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技术与工程应用毕业论文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技术与工程应用毕业论文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技术与工程应用毕业论文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技术与工程应用毕业论文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技术与工程应用毕业论文

河南交通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技术与工程应用系别:道桥工程系

专业:高等级公路维护与管理

班级:高管09302

学号:0901040227

学生姓名:范壮

指导老师:

2012年05月04日

毕 业 设 计 ( 论 文 ) 任 务 书

系主任 指导教师 姓 名

范壮 道桥工程 系 高等级公路维护与管理 专业09302班 题 目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技术与工程应用

设计任务 通过实践及参考文献,论证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着重从水泥、骨料、矿物掺合料、外加剂等方面介绍了绿色高性能混凝土对原材料的要求及绿色高性能混凝土质量控制的要点和施工控制,探讨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技术和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进度 2012年2月22日至2012年4月5日进行课题研究、材料搜集阶段、论文拟稿阶段并接受指导老师中期检查;2012年4月5日至2012年6月28日整理论文并成稿,接受指导老师结题验收,交毕业设计论文正稿! 原始资料和主 要参考文献

[1] 吴中伟.绿色高性能混凝土与科

技创新 [J]. 建筑材料学报,1998(1). [2] 毛新奇,王晓刚,赵铁军.绿色

高性能混凝土 [J].粉煤灰综合利用,

2003(4).

[3] 黄大能.高性能混凝土与超高标

号水泥 [J].福建建材.1995(4). [4] 阎培渝.关于优质水泥的思考

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表学号0901040227 姓名范壮专业高等级公路维护与管理班级09302 题目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技术与工程应用

成绩(百分制):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成绩(百分制):评阅教师签名:

年月日

估成绩(百分制):答辩小组签名:

年月日

摘要

由于绿色高性能混凝土具有高耐久性、高工作性、高强度和高体积稳定性等许多优良特性,被认为是目前全世界性能最为全面的混凝土,至今已在不少重要工程中被采用,特别是在桥梁、高层建筑、海港建筑等工程。

本文阐明了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特征;从水泥、骨料、矿物掺合料、外加剂等方面介绍了绿色高性能混凝土对原材料的要求;介绍了当前绿色高性能混凝土质量控制的要点及施工控制;阐述了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并列举了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在工程实例中的应用实例;同时简单的介绍了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技术,本文最后分析了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绿色,可持续发展

目录

摘要

一、概论 (1)

(一)高性能混凝土 (1)

(二)绿色高性能混凝土 (1)

二、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特征 (3)

三、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用原材料 (5)

(一)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用水泥 (5)

(二)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用骨料 (6)

(三)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用化学外加剂 (9)

(四)矿物细粉掺合料 (9)

四、绿色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控制要点 (11)

(一)胶凝材料用量及粉煤灰所占比例 (11)

(二)含气量的要求 (11)

(三)电通量指标 (11)

五、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典型工程应用 (13)

六、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发展的障碍及对策 (14)

(一)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发展障碍 (14)

(二)对策与出路 (16)

参考文献 (18)

致谢 (19)

一、概论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建设规模正日益增大,如何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同时也能使工程长久的安全使用下去,日益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众多的土木工程建设中,混凝土的应用面之广,使用次数之多是很常见的。尤其是近年来,一种较新的混凝土技术正在快速发展并且运用到许多实际工程项目中,那就是高性能混凝土。

(一)高性能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HPC)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些发达国家基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提出的一种全新概念的混凝土,它以耐久性为首要设计指标。

区别于传统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由于具有高耐久性、高工作性、高强度和高体积稳定性等许多优良特性,被认为是目前全世界性能最为全面的混凝土,至今已在不少重要工程中被采用,特别是在桥梁、高层建筑、海港建筑等工程中显示出其独特的优越性,在工程安全使用期、经济合理性、环境条件的适应性等方面产生了明显的效益,因此被各国学者所接受,被认为是今后混凝土技术的发展方向。

(二)绿色高性能混凝土

1997年3月的“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会议上,吴中伟院士首次提出“绿色高性能混凝土(Green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GHPC)”的概念,吴院士指出:作为一种材料或产业,节约资源能源也是为了本身能够持续存在和发展。水泥与混凝土作为当代最大量的人造材料,2000年水泥产量将超过16亿t,混凝土已超过40亿~50亿m3。对资源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均十分巨大,混凝土能否长期作为最主要的建筑材料,取决于低碳混凝土技术能否得到开发和广泛应用。从目前混凝土技术状况看,发展绿色高性能混凝土(GHPC)是唯一和必然的选择。

绿色的含义,随着认识的深化而不断扩大,主要可概括为:

(1)节约资源、能源;

(2)不破坏环境,更应有利于环境;

(3)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因此,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是指从生产制造使用到废弃的整个周期中,最大限度地

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消耗,最有效地保护环境,是可以进行清洁生产和使用的,并且可再回收循环利用的高质量高性能的绿色建筑材料。

综上所述: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是指采用先进的现代化混凝土技术,在妥善的质量管理条件下,尽量少占用天然资源和能源,大量使用工业废弃物和城市垃圾制造成的具有优良耐久性、工作性和经济适用性的混凝土。

二、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特征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是混凝土发展的方向,是我国国情的需要,是建筑工程发展的需要,是对子孙后代负责的需要,2005年原建设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建筑业十项新技术推广应用的通知》[建质(2005)26号] 文件中第二项既是“高性能混凝土技术”。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具有以下特征:

1、节约水泥熟料,减少环境污染

水泥厂是人所周知的污染源,排出大量粉尘和有害气体,水泥生产伴随着CO2气体的大量排放,对温室效应推波助澜。常估为1t水泥熟料排放1t CO2,据统计2009年我国的水泥产量达16亿t。水泥基材料作为最主要的建筑结构材料,需求与日俱增。因此除改变水泥品种,改进生产工艺,降低能耗之外,发展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是当前最有效的途径。用大量工业废渣作为活性细掺料代替大量熟料,最多可达60%~80%,在GHPC 中不是熟料水泥而是磨细谁淬矿渣和优质粉煤灰、硅灰等,或它们的复合,成为胶凝材料的主要成分。生产这种与环境相容的胶凝材料。比水泥生产,既大大减少CO2的排放,也节约资源能源。

2、掺加以工业废渣为主的矿物细掺料

更多地掺加以工业废渣为主的矿物细掺料对改善环境,节约土地与石灰石资源,节约能源,效果十分明显。我国水淬矿渣年产约8000万t,粉煤灰产量随火电事业发展迅速增加,已达到2亿t,其中优质粉煤灰适用于高性能混凝土,同时,砂石加工也产生大量石灰石屑和石粉经粉磨加工成的超细粉由于具有良好的表面性能,今后可能成为混凝土矿物掺合料的新品种,这对我国发展与推广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时有利条件。

3、发挥高性能优势,减少水泥和混凝土的用量

利用高性能混凝土的高强来减小截面,降低自重,节约模板与工时,在高层建筑与大跨桥梁中已收到很大效益;减少材料生产与运输能耗,保证和充分延长安全使用期,经济和生态效益更大;减少水泥与混凝土的用量是从根本上减少环境负担。

4、比传统混凝土更好的力学与耐久性能

混凝土的力学性质包括强度和变形,具有优异的力学和耐久性的混凝土结构可以做到历久弥坚。混凝土工程因其工程量浩大,耐久性不足会对未来社会造成极为沉重的负担,提高混凝土耐久性显然越来越重要。许多发达国家每年用于建筑维修的费用超过新建的费用。我国目前也开始进入需要大规模修补或更换已建混凝土结构的时期。混凝土结构的提前劣化必然造成大量建筑垃圾和对混凝土原材料的大量需求与浪费。因此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对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给予足够的重视。唐明述院士指出:提高基础设施的耐久性就是节能减排与保护生态环境。

5、利用再生骨料,节约资源

混凝土制备过程需要大量的砂石,但目前面临优质砂石材料的紧缺问题越来越严重,同时我国近几年来由于大规模的城市化建设,拆除的混凝土结构物大大增加。但我国对废弃混凝土的综合利用率很低,大量的建筑垃圾只能堆放与填埋,既占用了土地,造成垃圾围城,又浪费了资源。据报道,全球每年要产生超过10亿t的建造和拆除废弃物。二大多数建筑废弃物作为混凝土部分骨料的替代物是可行的。因此再生骨料的使用对实现混凝土的绿色化具有较大的推动意义。

6、具有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性

传统的混凝土材料的密实性使各类混凝土结构缺乏透气性和透水性,调节空气温湿度的能力差。目前城市表面80%以上的面积被建筑物和混凝土路面覆盖,产生所谓的“热岛现象”。雨水长期不能渗入地下,造成城市地下水位下降,影响地表植物的生长。城区绿色面积减少,生态系统失调。因此生态性混凝土、透水混凝土、植被混凝土必将成为绿色混凝土的一个重要方向。

三、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用原材料

(一)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用水泥

以波特兰水泥为主要胶凝材料的混凝土的应用一般认为是以J.Aspdin 1824年获得第一个专利起开始的,最早的波特兰水泥混凝土建筑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近梁百年的历史了。从20世纪50年代人们就开始了对古代混凝土的研究,发现古代混凝土经过数千年仍完好,而用于修复古代建筑的现代混凝土却几年之后就明显破坏。因此对近现代波特兰水泥为胶凝材料的混凝土进行剖析,对未来胶凝材料的发展方向进行思考,是水泥混凝土研究的重要课题。

1、绿色高性能混凝土对水泥的选用

(1)绿色高性能水泥

目前水泥生产的绿色化和品质的高性能化已是当今的一个世界性潮流。2003年杭州举办的高性能水泥制备与应用研讨会上,为“高性能水泥”做了如下定义:高性能水泥是用于配制高性能混凝土的水泥,它不像普通水泥那样片面追求力学性能,而是强调综合性能即必须具备优良的力学、施工和耐久性能。2006年5月举办的国际Nanocem研讨会上,提出了关于高性能水泥的粗略定义:“高性能水泥是由iding配合比组成的由水泥熟料、石膏和矿物外加剂粉磨获得的水泥,由这种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应具有更好的工作性、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

(2)绿色高性能水泥的生产

几十年发展经验教训表明,水泥工业的发展必须与环境、资源、能源、以及社会文明进步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尽快使我国水泥生产迈上“绿色化”轨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A、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产品档次;

B、重视以新型干法为主要内容的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提高行业技术含量;

C、合理利用资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D、加大循环利用其他工业排放的废渣的力度;

E、更加严格地限制粉尘的排放;

F、大力推广散装水泥;

G、合理布局、重组及调整,缩小地区差别;

(3)绿色高性能水泥的性能

综合近十几年来国内高性能水泥的研究成果,绿色高性能水泥应具有以下特点:

①较低的需水量

②很好的外加剂相容性

③细度应控制在350m2/kg以下

④碱含量应控制在0.6%以下

⑤出厂水泥温度应控制在65℃以下

同时应根据水泥中C3A含量、碱含量和细度调整最佳的石膏掺入量。

(4)水泥发展的方向

由于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要求,矿物掺合料在混凝土中的掺量已日益普遍。人们对矿物掺合料的认识和使用技术水平正在提高。而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大城市商品混凝土已普遍掺用较大掺量的矿物掺合料。

①生产硅酸盐水泥、取消普通硅酸盐水泥

在我国使用较多的是普通硅酸盐水泥,而硅酸盐水泥用的很少。在国外无“普通硅酸盐水泥”,统称为波特兰水泥,而波特兰水泥是不掺掺合料的。为了与国际接轨,在我国取消普通硅酸盐水泥,生产硅酸盐水泥,这是我国水泥发展的一个方向。

②生产绿色胶凝材料

水泥工业耗用了大量的能源、资源,排放了CO2、SO3、NO x,这对可持续发展和环保十分不利。在水泥生产中处理工业废物,不仅保护环境,还能改善能源,也是今后长期发展奋斗的目标。

在绿色胶凝材料制备方面主要是提高水泥熟料的胶凝性以及活化各种工业废渣,使之成为绿色胶凝材料的性能调节性成分,最终制成具有稳定致密的水泥石结构、高的强度、优异的耐久性和早、中、后期强度协调发展的低钙、低环境负荷的绿色胶凝材料。

(二)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用骨料

骨料是混凝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混凝土的整个体积中,骨料至少要占3/4,所以骨料在混凝土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骨料的许多特性决定了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变性能、硬化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以及耐久性能等。

骨料性能出强度外还有骨料的体积率、骨料级配、骨料粒径、弹性模量、粒形以及表面结构等,这对混凝土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对骨料的选择应考虑一下几个方面:

1、骨料体积率

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随骨料体积率的增加而降低,骨料很少时,以悬浮状处于基体中混凝土流变性与水泥浆基体相似,所以混凝土坍落度较大,随着骨料量增加,起润滑作用的浆体基体数量减少,骨料相互搭接,流变阻力增大,拌合物坍落度减小。

混凝土容重随骨料体积率上升而增大,骨料含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容重又开始下降,即混凝土中存在一个最佳骨料含量。在这个骨料范围内混凝土密实度最高,混凝土的强度达到最高。

在高强基体中,骨料体积率应适当减小,而传统普通等级混凝土则刚好相反。原因是高强基体的相对胶凝材料较多,水胶比较小,界面粘结得到强化;普通基体相对较凝材料不足,在水胶比较高条件下骨料的增加反而造成界面薄弱环节的增多,所以骨料体积率低的混凝土强度高与体积率高的混凝土。

2、骨料粒形

粗骨料颗粒的几何形状和表面粗糙程度对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和硬化后混凝土的力学性质均有很大影响:比较理想的粗骨料颗粒形状是接近于球体或正多面体。天然骨料在很长的地质年代里受磨蚀作用接近或部分接近球体颗粒。由于岩石的品种和破碎过程的原因会产生形状很不规则的颗粒,针片状含量高、形状不规则的骨料,空隙率和比表面积较大,骨料表面吸水量增加,摩阻力增大,混凝土和易性降低,所以骨料粒形差,会直接导致混凝土骨料体积率减少,浆量增加,影响混凝土体积稳定性和经济性,会造成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下降。细长或者刀形颗粒应该尽量避免或者限制不超过骨料总质量的15%。这不仅对粗骨料重要,而且对机制砂也同要重要。

3、骨料—基体粘结强度

骨料表面与基体间粘结程度与很多因素有关,其中主要有:骨料的品种和表面特性、水泥品种和细度、混凝土拌和料的工作性、密实性、养护制度等。一般认为:表面粗糙、棱角状颗粒的骨料与水泥石的结合,较之表面光滑的骨料更为牢固。

骨料会使混凝土内部形成大量较弱的界面接触区,骨料—集体粘结里微弱的原因可能在于:骨料表面上含泥量较高及有害物质存在等。另外,水泥水化后产生大量的

Ca(OH)2,在骨料与水泥石的界面区将产生的Ca(OH)2富集,形成定向排列的现象。骨料的表面特征将影响Ca(OH)2的厚度。骨料表面越光滑,则Ca(OH)2越厚,这也是光滑卵石混凝土强度低于碎石混凝土强度的原因之一。

4、骨料的最大粒径

骨料的最大粒径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规律是个复杂问题,对混凝土强度有影响的诸多因素中,骨料的最大粒径使其主要作用的。

骨料最大粒径对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影响较大,粒径越小,骨料表面积越大,润滑所用水泥浆就越多,坍落度就越小。我国高强混凝土骨料最大粒径一般控制在20mm以下。

5、骨料的级配

骨料的级配应该比较好,只有这样,细颗粒才能填充颗粒之间的空隙,这样有利于减少骨料骨架中的空隙率。这些空隙率又被胶凝材料浆体填充。骨料的级配对混凝土工作性影响较大,良好的骨料级配可用较少的浆体制得流动性好、泌水少、不离析的混凝土拌和物,硬化后得到均匀密实的混凝土;采用间断级配能产生更经济的混凝土,但是也会导致混凝土严重离析和泌水,泌出的水更已于在大颗粒骨料下面聚集成水膜,从而

造成混凝土均匀性和耐久性变差,特别是大流动性混凝土等。

骨料级配良好的重要考察指标是空隙率和混凝土的和易性。因为有时虽然骨料空隙率较低,由于其颗粒粒径相差较大,混凝土拌和物容易产生离析现象,导致施工困难。

为了保证骨料级配的良好,降低空隙率,目前越来越多的重要工程和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采用5~10mm和10~20mm分别计量上料。原因是即使采石场做到了级配,运输现场也没有了级配,因此要求一律采用单粒级进料分级封闭储存,并采取分级配上料。

6、骨料的强度

高强度混凝土的骨料应选用密实坚硬的岩石,采用优质石灰石和辉绿岩比花岗石本身更有利于混凝土强度。

总体上看现代混凝土的强度与骨料的相关性已明显减小,不应当过分强调骨料的强度,轻骨料也可以配制C60以上的混凝土。强度能够满足要求即可,过高的骨料强度,会造成粒形差一级弹性模量不协调的问题。

7、大量使用尾矿资源和建筑垃圾

由于砂、石资源短缺,价格上涨,非法采砂石的现象屡禁不止,河道挖砂影响了堤岸安全、河势稳定、防汛排洪、水路交通与有关设施。天然砂石生产、贮存、和运输过程中还造成对空气和环境的污染。同时,也造成了矿产资源的大量流失和浪费。

尾矿资源和建筑垃圾的利用,关系矿产资源的保护及合理开发,关系我国经济发展,也关系环境保护这一当今备受关注的全球性问题,因此,尾矿和建筑垃圾的利用移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逐渐将尾矿和建筑垃圾的利用作为一项产业加以开发,能极大地改善环境问题,是我国的“混凝土产业”走上健康协调发展道路。目前,建筑垃圾和尾矿资源用于混凝土存在的问题不在技术与管理,主要问题是在于政府建设管理部门以及相关行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决心与行动,有所作为,刻不容缓。

(三)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用化学外加剂

高效减水剂是制备高性能混凝土必不可少的技术措施之一,是在混凝土坍落度基本相同的条件下,能大幅度减少拌和用水量的外加剂。它能使高性能混凝土在水胶比很低时,混凝土拌和物还具有良好的工作性和均质性。

虽然高效减水剂比普通减水剂、分散、增强等效果,但兼具减水及其他功能的复合型多功能高效减水剂,如早强高效减水剂、缓凝高效减水剂、引气高效减水剂等比单一组分的合成型高效减水剂更具优势,能更好地满足新拌混凝土及硬化混凝土性能的多种

需求。

清华大学廉慧珍教授关于对绿色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剂的选择和使用提出如下观点:

1、用产品“代”和“等级”评价减水剂是不合适的,因为任何产品都是有利必

有弊。

2、没有好与坏的,只有合适不合适的。

3、外加剂不是灵丹妙药,必须配合混凝土材料其他组成及配合比。混凝土时非

常复杂的系统,甚至不同性能之间是相互矛盾的,如何平衡是关键。

具体说,C20~C25混凝土:掺入粉煤灰,用普通减水剂时,坍落度120m m±30mm 即可很好地泵送,离析和泌水的可能性大为降低,混凝土单方成本也低,关键是减水质量的稳定性。C30~C60混凝土:使用普通减水剂+高效减水剂的组合,技术经济指标均较好。C60以上高强、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高流态:常规减水剂不能或很难达到要求(>25%)的混凝土工程,或对混凝土表面质量有较高要求的混凝土,可使用聚羧酸减水剂。

(四)矿物细粉掺合料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对矿物掺合料的发展要求:

1、不同强度要求,制备不同活性的矿物掺合料

在选用掺合料时不要过分强调“活性指数”,应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水胶比、结构尺寸来选用掺合料。在矿物掺合料的发展方向上应走出“活性指数”的误区,制备不同活性指数的矿物掺合料。

2、开发多元复合矿物掺合料

复合掺合料克服单一品种的性能缺陷、降低成本,使掺合料性能更优越,HPC性能更好,使用更经济,有利扩大应用,真正起到绿色建材料的重大作用。复合掺合料使用的均为工业副产品和废料,通过一定的工艺磨细、按照适当的比例复合,利用它们的超叠加效应,掺入混凝土中后可以大幅度地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温升,避免产生温度裂缝,有效地抑制碱骨料反应,明显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提高抗腐蚀能力和耐久性。同时还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功效,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环境,复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利用复合掺合料是今后发展高性能混凝土的一条重要技术途径。

3、高细度、低需水比、低活性的矿物掺合料用于GHPC

利用天然廉价资源石灰石磨细后作为矿物掺合料,与矿渣、粉煤灰相比,因其资源

有保证,价格低廉,运输方便,更显示出巨大的经济价值,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磨细石灰石属于低活性的掺合料,可以减小温度应力,改善混凝土早起开裂敏感度。

在低温环境下,石灰粉的使用宜慎重,但低的水胶比下发生碳硫硅酸钙石腐蚀的风险较低。应该强调的是没有反之四海皆准备的材料,石灰石粉也是这样,只要使用正确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绿色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控制要点

在以往的配合比设计方法中,是按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要求计算水灰比,而现在则是按耐久性的要求,首先根据环境作用等级确定电通量指标,由此来选择水胶比、控制胶凝材料最小用量以及掺和料的比例。由于客专隧道的衬砌和仰拱设计强度等级为C30或C35,一般来说,为满足电通量要求和水胶比限值要求,混凝土的强度一般都是超强的。

(一)胶凝材料用量及粉煤灰所占比例

在进行配合比参数设计时,为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总量应处在一个适宜范围内,不仅有最低限要求,同时,对于C30及以下混凝土,胶凝材料总量不宜高于400kg/m3,C35~C40不宜高于450kg/m3。铁路客运专线大力提倡使用粉煤灰、矿渣粉等矿物掺和料,与普通硅酸盐水泥一起作为胶凝材料。使用粉煤灰等矿物掺和料,并不是单纯地考虑降低混凝土成本,首先是为了混凝土耐久性的需要,特别是可以有效改善混凝土抵抗化学侵蚀的能力(包括氯化物侵蚀、硫酸盐侵蚀、碱骨料反应等)。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表明,粉煤灰的掺量在20%以上时,改善混凝土耐久性的效果较佳,更有研究资料表明,粉煤灰的最大掺量可达到50%左右。在《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中明确规定,一般情况下,矿物掺和料掺量不宜小于胶凝材料总量的20%,当大于30%时,混凝土的水胶比不得大于0.45。

(二)含气量要求

含气量的要求也是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重要区别之一。以往工程仅在有抗冻要求时才考虑适当提高混凝土的含气量,这是对混凝土耐久性的规律认识不足的表现。实际上,混凝土中适量的引气,不仅能改善抗冻性,同时可显著减轻混凝土的泌水性,使水在拌合物中的悬浮状态更加稳定,从而提高混凝土材料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因此,客运专线规定,即使配制非抗冻混凝土时,含气量也应不小于2%,并且作为施工质量控制的必检项目之一。为适当提高混凝土的含气量,并获得较佳的减水和保塑

效果,可使用新型聚羧酸盐减水剂。

(三)电通量指标

该指标是客运专线对混凝土耐久性最重要、最具体的指标。目前我国尚无电通量试验的国家标准,铁路行业电通量试验方法是以美国ASTMC1202 快速电量测定方法为基础制定的,其所测指标可以最大程度地区分和评价混凝土的密实度,而密实度正是影响混凝土耐久性最为关键的因素。以往多是以抗渗性来评价混凝土的密实程度,但实践证明,抗渗试验只适合于判定较低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密实性,当强度等级超过C30后,抗渗等级几乎都能达到P20以上,再往下试验比较困难。这正是用电通量指标取代抗渗标号作为混凝土耐久性控制的主要原因。混凝土的电通量主要取决于水胶比,通过大量试验得到规律,一般水胶比小于0.5时基本可满足电通量小于2000 的要求,水胶比小于0.45时基本可满足电通量小于1500的要求。

五、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典型工程应用

近年来以低水泥用量,低单位体积用水量,低水胶比,大量掺加矿物掺合料为技术路线的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在国内外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推广应用:

位于上海陆家嘴金融商贸区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工程;北京60项重要工程之一的北京电视中心工程;位于首都被候机楼东侧、目前亚洲最大的停车楼—首都国际机场停车楼工程;2003年6月动工兴建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苏通大桥工程预制箱梁及大体积承台工程;日本明石海峡大桥工程;2008年奥运会三个主要场馆之一的国家游泳中心工程等都体现了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低水泥用量,低单位体积用水量,低水胶比,大量参加矿物掺合料为技术的特点。

六、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发展的障碍及对策

混凝土工程建造应该尽快走上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推广、应用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利国利民、造福子孙,也是能源、资源、生态压力下必然的选择与唯一的出路。但是客观地说,我国绿色混凝土技术的普及化困难重重,有方法的问题、管理的问题、当然根本上讲是观念问题和认识问题。

(一)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发展障碍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的广泛应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建筑业统一认识,协作完成,绝不仅仅是混凝土生产企业的事,目前之所以得不到很好的效果,原因就在于整个

行业对混凝土的理解和认识还停留在传统观念上,不认为混凝土是一项复杂的技术,认为“和和泥有什么难?”下面对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发展的障碍作如下分析:

1、原材料行业不能供应优质原材料

混凝土原材料品质无法保证混凝土质量,我国砂石料存在的含泥量过高、无级配可言、粒形差及砂含石量高等问题。如果不能足够包裹骨料的最少量的浆体和最大量的骨料组成具有工程所需的良好施工性能的拌和物,是不可能得到耐久的混凝土的。我国混凝土质量比西方国家差,主要原因在于骨料的质量,骨料质量首先不是强度,重要的是使用级配和粒形良好的骨料可以得到最小的用水量的拌和物。

作为现代混凝土重要组成部分的矿物掺合料,没有形成具有规模的、质量未定的原材料供应产业。优质矿物掺合料供应不足的问题日益显现。西部地区优质的粉煤灰供应已严重不足,混凝土搅拌站买不到需水比低、细度细、烧失量较小的优质粉煤灰。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比强度更重要,而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关系最密切的就是水泥,只有保证高强度的水泥并不一定有利于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最重要的是匀质性和体积的稳定性,当代混凝土需要开裂敏感性低的水泥。外加剂与掺合料使用技术发展改变了对水泥强度和混凝土强度的关系的认识。目前水泥标准检测的水灰比增大,对3d强度的规定未变,世纪提高了早期强度,二高早期强度并不是所有工程需要的。单纯追求满足强度下的高利润,使水泥厂使用助磨剂磨细、掺用“增强剂”,细度越来越细,矿物中心C3S、C3A越来越高,增加了开裂敏感性和不利于混凝土长期稳定性和耐久性成分。在加之使用硬石膏缓凝、胶凝材料SO3含量偏低,水泥供不应求造成的生产混凝土时水泥温度过高等因素是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不好,硬化性能也受到影响。

2、过分追求工程进度,养护不充分,追求早期强度

施工单位不适当地加快工程进度,追求施工速度。政府建设管理机构对工程进度应符合现代材料制备和工程建造规律的常识认识不够,没有严格限制和控制过快的工程进度。其实,混凝土的耐久性尤其需要足够的施工养护期加以保证,高早强有损混凝土长期性能。早产有损生命健康的概念同样适用于混凝土,过早追求工程进度不仅造成混凝土得不到充分养护,同时势必导致混凝土追求高强度。高早强的混凝土更容易开裂,在侵蚀性环境中劣化更迅速;规范应该修正并强调着一点。提前完成合同规定的施工工期的工程在国外要被罚款,因为意味着工程质量又遭到损坏的可能。及时正确的限定了原材料和拌和物配合比,并且小心的遵循施工规程,认为可以根据现有的实践建造耐用和持久的混凝土结构仍然是不现实的。这是因为在20世纪里,材料和建造实践首先是为了

满足快速建设的需要,事实已证明:这对暴露于严酷环境条件下运行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是有害的。我们在建造耐用和环境中持久混凝土结构时,必须牺牲一些建设速度,显然,这需要政府主管部门、业主、营造商与设计者转变观念。

3、行业对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缺乏认识

高质量的混凝土结构是需要混凝土结构设计单位、混凝土原材料供应商、混凝土搅拌站、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检测与建筑质量管理机构共同努力建造的。而目前混凝土结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人员总体上对当代混凝土的发展与特点不够了解,混凝土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倾向于认为是混凝土搅拌的责任。

4、混凝土浇筑时加水成为潜规则

施工现代化程度虽然提高,但施工队伍素质差,野蛮施工,不讲职业道德,存在严重问题除不认真养护外,在浇筑混凝土是随意加水显现普遍。众所周知“水石混凝土的命脉”,随意加水的行为是无视工程质量的行为,不客气的说是在犯罪。但这种怪现象几年前就存在,现在依旧普遍,混凝土工程质量在这一重要环节上失控,大家议论这件事是渐渐变得麻木不仁,也就成了行业潜规则。

5、混凝土质量保证体系存在问题

(1)坍落度检测的操作缺乏规范性,一般只是一种形式而已。而且坍落度只表面流动性,并不能全面反映拌和物的施工性,常有坍落度合格而浇筑后且严重离析、米睡得现象,对混凝土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2)混凝土规范中对混凝土标养强度试验有严格的试验规程和统一的养护条件,但绝大多数施工单位不具备这些条件。首先,取样不规范。其次,养护条件不符合标准要求。这些都是常见的影响混凝土强度的问题。

(3)标养强度实际上只反映混凝土的相对质量,而并不能反应现场混凝土结构的真实情况,在工地上往往没有同条件养生混凝土。

(4)回弹法测的只是混凝土表面强度,超声波法测的是波传播的速度以了解内部的密实状况,拔出法测的是表层混凝土的抗拉强度等,都是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间接评估。如果说对于几十年以前组分简单的混凝土,这些方法可用的话,如今则已无法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实际情况。变化了的材料不能用不变的方法检测。

(5)在结构实体中钻心取样而进行的抗压强度试验,可以直接测的混凝土的强度值。但是芯样钻取和试件处理的技术要求高,且会对结构造成损伤,很难成为一种普查的手段。

即使钻心的试样抗压强度是合格的,拌和物质量也不一定合格。强度虽然达到要求,但是结构构件中的外观缺陷比较严重,也是不合格的拌和物。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由于混凝土的质量检验习惯上以单一的强度作为指标衡量标准,一切检测与质量控制都是围绕强度,问题也就都是围绕强度。

6、建筑垃圾不能充分利用

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技术近五年来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研究单位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北京建筑工程学院课题组已经完成了1700m2的试验建筑,效果良好。但是可悲的是目前北京的两条建筑垃圾加工线处于停产状态。政府没有扶持与相关的强制政策出台,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的应用依然是可望而不可即。

(二)对策与出路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要想真正意义上得到广泛应用,贡献于国家建设事业,需

要建筑也整个大行业的重视与行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吴中伟先生的遗愿。我们的对策出路在于:

1、混凝土原材料行业树立为混凝土质量服务的意识,提高认识,加强规划

水泥行业产品标准与混凝土品质要求相衔接,关键是降低睡你的开裂敏感性;砂石骨料建立行业生产准入制度,建立稳定的大型现代化生产企业,起到引领作用;不断强化标准,严格执行,实行优质优价,引导行业走向规范;混凝土矿物掺合料行业注重开发石灰石粉等新型复合矿物掺合料,形成质量稳定的具有规模的产业体系。

2、政府建筑管理部门应该明确管理的重点,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

针对野蛮施工问题、施工进度不合格问题、建筑垃圾再生利用问题有所作为,务使行业为绿色高性能混凝土发展形成良好氛围和条件。

3、建立科学合理的混凝土质量控制体系

4、标准要敢于破除传统思维的羁绊,为混凝土工程建设服务。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论文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现代远程教育 专科实习报告 题目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处理 学生姓名赵明批次1503 专业建筑工程技学号201502010658 学习中心云南爱因森科技专修学院奥鹏学习中心【39】 2017年4 月

中文摘要与关键词 (3) 一、前言 (3) 二、凝土工程中常见裂缝及预防 (4) 1.干缩裂缝及预防 (4) 2.塑性收缩裂缝及预防 (4) 3.沉陷裂缝及预防 (5) 4.温度裂缝及预防 (5) 5.化学反应引起的裂缝及预防 (6) 三、裂缝处理 (7) 1、表面修补法 (7) 2、灌浆、嵌逢封堵法 (7) 3、结构加固法 (7) 4、混凝土置换法 (7) 5、电化学防护法 (7) 6、仿生自愈合法 (8) 四、结论 (8) 参考文献 (8)

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处理 摘要混凝土的裂缝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而又难于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本文对混凝土工程中常见的一些裂缝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并针对具体情况提出了一些预防、处理措施。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预防处理 一、前言 混凝土是一种由砂石骨料、水泥、水及其他外加材料混合而形成的非均质脆性材料。由于混凝土施工和本身变形、约束等一系列问题,硬化成型的混凝土中存在着众多的微孔隙、气穴和微裂缝,正是由于这些初始缺陷的存在才使混凝土呈现出一些非均质的特性。微裂缝通常是一种无害裂缝,对混凝土的承重、防渗及其他一些使用功能不产生危害。但是在混凝土受到荷载、温差等作用之后,微裂缝就会不断的扩展和连通,最终形成我们肉眼可见的宏观裂缝,也就是混凝土工程中常说的裂缝。 混凝土建筑和构件通常都是带缝工作的,由于裂缝的存在和发展通常会使内部的钢筋等材料产生腐蚀,降低钢筋混凝土材料的承载能力、耐久性及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外观、使用寿命,严重者将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很多工程的失事都是由于裂缝的不稳定发展所致。近代科学研究和大量的混凝土工程实践证明,在混凝土工程中裂缝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在一定的范围内也是可以接受的,只是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其危害程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钢筋混凝土规范也明确规定[1]:有些结构在所处的不同条件下,允许存在一定宽度的裂缝。但在施工中应尽量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裂缝产生,使结构尽可能不出现裂缝或尽量减少裂缝的数量和宽度,尤其要尽量避免有害裂缝的出现,从而确保工程质量。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多,有变形引起的裂缝:如温度变化、收缩、膨胀、不均匀沉陷等原因引起的裂缝;有外载作用引起的裂缝;有养护环境不当和化学作用引起的裂缝等等。在实际工程中要区别对待,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论文

中国地质大学 成人教育 专科实习报告题目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处理 学生明批次1503 专业建筑工程技术学号 8 函授站爱因森科技专修学院奥鹏学习中心【39】 2017 年 4 月

中文摘要与关键词 (3) 一、前言 (3) 二、凝土工程中常见裂缝及预防 (4) 1.干缩裂缝及预防 (4) 2.塑性收缩裂缝及预防 (4) 3.沉陷裂缝及预防 (5) 4.温度裂缝及预防 (5) 5.化学反应引起的裂缝及预防 (6) 三、裂缝处理 (7) 1、表面修补法 (7) 2、灌浆、嵌逢封堵法 (7) 3、结构加固法 (7) 4、混凝土置换法 (7) 5、电化学防护法 (7) 6、仿生自愈合法 (8) 四、结论 (8) 参考文献 (8)

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处理 摘要混凝土的裂缝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而又难于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本文对混凝土工程中常见的一些裂缝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并针对具体情况提出了一些预防、处理措施。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预防处理 一、前言 混凝土是一种由砂石骨料、水泥、水及其他外加材料混合而形成的非均质脆性材料。由于混凝土施工和本身变形、约束等一系列问题,硬化成型的混凝土中存在着众多的微孔隙、气穴和微裂缝,正是由于这些初始缺陷的存在才使混凝土呈现出一些非均质的特性。微裂缝通常是一种无害裂缝,对混凝土的承重、防渗及其他一些使用功能不产生危害。但是在混凝土受到荷载、温差等作用之后,微裂缝就会不断的扩展和连通,最终形成我们肉眼可见的宏观裂缝,也就是混凝土工程中常说的裂缝。 混凝土建筑和构件通常都是带缝工作的,由于裂缝的存在和发展通常会使部的钢筋等材料产生腐蚀,降低钢筋混凝土材料的承载能力、耐久性及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外观、使用寿命,严重者将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很多工程的失事都是由于裂缝的不稳定发展所致。近代科学研究和大量的混凝土工程实践证明,在混凝土工程中裂缝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在一定的围也是可以接受的,只是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其危害程度控制在一定的围之。钢筋混凝土规也明确规定[1]:有些结构在所处的不同条件下,允许存在一定宽度的裂缝。但在施工中应尽量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裂缝产生,使结构尽可能不出现裂缝或尽量减少裂缝的数量和宽度,尤其要尽量避免有害裂缝的出现,从而确保工程质量。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多,有变形引起的裂缝:如温度变化、收缩、膨胀、不均匀沉陷等原因引起的裂缝;有外载作用引起的裂缝;有养护环境不当和化学作用引起的裂缝等等。在实际工程中要区别对待,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题目:钢筋混凝土保护层 在施工中的控制专业:建筑工程技术班级:建筑施工技术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3年 11月 15 日

目录 3.3模板工程的制作和安装 .....................................................................................................

摘要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房屋建筑工程中被广泛采用的结构形式。在我们的建设工程施工的日常工作中,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实体质量的控制是一个重点。由于钢筋混凝土工程量大面广,在施工中我们经常发现由于施工人员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的重要意义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造成钢筋保护层厚度不一,钢筋移位等。加上模板尺寸偏差等因素造成钢筋保护层不符合要求,并且在混凝土浇筑后,又无法直观的看到其内部结构,因而给工程质量带来隐患。 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是关系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力学性能和建筑物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除了原材料质量因素以外,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钢筋保护层偏差直接影响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力学性能及耐久性,直接关系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及使用寿命。因此,参与建设、施工的各方均应足够重视并关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保护层问题。下面就笔者参与建设工程施工工作以来所积累的经验和体会,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保护层厚度的控制提出几点见解供大家探讨。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控制;施工

1 前言 1.1 钢筋保护层控制的特点及研究意义 钢铁工业起步较早,而真正应用于时间并不长,混凝土在中的应用更是近100年左右时间的事。自从人类找到水泥这种新兴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近50年,由于普通及结构在工程中的应用,更使得建筑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幢幢高楼大厦,几百米跨度的桥梁建造也由过去的不可实现变成了现实。这中间都少不了钢筋和混凝土这两种材料的功劳。 那么,钢筋与混凝土到底是如何工作的呢?它们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呢?从材料的性能来讲,钢筋具有较强的抗拉、抗压强度,而混凝土只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却很低,但是两者的较接近,还有较好的粘结力,这样既发挥了各自的受力性能,又能很好地协调工作,共同承担结构构件所承受的外部荷载。 因为钢筋与混凝土之间存在足够的粘结力,在结构计算时,钢筋混凝土构件是作为一个整体来承受外力的;又由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很低,为简化计算,一般混凝土只考虑承受压,而拉应力则全部由钢筋来承担。对受力构件截面设计来讲,受拉的钢筋离受压区越远,其单位面积的钢筋所能承受的外部弯矩也越大,这样钢筋发挥的效率也就越高。所以一般来讲,无论是梁还是板,受拉钢筋应尽量靠近受拉一侧混凝土构件的边缘。如的应设在构件上部受拉区。如果放置错误或者钢筋保护层过大,轻则降低了梁的承载能力,重则会发生重大事故。 那么,受拉的钢筋是否越靠边越好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钢筋的主要成分是铁,铁在常温下就很容易氧化,更别说在高温或潮湿的环境中。钢筋被包裹在混凝土构件中形成,不与外界接触相对还比较安全,但如果钢筋保护层厚度过小,也就是钢筋过分靠近受拉区一侧,一方面容易造成钢筋露筋或钢筋受力时表面混凝土剥落,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表面的混凝土将逐渐碳化,用不了多久,作为钢筋保护层的混凝土就失去了保护作用,从而导致钢筋锈蚀,断面减小,强度降低,钢筋与混凝土之间失去粘结力,构件整体性受到破坏,严重时还会导致整个结构体系的破坏。通常除基础外梁的保护层厚度一般为2.5cm。 在工程实际中,由于钢筋保护层厚度不符合规范要求所导致的质量问题不胜枚举。比较突出的如现在商品住宅楼工程建设中楼板钢筋保护层偏大及现浇中主次梁交界处主梁的上部负弯矩钢筋保护层偏大的问题。以住宅楼为例,如今的住宅面积越来越大,

(完整版)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

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控制 专业:建筑工程技术

摘要 混凝土的裂缝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而又难于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 本文从设计、材料、配合比、施工现场养护等方面对混凝土工程中常见的一些裂缝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探讨。针对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在混凝土结构设计、混凝土材料选择、配合比优化、以及施工现场的养护等方面提出了控制裂缝发展的措施。 依据相关文献,并总结了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表面处理法、填充法、灌浆法、结构补强法、混凝土置换法、电化学防护法、仿生自愈合法等。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成因;控制;

目录 摘要...............................I 第1章概述 (1) 1.1 课题的提出 (1) 1.2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1) 1.3本论文的研究方法 (2) 第2章裂缝的成因 (3) 2.1 设计原因 (3) 2.2 材料原因 (4) 2.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因 (4) 2.4 施工及现场养护原因 (4) 2.5使用原因(外界因素) (5) 第3章裂缝的控制措施 (6) 3.1 设计方面 (6) 3.1.1 设计中的‘抗’与‘放’ (6) 3.1.2尽量避免结构断面突变带来应力集中 (6) 3.1.3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 (6) 3.1.4 设计上要注意容易开裂部位 (6) 3.1.5 重视构造钢筋 (7)

3.2 材料选择 (7) 3.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8) 3.4 施工方面 (8) 3.4.1 模板的安装及拆除 (8) 3.4.2 混凝土的制备 (9) 3.4.3 混凝土的运输 (9) 3.4.4 混凝土的浇筑 (10) 3.4.5 混凝土的养护 (11) 3.5 管理方面 (12) 3.6 环境方面 (12) 第4章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 (13) 4.1 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 (13) 4.1.1.表面处理法 (13) 4.1.2填充法 (13) 4.1.3灌浆法 (13) 4.1.4.结构补强法 (13) 4.1.5混凝土置换法 (13) 4.1.6电化学防护法 (14) 4.1.7仿生自愈合法 (14)

轮机工程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范文格式(原创)

轮机工程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范文格式(原创) 一、确定志向 职业理想:作为航海人员,最大的志向就是面向大海,春暖花开。结合自身独有的特点,理想是进入船员行业,从低层做起,最终实现自己的航海梦。 人生理想:最大程度的实现自我价值,最终成为在社会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航海人士。 二、自我评估 适宜的工作类型: 适合管理性工作,能够体现自己在计划和时间管理方面的优势,实现自身的价值。 今后的发展方向: 需要在有着优秀的管理文化和模式的工作中,维持持久的兴趣,能够发挥自己的创新理念,提高各种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职业生涯环境 每一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离开了这个环境,便无法生存与成长。身在职场,要时时分析环境条件的特点、环境的发展变化情况、自己与环境的关系、自己在这个环境中的地位、环境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以及环境对自己有利的条件与不利的条件等等。只有对这些环

境因素充分了解,才能做到在复杂的环境中避害趋利,使我的职业生涯更完美。 专业环境分析:广东海洋大学航海学院成立于2001年9月,学院的前身是1935年创办的广东省立高级水产职业学校渔捞科,后发展为海洋捕捞、船舶驾驶、船舶动力装置、轮机管理等专业。几十年来,为国家培养了众多的航海专业人才。建国以来,已为国内外航海战线培养了专门技术人才3400多人,这些毕业生在各自战线已成为骨干力量。学院拥有1300多万元的教学、实习、科研设备;设有航海综合实验室和轮机工程综合实验室。学校十分重视航海类专业的建设,继续加大航海教学建设投入力度。同时,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高度重视航海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采取引进、外聘以及在职提高的办法,充实航海类专业教师队伍,提高在职教师的学历层次,进一步提高航海类专业的教学质量。航海学院肩负着航海教育与培训的重任。学院在根据我国履行实施STCW78/95国际公约的精神,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抓紧航海教育质量体系建设工作,为我国航运事业培养无限航区高级航海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而努力的同时,积极开展海渔船船员培训工作,为进一步提高海渔船船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加快航运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航海学院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近年来,一次性就业率都在百分之九十左右。2008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百分之九十五。 社会环境分析:自1999年开始,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数量逐

轮机工程专业毕业论文例样

轮机工程专业毕业论文例样

————————————————————————————————作者:————————————————————————————————日期:

x x x x x x x x x x学院 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xxxxx 学号xxxxxx 专业轮机工程技术班级xxxxxx 学校导师姓名、专业技术职务xxxxxxx 企业导师姓名、专业技术职务 论文题目船用空压机故障分析

一、立论依据 空气压缩机是非常重要的船舶辅助机械,由于压缩空气在现代船舶上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因为它是船上压缩空气的唯一来源),空气压缩机一旦不能正常工作,将会给船舶带来非常大的危害,严重的可能造成船舶失去动力(船舶主机将无法启动和正常运转).所以说保证船用空气压缩机的正常运行是很有必要的. 空压机在运行过程中由于运动部件磨损会导致泄漏,润滑不良等等原因会引起空压机不能正常工作,从而影响船舶的运行. 现代船舶大多采用的是活塞式空压机,下面就通过对船用空气压缩机运行中常见故障的分析,结合自身学习知识,指出空气压缩机日常运行管理中应注意的关键问题,并对空气压缩机易损件的检修提出建议. 参考文献: 【1】费千.船舶辅机.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2】赵远扬,李连生,束鹏程.压缩机的技术现状及其发展趋势.通用机械 【3】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船用辅机修理技术标准 【4】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船用辅机修理技术标准 【5】吴恒.轮机管理.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6】船机维修技术. 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7】张国辉.李杰.活塞式压缩机设计的基本原则.压缩机技术 【8】满一新.船机维修技术.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9】林梅.活塞式压缩机原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0】张军,赵艳.浅谈活塞式空压机气阀设计.黑龙江科技信息 【11】张世英,郑德明.各种压缩机的润滑问题及维护修养,化学工程与装备 【12】严天宏,李青等.压缩机的现状,发展及新型技术展望.压缩机技术.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论文

辽宁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处理 函授站点:盘锦函授站 层次: 高起专 年级:16级 专业:建筑工程技术 学生姓名:李阳 指导教师:张仁伟 2018年 5 月21日

目录 中文摘要与关键词................................3 一、引言..........................................4 二、凝土工程中常见裂缝及预防....................5 1.干缩裂缝及预防................................5 2.塑性收缩裂缝及预防............................5 3.沉陷裂缝及预防................................6 4.温度裂缝及预防................................7 5.化学反应引起的裂缝及预防.....................8 三、裂缝处理......................................8 1.表面修补法.....................................8 2.灌浆、嵌逢封堵法...............................8 3.结构加固法.....................................9 4.混凝土置换法...................................9 5.电化学防护法...................................9 6.仿生自愈合法...................................9 四、结论........................................10 致谢.............................................11 参考文献........................................12

轮机工程技术专业毕业实习周记范文原创全套

轮机工程技术专业毕业实习周记全套 (本人在轮机工程技术专业相关岗位3个月的实习,十二篇周记,总结一篇,全部原创,共6500字,欢迎下载参考) 姓名:杜宗飞 学号:2011090118 专业:轮机工程技术专业 班级:轮机工程技术专业01班 指导教师:赵晓明

第1周 作为轮机工程技术专业的大学生,我很荣幸能够进入轮机工程技术专业相关的岗位实习。相信每个人都有第一天上班的经历,也会对第一天上班有着深刻的感受及体会。尤其是从未有过工作经历的职场大学们。 头几天实习,心情自然是激动而又紧张的,激动是觉得自己终于有机会进入职场工作,紧张是因为要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职场环境。刚开始,岗位实习不用做太多的工作,基本都是在熟悉新工作的环境,单位内部文化,以及工作中日常所需要知道的一些事物等。对于这个职位的一切还很陌生,但是学会快速适应陌生的环境,是一种锻炼自我的过程,是我第一件要学的技能。这次实习为以后步入职场打下基础。第一周领导让我和办公室的其他职员相互认识了一下,并给我分配了一个师父,我以后在这里的实习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都可以找他帮忙。 一周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原以为实习的日子会比较枯燥的,不过老实说第一周的实习还是比较轻松愉快的,嘿嘿,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我已经迈出了第一步了,在接下去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努力的。生活并不简单,我们要勇往直前!再苦再累,我也要坚持下去,只要坚持着,总会有微笑的一天。虽然第一周的实习没什么事情,比较轻松,但我并不放松,依然会本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努力进取,以最大的热情融入实习生活中。 虽然第一周的实习没什么事情,比较轻松,但我并不放松,依然会本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努力进取,以最大的热情融入实习生活中。 第2周 过一周的实习,对自己岗位的运作流程也有了一些了解,虽然我是读是轮机工程技术专业,但和实习岗位实践有些脱节,这周一直是在给我们培训那些业务的理论知识,感觉又回到了学校上课的时候。虽然我对业务还没有那么熟悉,也会有很多的不懂,但是我慢慢学会了如何去处理一些事情。在工作地过程中明白了主动的重要性,在你可以选择的时候,就要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有时候遇到工作过程中的棘手问题,心里会特别的憋屈,但是过会也就好了,我想只要积极学习积极办事,做好自己份内事,不懂就问,多做少说就会有意想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论文68995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论文 高速四标路基 施工组织设计 班级:建筑工程管理 姓名: 学号: 成绩: 指导老师: 土木工程

摘要 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在设计招投标、施工阶段必须提交的技术文件 施工组织设计对于能否优质、高效、按时、低耗的完成公路工程施工任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郑卢高速公路洛阳至洛宁段LNTJ-04标位于洛阳市宜阳县寻村镇及盐镇境内。沿线经过13个行政村。起点桩号K17+255,终点桩号K24+900,路线全长7.645Km。 关键词:施工组织设计路基施工方法施工方案

Abstract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and design of project is basic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design bidding, construction stage must submit technical documents Whether the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design for quality, efficient and timely, low consumption of highwa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asks completed plays a decisive role. Zheng Lu highway luoyang to flashed in the 2003-04 standard LNTJ period YiYangXian found in luoyang city village or salt town territory. Along through 13 administrative villages. Starting point K17 + 255 pile, line, no K24 + 900 pile length, route 7.645 Km. Keywords: the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design subgrade construction method construction scheme

轮机工程专业毕业论文实习报告范本

轮机工程专业毕业论文实习报告 实习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习时间:___年___月___日至___年___月___日 评阅时间: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

学生实习鉴定表

船舶资料

轮机工程专业毕业实习 一、实习目的 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轮机工程专业的学生在专业课学习结束之后,要上船进行毕业前的海上实习,实习的目的是: 1.在实习中,通过参加航行值班、操作管理、保养维修及技术革新等项实际工作,学习实际工作技能,进一步加深并运用已学过的专业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为毕业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实践基础。 2.在学习的基础上,根据所在船舶要解决的实际技术和管理方面的问题选择专题。并运用所学过的基础和专业知识进行深入的研究,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专题论文,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管理水平。 3.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船上生产组织情况和船员职责,培养适应海上生活的能力;学习中国海员的优良传统,树立艰苦奋斗敢与风浪搏斗的作风,锻炼勇敢坚强的性格,养成团结友爱、遵纪守法的品德,真正成为既有高度科学文化知识又有良好的海员素质的祖国海运事业的合格人才。 一、实习容 (一)船舶及其动力装置概况 1、了解船舶主要尺度,吨位;货舱、油舱、水舱的位置与容量。 2、了解机舱所在部位,整体布置情况,画出机舱各层布置简图。

3、了解柴油机推进装置的类型、组成情况;主机的型式、功率、转速;螺旋桨的型式、尺度; 船速、油与水的日耗量。 4、了解船舶电站的容量、类型、台数。 5、了解辅助锅炉、废气锅炉的型式、台数、蒸发量及热力参数。 6、了解舵机、锚机、起货机的型式和布置。 7、熟悉轮机部船员的职责分工及主要规章制度。 (二)船舶柴油机 1、熟悉主、副机的型式、性能指标、正常运转时的各种运行技术参数。 2、熟悉主、副机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工作原理、发火顺序和定时图。 3、熟悉主要部件的功用、工作条件、受力情况、材料、具体结构及冷却、润滑方式。 4、熟悉主要部件的拆装步骤、维修要求、常见故障及其排除方法。 5、熟悉主、副机的换气型式和构造特点,气阀间隙与气阀定时的测量与调整方法。 6、熟悉柴油机的增压方式、增压系统的组成、布置和主要技术参数;了解废气涡轮增压器在运 转中的清洗方法;介绍、分析你所遇到的压气机的喘振现象;消除的方法及发生的原因。 7、熟悉主、副机喷油设备的结构型式、工作原理、喷油定时、喷油启阀压力、拆装检查调整的 方法 8、了解燃油的理化性能、选用要求,熟悉燃油粘度和加热温度的控制和调节方法。熟悉燃油分 油机的操作使用、拆装清洗与维修。 9、熟悉燃油在气缸的燃烧过程,学会示功器的使用和示功图的测量、功率的计算、分析燃烧过 程。 10、了解主、副机所用滑油的牌号、品质规格、正常的消耗量、滑油质量检查方法、判断滑油变质的主要依据.熟悉气缸注油器的构造和注油量的调节方法。 11、熟悉冷却水的化验和化学处理方法。 12、熟悉主、副机的操纵系统的型式,特点和组成,操纵台的组成与作用;学会主机的起动、调速、换向、停车的操作。 13、熟悉主机起动前的备车工作、运行中的检查工作及完车后的工作。 14、熟悉主机在各种复杂航行条件下的正确操作方法。 15、介绍与分析柴油机发生故障的经过、引起故障的原因、消除的方法。 16、了解柴油机和轴系扭转振动的减振措施,减震器的型式,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17、根据柴油机工况判断其技术状态的好坏。 (三)船舶锚机 1、列表说明各种船用泵的各称、型式、牌号、台数。排量、压头、转速、功率等性能参。 2、熟悉各种泵的起动与停止的正确操作。各种泵的实际运行参数及管理检查要点。

建筑工程毕业论文范文

建筑工程毕业论文范文 《大型冶金总承包工程风险管理的探析》 论文关键词:大型冶金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管理 一、冶金总承包工程的基本特点 冶金工程项目与一般建筑工程项目相比较,具有工艺流程复杂,参与专业多,投资大,工期紧,安装量大,施工工艺专业化高等特点。冶金工程,其设计占主导地位的程度高,采用总承包方式有利 于工程的一体化管理。 二、冶金总承包工程所面临的风险 工程项目风险,它是指工程项目在设计、采购、施工和竣工验收各阶段可能遭到的风险,可定义为:在工程项目目标规定的条件下,该目标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它具有客观性和必然性、不确定型、可 变性、相对性(主体相对和大小相对)、阶段性等特性。工程总承包 项目是指从事工程总承包的企业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 项目的勘察、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 的承包。所以,总承包工程所面临的风险具有项目风险的所有特性。冶金总承包项目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有几个方面: 1工程项目外风险 (3)经济风险:冶金新建项目的所在地一般环境较差,包括硬件 环境(如交通、电力供应、通讯条件)和软件环境(如地方政府对工程的建设态度)。冶金项目的工期较长,可能面临原材料如钢材价格的 不正常大幅上涨等。也可能面临通货膨胀幅度过大所引起的其他变化。 2工程项目内风险 (1)技术风险:因技术条件的不确定而引起可能的损失或工程项 目目标不能实现的可能性。主要表现在工程方案的选择,工程设计,

工程采购、工程施工及开车等过程中。如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基础 数据不完整,不可靠;预测结果不准确。设计阶段,设计内容不全, 设计存在缺陷、错误或遗漏;规范、标准选择不当;未考虑设备制造 或施工的可能性等。 (2)非技术风险:是指计划、组织、管理、协调等非技术条件的 不确定所引起工程目标不可能实现的可能性。如在项目组织管理方面,缺乏项目管理能力;组织不适当,关键岗位人员变换;目标不适当,控制能力差;不适当的项目策划或安排;没有有效的项目沟通程 序等。进度管理方面,因管理不力,造成设计的图纸滞后,施工安 排不当,缺乏劳动力或劳动效率底下等等。费用控制方面,如工期 延误、不适当的工程变更,不适当的工程款支付;不适当采购策略等等,都可能使工程置于风险之中。 三、风险应对的方法 冶金总承包项目的风险来源广,风险因素多。识别风险需抓住重点。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加强合同管理,系统分析相关各方的利益和风险。合同是项目 实施的第一依据,在合同管理时要充分考虑其所面临的风险因素。 冶金总承包项目涉及的范围广,一个联合企业的总承包,会包括铁 钢轧多个系统及其相关的水处理系统,除尘系统等公辅设施,工期长,专业性强,可能签订的分包合同有上百个,涉及分包单位几十家,如何有针对性的在合同中争取自己正当利益,转移相关风险至 关重要。如一些项目外的风险,和业主有密切的关系,在合同中应 尽量的转移给业主或共担,加强项目的风险控制能力。 2加强技术风险管理。技术的不确定性所引起的风险,通过加强 管理和沟通协调是可以避免或降低的。对于设计与采购、施工之间 的协调是总承包中很易发生问题的地方,一旦发生问题,势必给工 程的进度和费用造成损失。一般的设计认为,发了图纸即完成任务,其实在管理中,把设计的任务后延,加强与采购和施工的衔接,可 以避免风险的出现。 四、小结

轮机自动化论文

轮机自动化论文姓名:罗洪武

所在院系:船舶与轮机工程系 专业年级: 09轮机(1)班 学号: 091620109 指导教师:戴红平 日期: 2011年6月27日 轮机自动化概述 引言:随着现代海运事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航海事业的要求不断提高,轮机自动化逐渐被重视起来使它飞速发展。随着更多的元素的加入它使船舶的工作环境日益改善,使航运事业效率不断提升。随着它涉及的范围不断扩大,自动化也日益成为一门重要和高要求的学科。 一.轮机自动化介绍

轮机自动化,是指用各种自动化仪表及控制元件和逻辑元件包括计算机在内所组成的各种控制和监视系统。它能部分地或绝大部分地代替轮机管理人员,对机舱中的运行参数进行自动控制、监视、显示、记录和报警以及对主要机器设备进行自动操作。自动化水平往往是衡量动力装置技术先进程度的重要标志。管好用好轮机自动化设备对提高动力装置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对降低船舶营运成本、改善轮机管理人员的工作条件及提高船舶技术管理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轮机自动化包括:反馈控制系统、远距离操作(遥控)系统、集中监视与报警系统、自动开关与切换系统及安全保护系统。 二.轮机自动化的发展及要求 1.“轮机自动化”是50年代初逐渐发展并走向成熟的一门学科。国内水运(海运)高等院校从60年代初设置了《轮机自动化》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自动化基础(自控原理)和自动化技术两大部分。随着船舶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课程内容的不断扩充和更新,《轮机自动化》课程不仅是我国高等学校轮机工程专业的必修课和主干专业课。 2.《轮机自动化》是为了掌握自动控制理论和技术及其在轮机系统中的应用原理和方法,掌握轮机系统典型自动控制装置的应用和管理知识,为适应现代船舶机舱的管理奠定基础。该课程的主要特点: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论文61085

安徽建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毕业论文任务书 题目:浅谈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科) 学号: 2015031557 姓名:张振 起讫日期:2015年3月1日---2017年7月1日

目录 简述 (1) 关键词 (1) 1.建筑工程施工中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1) 2.建筑工程施工中影响质量的因素 (1) 2.1建设程序不合理 (2) 2.2建筑材料达不到质量标准 (2) 2.3施工和管理问题 (2) 2.4自然条件影响 (3) 3.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措施 (3) 3.1加强事前控制 (3) 3.2完善事中控制 (4) 3.3注意事后验收 (4) 4.施工项目质量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5) 4.1提高全员质量意识 (5) 4.2现场跟踪检查 (5) 4.3处理好工程质量管理与进度、效益的辨证关系 (5) 4.4现场施工要密切关注设计质量 (5) 5.总结 (6)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简述 建筑施工是一项多工种、多专业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使施工全过程顺利进行,以达到预期的质量目标,就必须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管理。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是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及优化建筑施工管理起到核心作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及质量控制 1.建筑工程施工中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基建投资项目的不断增加,使得建筑施工队伍和建材生产企业也随之大量发展。但近几年,重大工程质量事故时有发生,并出现了一批“豆腐渣”工程,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的损失和危害,也给社会带来消极影响。工程质量问题已成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在施工过程中,质量因素被施工中的各个环节所影响,如设计、勘察、施工工艺、施工机械、施工材料、施工人员、天气等。施工时材料的质量差异、新型材料的技术掌握、施工工艺的改变、天气环境的变化、施工设备的磨损等,都会产生质量变异,造成质量事故,并且工程项目建成后,如发现质量问题又不能像一些工业产品那样进行拆卸维修。因此加强工程的质量管理,加强工程的质量控制,就显得极其重要。 2.建筑工程施工中影响质量的因素 由于施工项目具有固定、生产流动、结构类型不一、质量要求不一、施工方法不一、体型大、整体性强、建设周期长、受自然条件影响大等特点,因此,施工项目的质量比一般工业产品的质量更难以控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建设程序不合理 如不经可行性论证,不作调查分析就拍板定案;没有搞清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就仓促开工;无证设计,无图施工,盲目施工;不按图纸施工,设计变更不按程序实行;工程竣工不经验收就交付使用等盲干现象,致使不少工程项目留有严重隐患,房屋倒塌事故也常有发生。 2.2建筑材料达不到质量标准 例如:钢筋物理力学性能不符合标准,水泥受潮、过期、结块、稳定性不良,

毕业论文轮机工程

柴油机活塞环常见故障的分析及处理 [摘要]活塞环和活塞、缸套、缸盖组成燃烧室,是柴油机燃烧室的重要部分之一。具有保持活塞与气缸套之间的有效密封作用和将活塞热量传递给气缸壁的散热作用,以及调节气缸润滑的作用。活塞环又是柴油机的易损零件,主要损坏形式有:过度磨损、折断、粘着、弹力丧失等。活塞环的工作性能直接影响汽缸和柴油机的工作性能。因为活塞环为易损件,船舶上损坏后一般采用换新处理,所以轮机员应注意活塞环的检修和日常维护管理工作。本文结合活塞环的具体实例,阐述了活塞环产生故障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以及处理方法,并对其日常运行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管理建议。 [关键词] 活塞环;搭口间隙;损坏;维护管理

Marine Diesel Engine Piston Ring Common Failure of Analysis and Treatment [Abstract]The combustion chamber is made up of piston rings,pistons, cylinder and cylinder head .Piston ring is an significant part of combustion chamber. With the pistons and cylinder liner to maintain an effective seal between the piston and cylinder liner .The heat will be transmitted to the piston cylinder wall, and adjust the role of the cylinder lubrication. Piston ring is also vulnerable parts of the engine, the main form of damage: excessive wear, broken, adhesion, such as loss of elasticity。Piston ring direct impact on the performance of diesel engine cylinder and the work performance. Because the piston rings for wearing parts, the damage to the ship after the general use of replacement treatment, the Engineer of the ship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routine maintenance and overhaul management. This paper combine the specific example of a piston ring on the failure of the causes and effects of factors, and treatment methods and their practical day-to-day operation of the proposed management proposals. [Key words] Piston rings;Interface gap;Damage;Maintaining managemant

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

[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 (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控制) 专业:建筑工程技术 姓名:田万强 摘要 混凝土的裂缝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而又难于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 本文从设计、材料、配合比、施工现场养护等方面对混凝土工程中常见的一些裂缝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探讨。针对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在混凝土结构设计、混凝土材料选择、配合比优化、以及施工现场的养护等方面提出了控制裂缝发展的措施。 依据相关文献,并总结了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表面处理法、填充法、灌浆法、结构补强法、混凝土置换法、电化学防护法、仿生自愈合法等。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成因;控制;

目录

第1章概述 课题的提出: 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裂缝,是一个带着有普通性被工程界很为关注的问题。有些裂缝的继续扩展可能危及结构安全,因为结构的最终破坏往往是从裂缝开始的,成为结构的破坏的先兆,这主要是指荷载产生的裂缝;有些裂缝的出现造成工程渗漏,影响正常使用,是钢筋锈蚀,保护层剥落,降低混凝土强度,严重损害工程耐久性,缩短工程使用寿命,这主要是指变形产生的裂缝;还有耦合作用下的裂缝和碱骨料反应膨胀应力引起的裂缝及冻融引起的裂缝。同时较大的结构裂缝,也为人的观瞻难以接受,造成恐惧心理压力,影响建筑美观,为装修造成困难。由于产生裂缝的微观与宏观机理的复杂性、动态变化性,它也是困扰工程技术人员一个技术难题。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本论文研究混凝土裂缝成因分别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研究: 1.设计原因. 2.材料原因. 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因. 4.施工及现场养护原因. 5.使用原因. 针对混凝土裂缝成因的分析以下几方面采取控制措施:

轮机专业毕业论文英文翻译

锅炉系统 1 冷凝器 1.1 简介 欧堡生产的冷凝器是用直管和一个外部密封浮头组成的管壳式冷凝器。这种冷凝器主要用作废气锅炉,蒸汽加热或洗舱海水加热器的转储冷凝器/冷却器排水。并取得权威船级社批准。 温度计,排水阀,空气阀,压力表的安装设计为?“BSP内螺纹安装。这些组件可能是指定的。而蒸汽或水的控制设备是可选的。 1.2 安装空间要求 安装时必须有足够的空间供作清洗,检查或更换管的插入与撤出。冷凝器必须安置在水平并稳定的表面。 1.3 存储 如果冷凝器在安装前要闲置一段时间,应存放在干燥的储藏室里。如果储藏室潮湿,冷凝器必须放在装有硅胶的包装袋子里。为了避免破坏,建议冷凝器放在原包装中。 冷凝器已经在交付前做过液压试验。试验中所用测试媒质含有一定的数额抗腐蚀保护物质。 当冷凝器需闲置的时间较长,建议使用指定产品作为防腐蚀物质 1.4 安装 冷凝器设计为垂直或水平安装。在水平安装的情况下,蒸汽喷嘴必须朝上,而冷凝水出口喷嘴朝下。 如果是垂直安装冷凝器,蒸汽入口和海水出口端必须朝上。排水和空气排放阀必须安装在冷凝器在最低和最高点的中间线的位置。 任何选择性的控制设备必须根据具体指示安装。 步骤A:将冷凝器安装在水平平面上。 步骤B:钻基础固定螺栓孔。 步骤C:将螺栓放入孔中并拧紧。 连接冷凝器 步骤D:移除所有的塞子和盲板,然后再连接冷凝器。 步骤E:在连接中确保没有杂质进入。 步骤F:管道连接起来,确保从管道和冷凝器之间没有强制力的产生。 1.5 调试 启动前要确保所有连接都牢固地拧紧是很重要的。同样重要的是,冷凝器和连接管道空气要彻底排出。 步骤A:如果装有安全阀,必须加以调整到最大设计压力或较低。 步骤B:法兰螺栓要拧紧。拧紧法兰螺栓时始终使用扭矩扳手。 步骤C:运行一小时,停止冷凝器,并重新拧紧所有螺栓。 步骤D:启动阶段,冷凝器的两边都要排出空气,必须认真仔细的检查回路的泄漏。

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设计

[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 (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控制) 专业:建筑工程技术

摘要 混凝土的裂缝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而又难于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 本文从设计、材料、配合比、施工现场养护等方面对混凝土工程中常见的一些裂缝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探讨。针对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在混凝土结构设计、混凝土材料选择、配合比优化、以及施工现场的养护等方面提出了控制裂缝发展的措施。 依据相关文献,并总结了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表面处理法、填充法、灌浆法、结构补强法、混凝土置换法、电化学防护法、仿生自愈合法等。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成因;控制;

目录 摘要...............................I I 第1章概述 (1) 1.1 课题的提出 (1) 1.2 本论文的研究容 (1) 1.3本论文的研究方法 (1) 第2章裂缝的成因 (3) 2.1 设计原因 (3) 2.2 材料原因 (4) 2.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因 (4) 2.4 施工及现场养护原因 (4) 2.5使用原因(外界因素) (5) 第3章裂缝的控制措施 (6) 3.1 设计方面 (6) 3.1.1 设计中的‘抗’与‘放’ (6) 3.1.2尽量避免结构断面突变带来应力集中 (6) 3.1.3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 (6) 3.1.4 设计上要注意容易开裂部位 (6) 3.1.5 重视构造钢筋 (7) 3.2 材料选择 (7) 3.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8) 3.4 施工方面 (8) 3.4.1 模板的安装及拆除 (8) 3.4.2 混凝土的制备 (9) 3.4.3 混凝土的运输 (9) 3.4.4 混凝土的浇筑 (10) 3.4.5 混凝土的养护 (11) 3.5 管理方面 (12) 3.6 环境方面 (1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