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磁悬浮原理实验

磁悬浮原理实验

磁悬浮原理实验
磁悬浮原理实验

磁悬浮原理实验

(1)实验开设背景磁悬浮技术是磁性原理和控制技术综合应用的产物,经过一百多年来科学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努力,这一技术被用在了很多行业,其中最典型的两大应用领域是磁悬浮列车和磁悬浮轴承,磁悬浮列车的原理就是将列车的车厢用磁力悬浮起来,由于没有接触和摩擦,所以列车可以以非常高的速度运行磁悬浮轴承(以下简称磁轴承Magnetic Bearing),是一种应用转子动力学、机械学、电工电子学、控制工程、磁性材料、测试技术、数字信号处理等综合技术,通过磁场力将转子和轴承分开,实现无接触的新型支承组件。

按照磁轴承磁力的提供方式,可分为三大类:有源磁轴承(也称为主动磁轴承Active Magnetic Bearing 简称AMB);无源磁轴承(也称为被动磁轴承Passive Magnetic Bearing 简称PMB);混合磁轴承(永磁偏置)(Hybrid Magnetic Bearing 简称HMB);

目前磁轴承被用在了超高速超精密加工机床用的磁轴承主轴,其高速、高精度、高效、低能耗的优良性能引起了各国专家的广泛关注、其次磁悬浮轴承在离心压缩机、分子涡流泵、汽轮发动机等大型设备上也得到了成功的应用。

在航空航天领域,60年代初美国德雷伯实验室首先在空间制导和惯性轮上成功地使用了磁轴承;法国军事科学研究实验室于1972年将磁轴承用于卫星导航的惯性轮上;1983年11月搭载于美国航天飞机的欧洲空间仓内安装了采用磁浮轴承的真空泵;

最近几年,美国对磁轴承在发动机上应用的可行性作了系统的研究,研究的结果表明:使用磁浮轴承可以将发动机的重量减轻15%并将其效率提高5%左右。美国《航空周刊》1994年11月报道:美国普惠公司在计划研究的XTC-65发动机的核心机中使用了磁轴承,其验证机已通过了100小时的试验。

(2) 实验介绍在机械设计课程机电一体化设计一章中,以磁悬浮轴承设计及其应用作为了教学实例。其中介绍了磁悬浮原理,磁悬浮轴承结构,承载力计算以及磁悬浮轴承的控制等。以加强学生进行机电一体化设计的思想意识,为了更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磁悬浮原理的掌握,对机电结合方法和特点具有直观的感受,以及磁悬浮稳定控制等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磁悬浮原理实验分为三个部分,其一是:单自由度磁悬浮球实验,其二是:五自由度高速转子实验台演示实验。其三是:自主设计磁悬浮球的控制器

第一部分提供了单自由度磁悬浮球实验台,即试验台用磁悬浮技术将一个金属铁球稳定地悬浮在空中。在实验中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调整被控对象-铁球的悬浮位置,通过调节PID参数来调节铁球悬浮状态和稳定性等通过该实验,能够

基本了解磁悬浮技术的基本组成及其关键技术。

图1 单自由度磁悬浮实验台实物图2 单自由度磁悬浮实验台原理

图3 学生正在做实验图4 悬浮成功

图5 更换悬浮对象

第二部分实验的目标是用提供的实验装置实现铁球的稳定磁悬浮。实验目的是掌握磁悬浮轴承系统的组成及其高频电机的调速方法,磁悬浮轴承系统的结构简图及其工作原理。

图6 五自由度磁悬浮实验台结构示意图

图7 五自由度磁悬浮试验台实物

图6 五自由度磁悬浮实验台控制原理图

第三部分内容和目标:自主设计磁悬浮球的控制器。实验目标是用自主设计的控制器将铁球悬浮起来。实验目的为深刻认识控制器在磁悬浮装置中所起的作用;掌握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可以是PD控制器、最优控制器、不同型式的PID 控制器或其他型式的控制器;掌握控制系统的调试方法。

近 代 物 理 实 验 报 告 -高温超导

近代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高温超导材料的特性与表征作者:李健 时间:2015-09-17

高温超导材料的特性与表征 【摘要】本实验主要通过对高温超导材料Y-Ba-Cu-O特性的测量,理解超导体的两个基本特性,即完全导电性和完全抗磁性,了解超导磁悬浮的原理。本实验利用液氮将高温超导材料Y-Ba-Cu-O降温,用铂电阻温度计测量温度,通过测量铂电阻的大小及查询铂电阻-温度对照表得出相应的温度,再电压表测得超导体电阻,即能得到超导体电阻温度曲线,测得该样品的超导转变温度约为93K;再通过超导磁悬浮实验验证了高温超导材料的磁特性,得到分别在零场冷却,有场冷却下的超导体的磁悬浮力与超导磁体间距的关系曲线。 【关键词】高温超导零电阻现象MEISSNER效应低温恒温器四引线法磁悬浮 【引言】 从1991年荷兰物理学家卡默林·翁纳斯(H.K.Onnes)发现低温超导体,超导科技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911年到1957年BCS超导微观理论问世,是人类对超导电性的基本探索和认识阶段,核心是提出库珀电子对;第二阶段是从1958年到1985年是超导技术应用的准备阶段,成功研制强磁场超导材料,发现约瑟夫森效应;第三阶段是1986年发现高于30K的超导材料,进入超导技术开发时代。超导研究领域的系列最新进展,为超导技术在更方面的应用开辟了十分广阔的前景。 超导电性的应用十分广泛,例如超导磁悬浮列车、超导重力仪、超导计算机、超导微波器件等,超导电性还可以用于计量标准,在991年1月1日开始生效的伏特和欧姆的新实验基准中,电压基准就是以超导电性为基础。 本实验目的是通过对氧化物高温超导材料的测量与演示、加深理解超导体两个基本特性;了解超导磁悬浮原理;了解金属和半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变化以及温差电效应;掌握低温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低温的获得、控制和测量。 【正文】 一、实验原理 1.超导现象、临界参数及实用超导体 (1)零电阻现象 将物体冷却到某一临界温度Tc以下时电阻突然降为零的现象,称为超导体的零电阻现象。不同的超导体的临界温度各不相同。如下图,用电阻法测量临界温度,把降温过程中电阻温度曲线开始从直线偏离处的温度称为起始转变温度Tc,onset,临界温度Tc定义为待测样品电阻从起始转变处下降到一半对应的温度,也称作超导转变的中点温度Tcm。电阻变化10%到90%所对应的温度间隔定义为转变宽度△Tc,电阻全降到零时的温度为零电阻温度Tc。通常说的超导转变温度Tc指Tcm。

哈工大_控制系统实践_磁悬浮实验报告

研究生自动控制专业实验 地点:A区主楼518房间 姓名:实验日期:年月日斑号:学号:机组编号: 同组人:成绩:教师签字:磁悬浮小球系统 实验报告 主编:钱玉恒,杨亚非 哈工大航天学院控制科学实验室

磁悬浮小球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一、实验内容 1、熟悉磁悬浮球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原理; 2、了解磁悬浮物理模型建模与控制器设计; 3、掌握根轨迹控制实验设计与仿真; 4、掌握频率响应控制实验与仿真; 5、掌握PID控制器设计实验与仿真; 6、实验PID控制器的实物系统调试; 二、实验设备 1、磁悬浮球控制系统一套 磁悬浮球控制系统包括磁悬浮小球控制器、磁悬浮小球实验装置等组成。在控制器的前部设有操作面板,操作面板上有起动/停止开关,控制器的后部有电源开关。 磁悬浮球控制系统计算机部分 磁悬浮球控制系统计算机部分主要有计算机、1711控制卡等; 三、实验步骤 1、系统实验的线路连接 磁悬浮小球控制器与计算机、磁悬浮小球实验装置全部采用标准线连接,电源部分有标准电源线,考虑实验设备的使用便利,在试验前,实验装置的线路已经连接完毕。 2、启动实验装置 通电之前,请详细检察电源等连线是否正确,确认无误后,可接通控制器电源,随后起动计算机和控制器,在编程和仿真情况下,不要启动控制器。 系统实验的参数调试

根据仿真的数据及控制规则进行参数调试(根轨迹、频率、PID 等),直到获得较理想参数为止。 四、实验要求 1、学生上机前要求 学生在实际上机调试之前,必须用自己的计算机,对系统的仿真全部做完,并且经过老师的检查许可后,才能申请上机调试。 学生必须交实验报告后才能上机调试。 2、学生上机要求 上机的同学要按照要求进行实验,不得有违反操作规程的现象,严格遵守实验室的有关规定。 五、系统建模思考题 1、系统模型线性化处理是否合理,写出推理过程? 合理,推理过程: 由级数理论,将非线性函数展开为泰勒级数。由此证明,在平衡点)x ,(i 00对 系统进行线性化处理是可行的。 对式2x i K x i F )(),(=作泰勒级数展开,省略高阶项可得: )x -)(x x ,(i F )i -)(i x ,(i F )x ,F(i x)F(i,000x 000i 00++= )x -(x K )i -(i K )x ,F(i x)F(i,0x 0i 00++= 平衡点小球电磁力和重力平衡,有 (,)+=F i x mg 0 |,δδ===00 i 00 i i x x F(i,x) F(i ,x )i ;|,δδ===00x 00i i x x F(i,x)F (i ,x )x 对2 i F(i,x )K()x =求偏导数得:

磁悬浮的原理

磁悬浮的原理 转子、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 磁悬浮列车的原理。 1.磁悬浮列车的原理并不深奥。它是运用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性质,使磁铁具有抗拒地心引力的能力,即“磁性悬浮”。科学家将“磁性悬浮”这种原理运用在铁路运输系统上,使列车完全脱离轨道而悬浮行驶,成为“无轮”列车,时速可达几百公里以上。这就是所谓的“磁悬浮列车”,亦称之为“磁垫车”。 由于磁铁有同性相斥和异性相吸两种形式,故磁悬浮列车也有两种相应的形式:一种是利用磁铁同性相斥原理而设计的电磁运行系统的磁悬浮列车,它利用车上超导体电磁铁形成的磁场与轨道上线圈形成的磁场之间所产生的相斥力,使车体悬浮运行的铁路;另一种则是利用磁铁异性相吸原理而设计的电动力运行系统的磁悬浮列车,它是在车体底部及两侧倒转向上的顶部安装磁铁,在T形导轨的上方和伸臂部分下方分别设反作用板和感应钢板,控制电磁铁的电流,使电磁铁和导轨间保持10—15毫米的间隙,并使导轨钢板的吸引力与车辆的重力平衡,从而使车体悬浮于车道的导轨面上运行。 磁悬浮列车与当今的高速列车相比,具有许多无可比拟的优点: 由于磁悬浮列车是轨道上行驶,导轨与机车之间不存在任何实际的接触,成为“无轮”状态,故其几乎没有轮、轨之间的摩察,时速高达几百公里; 磁悬浮列车可靠性大、维修简便、成本低,其能源消耗仅是汽车的一半、飞机的四分之一; 噪音小,当磁悬浮列车时速达300公里以上时,噪声只有656分贝,仅相当于一个人大声地说话,比汽车驶过的声音还小;由于它以电为动力,在轨道沿线不会排放废气,无污染,是一种名副其实的绿色交通工具,上海磁悬浮列车的最高时速430公里/小时,平均时速222公里/小时。 =重要部分。 2.自1825年世界上第一条标准轨铁路出现以来,轮轨火车一直是人们出行的交通工具。然而,随着火车速度的提高,轮子和钢轨之间产生的猛烈冲击引起列车的强烈震动,发出很强的噪音,从而使乘客感到不舒服。由于列车行驶速度愈高,阻力就愈大。所以,当火车行驶速度超过每小时300公里时,就很难再提速了。 如果能够使火车从铁轨上浮起来,消除了火车车轮与铁轨之间的摩擦,就能大幅度地提高火车的速度。但如何使火车从铁轨上浮起来呢?科学家想到了两种解决方法:一种是气浮法,即使火车向铁轨地面大量喷气而利用其反作用力把火车浮起;另一种是磁浮法,即利用两个同名磁极之间的磁斥力或两个异名磁极之间磁吸力使火车从铁轨上浮起来。在陆地上使用气浮法不但会激扬起大量尘土,而且会产生很大的噪音,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因而不宜采用。这就使磁悬浮火车成为研究和试验的的主要方法。

超导磁悬浮力测量

143 实验 超导磁悬浮力测量 实验目的 1、 定性观察超导磁悬浮现象 2、 测量超导磁悬浮力与距离的关系 3、 了解传感器测力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包括主件和电源及显示系统两部分。主件包括磁铁、样品架、位移调节盘、液氮槽、传感器等部分。 实验原理 1、零电阻现象 当把某种合金或金属冷却到某一特定温度Tc 时,其直流电阻突然变为零,把这种在低温下发生的零电阻现象称为物体的超导电性,具有超导电性的材料称为超导体。电阻突然消失的某一确定温度Tc 称为临界温度。 超导体的零电阻特性在实验上是很难观察的,一个最好的方法是超导环中持续电流实验。它是将一超导环先置于磁场中,然后冷却使之转变为超导体,然后撤去外场,这时在超导态的环中感生出一电流 ?? ? ??-=τt i t i exp )0()( (1) 其中τ=L / R 是电流衰减时间常数,L 是环的自感,R 为电阻。对于正常电阻τ很小,环内的电流很快衰减为零;对于超导环则情况不同,电流衰减非常慢。 2、完全抗磁性 当把超导体置于外加磁场时,磁通不能穿透超导体,而使体内的磁感应强度始终保持为零(B ≡ 0),超导体的这个特性有称为迈斯纳(Meissner )效应。 完全抗磁性(见图1)是独立于零电阻特性的另一个基本属性。超导体的完全抗磁性是由于表面屏蔽电流(也称 迈纳斯电流)产生的磁通密度 在导体内部完全抵消了由外 场引起的磁通密度,使其净磁 通密度为零,它的状态是唯一 确定的。从超导态到正常态的 转变是可逆的。 迈纳斯效应可以通过磁悬浮实验直观演示: 当一个小 图一 超导体的完全抗磁性

144 的永久磁体放到超导样品表面附近时,由于永久磁体的磁通线不能进入超导体,在永久磁体和超导体之间存在的斥力可以克服磁体的重力,而使小磁体悬浮在超导表面一定的高度。但高温超导体样品特征决定了它们具有非完全抗磁性。迈纳斯效应是个直流效应,用磁悬浮实验可直观形象描述超导体的这种抗磁特性,因此磁悬浮是个很好的演示实验,但它较难给出定量结果。为了知道一个样品是否具有抗磁性需要测量该样品的磁化强度M (或磁化率X )随温度的变化关系。测量方法很多,有磁称法、振动样品磁强针及SOUID 磁强计等,这些都是测量直流磁化率X DC 的方法,他们要求高,装置复杂。 排斥力的大小与样品的磁化强度及磁场梯度有关: X B M F ??= (2) 实验上斥力F 的大小可测量,并可用压力传感器把它变成电信号。 3、仪器工作原理 斥力的大小可用压力传感器把它变成电 信号,力的大小与两者之间的距离有关,距 离可用百分表测,这样就可测定磁悬浮力了。 传感器是一个电桥电路,受传感杆传来的力 的作用,电桥某一臂电阻发生变化,使电桥 失去平衡,有电压信号输出,输出的大小与 力的大小成比例。见图2。 实验内容 一、测量超导磁悬浮力 磁悬浮装置示意图见图3。 1、实验测量前的工作 (1) 首先按说明书所述装好样品,然后 把传感器的工作电压线接到仪器的电源插座,传 感器的电源输出(V S )线接到仪器的信号输入插 座,调节工作电压V = 5.0伏。无受力的情况下 V S 应为零,但因为已有连接棒等负载,其输出并 不为零,利用仪器调零电位器把它调到零。 (2) 戴好清洁手套取出超导样品,用酒精清 洁其表面后,装在样品架上并固定在盛液氮的胶 木杯内,再把它置放在连接棒下端的磁铁(强度 4500Gs 左右)下面(安装样品时样品面要保持平 放状态,并且固定好,以免实验过程中样品脱落。 旋紧螺丝时不要过分用力,但不要过分紧张以免 把样品弄坏。)。调节磁铁与样品的距离,使之在 最大距离时百分表为最大指示刻线处(端线刻度 30mm 或0mm ,百分表外壳可转动), 及最小距离 图3 磁悬浮装置示意图 图2 传感器电桥

磁悬浮技术原理

磁悬浮技术原理 磁悬浮技术原理 空间电磁悬浮技术简介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模拟微重力环境下的空间悬浮技术已成为进行相关高科技研究的重要手段。目前的悬浮技术主要包括电磁悬浮、光悬浮、声悬浮、气流悬浮、静电悬浮、粒子束悬浮等,其中电磁悬浮技术比较成熟。电磁悬浮技术(electromagnetic levitation )简称EML技术。它的主要原理是利用高频电磁场在金属表面产生的涡流来实现对金属球的悬浮。 目录 起源 概述 空间电磁悬浮技术 发展历史 国际 中国 中国磁悬浮技术 原理 应用 前景 磁悬浮列车 磁悬浮列车的优点 磁悬浮列车的缺点 起源 概述 空间电磁悬浮技术 发展历史 国际 中国 中国磁悬浮技术 原理 应用 前景 磁悬浮列车 磁悬浮列车的优点 磁悬浮列车的缺点

展开 编辑本段起源 磁悬浮技术的研究源于德国,早在1922年德国工程师赫尔曼·肯佩尔就提出了电磁悬浮原理,并于1934年申请了磁悬浮列车的专利。1970年代以后,随着世界工业化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加强,为提高交通运输能力以适应其经济发展的需要,德国、日本、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相继开始筹划进行磁悬浮运输系统的开发。 编辑本段概述 利用磁力使物体处于无接触悬浮状态的设想是人类一个古老的梦。但实现起来并不容易。因为磁悬浮技术是集电磁学、电子技术、控制工程、信号处理、机械学、动力学为一体的典型的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新技术)。随着电子技术、控制工程、信号处理元器件、电磁理论及新型电磁材料的发展和转子动力学的进展,磁悬浮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磁悬浮列车原理示意图 . 目前(2009年)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是磁悬浮轴承和磁悬浮列车,而应用最广泛的是磁悬浮轴承。它的无接触、无摩擦、使用寿命长、不用润滑以及高精度等特殊的优点引起世界各国科学界的特别关注,国内外学者和企业界人士都对其倾注了极大的兴趣和研究热情。编辑本段空间电磁悬浮技术 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模拟微重力环境下的空间悬浮技术已成为进行相关高科技研究的重要手段。目前的悬浮技术主要包括电磁悬浮、光悬浮、声悬浮、气流悬浮、静电悬浮、粒子束悬浮等,其中电磁悬浮技术比较成熟。 电磁悬浮技术(electromagnetic levitation )简称EML技术。它的主要原理是利用高频电磁场在金属表面产生的涡流来实现对金属球的悬浮。 磁悬浮列车工作示意图 将一个金属样品放置在通有高频电流的线圈上时,高频电磁场会在金属材料表面产生一高频涡流,这一高频涡流与外磁场相互作用,使金属样品受到一个洛沦兹力的作用。在合适的空间配制下,可使洛沦兹力的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通过改变高频源的功率使电磁力与重力相

浙江大学球形线圈和磁悬浮仿真实验报告

装订线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工程电磁场与波指导老师:姚缨英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环形载流线圈和磁悬浮实验类型:__分析验证__ 同组学生姓名:_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 实验一:球形载流线圈的场分布与自感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研究球形载流线圈(磁通球)的典型磁场分布及其自感系数 2.掌握工程上测量磁场的两种基本方法——感应电势法和霍耳效应法 3.在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基础上,力求深化对磁场边值问题、自感参数和磁场测量方法等知识点的理解,熟悉霍耳效应以及高斯计的应用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一)实验内容 1.理论分析 对于磁场B的求解的主要工作是对下面的边值问题方程组进行求解 其中的泛定方程均为拉普拉斯方程,定解条件由球表面处的辅助边界条件、标量磁位的参考点,以及离该磁通球无限远处磁场衰减为零的物理条件所组成。 ()() ()() () () 2 m1 2 m2 t1t212n n1n20102 m10 2m2 ,0 ,0 sin 2 r r r r r r r R r r R N H H H H K i r R R B B H H r R θθ ?θ ?θ θ μ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泛定方程: BC: H 这个方程看起来简单,实际求解过程并没有想象的轻松 本题中场域是呈现球对称场的分布,我们选择球坐标系,待求场函数只与球坐标变量r与θ有关,我们先采用分离变量法 1

磁悬浮列车演示实验报告

磁悬浮列车演示实验报 告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磁悬浮列车演示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利用超导体对永磁体的排斥作用演示磁悬浮; 【实验器材】 1.超导磁悬浮列车演示仪,如下图所示。由两部分组成:磁导轨支架、磁导轨。其中磁导轨是用550?×?240?×?3椭圆形低碳钢板作磁轭,按图70-2所示的方式铺以18?×?10×6?mm的钕铁硼永磁体,形成磁性导轨,两边轨道仅起保证超导体周期运动的磁约束作用。 2.高温超导体,是用熔融结构生长工艺制备的,含Ag的YBacuo系高温超导体。之所以称为高温超导体是因为它在液氮温度77KC(-196℃)下呈现出超导性,以区别于以往在液氦温度42K(-269℃)以下呈现超导特性的低温材料。样品形状为:圆盘状,直径18?mm?左右,厚度为6?mm?,其临界转变温度为90K左右(-183℃)。 3.液氮。 上图:实验装置图? 下图:磁导轨

【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 超导是超导电性的简称.它是指金属或合金在极低温度下(接近绝对零度)电阻变为零的性质.它是一种宏观量子现象,只有依据量子力学才能给与正确的微观解释.这就是BCS理论. 这是一台高临界温度超导磁悬浮的动态演示装置.该装置为一个盛放高临界温度超导体的简易列车模型,在具有磁束缚的封闭磁轨道上方,利用超导体对永磁体的排斥作用,演示磁悬浮;;并可在旋转磁场加速装置作用下,沿轨道以悬浮或倒挂悬浮状态无磨擦地连续运转. 当将一个永磁体移近钇钡铜氧YBaCuO超导体表面时,磁通线从表面进入超导体内,在超导体内形成很大的磁通密度梯度,感应出高临界电流,从而对永 磁体产生排斥,排斥力随相对距离的减小而逐渐增大,它可以克服永磁体的重力使其悬浮在超导体上方一定的高度上;高温超导体是用熔融结构生长工艺制备的含Ag的YBaCuO系高温超导体,所以称为高温超导体是因为它在液氮温度 77k(-196°C)下呈现出超导性,以区别于以往在液氦温度42k(-269°C)下呈现出超导性的低温材料.它的形状为圆盘形,其临界转变温度为90k(-183°C).超导体样品放在一铝制的列车模型中,四周包有起热屏蔽作用的铝箔,这样可使超导体在移开液氮后仍能在一段时间内保持自身温度在其临界温度以下,以延长演示时间. 磁性轨道是用钢板加工成椭圆形轨道用作磁轭,上面铺以钕铁硼(NdFeB)永磁块(表磁为形成磁性导轨.两边轨道起保证超导体周期运动的磁约束作用. 加速装置是使永磁体绕水平轴旋转在竖直面内产生旋转磁场的方法来实现的.在扁圆柱形的尼龙轮上, 镶有四块钕铁硼(NdFeB)磁块,尼龙轮固定在玩具电机

磁悬浮原理及控制

magnetic suspension technique 本文介绍磁悬浮主轴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提出了一种在常规PID基础上的智能PID控制器的新型数字控制器设计。其核心部件是TI公司的TMS320LF2407A,设计了五自由度磁悬浮主轴系统的硬件总体框图。用C2000作为开发平台,设计在常规PID基础上的智能PID控制器。理论分析结果表明:这种智能PID控制器能实现更好控制效果,达到更高的控制精度要求。1 引言 主动磁悬浮轴承(AMB,以下简称磁轴承)是集众多门学科于一体的,最能体现机电一体化的产品。磁悬浮轴承与传统的轴承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无接触、无摩擦、高速度、高精度。传统轴承使用时间长后,磨损严重,必须更换,对油润滑的轴承使用寿命会延长、但时间久了不可避免会出现漏油情况,对环境造成影响,这一点对磁悬浮轴承就可以避免,它可以说是一种环保型的产品。而且磁轴承不仅具有研究意义,还具有很广阔的应用空间:航空航天、交通、医疗、机械加工等领域。国外已有不少应用实例。 磁悬浮轴承系统是由以下五部分组成:控制器、转子、电磁铁、传感器和功率放大器。其中最为关键的部件就是控制器。控制器的性能基本上决定了整个磁悬浮轴承系统的性能。控制器的控制规律决定了磁轴承系统的动态性能以及刚度、阻尼和稳定性。控制器又分为两种:模拟控制器和数字控制器。虽然国内目前广泛采用的模拟控制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系统的稳定性,但模拟控制器与数字控制器相比有以下不足:(一)调节不方便、(二)难以实现复杂的控制、(三)不能同时实现两个及两个以上自由度的控制、(四)互换性差,即不同的磁悬浮轴承必须有相对应的控制器、(五)功耗大、体积大等。磁轴承要得到广泛的应用,模拟控制器的在线调节性能差不能不说是其原因之一,因此,数字化方向是磁轴承的发展趋势。同时,要实现磁轴承系统的智能化,显然模拟控制器是难以满足这方面的要求。因此从提高磁轴承性能、可靠性、增强控制器的柔性和减小体积、功耗和今后往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等角度,必须实现控制器数字化。近三十年来控制理论得到飞速发展并取得了广泛应用。磁悬浮轴承控制器的控制规律研究在近些年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目前国外涉及到的控制规律有:常规PID和PD控制、自适应控制、H∞控制等,国内涉及到的控制规律主要是常规PID及PD控制和H∞控制,但H∞控制成功应用于磁悬浮轴承系统中的相关信息还未见报道。 从当前国内外发展情况来看,国外的研究状况和产品化方面都领先国内很多年。国外已有专门的磁悬浮轴承公司和磁悬浮研究中心从事这方面的研发和应用方面工作,如SKF公司、NASA等。其中SKF公司的磁轴承的控制器所用控制规律为自适应控制,其产品适用的范围:承载力50~2500N、转速1,800~100,000r/min,工作温度低于220℃。NASA是美国航天局,他们开展磁悬浮研究已有几十年,主要用于航天上,研究领域包括火箭发动机和磁悬浮轨道推进系统(2002年9月已完成在磁悬浮轨道上加2g加速度下可使火箭的初始发射速度达到643~965km/h 。目前国内还没有一家磁悬浮轴承公司,要赶上国外磁悬浮轴承发展水平,必须加大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投入。国内对磁悬浮轴承控制器的控制规律研究起步较晚,当前使用较多的都是常规PID和PD控制,实际电路中也有使用PIDD的。控制精度相对来说不是很高,而且每个系统都必须对应相应的KP,KI,KD,调节起来很麻烦,使用者同样会觉得很不方便。为了使磁悬浮轴承产品化,必须解决上述问题,任何人都能很方便的使用,必须把它做成象“傻瓜型设备一样的产品”,这就得首先解决控制器的问题。解决此问题就是使控制器智能化。智能化的内容包括硬件的智能化和软件的智能化。本文仅讨论控制器在控制算法方面的智能化问题以及实现手段,可为最终解决磁悬浮轴承智能化奠定

磁悬浮实验报告67796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工程电子场与电磁波 指导老师:________熊素铭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_ 磁悬浮 _实验类型: 动手操作及仿真 同组学生姓名: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观察自稳定的磁悬浮物理现象; 2、了解磁悬浮的作用机理及其理论分析的基础知识; 3、在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基础上,力求深化对磁场能量、电感参数和电磁力等知识点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 1、观察自稳定的磁悬浮物理现象 2、实测对应于不同悬浮高度的盘状线圈的激磁电流 3、观察不同厚度的铝板对自稳定磁悬浮状态的影响 实验原理 专业: 姓名: 学号: 日期: 地点:

1、自稳定的磁悬浮物理现象 由盘状载流线圈和铝板相组合构成磁悬浮系统的实验装置,如图2-6所示。该系统中可调节的扁平盘状线圈的激磁电流由自耦变压器提供,从而在50 Hz正弦交变磁场作用下,铝质导板中将产生感应涡流,涡流所产生的去磁效应,即表征为盘状载流线圈自稳定的磁悬浮现象。 2、基于虚位移法的磁悬浮机理的分析 在自稳定磁悬浮现象的理想化分析的前提下,根据电磁场理论可知,铝质导板应被看作为完纯导体,但事实上当激磁频率为50 Hz时,铝质导板仅近似地满足这一要求。为此,在本实验装置的构造中,铝质导板设计的厚度b 还必须远大于电磁波正入射平表面导体的透入深度d(b )。换句话说,在理想化的理论分析中,就交变磁场的作用而言,此时,该铝质导板可被看作为“透不过的导体”。 对于给定悬浮高度的自稳定磁悬浮现象,显然,作用于盘状载流线圈的向上的电磁力必然等于该线圈的重量。本实验中,当通入盘状线圈的激磁电流增大到使其与铝板中感生涡流合成的磁场,对盘状载流线圈作用的电磁力足以克服线圈自重时,线圈即浮离铝板,呈现自稳定的磁悬浮物理现象。现应用虚位移法来求取作用于该磁悬浮系统的电动推斥力。

磁悬浮离心式冷水机组节能原理

磁悬浮离心式冷水机组节能原理 1.采用磁悬浮无油压缩机 磁悬浮离心式冷水机组的核 心部件磁悬浮无油压缩机。磁悬 浮压缩机大致可分为压缩部分、 电机部分、磁悬浮轴承及控制器、 变频控制部分如图1所示。其中 压缩部分由两级离心叶轮和进口 导叶组成,两级叶轮中间预留补气口,可实现中间补气的两级压缩。压缩机采用永磁电机,结合集成在压缩机上的变频器设计,可实现0~48000r/min的宽广转速变化。叶轮直径小,磁悬浮轴承悬浮运转,启动转矩相应减小,结合变频和软启动模块,压缩机启动电流只需2A。磁悬浮轴承及其控制是该型压缩机的核心。 图2 磁悬浮轴承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该压缩机设有2组径向和1组轴向磁悬浮轴承,在控制器的控制下,运行过程中可始终保证主轴与轴承座之间有约7μm的间隙由于无机械摩擦,相对于传统机组,减少了电机损耗,变频损耗,轴承损耗,轴承损耗。使输出能量损耗只有%,相比传统机组%,磁悬浮离心机组具有明显的节能优势,如图3所示 图1 磁悬浮压缩机图3 磁悬浮机组与其他机组能量损失对比

2.部分负荷优化节能 机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部分负荷下运行的,当机组在部分负荷情况下,压缩机的部分节能优势来自于2个方面;第一是压缩机流量的减少而降低转速;第二是由于蒸发温度的提高和冷凝温度的降低带来的压力比下降从而降低转速。 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建筑冷负荷也相应变化。若冷水出水温度设定值不变,冷负荷降低。使得相应的冷水回水温度降低,对应的冷机蒸发温度上升。同时负荷小,冷却水进回水温度也会降低,冷凝温度相应降低。综合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变化,不难发现,部分负荷时冷机的工作压力比减小。传统离心机采用进口导叶调节,也只能在一定范围内适应这种压力比变化。只有采用变频技术的离心机才可以通过调节转速以适应压力比的变化。通过降低转速,降低压缩机功耗。而在实际工作中,普通变频离心机由于回油等技术限制,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变频,因此获得的节能效果有限。只有采用磁悬浮变频冷水机组才能根据实际负荷和压力比调节转速,比传统技术的冷水机在部分负荷下表现出了极高的性能,如图4所示。从而获得最大的节能效果。 图4 磁悬浮机组与其他机组性能曲线对比

大学物理实验:电磁感应与磁悬浮实验报告

一、电机频率与磁牵引力的关系 1、实验测得数据 2、拟合函数 由MATLAB进行数据拟合得到电机频率与牵引力符合以下函数:f(x) = 3.31e-05*x + 0.01282(95%置信度) 3、拟合函数图像 二、电机频率与磁悬浮力的关系 1、实验测得数据

2、拟合函数 由MATLAB进行数据拟合得到电机频率与牵引力符合以下函数:f(x) = 5.736e-06*x - 0.06576(95%置信度) 3、拟合函数图像 三、(1)磁牵引力随距离变化曲线 1、实验测得数据 2、数据拟合函数

由MATLAB进行数据拟合得到电机频率与牵引力符合以下函数:f(x) = 0.6908 * x ^ -0.8036 + -0.1516(95%置信度)3、拟合函数图像 (2)磁悬浮力随距离变化曲线 1、实验测得数据 2、实验数据拟合函数

由MATLAB进行数据拟合得到电机频率与牵引力符合以下函数:f(x) = -0.08735 * x ^ 0.2204 + 0.1266(95%置信度) 3、实验数据拟合函数图像 四、电机频率与转速的关系 1、实验测得数据 2、实验数据拟合函数

由MATLAB进行数据拟合得到电机频率与牵引力符合以下函数:f(x) = 0.009542 * x + -37.85(95%置信度) 3、实验数据拟合函数图像 五、电机频率与发电电压的关系 1、实验测得数据 2、实验数据拟合函数

由MATLAB进行数据拟合得到电机频率与牵引力符合以下函数:f(x) = 0.0001191 * x + 0.05747(95%置信度)3、实验数据拟合函数图像

磁悬浮列车原理

第九篇磁悬浮列车原理 §9.1磁悬浮列车综述 你一定听说过磁悬浮列车吧,最近它的上镜率可是居高不下,大家都在密切地关注着它的发展态势。我们一直都在盼望着火车的提速,可经过几轮的努力,却总是达不到心中理想的标准,如果你家住在西安,距北京1000多公里,原先回家要17个小时,现在要14个小时,唉,只减少了区区3个小时,还要有难熬的一宿呀!可是你知道吗?普通磁悬浮列车的时速就可以达到500公里/小时,那么,回家就只需要不到3个小时,跟飞机差不多了! 其实,在本世纪五、六十年代,铁路曾经被认为是一个夕阳运输产业。因为面对航空、高速公路等运输对手的强劲挑战,它蜗牛般的爬行速度,已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工业社会物流和人流的快速流动需要了。但七十年代以来,特别是近几年,随着铁路高速化成为世界的热点和重点,铁路重新赢回了它在各国交通运输格局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法国、日本、俄国、美国等国家列车时速由200公里向300公里飞速发展。据1995年举行的国际铁路会议预测,到本世纪末,德国、日本、法国等国家的高速铁路运营时速将达到360公里。 但要使列车在如此高的速度下持续行驶,传统的车轮加钢轨组成的系统,已经无能为力了。这是因为传统的轮轨粘着式铁路,是利用车轮与钢轨之间的粘着力使列车前进的。它的粘着系数随列车速度的增加而减小,走行阻力却随列车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当车速增至粘着系数曲线和走行阻力曲线的交点时,就达到了极限。据科研人员推算,普通轮轨列车最大时速为350-400公里左右。如果考虑到噪音、震动、车轮和钢轨磨损等因素,实际速度不可能达到最大时速。所以,欧洲、日本现在正运行的高速列车,在速度上已没有多大潜力。要进一步提高速度,必须转向新的技术,这就是超常规的列车--磁悬浮列车。 尽管我们还将磁悬浮列车的轨道称为"铁路",但这两个字已经不够贴切了。

高温超导

高温超导实验 姓名:李首卿学号:201311141049 【摘要】超导由于其独特而优异的性质具有广泛而深刻的研究价值,本实验通过对氧化物高温超导材料特性的测量和演示,加深了我们对于超导体零电阻现象和迈斯纳效应这两个基本特性的理解。并且我们通过掌握对低温获得、控制、测量的低温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了解到金属和半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以及温差电效应。 关键词:高温超导零电阻现象迈斯纳效应电阻温度特性 一、引言 从荷兰的物理学家卡墨林·翁纳斯发现低温超导体,到BCS超导微观理论问世,再到高温超导的发现,人类不断地努力探索认识超导材料,开发应用超导技术。而随着人们将超导现象温度的提高,这个环境苛刻要求的降低为超导技术在各方面的应用开辟了十分广阔的前景。如今,超导技术广泛地应用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超导计算机、超导磁悬浮列车、超导重力仪和计量标准等。超导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1、零电阻现象:只有在直流电情况下才有零电阻现象,当我们测量端电压时, 当温度稍低于液氦的正常沸点时,物体电阻突然跌落到零,这就是所谓的零电阻现象或导电现象。通常把具有这种超导电性的物体,称为超导体; 2、迈斯纳效应:不管加磁场的次序如何,超导体内的磁场感应强度总等于零。 超导体即使在处于外磁场中冷却到超导态,也永远没有内部磁场,它与外磁场的历史无关,这个效应我们称之为迈斯纳效应; 3、超导临界温度:当电流、磁场及其他外部条件(如应力、辐照)保持为零或 不影响转变温度测量的足够低值时,超导体呈现超导态的最高温度。我们有以下定义作为参数: 1)起始转变温度T c onset:降温过程中电阻温度曲线开始从直线偏离的温度; 2)中点温度T cm:待测样品电阻从起始转变处下降到一半时对应的温度, 我们也把它称作临界温度T c,通常所说的超导转变温度; 3)转变宽度?T c:把电阻变化从10%到90%所对应的温度间隔,其大小反映 了材料品质的好坏; 4)零电阻温度T c0:电阻刚刚完全降到零时的温度称为完全转变温度即零电

磁悬浮实验报告

开放性试验: 《磁悬浮原理实验仪制作及PID控制》 试验报告 实验内容:学生通过磁悬浮有关知识的学习,根据已有的试验模型,设计出磁悬浮实验仪器,并进行制作,进而在计算机上用PID技术进行调节和控制。 难点:PID控制程序的编写及调试。 创新点:该实验以机械学院数控所得科研成果为依托,以一种新颖的方式,用磁悬浮小球直观的展示了PID控制理论的应用。该仪器构造简单,成本低廉。此实验综合应用了电磁场、计算机、机械控制等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研究创新性特点。该仪器有望成为中学物理实验仪器,和高校PID 控制实验仪器。 关键问题 1.悬浮线圈的优化设计 2.磁悬浮小球系统模型 3.磁悬浮小球的PID控制 电磁绕组优化设计 小球质量:钢 小球质量:15~20g 小球直径:15mm 悬浮高度:3mm 要求:根据悬浮高度、小球大小、小球重量设计悬浮绕组

绕组铁芯尺寸、线圈匝数、额定电流、线径。 电磁绕组优化设计: 由磁路的基尔霍夫定律、毕奥-萨格尔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可得电磁吸力为: 式中:μ0——空气磁导率,4πX10-7H/m ; A ——铁芯的极面积,单位m2; N ——电磁铁线圈匝数; z ——小球质心到电磁铁磁极表面的瞬时气隙,单位m ; i ——电磁铁绕组中的瞬时电流,单位A 。 功率放大器中放大元器件的最大允许电压为15V 。为了降低功率放大器件上的压力差,减少功率放大器件的发热,设定悬浮绕组线圈电压该值为12V 。 约束条件:U =12V 电流、电压与电阻的关系 电阻: L ——漆包线的总长度/m S ——漆包线的横截面积/m2 d ——线径的大小/m ε是漆包线线的电阻率,查表可知: ε=1.5*1.75*e-8,单位:Ω*m 根据线圈的结构,可以得出漆包线的总长度为: 2 202??? ??-=z i AN F μU i R =L R S ε=2 14S d π=

磁悬浮原理

[转载]磁悬浮原理

磁悬浮转子真空计工作原理图 时间:2008-09-16 来源:真空技术网整理编辑:真空技术网 根据磁悬浮转子转速的衰减与其周围气体分子的外摩擦有关的原理制成的真空测量仪表称为磁悬浮转子真空计。 图22:磁悬浮转子真空计结构图 由图22可见,除了用于磁悬浮转子的螺旋线圈2外,在真空室下边还设置一敏感线圈5,通过伺服电路控制螺旋线圈2的电流,使转子悬浮在预定高度。在真空室两侧的一对驱动线圈3产生旋转磁场,驱动转子以每秒200~400转的速度自转。虽然转子在给定的垂直位置会自动地趋向磁场最强处(一般在垂直对称轴上),但若受外界扰动,转子将围绕轴作水平振动。图中紧临真空室下方的阻尼钢针6可使这种振动衰减。 这种真空计是基于气体分子对自由旋转钢球的减速作用而工作的。当钢球被驱动线圈的磁场

从静止加速到每秒400转速之后,停止驱动场,由于气体分子摩擦的积分作用引起钢球自转速度衰减,其转速衰减与气体压力p有着严格的对应关系。 磁悬浮转子真空计是标准真空计,量程宽(10-1~10-5Pa),用它作互校传递标准时,累积误差小,可靠性重复性好。 SKF公司最新推出磁浮轴承(图文) SKF(斯凯孚)公司最新推出磁浮轴承。半导体工业需要极纯净的环境 来制造日益复杂的电路晶片,其中,TMP(Turbo Molecular Pumps)涡轮子真 空泵主要是利用高速旋转的涡轮叶片转子,撞击气体分子后,把气体分子带出 制程腔体。由于需要高速旋转,传统陶珠轴承系统存在油气污染问题,目前业界已大量使用无接触的磁浮轴承。 SKF磁浮轴承还可应用于三轴加工中心机床,主轴转速10万转/分钟。 此主轴目前是展示阶段的原型,唯有依赖磁浮轴承才能达到如此高的转速,而如此高的表面加工精度及轴承寿命,是传统滚动轴承所无法达到的。 磁浮轴承的性能由于软件算法的改进而大大加强,坚固性,稳定性,经济性的提高使磁浮轴承从试验

高温超导实验报告

高温超导材料的特性与表征 姓名:孙淦学号:201411142030指导教师:张金星 实验日期:2016年11月24日 摘要 本实验通过借助已定标的铂电阻温度计测量并标定硅二极管正向电阻、温差热电偶电动势及超导样品的温度计。比较几种不同的温度计得到各自的电阻温度变化关系,同时由超导转变 曲线发现超导样品温度计在高温超导区域更明显的变化,并得到了高温超导转变温度的相关参 数。演示了高温超导磁悬浮实验,并完成了零场冷和场冷条件下高温超导体的压力位移曲线测 定。 关键词:高温超导、铂电阻温度计、磁悬浮、场冷、零场冷。 1引言 1911年,昂纳斯首次发现在4.2K水银的电阻突然消失的超导现象。1933年,迈斯纳发现超导体内部磁场为零的迈斯纳效应。完全导电性和完全抗磁性是超导体的两个基本特性。1957年,巴丁、库柏和施里弗根据电子配对作用共同提出了超导电性的微观理论——BCS理论。1986年,柏诺兹和缪勒发现Ba-La-Cu-O化合物具有高T c的超导特性,之后高T c超导体的研究出现了突破性进展。 超导体应用十分广泛,例如超导磁悬浮列车、超导重力仪、超导计算机、超导微波器件等,还可以用于计量标准。 本实验中通过对高温超导材料特性的测量和表征,探究金属和半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以及温差电效应,了解磁悬浮的原理,掌握低温实验的基本方法。 2实验原理 2.1超导现象、临界参数及实用超导体 2.1.1零电阻现象 零电阻:温度降低,电阻变为0,称为超导电现象或零电阻现象。只发生在直流情况下,不会发生在交流情况。 超导临界温度:当电流、磁场以及其他外部条件保持为零或不影响转变温度测量的足够低值时,超导体呈现超导态的最高温度。 起始转变温度T c,onset:降温过程中电阻温度曲线开始转变的温度。 超导转变的中点温度T cm:待测样品电阻从起始转变处下降到一半时对应的温度。 完全转变温度(零电阻温度)T c0:电阻刚刚完全降到零时的温度。 1

磁悬浮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工程电子场与电磁波 指导老师:________熊素铭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_ 磁悬浮 _实验类型: 动手操作及仿真 同组学生姓名: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观察自稳定的磁悬浮物理现象; 2、了解磁悬浮的作用机理及其理论分析的基础知识; 3、在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基础上,力求深化对磁场能量、电感参数和电磁力等知识点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 1、观察自稳定的磁悬浮物理现象 2、实测对应于不同悬浮高度的盘状线圈的激磁电流 3、观察不同厚度的铝板对自稳定磁悬浮状态的影响 实验原理 1、自稳定的磁悬浮物理现象 由盘状载流线圈和铝板相组合构成磁悬浮系统的实验装置,如图2-6所示。该系统中可调节的扁 平盘状线圈的激磁电流由自耦变压器提供,从而在50 Hz 正弦交变磁场作用下,铝质导板中将产生感 专业: 姓名: 学号: 日期: 地点:

应涡流,涡流所产生的去磁效应,即表征为盘状载流线圈自稳定的磁悬浮现象。 2、基于虚位移法的磁悬浮机理的分析 在自稳定磁悬浮现象的理想化分析的前提下,根据电磁场理论可知,铝质导板应被看作为完纯导体,但事实上当激磁频率为50 Hz时,铝质导板仅近似地满足这一要求。为此,在本实验装置的构造中,铝质导板设计的厚度b还必须远大于电磁波正入射平表面导体的透入深度d(b )。换句话说,在理想化的理论分析中,就交变磁场的作用而言,此时,该铝质导板可被看作为“透不过的导体”。 对于给定悬浮高度的自稳定磁悬浮现象,显然,作用于盘状载流线圈的向上的电磁力必然等于该线圈的重量。本实验中,当通入盘状线圈的激磁电流增大到使其与铝板中感生涡流合成的磁场,对盘状载流线圈作用的电磁力足以克服线圈自重时,线圈即浮离铝板,呈现自稳定的磁悬浮物理现象。现应用虚位移法来求取作用于该磁悬浮系统的电动推斥力。 首先,将图2-1所示盘状载流线圈和铝板的组合看成一个磁系统,则其对应于力状态分析的磁场能量 式中,I为激磁电流的有效值。其次,取表征盘状载流线圈与铝板之间相对位移的广义坐标为h(即给定的悬浮高度),则按虚位移法可求得作用于该系统的电动推斥力,也就是作用于盘状载流线圈的向上的电磁悬浮力 (2-1) 在铝板被看作为完纯导体的理想化假设的前提下,应用镜像法,可以导得该磁系统的自感为 (2-2) 式中,a——盘状线圈被理想化为单匝圆形线圈时的平均半径;N——线匝数;R——导线被看作圆形导线时的等效圆半径。从而,由稳定磁悬浮状态下力的平衡关系,即 式中,M ——盘状线圈的质量(kg);g——重力加速度 m/s2);进一步代入关系式(2-2),稍加整理,便可解出对于给定悬浮高度h的磁悬浮状态,系统所需激磁电流为 三、主要仪器设备 磁悬浮装置 铝板:b=14mm,b=2mm,γ= S/m 盘状线圈:N=250,R1=31mm,R2=195mm,h=,M=

物理演示实验报告(磁悬浮列车演示实验报告)

磁悬浮列车演示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利用超导体对永磁体的排斥作用演示磁悬浮; 【实验器材】 1.超导磁悬浮列车演示仪,如图70-1所示。由二部分组成:磁导轨支架、磁导轨。其中磁导轨是用550 × 240 × 3椭圆形低碳钢板作磁轭,按图70-2所示的方式铺以18 × 10×6 mm的钕铁硼永磁体,形成磁性导轨,两边轨道仅起保证超导体周期运动的磁约束作用。 2.高温超导体,是用熔融结构生长工艺制备的,含Ag的YBacuo系高温超导体。之所以称为高温超导体是因为它在液氮温度77KC(-196℃)下呈现出超导性,以区别于以往在液氦温度42K(-269℃)以下呈现超导特性的低温材料。样品形状为:圆盘状,直径18 mm 左右,厚度为6 mm ,其临界转变温度为90K 左右(-183℃)。 3.液氮。 上图:实验装置图 下图:磁导轨 【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 超导是超导电性的简称.它是指金属或合金在极低温度下(接近绝对零度)电阻变为零的性质.它是一种宏观量子现象,只有依据量子力学才能给与正确的微观解释.这就是BCS理论. 这是一台高临界温度超导磁悬浮的动态演示装置.该装置为一个盛放高临界温度超导体的简易列车模型,在具有磁束缚的封闭磁轨道上方,利用超导体对永磁体的排斥作用,演示磁悬浮;;并可在旋转磁场加速装置作用下,沿轨道以悬浮或倒挂悬浮状态无磨擦地连续运转. 当将一个永磁体移近钇钡铜氧YBaCuO超导体表面时,磁通线从表面进入超导体内,在超导体内形成很大的磁通密度梯度,感应出高临界电流,从而对永磁体产生排斥,排斥力随相对距离的减小而逐渐增大,它可以克服永磁体的重力使其悬浮在超导体上方一定的高度上;高温超导体是用熔融结构生长工艺制备的含Ag的YBaCuO系高温超导体,所以称为高温超导体是因为它在液氮温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