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整理小学音乐教案《浏阳河》.docx

最新整理小学音乐教案《浏阳河》.docx

最新整理小学音乐教案《浏阳河》.docx
最新整理小学音乐教案《浏阳河》.docx

最新整理小学音乐教案《浏阳河》-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雕庄中心小学

配图: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编者风信子

教学年级苏教版五年级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熟练演唱《浏阳河》的一二两段,并引导学生用不同演唱形式来表现。

2、通过学唱《浏阳河》与欣赏新民歌《又唱浏阳河》,使学生得到丰富的情绪体验,爱国思乡的情怀与音乐作品产生共鸣,进一步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3、在通过学生自主演绎歌曲之后,通过类比欣赏《又唱浏阳河》和奥运歌曲《永远的朋友》,让学生多元化了解同一乐思在不同音乐作品中产生的不同风格和音乐感觉。

教学重点

1、能运用各种演唱形式来深情演绎湖南民歌《浏阳河》。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2、找到同一乐思在不同歌曲的运用,提高音乐感受力。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情境法、对比法、探讨法、合作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师:我们中国拥有无以数计的江河湖海,每一条河流都养育着一方的人

和歌,今天老师会带大家跟随音乐一起走入一条十曲九弯、碧波荡漾的河流,请欣赏同一首曲子的不同表现形式,听完后说说他们的演唱或演奏形式分别是什么?这条河流名叫什么?

(欣赏男声独唱,钢琴独奏,古筝独奏)

生:回答

2、师:你觉得这段旋律情绪给你带来什么感受?

生:抒情、舒展、流畅……

二、歌曲新授——创造表现

1、师:(评价)不同的表现形式,却都在传唱着相同的旋律,他们在歌唱着他们的母亲河,也歌唱着从浏阳河边走出的伟人毛主席。让我们一起来聆听浏阳河畔的歌声,仔细听,这首浏阳河两段歌词有什么联系。(欣赏歌曲)生:对答或问答式

2、师:这也是唱民歌的一种很好的交流方式,待会我们也可以用这些方式来进行表演。以前我们所唱的歌曲中还有哪些也是这种方式?

生:对花、什么结籽高又高。

3、师:其实民歌中还有很多有趣的演唱形式,比如我唱你来合。今天老师也想请大家跟老师一起来合作。(出示课件)在前三句的句尾加上重复的字词。(师范唱,生伴唱)。

(1)师范唱,生按节奏说

(2)既然是我唱你来和,那光说不唱多没劲啊,老师也来做个伴唱,仔细听,老师的伴唱有什么特点吗?(加入音高,用棒指谱)

生:重复前一句句尾的音,只有第三处不一样。音是向上走的。

(3)师:你们观察的非常仔细,那你们能试试跟老师的琴来唱一唱和的部

分吗?(师范唱,生来和,纠正第三个音)评价

4、师:这首歌曲问世后受到全国人民的喜爱,今天让我们来唱一唱这动人的旋律吧。

(1)听乐句模唱

(2)摇着船桨荡舟在浏阳河上,似乎能感受到浪头一波一波的涌动。同学们,那我们唱歌的声音是不是也能来找一找这一推一收的感觉。(师示范一两句)(4)这首歌曲中略为上扬又比较舒展,可以作为小高潮的部分在哪里?应该怎样唱?

(抠一抠最后两句演唱的旋律感觉)

(4)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词(优美、连贯的声音演唱和清晰的吐字)

(5)师:评价,能否将第二段歌词填进去唱一唱。最后一句翻高八度演唱,很多民歌都采用这种方式来结束,(尝试唱最后一句的乐谱,最后一句作为结束句就象一叶小舟穿行在浏阳河上渐行渐远的感觉。渐弱渐慢)将词填进去唱一唱,提醒学生在延长音后轻换一口气。

(6)完整演唱,注意歌曲的情绪(带有歌颂性的)

(7)师:之前我们欣赏过各种形式的《浏阳河》,我们能否用自己的演唱形式来丰富、表现这首歌曲呢。你有什么想法呢?老师想在你们创意中挑选一到两种来尝试着演唱哦,其他同学也可以仔细聆听,选出你所喜欢的方式。

生:齐唱、合唱、轮唱等想法……(师尝试一两句表现)

(8)师:可不可以将我唱你来和的形式加进去呢?我们来尝试一下他的想法好吗?(师生合作——生生合作)

(9)师:事实证明你们的想法很有创意哦。

(10)完整演绎(领+齐+伴)

(第一段慢速,舒展优美的;第二段加速,活跃欢快地,似乎在歌唱着毛主席和共产党。)

三、欣赏——体验《又唱浏阳河》

1、师:随着时代的变迁,浏阳河的人民不断开拓,凭着坚定不移的意志和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开创了又一片崭新的天地。你听,他们又唱起了那动人的旋律,请欣赏《又》,仔细听歌曲中有你熟悉的旋律吗?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播放音乐)

生:出现了浏阳河的主旋律、独唱、伴唱(独唱、有加入合唱的部分)

2、师:合唱的部分在哪里出现?它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生:合唱出现在歌曲的后半部分,他将浏阳河的旋律烘托地更磅礴、唱出了浏阳河人民的激情……

3、师: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这段合唱的曲谱,感受这浏阳河磅礴的另一面。

(出示浏阳河第一句曲谱和改编后的又唱浏阳河曲谱,将原曲与改编部分进行对比演唱)

4、让我们再次欣赏。(复听,学生跟着轻声哼唱,在合唱处完整加入进来演唱)

5、师:《又唱浏阳河》运用了原曲《浏阳河》的旋律元素,但又加入了其他音乐元素,进行了改编,更富有时代气息。美好的旋律象浏阳河水一般清澈荡漾,它涌动着的音符拨动我们的心弦,你听,老师还要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小小的改编(弹奏)

四、拓展欣赏——简析体验

1、刚刚老师演奏的这一小段旋律就被运用到了奥运歌曲《永远的朋友》中,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首歌曲。(欣赏)

《浏阳河》教案

《浏阳河》教案 教学目标: 1、聆听古筝独奏。 2、通过欣赏新民歌《又唱浏阳河》,使学生得到丰富的情绪体验,爱国思乡的情怀与音乐作品产生共鸣,进一步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3、在通过学生自主演绎歌曲之后,让学生多元化了解同一乐思在不同音乐作品中产生的不同风格和音乐感觉。 教学重、难点: 1、能记住古筝音色特点,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2、找到同一乐思在不同歌曲的运用,提高音乐感受力。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情境法、对比法、探讨法、合作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中国拥有无以数计的江河湖海,每一条河流都养育着一方人和歌,今天老师会带大家跟随音乐一起走入一条十曲九弯、碧波荡漾的河流,请欣赏同一首曲子的不同表现形式,听完后说说他们的演唱或演奏形式分别是什么?这条河流名叫什么? 欣赏男声独唱、钢琴独奏、古筝独奏。 生:回答。 师:你觉得这段旋律情绪给你带来什么感受? 生:抒情、舒展、流畅。 二、歌曲新授。 1、师:不同的表现形式,却都在传唱着相同的旋律,他们在歌唱着他们的母亲河,也歌唱着从浏阳河边走出的伟人毛主席。让我们一起来聆听浏阳河畔的乐声,欣赏乐曲。 2、随乐曲哼唱。 (1)摇着船桨荡舟在浏阳河上,似乎能感受到浪头一波一波的涌动。同学们,那我们哼唱的声音是不是也能来找一找这一推一收的感觉。师示范一两句。 (2)这首乐曲略为上扬又比较舒展,可以作为小高潮的部分在哪里?

(3)师:之前我们欣赏过各种形式的《浏阳河》,我们能否用自己的演唱形式来丰富、表现这首歌曲呢。你有什么想法呢?老师想在你们的创意中挑选一到两种来尝试着演唱哦,其他同学也可以仔细聆听,选出你所喜欢的方式。 生:齐唱、合唱、轮唱等。 (4)师:可不可以将我唱你来和的形式加进去呢?我们来尝试一下好吗? 师:事实证明你们的想法很有创意哦。 (5)完整演绎。 领+齐+伴。第一段是慢速、舒展优美的,第二段是加速、活跃欢快地,似乎在歌唱着毛主席和共产党。 三、欣赏《又唱浏阳河》。 1、师:随着时代的变迁,浏阳河的人民不断开拓,凭着坚定不移的意志和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开创了又一片崭新的天地。你听,他们又唱起了那动人的旋律,请欣赏《又唱浏阳河》,仔细听歌曲中有你熟悉的旋律吗?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生:出现了浏阳河的主旋律,独唱、伴唱有加入合唱的部分。 2、师:合唱的部分在哪里出现?它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生:合唱出现在歌曲的后半部分,它将浏阳河的旋律烘托地更磅礴,唱出了浏阳河人民的激情。 3、师: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这段合唱的曲谱,感受这浏阳河磅礴的另一面。出示浏阳河第一句曲谱和改编后的曲谱,将原曲与改编部分进行对比演唱。 4、让我们再次欣赏。 复听,学生跟着轻声哼唱,在合唱处完整加入进来演唱。 5、师:《又唱浏阳河》运用了原曲《浏阳河》的旋律元素,但又加入其他音乐元素进行了改编,更富有时代气息。美好的旋律像浏阳河水一般清澈荡漾,它的音符拨动我们的心弦,你听。 四、小结。 《浏阳河》的旋律六十年前传遍了大江南北,今天的它依旧流行在我们的心中,希望大家永远记住浏阳河的声音,让这旋律伴你成长。

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案 小学四年级音乐教案:劳动的歌一、教学目标(一)能够对我国各地、各民族的劳动号子和劳动歌曲感兴趣,喜欢演唱、聆听教材中的号子和劳动歌曲。积极参与结合学习号子的创造性活动。 (二)能够演唱具有浓厚劳动气息的《军民大生产》和《翁嘿呀》两首民歌,演唱时能够表现出歌曲紧密结合劳动的特点。并表现出这两首歌曲的民族和地区特色。 (三)通过学习、演唱《军民大生产》、《翁嘿呀》和聆听《哈腰挂》、《连连夯》、《船工号子》,体验号子和劳动歌曲的特点与风格。 (四)知道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初步了解劳动号子和创作劳动歌曲的关系。 二、教材分析 (一)《军民大生产》 《军民大生产》又名《边区十唱》、《解放区十唱》。1945 年作曲家张寒晖用陇东民歌《推炒面》的曲调填词改编而成。《推炒面》是广泛流行于甘肃东部的著名打夯号子。 《军民大生产》表现了当年陕甘宁边区军民响应党中央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踊跃投入开荒生产的热烈情景。这首歌当年在陕甘宁边区曾广泛流传。原曲有10 段歌词,后被选入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改为现在的5 段词,歌词内容表现开荒、纺线、习武等劳

动、战斗生活,歌词中还以“嗬咳”、“西里里里察拉拉拉”等富有劳动特色的衬词,渲染了歌曲热烈、欢腾气氛,特别是第5 段歌词,增加了队列口号声,更显威武、雄壮,表现边区军民们的乐观精神。《军民大生产》为C 商调式,由六声音阶写成。演唱形式为领唱和齐唱,具有劳动号子“一领众和” 的特点。曲调健壮豪迈,多采用同音重复与跳进相结合进行,有很强的动力感。节奏坚定有力,主要由十六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组成,显得紧张有力量。 全曲由两个乐句构成一段体(单乐段)结构。第一乐句(第1~4 小节)分为两个乐节,第1、2 小节采用重复主音的手法,第3、4 小节强调“徵”音,形成模进。第二乐句(第5~9 小节) 的前三小节为快速的切分节奏及连续的十六分音符节奏,与前面的节奏形成鲜明的对比,将歌曲情绪推向高潮。最后两小节铿锵有力,是全曲的归纳和总结。 张寒晖(1902 ~1946)作曲家、戏剧家。河北定县人。1922 年入北京人艺戏剧专门学校学习戏剧表演,1925 年入北京艺术专门学校戏剧系学习表演和编导。1929 年毕业后在北京、西安等地从事中学教育、戏剧演出、民众教育和报刊编辑等工作。1941 年8 月赴延安。先后担任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秘书长、戏剧委员会委员等职。1946 年在延安病逝。一生创作歌曲50 余首,大多自己作词。并作有配合革命斗争的秧歌剧。代表作品有:《松花江上》、《去当兵》、《游击乐》、《军民大生产》等。他创作的歌曲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朴素、洗炼,形象鲜明,语言生动。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浏阳河4人音版

浏阳河 1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浏阳河》感受当年人民群众对革命的政权、领袖所怀的自豪与深厚感情。 2、感受我国民间音乐旋律,学习用接唱、对唱形式表现歌曲《浏阳河》,并尝试用民间舞蹈的基本动作表现歌曲的情绪和内容,体验对幸福生活的赞美之情。2学情分析 个性差别大:三年级的小学生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他们在接受别人的评价中能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有的还表现出强烈的自我确定、自我主张,对自己评价偏高,甚至有时“目空一切”,容易导致自负的心理。相反,有的孩子由于成绩不良或某个方面的缺失,受到班级同学的歧视,往往对自己评价过低,对自己失去信心。 3重点难点 1、准确掌握歌曲的节奏。 2、感受当年人民群众对革命的政权、领袖情怀的自豪。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 (一)、组织教学: 听音乐愉快地进教室。师生问好。 活动2【活动】教学活动 二)、欣赏: 1、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学唱一首湖南民歌请大家先听一听歌中唱了些什么?(播放歌曲《浏阳河》) 2、歌曲介绍:《浏阳河》是一首在我国流行很广的湖南民歌。旋律流畅,节奏生动,表现了人们对人民领袖毛泽东的热爱。 3、朗读歌词。 4、放录音。 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怎样的?

第一段是在提问。第二段是在回答。 复听:随音乐轻声哼唱。 3、教师在钢琴上弹奏《浏阳河》的旋律,请学生一起轻轻哼唱,并用拍手、跺脚、拍肩、捻指等不同的动作击出音乐节拍,并分出音乐的乐句。 4、采用集体、分组、个别等方式齐唱或对唱《浏阳河》,要求学生吐词清楚,情绪愉快,会听间奏。 5、欣赏民间舞蹈《扇子舞》、《红绸舞》片段,让学生观察学习十字秧歌步、脚尖碎步和舞扇子、舞红绸等简单舞蹈动作。 6、播放《浏阳河》歌曲录音,学生使用扇子、红绸等道具即兴跳舞,要求编出自己喜欢的动作,也可以小组讨论,选配适宜的民间舞蹈动作。 7、请学生自由选择表演形式,如唱歌、敲打击乐、跳舞、画画等,表现歌曲《浏阳河》和对河流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 活动3【活动】创编 (四)、拓展: 欣赏《又唱浏阳河》

浏阳河音乐教案-参考模板

歌曲《浏阳河》教案 一、教学内容 演唱歌曲,《浏阳河》及,聆听两首江西民歌《斑鸠调》,《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 二、教学目标 1、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学会演唱《浏阳河》,并主动收集不同演奏(唱)形式的《浏阳河》进行听赏。 2、能以乐观的情绪学会演唱《浏阳河》。 3、能认真听赏江西民歌《斑鸠调》《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感受“红土地”深厚的文化底蕴,了解湘赣两地民间小调的特点,以及放风筝的传统文化。 4、在学习活动中体会人民对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深厚感情,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产生对湘赣红色革命圣地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 学会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浏阳河》。 四、教学难点 了解湘赣地区的音乐文化及相关背景。 五、教学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打击乐器 六、教学设想 设计这课时,我编了一个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那就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春天,几个可爱的小女孩一起来到浏阳河边快乐的放着风筝,其中一个小孩的风筝断了线,断了线的风筝随着风儿飘过洞庭湖,它看到了洞庭湖上的好风光,了解到洞庭湖是个鱼米之乡,风儿继续吹着风筝往东飞。不知不觉地飘到了江西境内,听到了江西人民在高歌,并看到了毛委员和江西人民在一起苦中见乐的生活,并感受到了军民的鱼水情。学生很自然的跟随这一主线,学会和听赏《浏阳河》、《斑鸠调》、《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三首民歌,并从中感受民歌的魅力。 七、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1)唱师生问候歌 ( 2)发声练习 (3)节奏及节拍训练 (4)视唱练耳 导入1揭示课题 师: 1938年,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早日争取红色政权,让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毛主席采用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所以,很多的地方都建有革命根据地,象我们湖南、江西等地,农民把这些地方称之为“红土地”。战争取得胜利后,举国上下一片欢呼,人民以各种形式来表达欣喜之情。 2.教师唱宋祖英的又唱浏阳河一首歌,导入教唱歌曲<浏阳河>.学生接唱《浏阳河》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湖南民歌《浏阳河》 教师提问:浏阳河是什么样的? (老师弹琴,学生歌唱《浏阳河》) a、全班齐唱 b、男女对唱 师:湘江边有个什么县?(湘潭县) 1 / 2

浏阳河说课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红土地的歌》,它是湘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下册第 3课的教学内容,本课选用演唱《浏阳河》和听赏《洞庭鱼米乡》作为第一课时进行设计。下面我准备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评价、及资源开发等七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浏阳河》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湖南民歌,这首歌曲为四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分节歌对唱形式,徵调式,四二拍,全歌以歌谣体的赞歌形式热情洋溢的颂扬了毛主席领导人民得解放的丰功伟绩,激励人民永远跟着共产党走社会主义道路。歌曲第一段词是设问段,演唱时要优美轻快、诙谐风趣,第二段是回答段,演唱时要坚实明快。本节课的听赏部分《洞庭鱼米乡》,全曲分为三段,第一段是辽阔高亢的慢板山歌,第二段是流动活跃的中板号子,第三段又回到第一段山歌,歌声渐渐隐去,既描绘了白帆远影的湖上景色,又抒发了湖区人民热爱家乡的淳朴感情。根据以上的教材分析,我将本节课的重、难点确定为:1、演唱歌曲《浏阳河》2.积极主动的参与音乐活动。围绕重难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1、能用明亮、圆润的声音学会演唱歌曲《浏阳河》,并能与同学合作,进行“对唱”。2、能积极主动的收集《浏阳河》的合唱曲、钢琴曲、古筝曲,并作简单的内容介绍。3、能认真听赏歌曲《洞庭鱼米乡》,并为歌曲选择合适的画面,创编不同的情境动作。 二、学情分析 由于我们在四、五、六年级已经学习过各地区的特色民歌,如:河南民歌《编花篮》、陕北民歌《拥军秧歌》、湖南民歌《嘀格调》,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云南民歌《猜调》等,因此他们对有代表性的民族民歌体裁及特点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总体来说学生在音乐审美能力方面有所提高,课堂上能积极参与各种演唱活动,并能对老师的要求做出恰当的反应,演唱歌曲时能姿势正确,声音自然流畅,节奏音准把握较好,能对同学的课堂表现做出合理评价,在欣赏方面能乐于倾听各种乐曲,并能对所听乐曲做出简单分析,有较强的音乐创造能力。 三、教学模式 本堂课我分别以走进红土地-----情系红土地----告别红土地的三部曲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参与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中设计了兴趣导入——聆听体验——活动探究——完美结课的童真教育教学模式,通过创设情境法、对比法、听唱法来完成各环节教学。 四、教学设计 一、走进红土地(5分钟)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北国之声 第一课时 《美丽的家乡》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演唱二声部时能做到音准到位,声音和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播放歌曲录音,导入教学。可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首作品的感受。 2.教师介绍歌曲的出处。简要介绍歌剧《傲蕾一兰》的主要内容,并播放歌剧片段,让学生深刻感受歌曲的意境。 3.播放范唱录音或教师范唱。 4.让学生跟着录音或在钢琴伴奏下轻声哼唱第一段歌谱,要注意唱准附点音符、十六分音符以及重音的位置。 5.唱熟第一段曲谱后,填词演唱。 6.教师教唱第二段曲谱,依次学习两个声部,唱熟后,可用钢琴弹一个声部唱一个声部。 7.教师可将全班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演唱两个声部并互换声部练习。练习时要注意音准以及声音的和谐。 8.教师伴奏,请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驯鹿》《冬猎》《鸿雁》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这三首作品,了解月琴、柳琴的音色、演奏特点、表现手法以及乐曲所描绘的北方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生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播放北方少数民族生活的录像片段,导入教学。 2.介绍这三首作品的出处、作者。 3.欣赏《驯鹿》 (1)播放录音,让学生谈谈乐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以及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展示月琴的乐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月琴的音色、演奏方式以及表现手法。 (3)再次播放录音,并播放鄂温克族人的生活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音乐。 (4)请学生拍手或拍腿,用× ×× × × │ × ×× 0× × │的节奏为A段音乐伴奏。 4.欣赏《冬猎》《鸿雁》 (1)播放录音,让学生谈谈乐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以及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展示柳琴的乐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柳琴的音色、演奏方式以及表现手法。 (3)再次播放录音,并播放鄂伦春人的生活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音乐。 (4)让学生谈谈书上所列两段主题分别是以什么样的速度、情绪演奏的,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2019最新苏少版音乐五下《又唱浏阳河》教案

2019最新苏少版音乐五下《又唱浏阳河》教案 教学内容: 1、唱:《浏阳河》 2、听:《又唱浏阳河》 教学目标 1、能熟练演唱《浏阳河》的一二两段,并引导学生用不同演唱形式来表现。 2、通过学唱《浏阳河》与欣赏新民歌《又唱浏阳河》,使学生得到丰富的情绪体验,爱国思乡的情怀与音乐作品产生共鸣,进一步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3、在通过学生自主演绎歌曲之后,通过类比欣赏《又唱浏阳河》和奥运歌曲《永远的朋友》,让学生多元化了解同一乐思在不同音乐作品中产生的不同风格和音乐感觉。 教学重点 1、运用各种演唱形式来深情演绎湖南民歌《浏阳河》。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2、找到同一乐思在不同歌曲的运用,提高音乐感受力。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情境法、对比法、探讨法、合作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师:我们拥有无以数计的江河湖海,每一条河流都养育着一方的人和歌,今天老师会带大家跟随音乐一起走入一条十曲九弯、碧波荡漾的河流,请欣赏同一首曲子的不同表现形式,听完后说说他们的演唱或演奏形式分别是什么?这条河流名叫什么? (欣赏男声独唱,钢琴独奏,古筝独奏) 生:回答 2、师:你觉得这段旋律情绪给你带来什么感受? 生:抒情、舒展、流畅…… 二、歌曲新授——创造表现 1、师:(评价)不同的表现形式,却都在传唱着相同的旋律,他们在歌唱着他们的母亲河,也歌唱着从浏阳河边走出的伟人毛主席。让我们一起来聆听浏阳河畔的歌声,仔细听,这首浏阳河两段歌词有什么联系。(欣赏歌曲) 生:对答或问答式 2、师:这也是唱民歌的一种很好的交流方式,待会我们也可以用这些方式来进行表演。以前我们所唱的歌曲中还有哪些也是这种方式? 生:对花、什么结籽高又高。 3、师:其实民歌中还有很多有趣的演唱形式,比如我唱你来合。今天老师也想请大家跟老师一起来合作。(出示课件)在前三句的句尾加上重复的字词。(师范唱,生伴唱)。 (1)师范唱,生按节奏说 (2)既然是我唱你来和,那光说不唱多没劲啊,老师也来做个伴唱,仔细听,老师的伴唱有什么特点吗?(加入音高,用棒指谱) 生:重复前一句句尾的音,只有第三处不一样。音是向上走的。 (3)师:你们观察的非常仔细,那你们能试试跟老师的琴来唱一唱和的部分吗?(师范唱,生来和,纠正第三个音)评价 4、师:这首歌曲问世后受到全国人民的喜爱,今天让我们来唱一唱这动人的旋律吧。 (1)听乐句模唱 (2)摇着船桨荡舟在浏阳河上,似乎能感受到浪头一波一波的涌动。同学们,那我们唱歌的声音是不是也能来找一找这一推一收的感觉。(师示范一两句) (4)这首歌曲中略为上扬又比较舒展,可以作为小高潮的部分在哪里?应该怎样唱? (抠一抠最后两句演唱的旋律感觉) (4)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词(优美、连贯的声音演唱和清晰的吐字) (5)师:评价,能否将第二段歌词填进去唱一唱。最后一句翻高八度演唱,很多民歌都采用这种方式来结束,(尝试唱最后一句的乐谱,最后一句作为结束句就象一叶小舟穿行在浏阳河上渐行渐远的感觉。渐弱渐慢)将词填进去唱一唱,提醒学生在延长音后轻换一口气。 (6)完整演唱,注意歌曲的情绪(带有歌颂性的) (7)师:之前我们欣赏过各种形式的《浏阳河》,我们能否用自己的演唱形式来丰富、表现这首歌曲呢。你有什么想法呢?老师想在你们创意中挑选一到两种来尝试着演唱哦,其他同学也可以仔细聆听,选出你所喜欢的方式。 生:齐唱、合唱、轮唱等想法……(师尝试一两句表现) (8)师:可不可以将我唱你来和的形式加进去呢?我们来尝试一下他的想法好吗?(师生合作——生生合作) (9)师:事实证明你们的想法很有创意哦。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017

第一单元《北国之声》 第1课时《美丽的家乡》 教学目的: 1学唱歌曲《美丽的家乡》音高准确、声音和谐统一。 2了解歌曲是一首达斡尔族歌曲,了解“傲蕾·一兰”的相关资料介绍。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能够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并边唱能边加入简单的少数民族的舞蹈动作。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歌曲,能自己自由的创编歌词。体会二声部的演唱,为下节课做准备。教具运用:电子琴、实物投影、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相互问好,开始上课。 二、设计问题: 我们都是生活在呼伦贝尔的孩子,在我们身边也有不同民族的同学,请你说一说,都有那个民族的?你对这个民族的了解给大家讲一讲吧。(学生可以自由回答,师做适当的介绍补充) 三、学唱歌曲 1、师做介绍,在呼伦贝尔的最北面,是美丽的莫力达瓦,生活着很多达斡尔族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 2、设问,播放视频短片回答问题。 3、引入新课,并介绍歌曲选自歌剧《傲蕾·一兰》 4、家乡美,有什么美景呢?听师完整的范唱,找到答案。 5、按节奏读歌词,跟节拍进行练习。 6、跟琴模唱第一段歌曲的旋律,唱乐谱。 7、师弹奏歌曲旋律,生自己练习填词唱,不足之处师给予指导。 8、跟琴完整的练习歌曲的演唱。 9、师示范简单的达斡尔族舞蹈动作,请生模仿。 9、边唱歌曲,边加入歌表演。 四、巩固创新

1、歌曲中唱的家乡的美景镇的是很美,你能说说你自己家乡的美景吗? 2、学生自由的发言 3、有这么多的美景,我们把它写出来唱一唱吧。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歌词创作。 5、把学生创作的歌词进行展示,大家唱一唱。 6、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 7、聆听歌曲二声部的演唱,下节课学习二声部。 五、师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有所收获,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法来表达对这首歌曲的理解,下节可我们可以一起分享! 第2——3课时《驯鹿》《冬猎》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了解北方民族的生活,感受富有生活气息的农村生活场景,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 通过聆听音乐,学会用多种方式表现音乐的段落、情绪、力度等。 教学重点、难点 1. 欣赏乐曲、感受月琴、柳琴的音色美。 2. 如何感受音乐中“怡然自得”的生活情绪和安静、祥和的生活状态。 教材分析 1.《驯鹿》 选自组曲《北方民族生活素描》,刘锡津作于20世纪70年代末,分《赛马》《驯鹿》《渔歌》《冬猎》四个小曲。乐曲通过这四首小曲描绘了北方少数民族幸福而又多彩的生活,充满生活气息。作者曾深入北方各少数民族地区生活采风,选取了内蒙古、鄂温克、赫哲和鄂伦春等民族生活和劳动中最具有特征的场景为内容,以简练、生动的笔触,勾勒出四幅充满生活气息而又形象各异的北方少数民族的风情画。 2.《冬猎》 《冬猎》也选自组曲《北方民族生活素描》,描写了居住在大小兴安岭的鄂伦春人的狩猎场面。“鄂伦春”意即“山岭上的人”。引子渲染出原始森林的神秘和狩猎前特

湖南文艺出版社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浏阳河

湖南文艺出版社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浏阳河《浏阳河》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湘教版音乐新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课演唱《浏阳河》教学目标: 1.能熟练演唱《浏阳河》的一二两段,并引导学生用不同演唱形式来表现。 2.通过学唱《浏阳河》与欣赏新民歌《又唱浏阳河》,使学生得到丰富的情绪体验,进一步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能运用各种演唱形式来深情演绎湖南民歌《浏阳河》。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电子琴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师:我们中国拥有无以数计的江河湖海,每一条河流都养育着一方的人和歌,今天老师会带大家跟随音乐一起走入一条十曲九弯、碧波荡 漾的河流,请欣赏同一首曲子的不同表现形式,听完后说说他们的演唱或演奏形式分别是什么这条河流名叫什么(欣赏男声独唱,钢琴独奏,古筝独奏)

生:? 师:你觉得这段旋律给你带来什么感受? 生:抒情、舒展、流畅? 二、歌曲新授——创造表现 1.师:(评价)不同的表现形式,却都在传唱着相同的旋律,他们在歌唱着他们的母亲河,也歌唱着从浏阳河边走出的伟人毛主席。让我们一起来聆听浏阳河畔的歌声,仔细听,这首浏阳河两段歌词有什么联系。(欣赏歌曲)生:对答或问答式 2.师:这也是唱民歌的一种很好的交流方式,待会我们也可以用这些方式来进行表演。以前我们所唱的歌曲中还有哪些也是这种方式生:对花、什么结籽高又高。 3.师:其实民歌中还有很多有趣的演唱形式,比如我唱你来合。今天老师也想请大家跟老师一起来合作。(出示课件)在前三句的句尾加上重复的字词。(师范唱,生伴唱)。 (1)师范唱,生按节奏说 (2)既然是我唱你来和,那光说不唱多没劲啊,老师也来做个伴唱,仔细听,老师的伴唱有什么特点吗(加入音高,指谱)生:重复前一句句尾的音,只有第三处不一样。音是向上走的。 (3)师:你们观察的非常仔细,那你们能试试跟老师的琴来唱一唱和的部分吗(师范唱,生来和,纠正第三个音)评价 4、师:这首歌曲问世后受到全国人民的喜爱,今天让我们来唱一唱这动人的旋律吧。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 教学内容:《出发》 教学目标: 1、听辨和感受乐曲《出发》中火车行驶的节奏,并随音乐律动。 2、听辨和感受《出发》在音乐表现手法和音乐情绪方面的差异。 3、认识小节、小节线、终止线。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听音乐,初步感受乐曲《出发》的节奏。 提出问题:乐曲中描写了什么交通工具? 作曲家运用哪些音乐手段来描写这种交通工具? 2、教师介绍定音鼓和小鼓对火车均匀行驶节奏的模仿,小号对火车汽笛声的模仿。 3、听音乐,进一步感受乐曲《出发》的情绪。 提出问题:乐曲中少先队员出发到郊外去是怎样的心情? 作曲家在乐曲中运用两支旋律以及不同的音色,表现少先队员出发到郊外去的心情。 4、教师带领学生随音乐哼唱乐曲中的两个主题。 二、听乐曲《出发》,随音乐律动。 1、教师将学生组织成一列或几列长队,仿佛是火车的车厢,随音乐有节奏地律动,特别提醒学生表现火车出站、进站时,渐快与渐慢的节奏变化。 2、提醒学生注意律动时队形的变化,以及队形行驶方向的变化,应随音乐中旋律的不同、音色的改变而有所变化。 3、介绍作曲家和乐曲创作背景。 三、学习小节线、小节、终止线。 1、教师介绍什么是小节与小节线、终止线。

2、请学生说说《出发》有几个小节、几条小节线。 3、请学生数数学过的歌曲《出发》中,有几个小节、几条小节线,在哪几个小节中需要用稍强的力度演唱,哪几个小节需要用稍弱的力度演唱。 4、请学生设计演唱《出发》的强弱力度变化,做到有表情地演唱。 四、教师总结。

教学内容:《郊游》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欢快、活泼、兴奋地情绪,有感情地、自信地,完整地演唱歌曲。 2、通过聆听与演唱《郊游》引导学生表达对春天及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及用歌声、语言来表现春天的景色。 教学难点:歌曲的三、四、五乐句。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唱歌曲。 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聆听歌曲,组织教学: 1、播放歌曲《滴哩滴哩》,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动作律动进教室。 师:刚才听到的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师:同学们听得真仔细,歌曲用欢快、跳跃的旋律歌唱了美丽的春天和小朋友在春天里欢乐的情绪。 2、复听。请同学们认真的聆听,听听歌曲表现了哪些内容?你们在春天里看到了什么? 二、新歌教学: (一)创设情境 1、课件:背景音乐:歌曲《郊游》,学生回答问题。 师:春天真是太美了。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到美丽的野外去做什么呢?你们听!(教师范唱《郊游》歌曲。)(学生回答去郊游,揭示了歌曲题目)师:你们想去郊游吗? 师:要去郊游了,你们现在的心情怎样?(学生回答高兴、兴奋等。) (二)熟悉歌曲旋律: 师:那就让我们随着春天的脚步郊游去吧! 1、学生随着歌曲伴奏音乐跟老师做乘车动作去郊游: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8课《聆听 浏阳河》 教案

《浏阳河》教案 教学目标: 1.聆听古筝独奏。 2.通过欣赏新民歌《又唱浏阳河》,使学生得到丰富的情绪体验,爱国思乡的情怀与音乐作品产生共鸣,进一步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3.划分乐段,了解每一乐段想表达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记住古筝音色特点,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2.难点划分乐段,了解每一乐段想表达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课前歌展示《小跳蛙》 2.师生问好 3.发声练习 一、导入。 师:今天有爸爸妈妈来到我们的课堂开不开心啊,那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来欣赏一首民乐合奏《喜洋洋》吧,在听的时候你来想一想,你都知道哪些民族乐器~ 播放民乐合奏《喜洋洋》 生:古筝、扬琴、唢呐...

1.辨听乐器 师:你们知道的乐器可真不少,那在刚才你们所说的乐器中,有三种乐器的音色很难让人区分开来,就是扬琴、古筝、琵琶,你们能辨认出它们的音色吗,(播放:雨打芭蕉高山流水十面埋伏) #最后介绍古筝# 2.古筝介绍 师:同学们都看见了,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乐曲,它就是,,没错就是古 筝!(教师介绍古筝及古筝的音色。) 3.接触古筝 师:有哪位同学愿意到前面弹一弹,当一个小小演奏家。 师:你感受到了古筝的哪一个音区是高音区了吗, 二、新课学习 1. 初次聆听 师:刚才同学弹得有模有样,张老师也来弹一段吧。在老师弹奏的时候请你认真听,然后告诉我,老师弹奏的这首乐曲,速度上有什么变化, 生:慢——快——慢 师:你觉得这段旋律情绪给你带来什么感受, 师:慢速的部分是什么感觉, 抒情、舒展、流畅。 师:快速的乐段呢, 活泼、跳跃、流水。

2.二次聆听 师:看来同学们听的都非常认真,表扬你们是一个会欣赏的孩子。那刚才老师弹奏的乐曲就是古筝的代表曲《浏阳河》,再次聆听乐曲请你试着给乐曲划分乐段。 播放乐曲《浏阳河》 引子--(主题)A乐段--(展开部)B乐段-(主题)A乐段--尾声 3.第三次聆听 教师分乐段演奏,讲述每一乐段所表达的内容,学生模仿弹奏。 师: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古筝代表曲《浏阳河》,现如今古筝已经被列入世界非物质遗产的名单,张老师还曾参加过此类的演出弘扬我们的传统民族乐器,我们知道咱们班也有很多孩子在课余时间学习弹奏古筝,我们也邀请她来当我们的小小演奏员,为我们演奏一曲,有请X X X 三、《浏阳河》歌曲欣赏 古筝《浏阳河》是由同名歌曲《浏阳河》改变而成,不同的表现形式,却都在传唱着相同的旋律,他们在歌唱着他们的母亲河,也歌唱着从浏阳河边走出的 伟人毛主席。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宋祖英演唱的《浏阳河》。 四、拓展 教师弹琴

小学音乐花城粤教版(简谱)四年级上册《多彩的乡音(三)歌曲《浏阳河》》优质公开课教案讲课获奖教案D004

小学音乐花城粤教版(简谱)四年级上册《多彩的 乡音(三)歌曲《浏阳河》》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在我们中国拥有非常多的江河湖海,每一条河流都养育着一方的人和歌,如,离我们最近的有长江,还 有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今天老师会带大家跟随音乐一起去感受 一条十曲九弯、碧波荡漾的河流,听完后说说这条河是什么河?音 乐带给你的感觉以及速度是怎样的?(欣赏童声齐唱)生:浏阳河2、师:你觉得这段旋律情绪给你带来什么感受?速度又是怎么样的?生:抒情、舒展、流畅中速 3、师介绍作品:浏阳河位于湖南省东部,是湘江的一条支流,全长222公里。浏阳河这首歌曲创作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是一首被全国 人民传唱了60年的经典老歌。 4、再次聆听歌曲,同时请同学们思考三个问题: (1)这首歌歌颂了谁?

(2)说一说两段歌词有什么联系? (3)歌曲是几拍子的? (1)生:毛主席师:对,他是我们国家的伟大领袖,他带领着中国人民打跑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打败了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腐败政权,建立了自由、民主的社会主义中国,浏阳河是毛主席的家乡。 (2)生:一问一答 师:这样的问答形式在民歌中常用,被称为对唱。例如我们以前学过的对唱歌曲有《对花》、《对鲜花》等等。 (3)生:歌曲是2拍子的。 (二)、歌曲新授-----创造表现 导语:这首歌曲自问世后就受全国人民的喜爱,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学这首歌曲。 1、请同学们先跟老师来唱一唱歌曲的旋律,同时注意曲中出现的休止符。 2、跟琴学唱第一段歌词(老师针对一字多音现象重点讲解)直至熟练为止。

浏阳河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学科:音乐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积极主动收集《浏阳河》的钢琴曲、古筝曲,并作简单的内容介绍。 二、教学课题: 使学生懂得湖南是红色的革命圣地,并让学生对革命生地上的音乐文化以及相关背景有所了解。学唱歌曲《浏阳河》,主要是让学生在感受歌曲的清新优美和质朴明快的湘味的同时,体会翻身的人们对共产党和毛主席的热爱。 三、教材分析: 脍炙人口的《浏阳河》,原系唐璧光先生于解放初期为小歌剧《田寡妇看瓜》谱写的一个唱段。由于这个唱段清新优美,质朴明快,后又被赴京演出的小型歌舞剧《双送粮》采用,作为该戏的一段男女声对唱。《双送粮》赴京汇演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从此这首以《浏阳河》命名的唱段便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全歌以歌谣体的赞歌形式,热情洋溢地赞扬了毛主席领导人民得解放的丰功伟绩,激励人民永远跟着共产党走社会主义道路。 教学目标 1.能熟练演唱《浏阳河》的一二两段,并引导学生用不同演唱形式来表现。 2.通过学唱《浏阳河》与欣赏新民歌《又唱浏阳河》,使学生得到丰富的情绪体验,爱国思乡的情怀与音乐作品产生共鸣,进一步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点 1.能运用各种演唱形式来深情演绎歌曲《浏阳河》。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2.找到同一乐思在不同歌曲的运用,提高音乐感受力。 教学准备 教学用琴相关音像资料 四、教学方法: 听唱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I欣赏——导入 1.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在我们中国拥有非常多的江河湖海,每一条河流都养育着一方的人和歌,如,离我们最近的有赣江,还有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今天老师会带大家跟随音乐一起去感受一条十曲九弯、碧波荡漾的河流,听完后说说他们这条河是什么河?音乐带给你的感觉以及速度是怎样的?(欣赏童声齐唱) 生:浏阳河 2.师:你觉得这段旋律情绪给你带来什么感受?速度又是怎么样的? 生:抒情、舒展、流畅……中速 师对于浏阳河以及《浏阳河》这首歌曲稍作介绍:浏阳河位于湖南省东部,是湘江的一条支流,全长222公里。《浏阳河》这首歌曲是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是一首被全国人民传唱了60年的经典老歌。 4.再次聆听歌曲,同时请同学们思考三个问题:①这首歌歌颂了谁②说一说两段歌词有什么联系。③歌曲的拍子 生:毛主席他是我们国家的伟大领袖,他带领着中国人民打跑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打败了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腐败政权,建立了自由、民主的社会主义中国。浏阳河是毛主席的家乡。 生:一问一答。

2017年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套

2017年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教案 一、指导思想: 1、从音乐科的特点出发,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针,为提高民族素质奠定基础,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学科教学中。 2、正确处理知识的逻辑顺序,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选择教学内容,努力处理好内容的浓度和广度。 3、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两者之间的协调关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 二.基本情况: 三年级学生大部分热爱音乐,喜爱唱歌,但由于学生的不同基础,一小部分学生视唱,识谱,听辨不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要求。因此,影响了整个班级,所以提高这部分学生学习音乐的能力是很重要的。 三.教材目标及要求 1.在识谱能力的教学上,让学生掌握拍号,听音,换气记号,渐强渐弱记号等基本音乐符号。通过训练让学生运用正确的歌唱方法,通过自己的理解,表现不同题材体裁,风格特点,内容不同的歌曲。能通过学习灵活运用换气符号,并在歌唱时,体现出二拍子,三拍子的不同特点。 2.在创造能力的培养上,让学生掌握简易的知识,通过对学生引导,让他们自己识唱简易的歌曲。 3.在学习歌曲方面,以歌曲的艺术形象来感染,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动物,热爱人民,培养学生的爱心,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品德。在

教学中,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技巧,并有理解和表现歌曲的能力。 4.在欣赏方面,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欣赏古今中外的名家作品,并熟悉我国的民族音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和欣赏的习惯,发展听觉,记忆力,想象力,并了解祖国悠久的音乐历史文化,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美感。 四.教材分析 1、突出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重视学生对音乐实践活的主动参与,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2、除对原有教学内进行整和外,新扩展了音乐创造和音乐相关文化的内容,重视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音乐教学从单纯传授因乐知识和技能的框框中解脱出来,真正成为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和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五、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 1 唱歌: (1)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发声、演唱方法,防止喊歌;让学生学习正确的唱歌姿势、清晰的咬字吐字方法和气息方法。 (2)教学中抓住重难点,演唱时要注意音准、节奏和正确的情绪。2 演奏:能初步学习竖笛的基本演奏方法。 3听赏: (1)了解人声分类和演唱形式,根据歌曲介绍中外音乐家。 (2)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 4识谱:

音乐课浏阳河教案

《浏阳河》 【教学目标】 1、能熟练演唱《浏阳河》的一二两段,并引导学生用不同演唱形式来表现。 2、通过学唱《浏阳河》与欣赏新民歌《又唱浏阳河》,使学生得到丰富的情绪体验,爱国思乡的情怀与音乐作品产生共鸣,进一步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3、在通过学生自主演绎歌曲之后,通过类比欣赏《又唱浏阳河》和奥运歌曲《永远的朋友》,让学生多元化了解同一乐思在不同音乐作品中产生的不同风格和音乐感觉。 【教学重点】 1、能运用各种演唱形式来深情演绎湖南民歌《浏阳河》。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2、找到同一乐思在不同歌曲的运用,提高音乐感受力。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情境法、对比法、探讨法、合作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师:我们中国拥有无以数计的江河湖海,每一条河流都养育着一方的人和歌,今天老师会带大家跟随音乐一起走入一条十曲九弯、碧波荡漾的河流,请欣赏同一首曲子的不同表现形式,听完后说说他们的演唱或演奏形式分别是什么?这条河流名叫什么? (欣赏男声独唱,钢琴独奏,古筝独奏) 生:回答 2、师:你觉得这段旋律情绪给你带来什么感受? 生:抒情、舒展、流畅…… 二、歌曲新授——创造表现 1、师:(评价)不同的表现形式,却都在传唱着相同的旋律,他们在歌唱着他们的母亲河,也歌唱着从浏阳河边走出的伟人毛主席。让我们一起来聆听浏阳河畔的歌声,仔细听,这首浏阳河两段歌词有什么联系。(欣赏歌曲) 生:对答或问答式 2、师:这也是唱民歌的一种很好的交流方式,待会我们也可以用这些方式来进行表演。以前我们所唱的歌曲中还有哪些也是这种方式? 生:对花、什么结籽高又高。 3、师:其实民歌中还有很多有趣的演唱形式,比如我唱你来合。今天老师也想请大家跟老师一起来合作。(出示课件)在前三句的句尾加上重复的字词。(师范唱,生伴唱)。 (1)师范唱,生按节奏说 (2)既然是我唱你来和,那光说不唱多没劲啊,老师也来做个伴唱,仔细听,老师的伴唱有什么特点吗?(加入音高,用棒指谱) 生:重复前一句句尾的音,只有第三处不一样。音是向上走的。 (3)师:你们观察的非常仔细,那你们能试试跟老师的琴来唱一唱和的部分吗?(师范唱,生来和,纠正第三个音)评价

新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爱满人间 教学内容: 1、唱歌《感恩的心》《爱的人间》 2、欣赏歌曲《爱星满天》《欢乐颂》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学习本单元的意义,歌颂爱心,培育爱心。 2、能自主学唱歌曲并设计歌曲的演唱情绪,力度等;合唱时声部和谐、声音优美。 3、了解“乐圣”贝多芬及其在世界乐坛的地位和贡献,并学习他与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二声部合唱 2、“乐圣”贝多芬及其在世界乐坛的地位和贡献 教具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感恩的心》 2、欣赏歌曲《欢乐颂》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感恩的心》的学习,激发学生感恩老师的情感 2、熟练演唱歌曲《感恩的心》 3、在演唱歌曲的时候加入手势,更好的体会歌曲的情感 教学重点: 把学生的感恩之情通过学唱歌曲充分的调动起来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学会一边演唱一遍加手语表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话是说的是什么人呢? 二、欣赏歌曲 通过多媒体播放歌曲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1、注意:听一听这首歌曲里分了几部分? 2、节奏练习 3、唱旋律 4、有感情的演唱。 反复演唱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歌曲本身就有很多内容,在演唱的时候要注意节

三、学习手语 1、演示动作由老师演示动作 2、分解动作老师讲解动作,学生跟着做动作 3、分组进行练习。 小组之间互相进行练习,帮忙纠正错误。促进提高。 四、学生表演 一边唱歌边作手语。虽然学生学的还不是很熟练,但是表演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情感的体验。通过这种体验来促进同学们进一步学习。 五、欣赏歌曲。 (1)介绍“乐圣”贝多芬。 贝多芬是世界乐迷熟悉的音乐家。可先由学生来介绍,最后教师补充、总结。交响曲是音乐作品中结构最宏伟的,通常有三到四个乐章,我们今天欣赏的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中的合唱部分主题,同学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音乐素养的提高,感受就更加深刻了。 (2)《欢乐颂》是贝多芬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集中表现,他想象的全人类拥抱起来、团结起来的场面虽然是一种理想,但在当时乃至现在仍具有积极的作用。《第九交响曲》首演获得空前成功,巨大的欢呼声几乎要将大厅的屋顶掀翻,可见这首交响曲深得民心。 (3)欣赏合唱《欢乐颂》。

浏阳河教案

《浏阳河》 教学内容:歌曲《浏阳河》 教学目标: 1、能熟练演唱《浏阳河》的一二两段,并引导学生用不同演唱形式来表现。 2、通过学唱《浏阳河》与欣赏新民歌《又唱浏阳河》,使学生得到丰富的情绪体验,爱国思乡的情怀与音乐作品产生共鸣,进一步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3、在通过学生自主演绎歌曲之后,通过类比欣赏《又唱浏阳河》和奥运歌曲《永远的朋友》,让学生多元化了解同一乐思在不同音乐作品中产生的不同风格和音乐感觉。 教学重、难点: 1、能运用各种演唱形式来深情演绎湖南民歌《浏阳河》。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2、找到同一乐思在不同歌曲的运用,提高音乐感受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师:我们中国拥有无以数计的江河湖海,每一条河流都养育着一方的人和歌,今天老师会带大家跟随音乐一起走入一条十曲九弯、碧波荡漾的河流,请欣赏同一首曲子的不同表现形式,听完后说说他们的演唱或演奏形式分别是什么?这条河流名叫什么? (欣赏男声独唱,钢琴独奏,古筝独奏) 生:回答 2、师:你觉得这段旋律情绪给你带来什么感受? 生:抒情、舒展、流畅…… 二、歌曲新授——创造表现 1、师:(评价)不同的表现形式,却都在传唱着相同的旋律,他们在歌唱着他们的母亲河,也歌唱着从浏阳河边走出的伟人毛主席。让我们一起来聆听浏阳河畔的歌声,仔细听,这首浏阳河两段歌词有什么联系。(欣赏歌曲) 生:对答或问答式 2、师:这也是唱民歌的一种很好的交流方式,待会我们也可以用这些方式来进行表演。以前我们所唱的歌曲中还有哪些也是这种方式? 生:对花、什么结籽高又高。 3、师:其实民歌中还有很多有趣的演唱形式,比如我唱你来合。今天老师也想请大家跟老师一起来合作。(出示课件)在前三句的句尾加上重复的字词。(师范唱,生伴唱)。 (1)师范唱,生按节奏说 (2)既然是我唱你来和,那光说不唱多没劲啊,老师也来做个伴唱,仔细听,老师的伴唱有什么特点吗?(加入音高,用棒指谱) 生:重复前一句句尾的音,只有第三处不一样。音是向上走的。 (3)师:你们观察的非常仔细,那你们能试试跟老师的琴来唱一唱和的部分吗?(师范唱,生来和,纠正第三个音)评价 4、师:这首歌曲问世后受到全国人民的喜爱,今天让我们来唱一唱这动人的旋律吧。

浏阳河教案反思

《浏阳河》音乐教案 常州市西林实验学校庄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浏阳河》,欣赏不同版本的《浏阳河》 【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演唱浏阳河的一、二两段,并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来表现。 2.通过学唱《浏阳河》与欣赏新民歌《又唱浏阳河》,使学生得到丰富的情感体 验,爱国思乡的情怀与音乐作品产生共鸣,进一步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3.在通过学生自主演绎歌曲之后,类比欣赏《又见浏阳河》和奥运歌曲《永远 的朋友》,让学生多元化了解同一乐思在不同音乐作品中产生的不同风格和音乐感觉。 【教学重点】 1.能运用各种演唱形式来深情演绎湖南民歌《浏阳河》,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 的情感。 2.找到同一乐思在不同歌曲的运用,提高音乐感受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小段民乐,大家听听它像在描写什么样的景色?” 欣赏古筝独奏《浏阳河》,学生回答:清澈见底的流水……很美啊!师追问:那么你们知道这种乐器吗?是的,古筝的发音清脆悦耳,如山泉般流畅,极具有中国民族的特色。 2.师:我们中国拥有无以数计的江河湖海,每一条河流都养育着一方的人和歌, 比如长江,黄河……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跟随音乐一起走入一条十曲九弯、碧波荡漾的河流。请欣赏王丽达老师演唱的湖南民歌《浏阳河》(不看视频)3.你觉得这段旋律给你怎样的感受? 答:优美,抒情,舒展,流畅……出示歌谱 二、歌曲教授——创造表现:

1.师:不同的表现形式,却都在传唱着相同的旋律,他们在歌唱着他们的母亲河,也歌唱着从浏阳河边走出的伟人毛主席。让我们一起来聆听浏阳河畔的歌声,仔细听,这首浏阳河的两段歌词有什么关系?我们还应该带着怎样的情感去听呢?放书上的音乐欣赏,看着歌谱。 2.听完后回答:对答式,对唱。带着崇敬、敬仰的心情。 3.用“WU”来哼唱歌曲,感受旋律线的高低起伏。 4.我们一起来学唱一下第一段的歌词,“我们有些小细节地方要注意了。”老师弹一乐句,学生听唱。难点处需要学唱歌谱。注意一字多音的地方。 5.边学边处理声音:“我们摇着船桨荡舟在浏阳河上,似乎能感受到浪头一波波的涌动。那我们的声音是不是也能来找找这一推一收的感觉?”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强弱和长气息的保持。 6.完整表现第一段以后,请学生用刚才演唱的方法直接学唱第二段,问:结尾部分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重点讲解休止符,用声断气连的方法演唱。“最后一句就像一叶小舟穿行在浏阳河上渐行渐远的感觉,声音慢慢收下来~~ 7.下面我们请男生女生分组来表现对唱的形式。 8.其实民歌中还有很多有趣的演唱形式,比如,我唱你来合。今天老师也想请大家跟我一起合作。(在前几句的结尾加上重复的字词) 9.师范唱,生按节奏说。“既然是你唱我来合,那光说不唱多没劲啊,老师也来做个伴唱。仔细听,老师的伴唱有什么特点吗?(有一句音较高) 生回答:每一句结尾音都是重复的,但第三句不同,音比前面要高。 你们观察的非常仔细,你们能试试跟老师的琴来唱一唱合的部分吗?10.师:“这首歌曲问世后,受到全国人民的喜爱,今天让我们完整唱一唱这动人的旋律吧。”完整演唱歌曲,注意情绪。(自豪,歌颂性的,情绪带动起来)加上你唱我来合的形式,生生合作。 三、拓展欣赏:李谷一《浏阳河》《又唱浏阳河》 1.老师这也有一首《浏阳河》,是由著名歌唱家李谷一老师演唱的版本,你听听跟我们演唱的版本有何不同?答:它用了地方方言,让我们感觉更加亲切,更具有地方特色。 下面我们也来模仿一下湖南的方言,让他更像民歌的风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