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讲课之良性前列腺增生

小讲课之良性前列腺增生

小讲课之良性前列腺增生
小讲课之良性前列腺增生

武汉市中心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泌尿外科

小讲课

授课地点授课时间

授课类型小讲课授课学时1h 授课人

授课课题良性前列腺增生

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掌握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定义、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以及并发症及其防治。

教学要求:○1了解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定义、病因病理

○2掌握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3熟悉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教学重点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教学难点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使用教材参考资料基本教材:陈孝平汪建平主编《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3月第8版)

参考书:韩显林主编《外科住院医师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4月第1版)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方法、手段和时

间安排

一、定义

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简称前列腺增生,是引起中老年男性排尿障碍原因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良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组织学上的前列腺间质和腺体成分的增生、解剖学上的前列腺增大(benign prostatic enlargement,BPE)、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LUTS)为主的临床症状以及尿动力学上的膀胱出口梗阻(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BOO。

二、病因病理

病因:目前认为前列腺增生必须具备年龄增长和有功能的睾丸两个重要条件,两者缺一不可。

病理:移行带是前列腺增生的起始部位,原占前列腺组织仅5%,其余95%腺体由外周带(占3/4)、中央带(占1/4)组成。中央带似楔形并包绕射精管,外周带组成了前列腺的背侧及外侧部分,是前列腺癌最常发生的部位。方法:课堂讲授与案例式、启发式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手段:板书+多媒体课件,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

时间分配:

掌握:定义及分类2分钟,病理类型及其临床特征20分钟,诊断与鉴别诊

三、临床表现:

1、尿频: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以夜尿明显.。

原因:○1早期前列腺充血刺激

○2膀胱残余尿增多

○3膀胱容量减少

○4逼尿肌不稳定

2、排尿困难:最重要的症状,病情发展缓慢。

典型表现:尿等待,尿线变细无力,射程短,排尿费力,排尿后滴沥,尿不尽感

四、并发症

1、当梗阻加重达一定程度时,过多的残余尿,逐渐发生尿潴留并出现充溢性尿失禁。

2、前列腺增生合并感染或结石时,可出现明显尿频、尿急、尿痛症状,并可出现血尿。

3、梗阻引起严重肾积水、肾功能损害时,可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

4、长期排尿困难导致腹压增高,还可引起腹股沟疝、内痔等。

五、诊断

1、病史询问

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

I-PSS评分患者分类如下:(总分0-35分)

轻度症状0-7分

中度症状8-19分

重度症状20—35分

2、体格检查(推荐)

(1)外生殖器检查:除外尿道外口狭窄或畸形所致的排尿障碍。

(2)直肠指诊(digital rectal examination,DRE):直肠指诊可以了解是否存在前列腺癌。可以了解前列腺的大小、形态、质地、有无结节及压痛、中央沟是否变浅或消失以及肛门括约肌张力情况。

(3)局部神经系统检查(包括运动和感觉)。

3.辅助检查

(1).B超

○1B超可经腹壁、直肠途径进行。

○2可以观察到前列腺形态、结构,测定体积。

○3前列腺体积公式= 0.52X前后径X左右径X上下径。前列腺体积≥30ml 是高危因素。

○4发现合并的前列腺癌,结石,肾积水等。

○5测定剩余尿。

(2). 剩余尿量测定

○1排尿后膀胱内残留的尿。

○2正常人<12ml。

○3排尿后导尿测量或B超测量。

○4排尿后剩余尿量大于50ml提示膀胱逼尿肌失代偿。断5分钟;

熟悉:治疗原则13分钟,并发症3分钟;

了解:病因病理5分钟;

总结:2分钟。

(3). 尿流率检查

○1尿流率指单位时间内排出的尿量。

○2尿流率检查可以反映前列腺增生病人排尿的梗阻程度。

○3最大尿流率<15ml/s表明排尿不畅。

○4<10ml/s表明梗阻较严重,常是手术指征之一。

(4).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

○1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主要用于鉴别前列腺癌。

○2一般临床将PSA ≥4ng/ml作为分界点。

○3在直肠指检时发现前列腺有结节或质地较硬时十分必要。

(5). 其他检查

○1放射性核素肾图

○2静脉尿路造影

○3膀胱镜

○4CT和MRI不作为常规检查

六、鉴别诊断

1、膀胱颈挛缩

亦称膀胱颈纤维化,多为慢性炎症所致,发病年龄较轻,多在40至50岁之间出现排尿不畅症状,但前列腺体积不增大,膀胱经检查可以确诊。

2、前列腺癌(主要)

若前列腺有结节,质地硬,或血清PSA异常,鉴别须行MRI和前列腺穿刺活检。

3、尿道狭窄

多有尿道损伤及感染病史,行尿道膀胱造影与尿道镜检查,不难确诊。

4、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与前列腺增生表现相似,尿流动力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七、治疗

(一)观察等待(watchful waiting)

观察等待是一种非药物、非手术的治疗措施,包括病人教育、生活方式指导、随访等。对于大多数BPH患者来说,观察等待可以是一种合适的处理方式,特别是患者生活质量尚未受到下尿路症状明显影响的时候。轻度下尿路症状(I-PSS评分≤7)的患者,以及中度以上症状(I-PSS评分≥8)同时生活质量尚未受到明显影响的患者可以采用观察等待。

(二)药物治疗

α受体阻滞剂

α-受体阻滞剂是通过阻滞分布在前列腺和膀胱颈部平滑肌表面的肾上腺素能受体,松弛平滑肌,达到缓解膀胱出口动力性梗阻的作用。根据尿路选择性可将α-受体阻滞剂分为非选择性受体阻滞剂(酚苄明)、选择性α1受体阻滞剂(特拉唑嗪)和高选择性α1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萘哌地尔)。

α-受体阻滞剂适用于有下尿路症状的BPH患者。推荐坦索罗辛、多沙唑嗪、阿呋唑嗪和特拉唑嗪用于BPH的药物治疗。可以选择萘哌地尔应用于BPH的治疗。不推荐哌唑嗪(Prazosin)以及非选择性α-受体阻滞剂酚苄明治疗

BPH。

常见副作用包括头晕、头痛、无力、困倦、体位性低血压、逆行射精等,体位性低血压更容易发生在老年及高血压患者中。

5 α还原酶抑制剂

非那雄胺:5mg/日

阻止睾酮转化为二氢睾酮,阻断前列腺增生症的始动因素。因而能使前列腺体积缩小,改善排尿功能。

(三) BPH的外科治疗

外科治疗的适应症

中、重度BPH患者或下尿路症状已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者可选择手术治疗,尤其是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拒绝接受药物治疗时患者,可以考虑外科治疗。

手术指征

1. 反复尿潴留(至少在一次拔管后不能排尿或两次尿潴留)

2. 反复血尿,5α还原酶抑制剂治疗无效。

3. 反复泌尿系感染。

4. 膀胱结石。

5. 继发性上尿路积水(伴或不伴肾功能损害)

BPH患者合并膀胱大憩室,腹股沟疝、严重的痔疮或脱肛,临床判断不解除下尿路梗阻难以达到治疗效果者,应当考虑外科治疗。(1)一般手术

经典的外科手术方法有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经尿道前列腺切开术(TUIP)以及开放性前列腺摘除术。同时TURP或TUIP的替代治疗手段,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化术(TUVP)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TUPKP)目前也应用于外科治疗。

但是,目前TURP仍是BPH治疗的“金标准” 。

1)TURP:主要适用于前列腺体积在80ml以下的患者。

TUR-syndrome:因冲洗液吸收过多导致的血容量扩张及稀释性低钠血症,发生率约为2%。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尿失禁1%~2.2%,逆行射精约65%~70%,膀胱颈痉挛约4%,尿道狭窄约3.8%。

2)TUIP:主要适用于前列腺体积在30ml以下的患者,且无中叶增生。术后下尿路症状改善程度与TURP相似,手术并发症少,出血及手术危险性降低。但是,远期复发率较TURP高。

3)TUVP:适用于凝血功能差和前列腺体积小的患者,止血效果较好。远期并发症于TURP相似。

4)开放性前列腺择除术:主要适用于前列腺体积大于80ml的患者,特别是合并膀胱结石或合并膀胱憩室需一并手术者。术后并发症:尿失禁1%,逆行射精约80%,膀胱颈痉挛约1.8%,尿道狭窄约2.6%。但手术创伤大,术中需输血的概率高于TURP。

5)TUPKP:手术方式与TURP相似,但采用生理盐水冲洗,术中出血及TURS发生减少。

(2)激光治疗

前列腺激光治疗是通过组织汽化或组织的凝固性坏死后的迟发性组织脱落达到解除梗阻的目的。疗效肯定的方式有经尿道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经尿道前列腺激光汽化术、经尿道前列腺激光凝固术等。

(3)其他治疗

①经尿道微波热疗(TUMT) 可部分解善BPH患者的尿流率和LUTS症状。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不愿意长期服药)而又不愿意接受手术的患者,以及伴反复尿潴留而又不能接受外科手术的高危患者。各种微波治疗仪的原理相似。超过45℃为高温疗法。低温治疗效果差,不推荐使用。

②经尿道针刺消融术(Transurethral Needle Ablation, TUNA) 是一种简单安全的治疗方法。适用于不能接受外科手术的高危患者,对一般患者不推荐作为一线治疗方法。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③前列腺支架(Stents) 是通过内窥镜放置在前列腺部尿道的金属(或聚亚氨脂)装置。可以缓解BPH所致下尿路症状。仅适用于伴反复尿潴留又不能接受外科手术的高危患者,作为导尿的一种替代治疗方法。常见并发症有支架移位、钙化,支架闭塞、感染、慢性疼痛等。

八、术后及预后

术后:各手术后应安排患者术后第一月行第一次随访:内容包括术后总体恢复状况,术后早期可能出现相关并发症及病理结果。术后3月可基本评价治疗效果。

预后:前列腺增生预后好

作业布置1.前列腺增生的定义?

2.前列腺增生的主要临床表现?

3.前列腺增生的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4.前列腺增生手术治疗的基本原则?

课后笔记

2020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良性前列腺增生

良性前列腺增生100分 单选题:每道题只有一个答案。 1.用于诊断前列腺增生的方法为(D) A.直肠指诊 B.超声 C.尿流率检查 D.上述都可以 2.治疗前列腺增生的药物很多,常用的药物有(D) A.a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O B.5a还原酶抑制剂 C.植物类制剂 D.上述都正确 3.5a还原酶抑制剂是通过在前列腺内阻止塞酮转变为有活性的双氢塞酮,进而使前列腺体积部分缩小,改善排尿症状。一般在服药3个月左右见效,停药后症状不易复发,无需长期服药。(B) A正确 B.错误

4.对于前列腺增生说法错误的是(C) A.发病率在60岁时大于50% D B.发病率在80岁时高达83% C.前列腺增生的确切病因已明确 D.前列腺增生的确切病因不明 5.激光治疗:Nd-YAG激光有接触性、非接触性和组织内插人等方式,疗效不十分理想。目前应用铁(Ho)激光治疗前列腺增生,疗效肯定。(A) A.正确 B.错误 6.前列腺增生最常见的早期症状是(B) A.充溢性尿失禁 O B.夜尿和尿频 C.肾功能不全 D.上述都正确 7.对于治疗前列腺增生药物非那雄胺说法正确的是(B) A.a受体阻滞剂

O B.5a还原酶抑制剂 C.解除排尿困难的动态因素 D.起效快 8.前列腺增生未引起明显梗阻者一般不需处理,可观察等待A A.正确 B.错误 多选题:每道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1.当BPH导致以下哪些并发症时,建议采用外科治疗(ABCD) A.反复尿猪留(至少在一次拔管后不能排尿或两次尿猪留) B.反复血尿,5a还原酶抑制剂治疗无效 C.反复泌尿系感染 D.膀胱结石 2.手术治疗途径有(ABCD) A.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 B.耻骨后前列腺切除术 C.经会阴前列腺切除术 D.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

精癃(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中医诊疗方案

精癃(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中医诊疗方案 (2019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中医诊治〉专家共识》[1]。 好发于50岁以上男性,有尿频、夜尿次数增多且每次尿量少、尿线变细、尿流中断、尿等待、排尿不畅、尿不尽、甚至尿闭等症。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良性前列腺增生诊断治疗指南》[2]。 (1)病史:50岁以上男性,有尿频、夜尿次数增多、尿线变细、排尿不畅、尿不尽等症时应考虑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2)症状:储尿期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失禁、夜尿增多、遗尿、膀胱区疼痛等;排尿期症状包括排尿踌躇、排尿困难以及间断排尿等;排尿后症状包括排尿不尽,尿后滴沥等。 (3)主要体征:直肠指诊提示前列腺体积增大,中央沟变浅或者消失。 (4)辅助检查:尿常规、肾功能、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超声检查、残余尿量超声测量、尿流率测量。 (5)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及生活质量评分(QOL)补充参考文献

(二)证候诊断 参照《〈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中医诊治〉专家共识》[1]、《基于肾虚瘀阻论治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专家共识》[3]。 1.湿热蕴结证:小便频数不爽,尿黄而热或涩痛,或小便不通,少腹急满胀痛,口苦口黏,或渴不欲饮,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2.气滞血瘀证:小便不通或点滴而下,或尿细如线,胸胁胀满,口苦咽干,少腹急满胀痛,舌质淡或紫黯,脉弦或涩。 3.脾肾气虚证:尿频,滴沥不畅,尿线细甚或夜间遗尿或尿闭不通,神疲乏力,纳谷不香,面色无华,便溏脱肛,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4.肾阴不足证:小便频数不爽,淋漓不尽,头晕目眩,失眠多梦,神疲倦怠,腰膝酸软,咽干口燥,或五心烦热,尿少热赤,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5.肾阳亏虚证:小便不通或滴沥不爽,排尿费力,或尿溢失禁,神疲乏力,腰酸腿软,肢寒怕冷,面色无华,唇甲色淡,舌质淡苔白,脉沉细。 6.肾虚瘀阻证:尿频尿急,夜尿增多,排尿无力,尿线细,排尿时间延长,伴腰膝酸痛,小腹胀痛,舌淡紫苔白,脉细涩。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 1.湿热蕴结证 治法:清热利湿、通利膀胱 推荐方药:八正散加减。常用药物瞿麦、扁蓄、车前子、滑石、山栀子、大黄、灯心草、四季红、三颗针、大风藤、荚蓉叶、川木通、金钱草、野菊花等。或使用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针刺治疗:取穴中极、膀胱俞、三阴交、阴陵泉、丰隆、阳陵泉。针刺方法用泻法,留针5~10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2.气滞血瘀证 治法:疏肝理气、行瘀散结 推荐方药:沉香散合代抵挡丸加减。常用药物沉香、石韦、陈皮、乌药、王

精癃(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中医临床路径

精癃(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中医临床路径 (2018年版)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住院患者。 一、精癃(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精癃(TCD编码:BWN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ICD-10编码:N40)。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中医诊治〉专家共识》。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良性前列腺增生诊断治疗指南》。 2.证候诊断 参考《精癃(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精癃(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临床常见证候: 湿热蕴结证 气滞血瘀证 脾肾气虚证 肾阴不足证 肾阳亏虚证 肾虚瘀阻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考《精癃(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精癃(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2.患者病情适合并愿意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精癃(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患者。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的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合并血尿、泌尿系感染、尿潴留等并发症的患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重点注意观察排尿困难和排尿次数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尿常规、血常规、大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血清PSA、感染性疾病筛查(甲肝、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直肠指检、心电图、胸部X线片、泌尿系B超、经直肠前列腺B超、尿流率测量。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前列腺液常规、前列腺液细菌培养、静脉尿路造影、尿道造影、尿动力学检查、尿道膀胱镜检查、血浆性激素测定、盆腔CT、盆腔磁共振成像、腰椎正侧位片、颅脑CT或MRI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湿热蕴结证:清热利湿,通利膀胱 (2)气滞血瘀证:疏肝理气,行瘀散结 (3)脾肾气虚证:补脾益气,温肾利尿 (4)肾阴不足证:滋阴补肾,清利小便 (5)肾阳亏虚证:温补肾阳,化气利水 (6)肾虚瘀阻证:补肾助阳,化瘀通窍 2.其他中医特色疗法 (1)针刺治疗 (2)脐部药物贴敷技术 (3)中药灌肠技术 (4)直肠给药法 3.西药治疗 4.护理调摄 (九)出院标准 l.一般情况良好。 2.症状缓解、排尿通畅。按中医诊疗方案中的总体疗效评价标准患者与入院前比较达到临床治愈或显效。 3.血尿、泌尿系感染、尿潴留等合并症已临床治愈。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l.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或伴有其他疾病,需要相关诊断和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2.伴有影响本病治疗疗效的合并症,需要进行相关诊断和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3.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良性前列腺增生诊断治疗指南

良性前列腺增生诊断治疗指南(2006年试行版) 第一篇基本知识 一、定义 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是引起中老年男性排尿障碍原因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良性疾病[1]。主要表现为组织学上的前列腺间质和腺体成分的增生、解剖学上的前列腺增大(benign prostatic enlargement,BPE)、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LUTS)为主的临床症状以及尿动力学上的膀胱出口梗阻(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BOO)。 二、流行病学 组织学上BPH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最初通常发生在40岁以后[2],到60岁时大于50%,80岁时高达83%[3]。与组织学表现相类似,随着年龄的增长,排尿困难等症状也随之增加。大约有50%组织学诊断BPH的男性有中度到重度下尿路症状[1]。有研究表明似乎亚洲人较美洲人更易于产生中—重度BPH相关症状[4]。 三、病因学 BPH的发生必须具备年龄的增长及有功能的睾丸两个重要条件。国内学者调查了26名清朝太监老人,发现21人的前列腺已经完全不能触及,或明显萎缩[5]。但BPH发生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是由于上皮和间质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凋亡的平衡性破坏引起。相关因素有:雄激素及其与雌激素的相互作用、前列腺间质一腺上皮细胞的相互作用、生长因子、炎症细胞、神经递质及遗传因素等[1]。 四、病理 McNeal将前列腺分为外周带、中央带、移行带和尿道周围腺体区。所有BPH结节发生于移行带和尿道周围腺体区[1]。早期尿道周围腺体区的结节完全为间质成分;而早期移行带结节则主要表现为腺体组织的增生,并有间质数量的相对减少。间质组织中的平滑肌也是构成前列腺的重要成分,这些平滑肌以及前列腺尿道周围组织受肾上腺素能神经、胆碱能神经或其他酶类递质神经支配,其中以肾上腺素能神经起主要作用。在前列腺和膀胱颈部有丰富的G受体,尤其是αl受体[6-7],激活这种肾上腺素能受体可以明显提高前列腺尿道阻力。 前列腺的解剖包膜和下尿路症状密切相关,由于有该包膜的存在,增生的腺体受压而向尿道和膀胱膨出从而加重尿路梗阻。前列腺增生后,增生的结节将腺体的其余部分压迫形成

前列腺增生

良性前列腺增生诊疗指南 一、意义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引起中老年男性排尿障碍最为常见的一种良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组织学上的前列腺间质和腺体成分的增生、解剖学上的前列腺增大(BPE)、尿动力学上的膀脱出口梗阻(BOO)和以下尿路症状(LUTS)为主的临床症状。 二、流行病 组织学上BPH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最初通常发生40岁以后,到60岁时大于50%,80岁时高达83%.与组织学表现相类似,随着年龄的增长,排尿困难等症状也随之增加。大约有50%组织学诊断BPH的男性有中度到重度LUTS。有研究表明似乎亚洲人较美洲人更易于产生中"重度的BPH相关症状。 三、病因学 BPH的发生必须具备年龄的增长及有功能的率丸两个重要条件。国内学者调查了26名清朝太监老人,发现21人的前列腺已经完全不能触及或明显萎缩。但BPH发生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是由于上皮和问质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的平衡性破坏引起。相关因素有:雄激素及其与雌激素的相互作用、前列腺闯质一腺上皮细胞的相互作用、生长因子、炎症细胞、神经递质及遗传因素等;

四、病理 McNeal将前列腺分为外周带、中央带、移行带和尿道周围腺体区。所有BPH结节发生于移行带和尿道周围腺体区。 早期尿道周围腺体区的结节完全为间质成分;而早期移行带 结节则主要表现为腺体组织的增生,并有问质细胞数量的相对减少。间质组织中的平滑肌也是构成前列腺的重要成分,这些平滑肌以及前列腺尿道周罔组织受肾上腺素能神经、胆碱能神经或其他酶类递质神经支配,其中以肾上腺素能神经起主要作用。在前列腺和膀脱颈部有丰富的α受体,尤其是αl受体,激活这种肾上腺素能受体可以明显提高前列腺尿 道阻力。前列腺的解剖包膜和下尿路症状密切相关。由于有该包膜的存在,增生的腺体受压而向尿道和膀脱膨出从而加重尿路梗阻。前列腺增生后,增生的结节将腺体的其余部分压迫形成"外科包膜两者有明显分界。增生部分经手术摘除后,遗留下受压腺体,故术后直肠指诊及影像学检查仍可以探及前列腺腺体。 五、病理生理改变 BPH导致后尿道延长、受压变形、狭窄和尿道阻力增加,引起膀脱离压并出现相关排尿期症状。随着膀脱压力的增加,出现膀脱逼尿肌代偿性肥厚、逼尿肌不稳定并引起相关储尿期症状。如梗阻长期未能解除,逼尿肌则失去代偿能力。继发于BPH的上尿路改变,如肾积水及肾功能损害,其主要原

精癃病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临床路径

精癃病(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精癃病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001.9-94)》。 (1)、开始尿频,尤其夜尿次数增多,渐有排尿困难,余溺不尽,严重时可有尿闭或小便失禁。 (2)、本病多见于老年男性。 (3)、直肠指诊:精室肥大,表面光滑而无结节,边缘清楚,中等硬度而富弹性,中央沟变浅或消失。 (4)、超声波检查:前列腺大小测定较正常增大,膀胱残留尿大于60毫升。 2、西医诊断: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参照《男科学》(2004年3月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泌尿男科学》(2005年9月、人民军医出版社)。 (1)、病史:凡50岁以上男子,有尿频、夜尿次数增多、尿线变细,尤其是出现排尿困难,尿潴留者,需考虑前列腺增生可能。 (2)、体格检查:主要是直肠指检,可触及到增大的前列腺,表面光滑,质地硬,有弹性,中央沟消失或隆起,若增生腺体突入膀胱,直肠指检前列腺增大可不明显。 (3)、超声波检查:测定前列腺前后、左右、上下三条径线长度,计算前列腺体积=0.52X(三条径线乘积),同时膀胱残余尿测定。 (4)、尿流率测定:一般认为男性最大尿流率《10ml/s提示排尿功能明显异常。 (5)、其他检查:如膀胱镜检查,CT及核磁共振等。 (二)证候诊断 1.湿热瘀阻证:尿少黄赤,尿频涩痛,点滴不畅,甚至尿闭,小腹胀痛。口渴不欲饮,发热或大便秘结。舌质暗红,苔黄腻,脉涩。 2.肾虚夹瘀证:小便频数不爽,淋漓不尽,点滴不尽,会阴、小腹隐痛,偶有血尿或血精,腰膝酸软无力,舌质淡或有瘀斑,苔白或黄,脉沉弦或细涩。 二、治疗方案 1、辩证选择口服中医汤剂或中成药 (1)湿热瘀阻证 治法:清热化瘀。 方药:自拟“通关散”加减。 当归12g 贝母9g 苦参15g 炙附片6g 生薏仁15g 败酱草24g 皂刺12g 白芷12g 牛膝18g 车前子30g 莪术12g 中成药:前列通瘀胶囊,前列欣胶囊、肾安胶囊、桂枝茯苓丸、五苓散胶囊、裸花紫珠胶囊等。 (2)肾虚夹瘀证 治法:补肾祛瘀。 方药:肾气丸合五苓散加减。 熟地15g 山药15g 山萸肉15g 茯苓12g 猪苓15g 泽泻24g 白术12g 丹皮12g 炙附片6g 桂枝9g 生黄芪30g 车前子30g 牛膝18g 桃仁12g 三七6g

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外科治疗进展(精)

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外科治疗进展 作者:陈凌武作者单位:广东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 【关键词】良性前列腺增生,外科治疗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是男性常见泌尿系统疾病之一。许多有症状的BPH 患者首选药物治疗,待药物治疗无效时,患者已高龄并合并多种其他疾病,前列腺体积也明显增大[1]。对于这些患者,传统的外科手术干预如开放前列腺切除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手术的并发症相对较高。因此,近年来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应运而生,并对小到中等的腺体采用TURP这一金标准提出了挑战。下面作者就BPH的外科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1 双极技术 传统的经尿道前列腺单极电切,电流从电切环与贴附在患者皮肤的地线电极流过,增加了诸如皮肤灼伤、深部组织过度热灼、神经损伤、神经刺激(如闭孔神经反射)、心脏起搏器失灵[2]等风险。此外,传统的TURP需要非电解质的低渗灌注液,如果被大量吸收,可能导致TUR综合症。 1.1 双极经尿道前列腺汽化术(Bipolar TUVP) 双极TUVP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正负两极之间的电流在组织表面产生汽化层。在汽化层蓄积的高能量释放入与其相接触的组织内,引起组织汽化。灌注液可以使用生理盐水,减少了TUR 综合症的发生,同时减少了组织周围热损伤、皮肤灼伤、心脏起搏器失灵等风险[3]。在TUVP与TURP的若干比较中[4,5],两者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和术后血钠水平无显著差异,在随访3~12月后亦未发现两组患者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残余尿量(PVR)、最大尿流率(Qmax)有差别。 1.2 双极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Bipolar TURP) 双极TURP与双极TUVP效果相似,学习曲线短。 与单极TURP相比,双极TURP出血少,因用生理盐水灌注,无TUR综合症发生,导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后尿痛、尿路刺激症状少,但尿道狭窄率较高,可能与电切镜鞘较粗、电极回路类型不同和电流密度较高有关[6]。Michielsen等[7]报告与单极TURP相比,双极TURP手术时间较长(44 vs 56min,P<0.01),但血钠水平降低不明显,无TUR综合症的发生(单极TURP 的TUR综合症发生率为0.3%),两者术中出血量无显著差异。Tefekli等[8]先用双极TUVP处理取前列腺中叶和两侧叶,再以双极TURP切除尖部组织并作病理检查,手术时间比单极TURP短。 2 激光技术

XX省良性前列腺增生分级诊疗指南(2020版)

XX省良性前列腺增生分级诊疗指南(2020版) 一、我国前列腺增生的现状 BPH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通常发生在40 岁以后,到60岁时发病率大于50%, 80岁以后高达83.3%。在高龄患者中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内科并发症的患者占很大比例。大约有50% 组织学诊断BPH 的男性有中-重度下尿路症状。本病可能与遗传有关。研究表明似乎亚洲人较美洲人更易于产生中-重度的BPH相关症状。 有关前列腺增生病因仍不完全清楚。目前一致公认老龄和有功能的睾丸是前列腺增生发病的两个重要因素。组织学上BPH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加。男性在45岁以后前列腺可有不同程度的增生,多在50岁以后出现临床症状。前列腺的正常发育有赖于雄激素,青春期前切除睾丸,前列腺即不发育,老年后也不会发生前列腺增生。前列腺增生的患者在切除睾丸后,增生的上皮细胞会发生凋亡,腺体萎缩。受性激素的调控,前列腺间质细胞和腺上皮细胞相互影响,各种生长因子的作用,随着年龄的增大体内性激素平衡失调以及雌、雄激素的协同效应等,可能是前列腺增生的重要病因。 二、前列腺增生的定义 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亦称前列腺增生症,是引起中老年男性排尿障碍最为常见的一种良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组织学上的前列腺间质和腺体成分的增生、解剖学上的前列腺增大(benign prostatic enlargement,BPE)、尿动力学上的膀胱出口梗阻(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BOO)和以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LUTS)为主的临床症状。患者可在40岁以前出现病理学改变,但大多数人在50岁以后才出现症状。 三、前列腺增生的诊断与评估 (一)前列腺增生的症状 前列腺增生症的病程发展缓慢,早期可无症状。随着梗阻程度加重、病变发展速度加快、合并感染及膀胱结石等,症状才逐渐加重,大多在50岁以后可能

关于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表现说法正确的是

问题: [多选] 关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药物治疗,下列说法正确的为() A . α1受体阻断剂有利于快速控制下尿路症状 B . 使用仅,受体阻断剂,注意预防直立性低血压 C . α1还原酶抑制剂则需长时间使用控制前列腺的体积 D . 正在使用酮康唑的患者,建议使用奥昔布宁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E . 药物治疗的短期目标是缓解下尿路症状,长期目标是延缓疾病的临床进展,预防并发症 与硫酸亚铁同用可生成难溶性化合物的是()各种白酒。乳酸食品。葡萄柚汁。盐腌海鱼。茶叶。糖皮质激素能抑制钙磷吸收,促其排泄,所引起的不良反应是()。糖皮质激素长期应用突然停药或减量过快时,容易引起的不良反应是()。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库欣综合征)。诱发或加重感染。骨质疏松。肾上腺皮质萎缩和功能不全。诱发或加重消化性溃疡。缺铁性贫血最早和最常见症状是()食欲不振。乏力、困倦、活动耐力减退。头晕。记忆力减退。结膜及甲床苍白。在医学伦理学的研究内容中不包括以下哪项内容()。伦理学产生、发展及其规律。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规范。医学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医学道德的教育、评价和修养。医学道德中特殊问题。主要影响水盐代谢,水钠潴留作用强的药物是()。抗炎作用强,几乎无钠潴留作用的药物是()。甲泼

尼龙。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泼尼松龙。去氧皮质酮。关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药物治疗,下列说法正确的为() ●参考解析 本题考查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药物治疗注意事项。严重胃肠动力障碍、重症肌无力、闭角型青光眼、正在使用酮康唑等强力CYP3A4抑制剂的重度肾功能不全和/或肝功能障碍患者禁用抗胆碱能药物(包括奥昔布宁、索利那新、托特罗定)。

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路径(泌尿外科)

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ICD-10:N40) 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ICD-9-CM-3:60.290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1.病史:IPSS、QOL评分。 2.体格检查。 3.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1.适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 2.能够耐受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40良性前列腺增生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天。 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电解质、肝肾功能、血型、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胸片、心电图。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天。 1.麻醉方式:腰麻、硬膜外麻醉或全麻。 2.手术方式: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 3.术中用药:麻醉用药,必要时用抗菌药物。 4.输血:必要时。 (九)术后住院恢复≤7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可选择相应的检查项目。 2.术后抗菌药物应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

前列腺增生治疗的临床进展

BPH的临床进展性 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张祥华 一、BPH临床进展性的概论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进展性自1997年始有报道,1997年、1999年和2001年,分别有大量国外文献报道了BPH的危险因素和临床进展性的问题,这也作为一种循证医学从理论上支持了BPH的临床进展性。正式在整个泌尿外科学界确立BPH临床进展性的是PLESS研究和MTOPS研究,根据MTOPS研究,700多例未服用任何有效药物的BPH患者中,有17%出现了临床进展,其中最明显的进展表现形式就是排尿困难的症状,即下尿路症状为主的表现形式。 目前各国包括欧洲和中国的BPH诊治指南都已将BPH的临床进展性纳入了指南。中国BPH诊治指南中的BPH临床进展性作为独立章节列出,其中包含了下列三个内容:(1)BPH被证实是一种进展性疾病;(2)与BPH进展相关的高危因素分析,包括年龄、血清PSA、前列腺体积、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和症状评分;(3)影响BPH进展的其他因素,如高血压和高血脂等。 二、BPH临床进展性的表现 1、症状加重(评分的不断增加) BPH临床进展的表现多种多样,其中最主要最多见的表现形式就是症状不断加重,即IPS评分越来越高。根据MTOPS研究,在17%出现临床进展的患者中,有78%的患者都表现为下尿路症状的加重,即IPS评分的增加,22%的患者表现为各种尿路感染、合并了膀胱结石或尿潴留等。总体而言,出现下尿路症状加重这种表现的患者所占比例最大。 2、最大尿流率的进行性下降 BPH患者前列腺增大,压迫尿道,导致患者排尿困难。如果患者前列腺体积不断增加,最明显的表现即患者排尿等待时间延长,每次排尿的尿线越来越细,具体的临床指标最大尿流率会进行性下降。 3、残余尿量的出现或增加 随着BPH进展,患者会出现残余尿量,或者在原残余尿量的基础上有所增加。比如患者60岁时只有尿频和夜尿的症状,残余尿量为零,到65岁时,尽管尿频和夜尿的症状稍微加重,但残余尿量却达到100ml甚至200ml,这就说明患者的临床进展非常明显。 4、相关合并症的发生(AUR) 尽管BPH是一个良性疾病,但其合并症却困扰着患者和医师。比如急性尿潴留(AUR)是泌尿外科急诊较为常见的疾病,影响患者终身。它被认为是BPH进展最明显的证据,其发病率在不同地区表现为0.4~25%。老年男性出现尿潴留后,最大的问题就是无法将尿液排出体外,只能就诊导尿。而在尿潴留的诊治过程中,若尿管连接不成功,就需要进行膀胱造瘘,这样就会造成患者的恐惧和不理解。因此,在临床工作中,临床医师要了解BPH是一种进展性疾病,患者每次就诊都要向其说明这一状况,让患者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同时进行一些行为治疗,预防BPH合并症的发生。 5、接受外科治疗(最终) 目前认为,BPH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是BPH临床进展性的最终表现形式。接受外科治疗的患者有时会复发,比如TRP的5年复发率约10%,但是相对而言,复发患者还是少数。 三、与BPH临床进展相关的危险因素 临床工作中,不仅要对BPH患者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同时还要预测患者是否会在若干年后发生临床进展,也就是要去发现一些相关的危险因素。近年来,Olmsted County研究在这一领域做了大量工作。目前认为年龄、PSA、前列腺体积、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和症状评分是构成BPH临床进展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1、年龄 BPH是一种高龄性疾病,随着年龄的增加,患者的发病症状会越来越重,因此与BPH临床进展相关的第一位因素就是年龄。美国Olmsted County研究发现,年龄越大的患者出现尿潴留的几率越高,比如70岁年龄段的患者发生尿潴留的机会比40岁年龄段的患者要高7.9倍,两者存在明显差异;而且前者需要外科治疗的比例为10.9人/年/千人,而后者为0.3人/年/千人。这一比例与我们实际的临床诊治也非常符合,在北大医院的BPH住院患者中,大多数接受外科治疗的患者都是50岁以上。MTOPS研究发现,62岁以上的患者出现临床进展的几率要远远高于62岁以下的患者。其他临床研究均证实BPH患者急性尿潴留及需要手术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 2、血清PSA 泌尿外科医师普遍认为血清PSA最主要用于前列腺癌的筛查,但是BPH诊治指南指出,第一,血清PSA是BPH临床进展的风险预测因素之一;第二,在临床诊治中要同时兼顾前列腺癌的筛查。临床工作中,要兼顾血清PSA在前列腺癌筛查中的意义和对BPH临床进展性的判断作用,二者缺一不可。国内外研究发现血清PSA水平可以预测前列腺体积的增加、最大尿流率的改变以及急性尿潴留发生的危险和需要手术的可能性。PLESS研究显示急性尿潴留的发生风险和手术需要随着血清PSA升高而增加,4年后累积发生率从最低PSA 水平(0.2~1.3ng/ml)的7.8%上升至最高PSA水平(3.3~12.0ng/ml)的19.9%。MTOPS研究提示血清PSA≥1.6ng/ml的BPH病人发生临床进展的可能性更大。

精癃(前列腺增生) 中医诊疗方案

精癃(前列腺增生) 中医诊疗方案 (外科) 精癃,现代医学称之为前列腺增生症(BPH),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疾病之一。由于解剖学的特点,前列腺增生症能造成排尿不畅等与膀胱出口梗阻相关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临床以尿频、夜尿次数增多、排尿困难为主,严重者可发生尿潴留或尿失禁,甚至出现肾功能受损。 诊断依据: 一、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5)(ZY/T001.9-94)进行诊断。 (1)尿频,尤其夜尿次数增多,渐有排尿困难,余溺不尽,严重时可有尿闭或小便失禁。 (2)本病多见于老年男性。 (3)直肠指诊:精室肥大,表面光滑而无结节,边缘清楚,中等硬度而富弹性,中央沟变浅或消失。 (4)B超检查:前列腺大小测定较正常增大,膀胱残留尿量多。 2、西医诊断要点(中华医学会编著《临床诊疗指南》泌尿外科分册第一版) (1)LUTS(下尿路症状):膀胱刺激症状和膀胱出口梗阻症状。 (2)合并症:有无血尿、尿路感染、膀胱结石及肾功能损害。 (3)直肠指诊:是前列腺增生的重要检查方法。 (4)前列腺大小的评估:直肠指诊、B超或CT测定法。 (5)残余尿测定:B超测定法和排尿后导尿法。 (6)实验室检查 1)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是鉴别前列腺癌的重要指标之一; 2)血肌酐测定:可了解有无肾功能受损及其受损程度。

(7)尿动力检查 1)尿流率测定:了解排尿情况,尿量不少于150m,最大尿流率(Qmx)<10ml/s,提示有膀胱出口梗阻,最大尿流率>15ml/s。 2)压力-流率测定:可区分逼尿肌无力与膀胱出口梗阻。 二、中医治疗 1、证候分类 (1)湿热下注:尿少黄赤,尿频涩痛,点滴不畅,甚至尿闭,小腹胀满。口渴不欲饮,发热或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数。 治法:清热利湿、消癃通闭 方药:八正散加减(木通9g、瞿麦9g、扁蓄9g、车前子12g、滑石15g、栀子9g、大黄9g、甘草梢6g) (2)脾肾气陷:小腹坠胀,小便欲解不爽,尿失禁或夜间遗尿。精神倦怠,少气懒言。舌质淡,苔薄白,脉濡细。 治法:补脾益气、温肾利尿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18g、炙甘草9g、人参12g、当归10g、橘皮10g、升麻12g、柴胡10g、白术15g) (3)肾阴亏虚:小便频数不爽,淋漓不尽。伴有头晕目眩,腰酸膝软,失眠多梦,咽干。舌红,苔黄,脉细数。 治法:滋阴补肾、通窍利尿 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山药12g、丹皮10g、白茯苓10g、山茱萸10g、泽泻9g、黄柏9g、熟地黄12g、知母9g) (4)肾阳虚损:排尿无力,失禁或遗尿,点滴不尽。面色恍白,神倦畏寒,腰膝酸软无力,手足不温。舌质淡。苔白,脉沉细。 治法:温肾助阳、通窍利尿 方药:济生肾气丸加减(熟地黄20g、山茱萸12g、牡丹皮10g、山药 12g、茯苓 12g、泽泻10g、肉桂 3g、附子(制)6g、牛膝 10g、车前子10g) (5)气滞血瘀:小便努责方出或点滴全无,会阴、小腹胀痛,偶有血尿或血精。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白或黄,脉沉弦或细涩。

良性前列腺增生微创手术方法比较(一)(精)

良性前列腺增生微创手术方法比较(一)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引起老年男性排尿障碍原因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良性疾病。多在50岁以后出现症状。对于轻度和中度增生的患者,保守治疗有一定的疗效,但对于重度增生的患者特别是残余尿较多的患者仍需手术治疗才能解除梗阻,手术治疗作为治疗BPH的有效方法,得到全世界范围的认可〔1〕。对于那些尝试拔除导尿管失败、再发泌尿系感染、持续血尿膀胱结石、肾衰竭病人、高美国泌尿协会评分的病人也是最好选择〔2〕。近年来,随着腔内技术的日趋完善成熟及各种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于前列腺增生的治疗,使高危患者治疗的安全性以及远、近期治疗效果明显提高,随着微创的发展,越来越倾向于运用微创手术方式代替传统的开放手术方式。 1.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经历TURP后的病人PSA显著下降,术后60天仍能稳定维持低水平〔3〕,在合并有膀胱结石的患者行TURP出血少、创伤小、恢复时间短〔4〕。成本方面前期调查治疗花费约615.00美元(平均300-1300美元)〔5〕。Nigel Armstrong等也对手术治疗的成本进行研究,证实TURP并不是花费最多的术式〔6〕。中枢神经系统的改变,循环和电解质紊乱是TURP的主要并发症,称作TUR综合症,是由于灌注液的大量吸收,经研究发现使用5%葡萄糖或0.9%平衡生理盐水灌注液,术后发生TUR综合症的几率小,且术后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短〔7〕。Chang-Jun Yoon等还研究发现使用双极组织管理系统可以克服TURP的并发症,因为其有较少的热损害和较好的可见度,在术后留置导尿管和住院天数方面,比单极是更有效的,能给让传统TURP有更好的选择〔8〕。虽然TURP目前在前列腺手术中占有主导地位,但在临床工作中应结合TURP和SPP的优缺点,根据患者及术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式,以保证手术的安全,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9〕。 2.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 TUVP和TURP在改善前列腺增生的症状是等价的,但是也有一些区别,C Fowler等的研究发现,全面测量血细胞计数、尿素和电解质24小时测量、以及住院期间和随访记录的副作用的基础上,在症状持续改善24个月后,两者之间的区别有不同,TUVP发生严重事件概率和出血不止是少见的,但TUVP使用的一次性电极比TURP的可重复使用的电极更贵〔10〕。TUVP价格相对低廉,较安全,较适合初学者选用。而对于TURP,仍是操作熟练者的首选。 3.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TUERP)继单纯尿道前列腺剜除术后,现今有联合钬激光的经尿道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国外文献报道有许多优点如:不需术后膀胱冲洗,出血少,术野清晰,术中输血比例为1/1000,而TURP为5/100,较TURP而言迟发型出血的发生率也明显减少。明显缩短了大体积前列腺的手术时间,弥补了TURP的不足,不发生TUR综合症,对手术时间没有明确限制达到与开放手术完全相同的解剖学目标,对前列腺尖部的处理远胜TURP一筹〔11〕。TUERP是一种完全性极高手术方法,术中损伤周围组织脏器,术后尿失禁、勃起功能障碍等并发症降低,在减轻排尿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最大尿流率和减少膀胱残余尿量等尿动力学指标方面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12〕。 4.等离子体下前列腺切除术(PKPP)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前列腺切除术它有着术中出血少、视野清楚、并发症少等优点,也是治疗BPH的常用方法,TUVP切除术,迅速使组织汽化,在创面下形成一条具有屏障作用的脱水带,静脉窦开放减少,降低出血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PKPP是低温切割,切割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临床诊治实践指南的循证评价(最全版)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临床诊治实践指南的循证评价(最全版)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全球发病率高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升高,美国50岁以上男性BPH患病率已达50%,90岁以上的老年男性则高达90%[1,2]。1998年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的报告表明我国BPH组织学发生率到60岁时>50%且均随年龄增长呈明显上升趋势[3]。随着老龄化,BPH已经成为临床工作及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经济负担。BPH临床实践指南(CPG)[4]的研发及不断更新对促进临床医疗工作的规范化有着积极的意义。近年来,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为解决BPH临床实践中面临的诸多难题,都致力于BPH诊疗指南的开发与应用并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就[5]。然而这些指南的质量良莠不齐、内容也不尽相同。因此,本研究对已有的BPH指南的质量和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以期为临床实践及指南的完善提供参考。 对象与方法 1.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全球公开发表的、符合指南定义的BPH领域临床实践指南或共识(版本较多的取最新版本),由国内外学术团体或行政部门制定并颁发。排除直接翻译或者改编的国外指南、指南解读文件、技术或操作指导、讲座或专家笔谈及知识手册。 2.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美国国家指南文库(NGC)、国际指南联盟(GIN)、英国国家卫生和临床示范研究所(NICE)、英格兰院际指南网络(SIGN)、WHO官网、

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路、医脉通官网及手工检索部分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间截止到2016年8月13日。中文检索词包括前列腺增生、前列腺肥大、下尿路症状、指南、共识、规范、推荐。英文检索词包括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enlarged prostate、BPH、prostatomegaly、prostatauxe、prostatic hypertrophy、benign prostatic enlargement、benign prostatic obstruction、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LUTS、guideline、specification等。 3.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由2名评价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完成筛选并交叉核对,若遇分歧则讨论解决。按事先设计好的资料提取表提取资料,提取内容包括指南名称、发布国家及组织机构、发布或更新时间、研究领域、诊断和治疗意见、制定方法和参考文献等内容。 4.方法学质量评价: 在正式评分之前进行了3次预评分,并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检测一致性。然后,由这4名评价者运用临床指南研究与评估系统(AGREE Ⅱ)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4]。 5.统计学处理: 按下述方案对纳入指南的质量进行分析:(1)对6个领域的23个条目进行评分;(2)每个条目分数为1~7分,完全符合条目要求记7分,完全不符合记1分,介于两者之间的根据评分者的判断记2~6分;(3)一致性检验采用计算4名评价员的ICC值;(4)根据AGREE Ⅱ公式计算得分:领

良性前列腺增生

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路径 一、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ICD-10:N40) 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ICD-9-CM-3:60.29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1.病史:IPSS、QOL评分。 2.体格检查。 3.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1.适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

2.能够耐受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40良性前列腺增生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天。 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电解质、肝肾功能、血型、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胸片、心电图。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

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天。 1.麻醉方式:腰麻、硬膜外麻醉或全麻。 2.手术方式: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 3.术中用药:麻醉用药,必要时用抗菌药物。 4.输血:必要时。 (九)术后住院恢复≤7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可选择相应的检查项目。 2.术后抗菌药物应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十)出院标准。 1.一般情况良好。 2.拔除尿管后,排尿通畅。 3.耻骨上造瘘口无漏尿。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需要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

FDA批准他达拉非用于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

FDA 批准他达拉非用于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 作者:admin 信息来源:www 点击数: 196 更新时间:2011-10-27 2011年10月6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 )批准他达拉非(tadalafi ,商品名Cialis)用于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BPH),该疾病表现为前列腺增大。他达拉非于2003年被批准用于治疗ED ,在我国也已获准进口,商品名:西力士。 BPH 的常见症状包括排尿困难、尿无力、尿急、包括夜间在内的尿频。 在两项临床试验中,根据国际前列腺症状分级标准(the 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 ,IPSS)评估BPH 症状,与安慰剂组患者相比,每天服用一次5mg 他达拉非的患者BPH 症状上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上述试验基于IPSS 总分减少的研究结果。 在第三项试验中,同时患有ED 和BPH 的患者每天服用一次5mg 他达拉非,与安慰剂组患者相比,患者的ED 和BP H 症状均有改善。测定ED 的改善程度采用国际勃起功能指数(the International Index of Erectile Function )的评级标准。 服用硝酸盐类的患者应禁用他达拉非,例如硝酸甘油,因为联合用药可导致血压降低的危险性。也不推荐他达拉非与α受体阻断剂联合用药,因为在联合用药治疗BPH 方面也没有足够的研究,且也存在血压降低的风险。 FDA 批准的其他8种用于治疗BPH 的药物:保列治(非那雄胺)、适尿通(度他雄胺)、Jalyn (度他雄胺附加坦索罗辛)和α受体阻断剂类:高特灵(特拉唑嗪)、可多华(多沙唑嗪)、坦洛新(坦索罗辛)、Uroxatral (阿夫唑嗪)、R apaflo (西罗多辛)。

小讲课之良性前列腺增生

武汉市中心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泌尿外科 小讲课 授课地点授课时间 授课类型小讲课授课学时1h 授课人 授课课题良性前列腺增生 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掌握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定义、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以及并发症及其防治。 教学要求:○1了解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定义、病因病理 ○2掌握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3熟悉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教学重点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教学难点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使用教材参考资料基本教材:陈孝平汪建平主编《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3月第8版) 参考书:韩显林主编《外科住院医师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4月第1版)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方法、手段和时 间安排 一、定义 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简称前列腺增生,是引起中老年男性排尿障碍原因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良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组织学上的前列腺间质和腺体成分的增生、解剖学上的前列腺增大(benign prostatic enlargement,BPE)、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LUTS)为主的临床症状以及尿动力学上的膀胱出口梗阻(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BOO。 二、病因病理 病因:目前认为前列腺增生必须具备年龄增长和有功能的睾丸两个重要条件,两者缺一不可。 病理:移行带是前列腺增生的起始部位,原占前列腺组织仅5%,其余95%腺体由外周带(占3/4)、中央带(占1/4)组成。中央带似楔形并包绕射精管,外周带组成了前列腺的背侧及外侧部分,是前列腺癌最常发生的部位。方法:课堂讲授与案例式、启发式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手段:板书+多媒体课件,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 时间分配: 掌握:定义及分类2分钟,病理类型及其临床特征20分钟,诊断与鉴别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