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热平衡计算.(DOC)

热平衡计算.(DOC)

热平衡计算.(DOC)
热平衡计算.(DOC)

2.热平衡计算

单位时间内熔体固化放出的热量等于冷却水所带走的热量 ⑴ 进入模腔的总热量 G i n Q in

???= (公式11-1)

式中:

Q in ——进入模腔的总热量(/KJ h )

n ——每小时注射次数

i ?——塑料熔体进入模腔时(1max t )及冷却结束时(1min t )塑料热含之差(/KJ kg )查图4-2-13 公式计算 1max 1min ()p E i

C t t L ?=-+。(公式11-2)

P C ——平均比热,查表4-2-4;

E L ——潜热,查表4-2-4 (/kJ kg )。

G ——每次注射量(kg )

⑵模具散热量L R c out Q Q Q Q ++= (公式11-3) 1)对流散发走的热量

()021t t F Q m c

-??=α (公式11-4)

式中: C Q ——对流散发走的热量(/KJ

h )

1α——传热系数0211t t A m -=α (公式11-5)

F ——模具表面积(2m ) 2m t —模具平均温度(℃)查表4-2-6

0t

—室温(℃)

'''F F F τ=+ (公式11-6)

'F 为模具四侧面积,''F 为模具对合面积;

τ

为开模率()

'

''

''θθθθτ+-=

(公式11-7)

θ注射时间,'θ制件冷却时间,''θ注射周期

1360

4.1868(0.25)

300

A t =?++

当0<2m t <300℃时,由实验得:

2)制品所需冷却时间计算

冷却时间定义:从熔体充满型腔起,到可以开模取出制件止的这段时间。常以制件巳充分凝固,具 有一定强度和刚性为准,具体的标准为:

(a)制件最厚部断面中心层温度冷却到该种塑料的热变温度以下所需的时间。 (b )制件断面的平均温度,冷却到所要求的某一温度以下所要的时间:

(c )某些较厚的制品,断面中心部分尚未凝固,但有一定的壳层已经凝固,此时取出制品,可不产 生让大的变形,这段时间也可定为制件的冷却时间。

(d)结晶性塑料制件最厚部位断面的中心层温度,冷却到其熔点以下所需的时间。 2)制品所需冷却时间计算 ①可查表4-2-5确定 ②可理论计算

制件最厚部断面中心层温度冷却到热变温度以下所需的时间。

??

???????? ???='W w 22

--4ln k t T T T T S m ππθ (公式11-8) t--制品的壁厚,㎜

w T --模具温度,℃ 表4-2-6

m T --塑料熔体温度,℃ 表4-2-6 s T --塑件的热变形温度,℃

κ --塑料热扩散系数,㎜2

/s 表4-2-4

3)由辐射散发的热量

(公式11-9)

式中:R Q ——由辐射散发的热量(/KJ

h )

'F ——为模具四侧面积(2m )

??

?????

???? ??+-??? ??+?=4

42'R 100273100273Q t t F m ε

ε—— 辐射率,磨光面0.04~0.05

一般加工面0.8~0.9(取一般加工面) 毛坯 1.0

t o 室温 t 2m 平均模温 表4-2-6 4)向注塑机工作台面所传热量

(公式11-10)

式中: L Q ——向注塑机工作台面所传热量(/KJ h )

α—— 传热系数,普通钢 α=140(2/W m ℃) 合金钢 α=105(2/W m ℃)

'''F ——模具与工作台接触面积(2m )

⑶热平衡条件

in L R c out Q Q Q Q Q =++= 当in out Q Q ≤ 模具需设计冷却系统

当in out Q Q ≥ 模具需设计加热系统 当in out

Q Q = 模具不需设计调温系统

⒉冷却回路的尺寸确定

当in out Q Q ≤ 模具需设计冷却系统 out in Q Q Q -=?

由于动定模的冷却水道是分别设置的,因此应将L Q 分解为凹模带走的热量A Q 和凸模带走的热量T Q ,由经验得:

A Q =0.4Q ?;T Q =0.6Q ?; (公式11-11)

1)冷却水用量计算

()in out w w t -t c m Q ???=?ρ ()

in out w t t C Q

-???=

ρw

m (公式11-12)

Q ? 冷却水每小时从模具所带走的热量,KJ/h

w m 冷却水每小时用量,KJ/h w c 冷却水比热容,4.18KJ/(Kg ·℃) out t 模具的出水温度,℃

in t 进入模具的冷却水温度,℃

[]

02'

''L 6.3Q t t F m -?=α

2)冷却面积、管径、流速确定 d 管径(m )、v 流速(m/s )(查表6-4可得) 1)(冷却面积计算)

冷却水从模具中带走的热量为:()KJ/h A t Q

???=?α (公式11-13)

()in out m cp m t -t 0.5-t t -t t ==? t m

模具温度,℃ 表4-2-6

t cp 冷却水平均温度,℃ t ? 模具与冷却水的平均温度差,℃

α

冷却水的管壁传热系数,KJ/(m 2

·h ·℃)A 管道的有效冷却面积,m 长径比L/d>50

的细长冷却水管,载热模具管壁对冷却水的传热系数

式中,冷却水密度

----ρ

v 流速,(m/s ) (查表6-4)

d 管径,(m )(查表6-4) A 0 冷却水物理性质参量的函数(表4-1-1)

水的热导率λ,比热容C W 及粘度 μ均是水温的函数。 3)冷却回路长度计算

L d n A ???=π 简单粗略计算

()()

m

m t t d A 548

.006.3Q

L -??????=

νρπ 理论计算 t 4m 冷却水平均温度 t 5m 冷却水管壁平均温度 △Q 应排除的热量 4)冷却回路压降计算 ()

2132p

d L

e +????=?υρη (公式11-14)

式中: Le ——冷却回路因孔径变化或改变方向引起局部阻力的当量长度(m )。

η 水在t 5m 时的运动粘度(m 2

/s ) ρ 水在t 5m 时的密度(kg/m 3) ν 水的流速 (m/s )

()0.2

0.8

d v 3.6A ?=ρα0.4

0.4W

6

00C 0230A μ

λ?=。。

5)紊流计算(管径d ,最低流速υ,)

计算在紊流状态,冷却水的体积流量V 和相应的管径。 由于水的密度3

1000kg/m =ρ 每小时用量w m

冷却水的体积流量ρ60m q w v =

(()

in out w t t C Q -???=ρw m 公式11-15)(m 3

/min ) 由紊流体积流量q v ,查表4-2-2得处于紊流状态的管径d (㎜) 。 圆管中紊流状态雷数的计算式: 4e 10d

R ≥??=

μ

υρ υ:管中的最低流速(m/s ) 粘度 μ 确定实际冷却水流速υ2

v

2v d q 0.0202d 604q =?=π (m/s )

6)冷却面积计算

冷却水从模具中带走的热量为:

()KJ/h A t Q out ???=α ()in out m cp m t t 0.5-t t -t t +==?

t m :模具温度,℃ t cp :冷却水平均温度,℃

t ?:模具与冷却水的平均温度差,℃

α

:冷却水的管壁传热系数,KJ/(m 2

·h ·℃)

A:管道的有效冷却面积,m 2

长径比L/d>50的细长冷却水管,载热模具管壁对冷却水的传热系数

()0.2

0.8

d v ?=ρφ

α

式中,冷却水密度

----ρ

v:流速,(m/s ) d:管径,(m )

φ:与冷却水温度有关的物理系数 ,可查表求。

冷却回路计算示例

有一成型高密度聚乙烯食品盒模具,每一模一件,塑件壁厚为1.9mm 。 工艺设计参数:

注射量,kg/次 …………………… 0.186 每小时成型次数……………………180 每小时注射量………………………33.48

比热,KJ/kg·℃……………………2.302

潜热,KJ/kg (243)

成型时间,秒/模 (20)

热平衡设计:

1)冷却水用量计算

2)冷却面积计算

3)冷却水体积流量计算及冷却水管径确定

4)紊流计算

5)冷却回路长度计算

6)冷却回路压降计算

加热或冷却方案初定

查表4-2-6 高密度聚乙烯模温50~70℃一般要求设计冷却系统;模温取值偏低值,为38℃查表4-2-6 高密度聚乙烯塑料熔料温度150℃~260℃取稍高值,为230℃

取水温低于模温14℃,为24℃。根据塑件的质量要求,拟控制各条冷却回路的出入口温度为3℃。查表11-5 高密度聚乙烯热变形温度 60~82 ℃

模具外形 400×400×400(㎜)

现拟出具体使用参数如下:

熔料温度,℃ 230

模温,℃ 38

塑件脱模温度,℃ 80

注射量,kg/次 0.186

每小时注射量,, 33.48

比热,KJ/kg·℃ 2.302

潜热,KJ/kg 243

成型时间,秒/模 20

每小时成型次数 180

水温℃ 24

平均水温℃ 26

计算步骤如下: 1.热平衡计算 ⑴ 进入模腔的总热量 (公式11-1)20088

186.0600180=??=???=G i n Q in

(/KJ h )

Q in ——进入模腔的总热量(/KJ h )

n ——每小时注射次数180

i ?——塑料熔体进入模腔时(1max t )及冷却结束时(1min t )塑料热含之差(/KJ kg ) 查图4-2-13 (公式11-2) 1max 1min ()p E i

C t t L ?=-+。

查图确定 1max t =800(/KJ kg ) 1min t =200(/KJ kg )

600200800=-=?i (/KJ kg )

⑵模具散热量L R c out

Q Q Q Q ++= (公式11-3)

1)对流散发走的热量 (公式11-4) ()1041888.058.6021=??=-??=t t F Q m c

α(/KJ h )

式中: C Q ——对流散发走的热量(/KJ h )

1α——传热系数 58.6203855.1021

1=-?=-=t t A m α (公式11-5)

A 1=1.55

F ——模具表面积(2

m

) 2m t —模具平均温度(38℃)查表4-2-6

0t —室温20(℃)

'''F F F τ=+ =0.4×0.4×4+0.4×2×0.3=0.88 (公式11-6)

'F 为模具四侧面积,''F 为模具对合面积;

τ

为开模率()

3.020

14

20'

''

''=-=

+-=

θθθθτ (公式11-7) 12360

4.1868(0.25)

300

m A t =?++

θ注射时间2秒,查表4-2-5,'θ制件冷却时间12秒,''θ注射周期20秒

当0<2m t <300℃时, 2)由辐射散发的热量

(/KJ h ) (公式11-9)

式中:R Q ——由辐射散发的热量(/KJ h )

'F ——为模具四侧面积0.4×0.4×4=0.64(2m ) ε—— 辐射率,磨光面0.04~0.05

一般加工面0.8~0.9(取一般加工面) 毛坯 1.0 t o 室温20 t 2m 平均模温38 表4-2-6 3)向注塑机工作台面所传热量

(/KJ h )

(公式11-10)

式中: L Q ——向注塑机工作台面所传热量(/KJ h )

α—— 传热系数,普通钢 α=140(2/W m ℃) 合金钢 α=105(2/W m ℃)

'''F ——模具与工作台接触面积0.4×0.4×2=0.32(2

m )

L R c out Q Q Q Q ++==104+10.2’+2903=3107(/KJ h )

热平衡条件

in L R c out Q Q Q Q Q =++= 当in out Q Q ≤ 模具需设计冷却系统

当in out

Q Q ≥ 模具需设计加热系统 当in out Q Q = 模具不需设计调温系统

⒉冷却回路的尺寸确定

out in Q Q Q

-=?=20088-3017=17071 KJ/h

由于动定模的冷却水道是分别设置的,因此应将L Q 分解为凹模带走的热量A Q 和凸模带

12360

4.1868(0.25)

300

m A t =?+

+2

.1064.09.1510020273100382738.0100273100273Q 4

4'4042'

R =?=???????

???? ??+-??? ??+=??????????? ??+-??? ??+?=F t t F m ε[][]2903

32.0907220381406.36.3Q '

''02'

''L =?=-??=-?=F t t F m α

走的热量T Q ,由经验得:

A Q =0.4Q ?=6828 KJ/h

T Q =0.6Q ?=10242 KJ/h (公式11-11)

1)冷却水用量计算

()

in out w w t -t c m Q ???=?ρ

()361.13

100018.417071

m w =??=-???=

in out w t t C Q ρ m 3/h (公式11-12)

Q ? 冷却水每小时从模具所带走的热量,KJ/h

w m 冷却水每小时用量,m 3/h

w c 冷却水比热容,4.18KJ/(Kg ·℃) out t 模具的出水温度24℃

in t 进入模具的冷却水温度27℃

2)冷却面积、管径、流速确定 d 管径(m )、v 流速(m/s )(查表6-4可得) (冷却面积计算)

冷却水从模具中带走的热量为:()KJ/h

17071A t Q =???=?α (公式11-13)

()in out m cp m t -t 0.5-t t -t t ==?= 36.5℃ t m

模具温度,℃ 表4-2-6

t cp 冷却水平均温度,℃ t ? 模具与冷却水的平均温度差,℃

α

冷却水的管壁传热系数,KJ/(m 2

·h ·℃)

A=17071/(

α

×t ?)=0.044 m 2

管道的有效冷却面积,m 2

长径比L/d>50的细长冷却水管,载热模具管壁对冷却水的传热系数

式中,冷却水密度

----ρ

v =0.52(m/s )流速, (查表6-4)

D=10(m )管径,(查表6-4) A 0 =7.95冷却水物理性质参量的函数(表4-1-1)

()()10661

01

.052.0100095.76.3d

v 3.6A 2

.08

.00.2

0.8

=??

?=?=ρα

水的热导率

λ,比热容C W

及粘度 μ均是水温的函数。

3)冷却回路长度计算

L d n A ???=π 简单粗略计算

7.001

.02044

.0L =??=

??=ππd

n A

4)冷却回路压降计算

()

2

132p d L e

+????=?υρη (公式11-14) 式中:

Le ——冷却回路因孔径变化或改变方向引起局部阻力的当量长度(m )。

η 水在t 5m 时的运动粘度(m 2/s ) ρ 水在t 5m 时的密度(kg/m 3

) ν 水的流速 (m/s )

0.4

0.4W

600C 023

0A μλ?=。。

三种能量平衡减肥方法

三种能量平衡减肥方法 3 Ways to Change Your Energy Balance to Lose Weight 三种能量平衡减肥方法 Life is all about achieving balance, right? Well, not if you're trying to lose weight. If you've achieved an energy balance then you will not lose weight. A perfect energy balance equation helps you to maintain your weight. If you want to slim down, you need to knock that scale off kilter. 生活就是追求平衡,对吧?然而,如果你在减肥,就打破了平衡。如果你实现了能量平衡,那么你不会减肥。一个完美的能量平衡可以帮助你保持你的体重。如果你想减肥,你需要打破这种能量平衡。 What Is My Energy Balance? 我的能量平衡是什么? Energy balance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your energy input or the number of calories that you put into your body and the energy you burn each day. 能量平衡就是身体能量摄取或者摄入卡路里的数量,和你每天消耗的能量之间的差异。 Some people refer to the energy balance equation as the "calories in, calories out" equation. You should calculate your energy balance if you want to lose

热平衡计算

热平衡计算 热平衡计算 1.热平衡原理 要使通风房间温度保持不变,必须使室内的总得热量等于总失热量,即。 在通风过程中,室内空气通过与进风、排风、围护结构和室内各种高低温热源进行交换,为了使房间内的空气温度保持不变,必须使房间内的总得热量∑Qd与总失热量∑Qs相等,也就是要保持房间内的热平衡。即热平衡:∑Qd=∑Qs。 通风房间内的得热与热量如图3-2-7所示。随工业厂房的设备、产品及通风方式的不同,车间得热量、失热量差别较大。一般通过高于室温的生产设备、产品、采暖设备及送风系统等取得热量;通过围护结构、低于室温的生产材料及排风系统等损失热量。 图3-2-7 通风房间内的得热与热量模型 在使用机械通风,又使用再循环空气补偿部分车间热损失的车间中,热平衡的等量关系如图3-2-8所示。

图3-2-8 热平衡的等量关系 由图3-2-8的热平衡等量关系,即的通风房间热平衡方程式为: (3-2-16) 式中——围护结构、材料吸热的总失热量,kW; ——生产设备、产品及采暖散热设备的总放热量,kW; Lp——局部和全面排风风量,m3/s; Ljj——机械进风量,m3/s; Lzj——自然进风量,m3/s; Lhx——再循环空气量,m3/s; pu ——室内空气密度,kg/ m3; Pw——室外空气密度,kg/ m3; tu——室内排出空气湿度,℃; tjj——机械进风湿度,℃; to——再循环送风温度,℃; c——空气的质量比热,其值为1.01kj/kg·℃; tw——室外空气计算湿度,℃, tw的确定:在冬季,对于局部排风及稀释有害气体的全面通风,采用冬季采暖室外计算湿度。对于消除余热、余湿及稀释低毒性有害物质的全面通风,采用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是指历年最冷月平均温度的平均值。 通风房间的风量平衡、热平衡是风流运动与热交换的客观规律要求,设计时应根据通风要求保证满足设计要求的风量平衡与热平衡。如果实际运行时所达到的新平衡状态与设计要求的平

三大平衡计算.docx

第 1 讲配料计算 1.1 配料方案的选择 因为硅酸盐水泥熟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氧化物化合而成,因此,在水泥 生产中控制各氧化物之间的比值(即率值),比单独控制各氧化物的含量,更能反映出对熟料矿物组成和性能的影响。故常用表示各氧化物之间相对含量的率值来 作为生产控制的指标。为了获得较高的熟料强度,良好的生料易烧性以及易于控 制生产,选择适当的熟料三率值是非常必要的。 1.1.1 熟料率值的确定 众所周知, C3S 是熟料的主要矿物,在水泥水化过程中水化速度最快,对熟 料的 3d、28d 强度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实际生产中熟料的C3S 含量由熟料的KH 来决定的。当熟料中的KH 值在0.86~0.92 之间时,R3、R28 值均较高;当KH≥ 0.91 时,虽然 R3 较高,但 R28 已呈下降趋势,此时,熟料烧成已经较困难,f-CaO 不易控制,对强度有较大影响。因此,KH 取0.86~0.90 为熟料最佳控制范围,可以保证熟料的 3 天和 28 天强度[2]。 若熟料 SM 过高,则由于高温液相量显著减少,熟料煅烧困难,C3S 不易形成; SM 过低,则熟料因硅酸盐矿物少而熟料强度低,且由于液相量过多,易出 现结大块、结炉瘤、结圈等,影响窑的操作。SM 一般控制在 2.3~2.7 范围内。 若 IM 过高,熟料中 C3A 含量多,液相粘度大,物料难烧,水泥凝结快。IM 过低,虽然液相粘度小,液相中质点易于扩散对C3形成有利,但烧结范围窄, S 窑内易结大块,不利窑的操作。IM 一般控制在 1.5~1.7 范围内。 表 2-1 国内主要水泥生产公司熟料率值及液相量[3]厂名ZH SD ZJ LG IN SC XJ BQ YS KH0.870.900.880.890.870.870.900.890.87 SM 2.49 2.46 2.58 2.32 2.36 2.42 2.58 2.52 2.37 IM 1.61 1.69 1.45 1.62 1.44 1.63 1.35 1.64 1.35 L1450 C24.0723.8723.4325.4025.4124.3822.3524.6824.70两高一中方案即高SM、高 IM 、中KH 、低液相量配料方案,其值控制为:KH=0.88 ±0.02、SM=2.5±0.1、IM=1.6 ± 0.1、 L=20%~25%。从我国冀东等公司的预分解窑生产实践看,两高一中方案是适当的。

干燥过程的物料平衡与热平衡计算

干燥过程的物料与热平衡计算 1、湿物料的含水率 湿物料的含水率通常用两种方法表示。 (1)湿基含水率:水分质量占湿物料质量的百分数,用ω表示。 100%?= 湿物料的总质量 水分质量 ω (2)干基含水率:由于干燥过程中,绝干物料的质量不变,故常取绝干物料为基准定义水分含量。把水分质量与绝干物料的质量之比定义为干基含水率,用χ表示。 100%?= 量 湿物料中绝干物料的质水分质量 χ (3)两种含水率的换算关系: χ χ ω+= 1 ω ω χ-= 1 2、湿物料的比热与焓 (1)湿物料的比热m C 湿物料的比热可用加与法写成如下形式: w s m C C C χ+= 式中:m C —湿物料的比热,()C kg J ?绝干物料/k ; s C —绝干物料的比热,()C kg J ?绝干物料/k ; w C —物料中所含水分的比热,取值4、186()C kg J ?水/k (2)湿物料的焓I ' 湿物料的焓I '包括单位质量绝干物料的焓与物料中所含水分的焓。(都就是以0C 为基准)。 ()θθχθχθm s w s C C C C I =+=+='186.4 式中:θ为湿物料的温度,C 。

3、空气的焓I 空气中的焓值就是指空气中含有的总热量。通常以干空气中的单位质量为基准称作比焓,工程中简称为焓。它就是指1kg 干空气的焓与它相对应的水蒸汽的焓的总与。 空气的焓值计算公式为: ()χ1.88t 24901.01t I ++= 或()χχ2490t 1.881.01I ++= 式中;I —空气(含湿)的焓,绝干空气kg/kg ; χ—空气的干基含湿量,绝干空气kg/kg ; 1、01—干空气的平均定压比热,K ?kJ/kg ; 1、88—水蒸汽的定压比热,K ?kJ/kg ; 2490—0C 水的汽化潜热,kJ/kg 。 由上式可以瞧出,()t 1.881.01χ+就是随温度变化的热量即显热。而χ2490则就是0C 时kg χ水的汽化潜热。它就是随含湿量而变化的,与温度无关,即“潜热”。 4、干燥系统的物料衡算 干燥系统的示意图如下: (1)水分蒸汽量W 按上述示意图作干燥过程中的0水量与物料平衡,假设干燥系统中无物料损失,则: 2211χχG LH G LH +=+ 水量平衡 G 1

水溶液中的三大平衡练习题

水溶液中的“三大平衡” (1) 题型:选择题 6分,电离度(2016),沉淀溶解平衡、溶度积常数( 2015、2013 )、K sp 计 算(2014)、离子积常数(2012)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 ?醋酸是电解质,下列事实能说明醋酸是弱电解质的组合是 ① 醋酸与水能以任意比互溶 ②醋酸溶液能导电 ③醋酸溶液中存在醋酸分子 ④0.1 —1 一 1 mol L 醋酸的pH 比0.1 mol L 盐酸的pH 大⑤醋酸能和碳酸钙反应放出 CO ⑥大小 相同的锌粒与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醋酸反应,醋酸产生 耳速率慢 A. ②⑥ B.③④⑤ C.③④⑥ D.①② 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盐酸中滴加氨水至中性,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铵 B. NaHSO 溶液、KF 溶液、KAI(SO “2溶液、Nal 溶液中,前三个都对水的电离平衡产生 影响,且 都促进水的电离 C. 向NaAIQ 溶液中滴加NaHCO 溶液,有沉淀和气体生成 D. 25 C 时,用醋酸溶液滴定等浓度 NaOH 溶液至pH = 7 , V (醋酸)> V 3. 将浓度为0.1 mol L 「1 HF 溶液加水不断稀释,下列各量始终保持增大的是 + C (F 一) A. C (H ) B. K a (HF) C. c (H +) D. 4. 对滴有酚酞试液的下列溶液,操作后颜色变深的是 A. 明矶溶液加热 B. CHCOON 溶液加热 C.氨水中加入少量 NHCI 固体 D.小苏打溶液中加入少量 5. 下列溶液中粒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 0.1 mol L 一1 NaHCO 溶液与0.1 mol L 一1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 c (Na + ) > c (CO 3 ) > c (HCO ) > c (OH ) B. 20 mL 0.1 mol L — 1 CH 3COON 溶液与 10 mL 0.1 mol L — 1 HCI 溶液混合后溶液呈酸性, 所得溶 液中:c (CHCOO) > c (CI 一)> c (CH 3COOH) > c (H + ) C. 室温下,pH = 2的盐酸与pH = 12的氨水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 — + + — c (CI ) + c (H + ) > c (NH 4)+ c (OH ) D. 0.1 mol L 一1 CH 3COOH 溶液与0.1 mol ?一1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 C (OH 「)> c (H + ) + c (CH 3COOH) 6. 常温下,0.2 mol L — 1 的一元弱酸HA 与等浓度的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 部分微粒组成及浓度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A 为强酸 B.该混合液pH = 7 C. 图中X 表示HA Y 表示 OH , Z 表示H D. 该混合溶液中:c (A — ) + c (Y) = c (Na + ) 7. 室温下,甲、乙两烧杯均盛有 5 mL pH = 3的某一元酸溶 液,向乙烧杯中加水稀释至 pH = 4。关于甲、乙烧杯中溶 液的描述正确的是 c (H + ) C (HF) NaCI 固体

(完整版)高中化学三大平衡

水溶液中的化学平衡 高中化学中,水溶液中的化学平衡包括了: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等。看是三大平衡,其实只有一大平衡,既化学反应平衡。所有关于平衡的原理、规律、计算都是相通的,在学习过程中,不可将他们割裂开来。 化学平衡勒夏特列原理(又称平衡移动原理)是一个定性预测化学平衡点的原理,内容为:在一个已经达到平衡的反应中,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以及参加反应的化学物质的浓度),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但不能完全消除这种改变。 比如一个可逆反应中,当增加反应物的浓度时,平衡要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平衡的移动使得增加的反应物浓度又会逐步减少;但这种减弱不可能消除增加反应物浓度对这种反应物本身的影响,与旧的平衡体系中这种反应物的浓度相比而言,还是增加了,转化率还是降低了。 1、不管是电离、水解还是沉淀溶解,一般情况下,正反应的程度都不高,即产物的浓度是较低的,或者说产物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双水解除外。 2、弄清楚三类反应的区别和联系。 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1.温度: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温度升高,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2.浓度:弱电解质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 3.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含有与该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从而使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朝着生成弱电解质分子的方向移动,弱电解质的解离度降低的效应称为同离子效应 4.化学反应:某一物质将电离的离子反应掉,电离平衡向正方向移动

1、电离平衡 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的离子化速率(即电离速率)等于其分子化速率(即结合速率) (如:水部分电离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同时,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的可逆过程) 范围:弱电解质(共价化合物)在水溶液中 外界影响因素:1)温度:加热促进电离,既平衡向正反向移动(电离是吸热的) 2)浓度:越稀越电离,加水是促进电离的,因为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向离子数目增多的方向移动) 3)外加酸碱:抑制电离,由于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增多,使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2、水解平衡 定义:在水溶液中,盐溶液中电离出的弱酸根离子或弱碱根离子能和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结合成弱电解质的过程。 范围:含有弱酸根或弱碱根的盐溶液 外界影响因素:1)温度:加热促进水解,既平衡向正反向移动(水解是吸热的,是中和反应的逆反应) 2)浓度:越稀越水解,加水是促进水解的,因为平衡向水解方向移动 3)外加酸碱盐:同离子子效应。

高中化学水溶液中的三大平衡及其常数计算

水溶液中的三大平衡及其常数的有关计算 1.理解弱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平衡,能利用电离平衡常数(K a、K b、K h)进行相关计算。 2.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盐类水解的应用。 3.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理解溶度积(K sp)的含义,能进行相关的计算。 4.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运用。 命题热 点提炼 三年考情汇总核心素养链接 3.溶液 中的 “四大 平衡常 数”的 计算及 应用 2016·Ⅰ卷T12,T27 2018·Ⅲ卷T12 2017·Ⅰ卷T13(A)、 T27,Ⅱ卷T12(B),Ⅲ 卷T13(A) 2016·Ⅰ卷T27,Ⅱ 卷T28 1.平衡思想——能用动态平衡的观点考察,分析 水溶液中的电离、水解、溶解三大平衡。 2.证据推理——根据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变 化,推断反应的原理和变化的强弱。 3.实验探究——通过实验事实,探究水溶液中酸 碱性的实质。 4.模型认知——运用平衡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 示现象本质和规律。 水溶液中的三大平衡及其常数的有关计算 1.电离平衡与水解平衡的比较 电离平衡(如CH3COOH溶液) 水解平衡(如CH3COONa溶液)实质弱电解质的电离盐促进水的电离 升高温度 促进电离,离子浓度增大,K a 增大 促进水解,水解常数K h增大加水稀释 促进电离,离子浓度(除OH-外) 减小,K a不变 促进水解,离子浓度(除H+外)减小,水 解常数K h不变 加入相应离子 加入CH3COONa固体或盐酸, 抑制电离,K a不变 加入CH3COOH或NaOH,抑制水解, 水解常数K h不变 加入反应离子加入NaOH,促进电离,K a不变加入盐酸,促进水解,水解常数K h不变

回转窑系统热平衡计算资料

回转窑系统热平衡计算 1 热平衡计算基准、范围及原始数据 1.1 热平衡计算基准 物料基准:一般以1kg 熟料为基准; 温度基准:一般以0℃为基准; 1.2 热平衡范围 热平衡范围必须根据回转窑系统的设计或热工测定的目的、要求来确定。在回转窑系统设计时,其平衡范围,可以回转窑、回转窑加窑尾预热分解系统、或再加冷却机和煤磨作平衡范围。范围选得大,则进出口物料、气体温度较低,数据易测定或取得,但往往需要的数据较多,计算也烦琐。因此一般选回转窑加窑尾预热分解系统作为平衡范围。 1.3 原始数据 根据确定的计算基准和平衡范围,取得必要的原始数据,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计算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情况,主要取决于所选用的数据是否合理。对新设计窑或改造窑来说,主要是根据同类型窑的生产资料,结合工厂具体条件和我国实际情况、合理地确定各种参数;对于生产窑来说,主要通过热工测定取得实际生产中各种参数。若以窑加窑尾预热系统为平衡范围,一般要取得如下原始数据:生料用量、化学组成、水分、入窑温度;燃料成分、工业分析和入窑温度;一、二次空气的比例和温度;空气过剩系数、漏风系数;废气温度;飞灰量、灰温度及烧失量;收尘器收尘效率;窑体散热损失;熟料形成热等等。熟料形成热可根据熟料形成过程中的各项物理化学热效应求得,也可用经验公式计算或直接选定。 2 物料平衡与热量平衡 计算方法与步骤说明于下: 窑型:预分解窑 基准:1kg 熟料;0℃ 平衡范围:窑+预热器系统 根据确定的平衡范围,绘制物料平衡图和热量平衡图,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 物料平衡图 图2 热量平衡图

2.1 物料平衡计算 2.1.1 收入项目 (1)燃料消耗量 m r (kg/kg 熟料) 设计新窑或技术改造时,m r 是未知量,通过热平衡方程求得,已生产的窑,通过热工测定得到。 (2)入预热器物料量 ① 干生料理论消耗量 s ar r gsL 100100L a A m m --= 式中,m gsL —干生料理论消耗量,kg/kg 熟料;A ar —燃料收到基灰分含量,%;a —燃料灰分掺入熟料中的量,%;L s —生料的烧失量,%。 ② 入窑回灰量和飞损量 ηfh yh m m = )1(fh Fh η-=m m 式中,m yh —入窑回灰量,kg/kg 熟料;m fh —出预热器飞灰量,kg/kg 熟料;m Fh —出收尘器飞灰损失量,kg/kg 熟料;η—收尘器、增湿塔综合收尘效率,%。 ③ 考虑飞损后干生料实际消耗量 s fh Fh gsL gs 100100L L m m m --?+= 式中,m gs —考虑飞损后干生料实际消耗量,kg/kg 熟料;L fh —飞灰烧失量,%。 ④ 考虑飞损后生料实际消耗量 s gs s 100100W m m -?= 式中,m s —考虑飞损后生料实际消耗量,kg/kg 熟料;W s —生料中水分含量,%。 ⑤ 入预热器物料量 yh s m m +=入预热器物料量(kg/kg 熟料) (3)入窑系统空气量 ① 燃料燃烧理论空气量 )O 0.033(S 0.267H 0.089C ar ar ar ar LK -++='V LK LK 293.1V m '='

三大平衡常数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三大平衡常数 1、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电离平衡常数、溶度积的含义,会书写相应的表达式。 2、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平衡常数的应用。 一、自主复习: 1、平衡常数表达式: 对于可逆反应:a A(g)+ b B(g) c C(g)+d D(g),其中a 、b 、c 、d 分别表示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当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化学平衡时,这个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如CH 3COOH CH 3COO -+ H +,电离平衡常数 。 Fe(OH)3(s) Fe 3+(aq )+ 3OH -(aq ), 溶度积常数 。 2、平衡常数的意义: (1)化学平衡常数K 的大小能说明反应进行的程度(也叫反应的限度)。K 值越大,表明反应进行得越 ;K 值越小,表示反应进行得越 。 (2)弱酸、弱碱的电离常数能够反映弱酸、弱碱酸碱性的相对强弱。 电离常数越大,弱酸(碱)的酸(碱)性越 , 反之,则越 。 (3)难溶电解质的K sp 的大小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思考:根据下表的数据可以出什么结论? 结论:Ksp 和S 均可衡量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只有相同类型的物质才有Ksp 越大S 越 的结论。 3、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 平衡常数只与 有关。 若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K ;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K 。 二、平衡常数的应用 1、利用K 值判断反应的热效应 例1、现代炼锌的方法可分为火法和湿法两大类。 火法炼锌是将闪锌矿(主要含ZnS )通过浮选、焙烧使它转化为氧化锌,再把氧化锌和焦炭混合,在鼓风炉中加热至1373-1573K ,使锌蒸馏出来。主要反应为:①焙烧炉中:2ZnS+3O 2=2ZnO+2SO 2 ②鼓风炉中:2C+O 2=2CO ③鼓风炉中:ZnO (s )+CO (g ) Zn(g)+CO 2(g ) ⑴请写出反应③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 ⑵若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在鼓风炉中增大CO 的浓度,平衡将向 移动,此时平衡常数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利用K 值计算反应的转化率 例2.(2010北京).某温度下,H 2(g )+CO 2(g ) H 2O (g )+CO (g )的平衡常数K =9/4。该温度下在甲、乙、丙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H 2(g )和CO 2(g ),其起始浓度如下表所示。 相同温度下 K sp S AgCl 1.8×10-10 1.5×10-4 Ag 2CO 3 8.1×10-12 3.2×10-3

07-三大平衡的调节(教师版)

学科教师辅导教案 内容回顾 常见激素的种类与功能: 激素名称来源主要功能 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促进新陈代谢,促进幼小动物的个体发育肾上腺素肾上腺髓质促进肝糖原分解,使血糖升高 胰高血糖素胰岛A细胞加速肝糖原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胰岛B细胞促进糖原合成,加速血糖的氧化分解,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生长激素垂体促进生长,主要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 促甲状腺激素垂体维持甲状腺的正常生长发育,促进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抗利尿激素下丘脑促进水的重新吸收,升高血压

知识精讲 知识点一:体温调节 【知识梳理】 1、体温调节: (1)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 主要的产热器官:骨骼肌和肝脏; 炎热环境中体温调节的效应器:汗腺、毛细血管等。 (2)体温恒定的意义:是维持人体内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2、体温调节的过程:神经-激素调节;

分析上图可知,体温的相对恒定,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共同调节下,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1)调节方式:神经调节,神经—体液调节。 (2)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3)恒定原因:产热=散热。 即外界环境温度低时,机体产热多,散热也多;外界环境温度高时,产热少,散热也少。 ①产热途径:主要是有机物的氧化放能,安静时主要由内脏器官产热,其中肝脏产热量最大;在运动时骨骼肌是主要的产热器官。 ②散热途径:主要借助汗液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 3、体温的三级调节: 下丘脑 ?→?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 垂体 ?→? 促甲状腺激素 ?→? 甲状腺 ?→? 甲状腺激素 【补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的本质都是蛋白质,会被消化液分解,只能体外注射; 甲状腺激素的本质是氨基酸衍生物,可直接饲喂。 【例题精讲】

水溶液中的三大平衡练习题

水溶液中的“三大平衡”(1) 题型:选择题6分,电离度(2016),沉淀溶解平衡、溶度积常数(2015、2013)、K sp计算(2014)、离子积常数(2012)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醋酸是电解质,下列事实能说明醋酸是弱电解质的组合是 ①醋酸与水能以任意比互溶②醋酸溶液能导电③醋酸溶液中存在醋酸分子④0.1 mol·L-1醋酸的pH比 0.1 mol·L-1盐酸的pH大⑤醋酸能和碳酸钙反应放出CO2⑥大小相同的锌粒与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 和醋酸反应,醋酸产生H2速率慢 A.②⑥B.③④⑤C.③④⑥D.①②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盐酸中滴加氨水至中性,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铵 B.NaHSO4溶液、KF溶液、KAl(SO4)2溶液、NaI溶液中,前三个都对水的电离平衡产生影响,且都促进水的电离 C.向NaAlO2溶液中滴加NaHCO3溶液,有沉淀和气体生成 D.25℃时,用醋酸溶液滴定等浓度NaOH溶液至pH = 7,V(醋酸) > V(NaOH) 3.将浓度为0.1 mol·L-1 HF溶液加水不断稀释,下列各量始终保持增大的是 A.c(H+) B.K a(HF) C.c(F-) c(H+) D. c(H+) c(HF) 4.对滴有酚酞试液的下列溶液,操作后颜色变深的是 A.明矾溶液加热B.CH3COONa溶液加热 C.氨水中加入少量NH4Cl固体D.小苏打溶液中加入少量NaCl固体 5.下列溶液中粒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0.1 mol·L-1 NaHCO3溶液与0.1 mol·L-1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 c(Na+) > c(CO2-3) > c(HCO-3) > c(OH-) B.20 mL 0.1 mol·L-1CH3COONa溶液与10 mL 0.1 mol·L-1HCl溶液混合后溶液呈酸性,所得溶液中:c(CH3COO-) > c(Cl-) > c(CH3COOH) > c(H+) C.室温下,pH = 2的盐酸与pH = 12的氨水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 1

热平衡计算

热平衡计算 2007-08-21 14:25:57| 分类:暖通空调|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热平衡计算 1.热平衡原理 要使通风房间温度保持不变,必须使室内的总得热量等于总失热量,即。 在通风过程中,室内空气通过与进风、排风、围护结构和室内各种高低温热源进行交换,为了使房间内的空气温度保持不变,必须使房间内的总得热量∑Qd与总失热量∑Qs相等,也就是要保持房间内的热平衡。即热平衡:∑Qd=∑Qs。 通风房间内的得热与热量如图3-2-7所示。随工业厂房的设备、产品及通风方式的不同,车间得热量、失热量差别较大。一般通过高于室温的生产设备、产品、采暖设备及送风系统等取得热量;通过围护结构、低于室温的生产材料及排风系统等损失热量。 图3-2-7 通风房间内的得热与热量模型 在使用机械通风,又使用再循环空气补偿部分车间热损失的车间中,热平衡的等量关系如图3-2-8所示。

图3-2-8 热平衡的等量关系 由图3-2-8的热平衡等量关系,即的通风房间热平衡方程式为: (3-2-16) 式中——围护结构、材料吸热的总失热量,kW; ——生产设备、产品及采暖散热设备的总放热量,kW; Lp——局部和全面排风风量,m3/s; Ljj——机械进风量,m3/s; Lzj——自然进风量,m3/s; Lhx——再循环空气量,m3/s; pu ——室内空气密度,kg/ m3; Pw——室外空气密度,kg/ m3; tu——室内排出空气湿度,℃; tjj——机械进风湿度,℃; to——再循环送风温度,℃; c——空气的质量比热,其值为1.01kj/kg·℃; tw——室外空气计算湿度,℃, tw的确定:在冬季,对于局部排风及稀释有害气体的全面通风,采用冬季采暖室外计算湿度。对于消除余热、余湿及稀释低毒性有害物质的全面通风,采用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是指历年最冷月平均温度的平均值。 通风房间的风量平衡、热平衡是风流运动与热交换的客观规律要求,设计时应根据通风要求保证满足设计要求的风量平衡与热平衡。如果实际运行时所达到的新平衡状态与设计要求的平

水泥回转窑物料平衡、热平衡与热效率计算方

水泥工业窑热能平衡4.1.6.1 水泥工业窑热能平衡的基本概念 熟料烧成综合能耗 comprehensive energy consumption of clinker burning 熟料烧成综合能耗指烧成系统在标定期间内,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实物量按规定的计算方法和单位分别折算成标准煤的总和,单位为千克(kg)。 熟料烧成热耗 heat consumption of clinker burning 熟料烧成热耗指单位熟料产量下消耗的燃料燃烧热,单位为千焦每千克(kJ/kg)。 回转窑系统热效率 heat efficiency of rotary kiln system 回转窑系统热效率指单位质量熟料的形成热与燃料(包括生料中可燃物质)燃烧放出热量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 根据热平衡参数测定结果计算,热平衡参数的测定按JC/T733规定的方法进行。窑的主要设备情况及热平衡测定结果记录表参见附录A。 熟料形成热的理论计算方法参见附录B 4.1.6.2 水泥回转窑物料平衡 物料平衡计算的范围是从冷却机熟料出口到预热器废弃出口(即包括冷却机、回转窑、分解炉和预热器系统)并考虑了窑灰回窑操作的情况。 物料基础:1kg熟料 1.收入部分 (1)燃料消耗量 1)固体或液体燃料消耗量

+= yr Fr r sh M M m M …………………………(4-1) 式中: m r ——每千克熟料燃料消耗量,单位为kg/kg ; M yr ——每小时如窑燃料量,单位为kg/h ; M Fr ——每小时入分解炉燃料量,单位为kg/h ; M sh ——每小时熟料产量,单位为kg/h 。 2) 气体燃料消耗量 ρ= ?r r r sh V m M …………………………………(4-2) 式中: V y ——每小时气体燃料消耗体积,单位为Nm 3/h ; ρr ——气体燃料的标况密度,单位为kg/Nm 3。 ρρρρρρρρ?+?+?+?+?+?+?= 2 2 2 2 2 22O 222O C 100 m m CO CO m m C H H N H O r CO CO H H N H O ………………………………………………………………………………………………… (4-3) 式中: CO 2、CO 、O 2、C m H m 、H 2、N 2、H 2O ——气体燃料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以百分数表示(%); ρ2 CO 、ρCO 、ρ2 O 、ρm m C H 、ρ2H 、ρ2N 、ρ2 H O ——各成分的标况密度,单位为 kg/m 3N,参见附录C 。

三大平衡计算

第1讲配料计算 1.1配料方案的选择 因为硅酸盐水泥熟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氧化物化合而成,因此,在水泥生产中控制各氧化物之间的比值(即率值),比单独控制各氧化物的含量,更能反映出对熟料矿物组成和性能的影响。故常用表示各氧化物之间相对含量的率值来作为生产控制的指标。为了获得较高的熟料强度,良好的生料易烧性以及易于控制生产,选择适当的熟料三率值是非常必要的。 1.1.1熟料率值的确定 众所周知,C3S是熟料的主要矿物,在水泥水化过程中水化速度最快,对熟料的 3d、28d强度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实际生产中熟料的C3S含量由熟料的KH来决定的。当熟料中的KH值在0.86~0.92之间时,R3、R28值均较高;当KH> 0.91时,虽然R3较高,但R28已呈下降趋势,此时,熟料烧成已经较困难,f-CaO不易控制,对强度有较大影响。因此,KH取0.86~0.90为熟料最佳控制范围,可以保证熟料的3天和28天强度⑵。 若熟料SM过高,则由于高温液相量显著减少,熟料煅烧困难,C3S不易形成;SM过低,则熟料因硅酸盐矿物少而熟料强度低,且由于液相量过多,易出现结大块、结炉瘤、结圈等,影响窑的操作。SM 一般控制在2.3~2.7范围内。 若IM过高,熟料中C3A含量多,液相粘度大,物料难烧,水泥凝结快。IM 过低,虽然液相粘度小,液相中质点易于扩散对C3S形成有利,但烧结范围窄, 窑内易结大块,不利窑的操作。IM 一般控制在1.5~1.7范围内。 [3] 两高一中方案即高SM、高IM、中KH、低液相量配料方案,其值控制 为:KH=0.88 ± 0.02、SM=2.5± 0.1、IM=1.6 ± 0.1、L=20%~25%。从我国冀东等公司的预分解窑生产实践看,两高一中方案是适当的。

热平衡计算.(DOC)

2.热平衡计算 单位时间内熔体固化放出的热量等于冷却水所带走的热量 ⑴ 进入模腔的总热量 G i n Q in ???= (公式11-1) 式中: Q in ——进入模腔的总热量(/KJ h ) n ——每小时注射次数 i ?——塑料熔体进入模腔时(1max t )及冷却结束时(1min t )塑料热含之差(/KJ kg )查图4-2-13 公式计算 1max 1min ()p E i C t t L ?=-+。(公式11-2) P C ——平均比热,查表4-2-4; E L ——潜热,查表4-2-4 (/kJ kg )。 G ——每次注射量(kg ) ⑵模具散热量L R c out Q Q Q Q ++= (公式11-3) 1)对流散发走的热量 ()021t t F Q m c -??=α (公式11-4) 式中: C Q ——对流散发走的热量(/KJ h ) 1α——传热系数0211t t A m -=α (公式11-5) F ——模具表面积(2m ) 2m t —模具平均温度(℃)查表4-2-6 0t —室温(℃) '''F F F τ=+ (公式11-6) 'F 为模具四侧面积,''F 为模具对合面积; τ 为开模率() ' '' ''θθθθτ+-= (公式11-7) θ注射时间,'θ制件冷却时间,''θ注射周期 1360 4.1868(0.25) 300 A t =?++

当0<2m t <300℃时,由实验得: 2)制品所需冷却时间计算 冷却时间定义:从熔体充满型腔起,到可以开模取出制件止的这段时间。常以制件巳充分凝固,具 有一定强度和刚性为准,具体的标准为: (a)制件最厚部断面中心层温度冷却到该种塑料的热变温度以下所需的时间。 (b )制件断面的平均温度,冷却到所要求的某一温度以下所要的时间: (c )某些较厚的制品,断面中心部分尚未凝固,但有一定的壳层已经凝固,此时取出制品,可不产 生让大的变形,这段时间也可定为制件的冷却时间。 (d)结晶性塑料制件最厚部位断面的中心层温度,冷却到其熔点以下所需的时间。 2)制品所需冷却时间计算 ①可查表4-2-5确定 ②可理论计算 制件最厚部断面中心层温度冷却到热变温度以下所需的时间。 ?? ???????? ???='W w 22 --4ln k t T T T T S m ππθ (公式11-8) t--制品的壁厚,㎜ w T --模具温度,℃ 表4-2-6 m T --塑料熔体温度,℃ 表4-2-6 s T --塑件的热变形温度,℃ κ --塑料热扩散系数,㎜2 /s 表4-2-4 3)由辐射散发的热量 (公式11-9) 式中:R Q ——由辐射散发的热量(/KJ h ) 'F ——为模具四侧面积(2m ) ?? ????? ???? ??+-??? ??+?=4 42'R 100273100273Q t t F m ε

人生的三大平衡

【导读】三大平衡中,心理平衡是最重要的,只要金字塔的这一角不塌,即使其它两个角都发生沉降,人生的倾斜也能得到扶正。所以决定人生成败的关键是心理平衡能力。 大厦倾斜失去平衡将会倒塌;飞机折翼失去平衡将会坠落;人生的金字塔失去平衡同样会崩溃。 人生金字塔有三个支点:一是自我的生理平衡,二是自我的心理平衡,三是自我与环境的平衡。三个平衡中的任何一个平衡失去,都有可能导致其它两个平衡的失去,使人生瘫痪。 人不可能总是处在平衡状态,健康的人生状态是:三大平衡不断被打破,又不断恢复。我们的身体内调节随时都可能 发生问题,我们与环境的关系时时都在发生变化,昨天是座上宾,今天可能是阶下囚;昨天是穷光蛋,今天可能是大富豪。心理调节能力如果不能适应环境变化,人生的金字塔就会不断摇晃。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法家和早期儒家重视自我与环境的平衡,主张用道与谋的手段保持和恢复这种平衡;道家和佛家重视心理平衡,为了心理平衡,他们甚至取消了人和环境的关系,把所有关系都变成自己的心理关系;太极思想既重视环境平衡,也重视心理平衡,它的人生哲学是金字塔的哲学:三大平衡缺一不可,一角坍塌,塔身不稳。 三大平衡中,心理平衡是最重要的,只要金字塔的这一角不塌,即使其它两个角都发生沉降,人生的倾斜也能得到扶正。所以决定人生成败的关键是心理平衡能力。有的人不能经受环境折腾,上司的一次训斥,足使心理脆弱者跳楼;而邓小平三起三落,从巅峰跌到谷底,巍然不倒的是他挺拔的心理。 有的人一升小官、一发小财就露小人之态,也是一种心理失衡,有的人本来没有什么分量,在低处尚能站在地上,一旦被抬到高处,就飘然欲仙,一缕微风就能让他把持不住自己,这也是一种心理失衡;有的人上不了台面,一上了主席台就激动得十分稳重,十分严肃,那种本身并不具有大人物感的样子真叫人忍俊不禁。这也是一种心理失衡。 倒霉而缺乏人生浮力的人,感到自己在沉没;走运而没有分量的人,觉得自己飘然。不论是沉没,还是飘然,都是人生金字塔的倾斜,不同的是,沉没的金字塔毁灭的只是自己,飘然的金塔,如果塌下来,遭殃的是与他有联系整个事业和相关人员。 人们只有维护人生的三大平衡,才会让人生的金字塔高高矗立。体育锻炼可以保持生理平衡;心性修炼可以维护心理平衡,求道与谋划可以恢复自我与环境的平衡。

三大平衡

化学平衡 一、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1.浓度: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开始的对应浓度可使平衡向着正反应 方向移动;反之亦然。 2.压强:在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里,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总体积缩小 的方向移动;反之亦然。 【注意】(1)改变压强的实质是改变参加反应气体物质的浓度,故压强与参加反应的固体或液体物质的反应速率无关。 (2)对于化学方程式中反应前后气体的系数和相等的反应以及平衡混合物都是固体或液体的反应,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 3.温度: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 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4.催化剂:使用催化剂能同时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即正、逆反应速率相对不变。 所以催化剂对平衡移动无影响。 【总结】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 已达平衡的可逆反应,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平衡就向着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注意:平衡移动只能减弱条件改变对平衡的影响,不能完全抵消这种改变,更不能扭转这种改变。 水解 一、盐类水解的类型及规律 1.盐类水解的定义及实质 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溶于水时,电离产生的阳离子、阴离子可分别与水电离产生的OH-或H+生成弱电解质——弱酸或弱碱,使得溶液中c(H+)≠c(OH-),因而这两类盐溶液呈现酸性或碱性。盐与水发生的这种作用叫做盐类的水解。盐类的水解会促进水的电离。 2.水解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酸式盐的水解: 溶液的酸碱性决定于阴离子是以水解为主要过程还是以电离为主要过程。 ①阴离子是较强或中强的酸根,电离为主: NaH2PO4 =Na++H2PO4- H2PO4- H++ HPO42-(以电离为主)呈酸性 H2PO4-+H2O H3PO4 + OH-(水解次之) 以电离为主的盐有:NaH2PO4、NaHSO3等,这样的盐溶液呈酸性,考虑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时可忽略水解。 ②阴离子是弱酸根,如NaHCO3以水解为主: HCO3-+H2O H2CO3-+ OH-(以水解为主)呈碱性 HCO3- H+ +CO32-(次要) 这类盐还有:KHCO3、K2HPO4、KHS等,这样的盐溶液呈碱性,考虑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时可忽略电离。(2)书写盐的水解离子方程式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水和弱电解质应写成分子式,不能写成相应的离子。 ②水解反应是可逆过程,因此要用可逆符号,并不标“↑”、“↓”符号。[双水解除外如:Al2S3、Al2(CO3)3] ③多元酸盐的水解是分步进行的,如: CO32-+ H2O HCO3- +OH-

热平衡计算

二、高温区域热平衡计算 高温区热平衡与全炉热平衡计算的原则是相同的,而不同点是进入1000℃以上区域的物料要按l00℃左右温度差区别考虑,即煤气温度按1000℃、而物料按900℃计算。【7】 1 热量收入 高温区热量收入主要是风口前焦炭、煤粉、重油的燃烧及热风带入的热量,与全炉热平衡计算方法相同。 (1) 风口前碳的燃烧放热(QC) 首先计算总碳量: 1)焦炭带入的碳量=455.6×0.8567=390.31kg 2)煤粉带入的碳量=120×0.778=93.36 kg 其次计算风口前燃烧碳量: 1)每1kg燃烧时需氧 根据 2C+O2=2CO m3/kg C 2)已知风量为1262m3; 3)风口前燃烧的总碳量(C风口总):

4)风口前燃烧的焦炭中的碳量( C风口,焦炭) 所以它们的发热量为: QC=q焦炭+q煤 =2173640 + 975985.44 =3149625.44 kJ (2)热风带入的热量 式中,V风、C风、t风分别为风量、风的比热容与风温,查热力学数据表,1000℃时的比热容1.185kJ/(kg·℃)【15】 2 热量支出计算 铁等元素的还原、脱硫、石灰石分解、水分分解等均与全炉热平衡相同,

(1)还原耗热(Q还原) 【8】 1) Fe的直接还原耗热:(2890 kJ/kgFe) 2) Si的还原耗热: 3) Mn的还原耗热 qMn=1.64×4877=7998.28 kJ 4) P的还原耗热 qP=2.65×26520=70278 kJ Q还原=qFe+qSi+qMn+qP=1701633.775kJ (2) 脱硫耗热(QS) 取qS 4600 kJ/kg 【8】 QS=渣量×(S)× qS =439.69 ×0.0078× 4600 = 15776kJ (3 )石灰石分解与反应热(Q石灰石)

专题:三大平衡常数的计算与综合应用

三大平衡常数的计算与综合应用 教学目的:掌握化学平衡常数、电离平衡常数及溶度积常数的计算与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化学平衡常数、电离平衡常数及溶度积常数的计算与应用 一、三大平衡常数的基本概念与计算 1、化学平衡常数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对于一个可逆反应: aA +bB cC +dD 达到平衡后,生成物浓度以其计量系数的幂次方的乘积和反应物浓度以其计量系数的幂次方的乘积之比是一个常 数。用K 表示。 即:K=C c (C)C d (D)C a (A)C b (B) 单位:(mol/L)(c+d-a-b) 2、意义:平衡常数是衡量一个可逆反应在一定温度下反应程度的化学量。平衡常数越大,反应进行越彻底,转化率就越高。平衡常数越小,反应进行越不彻底,转化率越低。 %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应物的平衡浓度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反=转化率100?)(α 3、特征:平衡常数在一定温度下是一个常数,不随浓度、压强、催化剂的改变而改变。只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也就是说,平衡常数只是温度的函数。 4、注意:①对于固体和纯液体,改变用量不改变浓度,所以,固体和纯液体不列入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中。 例如:C (s)+H 2O(g) CO(g) +H 2 (g),K= C(CO)·C(H 2) C(H 2O) 例如:CH 3COO -(aq)+H 2O(l) CH 3COOH (aq)+OH - (aq) K= C(CH 3COOH)·C(OH - )C(CH 3COO -) ②对于溶液中进行的可逆反应,实际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不列入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例如:FeCl 3+3KSCN Fe(SCN)3 +3KCl K= C[Fe(SCN)2+ ]C(Fe 3+)·C(SCN -) ③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与方程式书写有关。可以联立几个方程式确定一个新反应的平衡常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