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报告第2章参考答案yangh1

实验报告第2章参考答案yangh1

实验报告第2章参考答案yangh1
实验报告第2章参考答案yangh1

数学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2.1 MATLAB基础实验

课程名称实验名称

实验教室实验日期班级

学生姓名实验成绩任课教师(签名)

实验目的1.熟悉MATLAB软件的基本操作.

2.掌握基本计算,函数的表示与计算命令.

3.掌握数组(向量)与矩阵的输入、输出、重组、截取和四则运算.

实验内容基本输入输出与计算,各种数学函数的表示与运算,数组与矩阵的表示、处理及运算

实验要求的主要命令和程序清单四则运算,各种乘方开方运算

常用数学函数:sin,cos,tan,exp

数据矩阵处理命令find,length,size

实验过程及结果记录MATLAB软件的基本计算

1.计算下列各式的值:(写出格式及执行结果,(1)为例式)

(1)16

75;

>> 75^16

ans=1.0023e+030

(2)i3

1-;(3)

23

sin;

>> sqrt(1-3*i) >>sin(23*pi/180)

ans = 1.4426 - 1.0398i ans = 0.3907

(4)

π

2

arcsin;(5)88!.

>> asin(2/pi) >> factorial(88)

ans = 0.6901 ans = 1.8548e+134

2.

3

tan

,

2

π

=

=b

e

a e,计算:

(1)5

3

3

25

3

2b

a

ab

a-

+;(2))

sec(arctan a.

>> a=sqrt(exp(exp(1))); b=tan(pi^2/3); >> a=sqrt(exp(exp(1))); b=tan(pi^2/3); >> 2*a^2+3*a*b^3-5*a^3*b^5 >> sec(atan(a))

ans =30.3255 ans =4.0192

3.在计算机上练习以下语句的输入:((1)为求解格式)

实验过程及结果记录(1)

1

4

32

1

2

-

+

x

bx

ax;

>> syms a b x

>> (3*a*x^2+4*b*x^(1/2))/(x-1)

ans=(3*a*x^2+4*b*x^(1/2))/(x-1)

(2)

1

3

ln

4

2

sin

2+

-

?

?

?

?

?

+

x

x

x

π

>> syms x

>> (sin(2*x+pi/4)-log(3*x))/sqrt(x^2+1)

ans= (sin(2*x+1/4*pi)-log(3*x))/(x^2+1)^(1/2)

(3)x

e

x

x2

2)

2

sin

(cos-.

>> syms x

>> (cos(x)^2-sin(2*x))*exp(2*x)

ans =(cos(x)^2-sin(2*x))*exp(2*x)

4.在matalb中输入矩阵A

2421

5043

6913

0278

-

??

?

- ?

=

?

--

?

-

??

,将所有小于0的元素放入向量b中,将A矩阵中元素为负数的位置全部替换为100。

>> A=[2 4 -2 1; -5 0 4 3; 6 9 -1 -3; 0 2 -7 8]

>> b=A(find(A<0))

>>A(find(A<0))=100

结果:

A =

2 4 -2 1

-5 0 4 3

6 9 -1 -3

0 2 -7 8

b =

-5

-2

-1

-7

-3

A =

2 4 100 1

100 0 4 3

6 9 100 100

0 2 100 8

5.完成将A矩阵拉成一个列向量。>> C=A(:)

C =

2

100

6

4

9

2

100

4

100

100

1

3

100

8

思考及习题结合实验结果及相关理论完成思考及习题内容如何利用软件对函数的连续性进行判断?

实验报告2.2 MATLAB绘图实验

课程名称实验名称

实验教室实验日期班级

学生姓名实验成绩任课教师(签名)

实验目的1.熟悉MATLAB软件的作图功能.

2.掌握基本二维和三维作图.

3.掌握图形窗口的操作.

实验内容1.作二维图,符号函数作图

2.练习多窗口,多图命令,图形界面属性的修改。

3.作三维图

实验

要求

的主

要命

令和

程序

清单

绘图命令plot,ezplot,fplot,meshgrid,mesh,surf

实验过程及结果记录绘图实验(写出输入的命令,并画出草图)

1. 在一幅图上画出两个周期的正弦曲线和余弦曲线,画出坐标轴,加上各种图注,余弦曲线用红色.

x1=linspace(0,4*pi,100);y1=sin(x1);

x2=linspace(0,4*pi,100);y2=cos(x2);

plot(x1,y1,x2,y2,'r')

xlabel('x轴')

ylabel('y轴')

title('二维图 -正弦曲线和余弦曲线')

024********

-1

-0.8

-0.6

-0.4

-0.2

0.2

0.4

0.6

0.8

1

x轴

y

二维图 -正弦曲线和余弦曲线

2.在一个窗口画出四幅图,分别绘制cos(lnx),tanx,lnx, 0.2x

e的图形,并加上造当的图形修饰.

x1=linspace(0.1,10,100);

y1=cos(log(x1));

x2=linspace(-1.5,1.5,100) ;

y2=tan(x2) ;

x3=linspace(0.1,10,100) ;

y3=log(x3) ;

实验过程及结果记录

x4=linspace(-5,5,100) ;

y4=exp(0.2*x4) ;

subplot(2,2,1) ;plot(x1,y1) ;title('cos(lnx)');

subplot(2,2,2) ;plot(x2,y2) ;title('tan(x)');

subplot(2,2,3) ;plot(x3,y3) ;title('log(x)');

subplot(2,2,4) ;plot(x4,y4) ;title('exp(0.2*x)');

0510

-1

-0.5

0.5

1

cos(lnx)

-2-1012

-20

-10

10

20

tan(x)

0510

-4

-2

2

4

log(x)

-505

1

2

3

exp(0.2*x)

3. 绘出函数sin,22,22

z x xy x x

=-≤≤-≤≤的三维曲面图

x=linspace(-2,2,100); y=linspace(-2,2,100);

[X,Y]=meshgrid(x,y);

Z=X.*sin(X.*Y);

mesh(X,Y,Z);

surf(X,Y,Z);

-2

-1

1

2

-2

-1

1

2

-2

-1

1

2

4.绘制山区地貌图(数据见习题2)

要在某山区方圆大约27平方公里范围内修建一条公路,从山脚出发经过一个居民区,再到达一个矿区。横向纵向分别每隔400米测量一次,得到一些地点的高程:(平面区域0<=x<=5600,0<=y<=4800),需作出该山区的地貌图和等高线图。

x=0:400:5600;

y=0:400:4800;

z=[370 470 550 600 670 690 670 620 580 450 400 300 100 150 250;... 510 620 730 800 850 870 850 780 720 650 500 200 300 350 320;... 650 760 880 970 1020 1050 1020 830 900 700 300 500 550 480 350;... 740 880 1080 1130 1250 1280 1230 1040 900 500 700 780 750 650 550;...

830 980 1180 1320 1450 1420 1400 1300 700 900 850 840 380 780 750;...

880 1060 1230 1390 1500 1500 1400 900 1100 1060 950 870 900 930 950;...

910 1090 1270 1500 1200 1100 1350 1450 1200 1150 1010 880 1000 1050 1100;...

950 1190 1370 1500 1200 1100 1550 1600 1550 1380 1070 900 1050 1150 1200;...

1430 1430 1460 1500 1550 1600 1550 1600 1600 1600 1550 1500 1500 1550 1550;...

1420 1430 1450 1480 1500 1550 1510 1430 1300 1200 980 850 750 550 500;...

1380 1410 1430 1450 1470 1320 1280 1200 1080 940 780 620 460 370 350;...

1370 1390 1410 1430 1440 1140 1110 1050 950 820 690 540 380 300 210;...

1350 1370 1390 1400 1410 960 940 880 800 690 570 430 290 210 150];

meshz(x,y,z),rotate3d

xlabel('X'),ylabel('Y'),zlabel('Z') pause figure(2)

contour(x,y,z) pause figure(3)

contour3(x,y,z)

20004000

6000

20004000

6000

0500

1000

1500

2000

X

Y

Z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500100015002000

25003000350040004500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01000

2000

3000

4000

200

400

600800100012001400

思考 及 习题

结合实验结果及相关理论完成思考及习题内容

1. 怎样对隐函数的图形进行显示?

2. 如何利用软件对函数的连续性进行判断? 收 获 感 想

实验报告2.3 MATLAB 编程基础实验

课程名称

实验名称

实验教室 实验日期 班 级 学生姓名

实验成绩

任课教师 (签名)

实验目的 1.熟悉MATLAB 软件的作图功能.

2.掌握基本二维和三维作图.

3.掌握图形窗口的操作.

实验内容 4. 作二维图,符号函数作图

5. 练习多窗口,多图命令,图形界面属性的修改。

6. 作三维图

主要命令和 程序清单

绘图命令plot ,ezplot,fplot,meshgrid,mesh,surf

对以下问题,编写M 文件: 1.将10个学生5门功课的成绩存入成绩矩阵中,进行如下处理。

(1)分别求每门课的最高分、最低分及相应的学生序号。

(2)分别求每门课的平均分和标准方差。

(3)求5门课总分的最高分、最低分及相应学生序号。

实验过程

结果记录

实验过程

结果记录

(4)将5门课总分按从大到小重新排序。

(1)在M文件里输入并按默认文件名保存:

function [maxscore,maxnum,minscore,minnum]=yhfun1(score)

[m,n]=size(score);maxscore=max(score);

maxnum=ones(1,n);minscore=min(score);minnum=ones(1,n);

for i=1:m

for j=1:n

if(score(i,j)==maxscore(j))

maxnum(j)=i;

end

if(score(i,j)==minscore(j))

minnum(j)=i;

end

end

end

在命令窗口中运行以下部分:

score =[71 80 87 89 69; 85 92 74 94 65;

74 90 90 81 92; 81 84 82 91 71;

70 90 76 70 74; 86 85 86 94 85; 76 75 81 73 74; 91 74 78 73 79; 91 75 86 91 67; 83 81 84 87 95];

[maxscore,maxnum,minscore,minnum]=yhfun1(score)

结果:

maxscore = 91 92 90 94 95

maxnum = 9 2 3 6 10

minscore = 70 74 74 70 65

minnum = 5 8 2 5 2

(2)输入:

m=mean(score)

s=std(score)

结果:

m = 80.8000 82.6000 82.4000 84.3000 77.1000

s = 7.7431 6.7032 5.1683 9.2981 10.4291

(3)输入:

total=sum(score');

maxtotal=max(total)

maxnum=find(total==maxtotal)

mintotal=min(total)

minnum=find(total==mintotal)

结果:

total = 396 410 427 409 380 436 379 395 410 430

maxtotal = 436

maxnum = 6

mintotal = 379

minnum = 7

(4)输入:

sort(total,'descend')

结果:

ans = 436 430 427 410 410 409 396 395 380 379

的整数矩阵,(1)输出其中最大数和最小数的值和2.随便输入45

它们的位置。(2)输出其中小于平均值的奇数。

输入:A=[71 80 87 89 69; 85 92 74 94 65;

74 90 90 81 92; 81 84 82 91 71];

maxnum=max(max(A))

[imax,jmax]=find(A==max(max(A)))

minnum=min(min(A))

[imin,jmin]=find(A== min(min(A)))

b=mean(mean(A));

A((A

maxnum = 94

imax = 2

jmax = 4

minnum = 65

imin = 2

jmin = 5

ans = 74

80

74

82

3. 编程求

20

1!

n

n =

输入:

n=20;

sumf=0;

for i=1:n

sumf=sumf+factorial(i); end

sumf

结果:

sumf = 2.5613e+018

4. 一球从100米高度自由落下,每次落地后反跳回原高度的一半,再落下. 求它在第10次落地时,共经过多少米?第10次反弹有多高?

输入:

n=10;

h=100;

d=100;

sum=0;

for i=1:n-1

h=h/2;

d=h*2;

sum=sum+d;

end

h

sum

结果:

h = 0.1953

sum = 199.6094

思考及习题结合实验结果及相关理论完成思考及习题内容

1.for循环和while循环的异同。

2.如何利用软件实现重复的多项判断。

收获感想

实验报告要求及评分标准

XXX项目投资可行性实验报告 一、项目总论(10分) 二、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10分) 三、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0分) 四、财务与敏感性分析(50分) 五、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10分) 格式和排版(10分) 注意:有些内容需自己假设拟定如项目名称、项目发起人等 有些内容要求在参考课本实验材料的基础上找相关的背景资料扩展补充如项目提出的背景、投资的必要性等。 实验报告内容参考 一、项目总论 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章,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章节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总论可根据项目的具体条件,参照下列内容编写。 (一)项目名称 企业或工程的全称。 (二)研究工作依据 根据项目需要进行调查和收集的设计基础资料。 (三)研究工作概况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简要说明项目在行业中的地位,该项目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生产力布局要求;项目拟建的理由与重要性。 (四)可行性研究结论 在可行性研究中,对项目的资金总额及筹措、项目的财务效益与国民经济、社会效益等重大问题,都应得出明确的结论,即对相关章节的研究结论作简要叙述,并提出最终结论。 1、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项目所需总投资额。分别说明项目所需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流动资金总额,并按人民币、外币分别列出。 (2)资金来源。贷款额、贷款利率、偿还条件。合资项目要分别列出中、外各方投资额、投资方式和投资方向。 2、项目财务和经济评论 项目总成本、单位成本。 项目总收入,包括销售收入和其它收入。 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投资回收期、贷款偿还期、盈亏平衡点等指标计算结果。经济内部收益率,经济净现值等指标计算结果。 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在总论章中,可将研究报告各章节中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使审批和决策者对项目全貌有一个综合了解。 4、存在问题及建议 对可行性研究中提出的项目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并提出解决的建议。 二、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这一部分主要应说明项目的发起过程、提出的理由、前期工作的发展过程、投资者的意向、投资的必要性等可行性研究的工作基础。为此,需将项目的提出背景与发展概况作系统地叙述。说明项目提出的背景、投资理由、在可行性研究前已经进行的工作情况及其成果、重要问题的决策和决策过程等情况。在叙述项目发展概况的同时,应能清楚地提示出本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点和问题。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 国家或行业发展规划

电路分析实验报告

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一、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电压源、电流源的概念。 2、掌握电源外特性的测试方法。 二、原理及说明 1、电压源是有源元件,可分为理想电压源与实际电压源。理想电压源在一定的电流 范围内,具有很小的电阻,它的输出电压不因负载而改变。而实际电压源的端电压随着电流变化而变化,即它具有一定的内阻值。理想电压源与实际电压源以及它们的伏安特性如图4-1所示(参阅实验一内容)。 2、电流源也分为理想电流源和实际电流源。 理想电流源的电流是恒定的,不因外电路不同而改变。实际电流源的电流与所联接的电路有关。当其端电压增高时,通过外电路的电流要降低,端压越低通过外电路的电 并联来表示。图4-2为两种电流越大。实际电流源可以用一个理想电流源和一个内阻R S 流源的伏安特性。

3、电源的等效变换 一个实际电源,尤其外部特性来讲,可以看成为一个电压源,也可看成为一个电流源。两者是等效的,其中I S=U S/R S或 U S=I S R S 图4-3为等效变换电路,由式中可以看出它可以很方便地把一个参数为U s 和R s 的 电压源变换为一个参数为I s 和R S 的等效电流源。同时可知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两者 之间不存在等效变换的条件。 三、仪器设备 电工实验装置: DG011、 DG053 、 DY04 、 DYO31 四、实验内容 1、理想电流源的伏安特性 1)按图4-4(a)接线,毫安表接线使用电流插孔,R L 使用1KΩ电位器。 2)调节恒流源输出,使I S 为10mA。, 3)按表4-1调整R L 值,观察并记录电流表、电压表读数变化。将测试结果填入表4-1中。 2、实际电流源的伏安特性 按照图4-4(b)接线,按表4-1调整R L 值,将测试的结果填入表4-1中。

形位公差检测实验报告

目 录 实验一 零件形状误差的测量与检验 实验1—1直线度测量与检验 实验1—2平面度测量与检验 实验1—3圆度测量与检验 实验1—4圆柱度测量与检验 实验二 零件位置误差的测量 实验2—1 平行度测量与检验 实验2—2 垂直度测量与检验 实验2—3 同轴度测量与检验 实验2—4圆柱跳动测量与检验 实验2—4—1圆柱径向跳动测量与检验 实验2—4—2圆柱全跳动测量与检验 实验2—5端面跳动测量与检验 实验2—5—1端面圆跳动测量与检验 实验2—5—1端面全跳动测量与检验 实验2—6 对称度测量与检验 实验三 齿轮形位误差的测量与检验 实验3—1齿圈径向跳动测量与检验 实验3—2齿轮齿向误差测量与检验

实验一 零件形状误差的测量与检验 实验1—1直线度测量与检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测量与检验加深理解直线度误差与公差的定义; 2、熟练掌握直线度误差的测量及数据处理方法和技能; 3、掌握判断零件直线度误差是否合格的方法和技能。 二、实验内容 用百分表测量直线度误差。 三、测量工具及零件 平板、支承座、百分表(架)、测量块(图纸一)。 四、实验步骤 1、将测量块2组装在支承块3上,并用调整座4支承在平板上,再将测量块两端点调整到与平板等高(百分表示值为零),图1-1-1所示。 图1-1-1 用百分表测量直线度误差 2、在被测素线的全长范围内取8点测量(两端点为0和7点,示值为零),将测量数据填入表1-1-1中。 表1-1-1: 单位:μm 测点序号 0 1 2 3 4 5 67计算值 图纸值 合格否 两端点连线法 最小条件法 3、按图1-1-1示例将测量数据绘成坐标图线,分别用两端点连线法和最小条件法计算测量块直线度误差。

实验报告格式与要求

作业格式要求 一、作业题目 围绕如何学习信息安全专业课程,掌握专业知识等内容自拟题目并进行论述。 二、用纸、页面设置要求 作业应按规定格式用计算机打印,纸张大小一律使用A4复印纸,单面打印。 页面设置:每一面的上方(天头)和下方(地脚)应留边25mm左右,左侧(订口)和右侧(切口)应分别留边317mm左右。页码设置为:插入页码,居中。 三、作业内容打印要求 作业中所有标点符号必须是中文全角逗号、句号。 (一)目录 采用四号字,其中每章题目用黑体字,每节题目用宋体字,并注明各章节起始页码,题目和页码用“……”相连,如下所示: 目录(黑体小3号) (自然空一行) 第一章 XXXXXXXX ……………………………………………1 (黑体小4号) 1.1 XXXXXX ………………………………………………2 (宋体小4号) 1.1.1 XXXXX …………………………………………6 (宋体小4号) 第二章 XXXXXXXXXX ………………………………………40(黑体小4号)(二)正文字体要求 每章题目居中、黑体小三号;每节题目左顶边、宋体四号加黑;每小节题目左顶边、宋体小四号加黑。正文文字用宋体小四号汉字和小四号“Times New Roman”英文字体,每自然段首行缩进2个字符。 (三)行间距要求 每章题目与每节题目之间的行距设置:每章题目后设单倍行距,段后0.5 行。

每节题目与小节题目之间的行距设置:每节题目后设单倍行距,段后0.5 行。 正文行距设置:设多倍行距,设置值为1.25。 (四)正文章节序号编制 章,编写为:第一章,第二章…。 节,编写为:1. 1、1. 2…,2. 1、2. 2…。 小节,编写为:1. 1. 1, 1. 1. 2…。 小节以下层次,先以括号为序,如(1),(2)…;再以圈圈为序,如①, ②…。层次采用如下格式: 例如: 第一章 XXXXXXXX(黑体小三号)(单倍行距,段后0.5行) 1. 1 XXXXXXXX(宋体四号加黑)(单倍行距,段后0.5行) 1.1. 1 xxxxxx(宋体小四号加黑) (首行缩进2个字符)(1)xxxxx(小四号宋体) (首行缩进2个字符)① xxxxxx(小四号宋体) (下一章另起一页) 第二章 XXXXXXXX(黑体小三号)(单倍行距,段后0.5行) 2. 1 XXXXXXXX(宋体四号加黑)(单倍行距,段后0.5行) 2.1. 1 xxxxxx(宋体小四号加黑) (首行缩进2个字符)(1)xxxxx(宋体小四号) (首行缩进2个字符)① xxxxxx(宋体小四号) (五)报告的公式、图与表 公式号以章分组编号,如(2-4)表示第二章的第4个公式。 公式尽量采用公式编辑应用程序输入,选择默认格式,公式号右对齐,公式调整至基本居中。 图与表中的文字小于正文中的文字字号。 图与表以章分组编序号,如图3-5表示第三章的第5幅图。

电路分析实验报告-第一次

电路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二、三) 一、实验名称实验二KCL与KVL的验证 二、实验目的 1.熟悉Multisim软件的使用; 2.学习实验Multisim软件测量电路中电流电压; 3.验证基尔霍夫定理的正确性。 三、实验原理 KCL为任一时刻,流出某个节点的电流的代数和恒等于零,流入任一封闭面的电流代数和总等于零。且规定规定:流出节点的电流为正,流入节点的电流为负。 KVL为任一时刻,沿任意回路巡行,所有支路电压降之和为零。且各元件取号按照遇电压降取“+”,遇电压升取“-”的方式。沿顺时针方向绕行电压总和为0。电路中任意两点间的电压等于两点间任一条路径经过的各元件电压降的代数和。 四、实验内容 电路图截图:

1.验证KCL: 以节点2为研究节点,电流表1、3、5的运行结果截图如下: 由截图可知,流入节点2的电流为2.25A,流出节点2 的电流分别为750mA和1.5A。2.25=0.75+1.5。所以,可验证KCL成立。 2.验证KVL: 以左侧的回路为研究对象,运行结果的截图如下:

由截图可知,R3两端电压为22.5V,R1两端电压为7.5V,电压源电压为30V。22.5+7.5-30=0。所以,回路电压为0,所以,可验证KVL成立。 一、实验名称实验三回路法或网孔法求支路电流(电压) 二、实验目的 1.熟悉Multisim软件的使用; 2.学习实验Multisim软件测量电路中电流电压; 3.验证网孔分析法的正确性。 三、实验原理 为减少未知量(方程)的个数,可以假想每个回路中有一个回路电流。若回路电流已求得,则各支路电流可用回路电流线性组合表示。这样即可求得电路的解。回路电流法就是以回路电流为未知量列写电路方程分析电路的方法。网孔电流法就是对平面电路,若以网孔为独立回

形位公差检测方法

一、轴径 在单件小批生产中,中低精度轴径的实际尺寸通常用卡尺、千分尺、专用量表等普通计量器具进行检测;在大批量生产中,多用光滑极限量规判断轴的实际尺寸和形状误差是否合格;;高精度的轴径常用机械式测微仪、电动式测微仪或光学仪器进行比较测量,用立式光学计测量轴径是最常用的测量方法。 二、孔径 单件小批生产通常用卡尺、内径千分尺、内径规、内径摇表、内测卡规等普通量具、通用量仪;大批量生产多用光滑极限量规;高精度深孔和精密孔等的测量常用内径百分表(千分表)或卧式测长仪(也叫万能测长仪)测量,用小孔内视镜、反射内视镜等检测小孔径,用电子深度卡尺测量细孔(细孔专用)。 三、长度、厚度 长度尺寸一般用卡尺、千分尺、专用量表、测长仪、比测仪、高度仪、气动量仪等;厚度尺寸一般用塞尺、间隙片结合卡尺、千分尺、高度尺、量规;壁厚尺寸可使用超声波测厚仪或壁厚千分尺来检测管类、薄壁件等的厚度,用膜厚计、涂层测厚计检测刀片或其他零件涂镀层的厚度;用偏心检查器检测偏心距值,用半径规检测圆弧角半径值,用螺距规检测螺距尺寸值,用孔距卡尺测量孔距尺寸。 四、表面粗糙度 借助放大镜、比较显微镜等用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直接进行比较;用光切显微镜(又称为双管显微镜测量用车、铣、刨等加工方法完成的金属平面或外圆表面;用干涉显微镜(如双光束干涉显微镜、多光束干涉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要求高的表面;用电动轮廓仪可直接显示Ra0.025~6.3μm 的值;用某些塑性材料做成块状印模贴在大型笨重零件和难以用仪器直接测量或样板比较的表面(如深孔、盲孔、凹槽、内螺纹等)零件表面上,将零件表面轮廓印制印模上,然后对印模进行测量,得出粗糙度参数值(测得印模的表面粗糙度参数值比零件实际参数值要小,因此糙度测量结果需要凭经验进行修正);用激光测微仪激光结合图谱法和激光光能法测量Ra0.01~0.32μm的表面粗糙度。 五、角度 1.相对测量:用角度量块直接检测精度高的工件;用直角尺检验直角;用多面棱体测量分度盘精密齿轮、涡轮等的分度误差。 2.直接测量:用角度仪、电子角度规测量角度量块、多面棱体、棱镜等具有反射面的工作角度;用光学分度头测量工件的圆周分度或;用样板、角尺、万能角度尺直接测量精度要求不高的角度零件。 3.间接测量:常用的测量器具有正弦规、滚柱和钢球等,也可使用三坐标测量机。 4.小角度测量:测量器具有水平仪、自准直仪、激光小角度测量仪等。 六、直线度

电路分析-等效电源定理-实验报告.docx

电路分析等效电源定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 等效电源定理 二、实验目的 1. 验证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的正确性,加深对该定理的理解。 2. 掌握测量有源二端网络等效参数的一般方法。 三、原理说明 1. 任何一个线性含源网络,如果仅研究其中一条支路的电压和电流,则可将电路的其余部分看作是一个有源二端网络(或称为含源一端口网络)。 戴维宁定理指出:任何一个线性有源网络,总可以用一个电压源与一个电阻的串联来等效代替,此电压源的电动势Us等于这个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Uoc,其等效内阻R0等于该网络中所有独立源均置零(理想电压源视为短接,理想电流源视为开路)时的等效电阻。 诺顿定理指出:任何一个线性有源网络,总可以用一个电流源与一个电阻的并联组合来等效代替,此电流源的电流Is等于这个有源二端网络的短路电流I SC,其等效内阻R0定义同戴维宁定理。 Uoc(Us)和R0或者I SC(I S)和R0称为有源二端网络的等效参数。 2. 有源二端网络等效参数的测量方法 (1) 开路电压的测量 在有源二端网络输出端开路时,用电压表直接测其输出端的开路电压Uoc。 (2)短路电流的测量 在有源二端网络输出端短路,用电流表测其短路电流Isc。 (3)等效内阻R0的测量 Uoc R0=── Isc 如果二端网络的内阻很小,若将其输出端口短路,则易损坏其内部元件,因此不宜用此法。

五、实验内容 被测有源二端网络如图5-1(a)所示,即HE-12挂箱中“戴维宁定理/诺顿定理”线路。 (a) (b) 图5-1 1. 用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法测定戴维宁等效电路的Uoc、R0。 按图5-1(a)接入稳压电源Us=12V和恒流源Is=10mA,不接入R L。测出U O c和Isc,并计算出R0(测U OC时,不接入mA表。),并记录于表1。 表1 实验数据表一 2. 负载实验 按图5-1(a)接入可调电阻箱R L。按表2所示阻值改变R L阻值,测量有源二端网络的外特性曲线,并记录于表2。 表2 实验数据表二 3. 验证戴维宁定理 把恒压源移去,代之用导线连接原接恒压源处;把恒流源移去,这时,A、B两点间的电阻即为R0,然后令其与直流稳压电源(调到步骤“1”时所测得的开路电压Uoc之值)相串联,如图5-1(b)所示,仿照步骤“2”测其外特性,对戴氏定理进行验证,数据记录于表3。 表3 实验数据表三 4. 验证诺顿定理 在图5-1(a)中把理想电流源及理想电压源移开,并在电路接理想电压源处用导线短接(即相当于使两电源置零了),这时,A、B两点的等效电阻值即为诺顿定理中R0,然后令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实验报告单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实验报告单 班级 姓名 机械与汽车工程系

目录 1. 实验报告单(一)——用外径千分尺测量轴径 2. 实验报告单(二)——用内径百分表测量孔径 3. 实验报告单(三)——用合像水平仪测量导轨直线度误差 4. 实验报告单(四)——用千分表测量平行度、垂直度误差 5. 实验报告单(五)——用千分表测量圆跳动误差 6.实验报告单(六)——用螺纹千分尺或三针法测量外螺纹单一中径 7. 实验报告单(七)——使用三坐标测量机综合测量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实验报告单(一) ——用外径千分尺测量轴径 1.项目任务 (1)了解外径千分尺的结构组成; (2)熟悉外径千分尺的测量原理,掌握使用外径千分尺测量轴径测量方法及其评定; 2. 项目计划 (1)测量孔径常用的测量仪器及应用场合; (2)外径千分尺的测量原理,使用外径千分尺测量轴径的测量方法及合格性判定; (3)填写实验报告单,解答项目思考题; (4)项目评价; (5)分析测量结果,结合有关资料,进行总结。 3. 项目准备 (1)测量轴径常用的测量仪器 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卧式测长仪等。游标卡尺是一种中等精度的量具,只能用于中等精度。 (2)外径千分尺简介 外径千分尺常简称为千分尺,它是比游标卡尺更精密的长度测量仪器,可以测量工件的各种外形尺寸,如长度、厚度、外径以及凸肩厚板厚或壁厚等。精度: 0.01mm。 (3)实验步骤

4. 项目实施 用外径千分尺测量轴径实验(公差按8级精度、偏差代号h进行查表填上) 被测零件 名称公称尺寸极限偏差验收极限 es ei 上验收极限下验收极限 圆度公差0.006mm 安全裕度A 计量器具名称分度值示值范围测量范围 仪器 不确定度 测量 不确定度 测 量 示 意 图 测量数据实际偏差e a 测量位置Ⅰ—ⅠⅡ—ⅡⅢ—Ⅲ 测量方向A—A′ B—B′ 圆度误差合格性判定 5. 项目问题思考 (1)如何对外径千分尺调零? (2)测力装置有什么作用? (3)外径千分尺如何保养? 6. 项目评价与总结(自评) 项目评价表 考核项目权重评分 项目计划决策20% 项目实施检查25% 项目评估讨论15% 职业素养40% 总结:

电路分析实验报告第一次完整版

电路分析实验报告第一 次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电路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二、三) 一、实验名称实验二 KCL与KVL的验证 二、实验目的 1.熟悉Multisim软件的使用; 2.学习实验Multisim软件测量电路中电流电压; 3.验证基尔霍夫定理的正确性。 三、实验原理 KCL为任一时刻,流出某个节点的电流的代数和恒等于零,流入任一封闭面的电流代数和总等于零。且规定规定:流出节点的电流为正,流入节点的电流为负。 KVL为任一时刻,沿任意回路巡行,所有支路电压降之和为零。且各元件取号按照遇电压降取“+”,遇电压升取“-”的方式。沿顺时针方向绕行电压总和为0。电路中任意两点间的电压等于两点间任一条路径经过的各元件电压降的代数和。 四、实验内容 电路图截图: 1.验证KCL: 以节点2为研究节点,电流表1、3、5的运行结果截图如下: 由截图可知,流入节点2的电流为2.25A,流出节点2 的电流分别为750mA和1.5A。2.25=0.75+1.5。所以,可验证KCL成立。2.验证KVL:

以左侧的回路为研究对象,运行结果的截图如下: 由截图可知,R3两端电压为22.5V,R1两端电压为7.5V,电压源电压为30V。22.5+7.5-30=0。所以,回路电压为0,所以,可验证KVL成立。 一、实验名称实验三回路法或网孔法求支路电流(电压) 二、实验目的 1.熟悉Multisim软件的使用; 2.学习实验Multisim软件测量电路中电流电压; 3.验证网孔分析法的正确性。 三、实验原理 为减少未知量(方程)的个数,可以假想每个回路中有一个回路电流。若回路电流已求得,则各支路电流可用回路电流线性组合表示。这样即可求得电路的解。回路电流法就是以回路电流为未知量列写电路方程分析电路的方法。网孔电流法就是对平面电路,若以网孔为独立回路,此时回路电流也称为网孔电流,对应的分析方法称为网孔电流法。 四、实验内容 实验电路截图: 如图所示,i1,i2,i3分别为三个网孔的电流,方向如图所示,均为顺时针。 网孔一中含有一个电流源,而且电流源仅在网孔一中,所以,网孔一的电流就是电流源电流2A。设电流源两端电压为U7。

公差实训心得体会

公差实训心得体会 篇一:公差检测实验心得体会6 通过这次的实训,才真正了解到,一次测量实训要完整的做完,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也是不可能将要做的工作做好。只有小组全体成员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正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只有我么团结起来,什么困难都不再是困难了。另外这次实训也培养了我们小组的分工协作的能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深化了友谊,将原本的一些“陌生人”联系的更紧密了。当然在实习过程中难免会碰到一些疙疙瘩瘩的事情,闹得大家都不愉快,各有各的方法和见解,但是我们能够及时地进行交流和沟通,错误的一方也不那么的固执,对的一方也不那么的显摆,忘记了昨天的不愉快,迎接新的朝阳。当然也相信学校让我们实训的另一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每个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怎样熟练的使用各种仪器,并且能够单独的完成一项工作,达到相应的锻炼效果后进行轮换,以达到共同进行的目的,而不是单纯抢时间,赶进度,草草了事收工,在这一点上我们本组是做的很认真的,每个组员都分别进行独立的观察,记录每一组数据,对实验数据都是在现场进行计算,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没有对上一步的检核,绝不进行下一步的测量,做到步步有检核,因为这样做不但

可以防止人为误差的出现,更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避免测量的不准确还要进行重测。即使重测,我们怀着严谨的态度,错了就返工,决不马虎。我们深知搞机械这一行,需要的就是细心、耐心、毅力和做事严谨的态度。所以我们一直在克服以前的缺点,一步一个脚印的想前迈进。 其实这次的实训中,通过老师的辅导和自己的思考,我对实验数据处理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和总结。例如,在测量 N面上V轴孔的直径的实验中,我们小组刚开始时测量的数据全部是负数(数据依次为-,-,-,-,-,-),但通过我们的思考和老师的指导我们认识到了我们的错误,孔的使用工程只会让孔的直接变大,所以我小组认真审核完实验过程后又重新做本实验,在准确的读数后得出了合理的实验数据。再例如,在N面平面度误差测量实验中,我们小组采集的第一组数据出现了很大的差值,我们小组马上停手进行讨论并询问老师,因为差值超出了误差范围,所以我们应该是在调基准的环节出现了错误,发现错误后我们迅速重新调整了基准再次测量,这次取得的数据比较上次的合理很多并且在误差范围内。在我们去完9个点的数据后(数据依次为0,-6,-2;-41,-44,-48;-3,+2,-3),我们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 发现N面是一个中间凹陷的平面。之后我们又测量了这

实验报告评分标准

《ERP沙盘实务》总结报告评分标准 每人根据自己的角色撰写一份沙盘总结报告打印稿,按照给定封面格式,要求每人不少于2500字。可根据物理沙盘结合电子沙盘来展开分析(可以采用杜邦分析和波士顿矩阵),杜绝网上抄袭,一旦发现,以不及格处理。 内容应包括: 1、实验过程描述(较详细地描述实验过程) 2、实验问题分析(针对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足进行分析) 3、自己心得体会(完成实验后自己的一些想法和体会) 其中1与2内容可以交叉,边叙述过程边进行分析,具体情况视其内容而定。 (一)优秀(90分以上): 1.报告中对实验过程叙述详细、概念正确,语言表达准确,结构严谨,条理清楚,逻辑性强,自己努力完成,没有抄袭。 2.对实验过程中存在问题分析详细透彻、规范、全面;结合企业资源战略方面内容描述正确、深刻。 3.实验心得体会深刻、有创意,论述合理详细,有自己的个人见解和想法,能结合案例论述企业战略方面问题,提出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法。 (二)良好(80-90分): 1.报告中对实验过程叙述较详细、概念正确,语言表达准确,结构严谨,条理清楚,逻辑性强,自己努力完成,没有抄袭。 2.对实验过程中存在问题分析详细透彻、规范、全面;能结合企业资源战略方面内容描述正确。 3.实验心得体会深刻、有创意,论述合理详细,有自己的个人见解和想法。 (三)中等(70-80): 1.报告中对实验过程叙述较详细,自己努力完成,没有抄袭。 2.对实验过程中存在问题有较详细的分析,但不全面。 3.实验心得体会不够深刻,缺乏创意。 (四)及格(60-70): 1.报告中对实验过程叙述简单,没有抄袭。 2.对实验过程中存在问题有简单分析和描述。 3.实验心得体会不够深刻,缺乏创意。 (五)不及格(60分以下,或具备下面一项者为不及格): 1.没有交报告。 2.基本上是抄袭。 3.内容太空泛,太简单。

电力系统分析实验报告

本科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电力系统分析 学院名称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专业名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顾民 实验地点6C901 实验成绩

二〇一五年十月——二〇一五年十二月 实验一MATPOWER软件在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中的应用实例 一、简介 Matlab在电力系统建模和仿真的应用主要由电力系统仿真模块(Power System Blockset 简称PSB)来完成。Power System Block是由TEQSIM公司和魁北克水电站开发的。PSB是在Simulink环境下使用的模块,采用变步长积分法,可以对非线性、刚性和非连续系统进行精确的仿真,并精确地检测出断点和开关发生时刻。PSB程序库涵盖了电路、电力电子、电气传动和电力系统等电工学科中常用的基本元件和系统仿真模型。通过PSB可以迅速建立模型,并立即仿真。PSB程序块程序库中的测量程序和控制源起到电信号与Simulink程序之间连接作用。PSB程序库含有代表电力网络中一般部件和设备的Simulink程序块,通过PSB 可以迅速建立模型,并立即仿真。 1)字段baseMVA是一个标量,用来设置基准容量,如100MVA。 2)字段bus是一个矩阵,用来设置电网中各母线参数。 ①bus_i用来设置母线编号(正整数)。 ②type用来设置母线类型, 1为PQ节点母线, 2为PV节点母线, 3为平衡(参考)节点母线,4为孤立节点母线。 ③Pd和Qd用来设置母线注入负荷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④Gs、Bs用来设置与母线并联电导和电纳。 ⑤baseKV用来设置该母线基准电压。 ⑥Vm和Va用来设置母线电压的幅值、相位初值。 ⑦Vmax和Vmin用来设置工作时母线最高、最低电压幅值。 ⑧area和zone用来设置电网断面号和分区号,一般都设置为1,前者可设置范围为1~100,后者可设置范围为1~999。 3)字段gen为一个矩阵,用来设置接入电网中的发电机(电源)参数。 ①bus用来设置接入发电机(电源)的母线编号。 ②Pg和Qg用来设置接入发电机(电源)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③Pmax和Pmin用来设置接入发电机(电源)的有功功率最大、最小允许值。 ④Qmax和Qmin用来设置接入发电机(电源)的无功功率最大、最小允许值。 ⑤Vg用来设置接入发电机(电源)的工作电压。 1.发电机模型 2.变压器模型 3.线路模型 4.负荷模型 5.母线模型 二、电力系统模型 电力系统中输送和分配电能的部分称为电力网,它包括升降压变压器和各种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动力系统、电力系统和电力网简单示意如图

互换性实验报告

篇一:互换性测量实验报告 公差实训实习任务书 一、实训实习的任务和具体要求: 1、掌握孔、轴尺寸公差与配合、几何公差(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的基本知识及有关国家标准的基本内容。 2、掌握典型机械零件精度设计的基本概念、国家标准、基本方法和合理应用。 3、掌握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熟悉常用计量器具和量仪的使用方法。 4、掌握一般几何量的测量方法,学会分析测量误差、处理测量数据、编写检测报告。 二、实训实习前期的课程名称 《现代工程制图》 三、实训实习内容 孔、轴尺寸公差与配合、几何公差(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的测量、齿轮的各个参数的测量等。 目录 实验任务书?????????????????..1 游标量具的使用及零件的测绘????????...3 平面度误差的测量???????.7圆度误差的测量????????????????10 准直仪测量直线度??????????..13 立式光学计测量塞规?????????.?15 垂直度误差的测量???????????????..17 用电动轮廓仪测量表面粗糙度??????.18 标准样块比较法测量表面粗糙度??????..19 螺距的测量????????????????20 螺纹中径的测量????????????21 螺纹牙型半角的测量??????????.22 万能角尺的使用?????????????23 测量齿轮的模数???????????????24 齿轮齿厚的测量?????????????????26 齿轮公法线的测量???????????..27 齿轮径向综合跳动的测量?????????.28 齿圈径向跳动的测量???????????.30 实验一游标量具的使用及零件的测绘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游标量具的读数原理; 2、熟练掌握各种游标量具的使用方法; 3、运用游标量具对零件进行测量,并绘制零件图。 二、实验原理 1、游标的读数原理 将两根直尺相互重叠,其中一根固定不动,另一根沿着它相对滑动。固定不动的直尺称为主尺,沿主尺滑动的直尺称为游标尺。 设a为主尺每格的宽度,b为游标尺每格的宽度。i为游标刻度值,n为游标的刻线格数。当主尺(n-1)格的长度正好等于游标n格的长度时,游标尺每格的宽度b为b=(n-1)*a/n 游标的分度值i为主尺每格的宽度与游标尺每格的宽度只差 即 i=a-b=a/n n=a/i b=a-i 当主尺(2n-1)格的长度正好等于游标n格的长度时,游标尺每格的宽度为 b=(2n-1)*a/n 游标的分度值i为主尺 r格的宽度与游标尺1格的宽度之差即

精密形位误差的测试与数据处理实验报告(2015年最新)

实验一 正弦尺测莫氏锥度 一、实验目的 熟悉正弦尺测量锥体塞规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二、实验内容 正弦尺测莫氏锥度。 三、实验仪器及器材 正弦尺、莫氏锥度、千分表(表架)、量块。 四、测量原理 图2-1 测量示意图 根据锥体量规的标号,可从手册中查出相应的锥度αtg K 2=,则αsin 可以求出。为了使锥体塞规装到正弦尺上后,其母线平行于基面——平板,故在正弦尺下(锥体小头的圆柱下)要垫起高度h 。可由下式计算: α2sin ?=L h 式中L 为正弦尺二圆柱轴心线间距离。 实际上工件的锥度K 可通过查表查出,从αtg K 2=中导出2 442sin K K +=α,则量块组高度h 按下式直接计算。 2 44K LK h += 仪器说明: L=100mm(200mm) B-宽面式(窄面式)

五、实验步骤 1. 根据被测锥度塞规的公称锥角2α及正弦尺柱中心距L ,由 h=Lsin 2α计算量块组 的尺寸,并组合好量块,在正弦尺下(锥体小头的圆柱下)要垫起高度h 。本实验选用4号塞规,查表得2α=2°58’ 31’’=2.9753°,则h=Lsin 2α=100*sin2.9753°=5.19 mm ,选用4+1.19的量块组合。 2. 将圆锥塞规稳放在正弦尺的工作面上(应使圆锥塞规轴线垂直于正弦尺的圆柱轴 线),选取a 、b 两测量点,这里a 、b 两点的固定距离用一个宽度l =10 mm 的量块保证。 3. 用带架千分表测出a 、b 两点高度差H ?。在被测圆锥塞规素线上距离l 的a 、b 两 点进行测量和读数,将指示表在第一参考点处前后推移,记下最大读数。测量的指示表的测头应先压缩1~2 mm 。重复15次,取平均值。 4. 按l H K ?= ?算出锥体误差,再根据查表所得K ?来判断适用性。 六、实验记录 在试验过成中记录的数据如表2-1所示。 表2-1 莫式锥度测量数据表 七、数据处理及实验分析 1.在a 点处千分表测得的15组数求平均值: 0.00430.0040.0030.0050.00620.00330.0020.0010.001 0.9000.9022() 15 mm ?+-+-++?+?++-++ =()()()

数字电路实验报告

数字电路实验报告 姓名:张珂 班级:10级8班 学号:2010302540224

实验一:组合逻辑电路分析一.实验用集成电路引脚图 1.74LS00集成电路 2.74LS20集成电路 二、实验内容 1、组合逻辑电路分析 逻辑原理图如下:

U1A 74LS00N U2B 74LS00N U3C 74LS00N X1 2.5 V J1 Key = Space J2 Key = Space J3 Key = Space J4 Key = Space VCC 5V GND 图1.1组合逻辑电路分析 电路图说明:ABCD 按逻辑开关“1”表示高电平,“0”表示低电平; 逻辑指示灯:灯亮表示“1”,灯不亮表示“0”。 真值表如下: A B C D Y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1 0 0 0 0 1 1 1 0 1 0 0 0 0 1 0 1 0 0 1 1 0 0 0 1 1 1 1 1 0 0 0 0 1 0 0 1 0 1 0 1 0 0 1 0 1 1 1 1 1 0 0 1 1 1 0 1 1 1 1 1 0 1 1 1 1 1 1 表1.1 组合逻辑电路分析真值表 实验分析: 由实验逻辑电路图可知:输出X1=AB CD =AB+CD ,同样,由真值表也能推出此方程,说明此逻辑电路具有与或功能。 2、密码锁问题: 密码锁的开锁条件是:拨对密码,钥匙插入锁眼将电源接通,当两个条件同时满足时,开锁信号为“1”,将锁打开;否则,报警信号为“1”,则接通警铃。

试分析下图中密码锁的密码ABCD 是什么? 密码锁逻辑原理图如下: U1A 74LS00N U2B 74LS00N U3C 74LS00N U4D 74LS00N U5D 74LS00N U6A 74LS00N U7A 74LS00N U8A 74LS20D GND VCC 5V J1 Key = Space J2 Key = Space J3 Key = Space J4 Key = Space VCC 5V X1 2.5 V X2 2.5 V 图 2 密码锁电路分析 实验真值表记录如下: 实验真值表 A B C D X1 X2 0 0 0 0 0 1 0 0 0 1 0 1 0 0 1 0 0 1 0 0 1 1 0 1 0 1 0 0 0 1 0 1 0 1 0 1 0 1 1 0 0 1 0 1 1 1 0 1 1 0 0 0 0 1 1 0 0 1 1 0 1 0 1 0 0 1 1 0 1 1 0 1 1 1 0 0 0 1 1 1 0 1 0 1 1 1 1 0 0 1 1 1 1 1 0 1 表1.2 密码锁电路分析真值表 实验分析: 由真值表(表1.2)可知:当ABCD 为1001时,灯X1亮,灯X2灭;其他情况下,灯X1灭,灯X2亮。由此可见,该密码锁的密码ABCD 为1001.因而,可以得到:X1=ABCD ,X2=1X 。

尺寸测量实验报告

篇一:实验报告尺寸测量 目录 实验一基本尺寸的测量与检验 实验1—1长度尺寸的测量与检验 实验1—2外圆尺寸的测量与检验 实验1—3内圆尺寸的测量与检验 实验二配合尺寸的测量与检验 实验2—1 轴与孔配合尺寸的测量与检验 实验2—2滚动轴承配合尺寸的测量与检验 实验三普通螺纹尺寸的测量与检验 实验3—1 用螺纹样板测量螺距 实验3—2 外螺纹中径尺寸的测量与检验 实验3—3 用螺纹环规和塞规检验内、外螺纹 实验四键与花键尺寸的测量与检验 实验4—1单键配合尺寸的测量与检验 实验4—2 花键配合尺寸的测量与检验 实验五齿轮尺寸的测量与检验 实验5—1 齿轮齿厚偏差的测量与检验 实验5—2 齿轮公法线长度偏差的测量与检验 实验一基本尺寸的测量与检验 实验1—1长度尺寸的测量与检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游标卡尺的作用、结构组成、测量范围及测量精度; 2、掌握游标卡尺测量长(宽)度的方法和技能; 3、掌握判断尺寸是否合格的方法和技能。 4、加深尺寸误差与公差定义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 1、观察游标卡尺,了解其结构组成、测量范围及测量精度; 2、零件长(宽)度的测量; 3、判断实测尺寸是否合格。 三、测量工具——游标卡尺 1.游标卡尺的组成 游标卡尺主要用于测量零件的长(宽)度、内(外)圆直径,孔深、键宽和槽深等。其结构组成如图1-1-1所示。 图1-1-1 卡尺的结构主要由尺身 1 、深度尺2、游标3、外测量爪4、内测量爪5、紧固螺钉6等几部分组成。 2、游标卡尺的测量范围 游标卡尺的测量范围有0-125、0-150、0-200、0-300、0-500、0-1000、0-1500、0-2000m几种; 3、游标卡尺的读数值 游标卡尺的读数值有0.01、0.02、0.05三种。实际使用时常选用0.02。 4、游标卡尺的使用注意事项: 1)了解作用,注意范围;

实验报告书写要求

实验报告书写要求 实验报告的书写是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训练。它不仅是对每次实验的总结,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初步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逻辑归纳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是科学论文写作的基础。因此,参加实验的每位学生,均应及时认真地书写实验报告。要求内容实事求是,分析全面具体,文字简练通顺,誊写清楚整洁。 实验报告内容与格式 (一) 实验名称 要用最简练的语言反映实验的内容。如验证某现象、定律、原理等,可写成“验证×××”;分析×××。 (二) 所属课程名称 (三) 学生姓名、学号、及小组成员 (四) 实验日期和地点(年、月、日) (五) 实验目的 目的要明确,在理论上验证定理、公式、算法,并使实验者获得深刻和系统的理解,在实践上,掌握使用实验设备的技能技巧和程序的调试方法。一般需说明是验证型实验还是设计型实验,是创新型实验还是综合型实验。 (六) 实验内容 这是实验报告极其重要的内容。要抓住重点,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考虑。这部分要写明依据何种原理、定律算法、或操作方法进行实验。详细理论计算过程. (七) 实验设备与材料 实验用的设备和材料。 (八) 实验步骤 只写主要操作步骤,不要照抄实习指导,要简明扼要。还应该画出实验流程图(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再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这样既可以节省许多文字说明,又能使实验报告简明扼要,清楚明白。 (九) 实验结果 实验现象的描述,实验数据的处理等。原始资料应附在本次实验主要操作者的实验报告上,同组的合作者要复制原始资料。 对于实验结果的表述,一般有三种方法: 1. 文字叙述: 根据实验目的将原始资料系统化、条理化,用准确的专业术语客观地描述实验现象和结果,要有时间顺序以及各项指标在时间上的关系。

电力系统分析 实验报告 南昌大学

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电力系统分析 学生姓名:李瑞欣 学号:6101113078 专业班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32 指导老师:徐敏 2015年 12月日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李瑞欣学号:610113078 专业班级:电气132 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实验成绩: 一、实验项目名称 电力网数学模型模拟实验 二、实验目的与要求: 本实验通过对电力网数学模型形成的计算机程序的编制与调试,获得形成电力网数学模型:节点导纳矩阵的计算机程序,使数学模型能够由计算机自行形成,即根据已知的电力网的接线图及各支路参数由计算程序运行形成该电力网的节点导纳矩阵。通过实验教学加深学生对电力网数学模型概念的理解,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建立电力系统的数学模型,掌握数学模型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熟悉各种常用应用软件,熟悉硬件设备的使用方法,加强编制调试计算机程序的能力,提高工程计算的能力,学习如何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工程问题结合起来。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 计算机、软件(已安装,包括各类编程软件C语言、C++、VB、VC等、应用软件MATLAB等)、移动存储设备(学生自备,软盘、U盘等) 四、实验步骤 1、将事先编制好的形成电力网数学模型的计算程序原代码由自备移动存储设备导入计算机。 2、在相应的编程环境下对程序进行组织调试。 3、应用计算例题验证程序的计算效果。 4、对调试正确的计算程序进行存储、打印。 5、完成本次实验的实验报告。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结果 运行自行设计的程序,把结果与手工计算结果相比较,验证所采用方法及所编制程序运行的正确性。 实验数据 见《电力系统分析》(上册)72页例4-1

实验报告尺寸测量..

目录 实验一基本尺寸的测量与检验 实验1—1长度尺寸的测量与检验 实验1—2外圆尺寸的测量与检验 实验1—3内圆尺寸的测量与检验 实验二配合尺寸的测量与检验 实验2— 1 轴与孔配合尺寸的测量与检验 实验2—2滚动轴承配合尺寸的测量与检验 实验三普通螺纹尺寸的测量与检验 实验3—1 用螺纹样板测量螺距 实验3—2 外螺纹中径尺寸的测量与检验 实验3— 3 用螺纹环规和塞规检验内、外螺纹实验四键与花键尺寸的测量与检验 实验4—1单键配合尺寸的测量与检验 实验4—2 花键配合尺寸的测量与检验 实验五齿轮尺寸的测量与检验 实验5— 1 齿轮齿厚偏差的测量与检验 实验5— 2 齿轮公法线长度偏差的测量与检验

实验一基本尺寸的测量与检验 实验1— 1长度尺寸的测量与检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游标卡尺的作用、结构组成、测量范围及测量精度; 2、掌握游标卡尺测量长(宽)度的方法和技能; 3、掌握判断尺寸是否合格的方法和技能。 4、加深尺寸误差与公差定义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 1、观察游标卡尺,了解其结构组成、测量范围及测量精度; 2、零件长(宽)度的测量; 3、判断实测尺寸是否合格。 三、测量工具——游标卡尺 1.游标卡尺的组成游标卡尺主要用于测量零件的长(宽)度、内(外)圆直径,孔深、键宽和槽深等。其结构组成如图1-1-1 所示。 图1-1-1 卡尺的结构主要由尺身 1 、深度尺2、游标3、外测量爪4、内测量爪5、紧固螺钉6等几部分组成。 2、游标卡尺的测量范围 游标卡尺的测量范围有0-125、0-150、0-200、0-300、0-500、0-1000、0-1500、0-2000m几种; 3、游标卡尺的读数值 游标卡尺的读数值有0.01 、0.02 、0.05 三种。实际使用时常选用0.02 。 4、游标卡尺的使用注意事项: 1)了解作用,注意范围; 2)位置正确,用力恰当; 3)看清刻度,正确读数; 4)使用完毕,注意保养。

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目的: 在excel中进行罗伦兹曲线的制作与集中化指数的计算。 仪器设备: 硬件:计算机 软件:Offices 实验内容一: 根据某地区各个亚区的GDP数据制作2000年与2003年的罗伦兹曲线、计算集中化指数,并比较不同年份该地区GDP在亚区之间分布的集中化程度。 1.原始数据: 《计量地理学》教材p45:习题2.8表---某地区各个亚区的GDP数据 2.实验步骤: 操作步骤 3.实验结果及分析: 最终的图形,集中化指数,不同年份对比 实验内容二: 根据某地区各个亚区的人口与GDP数据,将纵、横坐标均以累计百分比表示,制作罗伦兹曲线,并近似的计算基尼系数。 1.原始数据: 《计量地理学》教材p46:习题2.10表---某一地区各个亚区的人口与GDP数据2.实验步骤: 操作步骤 3.实验结果及分析: 最终的图形,基尼系数 心得体会: 个人心得体会

实验目的: 1.在excel中用单纯形法求解线性规划问题; 2..在excel中进行投入产出分析。 仪器设备: 硬件:计算机 软件:Offices 实验内容一: 用单纯形法求解线性规划问题 1.线性规划模型: 《计量地理学》教材p184第四题的第一小题 2.实验步骤: 操作步骤 3.实验结果及分析: 说明x1,x2取何值时得到最优解为多少 实验内容二: 根据某地区某年度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进行投入产出分析1.原始数据: 《计量地理学》教材p224:习题7.2表 2.实验步骤: 针对6个小题,逐一说明如果操作 3.实验结果及分析: 6个小题的答案 心得体会: 个人心得体会

实验三利用SPSS软件对某地区若干统计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综合性实验) 实验目的: 利用SPSS软件对某地区若干统计指标进行综合统计分析 仪器设备: 硬件:计算机 软件:SPSS软件 基本原理: 数据的统计处理:数据处理的方法; 聚类分析:聚类分析的原理; 主成分分析:主成分分析的原理。 原始数据: 《计量地理学》教材p116习题3.16表。 实验内容: 1.用最短距离聚类法对2004年某地区35个城市综合实力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并画出聚类谱系图; 2.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该35个城市7项经济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 3.以第一、二、三主成分为变量,进行聚类分析。 实验步骤: 操作步骤,可参考实验指导书《SPSS在计量地理学中的应用》 实验结果及分析: 根据实验目的总结实验结果并对之进行必要的分析。可以输出实验结果,然后粘贴在实验报告上。 实验体会: 个人心得体会 注: 1.需体现具体数据,如数据量较多,可复印或打印粘贴 2.黑色字体为统一规定,要求照抄; 红色字体为温馨提示,不可照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