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物理第二版下册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物理第二版下册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物理第二版下册课后习题答案【篇一:大学物理_上海交通大学_第四版-下册课后题

全部答案】

.直角三角形abc的a点上,有电荷q1

q2??4.8?10

?9

?1.8?10

?9

c

,b点上有电荷

?0.03m

c,试求c点的电场强度(设bc

?0.04m

,ac

?i

)。

解:q1在c点产生的场强:

?e1?

q14??0rac

q2

2

?j

2

4??0rbq2在c点产生的场强:c

?????

44

e?e?e?2.7?10i?1.8?10j; 12∴c点的电场强度:

?

e2?

?c

点的合场强:

e?

?3.24?104v1.8

?33.7?3342

?

m

i

2.7方向如图:。

11-2.用细的塑料棒弯成半径为50cm的圆环,两端间空隙为2cm,电量为3.12?

10?9c和方向。 xl?2?r?d?3.12m解:∵棒长为,

??arctan

l∴电荷线密度:

可利用补偿法,若有一均匀带电闭合线圈,则圆心处的合场强为0,有一段空隙,则圆心处场强等于闭合线圈产生电场再减去d?0.02m

长的带电棒在该点产生的场强,即所求问题转化为求缺口处带负电

荷的塑料棒在o点产生的场强。解法1:利用微元积分:

deox?eo?

14??0

?

??

q

?1.0?10

?9

c?m

?1

?rd?

r

2

cos?

?

4??0r

?2??

解法2:直接利用点电荷场强公式:

?

??

?

cos?d??

4??0r

?2sin??

?d

4??0r

2

?0.72v?m

?1

由于d

??r

,该小段可看成点电荷:q???d

eo?

q?

2

?2.0?10

?11

c

4??0r(0.5)则圆心处场强:。

方向由圆心指向缝隙处。

11-3.将一“无限长”带电细线弯成图示形状,设电荷均匀分布,电荷线密度为?,四分之一圆弧ab的半径为r,试求圆

?9.0?10?

9

2.0?10

?11

2

?0.72v?m

?1

心o点的场强。

解:以o为坐标原点建立xoy坐标,如图所示。①对于半无限长导线a?在o点的场强:

???

e?(cos?cos?)?ax4??r2?0?

???e?(sin?sin?)ay

?4??r20有:?

②对于半无限长导线b?在o点的场强:

???e?(sin??sin)?bx4??r2?0? ???e?(cos?cos?)by

?4??r20有:?

?

e

y

③对于ab

?

?eabx????e??aby?

?

圆弧在o点的场强:有:

?

cos?d??

?

20

?

4??0r

4??0r

2

(sin

?

2

?sin?)

?

?

?

4??0r

sin?d???

?

4??0r

(cos

?

2

?cos?)

∴总场强:

eox?

?

4??0r

eoy?

?

4??0r

,得:

?eo?

?

4??0r

??(i?j)

045?。或写成场强:

11-4.一个半径为r的均匀带电半圆形环,均匀地带有电荷,电荷的线密度为?,求环心处o点的场强e。

e?

?解:电荷元dq产生的场为:根据对称性有:?de

e?

y

de?

dq4??0r

2

?

?0

,则:

2

?de

x

?

?desin???

?

?rsin?d?

4??0r?e?

??i

?

2??0r

?

2??0r。方向沿x轴正向。即:

11-5.带电细线弯成半径为r的半圆形,电荷线密度

为???sin?,式中?为一常数,?为半径r与x轴所成的夹角,如图所示.试求环心o处的电场强度。

解:如图,

de?

?dl

4??0r

2

?

?0sin?d?

4??0r

??dex?decos????dey?desin?

考虑到对称性,有:ex

?

?0;

8?0r,∴

方向沿y轴负向。

11-6.一半径为r的半球面,均匀地带有电荷,电荷面密度为?,求球心o处的电场强度。

解:如图,把球面分割成许多球面环带,环带宽为dl?rd?,所带电荷:dq?2?r?dl。

4??0r

4??0r

e?

?de

y

?

?desin???

?0sin?d?

2

?

?0

?

?

(1?cos2?)d?

2

?

?0

xdq

3

?

??2?rxdl

3

利用例11-3结论,有:

de?

4??

0(x?r)

22

2

4??0??2?rcos??rsin??rd?4??0[(rsin?)?(rcos?)]

?

2

2

2

∴,

??e?4?0,∴

?

e?

2?0化简计算得:

?

20

1?

sin2?d??24?0

11-7.图示一厚度为d的“无限大”均匀带电平板,电荷体密度为?。求板内、外的场强分布,并画出场强随坐标x变化的图线,即e?x

图线(设原点在带电平板的中央平面上,ox轴垂直于平板)。

解:在平板内作一个被平板的中间面垂直平分的闭合圆柱面s1为高斯面,

??

de?ds?2e??sx???q?2x??ss?2时,由当和,

1

有:当

e?

?x?0

s2

dx?

2

?时,由?

??

e?ds?2e??s

和?q?2d??s,

x

2?0。图像见右。有:

11-8.在点电荷q的电场中,取一半径为r的圆形平面(如图所示),平面到q的距离为d,试计算通过该平面的e的通量.

解:通过圆平面的电通量与通过与a为圆心、ab为半径、圆的平面为周界的球冠面的电通量相同。

e?

?d

【先推导球冠的面积:如图,令球面的半径为r,有

球冠面一条微元同心圆带面积为:ds

?2?rsin??rd? ∴球冠面的面积:

?2?r(1?

2

s?

?

?

o

2?rsin??rd??2?rcos?

2

0cos??

dr

?

dr

)

2

∵球面面积为:s球面?4?r

?球冠

,通过闭合球面的电通量为:

12(1?

dr)?q

?闭合球面?

q

?0

由:?球面

?

s球面s球冠

,∴

?球冠?

?0

?

q2?0

(1?

???

s

??1

e?ds?

?0

?q

s内

i

,考虑以圆柱体轴为中轴,半径为r, e?

2?rl?e?

??rl?0

2

?r

2?0

,有

2

2?rl?e?

??rl?0

,则:

e?

??r

?2?(r?r)?0

e??2

?r?(r?r)?2?0r?即:;

r

图见右。

11-10.半径为r1和r2(r1?r2)的两无限长同轴圆柱面,单位长度分别带有电量?和??,试求:(1)r?r1;(2)r1?r?r2;(3)r?r2处各点的场强。解:利用高斯定律:

???

s

??1

e?ds?

?0

?q

s内

i

?l?0

(1)r?r1时,高斯面内不包括电荷,所以:e1?0;(2)r1?r?r2时,利用高斯定律及对称性,有:

e2?

2?rle2?

,则:

?

2??0r

(3)r?r2时,利用高斯定律及对称性,有:2?rle3

??e?0?

???

?e??e?r

2??0r???e?0?即:

r?r1

r1?r?r2r?r2

?0,则:e3?0;

11-11.一球体内均匀分布着电荷体密度为?的正电荷,若保持电荷分布不变,在该球体中挖去半径为r的一个小球体,球心为o?,两球心间距离oo??d,如图所示。求:

(1)在球形空腔内,球心o?处的电场强度e0;

(2)在球体内p点处的电场强度e,设o?、o、p三点在同一直径上,且op

?d

解:利用补偿法,可将其看成是带有电荷体密度为?的大球和带有电荷体密度为??的小球的合成。

(1)以o为圆心,过o?点作一个半径为d的高斯面,根据高斯定理有:,方向从o指向o?;

(2)过p点以o为圆心,作一个半径为d的高斯面。根据高斯定理有:

???4?d3

e?ds???de?p1??s1

?033?0????4?d3

e?ds???de?0??s1

?033?0?

,方向从o指向p,

过p点以o?为圆心,作一个半径为2d的高斯面。根据高斯定

理有:

??

s2

3

???r?43

ep2??e?ds????r2

3?0d?03?

e?ep1?ep2?

?

3?0

(d?

r

32

4d

)

,方向从o指向p。

???

e?cxi11-12.设真空中静电场e的分布为,式中c为常量,求空间

荷的分布。

??s有:?

??

e?ds?cx0??s

?0

由高斯定理:

???

s

??1

e?ds?

?q

s内

【篇二:大学物理(机械工业出版社)下册课后练习答案】)。

解:设气泡在湖底和湖面的状态参量分别为(p1,v1,t1)和(p2,v2,t2)。由分析知湖底处压强为

p1?p2??gh?p0??gh

利用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可得空气泡到达湖面的体积

vp1t2v1??p0??gh?t2v1

2?

?6.11?10?5m3

p2t1p0t1

m3

,其中氧气的

解:根据分析有

mmp1v1mp2v1

3v31?rt;m2?rt;m3?

rt

则一瓶氧气可用天数

n??m1

?m2???p1?p2?v1

m?9.5

3

p3v3

min-1,抽气机每分钟能抽出气体20升。设容器的容积v0=2.0升,问经过

pa降为133pa。设抽气过程中温度始终不变。

分析:抽气机每打开一次活门, 容器内气体的容积在等温条件下扩大

了v,因而压强有所降低。活门

关上以后容器内气体的容积仍然为v0 。下一次又如此变化,从而建立递推关系。

解:抽气机抽气体时,由玻意耳定律得:活塞运动第一次:

p0v0?p1(v0?v)

pv0

1?

vp0

0?v

活塞运动第二次:

p1v0?p2(v0?v)

pv0

?v0?

2

2?vp1???v??0?v?0

v??p0

活塞运动第n次:

?

n

pn?1v0?pn(v0?v)

p?v0

n?p0????v0

? v

?

?

n?ln

pn

pn

v00

v0?v

抽气机每次抽出气体体积

v?(20/400)l?0.05lv0?2.0l

p0?1.01?105pa pn?133pa

将上述数据代入(1)式,可解得 n?276。则

t?(276/400)?60s?40s

11-4 l.0 mol的空气从热源吸收了热量

2.66?105j,其内能增加了4.18?105j,在这过程中气体作了多少功?是它对外界作功,还是外界对它作功?

解: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得气体所作的功为

w?q??e??1.52?105j

负号表示外界对气体作功。 11-5 1mol双原子

习题11-5

状态。求:(1)在过程Ⅰ中的气体吸收的热量;(2)整个过程气

体吸收的热量。

解:(1)在过程i中气体对外作的功a1?(p1?p2)(v2?v1)/2 在过程

i中气体内能增量

?e551?2r(t2?t1)?2

(p2v2?p1v1)

在过程i中气体吸收的热量

q?a3

1??e1?2.02?10j

(2)在过程ii中气体对外作的功

a3

2?

?

v3

vpdv?p22

2

?

vvdv

?2(p3v3?p2v2)

2

pv

?常量

可算得v?33?32?10m3

,带入上式得

a2?4.85?103

j 整个过程中气体对外作功

a?a3

1?a2?5.1?10j

整个过程中气体内能增量

?e?52

r(t3?t1)?7.83?103j

整个过程中气体吸收的热量

q??e?a?1.29?104

j

11-6 如本题图所示,系统从状态a沿abc变化到状态c的过程中,外界有326j的热量传递给系统,同时系统对外作功126j。当系统从

状态c沿另一曲线返回到状态a时,外界对系统作功为52j,则此过

程中系统是吸热还是放热?传递热量是多少?

分析:已知系统从状态c到状态a,外界对系统作功为wca,如果

再能知道此过程中内能的变化为

?eca,则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即可求得该过程中系统

传递的热量qca。由于理想气体的内能是状态(温度)的函数,利

用题中给出的abc过程吸热、作功的情况,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即可

求得由a至c过程中系统内能的变化?eac,而?eac???eca,故可

求得qca。解:系统经abc过程所吸收的热量及对外所作的功分别

qabc?326j,wabc?126j

则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得由a到c过程中系统内能的增量

?eac?qabc?wabc?200j

由此可得从c到a,系统内能的增量?eca??200j

从c到a,系统所吸收的热量为

qca??eca?wca??252j

式中负号表示系统向外界放热252 j。这里要说明的是由于ca是一

未知过程。上述求出的放热是过程的总效果,而对其中每一微小过

程来讲并不一定都是放热。 12-7 空气由压强为1.52?105 pa,体

积为5.0?10-

3 m3,等温膨胀到压强为1.01?105 pa,然后再经等压压缩到原来

的体积。试计算空气所作的功。

解:空气在等温膨胀过程中所作的功为

wm

mrt1ln??v2????p1?t?

???v1???p1v1ln??p2??

空气在等压压缩过程中所作的功为

wp??pdv?p2?v1?v2?

利用等温过程关系p1v1?p2v2,则空气在整个过程中所作的功为

w?wt?wp?p1v1ln?p1p2??p2v1?p1v1?55.7j

12-8 如本题图所示,使l mol氧气(1)由a等温地变到b;(2)由a等体地变到c,再由c等压地变到b,试分别计算氧气所作的功

和吸收的热量。分析:从p-v图上可以看出,氧气在ab与acb两

个过程中所作的功是不同的,其大小可通

习题11-6图

习题11-8图

w??p?v?dv求出。考虑到内能是状态的函数,其变

化值与过程无关,所以这两个不同过程的内能变化是相同的,而且

因初、末状态温度相同ta?tb,故

(3)

n?

p2

?1.96?1026个/m3

kt2

?e?0,利用热力学第一定律q?w??e,可求出

每一过程所吸收的热量。

解:(1)沿ab作等温膨胀的过程中,系统作功

wab?

?vb??v?m

??pavaln?b??2.77?103jrtln??v??v?m?a??a?

qab?wab?2.77?103j

11-11 有一绝热的圆柱形的容器,在容器中间

放置一无摩擦、绝热的可动活塞,活塞两侧各有?摩尔同种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初始时,两侧的压强、体积、温度均为(p0,v0,

t0)。气体的定容摩尔热容量为cv=3r/2。现将一通电线圈放在活

塞左侧气体中,对气体缓慢加热。左侧气体膨胀,同时压缩右方气体,最后使右方气体体积为v2=v0/8。求:(1)左、右两侧气体的终温是多少?(2)左侧气体吸收了多少热量?

解:(1)右则气体经历一绝热过程,初态?p0v0t0?、终

态?p2v2t2?,由方程 t0v0??1?t2v2??1 得出右侧气体末态温度:

由分析可知在等温过程中,氧气吸收的热量为

(2)沿a到c再到b的过程中系统作功和吸热分别

wacb?wac?wcb?wcb?pc?vb?vc??2.0?103j

qacb?wacb?2.0?103j

由理想气体物态方程,右侧气体终态压强为

?v0

t2???v

?2????

??1

t0?85/3?1t0?4t0

11-9 一定量的某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装在封闭的气缸里,此气缸有可活动的活塞(活塞与气缸壁之间无摩擦且无漏气)。已知气体的初压强p1=1atm,

-33

体积v1=10m,现将该气体在等压下加热直到体积为原来的两倍,然后在等体下加热,到压强为原来的2倍,最后作绝热膨胀,直到温度下降到初温为止,试求:在整个过程中气体内能的改变、吸收的热量和所作的功。

解:因为t4?t1,所以内能增量为零。

p2?

p0v0t2

?32p0

v2t0

由于活塞是可动的,左、右两侧的压强应相同:

p1?p2?32p0,

左侧末态体积: v1?2v0?v2?左侧气体末态温:t1?(2)

15

v0 8

q?

53

p1(2v1?v1)?2v1(2p1?p1)?5.6?102j22

a?q?5.6?102j

p1v115

t0?32?t0?60t0 p0v08

q??u左+w左?右=?u左+?u右

3

??cv(t1?t2?2t0)??r?62t0?93p0v0

2 11-12 如本题图所示,有一除底部外都是绝热的气筒,被一位置固定的导热板隔成相等的两部分a和b,其中各盛有一摩尔的理想气体氮。今将334.4j的热量缓慢地由底部供给气体,设活塞上的压强始终保持为1.01?105pa,求a部和b部温度的改变以及各吸收的热量(导热板的热容可以忽略)。若将位置固定的导热板换成可以自由滑动的绝热隔板,重复上述讨论。

习题11-12

解:(1)导热板固定,a中气体为等

容加热;b中气体为定压膨胀,且为准静态的,搁板导热,? ta??tb??t

11-10 有1mol刚性多原子分子的理想气体,原来的压强为1.0atm,温度为27℃,若经过一绝热过程,使其压强增加到16atm。试求:(1) 气体内能的增量;(2) 在该过程中气体所作的功;(3) 终态时气体的分子数密度。

解:(1) t2?t1?p1p2?

1??

?

?600k

?e?

mi

r(t2?t1)?7.479?103j?2

3

(2) a???e?7.479?10j

11-14 如本题图所示,某理想气体循环过程的

q?cp?tb?cv?ta??cp?cv??t v-t图。已知该气体的定压摩尔热容cp = 2.5r,定体

摩尔热容cv = 1.5r,且vc =2va。试问:(1)图中所

qqq334.4

2)如是正循环(热?t?????6.示循环是代表致冷机还是热机?(71k

75cp?cv6r6?8.31机循环),求出循环效率。 r?r

22

分析:以正、逆v 55

qa?cv?t?r?t??8.31?6.71?139.4j循环来区分热机和

22

致冷机是针对p-v

qb?q?qa?334.4?139.4?195j 图中循环曲线行进

方向而言的。因此,(2)隔板活动,a气体等压膨胀;隔板绝热,b中气

对图中的循环进行体温度不变。 t 分析时,一般要先将

习题11-14

qb?0 ?tb?0 qa?q?cp?t 其转换为p-v图。

由图可以看出,bc为等体降温过程,ca为等温压缩

q2q2?334.4过程;而ab过程为等压膨胀过程。这样,就可得出p?t????11.50kcp7r7?8.31 -v图中的过程曲线,并可判别是正循环。 11-13 0.32 kg的氧气作如本题图所示的

abcda循环,设v2=2v1,t1=300k,t2=200k,求循环效。(氧气的定体摩尔热容的实验值为cv= 21.1

-1

解:(1)根据分析,将v-t图转换为相应的p-

v图,如图所示。图中曲线行进方向是正循环,即为热机循环。(2)根据得到的p-v图可知,ab为等压膨胀过程,为吸热过程。bc为等体降压过程,ca为等温压缩过程,均为放热过程。故系统在循环过程中吸收和放出的热量分别为

??w/q

来求出,其中w表示一个循环过程系统作的净功,q为循

习题11-13

环过程系统吸收的总热量。

解:根据分析,因ab、cd为等温过程,循环过程中系统作的净功为

mq1?cp,m?tb?ta?

m

q2?

mmcv,m?tb?tc??rtaln?vca?mm

ca为等温线,有ta?tc;ab为等压线,且因

w?wab?wcd??

mm

??rtlnv?rt2ln?v12?121

mm

vc?2va,则有ta?tb2。故循环效率为

m

r?t1?t2?ln?v21??5.76?103jm

??1?q21?1??cv,mta?rtaln2?/?cp,mta??12.3%

由于吸热过程仅在等温膨胀(对应于ab段)和等体升压(对应于da段)中发生,而等温过程中?e?0,则qab?wab。等体升压过程中w = 0,则qda??eda,所以,循环过程中系统吸热的总量为

11-15 有一以理想气体为工作物质的热机,其

循环如本题图所示,试证明热机效率为

??1??

?v1p12??1p2?1

q?qab?qda?wab??eda

?

mm

??rtlnv?cv,m?t1?t2?121

mm

由此得到该循环的效率为

??wq?15%

分析:该热机由三

个过程组成,图中ab

?3.84?104j是绝热过程,bc是等

压压缩过程,ca是等

体升压过程。其中ca过程系统吸热,bc过

习题11-15

程系统放热。本题可从效率定义

??1?q2q1?1?qbcca。出发,利用热力学

第一定律和等体、等压方程以及??cp,m/cv,m的关系来证明。证:该热机循环的效率为

??1?q21?1?qbcca

其中

qmbc?

mct?m

p,m?c?tb?,qcamcv,m?ta?tc?,

则上式可写为

??1??

tc?tbbc?1

ta?t?1??

tc

tac?1

在等压过程bc和等体过程ca中分别有

tb1?tc2,tap1?tcp2

??1??

v12?1

代人上式得

p1p2?1

,证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