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生物选修课后题答案

人教版生物选修课后题答案

人教版生物选修课后题答案
人教版生物选修课后题答案

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本专题围绕传统发酵食品的制作展开,主要操作技术归纳如下。

1.果酒与果醋的制作技术。

2.腐乳的制作技术。

3.泡菜的腌制与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一、基础知识

(一)果酒制作的原理

知识要点:1.酵母菌的兼性厌氧生活方式;2.发酵需要的适宜条件;3.传统发酵技术所使用的酵母菌的来源。

(二)果醋制作的原理

知识要点:1.酒变醋的原理;2.控制发酵条件的作用;3.制醋所利用的醋酸菌的来源。

二、课题成果评价

(一)果酒的制作是否成功

发酵后取样,通过嗅味和品尝进行初步鉴定。此外,还可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并用重铬酸钾检验酒精的存在。如果实验结果不理想,请学生分析失败原因,然后重新制作。

(二)果醋的制作是否成功

首先通过观察菌膜的形成、嗅味和品尝进行初步鉴定,再通过检测和比较醋酸发酵前后的pH作进一步的鉴定。此外,还可以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发酵液中是否有醋酸菌,并统计其数量作进一步鉴定。

三、答案和提示

(一)旁栏思考题

1.你认为应该先冲洗葡萄还是先除去枝梗?为什么?

答:应该先冲洗,然后再除去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2.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防止发酵液被污染?

提示:需要从发酵制作的过程进行全面的考虑。例如,榨汁机、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要完全揭开瓶盖等。

3.制葡萄酒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18~25℃?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

答: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2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因此需要将温度控制在其最适温度范围内。而醋酸菌是嗜温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因此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

4.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

答:醋酸菌是好氧菌,在将酒精变为醋酸时需要氧的参与,因此要适时向发酵液中充气。

(二)[资料]发酵装置的设计讨论题

请分析此装置中的充气口、排气口和出料口分别有哪些作用。为什么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结合果酒、果醋的制作原理,你认为应该如何使用这个发酵装置?

答:充气口是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用的;排气口是在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CO2的;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其作用类似巴斯德的鹅颈瓶。使用该装置制酒时,应该关闭充气口;制醋时,应将充气口连接气泵,输入氧气。

(三)练习

2.提示:大规模生产时需要进行更为全面周详的考虑,如原料的来源与选择、菌种的培育与选择、发酵的设备、发酵条件的自动化控制,以及如何严格控制杂菌污染;等等。此外,无论是葡萄酒或葡萄醋,实验时所检测的发酵液,并非商品意义上的产品。在实际生产中还需沉淀过滤、灭菌装瓶等获得成品酒或醋。葡萄酒还需在一定设施和条件下(如橡木桶和地窖)进行后续发酵,以获得特定的风味和色泽。

3.提示:需考虑厂房、设备投资、原材料采购、工人人数及工资、产品种类、生产周期、销售渠道、利润等问题。

课题2腐乳的制作

一、基础知识

知识要点:相关的微生物,如毛霉等在腐乳制作中的作用。

二、课题成果评价

(一)是否完成腐乳的制作

学生是否完成腐乳的制作依据是:能够合理地选择实验材料与用具;前期发酵后豆腐的表面长有菌丝,后期发酵制作基本没有杂菌的污染。

(二)腐乳质量的评价

制作成功的腐乳应该具有以下特点:色泽基本一致、味道鲜美、咸淡适口、无异味、块形整齐、厚薄均匀、质地细腻、无杂质。

(三)能否总结不同条件对腐乳风味和质量的影响。

学生能从盐、酒的用量、发酵的温度、发酵时间的长短,以及香辛料等因素中的某一因素来说明其对腐乳风味或质量的影响。

三、答案和提示

(一)旁栏思考题

1.你能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释豆腐长白毛是怎么一回事?

答:豆腐上生长的白毛是毛霉的白色菌丝。严格地说是直立菌丝,在豆腐中还有匍匐菌丝。

2.王致和为什么要撒许多盐,将长毛的豆腐腌起来?

答:盐能防止杂菌污染,避免豆腐腐败。

3.我们平常吃的豆腐,哪种适合用来做腐乳?

答:含水量为70%左右的豆腐适于作腐乳。用含水量过高的豆腐制腐乳,不易成形。

4.吃腐乳时,你会发现腐乳外部有一层致密的“皮”。这层“皮”是怎样形成的呢?它对人体有害吗?它的作用是什么?

答:“皮”是前期发酵时在豆腐表面上生长的菌丝(匍匐菌丝),它能形成腐乳的“体”,使腐乳成形。“皮”对人体无害。

(二)练习

1.答:越接近瓶口,杂菌污染的可能性越大,因此要随着豆腐层的加高增加盐的用量,在接近瓶口的表面,盐要铺厚一些,以有效防止杂菌污染。

课题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一、基础知识(一)乳酸菌发酵

知识要点:1.乳酸菌在自然界的分布;2.乳酸菌发酵的原理。

(二)亚硝酸盐

知识要点:1.亚硝酸盐的有关知识;2.我国食品卫生标准规定的亚硝酸盐含量标准;3.亚硝酸盐的危害。

三、课题成果评价

(一)泡菜腌制的质量如何

可以根据泡菜的色泽和风味进行初步的评定,还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乳酸菌形态,比较不同时期泡菜坛中乳酸菌的含量。

(三)是否进行了及时细致的观察与记录

在实验进行过程中,应及时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进行鉴定,比较不同时期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及其对泡菜质量的影响。

三、答案和提示

(一)旁栏思考题

1.为什么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不能发酵成酸奶?

答:酸奶的制作依靠的是乳酸菌的发酵作用。抗生素能够杀死或抑制乳酸菌的生长,因此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不能发酵成酸奶。

2.为什么日常生活中要多吃新鲜蔬菜,不吃存放时间过长、变质的蔬菜?

答:有些蔬菜,如小白菜和萝卜等,含有丰富的硝酸盐。当这些蔬菜放置过久发生变质(发黄、腐烂)或者煮熟后存放太久时,蔬菜中的硝酸盐会被微生物还原成亚硝酸盐,危害人体健康。

3.为什么泡菜坛内有时会长一层白膜?你认为这层白膜是怎么形成的?

答:形成白膜是由于产膜酵母的繁殖。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泡菜发酵液营养丰富,其表面氧气含量也很丰富,适合酵母菌繁殖。

(二)练习

2.答:果酒的制作主要利用的是酵母菌的酒精发酵,果醋的制作利用的是醋酸菌将酒精转变为醋酸的代谢,腐乳的制作利用的主要是毛霉分泌的蛋白酶等酶类,泡菜的制作利用的是乳酸菌的乳酸发酵。

传统发酵技术都巧妙地利用了天然菌种,都为特定的菌种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最终的发酵产物不是单一的组分,而是成分复杂的混合物。

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本专题围绕微生物技术展开,主要技术归纳如下。

1.培养基的制备。

2.高压蒸汽灭菌和干热灭菌。

3.倒平板操作。

4.平板划线操作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5.应用选择培养基分离某种特定的微生物(课题2和课题3)。

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一.知识要点:

(一)培养基

1.培养基的用途和种类,指出培养基可分为液体和固体两大类;

2.不同的微生物往往需要采用不同的培养基配方;

3.尽管培养基的配方各不相同,但是其基本成分都包括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

(二)无菌技术

知识要点:1.无菌技术的概念;2.消毒与灭菌的概念及两者的区别;3.常用的消毒与灭菌的方法,接种环灼烧灭菌的方法

二.课题成果评价

(一)培养基的制作是否合格

如果未接种的培养基在恒温箱中保温1~2 d后无菌落生长,说明培养基的制备是成功的,否则需要重新制备。

(二)接种操作是否符合无菌要求

如果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的颜色、形状、大小基本一致,并符合大肠杆菌菌落的特点,则说明接种操作是符合要求的;如果培养基上出现了其他菌落,则说明接种过程中,无菌操作还未达到要求,需要分析原因,再次练习。

(三)是否进行了及时细致的观察与记录

培养12 h与24 h后的大肠杆菌菌落的大小会有明显不同,及时观察记录的同学会发现这一点,并能观察到其他一些细微的变化。这一步的要求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与习惯。

三、答案和提示

(一)旁栏思考题

1.无菌技术除了用来防止实验室的培养物被其他外来微生物污染外,还有什么目的?

答:无菌技术还能有效避免操作者自身被微生物感染。

2.请你判断以下材料或用具是否需要消毒或灭菌。如果需要,请选择合适的方法。

(1)培养细菌用的培养基与培养皿

(2)玻棒、试管、烧瓶和吸管

(3)实验操作者的双手

答:(1)、(2)需要灭菌;(3)需要消毒。

(二)倒平板操作的讨论

1.培养基灭菌后,需要冷却到50 ℃左右时,才能用来倒平板。你用什么办法来估计培养基的温度?

提示:可以用手触摸盛有培养基的锥形瓶,感觉锥形瓶的温度下降到刚刚不烫手时,就可以进行倒平板了。

2.为什么需要使锥形瓶的瓶口通过火焰?

答:通过灼烧灭菌,防止瓶口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3.平板冷凝后,为什么要将平板倒置?

答:平板冷凝后,皿盖上会凝结水珠,凝固后的培养基表面的湿度也比较高,将平板倒置,既可以使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又可以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4.在倒平板的过程中,如果不小心将培养基溅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部位,这个平板还能用来培养微生物吗?为什么?

答:空气中的微生物可能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培养基上滋生,因此最好不要用这个平板培养微生物。

(三)平板划线操作的讨论

1.为什么在操作的第一步以及每次划线之前都要灼烧接种环?在划线操作结束时,仍然需要灼烧接种环吗?为什么?

答:操作的第一步灼烧接种环是为了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使下一次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从而通过划线次数的增加,使每次划线时菌种的数目逐渐减少,以便得到菌落。划线结束后灼烧接种环,能及时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2.在灼烧接种环之后,为什么要等其冷却后再进行划线?

答:以免接种环温度太高,杀死菌种。

3.在作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为什么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

答:划线后,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处要少,每次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能使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减少,最终能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

(四)涂布平板操作的讨论

涂布平板的所有操作都应在火焰附近进行。结合平板划线与系列稀释的无菌操作要求,想一想,第2步应如何进行无菌操作?

提示:应从操作的各个细节保证“无菌”。例如,酒精灯与培养皿的距离要合适、吸管头不要接触任何其他物体、吸管要在酒精灯火焰周围;等等。

(五)练习

1.提示:可以从微生物生长需要哪些条件的角度来思考。例如,微生物的生长需要水、空气、适宜的温度,食品保存可以通过保持干燥、真空的条件,以及冷藏等方法来阻止微生物的生长。

2.提示:可以从这三种培养技术的原理、操作步骤等方面分别进行总结归纳。例如,这三种培养技术都需要为培养物提供充足的营养,但无土栽培技术的操作并不需要保证无菌的条件,而其他两种技术都要求严格的无菌条件。

课题2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

一.研究思路

(一)筛选菌株

微生物的选择培养,是指利用培养基的组成使适宜生长的特定微生物得到较快繁殖的技术,也称为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在本课题提供的选择培养基的配方中,尿素是培养基中的惟一氮源,因此,原则上只有能够利用尿素的微生物才能够生长。但实际上,微生物的培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有些微生物可以利用其他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生长繁殖,因此能够在选择培养基上生长的微生物不一定是所需要的微生物,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

(二)统计菌落数目

统计菌落数目的理论依据是: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因此,恰当的稀释度是成功地统计菌落数目的关键。为了保证结果准确,通常将几个稀释度下的菌液都涂布在平板上,培养后再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

(三)设置对照

A同学的结果与其他同学不同,可能的解释有两种。一是由于土样不同,二是由于培养基污染或操作失误。究竟是哪个原因,可以通过实验来证明。实验方案有两种。一种方案是可以由其他同学用与A同学一样的土样进行实验,如果结果与A同学一致,则证明A无误;如果结果不同,则证明A 同学存在操作失误或培养基的配制有问题。另一种方案是将A同学配制的培养基在不加土样的情况下进行培养,作为空白对照,以证明培养基是否受到污染。通过这个事例可以看出,实验结果要有说服力,对照的设置是必不可少的。

二..课题成果评价

(一)培养物中是否有杂菌污染以及选择培养基是否筛选出菌落

对照的培养皿在培养过程中没有菌落生长,说明培养基没有被杂菌污染。牛肉膏培养基的菌落数目明显大于选择培养基的数目,说明选择培养基已筛选出一些菌落。

(二)样品的稀释操作是否成功

如果得到了2个或2个以上菌落数目在30~300的平板,则说明稀释操作比较成功,并能够进行菌落的计数。

三..练习

2.提示:反刍动物的瘤胃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其中也包括分解尿素的微生物。由于瘤胃中的微生物多为厌氧菌,接触空气后会死亡,因此分离其中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除了需要准备选择培养基外,还应参照厌氧菌的培养方法进行实验设计.

课题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一.基础知识

(一)纤维素与纤维素酶

知识要点: 1.纤维素在生物圈的分布;2.纤维素酶的作用。

(二)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

知识要点: 1.刚果红染色法;2.刚果红染色法的原理。

二、课题成果评价

(一)培养基的制作是否合格以及选择培养基是否筛选出菌落:对照的培养基在培养过程中没有菌落生长则说明培养基制作合格。如果观察到产生透明圈的菌落,则说明可能获得了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二)分离的结果是否一致:由于在土壤中细菌的数量远远高于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因此最容易分离得到的是细菌。但由于所取土样的环境不同,学生也可能得到真菌和放线菌等不同的分离结果。

三、答案和提示

(一)旁栏思考题

1.本实验的流程与课题2中的实验流程有哪些异同?

答:本实验流程与课题2的流程的区别如下。课题2是将土样制成的菌悬液直接涂布在以尿素为惟一氮源的选择性培养基上,直接分离得到菌落。本课题通过选择培养,使纤维素分解菌得到增殖后,再将菌液涂布在选择培养基上。其他步骤基本一致。

2.为什么要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寻找纤维素分解菌?

答:由于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纤维素分解菌的含量相对提高,因此从这种土样中获得目的微生物的几率要高于普通环境。

3.将滤纸埋在土壤中有什么作用?你认为滤纸应该埋进土壤多深?

答:将滤纸埋在土壤中能使纤维素分解菌相对聚集,实际上是人工设置纤维素分解菌生存的适宜环境。一般应将纸埋于深约10 cm左右腐殖土壤中。

4.想一想,这两种方法各有哪些优点与不足?你打算选用哪一种方法?两种刚果红染色法的比较

方法一是传统的方法,缺点是操作繁琐,加入刚果红溶液会使菌落之间发生混杂;其优点是这样显示出的颜色反应基本上是纤维素分解菌的作用。方法二的优点是操作简便,不存在菌落混杂问题,缺点是由于纤维素和琼脂、土豆汁中都含有淀粉类物质,可以使能够产生淀粉酶的微生物出现假阳性反应。但这种只产生淀粉酶的微生物产生的透明圈较为模糊,因为培养基中纤维素占主要地位,因此可以与纤维素酶产生的透明圈相区分。方法二的另一缺点是:有些微生物具有降解色素的能力,它们在长时间培养过程中会降解刚果红形成明显的透明圈,与纤维素分解菌不易区分。

5.为什么选择培养能够“浓缩”所需的微生物?

答:在选择培养的条件下,可以使那些能够适应这种营养条件的微生物得到迅速繁殖,而那些不适应这种营养条件的微生物的繁殖被抑制,因此可以起到“浓缩”的作用。

(二)练习

2.答:流程图表示如下。

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此步是否需要,应根据样品中目的菌株数量的多少来确定)→梯度稀释→将菌悬液涂布到有特定选择作用的培养基上→挑选单菌落→发酵培养

专题3 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本专题围绕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技术展开,主要技术归纳如下。

1.培养基的制备

2.外植体消毒

3.接种

4.培养

5.移栽

6.栽培

课题1 菊花的组织培养

一、基础知识

(一)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过程

知识要点:1.细胞分化的概念;2.离体植物细胞的脱分化和再分化。

(二)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因素

知识要点: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因素有培养基配制、外植体的选取、消毒、接种、培养、移栽和栽培等。

二、注意事项

(一)无菌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

植物组织培养不同于扦插、分根、叶插等常规无性繁殖。由于植物组织培养所利用的植物材料体积小、抗性差,所以对培养条件的要求较高,对无菌操作的要求非常严格。如果不小心引起污染,将可能造成培养工作的前功尽弃。

无菌技术包括培养基消毒灭菌和植物材料(外植体)的消毒灭菌。对培养材料进行表面灭菌时,一方面要考虑药剂的消毒效果;另一方面还要考虑植物材料的耐受能力。不同药剂、不同植物材料,甚至不同器官要区别对待。

(二)妥善处理被污染的培养物

即使对于有经验的操作人员,操作后出现培养物被污染的情况也常有。一般情况下,细菌污染可能是由接种人员造成的,如未戴口罩,接种时说话,或手及器械消毒不严等。真菌污染可能是植物材料灭菌不当。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旦发现培养材料被污染,特别是真菌性污染,一定不要打开培养瓶。应先将所有被污染的培养瓶统一放在高压蒸汽锅内进行高压蒸汽灭菌,然后再打开培养瓶,进行清洗。

(三)有毒药品的用后处理

外植体灭菌用过的有毒药品要妥善处理(如氯化汞等),以免引起环境污染。一般应收集后统一交给有关专业部门处理。

三、课题成果评价

(一)对接种操作中污染情况的分析

接种3~4 d后,在接种操作中被杂菌污染的培养物会表现出被污染的现象。请学生适时统计污染率,分析接种操作是否符合无菌要求。

(二)是否完成了对植物组织的脱分化和再分化

观察实验结果,看看是否培养出了愈伤组织,记录多长时间长出愈伤组织。统计更换培养基后愈伤组织进一步分化成根和芽的比例和时间。

(三)是否进行了统计、对照与记录

做好统计和对照,填好结果记录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从实验的第一步开始就要做好实验记录,可以分组配制不同培养基,如诱导愈伤或直接分化丛芽的培养基,然后做不同配方的比较。

(四)生根苗的移栽是否合格

生根苗移栽技术的关键是既要充分清洗根系表面的培养基,又不能伤及根系。一般使用无土栽培的办法。培养基质要提前消毒,可以向培养基质喷洒质量分数为5%的高锰酸钾,并用塑料薄膜覆盖12 h。掀开塑料薄膜后24 h才能移栽。新移栽的组培苗要在温室过渡几天,等壮苗后再定植大田或进行盆栽。统计自己移栽的成活率,看看移栽是否合格。

四、答案和提示

(一)旁栏思考题

1.你能说出各种营养物质的作用吗?同专题2中微生物培养基的配方相比,MS培养基的配方有哪些明显的不同?

答:微量元素和大量元素提供植物细胞生活所必需的无机盐;蔗糖提供碳源,同时能够维持细胞的渗透压;甘氨酸、维生素等物质主要是为了满足离体植物细胞在正常代谢途径受到一定影响后所产生的特殊营养需求。微生物培养基以有机营养为主。与微生物的培养不同,MS培养基则需提供大量无机营养,无机盐混合物包括植物生长必须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2.你打算做几组重复?你打算设置对照实验吗?

答:可以生分组,做不同的材料或配方,最后分别汇报成果。但每种材料或配方至少要做一组以上的重复。设置对照实验可以取用一个经过灭菌的装有培养基的锥形瓶,与接种操作后的锥形瓶一同培养,用以说明培养基制作合格,没有被杂菌污染。

(二)练习

1.答:植物组织培养所利用的植物材料体积小、抗性差,对培养条件的要求较高。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同样适合于某些微生物的生长,如一些细菌、真菌等的生长。而培养物一旦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就会导致实验前功尽弃,因此要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

2.答:外植体的生理状态是成功进行组织培养的重要条件之一。生长旺盛的嫩枝生理状况好,容易诱导脱分化和再分化。

课题2 月季的花药培养

一、基础知识

(一)被子植物的花粉发育

知识要点:1.花粉是单倍体生殖细胞;2.花粉的发育要经历不同的时期。

(二)产生花粉植株的两种途径

知识要点:花药培养产生花粉植株的两种途径。

(三)影响花药培养的因素

知识要点:选取适宜的材料和培养基组成是花粉植株诱导成功的关键。

二、课题成果评价

(一)选材是否恰当

选材是否成功是花药培养成功的关键。学生应学会通过显微镜观察处于适宜发育期的花粉。

(二)无菌技术是否过关

如果出现了污染现象,说明某些操作步骤,如培养基灭菌、花蕾消毒或接种等有问题。

(三)接种是否成功

如果接种的花药长出愈伤组织或释放出胚状体,花药培养的第一步就成功了。要适时转换培养基,以便愈伤组织或胚状体进一步分化成再生植株。

三、答案和提示

(一)旁栏思考题

为什么花瓣松动会给材料的消毒带来困难?

答:花瓣松动后,微生物就可能侵入到花药,给材料的消毒带来困难。

(二)练习

1.答:F2代紫色甜玉米的基因型组成可能为Aasusu或AAsusu。如果运用常规育种方法,将F2代中的紫色甜玉米与白色甜玉米(aasusu)进行测交,可以选择出基因型为AAsusu纯种紫色甜玉米。

但这种方法比较繁琐,耗时也较长,需要至少三年的选种和育种时间。如果利用花药培养的技术,在F1代产生的花粉中就可能有Asu的组合,再将花粉植株进行染色体加倍,就可以直接得到紫色甜玉米的纯合体(AAsusu)。这种方法可以大大缩短育种周期。

2.答: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与花药培养技术的相同之处是:培养基配制方法、无菌技术及接种操作等基本相同。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花药培养的选材非常重要,需事先摸索时期适宜的花蕾;花药裂开后释放出的愈伤组织或胚状体也要及时更换培养基;花药培养对培养基配方的要求更为严格。这些都使花药培养的难度大为增加。

专题5 DNA和蛋白质技术

课题1 DNA的粗撮与鉴定技术

一、基础知识

知识要点:1.DNA的物理化学性质,尤其是DNA的溶解性;2.二苯胺法鉴定DNA的方法和原理。

分析插图5-1“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曲线”,理解:在NaCl溶液浓度低于0.14 mol/L时,DNA的溶解度随NaCl溶液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在0.14 mol/L时,DNA溶解度最小;当NaCl

溶液浓度继续增加时,DNA的溶解度又逐渐增大。利用上述原理,可以将DNA溶于高浓度的NaCl 溶液中,使其与其他物质分开。

2.认识DNA和蛋白质对酶、高温和洗涤剂的耐受性的不同。教材在实验设计中关于去除滤液中杂质的第二、第三个方案,正是利用了上述不同的特性,从而达到分离DNA和蛋白质的目的。

3.用二苯胺法鉴定DNA的方法

二、课题成果评价

(一)是否提取出了DNA

观察你提取的DNA颜色,如果不是白色丝状物,说明DNA中的杂质较多;二苯胺鉴定出现蓝色说明实验基本成功,如果不呈现蓝色,可能所提取的DNA含量低,或是实验操作中出现错误,需要重新制备。

(二)分析DNA中的杂质

本实验提取的DNA粗制品有可能仍然含有核蛋白、多糖等杂质。

(三)不同实验方法的比较

对于不同的实验方法,本课题可以采用分组的方法进行研究。首先选取不同的实验材料,其次同种材料还可以采用不同方法,从多方面比较实验结果,如DNA的纯度、DNA的颜色、二苯胺显色的深浅等,看看哪种实验材料、哪种提取方法的效果更好。

三、答案和提示

(一)旁栏思考题

1.为什么加入蒸馏水能使鸡血细胞破裂?

答:蒸馏水对于鸡血细胞来说是一种低渗液体,水分可以大量进入血细胞内,使血细胞胀裂,再加上搅拌的机械作用,就加速了鸡血细胞的破裂(细胞膜和核膜的破裂),从而释放出DNA。

2.加入洗涤剂和食盐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答:洗涤剂是一些离子去污剂,能溶解细胞膜,有利于DNA的释放;食盐的主要成分是NaCl,有利于DNA的溶解。

3.如果研磨不充分,会对实验结果产生怎样的影响?

答:研磨不充分会使细胞核内的DNA释放不完全,提取的DNA量变少,影响实验结果,导致看不到丝状沉淀物、用二苯胺鉴定不显示蓝色等。

4.此步骤获得的滤液中可能含有哪些细胞成分?

答:可能含有核蛋白、多糖和RNA等杂质。

5.为什么反复地溶解与析出DNA,能够去除杂质?

答:用高盐浓度的溶液溶解DNA,能除去在高盐中不能溶解的杂质;用低盐浓度使DNA析出,能除去溶解在低盐溶液中的杂质。因此,通过反复溶解与析出DNA,就能够除去与DNA溶解度不同的多种杂质。

6.方案二与方案三的原理有什么不同?

答:方案二是利用蛋白酶分解杂质蛋白,从而使提取的DNA与蛋白质分开;方案三利用的是DNA

和蛋白质对高温耐受性的不同,从而使蛋白质变性,与DNA分离。

(二)练习

1.答:提取DNA的第一步是材料的选取,其目的是一定要选取DNA含量较高的生物材料,否则会由于实验过程中或多或少的损失而造成检测的困难;第二步是DNA的释放和溶解,这一步是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要尽可能使细胞内的DNA全部溶解;第三步是DNA的纯化,即根据DNA的溶解特性、对酶及高温的耐受性的不同等特性,最大限度地将DNA与杂质分开;最后一步是对DNA进行鉴定,这是对整个实验的结果的检测。

2.答:提取蛋白质比提取DNA的难度大。这是因为,与DNA相比,蛋白质对温度、盐浓度、pH等条件要敏感得多,很容易失活;并且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多种多样,理化性质各不相同,使得蛋白质的提取没有一种统一的方法,只能根据特定蛋白质的特性摸索提取的条件,设计特定的方法。

专题6 植物有效万分的提取

本专题围绕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展开,主要操作技术归纳如下。

1.蒸馏法。

2.压榨法。

3.萃取法。

课题1 植物芳香油的提取

一、基础知识

(一)植物芳香油的来源

知识要点:1.植物芳香油的来源和发展历史;2.植物芳香油的主要化学成分。

(二)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

知识要点:提取植物芳香油的三种基本方法:蒸馏、压榨和萃取。

二、课题成果评价

(一)是否提取出了植物精油

观察提取出的玫瑰精油或橘皮精油,从颜色、气味等方面来评价所提取的精油的纯度和质量。从玫瑰花提取的芳香油是浅黄色至黄色的液体,并带有甜韵的玫瑰香;从橘皮提取的橘皮精油无色透明,具有诱人的橘香味。本课题只是对两种精油进行了初步的提取,其中仍然含有大量的杂质。

(二)出油率的计算

根据教科书提供的公式计算出油率。如果出油率高,说明实验方案设计合理;如果出油率低,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从实验方法的选择、实验过程的操作等各方面分析原因,改进后再作尝试。

三、答案和提示

练习

1.答:植物芳香油一般都是由2~3种芳香油混合调配而成的,其中的基底油常取自植物的种子或果实,比如胡桃油、甜杏油。基底油与其他芳香油调配在一起,能够加强功效。

从玫瑰花中提取出的玫瑰油称为“液体黄金”,是世界香料工业不可取代的原料,多用于制造高级香水等化妆品。提取出的玫瑰油不含有任何添加剂或化学原料,是纯天然的护肤品,具有极好的抗衰老和止痒作用,能够促进细胞再生、防止肌肤老化、平抚肌肤细纹,还具有使人放松、愉悦心情的功效。

杏仁油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是一种质地轻柔、高渗透性的保湿剂。

熏衣草精油取自熏衣草花,具有怡神、助睡眠、舒缓压力的作用,此外它还具有降压、止痛、促进细胞再生的功能,可以用于治疗烫伤和蚊虫叮咬、预防和改善脱发。

柠檬精油取自柠檬果皮,具有消除紧张、焦虑、振奋精神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神经衰弱、关节炎,还具有促进血液循环、杀菌止痛、平衡油脂分泌、舒缓肌肤老化、滋养头发的功效。

茶树精油具有新鲜、强烈的药草香味,能改善毛孔阻塞,净化肌肤,抗感染,对治疗青春痘有奇效。它也能消除疲劳、缓解压力。

天竺葵精油能收敛皮肤,平衡、调理、润滑中干性皮肤和敏感性皮肤,改善橘皮样表皮,还有助于恢复精力,平缓心情。

茉莉精油能防止肌肤老化,对中干性皮肤和敏感性皮肤具有良好的保湿和滋润作用,尤其对女性的妊娠纹和内分泌有独特的改善效果。

橙花精油具有清新的水果香味,不但能使人镇静,还能防止中干性肌肤的老化现象发生,给肌肤赋予青春活力,促进皮肤再生。

课题2 胡萝卜素的提取

一、基础知识

1.胡萝卜素的性状;

2.胡萝卜素的提取方法

二、课题成果评价

(一)确定提取胡萝卜素的最佳方案

在进行本实验时,可以分组,每组可以采用不同的有机溶剂和时间进行萃取,比较各组的实验结果,确定提取胡萝卜素的最佳方案。

(二)是否出现对应的层析带

如果萃取样品中出现了和标准样品一样的层析带,说明提取胡萝卜素的实验成功。由于提取物中含有杂质,萃取样品的颜色可能比标准样品的颜色浅,我们也可以通过颜色的比较,初步确定提取的胡萝卜素的量。

二、答案和提示

(一)[资料一]萃取剂的选择讨论题

1.乙醇和丙酮能够用于胡萝卜素的萃取吗?为什么?

答:胡萝卜素可溶于乙醇和丙酮,但它们是水溶性有机溶剂,因萃取中能与水混溶而影响萃取效果,所以不用它们作萃取剂。

2.在石油醚、醋酸乙酯、乙醚、苯和四氯化碳这几种有机溶剂中,哪种最适宜用来提取胡萝卜素?

答:在这五种有机溶剂中,石油醚的沸点最高,在加热萃取时不易挥发,所以石油醚最适宜用作萃取剂。

(二)练习

1.答:列表分析如下。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综合测试试题(1_4章)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综合测试试题(1-4章)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身高、体重不同 B 制造工具的能 力不同 C 脑发育的程度不同 D 运动方式不同 2、控制人口增长过快的关键是() A 晚婚 B 晚育 C 优生 D 少生 3、胎儿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正确的是() A 脐带→胎盘→母体→胎儿 B 母体→胎盘→脐带→胎儿 C 胎盘→脐带→母体→胎儿 D 母体→脐带→胎盘→胎儿 4、人在跑步时,呼吸加快加深,主要是为了满足体所需要的() A 氧气 B 二氧化碳 C 有机物 D 水和无机盐 5、人的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是()

A 婴儿期 B 幼儿期 C 童年期 D 青春期 6、下列有关青春期特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男女出现各自的外形特征 B 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明显增强 C 身高迅速增长 D 身体已经完全发育成熟 7、人类学家研究表明,人类起源于() A 类人猿 B 黑猩猩 C 森林古猿 D 南方古猿 8、下列各项措施中,不能避免遗传疾病孩子出生的是() A 采取科学的分娩措施 B 推迟结婚和生育的年龄 C 男女青年做婚前检查 D 孕妇定期到医院检查身体 9、人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 A 糖类 B 脂肪 C 蛋白质 D 维生素 10、被现代科学家称为人类的“第七类营养素”的是()

A 无机盐 B 膳食纤维 C 胡萝卜素 D 维生素C 11、下列消化液中能够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三种有机物的消化液是 A 唾液 B 胆汁 C 胰液 D 胃液 12、分泌胆汁的消化器官是() A 胆囊 B 肝脏 C 胰腺 D 唾液腺 13、下列关于小肠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表面具有皱襞和小肠绒毛 B 小肠绒毛中有许多毛细血管 C 小肠和胃相连 D 小肠长5~6米 14、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下列饮食适合青少年的是() A 每天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B 只吃蔬菜,不吃鱼肉 C 吃少量的饭,主要依赖喝牛奶 D 按“平衡膳食宝塔”定时进餐

★必修三课后题答案 (1)

必修三 1.1基础题1.C。2.B。3.B。4.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拓展题(1)肺泡壁、毛细血管壁。(2)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3)肾小管的重吸收。(4)皮肤。 1.2基础题1.D。2.C。3.D。 自我检测:1.(1)×;(2)√;(3)×;(4)√。2.(1)D;(2)D;(3)D。 2.1基础题1.B。2.大脑、小脑和脑干。拓展题1.b、c、d、e。 2.2 1.CD 2. 2.3 1.(1)×;(2)√。 2.4 1.(1)×;(2)√;(3)×。2. D。 自我检测:1.填空(1)下降,骨骼肌收缩。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下丘脑,肾上腺、胰岛、甲状腺等。(2)脑干。(3)异物。(4)过敏;过敏原,灰尘。2.选择(1) C(2) D 3.画概念图(1) a神经元b传入神经元c传出神经元d神经元;e效应器[知识迁移]1.D 2.D 3.1基础题:可使植株接受比较均匀的阳光照射,以避免因植物向光性生长而引起植株弯曲。 3.2 基础题1.C。2.B。拓展题1.提示:由于重力作用,生长素在下部的浓度高。对于植株的茎来说,这个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生长,因而下面的生长较快,植株的茎就向上弯曲生长。同样的生长素浓度,对于植株的根来说,却会抑制生长,因而,根部下面的生长比上面的慢,根就向下弯曲生长。如果是在太空中的空间站中生长,植株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而是横向生长。 3.3 1.D,因为它是人工合成的物质,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2.B更准确。A过于绝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是非常复杂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由基因控制的,环境变化也会影响基因的表达,激素调节只是其中的一种调节方式。 自我检测:1.D。2.B,C,D。 3.D。[知识迁移]B,因为果肉细胞由子房壁、胎座等细胞发育而来,染色体数与体细胞一样。 4.11.约386条。2.调查鼠的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蚯蚓的密度可用样方法。3.B。 4.21.提示:在食物充足、空间广阔、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等优越条件下,种群可能会呈“J”型增长。例如,澳大利亚昆虫学家曾对果园中蓟马种群进行过长达14年的研究,发现在环境条件较好的年份,种群数量增长迅速,表现出季节性的“J”型增长。在有限的环境中,如果种群的初始密度很低,种群数量可能会出现迅速增长。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种内竞争就会加剧,因此,种群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就会停止增长,这就是“S”型增长。例如,栅列藻、小球藻等低等植物的种群增长,常常具有“S”型增长的特点。 2.提示:(1)以年份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根据表中数字画曲线。(2)食物充足,没有天敌,气候适宜等。(3)作为食物的植物被大量吃掉,导致食物匮乏;自然灾害等。 4.31.B。2.提示:屏障撤掉后,很可能出现以下情况:由于种群A捕食种群B,种群B的数量减少,而种群A的数量增加。但随着种群B的数量减少,种群A因食物来源减少而出现数量减少,种群B的数量又会出现一定的增加。这样,假设水族箱中资源和其他条件较稳定,种群A和种群B将出现此消彼长的相对稳定情况。 4.41.(1)×;(2)√。2. D。 3.C。 自我检测:一、概念检测1.(1)×;(2)×;(3)√;(4)√;(5)×。2.(1)D;(2)D;(3)C。二、知识迁移提示:1.(1)从图中可知,鸽的种群密度较小易受鹰的攻击,种群密度较大则鹰的攻击成功率就较低。(2)起初出现数量增加,以后可能趋于稳定。 2.这是群落演替的结果。因为柳树较高大,占据更多的空间和阳光。与草莓相比,它具有生长的优势,所以柳树能迅速繁殖起来,而草莓得不到生长所需的阳光,难以成片生长。 5.1 1.(1)阳光;(2)10~15 m;(3)消费者、分解者。2.B。3.C。 5.2 1.A。2.D。3.B。 5.3 1.(1)√;(2)╳。2.A。3.B。4.提示:是。因为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无机环境的总和,通过物质循环构成一个物质上自给自足的系统 5.4属于物理信息的是(1、2、3、4、6、7、9、10、11);属于化学信息的为(5、8);属于行为信息的有(12)。 5.5 1.(1)√;(2)×;(3)√。2.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两个生态系统是(1、8);人的作用突出的生态系统有(6、7、9、11);陆地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较强的是(1、2),较弱的是(3、5、6、7、11);水域生态系统在遭到较严重的破坏后,恢复较快的是(4、9),恢复较慢的是(8)。 自我检测:1.(1)×;(2)√;(3)√;(4)×;(5)√。2.(1)B;(2)C。 二、知识迁移 2.提示:(1)藻类数量减少;需氧型细菌大量繁殖,溶解氧随有机物被细菌分解而大量消耗。(2)有机物分解后形成的大量的NH+4等无机盐离子,有利于藻类的大量繁殖。(3)藻类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有机物减少,需氧型细菌数量下降,因而对溶解氧的消耗量减少。(4)河流中生物大量死亡,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到破坏。 6.1 1.D。 6.2 1.潜在价值──某种不知名的昆虫。间接价值──每个物种都维系着它们所在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直接价值──芦苇是一种重要的造纸原料;蝉蜕是一种动物性药物;鲁班通过观察某种叶片的叶缘得到启示,研制出了木工用的锯;海洋和森林等生态系统能陶冶情操、激发创作的灵感。 自我检测: 1.(1)×;(2)√。2.(1)A ;(2)B。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练习题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练习题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人的由来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想一想,议一议 黑猩猩会变成人吗?你会怎样回答图中小朋友的问题呢? 答:黑猩猩不会变成人。 观察与思考 1、这些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哪些地方?它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共同点? 答:现代类人猿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等地的热带森林中。它们都是依靠从大自然中获取食物来生存,没有制造工具、改善生存环境的能力,没有语言文字的交流。 2、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确实与人类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究竟在哪些方面与人有根本的区别呢? 答:由于人类具有制造和使用各种现代化工具的本领,使得其适应自然环境、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加强,人类种植、养殖技术的提高,加强医药卫生保健、建设生活空间等做法,使人类的数量急剧增加。类人猿至今仍然处于听天由命的境地,人类开发类人猿生活的森林,获得木材、耕地。类人猿因缺少生存空间而数量日益减少。因此,让类人猿能够在自

然环境中生存下去,是人类的义务,这就需要全人类提高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 旁栏思考题 地壳剧烈运动和气候剧烈变化,会对生活在东非大裂谷地区的森林古猿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 答:由于强烈的地壳运动,形成了东非大裂谷。地表形态的剧烈变化,使气候也发生了变化,原有的森林一部分消失了,形成草原。这些环境变化对森林古猿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使得生活在森林树上的部分古猿不得不从树上下到地面,为了获取食物,他们要用下肢支撑身体,用前肢去抓取、捕捉食物,逐渐以直立行走方式适应平地上的生活。 练习 1、×√√ 2、A 3、答:一千多万年前的地质变化,导致了东非大裂谷地区自然环境的改变,一部分森林古猿来到地面生活,是人类起源成为可能,这说明环境影响生物。人类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开始制造并使用工具;在群体的交流合作中产生了语言,这大大加强了人类适应环境的能力。火的使用改变了古人类的饮食结构,促进了脑的发育,制造和使用工具以及语言的交流也促进了人类脑的发育,反过来脑的发育又进一步提高了人类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及语言能力;随着人类

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识图题

七年级生物上册识图题 1.下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有 5 条食物链,它们相互联系形成了 食物网_,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 草→鼠→蛇→鹰 (2)此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__草___, 缺少生物部分的_分解者_,非生物部分的__阳光__。 (3)此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____草_,数量最少的生物是__鹰____。 (4)如果该食物网被人类排放的某种有毒物质污染,则图中生物_____鹰_____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高。 (5)在食物网中,影响蛇生活的直接生物是___鼠、鹰_。 (6)如果蛇的数量突然减少,则鼠的数量变化___增加____。 (7)此生态系统中鼠与蛇之间的关系是__捕食关系__,鼠与兔之间的关系是_竞争关系_。 (8)由于人们连续地围猎狐,草的数量____减少_________,停止围猎后,经过若干年恢复,狐的数量显著增加,草原植被也恢复到原来的水平,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自动调节___能力。一般地说,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这种能力___越强_。 (9)生态系统中的__物质___和___能量__就是沿着____食物链__和__食物网__流动的。 2.下图为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示意图,请分析回答:(7分)

(1)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根本来源是____阳光____。 (2)在该生态系统中,各种动物属于__消费者__者;若要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的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3) 图中生产者是草,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 草→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鹰。 (4)如果人们在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说明生物能够影响和改变环境。 3.仔细观察下面的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图_甲__所示为植物结构细胞图,图__乙__所示为动物细胞结构图。因为植物细胞有[ A ]_细胞壁__、[ E ]_叶绿体__和[ F ]_液泡__,而动物细胞没有。 (2)动物和植物细胞都有的结构是[B ]_细胞膜__、[ C]_细胞核_和[ D]细胞质_。 (3)如果去掉[ A ]_细胞壁__,则植物细胞的形状会发生改变,说明它对细胞有_支持_的作用。 (4)能够控制细胞内外物质进出的结构是[B ]_细胞膜__,并且在光学显微镜下不容易看清楚。 (5)植物细胞的[ E ]_叶绿体_能够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并将转化的化学能储藏在它所制造的_有机物_中。 (6)西瓜里有很多汁液,这些汁液叫做_细胞液__,它存在于植物细胞的[ F ]_液泡__中。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课后练习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课后答案和提示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问题探讨 1.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 (二)思考与讨论1 1.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相同点: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不同点:(1)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2)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组织细胞,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各种血细胞,存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细胞等;(3)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 3.提示: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血浆中。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2所示。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图1-2 组织液、血浆、淋巴之间的关系 (三)资料分析 1.提示:表中的化学物质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离子(如Na+、K+、Ca2+、Mg2+、Fe2+、Cl-、HPO42-、SO42-、HCO3-)等,有机物包括糖类(如葡萄糖)、蛋白质(如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脂质(如各种脂肪酸、脂肪、卵磷脂、胆固醇)、氨基酸氮、尿素氮、其他非蛋白氮和乳酸等。 2.还含有气体分子(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调节生命活动的各种激素、其他有机物(如维生素)等。 3.Na+、Cl-含量较多。它们的作用主要是维持血浆渗透压。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全册综合测试题(解析版)

第四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从古猿到人类的进化过程,按时间先后顺序,各阶段的正确排序是() ①古猿从树栖生活转为地面生活②学会制造和使用工具③产生了语言④四肢行走转为双足直立行走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①③②④D.①④②③ 2.父母生育了我们,呵护我们健康成长,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精子和卵细胞都是生殖细胞 B.精子与卵细胞在卵巢内形成受精卵 C.胎盘是胎儿与母体交换物质的器官 D.分娩时常常伴随着剧烈的阵痛 3.糖类是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之一,糖类在人体中的主要作用是() A.为生命活动提供所需能量,是主要的供能物质 B.是构建身体与修复细胞的重要原料 C.是人体内重要的储存能量的物质 D.是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 4.图QM-1表示人体消化吸收过程,①~⑤表示消化液(⑤为肠液),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物质的消化作用,a、b、c分别表

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图QM-1 A.④和⑤发挥作用的场所都是小肠 B.①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C.②与③都只含一种酶,但酶的种类不同 D.X表示大肠,是a、b、c被吸收的主要场所 5.特定人群往往需要特定饮食方案。相关说法不合理的是() A.婴幼儿在补钙时应补充维生素D B.坏血病患者要补充新鲜水果蔬菜 C.高血压患者饮食要清淡、忌油腻 D.糖尿病患者需要补充高糖食物 6.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的,图QM-2是人体呼吸系统模式图,图中⑥肺可以() 图QM-2 A.清洁、温暖、湿润空气 B.分泌黏液和作为气体通道 C.进行气体交换,使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D.使血液氧气含量增多,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7.血液通过肺部血管时,氧气含量会发生变化。下列曲线图解能正确表示该变化的是() 图QM-3 8.图QM-4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a、b表示血管,箭头

七上生物识图题汇总

1 七年级生物识图题 1.下图为一个池塘的生态系统,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生态系统中, 生产者是 ;在该生态系统中,缺少的生物还有__ __,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 ,如果没有它们动植物的尸体将堆积如山。 (2) 如向池塘中投放一些大黑鱼(肉食性),则池塘中小鱼的数量将会_ _(填增加或减少)。试写出一条图中的食物链 。 (3)一段时间后,该池塘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又会处于相对__ _的状态。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 能力。 1.下图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在图中标出细胞的各部分的名称及功能。 (2)属于植物细胞的是 图 ,属于动物细胞的是 图, 图中B 的主要作用是 。 (3)动植物细胞都具有的结构是 。(填字母) (4)若甲图是在显微镜的目镜12.5×物镜是10×的情况 下所观察到的,这些细胞被放大了 倍。 其中在光学显微镜下不容易看清的结构[ ] , 它是保证细胞正常生活的屏障,他将细胞内部与外界隔开, 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外,还有 的功能。 (5)已被碘酒染色的装片上,细胞中染色最深的结构是[ ] . (6)切洋葱时常会流泪,原因是洋葱中含有刺激眼睛的物质,这些物质存在于洋葱细胞中的[ ] 。 (7)植物的叶是绿色的,主要是叶肉细胞中含有[ ] . (8)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青黄瓜果肉细胞都具有的结构是 、 、 、 、 。 (9)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生物的遗传现象,它与图中的[ ] 有关,它上面每一个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称作 。 3、右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 老鹰 请根据图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有 条食物链, 蛇 最短的一条食物链是: 。 田鼠 (2)此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 , 青蛙 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是 。 (3)如果此生态系统中的草受到污染,那么 鸟 昆虫 有毒物质在 体内积累最多。 (4)此食物网中的生产者是 ,而 绿色植物 青蛙、蛇等则是 , (5)如果老鹰的数目减少,短期内蛇的数量会 。 (6)这些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了 。 (7)生态系统中的 和 , 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8)食物链中,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 29、显微镜的使用: (1) 取放显微镜时,应用______手握住______, ______手托住______。 转动粗准焦螺旋时,镜筒的升降范围_______, 而转动__________时,镜筒的升降范围小。 (3) 与物像放大倍数有直接关系的部件是_________ 和_________。 (4) 在观察时发现显微镜视野很暗,影响观察, 为了观察清楚,应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盖盖玻片的正确方法 是使______________ 先接触水滴,然后缓缓放下,这样是为了避免_______ _____。 小明用显微镜观察时发现视野中有污点,随即转动目镜并移动装片,但视野中的污点均没有动,这说明污点是在_______上。 用显微镜看到的细胞透明度太大,要降低些透明度,应采取下列哪种办法解决( ) A 、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B 、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C 、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D 、用高倍镜,放大光圈 (8)如何对光?总结三转 转动 使 对准通光孔。 转动 ,选择一个较大的光圈。 转动 ,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9)若使用显微镜观察的某个洋葱表皮细胞在视野的左下方,要使这个细胞位于视野的中央,移动拨片标本的方向是 。 4、根据草履虫的实验回答问题 冬冬发现水池中有小白点在浮动,便取一滴做成玻片 标本,用显微镜观察。他发现显微镜下有一些像倒转的草鞋 底样的东西,原来是________。 (2)它的最外面的结构是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3)它也有一层膜叫_____ __,可以摄入______,排出_________。 (4)食物由_______进入体内,形成______,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通过________排出体外。一个食物泡大约含有30个细菌,所以它对于_____________有一定的作用。 (5)在干净的载玻片一端滴一滴它的培养掖,另一端滴一滴牛肉汁,然后用解剖针将培养液和牛肉汁连通起来,这时,它会向__________方向移动,这说明它趋向于___________刺激。之后又在牛肉汁的边缘加几粒盐,它又向远离____________的方向移动,说明它又远离 ___________刺激。如果将培养液与一滴清水连通,草履虫会_____________移动。 5、如图(1)图中将来发育成叶的是【 】 ; 将来发育成侧芽的是【 】 ; 将来发育成茎的是【 】 。 (2)芽轴能不断地伸长是【 】 不断分裂增生的结果。 1、(1)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的相同点是都 有________和________,而且后者都由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不同点是菜豆种子的子叶有_________片, 而玉米种子的子叶有__________片, 而且玉米种子有__________,菜豆种子则没有。 (2)菜豆和玉米种子贮藏营养物质的结构 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__________。 (4)如果往玉米种子的纵切面上滴一滴碘液, 变成蓝色的结构的是图中的[ ] , 水绵 鱼 虾 水 草 浮萍

高中生物必修三课后题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 1.1基础题1.C。2.B。3.B。4.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拓展题(1)肺泡壁、毛细血管壁。(2)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3)肾小管的重吸收。(4)皮肤。 1.2基础题1.D。2.C。3.D。 自我检测:1.(1)×;(2)√;(3)×;(4)√。2.(1)D;(2)D;(3)D。 2.1基础题1.B。2.大脑、小脑和脑干。拓展题1.b、c、d、e。 2.2 1.CD 2. 2.3 1.(1)×;(2)√。 2.4 1.(1)×;(2)√;(3)×。2. D。 自我检测:1.填空(1)下降,骨骼肌收缩。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下丘脑,肾上腺、胰岛、甲状腺等。(2)脑干。(3)异物。(4)过敏;过敏原,灰尘。2.选择(1) C(2) D 3.画概念图(1) a神经元b传入神经元c传出神经元d神经元;e效应器[知识迁移]1.D 2.D 3.1基础题:可使植株接受比较均匀的阳光照射,以避免因植物向光性生长而引起植株弯曲。 3.2 基础题1.C。2.B。拓展题1.提示:由于重力作用,生长素在下部的浓度高。对于植株的茎来说,这个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生长,因而下面的生长较快,植株的茎就向上弯曲生长。同样的生长素浓度,对于植株的根来说,却会抑制生长,因而,根部下面的生长比上面的慢,根就向下弯曲生长。如果是在太空中的空间站中生长,植株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而是横向生长。 3.3 1.D,因为它是人工合成的物质,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2.B更准确。A过于绝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是非常复杂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由基因控制的,环境变化也会影响基因的表达,激素调节只是其中的一种调节方式。 自我检测:1.D。2.B,C,D。 3.D。[知识迁移]B,因为果肉细胞由子房壁、胎座等细胞发育而来,染色体数与体细胞一样。 4.11.约386条。2.调查鼠的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蚯蚓的密度可用样方法。3.B。 4.21.提示:在食物充足、空间广阔、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等优越条件下,种群可能会呈“J”型增长。例如,澳大利亚昆虫学家曾对果园中蓟马种群进行过长达14年的研究,发现在环境条件较好的年份,种群数量增长迅速,表现出季节性的“J”型增长。在有限的环境中,如果种群的初始密度很低,种群数量可能会出现迅速增长。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种内竞争就会加剧,因此,种群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就会停止增长,这就是“S”型增长。例如,栅列藻、小球藻等低等植物的种群增长,常常具有“S”型增长的特点。 2.提示:(1)以年份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根据表中数字画曲线。(2)食物充足,没有天敌,气候适宜等。(3)作为食物的植物被大量吃掉,导致食物匮乏;自然灾害等。 4.31.B。2.提示:屏障撤掉后,很可能出现以下情况:由于种群A捕食种群B,种群B的数量减少,而种群A的数量增加。但随着种群B的数量减少,种群A因食物来源减少而出现数量减少,种群B的数量又会出现一定的增加。这样,假设水族箱中资源和其他条件较稳定,种群A和种群B将出现此消彼长的相对稳定情况。 4.41.(1)×;(2)√。2. D。 3.C。 自我检测:一、概念检测1.(1)×;(2)×;(3)√;(4)√;(5)×。2.(1)D;(2)D;(3)C。二、知识迁移提示:1.(1)从图中可知,鸽的种群密度较小易受鹰的攻击,种群密度较大则鹰的攻击成功率就较低。(2)起初出现数量增加,以后可能趋于稳定。 2.这是群落演替的结果。因为柳树较高大,占据更多的空间和阳光。与草莓相比,它具有生长的优势,所以柳树能迅速繁殖起来,而草莓得不到生长所需的阳光,难以成片生长。 5.1 1.(1)阳光;(2)10~15 m;(3)消费者、分解者。2.B。3.C。 5.2 1.A。2.D。3.B。 5.3 1.(1)√;(2)╳。2.A。3.B。4.提示:是。因为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无机环境的总和,通过物质循环构成一个物质上自给自足的系统 5.4属于物理信息的是(1、2、3、4、6、7、9、10、11);属于化学信息的为(5、8);属于行为信息的有(12)。 5.5 1.(1)√;(2)×;(3)√。2.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两个生态系统是(1、8);人的作用突出的生态系统有(6、7、9、11);陆地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较强的是(1、2),较弱的是(3、5、6、7、11);水域生态系统在遭到较严重的破坏后,恢复较快的是(4、9),恢复较慢的是(8)。 自我检测:1.(1)×;(2)√;(3)√;(4)×;(5)√。2.(1)B;(2)C。 二、知识迁移 2.提示:(1)藻类数量减少;需氧型细菌大量繁殖,溶解氧随有机物被细菌分解而大量消耗。(2)有机物分解后形成的大量的NH+4等无机盐离子,有利于藻类的大量繁殖。(3)藻类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有机物减少,需氧型细菌数量下降,因而对溶解氧的消耗量减少。(4)河流中生物大量死亡,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到破坏。 6.1 1.D。 6.2 1.潜在价值──某种不知名的昆虫。间接价值──每个物种都维系着它们所在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直接价值──芦苇是一种重要的造纸原料;蝉蜕是一种动物性药物;鲁班通过观察某种叶片的叶缘得到启示,研制出了木工用的锯;海洋和森林等生态系统能陶冶情操、激发创作的灵感。 自我检测: 1.(1)×;(2)√。2.(1)A ;(2)B。

最新新人教版七级下册生物综合练习题教学提纲

七年级下册生物综合练习 1.下图表示人体循环系统与其他系统、组织细胞间相互关系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连线题(将下列过程和与之相关的主要器官连线) ① A 过程 a 小肠 ② C 过程 b 肺 ③ E 过程 c 肾脏 (2)判断题(对的√,错的×) ( )① 经过A 过程后,氧最先到达心脏的部位是心室。 ( )② 经过B 过程,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 )③ D 表示原尿被重吸收的过程。 ( )④ 人体所需的六大类营养物质都必须消化后才能进行E 过程。 2.(7分)在妈妈的精心呵护下,婷婷从一个受精卵发育成青春美少女,请据图2回答: (1)A 表示正在受精的卵细胞,此受精过程是在妈妈体内的 完成的。 (2 )D 是由B 经过分裂和 等复杂过程后形成的,其生长发育的主要场所是 ,并通过 和脐带从妈妈的体内获得营养物质和氧。 (3)婷婷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 (4)进入青春期后,婷婷体内出现正常的生理现象是 ,这与卵巢分泌的 激素有关。 3.请将人的受精过程以及胚胎发育过程的简要概念图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 (1)A 是_________。 (2)B 是___________,它是新生命 孕育的开始,母体内形成B 的场 所是__________________。 (3)胎儿通过脐带和___________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 图2 图1

图 3 图4 (4)如果这个新生儿是男孩,来自他父亲精子中的性染色体是___________。进入青春期,标志男孩性成熟的生理现象是出现___________。 4.(6分)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图3回答问题: (1)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 ___________。 (2)图3的[①]是由许多肾单位组成,每个肾单位包括肾小管、 __________和肾小囊组成。 (3)一个健康人每天形成原尿约150 L ,而每天排出的尿液 一般约为1.5 L ,主要是由于肾小管的________作用。 (4)当图中的[ ③ ] _________内尿液积累达到一定量时, 通过排尿反射,尿液就从[③]经尿道排出体外。完成排 尿反射的神经结构是_________。 5.下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过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A系统中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主要器官 是______;食物中的蛋白质经A系统最终 分解为______才被吸收进入血液。 (2)吸气时,空气中的氧气由[ ]系统进入 血液,由 细胞携带,血液变成含氧丰富的 血,这些血液汇集后由肺静脉流回 心脏的 。 (3)图中b 表示由肾小管的______作用回到血液的物质;若某人尿中出现葡萄糖,可能是其体内______分泌的胰岛素不足引起的。 6.图5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①②③表示人体不同的系统。据图回答问题。 (1)①的主要器官是 ,氧气通过① 进入血液后,被组织细胞利用之前至少需要 经过心脏 次。 (2) 葡萄糖等营养物质中通过②进入血液 的过程称为 。血液流经③后,血液 中葡萄糖含量 (填“增加”或“减少”)。 (3)图中的“?”应填写 。 (4)人体各个系统协调有序,主要受到神经 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 的调 节。 图5

高中生物必修三课后专题练习--2-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课后强化演练 第二章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寒冷环境中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将引起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B.非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上有关的中枢参与 C.垂体通过下丘脑分泌的相关激素调控甲状腺、性腺等内分泌腺的活动 D.神经元受刺激产生的兴奋,沿轴突传递给下一个细胞只能是单向的 解析:A项中,寒冷环境中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促进新陈代谢加快。B项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不需要大脑皮层上有关的中枢参与。C项改为:下丘脑通过垂体分泌的相关激素调控甲状腺、性腺等内分泌腺的活动。 答案:D 2.当人们参加强体力劳动大量出汗时,为了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机体必须进行多项调节,其中包括() ①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②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③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④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高强度的劳动会加快葡萄糖的消耗引起血糖浓度下降,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可使血糖含量上升以维持机体的能量供应。大量出汗时体内水分大量流失,抗利尿激素分泌量的增加可减少尿量以维持内环境的渗透压平衡。 答案:A 3.当人体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都会引起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浓度升高),下丘脑感受到这种刺激后() A.在下丘脑部位产生渴觉,进而调节对水的摄入量 B.垂体后叶分泌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C.下丘脑分泌,并由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D.在下丘脑的调节下,肾上腺分泌的醛固酮量增加 解析:当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时,使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渗透压感受器一方面产生兴奋,并传至大脑皮层,通过产生渴觉来直接调节水的摄入量。另一方面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并由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2020年中考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综合检测题(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综合检测题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姓名: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9·新疆)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从森林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最后发展的是( B ) A.直立行走 B.使用语言C.学会用火D.使用工具 2.(2019·云南)人的胚胎在母体内发育的主要场所是( D ) A.卵巢B.输卵管C.胎盘D.子宫 3.(2019·威海)下列关于女性生殖系统各结构的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B.阴道是胎儿产出的通道 C.卵巢是形成受精卵的场所D.输卵管是输送卵细胞的通道 4.(2019·衡阳)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在身体和心理上会发生显著变化,下列有关青春期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 B.男孩会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 C.内心世界逐渐变复杂且性意识开始萌动 D.第二性征的出现与睾丸和卵巢分泌的性激素无关

5.(2019·连云港)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组成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B ) A.唾液腺分泌的唾液中的酶能促进淀粉初步分解 B.胃只能暂时贮存食物,不能初步分解蛋白质 C.小肠皱襞和绒毛多,能扩大消化和吸收面积 D.大肠能吸收少量水分、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6.(2019·菏泽)下列为某同学设计的四个实验装置,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C ) A.装置甲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B.装置乙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 C.装置丙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三个外界条件 D.装置丁验证胆汁对脂肪的乳化作用 7.(2019·眉山)如图中的曲线分别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 道中各部位(依次用A、B、C、D、E表示)被消化的程度。则X、Y、Z依次代表的是( A ) A.淀粉、蛋白质、脂肪B.脂肪、淀粉、蛋白质 C.淀粉、脂肪、蛋白质D.蛋白质、脂肪、淀粉

人教版初中生物识图专题整理版

人教版初中生物结业识图题精选 1.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太、空气属于生态系统的部分。 (2)图中属于初级消费者的是,属于最高消费者的是_________________。(3)螳螂的发育属于不完全变态,与家蚕相比,没有_______的时期。 (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表达了食物链中部分生物的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请正确书写出图中所包含的完整食物链。 2、根据下图的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回答

(1)图中①是,它有和作用。 (2)图中②的功能除以外,还能。 (3)烟叶中的烟碱和尼古丁等物质存在于细胞的[ ⑤]中。 (4)一个细胞的控制中心是[ ④]。 (5)在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中,可以看[⑥]缓缓流动,以此来加速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相互联系。 (6)洋葱、大象和小蚂蚁,都是由相同的基本结构单位即构成。 (7)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 3.下面是两种细胞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动植物细胞都具有的基本结构是[ ];[ ];[ ]。 (2)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包括细胞最 外的[ A ];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 C ]和含有细胞液的[ E ]。

4、右图是光学显微镜结构示意图。 (1)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应轻微调节的结构是() A.结构11 B.结构10 (2)物镜是指图中的()A.结构1 B.结构4 (3)取显微镜时,手握显微镜的部位应是() A.结构12 B.结构13 (4)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看到的物像是() A.倒像B.正像 (5)用低倍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所使用的目镜是“8 X”,物镜是“15X”,则物像的放大倍数是()A.15倍B.23倍C.100倍D.120倍 (6)有成像功能的结构是[ ]、[ ]。 (7)对光时,做好准备步骤的基础上,再转动[ ] , 使光线经通光孔反射到镜筒,从[ ]可以看到白亮的圆 形视野。 (8)转动时使镜筒升降幅度大的结构是[ ],在观察 时要与低倍物镜还是高倍物镜配合使用? 5.下图中描述细胞分化过程的是( )

七年级下册生物(人教版)期末综合测试题目及答案

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综合检测试题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选入下面相应的答案栏内) 1.目前,关于人类的起源,仍存在着一些分歧。你认为下列有关人类起源的观点中,最科学的是 A.人是由类人猿逐渐演变来的 B.人是由森林古猿进化来的 C.人是由“上帝”创造出来的 D.人是从其它星球迁移来的 2.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淀粉在消化道内开始被消化分解的顺序是 A.淀粉——蛋白质——脂肪 B.淀粉——脂肪——蛋白质 C.脂肪——蛋白质——淀粉 D.蛋白质——淀粉——脂肪 3.如右图,小明先松开右手,同时左手捏紧橡皮管吸气;后松开左手,同时用 右手捏紧橡皮管吹气。结果发现乙瓶中的石灰水中明显变浑浊。由此,他可以得出 的结论是 A.人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B.人呼出的气体中不含氧气 C.人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增加了 D.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4.当人体患急性炎症时,血液里会明显增多,并起到包围、吞噬病菌作用的成分是 A.红细胞 B.血小板 C.白细胞 D.血浆 5.小丽在医院静脉注射葡萄糖后,感觉到了甜味,这是注射的葡萄糖到达了舌上味蕾的缘故。葡萄糖从手臂到达舌上的味蕾依次经过 A.肺循环和体循环 B.体循环和肺循环 C.体循环、肺循环和体循环 D.肺循环、体循环和肺循环 6.下列是人们处理人粪尿的不同做法,其中最科学的是 A.将人粪尿在阳光下晒干后,用作庄稼肥料 B.将人粪尿直接深埋在土壤中,供植物利用 C.通过污水管道将人粪尿和生活污水一起排入河流和海洋中 D.用沼气池或高温堆肥法将人粪尿转化为燃料和无污染肥料 7.某人因外伤成了“植物人”,丧失了意识、自主饮食和运动能力,且大小便失禁,但呼吸和心跳正常。由此判断他的哪一结构功能正常?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脊髓 8.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使用含某种激素的饲料喂养蝌蚪,结果蝌蚪提前发育成蛙。你分析该兴趣小组所用的饲料中含有的“某种激素”是 A.性激素 B.生长激素 C.胰岛素 D.甲状腺激素 9.20XX年6月呼伦贝尔市政府举办了一次“汽车拉力赛”,近2000公里的赛程大多在草原腹地进行,车队所过之地,马达轰鸣、狼烟滚滚,辙痕纵横,嫩绿的草场变得“伤痕累累”。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对这项赛事的评价应是 A.促进了当地的对外开放 B.破坏了草原的生态环境 C.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D.提高了呼伦贝尔的知名度 10.20XX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减少污染——行动起来”。下列人们的做法中,哪一项不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识图题(无答案)

生物七上识图填空题精选 1、根据右图的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回答 (1)、图中①是_______,它有保护和________作用。 (2)、图中②的功能除保护以外,还能控制 ____________。 (3)、烟叶中的烟碱和尼古丁等物质存在于细胞的 [ ]______________中。 (4)一个细胞的控制中心是[ ]____________ (5)在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中,可以看[ ]_________ 缓缓流动,以此来加速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相互联系。 (6)洋葱、大象和小蚂蚁,都是由相同的基本结构单位 即_______________构成。 2、某同学做的洋葱表皮细胞装片在显微镜视野中的图解。 图中的a 是_________ ,b 是_________,其边缘是 _________色,产生b 的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应如何做才能避免b 的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根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 图中生产者是 ,属于生态系统的 部分。该食物网中共有 _____条食物链,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 _____ 。 (2)该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数量最少的生物是_______。通过食物链和食物 网,生态系统进行着_____________和能量流 动。 (3)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量维持在 ___的状态,说明生态系 统有一定___________。如果由于人类大量围捕猎狐狸,野兔和老鼠的数量会_______,最 后会导致_______的破坏。 (4)、图中所有动物可统称为_______。其中,兔与草、鹰与鼠的关系是_______。 (5)、若要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的是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图是生态系统的组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生产者是______,消费者是______ 和______,分解者是_______。(填写编号) (2)、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 _______的关系。 5、右图是光学显微镜结构示意图。 (1)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应轻微调节的结构是( ) A .结构11 B .结构10 (2)物镜是指图中的( ) A .结构1 B .结构4 (3)取显微镜时,手握显微镜的部位应是( ) 草 鼠 鹰 蛇 兔 狐

高中生物必修三课后答案

第一章植物的生命活动调节 P5:活动“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 (1)本实验是探究2,4-D浓度对插枝生根的作用,所以要用不同的浓度,以进行对比。 (2)1号与2号烧杯中分别装有不同浓度的2,4-D,由两者结果可以判断不同浓度的2,4-D对插枝重要是否有不同的作用,或进一步判断是否低浓度促进生根,高浓度抑制生根。 (3)3号烧杯内装的是蒸馏水,起对照作用,观察枝条在蒸馏水中是否生根或生根快慢,以确定2,4-D 对插枝生根的作用如何。 (4)与上题同理,可以确定2个烧杯中哪个浓度的2,4-D对插枝生根有作用。 (5)(5)设计赤霉素对插枝生根的实验可以参照教科书中的本实验。可以重点考虑和观察以下问题: 1.赤霉素对插枝生根是否有作用。 2.赤霉素的相应作用与2,4-D相比有什么不同?如根生长的快、慢,根的粗、细等。 3.赤霉素浓度对插枝生根是否有影响?是低浓度抑制生根?还是高浓度抑制生根?还是都没有作用。 P11: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1.(1)根冠(2)抑制剂(3)有根冠弯曲多,去掉不同部分的根冠影响不同,似乎根冠产生的生长抑制剂影响根的生长。戊向下弯曲。己向上弯曲。庚不弯曲。(4)黑暗(5)造粉体使生长素运至根的下侧,而生长素浓度过高则抑制根一侧细胞的生长。 2.D 3.C 4.(1)B (2)顶端不是感受光周期刺激的部位。(3)下部叶片是感受光周期刺激的部位。(4)C 第二章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P16: 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一、1.B 2.C 二、当血糖浓度下降时,肝脏把肝糖元转化为葡萄糖进入血液,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肝脏就吸收血液中的葡萄糖合成肝糖元,使血糖浓度维持在恒定水平。三、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体内环境,主要指细胞外液,其中有细胞生存必须的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前者不能减少,后者不能增多,否则超过一定限度,细胞就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甚至死亡。所以必须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内环境的稳定需要经过生理过程细致的协调,主要是由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调节相应器官来完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