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内主要葡萄酒产区基本情况

国内主要葡萄酒产区基本情况

国内主要葡萄酒产区基本情况
国内主要葡萄酒产区基本情况

国内主要葡萄酒产区基本情况

我国葡萄酒尽管已有2000多年的漫长历史,但葡萄和葡萄酒生产始终为农村副业,产量不大,未受到足够重视,直到1892年华侨张弼土在烟台栽培葡萄并建立了张裕葡萄酿酒公司,我国才显现了第一个近代新型葡萄酒生产企业。现国内除昌黎外,要紧有山东、河南、东北、天津等产区。

一、山东产区

2.葡萄种植情形:2006年,烟台市葡萄栽培总面积28.8万亩,产量30. 4万吨,以酿酒葡萄为主,占总栽培面积的80%。烟台市葡萄栽培要紧集中于蓬莱市和龙口市,两市葡萄栽培面积12.9万亩,占烟台市总面积的76.8%,其次为招远市和莱州市。葡萄共有70多个品种和品系,其中酿酒品种占2/ 3,其中主栽红品种有赤霞珠、蛇龙珠、梅鹿辄、佳丽酿、法国兰、黑比诺、佳美、品丽珠等;主栽白品种有白诗南、白玉霓、意斯林(贵人香)、霞多丽、雷司令、长相思、赛美蓉等;染色品种有烟73、烟74等。

3.企业状况:截止目前,全市共有注册葡萄酒生产企业102家。有固定生产场地和生产设备的企业占47家,其中取得生产许可证40家。要紧包括:烟台张裕集团有限公司、青岛葡萄酿酒公司、龙口威龙葡萄酿酒公司、华东葡萄酿酒有限公司等企业,是我国最大的葡萄酒产区,产量占全国的4 0%以上。

4.进展过程和获得的荣誉:山东产区红酒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年实现销售收入125亿元,形成了规模化、链条化进展格局,拥有张裕、中粮长城、威龙等一批葡萄酒知名企业和名牌产品。其中,烟台张裕葡萄酒在2008年以8.9亿美元的销售额位列全球葡萄酒企业第7位,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73亿元,成为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葡萄酒综合性生产经营企业。正是因为烟台及张裕对世界葡萄酒进展所作出的专门奉献,1987年,烟台被国际葡萄、葡萄酒局命名为“国际葡萄、葡萄酒城”,成为亚洲唯独获此殊荣的都市。1989年中国政府在烟台设置了国家葡萄酒质量监督检验中心,2002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总局批准对“烟台葡萄酒”实行原产地爱护。

二、河南产区

1.酿酒历史:河南产区要紧包括河南的兰考、民权,安徽的萧县以及苏北的部分地区。气候偏热,无霜期210-240天,土壤为沙土,年降雨量800毫米以上,并集中在夏季,因此葡萄旺长,病害严峻,品质降低。20世纪50年代初党和国家为改变黄河故道的贫困面貌,曾在那个地点做了大量工作。其中种植了梨、苹果、葡萄等水果。葡萄结果后,又投资建立葡萄酒厂。第一批建立有萧县葡萄酒厂,连云港葡萄酒厂以及民权葡萄酒厂。从1 956年到1976年在此先后建立了13个酒厂,产纯汁酒由1956年4.2吨进展到1976年的1.1万吨。

2.葡萄种植情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权县葡萄园面积曾达到6万多亩,产量达

3.5万吨,带动20万户农民脱贫致富。产区内的民权葡萄酒厂是当时我国四大葡萄酒厂之一,民权县是当时我国六大葡萄基地县之一;安徽萧县在上世纪80年代种植面积曾达3.5万亩,年产量约2万吨。1994年后,由于企业转轨等缘故,葡萄酒销路不行,葡萄生产又受到专门大阻碍,2007年媒体曝光后,葡萄酒产业衰落,导致专门多葡萄园被毁,截止2008年4月该产区葡萄园仅存5000到6000亩,其中酿酒葡萄约2000亩,生食葡萄3000亩。该地区种植葡萄品种有玫瑰香、佳利酿、白羽、龙眼、黑赛必尔、瓶儿、晚红蜜、法国兰、烟74、贵人香、雷司令、灰品乐、黑品乐、蛇龙珠等。

3.企业状况:该产区要紧生产企业民权葡萄酒厂始建于1950年,是我国葡萄酒的骨干企业,拥有黄河故道得天独厚的葡萄资源,年产葡萄酒二万余吨,产品60多种。其他生产企业要紧有:民权五丰葡萄酒有限公司、三九企业集团兰考葡萄酒公司、兰考路易葡萄酿酒有限公司、连云港王府葡萄酒业有限公司、安徽古井双喜葡萄酒有限公司。

4.进展过程及获得荣誉:近年来,产区荣获“豫东故道沙区优质酿酒葡萄选育、栽培及酿酒技术研究”荣获国家二等奖。产品荣获国际金奖3个、银奖2个、铜奖2个,获国家级、部级金奖9个、银奖9个。2007年春节前夕,部分企业造假仿冒情形被媒体曝光,小酒厂用“三精一水”勾调出

所谓“葡萄酒”,严峻阻碍消费者的健康安全。曝光后,河南民权产区地产葡萄酒销量较往常大量减少,甚至部分企业至今未摆脱经营困局。

三、东北产区

1.酿酒历史:据1960年资料的统计,东北产区当时采摘野生山葡萄的总量已达1.5万吨,要紧用于酿酒。东北地区生产山葡萄酒的历史能够追溯到解放前。1936年由日本人兴建的吉林市长白山葡萄酒厂和1938年成立的吉林通化葡萄酒厂确实是最早利用山葡萄酿酒的两个酒厂。解放前夕,东北地区的葡萄酒生产处于停产状况。建国以后,东北地区相继成立了十几家葡萄酒企业,到1974年的总产量超过1万吨。然而,由于该地区冬季严寒,欧亚种葡萄品种大多数浆果不能充分成熟,因此,长期以来,该地区的酿酒原料受到局限,产品机构差不多是单一的甜型红葡萄酒。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在1973——1996年间,用山葡萄抗寒种质资源与不抗寒的世界酿酒名种进行了杂交试验,在大规模山葡萄资源调查的基础上,选育出了产量高、品质优的“左山一”“左山二”两个品种,在生产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双庆”“双丰”以及利用四种杂交模式培养出的山-欧F1等品种,为东北地区的葡萄酒进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1998年到2002年底,东北地区的山葡萄酒红遍大江南北,年销售额超过5千万元的企业达10多户,其中长白山、通化、池之王等知名品牌年销售亿元以上。到2002年底,通化市葡萄酒生产能力达到7万吨,总产量达到4.6万吨。然而盲目过度的进展,造成原料紧缺,一些不法经营者开始采纳“三精一水”制作所谓的葡萄酒,以低价大肆冲击市场,结果造成全国葡萄酒市场纷乱无序,从而引起了媒体的极大关注,于2002年12月被中央电视台曝光。至此,整个山葡萄酒行业遭遇重创,进入进展低谷。

2.葡萄种植情形:近年来,东北地区的葡萄酒生产有了一定的进展,随着葡萄酒企业的持续进展壮大,东北地区党的山葡萄栽培面积也在逐年增加,经济效益明显,已成为当地振兴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8年,吉林山葡萄栽培面积差不多超过8万亩,要紧生产地集中在吉林通化,通化市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进展到5万亩,仅集安市葡萄栽培面积就达到2.1万亩,总生产能力达到15万吨;黑龙江约1.6万亩,辽宁约3

万亩,这几个产地山葡萄均以双红、双优、公酿一号为主,新品种左优红也开始大面积栽培。

3.企业状况:截止2008年,通化地区通过QS认证的葡萄酒企业有88户。本产区要紧有以下生产企业:通化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长白山酒业集团有限公司、通化通天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通化圣大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通化爽然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通化华龙山葡萄酒有限公司、通化香雪兰山葡萄酒有限公司、通化茂祥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通化天露饮品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天池葡萄酒有限公司、通化帝源葡萄酒有限公司。

除了通化地区以外,吉林省的吉林、长春、白山等地也分布着一批葡萄酒企业。黑龙江省葡萄酒企业较少,而且规模较小,要紧分布在黑龙江的中东部地区。辽宁省近年来酿酒葡萄进展速度专门快,葡萄酒企业虽没有吉林省多,但也涌现出了一批五女山、亚洲红、东星、北国家园等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

4.进展过程和获得的荣誉:“通化”牌葡萄酒被评为2002年中国名牌产品。主导产品仍旧是以山葡萄为原料的爽口葡萄酒。1960年开始,通化葡萄酒就先后被评为省、部、国家名酒和优质酒,荣获各种奖项50余次,其中金奖15次、银奖9次及其他奖励和荣誉称号;从2002年起,荣获“中国名牌”、“原产地爱护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等称号;2006年,在国际烈酒、葡萄酒挑战赛(IWC)中,通化荣获一金四银五项大奖。假冒山葡萄酒的泛滥给葡萄酒市场带来了专门大的阻碍,2002年底至2003年初,通化市政府下决心对当地市场进行了整治,使山葡萄酒的生产和市场秩序有了一定好转,产品质量也有较大提升。

四、天津产区

1.环境状况:天津地区的葡萄基地分布在天津蓟县、汉沽等地,为渤海湾半潮湿区,滨海气候有利于色泽及香气形成,玫瑰香品质最为突出。那个地点的土质为稍粘重的滨海盐碱土壤,矿质营养丰富,有利于香气形成和色泽形成。蓟县东部山区及东北部的遵化、迁西、兴隆山区气温明显降低晚熟及及极晚熟品种成熟期可较平原推迟10天左右,光照充足,微风习

习,土壤多为富含砾石、钙质、透气良好的壤土或沙壤土,是生产优质干红、干白葡萄品种的良好基地。

2.葡萄种植情形:目前天津等地栽植的葡萄品种多为赤霞珠、梅鹿辄、品丽珠、贵人香、霞多丽、白玉霓、玫瑰香等酿造红、白干酒的名种。

3.企业状况:中法合营王朝葡萄酿酒有限公司是天津产区的最大红酒生产企业,始建于1980年,是我国最早成立的中外合资企业之一,也是天津市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要紧生产王朝牌高档系列葡萄酒。合资经营以来,企业取得了庞大成功。产品的产量从1980年的年产7.5吨增长到1996年的1.4万吨。20多年来,王朝公司固定资产由100多万元增加到7亿多元,增长700多倍;年生产能力由7.5吨提升到2.4万吨,增长320倍;年销售额由100多万元猛增到8.5亿元,增长850倍;累计为国家创税收高达十几亿元,人均创利税140多万元,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同行业第一。其他生产企业还有:天津施格兰有限公司、天津大唐开元酒业公司、天津吉阳酒业进展有限公司。

五、我国葡萄酒产业的进展趋势与目标

世界葡萄酒产业进展趋势:葡萄种植总面积趋于稳固,葡萄酒产量缓慢上升,消费量将连续增长;世界葡萄酒市场供大于求状况仍将连续;新世界葡萄酒生产和消费量增长强劲;葡萄酒消费和生产逐步趋于优质化、高端化;亚洲将成为葡萄酒消费增长最快的地区。

我国葡萄酒产业进展趋势:葡萄酒市场需求与产量进一步扩大;估量2 010年产量达80万吨,占饮料酒比例升至2%。萄酒质量稳步提升,产品向高端化进展;高档酒将占到50%,中档酒占到40%,而低档酒只占10%。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酒种多样化;干白、甜型葡萄酒、桃红比例升高;酒庄休闲旅行业进展;进口葡萄酒量增长迅速;国内葡萄酒企业将面临更多国际竞争。

我国葡萄酒产业进展目标:持续提升国产葡萄酒的综合品质;尽快排除同质化现象,表现中国葡萄酒典型、专门的风格;进一步完善葡萄酒产品结构,满足葡萄酒消费市场的个性需求;有关政策法规的完善,专门是可执行的法规标准的建立。

六、我国葡萄酒产业进展的关键保证措施

1.充分表现各产区生态特点的典型风格品种、酒种区域化布局;优良苗木繁育保证;适宜栽培模式补充;生产治理技术调控。生产目标:生产风味品质优良、质量均一、典型风格的优质酿酒原料。

2.利用资源优势和专门生态条件选育优良酿酒葡萄品种选育目标:优良品质是关键,产区生态的适应性是保证。选育方法:长远目标是杂交育种;近期目标是营养系选种。

3.产业链有机衔接,幸免生产盲目性原料;不同葡萄酒生产需求的原料品质各异;原料基地和生产企业有机结合形成利益共同体;抛弃产前、产中、产后观念;走出种植决定产品质量的误区;树立整体产业链的理念。

4.酿造工艺技术的集成组装。生产个性鲜亮的优质葡萄酒;树立一个“天、地、人合一”的酿造理念;生态条件变化、原料品质不同,酿造技术必须调整通过集成组装不同工艺方法,“减少、增加、滞留、扩展”原料的潜在质量,使产品生产工艺可知、可控、可重复。

5.产品市场营销中国葡萄酒市场消费特点:理智、时尚。现在市场状况:文化普及不够、市场竞争国际化、需求量快速上升、产品同质化。措施:借鉴有关体会,正确引导健康、高雅消费;采纳文化渗透、扩展产业、宣传个性风格、培养固定消费群体。

6.科技体系建设产业有关理论的突破;国外技术的引进、消化、吸取、再创新;成熟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产品品质监管和真伪识不体系研发。

7.政策法规建立国家标准制订、执行;地理标志产品监管;质量分级体系探讨;庄园产品的规范;经营诚信理念的树立;生产过程监控。

8.有关产业技术储备与产业化推广酵母、乳酸菌、酶制剂等辅料的研发;葡萄园机械化设施、设备的研制;高效、安全、环保的病虫害防控体系建立;葡萄酒酿造设备的研发生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