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鲁科版-硫的转化-教学设计

鲁科版-硫的转化-教学设计

鲁科版-硫的转化-教学设计
鲁科版-硫的转化-教学设计

鲁科版-硫的转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郑州十六中赵亚梅

教材分析:

本节《硫的转化》位于教材第三章的第三节。在学习了前面两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如氧化还原反应.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以介绍钠和氯气为例)既有理论知识的

应用又有方法的指导,学生已整体上对如何学习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有了初步的认识.本章所在位置恰倒好处,并且学生在学习硫元素以前,已经学习了碳、氮两种元素,对于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已经建立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生继续学习硫元素。

这部分内容包含两点:

(1)“自然界中的硫”——通过火山喷发,介绍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转化,使学生对硫元素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这点内容要求层次低,只需通过一些资料介绍或学生阅读,使学生能对其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即可。

(2)“认识硫单质”——通过对硫单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的研究,重点探究硫单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了解硫单质转化为其他含硫化合物的方法。硫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是重点,可以采用类比预测——实验探究——理论总结——实例应用这样的思路来引导学习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转化,含硫物质在自然界中存在以及含硫物质的主要来源;

2.认识硫的物理性质,从氧化还原的观点理解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3.能列举出硫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一些重要用途。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实验探究硫的物理性质,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合作学习能力;

2.通过类比预测、实验探究、理论分析、实际应用来探究硫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预测、实验、分析、归纳、结论等探究过程的经历,体验探究的喜悦,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硫的性质及用途。

教学重点:探究硫单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教学难点:从氧化还原的观点理解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三节硫的转化(第一课时)

一、自然界中的硫

1、自然界中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

2、认识硫单质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a.与金属的反应: Fe + S = FeS

b.与非金属的反应:S + O

2 =

SO

2

3、硫的用途

高中化学碳的多样性学案8鲁科版必修Word版

碳的多样性第二课时碳及其化合物的转化的多样性 课前学案 知识回顾: 一、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几个概念 1、风化:风化是指在室温和干燥空气里,结晶水合物失去一部分或全部结晶水的现象。 风化是一个化学变化过程。例如,日常生活中碱块(Na2CO3·10H2O)变成碱面(Na2CO3),就是风化现象。(自然岩石的风化是指岩石与空气、水、二氧化碳等物质长期作用,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了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砂粒的作用。) 2、潮解:有些晶体能自发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它们的固体表面逐渐形成饱和溶液, 这种现象叫做潮解。无水氯化钙、氯化镁和固体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很容易潮解。 易潮解的物质常用作干燥剂。潮解属于物理变化。 新课预习: 一、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1、【阅读】P65-67 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思考】 (1)CO2是通过哪些途径进入大气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水中的含碳物质是从哪里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大气中没有CO2会怎么样?CO2过量又会怎么样?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细胞的生活》教案

第四节:细胞的生活 【教学目标】: ①学生能说出细胞含有的物质,以及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能够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②学生能够认同细胞生命活动具有物质基础。 ③学生通过类比、推理的方法,理解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 【教学重难点】: 重点:①细胞含有的物质,以及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②学生能理解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 难点: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能够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学生对于微观的知识缺乏感性的认识,难于理解。)【教学方法】:讲解和演示结合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第二章 细胞的生活对上一章的内容进行回 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明确学习目标。 复习:细胞都有哪些结 构? 导入:植物体和动物体都 有许多细胞构成,细胞中 不同的结构又有不同的 功能。细胞每时每刻都在 进行着各种各样的生命 活动,在不知不觉中,有 些细胞在长大,有些细胞

在变老,有些细胞在死去,同时又不断的有新细胞在形成。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同走进细胞,看一看细胞是怎样生活的。 第一节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通过谈论吃水果时的各种 口感,说出水果中含有糖、 水、酸性物质等。 仔细观察演示实验,并体 会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尝试着分析龙胆紫溶液溶 于水的原因。 思考,并说出细胞内的物 质与外界环境之间是有交 换的。 通过观看课件讨论细胞膜 的功能。 请同学们谈论一下吃水 果时都有什么口感,推测 一下水果中可能含有哪 些物质。对同学们的回答 表示肯定。 说明这些物质都是由分 子构成的。 演示实验:龙胆紫溶液滴 入清水中。 结合课件,从分子、原子 水平对溶液的扩散现象 进行解释。细胞中的糖、 水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 成的,细胞中除了糖、水 以外,还有其他物质。 请同学们思考细胞外的 物质与细胞内的物质是

《碳的多样性第一课时》教案3

《碳的多样性第一课时》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为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化学必修1教材第三章第一节第一课时的内容。碳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元素,碳及其化合物在生活、生产实际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碳及其某些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在初中化学已有涉及,本节继续较深入的介绍碳的多样性及碳转化的多样性,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碳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并了解碳的重要化合物Na2CO3与NaHCO3。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有关碳单质和一些碳的重要化合物(如CO、CO2、CaCO3)的知识,学生在初中已有所学习。因此,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可能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 三、设计思想 设置情景、探究实验,运用媒体展示,交流研讨,实验探究,问题讨论等方法组织教学,营造探究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探究学习方法,培养合作学习意识,使学生在体验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新知识。这样,即可利用“似曾相识”的正面效应——学习基础,又可消除“似曾相识”的负面影响——“冷饭热炒”。 四、教学目标 1.通过碳单质的学习,了解同素异性体的概念。 2.了解碳及其化合物的多样性,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纳的主要性质。 3.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了解碳元素转化的多样性,体会化学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碳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碳酸钠和碳酸氢纳的性质。 难点:碳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碳酸钠和碳酸氢纳的性质。 六、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碳既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又是构成地壳中岩石和化石燃料的主要元素。碳以多种形态存在于自然界中。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碳的多样性。 〔阅读〕课本P59一、二段 〔展示〕金刚石、石墨、C60有关视频资料 〔提问〕通过阅读和视频资料,联系初中所学知识,想一想: 1.例举已学过的或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含碳的物质?它们分别属于哪类物质(根据物质的分类),分别以什么样的形态存在? 2.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3.石墨、金刚石结构的异同,碳各种单质的物理性质不同的主要原因。 4.碳各种单质化学性质是否相同?为什么?

高中化学碳的多样性学案4鲁科版必修Word版

碳的多样性 学习目标: 1、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2、知道碳的三种同素异形体,及其之间物理性质的差异及形成差异的原因。 3、了解碳及其化合物的广泛存在形式。 导学过程: 碳是自然界中的最主要的元素之一。其在自然界中可以以态和态形式存在。 一、多种多样的碳单质。 1、同素异形体: 碳的三种同素异形体:、、 氧的两种同素异形体:、 1、金刚石: 的晶体,正八面结构,是最的天然物质,可用于装饰品,切割玻璃、大理石等。 2、石墨: 色、质,导电性,常用作: 3、C60足球烯 足球烯是:色固体 思考:金刚石、石墨、足球烯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为什么性质差别如此之大? 二、广泛存在的含碳化合物 由碳元素与、、、等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中碳主要以氧化物、碳酸盐等形式存在。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天然气:大理石: 方解石:白云石: 菱锌矿:菱镁矿: 菱铁矿:苏打: 小苏打:

课堂达标: 1、最近,科学家研制得一种新的分子,它具有空心的类似足球状结构,化学式为C6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60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C60和石墨都是碳的同素异形体 C.C60中含离子键 D.C60的式量是720 2、以下气体因与人体的血红蛋白作用而引起中毒的是() A.Cl2 B.SO2 C.H2S D.CO 3、能证明金刚石和石墨属于同素异形体的事实是() A.都具有较高的熔点 B.都难溶于一般的溶剂 C.在O2里充分燃烧都只生成CO2 D.在一定条件下,金刚石和石墨可以相互转化 4、由CO2和CO组成的混合气体,经分析测知含氧质量分数为70%,则该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体积比为() A.1∶3 B.7∶33 C.33∶7 D.3∶1 5、将CO2通入下列物质的溶液中不与其反应的是() ①Na2CO3②Na2SiO3③NaAlO2④C6H5ONa⑤Ca(ClO)2⑥CaCl2⑦CaCO3 A.①③④⑤⑥ B.①和⑥ C.只有① D.只有⑥ 5、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煤所产生的混合气,其主要成分是CO、H2,还含有CO2和水蒸气。请用下列装置设计一个实验,以确认上述混合气中含有CO和H2。 (1)上图所示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填各接口的代码字母): 混合气→( )( )接( )( )接( )( )接( )( )接( )( )。 (2)确认混合气体中含有H2的实验现象是。其理由是。 习题参考答案: 1、BD 2、D 3、CD 4、A

《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

《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 《细胞的生活》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生物学上册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中的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中的最后一节内容。也就是在学习了动物、植物细胞的结构之后,知道了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后的一节。在统观初中生物学教材,并结合自己对《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相关内容理解的基础上,我认为这一节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一初中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在整个初中生物教学中起提纲挈领的作用。 为了使学生进一步完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一初中生物学的核心概念,《细胞的生活》中前所未有地出现了许多新概念:有机物、无机物、细胞膜的作用、能量转换器、受精卵、遗传信息等,这几乎是整个初中生物学内容的概述。鉴于此,我觉得对于学生来说,现在学习《细胞的生活》内容,只能做到浅尝辄止,不求甚解。就像一个电视剧的序幕,精彩的、主要的情节会在今后的节次中层层展开,步步深入。比如,叶绿体和线粒体如何转换能量,受精卵怎样将遗传信息代代相传等。而本节的教学活动只是让学生认识、知道这些概念而已。 《细胞的生活》由两个主要内容组成:(1)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2)细胞核是控制中心。教学中我将它们划分为三个部分:(1)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2)细胞的生活需要能量。(3)细胞核是控制中心。学生接受困难主要有三点:(1)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分类。(2)叶绿体和线粒体的作用。(3)遗传物质。基于对教材和课程标准的理解,我确定了教学目标,对本节教学内容设计了导学案,并辅之以课件。 在导学案的设计中,我从动物、植物细胞的结构来复习引入。 让学生观察图片,完成动物、植物细胞异同点的两道选择题,来达到强化“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这一二级概念。 教学中的第一部分“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通过让学生阅读课本第50页的内容,知道细胞生活需要的物质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两类,并尝试区分哪些是有机物,哪些是无机物。这是学生在课本中可以找到答案的。至于什么是有机

第一节 碳的多样性 一轮复习教学案

第一节碳的多样性 班级__________ 姓名 【学习目标】 1、掌握碳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备装置及原理 【预习导学】 一、非金属单质——碳 1、同素异形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举两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碳的同素异形体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碳的化学性质 (1)与O2反应 O2充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2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如CuO) 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非金属氧化物(如H2O、CO2、SiO2等)反应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强氧化剂(如浓硝酸、浓硫酸等)反应 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石墨熔点高,有滑腻感,用于制润滑剂;质软,在纸上划过留痕迹,用于制铅笔芯 B.金刚石有良好的导电性,耐高温,硬度大,可用于制作刻画玻璃的工具 C.“汽水”浇灌植物有一定的道理,其中CO2的缓释,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D.硅的提纯与应用,促进了半导体元件与集成芯片业的发展,可以说“硅是信息技术革命的催化剂” 二、碳的氧化物 1.CO _______色、_______味的气体,_______毒,_______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2)化学性质 ①可燃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还原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途: 作为_______的主要成分,冶炼金属的还原剂。 2.CO2(酸性氧化物) (1)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水溶性________,密度比空气________,固体时俗称________。 (2)化学性质 ①不能燃烧,一般情况下不助燃。 ②氧化性:(与C、Mg等反应) 方程式是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①CO2 + Ca(OH)2—②CO2 + CaCO3 + H2O— ③CO2 + NH3 + NaCl(饱和) + H2O —_________________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与Na2O2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CO2通入NaOH与Ca(OH)2的混合溶液中,反应的先后顺序?

细胞的生活教案一

细胞的生活教案一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细胞的生活 九江市同文中学帅卫华 教学设计说明 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运用了活动、实验探究等方式,从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出发,使抽象、枯燥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缩短抽象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进行直观教学。 为了实现学生能力目标的培养,让学生对直观现象进行深入探究。采用探讨式学习,引导学生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收集数据,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章将围绕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讲述细胞的生活。细胞作为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也具有与生物相似的特征。从细胞的角度认识生命的活动规律,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介绍细胞中的物质,由此引出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其次阐明能量的形式及能量可以转换,细胞质中叶绿体和线粒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最后,介绍细胞核是控制中心,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二)学情分析 我们已经学习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在此基础上,学生有进一步了解“细胞各结构具有的功能”的学习渴望。对人类自身活动规律的好奇心,使学生有对“细胞生活规律”进一步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常见生活现象和事例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缺乏理论知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学生能说出细胞含有的物质,能够认同细胞生命活动具有物质基础。 (2)学生能知道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3)通过举例,学生能够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4)了解克隆羊多莉的身世,能说出多莉与三只母羊之间的关系。 (5)描述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

山东省滕州一中高一化学《碳的多样性》教案

一、考纲要求 1、了解碳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 了解CO、CO2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 碳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三、教学方法 “两先两后一小结”模式自学为主,讲练结合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 引入课题 展示考纲 预习检测 概括整合 重点点拨 本节课我们来复习“碳的多样性”请先阅读考 纲要求。(同时板书课题)在山东高考中的位置。 (约1分钟)。 发放“预习检测”题签,教师全场巡视,注意学 生答题情况。(约4分钟) 1---4题,周帅写答案 5题郝德浩写答案 视解答情况稍作点评 分析“预习检测”五个题,分别对应的知识点 同时板书一、多种多样的碳单质 二、广泛存在的含碳化合物 1.一氧化碳 2、二氧化碳 3、Na2CO3和Na HCO3 三、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根据导学案知识点一、多种多样的碳单质 基础知识部分的错误,磷的同素异形体要写红磷 和白磷【例1】20世纪80年代后,人们发现和 证实了碳的另一类单质,它们是由一系列偶数个 碳原子组成的分子,其中C60(足球烯,分子中 含有30个双键)最具代表性。下图所示为n个 C60连接而成的物质X。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X难溶于水 B.一定条件下X可与H2发生 加成反应C.X是碳的一种同素异形体 D.X的摩尔质量为720n 找做错的学生回答 知识点二、广泛存在的含碳化合物 1.一氧化碳带过,不必多说 阅读考纲 专心做题 然后更正 有了框架, 繁而不乱 对照导学案查找自 己的问题 对照导学案查找自 己的问题

重点点拨 规律总结典例剖析重点点拨举一反三 2、二氧化碳重点处理与碱反应:如NaOH与 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少量) (CO2过量) ①与某些盐溶液反应,如与Na2SiO3溶液 化学反程式为: 以上三个由一同学写出。 借助数学方法,表示 【例2】用1 L 1.0 mol·L-NaOH溶液吸收0.8 mol CO2,所得溶液中的CO32-和HCO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 比约是( ) A.1∶3 B.2∶1 C.2∶3 D.3∶2 3、Na2CO3和NaHCO3投影学生的导学案,看典型 错误。 可以说明溶液中大量存在CO32-的理由() A、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B、加入盐酸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 C、加入MgCl2时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稀盐酸 沉淀溶解,且产生可是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的无色 无味的气体 D、加入Ba(OH)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再加稀盐 酸,反应现象如C所述 CO32-的检验方法 集思广益,一题多 解 做题,体会CO32- 的检验 查找自己的不足 当堂练习检测复习 效果 总结反思,形成体 系

【化学】3.1《碳的多样性》练习(鲁科版必修1)

第三章第一节碳的多样性 1. 对反应方程式:SiO2+3C 高温 Sic+2CO↑,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中SiO2是氧化剂,C只作还原剂 B.Si4+被还原了,而C只被氧化了 C.在反应中C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在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2. 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盐酸制取CO2时,最佳的除杂试剂和方法是 A.水、浓H2SO4、洗气 B.饱和Na2CO3溶液、浓H2SO4、洗气 C.饱和NaHCO3溶液、浓H2SO4、洗气 D.NaOH溶液、浓H2SO4、洗气 3. 由10 g含有杂质的CaCO3和足量盐酸反应,产生了0.1 mol CO2,推断杂质的组成可能是 A.KHCO3和MgCO3 B.K2CO3和Na2CO3 C.MgCO3和Na2CO3 D.Na2CO3和NaHCO3 4. 某二价金属的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混合物与足量盐酸反应。消耗H+和产生CO2的物质的量 之比为5∶4,该混合物中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2 B.2∶3 C.3∶4 D.4∶5 5. 将m g CaCO3与n g KHCO3分别加入100 mL 0.5 mol·L-1的盐酸中,若反应后两种溶液的 质量相等,则m与n的关系是 A.m=n≤2.5 B.m=n>2.5 C.m=n≥5 D.m<n<2.5 6. 把100 g 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同足量的盐酸反应,放出22.4 L(标准状况)的CO2, 则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 A.68.9% B.70.3% C.73.5% D.77.1% 7. 把x mol CO2通入含y mol Ca(OH)2的澄清石灰水中充分反应,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当x≤y时,生成100x g沉淀 B.当x≥y时,生成100y g沉淀 C.当y<x<2y时,生成100(2y-x) g沉淀 D.当x≥2y时,产生的沉淀全部溶解 8. 某混合气体的质量百分组成为CO占22%、O2占48%、N2占20%、H2占10%,则此混合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教案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 能量教案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第一节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一、教学目标 ①学生能说出细胞含有的物质,以及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能够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②学生能够认同细胞生命活动具有物质基础。 ③学生通过类比、推理的方法,理解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 二、教学重点: ①细胞中的物质,以及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能量转换作用。 ②学生理解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及其转换。 三、教学难点: 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能量转换作用。(学生对于微观抽象的知识缺乏感性的认识,难于理解。) 四、课前准备: 演示实验器材、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对上一章的内容进行回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复习:细胞都有哪些结构 导入:植物体和动物体都有许多细胞构成,细胞中不同的结构又有不同的功能。细胞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生命活动,在不知不觉中,有些细胞在长大,有些细胞在变老,有些细胞在死去,同时又不断的有新细胞在形成。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同走进细胞,看一看细胞是怎样生活的。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一)细胞中有哪些物质。 根据提出的生物现象作出讨论: 1、生物体能由小变大 2、庄稼需要浇水,施肥;动物需要喝水,吃食物……得出结论: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根据这个结论,提出三个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1、细胞中有哪些物质 2、细胞怎样控制物质的进出 3、细胞怎样获取和转换能量 A、细胞中有哪些物质 根据问题推测细胞内可能含有哪些物质 1、吃西瓜或苹果时,有什么感觉(水、糖、酸……) 2、小麦磨制后能得到面粉。(淀粉) 3、动物油(脂类) 得出: B、细胞内物质的分类: 小分子(一般不含有碳)如无机盐、水、等——无机物 大分子(一般含有碳)如糖、蛋白质、脂类等——有机物 实验认识有机物和无机物: 用浸软的小麦种子放在火上烧,留下的灰就是不能燃烧的无机物,而烧掉的就是有机物,水在这过程中蒸发掉了。

《碳的多样性》教案1

碳的多样性》教案 、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对各种碳单质的学习,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知道碳有三种同素异形体。 ()通过活动探究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初步体会它们性质的差异。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介绍各种碳单质,使学生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知道碳有三种同素异形体,它们的物理性质有较大的差别,导致物理性质相异的主要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知道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种类繁多,一般分为含碳的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两大类,通过活动探究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初步体会它们性质的差异。 、了解碳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碳酸氢盐之间的转化,从而进一步了解它们的性质。 三、重点、难点 重点:碳元素之间的转化,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难点:碳元素之间的转化,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四、课时安排:课时 五、教学过程 【引入】联想.质疑神奇的溶洞、美丽的珊瑚,它们的主要成分碳酸钙,海底储量巨大的可燃冰,这些物质都含碳元素,大家还能列举出其它含碳物质吗? 【指导阅读】阅读第一部分:多种多样的碳单质 【展示模型】展示、石墨、金刚石的球棍模型 设问】通过初中的学习和刚才的阅读,你已获得了有关碳单质的哪些内容?你还有哪些疑问?(该部分内容由学生归纳,老师点评) 已经了解的知识和可能提出的问题归纳如下: 、三者的结构特点(简单介绍碳原子的排列情况); 、同素异形体的概念。(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性质不同的几种单质,叫做该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碳的各种单质的物理性质相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碳原子的排列不同,在这里可以采用比喻的方法,把碳原子比喻为建筑用的砖,把金刚石、石墨、比喻成用砖盖成的建筑物,用相同的砖但不同的方式盖成的建筑物,其外型不同,牢固程度可能会存在较大差异。)、碳的各种单质化学性质是否相同?为什么?(相同。因为由同种元素组成。)、如何证明石墨、金刚石都是由碳元素组成?(介绍史实:年英国化学家钱南为了测出金刚石的成分,做了一个非常昂贵的实验。他将金刚石放在密闭的、充满氧气的箱子里进行燃烧(箱子是纯金制的),结果却令人非常意外—箱子里的气体成分竟然是二氧化碳。) <思考>:为了证明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钱南测出生成气体的成分是后,还需测定其他数据吗? 、了解、碳纳米管的相关知识。建议课前布置任务,课堂上让学生交流。老师做好表现性评价记录。 【过渡】尽管碳元素有多种同素异形体,但它在自然界主要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例如:

细胞的生活教案一

细胞的生活教案一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细胞的生活 九江市同文中学帅卫华 教学设计说明 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运用了活动、实验探究等方式,从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出发,使抽象、枯燥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缩短抽象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进行直观教学。 为了实现学生能力目标的培养,让学生对直观现象进行深入探究。采用探讨式学习,引导学生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收集数据,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章将围绕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讲述细胞的生活。细胞作为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也具有与生物相似的特征。从细胞的角度认识生命的活动规律,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介绍细胞中的物质,由此引出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其次阐明能量的形式及能量可以转换,细胞质中叶绿体和线粒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最后,介绍细胞核是控制中心,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二)学情分析 我们已经学习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在此基础上,学生有进一步了解“细胞各结构具有的功能”的学习渴望。对人类自身活动规律的好奇心,使学生有对“细胞生活规律”进一步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常见生活现象和事例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缺乏理论知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学生能说出细胞含有的物质,能够认同细胞生命活动具有物质基础。 (2)学生能知道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3)通过举例,学生能够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4)了解克隆羊多莉的身世,能说出多莉与三只母羊之间的关系。 (5)描述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

化学:碳的多样性教案鲁科版必修[3]

碳的多样性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为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化学必修1教材第三章第一节第一课时的内容。碳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元素,碳及其化合物在生活、生产实际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碳及其某些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在初中化学已有涉及,本节继续较深入的介绍碳的多样性及碳转化的多样性,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碳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并了解碳的重要化合物Na2CO3与NaHCO3。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有关碳单质和一些碳的重要化合物(如CO、CO2、CaCO3)的知识,学生在初中已有所学习。因此,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可能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 三、设计思想 设置情景、探究实验,运用媒体展示,交流研讨,实验探究,问题讨论等方法组织教学,营造探究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探究学习方法,培养合作学习意识,使学生在体验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新知识。这样,即可利用“似曾相识”的正面效应——学习基础,又可消除“似曾相识”的负面影响——“冷饭热炒”。 四、教学目标 1.通过碳单质的学习,了解同素异性体的概念。 2.了解碳及其化合物的多样性,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纳的主要性质。 3.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了解碳元素转化的多样性,体会化学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碳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碳酸钠和碳酸氢纳的性质。 难点:碳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碳酸钠和碳酸氢纳的性质。 六、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碳既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又是构成地壳中岩石和化石燃料的主要元素。碳以多种形态存在于自然界中。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碳的多样性。 〔阅读〕课本P59一、二段 〔展示〕金刚石、石墨、C60有关视频资料 〔提问〕通过阅读和视频资料,联系初中所学知识,想一想: 1.例举已学过的或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含碳的物质?它们分别属于哪类物质(根据物质的分类),分别以什么样的形态存在? 2.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3.石墨、金刚石结构的异同,碳各种单质的物理性质不同的主要原因。 4.碳各种单质化学性质是否相同?为什么? 5.如何证明石墨、金刚石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一、多种多样的碳单质 金刚石 碳单质石墨 C60 金刚石、石墨和C60物理性质、用途比较。 金刚石、石墨结构分析。 同素异形体:同一种元素组成结构性质不同的单质。 〔阅读〕课本P60中的化学前沿。 〔转折〕尽管碳元素有多种同素异形体,但它在自然界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例如:蛋白质、淀粉、天然气等有机化合物;CO2、碳酸盐等无机化合物。 〔提问〕例举常见的含碳化合物,它们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化合物? 二、广泛存在的含碳化合物

《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

《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分析: 1、课标要求: 《细胞的生活》就是初中生物十大主题之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的二级主题“细胞就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内容,本节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动物细胞、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与线粒体等结构与植物细胞具有特殊的细胞结构(如具有叶绿体与细胞壁),以进行生命活动。并能描述细胞核在遗传中的重要作用。 2、教材分析: 《细胞的生活》就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2012年新版第二单元第一章第四节。本节内容主要阐述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与能量以及细胞核就是遗传信息库。“物质就是由分子构成的”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可以采取模拟实验、分析资料等多种形式使“细胞中的物质”的教学具体化。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与能量”就是本节的重点之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常见事例,引入“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教学。例如,葡萄被晾晒成葡萄干,就是由于葡萄细胞中的水分子通过细胞膜散失到空气中去了。我们吃葡萄干时会感到酸甜可口,说明葡萄细胞中的糖类物质并未通过细胞膜到达细胞外。由此形象的引出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然后再展开讲述。 “细胞质中有能量转换器”就是本节的教学难点,难在如何使学生理解细胞通过能量转换器——叶绿体与线粒体实现能量的转变。可

先请学生列举生活中做功的事例(如汽车行驶需要汽油燃烧提供能量),然后教师指出:细胞中物质的转变、物质的移动、细胞的成长、细胞内有序状态的维持等,都就是做功。然后综合教科书的素材,还可参考背景资料,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通俗地解释细胞通过叶绿体与线粒体实现了能量的转变。 “细胞核就是控制中心”内容比较抽象。主要阐述了两个问题:(1)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2)细胞核中有储存遗传信息的载体—DNA。教师可从分析克隆羊的资料入手,指导学生阅读、讨论(可分组),让学生发表瞧法,引导学生从“多莉羊的性状几乎与提供细胞核的B羊一样”的现象,得出细胞核就是遗传信息库的推论。进而依次介绍:细胞核、DNA、遗传信息。最后用比喻、举例的方法总结出:在生活的细胞中,物质与能量的变化就是由细胞核内的遗传信息控制的;而生物体建造自己生命大厦的蓝图也储存在细胞核内的遗传信息中。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说出细胞含有的物质以及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2、能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与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3、尝试通过类比、推理的方法,理解细胞中的物质与能量转变。 4、通过分析教材的插图与相关资料,了解生物体中能量转换就是通过叶绿体与线粒体进行的。 5、概述细胞核就是一个遗传信息库。

2020-2021年高中化学 3.1《碳的多样性()》教案 鲁科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化学 3.1《碳的多样性(2)》教案 鲁科版必修1 一、教材分析 (一)知识脉络 碳及其化合物在自然界中的广泛存在以及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与碳的多样性紧密相关。本节教材在初中化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介绍、归纳金刚石、石墨、C 60、碳纳米管的物理性质和用途,体现碳单质的多样性;通过探究碳酸钠、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认识碳酸盐与碳酸氢盐这些含碳化合物的性质及转化关系,体现碳的化合物的多样性;通过介绍自然界和生产、生活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认识碳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碳酸氢盐之间的转化,体现碳元素转化的多样性。 (二)知识框架

(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知识更具有时代性和实用性。通过活动探究的形式使学生获取知识,在关注获取知识结果的同时,也关注获取知识的过程。更容易实现三维目标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介绍各种碳单质,使学生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知道碳有三种同素异形体,它们的物理性质有较大的差别,导致物理性质相异的主要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2、知道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种类繁多,一般分为含碳的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两大类,通过活动探究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初步体会它们性质的差异。 3、根据生产、生活中的碳元素转化的实例,了解碳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碳酸氢盐之间的转化,从而进一步了解它们的性质。使学生能够解释与含碳化合物有关的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如水垢的形成与消除、木炭燃烧的现象、工业上炼铁的原理等,体会化学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实用文档

《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

《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 乌市二十九中学燕云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四节的教学内容。本节主要围绕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与生物体相似的特征,讲述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核是控制中心这体现了生物体在不同结构水平的一致性。从当代生命科学的发展来看,从细胞水平认识生命活动规律,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本节教材从细胞生活需要物质,到物质的进出,再到物质变化、能量转换和遗传信息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来阐明细胞的生活。这节课的学习为以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本节教材内容抽象、容量大,与学生距离较远,所以教学难度较大,教学中教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创设机会让学生体验、探究,利用生活中常见事例进行知识的迁移,化难为易,降低教学难度,达到面向全体、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的目的。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高,想象力丰富,对生物学现象和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渴望探索生物奥秘。这是学生学习动力的良好储备。但是,本节内容涉及的概念较多而且抽象:比如分子、能量的转换,克隆、遗传信息等。本节课通过教师从各种媒体中获得图片等资料不断地启发、引导学生进行类比、推理、分析,将抽象知识形象化,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与对课堂的参与度。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细胞中含有的物质; (2)说出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3)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4)描述克隆羊的科学技术过程并得出细胞核里有遗传物质,细胞核是控制中心。 2.能力目标: (1)养成通过类比、推理等方法获取抽象知识的能力; (2)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与动手操作的能力; (3)通过克隆羊、DNA是遗传物质的资料分析,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同细胞生命活动具有物质基础; (2)逐步树立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的生物学观点; (3)体验民族自豪感和珍爱生物、珍爱生命的情感,体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关注社会热点话题,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说出细胞中含有的物质; (2)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3)细胞核是控制中心,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学难点: (1)通过类比、推理等方法,理解细胞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2)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五.教学方法

化学:碳的多样性教案鲁科版必修[4]

碳的多样性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金刚石、石墨、C60的结构,学会区分同素异形体; 2.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重要性质,了解它们的用途; 3.了解碳及其化合物在自然界中的转化。 过程与方法 1.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思考、交流、实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好探究性实验; 3.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碳纳米管等前沿科学知识的介绍,激发学生科学的探究精神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2.通过自然界中碳的化合物的相互转化,激发学生环境保护的迫切感和责任感。 3.通过动手实验体验化学的奥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同素异形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教学难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探究实验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师生活动)用镊子取一块碳展示给学生看。 学生仔细观察,回忆初中对碳的了解,谈谈碳在自然界中有哪些存在形式。 (讨论与交流) 生1金刚石、石墨、C60 生2大理石、甲烷……

(师生共同活动)碳在自然界中非常广泛地存在,形态上可分为游离态和化合态。 (多媒体投影)图片:碳的各种存在形式 教师讲解:碳酸盐和碳酸氢盐有什么样的性质呢? (方法导引)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初中学过的碳酸钙有哪些性质?完成相关方程式。 学生回忆交流。 生1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就是碳酸钙,它可以与稀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加热分解也会放出二氧化碳气体。 板书: CaCO3+2HCl====CaCl2+CO2↑+H2O CaCO3CaO+CO2↑ 师那么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它们的性质又如何呢?会具有和碳酸钙相似的性质吗? 出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样品,让学生仔细观察。 (多媒体投影)碳酸钠(sodium carbonate),Na2CO3,俗称纯碱或苏打,白色固体,广泛应用与玻璃、造纸等工业。 碳酸氢钠(sodium bicarbonate),NaHCO3,俗称小苏打,白色固体,用作发酵粉。 (科学探究)在了解了碳酸钙的性质以后,我们可以先来猜测一下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可能具有的性质。根据初中学习的溶解性表,学生很容易得出它们都是易溶于水的物质。当然也有同学会提出能判断它们在水中的溶解性大小吗?此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来假设它们可能有的性质:溶解性大小问题,与稀盐酸能否反应,加热能否分解等。学生可能会提出很多假设,归纳总结后,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来探究:与酸(稀盐酸)反应,加热,与盐(氯化钙)溶液反应,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等。可分成四组,每组探究一个方面,然后汇总。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观察,随时给予指导。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教案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 量教案 Revised by BLUE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2,2020.

第一节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一、教学目标 ①学生能说出细胞含有的物质,以及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能够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②学生能够认同细胞生命活动具有物质基础。 ③学生通过类比、推理的方法,理解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 二、教学重点: ①细胞中的物质,以及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能量转换作用。 ②学生理解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及其转换。 三、教学难点: 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能量转换作用。(学生对于微观抽象的知识缺乏感性的认识,难于理解。) 四、课前准备: 演示实验器材、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对上一章的内容进行回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复习:细胞都有哪些结构 导入:植物体和动物体都有许多细胞构成,细胞中不同的结构又有不同的功能。细胞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生命活动,在不知不觉中,有些细胞在长大,有些细胞在变老,有些细胞在死去,同时又不断的有新细胞在形成。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同走进细胞,看一看细胞是怎样生活的。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一)细胞中有哪些物质。 根据提出的生物现象作出讨论: 1、生物体能由小变大 2、庄稼需要浇水,施肥;动物需要喝水,吃食物……得出结论: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根据这个结论,提出三个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1、细胞中有哪些物质 2、细胞怎样控制物质的进出 3、细胞怎样获取和转换能量 A、细胞中有哪些物质 根据问题推测细胞内可能含有哪些物质 1、吃西瓜或苹果时,有什么感觉(水、糖、酸……) 2、小麦磨制后能得到面粉。(淀粉) 3、动物油(脂类) 得出: B、细胞内物质的分类: 小分子(一般不含有碳)如无机盐、水、等——无机物 大分子(一般含有碳)如糖、蛋白质、脂类等——有机物 实验认识有机物和无机物: 用浸软的小麦种子放在火上烧,留下的灰就是不能燃烧的无机物,而烧掉的就是有机物,水在这过程中蒸发掉了。

《碳的多样性》教案(2)

碳的多样性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介绍各种碳单质,使学生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知道碳有三种同素异形体,它们的物理性质有较大的差别,导致物理性质相异的主要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2、知道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种类繁多,一般分为含碳的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两大类,通过活动探究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初步体会它们性质的差异。 3、根据生产、生活中的碳元素转化的实例,了解碳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碳酸氢盐之间的转化,从而进一步了解它们的性质。使学生能够解释与含碳化合物有关的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如水垢的形成与消除、木炭燃烧的现象、工业上炼铁的原理等,体会化学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进一步熟悉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培养学生利用实验科学探究的能力。 2、体会将自然界中的转化与实验室中的转化统一起来的科学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探究化学的兴趣,发扬合作学习的精神,养成严谨科学的学习习惯。 2、了解人们经常利用科学知识实现碳元素的转化,为人们服务的案例,体会化学科学的伟大,增强求知的欲望。 3、通过介绍人类的活动破坏了自然界中碳转化的平衡所造成的后果,激发学生应用化学知识,维护生态平衡的热情和责任。 二、重点、难点 (一)知识上重点、难点 重点:碳元素之间的转化,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难点:碳元素之间的转化,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 通过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进一步熟悉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培养学生利用实验科学探究的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