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内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改造实例

国内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改造实例

国内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改造实例
国内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改造实例

国内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改造实例

文章来源:百度文库更新时间:2011-10-17 10:53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此,我们搜集了国内一些大城市尝试将工业遗址保护结合城市开放空间、旅游度假、会展中心和创意产业,改造建设成功的典型范例,如上海的苏州河艺术仓库区、杭州城北的杭印路49号、北京798艺术工场等,以期为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借鉴。

上海

上海是我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也是我国民族工业的诞生地,在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工厂占全国工厂总数的一半以上,留存有大量的产业遗存。近年来,上海市政府和各界加大了城市遗产的保护力度,对这些近现代产业建筑进行保护、管理和再利用。

例如苏州河沿岸,这里历史上曾经是上海金融、仓储重镇,汇集了一批如四行仓库、光二仓库以及工业品市场等颇具代表性的欧式仓库建筑群,见证了上海金融仓储业发展的早期阶段。现在苏州河沿岸有十多处由老工厂、旧仓库改建成的艺术家工作、画廊和创意园区。其中,苏州河南岸半岛地带的M50创意园(莫干山路50号),原为近代徽商代表周氏的家族企业——信和纱厂,解放后更名为信和棉纺厂、上海第十二毛纺织厂、上海春明粗纺厂,占地35.45亩,拥有近现代工业建筑41000平方米。原先面临拆除命运的这些产

业建筑,在艺术家和媒体的呼吁下,避免了大规模的改造,有17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设计师入住,形成苏州河边独特的人文景观,营造了苏州河沿岸浓郁的文化气息,也成为上海时尚文化的新地标。

杭州

杭州市十分重视优秀近现代产业建筑的保护与利用。

杭州拱墅区杭印路49号,前身是一处丝绸印染厂,周围云集了杭一棉、杭州毛纺厂等大型厂区,真实地记录了杭州轻纺工业发展的历史。在杭州市政府的支持下,loft文化在经过改造的个性厂房中悄然扎根,引发了杭州创意产业的新一轮发展。杭州市政府根据《杭州LOFT基地规划设计(初步)方案》,在全面保护并充分利用运河周边老厂房、旧仓库的基础上,提出了规划布局“一点一线”创意产业基地的设想。“一点”指杭印路49号,根据设计构思,这里将被建设成为LOFT文化公园。除已改建为LOFT和少量可利用的厂房外,其他建筑将被拆除,并新增绿化林地和休闲设施。建成后的LOFT文化公园将由LOFT创作区、运动展演区、休闲餐饮区组成,LOFT用房将达到1万平方米,并保持现有LOFT 低租金的优势。“一线”指运河西岸。这里的许多老厂房、旧仓库已有近50年历史,特色非常鲜明,体现了运河文化的特色。运河西岸的LOFT文化公园将呈带状分布,临河分布在运河西岸从拱宸桥至客运码头的沿河空间,错落有致,

成为运河沿线又一道独特风景线。

北京

北京对产业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延迟于上海,但是一旦意识到近现代工业建筑的价值所在,北京市政府迅速展开了对他们的保护和再利用。

从2006年起,北京市就计划借鉴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城市重工业区转型改造的成功经验,充分利用首钢工业遗迹的独特资源,将创意产业纳入首钢原厂址的改造规划中。

例如闻名国内外的北京798艺术区,位于北京东郊大山子地区的一角,是20世纪50年代苏联援助中国建设的一家大型国有工厂,现在成为北京艺术家的又一个聚集地。798厂区占地1平方公里,具有典型的包豪斯风格,是实用和简洁完美结合的典范,所有建筑均由德国设计师设计,厂房窗户向北,这种设计充分利用天光和反射光,保持着光线的均匀和稳定。本世纪初,厂区一部分房产被闲置了下来。为充分利用这部分房产,厂房被陆续出租。艺术家们先后看中了这里宽敞的空间和低廉的租金,纷纷租下一些厂房作为工作室或展示空间。在进行有序的规划以后,这里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了更多的艺术家前来工作定居,逐渐形成了现在的798艺术区。

武汉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规划

武汉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规划 一、工业历史资源的现状 基于武汉市志工业志、以及各区区志记载,从1860年代至1990年代选取具有重大影响力的371家企业(解放前132家、解放后239家)作为本次规划的调研对象。通过对371处企业的全面调查,目前全市还存有实物的工业企业为95处。 二、工业遗产的评判标准 一是在相应时期内具有稀缺性、唯一性,在全国或武汉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工业企业;二是在全国同行业内具有代表性或先进性,同一时期内开办最早,产量最多,质量最高,品牌影响最大,工艺先进,商标、商号全国著名的工业企业;三是建筑格局完整或建筑技术先进,并具有时代特征和工业风貌特色的工业企业;四是其他有较高价值的工业遗存。 三、工业遗产推荐名单 在95处工业遗存中确定29处作为武汉市推荐工业遗产名单。该29处工业遗产从发展阶段上涵盖了6个时期、13个行业。其中,具有稀缺性、在全国有较高影响力等具有“最”字特点的遗产13处,已被列为国家、湖北省、武汉市文保单位的遗产15处(其中第五批市级文保单位6处);从建筑形式上则包含了建筑群11处,单体建筑16处,附属建构筑物2处。(详见附表1) 四、工业遗产的分级保护 《规划》分为三个保护级别进行保护,其中一级工业遗产15处(其中国家级文保单位3处,省级文保单位3处,市级文保单位9处),二级工业遗产6处,三级工业遗产8处:一级工业遗产:已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工业遗产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规定的文物保护单位管理办法实施管理。此类工业遗产以保护为主,充分尊重历史特征,对建筑原状、结构、式样进行整体保留,不得随意拆除,应在

德国鲁尔区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

德国鲁尔区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 对策考察研究 一、背景解读——德国鲁尔区的衰退与复兴 鲁尔区位于德国的北莱因—威斯特法伦州,处于莱茵河、鲁尔河、利伯河之间,具有发达的内河港口、铁路和公路运输条件。鲁尔区工业历史悠久,在德国的近代工业发展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素有“德国工业的引擎”之称。鲁尔以煤炭开采和钢铁生产为基础,逐渐发展成包括煤炭、钢铁、机械制造、化工、电力等重工业的在德国乃至欧洲最大的工业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鲁尔区作为重要的资源生产和加工制造工业区为德国战争机器的运转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但在战争后期遭到了严重破坏。战后经过重建该地区仍为德国西部最重要的工业基地。进入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受到世界能源结构的转变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冲击,鲁尔区传统的采煤和钢铁工业走向衰落,面临着严重的结构性危机。针对这种状况,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鲁尔区经济结构的转变和地区复兴。在鲁尔区复兴的各项对策中,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在物化地区历史发展进程、彰显工业文化特质以及塑造独特的地区形象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鲁尔区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内容与模式 鲁尔区的煤钢生产企业在地区结构性危机影响下逐渐走向衰退,相继停产关闭,其中遗留下来的工业设施最初都面临着被拆除的命运。当时保护工业遗产的观念尚未形成,能将这些废弃的工业设施和场景作为文化遗产保留下来是多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德国最早的工业遗产保护案例是对多特蒙德市的“卓伦”Ⅱ号、Ⅳ号煤矿“发动机房”的保护。此后的30年间,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鲁尔区有更多的煤钢及其相关企业陆续衰

退、关闭,其中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科学技术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的工业场地和设施很多都被作为工业遗产得以保护。例如,哈姆市的马克西米连煤矿在1979年受到保护并建设成公园(图1);米尔海姆的“宝瓶”水博物馆是由废弃的旧水塔在1982年得到保护后改建而成的(图2);埃森市的“关税同盟”煤矿Ⅻ号矿井1986年12月停产后得到保护;北杜伊斯堡蒂森钢铁厂1985年关闭,1989年在工业遗产保护前提下开始计划建设景观公园;波鸿市的世纪大厅在1990年被保护更新;瓦尔特罗普的老赫恩雷兴堡升船闸在1992年得到保护并整修为博物馆(图3);奥伯豪森市的“煤气储罐”在九十年代被保护;“关税同盟”炼焦厂1995年被纳入保护框架等等。 图1 图2 图3 1.哈姆市马克西米连公园 2.米尔海姆的“宝瓶”水博物馆 3.瓦尔特罗普老赫恩雷兴堡升船闸 2001年,继矿业城镇格斯拉尔(Goslar)和弗尔克林根炼铁厂(V oelklingen Iron Works)分别在1992年和1994年被收录进世界遗产名录(World Heritage Site)之后,鲁尔区的“关税同盟”煤矿Ⅻ号矿井及炼焦厂成为德国第三个(鲁尔区第一个)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的工业遗产。 1.工业遗产保护的内容

城市规划要高度重视城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_城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研讨会发言摘登

66 专题报道 S p e c i a l R e p o r t 石楠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 长兼秘书长, 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非常欢迎各位专家参加这 个会议。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是 一个重大课题,又是一个现实话题,也是很具有学术价值的理论问题。在我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挑战,工业遗产的价值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不少具有很高价值的工业遗产被拆掉,需要抢救性的保护措施。另一方面,在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怎么解决传统工业,特别是传统制造业的更新改造问题,不仅仅是遗产的物质空间环境问题,更是经济结构调整问题,并且因此会牵涉到社会结构的调整,比如说工业企业搬迁,带来的产业工人重新就业、新的职住分离问题等,需要大家研究和探讨。全国各地已经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现在的主要问题是体制机制问题,相对而言,技术、资金问题已经不像过去那么尖锐,现在更突出的是立法、理念、管理体制、管理手段跟不上。我觉得归纳起来有几个问题值得探讨,一是如何看待工业遗产的价值,到底是文化价值、遗产价值、建筑价值、土地价值,还是其他的?要从规划、从系统的角度看问题,把工业遗产放到城镇化、产业结构调整、社会转型的大背景里看,要把特定的工业建筑放到土地利用、环境质量、就业平衡的环境里考察。二是政府、企业、市民在这个问题上扮演什么角色,特别是城市规划应该做什么,能起到什么作用。三是具体操作问题,如何对待保护和利用两方面的要求,保护和利用的矛盾最核心的问题在哪里,保护和利用有哪些具体的技术,采取什么样的开发模式,等等。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涉及社会、经济、文化诸多方面,我们希望各位专家能够贡献自己的宝贵经验,引起规划行业和社会人士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对于全国规划行业的工作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伍江(同济大学副校长,教授):过去十多年,国外在谈工业遗产保护,我们在埋头搞建设。真正的文物早被列入保护对象,也还面临着破坏,更不用说没有列入文物的东西,我觉得现在来谈工业 遗产保护和利用正是时候,再晚就来不及了。 讲到价值问题,大家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可 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我认为首先要找出工业文 化遗产和其他遗产不同的地方,要强调的是产业 本身的历史价值,包括文化的、技术的。工业遗产 的价值在于工业生产特殊的工艺,以及工艺所反 映的时代工业文明,这是工业遗产的第一价值。我 们不能带着过去固有的审美标准,也不能带着现 在审美选择去看待工业遗产,工业遗产是一个时 代的标志。第二,工业建筑往往占地大,空间很 大,抗震能力和结构强度比一般的民用建筑强,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讲,不能轻易认为工业时 代过去了,所以工业时代依赖的文化载体也没有 那么重要了。即便只从物质空间角度来看,也不 要轻易把工业厂房成片拆掉,加以利用会得到很 大价值。简单地把它们列入文物也未必好,不是说 它们没有文物价值,而是在我国目前的法制情况 下,列入文物就意味着死掉了。第三,工业遗产意 味着土地资源,意味着更小的拆迁成本。如果没有 看清楚,如果这片土地不是直接改用于公共活动设 施的话,宁愿暂时保留为工业用地,把这些资源暂 时放一放。假如现在很仓促地把它变成商业用地, 很快下一轮中国建设高潮就会把它拆掉。 在搞清楚保护的对象、保护的目的、保护的 思想的前提下,一定要把保护的内容纳入同一个 规划,不能让保护规划游离在规划体系外面,这 一点非常重要。我们做了一个历史风貌区保护规 城市规划要高度重视城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城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研讨会发言摘登

棚户区改造成功案例 旧城改造成功案例

棚户区改造成功案例旧 城改造成功案例 上海新天地 “欧洲许多城市都保留了不同时代的城市…断层?,如意大利里昂,从古罗马时代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面貌都保存下来。还有巴黎,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与现代的城市和谐共存。中国的城市也应留下历史、文化的印迹……” 这是香港瑞安集团董事长罗康瑞的观点,当他在业界一片反对声中毅然接下上海太平桥旧区改造项目时,有一位美国的旧城改造专家却十分赞同他。设计师本杰明伍德与他惺惺相惜:“中国许多城市往往因为新的建设就轻易地把过去的老房子毁掉了,这是十分可惜的。”他们凭着坚定的信念和独特的文化理念,成就了现在的上海“新天地”。 本着不同的城市要留下不同的历史印迹的观念,本杰明伍德

将上海石库门用原来的材 质整旧如旧,而在内部进行了现代化的设施装修。走入新天地,依旧是青砖步道, 清水砖墙,乌漆大门,窄窄弄堂,仿佛时光逆流,重归故里。但石库门里七十二家房客的嘈杂,已换上了优雅的音乐,舒适的中央空调。不同的肤色,不同的语言,不同国度的人们相聚在露天咖 啡座、酒吧、餐桌,在休闲中感受和触摸这座城市的文化和历史。 人们这样评价“新天地”:年轻人说它时尚,中、老年人称它怀旧,外国人认为它就是中国,中国人却感到新鲜、洋气。专家则认为新天地既给人以百年前的历史联想,延续了历史文脉,又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与上海的城市定位十分契合。 “新天地”在旧城改造中走出了一条保护和发展相辅相承的好路子。杭州园林设计院副院长、西湖南线整合工程总设计师周为说,对于一些不是文物的老建筑,在国内很有可能会被拆除,而在国外却比较流行保留一部分并加以现代化包装,从而激活整个街区或一个城市的发展。比如国外的一些老码头、旧建筑通常会改造为有历史感的展览馆或步行街,

北京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工作导则

《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工作导则》 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人文、科技、绿色”的发展理念,彰显城市文化特色和底蕴;进一步将工业促进局、市规划委员会和市文物局联合发布的《市保护利用工业资源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指导意见》落到实处,实现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工作的规化推进,特制定《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工作导则》(见附件)。 二〇〇九年二月二十六日 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工作导则 第一章概念与对象 第一条工业遗产是与工业发展密切相联的,具有历史价值、社会文化价值、艺术美学价值、科学技术价值和经济再利用价值的遗存,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业遗产是极具风貌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历史文化资源,对工业遗产进行保护和再利用,可以避免资源和能源的浪费,同时有助于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条工业遗产分为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

物质遗产包括与工业发展有关的厂房、仓库、码头、桥梁、办公建筑、附属生活服务设施及其他构筑物等不可移动的物质遗存;还包括机器设备、生产工具、办公用具、生活用具、历史档案、商标徽章及文献、手稿、影像录音、图书资料等可移动的物质遗存。 非物质遗产包括生产工艺流程、手工技能、原料配方、商号、经营管理、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等相关的容。 第三条市工业遗产的重点为: (1)解放前的民族工业企业、官商合营、中外合办企业等遗存; (2)解放后五、六十年代“一五”及“二五”期间建设的重要工业企业; (3)文革期间建设的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企业; (4)改革开放以后建设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企业。 第二章调查与登录 第四条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第一步工作就是详实的调查,制作登记表格,绘制现状图。同时要将调查的工业资源

工业遗址城市更新设计类文献综述

浙江工业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论文题目: XXXX工业遗产保护地块 城市更新设计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指导教师: 2014年 3月 10日

工业遗址城市更新改造文献综述 一、研究目的 见证了城市工业历史的重要变革的工业遗址的更新改造设计是我国当今城市建设中亟需改革和创新的课题,探索如何适合工业遗址空间再利用的城市设计策略是关键所在。本案选择的是合肥马合钢铁厂为研究对象,规划设计重点在于研究中心城区的工业遗址的再利用和再开发的城市设计策略,通过对钢铁厂工业遗址现状的实地调查和有序分析,研究国内外相关理论和成功案例对方案进行全面的比较与评价,选择最满意的改造方案加以实施,为钢铁厂工业遗址改造项目设计行之有效的改造方案。 规划重点注意从以下几个层次出发: (1)梳理原有空间肌理,通过“拆”、“改”、“留”、“复”进行建筑整合。(2)根据城市及遗址所在区域的产业发展对地块进行合理定位。 (3)本地块不同于一般的工业遗址,地块内部兼具历史文化保护建筑和工业遗产,情况特殊。 (4)依据国内外工业遗址改造模式,选择恰当的模式进行改造。 二、查询文献要点 通过文献的查询要对本次地块的城市更新设计覆盖以下几个范围以及关键词: (1)后工业时代工业遗址更新的特点 (2)工业要素评价体系的建构,对于工业遗存要素的实施要求 (3)工业遗址保护更新模式以及分别适应的实际情况 (4)工业厂房建筑空间尺度结构等特征以及工业遗址构筑物的建筑改造(5)工业遗存文化建筑与历史文化建筑的协调与共生 (5)生态恢复、棕地改造等设计要点 三、国内外案例研究借鉴 工业用地功能的转换通常与旅游开发、新兴产业的引入的区域振兴等相结合

工业厂房遗址改造实例调研

工业厂房遗址改造实例调研 现状分析:1 历史价值 2 开发价值画现状图标注现在的功能 未来规划建议管理营销建议 1865 创意东八区 旧瓶新酒价值再创 创意东8区是南京市“十一·五”规划都市型产业园区十大重点推进项目之一,也是南京市发展壮大创意产业的开篇之作。 2006年初,在南京市经委、白下区政府的合力支持下,通过市场化运作机制对园区进行统一的规划、改造、招商及运营管理;项目投资总额达5000万元,建成后形成占地60亩、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的创意园区,计划吸纳150-200家创意企业,实现5000人以上的知识型人才就业。 园区前身: 南京蓝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原无线电七厂,始建于1967年) 南京汽车仪表厂 始建于1958年) 南京电子陶瓷总公司(原无线电元件四厂,始建于1958年) 人民解放军第五三一一工厂(即江苏金陵机械制造总厂,始建于1954年) 科学规划创意延续 厂区内留有数十栋保存完好、内部空间宽畅、形态丰富的老厂房,并且留存了工业历史的特色痕迹,通过优化设计与建筑改造,形成感怀昔日工业之美的独特艺术魅力;老厂房的历史文脉与想象空间有助于创意灵感的激发,为创意企业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文化提供广阔舞台。 园区的专业服务团队将致力于吸引国内外的设计公司(工作室)、咨询策划服务、原创商业服务机构、个性品牌专营以及其它创意机构,建立服务于此类产业领域的中介、展示和交易平台;通过营造良好的办公商务环境,衍生促进创意产品的交易以及各类个性化服务的提供。

Ⅰ期: 创意东8区按照“三厂区、六分区、环形商业街区” 的规划布局,依托三厂区原有厂房,遵循最大限度保 留与再利用的原则,划分为建筑规划设计、广告设计 制作、咨询策划、动漫网游软件、工业工艺设计五大 功能区域,并以“上场下店”的模式打造环形艺术商 业街区。 Ⅱ期: 在延续一期的创意产业基础上,创意东8区二期更加 强调产业功能与建筑意念的呼应。通过进一步区分动 漫、科技、设计三大领域,明确功能定位,整个产业 园的创意经济将作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带动各产业链 的高效运作。东8区二期在整体功能上,通过放大创 意产业 研发生产、制作展示、互动体验、人才培训、对外交 流等产业链条上的功能效应,通过物理空间的积聚与 互补,公共服务平台的支持,放大宣传效应,提升产 业能量。 Ⅲ期: 创意东8区三期位于一、二期的正北面,隔蓝旗街相 望。结合东8区一、二期的产业定位与同类园区的竞 争格局,三期以广告传媒为主导,建设为文化传媒产 业园,这不仅是对I、II期的产业集聚 成产业补充与规模提升,还是整体片区形象升级,区 域城市改造的典范,也将拉动就业、税收、商 南京首个具备专业特色的时尚创意产业集聚区 一期?创意设计园五大产业定位 建筑设计产业 关联行业:城市规划、建筑规划设计、室内装 饰装潢设计、景观设计等 广告设计产业

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

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 工业建筑遗产在保护再利用应参考本地城市建设模式和肌理,考虑对城市设计、城市空间发展产生的影响,使改造后的建筑回归到城市环境,形成一个协调的整体,防止孤立性的保护。融入城市整体规划可通过建筑单体和厂区,产业园区与城市整体规划结合,使历史建筑和现代城市规划相互结合起来,而不是让两者互相被动的适应。同时整体改造再利用也复兴了老工业区域,带动城市第三产业,也是转变城市经济增长方式的手段之一。 一个城市的空间环境和社会模式密不可分,城市的区域特点是由经济、社会、政治、历史积累体现。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在利用首先要满足生活在周围空间环境的居民的需要,否则所谓的保护再利用就是没有意义的空想、空谈。国外的很多旧工业建筑改造从长远来说都将复兴经济和实现社会目标作为项目的重要任务,济南工业建筑遗产再利用也需亟待解决旧工业区域衰败、失业率激增、生活水平落后等问题,因此对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再利用需考虑到城市各方面的综合效益。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部顾问理查德·恩格哈迪所说的:“建筑保护的精髓不在于对建筑结构的保护,而是要凸现建筑的社会功能和内涵”。 如何发挥政府、市场、传媒和建筑师的作用至关重要。利益的平衡指的是如何协调不同利益集团看问题的不同方式。政府决策于如何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有助于获得更高的税收,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公众的目光则投向于能否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是否能享受到成果;对于开放商来说,项目是否盈利决定了投资与否,还有社会的反响获得长期业务的广告优势。这三者地位有所偏差,应对处于被动、劣势的居民有所倾斜,适当增加居民对项目表达决策的意见。 在维持原有的工业区环境氛围,基本保留厂房设施原貌,充分发掘老工业建筑的市场潜力,增添、整合各种服务产业资源,满足新增的工业遗产旅游服务的功能,建设城市公共休憩空间或各种主题公园,营造一个有利于人们舒展身心,休闲娱乐的场所。例如萨尔布吕肯市港口岛公园等。港口岛公园面积约9公顷,接近市中心。二战时期这里的煤炭运输码头遭到了破坏,除了一些装载设备保留了下来,码头几乎变成一片废墟瓦砾。直到一座高速公路桥计划在附近穿过,港口岛做为桥北端桥墩的落脚点,人们才将注意力转到了这块野草蔓生的地区。拉茨采取了对场地最小干预的设计方法,他考虑了码头废墟城市结

(完整版)北京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工作导则2

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发展理念,彰显城市文化特色和底蕴;进一步将北京工业促进局、市规划委员会和市文物局联合发布的《北京市保护利用工业资源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指导意见》落到实处,实现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工作的规范化推进,特制定 《北京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工作导则》(见附件)。 二00九年二月二十六日 北京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工作导则 第一章概念与对象 第一条工业遗产是与工业发展密切相联的,具有历史价值、社会文化价值、艺术美学价值、科学技术价值和经济再利用价值的遗存,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业遗产是极具风貌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历史文化资源,对工业遗产进行保护和再利用,可以避免资源和能源的浪费,同时有助于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条工业遗产分为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

物质遗产包括与工业发展有关的厂房、仓库、码头、桥梁、办公建筑、附属生活服务设施及其他构筑物等不可移动的物质遗存;还包括机器设备、生产工具、办公用具、生活用具、历史档案、商标徽章及文献、手稿、影像录音、图书资料等可移动的物质遗存。 非物质遗产包括生产工艺流程、手工技能、原料配方、商号、经营管理、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等相关的内容。 第三条北京市工业遗产的重点为: (1)解放前的民族工业企业、官商合营、中外合办企业等遗存;(2)解放后五、六十年代“一五”及“二五”期间建设的重要工业企业; (3)文革期间建设的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企业; (4)改革开放以后建设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企业。 第二章调查与登录 第四条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第一步工作就是详实的调查,制作登记表格,绘制现状图。同时要将调查的工业资源 完备的外观特征和场址情况进行梳理并登记、建档。记录应包括对物质、非物质遗产的描述、绘图、照片、影像等资料。

浅析煤矿工业遗址改造

浅析煤矿工业遗址改造 【摘要】随着部分煤矿产地的资源枯竭,如何修复开采区的自然环境并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我国很多老煤炭产地的重要问题,本文简要分析国内外煤矿工业遗址改造的经验,以晋城古书院矿文化创意产业园为例,介绍我国煤矿工业遗址改造的新思路,以期为其他地区的改造方案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废旧煤矿改造;古书院矿;文化创意产业园0引言 我国大规模煤炭开采源于20世纪初期,然而经过近百年的开采,很多煤炭产地面临着资源枯竭、环境破坏等诸多问题,煤炭已经从原来的城市发展动力成为许多城市发展的桎梏,如何改善环境并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很多煤炭开采城市下一步发展的关键问题。在这一方面,国内外废旧煤矿改造的成功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宝贵的思路和经验。 1 国内外煤矿工业遗址开发现状及模式 目前国内外比较著名的煤矿改造案例主要包括英国伯明翰和法国洛林[1],二者早在2005年就出现在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工业遗产名录,并成为国内外煤矿改造的典范。除此之外,随着各国经济的稳步发展,工业遗产改造已

经成为许多煤矿老工业基地的新兴经济增长点。目前国内外煤矿工业遗产的改造形式主要包括六种:改成工业博物馆、修建创意产业园区、建造主体文化公园、成立工业主题社区以及发展工业博览和商务旅游。其中每种改造都是煤炭工业遗产发挥其经济文化效益的方式,例如改造成工业博物馆,就是将工业遗产代表的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通过现代设计思想呈现在观众眼前,为大众普及工业发展历程和生产力变迁的重要步骤。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德国鲁尔区工业化历史博物馆,就运用20世纪遗留下来的大批煤矿遗址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业和第三产业;英国威尔士首府加的夫利用飞起煤矿建立煤矿开采博物馆,还原采矿历史和矿工生活[2]。 除了工业博物馆,其他形式的煤矿遗产改造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文化效益。如日本煤都夕张通过建立科学馆、动物博物馆、游乐场、夕张电影资料馆等设施发展成为以休闲娱乐为主的旅游城市[3];通过改造和功能重塑,保留煤矿建筑原有的工业风格,建造以艺术展览为主的创业产业园;德国蒂森钢铁公司利用矿业生产独有的工业特色,成立了以煤铁工业尽管为主题的现代文化公园;通过将建筑高造成影剧院、图书馆等公共建筑,将工业建筑的坚固实用性进一步开发,并成为西方逆工业化的一项重要决策[4]。 2 晋城文化创意产业园规划设计 2.1 晋城古书院工业遗址现状

北京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工作导则 2

《北京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工作导则》 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发展理念,彰显城市文化特色和底蕴;进一步将北京工业促进局、市规划委员会和市文物局联合发布的《北京市保护利用工业资源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指导意见》落到实处,实现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工作的规范化推进,特制定《北京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工作导则》(见附件)。 二〇〇九年二月二十六日 北京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工作导则 第一章概念与对象 第一条工业遗产是与工业发展密切相联的,具有历史价值、社会文化价值、艺术美学价值、科学技术价值和经济再利用价值的遗存,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业遗产是极具风貌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历史文化资源,对工业遗产进行保护和再利用,可以避免资源和能源的浪费,同时有助于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条工业遗产分为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

物质遗产包括与工业发展有关的厂房、仓库、码头、桥梁、办公建筑、附属生活服务设施及其他构筑物等不可移动的物质遗存;还包括机器设备、生产工具、办公用具、生活用具、历史档案、商标徽章及文献、手稿、影像录音、图书资料等可移动的物质遗存。 非物质遗产包括生产工艺流程、手工技能、原料配方、商号、经营管理、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等相关的内容。 第三条北京市工业遗产的重点为: (1)解放前的民族工业企业、官商合营、中外合办企业等遗存; (2)解放后五、六十年代“一五”及“二五”期间建设的重要工业企业; (3)文革期间建设的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企业; (4)改革开放以后建设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企业。 第二章调查与登录 第四条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第一步工作就是详实的调查,制作登记表格,绘制现状图。同时要将调查的工业资源

老工业基地企业遗址改造公园成功案例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06858180.html, 老工业基地企业遗址改造公园成功案例 作者:楚彦莉 来源:《现代农业研究》2017年第12期 1 公园建设背景 哈尔滨劳动公园是在提出建设“国际环保模范城”的背景下而实施的工程,原址位于香坊区南部,为原哈尔滨老军工企业松江电机厂厂区林地,园区北临松海路,南至松乐街,西至旭升街,东至松梅路,占地面积为44.7公顷,园内以得天独厚的丰富森林资源为特色,保留原有 的起伏多变的地貌和具有改善生态环境的植被,美丽的人工湖环绕着丛林与绿地,宽阔的广场和平坦的道路错落有致的分布于园内,再现原有林地的自然风貌,是哈尔滨市区难得的生态园林公园。 2 公园改造规划 哈尔滨市总工会与香坊区委区政府非常重视老工业基地企业遗址改造工程,根据香坊区是大中型企业特别聚集的地方,寻觅老工厂、老工业的历史印迹,进行科学谋划、合理布局,以劳动为主题,以崇尚、歌颂劳动者谋篇,以劳动文明与城市记忆为轴,通过建设哈尔滨工运历史展览馆、劳模与劳模精神、劳动与劳动者等主题景区,历时一年,投资七千万,改造建设了劳动公园和工运历史展览馆,把这片园林打造成了人们休闲、度假、娱乐的文化旅游区。 3 公园布局特色 哈尔滨劳动公园本着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地域特色与国际化相结合、健身娱乐与休憩观赏相结合、农田耕作与参与管理相结合的设计构思,秉承生态性、以人为本、文化性、可持续发展、安全性、经济性等六大原则,根据改造林地的范围和特色,保留其原有地貌特性和林地,因地制宜,以佩环广场为中心,如意水系为纽带,农田生态为特色,以曲径通幽的园路贯穿,划分为管理生产、娱乐活动、老年活动、文化宣传、农田生态和幽静活动等六大功能区域,充分满足人们游园的需要。 “哈尔滨工运历史展览馆”——这座由松江电机厂一座废旧厂房和三个废旧构筑物改造而成的红色小楼揭开冰城的工运历史。这座展馆讴歌了哈尔滨工人阶级,其设计保留了老字号企业厂房的历史风貌。实木大门是仿照哈尔滨车辆厂的厂门建造,铝包木的窗户则是综合了轴承厂、电机厂等老厂房窗户的结构和特点建造。在铺满鲜花的草坪上,一块巨石矗立在展馆的门前,“基石”两个苍健有力的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其寓意着哈尔滨的工人阶级正是我们这座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城市坚不可摧的伟大基石。 4 哈尔滨工运历史展览馆布局

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共生”论文

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共生”策略初探 【摘要】工业遗产的保护问题已日益受到关注,我国对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而西方发达国家已在此领域研究了五十余年。针对我国当前工业遗产保护研究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我们急需对西方发达国家成功的经验进行总结研究,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总结出适合我国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一般性策略,避免更多的工业遗产遭到破坏。本文的研究基于生物学“共生”的理论,试图从生物学“共生”的角度出发,从宏观、中观以及微观三个层次进行探讨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一般性改造策略,并初步探讨工业遗产的价值评价体系。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分析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工业遗产保护国内外已有的文献综述,以及“共生”概念的研究。第二部分是工业遗产的评价体系研究,包括工业遗产的价值构成分析和工业遗产的价值评价体系研究两个方面。第三部分主要是“共生”策略的探讨。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分析阐述工业遗产改造再利用的“共生”策略。宏观层面主要分析工业遗产更新与城市发展建设之间相容并存的“共生”策略;中观层面主要分析工业遗产类历史地段用地性质调整的“共生”策略和工业遗产类历史地段用地功能转换的“共生”策略;... 更多还原【Abstract】 The research of industrial heritage protection has become an increasing concern of the study. In China, the work on the industrial heritage protection is just about to

国内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改造实例

国内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改造实例 文章来源:百度文库更新时间:2011-10-17 10:53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此,我们搜集了国内一些大城市尝试将工业遗址保护结合城市开放空间、旅游度假、会展中心和创意产业,改造建设成功的典型范例,如上海的苏州河艺术仓库区、杭州城北的杭印路49号、北京798艺术工场等,以期为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借鉴。 上海 上海是我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也是我国民族工业的诞生地,在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工厂占全国工厂总数的一半以上,留存有大量的产业遗存。近年来,上海市政府和各界加大了城市遗产的保护力度,对这些近现代产业建筑进行保护、管理和再利用。 例如苏州河沿岸,这里历史上曾经是上海金融、仓储重镇,汇集了一批如四行仓库、光二仓库以及工业品市场等颇具代表性的欧式仓库建筑群,见证了上海金融仓储业发展的早期阶段。现在苏州河沿岸有十多处由老工厂、旧仓库改建成的艺术家工作、画廊和创意园区。其中,苏州河南岸半岛地带的M50创意园(莫干山路50号),原为近代徽商代表周氏的家族企业——信和纱厂,解放后更名为信和棉纺厂、上海第十二毛纺织厂、上海春明粗纺厂,占地35.45亩,拥有近现代工业建筑41000平方米。原先面临拆除命运的这些产

业建筑,在艺术家和媒体的呼吁下,避免了大规模的改造,有17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设计师入住,形成苏州河边独特的人文景观,营造了苏州河沿岸浓郁的文化气息,也成为上海时尚文化的新地标。 杭州 杭州市十分重视优秀近现代产业建筑的保护与利用。 杭州拱墅区杭印路49号,前身是一处丝绸印染厂,周围云集了杭一棉、杭州毛纺厂等大型厂区,真实地记录了杭州轻纺工业发展的历史。在杭州市政府的支持下,loft文化在经过改造的个性厂房中悄然扎根,引发了杭州创意产业的新一轮发展。杭州市政府根据《杭州LOFT基地规划设计(初步)方案》,在全面保护并充分利用运河周边老厂房、旧仓库的基础上,提出了规划布局“一点一线”创意产业基地的设想。“一点”指杭印路49号,根据设计构思,这里将被建设成为LOFT文化公园。除已改建为LOFT和少量可利用的厂房外,其他建筑将被拆除,并新增绿化林地和休闲设施。建成后的LOFT文化公园将由LOFT创作区、运动展演区、休闲餐饮区组成,LOFT用房将达到1万平方米,并保持现有LOFT 低租金的优势。“一线”指运河西岸。这里的许多老厂房、旧仓库已有近50年历史,特色非常鲜明,体现了运河文化的特色。运河西岸的LOFT文化公园将呈带状分布,临河分布在运河西岸从拱宸桥至客运码头的沿河空间,错落有致,

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探讨

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探讨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保护和再利用工业遗产的典型模式和案例,结合我国的历史工业建筑的现状,探讨合适的再开发方向,使我国工业建筑遗产在城市化进程中能找到新的定位与价值,延续工业文明和历史。 关键词:工业遗产;工业建筑;保护;开发;再利用 Abstract: through analysis of protection and reuse of the industrial heritage typical models, and case, with China’s histor y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industrial architectur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ight to development direction, make our country the industrial building heritages in urbanization process are found in the new position and value, continue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and history. Keywords: industrial heritage; Industrial architecture; Protection; Development; reuse 1、引言 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通常人们所关注的可能有古代的寺庙、衙署、民居、市场、建筑遗址、老字号、商业建筑和公共建筑等。但现在,艺术家、建筑师和历史保护主义者越来越多将目光放到各种近现代的工业遗产上来。因为,那些曾经的工业建筑经过了漫长岁月形成了城市独特的气质,也始终萦绕在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工业建筑是城市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工业建筑并不会仅仅因为它是工业建筑才变成需要受到保护。保护是对重要的历史印记和城市特色的珍视和筛选,而对价值的认识是保护的基础。 曾经大量的工业建筑集中于城市的工业区内。随着城市建设的过程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剧,许多工业厂区已经成为城市中心地段的组成部分。而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或者用地性质的置换、环境要求的变化,这些工业建筑开始逐步失去原有的功能,并被赋予新的功能和内容。关于工业遗产如何安置的讨论直接影响着这些历史建筑的未来。 2、保护与再利用工业遗产的典型模式 如何对待城市中工业建筑的问题,在欧洲一些工业发展较早的国家中,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之后就已经开始了广泛地探讨。如何使工业建筑重新融人城市生活、重新成为城市振兴的动力,成为许多国家关心的问题。在各国工业遗产保护的实践中,出现的典型保护模式主要有5种。

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现状及规划对策

Indust rial Const ruct ion V ol 41,Supplement,2011 工业建筑 2011年第41卷增刊 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现状及规划对策 郭雪斌1 吴海芳2 (1 杭州市城市规划编制中心,杭州 310012;2 浙江建安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 310013)摘 要:工业遗产是工业化的历史见证和城市发展生命链条中的重要一环,由于未被纳入法定 文物 和 历史建筑 范畴,正面临湮灭或毁坏的风险。结合杭州实际,在现状及问题分析基础上,提出加快立法、明确管理职责、建立保护名录、完善规划编制、明确用地分类及放宽控制指标等保护与再利用的规划对策。 关键词:工业遗产;保护;规划对策;杭州 THE C URRENT SITUATION AND PLANNING MEASURES FOR CONSERVATION AND REUSE OF INDUSTRIAL HERITAGE Guo Xuebin 1 W u Haif ang 2 (1 H angzhou Fo rmulation Center o f U rban Planning,H ang zhou 310012,China; 2 Zhejiang Jian an T est Institute Co.,L td ,Hang zhou 310013,China) Abstract:Industr ial her itag e is t he very im po rtant chain in t he life link o f urban dev elopment,t hat is t he milestone in the histo ry of industr ialization,but it is facing the r isk o f annihilatio n and destructio n fo r not included in the sco pe o f the legal heritag e and histo ric building s.Based o n the analysis of curr ent situat ion in H ang zho u,the planning measures for the co nserv ation and r euse of industr ial heritage ar e pr oposed in this study ,such as speeding up the legislatio n,making clear management respo nsibilit ies,establishing t he pro tect ion list,im pr oving the planning,making new classificatio n co de for usag e o f municipal ter ra and r elax ing the planning contro l tar get. Keywords:industr ial her itage;protection;planning measur es;hang zho u 第一作者:郭雪斌,男,1976年出生,硕士,工程师。E -m ail:gx b700@https://www.doczj.com/doc/606858180.html, 收稿日期:2011-01-15 0 引 言 杭州作为国家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同时还是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之一,在近、现代城市变迁发展过程中产生和留下了一批不同时期的工业遗产,这些工业遗产不仅 见证了城市的历史,而且是杭州工业化的历史见证和城市发展生命链条中的重要一环。与欧美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一样,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的拓展,杭州调整优化土地利用空间结构,主城内工业企业逐步 退二进三 ,不少老企业 关、停、并、转 ,企业搬迁对城市整合资源、调整结构、转型升级和提高土地单位产出效益产生了积极作用,同时,也给搬迁后如何积极保护并再利用这些工业遗产提出了全新要求。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加强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研究,进行统筹规划并制订保护与再利用对策,对避免工业遗产被拆除和湮灭,显得尤为紧迫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工业遗产的定义 20世纪50年代,欧美一些发达国家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城市中心区随着人口和就业向郊区迁移 及老工业企业逐渐被淘汰或者向郊区迁移而出现衰落。1970年代初,一些西方的学者和政府机构开始明确将这些地区认定为 遗产(H eritag e site),并把一部分20世纪初的城市工业区规定为历史遗产。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国际和国内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并逐步达成了共识,并以2003年6月在俄罗斯召开的T IC -CIN(国际产业遗产保护组织)大会并通过的 关于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章 和2006年国家文物局主持召开的 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 及其产生的 无 6

经济新常态下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

经济新常态下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 许哲源 摘要: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工业遗产的多元化价值得到广泛关注与认同,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也逐渐成为世界性课题。近些年来,在我国关于工业遗产的研究和实践逐渐兴起,但在较为粗放的城市开发模式中仍有大量工业遗产遭到拆除和破坏。本文通过对部分传统工业城市的实地考察研究,总结了当下我国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主要问题,进而通过国内外案例的研究,对经济新常态下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进行策略探索,认为应在城市更新和棕地再开发的语境下,将工业遗产保护与社区文化复兴相结合,利用工业遗产发展旅游经济带动老工业区的消费与再就业;同时历史工业地段的再开发应该提倡政府主导的多开发主体参与,利用功能混合营造活力社区,鼓励分期渐进式开发而非一次性整体开发。 关键词:工业遗产经济新常态城市更新再利用功能混合 1引言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计划经济体制的推动下,我国先后建立了一批工业基地,优先发展重工业,在战后迅速建构起现代工业体系,为整个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改革开放以来,传统工业基地相继出现了经济衰退和转型难题。传统工业区的衰退不仅影响了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和区域经济的发展,而且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 进入后工业化时代,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的老工业区都曾陷入发展困境——经济衰退、失业率上升、环境污染、街区衰败等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引发了人们对老工业区转型和复兴的思考。在对老工业区的改造实践探索中,人们也逐渐意识到工业遗产所蕴含的多元化价值,也在实践过程中产生一批较为成功的案例,既保存了工业遗产,也促进了区域的复兴。 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文化遗产,工业遗产因其见证了工业活动在物质和技术上带来的巨大变革而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技术价值;工业遗产还是城市辉煌历史和普通产业工人劳动成果的见证,因此延续了城市的文脉,也凝聚了社会的认同感、归属感;此外历史工业建筑和构筑物独特的造型和尺度也是城市的地标,塑造了历史工业地段独特的城市形象。 在国内学术界,将工业遗产视作一种特殊类型的文化遗产也已逐渐成为一种共识。然而,尽管近些年来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研究与实践在国内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在较为粗放的城市更新与扩张浪潮中,在产业结构的调整、土地收益的吸引、环境污染的压力、工厂经营

心得体会:推进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政策建议(最新)

心得体会:推进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政策建议(最新) 工业遗产是具有多重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包括历史、科技、文化、艺术、经济和社会等方面价值。其物质形态包括建筑物、构筑物、机器设备、厂区矿区环境,以及相关的加工场地、存储仓库、交易店铺、生产传输、能源供给、交通运输等与工业生产相关的各类场所和设施。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的《X 城市总体规划(2016 年—2035 年)》(以下简称“新总规”)提出,要“加强历史建筑及工业遗产保护,挖掘近现代X 城市发展脉络,最大限度保留各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发展印记” ;要“制定政策法规,鼓励存量更新”,“针对工业遗产、近现代建筑等特色存量资源,制定保护利用的机制办法” 。工业用地在城市发展转型中,是存量空间资源再利用的重要类别。其中的工业遗产,在承载文化脉络传承、创意产业发展、功能疏解与提升、人本情感关怀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发展概况 探索工业遗产规划实践。X 曾是新中国建立后的重要工业城市,也是改革开放后工业转型发展的代表性城市,拥有中国现代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典型实例,在全国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实践方面具有示范引领作用。例如,1992 年东安集团将X 手表二厂的厂房改造成双安

商场;大山子的798 艺术区和751 时尚设计广场(原为华北无线电器材联合分厂,简称718 联合厂),已成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代名词;原首钢老工业基地,华丽转身为2022 年冬奥会比赛场地。 加大保护利用政策研究。早在2009年,X就出台了《X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规划研究》。2015 年,在政策方面进行了补充完善。2016 年,制定了《X 工业遗产 保护与利用规划导则》(以下简称“《导则》”)。2017 年底,为促进文创产业发 展,规范和扶持老旧厂房改造,X 印发《关于保护利用老旧厂房拓展文化空间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确定工业遗产改造名录。通过对标首都工业发展史,对市区规划集中建设区范围内的工业厂区和建筑进行全面梳理和摸底调查。按照历史、艺术、科学、社会及文化五方面的价值评定标准,确定了列入备选保护名录的工业遗产共68 项。其中18 项,是市级以上文物和优秀近现代建筑(包括国营751 厂区在内,有4 项被列为国家级工业遗产名录)。其余50 项中的30% 已转产搬迁,38%有转产搬迁计划。 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问题分析 X 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得到社会关注始于2001 年,以798 艺术区的兴起为标志。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