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略论中国传统服饰纹样与民俗信仰

略论中国传统服饰纹样与民俗信仰

略论中国传统服饰纹样与民俗信仰
略论中国传统服饰纹样与民俗信仰

中国传统图案在服装上的应用

1引言 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传统图案作为传统服饰文化的重要设计元素,深受世界各国著名服装设计师的青睐,并在其服装设计作品中表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文章分析了中国传统图案的发展,风格,工艺,特征,传统图案在造型和装饰性方面为我们今天的服饰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设计元素。为适应现代消费者的审美情趣,传统图案在服饰上的应用应随时代的变化而转变其形式,让传统图案更广泛的运用在现代服装设计上,分析传统图案在古代服装上的应用,在少数民族服装上的运用,在戏曲服装上的运用,分析发现传统图案与现代服饰结合的更多可能性,选择有代表性的设计进行系统的展开和研究,分析其特征,总结传统图案在现代服装上的设计规律。把握好传统图案在现代服装上应用的四大因素:设计定位、工艺技术、生产成本、设计视点,最后对传统图案在现代服装上的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和探索传统图案在现代服装上的运用的更多可能行,使传统图案在今天焕发新的光彩,是对传统文化的真正传承。 2中国传统图案与服装相生 2.1传统图案的历史、意义 传统图案是一种在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的,我们祖先向往追求美好生活而创造出来一种艺术形式,是指以转喻、谐音等比附的手法,构成具有某种吉利意味的装饰纹样,代表着传统的民风民俗。其构成手法主要有三种,以被表现的图、形、物的名称谐音而成,给被表现的图形物以特定的、大众认可的含义,以及图形之外辅以文字说明。因传统纹样往往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和追求,而被应用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尤以在染织、地毯、陶瓷、雕刻、建筑、服装、首饰等工艺美术用品和喜庆场合应用更为广泛。 中国传统图案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图案在人类生活初期就已出现,它是人类生活中原始本能的再现,利用装饰语言来表达对美的追求和向往,其目的是使人更好地生存、更愉快地生活。随时时代的发展变迁,生活条件、生产方式的变化,对美的追求也在变化之中。几千年来,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创造了各个时代的生活制品及装饰品,这些制品不仅造型优美;而且与其构成一体的装饰图案风格各异,变化多样,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具有不同的时代风格,充分显示了创造者的聪明才智及各种不同的风俗民情。了解和研究这些图案,继承其精华,不仅能提高设计者自身的修养和图案创作的水平,而且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延续具有深远的意义. 2.2传统图案在服装上的运用 图案在服装上的运用,可追溯到人类早期的原始时代。原始人为了御寒、护体、遮羞,用树叶、树皮、兽皮围身。为了美化和表现自己,吸引异性,以及为了图腾、祭祀、巫术的需要,用彩色泥土及兽血纹身、纹面,或划破身体进行“刺青”装饰,或用贝壳、兽骨、牙齿、石子等材料串成饰链进行装饰表现(如图1),这可以看成是图案在服装上的最早起源。随着人类农耕活动的发展,原始人获得了利用植物纤维的知识。在江苏吴县草鞋山新石器遗址中,发现了5000年前的葛布残片。这块用扭绞加环绕织发编织出的回纹加条纹暗花的葛布残片,说明了在远古时期,图案作为一种装饰形式,已具体应用于服饰面料之中。传统图案在服装上的运用是随着染织业的发展而发展。今天我们除了在博物馆的古代服饰中,在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在现代的戏曲服装,甚至在现代的时装上都能看到有传统图案在服装上的运用,(如图2)。

传统十大吉祥图案

传统十大吉祥图案,你知道多少? 一、三羊鼎立解题:羊、古同祥字,寓吉祥。三羊喻「三阳」。三阳,卦爻之初九、九二、九三,阳气盛极而阴衰微也。开泰,泰卦名;乾上坤下,天地交而万物通。开泰即启开的意思,预示要交好运。「三阳开泰」图案,寓意祛尽邪佞,吉祥好运接踵而来

二图片介绍:二、喜蛛从上垂落而下解题:喜蛛即「●子」。一种长脚的小蜘蛛。《初学记》卷四引《荆楚岁时记》,「七夕,妇人……陈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子网於瓜上,则以为得。」陆玑《诗疏》载,「〔喜子〕一名长脚,荆州河内人谓之喜母,此虫来著人衣,当有亲客至,有喜也」。人们把喜蛛喻吉光。喜蛛落下象徵「喜从天降」。

三图片介绍:三、鸡立于石上解题:室,房屋、房间、内室。《诗·小雅·斯乾》:「筑室百堵,西南其户。」亦指家资。《国语·楚语上》:「施二师而分其室。」又指妻室。《礼记·曲礼上》:「三十曰壮,有室。」「石」,谐音「室」也。「鸡」、「吉」谐音。「室上大吉」,寓意合府安康,生活富裕,大吉大利。

四图片介绍:四、喜鹊、莲、芦解题:「连科」见「一路连科」题解。「喜得连科」祝贺连连取得应试好成

五图片介绍:五、爆竹、民间玩具,鱼或儿童抱鲤鱼解题:用爆竹,民间玩具等寓意年节的到来。「鱼」与「余」同音,比喻生活富裕,到年节之时,家境殷实。这表达了古代人们追求年年幸福富裕生活的良好愿望。在中国,无论城乡,把这愿望形之于图画的习惯,至今未颓。过新年的时候,家家挂一张儿童抱鲤鱼的年画,既表达欢庆之情,又图来年吉利。

六图片介绍:六、金鱼数尾解题:金鱼,亦称「金鲫鱼」。鲤科。由鲫鱼演化而成的观赏鱼类。种类甚多。鱼的形象作装饰纹样,早已见于原始社会的彩陶盆上。商周时的玉佩、青铜器上亦多有鱼形。鱼与「余」同音,隐喻富裕、有余。年画多喜这个题材。「金玉满堂」,言财富极多。《老子》:「金玉满堂,莫之能守。」亦用以称誉才学过人。《世说新语·赏誉》:「王长史谓林公:『真长可谓金玉满堂』.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中国传统服饰在现代服装中的设计应用

中国传统服饰在现代服装中的设计应用 --唐朝服饰元素 专业名称:服装设计学号:200805112150 学生:刘新华 指导老师:李君 摘要: 中国有渊源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元素是中国文化的缩影和精髓。在提倡“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理念的今天,中国元素也越来越多的被服装设计师们运用在了自己的设计中。然而,简单的玩味中国元素,是不能让中国的服装设计走出困顿的。有接纳的胸怀,对待新观念、新现象要选择性的更加宽容,要学会吸收和汲取,要学会把自己放进去,去接受,去思考,这样才可能使设计作品能与时代同步。 其中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唐代服饰以其众多的款式、艳丽的色调、创新的装饰手法、典雅华美的风格,成为唐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唐朝对现代服饰和对以后服饰业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唐朝元素仍一直被应用于现代的服装设计中。 中国传统服饰既具独特性,又共同遵守着中华传统审美的共性,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服饰审美语言;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代表性。对它进行总结和研究,不仅可以深化民族传统服饰文化的内涵,也有助于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关键词:传统服饰,唐朝服饰,现代服饰,民族元素,设计应用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目的 1.3国内外研究状况 1.3.1国内对中国传统服饰的研究状况 1.3.2国外对中国传统服饰的研究状况 第二章传统服饰文化中唐朝服饰文化 2.1唐朝服饰产生的原因 2.1.1政治繁荣 2.1.2 文化的开放 2.1.3唐皇室固有的胡人心态 2.1.4唐朝社会审美情趣 2.1.5唐朝女权意识的崛起 2.1.6佛教盛行 2.2 唐朝服饰 2.2.1 唐朝女子服饰及其特点 1 女着男装 2着胡服 3 襦裙服 2.2.2唐代大袖衫 第三章唐朝服饰元素的特点及应用 3.1唐朝服饰元素 3.1.1面料 3.1.2款式 3.1.3色彩 3.2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第四章对融入西方现代服装设计的中国传统服装元素的分析结语

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服饰的影响

儒家思想对xx古代服饰的影响 中国素以“衣冠之国”位居,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服饰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和内涵。在长期占有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影响下,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在服饰上有极其显著的反映。它与礼制相结合,颁布律令,规范和管理不同阶层的穿衣戴帽,从服装的质料、服色、图案纹样等都有详尽的规定,以区分君臣士庶服装的差别,充分表现人们的身份、地位。可以说,中国服饰制度具有鲜明、独特的礼制文化特色。 一、服饰艺术追求礼制秩序xx 中国伦理道德对中国审美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在中国数千年的服饰艺术发展中,儒家的礼教思想成了其核心理念。只有遵从了伦理道德规范的服饰才为美,只有充分体现了社会各个阶层等级秩序的服饰才为美。周代制定的冠服制度影响了中国后世几千年,冠服是服装根据帽子的不同而命名的各类服装的总称。 什么样的帽子配什么样的衣服,都有严格细致的规定。在不同的礼仪场合,不同等级的人必须穿着与其身份相适应的服饰,这些服饰在颜色、材质、尺寸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规定。周代的冠服制度规定极严,同为裘服,也要根据皮质、颜色来划分等级。天子穿白狐裘,诸侯及大夫、士穿青狐裘、黄狐裘,庶民则穿犬羊裘。 自周以后,冠服形制被历代传承相袭,虽按各代统治者之意略有改动,但其基本形制却大同小异,尤其是显示阶级差别的内涵始终没有改变。 二、儒家对服饰的审美观 “质”与“文”二字在中国哲学中释义相当宽泛。质指一个人的资质美,《论语·卫灵公》中记载: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孔子这里所说的“质”,是指人内在所具有的伦理品质。文指一个人服饰的美,《论语·泰伯》记述: “子曰:

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在这里,孔子所谓的“文章”是指礼服上的纹饰、丹车白马、雕琢刻镂之类的文饰或文采。可见,孔子是极其重视服饰之美的。但是,孔子在认定服饰要讲形式美的同时,又对君子的个人修养提出形式与内在的关系。《论语·雍也》中言: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意思是没有合乎礼仪的服饰,就像没有文化修养的凡夫野人。然而,只有合乎礼的服饰与动作姿态,而缺乏“仁”的品质,那么这些虚饰只能使人感觉像浮夸的史官。儒家在服饰上文质统一的审美观,是与等级观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和变化,受儒家思想影响极深,上层社会尤甚。就其文化内涵而言,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作为“礼”的重要成分,已经渗透到穿衣戴帽的许多细节中。无论是“君子”还是贵妇的服饰,无一不受这种观念的支配,而忠孝思想对服饰的影响几乎波及了社会各阶层。以上这些正是形成中国古代服饰独特风貌的原因之一。 服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汉代儒家传统地位确立之前,就被“礼”所约束。随后孔子提出的“克己复礼”,汉代把《仪礼》列入五经。“仪礼”的关注点是整个社会活动,项目繁缛,对于服饰有全面严格的规定,是典型的儒家所倡导的礼制在服饰上的反映,它直接影响了几千年来国人的服饰观念和风格。例如,西汉建立以后,新的统治者吸取了秦朝的教训,在服饰礼制方面规定得十分用心,不仅对百官服饰的样式和色彩进行了严格的规定,甚至对民间服饰也做出了限定。在当时,百姓只能穿着本色的麻布衣,而不得使用其他色彩的服饰。除此,还对生活用品进行详细完备的规定,诸如相关的生活基本需求,如衣帽鞋袜、车马乘骑、日用杂品等。在汉朝,不论花色、品种、质料,还是色彩,都有严格的等级划分。历代更是在朝廷中设立相关的机构对礼制进行管理。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历代统治者都把此作为行为准则,用法制、礼教、哲理等各种手段统治人们的思想,使人们循礼蹈规,安分守己,使之成为相应的风气。在我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唐代,无论是人们的思想,还是物质的生产都达到了一定的历史高度。服饰纹饰以一种“标识”的特有形式显示着封建礼制的等级制度。在《旧唐书·舆服志》中有一段关于中国官服补子起源的记载: “则天天授二年二月朝,集使刺史赐绣袍,各于背上绣八字铭……诸王饰以盘龙及鹿,宰相饰以凤池,尚书饰以对雁。”由此可见,武则天以绣袍赐予百官,

浅谈中国古代服饰中的

浅谈中国古代服饰 中华民族, 走过了五千年漫漫长路, 其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和光辉灿烂的文明成果在整个人类历史上堪称独一无二的奇迹。中国古代服饰, 就以其精美绝伦的外表和极其丰富的文化内容成为世界服装艺苑中的一朵奇芭。 中国古代是一个礼制社会,其中服饰由于与生活息息相关,成为古代礼仪、等级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服饰的颜色又是服饰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古代社会结构中,官与民共同构成两个最主要的群体。《史记·黄帝本纪》中记载,黄帝在打败神农和蚩尤后,立了春、夏、秋、冬、中五官,“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并且“??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由此可见,在那个时期已经出现官与民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到了秦汉时期,随着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相应的行政管理机制也完善起来,中国的官僚政治开始发展,官员的等级制度也建立起来。经过魏晋的九品中正制,到隋唐,三省六部已经成为成熟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下的官僚制度。官员有了等级,也必然会有相应的标志以区分等级。 这种标志在大一统社会最初的体现是汉代官员的印绶制度。印绶制度以佩绶的颜色、长短、头绪来确定等级。如汉最高等级的官员太尉、丞相等为金印、紫绶,而有资格配以印绶的最低等级官员为铜印黄绶,还有有印无绶、无印无绶的。这种佩绶制度自西汉始见于文献,一直沿袭至明朝。到了隋唐,官员品级制度完善,服色也与之相联系,形成品色服制度。在品色服制中,官员品级与服色绑定,且是一种由上至下的包容关系,“上得兼下,下不得拟上”。这种扩大到了生活细节的对服色的专制看似严苛,实际上也有一定的社会功能。在车服用度上,自上而下是一种倒三角状,这与社会分层的人数分布正好相反。这种反差是社会自上而下发生流动的动力之一。 从官员服色等级化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服色很早就被赋予了政治意义。服色的政治功能被强化,往往是国家较为安定、富足、统一的情况下。隋朝因其时间短暂,且发达程度不够,因此只对服色制度化奠定了基础,唐代武德年间才有了成熟的形制,而直到贞观盛世,品色服制度正式形成,由此确立的服色贵贱尊卑秩序在以后的一千多年间大致上都保持稳定。究其原因,服色的规定在隋唐之前依附于国家政治制度、官员等级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隋唐以后则正式成为政

关于中国传统服饰中的“十二章”纹样研究【分享】

关于中国传统服饰中的“十二章”纹样研究 论文关键词:“十二章”纹样:冠服制度 论文摘要:中国传统服饰和现代服装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这不同之处就 在于中国传统服饰是贵族服饰,是统治阶级的文化,有很大一部分是官服制, 是由上而下的维持阶级统治的华丽包装,是用最奢华工艺雕饰成的统治者外衣。而造就这种统治者形象的重要部分就是他们服饰上富有寓意的“十二章”服饰 纹样,他们是中国传统服饰中最昂贵和精彩的一部分。 “十二章”服饰纹样即中国传统服饰中常应用的十二个纹样,即日、月、 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 “十二章”服饰纹样来源于古代人类在生存发展过程中密切接触和膜拜的事物.因为阶级、国家的产生,被法令所规定,固定应用在皇帝的礼服上而成为王权的象征。在现代社会服饰平民化的时代里,“十二章”服饰纹样仍旧作为中华文明的标志.被或多或少、形式多变地广泛应用在各类设计里,深受人们喜爱。 一、“十二章”服饰纹样的起源 最初.人类在原始社会生存斗争的漫长岁月里,观察到日、月、星辰预示气象的变化,山能提供给原始人生活资料,斧既是劳动生产的工具。在古代更一直是权力的象征,特别是军权的象征物。火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粉米是农业耕作的果实,虎、虫(长臂猴)、华虫(雉鸡)是原始人狩猎活动接触的对象,龙是中国许多原始氏族崇拜的图腾对象,黻纹是原始人对于宇宙对立统一规律认识的抽象表达。也正因为这些事物和人类生存密切相关。所以在中国原始彩陶文化中。日纹、星纹、日月山组合纹、火纹、粮食纹、鸟纹、蟠龙纹、弓型纹、斧纹、水藻纹等就早已出现。 “十二章”服饰纹样最早只是零散地存在于夏代之前的彩陶纹样中。真正系统地应用在服饰上成为独特的王权标志是后来伴随中国最早的冠服制度的建立。也就是说,“十二章”服饰纹样最早只是作为古人氏族崇拜的图腾单个而零散的存在。直到中国最早的冠服制度的建立。才被统一应用在皇帝的冕服上,成为各个有着不同崇拜图腾的氏族共同膜拜的对象。那么.中国最早的冠服制度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呢? 稍早一点的史籍大多认为是黄帝尧舜时的产物。如《易经?系辞》称: “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意思是:尊卑等级、衣冠服饰各有分别,古代帝王只耍拱手而立,天下就能太平。这种说法被历代统治者用了几千年。《家语》、《说文》也称,自黄帝时代已经出现了区别贵贱的黼黻及标志等级差别的冕冠。所以说,自中国第一个皇帝——黄帝开始就建立了冠服制,并且把“十二章”纹样应用在服饰上。这种说法符合逻辑和历史资料的体现。当然, 也有学者认为,中国冠服制度的初步建立。大约在夏商以后,到了周代已逐渐完善。后代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而做出冕服制是承继黄帝的假说。 因为私有制的产生,贫富分化,阶级的产生,人类进入了奴隶社会。奴隶 主阶级占有和支配着生产资料,同时也控制支配着精神生产的资料。所以这些

中国传统图案的文化底蕴及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中国传统图案的文化底蕴及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摘要:我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传统图案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了解传统图案的风格特点及形成 因素,才能对其继承和创新,并应用到现代服装图案设计中,进一步提高现代服 饰文化。本论探讨了中国服饰文化中的图案与服装设计的关系。 关键词:图案设计;图案纹样;服饰图案 中国拥有56个民族。分布地域的辽阔,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生产方式的 不同,审美情趣的差异,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国少数民族服饰,传统图案丰富且 有文化意蕴。中国民族图案从形式到内容,从创意到工艺制作都有许多优秀的东 西值得学习和借鉴。对于我们的服装设计师来说,那应该是无尽的宝藏,而这宝 藏正是我们进入世界服装先进行列的文化根基。 一、传统图案元素分析 1.原始服饰图案的发展特色 原始服饰有大量的装饰物,其中有头饰、颈饰和腕饰等,材料有天然美石、 兽齿鱼骨和海里的贝壳等,当时恶劣的环境下佩戴这些饰物,不仅是为了装饰, 也还包含着对渔猎胜利的纪念。 2.商代服饰图案的发展特色我国的服饰图案经历了千百年的发展历程,有着悠久的历史。服饰图案据最初考察表明,有文字记载是商代。那时,奴隶主身 着的是带有雷龟纹的服装。图案的装饰主要表现在服装的领口、袖口、前襟、下摆、裤角等边缘处及腰带上;表现形式主要是规则的回龟纹、菱形纹、云雷纹, 而且是以二方连续构图形式来表现的至今,这种二方连续构图形式仍普遍地运用 于服饰图案设计中。 3.周代服饰图案的发展特色 到了周代,随着社会的变革,生产力的发展,纺织业也应运而生,于是出现 了华美的暗花绸和多彩的刺绣品。人们用它制作服装,于是出现了冕服。从十二 章花纹表现形式和象征意义来看,这些纹样并没有排出当时人们图腾崇拜的心理,同时,也表明人们已不是仅仅把图腾崇拜作为唯一的服饰图案装饰了,而且已能 够运用各种自然界的物象纹样来装饰自己,表现出了奴隶社会人们的审美意识。 4.秦汉服饰图案的发展特色 秦汉的图案以瓦当图案最为精美,瓦当图案以动物、植物、文字符号和几何 纹为多,取材多与吉祥、辟邪有关。服饰图案除了十二章纹样的继续延用外,在 图案造型的选择上,突出了龙、凤的寓意。在服饰图案的表现上,龙、凤纹样不 仅具有了很强的工艺化、装饰化特点,更具有审美价值,而且在设计上也更加追 求艺术造型的完美性了。综上所述表明,服饰图案的运用经历了最原始的一种蒙 昧美的追求,图腾的崇拜,权力、地位的象征这样一个发展过程。 5.隋唐代服饰图案的发展特色 隋唐代服饰图案,改变了以往那种以天赋神授的创作思想,用真实的花、草、鱼、虫进行写生,但传统的龙、凤图案并没有被排斥,这也是由皇权神授的影响 而决定的。这时服饰图案的设计趋向于表现自由、丰满、肥壮的艺术风格。我们 看到的这些华贵优美的服饰图案,正是画工们在敦煌石窟用艰苦的劳动为后人们 保留下来的珍贵形象的资料。唐代的服饰图案精巧美观。花鸟服饰图案、边饰图案、团花服饰图案在帛纱轻柔的服装上,真是花团锦簇,争妍斗盛。正如五代王 建所说“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丛,每翩舞时分两向,太平万岁字当中”。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大全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大全 群芳祝寿:桃、月季花、灵芝和竹。芳,即花卉,亦比喻美名或美德。多种花卉组在一起曰「群芳」。「群芳祝寿」比喻许多具有美好品德的人为健康长寿者祝寿。此外,以灵芝、水仙、竹和桃或寿石组成图案叫「芝仙祝寿」。

群仙祝寿:寿石、数株水仙及竹。以数株水仙喻「群仙」。寿石取「寿」字、竹与「祝」谐音。《埤雅》:「海上有蟠桃,三千霜乃熟;一千年开花,一千年结子。」相传三月三曰西王母寿辰,设蟠桃会,上、中八洞神仙齐来祝寿,其间白猿献桃,麻姑献酒,欢宴歌舞,共庆王母寿诞。

新韶如意:花瓶、山茶花、松枝、梅枝、灵芝、柿子、百合。韶,寓意美好、梁简文帝《答湘东王书》:「暮春美景,风云韶丽」。韶光、韶哗,美好的时光也,常指春光。韩维《太后阁》诗:「迎得韶哗入中jìn,和风次第遍神州。」范成大《初夏》诗:「晴丝千尺挽韶光,百舌无声燕子忙。」新韶喻新春或新年。「新韶如意」,新的一年开始,平平安安、万事如意

五福捧寿:五只蝙蝠围绕篆书寿字或桃。《书·洪范》云:「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纹命。」攸好德,意思是所好者德;考纹命即指善终不横夭。「五福捧寿」寓意多福多寿。还有以●字和蝙蝠组成图案叫「福寿万代」。

喜得连科:喜鹊、莲、芦。「连科」见「一路连科」题解。「喜得连科」祝贺连连取得应试好成绩。 三阳开泰:三只羊。羊,古同祥字,寓吉祥。三羊喻「三阳」。三阳,卦爻之初九、九二、九三,阳气盛极而阴衰微也。开泰,泰卦名;乾上坤下,天地交而万?物通。开泰即启开的意思,预示要交好运。「三阳开泰」图案,寓意祛尽xié佞,吉祥好运接踵而来。

《服饰图案设计》教学大纲

《服饰图案设计》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服饰图案设计是广播电视大学服装设计专业的统设必修课,是从事服装设计及服装生产应用和开发的基础。本课程共10学分,一个学期完成全部教学任务。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服饰图案构成以及服饰图案再创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服饰图案图形生成的基本原理,学会服饰图案设计的基本方法。 二、课程的目的与要求 1.服饰图案设计是服装专业科学中一个比较年轻的分支学科,它的核心内容是服饰图案的构思、构成以及表现。本课程要求学生了解服饰图案在服装当中应用的最新发展,掌握服饰图案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服饰图案图形的构成是本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要求学生熟悉独立纹样、连续纹样的构成和写生方法。 3.服饰图案的概述、基本规律与形式法则、服饰图案的构思是本课程的基础。要求学生掌握服饰图案的概念、设计原则、基本规律、形式法则;熟悉服饰图案的构思特点、构思过程,掌握服饰图案构思的方法。

4.服饰图案设计的表现技法、服饰图案色彩的应用是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应用表现的多种技法。 三、课程的教学要求层次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求分为“知识点(教学内容)、重点、难点”三个层次,专业技能训练内容分为“了解、学会、熟练”三个层次,授课教师可根据教学要求进行教学工作,操作时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但总的知识点不能减少。 第二部分学时、教学安排、教材与教学环节等相关要求一、学时分配 本课程共35课时,其中课堂授课15学时,专业技能训练10学时,自学及其它10学时,授课教师可根据所带学生水平以及教学设备的实际情况,适当地调整课堂授课和专业技能训练的时间,但总学时不得减少。教学内容分为 10章学习内容。学时分配见下表。 章号内容课内学时面授学时专业技能实 践 其它 1 概述 1 1 2 基本规律与形式法则 2 1 1 3 服饰图案的构思--自然形态的写生 2 1 1 1 4 图案造型素材的来源 4 1 1 1 5 图案造型的表现--抽象形态的形成 3 2 1 6 自然型图案的构成 6 2 2 2 7 几何形图案的构成 6 2 2 2

中国传统文化之吉祥纹样

中国传统文化之吉祥纹样 论文关键词:吉祥纹样吉祥图案吉祥观念民族文化 论文摘要:吉祥纹样是人类形象地把握世界的方式,它以一定的形式构成反映出一定的观念。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许多向往、追求美好生活、寓意吉祥的图案。这种具有历史渊源、富予民间特色,又蕴涵吉祥企盼的图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现民族历史的一套完整的艺术形式。 吉祥纹样是我国古老的装饰艺术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的石器时代。在那时的岩画或石刻创作中,它以图腾的形式出现。而后经历了商周的青铜器、秦汉的画像石和画像砖、隋唐的石雕、宋元的花鸟画、明清的织绣和瓷器等方方面面,大都反映祥瑞吉庆、美意延年的内容。它渊源久远,内涵丰富,善祷善颂,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是中国传统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一、吉祥观念的出现 吉祥观念应该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吉祥图案的产生与人们对自然崇拜的原始信仰有着密切关系。原始人类对生活和生存充满了热情,作为吉事的祭祀和卜笠活动就是这种吉祥观念的具体行为。卜笠活动主要是占问凶吉的活动,卜用甲骨上常记有吉、大吉之类的卜辞或灵验记录。李砚祖先生认为:“从纹的形式而言,吉祥纹样的起源与原古先民观物取象的观察方式以及在卜笠活动中察看纹象的认识有直接关系”。吉祥纹样的出现源于吉祥意识的产生。吉祥意识的产生来源于古人对生活的不安定感。 先民们对人类自身疾病、瘟疫和死亡充满迷惑和畏惧,以为是魔鬼侵人体内作怪,便产生了一种祈求的思维观念,把不能预测的吉凶祸福依托于一种冥想中的超人力量,把人生的意义和生活的信念寄托于神,寄托于超越此世间的精神欢乐,因此,创造出他们认为具有象征祥瑞寓意的形象,作为他们家庭、氏族的保护神。于是,图腾出现了。原始社会时期,彩陶中那些有意味的纹样已包含了一种广义的“吉祥”寓意在内,原始人类在陶器等物品上刻画符号和绘制纹饰,不仅是为了美观,而是带着对兆纹吉相的信任和希冀。他们相信,由纹样装饰的器物具有神性,可以表达敬意,寄托祈福的愿望。彩陶纹饰中的人面鱼纹、鱼纹、蛙纹、鸟纹以及其它一些纹样,无论是出于巫术、祭祀、图腾还是祈求多子、生殖繁衍的目的,无不体现着祈求吉祥的意义,是原始人渴求吉祥观念的最初形式。 在夏、商、周的青铜器装饰中,吉祥主题使礼器规范下的装饰开始呈现出世俗的生活形式,如欢愉生动的凤鸟纹、鱼纹等都蕴含着吉祥的生命。此后千百年来,“吉祥”一直成为中国装饰艺术的主题,所谓龙凤呈祥之说,世代沿袭承传,在人们精神上形成俗成的概念,并自然的理解、接受和喜爱,体现了“中国人抚爱万物,与万物同其节奏”的心态。唐代盛行的对鸟、兽图案纹样中,便明显有和美、完美之意。 二、吉祥图案蕴涵的传统文化与哲学观点

中国传统服饰纹样在插画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服饰纹样在插画中的应用 摘要 中国传统元素在形式上和精神上传达着中国厚重、沉淀的文化底蕴。展现出中国人质朴、善良、聪明和锲而不舍的民族精神。本文从多方面多角度对插画和中国传统元素进行了研究,主要分析了中国传统元素的含义、插画的概念,以及中国传统元素在插画中的运用,对中国传统艺术进行全方位的剖析。 关键词:插画中国元素发展

一、中国各朝代传统服饰纹样的发展及演变 魏晋南北朝时期,老庄思想的道法自然和佛道思想的随缘随意成为社会主流意识.表现在服饰上.宽衣博带成为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的流行服饰。同时,各民族的相互融合,也给了各民族在服饰上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机会。在这样的大的背景下.这一时期的服饰纹样从内容到形式上都发生了空前的变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纹样,见于文献记载的有很多。比如.东fa国子助教陆q在《邺中记》中记有大登高、小登高、大博山、小博山、大明光、小明光、大茱英、小茱英、大交龙、小交龙、蒲桃文锦、斑文锦、凤凰锦、朱雀锦、韬文锦、核桃文锦等多种服饰纹样;东晋文学家王嘉在志怪小说集(王子年拾遗记》中也记有云昆锦、列裸锦、杂珠锦、篆文锦、列明锦等纹样。 此外,还有北宋李防、李穆、徐铱等学者奉救编纂的著名类书《太平御览》中记有如意虎头连壁锦;西晋史学家陈寿在《三国志·魏志·东夷传》中记有绛地交龙锦、给地句文锦;唐代史家李百药在《北齐书·祖挺传》中记有联珠孔雀罗等。这些服饰纹样的锦名,有一部分纹样是承袭了东汉的传统,有一部分则是吸收了外来文化的结果,如联珠孔雀罗就是。孔雀罗是指织品的孔雀纹样,也指织品本身具有孔雀羽般亮丽的色彩。同为丝织品,罗比较轻软稀薄.与带彩色花纹的锦还是有些区别的,但大体可以通用。 南北朝时就出现了联珠孔雀罗。北齐祖逛是并州仓曹参军.家财丰饶。曾经一下子拿出数十匹孔雀罗,作为重礼.送给他人。并州是山西太原的古称,可见孔雀罗当时产于太行山之东。罗上的联珠纹则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源于波斯的萨珊王朝时期。 根据各地出土南北朝时期的纺织品实物和敦煌莫高窟壁画的纹样来看,大凡东汉式的传统纹样,南北朝时期画工的技巧反而不及东汉精美.反映了东汉时期装饰风格由盛及衰的演变过程,装饰文化同样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日新月异。 外来的装饰题材大大补充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装饰纹样。它们包括:具有传统风格的山云动物纹;具有儿何图形特点的动物纹或花叶纹;具有古代阿拉伯国家装饰纹样特征的圣树纹;具有佛教色彩的天王化生纹;具有少数民族风格的圆圈与点等。这些纹样的共同特征是对称排列.动势不大.装饰性强。 一是传统的汉式山云动物纹。山云纹如山之起伏,云绕其间,后来也有称为“波曲纹”的。动物纹是动物皮毛上的纹路.是动物与生俱来的纹路,动物纹既是一种动物的标志,用于区别其他动物.又是动物的一种伪装,用于保存自己。动物纹被人类所应用,出现许多动物纹织物和动物纹器具。山云动物纹样盛行于东汉,紧凑流动的变体山脉云气间,分列着奔放写实的动物,并于间际嵌饰吉祥文字。在新疆民丰尼雅遗址出土的一批魏晋时期的衣物中,有一件“五星出东方利我国”铭文的山云动物纹锦护膊.仍然保持了汉代传统风格,十分珍贵。 二是利用圆形、方格、菱形及对称的波状线组成几何骨骼,在几何骨0内填充动物纹或花叶纹。此类纹样在汉代虽已有之.但未成为主要的装饰形式。汉代填充的动物纹造型气势生动,南北朝填充的动物纹则多呈对称排列,动势不大,多为装饰性姿势。汉代填充的花叶纹多为正面的放射对称型,南北朝填充的花叶纹则有忍冬纹等外来的装饰题材。 三是圣树纹。它是将树形简化成接近一张叶子正视状的形状,具有古代阿拉伯国家装饰纹样

中国古代“礼”制下的传统服饰纹样-2019年文档

中国古代“礼”制下的传统服饰纹样 作为礼仪之邦的古代中国,素以“衣冠之国”著称,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服饰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信息和内涵。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在服饰上有极其显著的反映。中国传统服饰制度具有鲜明、独特的礼制文化特色,它与礼制相结合,通过颁布律令,规范和管理不同阶层的穿衣戴帽。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均有“舆服制”,对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的服饰纹样作了严格等级规定,从服装的质料、服色、图案纹样等等作出区分,以服装来区分君臣士庶的身份、地位。在历朝统治者眼中,服饰还是政治与社会秩序的组成部分,是“礼制”的表征,完成了服饰制度,其政治和社会秩序也就完成了很大一部分。可以说,古代服饰纹样是中国“礼”制下的产物。随着历史的发展,新的时尚和文化观念将成为传统服饰纹样艺术的精神意蕴。 一服饰纹饰以一种特有的“标识”形式显现封建的礼制 早在《虞书?益稷》篇就有这样的记载:“予预观古人之象,以日,月,星辰……以五彩彰施与五色,作服汝明。”这说的是仲雍在举行祭祀礼仪时穿着图腾衣,各部联盟首领在祭祀礼仪活动中以五彩之色施与衣物上,即将十二章花纹用画与绣的方法施于冕服上。这就是“天子衮服十二章”的来源。日、月、星、龙、山、华虫、火、宗彝、藻、粉米、黼、黻的十二章纹饰,说明当时的服饰已经具有了阶级等级和其鲜明的象征意义。殷商时代,

社会已出现了等级,但服饰形制还没形成。到了周朝时期,才逐步形成了华夏民族的礼乐衣冠体系。随着各种礼仪制度的确立,上至天子,下至庶民,无论贵贱尊卑,都穿着相应的服饰,以“礼” 的精神规范自己的生活,“兴正礼乐,度制于是政,而民和睦,颂 声兴”。周朝设礼官掌管天下礼仪,并把这项制度推向了较为完备的阶段。 服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汉代儒家传统地位确立之前,就 被“礼”所约束。随后汉代把《仪礼》列入五经。“仪礼”的关注点是整个社会活动,项目繁缛,对于服饰有着全面严格的规定,是典型的儒家所倡导的礼制在服饰上的反映,它直接影响了几千年来国人的服饰观念和风格。例如,西汉建立以后,新的统治者吸取了秦朝的教训,在服饰礼制方面规定得十分用心,不仅对百官 服饰的样式和色彩进行了严格的规定,甚至对民间服饰也做出了限定。在当时,百姓只能穿着本色的麻布衣,而不得使用其他色彩的服饰。此外,还对生活用品进行详细完备的规定,诸如相关的生活基本需求,如衣帽鞋袜、车马乘骑、日用杂品等都做了具体规定。在汉朝,不论花色、品种、质料,还是色彩,都有严格的等级划分。此后,历代更是在朝廷中设立相关的机构对礼制进行管理。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历代统治者都把此作为行为准则,用法制、礼教等统治人们的思想,使人们循礼蹈规,安份守己,达到社会的稳定。 服饰纹饰以一种“标识”所特有的形式,显示着封建礼制的

【整理版】中国传统吉祥寓意图案

大吉大利:图案以橘和栗纹样组成,借大橘大栗与大吉大利同音,象征事事吉利,户户见喜的喜庆祥和愿望。 万事如意:“万字纹”出自梵文,则天武后长寿二年正式定为文字“万”。将“万字纹”组成四方连续,再配以吉祥纹样用以象征事事如意。

万寿五福:图案集福寿三多、万寿团字、五福捧寿等多种吉祥纹样组成。象征万年长寿、五福康泰之意。 万象更新: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是新年伊始的颂锌。图案借万年青的万字,和大象的形象,组成象征人间大地回春之意。

犀牛望月:意寓人生虽步入晚千,但人老心不老,壮志不减,正是夕阳无限好,晚霞更金辉之时。古时并合有仕途虽不如愿,盼望晚年仍可月宫折桂之意。 天马行空:《山海经》载:“马成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白犬而黑头,见人则飞,其名曰天马……”图案选自北京故宫的宫墙气眼纹样。它象征无拘无束,独往独来之意。

天地交泰日月同辉:图案以火鸟纹样象征太阳,以篆文兔字象征月亮,日月升恒,天地交泰,同辉世界,四海生色,五湖呈祥之意。 五毒协合:我国民间在端午节时,有用蝎子、蜈蚣、蜥蜴、蛇、蟾蜍组成“五毒”的传统习俗。并做成五毒符供儿童佩用,以驱邪辟魔,祈求安泰协合。

五谷丰登:古代,五谷通指稻、黍、稷、麦、豆等粮食作物。每逢新春佳节,人们制 作各式花灯挂在屋里屋外,以示庆祝。图案借灯与登谐音,寓意物阜民康,五谷大丰收。 五湖四海:五湖指我国五大湖泊,分布地域很广。四海指古时以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犹言天下,泛指四面八方全国各地。图案以五个葫芦和四只海螺组成,寓意我国地大 物博,国泰民安。

五福捧寿:五福即:1、长命;2、富贵;3、康宁;4、攸好德;5、考终命。图案以五只蝙蝠环绕篆文寿字组成。借蝠与福同音,象征福寿安康之意。 双福拱寿:图案造型活泼,以两个犬蟠桃代表寿,以蝠谐音福组成,象征幸福长寿吉祥。

中国传统服饰

中国传统服饰 篇一:浅谈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浅谈中国传统服饰摘要:服饰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既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的载体。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乃至人类社会创造的宝贵财富。从古到今,中国服饰走过了漫长的路程,昭显着历代的印记,从中折射出不同文化背景的深刻意蕴。不可否认,形式与内容的辩证统一,使中国的传统服饰与悠久的文化基因互为表里,形成一派独具特色的东方气息。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具有明快的风格与和谐统一的心理追求,其独特的五色体系和风格表现形式成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基调。现代中国服装设计要继承中国传统服饰“谐调”、“统一”的审美原则,在创新中实现传统与时尚的完美融通。设计只有在立足传统的基础上来把握时尚,才能真正拓展中国服饰文化的发展空间。关键词: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内涵审美意蕴时尚服饰设计服饰是人类生活的要素,又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它除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外,还代表着一定时期的文化。服装的款式与演变,服装面料的选用与搭配,服装颜色的选择与组合,特定场合着装的选筛与习惯,均记录着特定时期的生产力状况和科技水平,反映着人们的思想文化、宗教信仰、审美观念和生活情趣,也烙有特定时代的印痕。服饰的文化意义在于适应自然环境以满足生存需要、方便生活日用以便利身体活动、美化身姿体态以娱悦身心健康、显示社会身份以表征社会角色等。作为人体的延伸,服饰还能够表现出穿着者的长处和特点,极富魅力地表现个性、欲望和心理特征。为此,服饰设计不仅要切合现时美观大方的流行趋势,使其富有突出的个性表现力,体认穿着者的心理特征和观赏者的趋同心态,而且应将传统服饰文化融入其中,凸显其生命蕴涵和审美意蕴,将传统与时尚有机融合。惟有如此,方能真正营造出有底蕴的时尚服饰文化。一、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三大内涵服饰是构成一个民族的外部特征,故而不同民族的服饰所反映的文化特征也各有差异。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历经数千年的光辉发展历程,其内涵是极其丰富多彩的。但从宏观上而言,最有代表性的是其所呈现出的“和谐统一性”文化、“标示突出性”文化和“种类多样性”文化三大内涵。和谐统一文化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精髓。纵观中国几千年的服饰发展史,和谐协调与规矩统一是其文化的真谛。自中国服饰诞生以来,一直在遵循着物理取暖与审美表现、标识显示与象征表达、个性突出与喜庆

关于中国传统服饰中的“十二章”纹样研究

关于中国传统服饰中的“十二章”纹样研究论文关键词:“十二章”纹样:冠服制度 论文摘要:中国传统服饰和现代服装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这不同之处就在于中国传统服饰是贵族服饰,是统治阶级的文化,有很大一部分是官服制,是由上而下的维持阶级统治的华丽包装,是用最奢华工艺雕饰成的统治者外衣。而造就这种统治者形象的重要部分就是他们服饰上富有寓意的“十二章”服 饰 纹样,他们是中国传统服饰中最昂贵和精彩的一部分。 “十二章”服饰纹样即中国传统服饰中常应用的十二个纹样,即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 “十二章”服饰纹样来源于古代人类在生存发展过程中密切接触和膜 拜的 事物.因为阶级、国家的产生,被法令所规定,固定应用在皇帝的礼服上而 成 为王权的象征。在现代社会服饰平民化的时代里,“十二章”服饰纹样仍旧 作 为中华文明的标志.被或多或少、形式多变地广泛应用在各类设计里,深受 人 们喜爱。 一、“十二章”服饰纹样的起源 最初.人类在原始社会生存斗争的漫长岁月里,观察到日、月、星辰预 示 气象的变化,山能提供给原始人生活资料,斧既是劳动生产的工具。在古代 更 一直是权力的象征,特别是军权的象征物。火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粉米 是

农业耕作的果实,虎、虫(长臂猴)、华虫(雉鸡)是原始人狩猎活动接触的对象,龙是中国许多原始氏族崇拜的图腾对象,黻纹是原始人对于宇宙对立统一规律 认识的抽象表达。也正因为这些事物和人类生存密切相关。所以在中国原始彩 陶文化中。日纹、星纹、日月山组合纹、火纹、粮食纹、鸟纹、蟠龙纹、弓型 纹、斧纹、水藻纹等就早已出现。 “十二章”服饰纹样最早只是零散地存在于夏代之前的彩陶纹样中。真正 系统地应用在服饰上成为独特的王权标志是后来伴随中国最早的冠服制度的建立。也就是说,“十二章”服饰纹样最早只是作为古人氏族崇拜的图腾单个而 零散的存在。直到中国最早的冠服制度的建立。才被统一应用在皇帝的冕服上,成为各个有着不同崇拜图腾的氏族共同膜拜的对象。那么.中国最早的冠服制 度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呢? 稍早一点的史籍大多认为是黄帝尧舜时的产物。如《易经?系辞》称:“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意思是:尊卑等级、衣冠服饰各有分别,古代 帝王只耍拱手而立,天下就能太平。这种说法被历代统治者用了几千年。《家语》、《说文》也称,自黄帝时代已经出现了区别贵贱的黼黻及标志等级差别 的冕冠。所以说,自中国第一个皇帝——黄帝开始就建立了冠服制,并且把“十二章”纹样应用在服饰上。这种说法符合逻辑和历史资料的体现。当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寓意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寓意 玉佛:佛是和阗玉摆件、把件、挂件常用的传统题材,选取大肚弥勒佛的造型,其实是从一个叫契比的和尚形象塑造出来的。佛,意译觉者、知者,觉悟真理之意。亦具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成就正觉之大圣者,乃佛教修行之最高果位。弥勒佛在佛教中被称为未来世佛,有着最慈悲的胸怀,最无边的法力,帮助世人渡过苦难。弥勒佛以大肚、大笑为形象,有“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天下可笑之人”之说,代表了人们向往宽容、和善、幸福的愿望! 钟馗: 钟馗为捉鬼第一大神。据说,钟馗生得丑恶怕人,但才华出众,秉性耿直忠诚。进京应试,被点为状元。唐德宗以貌取人,偏听谗言,将钟馗赶出龙廷,钟馗当场自刎而死,德宗悔恨,追封钟馗为“驱魔大神”,遍行天下,以斩妖降魔。和阗玉传统作品常以他的画像作为辟邪驱妖的题材。

如意: 如意是一种象征吉祥的器物,头呈灵芝或云形,柄微曲,供赏玩。表示做什么事情或要什么东西都能够如愿以偿。童子或仕女手持如意,表示“吉祥如意”。一根如意插在瓶子上,表示“平安如意”。 蟾蜍: 蟾蜍寿命很长,可以活到三千年。得金蟾者,无不大富。古代神话传说,月中有蟾蜍,而这只蟾蜍是嫦娥所变。原来,嫦娥的丈夫+后羿是一个射日英雄,他从西王母请回不死药,准备夫妇同吃,嫦娥却偷偷地把药吃掉,奔月而去,谁知她一到月宫就变成了蟾蜍,所以,直到现在还有人称月为蟾、蟾宫等。 佛手: 佛手原是一种形状奇特的柑橘果实,果实有裂纹如拳,或张开如手指,通称为“佛手”。“佛”与“福”谐音,佛手就是福手。一般,佛手与桃子、石榴一起被称为“福寿子三多”,即多福多寿多子。 葫芦: 葫芦是天地的微缩,里面有一

最全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史(课件)一

总结/概论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有5000多年的历史文化,但是国际公认的是从殷商开始算,因为有器物(甲骨,青铜器),文字(甲骨文,金文: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周朝把青铜器叫金,所以叫金文。)和古城遗址(殷虚)的明证,也就是公元前17世纪,这样算起来也就是3700多年,而一些新的考古发现,如二里头,被认为是夏朝都城的遗址。在国家的推动下,根据最新的考古发现,甲骨文中有在位国君与关于特殊天象记载的描述,把中国的信史向前推进到夏朝的开端(禹的时代),大概公元前两千年。已经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发表夏商周年表,确定周朝开始于约公元前2070年。这样,就有了中国历史四千年的答案。再加上估算的尧,舜两朝年代,还往上数帝喾,颛顼,黄帝三代,这么加起来,才够五千年)。中华文明亦称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之一。 何为华夏? 《左传定公十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中国自古就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从字义上来讲,“华”字有美丽的含义,“夏”字有盛大的意义,“华夏”本义即有文明的含义。可见,华夏族是以服饰华采之美为华;以疆界广阔与文化繁荣、礼仪道德兴盛为夏。华夏二字在现实中的实体展示就是服饰、礼仪、经典。华夏文明是炎黄血统、诗书礼仪文化和中华疆界统合在一起的实体。

由有服章之美开始(传统服饰)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先正衣冠,后学做人,始于衣冠,大于博远)。问孩子们怎么理解古装和传统服饰(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不是一种孤立存在的文化现象,它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体,也是附着于物质载体之上的主体美的物化形态,既主象征表意性又倡导审美愉悦性,既注重形式美的创造又崇尚情感意念的表达,使涵意义与表现形式完美统一)?服饰是人类生活的要素,又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它除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外(御寒、遮羞、审美),还代表着一定时期的文化。服装的款式与演变,服装面料的选用与搭配,服装颜色的选择与组合,特定场合着装的选筛与习惯,均记录着特定时期的生产力状况和科技水平,反映着人们的思想文化、信仰、审美观念和生活情趣,也烙有特定时代的印痕。 服饰是一种文化现象。几千年来,中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制造出了许多精美绝伦的服饰,为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纵观历史轨迹,中国服饰文化的演变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形态(以原始社会为基础的“自然形态”时期、以阶级社会为基础的“制度形态”时期和以有阶级存在社会为基础的“自由形态”时期)。 以石器时代为基础的“自然形态”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最初形态。在漫长的原始社会(起于公元前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止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建立),人们茹毛饮血,大多赤身裸体,不存在服饰。进入石器时代后(旧石器时代的晚期),人们掌握了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的方法,发明了骨锥和骨针,从而创造了原始的服装(用兽皮缝制的衣服。约在公元前五千年前,中国出现了仰韶文化,产生了纺织,开始用石纺轮把采集来的野麻纤维捻成细线,织成麻布,制成服装。到了殷商时代,随着“蚕”的饲养,人们对丝织技术的熟练掌握和纺织机的进一步改进,“丝”、“皂”的出现和“提花装置”的发明,制造出精美瑰丽的丝绸,服饰文化基本形成。在这一整个无阶级社会发展中,服饰文化的主要特征表现为“自然形态文化”,男耕女织,有什么做什么,做什么穿什么,穿什么是什么。所呈现的是一种简单的文化形式。 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阶级社会的出现,服饰文化进入了以阶级社会为基础的“制度形态”时期,服饰又被赋予了新的功能,如政治功能,不同形制的服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