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2ZG003(多层和高层混凝土房屋结构抗震构造)

12ZG003(多层和高层混凝土房屋结构抗震构造)

(房地产管理)多层及高层房屋

第七节多层及高层房屋 一、《考试大纲》的规定 结构体系及布置、框架近似计算、迭合梁、剪力墙结构、框-剪结构、框一剪结构设计要点、基础 二、重点内容 1.结构体系和布置 多层及高层房屋常用的结构体系包括框架体系、剪力墙体系、框架一剪力墙体系、筒体体系。 (1)框架体系 框架体系是指竖向承重结构全部由框架所组成的多(高)层房屋结构体系。按照框架布置方向的不同,框架体系可分为横向布置,纵向布置及纵横双向布置等三种。框架结构用以承受竖向荷载是合理的,在非地震区框架结构一般可建至15层,最高可达20层左右。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房屋的抗侧移刚度小,水平位移大,故一般称它为柔性结构体系。 (2)剪力墙体系 剪力墙是一片高大的钢筋混凝土墙体。剪力墙既承受竖向荷载又承受水平荷载,因剪力墙在其自身平面内有很大的侧向刚度,在水平面方向有刚性楼孟的支承,一般称此种结构体系为刚性结构体系。 板式(条式)体型的剪力墙一般均按横向布置。通常剪力墙的问距为3. 3~8m。当剪力墙开有门窗洞口时,宜上下各层对齐,避免出现错洞墙,门窗洞口宜均匀布置。 (3)框架-剪力墙体系 框架-剪力墙体系是指由框架和剪力墙共同承受竖向荷载和侧向力的承重结构体系。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竖向荷载主要由框架承受,水平荷载则主要由剪力承受。在一般情况下,剪力墙约可承受70 %~90 %的水平荷载。 剪力墙的布置除应满足使用要求外,宜放在恒载较大处,并宜尽量均匀对称,以免整个房屋在水平力作用下发生扭转。为了增加房屋的抗扭能力,剪力墙宜布置在房屋各区段的两端。在平面形状或刚度有变化处,宜设置剪力墙,以加强薄弱环节。 (4)筒体体系 简体体系是指由单个或几个简体作为竖向承重结构的高层房屋结构体系。筒体可由实心钢筋混凝土或密集柱(称框筒)构成。在实际工程中,简体常和框架、剪力墙等结构同时应用。 结构布置时,一般应考虑以下原则: (1)应满足建筑使用要求,在布置结构时,应考虑施工上技术先进,提高工业化程度等因素。 (2)应使房屋平面尽可能规则整齐、均匀对称,体型力求简单,以尽可能减小房屋的扭转效应。 (3)提高结构的总体刚度减小侧移。除选择合理的结构体系外,还应从平面形状和立面变化等方面考虑减小结构的侧移;应避免结构竖向刚度的突变而形成结构薄弱层。 (4)考虑沉降、温度收缩,以及抗震缝等因素对建筑的影响。 2.框架结构计算 (1)内力近似计算 在框架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中,现浇楼面可作为框架梁的有效翼缘,无现浇面层的装配式楼面,楼面的作用不予考虑。对现浇楼面的边框架梁,取I=1.5I0,中框架梁,取I=2I0;对装配整体式楼盖的边框架梁,取I=1.2I0,,中框架梁,取I=1.5 I0,。I0,为矩形部分的惯性矩。 竖向荷载作用于框架内力采用分层法进行简化计算。 如图14-7-1所示,此时每层框架梁连同上、下层柱组成基本计算单元,如同开口的框架。竖向荷载产生的梁固端弯矩是在本层内进行弯矩分配,单元之间不再传递。除了底层柱子外,

钢筋混凝土抗震墙设计的几个问题

钢筋混凝土抗震墙设计的几个问题 发表时间:2009-02-19T15:17:49.687Z 来源:《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9月上供稿作者:王青 [导读] 通过对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的结构设计,概括出对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的设计要求。 摘要:通过对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的结构设计,概括出对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的设计要求。 关键词:抗震墙;墙肢;连梁 抗震墙广泛用于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规范规定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中,除框架结构外,其余几种结构,如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及板柱-剪力墙结构。均与剪力墙有关、因此有必要对剪力墙作一下研究。 在受力方面,因为剪力墙的刚度大,容易满足小震作用下结构,尤其是高层结构的位移限值。在地震作用下,其变形小,破坏程度低,可以设计成延性抗震墙,大震时通过连梁和墙肢底部的塑性铰范围内的塑性变形,耗散地震能量,在与其他结构共同工作的同时,能吸收大部分能量,降低其他结构的抗震要求,在设防较高的地区(8度地区及以上地区)优点更为突出。 抗震墙由墙肢和连梁两部分组成。设计时应遵循强墙弱梁、强剪弱弯的原则。与旧规范相比,新规范在剪力墙抗震设计特别是在抗震构造方面有比较大的变化。 1抗震墙的布置原则 作为主要的抗侧力构件,合理的布置是构建良好抗震性能的基础。应遵循“对称、均匀、周边、连续”外,还须注意。 1.1将长墙分成墙段 对于抗震墙结构和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较长的抗震墙宜开设洞口,将一道抗震墙分成长度较均匀的若干墙段,使墙的高宽比大于2。规范规定洞口连梁跨高比宜大于6。的目的是:设置刚度和承载力较小的连梁,在地震作用下可能先破坏、屈服。使墙段成为抗侧力单元,且墙段以弯曲变形为主。 1.2避免墙肢长度突变 抗震墙和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墙肢的截面长度,沿高度不宜有突变,当抗震墙的洞口比较大时,以及一、二级抗震墙的底部加强区,不宜有错洞布置的剪力墙。 2框支层墙体的布置 2.1对框支层刚度的要求 部分框支的抗震墙结构的框支层,抗震墙减少,侧向刚度降低,在地震作用时有可能变形集中在框支层。框支层是使结构具有良好抗震性能的关键部位。对于矩形平面的部分框支的抗震墙结构为避免框支层成为薄弱层或软弱层,规范规定:框支层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应小于上一层非框支层侧向刚度的50%。 2.2框支墙落地的间距不宜过大 框支层的水平地震剪力主要由落地剪力墙承担。作用在紧邻框支层的上一层非落地剪力墙的水平力亦通过框支层楼板传到落地墙,为保证楼板有足够大的平面内刚度(传递水平力),2001规范规定:落地墙的最大水平间距不宜大于24m。 部分落地墙宜设计成筒体,以增加抗扭刚度和抗侧刚度。 3框架-抗震墙结构的抗震墙的布置 3.1沿房屋高度,抗震墙宜连续布置,宜全长贯通,避免切断,且洞口宜上下对齐,避免墙肢长度的突变。 3.2不宜开大洞口,避免抗震墙承载力削弱和刚度突变。 3.3洞边距柱柱端(指距柱内侧)不小于300mm。以保证柱作为边缘构件的作用和约束边缘构件的长度。结构试验表明矩形截面剪力墙的延性比工字形或槽形截面剪力墙差;计算分析表明增加墙肢截面两端的翼缘能显著提高墙的延性;因此在矩形墙两端设约束边缘构件不但能较显著地提高墙体的延性,还能防止剪力墙发生水平剪切滑,提高抗剪能力。 3.4双向抗侧力的结构形式。纵横墙宜相连,使彼此成为有翼缘的剪力墙,不但可以增加刚度,同时还能有效地提高塑性变形的能力。 3.5对于较长的房屋,不宜在房屋的端部设剪力墙以避免温度应力对剪力墙的不利影响。 3.6对于一、二级抗震墙,其连梁的跨高比不宜大于5,且高度不小于400mm。连梁有较大的刚度,可保证墙体的整体性能良好并能增大耗能能力。 3.7柱中线与梁、墙中线偏心不宜大于柱宽的1/4以减少地震作用对柱的扭转效应。否则应通过加水平腋,加强柱内配箍率等方法加以弥补。 4抗震墙截面尺寸的有关规定 4.1最大剪压比限值 对剪跨比大于2的剪力墙和跨高比大于2.5的连梁,剪压比不应大于0.2剪跨比小于2的剪力墙和跨高比小于2.5的连梁,剪压比不大于0.15。原因是:剪跨比小的墙和跨高比小的连梁其剪切变形较大,甚至以剪切变形为主,故对剪压比的要求应更严格一些。实验表明:剪压比超过一定值时,将过早出现斜向裂缝,增加水平筋和箍筋的方法没有作用,在箍筋水平筋未屈服前混凝土即已在剪即已在剪压的共同作用下破碎。合理的方法是:加大混凝土强度等级,加厚墙、梁或加长墙的长度,但不宜加高梁的高度,在计算墙肢的剪跨比时弯矩和剪力均取地震作用下的效应组合的计算值。 4.2抗震墙的最小厚度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底部加强区不小于200,且不小于层高的1/6;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其他部位不小于160,且不小于层高的1/20;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墙的周边应设置梁或暗梁、端柱组成边框。其他结构的一、二级不小于160mm,且不小于层高的1/20;其他结构的三、四级不小于140mm,且不小于层高的1/25;其他结构的一、二级底部加强区不小于200mm,且不小于层高的1/16(无端柱或翼墙时不小于层高的1/12)。 5剪力墙的计算 墙的设计计算是考虑水平和竖向作用下进行结构整体分析,求得内力后按偏压或偏拉进行正截面承载力和斜截面受剪承载力验算。当受较大集中荷载作用时,再增加对局部受压承载力验算。在剪力墙承载力计算中,对带翼墙的计算宽度按以下情况取其小值。

第三节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第三节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一、剪力墙结构的受力与震害特点 (一)受力特点 开洞剪力墙由墙肢和连梁两种构件组成,不开洞的剪力墙仅有墙肢。按墙面 开洞情况,剪力墙可分为四类: (1)整截面剪力墙,即不开洞或开洞面积不大于15%的墙(图5—32a); (2)整体小即剪力墙,即开洞面积大于15%,但仍较小的墙(图5—32b); (3)双肢及多肢剪力墙,即开口较大、洞口成列布置的剪力墙(图5-32c); (4)壁式框架,即洞口尺寸大,连梁线刚度大于或接近墙肢线刚度的墙(图 5-32d)。; 图5-32 剪力墙的类型 (o)整截面剪力墙;(^)整体小开口剪力墙;(c)双肢及多肢剪力墙;(d)壁式框架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整截面剪力墙如同一片整体的悬臂墙,在墙肢的整个高 度上,弯矩图既不突变,也无反弯点,剪力墙的变形以弯曲型为主(图5-32a); 整体小开口剪力墙的弯矩图在连梁处发生突变,但在整个墙肢高度上没有或仅仅 在个别楼层中出现反弯点,剪力墙的变形仍以弯曲型为主(图5-32b);双肢及多 肢剪力墙与整体小开口剪力墙相似(图5—32c);壁式框架柱的弯矩图在楼层处有 突变,且在大多数楼层出现反弯点,剪力墙的变形以剪切型为主(图5-32d)。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连梁内将产生弯矩,而墙肢内主要产生轴力。当纵墙和横墙整体联结时,荷载可以相互扩散。因此,在楼板下一定距离以外,可认为竖 向荷载在纵、横墙内均匀分布。 在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共同作用下,悬臂墙的墙肢为压、弯、剪构件,而开 洞剪力墙的墙肢可能是压、弯、剪构件,也可能是拉、弯、剪构件。

连梁及墙肢的特点都是宽而薄,这类构件对剪切变形敏感,容易出现斜裂 缝,容易出现脆性的剪切破坏。根据剪力墙高度H与剪力墙截面高度/l的比值, 剪力墙可分为高墙(H/A≥3)、中高墙(1.5≤H/A<3)和矮墙(H/A<1.5)。 三种墙典型的裂缝分布如图5—33。在抗震结构中应尽量避免采用矮墙,以保证 结构延性。 图5-33 剪力墙的裂缝分布 (d)高墙;(^)中高墙;(‘)矮墙 开洞剪力墙中,由于洞口应力集中,很容易在连梁端部形成垂直方向的弯曲 裂缝。当连梁跨高比较大时,梁以受弯为主,可能出现弯曲破坏。剪跨比较小的 高梁,除了端部很容易出现垂直的弯曲裂缝外,还很容易出现斜向的剪切裂缝。 当抗剪箍筋不足或剪应力过大时,可能很早就出现剪切破坏,使墙肢间丧失联 系,剪力墙承载能力降低。开口剪力墙的底层墙肢内力最大,容易在墙肢底部出 现裂缝及破坏。在水平力作用下受拉的墙肢往往轴压力较小,有时甚至出现拉 力,墙肢底部很容易出现水平裂缝。 (二)震害特点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远比纯框架结构好,其主要震害是连梁和 墙肢底层的破坏。开洞的剪力墙中,由于洞口应力集中,连系梁端部极为敏感, 在约束弯矩作用下,很容易形成垂直方向的弯曲裂缝,另外,墙肢之间的连梁相 对刚度小,是剪力墙的变形集中处,故连梁很容易产生剪切破坏;开口剪力墙的 底层墙肢内力最大,容易在墙肢底部出现裂缝及破坏,表现为受压区混凝土大片 压碎剥落,钢筋压屈。 二、设计规定与构造措施 (一)混凝土强度等级及墙厚 为保证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非抗震设计剪力墙的混凝 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抗震设计剪力墙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剪力墙的厚度不应太小,以保证墙体出平面的刚度和稳定性,以及浇筑混凝土的质量。非抗震设计和抗震等级为三、四级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截面厚度不 应小于楼层净高的l/z5,也不应小于140mm。抗震等级为一、二级的钢筋混凝 土剪力墙的截面厚度不应小于楼层净高的1/20,也不应小于160mm。剪力墙底

中南地区图集

这个大了,当初汇总的中南图集有 1 05ZJ001 建筑构造用料做法 2 05ZJ10 3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构造 3 05ZJ201 平屋面 4 05ZJ203 种植屋面 5 05ZJ211 坡屋面 6 05ZJ301 建筑无障碍设施 7 05ZJ311 地下室防水 8 05ZJ401 楼梯栏杆 9 05ZJ902 园林绿化工程附属设施 10 05ZTJ204 贴必定BAC卷材和SPU涂料防水系统建筑构造 11 05ZJ(i)建筑图集(505—569p) 12 05ZJ(g) 建筑图集(379—441p) 13 05ZJ(f) 建筑图集(316—378p) 14 05ZJ(e)建筑图集(253-315p) 15 05ZJ(h) 建筑图集(442-504p) 16 05ZJ(d)建筑图集(190-252p) 17 05ZJ(c)建筑图集(127-189p) 18 05ZJ(b)建筑图集(64—126p) 19 05ZJ(a)建筑图集(1-63p) 98中南标标准图集(湖北、河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六省联合编制) 序号图集编号图集名称图集标准号备注 1 98ZJ001 建筑构造用料做法 2 98ZJ111 变形缝 3 98ZJ201 平屋面 4 98ZJ211 坡屋面 5 98ZJ311 地下室防水 6 98ZJ401 楼梯栏杆 7 98ZJ411 阳台、外廊栏杆 8 98ZJ501 内墙装修及配件 9 98ZJ512 公用厨房卫生间设施 10 98ZJ513 住宅厨房卫生间设施 11 98ZJ521 吊顶、轻隔断 12 98ZJ601 常用木门 13 98ZJ611 建筑配件图集铁栅门、卷帘门 14 98ZJ621 围墙、围墙大门 15 98ZJ641 铝合金门

对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现代抗震思路论文1

对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现代抗震思路 摘要:该论文从1、抗震设计思路发展历程;2、现代抗震设计思路及关系;3、保证结构延性能力的抗震措施;4、我国抗震设计思路中的部分不足;5、常用抗震分析方法这五个方面,结全重庆大学白绍良老师的教义来对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现代抗震思路及我国设计规范抗震设计方法的理解和讨论 关键词:结构设计抗震 一. 抗震设计思路发展历程随着建筑结构抗震相关理论研究的不断发展,结构抗震设计思路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最初,在未考虑结构弹性动力特征,也无详细的地震作用记录统计资料的条件下,经验性的取一个地震水平作用(0.1倍自重)用于结构设计。到了60年代,随着地面运动记录的不断丰富,人们通过单自由度体系的弹性反应谱,第一次从宏观上看到地震对弹性结构引起的反应随结构周期和阻尼比变化的总体趋势,揭示了结构在地震地面运动的随机激励下的强迫振动动力特征。但同时也发现一个无法解释的矛盾,当时规范所取的设计用地面运动加速度明显小于按弹性反应谱得出的作用于结构上的地面运动加速度,这些结构大多数却并未出现严重损坏和倒塌。后来随着对结构非线性性能的不断研究,人们发现设计结构时取的地震作用只是赋予结构一个基本屈服承载力,当发生更大地震时,结构将在一系列控制部位进入屈服后非弹性变形状态,并靠其屈服后的非弹性变形能力来经受地震作用。由此,也逐渐形成了使结构在一定水平的地震作用下进入屈服,并达到足够的屈服后非弹性变

形状态来耗散能量的现代抗震设计理论。由以上可以看出,结构抗震设计思路经历了从弹性到非线性,从基于经验到基于非线性理论,从单纯保证结构承载能力的“抗”到允许结构屈服,并赋予结构一定的非弹性变形性能力的“耗”的一系列转变。 二. 现代抗震设计思路及关系在当前抗震理论下形成的现代抗震设计思路,其主要内容是: 1.合理选择确定结构屈服水准的地震作用。一般先以一具有统计意义的地面峰值加速度作为该地区地震强弱标志值(即中震的),再以不同的R(地震力降低系数)得到不同的设计用地面运动加速度(即小震的)来进行结构的强度设计,从而确定了结构的屈服水准。 2.制定有效的抗震措施使结构确实具备设计时采用的R所对应的延性能力。其中主要包括内力调整措施(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和抗震构造措施。现代抗震设计理念是基于对结构非弹性性能的研究上建立起来的,其核心是关系,关系主要指在不同滞回规律和地面运动特征下,结构的屈服水准与自振周期以及最大非弹性动力反应间的关系。其中R为弹塑性反应地震力降低系数,简称地震力降低系数;而为最大非弹性反应位移与屈服位移之比,称为位移延性系数;T则为按弹性刚度求得的结构自振周期。60年代开始,研究者在滞回曲线为理想弹塑性及弹性刚度始终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对不同周期,不同屈服水准的非弹性单自由度体系做动力分析,得到了有关弹塑性反应下最大位移的规律:对T大于1.0秒的体系适用“等位移法则”即非弹性反应下的最大位移总等于 同一地面运动输入下的弹性反应最大位移。对于T在0.12-0.5秒之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摘要:文章介绍了建筑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分类及优缺点,并以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流程为主线,结合施工实例,对混凝土施工中的材料选取、施工控制要素进行了分析,供广大施工人员参考。关键词:混凝土剪力墙;施工质量;施工材料;施工建筑 中图分类号:tu9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22-0092-031 概述 目前,我国的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数量越来越多,而剪力墙结构在高层建筑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建筑的结构墙体分为两类:一是承重墙,它主要承受来自建筑自重的竖向力,一般由砌体或钢筯混凝土现浇制成;二是剪力墙,剪力墙是用来承受风荷载、地震作用力等水平作用力的墙,因此又称其为抗风墙或抗震墙。现代建筑为了保证剪力墙的强度,较为广泛地采用了高强混凝土作为结构材料。高强度混凝土剪力墙具有强度高、用料省的优点,但施工质量不易控制,因此,在施工时应采取一定的措施保证高强混凝土剪力墙的施工质量。 2 剪力墙结构的分类及优点 剪力墙的种类很多,主要有三种不同的分类方法。根据所采用的结构材料,可分为配筋砌块剪力墙、钢筋砼现浇剪力墙等。按剪力墙的洞口的大小以及数量可分为整体式剪力墙、框架剪力墙和开有不规则洞口的剪力墙等。根据墙体的受力性能的不同,可以将其分

为壁式框架、独立墙体、连肢剪力墙、整体小开口剪力墙和整截面剪力墙等。 随着新材料、新技术及新工艺在建筑施工上的应用,人们对现代建筑的空间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在板梁结构建筑中,梁体外露是无法避免的,若以吊顶方式遮蔽,则会大大减少层高净空,给人以压抑和不舒适感。剪力墙配合楼板的结构体系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一弊病,增大层间的净空。除了空间上的优势外,剪力墙结构还具有结构上的优点:剪力墙结构具有很好的承载能力,除了承载竖向荷载之外,还可以承载横向作用力,增加了建筑的整体性,可以提高建筑的建造高度,同时也保证了良好的抗震性能。 剪力墙也有自身的不足之处,如建筑自重大,对上部结构和下部基础的设计要求较为严格。同时,剪力墙作为建筑的结构体,其平面布置需一定的间距和形式,并不能完全按照建筑的功能使用进行平面布置,因此其建筑灵活性稍差一些,不太适用于大开间的公共建筑等。 3 剪力墙施工质量工艺流程 现浇混凝土剪力墙的施工流程与其他混凝土构件的施工流程类似,都由放线、支模、浇灌混凝土、振捣、养护、拆模等几方面组成,但根据现浇砼剪力墙自身的特点,又有不同于一般施工流程的做法,下面对其施工时的质量工艺流程作简要介绍: (1)放线:利用仪器放出模板的连线和控制线。

多层及高层住宅框架结构每平方米主要材料的含量

多层住宅及高层框架结构 每平方米主要材料的含量土建造价师必知的一些换算 1、多层砌体住宅: 钢筋:30KG/m2 砼:0.3~0.33m3/m2 2、多层框架: 钢筋:38~42KG/m2 砼:0.33~0.35m3/m2 3、小高层11~12层: 钢筋:50~52KG/m2 砼:0.35m3/m2 4、高层17~18层: 钢筋:54~60KG/m2 砼:0.36m3/m2

5、高层30层H=94米: 钢筋:65~75KG/m2 砼:0.42~0.47m3/m2 6、高层酒店式公寓28层H=90米: 钢筋:65~70KG/m2 砼:0.38~0.42m3/m2 7、别墅:混凝土用量和用钢量介于多层砌体住宅和高层11~12层之间; 以上数据按抗震7度区规则结构设计 二、普通多层住宅楼施工预算经济指标 1、室外门窗(不包括单元门、防盗门)面积占建筑面积0.20~0.24 2、模板面积占建筑面积2.2左右 3、室外抹灰面积占建筑面积0.4左右 4、室内抹灰面积占建筑面积3.8

三、施工功效 1、一个抹灰工一天抹灰在35平米 2、一个砖工一天砌红砖1000~1800块 0.13Y/块 3、一个砖工一天砌空心砖800~1000块 4、瓷砖15平米 5、刮大白第一遍300平米/天,第二遍180平米/天,第三遍压光90平米/天 四、基础数据 1、混凝土重量2500KG/m3 2、钢筋每延米重量0.00617×d×d 3、干砂子重量1500KG/m3,湿砂重量 1700KG/m3 4、石子重量2200KG/m3 5、一立方米红砖525块左右(分墙厚)

6、一立方米空心砖175块左右 7、筛一方干净砂需1.3方普通砂 1、水泥:普通水泥比重为3:1,容重通常采用1300公斤/立方米。 2、建筑垃圾:1.5~1.8T/M3 1、天然花岗岩:2500-2800kg/m3 2、 C35混凝土:2400-2500kg/ m3; 24KN/ m3 3、水泥砂浆:1800-2000kg/ m3; 20KN/ m3 4、一般贴面石材:1000kg/ m3以上 5、一般石砂垫层:1400-1700kg/ m3 6、粘土砖、灰砂砖:1600-1800 kg/ m3 7、粘土空心砖:1000-1400 kg/ m3 8、新型轻质砖:150-250 kg/ m3 9、普通粘土:1500-1800 kg/ m3(视含水量) 10、泥炭等腐质土:200-300 kg/ m3(视混合比

国际图集___结构G部分__图集编号

国际图集结构G部分图集编号应(320本) 序号图集编号图集名称收藏情况备注 103G101-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国墙、框 支剪力墙结构) √2011年9月1日废止 203G101-2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2011年9月1日废止304G101-3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筏形基础)√2011年9月1日废止404G101-4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楼梯与屋面板)√2011年9月1日废止508G101-5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箱形基础与地下室结构)√2011年9月1日废止 606G101-6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 台) √2011年9月1日废止 708G101-11G101系列图集施工常见问题答疑图解√ 811G101-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 板) √自2011年9月1日实施 911G101-2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自2011年9月1日实施 1011G101-3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 础及桩基承台) √自2011年9月1日实施 1104SG330混凝土结构剪力墙边缘构件和框架柱构造钢筋选用√

1206G901-1混凝土结构施工钢筋排布规则与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 1309G901-2混凝土结构施工钢筋排布规则与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 支剪力墙结构) √ 1409G901-3混凝土结构施工钢筋排布规则与构造详图(筏形基础、箱形基础、地下室结构、独立基础、 条形基础、桩基承台) √ 1509G901-4混凝土结构施工钢筋排布规则与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楼面与屋面板)√1609G901-5混凝土结构施工钢筋排布规则与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1703G102钢结构设计制图深度和表示方法√1804G103民用建筑工程结构施工图设计深度图样 1905G104民用建筑工程结构初步设计深度图样 2005SG105民用建筑工程设计互提资料深度图样-结构专业 2105SG109-1结构设计原则、荷载及荷载效应组合和地震作用、地基基础 2205SG109-2砌体结构 2305SG109-3混凝土结构 2405SG109-4钢结构、空间网格结构 2505SG110建筑结构审实践教学及见习工程师图册

ABAQUS中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建模

ABAQUS中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建模 曲哲 2006-5-29 一、试验标定 选用ABAQUS中的塑性损伤混凝土本构模型,分离式钢筋建模,建立平面应力模型模拟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单调受力行为。李宏男(2004)本可以提供比较理想的基准试验。然而计算发现,该文中试验记录的初始刚度普遍偏小,仅为弹性分析结果的1/5~1/8,原因不明,故此处不予采用。左晓宝(2001)研究了小剪跨比开缝墙的低周滞回性能,其中有一片整体墙作为对照试件,本文仅以这片墙为基准标定有限元模型。 图1:剪力墙尺寸与配筋 该试件尺寸及配筋如图1所示。墙全高750mm,宽800mm,厚75mm,墙内布有间距φ6@100的分布钢筋,墙两端设有暗柱。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为54.9MPa,钢筋均为一级光圆筋。 (a)墙体分区及网格(b)钢筋网 图2:ABAQUS中的有限元模型 剪力墙采用平面应力八节点全积分单元,墙上下两端各加设100mm高的弹性梁。钢筋采用两节点梁单元,通过Embed方式内嵌于墙体内。模型网格及外观如图2所示。墙下弹性梁底面嵌固。分析中,先在墙顶施加160kN均布轴压力,再在墙上方弹性梁的左端缓缓施加位移荷载。 ABAQUS中损伤模型各参数取值如表1、图3所示。未说明的参数均使用ABAQUS默认值。

表1:有限元模型材料属性 混凝土 钢筋 材料非线性模型 Damaged Plasticity Plasticity 初始弹性模量(GPa ) 38.1 210 泊松比 0.2 0.3 膨胀角(deg ) 50 初始屈服应力(MPa ) 13 235 峰值压应力(MPa ) 44 峰值压应变(με) 2000 峰值拉应力(MPa ) 3.65 注:其中混凝土弹性模量为文献中提供的试验值,其余均为估计值。 (a )压应力-塑性应变曲线 (b )拉应力-非弹性应变曲线 (c )受拉损伤指标-开裂应变曲线 图3:混凝土塑性硬化及损伤参数 ABAQUS 的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用两个硬化参数分别控制混凝土的拉压行为,同时可以分别引入受压和受拉损伤指标。本文受压硬化曲线采用Saenz 曲线(式1),可用表1中列出的初始弹性模量、峰值应力和峰值应变唯一确定。受拉软化曲线采用Gopalaratnam 和Shah (1985)曲线(式2),并采取江见鲸建议参数k =63,λ=1.01,如图3(b )所示。本文模型只定义受拉损伤指标,损伤指标随开裂应变的变化如图3(c )所示,当开裂应变小于0.0014时,损伤指标线性增大,开裂应变超过0.0014后,损伤指标保持固定值0.6。 02 0000012c c c c E E εσεεεσεε= ??????+?+???????????? (1) e k t t f λ ωσ?= (2) 图4比较了采用4节点单元和8节点单元得到的剪力墙荷载-位移曲线,并同时画出了 文献中提供的荷载-位移骨架线。可见8节点单元模型的计算结果较4节点单元模型更加平滑顺畅,下降段也比较稳定。二者在达到峰值之前差别不大,但软化行为则相差较多。这可能与基于开裂应变定义的损伤指标引入的网格依赖性有关,本文对此不做深入讨论。 与试验曲线相比,有限元分析得到的荷载-位移曲线初始刚度略大,且墙底开裂(图中1点)时刚度退化不如试验中显著,导致之后的分析结果位移偏小。受拉侧钢筋屈服后计算得到的刚度与试验曲线比较接近,不久主斜裂缝的出现使墙的承载力进入软化段,被主要裂缝穿过的钢筋均进行屈服段。软化过程中墙体形成了新的主斜裂缝并最终沿这条主斜裂缝破坏。图5、6分别展示了剪力墙在受力全过程中关键点处的混凝土主拉应变和钢筋大主应力。 与试验曲线相比,计算结果刚度偏差较大,承载力基本一致。

第九章-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教学提纲

第九章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 学习目标:了解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四种常用的结构体系;掌握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一般原则;掌握框架和剪力墙结构的组成、布置及受力特点。 9.1多层及高层房屋结构体系 9.1.1 高层建筑结构的特点 1.高层建筑的定义: ?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大于28m的建筑物,2~9层且高度不大于28m的建筑物为多层建筑物。?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10层及10层以上的住宅以及房屋高度超过24m的公共建筑和综合性建筑为高层,超过100m的为超高层。 2.高层建筑的特点: 1)可以获得更多的建筑面积,缺点:热岛效应或影响建筑物周边区域的采光,玻璃幕墙造成光污染现象。 热岛效应:一个地区的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的现象。城市人口密集、工厂及车辆排热、居民生活用能的释放、城市建筑结构及下垫面特性的综合影响等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城市热岛可影响近地层温度层结,城市热岛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城市空气湿度、云量和降水。对植物的影响则表现为提早发芽和开花、推迟落叶和休眠。 2)可以提供更多的空闲场地,用作绿化和休闲场地,利于美化环境,带来充足的日光、采光和通风效果。 3)结构分析和计算更加复杂,水平荷载是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主要控制因素,水平荷载在非地震区主要为风荷载,地震区为风荷载和地震荷载。 4)工程造价较高,运行成本较大。 9.1.2 多层及高层房屋常用的结构体系 结构体系:结构抵抗外部作用的结构构件的组成方式。多层和高层建筑常用的结构体系有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和筒体结构体系。 1.框架结构体系 1)承重构件:楼板、梁、柱及基础 2)特点:建筑平面布置灵活,易于满足建筑物较大空间的使用要求,竖向荷载作用下承载力较高,结构自重较轻。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其侧向刚度小,水平位移较大,使

图集汇总

第一部分:结构、建筑、市政、路桥GJBT图集系列 1 00(03)J202-1(GJBT-529-2002) 坡屋面建筑构造(一) 2 00G101(GJBT-518-2000)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3 00G514(六)(GJBT-531-2001) 吊车轨道联结及车挡 4 00J008-2(GJBT-368-2002) 抗震重力式挡土墙 5 00J008-3(GJBT-368-2002) 钢筋混凝土挡土墙 6 00J202-1(GJBT-529-2002) 坡屋面建筑构造 7 00J618(一) 中悬钢天窗 8 00J904-1(GJBT-528-2002) 智能化示范小区设计 9 00SJ008(二)(GJBT-368-2002) 抗震重力式挡土墙 10 00SJ202(GJBT-529-2000) 建筑坡屋面构造 11 00SJ904(一)(GJBT-528-2000) 智能化示范小区设计 12 01(03)J304(GJBT-552(03)-2003) 楼地面建筑构造 13 01J202-2(GJBT-551-2001) 坡屋面建筑构造(有檩) 14 01J304(GJBT-552-2001) 楼地面建筑构造 15 01J618(二)(GJBT-536-2001) 轻质新型钢天窗 16 01J925-1(GJBT-553-2001) 压型钢板、夹芯板屋面及墙体建筑构造 17 01S519(GJBT-548-2001) 小型排水构筑物(替代93S217 88S238(一)~(四))图集 18 01SG515(GJBT-537-2001) 轻型屋面梯形钢屋架 19 01SG516(GJBT-538-2001) 轻型屋面钢天窗架(pdf4) 20 01SG519(GJBT-543-2001) 多、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节点构造详图 21 01SG519(GJBT-543-2001) 钢结构节点构造详图【含04年修改】 22 01SJ606(GJBT-535-2001) 住宅门 23 01SJ913(GJBT-533-2001) 住宅厨房 24 01ZJ110-1(GJBT-550-2001) 瓷面纤维增强水泥墙板建筑构造 25 02(03)J401(GJBT-578-2002) 钢梯图集 26 02(04)SG518-1(GJBT-590(04)-2004) 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2004年修改版) 27 02J003(GJBT-572-2002) 室外工程 28 02J003(GJBT-572-2002) 室外工程 29 02J102-1(GJBT-431-2002)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体建筑构造 30 02J102-2(GJBT-585-2002) 框架结构填充小型空心砖墙体建筑构造 31 02J121-1(GJBT-574-2002) 外墙外保温建筑构造(一) 32 02J301(GJBT-586-2002) 地下建筑防水构造 33 02J331(GJBT-584-2002) 地沟及盖板 34 02J401(GJBT-573(03)-2002) 钢梯【含03年修改】 35 02J401(GJBT-573-2002) 钢梯图集 36 02J404-1(GJBT-578-2002) 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 37 02J503-1(GJBT-588-2002) 常用建筑色 38 02J603-1(JSJT-247-2002) 70系列平开铝合金窗 39 02J603-1(JSJT-248-2002) 60系列推拉铝合金窗 40 02J611-1(GJBT-466-2002) 钢、钢木大门 41 02J611-2(GJBT-575-2002) 轻质推拉钢大门 42 02J611-3(GJBT-274、459、460、385、489-2002) 压型钢板及夹心板大门 43 02J915(GJBT-589-2002) 公共建筑卫生间 44 02S701(GJBT-583-2002) 砖砌化粪池 45 02SG518-1(GJBT-590-2002) 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含04年修改】 46 02SG614(GJBT-591-2002) 框架结构填充小型空心砌块墙体结构构造 47 02ZG710(GJBT-592-2002) 发泡水泥复合板 48 03G101 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坡屋面补充图 49 03G101-1 勘误 50 03G101-1(GJBT-611-2003)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祥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支剪力墙结构) 51 03G101-1~4、6(GJBT-611、641、695、773、932-2003) 合订本

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范

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范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范》的内容,具体内容: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坚固、耐用、防火性好等优点,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得到了认可,那么你想知道是什么吗?以下是我为你整理推荐,希望你喜欢。1 结构设计地震力的确定1.1... 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坚固、耐用、防火性好等优点,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得到了认可,那么你想知道是什么吗?以下是我为你整理推荐,希望你喜欢。 1 结构设计地震力的确定 1.1 低地震力取值的可行性 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各国设计规范都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就是在地震作用下,结构在真正失效前,有一个较大的塑性变形能力(结构延性),即结构在一个较小的地震下可能达到或者接近屈服状态;而在较大的地震下,结构的若干部位将陆续进入屈服后的非弹性变形状态,并且随着地震力的增大,结构中进入弹塑性变形的部位增多,先进入屈服的部位弹塑性变形也增大。结构通过这种变形耗散较多的地震传来的能量,将其转换成热能。 对于"设计地震力-延性"联合法则,我们可以从地震力和结构相互关系上进行理解:一方面设计地震力低的结构,通过更大的非弹性变形,耗散掉更多的地震能量;另一方面结构非弹性变形越大,刚度降低越严重,阻尼增大,周期比高设计地震力的结构增长越多,结构受到的总地震力也降

低也越多。这就使得我们在设计过程中,在不降低构件竖向承载力、保证结构延性的前提下,可以取用一个小于设防烈度地震反应水准,作为设计中取用的地震作用。反过来讲,若采用的设计地震力越低,结构屈服部位在屈服后,水平和竖向承载力不降低的前提下需要达到的非弹性变形就越大,也就需要结构有更好的延性性能。 这样,我们就需要解决如下两个问题: A、如何在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与设计地震力取值之间建立恰当的联系; B、如何在设计地震力与所要求的结构延性建立对应关系。 对于问题A,以N.M.Newmark为代表的众多学者认为,将设防烈度地震加速度通过地震力降低系数R(中,美等国)或结构性能系数q(欧共体,新西兰等)折减为结构设计加速度,相当于赋予结构一个较小的屈服承载力,结构在竖向承载力不降低的情况下,通过屈服后的非弹性变形来经受更大的地震,实现"大震不倒"的目标。因而,采用低设计地震力的关键在于保证结构及构件在大震下达到所需的延性。对于地震力降低系数R或结构性能系数q,各国设计规范存在略为不同的处理手法,不过总体而言,R或q 均为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与结构截面设计所用的地震作用的比值。 R或q越大,则要求结构达到的延性能力越大,R或q越小,则结构需要达到的延性能力越小。这样均能实现"大震不倒"。 对于问题B,国外一般有如下三种设计方案: (1)较高地震力——较低延性方案; (2)中等地震力——中等延性方案; (3)较低地震力——较高延性方案。

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的设计体会

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的设计体会 要:本文针对目前应用广泛的剪力墙结构,分析对比新、旧规范对剪力墙的具体要求,结合规范与工程实际,总结了自己的设计体会和一些在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抗震墙轴压比弯曲变形 抗震墙广泛用于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规范规定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中,除框架结构外,其余几种结构体系均与剪力墙有关,所以有必要对剪力墙结构作一个重点研究。 在受力方面,因为剪力墙的刚度大,容易满足小震作用下结构尤其是高层结构的位移限值。在地震作用下,其变形小,破坏程度低,可以设计成延性抗震墙,大震时通过连梁和墙肢底部的塑性铰范围内的塑性变形,耗散地震能量,在与其他结构共同工作的同时,能吸收大部分的能量,降低其他结构的抗震要求,在设防较高的地区(8度及区以上地区)优点更为突出。 抗震墙由墙肢和连梁两部分组成。设计时应遵循强墙弱梁、强剪若弯的原则。即连梁的屈服先于墙肢,连梁和墙肢均应为弯曲屈服。与旧规范相比,新规范在剪力墙抗震设计特别是在抗震构造方面有比较大的变化。主要包括: (1)底部加强区高度的变化; (2)墙肢组合截面的弯矩、剪力设计值和连梁组合的设计值; (3)分布钢筋的最小配筋率;

(4)增加了剪力墙的轴压比的限值; (5)将边缘构件分为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两种边缘构件的构造不同,加强了应加强的部位,放松了可放松的部位,使抗震墙的设计更具合理性; (6)新规范取消了旧规范的弱连梁和小墙肢的术语,代之以跨高比和墙肢长度和厚度的比值,应当说在概念上是没有区别,但89规范虽然对弱连梁作了规定,但在设计中难以确定什么是弱连梁。 在进行抗震墙设计时应注意如下的要求: 1、抗震墙的布置要求:作为主要的抗侧力构件,合理的布置是构建良好抗震性能的基础。应遵循八字方针即对称、均匀、周边、连续外,还须注意: (1)将长墙分成墙段:对于抗震墙结构和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若内纵墙很长,且连梁的跨高比小、刚度大,则墙的整体性好,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墙的剪切变形较大,墙肢的破坏高度可能超过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新规范规定将长墙分成墙段,使墙的高宽比大于2。墙段由墙肢和连梁组成。旧规范也有相同的规定。二者的区别在于连梁。旧规范为弱连梁,而新规范为跨高比不小于6 的连梁,其目的是:设置刚度和承载力较小的连梁,在地震作用下可能先破坏,使墙段成为抗侧力单元,且墙段以弯曲变形为主。 (2)避免墙肢长度突变:抗震墙和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墙肢的截面长度,沿高度不宜有突变,当抗震墙的洞口比较大时,以及一、二级抗震墙的底部加强区,不宜有错洞布置的剪力墙。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主体施工方案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主体施工技术交底 (一)工程概况 某设计院高层职工住宅楼建筑面积37564.1M2,地面以上32层,无地下室,高102.3M,标准层层高3.1M。基础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桩基,桩径为900MM、1100MM、1400MM三种。结构形式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体系,按8度抗震设防,首层至8层外墙厚280MM,内墙厚250MM,混凝土为C40,9层至21层外墙厚220MM,内墙厚200MM,混凝土为C35,22层以上外墙厚200MM,内墙厚160MM,混凝土为C30。为了施工方便,楼板混凝土与剪力墙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装修按一般民用住宅要求,外墙贴面砖,内墙面与顶板刮腻子喷浆,由用户自己进行精装修。 (二)施工准备 1、材料 (1)水泥:用32.5-42.5强度等级普通硅酸盐水泥。 (2)砂:中砂,含泥量不大于3%。 (3)石子:碎石,料径0.5-3.2CM,含泥量小于1%。 (4)钢筋:根据设计图纸要求的规格尺寸,预先加工成型钢筋。 (5)铁丝:可采用20-22号铁丝(火烧丝)或镀锌铁丝。 (6)控制混凝土保护层用的砂浆垫块、塑料卡。 (7)配套大模板:平模、角模,包括地脚螺栓及垫板,穿墙螺栓及套管,护身栏,爬梯及作业平台板等。 (8)脱模剂:BT—20长效脱剂。 2、主要机具 (1)塔吊:QTZ80G塔吊一台,吊斗二个。 (2)施工电梯:SCD200/200T电梯二台。 (3)混凝土搅拌机:JG250-400L三台。 (4)小型机具:锤子、斧子、打眼电钻、活动扳子、手锯、水平尺、线坠、撬棍、钢筋钩子、钢筋扳子、绑扎架、钢丝刷子、手推车、粉笔、尺子、吊斗、磅秤、插入式振捣 棒(高频)、铁锹、铁盘、木抹子、小平锹、水勺、水桶、胶皮水管等。 (5)大模板:由公司机厂加工制作,墙体模板配置一层结构层,楼板模板配置二层结构层,大模板施工图见图16-1。 3、技术准备 熟悉建筑与结构施工图,掌握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技术要点,克服过去质量通病。 (三)墙体钢筋 1、作业准备 (1)检查钢筋的出厂合格证,由公司试验室按规定做力学性能复试,当加工过程中发生脆断等特殊情况,还需作化学成分检验。 (2)钢筋在现场加工,按现场施工平面图中指定位置堆放。 (3)钢筋外表面如有铁锈时,应在绑扎前清除干净,锈蚀严重侵蚀断面的钢筋不得使用。 (4)绑扎钢筋处应及时清理干净。 (5)弹好墙身、洞口位置线,并将预留钢筋处的松散混凝土剔凿干净。 2、施工工艺操作 (1)将墙身处预留钢筋调直理顺,并将表面砂将等杂物清理干净。先立2-4根竖筋,并划好横筋分档标志,然后于下部及齐胸处绑两根横筋固定好位置,并在横筋上划好分档标志,然后绑其余竖筋,最后绑其余横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