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利宝)(备-责任)[2010]N13号-超赔保险条款pdf

(利宝)(备-责任)[2010]N13号-超赔保险条款pdf

(利宝)(备-责任)[2010]N13号-超赔保险条款pdf
(利宝)(备-责任)[2010]N13号-超赔保险条款pdf

利宝保险有限公司

超赔保险保单条款

(利宝)(备案)[2010]N13号

总则

第一条在被保险人支付保险费的前提下,依据本保单条款,利宝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保险人”)同意以下条款:

保险责任

第二条本保险人同意向被保险人赔付超出底层保单至本保险责任限额内的赔偿。

第三条除非下层保险保险人同意其赔付责任或者下层保险保险人依据相关司法机构作出的最终判决、裁定、认定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否则本保险人不应承担本保单中的任何责任。

承保条件

第四条底层保单条款

本保单的承保范围以底层保单条款和本保单条款为准。

当底层保单条款和本保单条款发生冲突时,以本保单条款为准。

在任何情况下,本保单的承保范围不应超过底层保单或任何其他下层保险的承保范围。

第五条保单更改

未经本保险人书面同意,对下层保险的任何更改、改变或修正均不构成对本保单的更改、改变或修正。

第六条下层保险的持续有效

本保单只在本保单期限内下层保险保持持续有效的情况下承担保险责任。

第七条索赔参与

即使下层保险的赔偿限额尚未用尽,本保险人仍可以自行决定是否参与对被保险人提出的本保单项下所承保之索赔的调查、和解或抗辩。

第八条下层保险赔偿限额的减少或用尽

如果下层保险因损失赔付而减少或用尽,本保单将:

(一)当下层保险的赔偿限额减少时,就其后发生的损失继续承担下层保险所剩余的

赔偿限额之上的超赔保险责任;或

(二)当下层保险的赔偿限额用尽时,且当其后发生的损失并没有在本保单项下除外

时,代替原保单承担保险责任。

第九条底层保单免赔额

当下层保险的赔偿限额用尽并致使本保单代替底层保单承担保险责任时,下层保险项下的自负额、免赔额也同样适用于本保单。

第十条下层保险承保人无力赔付

当无论由于何种原因,下层保险保险人无法履行赔偿义务时,下层保险的赔偿限额均不会因此而减少或用尽,且本保险人只承担上述保险人能够履行相关赔偿义务情况下的保险责任。

第十一条通知义务

发生以下事件时,被保险人应当立即书面通知本保险人:

(一)任何下层保险被取消或撤销;

(二)被保险人向下层保险的保险人发出任何通知(包括索赔通知);

(三)下层保险收取额外保险费

(四)下层保险的保险人拒绝赔偿或减少下层保险项下的保险责任。

所有通知均应采用书面形式,并及时通知本保险人:

第十二条代位求偿和追偿

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应由有关责任方负责赔偿的,保险人自向被保险人赔偿保险金之日起,在赔偿金额范围内代位行使被保险人对有关责任方请求赔偿的权利,被保险人应当向保险人提供必要的文件和所知道的有关情况。

被保险人已经从有关责任方取得赔偿的,保险人赔偿保险金时,可以相应扣减被保险人已从有关责任方取得的赔偿金额。

保险事故发生后,在保险人未赔偿保险金之前,被保险人放弃对有关责任方请求赔偿权利的,保险人不承担赔偿责任;保险人向被保险人赔偿保险金后,被保险人未经保险人同意放弃对有关责任方请求赔偿权利的,该行为无效;由于被保险人故意或者因重大过失致使保险人不能行使代位请求赔偿的权利的,保险人可以扣减或者要求返还相应的保险金。

第十三条适用法律

本保单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及其解释。

第十四条调解及仲裁

任何因本保单条款的说明或执行引起的争议,或任何与本保单的生效、效力或终止相关的异议均应提交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依照申请仲裁时该委员会现行有效的仲裁规则进行仲裁,以寻求有终局约束力的裁决。仲裁庭由该委员会主席指定仲裁员,仲裁语言

为汉语。

释义

第十五条被保险人指在承保明细表中列明的被保险人以及底层保单中列明的被保险人。

第十六条本保险人指利宝保险有限公司。

第十七条责任限额指承保明细表中所列明的赔偿数额。

第十八条保单指本保单条款、本保单批单、承保明细表和投保书。

第十九条保险期限指承保明细表中所列明的时间期限,如果本保单解除,则保险期限应在本保单解除之日起终止。

第二十条保险费指被保险人应为本保单支付的金额,包括本保险人提出的任何适用费用。

第二十一条底层保单指承保明细表中所列明的保单。

第二十二条投保书指被保险人在申请本保险过程中提交的投保申请书以及其他信息。

第二十三条承保明细表指本保单所附的、经本保险人授权代表签字的保险明细单。

第二十四条下层保险指承保明细表中规定的所有保单,包括底层保单。

中成药临床用药指导原则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为加强中成药临床应用管理,提高中成药应用水平,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制定了《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指导原则》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中成药概述;第二部分为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第三部分为各类中成药的特点、适应证及注意事项;第四部分为中成药临床应用的管理。 《指导原则》是为适应中成药临床应用管理需要而制定的,是临床应用中成药的基本原则。每种中成药临床应用的具体要求,还应以药品说明书、最新版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卷》为准。在医疗工作中,临床医师应遵循中医基础理论,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用适宜的药物,辨证辨病施治。 第三部分各论中为更好地说明各类中成药的特点,列举了部分中成药,列举的药物是《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物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未包括但又属临床常用的中成药。 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及使用管理,《指导原则》提出了具体要求,同时还应遵照《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卫医政发〔2008〕71号)执行。第一部分中成药概述 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饮片为原料,按规定的处 方和标准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剂型,可直接用于防治疾病的制剂。中成药有着悠久的历史,应用广泛,在防病治病、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成药的处方是根据中医理论,针对某种病证或症状制定的,因此使用时要依据中医理论辨证选药,或辨病辨证结合选药。

中成药具有特定的名称和剂型,在标签和说明书上注明了批准文号、品名、规格、处方成分、功效和适应证、用法用量、禁忌、注意事项、生产批号、有效期等内容。相对于中药汤剂来说,中成药无需煎煮,可直接使用,尤其方便急危病症患者的治疗及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使用,且体积小,有特定的包装,存贮、携带方便。 一、中成药的常用剂型 中成药剂型种类繁多,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长期实践的经验总结,近几十年,中成药剂型的基础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研制开发了大量新剂型,进一步扩大了中成药的使用范围。 中成药的剂型不同,使用后产生的疗效、持续的时间、作用的特点会有所不同。因此,正确选用中成药应首先了解中成药的常用剂型。 (一)固体制剂 固体剂型是中成药的常用剂型,其制剂稳定,携带和使用方便。 1.散剂系指药材或药材提取物经粉碎、均匀混合而制成的粉末状制剂,分为内服散剂和外用散剂。散剂粉末颗粒的粒径小,容易分散,起效快。外用散剂的覆盖面积大,可同时发挥保护和收敛作用。散剂制备工艺简单,剂量易于控制,便于婴幼儿服用。但也应注意散 剂由于分散度大而造成的吸湿性、化学活性、气味、刺激性等方面的影响。 2.颗粒剂系指药材的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或药材细粉制成具有一定粒度的颗粒状剂型。颗粒剂既保持了汤剂作用迅速的特点,又克服了汤剂临用时煎煮不便的缺点,且口味较好、体积小,但易吸潮。根据辅料不同,可分为无糖颗粒剂型和有糖颗粒剂型,近年来无糖颗粒剂型的品种逐渐增多。

临床重症与药学超说明书用药专家共识

临床重症与药学超说明书用药专家共识 (广东省药学会2020年5月28日发布) 药品说明书是临床医师开立药物的主要依据。但随着循证医学的日益发展,药物临床试验周期长,药品说明书更新慢等问题使许多药品说明书中的使用适应证、用量及用法远远落于临床实际应用。药物治疗是抢救重症患者必不可少的重要治疗手段。而重症患者是一个特殊群体,疾病谱涉及多个学科,病情危重复杂,常合并多器官功能损害,甚至需要使用体外生命支持设备。上述多种复杂因素均导致重症患者体内药物的分布、代谢、治疗反应等与普通患者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临床上许多药品说明书的用法及用量依据主要来自于以普通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药物临床试验。在重症患者治疗时按照普通患者的用药方式进行治疗,常常难以保证疗效。以抗菌药物为例,有文献报道,19%~43%成人重症患者抗菌药物使用为超说明书用药。因此,在重症患者诊治过程中,超说明书用药常常无法避免。其实,超说明书用药不仅在重症患者中常见,在其他学科也是非常普遍的现象。风湿性疾病、儿科疾病、肿瘤性疾病等均在各专科领域中发表了多个相关超说明书用药的专家共识。目前我国关于超说明书用药的法规不健全,临床医师选择超说明书用药承担的风险更大。因此本共识的宗旨在于提供常用且有参考价值的药品超说明书使用循证医学证据,不涉及超说明书用药审批程序等。临床医师应该时刻评估重症患者的获益及风险,在遵循国家、地方政府及医院有关法规前提下,参考本专家共识的意见进行个体化治疗。需要强调的是,按照常规说明书可获得较好疗效时,应尽量避免超说明书用药。 超说明书用药又称“药品说明书外用法”、“药品未注册用法”,是指药品使用的适应证、剂量、疗程、途径或人群等未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药品说明书记载范围内的用法。本专家共识根据目前循证医学证据,对临床常用重症治疗的常用药物的超说明书用法进行部分总结。本共识收录药品标准参考《2019广东省药学会超说明书用药目录》的收录标准[1],满足以下条件之一:(1)美国、欧洲、日本说明书收录;(2)《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临床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收录;(3)国际主流指南或共识收录;(4)Micromedex?有效性、推荐等级在Ⅱb、证据等级B级或以上;(5)本专业SCI的Ⅰ区期刊发表的RCT研究。由于Micromedex?对临床重症一些常见的超说明书用药没有进行评价,本共识参照Micromedex?的Thomson 分级系统标准,由本共识起草专家组对收录药物从有效性等级、推荐等级及证据等级三方面进行评价(Micromedex? 的Thomson 分级系统详见附录1)。

药品检验概论

复习题第一章章标准答案 1.什么是药品,药品检验的性质和任务? 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有目的地调节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和用法的物质。包括化学原料药,抗生素,生化药品及其制剂,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诊断药品,中药材及中成药等。 药品检验的性质:它主要是应用化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的方法和技术研究化学结构已经明确的合成药或天然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问题,也研究有代表性的中药制剂和生化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问题,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安全合理用药。 药品检验是一门研究与发展药品质量控制的方法学科。面临的基本任务至少应该包括市场成品抽样检验,即国家质量监督执法;药厂、医院制剂室中间品或成品质量控制;经营企业、使用部门药品贮藏过程中的质量考察。 2.《中国药典》分哪四部分,各部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内容一般分为凡例、正文、附录、索引四部分。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凡例:是解释和使用《中国药典》,正确进行质量检定的基本原则(规定),它把与正文、附录及质量检定有关的共性问题加以规定,避免在全书中重复说明。凡例中的有关规定具有与正文同等的法定约束力。 凡例的主要内容:名称及编排;项目与要求;检验方法和限度;标准品、对照品;计量;精确度;试药、试液、指示剂;动物试验;说明书、包装、标签。凡例叙述药典有关数语,如溶解度、温度、度量单位及其对正文与附录的说明。如凡例规定《中国药典》收载的原料药及制剂均应按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原料药的含量(%),除另有规定外,均按重量计算,制剂按标示量的(%)计算。标准品系指用于生物检定、抗生素或生化药品中含量或效价测定的标准物质,按效价单位(或μg)计,以国际标准品进行标定。对照品除另有规定外,均按干燥品(或无水物)进行计算后使用。试验用水除另有规定外,均系指纯化水。未指明用何种溶剂时,均系指水溶液。试验时的温度未注明者,系指在室温下进行;温度高低对试验结果显著影响者,除另有规定外,应以25℃±2℃为准。为了正确理解和使用药典,对凡例部分应逐条阅读和弄懂。 2.正文部分:收载药品或制剂的质量标准,其主要内容包括药品名(汉语拼音名、拉丁文名)、结构式、分子式、分子量、含量或效价限度、药品的性状、鉴别、检验、含量测定、类别、作用与用途、用法与用量、贮藏方法及其制剂等。 制剂的质量标准编排在相应药物质量标准之后,所含项目与原料药质量标准相近,但不

《中国药典》

一、青霉素类 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临床用药须知规定,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前均需做青霉素皮肤试验,阳性反应者禁用。 青霉素类药物在应用前可用青霉素G钠皮试液进行皮试。另外也可用青霉素类原药做皮试(供选用的试液浓度为300µg/ml或按说明书规定)。 青霉素G钠皮试液的配制方法如下: 规格:80万单位 配制方法:取注射用青霉素钠80万单位加生理盐水至4ml溶解摇匀,用1ml注射器取稀释液0.1ml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ml;取稀释液0.1ml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ml;取稀释液0.25ml 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ml(每ml稀释液含青霉素钠500单位);将0.1ml注入皮内。 规格:160万单位 配制方法:取注射用青霉素钠160万单位加生理盐水至8ml溶解摇匀,用1ml注射器取稀释液0.1ml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ml;取稀释液0.1ml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ml;取稀释液0.25ml 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ml(每ml稀释液含青霉素钠500单位);将0.1ml注入皮内。 其他青霉素类原药皮试液的配制方法如下: 1、注射用氨苄青霉素钠 (1)规格:0.5g (即50万µg) 配制方法:取0.5 g注射用氨苄青霉素钠加生理盐水至5ml溶解摇匀,用1ml注射器取稀释液0.1ml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ml;取稀释液0.1ml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ml;取稀释液0.3ml 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ml(每ml稀释液含氨苄青霉素钠300µg);将0.1ml注入皮内。(2)规格:1.0g(即100万µg) 配制方法:取1.0 g注射用氨苄青霉素钠加生理盐水至5ml溶解摇匀,用1ml注射器取稀释液0.1ml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ml;取稀释液0.1ml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ml;取稀释液0.15ml 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ml(每ml稀释液含氨苄青霉素钠300µg);将0.1ml注入皮内。 2、注射用苯唑西林钠 规格:0.5g (即50万µg) 配制方法:同注射用氨苄青霉素钠0.5g的配制方法。 3、注射用哌拉西林(氧哌嗪青霉素) (1)规格:0.5g (即50万µg) 配制方法:同注射用氨苄青霉素钠0.5g的配制方法。 (2)规格:1.0g (即100万µg) 配制方法:同注射用氨苄青霉素钠1.0g的配制方法。 4、注射用长效西林(苄星青霉素) (1)规格:30万单位 配制方法:取注射用长效西林30万单位加生理盐水至3ml溶解摇匀,用1ml注射器取稀释液0.1ml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ml;取稀释液0.1ml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ml;取稀释液0.5ml 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ml(每ml稀释液含长效西林500单位);将0.1ml注入皮内。 (2)规格:60万单位 配制方法:取注射用长效西林60万单位加生理盐水至6ml溶解摇匀,用1ml注射器取稀释液0.1ml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ml;取稀释液0.1ml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ml(;取稀释液0.5ml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临床用药须知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临床用药须知》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国内200多位一流的临床各科专家及相关药学专家编写, 分三卷出版:规格:16开精装全三部 出版单位:中国中医科技出版社2010年7月 定价:1980元优惠价:1380元 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定价:592 2010 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定价:798 2010 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成方制剂卷定价:590 ①中药饮片卷,正文1268页,共介绍了656种药物,其中包括正品药物547种,附药109种。正品药物按中文名称、汉语拼音名、药材来

源、炮制、性味归经、功能主治、效用分析、配伍应用、鉴别应用、方剂举隅、成药例证、用法与用量、不良反应、使用注意、化学成分、药理毒理、本草摘要、参考文献等分别撰写; ②中药成方制剂卷,正文1068页,收载品种约1565个。针对每类药物的方解、临床应用、药理毒理、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用法与用量、参考文献等方面进行系统介绍。为了便于临床使用,附录中还介绍了病证索引; ③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正文1577页,收载品种1440余种。本版的最大特点是对儿童用药剂量进行了全面的审查和修订。同时,对每种药物的出处均作了标注,即是否是《中国药典》收录的药品,是否是国家基本药物,是否是医保药物,等等。 《临床用药须知》2010年版在继承前版的基础上,做了大量发展和创新性的工作,具有以下鲜明特色: ①首次将“中药饮片”独立成卷,为中药材、饮片的规范使用提供了标准和依据。②中药成方制剂卷、中药材与饮片卷对收载品种的药理毒理进行了独立介绍。③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在书末收载了“儿童常用药物剂量表”,由北京儿童医院等权威机构的儿科专家审定,便于临床医生查阅。④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首次将“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妊娠期药物安全性分级”收入附录,为妊娠期用药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依据。⑤对同一药物的不同功效在各相关章节中分别详细介绍,采用“相互参阅”的原则,便于临床医师准确、全

甲氨蝶呤片临床用药须知

甲氨蝶呤片临床用药须知 XXX(XXXX医院药械科) 为促进甲氨蝶呤片的临床合理使用,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提高临床疗效,保证患者用药安全,临床药学室在参考国家有关药品使用规范和文献的基础上制订了XXXX医院甲氨蝶呤片临床用药须知。 甲氨蝶呤是叶酸还原酶抑制剂,用于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使四氢叶酸合成受阻,从而使嘌呤核苷酸和嘧啶核苷酸的生物合成过程中一碳基团的转移作用受阻,导致DNA的生物合成受到抑制。该药品临床主要用于肿瘤和免疫疾病治疗。 一、甲氨蝶呤片适应症 各型急性白血病,特别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和簟样肉芽肿、多发性骨髓病;头颈部癌、肺癌、各种软组织肉瘤;乳腺癌、卵巢癌、富颈癌、恶性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癌、睾丸癌。还可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顽固性银屑病、银屑病性关节炎、皮肌炎等免疫性疾病。 二、甲氨蝶呤片用法用量 首次口服剂量5~10mg,每周1次(请注意,不是每日服用)。根据疗效和耐受性,可每2~4周增加2.5mg,最大剂量为20mg,每周1次。用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维持治疗,一次15~20mg/m2,每周一次。每周固定时间服用。 三、甲氨蝶呤片注意事项 1、排除不适合人群。在开始甲氨蝶呤治疗前,化验血常规、肝肾功能、乙肝五项、丙肝抗体、艾滋病抗体、妊娠试验等。肝肾功能不全者、慢性感染者、妊娠妇女等不宜服用。 2、适量补充叶酸。在每周服用甲氨蝶呤(≥15mg)的第2日或第3日服用1 片(5mg)叶酸,可以明显减少甲氨蝶呤诱发的口腔溃疡、肝转氨酶升高、胃肠不适等不良反应,且不降低甲氨蝶呤的疗效。但如果每日服用叶酸将减少甲氨蝶呤的吸收、降低其血药浓度,则降低疗效。如果每周服用甲氨蝶呤(≤10mg),则不推荐常规补充叶酸。 3、口服改肌注。如果患者服用甲氨蝶呤片后,恶心反应严重,甚至呕吐,可改用甲氨蝶呤针剂,每周肌注1次(5-15mg)。 4、不可随意停药。甲氨蝶呤属于“改变病情抗风湿药”类,相对非甾体类抗炎药和激素类药物而言,起效慢,临床症状的明显改善大约需1~2个月;目前,

《中国药典》2015年版 第一部 14

该版药典中现代分析技术得到进一步扩大应用,除在附录中扩大收载成熟的新技术方法外,品种正文中进一步扩大了对新技术的应用;药品的安全性保障得到进一步加强,除在凡例和附录中加强安全性检查总体要求外,在品种正文标准中增加或完善安全性检查项目;对药品质量可控性、有效性的技术保障得到进一步提升,除在附录中新增和修订相关的检查方法和指导原则外,在品种正文标准中增加或完善有效性检查项目;为适应药品监督管理的需要,制剂通则中新增了药用辅料总体要求;积极引人了国际协调组织在药品杂质控制、无菌检查法等方面的要求和限度。此外,该版药典也体现了对野生资源保护与中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再收载濒危野生药材。 第九届药典委员会还完成了《中国药典》2005年版增补本、《药品红外光谱集》(第四卷)、《临床用药须知》(中药材和饮片第一版、中成药第二版、化学药第五版)、《中药材显微鉴别彩色图鉴》及《中药材薄 层色谱彩色图集》(第一册、第二册)的编制工作。 2015年版(第十版)2010年12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3年3月22日更名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建第十届药典委员会。本届药典委员遴选工作按照新修订的《新增委员遴选办法》和《第十届药典委员会委员遴选工作方案》,向全社会公开征集新增委员候选人,并采取差额选举、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新增委员。本届委员会共有委员351名,其中续聘委员248名,新增委员103名。时任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任名誉主任委员,时任卫生部部长陈竺任主任委员,时任卫生部副部长、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邵明立任常务副主任委员。本届委员会下设执行委员会和23个专业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共计67名,其中院士委员28名、资深专家3名、各专业委员会主任20名、相关部委专家4名、总局相关技术单位负责人7名。根据药典标准工作需要,本届委员会以第九届药典委员会专业委员会设置为基础,对专业委员会的设立进行了适当调整;为加强化学药标准的制定工作,增设了化学药品第三专业委员会,扩大化学药委员的人数;同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取消政策与发展委员会、标准信息工作委员会和注射剂工作委员会。 2010年12月第十届药典委员会成立暨全体委员大会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药典》2015年版编制大纲”,编制大纲明确了《中国药典》2015年版编制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按照《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国家药典委员会以实施“国家药品标准提高行动计划”为基础,组织各专业委员会和相关机构开展药典编制工作。药典委员会常设机构首次将I S O 9001质量管理体系引入药典编制的全过程管理,按照规范的“中国药典编制工作程序”开展品种遴选、课题立项、试验研究、标准起草、复核和审定等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本版药典编制工作。2015年2月4日《中国药典》2015年版经第十届药典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于2015年6月5日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颁布,自2015年12月1日起实施。 本版药典进一步扩大药品品种的收载和修订,共收载品种5608种。一部收载品种2598种,其中新增品种440种、修订品种517种、不收载品种7种。二部收载品种2603种,其中新增品种492种、修订品种415种、不收载品种28种。三部收载品种137种,其中新增品种13种、修订品种105种、新增生物制品通则1个、新增生物制品总论3个、不收载品种6种。本版药典首次将上版药典附录整合为通则,并与药用辅料单独成卷作为《中国药典》四部。四部收载通则总数317个,其中制剂通则38个、检测方法240个(新增27个)、指导原则30个(新增15个)、标准品、标准物质及试液试药相关通则9个。药用辅料收载270种,其中新增137种、修订97种、不收载2种。 本版药典完善了药典标准体系的建设,整体提升质量控制的要求,进一步扩大了先进、成熟检测技术的应用,药用辅料的收载品种大幅增加,质量要求和安全性控制更加严格,使《中国药典》的引领作用和技术导向作用进一步体现。 在编制本版药典的过程中,还完成了《中国药典》2010年版第一、二、三增补本,《红外光谱集》(第五卷),《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国家药品标准工作手册》(第四版),《中国药典注释》的编制和修订工作,组织开展了《中国药典》2015年版英文版、《临床用药须知》2015年版的编制工作。

中国药典2015年版编制大纲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编制大纲 总纲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2015年版编制大纲,按照《药品管理法》和相关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进行编写,系统阐述《中国药典》2015年版编制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各部纲要,是《中国药典》2015年版编制及今后五年国家药品标准工作的重要依据。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践行科学监管理念,以确保公众用药安全、有效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当前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水平和药品监督管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大需求,积极探索和改革药品标准形成和淘汰机制,强化科技创新成果在药典标准中的应用,支持并保护先进生产工艺,促进医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汲取国内外先进经验,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不断优化、完善和提高国家药品标准,建立健全严格的、以《中国药典》为核心的国家药品标准体系,大幅提高我国药品质量控制水平和《中国药典》的国际地位,在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支撑药品科学监管、满足临床用药需求、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上发挥更重要作用。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保障公众用药安全的原则 《中国药典》是国家保障药品质量、维护公众利益的重要法典,应坚持把确保公众用药安全有效、质量可控作为药品标准工作的宗旨,建立严格的药品质量标准,充分反映和体现本阶段国内外药品质量控制的先进水平和发展趋势,有效支撑药品科学监管,切实保障药品质量与用药安全,维护公众健康。 (二)坚持科学、先进、实用、规范的原则 《中国药典》是药品质量在法定标准上的客观反映,在规定上应坚持科学,在水平上应保持先进,在操作上应体现实用、在形式上应遵守规范、以检测药品质量是否达到药用要求并衡量其质量是否稳定均一。标准提高以质量可控为目标,,应重实用、求实效,在科学、先进的基础上,新颁标准要经得住时间的考验,要保证标准的相对稳定性。 (三)坚持继承、发展、创新的原则 《中国药典》是历史的和发展的。要继承药典编制的历史经验,尤其重视继承我国民族医药传统文化,巩固和扩大中药标准化成果,做到现代医药和传统医药并重。同时,要加强自主知识产权药品标准的研究,鼓励自主创新,促进医药创新成果通过标准快速转化为生产力。此外,要积极保护药用资源,推进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坚持系统规划、整体推进、均衡发展的原则

药品质量标准的制定

第十五章药品质量标准制订 [基本要求] 一、掌握药品质量标准的定义、分类与制订原则。 二、掌握药品质量标准的内容。 三、熟悉确定杂质检查项目及其限度的基本原则、选择含量测定法的基本原则。 四、熟悉溶解度测定法、熔点测定法、吸收系数的测定法。 五、了解药品稳定性试验。 [本章分配学时数] 4学时 第一节、概述 一、药品质量标准的定义:药品质量标准是国家对药品质量、规格及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和药政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 二、药品质量标准的分类 1,法定的药品质量标准标准:中国药典、药品标准 2,临床研究用药品质量标准:新药研制过程中、临床试验前必须报批的药品标准。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结论可靠。此标准仅适用于研制单位、临床试验单位和药检单位。 3,暂行或试行药品标准:1-3类新药经临床试验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试生产阶段的药品标准称“试行标准”,试行期2-3年。期满后报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由药典委员会审批转正。

4,企业标准:由企业制定并报有关部门批准备案。也是GMP认证的必备条件。通常企业标准高于法定标准的要求。 中国药典 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英文表示Chines Pharmacopoeia。通常写法:中国药典(××××年版)。 沿革:1949年建国以后,已出版了87版药典(1953、1963、1977、1985、1990、1995、2000、2005年版药典)。 自1963年版药典分为两部,一部和二部。 1988年正式出版了中国药典(1985年版)英文版,同年还出版了二部注释选编。 1990年版编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另行出版了《药品红外光谱集》。编制出版了中国药典(1990年版)第一、第二增补本,二部注释和一部注释选编、《中药彩色图集》和《中药薄层彩色图集》。 1995年版二部药品外文名称改用英文名,取消拉丁名;中文名称只收载药品法定通用名称,不再列副名。 2000年版二部附录新增加了毛细管电泳法、热分析法和X射线粉末衍射法这三种仪器分析方法。 2005年版分三部 三、制订药品质量标准的原则 ⑴,安全性:毒副反应物质 ⑵,有效性:生物利用度、晶型等

血液制品处方点评指南

血液制品处方点评指南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血液制品处方点评指南一、概述 血液制品是指从人类血液提取的任何治疗物质,包括全血、血液成分和血浆源医药产品。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血液制品的定义为:由健康人血浆或经特异免疫的人血浆,经分离、提纯或由重组DNA技术制备的血浆蛋白组分,以及血液细胞有形成分的统称为血液制品。本指南所涉及的血液制品主要是指血浆衍生物(从血浆衍生的,不含血细胞成分),如:白蛋白类制剂;免疫球蛋白制剂,包括肌注、静注免疫球蛋白和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等;人凝血因子制剂,包括凝血因子Ⅷ、凝血酶原复合物、纤维蛋白原等。 由于生产的严格管理、血浆来源的短缺、临床用量的增加,血液制品已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况。2012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指出:世界各地对血液和血液制品的需求不断上升。阎赢等调查发现,目前临床血浆及其血液制品供应不足的状况普遍存在,与诸多因素有关,而医疗特色技术的应用、血液制品供应不足导致临床血浆替代治疗、血液制品流通领域不规范、医疗机构临床输血管理机制不完善等是影响临床用血浆量激增的原因。 为规范血液制品的临床使用,改善血液制品短缺现状,促进血液制品的合理使用,开展血液制品相关处方点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北京市处方点评工作组制定了本指南,为规范、统一血液制品处方点评工作的开展,本指南根据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收录的血液制品品种,结合临床实际常用的品

种,确定点评范围为: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人凝血酶原复合物、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抗人T-细胞免疫球蛋白、人纤维蛋白原、人凝血因子Ⅷ等血液制品(各种药物的药理作用见表1)。 表1 常见血液制品的主要药理作用 药物主要药理作用 人血白蛋 增加血容量和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运输及解毒;营养供给 疫球蛋白后,能迅速提高受者血液中的IgG水平,增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和免疫调节功能 人纤维蛋白原在凝血过程中,纤维蛋白原经凝血酶酶解成纤维蛋白,在凝血因子Ⅷ作用下形成坚实纤维蛋白,发挥有效的止血作用 人凝血因子Ⅷ在内源性血凝过程中,凝血因子Ⅷ作为一辅因子,参与凝血因子Ⅹ的激活,从而使凝血过程正常进行。输用每公斤体重1个单位的人凝血因子Ⅷ,可使循环血液中的因子Ⅷ水平增加2%~% 重组人凝血因子Ⅷ药理作用与人凝血因子Ⅷ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品:1.不含von willebrand因子;2.含BHK或CHO蛋白;3.不含红细胞凝集素(抗A、抗B) 人凝血酶原复合物本品含有维生素K依赖的在肝脏合成的四种凝血因子Ⅱ、Ⅶ、Ⅸ、Ⅹ。上述任何一个因子的缺乏都可导致凝血障碍。输注本品能提高血液中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浓度 抗人T细胞免疫球蛋白ALG是人的淋巴样细胞免疫猪或兔所获的抗血清(ALS)精制而成,可抑制经抗原识别后的淋巴细胞激活过程,特异性破坏淋巴细胞 二、点评依据 1.《处方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53号) 2.《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卫医管发〔2010〕28号) 3.《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卫医政发[2011]11号)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10年6月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中成药概述 一、中成药的剂型 二、中成药分类 三、中成药安全性 第二部分中成药临床应用原则 一、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二、联合用药原则 三、孕妇使用中成药的基本原则 四、儿童使用中成药的基本原则 第三部分各论 一、解表剂 二、泻下剂 三、和解剂 四、清热剂 五、祛暑剂 六、温里剂 七、表里双解剂 八、补益剂 九、安神剂 十、开窍剂 十一、固涩剂 十二、理气剂 十三、理血剂 十四、治风剂 十五、治燥剂 十六、祛湿剂 十七、祛痰剂 十八、止咳平喘剂

十九、消导化积剂 二十、杀虫剂 第四部分中成药临床应用的管理 一、含毒性中药材的中成药临床应用的管理 二、中成药不良反应的监测 三、开展中成药临床应用监测、建立中成药应用点评制度

前言 为加强中成药临床应用管理,提高中成药应用水平,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制定了《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指导原则》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中成药概述;第二部分为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第三部分为各类中成药的特点、适应证及注意事项;第四部分为中成药临床应用的管理。 《指导原则》是为适应中成药临床应用管理需要而制定的,是临床应用中成药的基本原则。每种中成药临床应用的具体要求,还应以药品说明书、最新版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卷》为准。在医疗工作中,临床医师应遵循中医基础理论,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用适宜的药物,辨证辨病施治。 第三部分各论中为更好地说明各类中成药的特点,列举了部分中成药,列举的药物是《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物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未包括但又属临床常用的中成药。 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及使用管理,《指导原则》提出了具体要求,同时还应遵照《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卫医政发〔2008〕71号)执行。

药品超说明书使用管理规定.

药品超说明书使用管理规定 药品是特殊的商品,它的使用直接关乎人的生命健康。药品说明书是药品申请注册时必备的重要资料,是根据药物临床前动物毒理学和药理学实验结果以及用于指定人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临床试验数据拟订的。药品一经批准注册,说明书就赋予其保证药品质量、提供使用者所有的药物信息、保护患者用药安全的法律使命[1]。在临床用药过程中,与药品说明书不符的情况普遍存在,即药品使用的适应症、剂量、病人群体和给药途径等不在药监部门批准的说明书范围之内,属于药品说明书之外的用法,即超说明书用药。很多临床医生对说明书认识不足,临床上普遍存在着的这种用法,其合理性和合法性都有待商榷。2010 年9月上海爆出阿瓦斯汀事件就明确的超说明书用药,并且造成了严重的药物损害。本文明确药品说明书其相对的法律性质,分析超说明书用药普遍性的原因和风险,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并尽量减少遗患之间的纠纷。合理合法的超适应症用药被认可因该遵守一定的原则,否则自2010 年7 月1 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将对出现的药品侵权的责任承担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1 药品说明书的法定相对性 在一项针对儿科医生临床用药调查中发现, 228 份问卷在关于对药品说明书标注的适应症看法一项中,170 人认为其只是一种指导,约占75%,而25%(58 人的医生则认为标注的功能主治或适应症是法定的,如图1 所示。药品说明书中的适应症或功能主治的性质该如何界定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以及《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对药品说明书及其相关内容作了明确规定和要求,具有法律和医学上的意义。它又是减少和避免药物性损害的最直接、方便和可靠的凭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五十四条规定:药品包装必须按照规定印有或者贴有标签并附有说明书。标签或者说明书上必须注明药品的通用名称、成份、规格、生产企业、批准文号、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第

药物过敏实验方法及主意事项

第一六九医院药物过敏性试验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预防药物过敏须遵循以下原则: 1.减少药物过敏反应危害的有效办法是在使用前详细询问病人过敏史,药物使用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出现异常反应及早发现,及早处理。 2.过敏性试验本身具有诱发严重过敏反应如呼吸衰竭、休克等的危险,过敏试验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病人反应,并做好急救准备。 3.过敏性试验结果具有临床参考价值,但存在假阳性或假阴性的情况。过敏试验阴性的病人用药过程中仍需要密切观察,并做好急救准备。 4.如发生过敏性休克,应立即肌内或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注射液0.5~1ml(小儿酌减),必要时可数分钟重复注射一次或进行静脉注射。并根据需要进行输液、给氧、滴注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升压药和其他必要的急救措施。 5、三类患者禁做皮试:(1)过去几年曾发生过强烈的过敏反应者,建议不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2)正在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因这些药物可促发该患者发生非预期的过敏性休克反应。(3)患有广泛皮疹疾病的患者,因可混淆皮试结果。二、国家药典规定需要皮试的药品

品名备注 1细胞色素C注射液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85) 2降纤酶注射剂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513) 3青霉素钠注射剂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24) 4青霉素钾注射剂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28) 5青霉素v钾片剂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28) 6普鲁卡因青霉素注射剂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29) 7苄星青霉素注射剂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30) 8苯唑西林钠注射剂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30) 9氯唑西林钠注射剂、胶囊、颗粒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31) 10氨苄西林钠注射剂、胶囊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32) 11阿莫西林片剂、胶囊、注射剂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34) 12哌拉西林钠注射剂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35) 13磺苄西林钠注射剂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37) 14胸腺素注射剂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1137)

临床重症与药学超说明书用药专家共识

临床重症与药学超说明书用药专家共识 药品说明书是临床医师开立药物的主要依据。但随着循证医学的日益发展,药物临床试验周期长,药品说明书更新慢等问题使许多药品说明书中的使用适应证、用量及用法远远落于临床实际应用。药物治疗是抢救重症患者必不可少的重要治疗手段。而重症患者是一个特殊群体,疾病谱涉及多个学科,病情危重复杂,常合并多器官功能损害,甚至需要使用体外生命支持设备。上述多种复杂因素均导致重症患者体内药物的分布、代谢、治疗反应等与普通患者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临床上许多药品说明书的用法及用量依据主要来自于以普通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药物临床试验。在重症患者治疗时按照普通患者的用药方式进行治疗,常常难以保证疗效。以抗菌药物为例,有文献报道,19%~43%成人重症患者抗菌药物使用为超说明书用药。因此,在重症患者诊治过程中,超说明书用药常常无法避免。其实,超说明书用药不仅在重症患者中常见,在其他学科也是非常普遍的现象。风湿性疾病、儿科疾病、肿瘤性疾病等均在各专科领域中发表了多个相关超说明书用药的专家共识。目前我国关于超说明书用药的法规不健全,临床医师选择超说明书用药承担的风险更大。因此本共识的宗旨在于提供常用且有参考价值的药品超说明书使用循证医学证据,不涉及超说明书用药审批程序等。临床医师应该时刻评估重症患者的获益及风险,在遵循国家、地方政府及医院有关法规前提下,参考本专家共识的意见进行个体化治疗。需要强调的是,按照常规说明书可获得较好疗效时,应尽量避免超说明书用药。 超说明书用药又称“药品说明书外用法”、“药品未注册用法”,是指药品使用的适应证、剂量、疗程、途径或人群等未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药品说明书记载范围内的用法。本专家共识根据目前循证医学证据,对临床常用重症治疗的常用药物的超说明书用法进行部分总结。本共识收录药品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 编制大纲 (草案)

国家药典委员会2010年12月

目录 一、总纲 (3) 指导思想 基本原则 发展目标 主要任务 二、各部纲要 (10) 《中国药典》一部(中药上下卷) 《中国药典》二部(化学药) 《中国药典》三部(生物制品) 《中国药典》四部(附录与辅料) 三、支撑工作 (26) 深化国际合作,提高国际化发展水平 建立药典信息资源平台,构建药品标准信息服务体系 加强药典工作管理

总纲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2015年版编制大纲,按照《药品管理法》和相关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国家“十 二五规划纲要”和“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进行编写,系统阐述《中国药典》2015年版编制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各部纲要,是《中国药典》2015年版编制及今后五年国家药品标准工作的重要依据。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践行科学监管理念,结合当前我国医 药产业的发展水平、药品监督管理以及医改的重大需求,以确保公众用药安全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探索和改革药品标准形成和淘汰机制,强化科技创新成果在药典标准中的应用,支持并保护先进生产工艺,促进医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汲取国内外先进经验,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不断优化、完善和提高国家药品标准,建立健全最严 格的、以《中国药典》为核心的国家药品标准体系,大幅提高我国药 品质量控制水平和《中国药典》的国际地位,在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支撑药品科学监管、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上发挥更重要作用。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建立严格的药品标准、维护公众健康的原则 必须坚持把确保公众用药安全作为药品标准工作的宗旨,在建立严格的药品质量标准进程中应恪守科学、先进、实用、规范,充分反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0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0年版 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于2011年1月 《临床用药须知——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750元. 《临床用药须知——中药成方制剂卷》650元 《临床用药须知——中药材与饮片卷》580元 三部总定价1980元 优惠价:1380元

本版《临床用药须知》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国内200多位一流的临床各科专家及相关药学专家编写,分三卷出版:①中药饮片卷,正文1268页,共介绍了656种药物,其中包括正品药物547种,附药109种。正品药物按中文名称、汉语拼音名、药材来源、炮制、性味归经、功能主治、效用分析、配伍应用、鉴别应用、方剂举隅、成药例证、用法与用量、不良反应、使用注意、化学成分、药理毒理、本草摘要、参考文献等分别撰写;②中药成方制剂卷,正文1068页,收载品种约1565个。针对每类药物的方解、临床应用、药理毒理、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用法与用量、参考文献等方面进行系统介绍。为了便于临床使用,附录中还介绍了病证索引;③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正文1577页,收载品种1440余种。本版的最大特点是对儿童用药剂量进行了全面的审查和修订。同时,对每种药物的出处均作了标注,即是否是《中国药典》收录的药品,是否是国家基本药物,是否是医保药物,等等。 《临床用药须知》2010年版在继承前版的基础上,做了大量发展和创新性的工作,具有以下鲜明特色:①首次将“中药饮片”独立成卷,为中药材、饮片的规范使用提供了标准和依据。②中药成方制剂卷、中

药材与饮片卷对收载品种的药理毒理进行了独立介绍。 ③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在书末收载了“儿童常用药物剂量表”,由北京儿童医院等权威机构的儿科专家审定,便于临床医生查阅。④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首次将“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妊娠期药物安全性分级”收入附录,为妊娠期用药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依据。⑤对同一药物的不同功效在各相关章节中分别详细介绍,采用“相互参阅”的原则,便于临床医师准确、全面地了解药物的治疗效果。 《临床用药须知》是《中国药典》的配套用书,对临床用药和编写药品说明书具有权威指导意义。临床各科医师、图书馆、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等单位和个人都应配备、使用。望各《临床用药须知》使用单位从保障公众用药安全的高度,落实好《临床用药须知》2010年版的配备和使用工作。

依法用药——临床用药主要依据的其法律地位

依法用药——临床用药主要依据的其法律地位据近期《医药经济报》报导,法院已正式受理2006年齐二药“亮菌甲素假药事件”受害人巨额索赔诉讼案,被告人是曾经及时发现并全力救治假药受害人的中山三院。医院大呼冤枉,觉得患者简直是“恩将仇报”,并提供证据表明进货渠道合法、验收程序符合有关要求、适应症及用法用量与说明书一致。虽然医院在事件中无过错,但既然法院正式立案了,表明患者选择医院作为被告是有法律依据的。事实说明,医疗机构不仅存在手术风险、麻醉风险,也存在着用药风险,这是医院管理层、临床医生易忽视的一类风险。我们试着想一想,如果进货渠道、验收程序不符合有关要求呢,如果用法用量超出说明书规定呢?如果临床应用的适应症与说明书不一致呢,中山三院还会这么理直气壮吗?这就涉及到用药的合法性问题,即临床医生用药的法律依据。 1、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 这种规定多是对用药进行一些原则性或禁止性规定,也是临床必须遵守的。例如,我们知道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易导致耳聋,为避免青少年由此导致的耳聋,卫生部曾出台一项指导原则,明确禁止对6岁以下儿童使用此类抗生素。但有的医生仍然我行我素,最终导致纠纷、诉讼,并做出巨额赔偿,《法律与医学杂志》2003曾刊载3例由此导致的诉讼赔偿案。

2、说明书的作用与法律地位 药品说明书是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后由药品生产企业提供的包含药品安全性、有效性的重要科学数据、结论和信息,用以指导安全、合理使用药品的技术性资料。SFDA对药品说明书的具体格式、内容和书写要求都有具体规定。可见,药品说明书上所载内容因经过权力机关的审核批准程序而获得了相应的法律地位,成为临床合法用药的公开的具有法律意义的指导文件。临床依据药品说明书用药(正确的用药对象、正确的适应症、正确的剂量、正确的给药方式)就获得了形式上的合法性,在此情况下发生的不良反应才可以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而免责。 但是否依说明书的用法医疗机构就无用药风险呢?不一定。 当然发生不良反应后,医疗机构有及时发出、救治不良反应的义务,否则也会面临诉讼风险。曾有报道,某患者在医院输液时发生过敏性休克,直到病人死亡30分钟以后才发现,法院判决结果可想而知。相反,深圳某医院病人在使用先锋6号时发生过敏休克,医院及早发现并进行了全力抢救,法院驳回了患者的赔偿诉讼请求。

临床用药须知

临床用药须知 临床上治疗各种疾病往往需要联合应用多种药物。同时,每一种药都可能引发很多的不利于治疗的不良反应。当病人出现了用疾病本身难以解释的症状,比如皮疹、肌痛、乏力、头晕、剧咳、水肿等,我们自然就会想到是否为药物的不良反应。而此时,确定哪种药物是罪魁祸首,谈何容易!我们把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药物的少见不良反应予以汇总分析,以便今后再碰到类似的问题时,能够及时有效的处理。 替米沙坦——流感样症状 70岁的老年女性,因高血压入院。入院后予以降压治疗,新加替米沙坦联合降压。服药后第二天,患者出现了自觉发热,出汗,乏力等类似流感症状,比较痛苦,几个小时后可自行好转,反复发作。 不得以停掉可疑药物替米沙坦,改用厄贝沙坦,不再出现类似的症状。后来随诊中,由于血压控制不佳,再次加用替米沙坦,那些流感样症状再次出现了。故确定此流感样症状为替米沙坦的副反应了。对照一下替米沙坦说明书,果不其然。 低分子右旋糖酐——过敏性休克 开始滴注数滴至数毫升时,患者立即出现胸闷、面色苍白,收缩压40 mmHg,舒张压测不出,静脉滴注肾上腺素后,抢救过来。 对照说明书,过敏症状与上述病例表现一致,说明书建议初次滴注时,应严密观察5~10 分钟,发现症状立即停注。 可达龙——室速 入院时诊断为快速房颤,心率160 次/分,入院后连续两天注射可达龙针150 mg,心率降为130>次/分,房颤仍未消除。第三天改为口服可达龙片,每日三次,每次一片。第四天,病人出现四肢抽搐,意识障碍,心率骤降为64 次/分,心电图监测示Q-T延长所致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Q-T期延长,并伴有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 考虑为可达龙所致心律失常,立即停用该药,以利多卡因等药物进行抢救。三天后,患者病情逐渐稳定,心电图检查呈窦性心律,心率72次/分。可达龙的说明书指出罕见致心律失常效应。 利多卡因——精神症状 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 后出现频发室早,予利多卡因泵入。半夜患者突然出现烦躁不安,胡言乱语,随后出现短暂性肢体抽搐。即停用多卡卡因泵入观察,症状消失。硝苯地平——牙龈增生 两例患者,其中一例还是肾衰竭(CKD4 期),顽固性高血压,牙龈增生查不到原因,抗生素也不管用,最后考虑硝苯地平的副作用,把它换掉,牙龈增生逐渐好转。 文献报道环孢素、硝苯地平、苯妥英钠都可致牙龈增生,大家临床遇到时可以往这方面想想。 卡托普利——血管性水肿 病人应用卡托普利时出现舌肿胀,考虑为卡托普利所致的血管性水肿,停药后于地塞米松针静推后第二天就消失了。另外卡托普利可影响患者性功能,因多数患者羞于反映而经常被忽视 速尿——听力下降、耳鸣 合并肾功能不全或者曾长期应用利尿剂的患者速尿有时用的比较大,长期大量应用速尿可致听力下降、耳鸣,停药后可恢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