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杂文和散文的区别

杂文和散文的区别

杂文和散文的区别
杂文和散文的区别

杂文和散文的区别

导读:杂文和散文的区别

散文这个名称是“五四”时期出现的。古代广义的散文指一切不押韵的文章。

现代广义的散文包括了除去诗歌、小说、戏剧、影视文学之外的一切叙事性、议论性、抒情性的文体,这样,就有了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和议论散文等的分类。

但现在说散文时一般都是狭义的散文,即抒情散文。因为叙事散文中的通讯特写、传记文学、报告文学等,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文体,各成一类。

议论性的散文则有了专门的名称——杂文。是广义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杂文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写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婉而多讽。

杂文在表述中要尽量避免情感的参与,情感介入过多,就成了了散文,语言也要尽量客观化,否则容易被看作有宣泄的倾向。

“杂文”的分类:

一是针砭时弊讽喻现实的文章;

二是通过日常生活琐事扩写而成的生活情趣和人生理想的文章;

三是一些笔记、札记、随笔、日记等等既有记的成分也有感的成分的文章。

目前,对于杂文的表述尚无统一意见,文体正在形成发展中。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抒情散文、记叙散文和议论散文三种区别

抒情散文、记叙散文和议论散文三种区别 散文的定义现代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对它又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随着写作学科的发展,许多文体自立门户,散文的范围日益缩小。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散文的分类散文具有记叙、议论、抒情三种功能,与此相应,散文可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三种。 ⒈记叙散文以记叙人物、事件、景物为主的散文,称为记叙散文。记叙散文叙事较完整,写人人物形象鲜明,描写景物倾注作者的情感。这类散文与短篇小说相似,但又有明显的区别。就叙事而言,散文所述的事件不要求情节完整,更不追求曲折变化,而小说对叙事的要求要较散文高得多;另外,散文在叙事的时候需要饱蘸情感,小说的情感则主要由人物体现出来,不须作者明确抒发。就写人而言,小说要求努力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典型人物是作者虚构出来的。而散文中的人物则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某些剪裁加工,注重对人物进行写意式的描绘。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偏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几个片断的剪辑,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这是与小说叙事最显著的区别。偏重于记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鲁迅《藤野先生》。人物形象是否真实是它与小说的区别。另外,这类散文中还有一种偏重于描写景物的一类,这种散文描写一地的景物,除一些风土志以外,主要是游记性散文。它的内容十分广泛,山川景色、风俗民情、名胜古迹都属记游范围。游记散文最主要的特点是:作品所描写的景物必须完全真实,不允许夸饰和虚构;

怎样区别散文和小说

怎样区别散文和小说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区别散文和小说的方法:一、小说和散文是人们接触比较多的文体,有很多人有时读到一些文章后搞不清楚是小说还是散文,其实,正是因为小说和散文有相通的地方,所以有时才会有人搞不清楚。那么,小说和散文到底有哪些相通和不同的地方呢? 先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小说的分类就不说了,关于小说的主要特征: 1、必须细致地塑造人物形象,2、必须有完整的故事情节,3、必须给出具体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 关于散文的主要特征:除了诗歌,小说,戏剧,其他的文章差不多都可以称为散文,这是人们广义上的理解,也可以说是大众式的理解。而狭义上的理解就有抒情和记叙散文两类,也有人在叙事散文中又分纪实散文,与报告文学和杂文可以并列。 散文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直接表现作者强烈的主观感受,根据主观感受的需要选择人物的一些活动和生活事件的某些镜头进行描述。 2、紧紧围绕主题,广阔而灵活地选用生活侧面,一篇文章中可以古往今来,展开充分的联想,抒发感情表现主题。 3、语言优美,胜过推敲,达到一定的美学境界。 二、区别与比较区别与比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人物和对话; 人物: 1、真实与虚构。大家知道,小说和散文里面都会有人物,但不同的是,小说里的人物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假的即虚构的,而散文里的人物通常只会是真的,不存在虚构的问题,所以人们对散文更容易产生共鸣。 2、具体与散落。长篇小说就不必说了,一个短篇小说至少会有1-2个人物甚至更多,一般来说也会有姓名(不排除有的短篇只用你我他之类的代词)而散文表现比较散落,与它表现情感的真实性相比较,散文在人物这个方面可以始终不出现具体的姓名和形象,甚至可以若有若无,让你读者自己去感觉。而小说肯定不能这样,小说这样就是一种不成功的表现。因为小说就是要让人一读就能看到一个清清楚楚活灵活现的人站在面前,有时甚至以为就是自己,所以有些小说改成电影时总要强调一句: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这就是防止别人误认为写的是自己。这就是小说非常鲜明的地方。说到这里,有些人会有点糊涂,不是说小说是虚构的吗?怎么现在又说得这么真实呢?区别就在这里,既是虚构,又要虚构的像真的一样,这有点像撒谎,骗人,让人上了当就成功了,小说呢,虽是虚构,你虚构得让人掉眼泪了,就肯定成功了。这个比喻不是很恰当,但有点那么回事。散文呢,既是真实的,又不强调具体,比如出生地点,时间,家庭来龙去脉等等,都可以不涉及,只要有个真实的影子在你心中就行了。(举例) 3、时间与空间。小说里的人物一般来说就是生活在作品交待的时间和环境里,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而且互相总是有某种关联,

小度写范文和散文 散文和小说区别是什么-散文和小说的区别是什么模板

和散文散文和小说区别是什么|散文和小说的区别是什么 杂文和散文的区别什么是散文呢?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 广义的散文,在古代指的是一切不押韵的文章。 不过,古代没有“散文”这一个名称;“散文”这个名称是“五四”时期才有的。在现代,广义的散文包括了除去诗歌、小说、戏剧、影视文学之外的一切叙事性、议论性、抒情性的文体,如秦牧在《海阔天空的散文领域》中说,“不属于其他文学体裁,而又具有文学味道的一切篇幅短小的文章,都属于散文的范围”。 这样,就有了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和议论散文等的分类。 狭义的散文则专指抒情散文。 这是因为随着文体的发展,叙事散文中的通讯特写、传记文学、报告文学等,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文体,各成一类;议论散文则有了专门的名称——杂文,也从散文中分了出来,剩下的只有抒情散文,这就是狭义的散文杂文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写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婉而多讽,是言禁未开之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 杂文概念的种种界定及归属论述杂文和散文区别的时候,也提及过这方面的内容:杂文在表述中要尽量避免情感的参与,情感介入过多,就成了了散文,语言也要尽量客观化,否则容易被看作有宣泄的倾向。 这是文章对于杂文定位的解答,我们知道散文和杂文的形式逐渐明朗,但是在“大散文”范畴,传统的散文、随笔、小品、杂感、笔记等等都是散文,而随笔、小品、杂感等又界于散文杂文之间,很难进行确切的划分,上个世纪30年代文艺界习惯

把小品文也同视为杂文。 在《辞海》小品是随笔、杂感等短小的文章;而对杂文的解释是: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事变或社会倾向的文艺性论文,杂感、杂谈、随笔归入这一类;而张恨水在1946年5月23日的《新民报》上对小品文划了界限:小品文是一种含有诗意的散文,然而它不是诗,不是小说,也不是笔记,及一切杂文。 我们先不去论谁对谁错,我们可以看看现在的杂文。 个人认为,现在的“杂文”大概有三类,一是针砭时弊讽喻现实的文章;一类是通过日常生活琐事扩写而成的生活情趣和人生理想的文章;三是一些笔记、札记、随笔、日记等等既有记的成分也有感的成分的文章,这里的感与杂文之感相同,所以也归在杂文。 从杂文的三个种类回头看对杂文的定位,杂文和其他散文下的分支文体有个交叉点,我们所纠缠的也是在这里,假如对文体要求不太严格的话,有感的文章放在杂文是没有问题的,可以粗放一点;但是现在讨论的问题正是因为粗放而引出的,我在字母文章下所说的杂文定位,和达此文的某些观点相同,我需要细化杂文。 当然细化之说针对的是子归杂文版并非对于杂文文体,所讨论的定位问题也是子归杂文版的定位问题。 子归杂文版需要细化下的杂文,并非有感就行,时评和讽刺小品,人文随笔和人文杂感等等,而对于有感的日记、笔记、游记等之类的感如果偏向生活情趣和人生理想的闲适飘逸的文体归在散文版。 潘达要论述好这个问题首先是“要站好位置”是站在杂文文体上说杂文定位问题还是站在子归杂文版位置说杂文定位。 在文里我看到达是站在杂文文体和子归杂文论坛的位置说的,昨天我们谈话时说的

小说和散文区别要点

小说与散文区别要点 散文就是抒发作者主观情感的写实性文体 一、真实与虚构 现代散文区别于小说、戏剧文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要求写真人真事,或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加工。散文中的人物、事件,必须就是生活中真实存在的,至少也应有相当根据;但它所允许的艺术加工程度要比报告文学大些,它强调人物事件的主要方面符合客观真实,不像报告文学那样,要求所写的人物言行乃至时间、地点、事件都必须准确无。(当然,散文也允许适当的虚构,但进入90年代后,随着文学环境的宽松、作者心态的自由与生存方式的改变,散文也变得越来越自由开放了。比如贾平凹的游记就有大量的虚构性成分。余秋雨的《道士塔》、《这里真安静》等作品,更就是将小说的场面描写、戏剧的情节冲突移植到了散文中。于就是,“有限制虚构”的观点被提了出来。如鲁迅的《野草》,比如冰心的《小橘灯》,我们一般当散文来读,可冰心说那就是虚构的,还有孙犁的《山地回忆》,一般也当作散文,其实也就是虚构的) “小说就是用散文写成具有某种长度的虚构故事”(《小说面面观》第3),而小说虽也就是取材于作者个人对生活的感受,但只要有想法,故事就可以虚构,就是可以凭空发挥想象力演绎出来的。 二、关于第一人称“我” 散文就是以人以景以物抒发作者主观感情,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散文描写时注重的就是一个“情”字。散文创作主要以作者的意志为转移,作者说这山美,这山就美,作者说这水美,这水就美,作者说这人美,这人就美。 散文中的“我”,常常就是作者自己,与小说中的“我”有很大的不同。散文写作就是作者感情的发泻,文随情动。散文则否,可以作者直接进入文本,因此,从这个角度讲,散文不就是叙述,而就是自述,就是作者的自我叙述;散文侧重抒情的时候,散文便与诗歌接近,从这个角度说,散文又就是作者的自白。 小说创作的主体要做“隐身人”,把叙述对象抛给读者,自己最好躲得远远的,最好不要参与到小说中来指点评说,那种超然物外的隐身叙述,被认为就是小说的高致。 小说创作时,虽然也就是作者感情寄托,但作者的感情却被小说中的人物控制,当一个成功的小说人物的个性形成后,小说的故事就不以作者的意志发展了。这时候的小说创作则就是文随小说中的人物而动了。此时,不就是作者想把这个“人物”如何就能如愿以常了,文中人物的命运则就是随由她牵动的故事的发展而发展了。小说则以情节烘托人物,以环境衬托人物,以故事刻划人物,小说描写时注重“刻划”二字。 散文中的“物”,“景”,“人”就是平等的,没有主次之分,可以相互“烘托”“衬托”。但小说中的“物”与“景”则就是为小说中的“人”服务的,就是刻划小说人物的导具,三者之间有主次之分。 小说创作时作者的意志则要受小说人物生活的时代,环境与她的个性所支配。作者本意就是想写一个坏人,当作者在描写这个坏人与这个坏人所处的时代与环境时,这个坏人会无意中成为一个好人,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妮娜与吴存恩的猪八戒就就是例子。这也就是很多作者在创作时,人物形象与她的命运在行文中与作者构思时的安排发生了大的改变的原故。 小说创作时,虽然也就是作者感情寄托,但作者的感情却被小说中的人物控制,当一个成功的小说人物的个性形成后,小说的故事就不以作者的意志发展了。这时候的小说创作则就是关于文随小说中的人物而动了。此时,不就是作者想把这个“人物”如何就能如愿以常了,文中人物的命运则就是随由她牵动的故事的发展而发展了。 小说创作时作者的意志则要受小说人物生活的时代,环境与她的个性所支配。作者本意就是想写一个坏人,当作者在描写这个坏人与这个坏人所处的时代与环境时,这个坏人会无意中成为一个好人,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妮娜与吴存恩的猪八戒就就是例子。这也就是很多作者在创作时,人物形象与她的命运在行文中与作者构思时的安排发生了大的改变的原故。 三、关于主旨 散文创作不能像诗歌那样与客体直接同一,不能像诗歌那样高喊“我就是天狗”,“我爱您,塞北的雪”,但作者又必须把自己对客体的感受告诉读者,散文的主旨一般都就是比较明确的,如比杨树象征北方农民坚强的性格、菊花象征君子、荷花象征高雅的读书人。 小说一般都不明确揭示主旨,作品的内涵让读者去品味、感悟。 四、关于情节 散文的情节常常就是两两对比,事不过三。情感变化呈带状渐次展开,经过不过的反复,在结尾时达到矛盾的解决与境界的飞升,一般就是以圆合收场的。以《背影》为例。

叙事性散文与故事的区别

叙事性散文与故事的区别 【篇一:叙事性散文与故事的区别】 现代小说与叙事散文最大的区别不在于故事的真假,而在于故事的呈现方式。第一、戏剧化的呈现。作 者往往透过人物的动作、对话来推衍故事,也就是让故事中的人物直接「演」给读者看。就这一点而言 小说比散文接近戏剧。第二、情节式的呈现。散文或小说的故事都是由一连串事件合组而成;事件与事 件之间,散文一般只着眼于先后关系,小说则进一步处理其内在的、复杂的因果关系,这就构成了情节。情节可以说是故事的有效重组。小说家往往借着情节的精心设计与巧妙安排,来牵引读者的情绪,使之 欲罢不能。这方面的技巧包括:伏笔的设计,顺叙、倒叙的灵活运用,背景的有效烘托,以及选择什么事件做为开头,结尾,在什么地方藉什么事件制造高潮等等。第三:隐身式的呈现。基本上,小说的作 者并不在故事中现身,即使小说里有一个「我」。而整个戏剧化的情节,则透过「叙事观点」来呈现。 1叙事观点:小说中的人物,在「叙述」部分都使用名字或代名词「他」,「对话」部分都自称「我」,对称姓名为「你」,旁称姓名为「他」,这样的叙事观点,背后是隐藏着一个叙事者」不一定是作者, 可以视为作者)而这个叙事者可以宛如上帝般,无所不知无所不在无所不能,可以随意出入任何人物的,也可以带着读者任意转移时间和空间。他随时化身为每一个人物,透过不同的人物观照整个故事。这叫 全知观点。这个叙事者也可以是置身事外,从头到尾做一个单纯的「故事目击者」,只是客观地冷静地 叙说他眼晴所看到的经过,没有任何「感觉」;感觉留给读者去承受去体会。这叫客观观点。2第一人 称叙事观点:小说中有一个「我」,就是由这个「我」在叙述。「我」可以叙述自身内、外在的动作, 但只能叙述「我」以外的人物的外在动作,或揣测其它人物的内在动作。同一个故事,一旦观点不同, 叙事效果也会随之而异,有时甚至决定小说的成败。小说家几乎没有不重视叙事观点的。除了故事呈现 方式的差异以外,小说的语言比起散文通常较为明白、流畅。另一个特色是分段较为频繁,对话往往自 成一段,以凸显对话在推展情节,刻划人物上的重要性。 【篇二:叙事性散文与故事的区别】 写叙事性散文和编写故事的区别在哪?这是我写作过程中一直比较 迷茫而又逃避的问题 首先叙事性散文有抒情的部分是不是编写故事就不能有? 第二片段式的写法能不能用于编写故事 第三能否理解为叙事性散文注重情感描写用事烘托情而编写故事相反主要刻画人物和时间? 还有我比较爱用开头结尾呼应的形式来写东西下面给大家看个自己 写的开头结尾写的渣别喷我啊(≥v≤) 少年站在高台上望着眼前繁华的城市他张开双臂对着天空大喊少 年的声音掩埋在了风声里风呼啸着穿过他的耳际穿过他的手臂灌 进了他的身体里 少年站在高台上望着眼前繁华的城市他张开双臂对着天空大喊 “你好北京!” 然后我中间写的是一个满怀梦想的年轻人在北京打工屡屡受挫的故 事题目是攀援者这算叙事性散文还是故事?

古代汉语骈体文

一、骈文与辞赋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从修辞看,骈文以对仗为主,辞赋以铺陈为主; 2、从句法看,骈文以对偶句为主,辞赋以排比句为主; 3、从音律看,骈文有时要求平仄而不求押韵,辞赋除平仄外还要求句尾押韵; 4、从题目看,绝大多数的赋以赋命题,骈文则没有固定的文体标志; 5、从功用看,辞赋用于描写与抒情,骈文除此二者还可议论并充当应用文。 注:铺陈是指对事物或现象的方方面面作周详的描绘陈述。排比是指三个以上句型相同句意相近的句子连续使用,是实现铺陈的手法之一。如果只有两个句型相同句意相近的句子,那往往是对仗或曰骈偶,而不能叫排比。排比是对仗的增加,对仗有时是排比的组成部分。辞赋以排比为主,也不乏对偶句;骈文以对偶句为主,也可用排比句。 二、骈体文的发展 骈文在梁陈时叫做“今文”,唐宋时叫做“时文”,皆相对于古文而言,意思是时下流行的文体。有的古人称之为“六朝文”,未免以偏盖全,无视当时还有非骈体文存在。 三、骈文和散文 (一)含义 以对偶句(骈句)为主的文章叫做骈文。与之相对,以非对偶句(散句)为主的文章叫做散文。作为句式来讲,骈散自来并存,往往互相搭配,自由组合。散文中可以有少量骈句,骈文中可以有少量骈句。散文骈文之分不在骈偶对仗之有无,而在其数量多少。说骈句自古有之是对的,说骈文古已存在则不妥,因为句子不等于文章。 (二)两者之间的区别 骈文和散文的区别,不仅在于对偶句的多少,还在于文章风格的追求。明王志坚《四六法海》“总论”说:“古文如写意山水,俪体如工画楼台。”现代学者钱基博指出:“主气韵勿尚才气,则安雅而不流于驰骋,与散文殊科。崇散朗勿矜才藻,则疏逸而无伤于板滞,与四六分疆。”(《骈文通义》)台湾学者张仁青说:“散文主气势旺盛,则言无不达,辞无不举。骈文主气韵曼妙,则情致婉约,摇曳生姿。”这些见解相当精辟。张氏又说:“散文得之于阳刚之美,即今世所谓壮美者也;而骈文得之于阴柔之美,即今世所谓优美者也。”“散文家认为文章所以明道,故其态度是认真的,严肃的,盖以文章为经世致用之工具也。……骈文家之见解则以文章本身之美即为文章之价值,故其态度是淡泊的,超然的,盖以文章为抒写性灵之工具也。”如此概括恐未必尽然。骈文中并不乏阳刚柔之美如骆宾王《讨武氏檄》,散文中也有擅阴柔之美如晚明小品。骈文亦可经世致用如陆贽,散文亦宜抒写性灵如公安竟陵派。究竟如何从美学上探究骈文与散文的不同,是一个有待开拓的新课题。

散文与杂文的区别

散文与杂文的区别 或许我们在谈这个问题之前,先要弄懂散文和杂文的定义。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广义上可以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散文并不单指我们现在的白话散文,先秦便有许多古代散文。 杂文,杂体文章。狭义的杂文指现代散文中以议论和批评为主而又具有文学意味的一种文体。是随感录、短评、杂说、闲话、漫谈、讽刺小品、幽默小品、知识小品、文艺政论等文体的总称。古代杂文的历史也很早,现代杂文的兴盛期在民国。 散文广义上包括杂文,但是两者还是有着千差万别的。 散文有散文的语言,杂文有杂文的语言。文体的语言是灵魂所在,这个语言不可言喻,在于写作者对文章的体悟,也就是感觉,对任何事物要敏感,特别是色彩。我们常讲文人悲天悯人、多愁善感,这不是没有原因的。敏感是写作者的基本素质。每一个敏感的写作者,其精神世界里都有一个王国。这是写作者在无意中构建的,可以无限大,包罗万象,但是写作中又时常困惑在自己的王国,因为总在里面,头脑不新鲜。这时候对世界的敏感就发挥重要作用,这个敏感是个灵感的来源,有心的敏感会记住每一个需要的东西。比如火车站的房子、马路的汽车、水果摊的桔子、小吃店的老板,成衣店的布招、天空的云,秋天的玉米,荒地的野河等等。任何事物,都有可能成为灵感。写作者的敏感会在一瞬间知道想要的东西,并且用心记住。一句话,如果你喜欢写作,那么你除了多读书,还要多走路,并且多用心看风景。 拿散文来讲,散文的语言是安静的,写散文一定要静下心来。因为散文太好写,也太难写。或说散文好写,写好难。特别对于年轻的写作者,人生的旅程才开始,很难静下心来写作。散文讲究形散神不散,这个东西比较玄,很难刻意把握,讲究无为而生。我们看一些老作家的散文,像贾平凹,虽然没有一些青年写作者的散文语言那样优美,叙述也比较平淡,仿佛乱写,但是细心读下来却是平淡和平静,文章信手得来,没有刻意表现,这是艺术到了一定程度的表现,是几十年积淀来的。 形散神不散很难做到,很有一些写作者,由于受到作文的干扰,常把作文与散文混为一谈。作文这个东西现在公认是祸国殃民,早在五十年代文学界就已经否定。把作文写成散文的后果就是很生硬,也很僵化。比如到了长城,首先要写今天怎么去的,天气如何,再写长城的构造,历史,夹带一点情感,最后是个感叹。模式固定,中间或有一二变化,总体还是作文的老路子,放在散文中间,有些哭笑不得的感觉。 散文是没有固定的格式的,但是很随意的写作。但是大多数写作者不能随意写作,因为难以掌控文章,就是随意地写了很难收回来。所以当代杂志散文就渐有了文章结构格式,这个格式比较高明,变化较大,特别在语言上,是没有格式地。但是散文中是放了故事的,说到这里,很多读者会有疑问,散文怎么可以有故事?散文当然要有故事。但是散文和小说不同,小说的故事由小说语言叙述,散文的故事由散文语言叙述,讲得宽一点,诗歌中也是有故事的,特别是现代诗,用诗歌的手法叙述故事是很随意很平常的事。 《散文世界》杂志曾连续几期专门探讨了当代散文写作的问题,争论不一。有人说散文是一种大众文体,国内地散文作者入门太低,几把散文当成随笔日记来写。又有人说散文缺少一种精神结构,太乱太散。还有一些散文作者表示在试探一种全新地结构方式,林林总总发言者甚多。据笔者看来,散文嘛讲究一个散,又讲究一个随意,不能刻意去做,年轻时候写不了好散文,也无须着急,时间到了,经历到了,故事到

小说和散文的区别

小说和散文的区别 1、小说: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可以是概括介绍,可以是具体的描写,可以写人物的外貌,也可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既可以人物的行动对话,也可以适当插入作者的议论;既可以正面起笔,也可以侧面烘托。 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时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分、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等。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都有不少的作用。 二、散文 散文的定义。什么是散文呢?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散文,在古代指的是一切不押韵的文章。刘勰在《文心雕龙》的《总术》篇写道:“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所谓“笔”,就是指韵文以外的一切记叙性和议论性的文体,这些文体就散文。不过,古代没有“散文”这一个名称;“散文”这个名称是“五四”时期才有的。在现代,广义的散文包括了除去诗歌、小说、戏剧、影视文学之外的一切叙事性、议论性、抒情性的文体,如秦牧在《海阔天空的散文领域》中说,“不属于其他文学体裁,而又具有文学味道的一切篇幅短小的文章,都属于散文的范围”。这样,就有了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和议论散文等的分类。 狭义的散文则专指抒情散文。这是因为随着文体的发展,叙事散文中的通讯特写、传记文学、报告文学等,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文体,各成一类;议论散文则有了专门的名称——杂文,也从散文中分了出来,剩下的只有抒情散文,这就是狭义的散文。 我们这里要学习的主要是抒情散文,也涉及叙事散文和其它类型的散文。习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人生阅历、文化素养和爱好,或写作抒情散文,或作叙事散文,或写文化散文,或作智慧散文,或写游历散文,或作其它类型的散文。 其次,要认清散文的写作特点。散文是一种内容丰富、题材广泛、篇幅短小、体裁多样、形式灵活、文情并茂的文体。在写作上,它有以下六个特点: (一)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散文的内容涉及自然万物、各色人等、古今中外、政事私情……可以说是无所不包、无所不有的。可以写国内外和社会上的矛盾、斗争,写经济建设,写文艺论争,写伦理道德,也可以写文艺随笔,读书笔记,日记书简;既可以是风土人物志、游记和偶感录,也可以是知识小品、文坛轶事;它能够谈天说地,更可以抒情写趣。凡是能给人以思想启迪、美的感受、情操的陶治,使人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心旷神怡的,都可选作散文的题材。 (二)思想警辟,诗意盎然 散文多是真情实感的产物,那些优秀的篇章,都有思想火花的闪耀,表现着作者对时代

记叙文与散文的区别于联系

记叙文与议论文的区别与联系 记叙文是用来描述事物的文章.时间,人物,地点,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是记叙文的6要素,(或者四要素)。.描写物体的就要从 运动状态,物体形态或变化上来说了。 记叙文写作,是把自己的亲身感受和经历,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给读者。 记叙文包括的范围很广,如记人记事,日记、游记、传说、新闻、通讯、小说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记叙文写的是生活中的见闻,要表达出作者对于生活的真切感受。 总的说,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记叙文。 但记叙文写作,伴随自然流漏的适当议论和抒情。 记叙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记叙文,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等。 狭义的记叙文是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一类 文章,常见的如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游记、日记、参观记、回忆录,以及一部分书信等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广义的记叙文,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等。 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虚构性”,是小说的本质。一般的,现在将所有的文体分为小说与诗歌、散文、戏剧四种,而你所说的记叙文与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则都属于散文的范畴,是散文的再分类。那么,小说和记叙文的关系即不交叉也不包含,更不平行,它们不再同一个层面上的。 散文和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是交叉的。《背影》从文学的角度是散文,从实用文的角度就是记叙文了。《社戏》从文学的角度是是小说,从实用文的角度只能是记叙文了

文学常识之记叙文与散文的区别

记叙文,散文 (一) ,明确概念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 ,理解特点: 形散: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 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三) ,散文的分类(1)抒情散文(2)记叙散文(3)议论散文 (四) ,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 (五) ,散文的线索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 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找线索的方法: 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 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六) ,散文的主题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七) ,散文的语言(1)质朴,自然(2)生动,形象(3)深刻,隽永 记叙文文体知识 1. 记叙文的特点记叙文是一种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

人,记事,状物,绘景为主要内容的文6体. 2. 记叙文的分类根据描述的内容,可以分为写人的,叙事的,写景的和状物的记叙文.它们都具有记叙文的共性,但在构思,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上往往又有相应的各自特点. 写人类记叙文:通过描述人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通过特定的环境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生活,表现文章主题. 叙事类记叙文:通过叙述事件,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表现主题. 写景类记叙文:通过描绘景物,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状物类记叙文:通过写物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3. 记叙文的六要素记叙文的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掌握记叙文的要素, 可以较好地把握全文,分析和理解文中的主题思想,更好地把握其结构层次. 4. 记叙的顺序阅读记叙文,要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就要明确写作的顺序.常见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和插叙. (1)顺叙:按照事件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来写,也就是叙述的顺序与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是一致的. (2)倒叙:先写结局,然后再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或者先写后来的情况,再叙述产生这种情况的经过. (3)插叙:在记叙的过程中,有时要插入在时间地点上不一致的情节,然后再按照原来的事情接叙,这插入的有关部分叫插叙. 5. 记叙文的线索记叙文的线索是指自始至终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由于题材的多样性和作者思路上的差异,致使文章线索呈现出多种形式. 有的以时空转移为线索;有的以人物活动,时间,发展,景物变化为线索;有的以一人, 一事,一物的线索把全篇各部分内容紧紧联结起来.

小说和散文区别要点

小说和散文区别要点 散文是抒发作者主观情感的写实性文体 一、真实与虚构 现代散文区别于小说、戏剧文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要求写真人真事,或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加工。散文中的人物、事件,必须是生活中真实存在的,至少也应有相当根据;但它所允许的艺术加工程度要比报告文学大些,它强调人物事件的主要方面符合客观真实,不像报告文学那样,要求所写的人物言行乃至时间、地点、事件都必须准确无。(当然,散文也允许适当的虚构,但进入90年代后,随着文学环境的宽松、作者心态的自由和生存方式的改变,散文也变得越来越自由开放了。比如贾平凹的游记就有大量的虚构性成分。余秋雨的《道士塔》、《这里真安静》等作品,更是将小说的场面描写、戏剧的情节冲突移植到了散文中。于是,“有限制虚构”的观点被提了出来。如鲁迅的《野草》,比如冰心的《小橘灯》,我们一般当散文来读,可冰心说那是虚构的,还有孙犁的《山地回忆》,一般也当作散文,其实也是虚构的) “小说是用散文写成具有某种长度的虚构故事”(《小说面面观》第3),而小说虽也是取材于作者个人对生活的感受,但只要有想法,故事就可以虚构,是可以凭空发挥想象力演绎出来的。 二、关于第一人称“我” 散文是以人以景以物抒发作者主观感情,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散文描写时注重的是一个“情”字。散文创作主要以作者的意志为转移,作者说这山美,这山就美,作者说这水美,这水就美,作者说这人美,这人就美。 散文中的“我”,常常是作者自己,与小说中的“我”有很大的不同。散文写作是作者感情的发泻,文随情动。散文则否,可以作者直接进入文本,因此,从这个角度讲,散文不是叙述,而是自述,是作者的自我叙述;散文侧重抒情的时候,散文便与诗歌接近,从这个角度说,散文又是作者的自白。 小说创作的主体要做“隐身人”,把叙述对象抛给读者,自己最好躲得远远的,最好不要参与到小说中来指点评说,那种超然物外的隐身叙述,被认为是小说的高致。 小说创作时,虽然也是作者感情寄托,但作者的感情却被小说中的人物控制,当一个成功的小说人物的个性形成后,小说的故事就不以作者的意志发展了。这时候的小说创作则是文随小说中的人物而动了。此时,不是作者想把这个“人物”如何就能如愿以常了,文中人物的命运则是随由他牵动的故事的发展而发展了。小说则以情节烘托人物,以环境衬托人物,以故事刻划人物,小说描写时注重“刻划”二字。 散文中的“物”,“景”,“人”是平等的,没有主次之分,可以相互“烘托”“衬托”。但小说中的“物”和“景”则是为小说中的“人”服务的,是刻划小说人物的导具,三者之间有主次之分。 小说创作时作者的意志则要受小说人物生活的时代,环境和他的个性所支配。作者本意是想写一个坏人,当作者在描写这个坏人和这个坏人所处的时代和环境时,这个坏人会无意中成为一个好人,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妮娜和吴存恩的猪八戒就是例子。这也是很多作者在创作时,人物形象和他的命运在行文中和作者构思时的安排发生了大的改变的原故。 小说创作时,虽然也是作者感情寄托,但作者的感情却被小说中的人物控制,当一个成功的小说人物的个性形成后,小说的故事就不以作者的意志发展了。这时候的小说创作则是关于文随小说中的人物而动了。此时,不是作者想把这个“人物”如何就能如愿以常了,文中人物的命运则是随由他牵动的故事的发展而发展了。 小说创作时作者的意志则要受小说人物生活的时代,环境和他的个性所支配。作者本意是想写一个坏人,当作者在描写这个坏人和这个坏人所处的时代和环境时,这个坏人会无意中成为一个好人,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妮娜和吴存恩的猪八戒就是例子。这也是很多作者在创作时,人物形象和他的命运在行文中和作者构思时的安排发生了大的改变的原故。 三、关于主旨 散文创作不能像诗歌那样与客体直接同一,不能像诗歌那样高喊“我是天狗”,“我爱你,塞北的雪”,但作者又必须把自己对客体的感受告诉读者,散文的主旨一般都是比较明确的,如比杨树象征北方农民坚强的性格、菊花象征君子、荷花象征高雅的读书人。 小说一般都不明确揭示主旨,作品的内涵让读者去品味、感悟。 四、关于情节 散文的情节常常是两两对比,事不过三。情感变化呈带状渐次展开,经过不过的反复,在结尾时达到矛盾的解决和境界的飞升,一般是以圆合收场的。以《背影》为例。

骈文与散文的区别

骈文与散文的区别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骈文与散文的区别骈文与散文的区别,骈文有所要求:一是对仗:骈体文的句子多数是四、六句,而且对偶。比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 二是声韵:讲究“四声八病”,用字讲究平仄。比如孔稚珪的《北山移文》。 三是用典:用古代的人和事来反映自己的思想感情。比如鲍照的《芜城赋》。 四是藻饰:讲究文字华丽,不惜堆砌词句。比如庾信的《哀江南赋》。 散文: 古代散文:我国古代,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一律称之为散文。 现代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文学样式。 散文特点: 1.形散而神不散。 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骈文是一种从修辞学角度划分的文体,是以对偶句为主介乎散文与韵文之间的一种美文。这句话包括三点:一、以对偶句为主,这是骈文本质所在,舍此不成其为骈文; 二、对音律的要求在散韵之间;三、讲究辞藻华丽的美学效果。而散文对骈文莱说,就是散文不用对偶,只要散行的文字构成文章。言语优美,形散而意不散~~~~~~ 一是对仗;骈体文的句子多数是四、六句,而且对偶。比如吴均的,这一点与散文不同。 二是声韵;讲究“四声八病”,用字讲究平仄。比如孔稚珪的。散文没有这方面的要求。 三是用典;用古代的人和事来反映自己的思想感情。比如鲍照的。这一点相同,散文也用典。 四是藻饰;讲究文字华丽,不惜堆砌词句。比如庾信的。散文虽也追求词句的华丽,但远不及骈文那么刻意。

记叙文和散文的区别

记叙文、议论文、散文、说明文的区别 记叙文是用来描述事物的文章.时间,人物,地点,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是记叙文的6要素,(或者四要素)。.描写物体的就要从 运动状态,物体形态或变化上来说了。 记叙文写作,是把自己的亲身感受和经历,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给读者。 记叙文包括的范围很广,如记人记事,日记、游记、传说、新闻、通讯、小说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记叙文写的是生活中的见闻,要表达出作者对于生活的真切感受。 总的说,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记叙文。 但记叙文写作,伴随自然流漏的适当议论和抒情。 记叙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记叙文,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等。 狭义的记叙文是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一类 文章,常见的如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游记、日记、参观记、回忆录,以及一部分书信等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广义的记叙文,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等。 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虚构性”,是小说的本质。一般的,现在将所有的文体分为小说与诗歌、散文、戏剧四种,而你所说的记叙文与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则都属于散文的范畴,是散文的再分类。那么,小说和记叙文的关系即不交叉也不包含,更不平行,它们不再同一个层面上的。 散文和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是交叉的。《背影》从文学的角度是散文,从实用文的角度就是记叙文了。《社戏》从文学的角度是是小说,从实用文的角度只能是记叙文了

散文的定义、分类与特征

?一、散文的定义现代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对它又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随着写作学科的发展,许多文体自立门户,散文的范围日益缩小。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二、散文的分类 散文具有记叙、议论、抒情三种功能,与此相应,散文可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三种。 ⒈记叙散文 以记叙人物、事件、景物为主的散文,称为记叙散文。 记叙散文叙事较完整,写人人物形象鲜明,描写景物倾注作者的情感。这类散文与短篇小说相似,但又有明显的区别。就叙事而言,散文所述的事件不要求情节完整,更不追求曲折变化,而小说对叙事的要求要较散文高得多;另外,散文在叙事的时候需要饱蘸情感,小

说的情感则主要由人物体现出来,不须作者明确抒发。就写人而言,小说要求努力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典型人物是作者虚构出来的。而散文中的人物则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某些剪裁加工,注重对人物进行写意式的描绘。 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偏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几个片断的剪辑,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这是与小说叙事最显着的区别。 偏重于记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鲁迅《藤野先生》。人物形象是否真实是它与小说的区别。 另外,这类散文中还有一种偏重于描写景物的一类,这种散文描写一地的景物,除一些风土志以外,主要是游记性散文。它的内容十分广泛,山川景色、风俗民情、名胜古迹都属记游范围。游记散文最主要的特点是:作品所描写的景物必须完全真实,不允许夸饰和虚构;但又不是照相似的实录,而是作者融情于物,达到情景交融。 ⒉抒情性散文

记叙文和散文的区别

记叙文和议论文的区别 记叙文是用来描述事物的文章.时间,人物,地点,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是记叙文的6要素,(或者四要素)。.描写物体的就要从 运动状态,物体形态或变化上来说了。 记叙文写作,是把自己的亲身感受和经历,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给读者。 记叙文包括的范围很广,如记人记事,日记、游记、传说、新闻、通讯、小说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记叙文写的是生活中的见闻,要表达出作者对于生活的真切感受。 总的说,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记叙文。 但记叙文写作,伴随自然流漏的适当议论和抒情。 记叙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记叙文,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等。 狭义的记叙文是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一类 文章,常见的如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游记、日记、参观记、回忆录,以及一部分书信等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广义的记叙文,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等。 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虚构性”,是小说的本质。一般的,现在将所有的文体分为小说与诗歌、散文、戏剧四种,而你所说的记叙文与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则都属于散文的范畴,是散文的再分类。那么,小说和记叙文的关系即不交叉也不包含,更不平行,它们不再同一个层面上的。 散文和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是交叉的。《背影》从文学的角度是散文,从实用文的角度就是记叙文了。《社戏》从文学的角度是是小说,从实用文的角度只能是记叙文了

小说与散文的区别

小说和散文的区别 一.概述 小说和散文是人们接触比较多的文体,有很多人有时读到一些文章后搞不清楚是小说还是散文,其实,正是因为小说和散文有相通的地方,所以有时才会有人搞不清楚。那么,小说和散文到底有哪些相通和不同的地方呢? 先从以下儿个方面来说: 小说的分类就不说了,关于小说的主要特征: 1、必须细致地塑造人物形象, 2、必须有完整的故事情节, 3、必须给出具体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 关于散文的主要特征:除了诗歌,小说,戏剧,其他的文章差不多都可以称为散文,这是人们广义上的理解,也可以说是大众式的理解。而狭义上的理解就有抒情和记叙散文两类,也有人在叙事散文中乂分纪实散文,与报告文学和杂文可以并列。 散文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儿点: 1、直接表现作者强烈的主观感受,根据主观感受的需要选择人物的一些活动和生活事件的某些镜头进行描述。 2、紧紧圉绕主题,广阔而灵活地选用生活侧面,一篇文章中可以古往今来,展开充分的联想,抒发感情表现主题。 3、语言优美,胜过推敲,达到一定的美学境界。 二、区别与比较 区别与比较可以从以下儿个方面来进行。 (-)人物和对话; 人物: 1、真实与虚构。大家知道,小说和散文里面都会有人物,但不同的是,小说里的人物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假的即虚构的,而散文里的人物通常只会是真的,不存在虚构的问题,所以人们对散文更容易产生共鸣。 2、具体与散落。长篇小说就不必说了,一个短篇小说至少会有1?2个人物甚至更多,一般来说也会有姓名(不排除有的短篇只用你我他之类的代词)而散文表现比较散落,与它表现情感的真实性相比较,散文在人物这个方面可以始终不出现具体的姓名和形象,其至可以若有若无,让你读者自己去感觉。而小说肯定不能这样,小说这样就是一种不成功的表现。因为小说就是要让人一读就能看到一个清清楚楚活灵活现的人站在面前,有时甚至以为就是自己,所以有些小说改成电影时总要强调一句: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这就是防止别人误认为写的是自己。这就是小说非常鲜明的地方。说到这里,有些人会有点糊涂, 不是说小说是虚构的吗?怎么现在乂说得这么真实呢?区别就在这里,既是虚构,乂要虚构的像真的一样,这有点像撒谎,骗人,让人上了当就成功了,小说呢,虽是虚构,你虚构得让人掉眼泪了,就肯定成功了。这个比喻不是很恰当,但有点那么回事。散文呢,既是真实的,乂不强调具体,比如出生地点,时间,家庭来龙去脉等等,都可以不涉及,只要有个真实的影子在你心中就行了。(举例) 3、时间与空间。小说里的人物一般来说就是生活在作品交待的时间和环境里,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而且互相总是有某种关联,而散文里的人物与文章当时的时间和环境可以相隔非常遥远,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纵横古今,现代人与过去儿白?年的上下儿千年的人人都可以神交在一起,即使相互间没有任何关系,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