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解析枚举算法强化练习

解析枚举算法强化练习

解析枚举算法强化练习

r c a u s e

F o r p e s n a u s e o n y s u d a n d r e s a c h n o f r c m e

解析、枚举算法强化练习1.下列问题中适合使用解析算法解决的是( )

A.计算两个电阻的并联值B.完成各大网站访问量的排名

C.找出100以内所有的质数D.找出100以内所有6的倍数2.用解析算法计算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问题时,使用的计算公式是

s=v0t+(1/2)at^2,下列用于描述该公式的

VB表达式中,正确的是( )

A.s=v0t+l/2at^2 B.s=v0*t+l/(2*a*t*t)

C.s=v0t+l/( 2*at^2)

D.s=v0*t+l/2*a*t^2

3.用解析算法实现求匀速直线运动位移的VB程序代码如下:Private Sub Command1__Click()

Dim S As Single

Dim V As Single

Dim t As Single

s=0

v=10

t=Val( Textl.Text)

s=v*t

Label1.Caption=Str(s)

End Sub

程序界面如图所示:

在文本框Textl中输入28,单击“计算”按钮Commandl后.

第6课《枚举法》教学设计

第6课《枚举法》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枚举法求解问题是现实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重点是如何从实际问题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构造枚举的框架,使学生能真正消化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信息技术处理能力,本课就通过“张邱建百钱买百鸡”的问题引导学生如何用枚举法解决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枚举法在算法中的应用,学会利用枚举法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对枚举的范围进行优化;进一步理解算法优化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用易语言的循环语句实现穷举策略,编写解决问题的程序并编译通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待可能有多种解决方案的问题,尝试使用枚举法来实现问题的求解,并尽可能对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进行优化。 (二)内容分析 重点:枚举策略算法的理解,循环嵌套语句的使用 难点:枚举策略的现实。 (三)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学完了第一单元程算法思想初步,对易语言编程环境,对象、属性、事件、事件驱动的使用已经有所了解。对三种基本程序结构也有所了解。本节课是在学生学完了循环语句后,应用循环语句编写程序解决问题。目的让学生巩固前面所学的循环控制流程“变量循环首”命令的用法。虽然学生已经学会了易语言的一些命令的使用,但前面的学习,学生更侧重语法的学习,因此本节课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基本语法后,培养学生应用易语言的这些命令来实现程序,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方法设计 任务驱动、讲授、探究、 2.关于教-学流程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生讨论-----探究问题;师生一起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练习-------巩固——总结。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教师:中国古代数学家张丘建在他的《算经》中提出了著名的“百钱买百鸡问题”:母鸡每只3元,公鸡每只2元,小鸡每只0.5元,计算一下,如何花100元钱买100只鸡,并保证公鸡、母鸡、小鸡都要有,各买多少只?(学生思考) (二)小组协作,自主探究 教师:同学都很棒,现在我们先小组讨论一下,然后让每个小组的一位代表来讲解一下你们如何分析解决这个问题.。 分析问题(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小组协作完成) 我们不能一下子就能得到100元如何买100鸡。但是题意给出三种鸡的单价已知,总的钱数已知,那么要满足百钱买百鸡,就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即 1、母鸡数量+公鸡数量+小鸡数量=100只。 2、3*母鸡数量+2*公鸡数量+0.5*小鸡数量=100元。 所以此问题可归结为求这个不定方程的整数解。 [提问]:这解确定吗?(学生:不确定,有多个答案) 教师: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枚举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什么是枚举法呢?

谈谈用枚举算法解决问题的编程思路与步骤方法

谈谈用枚举算法解决问题的编程思路与步骤方法 一.问题 上海市普通高中在信息科技学科中开展《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教材中有一章名为“算法实例”的内容,其中有一节介绍“枚举算法”。教材中关于枚举算法的描述:有一类问题可以采用一种盲目的搜索方法,在搜索结果的过程中,把各种可能的情况都考虑到,并对所得的结果逐一进行判断,过滤掉那些不合要求的,保留那些符合要求的。这种方法叫做枚举算法(enumerative algorithm)。 枚举法就是按问题本身的性质,一一列举出该问题所有可能的解,并在逐一列举的过程中,检验每个可能解是否是问题的真正解,若是,我们采纳这个解,否则抛弃它。在列举的过程中,既不能遗漏也不应重复。 生活和工作中,人们经常会不经意间运用“枚举算法”的基本原理,进行问题的解决。比如,让你用一串钥匙,去开一把锁,但是不知道具体是用哪一把钥匙,你就会一把一把地挨个地逐个尝试,最终打开锁为止。又如,要对1000个零件,进行合格检验,等等。 二.用枚举算法的思想编写程序的思路与步骤 枚举算法,归纳为八个字:一一列举,逐个检验。在实际使用中,一一列举;采用循环来实现,逐个检验:采用选择来实现。 下面,通过一个问题的解决来说明这一类问题的解决过程的方法与步骤; 例1:在1—2013这些自然数中,找出所有是37倍数的自然数。 这个问题就可以采用枚举算法来解决: 1).一一列举;采用循环来实现; 循环需要确定范围:本循环控制变量假设用i,起始值是1,终止值是2013。 2).逐个检验:采用选择来实现; 选择需要列出判断的关系表达式:i Mod 37 = 0 这样,就可以写出整个求解的VB代码: Dim i As Integer For i = 1 To 2013 If i Mod 37 = 0 Then Print i End If Next i 说白了,用枚举算法解决问题,其实是利用计算机的高速度这一个优势,就好比上题完全可以使用一张纸和一支笔,采用人工的方法完成问题的解,从1开始,一一试除以37,这样计算2013次,也可以找到问题的答案。 在教学中,问题的求解往往是针对数学上的问题,下面举一些相关的例子,来巩固与提高采用枚举算法进行程序设计的技能。 三.枚举算法举例: 1:一张单据上有一个5位数的编号,万位数是1,千位数是4,百位数是7,个位数、十位数已经模糊不清。该5位数是57或67的倍数,输出所有满足这些条件的5位数的个数。(147□□) 1).一一列举;采用循环来实现;

常用算法枚举法

实验五常用算法:枚举法递推法迭代法 一、实验目的 掌握枚举法,递推法、迭代法这3种常用算法。 二、实验内容 1.编程求和: [提示] 令各项为b0,b1,b2,…bn 则b0 = a b1 = b0×10+a b2 = b1×10+a… 即每一项由前一项乘以10加a递推得到,然后求和。 2.编程求出所有的“水仙花数”,所谓“水仙花数”是指一个三位数,其 各位数字的立方和等于该数本身,例如153是一个“水仙花数”,因为153= 13+53+33。要求采用枚举法。 3. 范例:设函数f(x)定义在区间[a,b]上,f(x)连续且满足f(a) ×f(b)<0,求f(x)在[a,b]上的根。采用割线法,迭代公式为: x i+1= x i+( x i-1- x i)/(f(x i)-f(x i-1))*f(x i) 其代换规律为:首先用两端点函数值的绝对值较大者的对应点作为x i-1,较小者 作为x i,即如果|f(a)|<|f(b)|,则将a赋给x i-1,将b赋给x i。用迭代公式得出x i+1, f(x i+1)。 误差定义为: ⊿x =( x i-1- x i)/(f(x i)-f(x i-1))*f(x i) 当⊿x<ε或f(x i+1)==0则结束运算。否则用(x i,f(x i))代替(x i-1,f(x i-1)),(x i+1,f(x i+1))代替(x i,f(x i)),继续迭代。 求解方程:x*lg(x)=1的实根的近似值,误差不超过0.001。 [提示]令 f(x)=xlgx-1,则f(2)≈-0.398<0,而f(3)≈0.431>0,由此可知根 在2与3之间。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max=30; double a=2,b=3,ep=0.001; int main(){ int maxit,j; double x1,x2,temp,f1,f2,dx; f1=a*log10(a)-1; f2=b*log10(b)-1; if(f1*f2>=0){ cout<<"初值错!"<

枚举算法教学设计

枚举算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熟悉用枚举算法设计程序的基本思路;学会使用枚举算法解决现实生活、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了解枚举算法的局限性。 2、过程与方法: 围绕获取谜语的线索这条主线,熟悉用枚举算法求解问题的基本过程,并把它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问题。学会选择适当的枚举方法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关注枚举算法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并以此培养学生将算法思想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的教学对象是高一上学期《信息技术基础》的学生,他们在前面基本上了解和学会了VB的简单编程,掌握了程序的基本控制结构以及基本语句的应用。对枚举算法的概念有了一点的基础了解。 三、教材分析 1、本节主要内容介绍 枚举算法是程序设计中使用最为普遍、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和正确运用的一种算法。它利用计算机运算速度快、精确度高的特点,对要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情况,一个不漏地进行检查,从中找出符合要求的答案。用枚举算法解决问题,通常可以从确定范围、验证条件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把这两个方面分析好了,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 2、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掌握枚举算法的基本思想。 (2)、根据题目确定枚举范围以及验证条件。 (3)、枚举算法的程序实现。 教学难点: (1)、算法的程序实现。 四、教学设计理念 采用了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任务驱动、情境教学、游戏教学等教学方法,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强调信息技术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等;设置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的同时,形成交流与评价的能力。 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游戏教学、情境教学等 主要学习方法:小组协作学习、自主学习等

算法(枚举)

枚举算法(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通过具体实例的求解,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枚举算法; (2)让学生亲身体验并理解枚举算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 (3)用流程图形式来表示枚举算法解决问题的思路; (4)拓展:通过学习,解决日常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1)“摆事实,讲道理”,通过具体例子分析,让学生理解如何用3步法来解决实际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通过自主学习过程体验,合作探究画流程图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情感目标:(1)通过情景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3步法,让学生更能结合其他学科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善 于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增进学生间的学习交流,培养合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能动性; 二、重点与难点 1.重点:通过对涂抹数据的猜想,让学生理解枚举算法的思想,初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难点:理解多种控制结构的嵌套; 枚举算法思想的理解与实现(流程图转化为代码并上机实践) 三、教学模式 1.教师教法:情景创设法、演示法、讨论法 2.学生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 四、课前准备 1.上课环境:多媒体电脑房; 2.上课工具:幻灯片(枚举算法.ppt课件);辅助教学软件(flash动画,过程体验);

一件校服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问题(引导学生概括枚举算法的概念)(引入主题) 幻灯片展示:这是我的校服吗? 教师:各位同学,在我们上课之前,先请7位同学表演一段试衣情景!(要求:某一列的学生起立,由第1位同学开始试穿上衣,然后脱掉后传给第2位, 第2位试穿后传给第3位,依次……) 试衣结束后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请问,看了此情景后,你们觉得这件校服是谁的呢? 学生一答:是甲的,也可能是乙的。 学生二答:谁也不是,我觉得。 教师问:那么依照学生二回答,难道就找不到这件校服的主人了吗? 学生二补充:老师,你可以给其他同学再试试啊,也许有适合的哦。 学生们:对对对…… 教师小结:很好,那么我们从刚才的小情景中可以看出,如果要找到一个问题的真正解,必须要把所有可能的解都先列出来,然后再一一进行检验, 看看是否有符合条件的。那么我们把这样的一种算法称为“枚举算法”(二)、学习新课(认知主题) 幻灯片展示:枚举算法:按问题本题的性质,一一列举出该问题所有可能的解, 并在逐一列举的过程中,检验每个可能解是否是问题的真正解,若 是,就采纳这个解,否则就抛弃它。 教师问:请问各位同学,在看了枚举算法这个概念后,你们觉得这个算法的最关键的要求是什么? 学生三答:一一列举,检验 教师问:那么在列举过程中,我在刚才范了一个怎么样的错误呢? 学生们:你没列举出所有的解,只试了一部分同学啊……

枚举算法 练习题

1.用50元钱兑换面值为1元、2元、5元的纸币共25张。每种纸币不少于1张,求出有多少种兑换方案?每种兑换方案中1元、2元、5元的纸币各有多少张? 假设面值为1元、2元、5元的纸币分别是x、y、z张,兑换方案有k种,从题意可得出x、y、z满足的表达式为 x+y+z=25 x+2y+5z=50 解决此问题的Visual Basic程序如下,在(1)和(2)划线处,填入合适的语句或表达式,把程序补充完整。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k As Integer Dim x As Integer, y As Integer, z As Integer k = 0 List1.Clear For y = 1 To 23 For z = 1 To 9 x = 25 - y - z If (1) Then List1.AddItem "1元" + Str(x) + "张 2元" + Str(y) + "张 5元" + Str(z) + "张" ____(2)___________ End If Next z Next y Label1.Caption = "共有" + Str(k) + "种兑换方案" End Sub 程序中划线处(1)应填入_____________ 程序中划线处(2)应填入_____________ 2.以下Visual Basic程序的功能是:计算表达式1+2+22+23+24+25+26+27+28+29+210的值,并在文本框Text1中输出结果。为了实现这一功能,程序中划线处的语句应更正为_____________。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i As Integer,s As Long s = 0 k = 2 For i= 1 To 10 s = s + k k = k * 2 Next i Text1.Text=Str(s) End Sub

(完整版)小学奥数枚举法题及答案【三篇】

小学奥数枚举法题及答案【三篇】 导读:本文小学奥数枚举法题及答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枚举法问题 在一个圆周上放了1个红球和1994个黄球。一个同学从红球开始,按顺时针方向,每隔一个球,取走一个球;每隔一个球,取走一个球;……他一直这样操作下去,当他取到红球时就停止。你知道这时圆周上还剩下多少个黄球吗? 答案与解析: 根据题中所说的操作方法,他在第一圈的操作中,取走的是排在黄球中第2、4、6、……1994位置上的黄球,这时圆周上除了一个红球外,还剩下1994÷2=997个黄球。 在第二圈操作时,他取走了这997个黄球中,排在第1、3、5、7、……995、997位置上的黄球,这时圆周上除了一个红球外,还剩下997—(997+1)÷2=498个黄球。 他又要继续第三圈操作了,他隔过红球,又取走了这498个黄球中,排在第1、3、5、……495、497的位置上的黄球,这时圆周上除了一个红球外,还剩下498÷2=249个黄球。 因为在上一圈操作时,排在这498个黄球中最后一个位置上的黄球没有被取走,所以他再进行操作时,第一个被取走的就是那个红球,这时,他的操作停止,圆周上剩下249个黄球。【篇二】

在一个圆周上放了1个红球和1994个黄球。一个同学从红球开始,按顺时针方向,每隔一个球,取走一个球;每隔一个球,取走一个球;……他一直这样操作下去,当他取到红球时就停止。你知道这时圆周上还剩下多少个黄球吗? 答案与解析: 根据题中所说的操作方法,他在第一圈的操作中,取走的是排在黄球中第2、4、6、……1994位置上的黄球,这时圆周上除了一个红球外,还剩下1994÷2=997个黄球。 在第二圈操作时,他取走了这997个黄球中,排在第1、3、5、7、……995、997位置上的黄球,这时圆周上除了一个红球外,还剩下997—(997+1)÷2=498个黄球。 他又要继续第三圈操作了,他隔过红球,又取走了这498个黄球中,排在第1、3、5、……495、497的位置上的黄球,这时圆周上除了一个红球外,还剩下498÷2=249个黄球。 因为在上一圈操作时,排在这498个黄球中最后一个位置上的黄球没有被取走,所以他再进行操作时,第一个被取走的就是那个红球,这时,他的操作停止,圆周上剩下249个黄球。【篇三】

初中信息技术 1.6 枚举算法教案

1.6 枚举算法 《枚举算法》一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枚举算法思想,并用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前面的教学中,学生已理解了算法的特点,学习了算法的三种表示方式,对于顺序、选择、循环三种基本控制结构已经有了知识基础,也能阅读一些简单的程序段。对于学生来说,枚举算法思想比较容易掌握,难点在于如何将枚举算法思想转变成具体的流程图,又如何转变成具体的VB程序。教材中以“单据涂抹”和“包装问题”两个实例引入并展开利用枚举算法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通过上一学年的教学实践,感觉学生对这两个实例的学习兴趣并不高,教学效果也不很理想。本课设计打破教材编写的顺序,将教材中第二章的算法与第五章的程序结合起来组织教学,通过理论结合实践,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各种算法的基本设计思想,体验编写程序的成功感受。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枚举算法的基本思想;学会用流程图形式表示枚举算法;理解由流程图翻译成的VB代码,能上机成功调试。 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理解如何用三步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学会使用枚举算法解决简单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枚举算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对算法的兴趣;通过小组合作增进学习交流,培养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让学生理解枚举算法;培养学生运用三步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让学生理解多种控制结构的嵌套;让学生能够将枚举算法思想转化为流程图,再将流程图转化为代码并上机实践。 三、设计思想 算法课一般与枯燥、晦涩、难懂等字眼联系在一起,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打破这种局面,让学生自主学习算法呢? 本课的设计除了遵循算法“自顶而下,逐步求精”的思想之外,新意之处在于,根据电影情节别出心裁地创设了一个“男女主角辨认模糊电话号码”的情境,在故事中不露痕迹地渗透了教学内容。让学生融入电影情节,体验角色的情感,不知不觉地学会枚举算法,完成教学任务。 四、课前准备 向左走向右走》电影片段、枚举算法的VB演示程序、多媒体网络机房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认知主题 课前播放电影片段。 师:这是哪部电影中的画面?

枚举算法教案

枚举算法教学设计教案《枚举法》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理解枚举法的概念和注意点,能用枚举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2、方法和过程----通过对知识的探究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自学探究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得以提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构建研究的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探索研究的科学态度。 知识点:计数器的概念、伪代码、多重For循环、List1box控件的使用、枚举算法 教学重点:用枚举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多重For循环的理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索获取知识的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启发式 教学过程: 一、理解枚举概念 A.将一箱苹果中烂的苹果挑出来。 B.工厂检验每件产品质量 枚举算法的基本思想:把问题所有的可能解,逐一罗列出来并加以验证,若是问题的真正解,就予以采纳,否则就抛弃它。 关键点:列举、检验 难点:多重For 循环的理解 (1)从最内层开始运行, (2)从循环次数角度理解 注意点:不遗漏、不重复

二、案例讨论(进一步理解枚举的概念) 在前1000个奇自然数中,计算恰好有三位为1的二进制数的个数(例如,19对应的二进制数10011,是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数字,而23对应的二进制数10111,则不符合本题目要求)代码:(穿插伪代码、计数器的概念) Private Sub Form_Load() Dim K(1 To 11) As Integer '定义数组下标最大为11, 2^11=2048>1999 Dim a, b, c As Integer Dim i, j, w As Integer Form1.Show c = 0 For i = 1 To 1000 a = 0 '采用除2取余法将十进制数化二进制数,结果存放在数组K中 j = i * 2 - 1 Do While j > 0 a = a + 1 K(a) = j Mod 2 j = j \ 2 Loop w = 0 '统计数组K中1的个数,结果存放在变量w中 For b = a To 1 Step -1 If K(b) = 1 Then w = w + 1 Next b If w = 3 Then c = c + 1 ‘统计二进制数中恰好有三位1的个数 Next i Print "在前1000个奇自然数中,恰好有三位为1的二进制数的个数有"; c; "个。" End Sub

简单枚举个性化教案

- 1 - 简单枚举 专题解析: 枚举是一种常见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一般地,要根据问题要求,一一列举问题解答。运用枚举法解应用题时,必须注意无重复、无遗漏,因此必须有次序、有规律地进行枚举。 运用枚举法解题的关键是要正确分类,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分类要全,不能造成遗漏;二是枚举要清,要将每一个符合条件的对象都列举出来。 例1.小华家到学校有3条路可走,从学校到文峰公园有4条路可走。从小华家到文峰公园,有几种不同的走法? 分析与解答:为了帮助理解题意,我们可以画出如上示意图。 我们把小华的不同走法一一列举如下:根据列举可知,从小明家经学校到文峰公园,走①路有4种不同走法,走②路有4种不同走法,走③路也有4种不同走法,共有4×3=12种不同走法。 练习一 1.从甲地到乙地,有3条公路直达,从乙地到丙地有2条铁路直达。从甲地到丙地有多少种不同走法? 2.新华书店有3种不同的英语书,4种不同的数学读物销售。小明想买一种英语书和一种数学读物,共有多少种不同买法? 例2.用红、绿、黄三种信号灯组成一种信号,可以组成多少种不同的信号? 分析与解答:要使信号不同,要求每一种信号颜色的顺序不同,我们可以把这些信号进行列举。可以看出,红色信号灯排在第一个位置时,有两种不同的信号,绿色信号灯排在第一个位置时,也有两种不同的信号,黄色信号灯排在第一个位置时,也有两种不同的信号,因而共有3个2种不同排列方法,即2×3=6种。 练习二 1.用红、黄、蓝三种颜色涂圆圈,每个圆圈涂一种颜色,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涂法?○○○

2.用2、3、5、7四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四位数? 例3.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2米,如果它的长和宽都是整米数,那么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有多少种可能?分析与解答:由于长方形的周长是22米,可知它的长与宽之和为11米。下面列举出符合这个条件的各种长方形: 练习三 1.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30厘米,如果它的长和宽都是整厘米数,那么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有多少种可能值? 2.3个自然数的乘积是18,问由这样的3个数所组成的数组有多少个?如(1.2.9)就是其中的一个,而且数组中数字相同但顺序不同的算作同一数组,如(1.2.9)和(2.9,1)是同一数组。 例4.有4位小朋友,寒假中互相通一次电话,他们一共打了多少次电话? 分析与解答:把4个小朋友分别编号:A、B、C、D,A与其他小朋友打电话,应该打3次,同样B小朋友也应打3次电话,同样C、D应该各打3次电话。4个小朋友,共打了3×4=12次。但题目要求两个小朋友之间只要通一次电话,那么A打电话给B时,A、B两人已经通过话了,所以B没有必要再打电话给A,照这样计算,12次电话中,有一半是重复计算的,所以实际打电话的次数是3×4÷2=6次。 练习四 1. 6个小队进行排球比赛,每两队比赛一场,共要进行多少次比赛? 2.小芳出席由19人参加的联欢会,散会后,每两人都要握一次手,他们一共握了多少次手? 课后练习 1.明明有2件不同的上衣,3条不同的裤子,4双不同的鞋子。最多可搭配成多少种不同的装束? 2.用数字1、2、 3.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分别是哪几个数? 3把15个玻璃球分成数量不同的4堆,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 4.有8位小朋友,要互通一次电话,他们一共打了多少次电话? 2

VB解析算法及程序实现

3.1解析算法及程序实现 1.计算长方体体积的算法描述如下: ①输入长方体的长(z)、宽(w)、高(h) ②计算长方形体积 v = z * w * h ③输出结果 ④结束 上述算法属于( ) A. 枚举算法 B. 排序算法 C. 解析算法 D. 递归算法 2.下列问题适合用解析算法求解的是( ) A.将十三张纸牌按从小到大进行排列 B.统计100内偶数的各位数字之和恰好为10的个数 C.计算一辆车行驶100公里的油耗 D.寻找本年级身高最高的同学 3.有如下问题: ①已知圆锥的半径r 和高度h ,使用公式V= 3 1πh r 2求出此圆锥体的体积。 ②已知班级每位同学的其中成绩总分s ,按照s 的值从大到小进行成绩排名。 ③已知圆的周长s ,利用公式r=s/(2*3.14)求出圆的半径。 ④已知“水仙花数”的定义,找出1~10000范围内所有的水仙花数。 用计算机解决上述问题时,适合用解析算法的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4.出租车计价规则:3公里以内,10元;超出3公里每公里增加2元。假定公里数为x,金额为y.解决此问题的公式和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流程图加框处部分的算法属于:( ) A.解析算法 B.排序算法 C.枚举算法 D.递归算法

5.现要求编写VB程序实现如下功能:分别 在文本框Text1、Text2、和Text3中输入 三条线段的长度,单击“判断”按钮Command1 后,在标签Label1中显示判断结果。程序 运行界面如图: 按此要求编写的程序如下: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a As Single ,b As Single Dim c As Single ,st As String a=Val(Text1.Text) b=Val(Text2.Text) c=Val(Text3.Text) If Not (a + b > c And b + c > a And c + a > b) Then st = “这三条线不能构成一个三角形” ElseIf a * a + b * b = c * c Or a * a + c * c = b * b Or b * b + c * c = a * a Then st = “可以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 ElseIf ① Then st = “可以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 Else st = “可以构成一个不等边的斜三角形” End If Label1.Caption = ② End Sub 划线处应填写正确的语句是: (1)划线处① (2)划线处② 6.下列VB程序段实现计算s=1+1/2+2/3+3/4+…+99/100的值。请将下面划线处代码补充完整。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i As Integer Dim s As Double s=1 For i=2 To 100 s= Next i Text1.Text=Str(s) End Sub 程序划线处应填入的内容是

回溯算法实例一

【问题】填字游戏 问题描述:在3×3个方格的方阵中要填入数字1到N(N≥10)内的某9个数字,每个方格填一个整数,似的所有相邻两个方格内的两个整数之和为质数。试求出所有满足这个要求的各种数字填法。 可用试探发找到问题的解,即从第一个方格开始,为当前方格寻找一个合理的整数填入,并在当前位置正确填入后,为下一方格寻找可填入的合理整数。如不能为当前方格找到一个合理的可填证书,就要回退到前一方格,调整前一方格的填入数。当第九个方格也填入合理的整数后,就找到了一个解,将该解输出,并调整第九个的填入的整数,寻找下一个解。 为找到一个满足要求的9个数的填法,从还未填一个数开始,按某种顺序(如从小到大的顺序)每次在当前位置填入一个整数,然后检查当前填入的整数是否能满足要求。在满足要求的情况下,继续用同样的方法为下一方格填入整数。如果最近填入的整数不能满足要求,就改变填入的整数。如对当前方格试尽所有可能的整数,都不能满足要求,就得回退到前一方格,并调整前一方格填入的整数。如此重复执行扩展、检查或调整、检查,直到找到一个满足问题要求的解,将解输出。 回溯法找一个解的算法: { int m=0,ok=1; int n=8; do{ if (ok) 扩展; else 调整; ok=检查前m个整数填放的合理性; } while ((!ok||m!=n)&&(m!=0)) if (m!=0) 输出解; else 输出无解报告; } 如果程序要找全部解,则在将找到的解输出后,应继续调整最后位置上填放的整数,试图去找下一个解。相应的算法如下: 回溯法找全部解的算法: { int m=0,ok=1; int n=8; do{ if (ok) { if (m==n) { 输出解; 调整; } else 扩展; } else 调整; ok=检查前m个整数填放的合理性; } while (m!=0); }

五年级思维专项训练7 枚举法(原卷+解析版)全国通用

五年级思维训练7 枚举法 1. 今年是2002年,把2002年这样的年份称为“对称年”(年份的个位数字和千位数字相同,百位数字和十位数字相同),从2000年~2999年之间共有个“对称年”。 2. 在所有的三位数中,满足其数字和等于12的共有个。 3. 下边的加法运算,答案824正好和上面的加数428数字顺序相反,如果选出另外一个三位数加上396后,答案也正好和所选的三位数的数字顺序相反的话,可以选出若干个这样的三位数,这样的三位数还有(除去428)个。 428 +396 824 4. 从1、2、3、4、5、6、7、8、9中选出7个数,使得它们的和是3的倍数,共有种不同选法。

5. 一次,齐王与大将田忌赛马。每人有四匹马,分为四等。田忌知道齐王这次比赛马的出场顺序依次为一等、二等、三等、四等,而且还知道这八匹马跑得最快的是齐王的一等马,接着依次为自己的一等,齐王的二等,自己的二等,齐王的三等,自己的三等,齐王的四等,自己的四等。田忌有种方法安排自己的马的出场顺序,保证自己至少能赢两场比赛。 6. 小珊到邮局购买5张邮票,并要求这些邮票的式样都要相同且全部都要互相连接在一起(两张邮票之间只有顶点与顶点相连不算相连在一起)。现在邮局只存最后的9张邮票。如下图所示,为满足小珊的要求,请问邮局的职员有多少种不同的撕邮票的办法? 7. 给定三种重量的砝码(每种数量都有足够多个)3kg、11kg、17kg,将它们组合凑成100kg 有种不同的方案(每种砝码至少有一块)。 8. 将下图中20张扑克牌分成10对,每对红心和黑桃各一张。问:你能分出几对这样的牌,使两张牌上的数的乘积除以10的余数是1?(将A看成1) 9. 有五种价格分别为2元、5元、8元、11元、14元的礼品以及五种价格分别为1元、3元、

算法设计与分析(详细解析(含源代码)

常用算法设计方法 要使计算机能完成人们预定的工作,首先必须为如何完成预定的工作设计一个算法,然后再根据算法编写程序。计算机程序要对问题的每个对象和处理规则给出正确详尽的描述,其中程序的数据结构和变量用来描述问题的对象,程序结构、函数和语句用来描述问题的算法。算法数据结构是程序的两个重要方面。 算法是问题求解过程的精确描述,一个算法由有限条可完全机械地执行的、有确定结果的指令组成。指令正确地描述了要完成的任务和它们被执行的顺序。计算机按算法指令所描述的顺序执行算法的指令能在有限的步骤内终止,或终止于给出问题的解,或终止于指出问题对此输入数据无解。 通常求解一个问题可能会有多种算法可供选择,选择的主要标准是算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简单性和易理解性。其次是算法所需要的存储空间少和执行更快等。 算法设计是一件非常困难的工作,经常采用的算法设计技术主要有迭代法、穷举搜索法、递推法、贪婪法、回溯法、分治法、动态规划法等等。另外,为了更简洁的形式设计和藐视算法,在算法设计时又常常采用递归技术,用递归描述算法。 一、迭代法 迭代法是用于求方程或方程组近似根的一种常用的算法设计方法。设方程为f(x)=0,用某种数学方法导出等价的形式x=g(x),然后按以下步骤执行: (1)选一个方程的近似根,赋给变量x0; (2)将x0的值保存于变量x1,然后计算g(x1),并将结果存于变量x0; (3)当x0与x1的差的绝对值还小于指定的精度要求时,重复步骤(2)的计算。 若方程有根,并且用上述方法计算出来的近似根序列收敛,则按上述方法求得的x0就认为是方程的根。上述算法用C程序的形式表示为: 【算法】迭代法求方程的根 { x0=初始近似根; do { x1=x0; x0=g(x1);/*按特定的方程计算新的近似根*/ } while ( fabs(x0-x1)>Epsilon);

专题02 解析和枚举算法及VB程序实现(专项练习)(参考答案)

第1页共1页 专题2解析和枚举算法及VB程序实现(专项练习)(参考答案)1. 【答案】(1)500(2)①False②Label1.Caption=Str(c) ③开始 【解析】(1)计时器timer的interval属性表示时钟频率,其单位为毫秒。题干中的频率为0.5秒,故答案为500。 (2)①根据题意可知,按钮标题变为“开始”的同时,计时器停止工作,故答案为false。②根据题意可知,每次产生的抽奖号码都要显示在label1中,故答案为Label1.Caption=Str(c)。 (3)初始时为“开始”,单击一次后变为“停止”,单击两次后变为“开始”,以此类推可知,单击奇数次后为停止,单击偶数次后为开始。故答案为开始。 2. 【答案】(1)Com1(2)①n = Val(Text1.Text) ②Str(2*(n-i)+1) ③Text2.Text = s 【解析】(1)代码中第一行的“Com1_Click”是事件驱动过程名,由对象名和事件名组成,故答案为Com1。(2)①变量n为正整数,类型为整型,其值通过文本框text1输入,故答案为n = Val(Text1.Text)。②代码中for循环的功能是逐个推理数字串中的数据,数字串前半段为依次递增2,后半段为依次递减2,else解决的就是后半段数据的计算,s为字符串型,故答案为Str(2*(n-i)+1)。③最终的结果存储在变量s中,需要通过文本框text2输出,故答案为Text2.Text = s。 3. 【答案】(1)Caption(2)①n = Val(Text1.Text) ②y * 10 + x Mod10③Str(sum) 【解析】(1)窗体类对象的标题显示内容由Caption属性来决定,故填Caption。 (2)①变量n表示回文数,类型为长整型,其值通过text1来输入,故答案为n = Val(Text1.Text)。②返回个位数,将原有的y扩大10倍。故y * 10 + x Mod10。③变量sum表示某区间内回文数的总个数,其值为长整型,通过标签Label2输出时,需要现转换为字符类型,故答案为Str(sum) 4. 【答案】①Step7 ②c = s Mod10③a=1or b=1or c=1 【解析】①循环变量s的初值为105,而105是三位数中最小的且能被7整除的数,那么下一个能被7整除的数字必然105+7,为了使枚举算法更加高效,步长值应为7,故答案为step7。②变量c表示一个三位数s的个位,最直接且最常用的表达式为c = s Mod10,本题答案也可以是c= s-a*100-b*10。③题干中要求“至少有一位数为1”,该数为一个三位数,a表示百位,b表示十位,c表示个位,故答案为a=1or b=1or c=1。

实用的枚举算法教案

《实用的枚举算法》教案 上课时间:班级:技术1班授课教师:徐飞翔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枚举算法的概念。 (2)通过枚举算法,理解循环中嵌套分支的结构特点,执行过程。 (3)在理解流程图的基础上,初步实现VB代码的编写,并上机用VB语言实现程序的功能。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同学自主探索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通过实际问题的分析、求解过程,尝试归纳出利用枚举算法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3)培养同学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解决任务,培养同学勇于尝试,不怕困难的精神。 (2)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体验成功。 二、教学设计思想: 《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对枚举算法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了解枚举算法的概念,并用枚举算法来解决实际问题。根据这两次信息技术选考考试的难度,此课例不要求同学独立地画出流程图,而仅要求学生在理解枚举算法设计思想的基础上,读懂循环中嵌套分支的流程图,并完成主程序关键处的选择或填空(其中填空比选择对学生思维的要求又高一些)。 三、学情分析: 通过前几个章节的学习与实践,VB中几个相关的函数已经讲解并上机实践过了,对于3种基本控制结构大部分同学已理解,对于用流程图描述算法也非常熟悉,VB上机操作已有一定的实践,为本节内容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对于简单的程序段也有一定的认知意识,那么在本课中学生会觉得设计思想比较容易掌握。困难之处在于如何将题目的设计思想转化为流程图,根据流程图写出相应的代码,并通过自己编制程序上机实践来体验。那么在课堂分析过程中学生将从听课--理解--体验--探究,这些过程中全面掌握枚举算法的设计思想,并能用此算法来解决日常生活问题及与其他学科有所关联的一些简单问题。 四、教学重点: 理解枚举算法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五、教学难点: a)熟练掌握循环结构、分支结构的嵌套使用。 b)枚举算法思想的理解与实现(流程图转化为VB代码并上机实践)。 六、教学准备: 计算机机房、教学课件(枚举算法.ppt) 七、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小明不小心把寝室门钥匙丢了,他去寝室管理员那里去找钥匙开门。寝室管理员那里总共有100把钥匙,其中配套的钥匙有若干把,但钥匙上只有1到100的编号没有寝室编号,请问小明如何才能找出能开自己寝室门的所有钥匙? 设计算法画出流程图。 (二)学习新课 1.枚举算法:按问题本题的性质,一一列举出该问题所有可能的解,并在逐一列举的过程中,检验每个可能解是否是问题的真正解,若是,就采纳这个解,否则就抛弃它。

枚举算法题目及其代码

枚举算法题目及其代码 By LYLtim 1、砝码称重(Weight) 【问题描述】 设有1g,2g,3g,5g,10g,20g的砝码各若干枚(其总重≤1000g)。【输入格式】 a1 a2 a3 a4 a5 a6(表示1g砝码有a1个,2g砝码有a2个,..20g砝码有a6个) 【输出格式】 Total=N (N表示用这些砝码能称出的不同重量的个数,不包括一个砝码也不用的情况) 【输入样例】weight.in 1 1 0 0 0 0 【输出样例】weight.out Total=3,表示可以称出1g,2g,3g三种不同的重量 【参考程序】 var i,a1,a2,a3,a4,a5,a6,s:word; a:array[1..6]of word; b:array[0..1000]of boolean; begin assign(input,'weight.in');reset(input); assign(output,'weight.out');rewrite(output); fillchar(b,sizeof(b),false); s:=0; for i:=1 to 6 do read(a[i]); for a1:=0 to a[1] do for a2:=0 to a[2] do for a3:=0 to a[3] do for a4:=0 to a[4] do for a5:=0 to a[5] do for a6:=0 to a[6] do if not b[a1+a2*2+a3*3+a4*5+a5*10+a6*20] then begin b[a1+a2*2+a3*3+a4*5+a5*10+a6*20]:=true; inc(s); end; writeln('Total=',s-1); close(input);close(output);

计数枚举法经典例题讲解讲课教案

计数枚举法经典例题 讲解

计数枚举法经典例题讲解 例1一本书共100页,在排页码时要用多少个数字是6的铅字?(适于三年级程度)解:把个位是6和十位是6的数一个一个地列举出来,数一数。 个位是6的数字有:6、16、26、36、46、56、66、76、86、96,共10个。 十位是6的数字有:60、61、62、63、64、65、66、67、68、69,共10个。 10+10=20(个) 答:在排页码时要用20个数字是6的铅字。 例2 从A市到B市有3条路,从B市到C市有两条路。从A市经过B市到C市有几种走法?(适于三年级程度) 解:作图3-1,然后把每一种走法一一列举出来。 第一种走法:A ① B ④ C 第二种走法:A ① B ⑤ C 第三种走法:A ② B ④ C 第四种走法:A ② B ⑤ C 第五种走法:A ③ B ④ C 第六种走法:A ③ B ⑤ C 答:从A市经过B市到C市共有6种走法

例3 9○13○7=100 14○2○5=□ 把+、-、×、÷四种运算符号分别填在适当的圆圈中(每种运算符号只能用一次),并在长方形中填上适当的整数,使上面的两个等式都成立。这时长方形中的数是几?(适于四年级程度)解:把+、-、×、÷四种运算符号填在四个圆圈里,有许多不同的填法,要是逐一讨论怎样填会特别麻烦。如果用些简单的推理,排除不可能的填法,就能使问题得到简捷的解答。 先看第一个式子:9○13○7=100 如果在两个圆圈内填上"÷"号,等式右端就要出现小于100的分数;如果在两个圆圈内仅填"+"、"-"号,等式右端得出的数也小于100,所以在两个圆圈内不能同时填"÷"号,也不能同时填"+"、"-"号。 要是在等式的一个圆圈中填入"×"号,另一个圆圈中填入适当的符号就容易使等式右端得出100。9×13-7=117-7=110,未凑出100。如果在两个圈中分别填入"+"和"×"号,就会凑出100了。 9+13×7=100 再看第二个式子:14○2○5=□ 上面已经用过四个运算符号中的两个,只剩下"÷"号和"-"号了。如果在第一个圆圈内填上"÷"号,14÷2得到整数,所以: 14÷2-5=2 即长方形中的数是2。 例4 印刷工人在排印一本书的页码时共用1890个数码,这本书有多少页?(适于四年级程度)解:(1)数码一共有10个:0、1、2……8、9。0不能用于表示页码,所以页码是一位数的页有9页,用数码9个。 (2)页码是两位数的从第10页到第99页。因为99-9=90,所以,页码是两位数的页有90页,用数码: 2×90=180(个) (3)还剩下的数码: 1890-9-180=1701(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