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教学内容

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教学内容

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教学内容
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教学内容

121教学模式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

数学

八年级

潘明明

课前防火分钟教育

数学

“121”教学模式导学案(______科)

教学反思

附:

课件:

第二章二元一次方程组测试

第二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学号: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方程组中,属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是 ( ) A 、???==+725xy y x B 、?????=-=+043112y x y x C 、2354433x y x y ?=??+=?? D 、? ??=+=-12382y x y x 2、方程组125x y x y -=??+=? 的解是 ( ) A 、???=-=21y x B 、???-==22y x C 、???==21y x D 、? ??==12y x 3、已知方程组3719.........(1)3517............(2)x y x y +=-?? -=?方程①减去方程②得 ( ) A 、22-=y B 、362-=y C 、212-=y D 、3612-=y 4、用代入法解方程组124 y x x y =-??-=?时,代入正确的是 ( ) A.24x x --= B .224x x --= C.224x x -+= D.24x x -+= 5、用加减法解方程组???=-=+8 23132y x y x 时,要使两个方程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相等或相反,有 以下四种变形的结果: ①???=-=+846196y x y x ②???=-=+869164y x y x ③???-=+-=+1646396y x y x ④? ??=-=+2469264y x y x 其中变形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 已知10x y =-??=?和23x y =??=? 都是方程y ax b =+的解,则a 和b 的值是( )

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

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

————————————————————————————————作者:————————————————————————————————日期: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说 课 稿 课题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指导教师曾意 班级2013级1班 姓名唐倩 学号20130241201 2016年5月25日

?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来自数信学院2013级1班的唐倩.我说课的课题是“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本课题是选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初中数学第二册(下)第7章第一节的内容.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二、教材分析 1、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元一次方程组是中学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先通过类比方法了解方程组的基本性质,结合已学的一元一次方程来深入学习和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初步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为下一节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做好铺垫,打好基础. 同时学会建立一般的,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能力、培育思维的灵活性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能使学生养成多角度认识事物的习惯;学会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及本节的地位和作用,我从以下几方面来确定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会根据实际问题列二元一次方程组.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建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引例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使用代数中的方程去反映现实世界中的等量关系,体会代数方法的优越性.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节是第七章的第一节,是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初步认识,因而确定重、难点为: 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会检验一对数是否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难点:根据实际问题列二元一次方程组. 三、教法分析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知识是不能为教师所传授的,而只能为学习者所构建.”也就是说,教学过程不只是知识的授——受过程,也不是机械的告诉与被告诉的过程,而是一个学习者主动学习的过程.老师不仅要传授知识给学生,还要成为他们学习活动的促进者、指导者.因而,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节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探讨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教案格式样例(一节课) 教师XXX学科/班级XXXX 单元(可以不写)授课日期 课题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说出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 2.会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写成用含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 3.会检验一对数值是不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提高对实际问题观察、分析、归纳、猜想,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2.通过将二元一次方程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关知识的对比学习,渗透类比的思想方法; 3.通过多个相似例题的练习,提高自身观察、归纳、猜想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感受加减消元法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对比观察、研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与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本节的内容就是用几种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在此之前已学习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和已经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本节是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的进一步探究。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知识上已经学过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掌握根据实际问题列出相关的方程和方程组,能力上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索能力,也初步养成了合作交流的习惯,但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灵活应用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准备导入新课(时间:5分钟) 提问同学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随后叫同学举几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例子。 例1.小亮和小樱练习赛跑。如果小亮让小樱先跑10米,那么小亮跑5秒就追上小莹;如果小亮让小樱先跑4秒,那么小亮跑4秒就追上小樱。问两人每秒各跑多少米然后我们设小亮的速度为x,小樱的速度为y,根据题意我们很容 易得出下面一个方程组? ??=-=-x x y 44410x 5y 5 现在同学们开始从x=1,y=1依次代入上面的式子,看看当x,y 分别等于什么的时候这两个方程组成立了,比比哪位同学先找到。 大家是不是很快得出x=2,y=1的时候就能够成立了。 那么同学们肯定会想如果x,y 的值太大了还要一个个试吗,比如???=+=-53 10x y 2x y ①我们该怎么办呢 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四、授新课(教学过程)(时间:20-25分钟)(回忆型提问、理解型提问、运用型提问、分析型提问、评价型提问、综合型提问)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 单元《有趣的图形》第一课时。 2、教材简析 《理解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个单元 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理解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理解平 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 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理解并辨认长方形、正 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水平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点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使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 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5、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6、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二、教法学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表 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点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三、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 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带我们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 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 (课件出示:平面图形) 学生尝试说说理解的图形名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理解这些平面图形。 (板书:理解图形) (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再让学生理解 和了解平面图形,丰富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感性理解。)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 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赶快行动吧!

初中初一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

初中初一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二元一次方程组。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向大家汇报我对这节课的认识和理解。 一、说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是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的延续和提高,又是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另一种方程及方程组,它是学生系统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知识的前提和基础。通过类比,让学生从中充分体会二元一次方程组,理解并掌握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概念,为以后函数等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实例了解二元一次方程和它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 能力目标:会判断一组未知数的值是否为二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组的解。会在实际问题中列二元一次方程组。 情感目标:使学生通过交流、合作、讨论获取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重点、难点 重点: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二元一

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 难点:在实际生活中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二、教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言道者,教学的一切活动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引导分析时,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三、学法 “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心脏,活动是数学教学中的灵魂。所以我在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内设置并提出一系列问题,通过数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参与度,力求学生在“双基”数学能力和理性精神方面得到一定发展。 四、教学过程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是

小学数学总复习题六图形与几何1——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六年级数学总复习作业(六) (图形与几何1——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一、知识要点——图形的认识与测量:(1)直线、射线、线段;(2)角的分类、性质;(3)三角形、四边形、圆;(4)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5)立体图形的认识、表面积、体积. 二、想一想、填一填. 1.线段有()个端点,射线有()个端点,直线()端点. 2.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可以画()条线段,其中()线段最短. 3.角的大小与角的()有关,与角的()无关;三角形具有()性. 4.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拼成图形的面积是一个梯形的()倍. 5.从一个边长8cm的正方形硬纸板中剪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半径是()cm,周长是()cm,面积是()cm2. 6.一个直角三角形以直角边L为轴旋转一周可以得到一个(), 直角边L是这个立体图形的(),另一条直角边是这个立体图 形的(). 7.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它的长是圆柱的(),宽是圆柱的(). 8.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如果圆柱的体积比圆锥多12cm3,圆柱的体积是(). 9.两个正方体的棱长比是2︰3,表面积比是(),体积比是(). 10.一个圆形花坛的直径是4m,现在沿着花坛的外围铺一条宽1m的石子路,这条路的面积是(). 11.一根长3m的圆柱形木料,把它截成3个小圆柱后表面积增加了56.52dm2,这根圆柱形木料的体积是(). 12.右图是由()个小正方体摆成的.其中三个面涂上阴 影的小正方体有(),两个面涂上阴影的小正方体有()个. 如果每个小正方体的棱长为1cm,这个组合图形的表面积是()cm2,体积是()cm3.

班级姓名座号 三、在方格纸上分别画出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左边立体图形的形状图. 正面上面左面 四、计算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cm)五、计算下面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单位:cm) 六、解决问题. 1. 2. 3. 4. 一张长方形铁皮,剪成两个圆及一 个长方形(下图),正好围成圆柱. 原来长方形铁皮的面积是多少? 砌一个圆柱形水池,底面周长是 12.56m,高2m,要在四周和底面抹水 泥,如果每m2用水泥10kg,共需水 泥多少kg? 一个圆锥形沙堆,底面周长是 25.26dm,高6dm.每立方米沙重1.8 吨,这堆沙大约有多少吨? 喝水问题.每天要喝水1500ml,王叔 叔的水杯形状如下,每次盛水大约是 杯子高度的 4 3 ,王叔叔每天大约要喝 多少杯水?

公开课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

二元一次方程组 学情分析: 本课在设计时对教材也进行了适当改动。例题方面考虑到数码时代,学生对胶卷已渐失兴趣,所以改为学生比较熟悉的乒乓球为体裁。另一方面,充分挖掘练习的作用,为知识的落实打下轧实的基础,为学生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2)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 3)会用列表尝试的方法找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能力目标:1)渗透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思想。 2)通过尝试求解,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学习习惯。 2)在积极的教学评价中,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概念 难点:用列表尝试的方法求出方程组的解。 教学方法:启发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本班共有40人,请问能确定男女生各几人吗?为什么? (1)如果设本班男生x人,女生y人,用方程如何表示?(x+y=40) (2)这是什么方程?根据什么? 2.男生比女生多了2人。设男生x人,女生y人.方程如何表示? x,y的值是多少? 3.本班男生比女生多2人且男女生共40人.设该班男生x人,女生y人。方程如何表示? 两个方程中的x表示什么?类似的两个方程中的y都表示? 象这样,同一个未知数表示相同的量,我们就应用大括号把它们连起来组成一个方程组。 4.点明课题:二元一次方程组。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取数据,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探究新知,练习巩固 1.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1)请同学们看课本,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的概念,并找出关键词由教师板书。 [让学生看书,引起他们对教材重视。找关键词,加深他们对概念的了解.] (2)练习:判断下列是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x+y=3, x+y=200, 2x-3=7, 3x+4y=3 y+z=5, x=y+10, 2y+1=5, 4x-y2=2 学生作出判断并要说明理由。 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 (1)由学生给出引例的答案,教师指出这就是此方程组的解。 (2)练习:把下列各组数的题序填入图中适当的位置:

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二元一次方程组》复习教案(湘教版)

第二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复习课 【知识要点】 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一次的整式方程叫做~ 2.二元一次方程的解集:适合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由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集 3.二元一次方程组:由几个一次方程组成并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适合二元一次方程组里各个方程的一对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方程组 里各个方程的公共解,也叫做这个方程组的解(注意:①书写方程组的解时,必需用“{”把各个未知数的值连在一起,即写成? ??==b y a x 的形式;②一元方程的解也叫做方程的根,但是方程组的解只能叫解,不能叫根) 5.解方程组:求出方程组的解或确定方程组没有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组 6.同解方程组:如果第一个方程组的解都是第二个方程组的解,而第二个方程组的解也都是第 一个方程组的解,即两个方程组的解集相等,就把这两个方程组叫做同解方程组 7.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方法是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简称代入法和加减法) (1)代入法解题步骤:把方程组里的一个方程变形,用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 未知数;把这个代数式代替另一个方程中相应的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可 先求出一个未知数的值;把求得的这个未知数的值代入第一步所得的式子中,可求得 另一个未知数的值,这样就得到了方程的解???==b y a x (2)加减法解题步骤:把方程组里一个(或两个)方程的两边都乘以适当的数,使两个方 程里的某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的绝对值相等;把所得到的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 相减),消去一个未知数,得到含另一个未知数的一元一次方程(以下步骤与代入法

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

《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 涪陵第十六中学:湛小刚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1节《二元一次方程组》。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几方面对本节内容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二元一次方程组》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第八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内容的核心是对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相关概念的理解.从教材的编排来看,本节内容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继一元一次方程之后出现的,为后面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打下了基础。在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方式上强调独立、探索的今天,本节内容的作用无疑是很重要的.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掌握二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理解它们解的含义 (2)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特殊性 2、能力目标: (1)会验证一对数是否为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能用类比思想迁移知识, 通过自主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培养其动手动脑能力 3、情感目标: (1)在探索中品尝成功的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通过引入生动古老的数学名题,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爱好数学的热情.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二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理解它们解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含义 二、教学方法: 古人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本节课我首先采用激趣法,从“鸡兔同笼”问题入手,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寻求不同的解决方案.体现出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其次使用类比法与启发式教学的合用,通过类比方法实现知识的迁移,旁征博引,举一反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最后,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循循善诱,直观生动,突出了教学重点和难点,并增大了教学容量. 三、学习方法:

(完整版)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代入消元法(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会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初步体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消元”。 (3)通过对方程组中的未知数特点的观察和分析,明确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主要思路是“消元”,从而促成由未知向已知转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体会化归思想: (4)通过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训练,及选用合理、简捷的方法解方程组,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2、情感目标: 通过对比观察、研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与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难点:探索如何用代入消元法将“二元”转化为“一元”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旧知复习 问题1:下列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吗? 73)1(=+y x 022)2(=+y

532)3(=-x 93)4(=+y x 问题2:你能把上面的二元一次方程改写成用x 表示y (或用y 表示x )的形式吗? 问题3:把(1)(2)两个方程合在一起是二元一次方程组吗?那由(3)(4)组成的呢? {73022)1(=+=+y x y ){2(53293=-=+x y x 二、情境引入 老师周末和朋友一起去逛街,我们各买了1双相同的鞋,两人一共消费了600元,我的朋友买了鞋之后又去买了2件T 恤,此次购物老师的朋友一共花了500元,你能帮老师计算一下鞋和T 恤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吗? 请说一说你的方法 还有不同的办法吗? 三、技能试炼 你有办法求出这两个方程组的解吗? {73022=+=+y x y ){2(53293=-=+x y x 这两个方程组你解出来了吗? 谁能给大家说一说解上面两个方程组的方法和思路呢? 四、例题解析: 你能想出办法求出这个方程组吗?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第二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同步练习题(无答案)

二元一次方程组同解、错解、参数问题 一、方程组的同解问题 1.若二元一次方程组???=+=-1 3273y x y x ,和9+=kx y 有相同解,求2)1(+k 的值. 2.阅读以下内容: 已知实数x ,y 满足x +y =2,且? ??=+-=+.6322723y x k y x ,求k 的值. 三位同学分别提出了以下三种不同的解题思路: 甲同学:先解关于x ,y 的方程组? ??=+-=+.6322723y x k y x ,,再求k 的值. 乙同学:先将方程组中的两个方程相加,再求k 的值. 丙同学:先解方程组? ??=+=+.6322y x y x ,,再求k 的值. (2)你最欣赏(1)中的哪种思路?先根据你所选的思路解答此题,再对你选择的思路进行简要评价. (评价参考建议:基于观察到题目的什么特征设计的相应思路,如何操作才能实现这些思路、运算的简洁性,以及你依此可以总结什么解题策略等等)

3.若方程组?? ???=+=+52243y b ax y x ,与?????=-=+5243y x by x a ,有相同的解,则b a ,的值为多少? 二、方程组错解的问题 4.甲、乙两人同时解方程组? ??=-=+,②,①123by x y ax 甲看错了b ,求得的解为???-==,,11y x 乙看错了a ,求得的解为? ??=-=,,31y x 你能求出原题中的a ,b 的值吗?

5.由于粗心在解方程组? ??=-=-△,②,①□y x y x 4752时,小明错把系数□抄错了,得到的解是??? ????-=-=,,31031y x 小亮把常数△抄错了,得到的解是???-=-=.169y x ,请找出错误,并写出□和△的原来的数字,并求出正确的解. 三、方程组的参数问题 6.已知x ,y ,z 满足? ??=-+=--,,0720634z y x z y x 且x ,y ,z 都不为零,求z y x z y x 3223++++的值. 四、概念: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方程组的解 1. 下列方程中,二元一次方程是( )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教案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教案 课程名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解方程组的消元思想。 2、学会根据方程组的特点而采用不同的方法解方程组。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孩子感受到做题简单。 教学重点: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的方法与选择 教学难点:换元法 教学手段:PPT 教学过程: 1、回顾旧知 概念: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 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探索新知 新课导入:篮球联赛中,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每队胜一场得2分. 负一场得1分,我班为了争取较好的名次,想在全部22场 比赛中得到40分。 那么我班胜负场数分别是多少? 师:同学们,要是只能假设一个未知数,那么这道题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生:老师,可以假设我班篮球队胜x场,则负(22-x)场。 列方程2x+(22-x)=40,然后就可以解出x的值了。 师:那么除了这个方法还有别的方法吗? (由此导入二元一次方程组) 我们假设我班篮球队胜x场,负y场,则可以列方程组: 2x+y=40 x+y=22 (分别解出x,y也可以求出答案是多少) 师: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中间有什么联系啊?(目的:让学生更加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的含义) 生:老师,第一种方法里面就是把y用22-x代替了 师:非常棒!(此处给孩子灌输换元的思想,即代入法) (由此引入代入法的定义和用法) 定义:从一个方程中求出某一个未知数的表达式,再把它“代入 另一个方程,进行求解。这种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 总结:代入法的解题步骤:1、变形2、代入3、求解4、写解 变式练习:用代入法解下列方程 3x-y=15① (1) 5x+3y-11=0② 解:由①得:y=3x-15③ 将③代入②得:5x+3(3x-15)-11=0

2020【新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练习(含答案)

2.2 二元一次方程组 A 组 1.下列方程组中,属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是(C ) A. ?????x +5y =8,xy =3 B. ? ????x -y =6,x 2+y =27 C. ?????2x -y =8,x 3+5y =9 D. ?????1x +y =1,x -y =2 2.有一个解为?????x =-3,y =1 的二元一次方程可能是(A ) A. x +2y =-1 B. x -2y =1 C. 2x +3y =6 D. 2x -3y =-6 (第3题) 3.一副三角尺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摆放,且∠1比∠2大50°.若设∠1=x °,∠2=y °,则可得到的方程组为( D ) A. ?????x =y -50, x +y =180 B. ?????x =y +50,x +y =180 C. ?????x =y -50,x +y =90

D. ? ????x =y +50,x +y =90 4.写一个以?????x =1,y =-2为解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x +y =-1,x -y =3(答 案不唯一). 5.已知? ????x =0,y =-12是方程组??? ??x -b =y , 5x +2a =2y 的解,则a +b 的值为 __0__. 6.将下列方程组和相应的解用线段连起来. ? ????y =2x , 3x -2y =7 ?????x =5 2,y =1 ?????4x -3y =17,y =x -5 ? ????x =-7,y =-14 ?????2x +y =6,2x -y =4 ?????x =3,y =4 ?????3x -y =5,x +y =7 ?????x =2,y =-3 7.已知方程组?????2x +y =4,x +2y =5. (1)x 分别取-1,0,1,2,请将下表填写完整:

8.1-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公开课)

课题8.1 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二元一次方程组是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第八章第一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 已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主要学习和二元一 次 方程组有关的四个概念。本节内容既是前面知识的深化和应用,又是今后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预备知识,占据重要的地位,是学生新的方程建模的基础课,为今后学习一次函数以及其他学科(如:物理)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建模的思想方法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引导作用,因此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掌握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它们的解的概念,通过实例认识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也是反映数量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 [数学思考] 体会实际问题中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反映现实世界多个量之间相等关系的一种有 效的数学模型,能感受二元一次方程(组)的重要作用。 [解决问题] 通过对本节知识点的学习,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 引导学生对情境问题的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的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上述地位与作用的分析及教学目标,本节课中相关 概念的掌握是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亲身体验,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个数的确定。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希望平等交流研讨,厌烦空洞的说教。因此,在教 学过程中,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激发他们的兴趣。一方面通过学案与课件,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 面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自主练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人合作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感受成功的乐趣。 三.教法与学法 1.教法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 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我在教学中不只传授知识,更要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引导学生探究,发现结论的方法。正所谓“教是为了不教”。所以我采用 引导发现法为主,情景问答法、讨论法、活动竞赛法、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等完成本节

浙教版七年级下第二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练习(提优)

1.已知两个单项式7 73+y x b a 与x y b a 2427--能合并为一个单项式,则x ,y 的值是( ) A 、x=-3,y=2 B 、x=2,y=-3 C 、x=-2,y=3 D 、x=3,y=-2 2.小王只带2元和5元两种面值的人民币,他买一件学习用品要支付27元,则付款的方式有( ) A 、1种 B 、2种 C 、3种 D 、4种 3.用加减法解方程组得时)2()1(,)2........(1572)1.....(.......... 974-y x y x ? ? ?-=+-=+( ) A 、6x=-6 B 、2x=24 C 、2x=-6 D 、6x=24 4.若方程123=-y x 的解是正整数,则x 一定是( ) A 、偶数 B 、奇数 C 、整数 D 、正整数 5.某校运动员分组训练,若每组7人,余3人;若每组8人,则缺5人;设运动员人数为x 人,组数为y 组,则列方程组为( ) A 、?? ?=++=x y x y 583 7 B 、?? ?=-+=x y x y 583 7 C 、?? ?+=-=5 83 7x y x y D 、?? ?+=+=5 83 7x y x y 6.若?? ?=--=+6 )1(4y m x y x 解得x ,y 相同,则m 的值为( ) A.3 B.-3 C.2 D 、-2 7.足球比赛计分规则为: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一个队打了11场,共得19分,则这个队得胜得场数得可能性有( ) A .3种 B. 4种 C. 5种 D. 6种 8.设 “●,■,▲”分别表示三种不同的物体,如图所示,前两架天平保持平衡,如果要使第三架天平也平衡,那么在右盘处应放“■”的个数为 (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9.《九章算术》中的“方程”一章中,一次方程组是由算筹布置而成的.《九章算术》中的算筹图是竖排的, 为看图方便,我们把它改为横排,如图(1)、图(2).图中各行从左到右列出的算筹数分别表示未知数x ,y 系数与相应的常数项,把图(1)所示的算筹图用我们现在所熟悉的方程组形式表述出来就是 3219 423 x y x y +=?? +=?类似地,图(2)所示的算筹图我们可以表述为( ) (1) (2) A 、211211321926 (432743224234327) x y x y x y x y B C D x y x y x y x y +=+=+=+=?????? ? ? +=+=+=+=????

小学数学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在《认识图形》这么一门课程中,学生们应该要学会和掌握哪些东西呢?教师们来制作一份详细的教案设计吧!下面是我网络整理的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认识图形》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用。 小学数学一年级《认识图形》教学设计篇一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4单元《有趣的图形》中的内容,教材从描(画、印)出简单几何体的面入手,引入平面图形,使学生直观认识一些平面图形,体会平面图形与简单几何体的头系。这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之后进行教学的,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三、教学设想 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引入新课时主要用到谈话法进行教学通过谈话的形式把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联系起来,教学例题时则主要用到操作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面在体上",在操作实验过程中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通过"摸、看、描",在获得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辨别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几个老朋友,他们是谁呢?请看:(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 师:小朋友们的桌面上都有一个这样的物体,请你拿出桌面上的物体,跟着老师这样摸摸你手中物体其中的一个面,说说你有什么感觉?(感知面在体上) 生:平平的、滑滑的。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说一说

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

《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下册数学第八章第一节《二元一次方程组》。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过程、评价与反思等五个方面向大家汇报我对这节课的理解和理解。 一、说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方程是刻画现实生活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具有着广泛的应用,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一元一次方程,本节是在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已有理解的基础上,对二元一次方程组实行的讨论。它是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的延续和提升,又是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教材通过类比,让学生从中充分体会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概念,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其作用是承前启后的。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二元一次方程和它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的意义。 (2)水平目标: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会检验一组未知数的值是否为二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组的解。 (3)情感目标:使学生通过交流、合作、讨论获取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重点、难点 重点: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 难点:在实际问题中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二、教学方法 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引导分析时,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表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升教学效率。 三、学习方法 我设置并提出一系列问题,分小组展开活动,通过数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让学生主动从事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过程,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方法与水平。进而实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参与度,力求学生在“双基”数学水平和理性精神方面得到一定发展。 四、教学过程 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实行学习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有序、有效地实行教学,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学环节: (1)复习旧知,温故知新

2019春浙教版七年级下《第二章二元一次方程组》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第2章 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x =2,y =1 是下列哪个方程的一个解( ) A .3x +y =6 B .-2x +y =-3 C .6x +y =8 D .-x +y =1 2.下列方程组中,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是( ) A.?????x +13=1,y =x 2 B.???3x -y =5, 2y -z =6 C.?????x 5+y 2=1,xy =1 D.?????x 2=3, y -2x =4 3.用代入法解方程组???2y -3x =1, x =2y +1, 下面的变形正确的是( ) A .2y -6y -3=1 B .2y -6y +3=1 C .2y -6y +1=1 D .2y -6y -1=1 4.已知???x =2,y =1是方程组???ax +by =5, bx +ay =1 的解,则a -b 的值是( ) A .-1 B .2 C .3 D .4 5.解方程组???ax +by =2,cx -7y =8时,一学生把c 看错而得???x =-2,y =2,而正确的解是???x =3, y =-2,那 么a ,b ,c 的值是( ) A .不能确定 B .a =4,b =5,c =-2 C .a ,b 不能确定,c =-2 D .a =4,b =7,c =2 6.如图,AB ⊥BC ,∠ABD 的度数比∠DBC 的度数的2倍少15°,根据题意,下列方程组正确的是( ) A.???x +y =90, x =y -15 B.???x +y =90,x =2y -15 C.???x +y =90,x =15-2y D.???x +y =90,x =2y +15

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 (1)

《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 ——琴中宋兴欢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1节《二元一次方程组》。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这五方面对本节内容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众所周知,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重要模型,具有广泛的应用,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前面已经学习的一元一次方程的内容对本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同时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前面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既是“一元”向“多元”发展,是学生新的方程建模的基础课,也为今后学习方程与函数奠定基础,同时建模的思想方法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引导作用,因此,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占有承上启下的地位。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它们的解的概念,通过实例认识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也是反映数量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 2、数学思考:体会实际问题中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反映现实世界多个量之间相等关系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能感受二元一次方程(组)的重要作用。 3、解决问题:类比一元一次方程认识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通过自由思考与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逻辑思维能力。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和探究习惯,体会方程组刻画现实数量关系的的优越性和数学的应用价值,体验数学发现中的快乐,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乐趣。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二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组的含义,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判断. 教学难点:理解判断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并能用正确的形式表达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关键:引导学生感受“实际问题----数学问题”建模意识。 教学手段与用具:多媒体、黑板、彩色粉笔、40厘米绳子。 二、教学方法: 古人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本节课我首先采用激趣法,从生活实际问题入手,并将这个问题作为一条主线贯穿整个课堂,由浅入深,先简后繁,层层剖析出知识的“真面目”。体现出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其次使用类比法与启发式教学的合用,旁征博引,举一反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最后,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循循善诱,直观生动,突出了教学重点和难点,并增大了教学容量. 三、学习方法: “问题”是数学教学中的“心脏”,“活动”是数学教学中的“灵魂”所以,我在学生的思维最近发展区内设置并提出一层层问题,通过数学活动,引导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在引导分析时,留出“空白”,让学生去联想、探索,从而归纳得出本节课的几组定义,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围绕中心各抒己见,把思路方法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弄清,在自己的发现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本节课我主要引导学生自己观察、类比、分析、归纳,采用自主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并使学生从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四、教学过程: 一堂好课的关键,主要是看教学设计是否具有条理性与清晰性,我将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设计:(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创设情景】 1、实验情境:请学生将手中40厘米长的绳子绷成一个长方形。 2、相互交流:学生相互交流所绷成的长方形是否完全相同,有何异同之处。

2020-2021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2.4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一)练习

程组的应用(一)练习 (全国通用版) 人教版 2.4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一) A 组 1.根据以下对话,可以求得小红所买的笔和笔记本的价格分别是(D ) (第1题) A. 0.8元/支,2.6元/本 B. 0.8元/支,3.6元/本 C. 1.2元/支,2.6元/本 D. 1.2元/支,3.6元/本 2.端午节前夕,某超市用1680元购进A ,B 两种商品共60件,其中A 型商品每件24元,B 型商品每件36元.设购买A 型商品x 件,B 型商品y 件,则可列方程组为(B ) A. ???x +y =60,36x +24y =1680 B. ? ??x +y =60,24x +36y =1680 C. ???36x +24y =60,x +y =1680 D. ? ??24x +36y =60,x +y =1680 3.某单位组织34人分别到A 地和B 地旅游,到A 地的人数是到B 地人数的2倍多1人,求到两地的人数.设到A 地的人数为x ,到B 地的人数为y ,则可列方程组为(B ) A. ???x +y =34,x +1=2y B. ? ??x +y =34,x =2y +1 C. ???x +y =34,2x =y +1 D. ???x +2y =34,x =2y +1 4.“六一”前夕,市关工委准备为希望小学购进图书和文具若干套,已知1套文具和3套图书需104元,3套文具和2套图书需116元,则1套文具和1套图书需__48__元. 5.甲、乙两人各购新书若干本,如果甲从乙处拿10本,那么甲所有的书就比乙所有的书多5倍;如果乙从甲处拿10本,那么两人所有的书相等.问:甲、乙两人原来各购书多少本? 【解】 设甲原来购书x 本,乙原来购书y 本,由题意,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