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扬力数控折弯机数控操作系统

扬力数控折弯机数控操作系统

扬力数控折弯机数控操作系统
扬力数控折弯机数控操作系统

扬力数控折弯机数控操作系统

MB

扬力数控折弯机

系统操作手册

目录

一、数控折弯机工作原理

1、工作原理

2、MB系列数控折弯机控制轴

1、控制轴的定义

2、控制轴的位置和特性

二、数控折弯机模具选择

1、下模选择

2、折弯力

3、数控折弯机折弯力常见折弯力速查表

4、上模选择

5、上、下模的安装

三、数控操作系统

1、开关机以及环境

2、操作概览和一般介绍

3、操作面板简介

4、编程方式

5、帮助文本

6、图形编程

7、数据编程 / 数据编辑 8、参数说明

9、产品选择

10、模具及机床外形的编程 11、机床上下部外形

12、程序与模具备份

13、单独的模具存入/调出操作 14、

15、数控折弯机的维护 16、上、下模具的选择,更换及注意事项

17、上、下模的安装注意事项及安装方法

18、同步带的涨紧调整

19、后档料的精度调整

20、 X轴参考点的调整

21、 X轴与下模平行的调整方法 22、 Y轴参考点的调整

23、 CROWNa(扰度补偿)调整 24、 X轴抖动的调整

25、 X轴移动不到位的调整 26、机床正常状态下滑块下滑 27、同步伺服阀的调整

28、滤芯的更换方法

29、补偿油缸的更换方法 30、液压油更换

31、机床不能运转

32、脚踏开关踩下,滑块不移动 33、滑块移动不稳定

34、机器工作时,后挡料部件有异响 35、中部和两端的折弯角度不同 36、两端的折弯角度相互不一样 37、折弯角度与设定角度有差异

一、数控折弯机工作原理

1、工作原理

MB8系列数控折弯机是上动式的数控液压折弯机,集数控技术、伺服与液压技术于一体。

通过控制阀的动作来驱动左右油缸伸长与返回,这过程中带动机器的上横梁(滑块)上升与下降,上横梁的同步动作是结合了光栅尺讯号的反馈及比例阀发出的流量,通过荷兰Delem数控系统完成。

数控系统备有显示屏幕,可以人机对话,模拟折弯工序,不同角度工件的折弯可以一次成形。CNC控制左、右油缸的两个阀的开口,如果需要,油缸内的流量可由伺服阀再分配,使上横梁垂直方向直线移动,移动量是由新测得的脉冲数来确定的。

来自CNC控制器的信号通过伺服阀变成液压信号来控制阀的动作,在液压系统中每个油缸都有自己的独立的控制回路,伺服阀以及填充阀。

2、MB系列数控折弯机控制轴

1、控制轴的定义

MB8系列折弯机通过CNC所控制的轴定义如下: Y1—滑块左端油缸;

Y2—滑块右端油缸;

W—下横梁凸形补偿油缸(即挠度补偿系统); X、X1、X2—后挡料前、后移动;

R、R1、R2—后挡料上、下移动;

Z、Z1、Z2—后挡料左、右移动;

注:滑块位置可由绝对值方程或角度大小编程;

后挡料控制轴

2、控制轴的位置和特性

MB8系列折弯机各控制轴的位置见下表

轴零点位置实际数值

工作台表面到滑块模具(上模)的距Y1滑块左边(上或下) 工作台表面离

工作台表面到滑块模具(上模)的距Y2滑块右边(上或下) 工作台表面离

X、X1、X2后挡料〔前后〕下模中心下模中心到后挡料的最大距离

R、R1、R2后挡料(上下) 下模表面后挡料最低点至后挡料最高点的距离

Z1后挡料左边〔左到右〕机身左侧机身最左侧至左后挡料头中心的距离

Z2后挡料右边(右到左) 机身右侧机身最右侧至左后挡料头中心的距离

注:1、各种轴的编程根据CNC手册编制;

2、表中所指的“左”和“右”是指人对机床,从机床的前面而言。

后挡料标准配置是:数控系统控制,伺服电机驱动X轴前后移动,Z轴、R轴手动调节。后挡料采用进口直线导轨和滚珠丝杠来传动和支承,传动精度

为?0.02mm,工作定位精度为?0.10mm。

根据用户要求,机器的后挡料的定位也可单独控制,此系列机器适用于折弯批量大,精度高的工序上。

后挡料是靠直线导轨和滚珠丝杠来支承的,它由一个从机身一侧到另一侧的梁和导轨式移动式后挡料机构组成,后挡料的导轨安装在机身两侧,后面有自由移动的工作空间,X向移动部件由CNC控制,后挡料是靠伺服电机驱动。

二、数控折弯机模具选择

1、下模选择

下模示意图

V型下模V的宽度必须根材料的厚度S确定来确定一般公式为:

S<3mm V=(6~8)×S 、S>3mm V=(8~12)×S

2F:当材料抗拉强度为450N/mm时,每米所需折弯力(kN/m); 0

S:板材厚度(mm);

B:最小的折弯宽度(mm);

V:下模开口的宽度(mm);

R:折弯半经(mm);

2、折弯力

22机床表内所给出的折弯力为:材料抗拉强度=45kg/mm(450N/ mm)时,下模开口、板材厚度确定的条件下,每米所需折弯力(T/m)。

2当材料不同时,材料抗拉强度为σkg/mm时,每米所需折弯力(T/m)可由下列公式计算。

F1 = F?σ/450 (T/m); 0

3、数控折弯机折弯力常见折弯力速查表:

4、上模选择

上模在快夹中的安装:松开锁紧手柄,装入上模,调整上模,旋动调节螺钉,让上模安装面与支承体面紧密贴合,最后压下锁紧手柄锁紧上模。

松开锁紧手柄,按下压板的上部,可取出上模。

5、上、下模的安装

三、数控操作系统

1、开关机以及环境

开、关机时间间隔至少大于20s;

下班关机前,滑块必须降到最低或用两等长方木垫于两滑块下;

系统由大量微电子印刷电路组成,其对灰尘、温度、湿度等要求较高,对工作环境较差的厂家应考虑搞一个专门的封闭式的房间,并安装空调且定期清洁。

2、操作概览和一般介绍

操作方式;

系统有四种以下方式

手动方式:在该方式下可以编制单个折弯的所有参数,数控系统被启动后,将检查所有参数,后挡料将到达编程位置。

编程方式:在该方式下您可以对折弯程序进行编程或编辑,并可以从U盘和附加存贮设备上读写产品程序和机床参数。

自动方式:在该方式下,系统启动后,选定的程序可以自动连续执行

单步方式:在该方式下,选定的程序可以一步一步地执行。前面板除了四种操作方式选择按键外,还包括以下。

以上操作方式可通过操作面板上按键来选择,同时选定操作方式键上的LED指示灯亮。

3、操作面板简介

操作面板除了四种操作方式选择按键外,还包括以下键:

系统外观如下图所示:

屏幕

功能键

手轮

急停按钮光标键

操作模式键

停止按钮 / 启动按钮

数字键

1.a 系统的具体配置可能有所变动

系统的操作主要通过前面板上的各个按键实现。关于所有按键以及它们的功能我们将在下一节中进行描述。

除了前面板上的按键以外,系统还配备了一个嵌入式的触摸板或者一个外部USB 鼠标,用来对菜单项目、参数或功能按键进行选择。是否有此功能要取决于具体配置。在本手册中,“鼠标”代表着一种可选的输入外设,它的操作在本手册里进行了介绍。

数控系统有如下四种操作模式

该模式下可以设定单次折弯的所有参数。按启动手动模式

键启动系统,

执行所有参数,后挡料定位。在该模式下,可手

动移动各轴。

在该方式下可以创建新的或编辑已存在的折弯编程模式

程序,也可以将

折弯程序存入软盘和其他的存贮设备或从其中

读出。

自动模式 : 在该方式下,可以自动执行选定的程序。

单步模式 : 在该方式下,选定的程序可以一步一步地执行。

每种模式都可以通过对应的模式按键来选择。同时该模式按键上的 LED 灯指示点亮。

前面板除了四种操作方式选择按键外,还包括以

下部件 :

10 个数字键 (0 到键盘 : 9),

包含字母和数字输入

加 / 减切换小数点

回车键,确认一个设定清除键: 清除的值。

数据输入区域

的内容。

光标控制键

停止键起动键返回上一级菜单

手轮:手动控制各轴的移动 (Y + 后挡料各轴)

急停按钮:由机床制造商来执行。

功能按键:显示器底行对这些按键的功能进行了描述。

结束当前操作 :

除此按键外,也可能通过外接键盘上的 或者用鼠标点击左上方菜单上的标记来退出当前菜单。

提示键 : 在屏幕右下角上有“,”标记时,可以按“,”来获得当前功能或参数的解释说明。

1

.侧面接口

4

.

在系统的右侧面,包含以下接口的连接:

2 路 USB 接口

该两路 USB 接口用于连接外部的 USB 设备,象 U 盘、USB 键盘等。

编程锁

编程锁用于防止乱改程序,在锁定时,只可执行选定的程

序,不能编辑更改。

4、编程方式

选择编程模式。编程模式

编程模式下的主菜单界面如下:

1.b

菜单中的每个项目都可以有几种方式来选择:

——输入菜单的编号后按回车键确认

——用箭头按键移动高亮度光标至所需要的菜单并按回车键确认用鼠标点击想要的菜单

——菜单项目的解释

1、创建产品图并计算折弯工序 (图形编程)

2、编辑产品图并计算折弯工序 (图形编程)

3、创建 CNC 程序(数字编程)

4、修改现有的程序 (数字编辑)。

5、从工件库中选择一个程序。

6、写程序到一个备份媒介或从一个备份媒介中读取程序。

7、上模的尺寸编程

8、下模尺寸编程

9、对机床上部外形尺寸进行设定。

10、对机床工作台的尺寸进行设定。

11、设定编程常量。

12、将模具参数和机床外形参数写入到一个备份媒介中或

者从一个备份媒介中读取模具参数和机床外形参数。

选择编程方式后,屏幕显示如下图所示:

通过按下菜单数字键和回车键选择编程对象:

1 + 回车键在屏幕上画产品图并计算折弯工步,图形编程。

2 + 回车键编辑已有的产品图形并计算折弯工步,图形编程。

3 + 回车键程序一个新的程序,数据编程。

4 + 回车键编辑一个已有的程序,数据编程。

5 + 回车键从产品库中选择一个程序。

6 + 回车键从U盘上读写程序,U盘可插入系统后面USB接口中。

7 + 回车键上模尺寸编程。

8 + 回车键下模尺寸编程。

9 + 回车键机床上部外型编程。

10 + 回车键机床下部外型编程。

11 + 回车键机床常量参数编程。

12 + 回车键从U盘读写模具参数、机床外型及机床参数。

5、帮助文本

系统备有帮助功能,帮助功能“ ,”在屏幕左下

角。按下此键,屏幕会显示出当前页的参数说明。 6、图形编程从主菜单上你可选择一种编辑项,在图形方式下。设

计或编辑一个产品,选择菜单1或2,通过图形编辑器以

输入产品轮廓。

7、数据编程 / 数据编辑

在数据编程方式可以编程新程序,在数据编辑方式,

可对已有旧程序修改,编程和改变数据,两者使用方法一

样。

参数说明

角度选择………………………………. Mα=

Y轴编程方式的选择

绝对值=Y轴绝对尺寸来编程折弯位置

a=Y轴通过实际角度编程折弯位置

厚度………………………………………TH=

所折板的厚度(单位:mm)

材料………………………………………Ma=

选择所折材料种类,通过它来计算折弯深度,这些材料

参数在主菜单11中均可以进行修改。

22材料 E-模量(N/mm) 抗弯强度(N/mm)

1=钢 210.000 400

2=铝 70.000 200

3=锌 94.000 200

4=不锈钢 210.000 700

5/6=其它定义的材质

板材宽度…..…………………………….L=

板材展开的长度

连接……………………………………https://www.doczj.com/doc/5f6074228.html,=

用于连接另一个已编好的折弯程序。 8、参数说明: 上模……………………………UP=

选择的上模号

下模…………………………….UN=

选择的下模号

折弯方式……………………..BM=

选择折弯方式

0=自由折弯

1=压底折弯

10=压平折弯

11=压底压平折弯

长度……………………………BL=

在模具之间的板料长度

角度……………α/Y=

实际折弯角度。

开口…………………………….DY=

该参数定义为上模和下模的间隙距离。后挡料位置(X轴)…………………….X= 工件折弯尺寸(含板厚尺寸)。循环次数…………………….CY=

在此工序折弯次数(0-99) CY=0时该工序跳过。速度……………………………V=

折弯速度(慢下)

压力…………………………….P=

自动计算出的折弯压力

保压时间……………………….T=

在折弯点的保压时间

减压速度………………………BS=

泄荷行程的速度

泄荷……………………………DC=

泄荷距离

平行度 (2)

平行度(Y1、Y2滑块最终位置差,在夹紧点以下

时有效)。

第一道弯编好以后,在屏幕下方会出现“插入折弯”,按下此键编辑下一道弯,依次类推。

10、产品选择

在编辑菜单中,选择菜单号5进入产品选择

选择你所需产品程序的序号,调入此程序。 11、模具及机床外形的编程上模编程

首先在主菜单中选择7,上模编程,则屏幕将出现内

存所有模具序号清单。

模具的全屏幕显示:

在该屏幕可显示所有模具库中的模具情况。

编辑上模图形

在按下S8以后,屏幕进入图形编辑状态,如下图所示: 首先要求输入模具高度及模具角度。

注意:

1)模具的右侧为后挡料方向。

2)模具的最下点为滑块着力点中心。

上模参数:

代码………………………………… C: 最长为20位字母或数字组成的字符串抗强…………………………………...R: 模具最大允许压力。(单位:kN/mm)

宽度……………………………………L:使用模具的长度(即板材宽度)。 Z-轴位置………………………………Z:补偿上模具中间位置与机床中间位置间的差值(该值缺省值为0),系统在计算Z轴位置时,还会依据以

下参数计算:板宽、Z轴距离(主菜单11:机床常量)。半径………………………………….RA: 上模口半径。该参数用于选择折弯半径,在实际计算中该参数不起作用。

压平高度…………………………..FH= mm 当使用了压平模时,该参数必须编程。

该参数用于在压平时计算Y轴位置,缺省值为模具高度,每

次模具高度改变时,考虑到安全因素,该值会自动调整。在

计算速度转换点及最终折弯位置时,会自动加上两倍的板

厚。另可在主菜单11中对该位置进行补偿。

下模编程:

下模编程在主菜单中选择8,进入下模选择菜单,移动光

标到须编辑的模具,用S8进行模具图形编辑。

下模编程:

下模编程在主菜单中选择8,进入下模选择菜单,移动光标到须编辑的模具,用S8进行模具图形编辑。

下模的绘制:

在屏幕中,须输入下列主参数:

* 模具高度h=……. * V开口角度α=…….

* V开口距离v=……. * 半径r=…….. V开口值为下模两侧与上模面切线两交点间的距离

按照提示输入主要尺寸参数。

注:在该图中模具右侧为后挡料位置,V型模开口中线为模具的着力点位置。V 型开口侧面将用计算X轴及R轴的碰撞情况。

下模编程参数常量

在屏幕中选择S5,改变机床下模参数,如下图所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