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范文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范文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范文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范文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发展水平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是()。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经济基础

D.政治制度

参考答案: A

专家点评:教育发展的水平不可能超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故生产力是教育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因素。

2.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以下哪种文化的统一体? ( )

A.社会文化

B.精神文化

C.人文文化

D.地方文化

参考答:B

专家点评: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一旦形成往往代代相传,具有不易消散的特点,因为它已经成为学校所有成员特别是教师的自觉行为,良好的校风对新师新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3.首先提出“普及教育”口号的是在( )时期。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参考答案:C

专家点评:从世界教育发展的历程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初级中等教育的要求;第三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高等中级教育的要求;信息革命后,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

二、多项选择题

1.学校文化的内容有( )。

A.对个性的理解

B.对集体的看法

C.对学习、工作的态度

D.对学校功能及社会责任的理解

E.教育的理想与追求

参考答案:ABCDE

专家点评:学校文化是指由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科研、组织和生活的长期活动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对外具有个性的精神和物质共同体,包括教青和管理观念、历史传统、行为规范、人际关系、风俗习惯、教育环境和制度以及由此而体现出来的学校校风和学校精神。学校文化包括教育的理想和追求,对学校功能和社会责任的理解,对个性的理解,对学习、工作的态度,对集体的看法等。

2.学校制度文化的形式大体可分为( )

A.教育方针政策

B.学校传统

C.学校仪式

D.学校物质硬件

E.学校规章

参考答案:ACE

专家点评: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的表现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学校有不同的组织形态和体系;二是规章制度;三是角色规范。

同步辅导基础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 )。

A.政治制度

B.人口因素

C.社会生产

D.自然环境

2.学风、校风、校规、校纪等属于校园文化中的( )。

A.物质文化

B.精神文化

C.制度文化

D.观念文化

3.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传统文化

D.科学技术

4.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称为( )。

A.学生文化

B.学校文化

C.学校制度

D.学校传统

5.学校文化中,最具决定作用的思想观念是( )。

A.伦理观念

B.道德观念

C.求知观念

D.价值观念

6.决定教育性质的直接因素是( )。

A.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

C.生产关系

D.经济基础

7.美国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者舒尔茨认为教育水平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 )。

A.33%

B.22%

C.26%

D.35%

8.现代社会的种种特征对教育系统具有( )作用。

A.促进

B.决定

C.重要

D.指导

9.提出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是在( )后。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第三次工业革命

D.信息革命

10.19世纪中叶,提出较为系统的课程理论的教育思想家是( )。

A.斯宾塞

B.洛克

C.杜威

D.赫尔巴特

11. 1960年12月,某位经济学家在美国经济学第73届年会所做的“人力资本投资”的讲演,

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创立的“宪章”。该经济学家是( )。

A.斯宾塞

B.舒尔茨

C.赫尔巴特

D.杜威

12.“平等的”开放式教育是( )的特点。

A.职业教育

B.传统的学校教育

C.网络教育

D.大众教育

二、多项选择题

1.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以下哪几个方面来实现? ( )

A.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B.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C.传播一定社会的思想意识

D.培养专门的人才

E.以上都是

2.学生文化的特征包括( )。

A.过渡性

B.非正式性

C.多样性

D.正式性

E.互补性

3.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可分解为( )四种基本成分。

A.理性成分

B.认知成分

C.情感成分

D.价值成分

E.理想成分

难度提升强化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最基本的职能是( )。

A.培养人才

B.传播科学文化知识

C.促进社会政治进步

D.促进经济增长

2.教育具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 )和科学技术发展功能。

A.协调功能

B.文化功能

C.理性功能

D.服务功能

3.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

A.学校的物质文化

B.学校的组织文化

C.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D.学校的制度文化

4.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 )。

A.美国的舒尔茨

B.美国的凯恩斯

C.中国的于光远

D.苏联的斯特鲁米林

5.学校文化从其形式上来看,可以分为( )

A.观念文化、学生文化和制度文化

B.教师文化、物质文化和组织文化

C.精神文化、教师文化和制度文化

D.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

6.教育能推进科学的( )。

A.全面化

B.制度化

C.体制化

D.系统化

7.学校中的传统、仪式和规章,一般统称为( )。

A.学校校园文化

B.学校观念文化

C.学校精神文化

D.学校物质文化

8.“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的关系。

A.教育与政治

B.教育与文化

C.教育与科技

D.教育与经济

9.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是在( )后。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第三次工业革命

D.信息革命

10.依据掌握在他人手中的“筛选制度”作为优劣评判标准的是( )

A.社会教育

B.传统的学校教育

C.网络教育

D.大众教育

11.文化传承的主要手段是( )。

A.生物遗传

B.选择经验

C.社会实践

D.教育

二、多项选择题

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

A.决定教育的规模

B.决定教育的速度

C.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

D.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E.决定教育发展的水平

2.科学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哪几个方面? ( )

A.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B.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

C.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

D.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教育质量

E.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3.学生文化的成因包括( )。

A.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

B.同伴群体的影响

C.师生的交互作用

D.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

4.校园文化按照不同的层次和标准,可以细分为( )。

A.学校物质文化

B.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

C学校精神文化 D.学生亚文化

E.教师亚文化

5.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具有双重文化属性,主要是指( )。

A.传递文化

B.深化文化

C.构成文化本体

D.教育对生产力有促进作用

E.教育与文化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参考答案及解析

同步辅导基础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C 人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社会生产,它是人类得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它决定教育这个上层建筑领域。

2.C 在校园文化中,学风、校风、校规、校纪等属于制度文化。

3.B 在人类社会中,谁掌握了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谁掌握了国家政权,谁就能够控制精神产品的生产,谁就能控制学校教育的领导权,并且通过对教育方针、政策的颁布,教育目的的制定,教育经费的分配,教育内容特别是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的规定,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的任命、聘用等,实现对教育领导权的控制。

4.B 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学校是一个社会组织,组织现象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现象。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5.D 在学校文化中,价值观念是最具决定作用的思想观念。

6.A 政治经济制度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教育又对一定的政治经济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7.A 通过计算美国1957年比1929年增加的教育投资总额,舒尔茨推算出教育水平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3%。

8.B 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对教育具有决定作用。

9.A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初级中等教育的要求;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高等中级教育的要求;信息革命后,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

10.A 19世纪中叶,英国教育思想家斯宾塞根据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行业要求,根据他对科学知识分类的观点,提出了较为系统的课程理论,对英国以及欧洲学科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l1.B 1960年12月,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在美国经济学第73届年会所做的“人力资本投资”的讲演,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创立的“宪章”。

12.C 传统的学校教育是“金字塔形”的等级制教育,网络教育是“平等的”开放式教育。

二、多项选择题

1. AB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2. ABCE 学生文化具有过搜性,是学生从儿童迈向成人的一种过渡性的产物;学生文化具有非正式性,学生文化往往都是学生在日常的相互交往中,有着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结为一个群体而表现出来的;学生文化具有多样性,学生文化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学生文化具有互补性,是对学校文化的一种互补。

3. BCDE有的学者将学校精神文化分解为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价值成分、理想成分四种基本成分。

三、填空题

1.思想观念行为方式

2.生产力水平

四、简答题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在人类社会中,谁掌握了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谁就能控制学校教育的领导权,并且通过一系列政策,实现对教育领导权的控制。

其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一个国家设立怎样的教育制度,什么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进入不同教育体系的标准怎样确定,基本上是由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教育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在不同的社会里,不同的人享有不同的受教育权。

再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则是由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体现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不同,教育目的也就不同。

最后,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尽管政治经济制度对学校的教育有着巨大的影响和制约,但这并不意味着学校可以忽视自身的办学规律,只有按规律办事,才有利于教育的发展。

五、论述题

生产力水平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与一定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要求。一方面,办教育需要有必要的物质技入,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它所能为教育提供的投入也达到一定的水平。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到什么程度,对教育也提出相应的要求,以满足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首先,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兴办教育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任何社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必须取决于两方面的条件:一方面是物质资料生产能为教育的发展提供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的条件是生产力发展、社会再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程度,包括需要的劳动力总量和各种劳动力的比例,它们分别决定着整个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教育的体系、结构。一般说来,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与该国的文盲率、入学率、义务教育普及的年限、高等教育发展的水平直接相关。

其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引起产业结构、技术结构、消费结构和分配结构的变革,与此相适应,教育结构也将随之出现新变化。

再次,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知识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增长,促进人们的认识能力、思维水平的不断提高,并由此促进学校的课程结构与内容不断改进与更新。同样,学校的物质设备、教学实验仪器等都是一定的生产工具和科学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反映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最后,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尽管生产力对教育有制约作用,但从历史上看,教育与生产力的发展并非完全同步。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在一定时期内,人们的思想意识落后于较为先进的生产力,教育的思想、内容、手段、方法等也往往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另一种情况是,在生产力处于较低的水平时,由于文化交流、社会转型甚至传统的影响,教育的思想内容甚至方法也可能超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但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并不是说教育的发展可以脱离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因为,教育归根结底是要受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的。

难度提升强化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A教育最基本的职能就是培养人,这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2.B教育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和文化背景、文化传统的影响,并对这些产生反作用,即具有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功能。

3.C校园文化是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其核心是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而非学校环境文化、学校设施文化或学校制度文化。

4.A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在前人的基础上正式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是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5.D学校文化从形式上看,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

6.C教育的科学技术价值表明教育可以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7.A学校中的传统、仪式和规章被统称为学校校园文化。

8.A 《学记》里说“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的意思是:因此,古代的王者建立邦国,君临百姓,以立教、立学为第一要务。这句话揭示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以及教育的重要性。

9.D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初级中等教育的要求;第三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高等中级教育的要求;信息革命后,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

10.B传统学校教育的优劣标准所依据的是掌握在他人手中的“筛选制度”,网络教育所依据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兴趣选择”。

11.D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与教育密不可分,在人类历史中,文化正是通过教育这种社会遗传方式延续下去,又借助人们的不断创新而造成变化,由量变的积累和积淀,而导致质的飞跃,从而形成在质上明显不同的进化着的文化的历史。

二、多项选择题

1. ABCDE生产力水平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与一定生产力相适应的要求。教育的各个方面均会受到生产力的制约。

2. ABCDE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教育的动力作用上;其次,科学的发展不但对教育的发展提供动力,而且还能为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预示结果,引导教育遵循科学的轨道前进。具体而言,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3. ABCDE学生文化的成因包括: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同伴群体的影响,师生的交互作用,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社区的影响。

4. ABCDE校园文化是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按照不同的层次和标准,可以再细分成学校物质文化、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学校精神文化以及学校领导者亚文化、教师亚文化、学生亚文化、学校职工亚文化以及课程亚文化和活动亚文化等等。

5. ABC根据文化的定义,教育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整个人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教育的双重文化属性(传递和深化文化与构成文化本体) ,决定了它在社会文化中具有十分特殊的地位。

三、填空题

1.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2.科学的体制化

3.校风不易消散

四、简答题

1.(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学校是一个社会组织,有其自身独特的文化模式,即它能形成独特的组织文化;(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学校有着明确的价值取向和目的要求,它是以学校内部形成的内化了的观念为核心,以预定的目标为动力,通过一系列活动形成的多层面、多类型的文化;(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学校本身就是文化传统的产物,它又是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的,是经过历史的积淀、选择、凝聚、发展

而成的,它负载着深厚的文化,在某些方面是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刊的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学校物质文化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学校环境文化,包括校园的总体结构和布局、校园绿化和美化、具有教育含义的教育和教学场所以及校园环境卫生等;二是设施文化,包括教学仪器、图书、实验设备、办公设备和后勤保障措施等。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2.教育受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反过来,它对政治经济也产生积极的作用。

首先,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通过培养人才实现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的主要途径。

其次,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学校自古以来就是宣传、灌输、传播一定阶级的思想体系、道德规范、政策路线的有效阵地。学校又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的言论、教材、文章以及他们的行为,是宣传某种思想,进而影响群众,服务于一定政治经济的现实力量。

再次,教育可以促进民主。普及教育的程度越高,人们的知识越丰富,就越能增强人民的权利意识,认识民主的价值,推崇民主的政策,推动政治的改革和进步。从历史上看,教育与政治关系的演进,实质上也就是政治民主化与教育民主化演进和发展的过程。

总之,政治经济制度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教育又对一定的政治经济有不可忽视的影响,这种影响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作为促进社会进步的力量,变得越来越重要。

五、论述题

1.首先,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首先,信息技术改变着知识的数量观念。信息技术把图书馆微型化,将世界上无数大型图书馆通过网络搬进电脑、搬进个人的家里。个人在知识的获得上的差距越来越小。其次,信息技术改变着知识的质量观念。根据情报专家的统计,“二战”以来,知识更新的周期不断缩短,进入90年代,每隔四年,就有75% 的知识被更新。

其次,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教育过程在本质上成为一种选择过程,电脑和网络以及其他多媒体设备成为教育的中介,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发送信息,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接收信息。

再次,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①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可以根据学习者的情况自动生成相应的教学进度,确定相应的针对个人的评价标准,实现教育的个性化,使因材施教的理想真正成为现实。②信息技术实现了人机互动模式,它能根据学习者的目标、选择和努力程度等给予不同的反馈,给予象征性的奖励或惩罚。在人机系统中,没有学习者的积极反应,教学活动将会终止,学习者的积极主动性乃是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③信息技术将促进师生关系的民主化。信息技术将使面对面的教学成为偶然的情况,知识与长者和德者完全分离,教育中无法避免的师生尊卑差异将完全可以避免,这将极大地促进师生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学生积极人格的养成。

2. (1)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特定社会中的教育之所以能与特定社会文化体中的其他方面共为一体,主要是因为它们经过长期的历史共生与磨合,已经社会性地筛选掉不相适应的部分,并将其余部分组合成为一种特定的相互适应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2)教育与文化尽管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但又在此过程中变化与发展。教育与文化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过程中,不断按照各自的运动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在开始时,来自教育或文化方面的本体运动只产生一些渐变性的影响,当这种渐变积累到超出先前两者关系所划定的界限范围时,就会引起突发性变革,出现新的文化、新的教育和一种新的相互适应关系,从而实现两者在更高水平或更新意义上的和谐一致。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重点提示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学考试,本章 的内容多以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形式出现。本章的考查重点是: (1)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教育的 相对独立性的表现;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2)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3)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信息技 术对教育的影响。 (4)学会用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论分析我国教育发展中的实际 问题。 考纲链接 1.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1)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和教 育的享受权。(2)政治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3)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制度。(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经制度。  2.教育对政经制度的影响:(1)培养合格公民造就政治人才。(2)宣 传思想形成舆论。(3)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 3.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 基础性条件(人力与时间和财力与物力)。(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 育的规模和速度。(3)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有 制约作用。(4)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内容手段和组织形式的改革有 决定作用。 4.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 手段。(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3)教育是发展科学的手段。 5.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科学技术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动力,还 为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科学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在:(1)科技发展对教 育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2)科技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 段。(3)科技发展将促进学校教育专业与结构的调整与更新。 6.教育对科技发展的作用:(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 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具有推 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7.信息技术与教育:(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知识结构和教育内 容。(2)信息技术改变着教学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 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8.文化对教育的作用:(1)社会文化发展提高了人们对教育的需

(完整版)教育学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第一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教育的发展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和文化传统等的影响,并对这些因素的变化发展产生发作用。 ★一,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相互制约,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而教育又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一)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在同一政治经济制度下,各国的教育虽然也有差异,但其本质属性是相同的。 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国家政权--精神产品生产--学校教育的领导权 统治阶级同多颁布,指定,分配,规定,任命聘用等,实现控制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直接或间接手段--决定或影响受教育权的分配。在阶级社会中,超阶级超政治的教育是不存在的 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 政治因素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培养具有什么政治方向和思想观念的人,是由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 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这教育内容的取舍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内容的丰富程度,学校受教育者的教育内容,则是由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的。 5.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体制 教育体制要随着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变革而变革。 6.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教育有自身规律,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学校不可以忽视自身的办学规律,不能放弃学校教育任务而直接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 (二)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教育受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同时又对政治经济制度有维护,巩固和加强的作用。 1.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 通过培养人才实现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制度的主要途径。 2.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 3.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首先,民主程度--整体--人民文化程度,教育事业发展--公民意识--民主价值 其次,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但不是决定作用。 二.教育与生产力水平 (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受两方面因素的制约:一是一定的阶级利益和要求,二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总的来说,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取决于生产发展所提供的物质条件和生产力发展对教育事业所提出的要求。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练习题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决定教育规模与速度的因素是____。 2、制约教育目的的因素是____。 3、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表现为________和________。 4、人力资本的提出者是美国经济学家____。 5、教育与文化之间是____、____的关系。 6、学校文化是指____________。其核心是____、____。 7、校园文化的核心是________。 8、学校文化主要可分为____、____和制度文化等。 9、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表达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二是____;三是____。 10、____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 11、学生文化具有__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 1、学校文化 2、人力资本理论 三、选择题 1、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上层建筑 D、科学技术 2、决定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与速度的因素是()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上层建筑 D、科学技术 3、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的因素是()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上层建筑 D、科学技术 4、决定教育目的因素是()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 5、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主要是通过()表现出来的。 A、培养人 B、参与政治活动 C、传播文化与科学知识 D、参与经济活动 四、简述题 1、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2、简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3、简述信息技术与教育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练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生产力 2、政治经济制度 3、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4、舒尔茨 5、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6、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中最具决定作用的是思想观念特别是价值观念。 7、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8、物质文化、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9、规章制度、角色规范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答案

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教育的目的和内容。 2.社会生产力制约教育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课程的设置和课程的内容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3.“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说明教育发展优先于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 4.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文化影响教育_思想、教育观点的产生;文化影响教育_内容的发展。 5.学校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地,是其他社会组织不能代替的,是因为教育的:目的性系统性科学性适时性持久性全面性。 二、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A )。 A.性质B.教育组织形式 C.教育方法D.教育结构 2.教育的发展水平最终是由(C.)的发展水平决定的。 A.政治经济制度B.科技文化 C.生产力D.意识形态 3.教育与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说明教育具有(D.)。 A.社会性B.超前性 C.不适应性D.相对独立性 4.同是现代化国家,英国历来注重“绅士”教育;德国重视技术教育;美国注重实用教育;日本注重学历教育,这说明教育具有(B )。 A.竞争性B.历史继承性 C.独特性D.个别历史继承性 三、判断(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在阶级社会里,“超阶级、超政治”的教育是不存在的。(√ ) 2.教育实现了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是指传授新知识。(×) 3.教育把可能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所以,教育是发展生产力的最重要的手段。(√) 4.“教育救国论”是科学的、可行的,“教育改造社会”也是可以实现的。(×) 5.教育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而对政治文明具有一般的促进作用,因此可以忽视此作用。(×) 四、简答 1.简述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答: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技术知识的手段;教育是提高生产管理水平的手段 2、简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作用。 教育不能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教育不能成为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根本动力。 3、简述教育对政治文明建设的作用。 教育可以提高公民政治素质,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发展教育有利于实现依法治国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考试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明确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掌握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科技发展、文化承传与创新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识记人力资本、教育储藏量、科学、技术、文化、校园文化名词;重点掌握人力资本理论的提出者,人力资本的内容、教育资本储藏量以及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掌握中国传统的价值取向需要改变的三个方面,联系学生实际如何进行正确的价值观教育。 历年试题涉及题型: 选择、填空、名词解释、判断题、论述。 本章是非重点章节,层次清晰,较简单,容易理解。 本章历年出题不多,但是题型却很全,复习时需要整体把握。 一、填空或选择 1、教育是社会大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社会生产水平、科学技术发挥水平和文化背景、文化传统具有反作用,这就是教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科学技术发展功能和文化功能)。P41 2、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际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P41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P41 4、(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 P41 5、以蒸汽机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提出了普及(初级中等)教育的要求,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提出了普及(高级中等)教育的要求,而目前的信息革命则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 P42——P43 6、教育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通过两条道路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 P43 7、如果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那么,(教育)则是第一生产力的母机,是再生产科学技术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P43 8、明确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经济学家是(舒尔茨),他根据人力资本理论,通过(教育资本储存量)的分析方法,推算出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是(33%)。 P44 9、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又是探索真理的认识活动,还是一种社会建制即某种共同的规范和独特的(精神气质)。 P44 10、从形态上看,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在文化的诸因素中,(价值观)处于核心的地位。P46 11、教育对文化的改造表现为(选择文化)和(整理文化)两种形式。P47

教师招聘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常考题目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 1.明代东林书院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的(A)。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人口功能 2.一个地区人均文化程度越高,人口出生率就越低,这体现了教育的(B)。 A.经济功能 B.人口功能 C. 政治功能 D.文化功能 3.日本在战后总结发展经验“谁想经济发展的快,谁就必须先发展教育”,说明教育与(A)的关系。 A.经济 B.文化 C.政治 D.科技 4.(C)决定和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以及教育的内部结构。 A.政治经济制度 B.社会文化 C.经济发展水平 D.人口状况 5.(A)制约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 A.生产力的发展 B.科学技术 C.文化观点 D.政治经济制度 6. 对一个国家教育目的的制定产生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D)。 A.社会生产力 B.传统文化 C.科学技术 D.政治经济制度 7. 对一个国家教育经费的分配产生决定作用的因素是(D)。 A.社会生产力 B.传统文化 C.生产关系 D.政治经济制度 8. 决定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性质的中小学教育内容的因素是(D )。 A.社会生产力 B.传统文化 C.科学技术 D.政治经济制度 9. 我国实现“六三三学制”,这是由( A)决定的。 A.社会生产力 B.传统文化 C.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D.政治经济制度 10. 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制度,这主要是通过何种途径来实现的( B)。 A. 传播一定阶级的思想体系 B. 培养一定阶级所需的人才 C. 选择认同本阶级的教师 D. 形成一定阶级认可的社会舆论 11. 五四时,学生发起游行示威,对北洋政府形成重大压力,迫使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拒绝签字。这一事件反映了学校教育对政治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C )表现出来的。 A. 促进政治民主 B. 培养爱国人才 C. 形成社会舆论 D. 培养爱国思想 12. 我国在十多年前决定高等教育进行扩招,高校大学生的规模越来越大。这种扩招从根本上来看是由(A )决定的。

中学教育学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同步训练

中学教育学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A生产力B科学技术C政治经济制度D文化 2.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 A科学技术B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D生产力 3.首次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 A布鲁钠B赞可夫C舒尔茨D皮亚杰 4?“人力资本”理论创建于() A 1948 年 B 1952 年 C 1958 年 D I960 年 5.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的因素是() A政治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生产力D文化 6.教育能推进科学的() A制度化B系统化C体制化D全面化 7.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的是 ( A .文化B政治经济制度C生产力 8.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 D .科学技术 D .课程

A.物质文化 B .组织制度文化C精神文化活动文化

A.普及初等教育 B ?普及初级中等教育 C 普及高级中等教育 D .高等教育大众化 10 .制约着教育的规模速度和结构的是() A.政治经济制度 B .生产力水平 C 科学技术 D ?人力资本 11 .决定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的是 () A.政治经济制度 B .生产力水平 C 科学技术 D ?人力资本 二、填空题(不是考试题型,但可以训练知识要点的掌握) 1.--------- 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 力量。 3.---------- 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4.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概念是--------------- 。 5.------------------ 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6.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称为 7. --------------- 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8. --------- 是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 9. 学校的精神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10 . 是学校中物质文 化、 制度文 化、 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 期实践形成的。 11 .教育具有___ 功能、___功 能、 ____ 功 能、 ____ 功能。 12.通过__ 实现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的主要途径 13.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教育的_____ 和 __ 。 14.世界各国重大的教育改革以_____ 改革和 __ 改革为核心。 15.人力资本理论的创立者是____ 。 16.舒尔茨通过___ 的分析方法,推算出教育水平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 17.人力资本投资包括____ 、___ 、____ 和为适应 ___ 机会变化而进行的信息搜寻等形式,所有这些方面的投资都或多或少改善和提高知识、技能、健康等。 18.教育对整个文化起着_____ 、 ___ 、 ___ 、___ 的作用。 19.从形态上看,可把文化分为_____ 、 ___ 、___ 在文化诸因素中 ________ 处于核心地位。 20.教育对文化的改造表现为____ 和___ 两种形式。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复习)-含解析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一、选择题 1 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C) A 生产力 B 科学技术 C 政治经济制度 D 文化 2 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D ) A 科学技术 B 政治经济制度 C 文化 D 生产力 3 首次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C ) A 布鲁钠 B 赞可夫 C 舒尔茨D皮亚杰 4 “人力资本”理论创建于(D) A 1948年 B 1952年 C 1958年 D 1960年 5 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的因素是(B) A 政治经济制度 B 科学技术 C 生产力 D 文化 6 教育能推进科学的(C) A 制度化 B 系统化 C 体制化 D 全面化 二、填空题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2 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3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4 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

5 -----科学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6 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称为-----学校文化----。 7 ------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8 -------校园文化-----是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 文化形态。 9 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10 -----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三简答题 1 政治经济制度是如何制约教育的?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目的。 2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3 生产力是如何决定教育的? (1)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4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发展水平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是()。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经济基础 D.政治制度 参考答案: A 专家点评:教育发展的水平不可能超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故生产力是教育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因素。 2.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以下哪种文化的统一体? ( ) A.社会文化 B.精神文化 C.人文文化 D.地方文化 参考答:B 专家点评: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一旦形成往往代代相传,具有不易消散的特点,因为它已经成为学校所有成员特别是教师的自觉行为,良好的校风对新师新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3.首先提出“普及教育”口号的是在( )时期。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参考答案:C 专家点评:从世界教育发展的历程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初级中等教育的要求;第三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高等中级教育的要求;信息革命后,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 二、多项选择题 1.学校文化的内容有( )。 A.对个性的理解 B.对集体的看法 C.对学习、工作的态度 D.对学校功能及社会责任的理解 E.教育的理想与追求 参考答案:ABCDE 专家点评:学校文化是指由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科研、组织和生活的长期活动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对外具有个性的精神和物质共同体,包括教青和管理观念、历史传统、行为规范、人际关系、风俗习惯、教育环境和制度以及由此而体现出来的学校校风和学校精神。学校文化包括教育的理想和追求,对学校功能和社会责任的理解,对个性的理解,对学习、工作的态度,对集体的看法等。 2.学校制度文化的形式大体可分为( ) A.教育方针政策 B.学校传统 C.学校仪式 D.学校物质硬件 E.学校规章 参考答案:ACE 专家点评: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的表现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学校有不同的组织形态和体系;二是规章制度;三是角色规范。 同步辅导基础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 )。 A.政治制度 B.人口因素 C.社会生产 D.自然环境 2.学风、校风、校规、校纪等属于校园文化中的( )。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习题)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的是()。 A.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D.科学技术 2.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 A.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B.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反作用于教育 C.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对经济没有影响D.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对教育没有影响3.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 A.生产力 B.文化 C.科学技术D.政治经济制度 4.生产力对教育起( )。 A.辅助作用B.决定作用 C.主导作用D.促进作用 5.()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A.政治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C.生产力发展D.文化发展 6.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 A.文化传统B.受教育者的需求C.生产力的水平D.教育的规模 7.社会生产力与教育内容的关系是( )。 A.社会生产力制约所有教育内容 B.社会生产力制约与劳动能力有关的教育内容C.社会生产力与教育内容无关 D.社会生产力制约与意识形态有关的教育内容 8.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 A.校训 B.班风C.校风D.校存 9.教育的经济功能受( )的制约。

A.社会经济制度B.社会生产力水平 C.科学技术和文化背景D.文化传统 10.决定教育目的的是()。 A.家长B.学校C.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传统11.对教育结构的变化具有制约作用的是( )。 A.专业结构B.学科结构C.科技结构 D.生产力水平 12.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在()。 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D.信息革命后 13.提出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在( )。 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D.信息革命后 14.能改变教育者观念的因素是( )。 A.政治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 C.生产力D,文化 15.政治与教育内容的关系是( )。 A.政治决定一切教育内容B.政治决定与劳动能力有关的教育内容C.政治与教育内容无关 16.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是( )。 A.社会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动 B.生产领域的应用 C.学校教育 D.市场推广 17.“金字塔形”的等级制教育制度属于()。 A.网络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大众教育 18.“平等的”开放式教育是()的特点。 A.网络教育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大众教育

(完整版)中学教育学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一、填空题 1、决定教育规模与速度的因素是____。 2、制约教育目的的因素是____。 3、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表现为________和________。 4、人力资本的提出者是美国经济学家____。 5、教育与文化之间是____、____的关系。 6、学校文化是指____________。其核心是____、____。 7、校园文化的核心是________。 8、学校文化主要可分为____、____和制度文化等。 9、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表达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二是____;三是____。 10、____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 11、学生文化具有__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 1、学校文化 2、人力资本理论 三、选择题 1、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上层建筑 D、科学技术 2、决定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与速度的因素是()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上层建筑 D、科学技术 3、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的因素是()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上层建筑 D、科学技术 4、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主要是() A、六艺 B、三科 C、四学 D、七艺 5、决定教育目的因素是()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 6、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主要是通过()表现出来的。 A、培养人 B、参与政治活动 C、传播文化与科学知识 D、参与经济活动 四、简述题 1、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2、简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3、简述信息技术与教育之间的关系。

教育学考试重点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实战演练

教育学考试重点提示: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重点提示 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学考试,本章的内容多以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形式出现。本章的考查重点是: (1) 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2)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3)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4) 学会用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论分析我国教育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考纲链接 1.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1) 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的享受权。 (2) 政治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3) 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制度。 (4) 教育相对独立于政经制度。 2.教育对政经制度的影响: (1) 培养合格公民造就政治人才。 (2) 宣传思想形成舆论。 (3) 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 3.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1) 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 ( 人力与时间和财力与物力 ) 。 (2)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3) 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有制约作用。 (4) 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内容手段和组织形式的改革有决定作用。 4.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 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2) 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3) 教育是发展科学的手段。 5.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科学技术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动力,还为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科学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在: (1) 科技发展对教育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2) 科技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3) 科技发展将促进学校教育专业与结构的调整与更新。 6.教育对科技发展的作用: (1) 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2) 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3) 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4) 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7.信息技术与教育: (1) 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知识结构和教育内容。 (2) 信息技术改变着教学和教育的观念。 (3) 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8.文化对教育的作用: (1) 社会文化发展提高了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完善。 (2) 社会文化发展促使学校与社会联系加强。 (3) 社会文化的发展促进教学内容的质量和结构的变化。 (4) 文化发展影响教育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的变革。 9.教育对文化的作用: (1) 教育是社会文化得以保存和传递的重要手段。 (2) 教育是促进社会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重要手段。 (3) 教育是社会文化创造和更新的重要手段。 10.学校文化的特征: (1) 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 (2) 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练习题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练习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决定教育的领导权是( B )。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 D、科学技术 2、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A )。 A、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 B、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反作用于教育 C、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对经济没有影响 D、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对教育没有影响 3、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D )。 A、生产力 B、文化 C、科学技术 D、政治经济制度 4、( C )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A、政治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生产力发展 D、文化发展 5、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 C )。 A、文化传统 B、受教育者的需求 C、生产力的水平 D、教育的规模 6、社会生产力与教育内容的关系是( B )。 A、社会生产力制约所有教育内容 B、社会生产力制约与劳动能力有关的教育内容 C、社会生产力与教育内容无关 D、社会生产力制约与意识形态有关的教育内容 7、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C )。 A、校训 B、班风 C、校风 D、学风 8、教育的经济功能受(B )的制约。 A、社会经济制度 B、社会生产力水平 C、科学技术和文化背景 D、文化传统 9、决定教育目的的是( C )。

A、家长 B、学校 C、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传统 10、对教育结构的变化具有制约作用的是( D )。 A、专业结构 B、学科结构 C、科技结构 D、生产力水平 11、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在( D )。 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 D、信息革命后 12、能改变教育者观念的因素是( B )。 A、政治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生产力 D、文化 13、政治与教育内容的关系是( D )。 A、政治决定一切教育内容 B、政治决定与劳动能力有关的教育内容 C、政治与教育内容无关 D、政治决定与思想意识有关的教育内容 14、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是(C )。 A、社会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动 B、生产领域的应用 C、学校教育 D、市场推广 15、“金字塔”的等级制教育制度属于( B )。 A、网络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大众教育 16、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属于( B )。 A、学校精神文化 B、学校物质文化 C、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 D、学生亚文化 17、文化(精神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最直接的方面就是( D )。 A、教育制度 B、教育规模 C、教育方法 D、学校课程内容 18、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的是( B )。 A、科学知识 B、信息技术 C、文化发展 D、政治体制 19、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这一点突出表现在它所传递的(B )上。 A、教学思想 B、教学内容 C、教学方法 D、教学手段 20、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是学校文化的( C )。 A、特征 B、表象 C、核心 D、内容 21、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是( A )。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练习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 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的是( )。 A.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D.科学技术 2.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 )。 A.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 B.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反作用于教育 C.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对经济没有影响 D.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对教育没有影响 3.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 A.生产力B.文化C.科学技术D.政治经济制度 4.()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A.政治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 C.生产力发展D.文化发展 5.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

取决于( )。 A.文化传统B.受教育者的需求 C.生产力的水平D.教育的规模6、决定教育目的的是() A.家长B。学校C.政治经济制度D.文化传统 7.对教育结构的变化具有制约作用的是( )。 A.专业结构B.学科结构 C.科技结构D.生产力水平 8.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在( )。 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D。信息革命后 9.提出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在( )。 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D.信息革命后 10.能改变教育者观念的因素是( )。 A.政治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生

产力D.文化 1.B 2.A 3.D 4.C 5.C 6.C 7.D 8.D 9.A 10.B 11.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是( )。 A.社会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动B.生产领域的应用 C.学校教育D.市场推广12.“金字塔形”的等级制教育制度属于( )。 A.网络教育B.学校教育C.社会教育D.大众教育 13.“平等的”开放式教育是( )的特点。 A.网络教育B.学校教育C.社会教育D.大众教育 14.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属于( )。 A.学校精神文化B.学校物质文化 C.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D.学生亚文化 15.规章制度属于学校文化中的( )。 A.学校物质文化B.学校组织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练习题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学校文化的核心是() ?A.物质文化B.制度文化 ?C.校园文化D.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答案:D.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 ?为全体人民服务,为每一位受教育者提供同样的机会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特征。 ?A.公共性B.生产性C.科学性D.未来性 ?答案:A.公共性 ?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 ?A.教育的领导权B.受教育的权利 ?C.教育目的性质D.教育结构的变化 ?答案:D.教育结构的变化 ? ?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 ?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 ?答案:B.政治经济制度 ?决定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与速度的因素是()?A.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 ?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 ?答案:A.生产力 ? ?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的因素是() ?A.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 ?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 ?答案:B.政治经济制度

?教育为政治制度服务,主要是通过()表现出来的。 ?A.培养人B.参与政治活动 ?C.传播文化和科学知识D.参与经济活动 ?答案:A.培养人 ? ?政治经济基础决定教育的性质集中表现为()?A.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制约 ?B.政治对教育的制约 ?C.社会意识形态对教育的影响? ?C.教育主管部门的主管愿望对教育的影响 ?答案:B.政治对教育的制约 ?发展教育是发展经济的(?)。 ?A.物质条件?B.基础和前提条件 ?C.制约条件?D.决定条件 ?答案:B.基础和前提条件 ? ?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 ?A.教育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B.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D.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作用 ?答案:A.教育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生产力发展决定教育的()。 ?A.性质B.机会C.规模D.管理体制 ?答案:C.规模 ? ?制约教育事业发展最根本的因素是()。 ?A.经济基础?B.上层建筑? ?C.生产力D.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答案:C.生产力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名词解释: 1、人力资本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的,他的核心概念的“人力资本”,指的是人们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 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形态,因为它是未来薪水和报酬的源泉;它是人的资本形态,因为它体现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 2、人力资本投资的内容包括学校教育、职业训练、卫生保健,以及为适应就业机会变化而进行的迁移和信息搜寻等形式,所有这些方面 的投资都会改善和提高知识、技能、健康等人力品质,从而提高生产力,增加物质或精神收益。 3、教育资本储藏量:指国家在某一时期内教育支出的总额,因为教育支出是—种投资活动,教育支出与资本形成及国民收入有着密切关 系。 4、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又是探索真理的认识活动,还是一种社会建制,即某种共同的规范和独特的精神气质。 5、技术:是根据生产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发展而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它还物化在生产工具、设备中,体现在对生产程序的策 划规定上。 6、文化:从广义上说,教育也是文化的一部分,也受到文化中其他因素的影响,同时它也对整个文化起着保存、传承、改造、创新的作 用。按照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对“文化”的定义:“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从其形态上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在文化的诸因素中,价值观处于核心的地位 7、校园文化:是社会的一种文化,是学校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有意无意形成的独特的文化形态。校园文化可以细分为校园的物质文化、 组织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以及课程活动文化等。(精神文化是核心) 8、校园文化的价值:校园文化特别是良好的校风,具有鲜明的教育作用。尤其是对学生个性、品德陶冶和导向功能是其他教育形式所难 以替代的。良好的校风一旦形成,往往代代相传,具有不易消散的特点,因为它已经成为学校所有成员特别是教师的自觉行为,成为他们的共同信念。这种精神环境的影响是持久和深远的 9、信息革命后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初级中等教育的要求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简答题: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国家政权力量掌握教育的支配权,从 方针政策的颁布、教育目的的制定、教育经费的分配、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的任命聘用等方面控制教育发展的方向。(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一个国家设立怎样的教育制度,什么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基本上是由其政治经济制度决定。(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教育要培养什么人,使受教育者具有什么思想品德和政治方向,以及掌握什么样的政治、哲学、道德的教育内容都是由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1)教育为政治经济培养所需要的人才,通过培养人才实现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的 主要途径。(2)教育可以促进民主。一个国家民主政治建设与一个国家国民的文化水平、教育事业发展的程度是密切相关的。普及教育的程度越高,人的知识越丰富,就越能增强公民的权利意识,认识民主的价值,推崇民主的政策,推动政治的改革和进步。(3)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学校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他们的言论、行为、文章、学校中的教材和刊物等,宣传一定的思想、造成一定的舆论,藉以影响群众,为一定的政治经济服务。 3、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社会经济、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教育培养的各种规格类型的劳 动力数量,制约着教育普及的程度。(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产生。生产力发展不断引起产业结构、技术结构、消费结构和分配结构的变化,与此相适应,教育结构也随之出现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生产力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更新,促进了人们的认识能力、思维水平的不断进步,也必然促进教育内容的发展与更新 4、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通过教育,可以使人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提高劳动生 产率,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2)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教育则是第一生产力的母机,是再生产科学技术的重要手段。首先,教育通过传递和积累科学知识而发挥再生产科学技术的功能。其次,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通过创造和发展新的科学技术从而发挥再生产科学技术的功能。(一方面经济发展为教育提供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好,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越来越重要。) 5、人力资本理论:(1)什么是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最先提出并给予理论阐述。作为人力资本理论核心 概念的“人力资本”,指的是人们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形态,因为它是未来薪水和报酬的源泉;它是人的资本形态,因为它体现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2)人力投资的内容。人力资本是一种生产要素资本,是由投资的方式产生的,对促进生产有重要作用,是经济增长之源泉。人力资本投资的内容包括学校教育、职业训练、卫生保健,以及为适应就业机会变化而进行的迁移和信息搜寻等形式,所有这些方面的投资都会改善和提高知识、技能、健康等人力品质,从而提高生产力,增加物质或精神收益。(3)教育投资效益的计算。舒尔茨根据人力资本理论,通过教育基本储量的分析方法,推算出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教育基本储量是指国家在某一时期内教育支出的总额,因为教育支出是—种投资活动,教育支出与资本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