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下半年四川省公务员考试题解法及技巧:行测(9.17)

2019下半年四川省公务员考试题解法及技巧:行测(9.17)

2019下半年四川省公务员考试题解法及技巧:行测(9.17)四川公务员考试行测考试内容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识判断、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等。

[省考行测题解法]

一、容斥问题

(一)容斥问题及解法

容斥问题是一类有重叠的计数问题。

解决方法:先不考虑重叠的情况,把包含于某内容中的所有对象的数目先计算出来,然后再把计数是重复计算的数目减去,是的计算结果既无遗漏又无重复。这种计数的方法称为容斥原理。

简单来说,其实就是多退少补,保证每部分只数一次。

(二)容斥问题最值型的题型特征

1. 有重叠部分

2. 出现“至少”“最少”字眼

(三)容斥问题最值型的答题方法

设重叠部分为未知数,根据容斥原理列出式子表示所求量,再加以判断。

例1.有100人参加运动会的三个比赛项目,每人至少参加一项,其中未参加跳远的有50人,未参加跳高的有60人,未参加赛跑的有70人。那么至少有()人参加了不止一个项目的比赛。()

A.7

B.10

C.15

D.20

【答案】B

解析:设参加两项的有x人,参加三项的有y人,则参加不止一项的为x+y 人。根据容斥原理50+40+30-x-2y=100,得出x+2y=20。凑出x+y,即(x+y)+y=20,想x+y即可能少,y要尽可能多,因此x尽可能少,当x=0时x+y=10为最少。

例2.同学们参加周末兴趣小组,每个小组各有50人参加,已知音乐和美术都参加的有20人,体育和美术都参加的有12人,音乐和体育都参加的有15人,问只参加一个兴趣小组的最少有多少人?()

A.3

B.56

C.92

D.103

【答案】B

解析:设参加三个的为x,则只参加一个兴趣小组的有

(50-20-12+x)+(50-12-15+x)+(50-20-15+x),得出56+3x,当x=0时56+3x=56为最少。

二、工程问题

(一)工程问题

研究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及工作时间三者之间关系的问题。其中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及W=PT。

(二)工程问题的解法

特值法:

1.当题干中给出干同一工程的不同时间,可把该工程的工作总量设为所有时间的最小公倍数,进而得出各自的效率。

例1.一项工程,甲一人做完需30天,甲、乙合作完成需18天,乙、丙合作完成需要15天。甲、乙、丙三人共同完成该工程需多少天?()

A.8天

B.9天

C.10天

D.12天

【答案】C

解析:此题给了干同一工程的不同时间,可把工作总量设为30、18和15的最小公倍数90。则容易得到甲的效率为3,乙的效率为2,丙的效率为4,故他们的和效率为3+2+4=9。因此需要90÷9=10天。

例2.完成某项工程,甲需要18天,乙需要15天,丙需要12天,丁需要9天。先按甲、乙、丙、丁的顺序轮班工作,每次轮班的工作时间为一天,则完成该项工作当天是( )在轮班。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A

解析:此题给了干同一工程的不同时间,可把工作总量设为18、15、12、9的最小公倍数180。则容易得到甲的效率为10,乙的效率为12,丙的效率为15,丁的效率为20.故他们一个循环的工作量为10+12+15+20=57。接下来计算180÷57=3…9,可知完整循环3次之后还剩下9的工作量,由甲来干,一天能干完。

故答案选择A。

2.当题干中给出效率之比(有时会给出各队的效率关系,通过转化得出效率之比),可把各自的效率直接设为最简比中所占的份数。

例题.甲乙丙三个工程对完成A B两个工作总量一样的工程,如果按甲乙合作完成A工程,丙独自完成B工程则甲乙比丙提前15天完成,如果甲调出三分之一的人或者乙调出五分之一的人帮助丙那么两项工程正好可以同时完成,问如果甲乙丙同时完成B工程需要几天?()

A.22

B.23

C.25

D.26

【答案】D

解析:此题虽没有直接给出效率之比,但却可以从题干所给信息中找出效率之比,有甲调出三分之一的人或乙调出五分之一的人帮助丙那么两项工程正好可以同时完成,得到甲的三分之一等于乙的五分之一,得到甲乙的效率之比为3:5,拿出三分之一等一则丙的效率等于6,那么甲乙丙的效率之比为3:5:6,再根据如果按甲乙合作完成A工程,丙独自完成B工程则甲乙比丙提前15天完成的到完成A工程需要45天的A工程的工作总量为45×8,则三队完成A工程的时间为45×8÷14向上起整等于26,故选D答案。

三、言语理解与表达之语句表达题解法

(一)话题一致

即所选选项描述的话题,要始终和材料保持一致。不然,就会出现主题不一致的错误。

例 1.“ ___________”,我们不防拉开一个比较长时段的历史来观察。传播史告诉我们,新媒体之新是相当于旧而言的,每个时代都有自己“新”的媒体,以及由此而来的新的文化政治。文字的书写对于结绳记事是新的,雕刻印刷对于竹简刻写是新的,金属活字印刷技术较于手抄和雕版印刷是新的。所以,“新”这个东西并不值得我们手忙脚乱。()

A.黄金时代在我们面前而不在背后

B.潮流永远不待人

C.太阳底下无新事

D.时间是变化的财富

【答案】C

解析:从文段来看,整个文段都是围绕着第一句话展开的。而后文一直在围绕着“新”这个话题来书写,所以可得到横线处也是关于这个话题的,通过观察选项,四个选项中只有C选项谈到“新”这个话题,所以选C。

(二)思路一致

所谓思路一致,就是要符合文段的行文脉络。即观察横线在文段的什么地方,因为在不同的地方所起的作用也会有不同。在语句衔接题里面,横线的位置有:段首、段中和段尾。如果在段首,一般它的作用就是总领全文,引出话题;在段中则是承上启下;而在段尾则是总结全文。

例2.农村孩子不易跃“龙门”,症结在于__________。农村孩子从幼儿园、小学到初中,一开始就输在起跑线上。这些年,教育投入越来越给力,但教育嫌贫爱富的现象依然存在,越是大城市和名校,投入越多,动辄花上亿元建设超级中学,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到少数学校,而一些农村学校却成了北忽略的大多数,不少孩子仍在危房里上课,农村孩子入学率、升学率和受教育程度远低于城市。一步落后,步步落后,再加上一些招生制度的影响,农村孩子难跟城里孩子比拼,失去了更好大学的机会。()

A.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

B.农村孩子上更好大学的机会少

C.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

D.农村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答案】C

解析:通过观察,这道题横线在段首,应该对文段起总领的作用。而它讲到了“症结”,下文则从教育投入、优质教育资源和招生制度几方面阐述城乡教育的情况,由此可知是一个总分文段,横线处填入的句子就是后面内容的归纳概括,A讲的是城乡经济,话题不一致,排除;B、D两项都只是后文的部分内容,也排除,所以选择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