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畜牧场规划与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畜牧场规划与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畜牧场规划与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畜牧场规划与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畜牧场规划与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问题一:养猪设备不规范,对生产不利

养猪设备应便于仔猪哺乳,提高仔猪成活率,不伤种猪肢蹄,延长种猪使用年限,节约能源,不浪费饲料,有利环境控制和污物排放。但目前养猪设备不规范的现象十分普遍,采用钢筋焊接和金属编制的母猪产床对母猪肢蹄伤害很大,缩短母猪使用年限,增加了淘汰率,在产床床面上铺设木板和利用木板制作仔猪保温箱,既不利于清洗消毒,木板容易霉变腐朽,设备更新较快不利于生产又造成浪费。

解决方法:采用优质耐用的专用养猪设备

专用养猪设备应包括亩猪分娩床、仔猪培育床、哺乳仔猪保温箱、不同猪群专用的采食槽(箱)、不同规格的自动饮水机,不同猪舍的供暖和通风换气设施以及整个猪场的污水处理设施等。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母猪的分娩床,多年实践证明,用钢筋焊接和以金属编织网做床面对母猪肢蹄的伤害大,母猪和设备均使用年限短。而目前由燕东畜牧设备厂用镀锌板冲压成漏缝床面前制作的产床和育仔床,不仅漏粪效果好,不伤害猪肢蹄,且使用年限长。而水泥砖式或木板式仔猪保温箱不仅保温效果差,不易挪动,缩小了仔猪活动范围,更不利清洁消毒,木制箱易腐朽,滋生霉菌,对猪健康不利。用玻璃钢制的保温箱较为理想。

问题二:选址不当,给环境污染的治理带来困难

以往在建设猪场时,往往将运输、销售等因素考虑得多,而没有全面考虑产业布局的合理性及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步发展,以致现有的大多数集约化猪场建设在人口较密集、土地占有量相对较少、交通方便的城市郊区及工矿区,使农脱节,粪便不能及时用于农田、果园,造成对环境的污染。猪场本身也因选址不当而遭受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居民生活“三废”污染。

解决方法:正确选址,合理规划

合理规划与选址,是解决好环境污染问题的先决条件。我国近年颁布实施的《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NY/T388)、《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兽医防疫工作规程》(GB/T17823)、《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兽医防疫准则》(NY/T5031)、《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管理准则》(NY/T5033)和《畜禽养殖业环境管理技术规范》(HJ/T81)中,对合理选择猪场场址做了相应规定,必须遵循上述标准、规程、规范及社会公共卫生准则,使猪场既不致成为周围社会的污染源,又不受周围环境的污染。一是禁止在下列区域内建设养猪场: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及缓冲区;城市和城镇居民区,包括文教科研区、医疗区、商业区、工业区、游览区等人口集中地区;县级人民政府依法划定的禁养区域;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规定需特殊保护的其它区域。若新建、改建、扩建的猪场选址在禁建区域附近建设的,应设在上述规定的禁建区域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场界与禁建区域边界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500m。二是猪场周围3000m无大型化工厂、矿厂、皮革、肉品加工、屠宰场或其他畜牧场污染源。场址应距离交通要道、公共场所、居民区、城镇、学校1000m以上,远离医院、畜产品加工厂、垃圾及污水处理场2000m以上,周围应有围墙

或防疫沟,并建立绿化隔离带。三是场址用地应符合当地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了解城乡中远期(20年以上)的发展情况;对于新建不足万头的猪场,从占地、水源、电力和粪便处理、利用环境等方面都应留有发展余地。四是从总体规划和保护环境出发,建场时必须把排污及配套设施规划在内,充分考虑粪污处理与利用的环境。选择地势高燥、背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水方便、无污染、排废方便、供电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建场,既要着眼于近期效益,又要考虑长远环境,生态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问题三:畜牧场绿化面积、质量严重不足

绿化是畜牧场环境改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它不但对猪场环境的美化和生态平衡有益,而且对工作、生产也会有很大的促进。绿化对于建立人工生态型畜牧场,无疑将起着十分重要的补充和促进作用。

绿化可以美化场区环境,可以吸收大气中有害、有毒物质、过滤、净化空气、减轻异味,可调节场区气温,改善场区小气候,可减少场区灰尘及细菌含量,可净化水源,可减弱噪音,利于防疫、防污染。同时也能起到隔离作用

解决方法:1 场区林带的规划

在场界周边种植乔木、灌木混合林带或规划种植水果类植物带,乔木类的大叶杨、早柳、钻天杨、白杨、柳树、洋槐、国槐、泡桐、榆树及常绿针叶树等;灌木类的河柳、紫穗槐、侧柏;水果类的苹果、葡萄、梨树、桃树、荔枝、龙眼、柑桔等。

3.2 场区隔离带的设计

场内各区,如生产区,生活区及行政管理区的四周,都应设置隔离林带,一般可采用绿篱植物小叶杨树、松树、榆树、丁香、榆叶等,或以栽种刺笆为主。刺笆可选陈刺、黄刺梅、红玫瑰、野蔷薇、花椒、山植等,起到防疫隔离安全等作用。

3.3 场区道路绿化

宜采用乔木为主,乔灌木搭配种植。如选种塔柏、冬青、侧柏、杜松等四季常青树种,并配置小叶女贞或黄洋成绿化带。也可种植银杏、杜仲以及牡丹、金银花等,既可起到绿化观赏作用,还能收药材。

3.4 运动场遮阳林

在运动场的南、东,西三侧,应设1-2行遮阳林。一般可选择枝叶开阔,生长势强,冬季落叶后枝条稀少的树种,如杨树、槐树、法国梧桐等。

问题四:清粪工艺存在的问题

国内集约化猪场清粪方式主要有水冲粪、水泡粪(利用重力自流粪)、人工干清粪和机械清粪等几种。水冲粪或水泡粪的清粪方式可以提高劳动强度,但粪便与大量的水混合后,给后处理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同时,由于粪便中的大量营养物质溶于水中,使分离后的固体物料肥效大大降低,而污水处理的有机负荷却大大增加,粪污处理投入相应高,使猪场难以承受。人工清粪的特点是方法简便、投资少,且养分损失小;但缺点是劳动强度较大。我国部分猪场由于惧怕清除粪便的劳动力投入,期望机械清除,故靠加水作为刮粪的润滑剂。然而,机械清粪虽劳动生产率高,但设备的耐用性差且运行费用高,不太适合我国的国情。因此,目前许多猪场仍然在采用产生严重污染的水冲粪工艺,且部分猪场采用明沟排污,雨水、污水没有做到分别收集;这是造成粪污任意流失导致环境污染、粪污不能作为资源利用的重要原因。

解决方法:推行干集清粪工艺,从猪场排污方式即污染源头上减少排污总量

干(鲜)猪粪由人工收集、经清粪道清除,养分损失小,尿及污水从地下水道流出。其方法:一是可采用有一定坡度的实体地面猪床、低处设污水沟(明沟或上盖铁蓖子)的猪栏设计。二是对分娩舍和仔猪保育舍采用网床,其他猪群采用漏缝地板,其下可不设水冲和水泡粪沟,而设清粪道及排粪沟,网床及漏缝地板靠粪沟一侧用水泥柱支撑,网床及漏缝地板下的地面设10%的坡,尿和水由网和漏缝板落下,沿斜坡流入排粪沟,再由沟底最低处的侧地漏经地下排污系统排至污水处理场;漏下的粪便则留在斜坡上,用与粪沟同宽的耙子将其淘入粪沟,再推至单元南墙外的集粪池,由专职清粪工及时推至粪处理场[3]。目前这种干集清粪技术在天津、北京、上海、广西、湖南等地的一些养猪场内已显示出了优越性。据有关部门调查,一个年出栏万头规模的猪场,每日排污量:水冲清粪方式为150~200m3/d;水泡清粪方式为100~120m3/d;人工干清粪方式为50~60m3/d。由此可见,采用人工干清粪方式比其他两种方式可减少排污总量的1/2~1/3[4]。

干清粪的目的在于尽量防止固体粪便与尿及污水混合,以简化粪污处理工艺及设备,为大幅度减少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制作优质有机肥和提高经济效益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新建、改建、扩建的养猪场应大力推行干集清粪工艺,采取有效措施将粪及时、单独清出,不可与尿、污水混合排出,并将产生的粪渣及时运至贮存或处理场所,实现日产日清;采用水冲粪、水泡清粪工艺的养猪场应逐步改为干集清粪工艺;同时,改进饮水系统、增加防漏装置,避免饮、漏水与粪便的混合,猪场的排水系统应实行雨水和污水收集输送系统分离等,

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总量。

问题四:环境法规的不健全和资金短缺带来的问题

由于环境法规的不健全,绝大多数猪场在建场初期都未考虑猪粪污水的处理与利用,使得合内粪便得不到及时清理或清除不彻底,排到舍外的粪便未经处理直接露天堆放,从而导致猪场及其周围恶臭、蚊蝇孳生;大量的污水直接向外排放,水源受到严重破坏;有些猪场虽把环境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但业主由于资金短缺未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造成污染废弃物无法处理,造成对环境污染。

畜牧场规划设计模板

畜牧场规划设计 畜牧场设计原则 1、获得经济效益为目标 2、结合中国国情和当地条件 3、采用科学的生产工艺和当地条件 4、考虑家畜生理、心里、行为习性、健康等的要求, 体现福利养殖 5、环境保护措施 畜牧场建筑基础知识 1、材料密度和表观密度 材料的密度是指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ρ=m/V 式中: ρ—密度, 单位是kg/m3; m —材料的质量, 单位是kg; V —材料的绝对密实体积, 单位是m3。 对固体块状材料而言, 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指的是不包括孔隙在内的体积; 对于固体散粒材料则指的是不包括其空隙在内的体积。这种材料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为了研究问题方便起见, 常将密实度较高的材料, 如钢材、玻璃和4℃的水看成是绝对密实的。绝对密实状态的近似值称为视密度。 表观密度: 材料在自然状态下, 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表观密

度。 ρ0=m/V0 式中: ρ0—密度, 单位是kg/m3; m —材料的质量, 单位是kg; V0—材料的绝对密实体积, 单位是m3。 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 若只包括孔隙在内而不含有水分,此时计算出来的表观密度称为干表观密度; 若既包括材料内孔隙, 又包括孔隙内所含的水分, 则计算出来的表观密度称为湿表观密度。 2、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 ( 1) 材料的亲水性与憎水性 ( 2) 材料的吸水性和吸湿性 ( 3) 材料的耐水性 ( 4) 材料的抗冻性 ( 5) 材料的抗渗性 3、建筑模数 建筑模数是建筑设计中选定的标准尺寸单位。它是建筑物、建筑构配件、建筑制品以及有关设备尺寸相互间协调的基础。 ( 1) 基本模数 基本模数是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中的基本尺度的单位, 用符号M表示, 1M=10㎜。 ( 2) 导出模数

畜牧场规划与设计

1温热环境:家畜周围空气中的温暖、炎热与寒冷,它由空气的温度、湿度、气流(风)速 度和太阳辐射等温热因素综合而成。 2、气象:发生在对流层中冷、热、干、湿、风、云、雨、雪、霜、雾、电等各种物理状态和物理现象的统称。 3、天气:温热因素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变化。如阴、晴、风、雨等。短时间内的温热因素的综合状况。 4、气候:某一地区多年所特有的天气情况。如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年降雨量等。 5、小气候:人类和生物的活动所造成的小范围内的特殊气候。如牧场、畜舍等。 6、紫外线的有利和不利作用有利作用: (1)杀菌作用(2)抗佝偻作用(3)色素沉着作用(4)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5)增强气体代谢作用 不利作用: (1)光照性皮炎(2)光照性眼炎(3)光敏性皮炎(4)致癌作用 7、热调节:物理调节 散热方式:(1)非蒸发散热:传导、对流、辐射 (2)蒸发散热:呼吸道蒸发散热、皮肤蒸发散热(显汗蒸发、隐汗蒸发)化学调节体温的来源:①基础代谢产热②热增耗③组织细胞产热④生产产热⑤外源热 8、高低气温对家畜的影响 高气温: (1)热调节(增加散热、减少产热)(2)热射病(3)最大安全界限(4)对生产性能的影响低气温: (1)热调节(减少散热、增加产热)(2)引起皮肤严重的贫血、麻痹、冻伤,造成组织丧失。(3)最大忍受限度低温环境对初生仔畜的影响更大: (1)热调节机能不健全(2)皮下脂肪较少(3)肌糖元、肝糖元贮备少(4)皮肤较薄;粘液蒸发(5)体表面积与体重之比较高。 9、高湿度对家畜的影响 (1 )影响畜体热调节,加剧高、低温对家畜的不良影响 (2)高气湿有利于家畜疾病的感染和传播(3)高气湿加剧舍内有害气体对家畜的危害 10、温热因素的综合作用综合作用的一般规律: 在自然条件下,温热因素对家畜健康和生产力的作用是综合的。气温、气湿和气流是三个主要因子,各因子之间或相辅相成或相互制约,任何一个因子的作用都受到其它两个因子 的影响。 评定温热因素综合作用的指标: (1)温湿指数(2)等温指数(3)有效温度(4 )风冷指数 11、家畜对气流的要求 (1)引入的气流均匀分布到畜舍各个部位,防止强弱不匀或出现死角(2)避免直接吹向畜栏,使畜体受冷而发病(3)维持舍内温度适中,不因通风而发生剧烈下降致使人畜感到不适,也不致因通风使水汽在墙壁、天棚等表面凝结(4)切忌产生贼风 12、畜舍内有害气体的种类 硫化物一一H2S甲基硫醇 氮化物一一NH3 甲基胺脂肪族化合物--酪酸、吲哚、类臭素等有资料表明,牛粪有害气体成分有 94种,猪粪有230种,鸡粪有150种。 13、畜舍内有害气体造成机体缺氧的机理 NH3氨吸入肺部,可通过肺泡上皮自由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置换氧基,破坏血液运氧的能力,造成组织缺氧,引起呼吸困难。 H2S H2S具有强烈的还原性,H2S随空气经肺泡壁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与细胞中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Fe3+结合,破坏了这种酶的组成,因此,影响细胞呼吸,造成组织缺氧。 CO高浓度CO直接与细胞中还原性细胞色素氧化酶Fe2+相结合,压制酶的活性,破坏细胞

畜牧场规划与设计

1、温热环境:家畜周围空气中的温暖、炎热与寒冷,它由空气的温度、湿度、气流(风)速度与太阳辐射等温热因素综合而成。 2、气象:发生在对流层中冷、热、干、湿、风、云、雨、雪、霜、雾、电等各种物理状态与物理现象的统称。 3、天气:温热因素在一定时间与空间内的变化。如阴、晴、风、雨等。短时间内的温热因素的综合状况。 4、气候:某一地区多年所特有的天气情况。如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年降雨量等。 5、小气候:人类与生物的活动所造成的小范围内的特殊气候。如牧场、畜舍等。 6、紫外线的有利与不利作用 有利作用: (1)杀菌作用(2)抗佝偻作用(3)色素沉着作用(4)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与抵抗力(5)增强气体代谢作用 不利作用: (1)光照性皮炎(2)光照性眼炎(3)光敏性皮炎(4)致癌作用 7、热调节: 物理调节 散热方式:(1)非蒸发散热:传导、对流、辐射 (2)蒸发散热:呼吸道蒸发散热、皮肤蒸发散热(显汗蒸发、隐汗蒸发) 化学调节 体温的来源:①基础代谢产热②热增耗③组织细胞产热④生产产热⑤外源热 8、高低气温对家畜的影响 高气温: (1)热调节(增加散热、减少产热)(2)热射病(3)最大安全界限(4)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低气温: (1)热调节(减少散热、增加产热)(2)引起皮肤严重的贫血、麻痹、冻伤,造成组织丧失。 (3)最大忍受限度 低温环境对初生仔畜的影响更大: (1)热调节机能不健全(2)皮下脂肪较少(3)肌糖元、肝糖元贮备少(4)皮肤较薄;粘液蒸发(5)体表面积与体重之比较高。 9、高湿度对家畜的影响 (1)影响畜体热调节,加剧高、低温对家畜的不良影响 (2)高气湿有利于家畜疾病的感染与传播(3)高气湿加剧舍内有害气体对家畜的危害 10、温热因素的综合作用 综合作用的一般规律: 在自然条件下,温热因素对家畜健康与生产力的作用就是综合的。气温、气湿与气流就是三个主要因子,各因子之间或相辅相成或相互制约,任何一个因子的作用都受到其它两个因子的影响。 评定温热因素综合作用的指标: (1)温湿指数(2)等温指数(3)有效温度 (4)风冷指数 11、家畜对气流的要求 (1)引入的气流均匀分布到畜舍各个部位,防止强弱不匀或出现死角(2)避免直接吹向畜栏,使畜体受冷而发病(3)维持舍内温度适中,不因通风而发生剧烈下降致使人畜感到不适,也不致因通风使水汽在墙壁、天棚等表面凝结(4)切忌产生贼风 12、畜舍内有害气体的种类 硫化物--H2S 甲基硫醇 氮化物--NH3 甲基胺 脂肪族化合物--酪酸、吲哚、类臭素等 有资料表明,牛粪有害气体成分有94种,猪粪有230种,鸡粪有150种。 13、畜舍内有害气体造成机体缺氧的机理 NH3:氨吸入肺部,可通过肺泡上皮自由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置换氧基,破坏血液运氧的能力,造成组织缺氧,引起呼吸困难。

畜牧场规划与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畜牧场规划与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问题一:养猪设备不规范,对生产不利 养猪设备应便于仔猪哺乳,提高仔猪成活率,不伤种猪肢蹄,延长种猪使用年限,节约能源,不浪费饲料,有利环境控制和污物排放。但目前养猪设备不规范的现象十分普遍,采用钢筋焊接和金属编制的母猪产床对母猪肢蹄伤害很大,缩短母猪使用年限,增加了淘汰率,在产床床面上铺设木板和利用木板制作仔猪保温箱,既不利于清洗消毒,木板容易霉变腐朽,设备更新较快不利于生产又造成浪费。 解决方法:采用优质耐用的专用养猪设备 专用养猪设备应包括亩猪分娩床、仔猪培育床、哺乳仔猪保温箱、不同猪群专用的采食槽(箱)、不同规格的自动饮水机,不同猪舍的供暖和通风换气设施以及整个猪场的污水处理设施等。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母猪的分娩床,多年实践证明,用钢筋焊接和以金属编织网做床面对母猪肢蹄的伤害大,母猪和设备均使用年限短。而目前由燕东畜牧设备厂用镀锌板冲压成漏缝床面前制作的产床和育仔床,不仅漏粪效果好,不伤害猪肢蹄,且使用年限长。而水泥砖式或木板式仔猪保温箱不仅保温效果差,不易挪动,缩小了仔猪活动范围,更不利清洁消毒,木制箱易腐朽,滋生霉菌,对猪健康不利。用玻璃钢制的保温箱较为理想。 问题二:选址不当,给环境污染的治理带来困难 以往在建设猪场时,往往将运输、销售等因素考虑得多,而没有全面考虑产业布局的合理性及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步发展,以致现有的大多数集约化猪场建设在人口较密集、土地占有量相对较少、交通方便的城市郊区及工矿区,使农脱节,粪便不能及时用于农田、果园,造成对环境的污染。猪场本身也因选址不当而遭受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居民生活“三废”污染。 解决方法:正确选址,合理规划 合理规划与选址,是解决好环境污染问题的先决条件。我国近年颁布实施的《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NY/T388)、《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兽医防疫工作规程》(GB/T17823)、《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兽医防疫准则》(NY/T5031)、《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管理准则》(NY/T5033)和《畜禽养殖业环境管理技术规范》(HJ/T81)中,对合理选择猪场场址做了相应规定,必须遵循上述标准、规程、规范及社会公共卫生准则,使猪场既不致成为周围社会的污染源,又不受周围环境的污染。一是禁止在下列区域内建设养猪场: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及缓冲区;城市和城镇居民区,包括文教科研区、医疗区、商业区、工业区、游览区等人口集中地区;县级人民政府依法划定的禁养区域;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规定需特殊保护的其它区域。若新建、改建、扩建的猪场选址在禁建区域附近建设的,应设在上述规定的禁建区域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场界与禁建区域边界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500m。二是猪场周围3000m无大型化工厂、矿厂、皮革、肉品加工、屠宰场或其他畜牧场污染源。场址应距离交通要道、公共场所、居民区、城镇、学校1000m以上,远离医院、畜产品加工厂、垃圾及污水处理场2000m以上,周围应有围墙

畜禽养殖场规划设计与管理复习题

畜禽养殖场规划设计与管理复习题 1、国家法律规定规模养殖场的选址要求: (1)距离生活饮用水源地、动物屠宰加工场所、动物和动物产品集贸市场500米以上;距离种畜禽场1000米以上;距离动物诊疗场所200米以上;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之间距离不少于500米;(2)距离动物隔离场所、无害化处理场所3000米以上;(3)距离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研等人口集中区域及公路、铁路等主要交通干线500米以上。 2、国家法律规定规模养殖场的布局要求: (1)场区周围建有围墙;(2)场区出入口处设置与门同宽,长4米、深0.3米以上的消毒池;(3)生产区与生活办公区分开,并有隔离设施;(4)生产区入口处设置更衣消毒室,各养殖栋舍出入口设置消毒池或者消毒垫;(5)生产区内清洁道、污染道分设;(6)生产区内各养殖栋舍之间距离在5米以上或者有隔离设施。 3、国家法律规定规模养殖场的设施设备要求: (1)场区入口处配置消毒设备;(2) 生产区有良好的采光、通风设施设备;(3) 圈舍地面和墙壁选用适宜材料,以便清洗消毒;(4) 配备疫苗冷冻(冷藏)设备、消毒和诊疗等防疫设备的兽医室,或者有兽医机构为其提供相应服务; (5) 有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无害化处理、污水污物处理设施设备;(6) 有相对独立的引入动物隔离舍和患病动物隔离舍。 4、畜禽场规划设计的原则:遵循人类生存和养殖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处,养殖业与整个大农业、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协调的良性循环模式。 5、畜禽规划设计的要素:养殖场生产特点、生产规模、饲养管理方式、生产集约化程度、地势、地形、土质、水源、交通、气候、居民点位置等外部环境。

6、地形要求: ?地形整齐开阔、有足够的面积。 地形整齐,便于合理布局畜牧场建筑和各种设施,有利于充分利用场地;开阔的地形对养殖场通风采光、施工运输和管理提供方便;足够的面积可为畜牧场的发展留有空间。 ?土壤透气性好、透水性好的砂壤土。 畜牧场场地的土壤情况对畜禽影响很大。透气、透水性好的土壤,一般持水力和毛细管作用较差,不潮湿,易干燥。受污染后容易氧化分解而达到净化,场区空气卫生状况较好,,抗压能力较大,且不易冻结,建筑物不易受潮。 ?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地方病和疫情情况 受客观条件限制,不宜过分强调土壤种类和物理特性,应着重化学和生物学特性,注意地方病和疫情调查。 7、地势要求: 地势较高、干燥、平坦或有缓坡,坡度在25%以下,背风向阳,北高南低,坐北朝南,偏东南12°- 15°。 8、生物安全要求: 场址的选择必须符合人畜相处的公共卫生和生物安全要求。 场址应选择在城镇居民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 选择荒坡闲置地建场,避免人畜争地。 场址周围有广袤的种植区域,可保证较大的粪污及建设配套的排污处理,使有机废弃物经过处理达标后循环利用。 禁止在旅游区、自然保护区、人口密集区、水资源保护区、环境公害污染严重的地区及国家规定的禁养区建场。

生科院生态畜牧场规划设计活动策划书

生命科学学院生态畜牧场规划设计技能竞赛 活动策划书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一、活动目的: 家畜环境卫生学是家畜环境科学的分支,主要研究家畜与外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基本规律。为了提高我院动物医学动物科学学生的能力,对家畜环境卫生学的认知与掌握,并依据这些规律制订利用、保护、改善和控制畜牧场和畜舍环境的措施,特此举办本活动加强我院动医动科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多方面思考能力,将我院学生培养成为一名思维活跃、具有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优秀学生。 二、活动对象:14级动医动科全体学生 三、活动主题:生态畜牧,健康你我 四、活动地点:文虎楼107 五、活动时间:2016年12月 六、活动流程: (一)、理论学习 1.基本理论知识 2.基本操作技能 (二)、理论实习要求: 1.要求学生高度重视和珍惜实习的机会,明确实习的目的和任务,多动手,勤思考。 2.服从实习指导老师的安排,严格遵守实习纪律。 3.理论联系实际,以认真求实的精神,虚心学习请教,理论和实践的双向互动,不断提高自身的诊断水平。 4.认真完成实习笔记、实习报告及实习总结等内容。 5.通过实习熟练地掌握畜牧场环境管理、监测与评价方法,为畜禽场建筑与设计奠定基础。(三)、外出实习方式和安排 1.在教师指导下分组到养殖公司实习。根据所学知识,对每个场的环境管理进行合理的监测

与评价,进而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 2.必须要有实习笔记和心得体会。 (四)、作品内容 理论学习结束后根据所学知识,根据要求提供一份项目《生态畜牧场规划设计》作品。 1、主题要求 (1)主题:以动物健康生态养殖为主要产业,向市场提供“健康、优质、安全的畜产品”为主要目标,选择适合当地发展的养殖模式。 (2)条件:不超过200亩土地面积,根据当地(结合实际,自行选择)的地形地貌特点,选择有代表性的建设地点。 (3)强调适度规模、可种养结合和资源循环利用等,用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式规划设计。 (4)一人为一组,每组须上交一份作品 2、作品要求 1.规划书(电子版)1份,内容包括:规划建设目标、设计理念、项目建设条件(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等)、建设内容(种养品种、面积、产量等)。 2.规划图纸一份(电子版),内容包括:设计理念、农场布局、设计参数、工艺说明等部分。 (五)、作品指导 指导教师要针对学生知识点的不足之处进行辅导,重点在工艺流程的设计、各种参数的含义、如何根据各种畜禽场的不同工艺流程进行场区的合理布局。 七、时间安排 9月-12月理论学习 12月12日动物科学、动物医学1班外出实习 12月14日动物医学2班外出实习 12月6日-12月27日作品设计 12月28日作品评选 12月29日颁奖

新型现代化畜牧场规划

第七章节能降耗方案与分析 节能降耗方案主要包括开发新型洁净能源、节约用电、节约用水等三个方面。 7.1开发新型洁净能源:本项目将配套相关设施对养殖场排泄粪便及废水集中治污处理,生产新型洁净能源,采用沼气生产技术,将牛粪、秸杆废料及生产和生活废水用厌氧发酵技术可回收大量生物值能源——沼气。据初步测算,年存栏**头的奶牛场所产生的粪便、饮料废弃物及废水通过厌氧发酵技术生产沼气足以满足1000-3000人的生活用燃气以及场区内锅炉用燃料。本项目建成后,产生的沼气,完全可以满足奶牛场燃气需求及汤村村民生活用燃气的需求。 本项目对牛粪、饲料废弃物和废水通过厌氧发酵技术生产沼气,不但满足了奶牛场和当地居民的生活用燃气的需要,而且沼气工程项目产生的沼渣、沼液可用来满足农业、林果业的用肥和灭菌杀虫,同时也从根本上消除了粪便及饲料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在发展项目的同时还为国家节约了能源,为粪便及饲料废弃物等开辟了一条变废为宝生产新型洁净能源的新途径。不仅可以促进奶牛养殖场的生存发展,也促进了生态良性循环,促进了农业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推行循环经济种养殖模式,“种植业——秸杆——饲料——畜牧业——粪便——沼气——有机肥——种植业”。 7.2节约用电:在各主要用电场所安装电表,计量用电,责任落实到人,并制定先进合理的用电指标,认真考核,采用亮度适宜节能灯。 7.3节约用水,对用水点规定合理的消耗定额,安装水表,专人管理,杜绝常流水。 新型现代化畜牧场规划、设计、建造1:畜牧场分区规划布局 > > 畜牧场的规划设计应本着因地制宜、科学饲养、环保高效的原则,合理布局,统筹安排。并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留有空间。场区建筑物的布局在既做到紧凑整齐,又兼顾防疫要求、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的基础上,提高土地利用率,节约用地,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节约土地资源。

现代畜牧场的规划设计

现代畜牧场的规划设计 畜牧场的规划设计应本着因地制宜、科学饲养、环保高效的原则,合理布局,统筹安排。并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留有空间。场区建筑物的布局在既做到紧凑整齐,又兼顾防疫要求、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的基础上,提高土地利用率,节约用地,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节约土地资源。 畜禽养殖场是种畜禽、商品畜禽的生产基地,场址的选择和布局是否得当,畜禽舍的设计和建筑是否合理,都直接关系到畜禽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高低。 一、厂址选择 养殖场的场址时,应根据养殖场综合经营的种类、方式、规模、 生产特点、饲养管理方式以及生产集约化程度等基本特点,对地势、地形、土质、水源以及居民点的配置、交通、电力、物资供应等条件进行全面的考察。 要有良好的养殖场环境条件,保证场区具有较好的小气候条件,有利于畜禽舍内空气环境的控制;便于严格执行各项卫生防疫制度和措施;便于合理组织生产,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工作人员劳动生产率。 场址选择原则,地势高燥、排水良好,背风向阳,水质好、水源充足。凡经检验证明没有污染的井水、河水都是良好的水源。土质坚实、渗水性强、未被病原体污染的砂质土壤。位置首先应考虑居民的

环境卫生,距离居民点较远的地方,位于住宅区的下风向和饮水水源的下方,距交通要道稍远一些为宜。 在所选定的场地上进行分区规划和确定各区生产、建筑物的合理 布局,是建立良好牧场环境和组织高效率生产的基础工作和可靠保证,达到分区合理,各综合经营项目协调发展。 养殖场分区规划时,首先应从人畜保健角度出发,考虑地势和主风向,合理安排各区位置,以建立最佳生产联系和卫生防疫条件。在满足生产的前提下,尽量节约用地。建筑物少占或不占可耕地。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地形地势。利用地形地势解决挡风防寒、通风防热、米光,有效地利用原有道路、供水、供电线路以及原有建筑物等,以创造最有利的养殖场环境、卫生防疫条件和生产联系,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投资、降低成本的目的。全面考虑畜禽粪尿和养殖场污水的处理与循环利用。与种植业、沼气、蚯蚓养殖等有机结合。采用分阶段、分期、按单元建设的方式,规划时对各区应留有余地,尤其生产区规划要注意。使其既符合总体规划要求,又能保证发展的需要。 二、生产区 1.生产用畜禽舍,各类畜禽舍的安排要充分考虑各类畜禽群的生物学和生产利用特点,如公猪舍为了避免公猪由于闻到母猪气味导致骚动不安,应与母猪舍保持相当的距离。 2.饲料加工室尽量缩短喂饲距离,照顾全场喂饲方便;同时考虑到往场内运料的方便,可安排在养殖场中间部分或一侧的尽端。

现代畜牧场基础设施和环境控制技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f5076312.html, 现代畜牧场基础设施和环境控制技术 作者:李晴晴马珊珊张淑芬付龙李伟 来源:《现代畜牧科技》2020年第02期 摘要:畜牧场工程工艺与畜牧生产是畜牧场规划设计的关键因素,而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也是现代畜牧场布局规划设计时必须考量的条件。现就现代化畜牧场规划设计从基础设施工程和环境控制技术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基础设施工程;通风方式;保温与隔热材料;光照方式 中图分类号: S812.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20)02-0005-02 Infrastructure and Environmental Control Technology of Modern Livestock Farm Li Qingqing,Ma Shanshan,Zhang Shufen,Fu Long,Li Wei (Branch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of Heilong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Qiqihar Heilongjiang,161005,China) Abstract:Engineering process and livestock production is a key factor in livestock farm planning and design. Creating an appropriate environment is also a condition that must be considered in the layout planning and design of modern livestock farm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modern livestock farm from the aspects of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and environmental control technology. Key words:Infrastructure projects;Ventilation mode;Thermal Insulation and Insulation material;Light mode 当下畜牧场的发展趋势是:规模上趋向于大型集约化,技术上趋向于科学现代化,生产工艺上趋向于综合一体化,环境效益上趋向于生态化与可持续化[1]。有资料显示,畜禽生产力10%~20%取决于品种,40%~50%取决于饲料,20%~30%取决于基础设施和环境[2]。现着 重探讨现代化畜牧场规划设计的基础设施工程和环境控制技术。 1;畜牧场基础设施工程 1.1;边界防护设施 场界建议采用实体密封墙,防止外界污染和外来物种侵入。场内分区布置,区间设防疫沟、围墙或结合绿化配置隔离带。

畜牧场规划与设计

1、温热环境:家畜周围空气中的温暖、炎热与寒冷,它由空气的温度、湿度、气流(风)速度和太阳辐射等温热因素综合而成。 2、气象:发生在对流层中冷、热、干、湿、风、云、雨、雪、霜、雾、电等各种物理状态和物理现象的统称。 3、天气:温热因素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变化。如阴、晴、风、雨等。短时间内的温热因素的综合状况。 4、气候:某一地区多年所特有的天气情况。如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年降雨量等。 5、小气候:人类和生物的活动所造成的小范围内的特殊气候。如牧场、畜舍等。 6、紫外线的有利和不利作用 有利作用: (1)杀菌作用(2)抗佝偻作用(3)色素沉着作用(4)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5)增强气体代谢作用 不利作用: (1)光照性皮炎(2)光照性眼炎(3)光敏性皮炎(4)致癌作用 7、热调节: 物理调节 散热方式:(1)非蒸发散热:传导、对流、辐射 (2)蒸发散热:呼吸道蒸发散热、皮肤蒸发散热(显汗蒸发、隐汗蒸发) 化学调节 体温的来源:①基础代谢产热②热增耗③组织细胞产热④生产产热⑤外源热 8、高低气温对家畜的影响 高气温: (1)热调节(增加散热、减少产热)(2)热射病(3)最大安全界限(4)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低气温: (1)热调节(减少散热、增加产热)(2)引起皮肤严重的贫血、麻痹、冻伤,造成组织丧失。(3)最大忍受限度 低温环境对初生仔畜的影响更大: (1)热调节机能不健全(2)皮下脂肪较少(3)肌糖元、肝糖元贮备少(4)皮肤较薄;粘液蒸发(5)体表面积与体重之比较高。 9、高湿度对家畜的影响 (1)影响畜体热调节,加剧高、低温对家畜的不良影响 (2)高气湿有利于家畜疾病的感染和传播(3)高气湿加剧舍内有害气体对家畜的危害10、温热因素的综合作用 综合作用的一般规律: 在自然条件下,温热因素对家畜健康和生产力的作用是综合的。气温、气湿和气流是三个主要因子,各因子之间或相辅相成或相互制约,任何一个因子的作用都受到其它两个因子的影响。 评定温热因素综合作用的指标: (1)温湿指数(2)等温指数(3)有效温度(4)风冷指数 11、家畜对气流的要求 (1)引入的气流均匀分布到畜舍各个部位,防止强弱不匀或出现死角(2)避免直接吹向畜栏,使畜体受冷而发病(3)维持舍内温度适中,不因通风而发生剧烈下降致使人畜感到不适,也不致因通风使水汽在墙壁、天棚等表面凝结(4)切忌产生贼风 12、畜舍内有害气体的种类 硫化物--H2S 甲基硫醇 氮化物--NH3 甲基胺 脂肪族化合物--酪酸、吲哚、类臭素等 有资料表明,牛粪有害气体成分有94种,猪粪有230种,鸡粪有150种。 13、畜舍内有害气体造成机体缺氧的机理 NH3:氨吸入肺部,可通过肺泡上皮自由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置换氧基,破坏血液

畜牧场建设规划要点分析

畜牧场建设规划要点分析 封闭畜牧场(以下称畜牧场)是进行动物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场所,具有生产专业化、品种优良化、产品上市均衡化和生产过程设施化的特点,是农业建筑工程与环境控制设施相结合的产物。科学合理的进行畜牧场建设规划,可以为动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条件,减少投资,提高劳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畜牧场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本文主要从场址与建设条件、工艺设计、功能分区与建设布局、基础设施规划等四个方面对畜牧场建设规划进行要点分析。 1.畜牧场场址与建设条件 场址选择应充分进行方案的论证比选,必须符合当地的土地利用发展规划和村镇发展规划的要求,满足卫生防疫要求。从地形地势、地质条件、水源、交通、电力、气候、周边环境等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以及饲草料供应等建设条件进行综合考虑。 (1)场址应选择在交通发达、供电方便的地区,附近应有充足的饲料饲草生产供应基地;(2)场址必须有可靠的水源,水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3)场址应选择在地势较高、土质较好、气候干燥、相对平坦的地点,尽量不占或少占用耕地;(4)场址选择必须满足安全的卫生防疫条件。不能将场址选在污水排出口、化工厂、屠宰场、皮革厂等易产生环境污染企业的下风向处或附近;距离居民区和交通要道不小于1000米,与其他畜牧场和屠宰场距离不小于2000米,且必须建在城市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2.畜牧场工艺设计 畜牧场工艺设计包括生产工艺设计和工程工艺设计两个部分。由于畜牧场集中饲养了大量畜禽动物,其建筑物不同于一般的房屋建筑工程,既具有一般建筑物的特点,又必须适应动物的特性,创造适合动物生长发育的良好的内部环境条件。因此必须由农业专业设计单位进行设计,才能使畜牧场的生产工艺和建筑设计符合畜牧生产的要求,保证畜牧场规划设计的科学合理性。 生产工艺设计主要包括畜牧场的性质、任务和规模、畜群组成、生产工艺流程、饲养管理方式、水电和饲料等消耗定额、劳动定额、生产设备的选型配套等,提出恰当的生产指标、耗料标准等工艺参数,确定生产技术方案,为工程工艺设计提供依据。 工程工艺设计是根据畜牧生产所要求的环境条件和生产工艺设计所提出的方案,利用工程技术手段,按照“适应、经济安全、美观”的原则,确定畜禽舍的种类、数量和基本尺寸,选择畜禽舍的建筑形式、结构形式、建设标准和配套设备等,提出环境控制工程技术方案,为工程设计提供必要的依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