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津巴布韦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研究:决定因素和政策分析——学习中国的经验

津巴布韦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研究:决定因素和政策分析——学习中国的经验

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现状及问题探析 [摘要]当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地区分布不尽合理,投资规模小,经济效益偏低;投资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缺乏高效统一的宏观管理与协调机构;海外企业缺乏高素质的人才,经营管理水平不高;我国海外投资风险尚缺乏有效的防范制度和措施。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问题 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 1.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与流量 从我国近几年来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情况可以看出, 虽然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但从总体规模上我国与部分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根据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截至2003年底,中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净额332亿美元,相当于1990 年的13倍。2004年延续了对外直接投资的上升势头,中国2004年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为36. 2亿美元,年末存量接近370亿美元。200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更是增速惊人。在5月举行的第四届东亚投资论坛上,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陈健在论坛上透露,该年一季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FDI) 为193. 4 亿美元, 同比增长353%。 2.对外直接投资区域选择 从投资区域结构看, 近年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分布区域更为广泛, 2006年我国对外投资合作业务已经遍及世界约20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 在亚洲的直接投资额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额的30%,在非洲的直接投资额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额的比例约为3%,在拉美国家的直接投资额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60%,拉美已经取代亚洲成为我国对外投资的第一大目的地。可以说, 我国90%以上的对外直接投资投向了亚太地区, 相比之下, 欧洲其他地区所占份额极小。 3.对外直接投资主体与投资方式 近年来,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家逐渐放宽了对外投资政策,对外直接投资主体逐渐由国有企业主导向投资主体多元化方向发展。国有企业占整个投资主体的比重由2003年的43%降至2006年的26% ,而有限责任公司由2003年的22%上升至2006年的33% ,超过国有企业跃居对外投资主体首位,私营企业则位居对外投资主体的第三位。这表明有限责任公司和民营企业已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对外投资的新生力量,投资主体结构进一步优化。另外, 跨国并购已成为我国对外投资的重要方式。 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1.缺乏清晰的境外发展战略,投资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发达国家的大型跨国公司往往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具有完整的全球战略,以世界市场作为角逐的目标,对再生产周期的各个环节实行国际化安排。而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尚处于初级阶段,还未制定对外直接投资总体发展战略。首先,我国有些企业从事对外投资不是生产经营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而是带有某种试探性、偶然性。其次,我国更多的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仍是扩大出口市场,增加出口创汇,而不是依据企业全球化发展战略的实施计划而进行投资的。这样企业海外发展的持续性和全体布局性就较差,也将导致企业在全球市场的长期竞争中缺乏后劲。 2.企业缺乏核心技术 核心技术与核心产品是企业在市场中取胜的主要因素。目前, 我国还处在技术引进阶段, 在关键技术上, 还难以与国外具有高新尖技术和成熟产品的企业抗衡。从总体上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的技术优势不足。对许多引进的先进技术缺乏消化吸收, 创新能力不强, 特别是一些高端产品的核心技术仍然依靠进口, 甚至某些行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根本没有竞争优势可言, 因而无力参与国际竞争, 甚至连国内的

中国企业海外融资策略汇集87

蔡晓燕 可转换公司债券(Convertible Bond英文简称CB)首创于十九世纪中叶的美国,至今已走过了150多年的历史。从1992年深宝安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探索到1997年《可转换公司债券管理暂行办法》的颁布,直至南宁化工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在我国走过了一段坎坷的历程。 可转换公司债券是普通普通公司债券和认股权证明组合,具有公司债券和股票的双重特点,投资者在规定时间内(转换期)具有按照规定的价格(转换价格)将债券转换成发行公司普通股票的权利,同时在转换前,投资者仍可获得定期支付的利息。因此,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投资者同时拥有债权和股票期权两项权益。与之相对应的是,发行公司也相当于同时发行了债券和认股证。可转换公司债券是国际资本市场上的一种混合型金融工具,兼具债券和股票两者的功能和优势,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和弥补了单一性能金融工具的固有缺陷,充分适应融资者动态化的需求和投资者追求利了大化的行为特征。 一、可转换债券的筹资魅力 1、资金成本低廉 与普通债券相比,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利率明显低于普通的公司债券(约20%左右),发行人在债券发行后至转换前,可减轻利息负担,从而降低公司的财务费用。公司通过普通债券筹划集资金,随着负债比率的提高,企业的破产成本(Bankruptcy Costs)或称财务危机成本(Financial Distress Costs)也要应提高,降低了企业价值,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持有者可能将其转换在公司股票,从而减轻了公司还债压力,回避了债券融资历的风险。美国在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的铁路发展高峰期,即是通过可转换公司债券筹集了成本较低的巨额长期资金。 可转换公司债券在转股以前,投资者只是一般的债权人,只享有很低的利息收入,与发行股票税后支付红利相比,公司支付的债息作为财务费用记入成本,避免了交纳公司所和税。由于其双重性,投资者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公司通过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可以获得充足的资本供给,而且可大幅度降低资历金成本。对于急需大量资金的企业来说,低债息的可转换公司债券无疑具有很大的诱惑力。 2、有望实现企业资本结构的自主动态优化 可转换公司债券首先表现为一种负债,发行后增加公司的负债率,改变了公司的资本结构,发挥负债的杠杆作用。转换后,则构成了公司的资本金,资本结构自动作相反方向调整。因此,发行可转换瓮债券可以实现企业资本结构的动态调稳步上升,在时机和数量上控制得当,便有望达到企业资本结构的自主动态优化,使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发行和运用与企业的成长相一致。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问题研究论文

前言 近年来,我国的非公经济取得了很大发展,民营企业越来越多,如何摆脱地域、资源、市场等多种因素制约,不断发展壮大,是当前民营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目前,我国的外汇储备充足,不仅在总体上为资本输出提供了资金保障,也使对外直接投资成为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的重要手段。同时,我国又面临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资本输出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压力。另外,国际上各种贸易壁垒层出不穷,为扩大对外贸易,企业必须走出国门,到境外投资设立贸易公司等各类企业,以规避壁垒。从民营企业自身发展需求上讲,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吸取先进技术,拓展国际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是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有效途径。 一、中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一)中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 经过三十几年的改革开放,民营企业在进出口方面己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国际贸易经验,在产品、品牌、设备、技术、人才和管理方面逐步与国际接轨,并开始拥有自己的竞争优势。为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实现跨国经营、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据全国工商联与商务部有关机构的联合调查,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生力军。按企业数计算,2010年对外直接投资的母体民营企业为2573家,占我国对外投资企业总数的64%. 但是,我们仍可以看到,民营企业的海外投资规模相对较小。以浙江省为例来说,该省民营企业的境外投资项目其平均投资规模不足30万美元。这样的投资规模大大低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国外子公司约600万美元的平均规模,也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子公司平均约260万美元的规模。 另外,就总体数量而言,中国企业在开展对外投资方面尽管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差距,甚至与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差距也很大。与此同时,我们可以看到,民营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也显示出了与西方发达国家和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不同的发展趋势和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起步晚,但发展迅速 中国民营企业在1992年才开始对外投资,而且一直处于边缘化生存状态。直到进入21世纪随着国家相关对外政策出台,以及中国加入WTO的大好时机下,才得以进一步的发展。但是从有关数据可以看出,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速度是相当迅速的。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在2011年3月份发布的《2010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揭示,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55.3亿美元,扣除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对境内投资主体的反向投资,投资净额(即流量)为55亿美元,较上年增长93%.截至2010年底,中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总额449亿美元,扣除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对境内投资主体的反向投资,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净额(即存量)448亿美元。这说明就总体而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2010年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其流量与存量分别占到了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的0.9%和0.55%.而按对外直接投资的

近十年来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状况的实证分析

近十年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状况的实证分析 摘要:作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外商直接投资已超过国际贸易,成为促进全球经济增长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外商直接投资已逐渐成为发展中国家资本渗入的主要形式,我国也在近几年超过美国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最大接收国。本文利用理论与实证对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的分布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结论和建议。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经济发展;协调策略 一、引言 外国直接投资作为生产国际化和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的一种重要方式,日益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经济力量之一。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也叫国际直接投资,它是以控制经营管理权为核心,以获取利润为目的一种国际投资基本形式。近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GDP指数逐年攀高,外国投资者越来越倾向于来华投资。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不仅决定了近一半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储备资产的增减和国际收支的平衡,也直接影响着中国各个领域的发展。目前,我国实际吸收的FDI存量已突破5000亿美元,远远超过其他国家,成为世界最大的FDI流入国。FDI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就业、技术进步的重要因素。

二、我国利用外资的总体趋势 本表为2000—2011 年的年度数据,相关数据根据近十年《中国统计年鉴》经计算整体所得。

据外资快报统计,2011年1-4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8152家,同比增长8.61%;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88.03亿美元,同比增长26.03%。到2011年四月累计外商直接投资逾1445.38亿美元,已连续18年居发展中国家之首; 2011年1-3月份,对华投资前十位国家/地区(以实际投入外资金额计)依次为:香港(196.87亿美元)、台湾省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需注意的问题

一、中国直接对外投资的特点 1,对外直接投资主要直接流向亚洲和拉丁美洲,并且集中于避税地 根据商务部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近两年的数据,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所涉及的国家和地区非常广泛,2005年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分布在全球163个国家和地区,2007年进一步扩大到173个国家和地区,境外投资分布虽然广泛,但是呈现明显的集中倾向,亚洲和拉美地区国家是我国对外投资的主要流向目的地。 2.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主要集中于商务服务业、批发零售业、制造业和采矿业 从行业分布情况来看,2007年商务服务业和批发零售业所占投资比重比较大,而制造业的比重仅有8%。2007年,采矿业对外直接投资40.6亿美元,占对外投资总额的15.3%,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和黑色金属采矿业;商务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56.1亿美元,占对外投资总额的21.2%。 而从投资主体所属的行业来看,制造业占总数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纺织业,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金属制造业等;其次为批发零售业,占14.3%;再为建筑业6.1%。 3.对外投资的方式以兼并、收购为主 近年来出现了跨国并购、参股、换股、BOT等灵活多样的方式。2005年通过收购兼并实现的直接投资占到当年流量的一半;2007年通过收购、兼并实现的直接投资占23.8%,为63亿美元。从境外企业的设立方式情况看,子公司及分支机构占境外企业数量的95%,联营公司仅占5%。 4.国有企业对外投资占主体,但地方和民营企业投资比重正在迅速增加 从投资主体数量来看,2007年国有企业对外投资仍占主体,其比重为19.7%;私营企业为11%。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基础研究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基础研究 ——跨国公司管理课程作业 马腾 00825102 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pkumateng@https://www.doczj.com/doc/5f4272853.html,

【摘要】 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外直接投资的流入与流出是一个经济体融入全球市场分工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中国在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在近些年也有了迅速发展。由于企业战略和企业面临的制度环境与发达国家企业有着显著不同,中国企业实行对外直接投资所面临的问题可能与之前在发达国家情境下被广泛研究的问题也有显著的不同。对此,本文将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基础问题进行一些浅显的探讨。 【关键词】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基础 【正文】 对于一家企业来说,对外直接投资是一个重要、复杂且不可逆的过程。由于涉及到企业未来的全球发展战略并占用企业相对较多的资源,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决策可对企业的生死存亡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哗J。由于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性,关于这一问题的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多。而这些研究可以的理论基础可以归于下列五个大类:交易成本理论、资源基础观点、制度基础观点、战略行为理论以及其他理论。在对文献的回顾中,不同的理论方法,框架和模型被用于确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决策的影响因素。虽然之前对发达国家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支持以上五类观点,但由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独特性,这些观点不一定能在中国情境中被恰当地应用。因此,在下文中,我们将具体回顾这些理论,并对这些理论与观点进行探讨。 (一)交易成本理论 交易成本理论的原理源于Hymer关于市场不完备性的论文。这一理论的核心论点为公司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选择相应组织结构的目的是为了将交易成本最小化并且将长期风险调 节有效性最大化。不同的组织结构包含着不同程度的控制与资源承诺。而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决策的制定过程则是一种对控制程度与资源承诺成本的权衡,并且这种权衡依赖于四种决定企业最优结构的因素,即可交易专属性资产、外部不确定性、内部不确定性与搭便车行为的可能性。但也有学者指出,除这四种因素外,企业还需要权衡子公司利润对于母公司利润的重要程度这一因素。同时,也有学者认为,在进行交易成本分析时,需要考虑更大范围的控制程度而不仅仅是包括整合与外包等特例。实证研究表明如果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中包含较多专属性资产,或者合作方有较高可能性采取机会主义行为,那么公司在对外直接投资中需要采取高度控制。 交易成本理论的核心理念与市场不完备性以及对外直接投资的国际化理论一致。它有力地解释了传统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为了利用已有的特定所有权优势和寻找市场而对外投资。该理论的核心假设是,跨国公司拥有公司特定资产,即特定所有权优势。当这些特定资产进行跨越组织边界的交易时,无论是在市场上还是组织之间,都会产生交易成本。当前一些中国企业也拥有某些特定的所有权优势。当这些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更多的是利用它们母国所特有的优势,例如中国的生产成本优势。从交易成本理论的角度,中国企业内部化国家特定优势的交易程度仍缺乏足够的讨论,因此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二)资源基础观点 资源基础观点认为,一家企业可被认为是由各种能力和知识组成的集合体,在这一集合体中个人能力、组织与技术紧密地交织在一起。由于这些资源与企业间存在着特殊的连接。这些资源对于企业整体的价值大于其对企业所处的某个市场的价值。有学者认为,资源基础观点应当强调:将原有的未被充分利用的生产性资源用于新的市场或商业领域。但也有学者认为,资源基础观点应强调:一家公司在外国市场的运营受制于它结构上与经验上的资源,

中国梦劳动美征文500字

中国梦劳动美征文500字 平凡的劳动是最美的劳动,它是实现中国梦的坚实“地基”。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500字中国梦劳动美征文,仅供参考。 中国梦劳动美征文500字【篇一】中国梦,是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过程中,发表的重要讲话之一。中国梦代表了新一届政府对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和信心。 中国梦,这里所表达的不是梦境,而是梦想,有了梦想才能坚持才能追逐才能飞翔。中国梦的开端,一切离不开劳动,中华上下五成就千年的辉煌成就都是从劳动中取得。刀耕火种,石器制磨;铜铁起舞,手工制作;机器轰鸣,信息网络”,劳动强健体魄,延续生命。劳动摆脱愚昧,建设文明,劳动让我们从远古走向现代。 劳动创造了历史,创造了未来,世界规定了五一劳动节就是为了那些崇高劳动者而制定的,有了劳动者无私的奉献,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尊重每一个劳动者,劳动的人最美,无论是白领还是农民,是科学家还是一线工人,他们辛勤地劳动着,默默地奉献着,为着中国梦而奋斗,这是光荣的,这是值得我们尊重的。 当我成为难以数计劳动者中的一员后,才体会到了生活是多汁多味的,为了生活付出了多少耕耘,生活就会回报你多少果实,那么也就有了幸福和快乐。对于我们海洲大饭店也是如此,记得公司还没评

上五星级酒店时,公司的所有员工都在努力,努力的改变每一个不足的地方,注重每一个细节……所有的一切一切都是为了能早日评上海宁酒店中第一家五星级酒店,终于我们的努力没白费,在星级评估中,我们公司完全符合五星级酒店的条件,顺利的成为海宁市第一家五星级酒店,当我们知道时,每个脸上都挂着幸福洋溢的笑容。心里想:我们付出了,有收获了。 我们每天都在劳动,同时身边也有着许多的辛勤劳动者,慢慢地,一个人浮现在我们眼前。她就是中餐厅的许贤惠。 她是一名刚从学校出来的实习生,虽然到公司时间不长,但很快和大家打成一片了,她幽默的谈吐经常把我们笑得人仰马翻,她资貌平平,但却显得能干,她工作时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就是她的这一点获得了大家的赞赏。在公司开展"微笑天使"的活动中,她踊跃地报上了名,她在慷慨陈词演讲中,一句"没有人会看不起你,只要自己看得起自己,"赢得了评委的肯定,也赢得了台下久久不散的掌声,最后在个人才艺表演时,她一首何洁的唱得淋漓尽致,把全场的气氛点燃到了极限,曲罢,大家都还沉浸在歌声里,可见这唱功是多么的雄厚。活动结束后,她成功当选为"微笑天使",成了大家的学习榜样。这就是朴实的她。 劳动者,无贫贱高贵之分,只有分工不同。为中国梦奉献既需栋梁之才,也需默默无闻平庸之人。没有劳动一切无从谈起,劳动丰富、美丽了我们的人生。 所以,懂得劳动,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收获劳动,享受劳动。

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5.10

封面

目录 (一)、背景简介 (6) (二)、文献综述 (6) (三)、分析思路和方法 (7) (一)、我国FDI的发展历程 (8) 1.缓慢增长阶段(1983-1991): (8) 2.快速增长阶段(1992-1995): (8) 3.调整稳步发展阶段(1996-2001年): (9) 4.高速增长阶段(2002-2011): (9) (二)、FDI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9) 1.外商涉及的产业领域越来越广,且趋向独资化 (9) 2.外商投资区域格局变化较小 (10) 3.香港和自由港的资金投入占外商直接投资比重增加 (11) 4.我国房地产业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为显著 (11) 5. 2012年我国吸入外资额持续下降,吸收外资压力增大 (12) (一)、增加资本供给,弥补建设资金 (13) (二)、增加财政税收,提高外汇储备 (13) (三)、促进经济增长,增强经济活力 (13) (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升级 (14) (一)、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 (15) (二)、级济发展服务业,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 (15) (三)、建立健全外商直接投资的法律法规体系 (15)

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学生姓名:指导老师:

一、直接投资的概念和特点 (一)、背景简介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国际资本流动日益活跃,直接投资(FDI)成为主要的资本流动方式,也成为发展中国家获取外部资本的主要渠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我国经济这种持续快速增长,与改革开放以来所推行的市场化改革,特别市所有制改革密切相关。FDI大量涌入我国,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吸引FDI最多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直接投资吸收国,外资成为了我国经济增长的不可缺少的拉动力。那么,我们有必要清楚地知道,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到底带来了哪些好处,收到了什么样的经济效应,并且应该弄清楚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到底有多大。同时要清楚的认识到,在我国的经济建设进程中,我们同样需要积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来加快经济建设。 研究外商直接投资(FDI)的经济效应重点在于探讨FDI对经济产生什么影响、影响这些效应的因素是什么和这些效应产生的机制和路径是怎样的。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体现为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根据以往有关FDI和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从经济理论的发展中挖掘FDI对增长作用的思想渊源;从我国经济增长与FDI的关系进行考察,理清FDI与经济增长联系的脉络。此外,要重点研究我国FDI发展历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带来的正负面影响,影响到什么程度,以及我国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避免对本国企业的冲击。通过对我国FDI的现状、我国FDI存在的问题及FDI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双重影响的研究,为我国进一步执行合理的FDI政策和经济发展方针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因此,研究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二)、文献综述 关于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经济增长效应的分析与探讨,主要形成里两大派系。一是以Solow为代表的新古典增长理论,认为外国直接投资知识增加了资本积累,因为只能对短期经济增长产生影响。政策性变量对经济增长只产生短期作用。因此,任何鼓励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都是短效的。另一种是以Barro,Sala.I.Martin为代表的内生增长理论,认为通过某种渠道,外国直接投资可以对经济增长产生长期作用。按照内生增长理论,政策变量可以

中国企业对美直接投资方式选择的策略研究.doc

中国企业对美直接投资方式选择的策略研 究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企业竞争力的逐步增强,尤其是国家走出去战略的有效实施,中国企业参与国际投资合作的步伐在近几年逐步加快,对外直接投资快速扩大。美国作为全球经济的领跑者,虽然在金融危机中遭受挫折,但是无论从产业的结构、高新技术行业的发展、还是从跨国公司的数量和质量、全球的影响力等方面看依然是毫无争议的全球经济霸主。因此,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对世界最强经济体之一美国的直接投资,无疑值得我们研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从理论意义上来看,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中,成熟的理论主要是研究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而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直接投资的理论目前还很不成熟,本课题计划通过对于中国对美国的直接投资现状的研究,期望发现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直接投资产业选择的基准和比较优势。从现实意义上来看,美国对中国的投资和中国对美国的投资,两者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原因何在,影响因素到底有哪些;相对于美国,中国的产业优势在那里,在对美国进行直接投资时,该投向哪些产业,这些问题都迫切需要解决。 二、

近年来关于中国企业FDI的研究得到了许多学者的普遍关注,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刘明霞就中国企业对发达国家FDI 的逆向知识转移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建立了逆向知识转移的分析模型,同时讨论企业FDI逆向知识转移存在的缺陷,并且提出了中国企业克服知识转移缺陷的对策[1]。李平等人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方式进行了实证研究。构建了中国企业FDI投资方式选择的分析框架,获得了关于FDI投资方式选择的LOGISTIC 模型,得到了不同影响因素对企业采用并购方式的影响。同时,探索了股权结构选择和绩效的联系,并且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2]。张树明等人对中国企业FDI海外进入模式的投资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为中国企业选择合理的对外直接投资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3]。王方方等人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路径选择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指出了目前中国企业OFDI路径选择是研究的热点,并且同动力机制、战略选择、贸易互动机制、国别比较以及循环回馈机制与主体等层面对中国OFDI路径选择进行了理论和应用探索[4]。翁冉冉从宏观来源视角分析了中国企业FDI政治风险类别,将政治风险划分为四个类别,并且对不同政治风险的表现形式进行了深入地研究,有利于中国企业成功地走向国际化[5]。倪权生分析了中国企业对美直接投资的优势和劣势,找出了中国企业在技术和管理上的不足,通过投资动机和比较优势发现了中国企业在对美投资过程中没有获得高收益的原因[6]。从以上研究成果可以看出,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企业对美国直接投资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在研究上缺乏理论深度,在实证分析数据的选取以及研究变量的确定上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因此,笔者从定量分析的角度,通过对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的数据进行统计,从而能够分析出中国企业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所有权优势分析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所有权优势分析 作者:杨嘉兴 作者单位: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876 刊名: 科技经济市场 英文刊名:KEJI JINGJI SHICHANG 年,卷(期):2010(10) 参考文献(5条) 1.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 2007 2.Wells,L.T Third World Multinationals:The Rise of Foreign Investme nts from Developing Countries 1983 https://www.doczj.com/doc/5f4272853.html,ll S The New Multinationals:The Spread of Third World Enterpris e 1983 4.Hymer S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of National Firms:A Study of Dire ct Foreign Investment 1960 5.Dunning,J.H The Eclectic(OLI)Paradigm of Internanonal Productio n:Past,Present and Future 2001(02)本文读者也读过(8条) 1.陈达.李自杰.CHEN Da.LI Zi-jie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与展望[期刊论文]-科学决策2010(8) 2.苗洪亮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障碍以及对策分析[期刊论文]-时代经贸2010(8) 3.李凝.胡日东全球化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制度套利动机分析与启示[期刊论文]-科技创业月刊2011(5) 4.李国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期刊论文]-改革与开放2010(18) 5.刘畅中国企业FDI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期刊论文]-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2) 6.马倩.刘元庆.Ma Qian.Liu Yuanqing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研究[期刊论文]-价值工程2010,29(28) 7.苗洪亮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及国内政策环境分析[期刊论文]-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5) 8.倪代光试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选择[期刊论文]-现代企业教育2009(11)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5f4272853.html,/Periodical_kjjjsc201010043.aspx

外商在我国的直接投资区域选择(doc 8页)

外商在我国的直接投资区域选择(doc 8页)

外商在中国的直接投资区域选择外商直接投资是我国自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之一。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中国家。从90年代初开始,中国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国际直接投资流入国,年国际直接投资流量达到450亿美元之巨,到90年代末期,我国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英国的第三大国际直接投资流入国。截止2002年6月底,全国共批准外商投资企业405180个,合同外资金额7892.8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198.02亿美元(外经贸部外资司统计)。 1.趋势和区位变化 在改革开放初期阶段,我国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主要来自港澳台地区,这些华人资本比较强调血缘关系和历史上的经济文化联系,在投资区位上的选择高度集中在东南沿海一带,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地区。广东福建作为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窗口,加上地理位置优越,在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和经济建设中具有显著的特点,带来了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第一个高潮。 1984年我国东部地区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及其他投资占全国各地区的 96.73%,其中,广东就占73.42%。90年代以来,中国全方位开放格局日渐形成,欧美跨国公司开始大规模进入我国,不断抢占中国市场。与港澳台投资企

业相比,虽然欧美日在华投资也高度集中在沿海地区,但在投资区位的选择上,他们更集中在以长江三角洲为核心的中部沿海地区,以及环渤海湾为中心的北部沿海地区。 上海作为我国传统的沿海工业发达城市,是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特别是在1990年国家对浦东新区进行的开发开放,吸引了大量技术、资金密集型大资本以及金融资本的进入,带来了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第二个高潮。尤其是90年代末期以后,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前景明朗化,跨国公司在华投资进入大发展阶段。 目前,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260家进入上海。为实现生产与开发一体化,缩短新产品生产周期,跨国公司纷纷将研发中心与地区总部一起迁入上海,以更快捷地实施本土化战略。 有关学者在对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变化进行研究时发现,在1983—1999年我国引进的外商直接投资中,南部沿海地区(福建、广东、广西、海南)所占的比重在不断下降,由73.3%下降到43.5%,减少了29.85%;而中部沿海(上海、江苏、浙江)所占的比重则由3.8%迅速提高到24.5%,增加了20.7%。南部沿海地区减少的外商投资份额,约有69.5%转移到了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这些数据表明我国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重点已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明显的由南向北转移的趋势。 为什么80年代和90年代外商对我国的直接投资具有明显不同的区位特征,为什么近年来外商在华投资出现了由广东福建到上海江苏一带明显的区位转移?本文试图依据国际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理论对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进行分析。为不分散研究的重点,本文选择广东作为80年代外资流入的典型地区,选择上海作为90年代及21世纪初跨国公司及其他外商直接投资进入的典型区域进行分析。事实上,福建的外商直接投资具有和广东相近的特点,江苏、尤其是苏南也是外资近几年选择的重要区域。而且,不仅是跨国公司,即使是台资,近年来也出现了明显的由福建、广东北上上海、苏南的趋势。 2.区位选择分析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效应” 蒋冠宏蒋殿春 内容提要: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是替代还是促进了出口?针对该问题,本文利用数 据匹配法为—年家有对外直接投资的工业企业找到可供比较的对照组, 运用倍差法(实证检验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效应”。经 过检验本文有如下发现:第一,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总体促进了企业出口;第二,与其它投资动机相比,商贸服务类投资显著促进了企业出口;第三,与其它东道国相比,投资高收入国家的“出口效应”最为明显;第四,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效应”先上升后下降,呈 现倒“”型;第五,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不仅增加了出口的深度边际,也扩展了出口的广度边际。因此通过本文的微观数据检验,深化了对该问题的认识。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出口马氏距离匹配倍差法 一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问题备受关 注(,。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年世界投资报告》统计年中 国对外直接投资分别占全球当年流量和存量的和,分列全球第位和第位。伴随 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和企业实力增强,我国企业正全方位融入国际市场和参与全球竞争。截止 年底共有约多家境内投资者在国(境)外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万家分布在全 球个国家(地区)。 国际直接投资(,是替代还是促进了母国出口一直是该领域的热 点话题。在我国企业大规模“走出去”的背景下我们自然要问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是替代还 是促进了企业出口呢?因此本文的核心问题是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是促进还是替代了企业 出口?针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效应”已经有部分文献从宏观数据角度进行了研究。如项 本武(、谢杰和刘任余以及张春萍(等。然而鲜有文献从微观企业角度来探讨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效应”。企业是对外直接投资的微观主体。基于利润最大化,水平型直 接投资的企业在出口和直接投资之间权衡决策,而垂直型直接投资的企业则根据要素成本在不同 国家布局生产。传统理论预期水平型直接投资替代了出口,而垂直型直接投资促进了出口(;。我国是后发型经济体,企业大规模对外直接投资才刚刚起步。因此 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的“可转移所有权优势”并不明显。所以,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 投资有自身特点。据商务部统计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有四种动机,分别为商贸服务、当地 生产和销售、技术研发和资源开发。上述投资动机具有后发型经济体的明显特征。这也是我国企 业依据自身优势参与全球竞争的特定表现。因此用传统水平或垂直型直接投资来界定我国企业 蒋冠宏、蒋殿春: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效应”

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特征及发展趋势

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特征及发展趋势 从改革开放初的1980年到2002年底,通过外商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中国共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424196个,协议(合同)利用外资8280.5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479.66亿美元,有16万多家外商投资企业,就业人数超过2000万。从1984年到2002年的18年间,中国协议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了27.8倍,年均增长率为20.5%,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了36倍,年均增长22.2%。从1993年起中国已连续10年成为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2002年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达527.43亿美元,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注:2002全球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前十名国家是:卢森堡(1257亿美元)、中国(527亿美元)、法国(515亿美元)、德国(380亿美元)、美国(300亿美元)、荷兰(292亿美元)、英国(249亿美元)、西班牙(21亿美元)、加拿大(206亿美元)、爱尔兰(190亿美元),由于卢森堡是一特殊小国,所以一般材料中都称2002年中国为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 一、中国利用国际直接投资的经济特征 1.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量不断增加,占世界外商直接投资比重呈波动状态 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总体规模从1983年的9.6亿美元到2002年的527.43亿美元,19年间增长了56.58倍,年均增长率达24%。特别是在1992年直接利用外资出现跳跃式突破,由1991年的43.62亿美元快速增加到1992年的110.08亿美元,1993年达到275.15亿美元。1991年和1992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率分别为152.13%和149.93%,使我国利用外资在规模上上升到一个新的平台,从1994年起虽然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幅回落,但总量一直增加。1993年起,中国成为全球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和世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第二大国,2002年成为全球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 中国利用外资占世界对外直接投资的比重呈波动态势。从1991年占世界比重的2.26%迅速增加到1994年的13.45%,达到历史最高。1995年和1996年稳定在11%左右,2000年出现大幅下降,达到3.2%,成为自1992年以来的最低,与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的大幅上涨明显不符,但从2001年开始,又出现大幅上升的趋势。 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占流入亚洲的外商直接投资于1994年达到最高值60.5%,目前仍保持在50%以上,占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比重保持在30%左右(注:发达国家是指1982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度报告中列入的21个国家,包括:美国、日本、前联邦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爱尔兰、西班牙、新西

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的现状和趋势分析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直接投资已成为国家间经济联系的重要纽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仅需要积极吸收外国企业的投资,而且要鼓励我国具有实力的企业进行对外投资,培养中国自己的跨国公司。未来国家间的经济竞争将主要表现为国家间跨国公司的竞争。因此积极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本文选取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一个重要部分——中国对美国的直接投资,在分析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理论和现阶段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投资的动因和目的,提出对美直接投资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对外直接投资跨国公司

Abstract As the economy globalization goes deeply,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link which connects the economy of different countries. Our country should not only absorb the foreign capital but encourage the enterprise of our country which has advantages to invest in another country. We should develop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of our own. In a long sight, it has momentous current significance and long-term strategy significance. This thesis select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s of China’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s topic--China’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to America.Through analysis the theory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especially the theory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this thesis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direct investment to America, the problem existed in the China’s Direct investment to America and the purpose of investment. At last the thesis sums up a few suggestion on China’s foreign investment to America. 【Key Words】Economy Globalization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风险与对策

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必然会面临着投资风险的问题, 这些风险既有来自企业外部的,也有来自企业内部的。主要 的风险有 : (一)经营风险 即由于企业经营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企业自身机制体制存在的问题,给企业经 济活动造成损失的可能。经营风险可分为市场环境变化方面的风险和企业自身机制 体制方面的风险。市场环境变化方面的风险(又称为商业风险)包括市场需求风险、资金链条风险、以及汇率风险等等。市场需求风险是指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 由于市场需求出现变化而导致投资收益下降的可能。资金链条风险是指对外直接投 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资金断裂所承担的风险。这需要企业做好现金管理工作,选择 恰当的融资方式。汇率风险是指外汇汇率的变动对国际企业跨国经营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很多,如国际收支状况、 GDP增长、相对通货膨胀率、利率、外汇储备等。企业自身机制体制方面的风险是指企业自身治理结构、机制体制 不完善所产生的风险。 (二)政治法律风险 即因突发性政治事件的发生或者法律制度的不确定性,直接引起东道国投资 环境的变化,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金流量、利润和其他目标实现的可能性。 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的政治法律风险本质上是“与东道国政治法律有关的、人为的、投资者无法控制的风险”。政治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战争和内乱风险、国 家主权风险、征收风险、政策变动风险、法律制度风险。战争和内乱风险主要是 指东道国参与的任何战争或者在东道国内发生的革命、暴乱和恐怖活动等,使外 国企业的投资、生产经营遭到严重影响。国家主权风险是指国际经济往来活动中 与参与国国家主权行为密切相关的特殊风险。征收风险指的是东道国政府对外资企 业实行征用、没收或国有化的风险。政策变动风险是指由于东道国有意或无意变 更政策而可能给外国投资者造成的经济损失。此外,东道国市场的开放程度以 及在投资区域和行业等方面实行的限制或鼓励政策也会影响投资者的收益。东道国 法律制度风险主要是指中国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由于东道国法律制度的不 健全给企业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法律制度不健全的问题主要发生在一些发展中国家 以及转型国家 (三)社会风险 即与东道国的语言、风俗习惯、价值观与态度、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给企 业对外直接投资带来的不确定性。这种文化差异不单指企业文化,还包括民族文 化以及东道国企业的管理风格、行为差异以及思维差异等。一些企业对外直接投 资过程中,由于缺乏跨国经营经验,对当地的法规、风俗和文化了解不深,在国

教师的“中国梦劳动美”演讲稿

教师的“中国梦劳动美”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15电商二班的李云,班主任市刘航教官,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热爱劳动,劳动无尚光荣》。 高尔基曾说过: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双手创造出来的。其实我们生来就是一群劳动者,是劳动让我们创造出了这个七彩世界。是劳动,让田野瓜果处处飘香,是劳动,让红领巾喜悦地飘进知识的海洋。 老革命家朱德,在四五岁的时候就开始帮助妈妈做事,在八九岁的时候,朱德不仅能够帮助妈妈挑东西,而且还会下地种田了。每当朱德放学回家,总是悄悄地把书包一放,然后就帮助妈妈去挑水或放牛。有时候,他上午读书,下午种地。农忙的时候,朱德便整天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朱德在《回忆我的母亲》中深情地写道:“我应该感谢母亲,她给了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生活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以后的生活中再也没有感到过困难,没有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了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有感到过劳累。”由此可见,劳动不仅能够造就一个人,而且能够给人以快乐和幸福。常言道:“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花不开。”美好的东西付出相应的劳动和汗水才能获得。当一个人明白这些东西来之不易的时候,他才会更加珍惜,才能体验到快乐和幸福。 在校园里,每天都涌动着一群值日的同学,是他们共同创造了我们

的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而他们正是在此的每一位热爱劳动的同学。无穷的知识都是劳动的结晶,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我们大家应该牢记这点,努力做每一件事,因为所谓“劳动”不单单是指打扫之类,而是劳务活动,对我们学生来说,那就是应该认真学习,不断进取,不断向上。 挖一捧黄土,可能没有太大价值。假如,烧制成为一块砖头,就是几角钱的价值。再如果,打制为一件泥塑工艺品,那可能就价值不蜚了。同样是劳动,黄土,砖头,泥塑,因为劳动的不同而不同。这就是创造的魅力。 同学们,别忘了我们是一群劳动者,更是世界的主人,我们需要的是跟着时代的步伐前进,劳动,创造劳动。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