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excel教案-学生成绩表的制作

excel教案-学生成绩表的制作

excel教案-学生成绩表的制作
excel教案-学生成绩表的制作

EXCEL教案一学生成绩表的制作

一、教学准备:

1.教学用具:

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教材、教案、教学课件、考勤表、平时成绩登记表

2.教学课件:

电子课件:所有课件准备在“EXCEL-1(学生成绩表)”文件夹中,包括所有

的素材和教学文件。

书面课件:教案的打印稿、学生实训操作的详细步骤“excel实训练习-1(教

师).doc”的打印稿(与excel实训练习-1(学生).doc文件内容不同)。

二、课堂准备

(1)将压缩文件“EXCEL-1.rar”上传到网站上。

(2)将文件夹“EXCEL-1(学生成绩表)”复制到教师机的“05建管2”文件夹下;(3)提示同学们做教学准备,先登录“https://www.doczj.com/doc/611111002.html,”网站;

(4)提示学生签到、从网站中下载实训课件“EXCEL-1(学生成绩表).rar”或者教师将“EXCEL-1(学生成绩表)”下的内容发送到学生机中;

(5)查看服务器中的共享文件夹“excel-1”,为学生上传文件做好准备。

三、教学目标

●为什么要使用Excel工作表,Excel工作表与Word表格的区别。

●Excel工作簿与Excel工作表的建立和保存。

●工作表中单元格的设置、掌握各类数据的输入方法;单元格的字体、边框、图案、

对齐方式的设置。

●熟练掌握多工作表操作;不同工作表之间数据的复制、粘贴、单元格引用;工作

表的命名等。

●熟练掌握公式的计算。

●熟练掌握单元格的相对引用与绝对引用。

●熟练掌握一些常用函数的用法。(如:ROUND、COUNT、MAX、MIN、COUNTIF、IF等)。

●熟练掌握各种图表的制作和修改。

四、本节应掌握的重要的概念[应知]

(1)认识Excel的工作环境

(请将“格式”工具栏拖到“常用”工具栏的下方,方便操作。)认识:编辑栏,名称框

(2)工作簿和工作表的概念和区别

↓工作簿相当于帐簿,工作表相当于帐页。

↓一个工作簿中最多可以包含255个工作表,每张工作表都有一个标签与之对应。

↓一张工作表最多可以有256列, 65536行。

(3)如何选择单元格区域

↓全选:选中整个工作表(单击全选按钮)。

↓选择整行或整列(单击行号或列号)

↓选择一个矩形区域(划拉)

↓选择不相邻的多个单元格或单元格区域(按住。。。键,再单击鼠标。。。)

(4)输入单元格中的数据

如果要在单元格中输入多行数据,例如标题单元格,只需在需要换行的地方按“Alt+Enter”键即可(不是shift+Enter键)。这样在同一单元格中就可以显示多行文本,这一行的单元格高度也会自动相应加大。

(5)关闭Excel程序与关闭工作薄的区别

↓表格中行、列、单元格的概念,行、列、单元格的命名

↓行高、列宽的概念

↓表格的对齐与单元格内容的对齐

↓表格的边框与底纹

(6)公式与函数的概念与使用

●公式

在Excel中,公式是在工作表中对数据进行分析的等式。它可以对工作表中的数据进行加法、减法和乘法等运算,在公式中还可以使用函数,跟我们以前所学的数学运算式基本相同,只是公式的格式必须以“=”号开头。

●单元格的引用

公式可以使用同一工作表中的其他单元格、同一工作簿中其他工作表中的单元格中的数据,这就是单元格的引用。

●公式语法

Excel中的公式遵循一个特定的语法:最前面是等号“=”,后面是参与计算的运算数和运算符,每一个运算数可以是常量、单元格或区域引用、单元格名称或函数等。

●注意事项:

在输入公式时必须注意,其中所有出现的英文字母、加、减、乘、除等符号和标点符号(: 和,)都必须是半角符号,不能用全角,否则会出错。

算术运算符中的乘号和除号与我们以前数学中所用的不同,乘号要用“*”,除号要用“/”,乘方用“^”,这是初学者经常容易忽视的问题。

(7)常用的函数

求和用SUM函数,平均值用“average”函数,最大值用“max”函数,最小值用“min”函数;IF函数、COUNTIF函数、OFFSET函数

(8)FREQUENCY函数的使用

计算数值在某个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然后返回一个垂直数组。例如,使用函数 FREQUENCY 可以在分数区域内计算测验分数的个数。由于函数 FREQUENCY 返回一个数组,所以它必须以数组公式的形式输入。

语法:FREQUENCY(data_array,bins_array)

Data_array 是一个数组或对一组数值的引用,您要为它计算频率。如果 data_array 中不包含任何数值,函数 FREQUENCY 将返回一个零数组。

Bins_array 是一个区间数组或对区间的引用,该区间用于对 data_array 中的数值进行分组。如果 bins_array 中不包含任何数值,函数 FREQUENCY 返回的值与 data_array 中的元素个数相等。

说明

在选择了用于显示返回的分布结果的相邻单元格区域后,函数 FREQUENCY 应以数组公式的形式输入。

返回的数组中的元素个数比 bins_array 中的元素个数多 1 个。多出来的元素表示最高区间之上的数值个数。例如,如果要为三个单元格中输入的三个数值区间计数,请务必在

四个单元格中输入 FREQUENCY 函数获得计算结果。多出来的单元格将返回 data_array 中第三个区间值以上的数值个数。

函数 FREQUENCY 将忽略空白单元格和文本。

如果公式的返回结果为数组,该公式必须以数组公式的形式输入。

示例

本示例假设所有测验分数都是整数。

如果您将示例复制到空白工作表中,可能会更易于理解该示例。

操作方法

1.创建一个空白工作簿或工作表。

2.选择“帮助”主题中的示例。选择时不要包括行标题或列标题。

选择“帮助”中的示例。

3.按 Ctrl+C。

4.在工作表中,选择单元格 A1,然后按 Ctrl+V。

5.若要在查看结果和查看返回结果的公式之间切换,请按 Ctrl+`(沉音符),或在“工

具”菜单上,指向“公式审核”,然后单击“公式审核模式”。

79 70 85 79 78 89 85 50 81 95 88 97

=FREQUENCY(A2:A10,B2:B5)

小于或等于 70 的分数个数 (1) 71-79 区间内的分数个数 (2) 80-89 区间内的分数个数 (4)

大于或等于 90 的分数个数 (2)

注释: 示例中的公式必须以数组公式的形式输入。将示例复制到空白工作表之后,请选择从公式单元格开始的区域 A13:A16。按 F2,再按 Ctrl+Shift+Enter 。如果公式未以数组公式的形式输入,则返回的结果为 1。

(9) 图表的概念

表格使人们对各种数据的了解更具体,更精确。然而在进行数据统计时,如果只是给出一大堆的数据,用户往往根本不知所以,无法分清重点,有时我们更喜欢以直观形象的图形定性地分析事物之间的各种相关性及发展趋势,以扩展对数据更深入的认识,这时就需要将已知的表格转换为图表。

五、重点难点

重点:

1.多工作表的操作。

2.公式的计算。

3.单元格的相对引用与绝对引用。

4.统计函数(COUNTIF)及逻辑函数(IF)的使用。

5.图表的制作

难点

1.单元格的相对引用与绝对引用。

2.统计函数(COUNTIF)及逻辑函数(IF)的使用。

六、教学过程[应会]

(一)问题引入

学期结束时,班主任王老师遇到了一个难题:教务处将各位任课教师给出的成绩表(每张成绩表都是一个单独的Excel工作簿,见素材)全部交给了他,要求他据此得到“各科成绩表”(图1)及“成绩统计表”(图2),便于对全班的各科成绩进行分析统计。

图1

图2

起初,他将所有的成绩表工作簿(见素材)全部打开,企图把各科成绩粘贴到图1中,

结果他发现粘贴后的单元格中却显示了出错信息,他手忙脚乱地忙活了半天,图1的要求都没有达到,就更别提完成图2的要求了。他只好硬着头皮一个一个去输入了,但这既容易出错,工作量又很大。有什么好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呢?此外,图2所示的统计表虽然看似简单,但其中的数据都必须经过各种函数计算才能得到,应该使用哪些函数呢?

问题一:如何根据已有的数据得到成绩统计表?

问题二:如何使用函数进行统计计算?

问题三:如何利用图表直观地表现表现成绩情况?

(二)案例分析(提出问题)

要根据多个工作簿中的相应工作表,制作图1所示的“各科成绩表”,关键问题是必须掌握Excel中的多表操作。包括不同工作簿的工作表之间的复制和移动、不同工作表之间数据的复制、粘贴和引用等。要对全班成绩进行统计分析,这时我们就主要运用Excel中的统计类函数来完成各种统计工作。如:计数函数(COUNT),条件计数函数(COUNTIF)等。

(三)解决方法

首先建立一个新的Excel工作簿,并打开所有的成绩表工作簿(见素材),将相应的工作表复制到新建工作簿中。并按图1所示的要求,将内容复制到一个空白工作表中,特别注意,在复制分数时,必须使用“选择性粘贴”或引用其他工作表相应单元格的数据,否则就会显示出错信息。至于得到图2的结果嘛,就必须使用统计函数(如:COUNT、MAX、MIN、COUNTIF以及IF等)来解决问题了!

(四)概念陈述

●工作表与工作簿的概念

●公式的概念与使用

●函数的概念

(五)学生操作

见“excel实训课件一.doc”

(六)常见问题

1.对单元格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的适用范围把握得不够准确。

2.在对IF函数进行多重嵌套时,常常出错。

(七)提高篇

根据“成绩统计表”制作可选择的“成绩统计图”

1.插入一个新的工作表,并将工作表命名为“选择统计图”。

2.在“统计表”工作表中,复制A2:E12区域的内容,切换到新建的“选择统计图”工作表中,并选中A2单元格,执行“选择性粘贴”命令,在对话框中,选中“转置”复选框及“值和数字格式”单选按钮。

3.执行“视图”→“工具栏”→“窗体”命令,单击“窗体”工具栏中的“组合框”按钮,在工作区的空白位置画出一个组合框,选中组合框,单击右键,执行“设置控件格式”命令,在“数据源区域”中选择四名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企业管理”所在的单元格,在“单元格链接”区域中,选择D9单元格,在“下拉显示项数”中输入“4”。

4.执行“插入”→“名称”→“定义”命令,在引用位置处输入:=OFFSET(选择统计图!$E$2,选择统计图!$D$9,1,1,5),并为其命名为“Point”。

5.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图表向导”按钮,选择“饼图”中的“分离型三维饼图”,单击“下一步”按钮,切换到“系列”选项卡,单击“添加”按钮,在“值”处,输入引用区域名称“=成绩表.xls!Point”,在“分类标志”处,选择分数段标题,如:“=选择统计图!$F$2:$J$2”。……

6.适当对图表进行各种美化处理。

七、归纳总结

(1)公式与函数的使用

(2)几种常见的函数

八、课后要求

1.完成课后作业,见“excel实训课件一”中的“课后作业”。

2.要求重点掌握:

(1)单元格的相对引用与绝对引用;

(2)统计函数(COUNTIF)及逻辑函数(IF)的使用。

利用Excel制作学生成绩表

利用Excel制作学生成绩表 每到学期结束时,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统计学生的成绩,在电脑逐步普及的今天,我们就把这项繁杂的工作交给Excel去自动完成吧。 本节任务:制作一个学生成绩自动统计表,可以自动统计最高分、最低分、总分、平均分、名次、三率等数据信息,还可以根据自定条件以不同的颜色显示分数。自动统计表做好以后还可以保存成模板,以便以后使用。 涉及术语:单元格、工作表、工作薄、引用(相对/绝对)、自动填充、排序、条件格式等。涉及函数:AVERAGE、COUNTIF 、MAX、MIN、RANK、SUM 任务一:统计最高分、最低分、总分、平均分、名次、三率等数据信息。 1、启动Excel,同时选中A1至L1单元格,按“格式”工具条上的“合并及居中”按钮,将其合并成一个单元格,然后输入统计表的标题“高一(1)班期末成绩统计表”(参见图1)。[img,553,353]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1.png 2、根据统计表的格式,将有关列标题及相关内容输入到相应的单元格中(参见图1)。 提示:其中学号的输入可通过“填充柄”快速完成。 3、选中K3单元格,输入公式:=SUM(C3:J3),用于计算第一位学生的总分。 4、选中L3单元格,输入公式:=RANK(K3,$K$3:$K$12),计算出第一位学生总分成绩的名次(此处,假定共有10位学生)。 5、同时选中K3和L3单元格,将鼠标移至L3单元格右下角的成“细十字”状时(通常称这种状态为“填充柄”状态),按住左键向下拖拉至L12单元格,完成其他学生的总分及名次的统计处理工作。 6、分别选中C16、C17单元格,输入公式:=MAX(C3:C12)和=MIN(C3:C12),用于统计“语文”学科的最高分和最低分。 7、选中C18单元格,输入公式:=AVERAGE(C3:C12),用于统计“语文”学科的平均分。 注意:如果成绩表中没有输入成绩时,这一公式将显示出一个错误的值“#DIV/0!”,这个错误代码将在数据输入后消失。 8、选中C19单元格,输入公式:=SUM(C3:C12),用于统计“语文”学科的总分。 9、选中C20单元格,输入公式:=COUNTIF(C3:C12,">=80")/COUNTIF(C3:C12,">0"),用于统计“语文”学科的优秀率。同样在C21内输入相应公式统计良好率。 10、同时选中C16至C21单元格,用“填充柄”将上述公式复制到D16至J21单元格中,完成其它学科及总分的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总分、优秀率和良好率的统计工作。 至此,一个基本的成绩统计表制作完成,下面我们来进一步处理一下。 任务二:根据自定条件以不同的颜色显示分数。 (在此例中,让每科分数高于等于平均分的分数显示蓝色,低于的则显示红色) 11、选中C3单元格,执行“格式、条件格式”命令,打开“条件格式”对话框(如图2),在中间方框选中“大于或等于”,在右侧的方框中输入公式:=C18 (平均分所在单元格),然后按“格式”按钮,打开“单元格格式”对话框,将字体颜色设置为“蓝色”。再按“添加”按钮,仿照上面的操作,设置小于平均分的分数字体颜色为“红色”(参见图2)。 注意:经过这样的设置后,当学生的“语文”成绩大于或等于平均分时,显示蓝色,反之显示红色。[img,539,240]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2.png 12、再次选中C3单元格,按“格式”工具条上的“格式刷”按钮,然后在C3至J12单元格区域上拖拉一遍,将上述条件格式复制到相应的区域中,完成其他学科及总分的条件格式设置工作。 把学生的成绩填入到表格中试试看,效果不错吧。

智用Excel高效分析学生成绩

智用Excel高效分析学生成绩 智用Excel高效分析学生成绩 学生成绩的统计分析是学校重要且枯燥烦琐的工作,市面上有许多相关的成绩管理系统,有学校不惜重金购买来提高处理成绩的效率。然而,此种成绩管理系统普遍存在以下两大缺陷:系统编程人员缺少教学工作方面的经验,而且各校对学生成绩的统计要求各不相同,设计出来的系统很难满足众家之需求;容易出现诸多问题,校方难以自我解决,只能联系专业人员前来救援,远水救近火,难免影响成绩统计的进度。 俗话说得好:“自力更生,丰衣足食。”本人经过摸索,利用大众软件Excel设计了一个全校成绩自动统计的Excel模板,只需在“设置”工作表中初始化考试名称,在“成绩”工作表中导入各考生的班级、姓名、学号和各科成绩,即可在其他工作表中自动统计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老师所需要的学生成绩分析结果,非常方便。下面笔者将作具体介绍,以期抛砖引玉,与读者朋友一起学习和探讨。 一、学生成绩录入 成绩录入是统计分析的基础,但录入时常会遇到两个问题。 1.有时多科成绩需同时录入,倘若各科分别录在不同的Excel文件中,之后的拼接工作将十分烦琐而且容易出错,若录在同一文件中则同时只能录入一科成绩,降低了效率。针对这个问题,本人通过共享Excel工作簿来解决。具体操作步骤如下:选择Excel软件“工具”菜单中的“共享工作簿”,在窗口中选择“允许多用户同时编辑”,这样就可以在多台电脑上同时在这个Excel文件中录入成绩了,而且互不影响。 2.由于粗心,有时会输入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成绩,如8978分、七月九日等。为避免这类错误的出现,我们可以设置成绩录入区的数据有效性。只要在Excel菜单中选择“数据”—“有效性”,设置有效性条件为0到100的整数即可,如果输入的成绩超出这个范围,系统就会报错。

利用EXCEL创建学生成绩动态统计表l

利用EXCEL创建学生成绩动态统计表 江苏省镇江中学张尤嘉(212017)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需经常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统计和分析。实践表明:人工统计工作量较大,且效率非常低。而使用EXCEL强大的数据统计功能会使上述繁杂的工作大大简化,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现通过创建一张成绩动态分析表的实例介绍一种虽繁但“傻”的创建方法,供不太熟悉计算机知识的教师参考。 一、创建基本工作区 1.打开EXCEL后,其自动建立了三个空工作表(sheet1. sheet2. sheet3)。 2.选择sheet.1工作表为当前工作区。 二、创建统计表框架 1.选中A1单元格后,在其中输入“***班级**――**学年度第*学期学生成绩表”。 2.选中A2单元格后,在其中输入“学号”。 3.选中B2单元格后,在其中输入“姓名”。 4.选中C2单元格后,在其中输入“语文”。 5.选中D2单元格后,在其中输入“语文成绩名次”。 6.选中E2单元格后,在其中输入“语文标准分”。 7.选中F2单元格后,在其中输入“语文标准分名次”。 8.选中G2单元格后,在其中输入“数学”。 9.选中H2单元格后,在其中输入“数学成绩名次”。 10. 选中I2单元格后,在其中输入“数学标准分”。 11. 选中J2单元格后,在其中输入“数学标准分名次”。 12.选中K2单元格后,在其中输入“个人总分”。 13.选中L2单元格后,在其中输入“个人总分名次”。 14.选中M2单元格后,在其中输入“个人总标准分”。 15.选中N2单元格后,在其中输入“个人总标准分名次”。 16.选中O2单元格后,在其中输入“个人平均分”。 17.选中P2单元格后,在其中输入“个人平均分名次”。 18.分别选中A3-A56单元格后,在其中分别(可利用自动填充功能)输入五十四位同学 的学号。 19.分别选中B3-B56单元格后,在其中分别输入五十四位同学的姓名。 20.选中B57单元格后,在其中输入“班级总分”。 21.选中B58单元格后,在其中输入“班平均分”。 22.选中B59单元格后,在其中输入“班优秀率”。 23.选中B60单元格后,在其中输入“班及格率”。 24.选中B61单元格后,在其中输入“班最高分”。 25.选中B62单元格后,在其中输入“班最低分”。 26.选中B63单元格后,在其中输入“标准差”。 27.选中B64单元格后,在其中输入“离散度”。 28.选中B65单元格后,在其中输入“应考总人数”。 29.选中B66单元格后,在其中输入“实考总人数”。 30.选中B67单元格后,在其中输入“缺考总人数”。

用Excel制作学生成绩单

校本培训信息技术讲稿 用Excel制作学生成绩单 准备好原始数据后,制作每个学生成绩表的工作说到底就是将“学生成绩表”工作表中的每一行内容转换为每行一项的单独表格,具体操作过程这样来进行: 在工作簿中插入一个空白工作表,下面的工作都在这个工作表中进行。这个工作表的表名可自定,并不影响结果,这里就用Excel的命名“Sheet1”吧。第一步先合并A1和B1两个单元格,填入表头,这里要填的是汉字“学生成绩单”,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变动。然后在A2单元格填入第一项的名称,为了保证通用性和方便性,这里不直接填汉字“学号”,而是填入公式“=OFFSET(学生成绩表!$A$1,0,MOD(ROW(),11)-2)”,让Excel去取“学生成绩表”中A1单元格的内容。解释一下这里用到的三个函数:ROW()返回当前单元格的行号,MOD函数返回两个参数相除后的余数,OFFSET函数的作用是以指定的引用为参照系,通过给定的偏移量得到新的引用,此处以“学生成绩表”工作表的A1单元格为固定参照系,所以使用了绝对地址的写法“$A$1”,由于项目名称都是在第1行,所以相对于A1单元格的行偏移都为0,而列偏移需要根据所处位置而定,如图2所示,每个学生的成绩单内容共10行,加上相邻两张表之间的一个空行,共11行,所以使用MOD函数将所在行号对11求余数,再减2是为了补偿因加入表头等原因造成的偏移。 填好A2单元格后再在B2单元格中填入公式“=OFFSET(学生成绩 表!$A$1,INT(ROW()/11)+1,MOD(ROW(),11)-2)”。这个公式与A2单元格的很相似,说明一下不同之处:INT函数在多种计算机编程语言中都一样,作用是将数值向下取整为最接近的整数,使用“ROW()/11”的原因在于如前所述每个学生占用11行,这里根据所在行号去取对应的内容,由于第1行的存在,别忘记加1。 图一图二 复制粘贴学生成绩 剩下的主要工作就是简单的复制、粘贴了,这里使用Excel的“填充柄”较为方便。由于曾遇到一些用户并不了解Excel中神通广大的“填充柄”功能,所以在此介绍一下:“填充柄”就是位于选定区域右下角的小黑方块,当鼠标指向“填充柄”时,鼠标的指针变更为黑十字形,此时按住鼠标左键,拖动鼠标经过需要填充数据的单元格区域,然后释放鼠标左键即可快捷地完成复制,比经典的复制、粘贴操作更方便。如果找不到“填充柄”,请

教材范例_利用Excel统计分析报告学生成绩

教材案例编写模板

第2步处理学生成绩数据 在这一个步骤中,学员将根据以下过程,对前面步骤中已经输入的学生成绩进行统计分析。 ①计算每位同学的总分 利用函数计算总分的方法如下: 在总分栏目中的G2单元格输入“=sum(D2:F2)”,表示计算D2到F2的总和。然后,利用自动填充方式,即可计算出每名学生的总分。 利用公式计算总分的方法如下: 在总分栏目中的G2单元格输入“=D2+E2+F2”,表示求D2、E2、F2三个单元格数据之和。再利用自动填充,即可计算出每位同学的总分。

②计算数学成绩平均分 在D14单元格输入“=average(d2:d12)”,表示计算单元格D2到D12的平均值。利用自动填充(鼠标指向填充柄向右拖动),可以计算出每一学科的平均分。 ③统计数学成绩中85分以上的人数 在D15单元格输入“=countif(d2:d12,”>=85”)”,表示统计单元格D2到D12的于或等于85分的人数。 ④计算数学成绩中的最高分数 在D16单元格输入“=max(d2:d12)”,表示计算单元格D2到D12的最大值。利用自动填充(鼠标指向填充柄向右拖动),可以计算出每一学科的最高分。

⑤计算数学成绩中的最低分 在D16单元格输入“=min(d2:d12)”,表示计算单元格D2到D12的最小值。利用自动填充(鼠标指向填充柄向右拖动),可以计算出每一学科的最低分。 ⑥依据学生总成绩进行排名 如果需要对学生的总成绩进行排名,利用函数RANK()即可。这个函数的作用是把某数在一组数中的排位计算出来。 新建一列(H列),在H1单元格输入“名次”。 在H2单元格输入“=rank(g2,g:g)”,表示计算G2单元格的数据在G列围的排名。然后,利用自动填充方式,即可计算出其他同学的名次。 (注:g:g意思是g列到g列)

如何用Excel电子表格统计学生成绩

如何用Excel电子表格统计学生成绩 【摘要】使用Excel电子表格统计学生成绩不但方便而且快捷,利用它能自动完成成绩各项统计工作如计算总分、排名次、统计各分数段学生人数和所占比例、最高分、最低分等,还能把分数转换成等级分。用Excel电子表格统计学生成绩,将会大大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关键词】Excel;电子表格;统计;成绩;名次 统计学生成绩是教导主任和教师每学期都必须做的常规工作。传统的做法是:教师在成绩表上填写学生的平时成绩、考试成绩,然后用计算器按百分比计算每个学生的总评成绩,计算科目总分和平均分,有的还需要列出名次,不但量大,而且容易出错,反复验算是常事。如果用电脑完成,则方便快捷准确得多,而且无需“重算一遍”。Excel是美国微软公司推出的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电子表格软件,是目前被广泛使用的现代办公软件之一,本文举例使用的版本是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 1 如何制作成绩统计表 [1.1] 输入列标题 开机启动Windows后进入Excel电子表格窗口,在顶端行依次输入表格的列标题:考号、、语文、数学、英语、总分、平均分、名次等。

[1.2] 输入原始数据 考号、、语文、数学、英语的内容属于原始数据,也要依次输入。考号的输入可采用“自动填充”方法。先在1、2单元格输入预先设计好的考号后,再选取1、2号单元格后鼠标移动至选定区域的右下角,当出现“+”后往下拖动,所有的考号会自动出现。(如图1) 图1 [1.3] 数据居中对齐 拖动鼠标选定制表区,单击“格式”,再单击“单元格”,再单击“对齐”,水平和垂直对齐均选“居中”,然后单击“确定”。 [1.4] 加表格框线 选取需加边框的单元格,单击菜单栏中的“格式”,选择“单元格”,在对话框中选择“边框线”标签,从边框线型栏内,选择较粗的线形加入到“外框”标志栏内,选择较细的线型分别加入到上、下、左、右栏内,按下“确定”。(如图2) 第二种方法是选择表格后,单击工具栏上“边框”按钮在弹出的选项中选择“所有框线”则可(如图2)。至此,除需计算部分外全部输入完成。

Excel学生成绩统计分析-教学案例

“办公自动化高级应用”思政育人典型教学案例 案例八: 1.案例主题: 案例:学生成绩统计分析 2.结合章节: 第三章:Excel篇 3.案例意义: 思政映射与融入点: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立德树人 学生学习Excel相关知识,学生掌握综合运用Excel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成为社会所需要人才,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 4.案例描述: 教学要求: 案例:学生成绩统计分析 根据学生成绩,评定奖学金。 教学重点: 1)公式和函数的使用。 2)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 3)复制工作表。 教学难点: 1)公式和函数的使用。 2)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 3)复制工作表。 教学方法: MOOC和SPOC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教学设计: 学生学习Excel相关知识,学生掌握综合运用Excel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成为社会所需要人才、公正、诚信。 新建保存工作簿 新建工作簿:学号姓名学生成绩统计分析.xlsx。参照样张进行函数公式计

算。 利用if函数转换成绩 计算体育转换成绩列 体育成绩优为95,良为85,中为75,及格为65,不及格为55。 利用公式计算平均成绩 计算平均成绩列,每门课的成绩乘以对应的学分,求和之后除以总学分。 利用countif函数统计分段人数 将学生平均成绩分段统计。 利用rank函数排名 根据平均分排名,保存文件。 5.案例反思: 学生学习Excel相关知识,学生掌握综合运用Excel的技能技巧。 让学生认识到不偏袒、不以公借私、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世界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止,必须有强烈的危机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推动高等教育创新发展。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并不意味着质量和效益增长,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才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用EXCEL轻松处理学生成绩

用EXCEL轻松处理学生成绩 期末考试结束后,主任要求班主任自已统计本班成绩,尽快上报教导处。流程包括录入各科成绩→计算总分、平均分并排定名次→统计各科分数段人数、及格率、优秀率及综合指数→打印各种统计报表→制作各科统计分析图表等。有了EXCEL,我们可用不着躬着身、驼着背、拿着计算器一个一个算着学生的成绩了! 我迅速地打开电脑,启动EXCEL2000,录入学生的考试成绩,如图1所示。然后在J2单元格处输入公式"=sum(c2:i2)",然后拖动填充柄向下填充,便得到了每人的总分。接着在k2单元格处输入公式 "=average(c2:i2)",然后拖动填充柄向下填充,便得到了每人的平均分。 图1 平均分只需保留一位小数,多了没用。所以选中第k列,用鼠标右键单击,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设置单元格格式(F)…",如图2所示,在数字标签中选中"数值",小数位数设置为1位。 图2 下面按总分给学生排出名次。 在L2单元格处输入公式"RANK(J2,J$2:J$77,0)",然后拖动填充柄向下填充,即可得到每人在班中的名次(请参考图1)。 说明:此处排名次用到了RANK函数,它的语法为: RANK(number,ref,order) 其中number为需要找到排位的数字。 Ref为包含一组数字的数组或引用。Ref 中的非数值型参数将被忽略。

Order为一数字,指明排位的方式。 ·如果 order 为 0 或省略,Microsoft Excel 将 ref 当作按降序排列的数据清单进行排位。 ·如果 order 不为零,Microsoft Excel 将 ref 当作按升序排列的数据清单进行排位。 最后,单击L1单元格,然后在“工具”菜单中选“排序”->“升序”,即可按照名次顺序显示各学生成绩。 另外,我们还希望把不及格的学科突出显示,最好用红色显示。于是拖拉选择C2:E78(即所有学生语、数、外三科成绩),然后执行"格式"菜单下"条件格式"命令,弹出"条件格式对话框"。我们把条件设为小于72分的用红色显示(因为这三科每科总分为120分),点击"格式"按钮,把颜色设为红色。再按"确定"按钮。然后用同样的方法把理、化、政、历四科小于60分的也用红色显示(因为这四科每科总分为100分)。 下面我们来统计各科的分数段以及及格率、优生率、综合指数等。 (1)60分以下人数:在C78单元格处输入公式"=COUNTIF(C2:C77,"<60")",拖动填充柄向右填充至I78单元格处; (2)60分~69分人数:在C79单元格处输入公式 "=COUNTIF(C2:C77,">=60")-COUNTIF(C2:C77,">=70")",拖动填充柄向右填充; (3)70分~79分人数:在C80单元格处输入公式 "=COUNTIF(C2:C77,">=70")-COUNTIF(C2:C77,">=80")",拖动填充柄向右填充; (4)80分~89分人数:在C81单元格处输入公式 "=COUNTIF(C2:C77,">=80")-COUNTIF(C2:C77,">=90")",拖动填充柄向右填充; (5)90分以上人数:在C82单元格处输入公式"=COUNTIF(C2:C77,">=90")",拖动填充柄向右填充; (6)平均分:在C83单元格处输入公式"=AVERAGE(C2:C77)",拖动填充柄向右填充至I83; (7)最高分:在C84单元格处输入公式"=MAX(C2:C77)",拖动填充柄向右填充至I84; (8)低分率:是指各科40分以下人数与总人数的比值。在C85单元格处输入公式 "=COUNTIF(C2:C77,"<=40")/COUNT(C2:C77)*100",拖动填充柄向右填充至I85; (9)及格率:语、数、外三科及格分为72分,所以在C86单元格处输入公式 "=(COUNTIF(C2:C77,">=72")/COUNT(C2:C77))*100",并拖动填充柄向右填充至E86;而理、化、政、历等四科及格分60分,所以在F86单元格处输入公式 "=(COUNTIF(F2:F77,">=60")/COUNT(F2:F77))*100",并拖动填充柄向右填充至I86; (10)优生率:语、数、外三科96分以上为优生,所以在C87单元格处输入公式 "=(COUNTIF(C2:C77,">=96")/COUNT(C2:C77))*100",拖动填充柄向右填充至E87;理、化、政、历等四科80分以上为优生,所以在F87单元格处输入公式 "=(COUNTIF(F2:F77,">=80")/COUNT(F2:F77))*100",拖动填充柄向右填充至I87处;如图3所示。 (11)综合指数:我们学校的综合指数的计算公式为z=[(1+优生率-低分率)/2+及格率+平均分/该科总分]/3。所以在C88单元格处输入公式"=((1+C87/100-C85/100)/2+C86/100+C83/120)/3",拖动填充柄向右填充至E88;在F88单元格处输入公式"=((1+F87/100-F85/100)/2+F86/100+F83/100)/3",拖动填充柄向右填充至I88。如图3所示。

用Excel函数快速处理学生成绩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11111002.html, 用Excel函数快速处理学生成绩 作者:王美琼 来源:《山东工业技术》2013年第12期 【摘要】在教师的日常工作中,有一项成绩处理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就学生成绩的统 计、处理与分析方面,详细介绍了Excel函数在学生成绩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快速准确的完成了成绩统计表和成绩等级表的工作。 【关键词】Excel;成绩统计;应用 0 引言 每学期期中考试或期末考试后,教师尤其是担任班主任的教师要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这是一项非常重要也很繁琐的工作。Excel具有强大的数据统计、分析、处理功能,如果在学生成绩管理中充分利用Excel强大的函数处理功能,就能将繁琐的成绩统计工作简单化,对学生的各项考试成绩的统计、分析和查询就会十分便捷。下面就如何利用Excel函数对实现学生成绩的几个典型的统计应用进行具体描述。 1 应用RANK函数,按成绩排名次 进行全班的成绩排名,是衡量学生学习成果与水平经常使用的方法。成绩的排名方法很多,比如根据分数从高到低以降序排序,这是最简单的,只需要单击需要排序的相关列,比如总分,然后单击“数据”面板的“排序和筛选”选项板里的降序按钮,就按总分从高分到低分排序了,在后面增加一个成绩排名数,然后用填充柄的方法从第一名到最后一名填上排名数,然后再按学号升序排序一次就可以了。 以上方法比较麻烦,如果使用RANK函数来完成排名工作则更方便快捷。在单元格I2中输入引号中的内容“=RANK(H2,H$2:H$38,0)”,拖动填充控制柄,复制公式,得到其他同学的名次。 2 用函数生成“成绩统计表” 在成绩表.xlsx的工作薄中,选择工作表“Sheet3”,并将工作表更名为“成绩统计表”。参见实例效果图的成绩统计表。B2到E12区域的数据全部由Excel函数计算得来。 2.1 利用COUNT函数计算四门课程参加考试的人数 必须引用“各科成绩汇总表”相应区域的数据,在B3单元格中输入引号中的内容“=COUNT (各科成绩表!D2:D38)”,得到科目1的参加考试人数,拖动填充控制柄,复制公式,得到其他课程的参加考试人数。

EXCEL教案一学生成绩表的制作

EXCEL教案——学生成绩表的制作 一、教学准备: 1.教学用具: 教案、教学课件、平时成绩登记表 2.教学课件: 电子课件:所有课件准备在“EXCEL-1(学生成绩表)”文件夹中,包括所有 的素材和教学文件。 书面课件:教案的打印稿、学生实训操作的详细步骤“excel实训练习-1(教 师).doc”的打印稿(与excel实训练习-1(学生).doc文件内容不同)。 二、课堂准备 (1)将压缩文件“EXCEL-1.rar”上传到网站上。 (2)将文件夹“EXCEL-1(学生成绩表)”复制到教师机的“05建管2”文件夹下;(3)提示同学们做教学准备,先登录“https://www.doczj.com/doc/611111002.html,”网站; (4)提示学生签到、从网站中下载实训课件“EXCEL-1(学生成绩表).rar”或者教师将“EXCEL-1(学生成绩表)”下的内容发送到学生机中; (5)查看服务器中的共享文件夹“excel-1”,为学生上传文件做好准备。 三、教学目标 ●为什么要使用Excel工作表,Excel工作表与Word表格的区别。 ●Excel工作簿与Excel工作表的建立和保存。 ●工作表中单元格的设置、掌握各类数据的输入方法;单元格的字体、边框、图案、 对齐方式的设置。 ●熟练掌握多工作表操作;不同工作表之间数据的复制、粘贴、单元格引用;工作 表的命名等。 ●熟练掌握公式的计算。 ●熟练掌握单元格的相对引用与绝对引用。 ●熟练掌握一些常用函数的用法。(如:ROUND、COUNT、MAX、MIN、COUNTIF、IF等)。 ●熟练掌握各种图表的制作和修改。 四、重点难点 ●重点: 1.多工作表的操作。 2.公式的计算。 3.单元格的相对引用与绝对引用。 4.统计函数(COUNTIF)及逻辑函数(IF)的使用。 5.图表的制作 ●难点

教你如何使用Excel函数统计成绩分数

教你如何使用Excel函数统计成绩分数 目标:建立学生考试成绩统计表,能对成绩进行各种统计,主要是对名次进行排序。 实例:输入学生考试成绩,算出了各科平均分、个人总成绩,再对成绩进行排序。(在Excel中制作好一个“学生档案”工作表,并输入好成绩。) 方法/步骤 1公式的应用 将“Sheet2”工作表改名为“成绩统计”,选中A1单元格并输入“=学生档案!A1”,再次选中A1单元格后,按自动填充的方法拖动到A24单元格,然后选中A1~A24单元格,拖动到B24,会年惊奇地发现,学生的信息自动填好了。 当“学生档案”中的学号或学生情况发生变化时,“成绩统计”中的数据也随之变化。 2函数的应用 现在来求学生的总分和各科的平均分。比如在C26中填入“=A VERAGE(C2:C24)”,即能求出单元格C2到C24的平均值,这样该科的平均分就求出来了。 比如I2中填入“=SUM(C2:H2)”,就能求出C2到H2的总和,就能算出该学生的总分。再次利用自动填充功能,就求出了各科的平均分和学生的总分。 当数据有变化时,利用公式和函数计算的结果也会自动更新。 3名次的排序 单击“数据→排序”命令,选择“主要关键字”为“总分”,排序方式为“递减”,就会按总分进行排名。 利用自动填充功能在J2到J24中填入序列号1-23,在K2中输入“1”,在K3中输入“=K2*(I3>=I2)+J3*(I3=90")”,然后在C5单元格中输入“COUNTIF('期中成绩'!$D$2:$D$24,">=80")-C4”,再在C6单元格中输入“=COUNTIF('期中成绩'!$D$2:$D$24,">=70")-C4-C5”,最后在C7单元格中输入“=COUNTIF('期中成绩'!$D$2:$D$24,">=60")-C4-C5-C6”。这样,语文成绩的各分数段人数就统计出来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