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产与作业管理复习资料汇总整合大全[1]

生产与作业管理复习资料汇总整合大全[1]

生产与作业管理复习资料汇总整合大全[1]
生产与作业管理复习资料汇总整合大全[1]

生产与作业管理复习资料汇总整合大全[1]

生产与作业管理笔记

第一章生产与作业管理导论

1.企业一切活动的基础是生产。在管理子系统中,生产管理处于中层,经营决策处于核心地位,两者是决策与执行关系。

2.在整个经营战略中,生产战略是一重要组织部分,生产战略为实现生产系统在企业中的有效性规定了明确的决策内容、程序、原则及模式,生产战略具有贡献性、一致性和可操作性三个特点。

3.生产管理的任务即是运用组织、计划、控制的职能,把投入生产过程的各种要素有效地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按最经济的方式,生产出满足社会需要的质优价廉的产品或服务,是一个投入与产出的过程。

4.生产与作业管理要讲求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营销活动要坚持以销定产,按需生产;要建立适宜的生产指挥系统,实行科学管理,要组织均衡生产,更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5.按生产性质的不同,可分为物质型生产和劳动服务型两大类。其共性都是投入—转换—产出的过程。其主要区别在于劳动服务型生产的产出不是物质产品,而是无形的产品“服务”。

6.按工艺特性可把生产分为加工装配型和流程型两大类。加工装配型生产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任务相当繁重,不易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而流程型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一般较高。

7.按企业组织生产特点,可以把加工装配型生产分为备货型生产(Make—to—stock,MTS)与订货型生产(Make—to—order,MTO)两种。

8.按照产品的专业化程度的高低,可划分为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单件生产和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四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生产决定了各自的生产效率,自动化程度、多样化可能性等指标的迥异。

9.生产技术准备过程、基本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生产服务过程四部分彼此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其中,基本生产过程是主导部分,其余各部分都围绕着基本生产过程进行。

10.合理组织生产过程是指把生产过程从空间上和时间上结合,使产品以最短的路线,最快的速度通过生产过程的各个阶段,并使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达到高产、优质、低耗。

11.按工艺专业化原则和对象专业化原则进行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为提高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连续性,缩短生产周期,还必须进行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

12.“5S”活动是对生产现场各生产要素(主要是物的要素)所处状态不断进行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etsn)和提高素养(Shitsuke)等活动。其中“5S”活动的核心在于努力提高人员素质,养成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作风。

13.安全生产是指在保证劳动者生命安全和健康的前提下进行生产;而文明生产则是指在生产现场管理中,要按照现代工业生产的客观要求,为生产现场保持良好的生产环境和生产秩序。

14.顺序移动方式是指产品(零件)在各道工序之间是整批移动的,一批产品(零件)在前道工序全部完工后,才转送到后道工序进行加工。平行移动方式是指每件产品在前道工序加工完毕后,立即转移到后道工序继续加工,产品在各道工序上形成平行作业;将顺序移动方式和平行移动方式结合起来,存优避短,即成为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15.服务业如果按照与顾客直接接触的程度不同,可分纯服务作业、准制造作业和混合型服务作业三类,但现实中这三类服务作业相互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而是处在从与顾客高度接触型服务作业到低接触或无接触型服务作业的连续谱上,仅存在相对隶属程度的区别。

15.工作环境是整个生产(服务)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气候状况、照明和色彩状况、噪声与振动状况等三大类环境因素。工作环境的好坏不仅影响员工的身体、心理状况,也对企业的设备状况、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水平等产生影响。

16.工作环境中有适宜的气候条件是获得良好工作能力的前提,对适宜温度的评价与人的主观态度有关,相应地所谓的最佳温度也就不是某一固定的数值,而是指某一范围。

17.照明与色彩是工作环境的重要影响因素,它通过视觉引起生理、心理反应,对工作效率的提高、人的精神状态、减少疲劳和差错等有很大的影响。照明一般有自然采光,人工照明和混合明等三种方式,在选择上应考虑最大限度地使用自然采光;色彩的选择上要针对不同的工作场所合理选择冷、暖及中间色调的搭配,以振奋工作情绪,提高工作兴趣。

18.噪声与振动状况是影响工作环境的又一重要影响因素,要在工作场所进行噪声控制;同时减少或消除振动对人的影响,把机器设备、工具的振动频率、振幅等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以内。2006-6-3

9:43:41 大西瓜

第三章生产计划与控制

1.生产计划分为长期生产计划,中期生产计划和短期生产作业计划。长期生产计划的主要任务是进行产品决策、生产能力决策以及确立何种竞争优势的决策;中期生产计划的任务是在正确预测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资源和生产能力,尽可能地均衡组织生产活动和合理地控制库存水平;短期生产作业计划的任务是直接依据客户的订单,合理安排生产活动的每一个细节,使之紧密衔接,以确保按客户要求的质量、数量和交货期交货。

2.生产计划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既有需求预测、中期生产计划、生产作业计划、设备计划等相关计划职能,又强调生产控制信息的迅速反馈,还可以从另一角度把企业中的各种计划分为战略层计划、战术层计划和作业层计划三个层次。

3.企业的年生产计划是对计划年度内的生产任务作出统筹安排,规定企业在计划期内生产的品种、质量、数量和进度等指标,其指标内容包括品种指标、产量指标、质量指标、产值指标和出产期指标。

4.生产计划编制的基本原则是以销定产,即是以产品的销路来决定企业生产什么样的产品。坚持以销定产是商品经济的要求,也是提高经济效益,保证企业顺利发展的前提。

5.生产品种的确定可以采取收入利润顺序法,是指将生产的多种产品按销售收入和利润排序,并将其绘在收利润图上,对于销售收入高,利润大的产品是应该生产的,对于销售收入低、利润小的产品要按其生命周期区别对待。

6.生产计划主要考虑的成本项目有正常生产成本、加班成本、外协成本、库存成本四类。其中要尽可能减少加班成本,因为加班成本与加班时间和生产率不是一种比例,不仅其成本大大高于正常生产成本,而且它往往使工人过度疲劳,精力不能完全恢复,使正常生产率也下降。

7.对于生产多种类型产品,具有多种约束条件的生产计划问题,用图表法来逐一求解每一类产品的最优计划是不现实的,有效的解决方法是采用线性规划模型。

8.生产计划的具体实施计划是指生产作业计划,它是把生产计划规定的任务,一项一项地具体分配到每个生产单位、每个工作中心和每个操作工人。在不同的生产类型中,生产作业计划标准的表现也是不同的。

9.批量与生产间隔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产品生产任务确定以后,如果批量大,生产间隔期就会相应延长;反之,批量小,生产间隔期就相应缩短。其相互关系可用公式,批量=生产间隔期×平均日产量表示。

10.产品的生产周期是指产品从原材料投入生产起,一直到成品出产为止的全部日历时间。确定生产周期批准,一般要分两个步骤进行,首先要根据生产流程,确定产品在各个工艺阶段上的生产周期;其次,在这基础上确定产品的生产周期。

11.生产提前期是指产品(零件)在各生产环节出产(投入)的时间同成品出产时间相比所要提前的时间,可分为投入提前期和产出提前期两个方面。生产提前期同生产周期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在确定了各个生产环节的生产周期的基础上制定的,尤其对成批生产和单件小批生产的作业计划编制,是必不可少的期量标准。

12.在一定的技术组织条件下,各生产环节为了保证生产衔接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在制品储备量是在制品定额。一般而言,一定数量的在制品是保证生产不断进行的必要条件。企业的生产类型不同,制定在制品定额的方法也各不相同,其主要适用于流水性生产或大批量生产企业。

13.生产周期法适用于根据订货组织生产的单件小批生产企业。这类企业生产的品种、数量及时间都不稳定,属于一次性生产,既不能采用制品定额法,也不能采用累计编号法。这类企业在编制作业计划时,各种产品的数量任务完全取决于订货的数量,不需要再进行计算。

14.生产作业计划规定的提前期和交货期能否实现的关键在于计划规定的生产任务是否与生产能力相吻合。因此,能力计划的任务是核算计划期内生产的产品或零部件所需要的总工时,并与计划期内的实际生产能力进行比较,然后将二者的差值调整到最小限度。通常包括人的生产能力、设备的生产能力两方面。

15.生产控制是生产管理的重要职能,是实现生产计划和生产作业计划的重要手段,是生产活动的一个中心,其功能在于适时调度各项与产品生产相关联的作业活动。

16.生产控制的中心任务之一是生产进度控制,其贯穿于作业任务开始到作业结束为止的全部生产过程,其主要任务是依照预先制定的作业计划,检查各种零部件的投入和产出时间,数量以及配套性,保证产品能准时装配出厂。

17.生产预计分析常用的方法是差额推算法,主要针对产量、产值等绝对数指标的预测。

18.按照生产的均衡性,不仅要求企业按时完成任务,而且要求企业每个生产环节和每种产品都能按日、按旬、按月完成任务,即实现均衡生产。要保持生产的均衡性,就应控制每天的实际产量,使其完成作业计划规定的指标。生产均衡性控制的目的,在于保证生产过程能够连续地、有节奏地进行。

19.保证零件出产的成套性是加工装配式企业生产进度控制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只有保证成套出产各种零部件,才能按计划使整机产品装配出厂。

20.企业生产过程各环节之间的联系表现为在制品的供需关系。为使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和各道工序都能按计划有节奏地生产,应准备一定数量的在制品,但储存过多的在制品,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因此要对在制品进行合理控制。

第四章新产品开发

1.新产品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第一次生产和销售的,在原理、用途、性能、结构、材料、技术指标等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比老产品有显著改进、提高或独创作的产品。

2.新产品按其具备的新质程度可以分为:全新产品、改进新产品、换代新产品、仿制新产品。

3.新产品除具备一般产品的特征外,还都具备:创新性、先进性、继承性、模糊性和相对性等四方面的特征。

4.产品的物质寿命又称使用寿命,反映产品物质形态消耗的变化过程。而产品的经济寿命则反映产品的经济价值在市场上的变化过程,主要由社会市场的需求状况和新技术、新产品的发展情况决定。

5.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产品从完成试制到投放市场,直至最终被淘汰退出市场所经历的类似人类生命模式的周期性规律。一般说来,产品生命周期要包括: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四个阶段。

6.(1)在投入期,产品开始按批量生产并全面投入企业的目标市场。这一阶段主要表现出销量低、销售增长缓慢的特征。

(2)成长期的主要特征为销售量迅速增长,竞争者纷纷介入。在成长期企业应着重解决两方面问题——建立良好的分销渠道;将促销重点从“产品”转向品质。

(3)在成熟期,产品在市场上基本饱和,普及率继续有所提高,销售量趋于稳定。日益激烈的竞争使产品差异化加剧、市场更加细分、顾客开始建立品牌忠实感,重复购买率的高低决定了

产品市场占有率。

(4)在衰退期,原有产品普及率迅速降低,成本回升,分销环节转向营销更新产品。因此,营销策略为:有计划地逐步缩短以及撤出生产级,处理存货,考虑设备工具的再利用。

7.产品生命周期反映了科学技术进步状态和不同时期的市场特征。在企业开发新产品、规划产品更新换代及制定产品市场策略和经营决策时,可以作为预测和控制的重要依据。

8.新产品开发的方式可以分为:独立研制方式,联合研制方式、技术引进方式、自行研制与技术引进相结合的方式、技术引进方式、自行研制与技术引进相结合的方式、仿制方式。

9.新产品的开发是指新产品从产品构思到投产上市所经历的整个过程,新产品开发的程序,依据开发方式的不同而异。独立研制方式的开发过程最为复杂,通常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产品构思、筛选、产品初步设计、可行性研究、试制、试销、正式上市和投产。

10.产品构思又称创意,是对新产品的设想,包括产品使用目的、基本功能、产品大致轮廓和大概制造方法等。市场需求是开发新产品的出发点,产品构思来自与市场有关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用户、销售者、科技人员。另外产品构思也可来自中间商人、企业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竞争对手。

11.筛选是对所有的新产品构思方案“选优”,筛选时应考虑:

①构思的新产品是否符合企业的目标。②企业是否具备足够的经济和技术实力来开发所构思的新产品。

12.产品初步设计是对筛选出来的产品构思从原理、结构、外形、性能等方面进行具体化以达到产品构思所提出的目标的过程。新产品的设计一般分为: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工作图设计三个阶段。13.可行性研究是用科学的方法对产品进行市场分析和预测,进行财务分析和经济论证,以确定产品方案在技术上是否可行,经济上是否合理,通过计算、分析和评价,在多种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的环节。

14.试制和鉴定阶段一般包括新产品的详细设计、样品试制和样品鉴定三个环节。新产品的样品一般必须经过鉴定后才能投入批量生产和正式上市。我国新产品的鉴定采用分级管理的原则进行,由企业向主管部门提出鉴定申请。

15.试销是把经过鉴定的样品投入少量生产,按企业所制定的营销策略计划,将产品投入小范围市场,以观测用户反映,并根据反馈意见进一步改进产品的过程。

16.新产品试销成功后就可以正式投产上市。企业应根据预测的销售量来决定新产品的生产规模。生产方式是一次建成还是分期建成。在新产品上市时,企业应根据新产品的新质程度和自身特性合理选择上市时间;根据市场的容量、运输条件及企业的推销能力等确定上市的;根据产品的主要销售对象,针对不同类型的消费者,采取不同的策略。新产品上市后,还应有计划地进行用户调查,征求用户意见,及时调整营销策略,不断改进产品,为用户提供优质售后服务,以求不断使消费者满意,确保企业获取中长期的稳定利润。

17.由于新产品开发需要较长的时间和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新产品的夭折率非常高,所以企业开发新产品要承担很大的风险。为减少开发新产品的风险,保证投资的回收和增值,企业必须做好新产品开发方案的评价工作。

18.新产品开发方案的评价可以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大类。定量的评价方法多种多样,通常可以采用综合评分法和经济评分法两类。

19.综合评分法通常可以采用直接评价分法和加权评分法两种。经济评价法以计算投资效益的

各种经济指标为主,常用的经济评价法包括:投资回收期法,平均收益率法,资金现值法和盈亏平衡销售量法。

20.新产品开发属于企业的长远战略决策是企业经营战略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产品开发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产品开发的成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新产品开发中的组织管理工作,是加速发展新产品和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

21.新产品开发的管理机构的组织形式主要取决于企业的生产规模、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产品性质等条件。

22.针对新产品开发一般难度大、投入高、周期长的问题,新产品开发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符合国家产业政策;②面向市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③坚持经济效益原则;④扬长避短,发挥企业优势;⑤要有战略考虑和长期安排。

23.新产品开发规划分为长期规划、中期规划和短期规划。长期规划适用于发明型产品和换代型产品的开发,是具有战略意义的规划;中期规划适用于换代型产品和改进型产品的开发;短期规划主要针对新产品或老产品的技术改进。

24.新产品开始规划的内容包括:目的、依据措施、方式、进度和责任制六个方面。

25.制定新产品开发策略时应借鉴科技发展史以及产品发展史上的宝贵经验,分析、预测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同时要做到“知己知彼”。制定新产品开发策略时,也可以从以下侧重点出发:

①从消费者需求出发;②从挖掘产品功能出发;③从提高新产品竞争力出发。2006-6-3 9:43:56 大西瓜第五章项目计划与控制

1.工程项目是一种一次性的、为实现某种目的、相互关联的各项活动的整体,这些活动在完成整项工程中必须按一定的程序执行。

与一般项目相比,工程项目具有如下特点:(1)一次性;(2)时限性;(3)程序性;(4)新颖性。另外工程项目还具有规模大、占用资金多、消耗资源多、牵涉面广和管理比较复杂等特点。

2.工程项目的管理目标是将完成项目所需的有限资源,在必要的时间,按需要的数量进行合理分配以求得资源的最佳利用。具体目标涉及:工程项目的成本、进度和质量。

3.工程项目的成本、进度和质量目标之间密切相关,相互影响。按正常的作业进度,一般可使时间、成本和资源得到较好的结合,有助于项目成本的控制。

4.工程项目管理是自项目立项开始,为确保项目的整体目标,并依据明确的可利用资源约束条件而进行的一系列计划、组织与控制活动。一般包括:①工程项目的前期管理。②工程项目计划。③工程项目控制等方面内容。

5.工程项目控制是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监督每项作业的进度、成本和质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效的项目控制是项目成功的基本要素。

6.工程项目计划要对项目整个实施过程的目标、任务、进度和责任委派作出具体规定和总体部署。项目计划是整个项目寿命周期中最基本、也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尤其是在做出影响项目整个过程的主要决策的初始阶段。工程项目管理的首要内容是制订一个良好的项目计划。

7.网络计划技术的基本原理是:从需要管理的任务的总进度出发,以任务中各作业所需要的工时为时间因素,绘制出网络图,明确而直观地反映出该任务的全貌、各项作业的进度安排、先

后顺序和相互关系。

8.作业又称活动、工序、工作,是指工程项目中相对独立的具体活动过程,往往需消耗一

定的资源和时间来完成。

9.虚作业是指,既不需要消耗时间,又不需要消耗资源的工序或活动。

10.结点也称节点、时点或事项,指在网络计划技术中连接各项作业、表示作业的开始或结束的瞬间。

11.路线又称线路,是指从网络图的起始结点出发,沿着箭线方向,经过一系列结点和箭线,到网络图的终止结点为止所经过的通道。

12.绘制网络图一般应遵循如下规则:①网络图中只能有一个起始结点和一个终止结点。②网络图中不允许出现循环线路。③箭线的首尾必须都有结点。④相领两结点间只能有一条箭线。

⑤结点编号应正确标注,编号不能重复,且箭头结点的编号大于箭尾结点的编号。⑥网络图应正确反映作业间的逻辑关系。⑦当作业平行、交*进行时,应增加结点并引入虚作业。⑧避免出现桥路,实在无法避免时,可采用“暗桥”的方式。

13.作业时间指在一定的技术组织条件下,为完成一项作业或一道工序所需要的时间。作业时间的确定可以采用:经验法、统计分析法或技术测定法。

14.结点最早开始时间指从该结点开始的各项作业最早可以开始的时刻,在此时刻前,各项作业不具备开工条件。计算结点最早开始时间应从网络的起始结点起算,等于起始结点至第j个结点的最长路线上所有作业时间的总和。具体可用以下公式,按结点编号的顺序从小到大逐步算。

15.结点最迟结束时间指以该结点为结束的各项作业最迟必须结束的时刻,否则将影响后续作业的开工。

16.作业最早开工时间tES(i,j)等于代表该作业的箭线的箭尾结点的最早开始时间,即tES(ij)=tE(i);作业最早结束时间tES(i,j),等于代表该作业的箭线的箭尾结点的最早开始时间,加上该作业的作业时间,即:tEF(i,j)=tES(i,j)+t(i,j)=tE(i,j)+ti,j 。17.作业最迟完工时间tLF(ij),等于代表该作业的箭线的箭头结点的最迟结束时间,即tLF(i,j)=tL(j);作业最迟开工时间tLS(i,j),等于代表该作业的箭线的箭头结点的最迟结束时间减去本作业的作业时间,即:tLS(i,j)=tLF(i,j)-ti,j=tL(j)-ti,j 。

18.在计算作业时间参数时,作业的最早开始与最早结束时间,应从网络图的起始结点开始,自左至右,用加法,取极大值,逐一计算;作业的最迟结束与最迟开始时间,应从网络图的终止结点开始,自右至左,用减法,取极小值,逐一计算。

19.时差是指在不影响整个工程项目完工时间的条件下,某项作业的最迟开始(结束)时间与最早开始(结束)时间之差。

20.作业时差分为作业总时差和作业单时差两种。作业总时差指在不影响整个工程项目完工时间的条件下,作业可以延迟开始或延迟结束的时间;作业单时差指在不影响其紧后作业的最早开始时间的前提下,该作业可以延迟开始的时间,又称局部时差、自由时差。

21.结点时差指该结点的最迟结束时间与最早开始时间之差。路线时差是指网络图中非关键路线延续时间与关键路线延续时间之差。

22.在若干条路线中,作业延续时间最长的路线即为关键路线,也就是由关键结点和关键作业连接构成的路线。

23.关键路线的确定,通常可以采用三种方法:(1)作业路线累计时间比较法;(2)时差法;

(3)破圈法。

24.网络计划的优化指运用网络计划技术求得一个时间短、资源耗费少、成本低的计划方案的做法。

25.时间优化是指在人力、原材料、设备和资金等资源有保证的条件下,寻求最短的工程项目总工期。

时间—成本优化指根据成本最低的条件,确定最佳工期;或者根据最短工期的要求,确定

最佳成本。

时间—资源优化指在工期一定的条件下,求得工期与资源的最佳结合,使资源投入量最少;或者在资源一定的条件下,求得资源与工期的最佳结合,使项目的总工期最短。

第六章库存控制

1.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而言库存是指企业用于生产和(或)服务所使用的以及用于销售的储备物资。库存的形态主要包括:原辅材料、在制品、产成品和外购件四大类,是企业拥有的财富的象征。

2.企业生产与服务都需要一定的资源,资源在企业生产、服务(包括人们的日常生活)过程中,形成两种状态;一种是使用状态,即:直接被加工、被消耗的状态;另一种是闲置状态,即:生产、服务、生活中资源处于储存、待用状态。库存既是生产、服务系统合理存在的基础,又为合理组织生产、服务过程所必须。但是,维持一定的库存往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因此资源处于闲置状态的关键问题,主要是库存控制。

3.设置库存的根本目的是要保证在需要的时问、需要的地点,为需要的物料提供需要的数量。在保证这一根本目的的同时,(1)出于防止缺货、提高服务水平目的的要求,可以设置安全库存(缓冲库存);(2)出于节省开支、降低成本目的的要求,可以设置周转库存;(3)出于保证生产,销售过程顺利进行目的的要求,可以设置运输库存;出于提高生产均衡性,调节季节性需求目的的要求,可以设置预期库存。

4.库存控制是指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在库存动态变化的基础上,按照经济合理的原则,采用适当方法对库存进行调节、控制的活动。

5.库存成本项目一般包括以下方面:

(1)物料成本:指购买或生产该物料所花费的费用,等于物料的单价(生产成本)乘以年总需求量。(2)订货成本,又称采购成本,指用于对外订货时每次订货或采购所发生的全部费用。计算公式为:订货总成本=年总需求量/每次订货量×一次订货成本=订货次数×一次订货成本

(3)工装、设备调整费,又称作业更换成本、生产准备成本,指在批量生产方式下,加工对象发生变化(即作业更换)时所发生的费用。计算公式为:调整总费用=计划期产量/加工批量×一次调整费=调整次数×一次调整费

(4)库存保管成本,又称储存成本、保存成本。指储存、保管库存物料所发生的各项费用,计算公式为:

单位物料储存总成本=平均库存量×单位物料储存费=平均库存量×物料单价×单位物料储存费率。其中单位物料储存费率——由库存物料货款利息以及其他项目库存保管费用占总库存价值的百分比综合确定。

(5)缺货成本,指生产、经营过程中因库存不足出现缺货所造成的各项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或机会损失。

6.现代库存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对生产过程中的库存进行有效的控制,ABC管理法是控制库存规模的一种有效方法。

ABC管理法的基本原理是对企业库存(物料、在制品、产成品)按其重要程度、价值高低、资金占用或消耗数量等进行分类、排序,以分清主次,抓住重点,并分别采用不同的控制方法。其要点是从中找出关键的少数(A类)和次要的多数(B类和C类),并对关键的少数进行重点管理,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7.独立需求,又称市场需求,指对一种物料的需求,在数量上、时间上与其他物料的需求无关,只取决于市场和顾客的要求。从库存控制的角度理解,其本质含义是指那些具有不确定性,企业自身不能控制的需求。

独立需求最显著的特征,是需求趋向于连续或由于随机因素的影响而波动,需求量虽不能精确、确定,但可以通过预测,进行估算。

从属需求,又称相关需求、非独立需求,指对一种物料的需求,在数量上和时间上直接依赖于对其他物料的需求。从库存控制的本质含义指那些具有确定性、企业自身能够控制的要求。

从属需求最明显的特征,是可以根据对最终项目(产品)的独立需求精确地计算出来。

8.确定性需求是假定对库存的需求,对库存的需求率和订货提前期是已知的、恒定的,并且不存在资源的限制。

9.定量订货模型以库存余量为基础。当库存余量降低到预先设定的重新订货点时,库存控制系统便开始订货。

10.经济订货批量(EOQ)是指年库存总成本最低时的订货批量、涉及的全部公式有:

(1)年库存总成本=全年物料成本+全年订货成本+全年保管成本+缺货成本

(2)全年订货成本=年需求量(D)/订货批量(Q)×一次订货成本(S)

(3)全年保管成本=订货批量(Q)/2×单位物料年保管成本(H)

式中:H=物料单价(P)×年保管费用率(h)

(4)年库存总成本(TC)=(D/Q)S+(Q/2)H

11.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的对库存的要求,称为时变需求或动态需求。时变需求的特点是每一期间需求是已知的或是可以预测的;但在由一个期间转到另一个期间时,需求会发生改变。所以时变需求的本质是一种确定性的非均匀需求。

应用动态规划方法可以得到时变需求下库存控制的最优解,但由于其计算过程较为繁琐,实践中大多采用一些比较简便的启发式方法,得到时变需求下库存控制的满意解,即:库存总成本最低时的订货批量和订货次数决策。

12.对于具有任意的,不确定变化特性的库存需求称为随机性需求。对库存的随机性需求指对库存的需求量或日需求率不总是均衡、固定的,而是变化的,不确定的。

在随机性需求的库存控制模型中,整体库存通常由经常性库存和安全库存两部分组成2006-6-3 9:44:07 大西瓜

第七章物资管理

1.物资管理的任务

①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行。企业必须做好物资的采购、保管、发放工作,保证按质、按量、按品种规格、按时间,成套齐备地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方面不断地进行。

②促进技术进步。

物资管理部门要密切配合企业的生产技术部门,改革生产工艺。

③节约物资消耗。

企业要通过物资消耗定额的制定、贯彻和检查、督促,配合生产技术部门或其他的物资使用部门改进生产技术、加强管理以降低物资的消耗,并且要努力消除和减少物资在储运过程中的各种损耗。

④提高物资周转率。

搞好物资管理、提高物资周转率,对企业来说,意味着少占用流动资金,减少利息支出,降低物资保管的损耗和费用。

⑤降低物资供应费用。

当物资有多种供应来源而且企业有权自由选择时,企业应当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选择价格低廉和路途近、交通方便的货源。

⑥遵守国家的政策法令。

⑦适应企业发展。

物资管理的上述任务是相互联系的,应当全面理解和执行,才能保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物资管理的内容

①制定合理先进的物资消耗定额。②确定正常的物资储备定额。③编制物资采购计划。

④搞好仓库管理和物资节约工作。⑤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3.物资分类

(1)按物资在生产中的作用分类

①主要原材料。②辅助材料。③燃料。④动力。⑤工具。

(2)按物资本身的自然属性分类。

①金属材料。②非金属材料。③机电产品。

(3)按物资的使用范围分类。

①基本建设用料。②生产产品用料。③经营维修用料。④科学研究用料。

⑤技术措施用料。⑥工艺装备和非标准设备用料。

4.物资管理的组织形式

(1)职能式组织;(2)区域式组织;(3)产品式组织;(4)内外分工式组织。

企业专门成立物资采购部门,全面负责物资采购和对外业务联系;而企业内部的物资管理全部由生产部门统一管理,实行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工作的高度分工。

5.物资消耗定额的作用

物资消耗额是指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制造单位产品或完成单位劳务所必须消耗的物资数量的标准。

(1)物资消耗额是编制物资供应计划的重要依据。

(2)物资消耗定额是科学地组织物资发放工作的重要基础。

(3)物资消耗定额是控制企业合理使用和节约物资的有力工具。

(4)物资消耗定额是促进企业提高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工人操作水平的重要手段。

6.物资消耗定额的制定

物资消耗定额的制定是按主要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等分别制定的,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1)主要原材料消耗定额的制定

单位产品原材料工艺消耗定额=单位产品净重+各种工艺性消耗的总和

单位产品材料供应定额=工艺消耗定额×(1+材料供应系数)

(2)辅助材料、燃料和动力的消耗定额的制定可按不同的用途分别加以制定。

7.物资消耗定额的管理

(1)编制定额文件。(2)执行。(3)建立健全物资消耗的原始记录和做好统计工作。

(4)考核。(5)修订。

8.物资储备定额的作用

(1)物资储备定额是编制物资供应计划的主要依据。

(2)物资储备定额是企业监督库存动态,使库存经常保持在合理水平上的必要工具。

(3)物资储备定额是核算企业流动资金的重要依据。

(4)物资储备定额是确定物资储备面积和储备数量的依据。

9.物资储备定额的组成

(1)经常储备定额(2)保险储备定额(3)季节性储备定额

10.物资储备定额的制定方法

参见第五章(库存控制)的阐述。

11.物资供应计划的任务

(1)确定企业计划期各项任务所需物资,作出部署和安排,搞好企业内的物资供需平衡。

(2)按计划组织进货,根据生产进度和时间要求,按质、按量、按时,齐全地向车间班组发料。

(3)充分利用企业的物资资源,减少和杜绝积压浪费,降低费用,加速周转,以提高效益。

12.编制物资供应目录

(1)物资供应目录是编制物资供应计划和组织物资采购的重要依据,也是企业中设计、工艺等部门正确选用物资的必要参考。

(2)物资供应目录的编制。

(3)物资供应目录的修订。

13.确定物资的需用量(直接计算法,间接计算法)

(1)主要原材料需用量计算(直接计算法)

某种主要原材料需用量=[计划产量+技术上不可避免的废品数]×[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计划回用废料的数量]

(2)辅助资料需用量的计算(直接计算法)

某种辅助材料需用量=(计划产量+废品量)×某种辅助材料的消耗定额

没有消耗定额的辅助材料,其需用量可采用间接计算法。

某种辅助材料用量=上年实际消耗量/上年产值(千元)×计划年度产值(千元)×(1-可能降低百分比)

(3)燃料需用量的计算(直接计算法)

实际品种的燃料需用量=计划产量×(标准燃料消耗定额/发热量换算系数)

发热量换算系数=实际使用燃料发热量/标准燃料发热量

(4)设备维修材料需用量的计算

每修理单位材料平均消耗量=修理某类设备用料的全年消耗总量/某类设备的全年修理单位数

14.确定物资存储量

期初库存量=编制计划时的实际库存量+期初前的到质量-期初前的耗用量

期末储备量=经常储备量+保险储备量

15.编制物资平衡表

某种物资的申请量=该种物资的需用量+期末储备量+期初库存量-企业内部可利用资源16.加强物资采购管理的措施

(1)建立健全采购管理的各项制度,防止采购过程中的不正当行为发生。

(2)建立健全物资采购决策程序。

(3)一般企业主要原材料及其他金额较大物资采购的重大事项,应当由厂长、经理、副厂长、副经理和相关部门负责人通过会议或其他形式实行集体决策。

(4)加强对采购物资的价格、质量、数量的监督。

(5)企业各级管理者对其审批的物资采购负有审查、监督责任。

(6)具备招标采购条件的应尽量实行招标采购。

(7)对采购管理全过程建立责任制度。

17.物资采购的内容

(1)分析市场供应状况、寻找物资来源。

(2)分析市场趋势,搜集市场价格、运输费用等有关资料,进行购价和成本分析。

(3)选择购货,与厂家洽谈,签订供货合同,获取所需物资。

(4)组织物资运输,验收入库及贷款结算,办理验收和退货手续。

18.采购管理的一般程序

(1)接受采购要求。(2)选择供应商。(3)订货。(4)订货跟踪。(5)到货验收。

19.仓库管理的内容

(1)物资的验收入库

①物资数量、品种、规格的验收。②物资质量验收。③把好入库三关。

(2)物资的保管。

①摆放科学。②质量不变。③账、卡、赁相符。

(3)物资的收发

①由定额供料员签发定额供料凭证。②严格按照供料凭单供料。

③实行工废、料废、超定额等要求补料的审核制度。④坚持退库和核销制度。

⑤实行核算、奖励制度。

(4)清仓盘点

①检查物资的账面粮与实存数是否相符。②检查收发物资是否错误。

③检查各种物资有无超储积压、损坏、变质等情况。④检查安全和库房设备有无损坏等。

(5)严格管理制度

①安全管理制度。②岗位责任制度。

20.节约物资的主要途径

(1)改革产品设计,减轻产品物资消耗。(2)采用先进工艺,减少工艺性物资消耗。

(3)采用新材料和代用材料。(4)实行集中、套裁等先进的下料方法。

(5)充分挖掘物资潜力,作好废旧物资的回收和利用工作。2006-6-3 9:44:24 大西瓜

第八章设备综合管理

1.设备及设备的特点

设备是指企业的有形固定资产,是企业可供长期(1年以上)使用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其原有实物形态,且价值在一定限额以上的劳动资料和其他物质资料的统称。通常包括机器、装置、炉窖、车辆、船舶、飞机等。设备是一种具有独特性质的物体,既是一种由其他工作母机生产出来的产品,又是一种能在人类生产活动或其他活动中起到工具作用的物体。设备往往具有一定的使用寿命,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使用费用,其自身价值亦会逐渐降低。

2.设备综合管理的概念

设备综合管理通常是指从设备的选择、规划、设计、制造或购置、安装、使用、维修、改造、更新,直到报废这一全过程的决策、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的统称。

3.设备综合管理的内容

(1)实行设备的全过程管理。(2)实行设备的目标管理。(3)实行设备的综合管理。

(4)实行设备的可靠性、维修性设计。(5)实行设备的信息管理。(6)实行全员管理。

4.设备综合管理的任务

(1)设备的前期管理。(2)设备运行过程中的技术管理。

(3)设备运行过程中的经济管理。(4)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

5.设备前期管理的概念

设备前期管理是指从设备规划、决策开始直到投入生产使用为止的期间,对设备进行技术和经济的全面管理。

6.设备购置技术性评价

(1)生产性,即设备的生产效率,是指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数量。在考虑设备的生产效率时,首先应能满足生产现状的要求。

(2)可靠性,即设备在规定的条件下、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

(3)维修性,即设备维护、保养和修理的难易程度。

(4)安全性,即设备对安全生产的保障能力。

(5)节约性,即设备节约资源的能力。

(6)环保性,即设备减少环境污染或改善环境的能力。

(7)成套性,即设备的配套能力。

(8)适应性,即设备适应不同工作条件,加工不同产品,完成不同工艺的能力。

(9)耐用性,即设备应具有一定的自然寿命。

7.设备购置的经济性评价

(1)投资回收期法

购置设备需要投资。投资回收期,即为设备投资与采用该设备后的年净收入(节约额)之比。比较不同设备购置方案的投资回收期,回收期越短,投资效果越好。

(2)年费用法

它是根据设备的寿命周期,把设备购置费(一次性投资)按复利利率换算为相当于每年的费用支出。年度总费用较低的设备购置方案为最优方案。

(3)现值法

它是根据设备的寿命周期,把设备的年度使用费用,按复利利率,换算成相当于设备购置年份(最初时点)的一次性投资支出。

8.设备购置决策

(1)自制或购买决策分析。

(2)首先必须明确其目的,明确企业对设备的需求。其次,设备自制需要企业具有比较雄厚的技术、经济实力。

(3)租赁与购买决策分析

租赁可以减少企业的长期资本支出,减少贷(借)款利息,及时取得生产所需设备,并减少了设备陈旧过时的风险。但是,由于设备租赁只能根据合同规定取得租赁期内的设备使用权,无权根据生产需要对设备进行改造;租赁期限有一定要求,一般不得低于两年;租赁设备支付的租金总额可能高于设备购置价格等。

(4)必须进一步进行租赁与购买的经济性评价。

9.设备后期管理的概念

设备后期管理的概念是指设备运行过程中的综合管理。包括:设备的合理使用、维护、检查、修理以及设备故障管理等技术性内容。

10.设备ABC分类的概念

为了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能,避免平均使用造成的人力、物力的浪费,对设备进行分类,不同类别的设备,采用不同的管理和维修对象与措施。

11.有形磨损的概念

是指设备在投入生产使用后,由于设备配合表面在外力作用下的相互接触、摩擦、振动和疲劳,以及化学反应的作用,设备的实体会逐渐磨蚀、损耗、变形,甚至老化、断裂。

12.无形磨损的概念

是指由于经济或技术的原因而使设备贬值所产生的损耗。

13.设备故障的概念

是指设备或其零部件在使用过程中,丧失规定功能的不正常现象。

14.设备故障的分类

按设备故障发生的速度,可把故障分为两类,即突发性故障和渐发性故障。

突发性故障,又称损坏性故障,一般是由偶然性因素和意外性因素造成的。渐发性故障,又称劣化性故障,是指由于设备性能逐渐降低、劣化而引起的故障。

15.设备维护的概念

设备的维护是指为保持设备的良好技术状态,延长使用寿命,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一系列作业。

16.设备修理的概念

设备的修理是指修复由于正常原因或非正常原因而造成的设备故障或精度劣化,通过修复或更换磨损、老化的零件,调整或恢复原有技术性能,故障排除等项技术活动,补偿设备的物理磨损,恢复精度,提高效率,延长使用寿命,保持生产能力,以维护生产系统的正常运转。

17.设备的磨损规律

第一阶段——初始磨损阶段。第二阶段——正常磨损阶段。第三阶段——急剧磨损阶段。

18.设备的故障规律

设备故障规律是指设备在寿命周期内,故障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设备的故障规律分为三个阶段:初始故障期、偶发故障期和劣化故障期。

19.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1)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2)一级保养。(3)二级保养。

20.设备修理制度

(1)计划预修制。(2)计划保修制。(3)预防维修制。

(4)其他维修制(生产维修、改善维修、预知维修)。

21.设备的合理使用

(1)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和工艺要求,合理配备各种类型的设备。

(2)保持设备的工作精度。

(3)建立健全合理使用设备的规章制度和相应的责任制。

(4)加强生产现场管理,为设备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5)培训操作者。

22.设备更新的概念

设备更新是指用技术上更先进、经济效益更显著的设备,替换技术上陈旧落后、不能再继续使用、经济上不宜再继续使用的设备。

23.设备改造的概念

设备的技术改造是指运用当代科学技术成果,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对原有设备进行局部改造,以改善其技术性能,提高其综合效率,补偿其无形磨损,使其局部或全部达到当代新设备的水平。2006-6-3

第九章全面管理与ISO 9000系列标准

1.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

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一个组织的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2.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

(1)全员的质量管理

①必须抓好全员的质量教育工作。

②通过制定各部门各级各类人员的质量责任制,形成一个高效、协调、严密的质量管理工作的系统。

③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

(2)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①预防为主,不断改进的思想。

②为顾客服务的思想。

(3)全企业的质量管理

①从组织的角度来看,要求企业各个管理层次都有明确的质量管理活动内容。

②从质量职能角度看,把企业各部门的质量职能充分发挥出来。

(4)多方法的质量管理

①尊重客观事实,尽量用数据说话。

②遵循PDCA循环的工作程序。

③广泛地运用科学技术的新成果。

3.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

①标准化工作。②理化计量工作。③质量信息工作。④质量责任制。⑤质量教育工作。

4.标准化工作

企业的标准化工作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企业的生产、技术、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为内容来制定标准和贯彻标准的一种有组织的活动。

5.计量工作

企业计量工作,是以统一的计量单位制度、组织量值正确传递、保证量值统一为目的的基础工作。

6.质量信息工作

企业建立质量信息中心,它设有专职部门和人员,负责对企业质量的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处理、传递、汇总、储存、建档等工作,并及时向企业领导和有关部门提供准确的信息。

7.质量责任制

质量责任制要求明确企业每个职工在质量管理工作中的具体任务、职责和权限,以便做到质量工作人人有责、事事有人管、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考核有奖罚。

8.质量教育工作

质量教育工作是指不断提高企业全体职工的质量意识,掌握和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自觉提高业务管理水平和操作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工作质量,从而生产出合格产品。

9.ISO 9000系列的由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品品种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使用者无法凭借自己的努力来判断所采购产品的质量是否可靠。企业在产品质量形成过程中需要加强管理并由外部实施监督,这就要求企业建立质量体系,并提供充分说明质量符合要求的客观依据。质量管理的发展也为质量管理统一的标准奠定了基础,特别是全面质量管理被采用后,各国企业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战经验,既丰富和发展了质量管理的理论,又为ISO9000系列标准提供了必要的实践基础。ISO

9000系列标准就是在上述客观条件、要求以及质量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由国际标准化组织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和总结,最后正式发布的。

10.GB/T19000—ISO 9000的名称和内容

GB/T19000—ISO9000是一套精心设计、结构严谨、定义明确、内容具体和实用性强的管理标准,它包括:“两个指南”、“三种质量保证模式”。

(1)“两个指南”是指一头一尾的两个标准,即GB/T19000.1—ISO9000—1《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选择和使用指南》和B/T19004.1—ISO9004—1《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指南》。

(2)“三种质量保证模式”

①GB/T19001—ISO9001《质量体系——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

②GB/T19002—ISO9002《质量体系——生产和安装的质量保证模式》

③GB/T19003—ISO9003《质量体系——最终检验后试验的质量保证模式》

11.ISO 9000族的组成

ISO9000至ISO9004的所有国际标准和各分标准;ISO9001至ISO9002的所有国际标准和分标准;ISO8402—9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

12.ISO 9000系列标准在我国企业中推行的必要性

(1)实施GB/T19000—ISO9000族标准是开展国际贸易的需要。

(2)实施GB/T19000—ISO9000族标准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

(3)实施GB/T19000—ISO9000是加强质量控制的需要。

(4)实施GB/T19000—ISO9000是建立高品位企业文化的需要。

13.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保证体系就是企业以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为目标,运用系统的概念和方法,依靠必要的组织机构,把各部门环节的质量管理活动严密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明确任务、职责、权限,互相协调,互相促进的质量管理体系。

14.质量认证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

(1)设计试制过程的质量管理。(2)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

(3)辅助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4)使用过程的质量管理。

15.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

(1)制定明确的质量计划和质量目标。(2)建立一套灵敏的信息反馈系统。

(3)建立一个综合的质量管理机构。(4)建立一个有效的质量检验工作体系。

(5)广泛开展质量管理小组的活动。(6)组织外协厂质量管理活动。

(7)实现管理标准化和管理程序流程化。

16.质量体系的实施

质量体系的实施程序为:

(1)质量方针、质量目标。

(2)按照结构要素建立一个完善的质量体系结构。

(3)确定选择性要素。

(4)编制质量体系文件。

(5)质量体系审核、质量体系评审和评价。

17.质量保证模式标准的选择

(1)质量保护模式的标准

①GB/T19001——ISO9001《质量体系——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

②GB/T19002——ISO9002《质量体系——生产和安装的质量保证模式》。

③GB/T19003——ISO9003《质量体系——最终检验和试验的质量保证模式》。

(2)质量保证模式标准的选择

①质量保证模式标准的依据选择。

②设计复杂性;产品设计的成熟性和稳定性;生产过程的复杂性;产品特性;产品安全性;经济性。

③证实程度的选择。

通常情况下,证实程度可分为三个等级:存在声明;文件证据;执行见证。具体选择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①产品的经济性、用途和作用条件;②产品设计的复杂性和创新程度;

③生产产品的复杂性和难度;④依据最终检验和试验判断产品质量的能力;

⑤与产品有关的社会要求;⑥供方过去的业绩;

⑦供方与顾客的合作程度。18.认证制度

认证制度,又称为合格评定,是指为进行认证工作而建立的一套程序和管理制度。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产品和质量体系的认证和认证机构的认可。

19.我国的认证制度

我国认证制度的组织结构分为四个层次:授权机构;认可机构;从事认证实践的机构和人员;企业。

我国开始认证工作应遵循的原则:

(1)国家对认证工作实行统一管理;

(2)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作用;

(3)按国际惯例规范我国的认证工作;

(4)对从事认证工作的机构引入竞争机制,使证证机构能够以公正性、可靠性和有效性,通过提供优质服务,取得信誉;

(5)坚持企业自愿申请认证的原则,但对国家规定实行安全认证的产品,在流通领域内实行强制管理;

(6)帮助优秀企业取得市场信誉,取得进入市场的“通行证”。

开展认证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1)以国际指南为基础;(2)自愿性认证和强制性认证相结合;

(3)关于优惠政策;(4)关于认证的管理体制;

(5)不实行独立的进口商品认证制度;(6)对认证检验机构应一视同仁;

(7)实行国家注册检查员和评审员制度;(8)检查、评审同咨询严格分开。

20.认证的要素和类型

(1)认证的基本要素包括型式试验、质量体系检查、监督检验和监督检查。

(2)认证制度的分类:

①按认证的性质分类,有自愿性认证和强制性认证。

②按认证的范围分类,有国家认证、区域认证和国际认证。

③按认证标志分类,有合格标志认证和安全标志认证。

21.ISO 9000系列标准与全面质量管理的比较

(1)原则与认识

ISO9000认为质量形成于产品寿命周期各阶段,TCQ认为的“全过程”是把质量工作的重点

由事后检验把关转移到预防和过程上去。

ISO9000定义的质量是指反映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征总和。TCQ定义的质量是指全面质量,不仅包括产品质量,也包括工作质量。

(2)目的与做法

ISO

9000的目的是通过贯彻标准,使企业的质量体系有效运行,使其具有持续提供符合要求的产品的能力。TCQ的目的是使企业以质量为中心,通过让顾客满意、企业本身的所有成员受益和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3)控制与实施

ISO

9000认为质量形成于社会化大生产的全过程。因此想要保证产品质量,就必须使影响质量的全部因素,在生产全过程中,始终处于控制状态。它通过一套文件化的体系:质量手册、质量体系程序、质量计划和质量记录来达到控制全过程的因素,使之有效。

TQC是在数理统计分析的基础上,一切用数据说话,使用新七种工具和老七种工具作为控制技术,要求全员参加,企业所有人员都参加,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22.实施ISO 9000标准与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关系

二者是动态和静态、基础和发展的关系,而在实践中,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实施系列标准并不是要把已有的质量体系“推”,一切从开始创建一个新的“体系”,而是根据系列标准的要求,对现行的质量体系

进行更新、改造和完善,从而使质量管理活动更加有效。2006-6-3 9:45:07 大西瓜

第九章全面管理与ISO 9000系列标准

1.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

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一个组织的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2.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1)全员的质量管理

①必须抓好全员的质量教育工作。

②通过制定各部门各级各类人员的质量责任制,形成一个高效、协调、严密的质量管理工作的系统。

③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

(2)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①预防为主,不断改进的思想。

②为顾客服务的思想。

(3)全企业的质量管理

①从组织的角度来看,要求企业各个管理层次都有明确的质量管理活动内容。

②从质量职能角度看,把企业各部门的质量职能充分发挥出来。

(4)多方法的质量管理

①尊重客观事实,尽量用数据说话。

②遵循PDCA循环的工作程序。

③广泛地运用科学技术的新成果。

3.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

①标准化工作。②理化计量工作。③质量信息工作。④质量责任制。⑤质量教育工作。

4.标准化工作

企业的标准化工作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企业的生产、技术、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为内容来制定标准和贯彻标准的一种有组织的活动。

5.计量工作

企业计量工作,是以统一的计量单位制度、组织量值正确传递、保证量值统一为目的的基础工作。

6.质量信息工作

企业建立质量信息中心,它设有专职部门和人员,负责对企业质量的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处理、传递、汇总、储存、建档等工作,并及时向企业领导和有关部门提供准确的信息。

7.质量责任制

质量责任制要求明确企业每个职工在质量管理工作中的具体任务、职责和权限,以便做到质量

工作人人有责、事事有人管、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考核有奖罚。

8.质量教育工作

质量教育工作是指不断提高企业全体职工的质量意识,掌握和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自觉提高业务管理水平和操作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工作质量,从而生产出合格产品。

9.ISO 9000系列的由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品品种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使用者无法凭借自己的努力来判断所采购产品的质量是否可靠。企业在产品质量形成过程中需要加强管理并由外部实施监督,这就要求企业建立质量体系,并提供充分说明质量符合要求的客观依据。质量管理的发展也为质量管理统一的标准奠定了基础,特别是全面质量管理被采用后,各国企业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战经验,既丰富和发展了质量管理的理论,又为ISO9000系列标准提供了必要的实践基础。ISO

9000系列标准就是在上述客观条件、要求以及质量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由国际标准化组织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和总结,最后正式发布的。

10.GB/T19000—ISO 9000的名称和内容

GB/T19000—ISO9000是一套精心设计、结构严谨、定义明确、内容具体和实用性强的管理标准,它包括:“两个指南”、“三种质量保证模式”。

(1)“两个指南”是指一头一尾的两个标准,即GB/T19000.1—ISO9000—1《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选择和使用指南》和B/T19004.1—ISO9004—1《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指南》。

(2)“三种质量保证模式”

①GB/T19001—ISO9001《质量体系——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

②GB/T19002—ISO9002《质量体系——生产和安装的质量保证模式》

③GB/T19003—ISO9003《质量体系——最终检验后试验的质量保证模式》

11.ISO 9000族的组成

ISO9000至ISO9004的所有国际标准和各分标准;ISO9001至ISO9002的所有国际标准和分标准;ISO8402—9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

12.ISO 9000系列标准在我国企业中推行的必要性(1)实施GB/T19000—ISO9000族标准是开展国际贸易的需要。

(2)实施GB/T19000—ISO9000族标准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

(3)实施GB/T19000—ISO9000是加强质量控制的需要。

(4)实施GB/T19000—ISO9000是建立高品位企业文化的需要。

13.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保证体系就是企业以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为目标,运用系统的概念和方法,依靠必要的组织机构,把各部门环节的质量管理活动严密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明确任务、职责、权限,互相协调,互相促进的质量管理体系。

14.质量认证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

(1)设计试制过程的质量管理。(2)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

(3)辅助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4)使用过程的质量管理。

15.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

(1)制定明确的质量计划和质量目标。(2)建立一套灵敏的信息反馈系统。

(3)建立一个综合的质量管理机构。(4)建立一个有效的质量检验工作体系。

(5)广泛开展质量管理小组的活动。(6)组织外协厂质量管理活动。

(7)实现管理标准化和管理程序流程化。2006-6-3 9:46:06 大西瓜

16.质量体系的实施

质量体系的实施程序为:

(1)质量方针、质量目标。

(2)按照结构要素建立一个完善的质量体系结构。

(3)确定选择性要素。

(4)编制质量体系文件。

(5)质量体系审核、质量体系评审和评价。

17.质量保证模式标准的选择

(1)质量保护模式的标准

①GB/T19001——ISO9001《质量体系——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

②GB/T19002——ISO9002《质量体系——生产和安装的质量保证模式》。

③GB/T19003——ISO9003《质量体系——最终检验和试验的质量保证模式》。

(2)质量保证模式标准的选择

①质量保证模式标准的依据选择。

②设计复杂性;产品设计的成熟性和稳定性;生产过程的复杂性;产品特性;产品安全性;经济性。

③证实程度的选择。

通常情况下,证实程度可分为三个等级:存在声明;文件证据;执行见证。具体选择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①产品的经济性、用途和作用条件;②产品设计的复杂性和创新程度;

③生产产品的复杂性和难度;④依据最终检验和试验判断产品质量的能力;

⑤与产品有关的社会要求;⑥供方过去的业绩;

⑦供方与顾客的合作程度。

18.认证制度

认证制度,又称为合格评定,是指为进行认证工作而建立的一套程序和管理制度。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产品和质量体系的认证和认证机构的认可。

19.我国的认证制度

我国认证制度的组织结构分为四个层次:授权机构;认可机构;从事认证实践的机构和人员;企业。

我国开始认证工作应遵循的原则:

(1)国家对认证工作实行统一管理;

(2)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作用;

(3)按国际惯例规范我国的认证工作;

(4)对从事认证工作的机构引入竞争机制,使证证机构能够以公正性、可靠性和有效性,通过提供优质服务,取得信誉;

(5)坚持企业自愿申请认证的原则,但对国家规定实行安全认证的产品,在流通领域内实行强制管理;

(6)帮助优秀企业取得市场信誉,取得进入市场的“通行证”。

开展认证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1)以国际指南为基础;(2)自愿性认证和强制性认证相结合;(3)关于优惠政策;(4)关于认证的管理体制;

(5)不实行独立的进口商品认证制度;(6)对认证检验机构应一视同仁;

(7)实行国家注册检查员和评审员制度;(8)检查、评审同咨询严格分开。

20.认证的要素和类型

(1)认证的基本要素包括型式试验、质量体系检查、监督检验和监督检查。

(2)认证制度的分类:

①按认证的性质分类,有自愿性认证和强制性认证。

②按认证的范围分类,有国家认证、区域认证和国际认证。

③按认证标志分类,有合格标志认证和安全标志认证。

21.ISO 9000系列标准与全面质量管理的比较

(1)原则与认识

ISO9000认为质量形成于产品寿命周期各阶段,TCQ认为的“全过程”是把质量工作的重点由事后检验把关转移到预防和过程上去。

ISO9000定义的质量是指反映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征总和。TCQ定义的质量是指全面质量,不仅包括产品质量,也包括工作质量。

(2)目的与做法

ISO

9000的目的是通过贯彻标准,使企业的质量体系有效运行,使其具有持续提供符合要求的产品的能力。TCQ的目的是使企业以质量为中心,通过让顾客满意、企业本身的所有成员受益和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3)控制与实施

ISO

9000认为质量形成于社会化大生产的全过程。因此想要保证产品质量,就必须使影响质量的全部因素,在生产全过程中,始终处于控制状态。它通过一套文件化的体系:质量手册、质量体系程序、质量计划和质量记录来达到控制全过程的因素,使之有效。

TQC是在数理统计分析的基础上,一切用数据说话,使用新七种工具和老七种工具作为控制技术,要求全员参加,企业所有人员都参加,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22.实施ISO 9000标准与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关系

二者是动态和静态、基础和发展的关系,而在实践中,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实施系列标准并不是要把已有的质量体系“推”,一切从开始创建一个新的“体系”,而是根据系列标准的要求,对现行的质量体系

进行更新、改造和完善,从而使质量管理活动更加有效。

第十章质量管理的统计方法

1.质量是反映产品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产品质量可表述或转化为一组全面反映顾客需要的数量指标。测量质量指标所得的数值,就是反映质量特性的数据,简称数据。

2.数据是质量管理的基础,为对产品的质量物质特性和工作质量进行统计分析,首先必须进行数据收集。在质量管理中,收集数据可以实现以下目的:(1)了解生产现状;(2)用于分析某一特定质量问题;(3)用于生产现场控制;(4)用于生产现场的调查;(5)用于工艺过程的调整;(6)用于判断产品质量。

3.数据反映产品的质量特性,质量管理中的数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1)根据质量指标统计特性可将数据分为:A.计量值数据;B.计数值数据。

(2)根据数据的用途可将用途分为:A.分析用数据;B.管理用数据;C.检验用数据;D.推断用数据。

4.质量管理统计方法研究的主要问题是控制数据,亦即质量特性值的波动,缩小或衰减数据波动引起的制品质量特性值的波动,并尽量减少波动造成的质量损失。

5.出现质量波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体有人、机、料、法、环、测等六大方面的因素。按引起数据波动原因的性质,可分为两类:

(1)系统性因素,指在特定情况下发生的,可以避免或消除的因素。系统性因素造成质量特性值的异常波动,对质量特性值的影响较大,但系统性因素易于识别和查找,且可采用相应技术,组织措施予以消除。

(2)随机性因素,指经常性的、不可避免的,具有随机规律的因素。随机性因素造成质量特性的正常波动,对质量特性质的影响较小,但这种因素却难于避免或在技术上予以消除。6.母体,又称总体,是指某一次统计分析中研究对象的全体。构成母体的基本单位,称为个体,按母体包含个体的数量可将母体划分为有限母体和无限母体。

7.子样,又称样本,是指从母体中随机抽取的、一部分个体的集合。构成子样的每个个体,称为样品。抽样检查是统计质量管理的一个基本方法。子样的质量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母体的质量特性。对子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判断母体的质量特性,而不是为了给子样下结论。

8.随机抽样,是指在抽取子样时,要保证使母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样可能的机会被抽到,从而使子样具有代表性。从母体中随机抽取的一部分个体的集合称为随机子样。

9.频数指随机事件在相同条件下进行n次试验,其中某一事件出现的次数。频率是频数与试验次数的比值。频率则是在相同条件下,随机事件出现次数所具有的统计规律性。

10.平均值,又称算术平均值,是子样各样品数值的和除以子样样品个数之商,计算公式为

11.极差,又称范围,指子样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计算公式为:R=Xmax-Xmin。极差是表示数据离散程度的各统计特征数中计算最简单的一种。标准差,是子样方差的正平方根,计算公式为:

12.在生产现场,引起质量波动的因素主要来源于操作者、机器设备、材料、方法、环境和测量,统称5MIE。在稳定的生产状态下,受随机性因素影响的综合结果,其计量值数据即制品质量特性值是正态分布。

13.工序能力,又称工程能力或加工精度,是工序在一定时间内,处于控制(稳定)状态下的实际加工能力,亦即,工序处于控制(稳定)状态下,表现出来的保证制品质量的能力,一般用6个标准差(即:±3)来描述。

14.工序能力指数是表示工序能力满足制品质量标准程度的评价指标。在统计质量管理中,工序能力指数是衡量工序能力的一个综合性指标,反映了该道工序能够稳定地生产合格制品的能力。

高中英语语法大全

(1)表语从句 1.定义:用作表语的从句叫做表语从句。 2.构成:关联词+简单句 3.引导表语从句的关联词的种类: (1) 从属连词that。如: The trouble is that I have lost his address. 麻烦是我把他的地址丢了。 (2) 从属连词whether, as, as if。如: He looked just as he had looked ten years before. 他看起来还与十年前一样。 The question is whether they will be able to help us. 问题是他们是否能帮我们。 注:从属连词if一般不用来引导表语从句,但as if却可引导表语从句,如: All this was over twenty years ago, but it's as if it was only yesterday. gh能跟表语从句的谓语动词一般为系动词be, seem, look等。如: It looked as if it was going to rain. 看起来天要下雨了。 连接副词 where, when, how, why。 如:The problem is who we can get to replace her. 问题是我们能找到谁去替换她呢。 The question is how he did it. 问题是他是如何做此事的。 That was what she did this morning on reaching the attic. 那就是她今晨上了阁楼干的。 解释: 1.连词because可引导表语从句。如: I think it is because you are doing too much. 我想这是因为你做得太多。 2.在一些表示“建议、劝说、命令”的名词后面的表语从句中,谓语动词用虚拟语气。should+动词原形表示,should可省略。如: My suggestion is that we (should) start early tomorrow. 我的建议是我们明天一早就出发。(2)主语从句 1.定义:用作主语的从句叫做主语从句。 2.构成:关联词+简单句 3.引导主语从句的关联词有三类: (1) 从属连词that。如:That they were in truth sisters was clear from the facial resemblance between them. 很明显,她们确是亲姐妹,她们的脸型很相似。 (2) 从属连词whether。如: Whether he’ll come here isn’t clear. 他是否会来这里还不清楚。 (3) 连接代词who, whom, whose, what, which, whoever, whatever, whichever 连接副词 where, when, how, why。如: What she did is not yet known. 她干了什么尚不清楚。 How this happened is not clear to anyone. 这事怎样发生的,谁也不清楚。 Whoever comes is welcome. 不论谁来都欢迎。 Wherever you are is my home ---- my only home. 你所在的任何地方就是我的家----我唯一的家。 解释: 1.主语从句能用it作形式上的主语。常以it作形式主语的句型有: A. It+be+形容词(obvious, true, natural, surprising, good, wonderful, funny, possible, likely, certain, probable, etc.)+that从句。如: It is certain that she will do well in her exam. 毫无疑问她考试成绩会很好。 It is probable that he told her everything. 很可能他把一切都告诉她了。 B. It+be+名词词组(no wonder, an honour, a good thing, a pity, no surprise, etc.)+that

高一英语语法大全

O(∩_∩)O~人教版高一英语词组Unit1 1.argue about 争论….. 2. be fond of 喜欢….. 3. all the time 一直,始终 4. make fire 生火 5. develop a friendship建立友谊 6. care about 关心,担心 7. in order to 为了…… 8. hunt for 搜寻;追寻;寻找 9. such as 例如 10. make friends交朋友 11. be regard as被当作….. 12. click …away 点击……发送 13. make a difference有所不同 14 .drop sb. a line给某人写信 15 keep in mind记住 16.at the end of 在…..的末尾 wake up醒来 wander off 漫步 most of the time 大部分时间 either…or… 或……或……

each other 互相 spend…(in)doing s th 花费时间做某事 be determined to do 决定做…… think about 看法 for example 举例子 work out 得出;解决 argue for 为……辩护 argue with 与……争论/争辩 argue against 争辩…… set up (具体)设置;安装/(抽象)建立do some research 做研究 choose to do sth. 宁愿、偏要、决定做某事catch one’s eye 引起某人的注意 care for 照顾 be intended for/to do 为……而准备、预定reach a doctor 找到医生 must have done 一定是;想必是 get a training 得到训练 as well as ……也 second to 次于 get sb. into使某人进入/陷入 story after story 一个故事接着一个

钢板基础知识大全

钢板基础知识大全 现在汽车车身主要的原材料是钢板,无论是承载式车身,非承载式车身。按照钢板的生产工艺分主要可分为热轧钢板和冷轧钢板两大类。 一、钢板的种类 冷轧钢板生产工艺(宝钢):矿石-高炉炼铁-转炉炼钢-连铸(板坯)-热连轧-酸洗-冷连轧-连续退火(-热镀锌)-卷取/其他(电镀锌/纵剪成带/横剪成板/) 热轧钢板生产工艺(宝钢):矿石-高炉炼铁-转炉炼钢-连铸(板坯)-除鳞-精轧-冷却-卷取-热轧卷(-冷轧)-矫直/纵剪/横剪 二、表征钢板的主要力学性能指标 强度: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是极为重要的强度指标,是金属材料选用的重要依据。强度的大小用应力来表示,即用单位面积所能承受的载荷(外力)来表示,常用单位为MPa。 屈服强度:金属试样在拉力试验过程中,载荷不再增加,而试样仍继续发生变形的现象,称为“屈服”。产生屈服现象时的应力,即开始产生塑性变形时的应力,称为屈服点,用符号σs表示,单位为MPa。一般的,材料达到屈服强度,就开始伴随着永久的塑性变形,因此其是非常重要的指标。 抗拉强度:金属试样在拉力试验时,拉断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用符号σb表示,单位为MPa。 伸长率:金属在拉力试验时,试样拉断后,其标距部分所增加的长度与原始标距长度的百分比,称为伸长率。用符号δ表示。伸长率反映了材料塑性的大小,伸长率越大,材料的塑性越大。 应变强化指数n:钢材在拉伸中实际应力-应变曲线的斜率。其物理意义是,n值高,表示材料在成形加工过程中变形容易传播到低变形区,而使应变分布较为均匀,减少局部变形集中现象,因此n值对拉延胀形非常重要。 塑性应变比r值:r值表示钢板拉伸时,宽度方向与厚度方向应变比之比值。r值越大,表示钢板越不易在厚度方向变形(越不容易开裂),深冲性越好。 表一典型的冷轧钢板性能表EL 1.0-1.6 三、钢板表面质量

(完整word版)项目规章管理制度大全

CB01-XMGL 砚山县城脚至蚌蛾农村公路及砚山县国省道干线公路路面改造工程 项目规章、管理制度 编制: 审核: 复核: 云南福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砚山县城脚至蚌蛾农村公路及砚山县国省道干线公路 路面改造工程第一合同段项目部 2017年3月

目录考勤制度- 1 - 请销假制度- 1 - 卫生管理制度- 2 - 工地宿舍及卫生管理制度- 3 - 场容场貌管理制度 - 3 - 项目财务管理制度 - 4 - 施工现场用电检查制度- 5 - 安全生产教育制度 - 6 - 机械使用保养管理制度- 7 - 现场防火管理制度 - 7 - 文明施工管理制度 - 8 - 检查制度- 10 - 集体宿舍制度- 11 - 车辆管理制度- 12 - 车辆保养制度- 13 - 违规与事故处理制度- 13 - 材料保管制度- 14 - 项目部生活管理制度- 15 - 安全生产技术交底制度- 16 - 消防安全责任制度 - 17 - 环境保护制度- 19 -

考勤制度 1、严格执行请假制度,请假应有正当理由,并按手续提前出具书面报告,经批准后方可离岗。期满后按时上班,如特殊情况,期满后不能上班的及时补办手续,否则一律作旷工处理。 2、凡未经批准而擅自离岗者,第一次在工程例会上通报并作旷工处理,第二次除在会上通报外扣除当月奖金,累计三次以上报公司做除名处理。 3、病假(除急病外),根据病情及本人的任务安排情况确定休息时间。确需住院治疗的,由项目部领导统一安排有关事宜。 请销假制度 1、本项目部所有管理人员,职工应本着为公着想的思想,请假必须根据施工进度,服从项目部统一安排。 2、因公出差,事假等均应履行手续,管理人员必须由项目经理同意,班组职工必须由班组长同意,方可安排出差或休假,财务凭手续考勤,未经领导同意擅自休假出差者作旷工或离岗处理。 3、项目部根据请假人员请假事因性质的轻重,给予考虑安排,有急事的职工给予优惠安排,一般请假作统一安排。 4、每月休息4天,中途期间遇紧急事情需要延长假期时,需要向公司提交请假申请。 5、假期满后应及时销假,否则视为旷工。

高中英语语法大全归纳总结-高中语法归纳总结

高中英语语法权威解析 目录: 第01章名词性从句 第02章“It”用法及其句型与固定搭配讲解 第03章高中英语语法中得省略现象 第04章主谓一致 第05章动词不定式 第06章倒装结构 第07章定语从句 第08章被动语态 第09章祈使句 第10章感叹句 第11章疑问句 第12章名词 第一章名词性从句 在句子中起名词作用得句子叫名词性从句(Noun Clauses)。名词性从句得功能相当于名词词组, 它在复合句中能担任主语、宾语、表语、同位语、介词宾语等,因此根据它在句中不同得语法功能,名词从句又可分别称为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与同位语从句、一. 主语从句 主语从句就是在复合句中充当主语得从句,通常放在主句谓语动词之前或由形式主语it 代替,而本身放在句子末尾。 1. It 作形式主语与it引导强调句得比较 It 作形式主语代替主语从句,主要就是为了平衡句子结构,主语从句得连接词没有变化、而i t引导得强调句则就是对句子某一部分进行强调,无论强调得就是什么成分,都可用连词that。被强调部分指人时也可用who/whom、例如: a) It isapitythatyoudidn’t go to seethefilm.您不去瞧那场电影真可惜。 b) It doesn’tinterest me whetheryou succeed or not、我对您成功与否不感兴趣、 c) Itisin themorning thatthe murder took place. 谋杀案就是在早上发生得、(强调句型) d) It is John that broke thewindow。就是John打碎得窗户。(强调句型) 2、用it 作形式主语得结构 (1)It is + 名词+从句 It is afact that…事实就是… It is an honor that …非常荣幸 It iscommon knowledge that …就是常识 (2)It is + 形容词+从句 It is natural that…很自然… It isstrange that…奇怪得就是…(3) It is+不及物动词+ 从句 Itseems that…似乎… It happenedthat…碰巧… Itappears that…似乎…

项目管理制度(范本)

项目管理制度(范本)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贯彻公司以市场为中心的基本思想,理顺项目管理中人、财、物的关系,明确工作责任,充分体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原则,遵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公司其他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定义 第二条遵循项目经理负责制的原则,通过项目经理和项目组织的努力,运用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对特定项目及其相关可利用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项目的预定目标。 第三条适用范围 1.硬件工程:除纯硬件销售之外的硬件项目,包括网络设备安装工程、综合布线工程、监控产品的安装工程等。 2.软件工程:凡公司自行开发及代理软件项目,包括OA系统、MIS系统,电子商务 软件,企业的MRP、MRPII、ERP等。 3.综合性工程:划分为硬件分项工程、软件分项工程实施管理。 4.其他应该实行项目管理的工程。 第四条名词解释 1.项目业务经理:在项目签约以前的项目经理,主要负责完成项目的前期需求调研及 总体 设计 方案,从项目的前期公关、跟踪,直至项目的签约。 2.项目实施经理:在项目签约之后的项目经理,主要负责项目的详细调研及详细设计 方案,从实施计划的制定、执行,直至项目的完工验收。 3.责任业务员:按公司有关规定,与项目成败具有直接利益关系的人员。 第三章流程 第五条项目准备 1.业务信息的管理 2.意向客户的确定

第六条项目立项 1.立项 2.跟踪 3.签约 第七条项目实施 1.确定实施小组 2.制定实施计划 3.编制项目预算 4.执行实施计划 5.协助项目决算 6.项目内部评审 7.完成竣工验收 8.提交竣工文档 第八条项目终止 第九条项目文件归档 第四章项目准备 第十条适用范围:销售中心 第十一条业务信息的管理 1.任务:项目信息调研,收集、汇总项目业务信息。 2.工作流程:业务员每日向部门经理汇报;部门经理每日向市场总监汇报;市场总监每周向总经理汇报。 3.形式:口头、书面、随时报告;晨会、行政例会。 4.报表:《意向客户日报表》、《意向客户周报表》。 第五章项目立项

高中英语语法总结大全-形容词和副词

高中英语语法大全之形容词和副词 形容词及其用法 形容词修饰名词,说明事物或人的性质或特征。通常,可将形容词分成性质形容词和叙述形容词两类,其位置不一定都放在名词前面。 1)直接说明事物的性质或特征的形容词是性质形容词,它有级的变化,可以用程度副词修饰,在句中可作定语、表语和补语。例如:hot 热的。 2)叙述形容词只能作表语,所以又称为表语形容词。这类形容词没有级的变化,也不可用程度副词修饰。大多数以a开头的形容词都属于这一类。例如:afraid 害怕的。 (错)He is an ill man. (对)The man is ill. (错)She is an afraid girl. (对)The girl is afraid. 这类词还有:well,unwell,ill,faint,afraid,alike,alive,alone,asleep,awake 等。 3)形容词作定语修饰名词时,要放在名词的前边。但是如果形容词修饰以-thing为字尾的词语时,要放在这些词之后,例如: something nice 以-ly结尾的形容词 1)大部分形容词加-ly可构成副词。但friendly,deadly,lovely,lonely,likely,lively,ugly,brotherly,仍为形容词。 改错:(错)She sang lovely. (错)He spoke to me very friendly. (对)Her singing was lovely. (对)He spoke to me in a very friendly way. 2)有些以-ly 结尾既为形容词,也为副词。 daily,weekly,monthly,yearly,early The Times is a daily paper. The Times is published daily. 用形容词表示类别和整体 1)某些形容词加上定冠词可以泛指一类人,与谓语动词的复数连接。如:the dead,the living,the rich,the poor,the blind,the hungry The poor are losing hope. 2)有关国家和民族的形容词加上定冠词指这个民族的整体,与动词的复数连用。 the British,the English,the French,the Chinese. The English have wonderful sense of humor. 多个形容词修饰名词的顺序 多个形容词修饰名词时,其顺序为: 限定词--数词--描绘词--(大小,长短,形状,新旧,颜色) --出处--材料性质,类别--名词 a small round table a tall gray building

钢材基础知识大全

钢材基础知识大全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LINDA on December 15, 2012.

钢材基础知识(一)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一、钢及其分类 1、按冶炼方法分类: 平炉钢:包括碳素钢和低合金钢。按炉衬材料不同又分酸性和碱性平炉钢两种。 转炉钢:包括碳素钢和低合金钢。按吹氧位置不同又分底吹、侧吹和氧气顶吹转炉钢三种。 电炉钢:主要是合金钢。按电炉种类不同又分电弧炉钢、感应电炉钢、真空感应电炉钢和电渣炉钢四种。 沸腾钢、镇静钢和半镇静钢:按脱氧程度和浇注制度不同区分。 2、按化学成分分类: 碳素钢:是铁和碳的合金。据中除铁和碳之外,含有硅、锰、磷和硫等元素。 按含碳量不同可分为低碳(C<%)、中碳(C:%%)和高碳(C>%)钢三类。 碳含量小于%的钢称工业纯铁。 普通低合金钢:在低碳普碳钢的基础上加入少量合金元素(如硅、钙、钛、铌、硼和稀土元素等,其总量不超过3%)。而获得较好综合性能的钢种。

合金钢:是含有一种或多种适量合金元素的钢种,具有良好和特殊性能。按合金元素总含量不同可分为低合金 (总量<5%)、中合金(合金总量在5%-10%)和高合金(总量>10%)钢三类。 3、按用途分类: 结构钢:按用途不同分建造用钢和机械用钢两类。建造用钢用于建造锅炉、船舶、桥梁、厂房和其他建筑物。机械用钢用于制造机器或机械零件。 工具钢:用于制造各种工具的高碳钢和中碳钢,包括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和高速工具钢等。 特殊钢:具有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能的特殊用途钢类,包括不锈耐酸钢、耐热钢、电热合金和磁性材料等。 二、钢材及其分类 炼钢炉炼出的钢水被铸成钢坯,钢锭或钢坯经压力加工成钢材(钢铁产品)。钢材种类很多,一般可分为型、板、管和丝四大类。 1、型钢类 型钢品种很多,是一种具有一定截面形状和尺寸的实心长条钢材。按其断面形状不同又分简单和复杂断面两种。前者包括圆钢、方钢、扁钢、六角钢和角钢;后者包括钢轨、工字钢、槽钢、窗框钢和异型钢等。直径在的小圆钢称线材。 2、钢板类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制度大全.doc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制度大全1 管理制度目录 一、技术管理制度 1、图纸会审制度……………………………………………………… 2、施工组织设计管理制度…………………………………………… 3、技术交底制度……………………………………………………… 4、材料、设备进场检验制度………………………………………… 5、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制度…………………………………………… 6、技术内业资料管理制度…………………………………………… 7、材料计划管理制度………………………………………………… 8、进度计划管理制度………………………………………………… 9、技术总结制

度……………………………………………………… 10、试验管理制度……………………………………………………… 11、测量管理制度……………………………………………………… 12、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13、干燥箱使用及注意事项…………………………………………… 14、振动台使用、维修规程…………………………………………… 15、标准养护箱使用、保养规程……………………………………… 16、压力机试验操作规程……………………………………………… 二、质量管理制度 1、质量目标管理制度………………………………………………… 2、样板先行制度………………………………………………………

3、质量检查制度……………………………………………………… 4、主要分项工程重点检验制度……………………………………… 5、质量评定制度……………………………………………………… 6、质量事故处理办法………………………………………………… 7、质量优劣奖罚制度(49) 三、进度管理制度 1、施工进度计划……………………………………………………… 2、施工进度计划的实施……………………………………………… 3、施工进度计划的检查与调整……………………………………… 四、文件资料管理制度 1、公司文件管理制度………………………………………………… 2、项目收发文件管理制

常用钢材知识大全剖析

简介:钢材知识目录第一讲钢的分类第二讲钢材的分类第三讲我国钢号表示方法第四讲常用钢 ... 关键字:常用钢材知识大全 钢材知识目录 第一讲钢的分类 第二讲钢材的分类 第三讲我国钢号表示方法 第四讲常用钢材选用知识列表 第五讲板材的有关实用知识(一) 第五讲板材的有关实用知识(二) 第五讲板材的有关实用知识(三) 第六讲型材的有关实用知识 第七讲管材的有关实用知识 第八讲不锈钢的有关实用知识 第九讲钢材的尺寸和重量 第十讲名词解释 第一讲钢的分类 一、黑色金属、钢和有色金属 在介绍钢的分类之前先简单介绍一下黑色金属、钢与有色金属的基本概念。 1、黑色金属是指铁和铁的合金。如钢、生铁、铁合金、铸铁等。钢和生铁都是以铁为基础,以碳为主要添加元素的合金,统称为铁碳合金。 生铁是指把铁矿石放到高炉中冶炼而成的产品,主要用来炼钢和制造铸件。 把铸造生铁放在熔铁炉中熔炼,即得到铸铁(液状),把液状铸铁浇铸成铸件,这种铸铁叫铸铁件。 铁合金是由铁与硅、锰、铬、钛等元素组成的合金,铁合金是炼钢的原料之一,在炼钢时做钢的脱氧剂和合金元素添加剂用。 2、把炼钢用生铁放到炼钢炉内按一定工艺熔炼,即得到钢。钢的产品有钢锭、连铸坯和直接铸成各种钢铸件等。通常所讲的钢,一般是指轧制成各种钢材的钢。钢属于黑色金属但钢不完全等于黑色金属。 3、有色金属又称非铁金属,指除黑色金属外的金属和合金,如铜、锡、铅、锌、铝以及黄铜、青铜、铝合金和轴承合金等。另外在工业上还采用铬、镍、锰、钼、钴、钒、钨、钛等,这些金属主要用作合金附加物,以改善金属的性能,其中钨、钛、钼等多用以生产刀具用的硬质合金。以上这些有色金属都称为工业用金属,此外还有贵重金属:铂、金、银等和稀有金属,包括放射性的铀、镭等。

项目管理制度大全

高台县城至大湖湾文化旅游风景区道路工程(PPP项目经理部 项 目 管 理 制 度

二零一七年六月 目录 第一章项目简介 (1) 第二章项目领导分工明细 (2) 第三章岗位职责 (3) 项目经理部职责 (3) 项目经理职责 (4) 项目总工程师职责 (4) 项目副经理职责 (5) 工程技术部职责 (5) 工程部部长职责 (6) 现场工程师职责 (7) 测量班职责 (7) 资料员职责 (8) 安全质量部职责 (8) 安质部部长职责 (8) 质检员职责 (9) 安全员职责 (9) 综合办公室职责 (9)

办公室主任职责 (10) 财务部职责 (10) 财务部部长职责 (11) 出纳员职责 (12) 物资设备部职责 (12) 材料员职责 (12) 计划部职责 (13) 计划员职责 (13) 试验室职责 (14) 试验室主任职责 (14) 试验员工作职责 (14) 试验样品保管员岗位职责 (15) 试验资料保管员岗位职责 (15) 试验仪器保管员工作职责 (15) 征迁协调部职责.................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施工技术管理 (16) 第一节项目技术管理制度 (16) 第二节工程测量管理办法 (19) 第三节项目工程试验管理办法 (20) 第五章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管理 (22) 第一节工程质量管理办法 (22)

第二节工程施工安全措施 (24) 第三节安全生产纪律 (26) 第四节文明施工措施 (27) 第六章经营管理办法 (28) 第一节经济合同的管理办法 (28) 第七章项目日常工作和职工生活管理办法 (30) 第一节行政管理规定 (30) 第二节考勤制度 (31) 第三节出差、请销假、休假制度 (32) 第四节办公用品管理规定 (33) 第五节伙食管理规定 (33) 第六节卫生责任管理制度 (34) 第七节会议制度 (34) 第八节车辆管理制度 (35) 第九节公章管理制度 (36) 第十节临时工管理有关规定 (36) 第八章经费开支管理办法 (36) 管理费用使用规定 (37) 备用金使用规定 (38) 行政用车费用管理规定 (39)

高中英语语法大全(新版)

英语语法大全 第一部分:词类、句子成分和构词法: 1、词类:英语词类分十种: 名词、形容词、代词、数词、冠词、动词、副词、介词、连词、感叹词。 1、名词(n.):表示人、事物、地点或抽象概念的名称。如:boy, morning, bag, ball, class, orange. 2、代词(pron.):主要用来代替名词。如:who, she, you, it . 3、形容词(adj..):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或特征。如:good, right, white, orange . 4、数词(num.):表示数目或事物的顺序。如:one, two, three, first, second, third, fourth. 5、动词(v.):表示动作或状态。如:am, is, are, have, see . 6、副词(adv.):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说明时间、地点、程度等。如:now, very, here, often, quietly, slowly. 7、冠词(art..):用在名词前,帮助说明名词。如:a, an, the. 8、介词(prep.):表示它后面的名词或代词与其他句子成分的关系。如in, on, from, above, behind. 9、连词(conj.):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如and, but, before . 10、感叹词(interj..)表示喜、怒、哀、乐等感情。如:oh, well, hi, hello. 2、句子成分:英语句子成分分为七种: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表语、宾语补足语。 1、主语是句子所要说的人或事物,回答是“谁”或者“什么”。通常用名词或代词担任。 如:I‘m Miss Green.(我是格林小姐) 2、谓语动词说明主语的动作或状态,回答“做(什么)”。主要由动词担任。如:Jack cleans the room every day. (杰克每天打扫房间) 3、表语在系动词之后,说明主语的身份或特征,回答是“什么”或者“怎么样”。通常由名 词、代词或形容词担任。如:My name is Ping ping .(我的名字叫萍萍) 4、宾语表示及物动词的对象或结果,回答做的是“什么”。通常由名词或代词担任。如: He can spell the word.(他能拼这个词) 有些及物动词带有两个宾语,一个指物,一个指人。指物的叫直接宾语,指人的叫间接 宾语。间接宾语一般放在直接宾语的前面。如:He wrote me a letter . (他给我写了 一封信) 有时可把介词to或for加在间接宾语前构成短语,放在直接宾语后面,来强调间接宾 语。如:He wrote a letter to me . (他给我写了一封信) 5、定语修饰名词或代词,通常由形容词、代词、数词等担任。如: Shanghai is a big city .(上海是个大城市) 6、状语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通常由副词担任。如:He works hard .(他工作努力) 7、宾语补足语用来说明宾语怎么样或干什么,通常由形容词或动词充当。如:They usually keep their classroom clean.(他们通常让教室保持清洁)/ He often helps me do my lessons.(他常常帮我做功课)/ The teacher wanted me to learn French all by myself.(老师要我自学法语) ☆同位语通常紧跟在名词、代词后面,进一步说明它的情况。如:Where is your classmate Tom ?(你的同学汤姆在哪里?) 3、构词法:英语构词法主要有:合成法、派生法和转换法。 1、合成法:如:spaceship, headache, basketball, playground等等。 2、派生法: (1)派生名词:①动词+er/or②动词+ing③动词+(t)ion④形容词+ness⑤其他,如: inventor, learner, swimming, congratulation, kindness, carelessness, knowledge (2)派生形容词:①名词+y②名词+ful③动词+ing/ed④friendly⑤dangerous⑥ Chinese; Japanese⑦English⑧French⑨German⑩国名+(i)an如:snowy, sunny, hopeful, beautiful, interesting, follwing, daily(每日的),nervous, delicious (3)派生副词:①形容词+ly ②其它,如:slowly, angrily, full→fully, good→well, possible

《高中英语语法汇总》最全、最实用

《高中英语语法大全》 本文件内容丰富,讲解详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包括高中英语中非常详尽的知识点、易错点、易混点、常考点等,是高中学生和老师非常实用而而且管用语法大全。适合不同层次的高中学生使用。 《高中英语语法大全》第01章名词 一、概说 名词是表示人、事物、抽象概念等名称的词,如boy 男孩,mother 母亲,news 消息,progress 进步,computer 计算机,Tom 汤姆,Paris 巴黎,Japan 日本,furniture 家具,等。 名词根据其词汇意义,通常分为专有名词和普通名词。专有名词主要指人、地方、组织、机构等的专有的名称,专有名词的第一个字母通常大写,如Mary 玛丽,Mr Green 格林先生,Beijing 北京,等;普通名词通常指人、物、概念等的一般名称。根据普通名词的语法性质,它又可以细为个体名词、物质名词、集合名词和抽象名词四类:个体名词表示人或物的个体,如girl 女孩,pen 钢笔,等;物质名词表示无法分为个体的实物,如wood 木头,meat 肉,等;集合名词表示若干个体组成的集合体,如:family 家庭,crowd 人群,等;抽象名词表示性质、行为、状态、感情等抽象概念,如work 工作,happiness 幸福,等。 二、名词的数 1.名词复数的构成方法 (1)在一般情况下,加词尾 -s: book / books 书 pen / pens 钢笔 face / faces 脸 (2)以 s, x, z, sh, ch 等结尾的名词,通常加词尾 -es: bus / buses 公共汽车 box / boxes 盒子 dish / dishes 盘子 注:有些以 ch 结尾的名词,由于其发音不是 [k] 而是 [tf],那么其复数形式应加词尾–s,如stomach / stomachs 胃。 (3)以y 结尾的名词,其复数构成要分两种情况:以“辅音字母+y”结尾的名词,将 y 改为 ies;以“元音字母+y”结尾的名词,直接加词尾s: city / cities 城市 boy / boys 男孩 key / keys 钥匙

项目管理制度最新

项目管理制度最新 1、目的 制订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制度,以确保工程项目施工过程得到控制,并最终保证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以满足国家法律法规和建设方的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策划、施工设计、施工准备、施工质量和服务的控制。 3、职责 3.1项目经理部是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的归口管理部门。 3.2其他部门配合项目经理部做好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 4、工作程序 4.1策划 4.1.1组织准备 总经理确定每个项目的项目经理,以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并配备相应的人员,以满足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需要。 4.1.2技术交底 项目经理部应按规定接收设计文件,参加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与项目施工有关的人员应通过学习设计文件,参加图纸会审(工程参建单位的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熟悉和了解工程特点、设计意图,掌握相关的工程技术和质量要求,并从施工的角度提出设计修改和优

化意见。 4.1.3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策划 对于确定的建筑装饰装修合同,项目经理组织有关人员(技术、质量、预算、采购等人员),依据项目招投标策划情况,合同要求及技术交底情况,对该工程项目施工质量进行策划,形成项目策划书,包括: (1)项目质量目标和要求:质量目标包括单项单位工程,分项分部工程目标,可包含检验批优良率、合格率的目标。 (2)项目经理部组织机构,人员及岗位职能分配、图表或说明内容。 (3)施工管理依据的文件清单和文本,包括国家法律、地方法规的要求。 (4)劳动力配置计划、临时设施和施工机具配置计划、主要工程物资采购计划、分包计划、施工方案编制计划,施工 详图出图计划等资源的需求和配置方案。 (5)施工场地、道路、水电、消防、临时设施规划,施工现场总平面图。 (6)质量关键点及其控制措施,关键工序施工方案,特殊过程管理方案。本公司装饰装修工程,含隐蔽工程,按制订 的《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工艺标准》执行。 (7)进度计划及控制措施。 (8)检验试验计划(各工序、施工阶段需要进行的检验试验

最新国家钢材标准知识大全

基本概念及生产方法我国钢号表示方法钢材专业名词介绍热连轧钢板产品简介板材常识具体介绍船体用结构钢介绍牌号表示方法型材相关实用知 识管材相关实用知识不锈钢相关实用知识钢材的尺寸和重量表示方法(一)表示方法(二)表示方法(三)表示方法(四)进出口贸易合同的交货条款 钢材基本概念及生产方法 钢材基本概念及生产方法 1 、钢材的概念:钢是铁、碳和少量其它元素的合金。钢材是钢锭、钢坯或钢材通过压力加工制成我们所需要的各种形状、尺寸和性能的材料。钢材是国家建设和实现四化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资,应用广泛、品种繁多,根据断面形状的不同、一般分为型材、板材、管材和金属制品四大类、为了便于组织钢材的生产、订货供应和搞好经营管理工作,又分为重轨、轻轨、大型型钢、中型型钢、小型型钢、冷弯型钢,优质型钢、线材、中厚钢板、薄钢板、电工用硅钢片、带钢、无缝钢管、焊接钢管、金属制品等品种。 钢是铁、碳和少量其它元素的合金。不锈钢或者 10.5% 或以上铬金含量的抗腐蚀性合金钢是该类金属的通用术语。应该记住不锈钢并不是说这种钢材不生锈或不会被腐蚀,而只不过是它比不含铬的合金的耐腐蚀性能强得多。除了铬金属之外,其它金属元素如镍、钼、钒等也可以加入合金中用于改变合金钢的性能,从而生产出不同等级、不同性能的不锈钢。因应用目的和场所的不同,仔细挑选性能最为合适的不锈钢所制造的刀具,对于提高特定工作的工作效率和成功概率至关重要。刀具中不同金属元素带来的优点。简单地说:钢就是铁和碳的合金。其它成分是为了使钢材性能有所区别。以下以字母顺序列出重要的钢材,他们包含以下成分: 碳( Carbon)- 存在于所有的钢材,是最重要的硬化元素。有助于增加钢材的强度,我们通常希望刀具级别的钢材拥有 0.5% 以上的碳,也成为高碳钢。 铬( Chromium) - 增加耐磨损性,硬度,最重要的是耐腐蚀性,拥有 13% 以上的认为是不锈钢。尽管这么叫,如果保养不当,所有钢材都会生锈的。 锰( Manganese ) - 重要的元素,有助于生成纹理结构,增加坚固性,和强度、及耐磨损性。在热处理和卷压过程中使钢材内部脱氧,出现在大多数的刀剪用钢材中,除了 A-2,L-6 和 CPM 420V 。 钼( Molybdenum ) - 碳化作用剂,防止钢材变脆,在高温时保持钢材的强度,出现在很多钢材中,空气硬化钢(例如 A-2,ATS-34 )总是包含 1% 或者更多的钼 , 这样它们才能在空气中变硬。 镍( Nickle ) - 保持强度、抗腐蚀性、和韧性。出现在 L-6\AUS-6 和 AUS-8 中。 硅( Silicon ) - 有助于增强强度。和锰一样,硅在钢的生产过程中用于保持钢材的强度。 钨( Tungsten ) - 增强抗磨损性。将钨和适当比例的铬或锰混合用于制造高速钢。在高速钢 M-2 中就含有大量的钨。 钒( Vanadium ) - 增强抗磨损能力和延展性。一种钒的碳化物用于制造条纹钢。在许多种钢材中都含有钒,其中 M-2 , Vascowear , CPM T440V 和 420VA 含有大量的钒。而 BG-42 与 ATS-34 最大的不同就是前者含有钒。 2、钢材种类 炼钢炉炼出的钢水被铸成钢坯,钢锭或钢坯经压力加工成钢材(钢铁产品)。钢材种类很多,一般可分为型、板、管和丝四大类。 1 、型钢类 型钢品种很多,是一种具有一定截面形状和尺寸的实心长条钢材。按其断面形状不同又分简单和复杂断面两种。前者包括圆钢、方钢、扁钢、六角钢和角钢;后者包括钢轨、工字钢、槽钢、窗框钢和异型钢等。直径在 6.5 -9.0mm 的小圆钢称线材。 2 、钢板类 是一种宽厚比和表面积都很大的扁平钢材。按厚度不同分薄板(厚度 < 4mm )、中板(厚度 4 -25mm )和厚板(厚度 > 25mm )三种。钢带包括在钢板类内。

企业和项目部安全管理制度大全

编号:SM-ZD-90457 企业和项目部安全管理制 度大全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企业和项目部安全管理制度大全 简介:该制度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程序化、标准化的流程约定,达成上下级或不 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从而协调行动,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 有条不紊地进行。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建筑工地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一、公司对项目部每月不少于一次安全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问题出具安全整改单,项目部必须认真落实切实有效的纠正预防措施及时落实专人进行整改,并将回复单上报公司进行复查。公司复查验证后纪录。 二、项目部必须每日、每周组织全面的安全大检查、每月组织一次专项检查,季节性和节假日前后应组织全面检查,全面及时地消除施工过程中的事故隐患问题,并做好记录。 三、对吊篮、脚手架由安全员、机修负责人,架子工负责人进行有效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 四、对电器设备,用电机械每星期由机械负责人或电工和安全员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设备,必须及时更换。 五、消防器材每一个月检查一次,对失效的内药及时更换。 六、对查出的安全隐患和问题,实行“三定”措施,即

史上最全钢材基本知识汇总

史上最全钢材基本知识汇总

史上最全钢材基本知识汇总 一、钢材机械性能 1.屈服点(σs) 钢材或试样在拉伸时,当应力超过弹性极限,即使应力不再增加,而钢材或试样仍继续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称此现象为屈服,而产生屈服现象时的最小应力值即为屈服点。设Ps为屈服点s 处的外力,Fo为试样断面积,则屈服点σs =Ps/Fo(MPa) 2.屈服强度(σ0.2) 有的金属材料的屈服点极不明显,在测量上有困难,因此为了衡量材料的屈服特性,规定产生永久残余塑性变形等于一定值(一般为原长度的0.2%)时的应力,称为条件屈服强度或简称屈服强度σ0.2。 3.抗拉强度(σb) 材料在拉伸过程中,从开始到发生断裂时所达到的最大应力值。它表示钢材抵抗断裂的能力大小。与抗拉强度相应的还有抗压强度、抗弯强度等。设Pb为材料被拉断前达到的最大拉力,Fo 为试样截面面积,则抗拉强度σb= Pb/Fo (MPa)。

4.伸长率(δs) 材料在拉断后,其塑性伸长的长度与原试样长度的百分比叫伸长率或延伸率。 5.屈强比(σs/σb) 钢材的屈服点(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的比值,称为屈强比。屈强比越大,结构零件的可靠性越高,一般碳素钢屈强比为0.6-0.65,低合金结构钢为0.65-0.75合金结构钢为0.84-0.86。 6.硬度 硬度表示材料抵抗硬物体压入其表面的能力。它是金属材料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一般硬度越高,耐磨性越好。常用的硬度指标有布氏硬度、洛氏硬度和维氏硬度。 布氏硬度(HB) 以一定的载荷(一般3000kg)把一定大小(直径一般为10mm)的淬硬钢球压入材料表面,保持一段时间,去载后,负荷与其压痕面积之比值,即为布氏硬度值(HB)。 洛氏硬度(HR) 当HB>450或者试样过小时,不能采用布氏硬度试验而改用洛氏硬度计量。它是用一个顶角120°的金刚石圆锥体或直径为1.59、3.18mm的

建筑工地管理制度大全

建筑工地食品卫生管理制度 为规范项目部食堂的饮食制作行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集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切实保障项目部管理人员的食品安全和身体健康,项目部食堂应符合以下卫生要求: 1、项目部要加强对食堂的管理,明确一名具体负责人,并指定专职人员负责日常食品采购、卫生管理工作。 2、操作过程中,蔬菜、肉类和水产类食品原料要分池清洗、分开切配。清洗后的待加工食品要注意保洁,不得着地堆放。 3、饭菜在烹调时必须要加工彻底,易发生食物中毒的蔬菜(如扁豆等)、大块畜禽肉、冰冻的水产品必须烧熟、烧透后方可食用。 4、炊事人员和直接接触食品的人员必须经健康体检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时要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并注意个人卫生。禁止腹泻等有碍食品卫生的现症患者上岗。 5、食堂要保证周围环境、加工环境和就餐环境的清洁和卫生,防止蚊蝇孳生,并落实防蝇、防尘、防鼠措施。 6、就餐人群中出现可疑食物中毒症状的,施工单位必须立即报告辖区卫生监督机构,并控制、保护好现场,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调查和处理,不得瞒报、不报可疑食物中毒事件。 工程施工工长 一、全面负责工地生产施工的组织和指挥工作。 二、参加工程项目的图纸会审,并参与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的制定,熟悉图纸和设计要求。 三、根据自治区、市有关要求,做好施工现场暂设建筑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设置。 四、会同工程技术人员对各专业班组按施工进度,图纸要求和设计要求进行技术交底。 五、组织指挥各班组按施工进度,图纸要求和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对每一分项分部工程完工组织班组组长进行自检,对不符合施工规范和验收标准的进行返工,直到合格为止。对下道工序的施工必须经过验收合格才能进行。 六、施工前必须会同安全员搞好安全教育技术交底工作,对违章作业,野蛮作业的坚决制止,抓好安全生产,文明施工。 七、组织设备操作人员、维修人员、管理好各种设备,使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做好周转的充分利用。 八、工程竣工后及时组织人员搞好设备,周转的入库、维修。 九、对有腐蚀的化学物品要采取特殊的保管措施降低污染源。 建筑工程资料员岗位职责 资料员负责工程项目的资料档案管理、计划、统计管理及内业管理工作。 一负责工程项目资料、图纸等档案的收集、管理。 1. 负责工程项目的所有图纸的接收、清点、登记、发放、归档、管理工作:在收到工程图纸并进行登记以后,按规定向有关单位和人员签发,由收件方签字确认。负责收存全部工程项目图纸,且每一项目应收存不少于两套正式图纸,其中至少一套图纸有设计单位图纸专用章。竣工图采用散装方式折叠,按资料目录的顺序,对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建筑详图、结构施工图等建筑工程图纸进行分类管理。 2. 收集整理施工过程中所有技术变更、洽商记录、会议纪要等资料并归档:负责对每日收到的管理文件、技术文件进行分类、登录、归档。负责项目文件资料的登记、受控、分办、催办、签收、用印、传递、立卷、归档和销毁等工作。负责做好各类资料积累、整理、处理、保管和归档立卷等工作,注意保密的原则。来往文件资料收发应及时登记台帐,视文件资料的内容和性质准确及时递交项目经理批阅,并及时送有关部门办理。确保设计变更、洽商的完整性,要求各方严格执行接收手续,所接收到的设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