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近代以来世界重大科学理论及科技的成就

近代以来世界重大科学理论及科技的成就

近代以来世界重大科学理论及科技的成就
近代以来世界重大科学理论及科技的成就

1.近代以来世界重大科学理论及科技的成就

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概况

1.将声乐与器乐相结合、开创了交响曲的新形式的音乐大师是()A.海顿B.莫扎特C.贝多芬D.德彪西

2.(2007海南历史)20世纪初,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的一场变革。它

A.否定了经典力学体系

B.打破了绝对时空观

C. 彻底解决了19世纪以来物理学面临的危机

D. 标志着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开始进入微观粒子世界

3. 近代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的三大成就是()

①牛顿经典力学②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③达尔文创立了生物进化论学说④瓦特改良蒸汽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4.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你不可能

...做到的是()A.学习达尔文的《物种起源》B.乘坐汽船横渡大西洋

C.在电灯下阅读《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D.驾驶汽车外出旅行

5.历史上的工业革命浪潮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我们习惯上分别称之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A.机械特色不同B.构成材料不同

C.交通工具不同D.能源动力不同

6.直至19世纪初,德国人还自嘲说英国拥有海洋,法国拥有陆地,而德国只有“思想的天

空。”德国在拥有“的天空”方面主要成就是()

①拜伦创作《西风颂》②薄伽丘写出《十日谈》

③贝多芬创作九部交响乐④康德创立“批判哲学”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③

7.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的科学家是()

A.英国的法拉第B.德国的西门子C.比利时的格拉姆D.美国的爱迪生

8.下列对世界名画所属美术流派的表述,错误

..的是()

9. 让发电院里走出实验室,给人类带来新的光明的“普罗米修斯”是

A.赫兹

B.法拉第

C.爱迪生

D.西门子

(5)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最关键的步骤和主要环节是

A.机器的使用

B.交通工具的创新

C.蒸汽机的改良和使用

D.电的应用

12.(2007广东文科基础)英国的煤炭消费量从1800年的1000万吨,猛增到1856年的6000

万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蒸汽机的推广 B.相对论的提出

C.内燃机的出现 D.发电机的发明

13.(2007全国文综一)《欧洲经济史》描述了18世纪中期以来欧洲某些地区出现的现象,

“贵族的炫耀生活,受到财富日益增长的资产阶级的仿效,甚至受到挑战。虽然他们有时被人轻蔑地说成是‘暴发户’,但是,他们的购买力形成了他们自己竞相仿效的基础”。这段描述说明

A.工业革命已经影响到社会生活

B.启蒙思想的传播消除了人们的等级观念

C.政治革命使封建贵族告别了昔日生活

D.科技进步降低了生产成本,物价相对低廉

14.(2007广东理科基础)下列产生于20世纪,对人类产生重大影响的科技成就有

①相对论的提出②生物进化论的提出互③互联网的出现④电灯的发明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5.(2007江苏历史)江泽民指出:“现代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下列重大科技成就中,中国参与的是

A.电子计算机的问世

B.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的公布

C.细胞学说的提出

D.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16.(2007广东单科)1954年,美国一个城市管理自来水的专员发现,该市自来水耗费量在某些三分钟的时段内会奇怪地突然增加。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当时汽车开始在美国普及,这三分钟刚好是车主集中洗车的时间

B.黑客通过互联网攻击自来水公司的电脑系统,导致数据显示错误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企业管理水平普遍下降,统计数据计算错误

D.当时电视开始在美国普及,这三分钟是广告时间,大家上厕所集中用水

17.(2007广东单科)20世纪初,物理学本身发生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下列选项中推动这一变化的是

A.电的发明和利用 B.量子论的提出和发展

C.经典力学的发展 D.原子能在军事上的应用

18.数学表达是近代自然科学的突出特征之一,以严格的数学方法和逻辑体系把宇宙间的运

动统一起来的科学家是()

19.进入近代以来,世界文坛流派纷呈,下列属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是()A.《西风颂》B.《等待戈多》 C.《唐璜》D.《人间喜剧》

20.右图是泰坦尼克号客轮的照片。据说当它撞到冰山后,船上曾通过无线电报发出求救信号。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最确切的是

A.它是18世纪以前的轮船

B.它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C.它是前两次工业革命结合的成果

D.它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21.(2007宁夏文综)(15分)

材料一牛顿的《原理》公认是科学史上的最伟大的著作。在对当代和后代思想的影响上,无疑没有什么别的杰作可以同《原理》相媲美。二百多年来,它一直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无怪乎牛顿力学的非凡成功甚至给诸如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各个不同领域的工作者也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以致他们试图在解决各种问题时以力学或准力学为楷模。(摘自《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

材料二启蒙思想家们在牛顿革命的启发、激励下进行了种种思考。

伏尔泰曾写道:“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规

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中,

完全任意地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但由于牛顿学说本身的机械决定论性质,充满机械唯物论精神的启蒙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形而上学的武断(主要是忽视了人的心灵的复杂性)。(摘编自《世界文明史》)

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牛顿说:“假如我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生活的时代特征,并列举两位影响了牛顿的“巨人”。(5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学说对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10分)

22.(2007上海历史)

16世纪,英国思想家莫尔仅仅为人类描绘了一个未来的理想社会—“Utopia” 20世纪中期以来,科学技术正推动我们实现一个“E—topia”。问题: (8分)

(1)“E—托邦”有什么技术特征 (2分)

(2)它是怎样建立起来的(3分)

(3)试对“E —托邦”作一评价。 (3分)

23.近代以来物理学得到迅速发展,下列科学家在不同时代作出划时代的贡献。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分别概述他们在物理学领域的主要成就。(6分)

(2)分别指出他们对经典力学的发展和突破所做的主要贡献。(4分)

(3)概述物理学的重大进展对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主要作用。(4分)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根据1975年出版的《自然科学大事年表》记载,明代以前,世界上的重要发

明和重大科学成就大约300项,其中中国大约175项,占总数的58%以上。……入清之后便不再有任何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甚至晚明已经取得的成果也被弃置遗忘。 材料二 清雍正皇帝反复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

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材料三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如果说,在中世纪的黑夜之后,科学以意

想不到的力量一下子重新兴起,并且以神奇的速度发展起来,那么,我们要再次把这个奇迹归功于生产。……” 回答:

(1)

材料一反映了中国科技在世界上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据材料二分析变化的重要

原因。(4分)

(2)“在中世纪的黑夜之后,科学以意想不到的力量一下子重新兴起”在物理学、生物学领域各有什么表现依据材料三分析近代科技兴起的主要原因。(8分)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制约科技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2分)

答案

1.C

21.

(1)资本主义不断发展,启蒙思想兴起与传播,近代科学不断取得进展。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笛卡儿、巴罗。

(2)在物理学、数学、天文学等领域做出杰出贡献,并确立了相关学科的科学体系和科学的研究与思维方法;为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学科树立了楷模;推动了启蒙运动。机械决定论对启蒙思想及某些社会科学研究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22.答案要点:

(1)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航天技术等高科技。

(2)原因、背景,如:20世纪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社会需要等;过程,如:20世纪40年代发端于美国,20世纪70年代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现在正遍及全球并向纵深发展。

(3)正面影响,如:推动社会发展,促进经济全球化等。负面影响,如:扩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等。

23.(1)伽利略:发现了落体定律,还确定了匀速运动和匀加速运动这两个新概念。(2分)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和和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2分)爱因斯坦:创立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提出光电效应理论。(2分)(2)伽利略为经典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分)牛顿建立起完整的经典力学体系;(1分)爱因斯坦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同时发展了牛顿力学,将牛顿力学概括在相对论之中。(2分)(3)牛顿的经典力学及以后的物理学研究成果促进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出现。(2分)爱因斯坦的科学理论为现代自然科学和现代技术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2分)

24.答案要点:

(1)中国科技由先进变为落后。固守农耕经济阻碍了中国近代科技发展。(4分)(2)牛顿经典力学;达尔文的进化论。(4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兴起和发展的需要;

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4分)

(3)社会与生产的需要决定了科学技术的发展。(2分)

评分说明:第II卷考生答案不必拘泥于参考答案的表述,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得分。但总分不能超过该题的得分。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中国科研起步的有关史实,认识党和政府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主要依靠本国力量振兴科技事业,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背景及其产生的重要作用,认识在党的领导下科技振兴的历程;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新时期以来重大科技成就,知道科技进步在社会发展和进步过程中的重大作用 过程与方法 事先布置学生搜集与本节有关的素材,包括图片、文字、表格或音像资料,设计展板。引导学生在罗列和认识新中国科技成就的基础上,就如何进一步振兴中国科技事业等问题展开讨论,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多种想法,及时给予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老一辈科学家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精神和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树立为报效祖国而奋发学习的志向;尊重科学,尊重知识,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中国自主创新的科技要领先世界的价值观念;通过本课学习,进一步了解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新中国科技成就。要引导学生了解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标志性成就及其在增强综合国力中的意义 难点: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要引导学生通过对现代中国科技进步的史实的了解,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重要命题的理解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2003感动中国颁奖词: “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地球的目光。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坚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而这也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 ——感动中国2003颁奖词提问:这段颁奖词给的是哪一位感动中国的人物?在神五飞天之后,中国在太空探索中又取得哪些成就?指出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硕果累累,本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建国以来重大的科技成就。 讲授新课: 学生阅读课文,多媒体展示课文的主体结构。指出本课涉及到的科技领域主要有:核科学、火箭导弹技术、卫星技术、航天技术、农业科技、计算机技术和生物技术等,学生在阅

建国以来科技成就回顾

建国以来科技 成就回顾 [ 2004-06-27 10:45 ] 一、生物技术 ——生物科学 (1) 1965年,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破译牛胰岛素基因后,成功地 人工合成了该胰岛素。诺贝尔奖金委员会主席蒂斯利尤斯对此评价说:“比 核能力更有说服力的是胰岛素。因为,人们可以从书本中学到制造原子弹, 但不能从书本上学习制造胰岛素……” (2) 1998年4月15日,中科院上海生化所又成功地运用基因方法重 组人胰素。 (3) 1984年3月9日,我国青年学者旭日干与日本学者合作,培育出 世界上第一胎“试管山羊”,1989年,“试管绵羊”被成功培育。 (4) 被世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 称育成籼型杂交水稻。直到90年代,杂交水稻的影响还在继续。 ——基因工程 (5) 从1980年开始,由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与复旦大学遗传研究所 合作进行乳汁中含有人凝血因子IX的转基因羊研究获得重大突破,使我国 的转基因羊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6) 一种生长耗料低、肉质好、抗病力强的转基因猪,已由湖北省农 科院畜牧所培育成功,其基因导入总效率2.1%,比国外高出一倍多,超过 国际先进水平。 (7) 在基因药物方面,1988年,我国研制成功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 1992年又研制成功治疗甲肝和丙肝有特殊疗效的合成人工干扰素等一批基 因工程药物,其中一些药物已进入市场。 二、农业技术 (8) 早在1956年,广东省的农民育种专家就培育出中国第一个大面 积推广的矮秆籼良种。此后,随着一系列矮秆品种的育成和推广,1965年,

我国南方稻区基本上实现籼稻矮秆化,每亩产量由200—2 50公斤提高到300—350公斤。 (9) 90年代,我国农业科技人员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分离克隆出光敏核不育基因,进一步研制出只采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在全国大面积的试种中,表现出高产、优质和多抗等特性,平均每公顷产量可达11250公斤。 (10) 1995年11月,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山东大学生物系联合培育成功世界上第一株抗大麦矮病毒的转基因小麦品种。 (11) 1997年7月,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黄大年和他的科研合作者经过多年攻关,成功地将抗除草剂基因转入水稻,并应用于杂交水稻。 (12) 1997年10月,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中心郭三堆研制成功我国第一个双价抗虫棉。 (13) 1998年9月,浙江农业大学核农所教授高明尉等带领课题组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转基因抗螟虫品系克螟稻。 此外,我国在激光育种、辐射诱变育种、太空育种等先进技术领域也取得了很大成绩。 三、工业技术 (14) 1956年7月,沈阳飞机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15) 1957年7月,昆明机床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高精度电应坐标镗床。 (16) 1957年10月,鞍钢第二初轧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1150毫米初轧机。 (17) 1958年6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中国第一辆国产高级轿车。 (18) 1961年4月,上海江南造船厂制造成功中国第一台万吨水压机。 四、通信技术 ——大型计算机 (19) 1983年12月,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研制出被命名为“银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第1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识记:1.中国科学院的成立;科技发展远景 规划的制定和实施;邓小平关于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科 技体制改革和“863计划”、星火 计划、火炬计划;“科教兴国”战 略及成就。 2.“两弹一星”决策的背景;“两弹 一星”研制的主要成果;航天航空 技术的新成果;“神舟”5号载人 航天工程。 3.袁隆平和南优2号;袁隆平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杂交稻对人类的贡献。 理解:1.党和政府的战略决策与科学技术发展之间的联系。 2.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 运用:探究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历史比较、问题探究、情景再现、分析图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2.学习老一辈科学家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 精神和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 树立为报效祖国而奋发学习的志向。 3.尊重科学,尊重知识。 教学重点 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 教学难点 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如何深入浅出、准确简炼地讲述本节课文所涉及的科学知识。 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资料分析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1949年11月,刚刚成立不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设立了中国科学院,郭沫若出任院长。随后组织了一批专家,制定了中国科学发展的远景规划,以发展原子能、火箭和电子计算

机等高科技为重点,计划用几十年时间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从此,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中国的科技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板书: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二、讲授新课 板书:一、科技战略的发展 教师讲述:“文化大革命”中,中国的科研事业遭到了严重破坏。十年动乱之后,科研事业呼唤春天的到来。 多媒体展示: 1978年3月18~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在有6000人参加的开幕会上,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作了重要讲话,号召“树雄心,立大志,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方毅副总理作了有关发展科学技术的规划和措施的报告,大会宣读了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的书面讲话:《科学的春天——在全国科学大会闭幕式上的讲话》,会上先进集体和先进科技工作者受到了表彰。这次大会是中国共产党在粉碎“四人帮”之后,国家百废待兴的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中国科技发展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盛会。邓小

2020年中国的科技成果 2020重大科技成就3篇

2020年中国的科技成果 2020重大科技成就3 篇 21世纪迎来“20年代”。从今天开始的2020年,注定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份。 这一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中国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消除绝对贫困、首次火星探测任务、5G全面商用……一系列国家大事和民生关切,让2020年备受期待。 这些时间节点很关键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在迎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后,对于中国而言,2020年又将是一个新的时间坐标。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中国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2020年3月,全国两会将在北京召开,关键的时间节点,中国将要如何规划这一年的发展蓝图,备受期待。 ——全面消除绝对贫困 伴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年,绝对贫困也将在中国全面消除,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历史性地画上句号。 过去40年,中国完成了卓越的经济转型,8亿多人成功脱贫,这是人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成就。

在此背景下,中国将在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这些大事很重要 ——中国健儿出征东京奥运会 2020年,日本东京将成为亚洲首个两次举办夏季奥运会的城市,体育迷们即将迎来奥运盛宴。 根据东京奥组委消息,第32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东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和闭幕式分别于2020年7月24日和8月9日举行。 2016年里约奥运会之后,在又一个4年的奥运备战周期中,中国健儿厉兵秣马,奋勇争先。2020年的东京“大考”,他们已经蓄势待发。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 在2020年,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将提上日程。 按照计划,2020年,中国将通过长征五号发射火星探测器,并通过一次发射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探测器发射后,大约需要经过7个月左右时间的飞行抵达火星。 火星是太阳系的行星之一,大约每隔26个月就会发生一次“火星冲日”,这时火星与地球的距离会达到极近值,这段时间可以使用较小的代价将探测器送往火星,因此人类的火星探测活动通常也会每隔26个月出现一次高潮。在2020年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教材整理1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1.目的 加强国防,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2.重大成果

[深度点拨] 正确理解“两弹一星”的含义 “两弹一星”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其中“两弹”不是指原子弹和氢弹。“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 教材整理2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1.成就 (1)1964年,袁隆平偶然发现一株天然杂交水稻。 (2)1973年,他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 (3)2001年,袁隆平获得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评价 (1)地位:袁隆平是在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 (2)影响: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误区警示]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科技成就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我们可以否定十年“文化大革命”,但不能否定十年历史。这十年来我国科技领域内取得的一些成就是科学家和人民群众抵制“左”倾错误的结果,而不是“文化大革命”促进的。 教材整理3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1.计算机技术 (1)成就 ①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研制计算机。 ②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 ——“银河-Ⅰ号”。 ③1993年,中国研制成功每秒运算10亿次的“银河-Ⅱ号”巨型计算机。 (2)地位:中国的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已经居于世界前列。 (3)意义: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 2.生物技术 (1)成就 ①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 ②中国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的研究。 ③20世纪末,中国在依靠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动植物品种、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研究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2)意义: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为提高国民生活和健康水平作出了贡献。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知识点总结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知识点总结 建国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知识点总结,希望你喜欢。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知识点总结: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1、时代背景: (1)国际背景:美国敌视中国,中苏关系恶化,美苏争霸,世界局势紧张。 (2)国内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家一穷二白、百废待兴。 (3)目的: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2、重大成果: (1)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打破美苏和垄断,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3)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4)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5)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研制计划。这是中国在世纪之交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 (6)2003年10月15日载人飞船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了太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知识点总结: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1、过程: (1)1964年,袁隆平偶然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水稻,优势非常明显,这给了他很大启发。

(2)1973年,他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 (3)2001年,他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对人类的贡献:袁隆平是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他选育出的杂交水稻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杂交稻技术作为一项战略计划,还聘请袁隆平为首席顾问,为一些国家培训技术专家。袁隆平多次获得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知识点总结: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1、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1)1946年,美国研制出世界第一台大型电子计算机。 (2)20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了计算机研制工作。 (3)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

2015-2019高考历史五年真题分类必修3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一、选择题 2019年题组(无) 2018年题组 (2018·江苏单科·13)《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文章中提到:“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我们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B.掌握载人航天技术 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成功培育杂交水稻 【考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科技成就 【解析】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四个选项内容都属于我国独立自主研发取得的成就的科技成就,但其中属于改革开放时期取得的成就是2003年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B项正确。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发射于1970年;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73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由此可知A、C、D三项内容都属于改革开放前的成就,排除。 【答案】B 2017年题组(备注:无) 2016年题组 1.(2016·浙江文综·19)新中国成立时,世界已进入核时代。曾长期领导核科学事业的聂荣臻元帅回忆道:“我们国家很大,不可能靠购买武器来支撑国防……唯一的出路只有尽可能吸取国外先进成果,走自己研制的道路。”中国跨入原子能时代开始于() A.20 世纪40 年代B.20 世纪50 年代 C.20 世纪60年代D.20 世纪70 年代 【考点】现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中国跨入原子能时代 【解析】1949年新中国建立,振兴科技的艰难历程才开始,除地质学、生物学和气象

学外,其他学科的科研几乎一片空白,故A项错误;1958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标志中国开始迈入原子能时代,故B项正确;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和1967年的第一颗氢弹爆炸,我国已经拥有核武器,这已经不是“开始”了,故C 项错误;如上,1958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标志中国开始迈入原子能时代,即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不是20世纪70年代,故D项错误。 【答案】B 2015年题组(备注:无) 2014年题组 1.(2014·浙江文综·14)下列是宋、元、民国、当代编纂的浙江地方志及其部分目录,这些地方志按先后排列是() A.①②④③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D.③①④②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王安石变法;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现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解析】由①中的“选举”“新军”可知应为辛亥革命前后,湖北新军发动武昌起义和临时约法确立选举原则的史实,故应为民国时期的浙江地方志;由②中的“禁军”即可知此应为宋朝的浙江地方志;由③中的“本路蒙古学”即可知此应为元朝的浙江地方志; 由④的目录可知此时的政府注重科技和思想文化的发展,应为当代浙江的地方志,选择B项符合题意。

教案建国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

建国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 一、生物技术 ——生物科学 (1) 1965年,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破译牛胰岛素基因后,成功地人工合成了该胰岛素。诺贝尔奖金委员会主席蒂斯利尤斯对此评价说:“比核能力更有说服力 的是胰岛素。因为,人们可以从书本中学到制造原子弹,但不能从书本上学习制造胰岛素……” (2) 1998年4月15日,中科院上海生化所又成功地运用基因方法重组人胰素。(3) 1984年3月9日,我国青年学者旭日干与日本学者合作,培育出世界上第一胎“ 试管山羊”,1989年,“试管绵羊”被成功培育。 (4) 被世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称育成籼型杂交 水稻。直到90年代,杂交水稻的影响还在继续。 ——基因工程 (5) 从1980年开始,由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与复旦大学遗传研究所合作进行乳汁中含有人凝血因子IX的转基因羊研究获得重大突破,使我国的转基因羊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6) 一种生长耗料低、肉质好、抗病力强的转基因猪,已由湖北省农科院畜牧所培 育成功,其基因导入总效率2.1%,比国外高出一倍多,超过国际先进水平。(7) 在基因药物方面,1988年,我国研制成功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1992年又研制成功治疗甲肝和丙肝有特殊疗效的合成人工干扰素等一批基因工程药物,其中一些药物已进入市场。二、农业技术 (8) 早在1956年,广东省的农民育种专家就培育出中国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矮秆籼良种。此后,随着一系列矮秆品种的育成和推广,1965年,我国南方稻区基本上实现籼稻矮秆化,每亩产量由200—2 50公斤提高到300—350公斤。 (9) 90年代,我国农业科技人员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分离克隆出光敏核不育基因,进一步研制出只采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在全国大面积的试种中,表现出高产、优质和多抗等特性,平均每公顷产量可达11250公斤。(10) 1995年11月,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山东大学生物系联合培育成功世界上第一株抗大麦矮病毒的转基因小麦品种。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1、“两弹一星”: (1)概念:“两弹一星”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合作探究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为什么要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作出发展“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为什么能成功? ①发展“两弹一星”战略的背景(原因):a.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b.60年代中苏 关系也急剧恶化;c.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d.打破大国武力威胁、核垄断,尽快增强国防力量。 ②“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主要原因:国家重视支持,坚持统一领导;自主创新,艰苦奋斗; 全国人民协作,集中有限力量办大事;科研人员的无私奉献等。 (2)原子弹的研制与和平利用: ①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 ②1991年和1994年,我国先后建成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并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中 国核工业的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 (3)导弹的研制成功: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1967年10月, 我国发射的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验成功 (4)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开始迈入航天 时代。 2、载人航天的发展: (1)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的战略决略; (2)1999年起,“神舟”号飞船4次无人飞行成功; “神舟”一号飞船:“神舟”一号飞船于1999年11月20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新型长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神舟”二号飞船:“神舟”二号飞船于2001年1月10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神舟”三号飞船:2002年3月25日,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的“神舟”三号飞船。 “神舟”四号飞船:“神舟”四号飞船于2002年12月30日凌晨在酒泉载人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 (3)2003年起,我国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 神舟五号飞船:2003年10月15日9时,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 神舟六号飞船:2005年10月9日,40岁的费俊龙和41岁的聂海胜搭载神舟六号飞船顺利升空。 神舟七号飞船: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04秒,获得成功。9月27日,翟志刚成为第一位在太空行走的中国人,中国由此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成 功实现太空行走的国家。

新中国科技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

新中国科技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 (1)航天技术 在火箭方面,目前我国的长征火箭家族已经发展为9种型号的火箭系列,可以覆盖低轨道、中高轨道和高轨道等太空轨道,运载能力从1.5吨到9.2吨,其中低轨道最高运载能力高达9.2吨,高轨道运载能力最高达到5吨。长征系列火箭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具有坚实的基础,基本上具备了发射世界上不同轨道、不同重量卫星的能力,是世界航天发射市场上具有较高知名度和信誉度的高技术产品。 在人造卫星方面,我国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已经成功地发射了科学实验卫星、通信卫星和气象卫星三大系列50多颗各种轨道卫星,而且掌握了技术复杂的卫星回收技术和地球同步卫星控制技术。继著名的两弹一星之后,目前我国已经拥有50多颗在轨卫星,并且掌握了复杂的卫星回收技术和地球同步卫星技术。 在载人航天方面,我国科学家的突出成就同样令世人为之瞩目。载人航天工程包括航天员、飞船应用、载人飞船、运载火箭、航天发射场、着陆场和航天测控与通信七大系统,涉及的学科领域广泛,技术含量密集。我国于1992年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全国3000多家单位数以万计的工作人员先后参与研制、建设和实验。十年来,工程技术人员继承并发扬中国日益成熟的航天技术,探索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载人航天发展之路,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升了信息、材料、能源等新兴学科的整体水平。 2000年,我国先后两次成功地发射了神舟一号和二号宇宙飞船,在世界上仅次于美俄之后。2002年3月25日,我国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了“神舟”三号宇宙飞船,并且获得了圆满成功。“神舟”三号飞船的成功发射和返回,表明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技术日臻成熟,为最终实现载人飞行打下了坚实基础;“神州”五号这次发射是人类探索太空史上的一次重大成就。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中国成了世界上第三个将人类送入太空的国家。同时也表明我国利用飞船开展空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案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教案

板书 设问: 课件展示:设问: 组一派3名代表阐释: 师配合展示图片 组二派3名代表阐释:指“尖端科技”):核武器、空间技术、农业科 技、计算机与生物技术。其中重点是学完本课 后要会回答: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首 先让我们一起先来学习第一目的第一个问题 “两弹一星”,要求大家从以下几方面来掌握: 背景 “两弹一星”成就 影响 背景: 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如何?走在世界前列 鸦片战争后又怎样?极端落后 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发展状况如何?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展示背景: 国内:新中国一穷二白、百废待兴 新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呢? 国际:⑴美苏争霸,国际局势紧张 图片1: 图片2: 以此来说明,美苏核军备竞赛愈演愈烈,整个 世界笼罩在核恐怖之中。 ⑵美国敌视新中国 三点:一是以朝鲜战争为例,美军把战火烧到 鸭绿江边并对我进行核讹诈; 二是援引毛泽东原话:“美国的原子弹吓不倒中 国人民的!”表明中国政府的态度。 三是面对严峻形势,中国政府作出发展“两弹 一星”的战略决策。 理清学习思路 把握重点 一方面培养学生 上网查询、查阅历 史资料和报刊等 搜集整理历史资 料,提取有效信息 的能力,另一方面 使之学会整合历 史学科语言以阐 述史实 由于篇幅所限,本 案具体史实均省 略 “小男孩 日本广岛 1949年8月29 日苏联第一颗原 子弹爆炸成功, 成为第二个拥有 原子弹的国家。

设问: 组三派2名代表阐释: 课件展示 组四派2名代表阐释: 师配合展示图片 设问: 自由答: 师展示材 料: 提问 组一当时我们发展“两弹一星”坚持“以自力更生 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原则,那么当时能争 取到的外援是哪个国家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说明两点: 一是1957年中苏签订《国防新技术协定》,苏 联援助我发展原子弹、导弹。 二是1958年起,中苏交恶,苏联单方面撕毁合 同,撤走专家,“两弹一星”事业陷入困境。 ⑶60年代中苏交恶 目的: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 断 “两弹一星”研制的过程: 一是我国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自力更生发展 “两弹一星”。 二是列举两位研制“两弹一星”的学科带头人: 三是强调区分两组概念: “两弹一星”与“两弹元勋”里的“两弹”; 空间技术概念。(见课件) 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两弹一星”事 业取得了巨大成功,具体成果是什么呢? 成就: ⑴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附图片 ⑵1964年独立研制的中近程导弹发射成功;附 图片资料 ⑶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 成功;附图片资料 “两弹一星”的成功发射各有什么影响呢? 影响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 防能力;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使我国成为继 美、苏、英、法之后,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 家。 要求学生在深刻 感知我国做出发 展“两弹一星”的 战略决策是国家 安全所需的基础 上,领会国际外交 的本质 了解“两弹一星” 精神 通过让学生自己 谈两位科学家生 平及感人事迹,加 强了科学家的高 贵品质和崇高精 神对学生的感染 力,引导他们树立 为报效祖国而发 奋学习的志向 重要概念的区分 和了解增加常识 积累; 把握我国空间技 术发展的总体水 平 9 5 2 毛泽东会见钱学森 “两弹元勋”邓稼先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案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案 课标要求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教学要求 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包括“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以及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在内的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2、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作用 3、知道科技进步对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所能产生的影响,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中国自主创新的科技要领先世界的价值观念。 4、体会科技工作者的爱国热情和艰苦创业、自主创新的精神。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识记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2、理解党和政府的战略决策与科学技术发展之间的联系,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 3、探究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收集有关资料介绍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学习老一辈科学家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精神和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树立为报效祖国而奋发学习的志向; 尊重科学尊重知识 教学过程 导课:1、展示一些列建国以来的科技成就图片让学生感受 新课

一、教师出示科技一览表,学生看书完成领域 时间 成就 意义 两弹一星 载人航天 杂交水稻 计算机 生物技术 二、学生重点介绍以下成就

1、两弹一星 2、载人飞船——延伸到“神六” 3、袁隆平和杂交水稻 4、计算机和生物工程 教师点评。 三、学生讨论:新中国政府的科技战略 1、两弹一星战略 2、 863计划 3、载人航天工程 4、科教兴国战略 小结:

从两个方面对教材加以小结,一是 ___对科技事业的重视和战略决策,二是新中国所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 习题反馈: 见和评价手册 教学后记: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历史: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练习题1(新人教版必修3)1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同步试题 1.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不同的历史话语。在人类科技发展的历程中,先后出现了如下科技词语,按时间 顺序排列为 ①电子计算机②人类基因组计划③人造地球卫星④杂交水稻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①③④②D.④③②① 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其最主要原因是 A. 中国获得了真正独立 B. 中国政府的重视 C. 中国人民的辛勤劳动 D. 有利的国际环境 3、新中国成立后,下列哪些高科技成为中国科学发展的重点项目 ①原子能②电子计算机③火箭④航天工程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4、邓小平在哪次大会上重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 A. 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B. 一届人大会上 C. 全国科技大会上 D. 全国政协大会上 5、“两弹一星”是指 A. 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B. 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C. 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D. 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6、改革开放后,国家通过哪些措施推进科技与经济结合 ①推行科技成果商品化②改革政治体制③改革经济体制④改革科技管理体制 A. ①② B. ②③ C.③④ D. ①④ 7.粉碎四人帮后,邓小平做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在这一论断影响下,我国取得的科技成 就有() ○1原子弹和氢弹爆炸成功○2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晶体○3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对撞成功○4银河二型巨型计算机系统研制成功() A.○1○2○3○4 B.○2○3○4 C.○2○4 D.○3○4 8.下列科技成就中,由中国最先取得的有 ○1一箭三星技术○2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晶体○3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对撞成功○4银河二型巨型计算机系统研制成功 A.○1○2 B.○2○3 C. ○3○4 D.○2○4 9.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除了“神州五号”发射成功外,我国在空间技术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还有() A.第一课原子弹爆炸成功 B.银河一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C.同步试验通讯卫星发射成功 D.“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2020年中国的科技成果 重大科技成就3篇汇总

社会上习惯于把科学和技术连在一起,统称为“科技”。实际二者既有密切联系,又有重要区别。科学解决理论问题,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以下是的22年中国的科技成果 22重大科技成就,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2年中国的科技成果 22重大科技成就1 21世纪迎来“2年代”。从今天开始的22年,注定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份。 这一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中国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消除绝对贫困、首次火星探测任务、5G全面商用……一系列国家大事和民生关切,让22年备受期待。 这些时间节点很关键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在迎来庆祝新中国成立7周年之后,对于中国而言,22年又将是一个新的时间坐标。22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中国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22年3月,全国两会将在北京召开,关键的时间节点,中国将要如何规划这一年的发展蓝图,备受期待。 ——全面消除绝对贫困 伴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2年,绝对贫困也将在中国全面消除,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历史性地画上句号。 过去4年,中国完成了卓越的经济转型,8亿多人成功脱贫,这是人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成就。 在此背景下,中国将在22年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这些大事很重要 ——中国健儿出征东京奥运会 22年,日本东京将成为亚洲首个两次举办夏季奥运会的城市,体育迷们即将迎来奥运盛宴。 根据东京奥组委消息,第32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东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和闭幕式分别于22年7月24日和8月9日举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