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理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复习笔记资料

地理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复习笔记资料

地理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复习笔记资料
地理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复习笔记资料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要点梳理】

1. 天体的概念、类型

2. 天体的判断:

第一,看位置:它是不是位于地球的大气层之外,独立存在于宇宙当中。进入大气层或落回地面的物体不属于天体。

第二,看运转:它是否在一定的轨道上独自运转。

3. 天体系统的判断

第一,天体之间要构成天体系统,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要相互吸引,二要相互绕转。如北斗七星各恒星之间没有相互绕转关系,就不能形成天体系统。

4. 天体系统的层次

注意:

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

银河系的直径约为10万光年;总星系的半径约200亿光年,总星系是目前我们能够观测到的宇宙范围(可见范围),而不是宇宙,宇宙的范围要比总星系大。

5.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

①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②运动特征:八大行星具有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的特征。

③结构特征:八大行星按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可以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三类。6.关于地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地球与其他七颗行星有下列共同特点:①都是不透明的近似球形的天体;②本身一般不发光;

③围绕自身的轴自西向东(除金星外)不停地自转;④绕日公转的轨道近似圆形(近圆性),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共面性),绕日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同向性),使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均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2)地球与其他八颗行星相比有下列不同之处:在太阳系中只有地球上有生物。

7.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地球的特殊性)

外部条件——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光照稳定;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自身条件——适合生物生长的自身条件:有适宜的温度条件(形成原因: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适当);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形成原因:地球的体积与质量适中);有液态水。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要点梳理】

1、太阳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约占太阳辐射总量的22亿分

之一。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地理环境及生产活动的影响)(不用背,理解就好)

3、太阳辐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分布规律: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分布规律为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太阳能量的来源:核聚变产生的能量。

影响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①纬度: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反之太阳辐射弱;②地势:地势高,大气稀薄,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日照强度大,太阳辐射强;反之,太阳辐射弱。③天气和气候:天气晴朗,阴天少,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少,加上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反之,太阳辐射少。④大气透明度:大气透明度好,尘埃杂质少,太阳辐射强,反之,太阳辐射弱。

典型区域分析:

①世界上太阳辐射最强地区—撒哈拉沙漠。成因: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沙漠地区少云雨,天气晴朗,对太阳辐射削弱少。

②我国太阳辐射最强地区:青藏高原。成因:海拔高,空气稀薄,天气晴朗,大气能见度好,对太阳辐射削弱少。

③我国太阳辐射最少的地区:四川盆地。成因:地形闭塞,多云雾,对太阳辐射削弱多。

4、

5、地球同步卫星及航天基地的选址(理解即可,无需背诵)

地球同步卫星:地球同步卫星即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又称对地静止卫星,是运行在地球同步轨道上的人造卫星。特点:①卫星的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②运行轨道为位于地球赤道平面上空的圆形轨道;

③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相等,即23时56分4秒;④其运行角速度等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

卫星发射基地的选址:①纬度位置: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则发射航天器初速度越大,越能节约燃料。反之,越耗燃料。②气候条件: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天气晴朗,空气能见度高。③地形条件:平坦开阔,相对而言地势较高处。④交通位置:要有便利的交通条件,有利于仪器和设备的运输。⑤地质条件:地质稳定。⑥水源条件:水源充足,满足用水。另外,航天基地最好布局在人孔密度较小的地区,以保证安全。我国主要卫星发射基地及各自选址特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该地区地势平坦,人烟稀少,气候干燥少雨可为航天发射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地势较高;交通便利;科技力量雄厚。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纬度较低。

海南卫星发射中心:纬度低,可以提高火箭运载能力;便利的航运,可以解决铁路运输所满足不了的大直径火箭运载问题;毗邻广阔海域,方便火箭航区和残骸落区的选择。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及地球仪

【要点梳理】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不规则的球体

(2)大小:平均半径—6371 km,赤道半径—6378km,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坐地日行八万里)。

2.地球仪:把地球缩小做成模型叫地球仪

(1)地轴:转动地球仪,可以看到地球仪是绕着一根轴在转动。这根轴代表了地球的旋转轴――地轴,

它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2)北极、南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表面相交于两点。指向北极星附近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

3.纬线

定义: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纬线。

特点:①除极点外,所有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②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

特殊纬线:

赤道:0 o;南、北回归线:23o26′N;23o26′S;南、北极圈:66o34′N;66o34′S;低纬、中纬和高纬:低纬(0o—30o)、中纬(30o—60o)、高纬(60o—90o)

作用: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按纬线确定东西方向是相对的,理论上讲,地球上没有最东的一点,也没有最西的一点,只有两点进行比较时,才有东西之分。

4.纬度

定义:给纬线标定不同的度数,就是纬度。

纬度的确定:赤道是地球仪上的0°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为北纬,以南为南纬。

纬度的几何含义: R为地球半径,纬线m的度数为α。

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5.经线

定义: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

特点:①所有经线都是半圆;②长度相等

特殊经线:180o;0o;20oW;160oE

作用: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按经线确定南北方向是绝对的,北极是地球上最北的地点,它的四面八方都是南方,南极则相反,它是地球上最南的地点,它的四面八方都是北方。

6.经度

经度的确定:首先确定0o经线,即本初子午线,然后以本初子午线为中心向东和向西各180 o。由西向东经度递增为东经度,相反,由西向东经度递减为西经度。

东西半球的划分:(如右图—北半球极地俯视图)

20oW和160oE两条相对的经线可以组成一个大圆圈,叫做经线圈,习惯上用20oW和160oE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由20oW向东到160oE为东半球,由20oW向西到160oE为西半球。

7. 东西经和南北纬的判断

一般来说,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经度数值向东递增的为东经(东增东经),经度数值向西递增的为西经(西增西经);

纬度数值向北递增的为北纬(北增北

纬),向南递增的为南纬(南增南纬)。如

右a图和b图所示:

8. 根据经度变化判断南北极

先找到0°经线,观察0°经线两旁东西经

位置,自西经向东经画出自转方向(自西向

东)的箭头,若箭头方向为逆时针,则为北

半球俯视图(北逆),中心点为北极点(如a

图);若箭头为顺时针方向,则为南半球俯视

图(南顺),中心点为南极点(如b图)。

9.经纬网及作用(可以先不看,时间充足的可以看一下!)

经纬网: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是经纬网。

作用:①是为了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确定地理位置不仅要看经度和纬度,还要正确区

首先确定地理位置,再根据东西经和南北纬进行组合方向的判定。

注意:东西方向的确定要以劣弧为准,即两地点之间的经度间隔小于180o,具体步骤如下:

(1)在呈方格状或近似方格状或经纬线形状变化较大的经纬线图上判断方向,可采用以下步骤:首先,根据经纬线上的数字明确南北纬和东西经;其次,纬度数值向南递增的为南纬,方向向南,向北递增的为北纬,方向向北。经度数值向东递增的为东经,方向向东,向西递增的为西经,方向向西;再次,依据南北纬和东西经确定方向。

(2)在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线图上判读方向,其步骤为:首先,根据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已知条件),明确图的中心是北极还是南极;其二,根据南北极点,在图边缘画出地球自转方向;其三是箭头所指方向即为东,箭尾的方向是西。

图(a)为一扇状经纬网格,箭头顺转,所以是南半球,那么顺着“顺时针方向”的方向便是东方,所以2在1的东方,2与3同在一条经线上,2在3的北方。

图(b)是从北极点上空来看地球自转,箭头逆转,那么沿着 “逆时针方向”的方向便是东,所以6在4的东方,5在4的东北方,5在6的西北方。

图(c)是以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7在9的正西方,7在8的西北方。

(3)在无经纬线图上方向的判断

【要点梳理】

1、

公转速度在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

原因:根据开普勒定律,行星围绕恒星运动,向径(行星中心与恒星中心的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近日点向径短,远日点向径长,要保证相同时间内在两点附近扫过的面积相等,近日点要快些,远日点要慢些。所以北半球夏半年(春分至秋分)有186天,冬半年(秋分至次年春分)只有179天

近日点、远日点的判断方法:见优化方案P9

2.地球自转方向的判别

(1) 俯视图与侧视图

(2) 根据南北两极点的地理事物:北极点附近全部是海洋,南极点周围为南极洲大陆,北半球逆时针,

南半球顺时针。

(3) 根据经度数的变化:东经度顺地球自转方向增加,西经度顺地球自转方向减小,所以东经度逐渐增

加的方向和西经度逐渐减小的方向为地球自转方向。

3、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黄赤交角的概念、黄赤交角的特点、黄赤交角度数与回归线度数的关系、黄赤交角度数与极圈度数的关系;黄赤交角变大(或变小)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怎么变?五带范围怎么变?(优化方案P10-11)4、太阳直射点回归移动(1回归年为365日5时48分46秒)

在地球公转轨道上判断二分二至日的方法;近、远日点与冬、夏至日的区别(见优化方案P11-12)

三、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和时差,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一)晨昏线

1.晨昏线的判断

关于晨昏线的判断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晨线与昏线的区分;其二是晨、

昏线的起讫点。

⑴晨线和昏线的区分方法比较简单: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

球的分界线是昏线,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如右图为北极俯视

图,地球逆时针转动。AB上任取一点M,随地球自转进入昼半球,故AB为晨

线;同理,AC上任取一点N,随地球自转进入夜半球,故AC为昏线)

⑵晨、昏线的起讫点的判断分两种情况。春秋分日,起讫点在两极点;非春

秋分日,起讫点在晨昏线与纬线的两个切点处(如右图中的A即为起讫点)。

晨昏线(圈)位置并非始终不变的。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所以晨昏线(圈)在地球上的位置也在不断改变,它有两种运动:

①年运动:由于晨昏线与太阳光始终垂直,而直射点在一年中具有南北回归运动的规律,晨昏线也随直射点的位置移动作有规律的运动:以地心为圆心,在极点和极圈之间来回摆动,其移动的幅度为46°52′。夏至到秋分再到冬至,晨昏线由极圈移动到极点,再由极点移动到极圈,摆动46°52′。

②日运动:地球以每小时自转15°的角速度自西向东转动,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地球上做自东向西运动,昼、夜半球也随地球自转有规律地进行更替,晨昏线自东向西移动且与自转的速度相同。

4.晨昏线的画法

依据晨昏线的特征,在太阳光照侧视图上,过地心作太阳光线的垂线即为该日晨昏线(注意二至日晨昏圈与极圈相切,反映出极圈内的极昼或极夜状况),再用斜线表示夜半球。

5.晨昏线的相关计算

⑴晨昏线与地方时

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的

经线地方时为18时;

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12时,平分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24时。

⑵晨昏线与节气及太阳直射点(非常重要!!!)

①如果晨昏线经过极点,即与某一经线圈重合,则节气为春、秋分,太

阳直射赤道;

②如果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分两种情况:一是北极圈及以内为极昼,则为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二是北极圈及以内为极夜,则为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⑶与经线的位置的关系

夏至春秋分冬至

春秋分日,晨昏线与经线正好重合。

其他时间与经线相交,晨昏线与经线有一个交角,这个交角随时间而变化,春秋分日为0°,夏至日和冬至日时交角最大为23°26′,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就是直射点的纬度。

6.光照图的常见类型

(二)地方时、时区和区时

1.地方时的计算

(1)原则:①同一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②根据地球24小时自西向东自转一周,每4分钟转过1°,每4秒钟转过1′,同一纬度地区,东边的时刻要早于西边的时刻。

(2)公式

所求地地方时=已知地地方时±(4分钟×经度差)/1°

其中包括两个原则——“同减异加”和“东加西减”,解释如下:

①“东加西减”——公式中的“±”表示:所求地位于已知地东面时取“﹢”,位于西面时取“﹣”。

②“同减异加”——公式中的“经度差”的计算为:如果两地同为东经或同为西经,则经度差为两地经度数相减;如果两地一个为东经,一个西经,则经度差为两地经度数相加。

【例题】已知北京时间(120°E)为6:00,求北京的地方时(116°E)为多少?(一定好好看!!!)解答步骤:①排列两地东西方向:如图,116°E在120°E

的西边。②算经度差:两地同为东经,根据“同减异加”原则,用120°减去116°,得经度差为4°。③算两地时间差:已算出两地的经度差为4°,因为1°相差4分钟,所以4°相差16分钟,即两地时间差为16分钟;

④算地方时:116°E(所求地)位于120°E(已知地)的西边,根据“东加西减”,用6︰00﹣16分钟,得116°E 地方时为5:44。

2.时区的计算(好好看!!!)

(1)已知某地经度,求该地所在的时区。

第一步:经度为东经的是东几区,经度为西经的为西几区;

第二步:确定时区数

所求地经度÷15°=商数(n)…余数

当余数﹤7.5°时,该地所在的时区数为n,即为东/西n区;当余数﹥7.5°时,该地所在的时区数为东/西(n+1)区

【例题】已知某地位于(145°E,20°N),要求此地所在的时区数位多少?

答案:145°÷15°=9…10°,其中商数为9,余数为10°。由于余数10°>7.5°,故该地的时区数=商数

+1=9+1=10,所以该地位于东十区。

(2)已知某地所在时区,求中央经线和边界经线的度数公式:

中央经线的度数=该地时区数×15°;

边界经线的度数=中央经线的度数±7.5°=该地时区数×15°±7.5°

【例题】求东八区的中央经线和边界经线的度数?

答案:中央经线的度数=8×15°=120°,故东八区的中央经线为120°E。

边界经线的度数=8×15°±7.5°=120°±7.5°=112.5°或127.5°,故东八区的边界经线的度数为112.5°E和127.5°E。

3.区时的计算(好好看!!!)

公式为: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1(小时/时区)×时区差

其中,①“±”的选取:如果所求地位于已知地东面取“﹢”,位于西面取“﹣” ,即“东加西减” 。

②“时区差”的计算:如果两地同为东时区或同为西时区,则时区差为两地时区数相减;如果两地一个为东时区,另一个为西时区,则时区差为两地时区数相加,即“同减异加”。

【例题】已知东八区的区时为10月1日6:00,

求此时西六区的区时为多少?

解答步骤:与地方时的类似,只需把1°对应4

分钟,改为1时区对应1小时。(注意日期和时间的

转换)

3. 判断两条日界线的方法(如右上图)

在日期较早(6月22日)的那段弧中画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因是北半球,所以自转方向为逆时针),自西往东走,日期由6月22日变为6月21日,减了一天,所以箭头指的那条经线NA 必然为180°经线(近似为日界线),(从180°经线的西侧越过日界线进入东侧,要减一天);

另一条经线NB 就是时间为0时的那条经线,因为0时经线以东是新的一天6月22日。

4. 计算新旧两天的范围或新的一天占全球的比例:(非常重要!!!)

第一步:判断出180°经线(如右上图中的NA 经线),再判断出0时或24时所在的经线(如图中NB 经线)。注意:实际考试中不太可能直接给出这么明显的两条界线的,180°经线需要你自己判断出来,0时经线需要你根据题目已知条件求出来,这里只是以右上图做一个例子,记住考试中两条界线都是需要你自己判断或计算的。

第二步: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从0时经线往东就进入新的一天,一直往东数到180°经线,都是新的

一天的范围(如右上图没有画阴影的部分,6月22日)。从180°经线再往东走,要减一天,所以进入旧的一天,那么旧的一天的范围就是从180°经线往东数到0时经线(如右上图阴影部分,6月21日)。

第三步:确定0时经线的经度,比如右上图NB 是0时经线,根据图可以判断出NB 的经度为90°E ,那么新的一天的范围就是从90°E 往东一直到180°,占了90°,所以新的一天的范围就是90°,新的一天占全球的比例就是90°÷360°=1/4。

5. 计算北京时间:以右上图为例,刚才判断出了NB (90°E )为0时经线,也就是90°E 的地方时为0时,那么北京时间(120°E )的地方时就可以算出来了,二者相差30°,即相差2个小时,120°E 在90°E 的东面,东加西减,所以北京时间为0时+2小时=2时。

(四)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赤道不偏转(如

位于北半球的长江入海口,崇明岛把河流分为南支和北支。

河流对右岸的冲击力较大,会导致南支河道越来越宽;左

岸流速较缓,上游带来的泥沙在北支淤积,河道越来越窄,

最终有可能会使北岸与崇明岛相连)。此外,纬度越高,

物体运动速度越快,物体的偏向越大。

南北半球物体的偏转如右图所示(其中虚线表示物体运动方向,实线表示偏转方向)。

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替和五带

(一)昼夜长短

1.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规律:(重点理解!!!)

(1)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另一个半球便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长。(2)太阳直射点往北移,北半球各地便昼渐长,夜渐短;太阳直射点往南移,南半球各地便昼渐长,夜渐短,北半球各地与之相反,所以昼渐短,夜渐长。

(3)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反之,则小。

(5)同一纬度上上的各地,其昼夜情况相同,日出时间相同,日落时间也相同;南北半球纬度相等的两点,同一天的昼夜长短情况相反,即这个点的昼长=另一个点的夜长;

考点:①太阳直射的纬线一定昼长夜短吗?(不一定。如,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

②北半球的昼开始变长的时间为冬至日,昼开始变短的时间为夏至日

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1)昼夜长短情况

春分、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春分——夏至——秋分(北半球的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

秋分——冬至——春分(北半球的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

(2)昼夜长短变化

夏至——秋分——冬至(太阳直射点由最北端移向最南端):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

冬至(太阳直射点位于最南端):北半球各地昼最短、夜最长

冬至——春分——夏至(太阳直射点由最南端移向最北端):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

夏至(太阳直射点位于最北端):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

3.极昼、极夜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1)时间变化

①极圈上各有一天极昼(即所在半球的夏至日那天)和一天极夜(即所在半球的冬至日那天)

②极点上各有半年极昼(即所在半球的夏半年)和半年极夜(即所在半球的冬半年)

北极地区的极昼日数多于南极地区的极昼日数。原因:北极地区极昼时是夏半年,这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所以极昼的天数也较多。北极地区极夜时是冬半年,地球在公转轨道的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所以极夜的天数也较少。

(2)空间变化

①极昼:北移往南扩,南移往北缩

【分析】

北移往南扩: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没有极昼极夜现象。

春分日之后,北极点开始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北移动,极昼范围由北极点向南扩大。

夏至日,太阳直射点移至最北端(即北回归线),北半球极昼范围向南扩至最大,即整个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均为极昼;

南移往北缩:夏至日之后,太阳直射点开始由北回归线向赤道南移,北半球的极昼范围开始由北极圈向北极点缩小。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到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北半球极上的极昼现象消失。

②极夜:北移往北缩,南移往南扩

【分析】略。与以上类似。

4. 昼长和夜长的相关计算(重点!)

(1)已知昼弧和夜弧的弧度(即所跨经度数),求昼长和夜长:

昼长(小时)=昼弧所跨经度数/15°;夜长(小时)=夜弧所跨经度数/15°

(2)已知日出和日落时刻,求昼长夜长:昼长=日落时刻-日出时刻;夜长=24小时-昼长

(3)根据昼夜长短求日出和日落时刻(如下图,坐标表示一天的时间。其中,上午=下午=昼长/2,上半夜=下半夜=夜长/2):

日出时刻=12:00-昼长/2=0:00+夜长/2;日落时刻=12:00+昼长/2=24:00-夜长/2

(4)已知地球侧视光照图上的某点,如何求该点一天的昼长(重点!)

①在光照图中过这个点作纬线;

②该纬线被晨昏线分为昼弧和夜弧,在侧视光照图中,我们所看到的白昼和黑夜只有实际上的一半,即为半昼弧和半夜弧;

③算出这条纬线上半昼弧所跨越的经度数,用该经度数×2÷15°即得到昼长。

【例题】计算图中A点的昼长?

解题步骤:

①在光照图中过A点作平行于赤道的直线PQ,PQ即A点所在的纬线;

②该纬线被晨昏线分为半昼弧RQ和半夜弧RP;

③算出半昼弧RP所跨越的经度数:纬线PQ为半个纬线圈,所跨经度为180°,

由图可知,此180°被等分为6份,每份为30°,半昼弧RQ占了4份,那么整

个昼弧则占了8份,即8×30°=240°;

④最后用240°÷15°,即得到A点一天的昼长为16小时。

5.太阳直射点坐标的确定(重点!!!)

(1)直射点经度位置

判断依据:①根据已知经线地方时,找出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②从图中直观看出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因为一天中早晨到正午和正午到黄昏的时间长度相同,所以太阳直射经线就是平分昼半球的那条经线(地方时为正午12点的经线)。

(2)直射点纬度位置

根据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的纬度来确定,若相切纬度为α,则直射点纬度为90°—α(南北纬视具体情况而定)。此外,根据判断出的季节,我们可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二分时直射赤道;夏至日时,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时直射南回归线。

拓展:以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常考题型(重点!)

读“地球北极俯视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此日为6月22日太阳光照图,请依据日照方向,绘出晨昏线,并用阴影表示出夜半球。

⑵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⑶此时,下列各地的地方时是A______点,B______点,C_______点, D_______点。

⑷此日,A、B、C三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A、B、C三地昼长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⑸此日后三个月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____(双项选择填空)。

A.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B.北半球各地夜渐长,昼渐短

C.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减小D.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

(6)此时站在C地的某人的影子在____________方向。

(7)与北京同一日期的范围是____________。(请描述)

(8)赤道上即属于东半球又属于白昼的范围是____________。

(9)此日,地球上极夜的范围是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

(2)(23°26′N,90°W);

(3)0:00 ,6:00 , 6:00 ,12:00

(4)BDCA;ADBC

(5)B

(6)西南

(7)90°E向东到180°

(8)20°W向东到0°

(9)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

【解析】(1)6月22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N(北回归线),为夏至日,这天北极圈到极点均出现极昼现象,晨昏线与极圈相切,所以晨昏线的画法如上图所示(注意A是晨昏线与北极圈的切点)。(2)6月22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N(北回归线),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正午12时所在的经线,结合图示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故12点所在经线为D点所在经线(昼半球的平分线),经度为90°W。(3)图示A点位于夜半球的平分线上,故地方时为0时。

B点较A点地方时早6个小时(图中每等份为45°,二者相差两等份,相差90°,所以相差6个小时),故为6时;

C点跟B位于同一条经线上,所以地方时也为6时。实际上C点的地方时还可以根据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来求,C点位于赤道与晨昏线的交点上,表示要日出,赤道上的点日出时间都是6点,也就对应着C 的地方时为6时;

D点位于昼半球的平分线上,为正午12时。

(4)图示为6月22日,则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则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自北回归线上向南北两侧递减,并且离直射点位置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越远则越小。故B点最大,其次为C点,A点最小。昼夜长短状况也要看直射点位置,此时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故越往北昼长越长(纬度越高,昼越长)。(5)3个月后为秋分日,故三个月中,太阳直射点都位于北半球,并向南移,故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B正确。北极圈内极昼范围缩小,C错误,地球公转经过远日点,之后远离远日点,故公转速度先变慢后变快,D错误。

(6)6月22日,则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也就是位于D点正南方并处在北回归线上的那个点(地方时为正午12时),顺着地球逆时针的自转方向,太阳直射点的位于C点的东北方向,也就是说对于C

点的人来说,太阳光此时是从东北方向照过来的,所以影子必然是朝相反的方向,即西南方向。

(7)这里要先判断新旧两天各在什么范围,首先明确两条日期变更线,一条是国际日界线即180°经线,在图上很容易找到,即B点所在的那条经线,另外要找到0时经线,根据第(3)题A点的地方时为0时,很容易判断出0时经线即为A所在的那条经线,根据图可以判断出是90°E,所以新的一天的范围是90°E向东到180°,而北京的经度为116°E,刚好处于这个范围之内,所以与北京同处一天的日期范围也就是90°E向东到180°。

(8)首先要明确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是20°W和160°E,题目又要求是在赤道上,还要处于白昼,所以范围只能缩小到20°W向东到0°。

(9)6月22日,则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送分题哦

6.季节的判断

①若晨昏线经过南北极点,与经线圈重合,与所有纬线圈垂直相交,则节气为春秋分;

②若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也就是与地轴(或经线圈)交角最大,分两种情况:一是北极圈内出现极昼,为夏至;二是南极圈内出现极昼,为冬至。

7.日出日落方位判断

直射点位置的变化,使得我们在不同季节看到的太阳日出、日落的方位并不相同。下面利用日照图分析世界各地日出日落方位的变化。按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分三种情况来进行讨论。

(1)太阳直射赤道

A地纬线与晨线的交点B、与昏线的交点B'。相对于B地而

言,太阳光线来自正东方向,所以在A地太阳从正东方向升起;

相对于B'地而言,太阳光线来自正西方向,所以在A地太阳从正

西方向落下。

规律:春秋二分日,全球各地的日出日落方位除了南北两极点

外均为从正东方向升起、从正西方向落下。

(2)太阳直射北半球

C地纬线与晨线的交点D、与昏线的交点D'。太阳光线相对于

D地来说来自东北方向;相对于D'地来说来自西北方向,所以,在

C地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从西北方向落下。

规律: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以外,

太阳都是从东北方向升起、从西北方向落下,而且太阳直射点的纬

度越接近北回归线,各地日出、日落的方位就越偏北;纬度越高的

地方日出日落的方位也越偏北。

(3)太阳直射南半球

在上图中找任意一点E,用上述同样的方法,可以看到,E地日

出的方向是东南,日落的方向是西南。

规律: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以外,

太阳都是从东南方向升起,从西南方向落下,而且太阳直射点的纬

度越接近南回归线,各地日出、日落的方位就越偏南;纬度越高的

地方日出日落的方位也越偏南。

(二)正午太阳高度

1.正午太阳高度的维度分布规律:从直射点所在的纬线向南北两侧逐

渐递减。

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1)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夏至日达到最大,冬至日最小;

(2)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冬至日达到最大,夏至日最小;

(3)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每年太阳直射两次,太阳直射时达到最大。

3.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方法:正午太阳高度角(H)=90°-所求地与直射点的纬度差

其中,计算两地纬度差时,若同在北半球或同在南半球,则用两地纬度数中较大的那个减去较小的那个;若一个在北半球,一个在南半球,则把两地的纬度数相加(即“同减异加”)。

【例题】在右边两幅图中,O为地心,A为直射点,纬度为北纬α,B为所求点,纬度为北纬β,求B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H。(此例题是对太阳高度角公式的推导,可以不用掌握)

解析:连接OA、OB,作出太阳光线AC、BD,过B点作地面的切线BC,则太阳光线BD和B地地面BC的夹角∠DBC即为B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H。

因为AC//BD(太阳光线是平行的),根据平行线定律(内错角相等)可知,∠BCO=∠DBC=H。

又由于B地切线BC和B地地心连线OB相互垂直,故在直角三角形OBC中,H=∠BCO=90°-∠BOC。

①a图中,A、B同位于北半球,则∠BOC=∠β-∠α,故H=90°—∠BOC =90°-(∠β-∠α)

②b图中,A、B位于不同的半球,则∠BOC=∠α+∠β, 故H=90°—∠BOC =90°-(∠α+∠β)

【例题】计算春分日这一天30°N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解题步骤:①所求地纬度为30°N,春分日直射点纬度为23°26′N,两地同在北半球,由“同减异加”得两地纬度差30°-23°26′=6°34′;②由公式得:H=90°-两地纬度差=90°-6°34′=83°26′

4.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太阳高度角为90°的地点,其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正午12:00

(2)确定房屋朝向: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朝南;北回归线以南地区——朝北

(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太阳高度角越小(即离太阳直射点越远),日影越长;日影方向与太阳的方

向相反

(4)计算楼距。如右图,已知楼高L,求最短楼距S?

解题思路:①由于日影最长的时候,太阳高度角最小,故计算楼距

时要使用当地最小的太阳高度角(即当地冬至日的太阳高度角),

要用到的公式为:H=90°-所求地与当地冬至日直射点的纬度差;

②将①中得到的最小太阳高度角H代入公式:tanH=L/S,算出的S即

为最短楼距,S=L/tanH=LcotH。(tan与cot互为倒数)

(三)四季和五带

五带划分依据:获得太阳辐射的多少

与黄赤交角度数的关系:黄赤交角度数=南北回归线度数;极

圈的度数=90°-黄赤交角度数

四季变化最明显的是热带

如果黄赤交角缩小,则热带和寒带范围扩大,温带范围缩小

例如:当黄赤交角变为20°时,南北回归线度数变为20°N和

20°S,南北极圈度数变为70°N和70°S(极圈的度数=90°-黄

赤交角度数=90°-20°=70°),则五带范围变化如右图所示,热

带和寒带范围减小,温带范围扩大。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以课本知识和优化方案上的题目为复习标准。(注意横波纵波的特点、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的深度、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说明了所经物质状态发生了变化、地幔与地核的物质状态、两个不连续界面将地球内部划分成了哪三个部分、地壳与岩石圈的区别)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测试题(含答案) 第I卷客观题(共78分) 一、单项选择(共26题,每题3分,共78分) 1、共同包含太阳和地球的天体系统中,最高一级和最低一级的是() A.总星系和太阳系 B.太阳系和地月系 C.银河系和太阳系 D.总星系和地月系 2、平时夜晚用肉眼看到最多的天体是 A.行星B.卫星C.恒星D.流星 3、下列各选项中,可构成天体系统的是() A、地球和月球 B、北斗七星 C、地球和金星 D、小熊座诸恒星 4、为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国际组织把我国发现的太阳系中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北京大学星”“北京大学星”最有可能位于:() A、金星和地球轨道之间 B、地球和火星轨道之间 C、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 D、木星和土星轨道之间 5、太阳的能量来源于() A.太阳黑子和耀斑的强烈活动 B.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C.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D氦原子裂变过程中释放的 6、下列有关太阳外部圈层与其活动的组合正确的是 A.日冕层——黑子 B.色球层——耀斑C.光球层——日珥 D.光球层——太阳风 7、日全食时,不能看到的太阳大气层及其太阳活动是( ) A、色球、耀斑 B、日冕、耀斑 C、光球、黑子 D、日冕、太阳风 8、下列哪些现象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 ①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的短暂中断;②地球两极地区出现的极昼、极夜现象;③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全球变暖;④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A.②④ B.①④ C.①② D.②③ 9、哈尔滨和海口两地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比较( ) A、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同 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海口大于哈尔滨 D、线速度相同,角速度哈尔滨大于海口 10、读右图,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行至位置E点时,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在( ) A、赤道上 B、北回归线上

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同步测试题

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同步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50分) 任何天体在宇宙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据此1~3题。 1.晴朗的夜晚,我们用肉眼观察下列各种天体的感觉,叙述正确的是() ①星光闪烁的恒星②在星空中有明显移动的行星③一闪即逝的彗星④轮廓模糊的流星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在各种天体系统中,银河系是() ①最高一级天体系统②与河外星系是同一级别的天体系统③比太阳系低一级的天体系统 ④比地月系高两级的天体系统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3.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A.运行中的“嫦娥一号” B.天空中的白云 C.地球上的陨石 D.安全回家的“神舟八号”宇宙飞船 “太阳大,地球小,太阳带着地球跑;地球大,月球小,地球带着月球跑。”重温这首童谣,完成4~6题。 4.童谣中出现的天体,按先后顺序排列的是() A.恒星、行星、卫星 B.星云、恒星、行星 C.恒星、行星、小行星 D.恒星、小行星、流星体 5.童谣中涉及的天体系统共有() A. 1级 B. 2级 C. 3级 D. 4级 6.童谣中出现的天体,全部属于() ①太阳系②地月系③银河系④河外星系⑤总星系 A.①②③ B.①③⑤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下图表示天体系统的不同级别。据此完成7~9题。 7.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天体系统分别表示的是() A.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B.总星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C. 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D.地月系-太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页 1 第 8.目前人类可以观察到的最高级别天体系统是() A.总星系 B.银河系 C.太阳系 D.地月系 9.下列天体系统中,最低的一级是() A.总星系 B.太阳系 C.河外星系 D.银河系 读下表中的数据,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回答10~12题。 行星质量体积公转周期自转周期赤道面与轨道面之间的夹角(地球为1)(地球为1)地球分时56 23°26' 1.00 1.00 231年 0.15 ' 24时37分 0.11 年1.9 火星°23590.06 0.06 日58.6 88日<28°水星

第一章行星地球的知识点的归纳

第一章:知识总结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天体:天体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星光闪烁——恒星;恒星卫士——行星; 行星卫士——卫星;轮廓模糊——星云;一闪即逝——流星;拖着长尾——彗星;气体和尘埃 ● 天体系统:运动着的天体与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的不同级别的 天体系统。 ● 天体系统的层次: 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总星系;最低一级天体系统:地月系。 宇宙包括总星系和人类未探测区域。 ● 光年:计算天体间距离的单位。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 运动特征:同向、共面、近圆 ● 结构特征:质量、体积、距离 ● 局太阳由近到远: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冥;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金星距 地球最近 ● 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冥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①有适宜的温度——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因而有适宜的温度 ②有液态水;——内部物质运动、距离适中

③有适量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因而有适量的大气 ④安全的宇宙环境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发射能量,这种现象称为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4H——He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生物的生成(光、热资源), 促进水、大气的运动 生产生活:太阳能、煤、石油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主要类型有黑子、耀斑,黑子发生在光球层,耀斑发生 在色球层。 ?黑子:温度比其他地方低; ?耀斑:色球的某些区域突然出现的大而亮的斑块。每当耀斑爆发会释放出很强的无线电波,大量的紫外线,X射线,γ射线,以及高能带电粒子?黑子、耀斑周期:11年,同步起落,体现太阳活动的整体性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电离层扰动,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干扰地球磁场, 磁暴现象;影响气候,图1.13 注意:太阳对地球的最大影响是太阳辐射!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球运动的两种形式:自转和公转 ●地轴的方向: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2019课标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同步练习: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阶段综合测评1-行星地球-地球上的大气

2019课标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同步练习: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阶段综合测评1-行星地球-地球上的大气

阶段综合测评(一) 行星地球地球上的大气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下图为太阳系(局部)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为距离太阳最近的天体,椭圆为天体的运行轨道。读图,回答1~2题。 1.属于卫星的天体是( ) A.① B.② C.③D.④ 2.天体②的地表最高温度远高于地球,其主要影响因素可能有( ) ①天体的公转周期长②天体的自转周期长③与太阳的距离较近④天体外围的大气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①④ 1.D 2.B [第1题,①②③围绕太阳转,为行星,④围绕③转,所以为卫星。第2题,天体地表温度高可能是由于距离太阳近;或者自转周期长,白天时间长。] 近年,我国不断加大西藏太阳能应用的投资,西藏有关部门也更加重视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太阳能属于“绿色能”,它的利用不仅是西藏常规能源短缺的一个很好的补充,对西藏的环境保护也有着积极作用。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B.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能削弱作用小 C.海拔高,气候寒冷 D.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

4.除太阳辐射能外,青藏地区的其他能源也很丰富,其中哪一项与太阳能无关( ) A.风能 B.柴达木盆地的天然气 C.藏南谷地的地热能 D.雅鲁藏布江的水能 3.C 4.C [第3题,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导致大气稀薄,对太阳辐射能削弱小;加之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故太阳辐射能丰富。气候寒冷不是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的原因。第4题,地热能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与太阳辐射能无关,其他三种能源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太阳辐射能。] 2017年9月6日,太阳连续发生两次剧烈的耀斑爆发,本次爆发的具体时间是在国际标准时间9:10左右,爆发等级为X级,达到X2.2水平。仅仅3个小时之后,在国际标准时间当天12:02(北京时间20:02)左右,又发生了一次更加剧烈的爆发,

新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_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学生初步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能够说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学生知道组成太阳系的主要天体及其运动特征、结构特征等性质,从中认 识到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3、能够说出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关于不同层次的天体系统图,培养学生分析图片并从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2、通过阅读太阳系模式图以及表格—行星轨道倾角与偏心率,培养学生自主 探究和比较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分析并归纳出太阳系八大行星的运动与 结构特征,从而得出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的结论。 3、能选用一定的资料(数据、图表等)说明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存在生 命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科学宇宙观。 2、培育珍惜、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增强关注 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 3、通过运用资料探讨地理问题,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材分析: 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课标分析: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是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基础。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方面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但是,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很显然,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是本条“标准”的重点要求。 要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分析,还要从恒星际空间条件分析。“标准”将地球的特殊性限定在太阳系范围之内,隐含着在太阳系之外可能有存在生命的星球。 根据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时,要会运用有关资料加以说明。这些资料如太阳系八大行星的比较数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地球本身的条件等。 教材分析: 本章是地理一的第一章,是自然地理知识的开端,同时本章也是高中地理课程的第一章。本节是这章的第一节,主要内容是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本节的重点是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难点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本节课的德育目标是希望学生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科学宇宙观,并且培育学生珍惜、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增强关注人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必修一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 太阳系 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第二节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 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 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23°26′N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0° 23°26′S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 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 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 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 ㈠昼夜交替 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 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 ㈡地方时的计算 1.地方时计算原理: ①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 太阳系 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 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 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 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23°26′N …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0°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23°26′S 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如下图 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 . 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 ★㈠昼夜交替 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 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范围:0°~23°26′ (

人教新版高一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 行星地球 复习卷

《第一章行星地球》复习卷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知道天体系统的概念和天体系统的层次 1、、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括地球的是() A太阳系 B银河系 C河外星系 D总星系 2、目前人类能观测到的天体系统,级别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A.太阳系-银河系-地月系-总星系 B.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总星系 C.地月系-银河系-总星系-河外星系 D.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3、有关天体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天体系统是由天体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而成 B.总星系是目前观测到的最大的宇宙范围,也是最高级别的天体系统,所以 总星系即为宇宙 C.太阳系是由水星、金星、地球等九大行星组成的 D.河外星系是总星系以外的天体系统 ◆运用太阳系中九大行星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的有关资料,说明地球是 一颗普通的行星,又是一颗特殊的行星,并学会比较分析的学习方法4、按照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通常将九大行星分为行星、 行星、行星三类。 5、下列关于地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的原始大气适合生物呼吸 B.地球所处的光照一直复杂多变 C.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D.地球的宇宙环境和自身条件均适于生物生存 6、地球的特殊性是指: A、有一个较稳定的宇宙玩境 B、日地距离适中 C、地球体积和质量与其他行星没有太大的区别 D、地球上有生命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知道什么叫太阳辐射,太阳的主要成分和能量来源 1、太阳的主要成分是:() A.氢和氧B.氢和氦C.氧和氮D.氢和氮 2、地球上的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A.高低纬度间的气温差异 B.火山喷发 C.水能资源的形成 D.风力对地表的侵蚀 ◆知道太阳辐射的时空分布规律

2020级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测试卷(1)

第一章《行星地球》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读下图,完成下面两题。 1.在A、B、C、D四点中,地球自转速度是() A.各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自大到小依次是ABCD B.各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自大到小依次是CDBA C. A无角速度和线速度,B、C、D三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B最大,C最小 D. B、C、D三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B最小,C最大,A无角速度和线速度 2010年元旦过后,美国科幻大片《阿凡达》上映。影片讲述地球人试图从遥远的潘多拉星球开采矿产以解决地球的能源危机而与“纳美人”(潘多拉星球的土著人)发生了一系列的矛盾冲突。据此完成以下两题。 2.影片中地球人在“潘多拉”星球行动时需要带氧气罩,证明其大气不适合人类呼吸,下列与地球大气有密切关系的是() A.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 B.地球的昼夜更替周期适中 C.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 D.地球自转周期适中 3.在广阔的中国大地上,秋景秋色差异甚大。下图中“三纵一横”四条线路是(中国国家地理)编辑部策划的寻访秋天的路线。读图完成下题。

世界范围内我国的四季更替最鲜明,四季类型组合也特别丰富。4条线路中只经历了“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和“长夏无冬,秋去春来”两种四季类型的是() A. Ⅰ线路 B. Ⅰ线路 C. Ⅰ线路 D. Ⅰ线路 2016年3月来自中国海洋局的消息称:近年来我国沿海海平面变化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1980年至2015年海平面上升速率为每年3.0 mm,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下图是“地球2万年前至今的海平面模拟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4.针对我国海平面上升过快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该() Ⅰ扩大沿海地区地下水开采,以吸纳上升的海水Ⅰ在沿海所有地区建设堤防工程Ⅰ及时监测和预测海平面的升降Ⅰ加强滨海湿地和红树林等生态系统的建设和保护 A. ⅠⅠ B. ⅠⅠ C. ⅠⅠ D. ⅠⅠ 读“某地昼长季节变化图”,回答以下两题。 5.该图反映的地点是() A.北极点 B.北极圈 C.南极点 D.南极圈

高中地理必修一完整知识点笔记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 太阳系 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小行星带)、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 分类特点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巨行星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 外部条件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 适于呼吸的大气——体积、质量适中 液态的水——来自地球内部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其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出来。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市拉萨,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成都。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⑴提供光热资源; 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层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 光球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色球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日冕太阳风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 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11年)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 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 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 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球自转地球公转图示 运动方式围绕地轴转动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 运动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 南极上空为顺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 运动速度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 为零。 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15° ∕h)。 近日点(每年1月初),速度快 远日点(每年7月初),速度慢 运动周期真正周期:一个恒星日=23时56分 4秒 昼夜交替周期:一个太阳日=24时 真正周期: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 10秒 直射点回归周期: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 48分46秒 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 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昼夜长短的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产生四季和五带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 行星地球知识点范文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要点梳理】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是各种星体和星际物质的统称。 天体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正在太空运行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和天空实验室等称人造天体。 天体的类型:卫星:质量小,不发光;彗星:呈云雾状独特的外貌;流星体:数量众多,大小不一;星际物质:极其稀薄。 2.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太阳——中心天体 太阳系八大行星及卫星地月系(地球和月球) 银河系其它行星、卫星 总星系彗星、流星体等 其他恒星系 河外星系 3.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 ①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②八大行星按照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可以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三类。 ③八大行星具有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的特征。 4.关于地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地球与其他七颗行星有下列共同特点①都是不透明的近似球形的天体;②本身一般不发射可见光;③围绕自身的轴自西向东(除金星外)不停地自转;④绕日公转的轨道近似圆形(近圆性),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共面性),绕日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同向性),使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均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2)地球与其他八颗行星相比有下列不同之处:在太阳系中只有地球上有生物。 5.地球上存在生命的物质条件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形成生命条件的原因 外部条件太阳光照稳定太阳从诞生至今没有明显的变化 运行轨道安全 地球附近的大、小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 性的特征,它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一种较安 全的宇宙环境。 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 有适宜的温度 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公转周期不长不短,使地表平均气温为 150C(地球昼夜更替的周期和地球大气的热力作用对地球表面 温度的影响,地球昼夜更替的周期是一个太阳日,时间不长, 使整个地表增温、冷却不至于过分剧烈,从而保证地球上生 命有机体的存在与发展。地球外围大气的热力作用减小了气 温的日较差,形成适于生物生存的温度环境。) 有适合生物呼 吸的大气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气体形成大气层,并经过漫长 的演化形成以氮和氧为主的大气 有液态的水 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和原始地球重力收缩,结晶水 汽化,并随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带到地表,形成原始海洋

高一地理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单元测试卷

高一地理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单元测 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为“太阳系模式图”,据图完成1-3题。 1.图中A 天体是 A.金星B.火星C.水星D.地球 2.不属于八大行星共同的运动特征的是 A.同向性B.同步性C.近圆性D.共面性 3.科学家认为B 天体是除地球以外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天体之一,B 天体与地球的相比A.有相近距日距离和自转周期B.有适合生物呼吸的相同大气成分 C.有相同的体积和质量D.有岩石、土壤和大量的液态水 太阳耀斑是太阳表面大气局部区域突然增亮的活动现象,是太阳活动爆发最直接的表现形式。2019 年9 月 6 日,太阳爆发了一次X9.3 级特大耀斑,是继2019 年9 月7 日之后爆发的最强耀斑。据此完成4-6题。 4.此次太阳耀斑最有可能发生在 A.对流层B.日冕层C.光球层D.色球层 5.此次太阳耀斑爆发可能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A.扰动地球的磁场B.干扰地球电离层C.有线电通信中断D.损坏卫星电子器6.太阳活动的平均周期约为 A.12 年B.11 年C.10 年D.9 年 北京时间2019 年10 月8 号19:00,NBA(美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中国赛上海站勇士队vs 森林狼队的比赛如期举行。据此完成7-9题。 7.家住莫斯科(东二区)的勇士球迷打开电视收看全场直播的最晚时间是 A.10 月8 日12:00B.10 月8 日13:00C.10 月7 日13:00D.10 月8 日14:00 8.从该比赛日到此次月考期间,太阳直射点 A.位于北半球,且向北移动B.位于北半球,且向南移动 C.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动D.位于南半球,且向南移动 9.若北京时间9 日6:00,勇士队的球员将乘坐球队专机返回奥克兰(西八区),预计飞行时间为18h,勇士队员抵达奥克兰国际机场时,当地时间为 A.10 月8 日8:00B.10 月9 日8:00 C.10 月10 日8:00D.10 月9 日24:00 下图为某半球的俯视图,画斜线部分表示夜半球。据此完成10-13题。 10.图示半球为 A.南半球B.东半球C.北半球D.西半球 11.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为 A.23°26′N,45°E B.0°,45°E C.23°26′S,45°E D.0°,45°W 12.关于图中各地的描述错误的是 A.E、M、N 三地全年昼夜等长 B.P 地该日出现了极昼现象 C.E、F 两地日出地方时相同 D.弧PM 为晨线,弧PN 为昏线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提纲)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第一章行星地球 1.天体系统的层次(P3)太阳系八大行星分类及顺序(P4) 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创新设计P3反思归纳) 3.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产生的影响(P8)、太阳的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P10)、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P11)(创新设计P4) 4.青藏高原年太阳辐射量多的主要原因?(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弱)气温低的原因?(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弱) 5.地球自转的方向(北逆南顺)、周期、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变化规律、地球公转的方向、 公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变化规律(1月初近日点速度快,7月初远日点速度慢)(P14)6.地球自转的意义(昼夜更替、时差、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南左北右)地球公转的意义(昼 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形成) 7.黄赤交角产生的影响: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 化---四季。若黄赤夹角变大,热带和寒带变大,温带变小;若黄赤夹角变小,热带和寒带变小,温带变大。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永远直射赤道,全球永远昼夜平分,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变,没有四季 8.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创新设计P10反思归纳) 9.晨昏线的特点和判读(创新设计P12反思归纳) 10.日界线、今天和昨天的范围(创新设计P14) 11.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和纬度变化规律、昼夜长短的计算(创新设计P17) 1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变化规律和应用(创新设计P18) 13.横波、纵波的特点以及地球圈层的划分(P21 图1.25和图1.26)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1.大气的受热过程(创新设计P26) 2.热力环流成因及几种常见形式(创新设计P27) 3.等压线的弯曲规律(高低低高—气压变高,等压线向气压值低处弯曲) 4.等压线图中风力和风向的判读(创新设计P28) 5.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P34 图2.10)、每个气压带的成因(创新设计P31)、气压 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P35 图2.11 北半球夏半年向北移) 6.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名称(P37) 7.东亚和南亚季风的成因、风向及气候类型(创新设计P34) 8.气候类型分布范围、成因、气候特征(创新设计P34) 9.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的概念、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创新设计P36)、冷暖锋的判读(创 新设计P38) 10.气旋和反气旋的定义、方向、天气情况(创新设计P36) 11.等压线图中高压脊和低压槽的识别(P43)、锋面气旋的判读(创新设计P39)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测试题(含答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测试题 1、关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宇宙自古以来如此,将来也不会发生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实体 B 距我们最近的天体约150亿——200亿光年,因此,宇宙的范围是有限的 C 宇宙是物质世界,各类天体都有其自身的发生、发展、衰亡的历史 D 由“天圆地方”到“地心说”到“日心说”的过程表明,宇宙范围在不断扩大 2、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A 天空中的大型客机 B 陨星 C 山顶坠落的巨大石块 D 星云 3、下列关于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黑子数目最多的地方和时期,耀斑等其它形式的太阳活动就很少出现 B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C 太阳黑子多少的周期变化大约为11年,耀斑多少的变化周期大约为若干分钟 D 太阳大气层从里向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黑子和耀斑就出现在光球层 4、太阳的能量来源于: A.黑子和耀斑的强烈活动 B.强烈的太阳风 C.内部物质的核聚变反应 D.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5、我们肉眼所看到的太阳是: A.太阳外部整个大气层 B.太阳内部 C.太阳大气的色球层 D.太阳大气的光球层 6、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小到大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太阳系—银河系—地月系—总星系 B.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C. 地月系—银河系—总星系—河外星系 D.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7、某海轮在赤道上沿1800经线向正北方向发射炮弹,炮弹将落在: A 1800经线以东 B 1800经线 C 东半球 D 1800经线以西 8、东经1210比东经1200的地方: A 区时早 B 地方时早 C 一定先看到日出 D 地方时晚 9. 某地一年中有一次正午日影与物体重合,其他日期正午日影始终朝正北,则该地是() A.北回归线 B.南回归线 C.7.5oN D.45oS 下图所示为6月22 日甲乙丙丁四个地点昼夜长短比例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夜长)。读图回答: 10.甲、乙、丙、丁四地中,位于北半球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1.三个月后,枣庄的昼夜长短情况与目前四地昼夜长短情况相似的是() A.甲 B.乙 C.丙D.丁 1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 A.地震发生时的地面变化 B.通过打深井而获得的信息 C.由地震波的速度变化而形成的不连续界面 D.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得的信息13、有关晨昏圈所在平面的叙述,错误 ..的是 A.夏至日晨昏圈与太阳光线不相垂直 B.晨昏圈所在平面通过地球的球心 C.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该面与南极圈相切 D.太阳直射赤道,该面与某经线圈重合 14、在赤道上,你看日出第一缕阳光应在 A 6点 B 6点30分 C 5点 D 不确定

高一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知识总结

高一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知识总结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l 天体:天体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星光闪烁——恒星;恒星卫士——行星;行星卫士——卫星;轮廓模糊——星云;一闪即逝——流星;拖着长尾——彗星;气体和尘埃 l 天体系统:运动着的天体与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的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l 天体系统的层次: 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总星系;最低一级天体系统:地月系。 宇宙包括总星系和人类未探测区域。 l 光年:计算天体间距离的单位。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l 运动特征:同向、共面、近圆 l 结构特征:质量、体积、距离 l 局太阳由近到远: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冥;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金星距地球最近l 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冥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①有适宜的温度——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因而有适宜的温度 ②有液态水;——内部物质运动、距离适中 ③有适量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因而有适量的大气 ④安全的宇宙环境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l 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发射能量,这种现象称为太阳辐射 l 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4H——He l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生物的生成(光、热资源), 促进水、大气的运动 生产生活:太阳能、煤、石油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l 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主要类型有黑子、耀斑,黑子发生在光球层,耀斑发生在色球黑黑子:光球层上温度比其他地方低;影响气候 耀斑:色球的某些区域突然出现的大而亮的斑块。每当耀斑爆发会释放出很强的无线电波,大量的紫外线,X射线,γ射线,以及高能带电粒子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 太阳风:日冕层上高能带电粒子流磁暴,极光 ? 黑子、耀斑周期:11年,同步起落,体现太阳活动的整体性 l 注意:太阳对地球的最大影响是太阳辐射!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l 地球运动的两种形式:自转和公转 l 地轴的方向: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l 自转的方向、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l 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真正周期)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测试卷【有答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0小题) 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各题。 1.当太阳直射点位于P点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正确的是() A. A>B>C B. B>A>C C. C>A>B D. A>B=C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 2.此时,与上海处于相同日期的经度范围为() A. 90°W向东至180° B. 0°向东至180° C. 90°W向东至90°E D. 0°向东至90°E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3.图中的天体M可能是() A.月球或水星 B.水星或金星 C.金星或木星 D.火星或土星

北京(40°N)某中学高中生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在连续三个月内三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获得测量的数据(见下表)。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4.从第一次到第三次测量期间,该地昼夜长短状况及其变化是() A.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昼渐短 B.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夜渐短 C.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夜渐短 D.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昼渐短 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局部图”。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5.岩石圈的范围是指() A.莫霍界面以上部分 B. ①①的全部和①的顶部 C. ①①的全部和①的大部分 D. ①①①的全部 下图为“北半球某地固定照相机长时间曝光拍摄的星空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6.如果在极夜区拍摄,恒星轨迹画满360°需要多长时间() A. 23小时56分4秒 B. 22小时 C.一个太阳日 D.一个恒星年 下图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示意图(①①是两种假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7.若移动轨迹是①,则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 A. 66.5° B. 26.5° C. 63.5° D. 69.5° 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的甲、乙、丙、丁四地白昼时间。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以下三题。 8.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018年3月30日,南太平洋上巴布亚新几内亚新不列颠岛发生6.9级地震,震源深度35千米。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9.地震发生时,当地居民的感觉是() A.左右摇晃 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C.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下图为“自然地理环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10.下列地区中地壳厚度最小的是() A.喜马拉雅山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 单元测试题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答案填在答案卷上。每题2分,共70分) ‘天宫一号”是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的名称,中国将于2010年~2011年底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分别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对接,从而建立第一个中国空间实验室。读图回答: 1.“天宫一号”进入太空后,属于 A.天体系统B.天体 C.地球的一部分D.河外星系 2.2010年1月15日,我国某天文爱好者发现一颗小行星在天空中以每天0.54度的速度快速移动。该小行星在宇宙中的位置应在哪两个行星轨道之间 A.水星和金星B.地球和火星 C.火星和木星D.木星和土星 北京时间2009年12月17日消息: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天文学家发现一颗绕昏暗恒星运转的类地行星,距地球仅40光年(银河系的直径为10万光年)。它是一个热气腾腾的“水世界”,体积是地球的6倍。据推测,这个“水世界”同样拥有大气层,且75%的表面区域被水覆盖,但由于温度太高,它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结合材料回答3~4题。 3.“水世界”类地行星所在的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4.天文学家推测“水世界”类地行星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据是 A.该行星陆地面积狭小 B.该行星不存在大气层 C.该行星距离太阳太远 D.该行星距离恒星太近 2009年7月22日,出现了日全食现象,横扫了我国长江流域,发生日全食时,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显示了________级天体系统 A.一B.二 C.三D.四 6.图中日全食照片中肉眼所能看到的太阳大气层及相应的太阳活动 是 A.色球、耀斑B.日冕、耀斑 C.色球、太阳风D.光球、黑子 读我国太阳年总辐射量分布图,回答7~8题。 7.太阳能资源最少和最多的地区分别是 A.1地区、2地区B.2地区、1地区C.3地区、4地区D.4地区、3地区 8.太阳能资源最多的地区形成的原因是 A.纬度低B.地势高,晴天多C.人类活动弱D.红外线辐射强 9.太阳辐射的主要作用是

人教版必修一高一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单元测试题(带答案)

人教版必修一高一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单元测试题(带 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2020天津高一检测)百年最亮彗星——“世纪彗星”ISON在2020年11月28日抵达近日点,而且北半球适合观测。读下图回答1~3题。 1.该图所示的天体系统是(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总星系 2.由图中能够看出,日地距离适中是地球上有生命存有的重要原 因之一,日地距离决定了( ) A.地球有适宜的温度 B.地球有适宜的大气 C.地球有岩石存有 D.地球上有海洋存有 3.图中彗星于2020年11月28日抵达近日点附近,此日地球公转 的速度( ) A.地球的公转速度在逐渐减慢 B.地球的公转速度在逐渐加快 C.地球公转的速度达到最快 D.地球公转的速度达到最慢 【解析】1选B,2选A,3选B。解答该题关键是抓住材料的两大 信息:一是太阳系信息;二是时间信息2020年11月28日。第1题, 图示为太阳系局部图。第2题,日地距离适中使得地球的温度适宜。 第3题,11月28日地球正向近日点运动,公转速度加快。 【知识拓展】列表比较天体的分类

天体类型主要特点 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太阳 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行星在椭圆形轨道上围绕恒星运行的近似球状的天体,质量较小,不发光,表面通过反射太阳光而发亮 卫星围绕行星运行的质量不大的天体 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组成物质是 氢 流星体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小块,数量众多 彗星在扁长形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呈云雾 状独特外貌 星际物质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极其稀薄 2020年俄罗斯航天署同意替代美国与欧洲航天局共同实施 Exomars火星探测项目。根据双方初步协商结果,俄将负责航天器发射工作。计划在2020年发射一颗火星轨道探测器观测火星大气,然后在2020年发射火星车考察火星表面。据此回答4、5题。 4.关于火星的叙述,准确的是( ) A.火星轨道位于土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B.火星是距太阳最近的行星 C.火星是类地行星中距太阳最远的行星 D.火星的环境适合生命物质的存有 5.关于火星表面的叙述,准确的是( ) A.有充足的液态水 B.厚厚的大气层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一地理上册第一章《行星地球》单元测试卷

第一章《行星地球》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接近的地点是( ) A . 90°W,89°S B . 80°E,40°N C . 10°E,1°S D . 180°W,71°N 2.有关岩石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岩石圈是由岩石组成的,属于地壳的一部分 C .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全部 B . 岩石圈位于上地幔的上部、软流层以下 D .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处于软流层以上 “太阳大,地球小,太阳带着地球跑;地球大,月亮小,地球带着月亮跑”。重温儿时的童谣,结合下图完成以下两题。 3.童谣中出现的天体,按先后顺序排列的是( ) A . 恒星、行星、卫星 B . 恒星、小行星、流星 C . 星云、恒星、行星 D . 恒星、行星、小行星 读“天体系统的不同级别划分示意图”,回答以下两题。 4.④系统中的中心天体与太阳系其他行星相比独特而优越的条件是( ) A . 安全的宇宙环境 B . 表面存在大气层 C . 具有适宜的温度 D . 具有液态的水 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示意图(局部)”。 读图回答以下三题。

5.构造①最大厚度位于( ) A . 青藏高原 B . 大西洋中脊 C . 安第斯山 D . 阿卑尔斯山 下图为“我国某校的部分篮球场地和行道树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6.为充分利用树荫遮阳,7月2日16:00~16:45该校某班同学上体育课的最佳场地是( )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7.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 A . 北半球高纬度 B . 南半球中纬度 C . 北半球中纬度 D . 南半球低纬度 2013年2月15日叶卡捷琳堡时间7时15分(世界标准时间3时15分)左右,俄罗斯车里雅宴斯克州发生天体陨落事件。该天体在穿越大气层时摩擦燃烧,发生爆炸,产生大量碎片,形成了所谓的“陨石雨”。据此回答以下三题。 8.“陨石雨”发生时,黑龙江省东部地区正处于( )前后( ) A . 午夜 B . 日出时刻 C . 日落时刻 D . 正午 读下图“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