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地理高二选修7第六章第一节 3S技术的集成及其应用C卷(练习)

人教版地理高二选修7第六章第一节 3S技术的集成及其应用C卷(练习)

人教版地理高二选修7第六章第一节 3S技术的集成及其应用C卷(练习)
人教版地理高二选修7第六章第一节 3S技术的集成及其应用C卷(练习)

人教版地理高二选修7第六章第一节 3S技术的集成及其应用C卷(练习)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4题;共38分)

1. (4分) (2016高二上·绍兴期中) 云杉(亚寒带代表性针叶树种)分布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为研究北美洲气候变化,用恢复历史植物分布的方法,得到距今

2.1万年(图甲)、距今5千年(图乙)和距今5百年(图丙)北美洲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云杉主要分布区北界的移动,反映了()

A . 甲到丙时期北美气温持续上升

B . 乙到丙时期北美气温略有下降

C . 甲到丙时期太阳辐射持续增强

D . 乙到丙时期北美沿岸暖流加强

(2)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得到甲、乙、丙三幅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其研究过程是()

①实验分析并建立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库

②运用GPS对野外采样点进行空间定位

③运用GIS分析和输出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②

C . ③②①

D . ②①③

【考点】

2. (2分)下图表示广东省某地理事物的分布(其中数字表示该事物的个数)。

该事物的名称和得出此图结果所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分别是()

A . 肯德基店 GIS

B . 蔗糖厂 GIS

C . 发电厂 RS

D . 公共汽车站 GPS

【考点】

3. (2分) 2009年4月15日零时16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第二颗北斗导航送入预定轨道。结合下图回答: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用途是()

①为用户提供实时的空间位置

②为交通运输的调度指挥提供移动数据

③服务于资源勘查、动态监测和有关部门的规划决策

④为用户提供各种分类信息的查询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①④

D . ②④

【考点】

4. (2分)玉树地震发生后,中科院对地观测中心利用4月15日获取的高分辨率数据,并与震前数据对比、分析,直观展现结古镇在此次地震中的受影响程度,为抗震救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其间所用到的现代技术主要有()

①遥感②全球定位系统③地理信息系统④电子地图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考点】

5. (2分)松花江是东北地区一条比较重要的河流,在河流封冻的季节,防汛部门密切注意河流的冰情,采取的合理手段是()

A . 利用RS技术,确定封冻河段

B . 利用GIS技术,定位冰块的流淌速度

C . 利用GPS技术,分析河流未来封冻情况

D . 利用数字地球,虚拟河流封冻

【考点】

6. (2分)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在任何物体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除了互联网技术,物联网还用到了以下技术是()

A . GPS、GIS

B . GPS

C . GIS

D . RS、GPS

【考点】

7. (2分)雅安地震后我国无人驾驶飞机迅速对该地灾情进行监测,主要运用了()

A . 遥感技术

B . 地理信息技术

C . 全球定位技术

D . 计算机技术

【考点】

8. (4分) (2016高二上·长春期末) 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县发生7.3级地震,政府相关部门立即安排了救援行动。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在第一时间掌握整个地震灾区建筑破坏情况可利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

A . 地理信息系统

B . 全球定位系统

C . 遥感

D . 数字地球

(2)上题所选地理信息技术的关键装置是()

A . 传感器

B . 卫星系统

C . 地面装置

D . 信号发射设备

【考点】

9. (2分)下列不属于“数字中国”服务领域的是()。

A . 了解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情况

B . 了解股票行情

C . 通缉罪犯

D . 设计时装

【考点】

10. (2分) 2007年底,京运高速公路客运的湘高速公司引进的一套EIGPS系统,其作用之一就是反超速,当司机行驶速度超过设定速度时,系统白动报警,司机的名字、车速、现在的位置全部都可以呈现。这是因为汽车上安装了()。

A . 遥感技术

B . 全球定位系统

C . 地理信息系统

D . 数字地球

【考点】

11. (4分) (2020高二上·公主岭期中) 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依托于地理信息技术,农民首先可定期获得农田长势的影像资料,再经过系统分析,最后把杀虫剂、化肥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从而减少污染、提高产量。依据图文资料,回答下面试题。

(1)这一过程中,依次使用的技术是()

A . GPS—RS—GIS

B . RS—GPS—GIS

C . GIS—RS—GPS

D . RS—GIS—GPS

(2)“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库”在数字城市规划中不能用于()

A . 分析应急避难场所数量

B . 确定市区停车场的规模

C . 决策公交线路合理布局

D . 统计城市流动人口数量

【考点】

12. (4分) (2017高三上·河北模拟) 蔬菜速递是指客户通过网络订购蔬菜,企业根据客户所在城市,安排所在城市的连锁店直接把蔬菜送到客户家里,是蔬菜销售的新形式。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与传统销售相比,蔬菜速递对菜农的影响不包括()

A . 改进种植技术

B . 减少生产投入

C . 扩大销售市场

D . 调整生产品种

(2)为提高配送效率,连锁店计划将订单分区处理派送,可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 数字地球

B . 遥感

C . 全球定位系统

D . 地理信息系统

【考点】

13. (2分)(2017·衢州模拟) 2016年6月发布的《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白皮书提出,2020年左右我国要完成35颗卫星发射组网,实现全球系统建设。完成问题。

下列领域中,跟北斗系统高精度技术的直接应用无关的是()

A . 泥石流变形监测

B . 洪水淹没范围监测

C . 120系统应急救援

D . 无人汽车驾驶导航

【考点】

14. (4分)下图是运用某种地理信息技术来选址的工作流程图。读图回答小题。

(1)最有可能采用图示流程进行选址的设施是()

A . 地下水天然入渗补给区

B . 汽车加油站

C . 大型游乐园

D . 放射性废弃物储存场

(2)图中甲和乙所进行的分析方法是()

A . 最佳路线分析

B . 风险分析

C . 生态分析

D . 叠加分析

【考点】

二、判断题 (共2题;共4分)

15. (2分) (2017高二下·江苏开学考) 国家气象局每天为电视新闻提供的卫星云图主要使用了RS和GIS。()

【考点】

16. (2分)航片和卫片是全球定位系统(GPS)应用的产物,对野外资源综合调查帮助很大。

【考点】

三、填空题 (共3题;共5分)

17. (2分)从不同的角度,遥感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照________或________,遥感可分为环境遥感、大气遥感、资源遥感、海洋遥感、地质遥感、农业遥感、林业遥感等。

【考点】

18. (2分)全球定位系统三大部分中,空间部分指的是GPS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指的是________,用户设备部分指的是________。

【考点】

19. (1分)数字地球系统是由“3S”组成的。“3S”是指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________三大技术系统。

【考点】

四、综合题 (共5题;共18分)

20. (4分)农业生产潜力是指单位面积土地上每年所能获得的最大可能产量。读我国农业生产潜力分布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导致我国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潜力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 . 地形条件

B . 气候条件

C . 社会经济条件

D . 人口分布

(2)农业部门在粮食收获前进行估产,主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①遥感技术②全球定位系统③地理信息系统④数字地球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考点】

21. (2分)下列关于地理信息系统的说法,最准确的是()

A . 进行图像处理的信息系统

B . 进行动画设计的信息系统

C . 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地球表面与地理分布有关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

D . 进行地图制作的信息系统

【考点】

22. (2分) (2015高二上·沈阳期中) 《国土资源“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要建成“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初步形成“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国土资源管理运行体系。由此可见,3S技术将在今后国土整治中发挥重要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GIS技术是地图的延伸②RS技术是地图的延伸③GPS技术可以为用户提供精确的三维坐标④GPS技术可分别处理RS技术和GIS技术提供的图像和数据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考点】

23. (4分) (2016高二上·株洲期末) 2013年3月,东北地区经历了较长时间的低温雨雪天气。资料显示,春耕春播时期,东北地区还有1/4耕地过湿,不仅推迟了春耕,更加重了春涝的程度。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对春涝灾情进行监测需要运用的主要技术是()

A . GPS

B . GIS

C . RS

D . 数字地球

(2)救灾决策部门为了综合分析春涝灾情,运用了GIS,需要叠加使用的专题地图有()

①降水量分布图②水系分布图③地形分布图④土壤类型分布图⑤地质构造分布图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⑤

D . ②③④

【考点】

24. (6分)当今,地理科学已广泛运用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研究的范围、内容、方法都有了重大发展。

(1)有关现代地理信息技术运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用GPS了解各大城市的即时天气

B . 用GPS确认南极冰盖最高点的位置

C . 用遥感技术估测内蒙古雪灾受灾面积

D . 用遥感技术统计春运期间的客流量

(2)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小型水电站的选址,下图所示图层中还应该增加()。

A . 区域大气污染图层

B . 区域规划图层

C . 区域土壤分布图层

D . 区域水文图层

【考点】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14题;共38分)

答案:1-1、

答案:1-2、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

考点:

解析:

答案:5-1、考点:

解析:

答案:6-1、考点:

解析:

答案:7-1、考点:

解析:

答案:8-1、答案:8-2、考点:

解析:

答案:9-1、考点:

解析:

答案:10-1、考点:

解析:

答案:11-1、答案:11-2、考点:

解析:

答案:12-1、答案:12-2、考点:

解析:

答案:13-1、考点:

解析:

答案:14-1、

答案:14-2、

考点:

解析:

二、判断题 (共2题;共4分)答案:15-1、

考点:

解析:

答案:16-1、

考点:

解析:

三、填空题 (共3题;共5分)答案:17-1、

考点:

解析:

答案:18-1、

考点:

解析:

答案:19-1、

考点:

解析:

四、综合题 (共5题;共18分)答案:20-1、

答案:20-2、

考点:

解析:

答案:21-1、

考点:

解析:

答案:22-1、

考点:

解析:

答案:23-1、答案:23-2、考点:

解析:

答案:24-1、答案:24-2、考点:

解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全套复习学案+经典试题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区域 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区域的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相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不同:①地理位置差异:长江三角洲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②气候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③土地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3、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 例题:读“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地理环境差异”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地理环境差异及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长江三角洲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一年两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一年一熟。 长江三角洲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

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2).地理环境对区域工业发展影响显著: 长江三角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其有利的地理环境是: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松嫩平原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其有利的地理环境是: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概念:获取管理分析应用---空间信息 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技术(GIS) 应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大众化应用 一遥感(RS)-----获取信息 1 概念:人们在航空器或航天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2 工作原理:不同地物或同种地物的不同性状,其反射和辐射的电磁波不同 3 工作过程:目标物辐射和反射电磁波→传感器收集传输→遥感地面系统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专业图件统计数字 4 特点和优点:可以首先从面上的区域分析研究入手,然后有重点地选择若干点、线进行野外验证和检查。 范围大、速度快周期短、效率高;受限制少;提高精度和质量、节省人力财力 5 应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获取信息 二全球定位系统(GPS) 1 概念: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 2 组成:三大部分组成: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共24颗,其中21颗工作卫星, 3 颗备用卫星);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3 作用和优点:为用户提供---三维坐标、速度、时间 优点---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

高三地理专题——3S技术专题复习资料

高三 年级 地理 科辅导讲义(第 讲) “3S”技术专题复习 一、核心要点突破 1、遥感技术(RS ) (1)、工作原理和特点 遥感平台(传感器)地物 地面接收站信息分析处理 信息电磁波 特点距地面越远,探测范围 越大、获得资料速度越快、周期越短、地物分辨率越低 工作原理不同地物 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不同 (2)、核心知识:遥感技术主要利用不同地物(即目标物)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不同这一原理对地物进行分辨得到相应的影像图片。如:耕地与林地、海洋与陆地、被污染的水体与未被污染的水体、健康的农作物与遭受病虫害的农作物等等。 (3)、应用: (1)、工作原理与功能

G PS 功能定位导航接受装置接受信号,根据卫星参数和电磁波的传播速度,计算出自身相对位置卫星反射自身 星历参数和时间信息的无线电波 根据某物体与四颗以上卫星的相对位置,确定位置(经纬度)、高程、速度 工作原理1、定位;2、行进方式 和线路选择;3、宿营点; 4、报警; 5、选择最佳 摄影地点和时间1、空域划分和管理;2、交通流量管理;3、飞行路线管理。旅游探险大地测量、野外勘探、紧急救援、农业监控、生态研究等其他领域 交通 1、自主导航;向用户提供位置、 航速、航向和时间信息,海图航 迹显示;2、港口、码头的船舶调度;3、提供出行路线规划;4、车辆跟踪等 空中 导航 公路 水路 作 用 (2)、核心知识:由于全球定位系统能确定目标物的经纬度、高程(或深度)和速度,所以其最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 (3)、提示:确定静止物体的三维坐标至少需要3颗GPS 卫星,确定运动物体的三维坐标至少需要4颗GPS 卫星。由于卫星信号传播和接受不受天气等因素影响,GPS 具有全球性、全能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等特点。 3、地理信息系统(GIS ) (1)、应用和特点 提供反映区域状况的各种空间信息 地理信息系统 对有关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利用查询检索、空间分析等功能结合遥感、全球定位系统等提供的地理信息 建立能反映区域内 部联系,揭示区域结构、特征的模型对区域内的各种条件进行精确的分析、评价 对环境和自然灾害进行动态监测及评估预测 研究区域地理环境 (2)、核心知识:地理信息系统主要依靠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技术获取外界地理信息,其本身主要表现在对地理信息的处理上。主要包括地理数据的输入、存储,地理数据的操作和分析,以及地理信息输出等环节。首要工作是建立地理数据库,对于图形数据的输入,常用的方法是扫描纸质地图后进行数字化处理。数据存储采用“分层技术”,即将地图中的不同地理要素,存储在不同的“图层”中,将不同的“图层”要素进行重叠,就形成不同主题的地图。一个GIS 系统中,可能包含多个图层。在具体操作中,往往涉及部分图层,而不是所有的图层。 二、“3S”技术的应用与区别 (一)、GPS (全球定位系统) 1、把握关键词: ——定位、导航、三维坐标、地理位置、高程、深度、时间、速度、精确、精准等。 2、注意应用对象: ——点状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

中图版地理必修三 第三章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单元测试

2019-2019学年中图版地理必修三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使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有效分析、预测南极极冰融化趋势,以下属于地理信息系统拥有的优势特征是() A. 监测范围广,速度快 B. 可以建立反映区域状况的数据库,方便查询 C. 提供精确的三维地理坐标 D. 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2.国家测绘局对大峡谷进行实地测量,测得大峡谷的极值深度为6009米,长度为504.6千米。科考人员要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遥感 B. 全球定位系统 C. 地理信息系统 D. 数字地球 3.在遥感技术中,可以根据植物的反射波谱特征判断植物的生长状况,有助于防灾减灾。 根据上述原理,可用遥感技术直接() ①区分阔叶林与针叶林②监测植物病害情况 ③区分落叶树与常绿树④监测草场退化情况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④ 4.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的相互关系。回答下列各题: (1)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A. 为商业网点选址 B. 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 C. 计算城市水域面积 D. 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2)对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A. 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 B. 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 C. 了解城市地域结构变化 D. 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 (3)无论是在飞机或汽车上,还是在野外考察旅行时,只有拥有手机大小的GPS信号接收机,你就能随时知道() A. 自己所在的季节 B. 自己所在地的天气 C. 自己所在地的地理坐标 D. 自己所在地的气候 5.下图为“3S”(RS、GPS、GIS)技术的相互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如果①③表示反馈影像信息处理结果,②⑥表示提供影像数据的功能,④⑤表示提供定位信息功能。关于甲、乙、丙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是GIS B. 乙是GIS C. 丙是RS D. 甲是GPS (2)有关“3S”技术运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RS可以获取人口增长的动态信息 B. RS可以对水灾淹没区域进行动态预测分析 C. GPS可以确定运钞车位置 D. GIS可以获取森林火场遥感信息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区域: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区域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开发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垦困难。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农业社会:①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长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②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长江三角洲多水而质地黏 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 ③随着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长江三角洲人口 越来越稠密。(人口迁移) ④优越的气候条件还使得长江三角洲成为我国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 地。 现代社会:①工商业的发展使长人口、城市密集,耕地面积减小。 ②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 ③今天长江三角洲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 平原,在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也比不上新疆南部和华北平原。 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 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 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 如果不考虑地价、建筑材料等因素,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比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3S技术及其应用练习

江苏2012高考二轮复习“3S”技术及其应用专题练习 命题角度一:“3S”技术的内涵及特点 1、下列关于地理信息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理信息技术通常被称为3S技术,即RS、GRS、GIS B.地理信息技术是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 C.应用地理信息技术,不可以模拟特定区域的全过程,只能预测、预报区域内可能发生的灾害或环境变化 D.地理信息技术只能应用于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和监测等 2、下列关于3S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GPS中,如果地面接收机接收到4颗以上卫星的信息,就可计算并显示出处在运动状态中的接收机 的运动速度和预测运动方向 B.遥感技术可以全面系统地提供资源状况,但不能对信息进行及时更替 C.2005年5月,我国对珠峰高度进行了新的测量,科考人员随身携带了GPS,主要是为了避免在复杂的 地形中迷失攀登方向 D.利用RS可以预测气象灾害,利用GPS可以模拟气象灾害 3、(2008·山东文综,25)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天圆地方”、“圆球体”、“扁球体”和“不规则扁球体”的漫长过程。目前对地球形状的精确研究主要是基于 A.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

4、地理信息技术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据此完成(1)~(2)题。 (1)利用遥感卫星,可以: A.发现水稻虫害的类型 B.了解农作物长势 C.计算台风灾害的损失 D.评价土壤的质量 (2)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城市道路规划时,比较适宜的基准图件是 ①城市等高线地图;②城市气温分布图;③城市行政区划图;④城市商业网点分布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07山东文综)我国既有铁路干线第六次大面提速后,在提速干线上旅客列车最高运行时速达200千米以上,并首次实现了旅客列车追踪间隔5分钟。这标志着我国既有铁路干线提速已经跨入世界先进行列。这次铁路大提速主要应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技术 C.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 D.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6、“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像。如右图所示,据此回答(1)~(2)题。 (1)摄取月面图像信号的技术手段是 A.RS B.GPS C.GIS D.数字地球 (2)对月球精确“画像”主要利用下列哪项地理信息技术 A.GPS技术 B.RS技术 C.GIS技术 D.SOS技术 命题角度二:“3S”技术的应用

(完整版)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知识点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1.区域概念: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地球空间单位 2.区域的属性: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边界、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3.区域的特征:差异性(行政区边界明确,干湿地区边界具有过渡性),整体性(区域内部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层次性(东北平原是东北地区的一部分,又可以分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4.下面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比较,说明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5.长江中下游平原由若干平原组成,水系密布,土质黏重,影响早期的农业生产,由于船的使用,稠密的水系反而促进了发展 6.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初期阶段—人地关系基本协调;成长阶段—人地关系开始出现明显不协调;转型期—人地矛盾尖锐;再生阶段—人地关系由紧张走向协调 7.地理信息技术: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 8.遥感(RS):a原理:不同的地面物质和地面物质的不同状态所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不同。b、应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广泛应用,除了森林火灾、洪水监测外,还广泛应用于农业、地质、海洋研究、环境监测等许多方面。 9.全球定位系统(GPS):(1)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称为全球定位系统,(2)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3)地位:GPS卫星星座由21颗工作卫星和3颗在轨备用卫星组成,全球任何地点在任何时刻地平面上空至少有4颗GPS卫星。无论是在何时何地,只要拥有GPS信号接收机,就能提供准确的三维信息(经度、纬度和高度)和时间。四颗卫星可确定运动物体速度。(4)组成:空间部分—CPS 卫星星座、用户部分—GPS信号接收机、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 10. 地理信息系统(GIS):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汁算机系统,称为“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

3S技术及其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3S技术及其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刘江刘方成李保珠 摘要: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3S技术,并对3S技术运用于中学地理教学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最后以具体案例详细说明此应用及效果。 关键词:GIS;RS;GPS;中学;地理教学;应用 引言 “3S”技术是英文遥感(Remote Sensing 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这三种技术名词中最后一个单词字头的统称,这三者之间紧密联系在一起,遥感技术是信息采集(提取)的主力[1];全球定位系统是对遥感图像(像片)及从中提取的信息进行定位,赋予坐标,使其能和“电子地图”进行套合;地理信息系统是信息的“大管家”,为3S技术的核心[2]。目前3S技术是解决人口、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等重大地理问题的重要手段和关健技术。因此,《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新的高中地理课程在必修、选修模块中必须介绍有关3S的知识,这是课程内容本身的要求[3]。 另一方面,3S技术是地理课程独特的辅助教学技术。目前,中学生普遍不喜欢地理课,《普通高中新课程试验监测报告》显示:在七门学科当中,地理仅排在物理之后,居于第二难学课程,造成这一结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地理课程教学手段落后,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仍然偏重如何辅助学生记忆,其手段仍然是以地理挂图和幻灯片等作为辅助工具,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因而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因此地理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是使课堂教学整体优化,将信息技术引入地理教学,是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之一,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中的高端3S技术用于地理教学,是地理教学发展的必然[4]。下面以一些具体实例说用3S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1.GIS技术及其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才发展起来的新技术,至今已40多年,始终发展迅猛。国内外学者由于对GIS技术研究视角、应用目的的不同,所给出的定义也不尽相同,例如,美国学者Parker 认为“GIS是一种存储、管理、分析和显示有关地理现象信息的综合系统”;加拿大的Roger Tomlinson 博士认为“GIS是全方位分析和操作地理数据的数字系统”;我国著名GIS专家陈述彭院士认为“GIS是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把各种地理信息按空间分布或地理坐标,以一定格式输入、存储、查询检索、显示和综合分析应用的技术系统”。虽然这些学者对GIS的定义不尽相同,但都认为GIS具有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和输出等基本功能。目前,GIS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如环境评估、灾害预测、国土管理、城市规划、邮电通讯、交通运输、军事公安、水利电力、公共设施管理、农林牧业、统计、商业金融等几乎所有领域。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GIS技术可将复杂的自然景观、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甚至抽象的概念用三维的、动态的、直观的方法方式表现出来,将地理教学中不易明察与掌握的内容通过虚拟场景来展现,提高教学效果,下面以地貌演变、地形分析和天体运动这三个教学内容为例进行应用分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2.1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三明九中陈良豪 一、教材分析: 荒漠化使大面积土地资源退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被列为十大环境问题之首。沙漠化日益严重地破坏着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阻力。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受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因此教材以荒漠化严重的西北地区为典型案例,阐述西北地区荒漠化发展的地理背景和人地作用的特点,从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分析荒漠化的形成、分布和防治措施。 本课的课程标准要求是“以区域为例,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教材首先分析了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其次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分析荒漠化的成因,并指出人类活动在荒漠化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的作用;接着介绍西北地区不同时期荒漠化土地的分布特点;最后根据荒漠化形成的背景、成因和过程的差异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按照课标要求,本节内容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讲述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荒漠化形成的原因(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第二课时主要了解西北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本节教学设计是第二课时的内容,重点分析荒漠化的发展及防治荒漠化的措施。 二、学情分析 对于高二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初中及高一地理学习中已对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学生通过看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的宣传报道,对荒漠化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尚不够系统和深入,对信息提取和整合缺乏系统性训练,图文转换能力和综合分析思维能力较差。 三、设计思想 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有较强的实践性,可有效运行讨论法、探究法、调查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防治。所以本课教学手段采用自主式、互动式、探究式的网络多媒体教学,通过引导和启发学生对如何防治荒漠化进行思考分析,培养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主动融入课堂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知识,结合具体实际,围绕突出矛盾,因地制宜,改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课本插图,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思考分别穿插在相关知识学习之后,引导学生进行全面归纳。这样,一方面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升华,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设计意图: 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质是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学地理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目标,逐步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最终提高全面素质。 本课基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自主探索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分析案例,并理论联系实际,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西北地区在不同时期荒漠化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以及人类在不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2)了解西北地区人民防治荒漠化的成功经验和治理措施,并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理解生物治沙的意义。

3S技术高中地理专题复习(可编辑修改word版)

地理导学案——“3S”技术专题 重难点 1.GIS 的概念、应用,尤其是与城市管理 2.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作用 常考点 纵观近几年新课标地区的考题,可以看出对“3S技术”专题考点的考查难度不算大,多注重对基础原理和基本应用的考查。从考查内容看侧重“3S术在实践中的应用;从考查形式看多以源环境和城市等热点问题为背景。近几年年高考命题形式除遵循近几年的命题规律外,还可能资源开发自然灾害监测等社会热点问题,考查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等。 1、遥感技术(RS) (1)、工作原理和特点 (2)、核心知识:遥感技术主要利 用不同地物(即目标物)反射或辐射 的电磁波不同这一原理对地物进行分 辨得到相应的影像图片。如:耕地与 林地、海洋与陆地、被污染的水体与 未被污染的水体、健康的农作物与遭 受病虫害的农作物等等。 应用领域具体内容应用原理 资源普查 矿产资源 应用遥感图像可以划分蕴藏矿产的大致 区域 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等 通过遥感图像,运用图像处理技术,提取 相关资源的分布、类型、健康状况等 环境监测荒漠化、环境污染、海洋生态、全球气候变化 及其影响、植被变化等 通过同一地点不同时段遥感图像的对比 分析,可以动态监测环境问题与自然灾害 的发生,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势 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台风、暴雨、冰雹等灾害性天气的预报,旱情、水灾、滑坡、泥石流、地震、火灾等监测 2、全球定位系统(GPS)(1)、工作原理与功能(2)、核心知识:由于全球定位系统能确定目标物的经纬度、高程(或深度)和速度,所以其最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 (3)、提示:确定静止物体的三维坐标至少需要3 颗GPS 卫星,确定运动物体的三维坐标至少需要 4 颗GPS 卫星。由于卫星信号传播和接受不受天气等因素影响,GPS 具有全球性、全能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等特点。 3、地理信息系统(GIS)(1)、应用和特点 不同地物 反 磁 波 遥特 距 越 越探范围 工作 辨 电磁信 地物 卫星反射自身 参 接根四颗 磁相 、 1 和 定; 2 、行进 原 理 ;G 1 2 、 、飞 空 分和 线 摄 作 旅 功 定 位 导 航 交 领 大地测量野外勘探 紧 1 自主导航;向用户提 航 港 调提 地面接信

2020届高三地理选考复习专题试题汇编27——地理信息技术3S

2020届高三地理选考复习专题(二十七)——地理信息技术 (2018年4月)某地理课外活动小组制作专题地图,运用GIS技术打开河流、城镇两个图层,图层中十字星的经纬度相同。完成第17题。 17.如果将两个图层叠加,所得地图为 (2017年11月)1.在农业方面,运用遥感技术能够 ①监测耕地变化②调查作物分布③跟踪产品流向④监测作物生长状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17年4月)2015年2月11日,人类向太空发射了一枚人造天体。该人造天体定位在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连线上。下图为该人造天体的空间位置示意图。完成7、8题。 (2016年10月)8.该人造天体获取宇宙信息并传回地球,所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技术 B.虚拟现实技术 C.地理信息系统 D.全球定位系统 第17题图 人造天体 150万千米 地球 月球 第7、8题 3S技术原理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 遥感(RS) 全球定位系统(GPS)

某中学地理研究小组对本地水库分布现状开展调查研究,其工作步骤如下图。完成第7题。 7.该研究小组工作过程中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 B.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虚拟现实 D.遥感技术、虚拟现实 (2016年4月)2.某山区发生地震后,由于道路毁坏、通讯中断,救灾指挥部急需掌握抢险队所在位置、受灾面积和受灾程度等信息,能满足上述要求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①地理信息系统 ②卫星遥感 ③全球定位系统 ④雷达预警 ⑤虚拟现实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⑤ D .②④⑤ (2016年4月)3.若用GIS 技术叠加某城市地质、人口密度、交通、植被等图层,可选出地质条件适宜、人口密度小、远离主干道路、植被覆盖率高的区域,则该区域适宜建设 A .汽车加油站 B .度假村 C .垃圾处理场 D .大型超市 (2015年10月)6.GIS 的数据存储采用分层技术,叠加不同图层后可以分析地理事物的相互关系。现已有某城市交通线路分布图层、地形图层等,若在该城市进行污水处理厂选址,还应增加 ①大气污染图层 ②土地利用图层 ③水系分布图层 ④土壤类型图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015年10月)2015年7月14日“新视野号”飞船经过9年多的太空飞行,到达最接近冥王星的位置。完成15题。 15.获取“新视野号”飞船传输的数据并输出专题图像,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①地理信息系统 ②卫星遥感技术 ③全球定位系统 ④航空遥感技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16年1月)停车难是现代城市的一大问题,新的信息技术让停车更智慧。下图为某停车系统示意图。读图完成33、34题。 33.地理信息系统(GIS )能为该系统的 使用和管理者提供 A.分析和管理车位空间信息 B.定位和跟踪车辆动态信息 C.获取司机的实时通讯信息 D.整合网络支付者个人信息 34.该系统的利用有利于城市 A.减少水体污染 野外 调查 水库地理位置 水库用途 水库库容 数据 处理 建立数据库 、 数据分析 成果输出 水库分布图 水库特征数据表 第7题图 云计算 未付费记录 未付费车位显示红色 管理员手机 拨打电话 支付扫码 传感器 网 关 第33、34题图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区域是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区域界线有的是明确的,有的具有过渡性质。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2、区域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1)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2)异:①位置差异: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②气候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也是雨热同期,但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江三角洲。③土地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4、长江三角洲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油菜、棉花等,一年两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一年一熟。 5、长江三角洲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6、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对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松嫩平原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7、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中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为例) (1)早期: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地势平坦,土质黏重。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2)农业社会:①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②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③随着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人口越来越稠密。④优越的气候条件还使得长江三角洲成为我国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 (3)农业社会后期:①工商业的发展使人口、城市密集,耕地面积减小。②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③今天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在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也比不上新疆南部和华北平原。 §2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1、地理信息技术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等。 2、遥感:(RS)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物体辐射和反射电磁波→收集→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专业图件统计数字 目标物→传感器(关键装置)→遥感地面系统→成果

(完整)高三地理专题——3S技术专题复习

遥感平台(传感器)地物 地面接收站信息分析处理 信息电磁波 特点距地面越远,探测范围 越大、获得资料速度越快、周期越短、地物分辨率越低 工作原理不同地物 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不同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案——“3S”技术专题复习 一、核心要点突破 1、遥感技术(RS ) (1)、工作原理和特点 (2)、核心知识:遥感技术主要利用不同地物(即目标物)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不同这一原理对地物进行分辨得到相应的影像图片。如:耕地与林地、海洋与陆地、被污染的水体与未被污染的水体、健康的农作物与遭受病虫害的农作物等等。 2、全球定位系统(GPS ) (1)、工作原理与功能 (2)、核心知识:由于全球定位系统能确定目标物的经纬度、高程(或深度)和速度,所以其最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 (3)、提示:确定静止物体的三维坐标至少需要3颗GPS 卫星,确定运动物体的三维坐标至少需要4颗GPS 卫星。由于卫星信号传播和接受不受天气等因素影响,GPS 具有全球性、全能性、 G PS 功能定位导航接受装置接受信号,根据卫星参数和电磁波的传播速度,计算出自身相对位置卫星反射自身星历参数和时间信息的无线电波 根据某物体与四颗以上卫星的相对位置,确定位置(经纬度)、高程、速度 工作原理1、定位;2、行进方式 和线路选择;3、宿营点; 4、报警; 5、选择最佳 摄影地点和时间1、空域划分和管理;2、交通流量管理;3、飞行路线管理。旅游探险大地测量、野外勘探、紧急救援、农业监控、生态研究等其他领域 交通 1、自主导航;向用户提供位置、 航速、航向和时间信息,海图航 迹显示;2、港口、码头的船舶调度;3、提供出行路线规划;4、车辆跟踪等 空中 导航 公路 水路 作 用

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 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1.1区域与区域差异 一、中国三大自然区 1、产生原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 地形、气候:自然差异的基本因素 2、自然地理五要素土壤、植被:自然区域的标志(镜子) 水文 3、三大自然区的差异(P5图)

4、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1)、南北差异 ①分界线: 1月0℃等温线 秦岭—淮河暖温带与亚热带 800mm年等降水量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②南北差异(P9图) 附:(2)四大亚区的差异(P10图)

二、中国三大经济地带(P12图) 1、依据: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补充:“西部大开发”的西部范围:西部经济地带所包括省区+内蒙古+广西2、差异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陆地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阶段性、变化性)(P17、P19图) 二、海洋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阶段性)

三、岛屿对人类活动影响(阶段性) 补充:地形:丘陵、平原 欧洲的三圃制条件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适合谷物生长;秋季水草丰美,适合放牧牲畜 三圃制:把土地分成三快:一块植树、一块种田、一块放牧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山西煤炭资源的开采 1、影响: 有利①调整生产力布局,加快城市化进程;②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③改善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④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和农村小康建 设。 不利环境污染:水、土地和大气污染 生态破坏:①占据农田,浪费土地资源,引起水土流失②地面塌陷、地下

水漏失阻断 2、条件:资源丰富,市场广阔,交通较便利(大秦线、黄骅线、石太线) 3、面临问题:资源枯竭、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运输力量不足 4、解决措施:(1)调整产业结构(2)提高综合利用:变煤为电、油、气(3)矿 区复垦;矿坑发展水产养殖,保护环境 (二)水资源跨区域调配 1、澳大利亚:东水西调 2、美国:北水南调(加利福尼亚水道) (1)地区:西部加利福尼亚州 农业:蔬菜、水果基地 工业:石油、电子、军事、航天航空、原子能飞 机等新兴工业中心 (2)原因: 北部:湿润、萨克拉门托河水量丰沛 (地中海气候) 南部:地势平坦、光热充足,但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 (3)意义:增加水源、调节气候、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持水土、防止地面沉降 3、中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复习课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区域是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区域界线有的是明确的,有的具有过渡性质。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2、区域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1)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2)异:①位置差异: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②气候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也是雨热同期,但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江三角洲。③土地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4、长江三角洲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油菜、棉花等,一年两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一年一熟。 5、长江三角洲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6、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对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

(完整版)3S技术高中地理专题复习

地理导学案 3S ”技术专题 重难点 1.GIS 的概念、应用,尤其是与城市管理 2. 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作用 常考点 纵观近几年新课标地区的考题,可以看出对“ 3S 技术”专题考点的考查难度不算大, 多注重对基础原理和基本应用的考查。从考查内容看侧重“ 3S 术在实践中的应用;从考查 形式 看多以源环境和城市等热点问题为背景。近几年年高考命题形式除遵循近几年的命题 规律外, 还可能资源开发自然灾害监测等社会热点问题,考查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等。 1、遥感技术( RS ) (1)、工作原理和特点 (2)、核心知识:遥感技术主要利用 不同地物(即目标物)反射或辐射的 电磁波不同这一原理对地物进行分辨 得到相应的影像图片。如:耕地与林 地、海洋与陆地、被污染的水体与未 被污染的水体、健康的农作物与遭受 病虫害的农作物等等。 3)、应用: 应用领域 具体内容 应用原理 资源普查 矿产资源 应用遥感图像可以划分蕴藏矿产的大致 区域 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等 通过遥感图像,运用图像处理技术,提取 相关资源的分布、类型、健康状况等 环境监测 荒漠化、 环境污染、海洋生态、全球气候变化 及其影响、植被变化等 通过同一地点不同时段遥感图像的对比 分 析, 可以动态监测环境问题与自然灾害 的发生,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势 自然灾害 防御监测 台风、暴雨、冰雹等灾害性天气的预报, 旱情、 水灾、滑坡、泥石流、地震、火灾等监测 2、全球定位系统( GPS ) (1)、工作原理与功能 (2)、核心知识:由于全球 定位系统能确定目标物的经 纬度、高程(或深度)和速 度,所以其最主要功能是定 位和导航。 ( 3)、提示:确定静止物体 的三维坐标至少需要 3 颗 GPS 卫星,确定运动物体的 三维坐标至少需要 4 颗 GPS 卫星。由于卫星信号传播和 接受不受天气等因素影响, GPS 具有全球性、全能性、 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等 特点。 3、地理信息系统( GIS ) 1)、应用和特点 不同地物 反射或辐 射的电磁 波不同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高考学习网:https://www.doczj.com/doc/6116155467.html,/dili/) §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区域是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区域界线有的是明确的,有的具有过渡性质。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2、区域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1)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2)异:①位置差异: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②气候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也是雨热同期,但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江三角洲。③土地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4、长江三角洲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油菜、棉花等,一年两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一年一熟。 5、长江三角洲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6、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对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松嫩平原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7、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中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为例) (1)早期: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地势平坦,土质黏重。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2)农业社会:①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②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③随着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人口越来越稠密。④优越的气候条件还使得长江三角洲成为我国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 (3)农业社会后期:①工商业的发展使人口、城市密集,耕地面积减小。②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③今天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在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也比不上新疆南部和华北平原。 §2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1、地理信息技术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等。 2、遥感:(RS)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物体辐射和反射电磁波→收集→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专业图件统计数字 目标物→传感器(关键装置)→遥感地面系统→成果

“3S”技术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3S”技术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JGSLJZ整理上传 【知识梳理】 一、“3S”技术之间的区别 二、“3S”技术之间的联系

(1)地理信息系统为遥感信息的处理、分析和应用提供技术支持,GIS中存储的电子地图等信息可为GPS定位导航提供依据。 (2)遥感技术具有快速采集地理数据的优势,为GIS提供多种类、多时相和大范围的地理信息源,也使GIS实现资源与环境动态监测及数据库的实时更新成为可能。 (3)全球定位系统是地理事物和现象快速、精密定位的现代化工具,直接为遥感信息和地理信息的快速定位提供保证。 【典例精析】 2012年5月份以来,我国南方持续遭受暴雨袭击,强降雨导致部分地区出现山洪、泥石流等灾害,部分河流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其中北江支流滃江发生了30年一遇的大洪水。灾情发生后,地方各级政府及其防汛抗旱指挥部全力组织开展防汛抢险救灾,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有力有效进行。回答1~2题。 1.南方部分省份的暴雨诱发了许多灾害,属于地质灾害的是() A.洪涝B.植被破坏 C.山体滑坡、崩塌D.房屋受损 解析:地质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裂缝、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答案:C 2.为快速监测受灾地区农作物受灾和洪水蔓延情况,可运用() A.全球定位系统B.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D.数字地球 解析:遥感的特点就是覆盖范围宽、频率快、信息量大,能监测灾害动态状况。 答案:C 图中的甲、乙、丙表示“3S”技术,①表示提供定位信息的功能,②表示反馈信息处理结果的功能。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运用甲技术可以确定在印度洋中被索马里海盗劫持船舶的精确位置 B.运用乙技术可以对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进行动态监测 C.运用丙技术可以分析容易发生泥石流区域的分布情况 D.“嫦娥二号”利用甲技术获取月球表面的信息 4.在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救灾过程中可以利用遥感技术() A.为救援车辆定位、导航 B.提供灾区实时影像资料 C.为救灾车辆设计行车路线 D.确定人员伤亡数量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确定甲、乙、丙代表的地理信息技术类型。GPS具有定位信息的功能,由①表示提供定位信息的功能,可知甲表示GPS;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反馈信息处理结果的功能,由②表示反馈信息处理结果的功能,可知乙表示GIS,故丙表示RS。第3题,确定印度洋中被索马里海盗劫持船舶的精确位置需要使用GPS技术;对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进行动态监测需要使用RS技术;分析容易发生泥石流区域的分布情况,需要使用GIS技术;“嫦娥二号”获取月球表面的信息需要使用RS技术。 第4题,地理信息技术在救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反映受灾地区的实时影像,了解受灾状况;可以利用全球定位系统为救援车辆提供定位、导航;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为救援车辆设计行车路线,对受灾情况进行模拟分析和评估,对救灾物品进行跟踪管理等。确定人员伤亡的数量只能是通过有关人员的统计上报汇总获得。 答案:3.A 4.B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