高)常提示肝炎和胆道闭锁。 4、易感因素:有无围产期缺氧、感染史,摄入不足(开奶延迟、体重明显下降),胎便排出延迟或便秘,是否用过引起黄疸的药物。 5、家族史:前几胎有无患新生儿溶血症,G6PD缺陷病家族史。母亲有无肝炎史。 6、母妊娠史:既往有无流产、死胎、孕期感染、胎膜早破、产程延长等产时感染危险因素。 7、喂养及环境:是否纯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或是混合喂养。是否接触过樟脑丸、vk3、vk4、磺胺、水杨酸盐等易致溶血的物质。 【体格检查】 1、可根据皮肤黄疸的分布可初步估计血清胆红素水平:头颈部,100umol/L(±50);躯干上半部,150umol/L(±50);躯干下半部及大腿,200umol/L(±50);臂及膝关节以下,250umol/L(±50);手足

新生儿黄疸护理查房

新生儿科护理查房 参与者: 岳辉姚娟温芬芳胡晓 时间:2013年9月4日 病例介绍 35床,潘一之子,男,主诉:皮肤黄染6天,生后10天。系第2胎第2产,胎龄39+2周,于2013-08-18 19:30在东圃分院产科经阴道分娩出生,出生时羊水清,自然啼哭,APGAR评分9-10-10分,出生体重3、14kg,胎盘、胎膜未见明显异常。患儿生后3天开始皮肤出现黄染,逐渐加重,无恶心、呕吐,无发热、惊厥,无气促、发绀等。遂今来我院门诊复查,抽血查总胆红素:227、6umol/L。为求进一步诊治以“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收入我科。患儿自出生后反应尚可,吃奶可,纯母乳喂养,二便正常。 1、体格检查:T36、5℃,R45次/分,P155次/分,Wt 3、14kg。神清,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全身皮肤中度黄染,前囟平软,约 2、0*2、0cm。颈软,气管居中,双侧锁骨触诊连续,胸廓对称,呼吸平顺,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率140次/分,心音有力,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不大,脐干洁。四肢关节活动可,四肢肌张力正常,原始反射可引出。 2、护理评估 生理评估:患儿生后3天开始皮肤出现黄染,逐渐加重,全身皮肤中度黄染,抽血查总胆红素:227、6umol/L。无恶心、呕吐,无发热、惊厥,无气促、发绀等。 呼吸系统:R45次/分,颈软,气管居中,双侧锁骨触诊连续,胸廓对称,呼吸平顺,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 循环系统:心率140次/分,心音有力,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消化:患儿自出生后反应尚可,吃奶可,纯母乳喂养,二便正常。腹软,肝脾不大,脐干洁。 泌尿:小便正常。 生殖:阴茎、睾丸正常。 神经:四肢关节活动可,四肢肌张力正常,原始反射可引出。 心理-社会支持系统:患儿父母对疾病相关知识不了解,担心患儿的病情变化与愈后情况,有轻度焦虑。 护理诊断: 1、潜在并发症:胆红素脑病与血清胆红素过多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功能不足,皮肤黏膜屏障功能不完善有关 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治疗过程中出现摩擦、抓挠及臀部擦拭等因素有关 4、有体温不稳定的问题与光疗不良反应有关。 5、患者家属缺乏新生儿疾病相关知识与患者家长信息来源受限、专业知识缺乏有关。 6、家属焦虑 护理目标 1、高胆红素血症得到控制,未出现胆红素脑病。 2、未出现感染 3、皮肤的黄染渐退,未出现皮肤的异常受损。 4、未出现体温异常或出现后及时得到控制与处理。 5、家长充分认识新生儿黄疸的成因与治疗,充分配合,减轻焦虑。 护理措施 (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1、注意黄疸出现的时间、颜色、范围、程度。密切关注皮肤、粘膜、巩膜的颜色变化,根据其皮肤黄染的部位、范围与黄染程度,估计血清胆红素增高的近似值。及时判断退黄治疗的 疗效与进展程度、

新生儿黄疸试卷及答案

新生儿黄疸 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每空5分) 1、约60%足月儿和80%以上的早产儿可于生后() A、生后1~2天出现黄疸 B、生后2~3天出现黄疸 C、生后2~4天出现黄疸 D、生后2~5天出现黄疸 E、生后2~6天出现黄疸 2、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 B、血清胆红素>205μmol/L(12mg/dl) C、足月儿黄疸持续>2周,早产儿黄疸持续>4周 D、黄疸退而复现 E、血清结合胆红素>17.1μmol.L(1mg.dl) 3、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生后2~5天出现黄疸 B、一般情况良好 C、足月儿14天内消退 D、早产儿4周内消退 E、血清胆红素<257μmol/L(15mg/dl) 4、母乳性黄疸出现黄疸的时间() A、多于生后1天 B、多于生后2~3天 C、多于生后4~7天 D、多于生后8~9天 E、多于生后10天 5、母乳性黄疸的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多于生后4~7天出现黄疸 B、血清胆红素可>342μmol/L(20mg/dl)但尚无核黄疸报告 C、胆红素在停止哺乳24~72小时后即下降 D、胃纳差,体重不增 E、继续哺乳1~4月胆红素亦降至正常 6、新生儿出生3天后出现黄疸者,下列哪项不可能() A、败血症 B、新生儿肺炎 C、胆道闭锁 D、母乳性黄疸 E、新生儿溶血病 7、足月儿出生7天后出现黄疸,下列哪项诊断是不可能的() A、败血症 B、ABO溶血病 C、新生儿肺炎 D、胆道闭锁 E、母乳性黄疸 8、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者,应首先考虑() A、新生儿肝炎 B、胆道闭索 C、新生儿溶血病 D、败血症 E、母乳性黄疸 9、新生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者最常见的是() A、败血症 B、母乳性黄疸 C、新生儿肺炎 D、生理性黄疸 E、胆道闭索 10、患儿出生一天,足月顺产,24小时内出现黄疸,嗜睡,吸吮无力,肝脾肿大较轻。该患儿拟采用光照疗法光照需多长时间可使血清胆红素下降() A、6~8小时 B、8~12小时 C、12~24小时 D、16~28小时 E、18~30小时 11、可使新生儿黄疸加重的因素下列哪项不正确() A、饥饿 B、缺氧 C、便秘 D、失水 E、低热

新生儿黄疸护理查房

新生儿科护理查房 参与者:岳辉姚娟温分芳胡晓 时间:2013年9月4日 病例介绍 35床,潘一之子,男,主诉:皮肤黄染6天,生后10天。系第2胎第2产,胎龄39+2周, 于2013-08-18 19 : 30在东圃分院产科经阴道分娩出生,出生时羊水清,自然啼哭,APGAR 评分9-10-10分,出生体重3.14kg,胎盘、胎膜未见明显异常。患儿生后3天开始皮肤出现黄染,逐渐加重,无恶心、呕吐,无发热、惊厥,无气促、发绀等。遂今来我院门诊复查,抽血查总胆红素:227.6umol/L。为求进一步诊治以"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收入我科。患儿自出生后反应尚可,吃奶可,纯母乳喂养,二便正常。 1、体格检查:T36.5C, R45次份,P155次份,Wt 3.14kg。神清,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全身皮肤中度黄染,前囟平软,约 2.0*2.0cm。颈软,气管居中,双侧锁骨触诊连续,胸廓 对称,呼吸平顺,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率140次/分,心音有力,律齐,未 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不大,脐干洁。四肢关节活动可,四肢肌张力正常,原始反射 可引出。 2、护理评估 生理评估:患儿生后3天开始皮肤出现黄染,逐渐加重,全身皮肤中度黄染,抽血查总胆红素:227.6umol/L。无恶心、呕吐,无发热、惊厥,无气促、发绀等。 呼吸系统:R45次/分,颈软,气管居中,双侧锁骨触诊连续,胸廓对称,呼吸平顺,双肺 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 循环系统:心率140次/分,心音有力,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消化:患儿自出生后反应尚可,吃奶可,纯母乳喂养,二便正常。腹软,肝脾不大,脐干洁。 泌尿:小便正常。 生殖:阴茎、睾丸正常。 神经:四肢关节活动可,四肢肌张力正常,原始反射可引出。 心理-社会支持系统:患儿父母对疾病相关知识不了解,担心患儿的病情变化和愈后情况,有轻度焦虑。 护理诊断: 1、潜在并发症:胆红素脑病与血清胆红素过多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功能不足,皮肤黏膜屏障功能不完善有关 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治疗过程中出现摩擦、抓挠及臀部擦拭等因素有关 4、有体温不稳定的问题与光疗不良反应有关。 5、患者家属缺乏新生儿疾病相关知识与患者家长信息来源受限、专业知识缺乏有关。 6、家属焦虑 护理目标 1、高胆红素血症得到控制,未出现胆红素脑病。 2、未出现感染 3、皮肤的黄染渐退,未出现皮肤的异常受损。 4、未出现体温异常或出现后及时得到控制和处理。 5、家长充分认识新生儿黄疸的成因和治疗,充分配合,减轻焦虑。 护理措施 (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1、注意黄疸出现的时间、颜色、范围、程度。密切关注皮肤、粘膜、巩膜的颜色变化,根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标准·方案·指南)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儿科杂志, 2014,52(10): 745-748、DOI: 10、3760/cma、j、issn、0578-1310、2014、10、006 以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就是十分常见得临床问题,胆红素脑病在我国也并非罕见[1]。高胆红素血症得监测、高危因素得评估以及正确及时得处理对于预防重度高胆红素血症与胆红素脑病具有十分重要得意义。血清总胆红素(TSB)水平对个体得危害性受机体状态与内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不能简单地用一个固定得界值作为干预标准。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在2001年曾经起草制定"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2],2009年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修订,提出了"新生儿黄疸诊疗原则得专家共识"[3]。针对近年来新生儿在产科住院时间得普遍缩短及常规胆红素随访监测普及不够,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及核黄疸仍时有发生等情况,有必要对2009年"专家共识"进行补充与修订。此次修订,既参考美国儿科学会(AAP)2004年发表得"胎龄≥35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处理指南"[4],又更适合我国实际情况。 1.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出生后得胆红素水平就是一个动态变化得过程,因此在诊断高胆红素血症时需考虑其胎龄、日龄与就是否存在高危因素。对于胎龄≥35周得新生儿,目前多采用美国Bhutani 等[5]所制作得新生儿小时胆红素列线图或AAP推荐得光疗参考曲线作为诊断或干预标准参考(图1)。当胆红素水平超过95百分位时定义为高胆红素血症,应予以干预。根据不同得胆红素水平升高程度,胎龄≥35周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还可以分为:重度高胆红素血症:TSB 峰值超过342 μmol/L (20 mg/dl);极重度高胆红素血症:TSB峰值超过427 μmol/L(25 mg/dl);危险性高胆红素血症:TSB峰值超过510 μmol/L(30 mg/dl)。

王琳新生儿黄疸教案

安徽医科大学儿科学教案 授课老师王琳 课程名称儿科护理学 授课内容新生儿黄疸 选用教材《儿科护理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参考教材《儿科护理学》(双语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儿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实用新生儿学》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华儿科杂志》2001,39:184-187

儿科护理学教案 目的与要求 掌握1、掌握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2、掌握新生儿黄疸的分类及护理 熟悉3、熟悉新生儿黄疸的治疗要点 了解4、了解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新进展 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PBL、抛锚式(建构式)教学。 2、课堂讲授、自学及互动式讨论。 3、临床病例教学视频联系临床和进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多媒体课件、黑板板书和视频资料相结合,以图、文、声等多角度介绍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 本次内容教学时间约40分钟。具体内容时间分配如下 1.引入新课展示教学图片提出问题请2个学生回顾胆红素代谢相关知识,进入本次课,介绍本次课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习方法2分钟2.详细讲解介绍新生儿黄疸的概述、分类及治疗护理要点,共计40分钟,其中: ●教学展示临床病例、提出问题3分钟●教师讲授+图片展示+启发讨论疾病概要20分钟●师生共同讨论病案中病史要点、质疑释疑、共同建构5分钟3.小结复述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新生儿黄疸的分类及护理要点5分钟 重点、难点与临床应用 重点1.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的区别 2.黄疸患儿的护理措施 难点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临床应用 光疗方法的临床护理应用。 主要外语词汇 neonatal jaundice 新生儿黄疸 enterohepatic circulation 肠肝循环 physiological jaundice 生理性黄疸 pathologic jaundice 病理性黄疸 phototherapy 光照疗法 复习与总结 1.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2.新生儿黄疸的分类及护理要点 课后思考题 见临床病例分析。 备注 1.突出重点内容的教学方法,讲稿中采用“☆”标示。 2.突破难点内容的教学方法,讲稿中采用“△”标示。 3.基础知识的讲授方法,讲稿中采用“*”标示。 课后记 1.总体教学效果:效果良好 2.学生学习情绪:好奇心强、善于模仿、主动性强,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3.教学内容:图文并茂,比较生动 4.教学方法:案例法+对比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 5.教学时间分配:比较合理

新生儿黄疸 科普

宝宝得了黄疸怎么办 在产科查房时我们经常会遇到家长焦虑的问“大夫,您快看看我家孩子是不是变黄了?”介于这种普遍现象,那么下面我们来给各位宝妈们普及黄疸是怎么回事,宝宝得了黄疸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1.什么是新生儿黄疸? 它是新生儿易发的一种疾病,可见于50% 以上足月儿和80%以上早产儿。主要是由于新生儿期(出生到生后28天)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异常增高(经皮测值超过5~7mL/dL)从而导致皮肤、黏膜、巩膜及全身其他组织不同程度黄染的现象,其中根据血里面胆红素的水平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2.怎么区别宝宝是哪类黄疸呢? 一般来讲生理性黄疸的宝宝生后2天后慢慢出现皮肤发黄,血中胆红素值正常范围,且一般状态良好,黄疸持续7-10天可自行消退。 如果宝宝有以下一些情况,那么我们需要注意病理性黄疸的可能。 ①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②皮测及血中胆红素值超过正常范围;③黄疸持续时间长,超过2-4周;④还有一些疾病的因素,例如:感染、窒息、缺氧、低血糖、颅内出血、大便排泄异常、溶血(多见于母亲

为O型血,宝宝不是O型)等。如果宝宝有这些情况宝妈们就要引起重视啦! 3.黄疸有什么危害? 胆红素具有神经毒性,高浓的胆红素能透过宝宝的血脑屏障,渗入脑细胞,从而引起胆红素脑病( 核黄疸) ,导致神经损害和功能残疾甚至危及生命。 4.黄疸常规治疗方法有哪些? 这里有众所周知“光照疗法”,耸人听闻的“换血疗法”,专业性很强的“药物疗法”及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的“中医药疗法”。 4.所有的黄疸都要积极干预吗? 其实不然,黄疸需要达到病理性的诊断标准才需要积极干预。对新生儿黄疸干预过于积极,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亦可能对患儿造成不确定的伤害。 5.如何预防宝宝的黄疸发展成为病理性的呢? 那么这里我们就要说到中医治未病这个思想啦。中医研究认为,新生儿黄疸属于中医学“胎黄”范畴。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黄相似》称:“自生而身黄者,胎疸也。” 小儿推拿作为中医传统疗法,治疗新

儿科实习大纲及考核说课材料

儿科实习大纲及考核

儿科实习大纲 一、实习目的 通过临床实习,进一步巩固儿科基本理论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做到理论和临床实践相结合,培养具有初步独立诊断和处理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 二、实习时间(见实习轮转表) 三、实习内容及要求 1、通过临床实践学习,掌握小儿年龄的分期和各期特点,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体格生长、运动和语言的发育。掌握小儿计划免疫程序、小儿营养基础及人工喂养儿所需能量的计算方法。 2、根据条件和发病季节,掌握下列病种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及预防。 (1)营养代谢性疾病: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 (2)新生儿疾病: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黄疸、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败血症等。 (3)呼吸系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肺炎。 (4)消化系统:小儿腹泻病及液体疗法。 (5)心血管:先心病(ASD、VSD、PDA、TOF)、小儿心衰、病毒性心肌炎。 (6)泌尿系疾病:急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泌尿系统感染。

(7)血液系统疾病:营养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8)神经系统疾病:小儿惊厥、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 (9)感染性疾病:常见发疹性疾病(麻疹、风疹、幼儿急疹、水痘、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毒型细菌性痢疾,原发型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 (10)遗传性疾病:21-三体综合征、苯丙酮尿症。 (11)免疫与风湿性疾病:风湿热、川崎病、过敏性紫癜。 (12)内分泌系统: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3、了解熟悉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先天性巨结肠、白血病、地中海贫血、G-6PD 缺乏、手足口病、寄生虫病(蛔虫、蛲虫、钩虫)等。 4、熟练掌握完整的病案记录和体格检查技能。 5、学习儿科基本技术操作项目 (1)初步掌握:青霉素皮试、PPD试验、皮下注射、静脉穿刺、腰椎穿刺、骨髓穿刺、给氧、鼻饲、胃肠减压、肛管排气、吸痰、物理降温、心肺复苏等。 (2)了解:灌肠、新生儿暖箱使用,光疗、心电监护仪使用,雾化疗法。 (3)根据条件见到或做到腹腔穿刺等。 6、在带教教师指导下进行了解下列急症的诊断及处理:惊厥、高热、呼吸心跳骤停、休克、窒息、心力衰竭等。 7、对疑难病例,能查阅有关文献资料进行独立思考,提出初步诊疗意见。 8、学习掌握一般护理技术操作:测量体温、脉搏、血压、口腔护理、尿布皮炎以及化验标本搜集和送检等。

(完整版)新生儿指南汇编详解

目录 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 (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防治 (3) 美国儿科学会最新新生儿黄疸诊疗指南......................................................... 6早产儿管理指南.......................................................................................9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 13新生儿静脉营养及临床应用....................................................................... 17感染性休克............................................................................................. 22急性呼吸系统感染抗生素合理使用.............................................................. 25小儿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 (33)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指南 (38)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诊疗常规 (42) 新生儿肺出血诊断与治疗方案………………………………………………………….. 44新生儿常频机械通气常规………………………………………………………………… 45新生儿HIE诊断标准…………………………………………………………………….. 47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48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南……………………………………………………………………… . 50新生儿心电图……………………………………………………………………………… 54新生儿败血症诊疗方案…………………………………………………………………… .61

王琳新生儿黄疸教案

. . . . 医科大学儿科学教案 授课老师王琳 课程名称儿科护理学 授课容新生儿黄疸 选用教材《儿科护理学》第5版,人民卫生 参考教材《儿科护理学》(双语教材),人民卫生《儿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 《实用新生儿学》第4版,人民卫生《中华儿科杂志》2001,39:184-187

儿科护理学教案 目的与要求 掌握1、掌握新生儿胆红素代特点 2、掌握新生儿黄疸的分类及护理 熟悉3、熟悉新生儿黄疸的治疗要点 了解4、了解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新进展 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PBL、抛锚式(建构式)教学。 2、课堂讲授、自学及互动式讨论。 3、临床病例教学视频联系临床和进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多媒体课件、黑板板书和视频资料相结合,以图、文、声等多角度介绍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 本次容教学时间约40分钟。具体容时间分配如下 1.引入新课展示教学图片提出问题请2个学生回顾胆红素代相关知识,进入本次课,介绍本次课教学容、教学目标、学习方法2分钟2.详细讲解介绍新生儿黄疸的概述、分类及治疗护理要点,共计40分钟,其中: ●教学展示临床病例、提出问题3分钟●教师讲授+图片展示+启发讨论疾病概要20分钟●师生共同讨论病案中病史要点、质疑释疑、共同建构5分钟3.小结复述新生儿胆红素代特点、新生儿黄疸的分类及护理要点5分钟 重点、难点与临床应用 重点1.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的区别 2.黄疸患儿的护理措施 难点新生儿胆红素代特点

临床应用 光疗方法的临床护理应用。 主要外语词汇 neonatal jaundice 新生儿黄疸 enterohepatic circulation 肠肝循环 physiological jaundice 生理性黄疸 pathologic jaundice 病理性黄疸 phototherapy 光照疗法 复习与总结 1.新生儿胆红素代特点 2.新生儿黄疸的分类及护理要点 课后思考题 见临床病例分析。 备注 1.突出重点容的教学方法,讲稿中采用“☆”标示。 2.突破难点容的教学方法,讲稿中采用“△”标示。 3.基础知识的讲授方法,讲稿中采用“*”标示。 课后记 1.总体教学效果:效果良好 2.学生学习情绪:好奇心强、善于模仿、主动性强,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3.教学容:图文并茂,比较生动 4.教学方法:案例法+对比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 5.教学时间分配:比较合理

新生儿科临床诊疗指南

新生儿诊疗常规 早产儿管理 一、早产儿诊断 胎龄<37 周的新生儿;体重<1500 克为极低出生体重儿 (VLBWI);体重<1000 克为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I);依据体重与胎龄的关系可诊断为;小于胎龄儿,适于胎龄儿和大于胎龄儿. 二、早产儿常见的临床问题 1、保温依据出生体重或生后的日龄选择合适的温箱温度,使体温维持在36.5℃左右(见表 1) . 表 1 不同出生体重早产儿适中温度 2、呼吸管理 ⑴氧疗: PaO2<50mmHg 或血氧饱和度(<85%)给予氧疗,维持血氧饱和度在 90%~ 95%. 对有呼吸衰竭者的治疗,见我国制订的机械通气常规治疗. 呼吸暂停的处理 ⑵呼吸暂停的处理 去除病因,分析血气,血糖; 紧急处理:①保持气道通畅; ②刺激呼吸; ③药物治疗:氨茶碱氨茶碱:负荷量 4~6mg/kg, 静滴,12 氨茶碱小时后给维持量 2mg/kg, 2-3 次/天,维持血药浓度在 5-15μg/ml.应用中注意血糖,尿量及心率等监测; ④频发的呼吸暂停可应用 CPAP 或机械通气治疗. 3、早产儿喂养问题 ⑴生后第一天30Kcal/kg,以后每天增加10Kcal/kg,至100-120

Kcal/kg/d. ⑵若有下列情况不应经肠道喂养: ①消化道畸形明确诊断前; ②活动性消化道出血; ③肠麻痹(缺血缺氧或动力性等) ; ④休克,严重的酸中毒或缺氧时 ⑶喂养的途径可经口,鼻胃或口胃管喂养 (表 2) . 出生体重(克) 开始量(ml) 间隔时间(h) 备注 <750 0.5-1.0 1-2 病情不稳定时应延长或禁食751-1000 0.5-1.0 1-2 1001-1250 2.0 2 1251-1500 3.0 3 1551-1750 5.0 3 一般可经口奶瓶喂养 1751-2000 7.0 3 >2000 10.0 4 ⑷每日奶量增加一般为 15-20ml/kg.若有感染,酸中毒,循环功能不良等应调整奶量. ⑸肠道外营养:一般可从生后 24 小时开始,氨基酸及脂肪的浓度从 0.5-1.0g/kg/d 开始,逐渐增加.脂肪选择中长链为宜,应注意输注的速度,0.08-0.12g/kg/h. ⑹功能合理时,每日体重可增加 10~20g. 4、保持血糖稳定保持血糖稳定,应于 2.2mmol/L~7.0mmol/L; 5、保持液体平衡每天体重变化±5%为宜.维持血压,体温,血气正常, 控制输液或快速输注高渗液体; 6、纠正低蛋白血症; 7、黄疸的治疗; 8、输血指征: ⑴Hb<80-90g/L (HCT<25%),有缺氧表现(安静呼吸,心率增快,体重增加缓慢,可输血(RBC),10-15ml/kg; ⑵若有感染,或有肺部疾病时,输血指征可放宽,一般 Hb<125g/L(HCT<35%). 9、PDA 的治疗 ⑴限制液体入量 60-80ml/kg,监测体重,尿量,电解质变化; ⑵口服消炎痛消炎痛,0.2mg/kg 首剂;0.1mg/kg, 2,3 消炎痛剂间隔12-24 小时. ⑶布洛芬:首剂 10mg/kg,2,3 剂每次 5mg/kg,间隔 24 小时.

最新新生儿黄疸护理查房

新生儿科护理查房 参与者:岳辉姚娟温芬芳胡晓 时间:2013年9月4日 病例介绍 35床,潘一之子,男,主诉:皮肤黄染6天,生后10天。系第2胎第2产,胎龄39+2周,于2013-08-18 19:30在东圃分院产科经阴道分娩出生,出生时羊水清,自然啼哭,APGAR 评分9-10-10分,出生体重3.14kg,胎盘、胎膜未见明显异常。患儿生后3天开始皮肤出现黄染,逐渐加重,无恶心、呕吐,无发热、惊厥,无气促、发绀等。遂今来我院门诊复查,抽血查总胆红素:227.6umol/L。为求进一步诊治以“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收入我科。患儿自出生后反应尚可,吃奶可,纯母乳喂养,二便正常。 1、体格检查:T36.5℃,R45次/分,P155次/分,Wt 3.14kg。神清,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全身皮肤中度黄染,前囟平软,约2.0*2.0cm。颈软,气管居中,双侧锁骨触诊连续,胸廓对称,呼吸平顺,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率140次/分,心音有力,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不大,脐干洁。四肢关节活动可,四肢肌张力正常,原始反射可引出。 2、护理评估 生理评估:患儿生后3天开始皮肤出现黄染,逐渐加重,全身皮肤中度黄染,抽血查总胆红素:227.6umol/L。无恶心、呕吐,无发热、惊厥,无气促、发绀等。 呼吸系统:R45次/分,颈软,气管居中,双侧锁骨触诊连续,胸廓对称,呼吸平顺,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 循环系统:心率140次/分,心音有力,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消化:患儿自出生后反应尚可,吃奶可,纯母乳喂养,二便正常。腹软,肝脾不大,脐干洁。泌尿:小便正常。 生殖:阴茎、睾丸正常。 神经:四肢关节活动可,四肢肌张力正常,原始反射可引出。 心理-社会支持系统:患儿父母对疾病相关知识不了解,担心患儿的病情变化和愈后情况,有轻度焦虑。 护理诊断: 1、潜在并发症:胆红素脑病与血清胆红素过多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功能不足,皮肤黏膜屏障功能不完善有关 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治疗过程中出现摩擦、抓挠及臀部擦拭等因素有关 4、有体温不稳定的问题与光疗不良反应有关。 5、患者家属缺乏新生儿疾病相关知识与患者家长信息来源受限、专业知识缺乏有关。 6、家属焦虑 护理目标 1、高胆红素血症得到控制,未出现胆红素脑病。 2、未出现感染 3、皮肤的黄染渐退,未出现皮肤的异常受损。 4、未出现体温异常或出现后及时得到控制和处理。 5、家长充分认识新生儿黄疸的成因和治疗,充分配合,减轻焦虑。 护理措施 (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1、注意黄疸出现的时间、颜色、范围、程度。密切关注皮肤、粘膜、巩膜的颜色变化,根

新生儿黄疸的健康教育

新生儿黄疸的健康教育 一、 疾病简要介绍、定义 新生儿黄疸是指由于新生儿体内胆红素的聚积引起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的现象,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二、 主要诱发因素 1. 胆红素生成过多 2. 肝脏摄取和(或)结合胆红素功能低下 3. 胆汁排泄障碍 4. 肠肝循环增加 三、 主要临床表现 除皮肤不同程度的黄染外,还因发病原因不同而伴有相应的临床表现 四、 各种检查 (一)检查项目 血清胆红素浓度测定;经皮测胆红素仪为无创的检测。 (二)检查目的 做出对患者黄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三)检查前准备及注意事项 准备静脉采血及末梢血用物和经皮测胆红素仪,注意三查八对,用物准确、齐全。 (四)检查时配合及注意事项 1. 注意三查八对,固定好患者,采集足够血量,24小时内光疗过的患者不采用经皮测胆。 2. 标本及时送检,待结果汇报后及时通知医生 五、 用药指导 (一)用药目的 促进游离胆红素转化为结合胆红素,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二)用药方法 1. 白蛋白:1g/kg 或血浆每次 10-20ml/kg

2.碱化血液:5%碳酸氢钠提高血液pH值 3.肝酶诱导剂:苯巴比妥5mg/kg/d,分2-3次口服,共4-5日或尼可刹米 100mg/kg/d,分2-3次口服,共4-5日 4. 静脉用免疫球蛋白:1g/kg,6-8小时内静滴 5. 核黄素:光疗时每日3次,5mg/次;光疗后每日1次,连服3日 (三)用药注意事项 1.合理安排补液计划,及时纠正酸中毒。 2.根据不同补液内容调节相应的速度,切忌过快输入高渗性药物,以免血 脑屏障暂时开放,使已与白蛋白联结的胆红素也可进入脑组织。 3.白蛋白心衰者禁用,贫血者慎用;苯巴比妥不适用于急重症患者,对确 诊及高度怀疑溶血者应尽早使用免疫球蛋白。 (四)用药不良反应 出现寒颤、发热、颜面潮红、皮疹、恶心呕吐等症状,快速输注可引起血管超负荷导致肺水肿,偶有过敏反应 六、专科指导 1.密切观察病情,预防胆红素脑病 2.减轻心脑负担,防止心力衰竭 3.健康教育,向患儿家长讲解病情、治疗效果及预后,以取得家长的配合 七、饮食指导 4.按需调整喂养方式,少量多餐,耐心喂养,保证热量摄入。 5.提倡母乳喂养,向家长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及正确的喂养方法,光疗的 患者失水较多,注意补充足够的水分。 6.若为母乳性黄疸,嘱可继续母乳喂养,如吃母乳后仍出现黄疸,可改为隔 日母乳喂养逐步过度到正常母乳喂养,若黄疸严重,患者一般情况差,可考虑暂停母乳喂养,病情恢复后再恢复母乳喂养。 八、出院指导 1.对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相应的讲解,使家长了解病情,取得家长的配合。 2.指导家长对黄疸的观察,以便早期发现问题,早就诊。若发生胆红素脑 病者,注意后遗症的出现,给予康复和护理。向家长宣传育儿保健常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