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第二节苯学案

第三章 第二节苯学案

第三章 第二节苯学案
第三章 第二节苯学案

第三章 烃的含氧衍生物 第一节 醇、酚 第一课时 醇

【学习目标】 1.了解醇的物理性质、醇的分类;学会如何区分醇和酚。

2.在掌握乙醇化学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醇类的化学性质。 【学习方法】学会用实验法、递推法、类比法研究有机物的性质,注重总结规律。

【自主学习】

醇的概述

1.概念

与 或 的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叫醇, 与 相连而形成的化合物叫酚。

2.分类 按所含羟基数目可分为????? 醇,如 等; 醇,如 等;

醇,如 等。

3.通式:饱和一元醇的通式为 简写为 。

4.醇类的物理性质

(1)乙醇的物理性质: 。

(2)乙二醇、丙三醇的物理性质

都是 色有 味的液体,都 溶于水和乙醇,其中 可作汽车用防冻液, 用于 配制化妆品。

(3)醇的沸点规律

①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和烷烃相比,醇的沸点 烷烃,这是由于醇分子间存在 。另外,甲醇、乙醇、丙醇均可与水以 ,是由于 。 ②具有相同碳原子数的饱和醇,分子内的羟基个数越多,沸点越 。

【预习检测】 1、下列有机物中不属于醇类的是: ( )

2、下列乙醇的化学性质不是由羟基所决定的是: ( )

A .跟金属钠反应

B .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 2和H 2O

C .在浓H 2SO 4存在时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

D .当银或铜存在时跟O 2发生反应,生成乙醛和水

【合作探究】

一 、乙醇的结构:

二、醇的化学性质:

1、乙醇与钠的反应:

化学反应方程式: 。

【思考1】醇与活泼金属反应的规律: 。

2、氧化反应:

【我会探究1】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

实验步骤:①向试管中加入3ml 乙醇。②将一端弯曲成螺旋状的铜丝放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至红热。 ③迅速将灼热的铜丝伸入试管中,反复数次。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 。

化学反应方程式:。【思考2】醇发生催化氧化的规律?

【我会探究2】乙醇与重铬酸钾酸性溶液反应的实验:

实验步骤: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的重铬酸钾酸性溶液,然后滴加少许乙醇,充分震荡。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

化学反应过程:。 3、消去反应;

实验室制取乙烯的原理:。

【思考3】醇发生消去反应的结构条件?

4、取代反应:

(1)乙醇的分子间脱水:。

(2)由乙醇制备溴乙烷:。

(3)乙酸乙酯的制取:。【我会总结】

【我会做检测】

1、下列醇不能在铜的催化下发生氧化反应的是: ( )

2、丙烯醇(CH2=CHCH2OH)可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 )

①加成②氧化③取代④加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3、1mol丙三醇与5molNa完全反应,产生的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是多少?

【课后作业】完成课本55页第1、2、3题。

【课后反思】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什么规律?

第三课时苯的性质1

【课标要求】

1、记住苯的物理性质、组成和结构特征;掌握苯分子中碳碳键的特殊结构;

2、掌握苯燃烧的现象及反应化学方程式。

【知识回顾】(1)烷烃、烯烃燃烧的现象?

(2)烷烃、烯烃的特征反应分别是什么?

【课前预习】仔细阅读P71的<科学史话>(苯的发现和苯分子结构学说),回答下列问题。

(1)若苯分子为链状结构,根据苯的分子式C6H6 苯是饱和烃吗?_______

(2)在1866年,凯库勒提出苯的6个碳原子形成_______状链,即平面六边形环。

(3)凯库勒认为苯的结构式:___________;结构简式为:_________

【预习检测】

若苯分子为上述结构之一,则其应具有什么重要化学性质?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

重要化学性质

设计实验方案

【课堂提升探究】

<探究实验>教材P69实验【3-1】

从实验入手了解苯的物理、化学性质特点。

1、将1滴管苯滴入装有水的试管,振荡,观察。

2、将1滴管苯与1滴管溴水溶液的混合于试管中,振荡,静置观察现象。

3、将1滴管苯与1滴管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混合于试管中,振荡,静置。

实验现象结论

溴水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思考与交流>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苯与水反应,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溴水反应。

2、实验证明苯的邻位二溴代物只有一种,你认为苯的分子中是否含有碳碳双键?。

<归纳小结>

一、苯的组成与结构

1、分子式 C6H6 结构式:________结构简式:_______或_________。

2、结构特点:

(1)苯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为____________结构。

(2)科学研究表明:苯分子里6个C原子之间的键,是一种介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键,键长介于碳碳单键键长和碳碳双键键长之间。

二、苯的物理性质:阅读教材并结合上述实验,归纳苯的物理性质。

苯通常是、气味的体,溶于水,密度比水,熔点为5.5℃,沸点80.1℃, 易挥发。

三、苯的主要化学性质

1、苯的氧化反应

观察实验填写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苯在空气中燃烧冒黑烟的原因?

四、苯的用途:

苯常用来合成等,苯也常用作。

五、芳香烃的定义及四氟乙烯的功能

1、阅读教材P69“资料卡片”,知道什么叫芳香烃?查阅资料了解其性质。

2、阅读教材P70“科学视野”,了解四氟乙烯的功能。

【典例探究】

1.下列关于苯的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苯是无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 B.常温下苯是一种不溶于水且密度小于水的液体C.苯在一定条件下能与酸性高锰酸钾发生反应 D.苯不具有典型双键的性质

2、下列关于苯分子结构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各原子均位于同一平面上,6个碳原子彼此连接成为一个平面正六边形的结构。

B.苯环中含有3个C-C单键,3个C=C双键

C.苯环中碳碳键的键长介于C-C和C=C之间

D.苯分子中各个键角都为120o

【课堂检测】

1、下列分子中各原子不处于同一平面内的是()

A.乙烷 B.乙烯 C.乙炔 D.苯

2、下列物质与水混合后静置,不出现分层的是()

A.三氯甲烷 B.酒精 C.苯 D.CCl4 3、下列各组物质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的是()

A.二氧化硫 B.丙烯 C.苯 D.乙烯

4、能够证明苯分子中不存在碳碳单、双键交替排布的事实是()

A.苯的一溴代物没有同分异构体 B.苯的邻位二溴代物只有一种

C.苯的对位二溴代物只有一种 D.苯的间位二溴代物只有一种

5、相同物质的量的下列烃燃烧,消耗氧气最多的是()A.C6H12 B.C4H8 C.C4H10 D.C6H6

【高考链接】

1、甲烷分子中的4个氢原子全部被苯基取代,可得如图所示的分子,对该分子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

25H20 B.所有碳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C.1mol该物质完全燃烧需消耗30mol氧气 D.此物质属于芳香烃

2、将苯分子中的一个碳原子换成一个氮原子,得到一种类似苯环结构的稳定有机物,此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78 B.79 C.80 D.81

4、干洗衣服的干洗剂主要成分是四氯乙烯;家用不粘锅内侧涂覆物质的主要成分是聚四氟乙烯。下列关于四氯乙烯和聚四氟乙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它们都属于纯净物 B.它们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它们的分子中都不含氢原子 D.它们都可由乙烯只发生加成反应得到

3、三硼三胺(B3N3H6)曾被认为是“无机苯”,其分子与苯分子为等电子体,分子结构与苯相似。

(1)写出三硼三胺的结构简式:

(2)无机苯中各原子同一平面上,无机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第四课时苯的性质2

【课标要求】

1、掌握苯的卤代反应、硝化反应的条件以及所用试剂的作用;

2、会写苯的卤代反应、硝化反应、磺化反应、加成反应等化学方程式;

3、掌握甲苯、二甲苯与硝酸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知识回顾】

1、苯分子的结构:。

2、苯分子里6个C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是一种介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键。

3、写出苯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课前预习】

苯环上的碳碳键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这种特殊结构决定它的特殊性质是怎样的?

1、苯在特殊的条件下,可以与反应,生成(填名称),还可以与反应,生成;

2、在特殊的情况下,苯可以与氢气发生反应。

【预习检测】

1、在一定条件下,可与苯发生反应的是()

A.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B.溴水 C.纯溴 D.水

2、关于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苯使溴水褪色是因为发生了取代反应 B.苯中各原子均在同一平面

C.苯中没有典型的碳碳双键,所以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D.苯中的含碳量高,燃烧时产生大量的黑烟【课堂提升探究】

一、苯的主要化学性质

1、苯的取代反应

(1)苯与液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①反应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溴水不与苯发生反应

②只引入____个溴原子,即只发生单取代反应

③产物为_______,是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的无色,油状液体,能溶解溴,溴苯溶解了溴时呈褐

(2)苯与浓硝酸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①.反应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混合时,要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并不断振荡。

③浓H2SO4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硝基苯是无色有苦杏仁味的油状液体,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有毒。

(3)在加热的条件下,苯可以与浓硫酸反应,其中苯环上的一个氢原子被浓硫酸中的磺酸基(—SO3H)取代,生成苯磺酸,这个反应也叫苯的磺化反应,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苯的磺化反应化学方程式:

2、在特殊条件下,苯能与氢气、氯气发生加成反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二、甲苯,二甲苯的有关反应

1、苯环上的一个氢原子被一个甲基取代可以得到甲苯,若两个氢原子被两个甲基取代则得到二甲苯,试写出二甲苯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2、在一定条件下,甲苯、二甲苯也可以发生溴代反应和硝化反应,试写出甲苯与溴单质、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甲苯与溴单质的反应:

(2)甲苯与浓硝酸的反应:

【典例探究】

1、将苯加入溴水中,充分振荡、静置后溴水层颜色变浅,是因为发生了 ( )

A .加成反应

B .萃取作用

C .取代反应

D .氧化反应

2、下列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变化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

A.光照射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 B.乙烯通入溴水中

C.在镍做催化剂的条件下,苯与氢气反应 D.苯与液溴混合后撒入铁粉

【课堂检测】

1、相同物质的量的下列烃燃烧,消耗氧气最多的是 ( )

A .C 6H 12

B .

C 4H 8 C .C 4H 10

D .C 6H 6

2、下列4种烃:①乙烷,②乙烯,③苯中,碳原子之间键长由长到短的顺序是 ( )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①>②>③

D .③>②>①

3、下列烃中,一溴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最少的是 (

) A .对二甲苯 B .间二甲苯 C .邻二甲苯 D .甲苯

4、 的性质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能使溴水褪色,且静置后分层

B .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 .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D .可以燃烧

5、已知二氯苯有3种同分异构体,则四氯苯的同分异构体有 (

) A .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

【高考链接】

1、下列化合物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的有 (

) A. 乙烷 B. 甲苯 C. 氟苯 D. 四氯乙烯

1、某学生用右图所示装置证明溴和苯的反应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⑴检查气密性,然后向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苯和液溴。

⑵向锥形瓶中加入某溶液适量,小试管中加入CCl 4,并将右边的长

导管口浸入CCl 4液面下。

⑶将A 装置中的纯铁丝小心向下插入混合液中。

请填写下列空白:

① 装置B 的锥形瓶中小试管内CCl 4的作用是;小试管外的液体是(填名称)

___________,

其作用是__________。

②反应后,向锥形瓶中滴加(填化学式)___________溶液,现象是___________,

其作用是___________;装置(Ⅱ)还可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某烃A 不能使溴水褪色,0.5 mol A 完全燃烧时,得到1.5 mol 水和67.2 L 二氧化碳(标准状况)。

(1)A 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

(2)根据下列条件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在催化剂FeCl 3的作用下,A 与Cl 2反应生成B ;。

②在催化剂作用下A 与H 2反应生成C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H 2─CH ─CH 2

第二节第二课时 《苯》导学案

第二节第二课时《苯》导学案 【使用说明】1、认真阅读教材70—73页,独立完成导学案。 2、阅读思考8分钟,自测18分钟,合作探究12分钟。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要求: (1)了解苯的组成和结构特征,理解苯环的结构特征。 (2)掌握苯的氧化反应、卤代反应、硝化反应等性质。 过程与方法要求 (1)通过度析推测苯的结构,提升根据有机物性质推测结构的水平。 (2)通过苯的主要化学性质的学习,掌握研究苯环性质的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化学家发现苯环结构的历史介绍,体验科学家艰苦探究、获得 成功的过程,培养用科学观点看待事物的观点。 【重点难点】苯分子结构的理解;苯的主要化学性质。 【自主学习】 一、苯的物理性质 色、气味液体,密度比水,溶于水,毒,是一种重要溶剂,沸点:80.1℃易挥发,熔点:5.5℃,若用冷却,可凝结成色体。 二、苯分子的组成与结构 ⑴分子式结构式 结构简式或 ⑵结构特点: ①苯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结构 ②苯环上的碳碳键是_____________之间的独特的键(六个键完全相同) 三、苯的化学性质 ⑴可燃性(氧化性):现象: 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 【思考】苯在空气中燃烧冒黑烟的原因? 【注意】苯________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能或不能) ⑵苯的取代反应 ①苯与液溴的反应—溴代反应: 化学方程式: 注意①反应条件:a.溴的状态:______________,即苯不与溴水发生反应;b.催化剂:________ ②反应中只引入____个溴原子,即只发生单取代反应 ③产物为_______,是一种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的无色油状液体。制得的溴苯常因溶解了溴而呈褐色。 ③苯与硝酸的反应—硝化反应: 反应方程式: 注意:①反应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该反应加热方式为水浴加热,水浴加热的优点是什么?) ②混合时,要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并持续振荡。 ③浓H2SO4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产物为硝基苯是无色有苦杏仁味的油状液体,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有毒。 ⑶苯的加成反应 在镍催化下,与氢气加成: 反应方程式: 四、苯的用途 ⑴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农药、医药、染料、香料等。 ⑵苯也常用于有机溶剂。 【预习自测】 1、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A.苯分子里有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 B、苯分子里没有共价单键 C、苯可发生取代反应 D、苯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2.下列分子中,各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上的是() A.甲烷B.乙烯C.苯D.乙烷 3.下列各组液体混合物中,不分层的是 A.苯和水B.酒精和水C.油和水D.CCl4和水 4.有机化学中的加成反应的原理类似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复分解反应 D.置换反应 5.有机化学中的反应类型较多,其中加成反应就是一种重要的反应类型,下列不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6.今年3月11日杭甬高速公路萧山路段一辆运送化学物品的槽罐车侧翻,罐内15t苯泄入路边300m长的水渠,造成严重危险,很多新闻媒体实行了连续报道,以下报道中有科学性错误的是() 导学案装订线

乙烯和苯学案

第三章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知识回顾】 一、乙烯 [思考] 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水平的标志是什么? [科学探究] 课本P59 现象:①生成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和甲烷对比) ②生成的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 ③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到一试管气体,点燃后现象是 [结论]研究表明,石蜡油分解的产物主要是和的混合物。(一)乙烯的结构 1.烯烃的概念: 2.结构: 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空间构型 (二)化学性质 1.乙烯的氧化反应 a.可燃性:CH4 + O2 现象: b.乙烯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思考]如何利用化学方法鉴别甲烷与乙烯? 2.乙烯的加成反应 H H H H H—C==C—H + Br—Br H—C—C—H H H Br Br 现象: 加成反应: [思考]从反应物的化学键角度来分析:加成反应与取代反应有什么区别? [练习]根据加成反应的特点,完成乙烯与H2、HCl、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乙烯的用途 1.重要的化工原料制造聚乙烯,用来。 2.植物生长调节剂作为水果的催熟剂。 【巩固练习】 1.既可以用来鉴别甲烷和乙烯,又可以用来除去甲烷中混有的少量乙烯的是() A.混合气体通过盛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洗气瓶 B.混合气体通过盛有足量溴水的洗气瓶 C.混合气体通过盛有足量蒸馏水的洗气瓶 D.混合气体与适量HCl混合 2.下列物质不能使溴水褪色的是() A.C2H4 B.SO2 C.CH2=CHCH=CH2 D.CH3—CH2—CH3 3.下列关于乙烯的主要用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燃料 B.植物生长调节剂 C.化工原料 D.生产聚乙烯塑料的原料

第三章第二节第2课时 苯

第2课时苯 1.会写苯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知道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一种介于碳碳单键与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 2.知道苯能够发生氧化反应、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并会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知识点一苯的物理性质及分子结构[学生用书 P50] 阅读教材P69、P71,思考并填空。 1.苯的物理性质 2.苯的分子组成与结构 3.检验苯分子中是否含C===C的实验探究

结论:苯分子中不含碳碳双键。 判断正误 (1)标准状况下, 22.4 L 苯分子中含有3N A 个C —C 键。( ) (2)苯中含有碳碳双键,所以苯属于烯烃。( ) (3)苯分子中有6个完全相同的碳碳键。( ) (4)苯分子中各原子不在同一平面上。( ) (5)苯与溴水混合振荡后静置,溴水层褪色,证明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 ) 答案:(1)× (2)× (3)√ (4)× (5)× 苯的分子结构 1.(2016·南京金陵中学期末)以下有关物质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甲苯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 B .苯乙烯()分子中的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 C .二氯甲烷分子为正四面体结构 D .乙烷分子中的所有原子不可能共面 解析:选D 。甲苯分子中的所有原子不可能共面,因为甲苯可以看成是甲烷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苯基取代,A 错误;苯乙烯分子中的所有原子有可能共平面,因为乙烯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共面,而苯分子中的所有原子也共面,所以苯乙烯分子中的所有原子有可能共平面,B 错误;二氯甲烷分子为四面体结构,但不是正四面体,C 错误;乙烷分子中的所有原子不

可能共面,D正确。 2.能说明苯分子的平面正六边形结构中,碳碳键不是单、双键交替排布,而是6个碳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的事实是() 解析:选B。苯分子结构中无论是单、双键交替出现,还是6个碳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苯的一取代物都只有一种结构,间位二取代物、对位二取代物也都只有一种结构,因此A、C、D项不能用以说明苯环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结构;B项,苯分子结构中若单、双键交替出现,则苯的邻位二取代物有两种结构,因此B项可以说明苯分子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结构。

高中化学《煤的综合利用 苯》导学案+课后提升练习

第三课时煤的综合利用苯 [学习目标] 1.认识煤综合利用的意义。2.会书写苯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知道苯分子中碳碳键的特殊性。3.知道苯能够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并会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知识点煤的综合利用 [学生预习区] 煤的综合利用 1.煤的气化和液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提示:均为化学变化。 2.煤干馏得到的产品有哪些?煤干馏时为什么要隔绝空气? 提示:煤干馏得到的产品主要有焦炭、煤焦油、粗苯、焦炉气、粗氨水等。煤干馏时若有空气,则煤会燃烧。

[教师点拨区] 关于石油的分馏与煤的干馏的比较 1.条件不同:干馏是在加强热条件下,分馏是在加热条件下,温度的高低不同。 2.环境不同:干馏需要隔绝空气,分馏不需要隔绝空气。 3.物质变化的类型不同:干馏过程发生的主要是化学变化,分馏过程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4.目的不同:干馏是为了制取新物质,分馏是为了分离混合物。 [对点即时练] 1.下列关于煤的利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煤的气化是指对煤进行加热使其直接变为气体的过程 B.煤干馏可以得到冶金用的优质焦炭 C.煤干馏和石油分馏的本质差别是:干馏是物理变化而分馏是化学变化D.工业上苯、甲苯等可由煤干馏得到,它们主要存在于干馏所得的焦炉气中 答案 B 解析煤的气化主要是指在高温下煤和水蒸气作用得到CO、H2等气体的过程,A项错误;煤干馏可以得到焦炭、焦炉气、煤焦油等,B项正确;煤干馏时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反应,分馏是利用沸点不同而分离混合物中的各成分,是物理变化,C项错误;苯、甲苯等主要存在于煤焦油中,D项错误。 2.下列有关煤的说法正确的是() A.煤的干馏、气化和液化都是物理变化 B.煤中含有苯、甲苯、二甲苯等芳香烃 C.通过煤的干馏可获得苯、甲苯等芳香烃 D.水煤气是通过煤的干馏得到的气体燃料 答案 C 解析煤的干馏、气化和液化都是化学变化,A项错误;煤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其中不含芳香烃,通过煤的干馏可得到苯、甲苯等芳香烃,B项错误,C项正确;水煤气是通过煤的气化得到的气体燃料,D项错误。 规律方法 有关煤综合利用的两个误区

苯教学设计

《苯》教学设计 化学化工学院师范(3)班董可 【教材】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2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苯【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对象】高一学生 【内容分析】苯是学生在学习过饱和烃—甲烷、不饱和烃—乙烯的基础上学习的,它既有饱和烃、又有不饱和烃的性质,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苯又是芳香烃化合 物中最简单、最基本的一个物质,掌握了苯的性质可以为后面选修5中系统的 研究芳香烃及其衍生物打下良好的基础。其中,苯结构中特殊的化学键决定了 苯的化学性质是教学的重点内容,但真正的解释需要用用杂化轨道理论及价键 理论中的大∏键,这又是选修3中的内容,因此需要简化内容,把苯中的化学 键理解为是介于单双键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化学键即可。 苯是《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的第2课时,教材在最初就讲了苯 和乙烯的用途,然后分析苯的结构,得出结构以后做苯与酸性高锰酸钾、溴水 的实验,最后讲苯的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 我针对教材两处做了改进:1、先做苯与酸性高锰酸钾、溴水的实验,通过本 实验得出苯的结构。2、对于苯的取代反应讲解更为详细,设置学生讨论,让 学生发散思维,了解条件对于有机反应的重要影响。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完甲烷与乙烯之后,已经掌握烷烃和烯烃的基本性质,并在学习了甲烷和乙烯的性质之后,已具备了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基本能力。可以根据分子 式的特点,推断出可能的结构简式;并能够根据实验验证结构简式的正误,由 学生自己推断、实验、验证等。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对苯的结构的理解还 存在部分问题,需要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苯的结构。在苯的取代反应中,学生 要进一步理解条件对于一个反应的影响。并且应注意此时学生有机知识储备并 不多,更谈不上知识的综合整理,因此教学中应注意不能随意增加难度,随意 补充知识如苯的磺化反应等,这样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畏难 情绪。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要进一步掌握“结构——性质——用途”的 学习主线,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高中化学 第三章 第二节 煤的干馏 苯1

班级姓名组别 【学习目标】 1.了解煤的干馏,了解苯的结构及物理性质 2.掌握苯的化学性质 3.掌握苯的同系物的性质 【课前预习】 一、煤的干馏 1.煤的成分:煤是由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组成的复杂的,从元素组成来看,主要含有等元素,还含有少量的氮、硫、氧等元素;混合物里的无机化合物主要含硅、铝、钙、铁等元素。 2.煤的干馏 (1)定义: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其分解,叫做煤的干馏。 (2)煤的干馏的产品有:焦炉气(包括:、、、四种气体)、粗氨水、粗苯、煤焦油、焦炭。 (3)煤的干馏的目的:解决燃煤污染、提高燃煤效率,从煤中提取有关物质并将其转化成有价值的化工原料。 二、苯 1.物理性质 苯是一种_ ___色、________味、有毒的液体,密度比水_____,难溶于水;沸点比水低,熔点为5.5℃,当温度低于5.5℃时,苯就会凝结成无色的晶体。 苯的用途: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广泛用于生产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塑料、农药、医药、染料、香料等;另外,苯也常用作有机溶剂。 2.苯的分子结构 分子式:____________ 结构式:_____________ 结构简式:____________ 实验证明,苯分子里不存在一般的碳碳双键,其中的6个碳原子之间的键_____________,是一种介于碳碳单键与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苯分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____分子中的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都在。键角120° 3. 苯的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燃烧的方程式 现象: (2)取代反应 硝化反应方程式: 【注】硝基苯是一种带有苦杏仁味的无色油状液体,密度大于水,有毒。 (3)加成反应:特定条件下,和氢气的加成 方程式:

专题3 第一单元 第4课时煤的综合利用 苯导学案-word文档

第4课时煤的综合利用苯 1.阅读教材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大约70%的煤是直接用于燃烧,以获得我们所需的能量,但同时会带来大量的污染物,你知道煤直接燃烧通常产生哪些污染物吗? 答案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烟尘等。 (2)为了减少污染,提高煤的热效率,特别是从煤中提取有价值的化工原料,现在采用多种方法对煤加工,进行综合利用。对煤进行加工综合利用的方法有哪些? 答案煤的气化、煤的液化和煤的干馏等。 2.煤的综合利用 (1)煤的气化和液化都属于物理变化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答案不正确。煤的气化是把煤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的过程,煤的液化就是把煤转化为液体燃料的过程,在这两个过程中,都发生了复杂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从煤焦油中可以分离出哪些有机化合物?这些有机化合物有哪些重要用途? 答案从煤焦油中可以分离出苯、甲苯、二甲苯等。利用这些有机物可以制取染料、化肥、农药、洗涤剂和溶剂等多种合成材料。 3.煤的干馏与石油的分馏有什么异同? 答案

(1)煤干馏的过程中发生复杂的变化,其中主要是化学变化。 (2)煤干馏的条件有两个:一是要隔绝空气,防止煤燃烧;二是要加强热。 (3)煤本身不含苯、萘、蒽等物质。煤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苯、萘、蒽等物质是煤分解的产物。 1.下列属于煤的综合利用且说法正确的是() A.煤中含有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机化合物,可采用先干馏后分馏的方法分离 B.将煤干馏制得煤焦油和焦炭 C.煤的气化和液化为物理变化 D.将煤变为煤饼作燃料 答案 B 解析煤是由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组成的复杂的化合物,经过干馏才能得到苯、甲苯、二甲苯等的混合物,可用分馏法将它们分离,A错误;将煤干馏制得煤焦油和焦炭属于煤的综合利用,B正确;煤的气化是煤与水蒸气的反应,属于化学变化,煤的液化分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煤的直接液化是指煤与氢气作用生成液体燃料;煤的间接液化是指将煤先转化为CO和H2,再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甲醇,因此煤的液化属于化学变化,C不正确;将煤变为煤饼作燃料,不属于煤的综合利用,D不正确。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煤和石油都是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其主要组成元素均为碳、氢元素,二者都是混合物B.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原理相同,都是化学变化 C.煤的液化主要是为了得到苯等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 D.煤干馏得到的煤焦油,其主要用途就是再经蒸馏得到高品质燃油 答案 A

酚、苯学案,酚、苯酚知识总结

酚 1.酚: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而形成的化合物。官能团为酚羟基。如(苯酚), (邻甲基苯酚)等。 2.苯酚的物理性质:无色晶体,有特殊气味的晶体,常温下微溶于水,65℃以上与水混溶,有毒,有腐蚀性,若皮肤上沾到苯酚,可用酒精洗涤。 苯酚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制造酚醛树脂、染料、医药、农药等。苯酚的稀溶液可以直接杀菌消毒,如日常药皂中常加入少量的苯酚。 3.苯酚的化学性质: (1)燃烧反应:C 6H 6O+7O 2――→点燃6CO 2+3H 2O 。 (2)取代反应:向盛有少量稀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滴入过量的浓溴水,生成2,4,6-三溴苯酚(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苯酚易发生取代反应,且发生在-OH 的邻、对位上,说明-OH 对苯环上的H 原子有活化作用。 写出与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2,4,6-三溴苯酚易溶于苯等有机溶剂,不能用溴水除去苯中混有的苯酚杂质。可以用NaOH 溶液除去苯中的少量苯酚。具体实验过程为:向混合物中加入NaOH 溶液,充分振荡后静置,用分液漏斗分离出上层液体。 (3)显色反应:酚羟基与FeCl 3溶液作用溶液显紫色,利用此性质也可以检验酚羟基的存在。 (不作要求) (4)弱酸性:苯酚俗称石炭酸,显弱酸性,其电离方程式为。 与Na 反应:。 与NaOH 溶液反应:。 苯酚有酸性,而甲醇没有酸性,说明苯环对-OH 上的H 原子有活化作用。 写出 与NaOH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苯酚酸性强弱的探究,比较CH3COOH、H2CO3、C6H5OH、HCO-3的酸性强弱: A中的试剂是CH3COOH和碳酸钠,B中试剂是饱和NaHCO3,C中试剂是苯酚钠溶液。 A中的反应是:2CH3COOH+Na2CO3=2CH3COONa+CO2↑+H2O。 B中NaHCO3溶液的作用是除去CO2中混有的CH3COOH。 C中溶液变浑浊,反应为。 由此可判断酸性强弱:CH3COOH>H2CO3>C6H5OH>HCO3-。 注意: a.苯酚酸性很弱,不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b.苯酚钠与CO2的反应,无论二氧化碳是否过量,都生成NaHCO3。 c.苯酚能与Na2CO3反应但不会生成CO2,反应为。(5)氧化反应: a.苯酚在空气中会慢慢被氧化呈粉红色:+O2→(C℃H℃O℃,对苯醌) +H℃O。 b.苯酚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3+4KMnO℃→3(C℃H℃O℃,对苯醌) +4MnO℃+4KOH+H℃O。 补充: 酚醛树脂的合成:。 反应原理:在浓盐酸的作用下,甲醛中的氧原子和苯酚中羟基邻位的两个H原子会脱去结合成水,这样甲醛就变成-CH2-,而苯酚则变成,这两个结构交替连接就形成了线性酚醛树 脂。 酚醛树脂的应用:制造各种涂料、胶粘剂及隔热保温材料等。

芳香烃导学案

第二节 芳香烃(导学案) 学习目标:1.掌握苯和苯的同系物的结构及化学性质; 2.了解芳香烃的来源及其使用 3.归纳、比较法:归纳比较苯和脂肪烃及苯的同系物的结构和性质 学习重难点:苯和苯的同系物的结构、性质差异 一、 苯的结构和性质 1、苯的结构:分子式 探究一: 苯分子的结构是怎样的呢? ① 苯分子结构的确定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1866年,德国化学家凯库勒提出苯环结构, 称为凯库勒式: 那么凯库勒式能完全真实的反应苯分子的结构吗? 根据以下信息,谈谈你对苯分子结构的认识? ② 苯的一取代物只有一种,邻位二取代物只有一种 和 是同一种物质 ③ 苯不能使溴水腿色,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腿色 说明苯环中 存在单双键交替的结构,因此凯库勒式不能全面的反应苯的结构,只是习 惯上沿用至今。 苯分子中碳碳键的键长 ,介于 和 之间 这说明碳原子之间形成的一种 的特殊共价键。所以苯的结构简式可 以表示为 或 ,空间结构:苯分子中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 ,形 成 ,键角 为120° 。 2、苯的物理性质 苯是 色,带有 气味的有 的液体,密度比水 3、苯的化学性质 (1)取代反应 ①苯和溴的反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长直导管b 的作用——使 冷凝回流和 (HBr 和少量溴蒸气能通过)。 Cl Cl Cl

2 锥形瓶的作用——吸收,所以加入AgNO3溶液,出现浅黄色沉淀(AgBr) 3 锥形瓶内导管为什么不伸入水面以下——防止 4 碱石灰的作用——吸收、蒸气、蒸汽。 5 纯净的溴苯应为无色,为什么反应制得的溴苯为褐色——溴苯中溶解的 6 NaOH溶液的作用——除去溴苯中的,然后过滤、再用分离,可制得较为纯净的溴苯 7 反应中真正起催化作用的是 ②苯的硝化反应 苯和和的混合物共热至50℃——60℃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注意:1 硝基苯溶于水,密度比水,有味 2 长导管的作用—— 3 为什么要水浴加热?(1)(2)便于控制温度,防止生成副产物(因为加热到100~110℃时就会有间二硝基苯生成;) (2)苯的加成反应 在特定的条件下,苯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苯的氧化反应 苯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说明苯的含碳量很高,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苯(填“能”或“不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二、苯的同系物 1、概念:苯环上的氢原子被取代后的产物 2、结构特点:分子中只有个苯环,侧链都是(即碳碳键全部是单键) 3.通式:;物理性质和苯相似 4、苯的同系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书写苯的同系物的同分异构体时,苯环不变,变换取代基的位置及取代基碳链的长短。 例如C8H10对应的苯的同系物有4个同分异构体,分别为、、、 5、苯的同系物的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高中必修二《苯》教学设计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第二课时)苯 一、教材分析 苯的相关知识出现在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中,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基础和常见的有机化合物,使学生初步认识有机物的基本结构和相关性质。在必修二的第一章中已经学习过共价键的相关知识,以及在上一节和乙烯的学习中对组成有机物的基本结构骨架——碳碳单键、碳碳双键等以及不饱和度的计算有了初步的了解,对本节所学的难点——苯的结构——的学习有所帮助。本节知识的作用在于对将来在选修五中学习芳香烃的结构和性质做好铺垫,以及让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初步掌握自然科学方法论探索科学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二、学情分析 【学生“起点能力”分析】 学生已经在之前的学习中初步了解了有机物的基本结构和相关的物理、化学性质,能够画出简单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了解有机物的基本骨架是由碳碳单键、碳碳双键(重键)等组成,初步了解等效H原子的辨别以及不饱和度的计算,但对苯的结构不了解,在学习苯的结构时可能会产生疑惑和困扰,是本节课所重点突破的难点。 【学生“生活概念”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装饰涂料、消毒剂、染料等用品中了解到苯是一种有毒的有机物,在化工生产中也能知道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知道苯具有一般有机物的燃烧通性,对学习本节内容有一定帮助。 【学生“认知方式”分析】 由于学生刚刚接触有机化学的学习,对有机物的结构认识较为浅显,但已具备基本的知识迁移对比能力,通过与烯烃的比较得出苯的有些化学性质,如氧化、取代、加成反应等但对有机化学中“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应结构”的研究思想并不太了解,在学习苯的性质与烯烃有所不同时也会产生困惑,在教学中需要注意讲解。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苯的组成和结构,理解苯环的结构特征。 2.掌握苯的典型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利用实验事实逐步推断苯的结构,提高根据有机物性质推测结构的能力。 2.通过假说的方法研究苯的结构,了解自然科学研究应遵循的科学方法。 3.掌握总结苯环性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体验化学家发现苯环结构的科学研究过程,学习科学家艰苦探究、获得成功的精神,养成用科学观点看待事物的观点。 2.体会想象力、创造力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高中化学 第3章 第2节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第2课时)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1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苯的物理性质及重要用途。 2.掌握苯分子的结构特点。 3.掌握苯的化学性质。 【学习过程】 19世纪初,英国等欧洲国家城市照明已普遍使用煤气,使煤炭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生产煤气剩余一种油状、臭味、粘稠的液体却长期无人问津。1825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从这种油状液体中分离出一种新的碳氢化合物。法国化学家日拉尔确定了这种碳氢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8,分子式为C6H6,并叫作苯。 1.苯的分子结构: (1)组成与结构: (2)实验探究:苯分子中不存在碳碳双键,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和溴水褪色。 温馨提示:溴单质易溶于苯,溴的苯溶液呈橙红色,苯可将溴水中的溴单质萃取出来。 (3)空间构型:苯分子具有平面正六边形结构,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上;所有键角为120°;碳碳键键长为1.40×10-10m(介于C-C键1.54×10-10m和C=C键1.33×10-10m之间)。 温馨提示:苯分子里6个C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是一种介于单键与双键之间的一种独特的键。苯的结构式和结构简式中单双键交替的写法只是沿用以前的习惯写法,并不能代表和说明苯的真实结构。 2.苯的物理性质:苯是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有毒液体,比水轻(d=0.87g/cm3),不溶于水,沸

点80.1℃,熔点5.5℃。 3.苯的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2C6H6+15O212CO2+6H2O ①因苯分子中含碳量高,故燃烧时冒浓烟。 ②不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故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紫色褪去。 (2)溴代反应: ①反应物是苯与液溴,苯与溴水不反应;但苯与溴水混合时,通常因苯萃取了溴水中的溴而使水层接近无色; ②催化剂是FeBr3,反应时通常加入铁粉,发生反应2Fe+3Br2===2FeBr3; ③是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大的无色油状液体,由于溶解了溴而显褐色; ④除去溴苯中过量的溴,可以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再分液。 问题解答:①长导管的作用:冷凝、回流;②导管末端不能插入液面以下的原因:溴化氢易溶于水,防止倒吸;③导管附近形成白雾的原因:溴化氢结合了空气中的水分,生成氢溴酸小液滴。 (3)硝化反应: ①浓硝酸和浓硫酸混合时,应将浓硫酸缓缓注入浓硝酸中;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剂和脱水剂; ②药品取用顺序:HNO3―H2SO4―苯,加入苯后不断摇动的原因是苯应等到浓硝酸与浓硫酸混合液冷却后再逐滴加入,以防浓硫酸溅出,且可以防止副反应发生。 ③一般采用水浴加热,其优点是受热均匀,便于控制温度; ④是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大的无色油状液体。 (4)加成反应: 4.苯的用途: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它广泛地用于生产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农药、医药、染料和香料等,也常用作有机溶剂。 5.苯的同系物、芳香烃及芳香族化合物

(人教版选修)第三章第二节醛

第二节醛 一、检验醛基地方法有哪些?其原理是什么?实验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银镜反应 醛具有较强地还原性,能被新制地银氨溶液氧化为羧酸,同时,Ag(NH3>2OH被还原为Ag,若控制好反应条件,可以得到光亮地银镜(否则,将析出呈黑色地银颗粒>. 实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试管必须洁净. (2>配制银氨溶液是向AgNO3溶液中逐滴加入稀氨水,直到生成地沉淀恰好溶解为止;滴加顺序不能颠倒,氨水不能过量,否则,最后得到地不是银氨溶液. (3>实验条件是水浴加热,不能直接加热煮沸. (4>加热时不可振荡或摇动试管. (5>长期放置地乙醛溶液易发生自身聚合反应而生成三聚乙醛,也有可能使银镜反应实验失败. (6>必须用新配制地银氨溶液,因久置地银氨溶液会产生Ag3N,易爆炸. 2.与新制Cu(OH>2悬浊液地反应 醛基能将新制地Cu(OH>2还原为红色地Cu2O沉淀,这是检验醛基地另一种方法.该实验注意以下几点: (1>所用Cu(OH>2必须是新制地,在制备Cu(OH>2时,应向NaOH溶液中滴加少量硫酸铜,NaOH溶液必须明显过量. (2>加热时须将混合溶液加热至沸腾,才有明显地红色沉淀产生. (3>加热煮沸时间不能过久,否则将出现黑色沉淀,原因是Cu(OH>2受热分解为CuO. 特别提醒做完银镜反应地试管,因为银附着致密,用试管刷刷不去,并且银又不溶于一般地试剂,所以只能用稀硝酸浸泡后清洗. 注“√”代表能,“×”代表不能.

特别提醒直馏汽油、苯、CCl4、己烷等分别与溴水混合,则能通过萃取作用使溴水中地溴进入非极性有机溶剂而被萃取,使溴水褪色,但属于物理变化. 三、醛地银镜反应以及与新制Cu(OH>2悬浊液地反应常用于定量计算,其有关量地关系有哪些? 1.一元醛发生银镜反应或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时,量地关系如下: 1 mo l~ 2 mol Ag 1 mol~1 mol Cu2O 2.甲醛发生氧化反应时,可理解为:错误!错误! 所以,甲醛分子中相当于有2个—CHO,当与足量地银氨溶液或新制Cu(OH>2悬浊液作用时,可存在如下量地关系: 1 mol HCHO~4 mol Ag 1 mol HCHO~4 mol Cu(OH>2~ 2 mol Cu2O 特别提醒利用银镜反应或与新制Cu(OH>2悬浊液地反应中地定量关系,可以确定物质中醛基地数目,同时要注意甲醛最终地氧化产物为H2CO3. 四、有机化学反应中地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如何规定地? 1.氧化反应 在有机化学反应中,有机物分子中加入氧原子或失去氢原子地反应.如:2CH3CHO+O2错误!2CH3COOH 2.还原反应 在有机化学反应中,有机物分子中加入氢原子或失去氧原子地反应.如:CH3CHO+H2错误!CH3CH2OH 有机化学中氧化还原反应主要有: <1)氧化反应:①所有地有机物地燃烧均为氧化反应.烃地催化氧化<加氧,生成醛或酮)、臭氧氧化分解、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③炔烃、苯地同系物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如—CH3—COOH,去2个氢,加2个氧).④醛→醛→羧酸.⑤—NH2中地N元素显-3价,也易被氧化. 具有还原性地基团主要有:—C≡C—、—OH(醇、酚等>、—CHO、—NH2等. 常见地氧化剂有O2、O3、酸性KMnO4溶液、溴水、银氨溶液、新制Cu(OH>2悬浊液等. (2>还原反应:①烯烃、炔烃等所有含碳碳不饱和键地物质地催化加氢.②醛、酮地催化加氢.③硝基苯还原为苯胺(—NO2―→—NH2,去2个氧、加2个氢>.

泡菜制作导学案(答案版)

课题 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导学案 课标要求】 1. 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菌发酵的原理 2. 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及测定。 、乳酸菌发酵 1. 乳酸菌 (1)类型:原核生物。 (2)种类:常见有乳酸链球菌和乳酸杆菌(用于制酸奶)。 (3)分布:在自然界分布广泛,空气、土壤、植物体表、人或动物肠道内部都有。 (4)繁殖类型:二分裂(无性生殖)。 (5)代谢类型:(异养)厌氧型。 2. 制作泡菜原理 (2)问题1:为什么含抗生素牛奶不能生产酸奶?这是因为牛奶发酵为酸奶,主要依靠乳酸杆菌的发酵作用,而抗生素能够杀死或抑制乳酸杆菌的生长。 问题2:日常生活中不宜食用放置时间过长和变质蔬菜的原因是什么?有些蔬菜,如小白菜和萝卜等含有丰富的硝酸盐。当这些蔬菜放置过久时发生变质(发黄、腐烂)或者在腌制过程中,蔬菜中的硝酸盐会被微生物还原成亚硝酸盐,危害人体健康。因此,日常生活中要多吃新鲜蔬菜,不吃存放时间过长、变质的蔬菜;对于腌制的蔬菜,也不宜多吃。 二、亚硝酸盐 1. 物理性质及用途:为粉末、易溶于,常用作食品白色水添加剂 2. 分布以及含量统计: 分布蔬菜咸菜豆粉 含量 约为4mg/Kg7mg/Kg 以上10mg/Kg 1)反应式:

()亚硝酸盐的危害 (2)人体内的亚硝酸盐是如何转化成亚硝胺的?膳食中的绝大部分亚硝酸盐随尿排出,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适宜PH、温度和微生物作用)才会转变成致癌物――亚硝胺,亚硝胺对动物还具有致畸和致突变作用(亚硝酸盐 本身不是致癌物质)。 4. 我国卫生标准规定的亚硝酸酸含量标准 、泡菜制作的实验流程 二、泡菜制作 问题1:泡菜坛的选择标准是?火候好、无裂纹、无砂眼、坛沿深、盖子吻合好,否则容易引起蔬菜腐烂问题2:坛沿注满水目的是什么? 保证坛内乳酸菌的发酵所需的无氧环境。 问题3:为什么泡菜坛内有时会长一层白膜,这层白膜是怎么形成的?形成白膜是由于产膜酵母的繁殖。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泡菜发酵液营养丰富,其表面氧气含量也很丰富,适合酵母菌的繁殖。 三、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比色法 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再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生成玫瑰红溶液。

苯酚学案

苯酚 【学习目标】 1.了解苯酚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 2.能从苯酚的结构特点分析、解释苯酚的性质。 3.通过对酚类的结构和性性质关系,树立结构决泄性质这一辨证观点【重点难点】苯酚的化 学性质 学习过程 预习检测 根据酚和醇的宦义,判断下列几种化合物里,属于酚类的是______________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与D是否为同系物 分子式为___________ 结构简式___________ 官能团名称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实验3—3 实验现象 (1)向盛有少量苯酚晶体的试管中加入2mL 蒸馆水,振荡试管 (2)向试管中逐滴加入5%的NaOH溶液,并 振荡试管 (3)再向试管中加入稀盐酸 二、苯酚的物理性质 纯净的苯酚是_________ 色的晶体,具有_________ 的气味,熔点是43°C,露置在空气中 因小部分发生而显色。常温时,苯酚在水中溶解度,当温 ②A与B的关系— 一.苯酚的分子结构 ,A与G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例模型:

度髙于_______ 时,能跟水以任意比互溶。苯酚 ___________ 溶于乙醇,乙讎等有机溶剂。苯酚_____ 毒,英浓溶液对皮肤有强烈的 _______________ ,使用时要小心!如果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__________ 洗涤。 三、化学性质 ⑴弱酸性(俗划_________ ) 仔细阅读书本P53和思考下列问题: ①苯酚的溶液为什么是浊液? ②加入NaOH溶液后,为什么变得澄淸?请用化学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说明。 思考: lmol A~G 的物质分别与 ___ 、____ 、___ 、___ 、____ 、____ 、___ molNa 反应。 分别与____ 、____ 、___ 、___ 、____ 、____ . ___ molNaOH 反应。 ③当加入盐酸或通入cojif, 蕊又丽浑汇—为花}丽用花辜方程式和文字说明此现象。 ⑵取代反应(浪代反应) ①浪代(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位置)________ 该反应可以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J

泡菜制作导学案(答案版)

课题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导学案 【课标要求】 1.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菌发酵的原理。 2.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及测定。 一、乳酸菌发酵 1.乳酸菌 (1)类型:原核生物。 (2)种类:常见有乳酸链球菌和乳酸杆菌(用于制酸奶)。 (3)分布:在自然界分布广泛,空气、土壤、植物体表、人或动物肠道内部都有。(4)繁殖类型:二分裂(无性生殖)。 (5)代谢类型:(异养)厌氧型。 2.制作泡菜原理 (1)反应式:。 (2)问题1:为什么含抗生素牛奶不能生产酸奶? 这是因为牛奶发酵为酸奶,主要依靠乳酸杆菌的发酵作用,而抗生素能够杀死或抑制乳酸杆菌的生长。 问题2:日常生活中不宜食用放置时间过长和变质蔬菜的原因是什么? 有些蔬菜,如小白菜和萝卜等含有丰富的硝酸盐。当这些蔬菜放置过久时发生变质(发黄、腐烂)或者在腌制过程中,蔬菜中的硝酸盐会被微生物还原成亚硝酸盐,危害人体健康。因此,日常生活中要多吃新鲜蔬菜,不吃存放时间过长、变质的蔬菜;对于腌制的蔬菜,也不宜多吃。 二、亚硝酸盐 1.物理性质及用途:为粉末、易溶于,常用作食品。 白色水添加剂 2.分布以及含量统计: 分布蔬菜咸菜豆粉 含量约为4mg/Kg7mg/Kg以上10mg/Kg

3.(1)亚硝酸盐的危害 摄入含量(g) 膳食中的少0.3—0.5g 3g 危害性一般不危害健康中毒死亡 (2)人体内的亚硝酸盐是如何转化成亚硝胺的? 膳食中的绝大部分亚硝酸盐随尿排出,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适宜PH、温度和微生物作用)才会转变成致癌物――亚硝胺,亚硝胺对动物还具有致畸和致突变作用(亚硝酸盐本身不是致癌物质)。 4.我国卫生标准规定的亚硝酸酸含量标准 食品肉制品酱腌菜婴儿奶粉 含量标准(mg/kg)30mg/Kg 20mg/Kg 2mg/Kg 一、泡菜制作的实验流程 二、泡菜制作 问题1:泡菜坛的选择标准是? 火候好、无裂纹、无砂眼、坛沿深、盖子吻合好,否则容易引起蔬菜腐烂。 问题2:坛沿注满水目的是什么? 保证坛内乳酸菌的发酵所需的无氧环境。 问题3:为什么泡菜坛内有时会长一层白膜,这层白膜是怎么形成的? 形成白膜是由于产膜酵母的繁殖。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泡菜发酵液营养丰富,其表面氧气含量也很丰富,适合酵母菌的繁殖。

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三章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第二节从化石燃料中获取有机化合物第3课时煤的干馏与苯学案鲁科版必

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三章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第二节从化石燃料中获取有机化合物第3课时煤的干馏与苯学案鲁科版必修第二册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 1.了解煤的干馏原理和主要产品,进一步认识煤的综合利用。 2.认识苯的结构及其主要性质与应用。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通过对苯的学习,体会有机化学反应与无机化学反应在反应条件、反应试剂及生成物等方面的差异,深化“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性质决定用途”等学科观念。 煤的干馏 1.煤的干馏: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其分解。 2.煤干馏的主要产物和用途 干馏产物主要成分主要用途 出炉煤气焦炉气氢气、甲烷、乙烯、一氧化碳气体燃料、化工原料粗氨水氨、铵盐氮肥 粗苯苯、甲苯、二甲苯炸药、染料、医药、 农药、合成材料 煤焦油苯、甲苯、二甲苯 酚类、萘 医药、染料、农药、 合成材料沥青电极、筑路材料 焦炭碳冶金、燃料、合成氨 化学中“三馏”的比较 名称干馏蒸馏分馏 原理隔绝空气、高温下使 物质分解 根据液态混合物中各 组分沸点不同进行分 离 与蒸馏原理相同 产物混合物单一组分的纯净物沸点相近的各组分组成的混合物 类型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物理变化1.判断正误

(1)煤中含有苯、甲苯、二甲苯等。( ) (2)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均为物理变化。( ) (3)煤的干馏产物出炉煤气属于混合物。( ) (4)干馏的目的主要是获得大量的乙烯。( ) 答案:(1)×(2)×(3)√(4)×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原理相同 B.将煤进行干馏可直接生成NH4HCO3 C.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实验室中煤干馏 D.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都必须采取环境保护措施 解析:选D。煤的干馏属于化学变化,石油的分馏属于物理变化,二者原理不同,A项错误。煤干馏的条件之一是高温,NH4HCO3受热易分解,故将煤进行干馏不可能直接生成NH4HCO3,B项错误。题图为蒸馏装置,而干馏是固态物质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其分解产生新物质,故题图所示装置不能用于实验室中煤干馏,C项错误。煤干馏和石油分馏都会产生环境污染物,故必须采取环境保护措施,D项正确。 苯 1.物理性质 苯是一种无色、有特殊气味、有毒的液体,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熔、沸点低,易挥发,当温度低于5.5 ℃时苯就会凝结成无色的晶体。 2.分子的组成和结构 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结构特点

答案 泡菜导学案

1.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学案 【教学目标】 1 2.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及测定 【基础知识导学】 一、阅读课本(P9)“乳酸菌发酵”完成下列问题: 1、乳酸菌的特征:乳酸菌的异化作用方式 异养 ;同化作用方式 厌氧 ;将葡萄糖分解为 乳酸 2、种类:常见乳酸菌有 乳酸链球菌 和 乳酸杆菌 两种。生产酸奶常用 乳酸杆菌 3、分布:广泛分布于 空气、土壤、植物体表、人或动物的肠道内 二、阅读课本(P9)“亚硝酸盐”完成下列问题: 1、亚硝酸盐为 白 色粉末,易溶于 水 ,在食品加工中用作 添加 剂。 2、膳食中的亚硝酸盐一般不会危害人体健康,但是当人体亚硝酸盐的总量达到 0.3—0.5g 时,会导致人体中毒,达到 3g 时,会导致死亡。 3、亚硝酸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在 一定的微生物 作用下,形成一种强烈的致癌物质 亚硝胺 二、阅读课本(P10--11)“实验设计”完成下列问题: 1、画出实验流程图 2、泡菜的制作 (1)将新鲜蔬菜预先处理成条状或片状 (2)泡菜盐水按清水和盐为 4:1 质量比配制煮沸冷却备用 (3)预处理的新鲜蔬菜装至半坛时让如佐料,并继续装至八成满 (4)倒入配制好的盐水,使盐水 没过全部菜料

(5)盖上泡菜坛盖子,并注满坛盖边缘的水槽中的水密封发酵。发酵时间受到温度影响 3、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 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奈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目测比较,估算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 4、发酵操作:不合格的泡菜坛容易引起蔬菜腐烂。腌制时要控制腌制的时间、温度和食盐的用量。 【探究案】 1、为什么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不能发酵成酸奶 答:酸奶的制作依靠的是乳酸菌的发酵作用。抗生素能够杀死或抑制乳酸菌的生长,因此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不能发酵成酸奶。 2、为什么日常生活中要多吃新鲜蔬菜,不宜多吃腌制蔬菜? 答:有些蔬菜,如小白菜和萝卜等,含有丰富的硝酸盐。当这些蔬菜放置过久发生变质(发黄、腐烂)或者煮熟后存放太久时,蔬菜中的硝酸盐会被微生物还原成亚硝酸盐,危害人体健康。 3、为什么泡菜坛内有时会长一层白膜?你认为这层白膜是怎么形成的? 答:形成白膜是由于产膜酵母的繁殖。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泡菜发酵液营养丰富,其表面氧气含量也很丰富,适合酵母菌繁殖。 【检测案】 1.制泡菜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 ) 答案:B A.先减少后增加B.先增加后减少 C.逐渐增加 D.逐渐减少 解析:泡菜腌制过程中,由于坛内环境中硝酸还原菌的繁殖,促进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但随腌制时间的延长,乳酸菌大量繁殖,产生乳酸,抑制硝酸盐还原菌繁殖,使亚硝酸盐含量逐渐下降。 2.关于亚硝酸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 答案:C A.亚硝酸盐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在食品生产中用作食品添加剂,可多加 B.绿色食品不会含有亚硝酸盐 C.亚硝酸盐在人体胃内可变成亚硝胺 D.水煮得越久亚硝酸盐的含量越少 解析:亚硝酸盐分布广泛,在土壤、水、鱼、谷类、绿色蔬菜中都有,水煮沸越久,亚硝酸盐浓度会越大,含量不会减少。亚硝酸盐在食品生产中可作食品添加剂,但量多会使人中毒。亚硝酸盐在动物和人体胃的酸性环境中,在硫氰酸盐的催化作用下可转变为亚硝胺。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三章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三章知识点(附练习) 烃的含氧衍生物 核心内容: 1.认识醇、酚、醛、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知道它们的转化关系。 2.能列举事实说明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3.根据有机化合物组成和结构的特点,认识加成、取代和消去反应。 4.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烃的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一、; 二、醇和酚 1.醇 1)定义:醇是羟基与烃基或苯环侧链上的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根据醇分子中含有羟基的数目, 可分为一元醇、二元醇和多元醇。饱和一元醇的通式为:C n H 2n+1 OH或C n H 2n+2 O,简写为R-OH。C原 子数相同的饱和一元醇和饱和一元醚互为同分异构体。 2)命名: a)选主链:含有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的最长链作为主链,根据主链碳原子数称为某醇;(羟基 不是链端,只是充当取代基,与醛、羧酸的命名不同,后面会介绍) b)编号定位:从距离羟基最近的一端给主链碳原子依次编号定位。 c)命名:羟基的位置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羟基的个数用“一、二、三”表示。如2-丙醇: 3)重要的一元醇有甲醇、乙醇等,重要的二元醇和多元醇有乙二醇、丙三醇等。 a)饱和一元醇同系物的物理性质递变规律: i.熔沸点随C原子数增大而升高,密度逐渐增大,与烷烃变化规律相似。 ii.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和烷烃相比,醇的沸点远远高于烷烃,原因在于醇分子中羟基的氧原子与另一醇分子羟基的氢原子间存在着氢键。 iii.! iv.甲醇、乙醇和丙醇均可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因为它们与水形成了氢键。 b)饱和二元醇和多元醇: 乙二醇的结构简式为:丙三醇的结构简式为: CH 2 —OH ! CH 2—OH CH 2 —OH CH—OH CH—OH H 3C—CH—CH 3 ) OH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