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睡虎地秦简

睡虎地秦简

睡虎地秦简
睡虎地秦简

《编年纪》

昭王元年二年,攻皮氏。三年四年,攻封陵。五年,归蒲反。六年,攻新城。七年,新城陷。八年,新城归。九年,攻析。十年。十一年。十二年。十三年,攻伊〈阙〉。十四年,伊〈阙〉。十五年,攻魏。十六年,攻宛。十七年,攻垣、枳。十八年,攻蒲反。十九年。廿年,攻安邑。廿一年,攻夏山。廿二年。廿三年。廿四年,攻林。廿五年,攻兹氏。廿六年,攻离石。廿七年,攻邓。廿八年,攻□。廿九年,攻安陆。卅年,攻□山。卅一年,□。卅二年,攻启封。卅三年,攻蔡、中阳。卅四年,攻华阳。卅五年。卅六年。卅七年,□寇刚。卅八年,阏舆。卅九年,攻怀。年一年,攻邢丘。二年,攻少曲。三年。四年,攻大(太)行,?□攻。五年,攻大(野)王。十二月甲午鸡鸣时,喜产。

六年,攻□亭。七年,攻长平。十一月,敢产。八年,攻武安。九年,□□□。五十年,攻邯单(郸)。五十一年,攻阳城。五十二年,王稽、张禄死。五十三年,吏谁从军。五十四年五十五年五十六年,后九月,昭死。正月,(速)产。孝文王元年,立即死。庄王元年。庄王二年。庄王三年,庄王死。今元年,喜傅。二年。三年,卷军。八月,喜揄史。四年,□军。十一月,喜□安陆□史。五年六年,四月,为安陆令史。七年,正月甲寅,鄢令史。八年九年十年十一年,十一月,获产。十二年,四月癸丑,喜治狱鄢。十三年,从军。十四年。十五年,从平阳军。十六年,七月丁巳,公终。自占年。十七年,攻韩。十八年,攻赵。正月,恢生。十九年,□□□□南郡备敬(警)。廿年,七月甲寅,妪终。韩王居□山。廿一年,韩王死。昌平君居其处,有死□属。廿二年,攻魏粱(梁)。廿三年,兴,攻荆,□□守阳□死。四月,昌文君死。廿四年,□□□王□□。廿五年廿六年廿七年,八月己亥廷食时,产穿耳。廿八年,今过安陆。廿九年卅年

《語書》

廿年四月丙戌朔丁亥,南郡守騰謂縣、道嗇夫:古者,民各有鄉俗,其所利及好惡不同,或不便於民,害於邦。是以聖王作為法度,以矯端民心,去其邪避(僻),除其惡俗。法律未足,民多詐巧,故後有閒令下者。凡法律令者,以教道(導)民,去其淫避(僻),除其惡俗,而使之之於為善(也)。今法律令已具矣,而吏民莫用,鄉俗淫失(泆)之民不止,是即法(廢)主之明法(也),而長邪避(僻)淫失(泆)之民,甚害於邦,不便於民。故騰為是而脩法律令、田令及為閒私方而下之,令吏明布,令吏民皆明智(知)之,毋巨()於罪。今法律令已布,聞吏民犯法為閒私者不止,私好、鄉俗之心不變,自從令、丞以下智(知)而弗舉論,是即明避主之明法(也),而養匿邪避(僻)之民。如此,則為人臣亦不忠矣。若弗智(知),是即不勝任、不智(也);智(知)而弗敢論,是即不廉(也)。此皆大罪(也),而令、丞弗明智(知),甚不便。今且令人案行之,舉劾不從令者,致以律,論及令、丞。有(又)且課縣官,獨多犯令而令、丞弗得者,以令、丞聞。以次傳;別書江陵布,以郵行。

凡良吏明法律令,事無不能(也);有(又)廉絜(潔)敦而好佐上;以一曹事不足獨治(也),故有公心;有(又)能自端(也),而惡與人辨治,是以不爭書。?惡吏不明法律令,不智(知)事,不廉絜(潔),毋(無)以佐上,緰(偷)隨(惰)疾事,易口舌,不羞辱,輕惡言而易病人,毋(無)公端之心,而有冒柢(抵)之治,是以善斥(訴)事,喜爭書。爭書,因恙(佯)瞋目扼(腕)以視(示)力,訏詢疾言以視(示)治,醜言麃斫以視(示)險,阬閬強肮(伉)以視(示)強,而上猶智之(也)。故如此者不可不為罰。發書,移書曹,曹莫受,以告府,府令曹畫之。其畫最多者,當居曹奏令、丞,令、丞以為不直,志千里使有籍書之,以為惡吏。

《秦律十八種》

田律

雨為〈澍〉,及誘(秀)粟,輒以書言〈澍〉稼、誘(秀)粟及豤(墾)田毋(無)稼者頃數。稼已生後而雨,亦輒言雨少多,所利頃數。早〈旱〉及暴風雨、水潦、(螽)、它物傷稼者,亦輒言其頃數。近縣令輕足行其書,遠縣令郵行之,盡八月□□之。田律。

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壅)隄水。不夏月,毋敢夜草為灰,取生荔、麛(卵)鷇,毋□□□□□□毒魚鱉,置罔(網),到七月而縱之。唯不幸死而伐綰(棺)享(槨)者,是不用時。邑之(近)皂及它禁苑者,麛時毋敢將犬以之田。百姓犬入禁苑中而不追獸及捕獸者,勿敢殺;其追獸及捕獸者,殺之。河(呵)禁所殺犬,皆完入公;其他禁苑殺者,食其肉而入皮。田律。

入頃芻,以其受田之數,無豤(墾)不豤(墾),頃入芻三石、二石。芻自黃及

束以上皆受之。入芻,相輸度,可(也)。田律。

禾、芻徹(撤)木、薦,輒上石數縣廷。勿用,復以薦蓋。田律。

乘馬服牛稟,過二月弗稟、弗致者,皆止,勿稟、致。稟大田而毋(無)恒籍者,以其致到日稟之,勿深致。田律。

百姓居田舍者毋敢(酤)酉(酒),田嗇夫、部佐謹禁禦之,有不從令者有罪。田律。

廄苑律

以四月、七月、十月、正月膚田牛。卒歲,以正月大課之,最,賜田嗇夫壺酉(酒)束脯,為旱〈皂〉者除一更,賜牛長日三旬;殿者,誶田嗇夫,罰冗皂者二月。其以牛田,牛絜,治(笞)主者寸十。有(又)裏課之,最者,賜田典日旬殿,治(笞)卅。廄苑律。

(假)鐵器,銷敝不勝而毀者,為用書,受勿責。廄苑。

將牧公馬牛,馬牛死者,亟謁死所縣,縣亟診而入之,其入之其弗亟而令敗者,令以其未敗直(值)賞(償)之。其小隸臣疾死者,告其□□之;其非疾死者,以其診書告官論之。其大廄、中廄、宮廄馬牛(也),以其筋、革、角及其賈(價)錢效,其人詣其官。其乘服公馬牛亡馬者而死縣,縣診而雜買(賣)其肉,即入其筋、革、角,及(索)入其賈(價)錢。錢少律者,令其人備之而告官,官告馬牛縣出之。今課縣、都官公服牛各一課,卒歲,十牛以上而三分一死;不盈十牛以下,及受服牛者卒歲死牛三以上,吏主者、徒食牛者及令、丞皆有罪。內史課縣,大(太)倉課都官及受服者。□□。

倉律

入禾倉,萬石一積而比黎之為戶。縣嗇夫若丞及倉、鄉相雜以印之,而遺倉嗇夫及離邑倉佐主稟者各一戶以氣(餼),自封印,皆輒出,餘之索而更為發戶。嗇夫免,效者發,見雜封者,以隄(題)效之,而復雜封之,勿度縣,唯倉自封印者是度縣。出禾,非入者是出之,令度之,度之當堤(題),令出之。其不備,出者負之;其贏者,入之。雜出禾者勿更。入禾未盈萬石而欲增積焉,其前入者是增積,可(也);其他人是增積,積者必先度故積,當堤(題),乃入焉。後節(即)不備,後入者獨負之;而書入禾增積者之名事邑裏於廥籍。萬石之積及未盈萬石而被(柀)出者,毋敢增積。櫟陽二萬石一積,鹹陽十萬一積,其出入禾、增積如律令。長吏相雜以入禾倉及發,見之粟積,義積之,勿令敗。倉

入禾稼、芻,輒為廥籍,上內史。?芻各萬石一積,鹹陽二萬一積,其出入、增積及效如禾。倉

禾、芻積(索)出日,上贏不備縣廷。出之未(索)而已備者,言縣廷,廷令長吏雜封其廥,與出之,輒上數廷;其少,欲一縣之,可(也)。廥才(在)都邑,當

□□□□□□□□者與雜出之。倉

□□□□□不備,令其故吏與新吏雜先(索)出之。其故吏弗欲,勿強。其毋(無)故吏者,令有秩之吏、令史主,與倉□雜出之,(索)而論不備。雜者勿更;更之而不備,令令、丞與賞(償)不備。倉

程禾、黍□□□□以書言年,別其數,以稟人。倉

計禾,別黃、白、青。(秫)勿以稟人。倉

稻後禾孰(熟),計稻後年。已穫上數,別粲、(糯)()稻。別粲、(糯)之襄(釀),歲異積之,勿增積,以給客,到十月牒書數,上內史。倉

縣上食者籍及它費大(太)倉,與計偕。都官以計時讎食者籍。倉

種:稻、麻畝用二鬥大半鬥,禾、麥畝一鬥,黍、荅畝大半鬥,叔(菽)畝半鬥。利田疇,其有不盡此數者,可(也)。其有本者,稱議種之。倉

縣遺麥以為種用者,殽禾以臧(藏)之。倉

粟一石六鬥大半鬥,舂之為(糲)米一石;(糲)米一石為鑿()米九鬥;九鬥為毀(毇)米八鬥。稻禾一石。有米委賜,稟禾稼公,盡九月,其人弗取之,勿鼠(予)。倉

為粟廿鬥,舂為米十鬥;十鬥粲,毀(毇)米六鬥大半鬥。麥十鬥,為三鬥。叔(菽)、荅、麻十五鬥為一石。?稟毀(毇)粺者,以十鬥為石。倉

宦者、都官吏、都官人有事上為將,令縣貣(貸)之,輒移其稟縣,稟縣以其稟。已稟者,移居縣責之。倉

有事軍及下縣者,齎食,毋以傳貣(貸)縣。倉

月食者已致稟而公使有傳食,及告歸盡月不來者,止其後朔食,而以其來日致其食;有秩吏不止。倉

駕傳馬,一食禾,其顧來有(又)一食禾,皆八馬共。其數駕,毋過日一食。駕縣馬勞,有(又)益壺〈壹〉禾之。倉律

妾未使而衣食公,百姓有欲(假)者,(假)之,令就衣食焉,吏輒柀事之。倉律

隸臣妾其從事公,隸臣月禾二石,隸妾一石半;其不從事,勿稟。小城旦、隸臣作者,月禾一石半石;未能作者,月禾一石。小妾、舂作者,月禾一石二鬥半鬥;未能作者,月禾一石。嬰兒之毋(無)母者各半石;雖有母而與其母冗居公者,亦稟之,禾月半石。隸臣田者,以二月月稟二石半石,到九月盡而止其半石。舂,月一石半石。隸臣、城旦高不盈六尺五寸,隸妾、舂高不盈六尺二寸,皆為小;高五尺二寸,皆作之。倉

小隸臣妾以八月傅為大隸臣妾,以十月益食。倉

更隸妾節(即)有急事,總冗,以律稟食;不急勿總。倉

城旦之垣及它事而勞與垣等者,旦半夕參;其守署及為它事者,參食之。其病者,稱議食之,令吏主。城旦舂、舂司寇、白粲操土攻(功),參食之;不操土攻(功),以律食之。倉

日食城旦,盡月而以其餘益為後九月稟所。城旦為安事而益其食,以犯令律論吏主者。

舂城旦月不盈之稟。倉

免隸臣妾、隸臣妾垣及為它事與垣等者,食男子旦半夕參,女子參。倉

食囚,日少半鬥。倉

隸臣欲以人丁粼者二人贖,許之。其老當免老、小高五尺以下及隸妾欲以丁粼者一人贖,許之。贖者皆以男子,以其贖為隸臣。女子操紅及服者,不得贖。邊縣者,復數其縣。倉

畜離倉。用犬者,畜犬期足。、之息子不用者,買(賣)之,別計其錢。倉

金布律

官府受錢者,千錢一畚,以丞、令印印。不盈千者,亦封印之。錢善不善,雜實之。出錢,獻封丞、令,乃發用之。百姓市用錢,美惡雜之,勿敢異。金布。

布袤八尺,福(幅)廣二尺五寸。布惡,其廣袤不如式者,不行。金布。

錢十一當一布。其出入錢以當金、布,以律。金布。

賈市居列者及官府之吏,毋敢擇行錢、布;擇行錢、布者,列伍長弗告,吏循之不謹,皆有罪。金布。

有買(賣)及買(也),各嬰其賈(價);小物不能各一錢者,勿嬰。金布。

官相輸者,以書告其出計之年,受者以入計之。八月、九月中其有輸,計其輸所遠近,不能逮其輸所之計,□□□□□□□移計其後年,計毋相繆。工獻輸官者,皆深以其年計之。金布律

都官有秩吏及離官嗇夫,養各一人,其佐、史與共養;十人,車牛一兩(輛),見牛者一人。都官之佐、史冗者,十人,養一人;十五人,車牛一兩(輛),見牛者一人;不盈十人者,各與其官長共養、車牛,都官佐、史不盈十五人者,七人以上鼠(予)車牛、僕,不盈七人者,三人以上鼠(予)養一人;小官毋(無)嗇夫者,以此鼠(予)僕、車牛。豤生者,食其母日粟一鬥,旬五日而止之,別以(假)之。金布律。

有責(債)於公及貲、贖者居它縣,輒移居縣責之。公有責(債)百姓未賞(償),亦移其縣,縣賞(償)。金布律。

百姓(假)公器及有責(債)未賞(償),其日()以收責之,而弗收責,其人死亡;及隸臣妾有亡公器、畜生者,以其日月其衣食,毋過三分取一,其所亡眾,計之,終歲衣食不()以稍賞(償),令居之,其弗令居之,其人死亡,令其官嗇夫及吏主者代賞(償)之。金布

縣、都官坐效、計以負賞(償)者,已論,嗇夫即以其直(值)錢分負其官長及冗吏,而人與參辨券,以效少內,少內以收責之。其入贏者,亦官與辨券,入之。其責(債)毋敢隃(逾)歲,隃(逾)歲而弗入及不如令者,皆以律論之。金布

官嗇夫免,復為嗇夫,而坐其故官以貲賞(償)及有它責(債),貧窶毋(無)以賞(償)者,稍其秩、月食以賞(償)之,弗得居;其免(也),令以律居之。官嗇夫免,效其官而有不備者,令與其稗官分,如其事。吏坐官以負賞(償),未而死,及有罪以收,抉出其分。其已分而死,及恒作官府以負責(債),牧將公畜生而殺、亡之,未賞(償)及居之未備而死,皆出之,毋責妻、同居。金布

縣、都官以七月糞公器不可繕者,有久識者靡之。其金及鐵器入以為銅。都官輸大內,內受買(賣)之,盡七月而觱(畢)。都官遠大內者輸縣,縣受買(賣)之。糞其有物不可以須時,求先買(賣),以書時謁其狀內史。凡糞其不可買(賣)而可以為薪及蓋〈蘙〉者,用之;毋(無)用,乃燔之。金布。

傳車、大車輪,葆繕參邪,可(也)。韋革、紅器相補繕。取不可葆繕者,乃糞之。金布。

受(授)衣者,夏衣以四月盡六月稟之,冬衣以九月盡十一月稟之,過時者勿稟。後計冬衣來年。囚有寒者為褐衣。為布一,用枲三斤。為褐以稟衣;大褐一,用枲十八斤,直(值)六十錢;中褐一,用枲十四斤,直(值)六錢;小褐一,用枲十一斤,直(值)卅六錢。已稟衣,有餘褐十以上,輸大內,與計偕。都官有用□□□□其官,隸臣妾、舂城旦毋用。在鹹陽者致其衣大內,在它縣者致衣從事之縣。縣、大內皆聽其官致,以律稟衣。金布

稟衣者,隸臣、府隸之毋(無)妻者及城旦,冬人百一十錢,夏五十五錢;其小者冬七十七錢,夏四錢。舂冬人五十五錢,夏四錢;其小者冬四錢,夏卅三錢。隸臣妾之老及小不能自衣者,如舂衣。?亡、不仁其主及官者,衣如隸臣妾。金布

關市

為作務及官府市,受錢必輒入其錢缿中,令市者見其入,不從令者貲一甲。關市

工律

為器同物者,其小大、短長、廣夾(狹)必等。工律。

為計,不同程者毋同其出。工律。

縣及工室聽官為正衡石贏〈羸〉(纍)、鬥用(桶)、升,毋過歲壺〈壹〉。有工者勿為正。(假)試即正。工律。

邦中之(徭)及公事官(館)舍,其(假)公,(假)而有死亡者,亦令其徒、舍人任其(假),如從興戍然。工律

公甲兵各以其官名刻久之,其不可刻久者,以丹若書之。其(假)百姓甲兵,必書其久,受之以久。入(假)而而毋(無)久及非其官之久也,皆沒入公,以齎律責之。工

公器官□久,久之。不可久者,以久之。其或(假)公器,歸之,久必乃受之。敝而糞者,靡其久。官輒告(假)器者曰:器敝久恐靡者,遝其未靡,謁更其久。其久靡不可智(知)者、令齎賞(償)。(假)器者,其事已及免,官輒收其(假),弗亟收者有罪。?其(假)者死亡、有罪毋(無)責也,吏代賞(償)。毋擅(假)公器,者(諸)擅(假)公器者有罪,毀傷公器及□者令賞(償)。

工人程

隸臣、下吏、城旦與工從事者冬作,為矢程,賦之三日而當夏二日。工人程

冗隸妾二人當工一人,更隸妾四人當工一人,小隸臣妾可使者五人當工一人。工人程

隸妾及女子用箴(針)為緡它物,女子一人當男子一人。工人程

均工

新工初工事,一歲半紅(功),其後歲賦紅(功)與故等。工師善教之,故工一歲而成,新工二歲而成。能先期成學者謁上,上且有以賞之。盈期不成學者,籍書而上內史。均工

隸臣有巧可以為工者,勿以為人僕、養。均

……均工

徭律

禦中發徵,乏弗行,貲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誶;六日到旬,貲一盾;過旬,貲一甲。其得(也),及詣。水雨,除興。興徒以為邑中之紅(功)者,令(嫴)堵卒歲。未卒堵壞,司空將紅(功)及君子主堵者有罪,令其徒復垣之,勿計為(徭)。縣葆禁苑、公馬牛苑,興徒以斬(塹)垣離(籬)散及補繕之,輒以效苑吏,苑吏循之。未卒歲或壞(),令縣復興徒為之,而勿計為(徭)。卒歲而或()壞,過三堵以上,縣葆者補繕之;三堵以下,及雖未盈卒歲而或()道出入,令苑輒自補繕之。縣所葆禁苑之傅山、遠山,其土惡不能雨,夏有壞者,勿稍補繕,至秋毋(無)雨時而以(徭)為之。其近田恐獸及馬牛出食稼者,縣嗇夫材興有田其旁者,無貴賤,以田少多出人,以垣繕之,不得為(徭)。縣毋敢擅壞更公舍官府及廷,其有欲壞更(也),必之。欲以城旦舂益為公舍官府及補繕之,為之,勿。縣為恒事及有為(也),吏程攻(功),贏員及員自二日以上,為不察。上之所興,其程攻(功)而不當者,如縣然。度攻(功)必令司空與匠度之,毋獨令匠。其不審,以律論度者,而以其實為(徭)徒計。

(徭)律

司空

縣、都官用貞(楨)、栽為傰(棚)牏,及載縣(懸)鐘虞〈虡〉用(膈),皆不勝任而折;及大車轅不勝任,折(軸)上,皆為用而出之。司空

官府(假)公車牛者□□□(假)人所。或私用公車牛,及(假)人食牛不善,牛訾(胔);不攻閒車,車空失,大車(軸)(盭);及不芥(介)車,車蕃(藩)蓋強折列(裂),其主車牛者及吏、官長皆有罪。司空。

官長及吏以公車牛稟其月食及公牛乘馬之稟,可(也)。官有金錢者自為買脂、膠,毋(無)金錢者乃月為言脂、膠,期()。為鐵攻(工),以攻公大車。司空

一脂、攻閒大車一輛(兩),用膠一兩、脂二錘。攻閒其扁解,以數分膠以之。為車不勞稱議脂之。司空

令縣及都官取柳及木楘(柔)可用書者,方之以書;毋(無)方者乃用版。其縣山之多者,以纏書;毋(無)者以蒲、藺以枲萷()之。各以其〈穫〉時多積之。司空

有罪以貲贖及有責(債)於公,以其令日問之,其弗能入及賞(償),以令日居之,日居八錢;公食者,日居六錢。居官府公食者,男子參,女子駟(四)。公士以下居贖刑罪、死罪者,居於城旦舂,毋赤其衣,勿枸櫝欙杕。鬼薪白粲,下吏毋耐者,人奴妾居贖貲責(債)於城旦,皆赤其衣,枸櫝欙杕,將司之;其或亡之,有罪。葆子以上居贖刑以上到贖死,居於官府,皆勿將司。所弗問而久(繫)之,大嗇夫、丞及官嗇夫有罪。居貲贖責(債)欲代者,耆弱相當,許之。作務及賈而負責(債)者,不得代。一室二人以上

居貲贖責(債)而莫見其室者,出其一人,令相為兼居之。居貲贖責(債)者,或欲籍(藉)人與並居之,許之,毋除(徭)戍。?凡不能自衣者,公衣之,令居其衣如律然。其日未備而柀入錢者,許之。以日當刑而不能自衣食者,亦衣食而令居之。官作居貲贖責(債)而遠其計所官者,盡八月各以其作日及衣數告其計所官,毋過九月而觱(畢)到其官;官相(近)者,盡九月而告其計所官,計之其作年。百姓有貲贖責(債)而有一臣若一妾,有一馬若一牛,而欲居者,許。司

隸臣妾、城旦舂之司寇、居貲贖責(債)(繫)城旦舂者,勿責衣食;其與城旦舂作者,衣食之如城旦舂。隸臣有妻,妻更及有外妻者,責衣。人奴妾(繫)城旦舂,貣(貸)衣食公,日未備而死者,出其衣食。司空

(繫)城旦舂,公食當責者,石卅錢。司空

居貲贖責(債)者歸田農,種時、治苗時各二旬。司空

毋令居貲贖責(債)將城旦舂。城旦司寇不足以將,令隸臣妾將。居貲贖責(債)當與城旦舂作者,及城旦傅堅、城旦舂當將司者,廿人,城旦司寇一人將。司寇不(),免城旦勞三歲以上者,以為城旦司寇。司空

城旦舂衣赤衣,冒赤(氈),拘櫝欙杕之。仗城旦勿將司;其名將司者,將司之。舂城旦出(徭)者,毋敢之市及留舍闠外;當行市中者,回,勿行。城旦舂毀折瓦器、鐵器、木器,為大車折(輮),輒治(笞)之。直(值)一錢,治(笞)十;直(值)廿錢以上,孰(熟)治(笞)之,出其器。弗輒治(笞),吏主者負其半。司空

司寇勿以為僕、養、守官府及除有為(也)。有上令除之,必復請之。司空

百姓有母及同牲(生)為隸妾,非適(謫)罪(也)而欲為冗邊五歲,毋賞(償)興日,以免一人為庶人,許之。?或贖(遷),欲入錢者,日八錢。司空

軍爵律

從軍當以勞論及賜,未拜而死,有罪法耐(遷)其後;及法耐(遷)者,皆不得受其爵及賜。其已拜,賜未受而死及法耐(遷)者,鼠(予)賜。軍爵律

欲歸爵二級以免親父母為隸臣妾者一人,及隸臣斬首為公士,謁歸公士而免故妻隸妾一人者,許之,免以為庶人。工隸臣斬首及人為斬首以免者,皆令為工。其不完者,以為隱官工。軍爵

置吏律

縣、都官、十二郡免除吏及佐、官屬,以十二月朔日免除,盡三月而止之。其有死亡及故有夬(缺)者,為補之,毋須時。置吏律

除吏、尉,已除之,乃令視事及遣之;所不當除而敢先見事,及相聽以遺之,以律論之。嗇夫之送見它官者,不得除其故官佐、吏以之新官。置吏律

官嗇夫節(即)不存,令君子毋(無)害者若令史守官,毋令官佐、史守。置吏律

實官佐、史柀免、徙,官嗇夫必與去者效代者。節(即)官嗇夫免而效,不備,代者與居吏坐之。故吏弗效,新吏居之未盈歲,去者與居吏坐之,新吏弗坐;其盈歲,雖弗效,新吏與居吏坐之,去者弗坐,它如律。效

倉(漏)(朽)禾粟,及積禾粟而敗之,其不可食者不盈百石以下,誶官嗇夫;百石以上到千石,貲官嗇夫一甲;過千石以上,貲官嗇夫二甲;令官嗇夫、冗吏共賞(償)敗禾粟。禾粟雖敗而尚可食(也),程之,以其秏(耗)石數論負之。效

度禾、芻而不備十分一以下,令復其故數;過十分以上,先索以稟人,而以律論其不備。效

入禾,萬石一積而比黎之為戶,籍之曰:「其廥禾若干石,倉嗇夫某、佐某、史某、稟人某。」是縣入之,縣嗇夫若丞及倉、鄉相雜以封印之,而遺倉嗇夫及離邑倉佐主稟者各一戶,以氣(餼)人。其出禾,有(又)書其出者,如入禾然。效

嗇夫免而效,效者見其封及隄(題),以效之,勿度縣,唯倉所自封印是度縣。終歲而為出凡曰:「某廥出禾若干石,其餘禾若干石。」倉嗇夫及佐、史,其有免去者,新倉嗇夫,新佐、史主廥者,必以廥籍度之,其有所疑,謁縣嗇夫,縣嗇夫令人復度及與雜出之。禾贏,入之,而以律論不備者。效

禾、芻積廥,有贏、不備而匿弗謁,及者(諸)移贏以賞(償)不備,它物當負賞(償)而偽出之以彼()賞(償),皆與同法。大嗇夫、丞智(知)而弗罪,以平罪人律論之,有(又)與主廥者共賞(償)不備。至計而上廥籍內史。入禾、發(漏)倉,必令長吏相雜以見之。芻如禾。效

效公器贏、不備,以齎律論及賞(償),毋齎者乃直(值)之。效

公器不久刻者,官嗇夫貲一盾。效

傳食律

禦史卒人使者,食粺米半鬥,醬駟(四)分升一,采(菜)羹,給之韭。其有爵者,自官士大夫以上,爵食之。使者之從者,食(糲)米半鬥;僕,少半鬥。傳食律

不更以下到謀人,粺米一鬥,醬半升,采(菜)羹,芻各半石。?宦奄如不更。傳食律

上造以下到官佐、史毋(無)爵者,及卜、史、司禦、寺、府,(糲)米一鬥,有采(菜)羹,鹽廿二分升二。傳食律

行書

行命書及書署急者,輒行之;不急者,日觱(畢),勿敢留。留者以律論之。行書

行傳書、受書,必書其起及到日月夙莫(暮),以輒相報(也)。書有亡者,亟告官。隸臣妾老弱及不可誠仁者勿令。書廷辟有曰報,宜到不來者,追之。行書

內史雜

縣各告都官在其縣者,寫其官之用律。內史雜

都官歲上出器求補者數,上會九月內史。內史雜

有事請(也),必以書,毋口請,毋(羈)請。內史雜

官嗇夫免,□□□□□□□其官亟置嗇夫。過二月弗置嗇夫,令、丞為不從令。內史雜

除佐必當壯以上,毋除士五(伍)新傅。苑嗇夫不存,縣為置守,如廄律。內史雜

令史毋從事官府。非史子(也),毋敢學學室,犯令者有罪。內史雜

下吏能書者,毋敢從史之事。內史雜

侯(候)、司寇及下吏毋敢為官府佐、史及禁苑憲。內史雜

有實官縣料者,各有衡石羸(纍)、鬥甬(桶),期()。計其官,毋(假)百姓。不用者,正之如用者。內史雜

有實官高其垣墻。它垣屬焉者,獨高其置芻廥及倉茅蓋者。令人勿(近)舍。非其官人(也),毋敢舍焉。善宿衛,閉門輒靡其旁火,慎守唯敬(儆)。有不從令而亡、有敗、失火,官吏有重罪,大嗇夫、丞任之。內史雜

毋敢以火入臧(藏)府、書府中。吏已收臧(藏),官嗇夫及吏夜更行官。毋火,乃閉門戶。令令史循其廷府。節(即)新為吏舍,毋依臧(藏)府、書府。內史雜

尉雜

歲讎辟律於禦史。尉雜

□其官之吏□□□□□□□□□□□法律程籍,勿敢行,行者有罪。尉雜

屬邦

道官相輸隸臣妾、收人,必署其已稟年日月,受衣未受,有妻毋(無)有。受者以律續食衣之。屬邦

《效律》

為都官及縣效律:其有贏、不備,物直(值)之,以其賈(價)多者罪之,勿羸(纍)。

官嗇夫、冗吏皆共賞(償)不備之貨而入贏。

衡石不正,十六兩以上,貲官嗇夫一甲;不盈十六兩到八兩,貲一盾。甬(桶)不正,二升以上,貲一甲;不盈二升到一升,貲一盾。

鬥不正,半升以上,貲一甲;不盈半升到少半升,貲一盾。半石不正,八兩以上;鈞不正,四兩以上;斤不正,三朱(銖)以上;半鬥不正,少半升以上;參不正,六分升一以上;升不正,廿分升一以上;黃金衡羸(纍)不正,半朱(銖)以上,貲各一盾。

數而贏、不備,直(值)百一十錢以到二百廿錢,誶官嗇夫;過二百廿錢以到千一百錢,貲嗇夫一盾;過千一百錢以到二千二百錢,貲官嗇夫一甲;過二千二百錢以上,貲官嗇夫二甲。

縣料而不備者,欽書其縣料(也)之數。

縣料而不備其見(現)數五分一以上,直(值)其賈(價),其貲、誶如數者然。十分一以到不盈五分一,直(值)過二百廿錢以到千一百錢,誶官嗇夫;過千一百錢以到二千二百錢,貲官嗇夫一盾;過二千二百錢以上,貲官嗇夫一甲。百分一以到不盈十分一,直(值)過千一百錢以到二千二百錢,誶官嗇夫;過二千二百錢以上,貲官嗇夫一盾。

同官而各有主(也),各坐其所主。官嗇夫免,縣令令人效其官,官嗇夫坐效以貲,大嗇夫及丞除。縣令免,新嗇夫自效(也),故嗇夫及丞皆不得除。

實官佐、史柀免、徙,官嗇夫必與去者效代者。節(即)官嗇夫免而效不備,代者與居吏坐之。故吏弗效,新吏居之未盈歲,去者與居吏坐之,新吏弗坐;其盈歲,雖弗效,新吏與居吏坐之,去者弗坐。它如律。

倉(漏)(朽)禾粟,及積禾粟而敗之,其不可(食)者,不盈百石以下,誶官嗇夫;百石以到千石,貲官嗇夫一甲;過千石以上,貲官嗇夫二甲;令官嗇夫、冗吏共賞(償)敗禾粟。禾粟雖敗而尚可(食)(也),程之,以其秏(耗)石數論()之。

度禾、芻而不備,十分一以下,令復其故數;過十分以上,先(索)以稟人,而以律論其不備。

入禾,萬石一積而比黎之為戶,及籍之曰:「某廥禾若干石,倉嗇夫某、佐某、史某、稟人某。」是縣入之,縣嗇夫若丞及倉、鄉相雜以封印之,而遺倉嗇夫及離邑倉佐主稟者各一戶,以氣(餼)人。其出禾,有(又)書其出者,如入禾然。嗇夫免而效,效者見其封及隄(題)以效之,勿度縣,唯倉所自封印是度縣。終歲而為出凡曰:「某廥出禾若干石,其餘禾若干石。」

倉嗇夫及佐、史,其有免去者,新倉嗇夫、新佐、史主廥者、必以廥籍度之。其有所疑,謁縣嗇夫,縣嗇夫令人復度及與雜出之。禾贏,入之;而以律論不備者。禾、芻積廥,有贏不備,而匿弗謁,及者(諸)移贏以賞(償)不備,它物當負賞(償)而偽出之以彼()賞(償),皆與同法。大嗇夫、丞智(知)而弗罪,以平罪人律論之,有(又)與主廥者共賞(償)不備。

入禾及發(漏)倉,必令長吏相雜以見之。芻如禾。

櫟陽二萬石一積,鹹陽十萬石一積。

效公器贏、不備,以齎律論及賞(償),毋齎者乃直(值)之。

公器不久刻者,官嗇夫貲一盾。

甲旅劄贏其籍及不備者,入其贏旅衣劄,而責其不備旅衣劄。

官府臧(藏)皮革,數穆風之。有蠹突者,貲官嗇夫一甲。

器職(識)耳不當籍者,大者貲官嗇夫一盾,小者除。

馬牛誤職(識)耳,及物之不能相易者,貲官嗇夫一盾。

殳、戟、弩,相易(也),勿以為贏、不備,以職(識)耳不當之律論之。

工稟它縣,到官試之,飲水,水二百鬥以上,貲工及吏將者各二甲;不盈二百鬥以下到百鬥,貲各一甲;不盈百鬥以下到十鬥,貲各一盾;不盈十鬥以下及稟縣中而負者,負之如故。

上節(即)發委輸,百姓或之縣就(僦)及移輸者,以律論之。

計用律不審而贏、不備,以效贏、不備之律貲之,而勿令賞(償)。

官嗇夫貲二甲,令、丞貲一甲;官嗇夫貲一甲,令、丞貲一盾。其吏主者坐以貲、誶如官嗇夫。其他冗吏、令史掾計者,及都倉、庫、田、亭嗇夫坐其離官屬於鄉者,如令、丞。

尉計及尉官吏節(即)有劾,其令、丞坐之,如它官然。

司馬令史掾苑計,計有劾,司馬令史坐之,如令史坐官計劾然。

計校相繆(謬)(也),自二百廿錢以下,誶官嗇夫;過二百廿錢以到二千二百錢,貲一盾;過二千二百錢以上,貲一甲。人戶、馬牛一,貲一盾;自二以上,貲一甲。

計脫實及出實多於律程,及不當出而出之,直(值)其賈(價),不盈廿二錢,除;廿二錢以到六百六十錢,貲官嗇夫一盾;過六百六十錢以上,貲官嗇夫一甲,而復責其出(也)。人戶、馬牛一以上為大誤。誤自重(也),罪一等。

《秦律雜抄》

任法(廢)官者為吏,貲二甲。?有興,除守嗇夫、(假)佐居守者,上造以上不從令,貲二甲。?除士吏、發弩嗇夫不如律,及發弩射不中,尉貲二甲。?發弩嗇夫射不中,貲二甲,免,嗇夫任之。?駕騶除四歲,不能駕禦,貲教者一盾;免,賞(償)四歲(徭)戍。

除吏律

●為(偽)聽命書,法(廢)弗行,耐為侯(候);不辟(避)席立,貲二甲,法(廢)。

游士在,亡符,居縣貲一甲;卒歲,責之。?有為故秦人出,削籍,上造以上為鬼薪,公士

以下刑為城旦。?遊士律

當除弟子籍不得,置任不審,皆耐為侯(候)。使其弟子贏律,及治(笞)之,貲一甲;

革,二甲。除弟子律

●故大夫斬首者,(遷)。?分甲以為二甲蒐者,耐。?縣毋敢包卒為弟子,尉貲二甲,免;令,二甲。?輕車、張、引強、中卒所載傅〈傳〉到軍,縣勿奪。奪中卒傳,令、尉

貲各二甲。

●驀馬五尺八寸以上,不勝任,奔摯(縶)不如令,縣司馬貲二甲,令、丞各一甲。先賦

驀馬,馬備,乃粼從軍者,到軍課之,馬殿,令、丞二甲;司馬貲二甲,法(廢)。

吏自佐、史以上負從馬、守書私卒,令市取錢焉,皆(遷)。

不當稟軍中而稟者,皆貲二甲,法(廢);非吏(也),戍二歲;徒食、敦(屯)長、僕射弗告,貲戍一歲;令、尉、士吏弗得,貲一甲。?軍人買(賣)稟稟所及過縣,貲戍二歲;同車食、敦(屯)長、僕射弗告,戍一歲;縣司空、司空佐史、士吏將者弗得,貲一甲;邦司空一盾。?軍人稟所、所過縣百姓買其稟,貲二甲,入粟公;吏部弗得,及令、丞貲各一甲。?稟卒兵,不完善(繕),丞、庫嗇夫、吏貲二甲,法(廢)。

●敢深益其勞歲數者,貲一甲,棄勞。?中勞律

臧(藏)皮革橐(蠹)突,貲嗇夫一甲,令、丞一盾。?臧(藏)律

省殿,貲工師一甲,丞及曹長一盾,徒絡組廿給。省三歲比殿,貲工師二甲,丞、曹長一

甲,徒絡組五十給。

非歲紅(功)及毋(無)命書,敢為它器,工師及丞貲各二甲。縣工新獻,殿,貲嗇夫一甲,縣嗇夫、丞、吏、曹長各一盾。城旦為工殿者,治(笞)人百。大車殿,貲司空嗇夫

一盾,徒治(笞)五十。

●園殿,貲嗇夫一甲,令、丞及佐各一盾,徒絡組各廿給。園三歲比殿,貲嗇夫二甲

而法(廢),令、丞各一甲。

采山重殿,貲嗇夫一甲,佐一盾;三歲比殿,貲嗇夫二甲而法(廢)。殿而不負費,勿貲。賦歲紅(功),未取省而亡之,及弗備,貲其曹長一盾。大(太)官、右府、左府、右采

鐵、左採鐵課殿,貲嗇夫一盾。

工擇榦,榦可用而久以為不可用,貲二甲。?工久榦曰不可用,負久者,久者謁用之,而貲

工曰不可者二甲。

●射虎車二乘為曹。虎未越泛蘚,從之,虎環(還),貲一甲。虎失(佚),不得,車貲一甲。虎欲犯,徒出射之,弗得,貲一甲。?豹旞(遂),不得,貲一盾。?公車司馬獵律

傷乘輿馬,?夬()革一寸,貲一盾;二寸,貲二盾;過二寸,貲一甲。?課駃騠,卒歲六匹以下到一匹,貲一盾。?志馬舍乘車馬後,毋(勿)敢炊飭,犯令,貲一盾。已馳馬不

去車,貲一盾。

膚吏乘馬篤、(胔),及不會膚期,貲各一盾。馬勞課殿,貲廄嗇夫一甲,令、丞、佐、

史各一盾。馬勞課殿,貲皂嗇夫一盾。

牛大牝十,其六毋(無)子,貲嗇夫、佐各一盾。?羊牝十,其四毋(無)子,貲嗇夫、佐

各一盾。?牛羊課

匿敖童,及占(癃)不審,典、老贖耐,?百姓不當老,至老時不用請,敢為酢(詐)偽者,貲二甲;典、老弗告,貲各一甲;伍人,戶一盾,皆(遷)之。?傅律。

徒卒不上宿,署君子、敦(屯)長、僕射不告,貲各一盾。宿者已上守除,擅下,人貲二

甲。

冗募歸,辭曰日已備,致未來,不如辭,貲日四月居邊。?軍新論攻城,城陷,尚有棲未到戰所,告曰戰圍以折亡,(假)者,耐;敦(屯)長、什伍智(知)弗告,貲一甲;稟

伍二甲。?敦(屯)表律。

戰死事不出,論其後。有(又)後察不死,奪後爵,除伍人;不死者歸,以為隸臣。

寇降,以為隸臣。

●捕律曰:捕人相移以受爵者,耐。?求勿令送逆為它,令送逆為它事者,貲二甲。

●戍律曰:同居毋並行,縣嗇夫、尉及士吏行戍不以律,貲二甲。

戍者城及補城,令姑(嫴)堵一歲,所城有壞者,縣司空署君子將者,貲各一甲;縣司空佐主將者,貲一盾。令戍者勉補繕城,署勿令為它事;已補,乃令增塞埤塞。縣尉時循視其攻(功)及所為,敢令為它事,使者貲二甲。

《法律問答》

「害別徼而,駕(加)罪之。」?可(何)謂「駕(加)罪」??五人,臧()一錢以上,斬左止,有(又)黥以為城旦;不盈五人,過六百六十錢,黥(劓)以為城旦;不盈六百六十到二百廿錢,黥為城旦;不盈二百廿以下到一錢,(遷)之。求比此。

求,當刑為城旦,問罪當駕(加)如害不當?當。

甲謀遣乙,一日,乙且往,未到,得,皆贖黥。

人臣甲謀遣人妾乙主牛,買(賣),把錢偕邦亡,出徼,得,論各可(何)(也)?當城旦黥之,各畀主。

甲牛,牛時高六尺,(繫)一歲,復丈,高六尺七寸,問甲可(何)論?當完城旦。

或采人桑葉,臧()不盈一錢,可(何)論?貲(徭)三旬。

司寇百一十錢,先自告,可(何)論?當耐為隸臣,或曰貲二甲。

甲,臧()直(值)千錢,乙智(知)其,受分臧()不盈一錢,問乙可(何)論?同論。

甲不盈一錢,行乙室,乙弗覺,問乙論可(何)(也)?毋論。其見智(知)之而弗捕,當貲一盾。

甲錢以買絲,寄乙,乙受,弗智(知),乙論可(何)(也)?毋論。

甲乙雅不相智(知),甲往丙,毚(纔)到,乙亦往丙,與甲言,即各,其臧()直(值)各四百,已去而偕得。其前謀,當並臧()以論;不謀,各坐臧()。

工以出,臧()不盈一錢,其曹人當治(笞)不當?不當治(笞)。

夫千錢,妻所匿三百,可(何)以論妻?妻智(知)夫而匿之,當以三百論為;不智(知),為收。

夫三百錢,告妻,妻與共飲食之,可(何)以論妻?非前謀(也),當為收;其前謀,同罪。夫二百錢,妻所匿百一十,可(何)以論妻?妻智(知)夫,以百一十為;弗智(知),為守臧()。

削(宵),臧()直(值)百一十,其妻、子智(知),與食肉,當同罪。

削(宵),臧()直(值)百五十,告甲,甲與其妻、子智(知),共食肉,甲妻、子與甲同罪。

「父子,不為。」?今(假)父(假)子,可(何)論?當為。

律曰「與同法」,有(又)曰「與同罪」,此二物其同居、典、伍當坐之。雲「與同罪」,雲「反其罪」者,弗當坐。?人奴妾其主之父母,為主,且不為?同居者為主,不同居不為主。

「及者(諸)它罪,同居所當坐。」可(何)謂「同居」?戶為「同居」,坐隸,隸不坐戶謂(也)。

「人,買(賣)所,以買它物,皆畀其主。」今甲衣,買(賣),以買布衣而得,當以衣及布畀不當?當以布及其它所買畀甲,衣不當。

「公祠未,其具,當貲以下耐為隸臣。」今或益〈〉一腎,益〈〉一腎臧〈〉不盈一錢,可(何)論?祠固用心腎及它支(肢)物,皆各為一具,一具之臧()不盈一錢,之當耐。或直(值)廿錢,而柀之,不盡一具,及不直(置)者,以律論。

可(何)謂「祠未」?置豆俎鬼前未徹乃為「未」。未置及不直(置)者不為「具」,必已置乃為「具」。

可(何)謂「埱」?王室祠,貍(薶)其具,是謂「」。

士五(伍)甲一羊,羊頸有索,索直(值)一錢,問可(何)論?甲意所羊(也),而索繫羊,甲即牽羊去,議不為過羊。

「抉籥(鑰),贖黥。」可(何)謂「抉籥(鑰)」?抉籥(鑰)者已抉啟之乃為抉,且未啟亦為抉?抉之弗能啟即去,一日而得,論皆可(何)(也)?抉之且欲有,弗能啟即去,若未啟而得,當贖黥。抉之非欲(也),已啟乃為抉,未啟當貲二甲。

「府中公金錢私貣用之,與同法。」?可(何)謂「府中」??唯縣少內為「府中」,其他不為。

士五(伍)甲,以得時直(值)臧(),臧()直(值)過六百六十,吏弗直(值),其獄鞫乃直(值)臧(),臧()直(值)百一十,以論耐,問甲及吏可(何)論?甲當黥為城旦;吏為失刑罪,或端為,為不直。

士五(伍)甲,以得時直(值)臧(),臧()直(值)百一十,吏弗直(值),獄鞫乃直(值)臧(),臧()直(值)過六百六十,黥甲為城旦,問甲及吏可(何)論?甲當耐為隸臣,吏為失刑罪。甲有罪,吏智(知)而端重若輕之,論可(何)(也)?為不直。

或以赦前千錢,赦後盡用之而得,論可(何)(也)?毋論。

告人百一十,問百,告者可(何)論?當貲二甲。百,即端駕(加)十錢,問告者可(何)論?當貲一盾。貲一盾應律,雖然,廷行事以不審論,貲二甲。

告人千錢,問六百七十,告者可(何)論?毋論。

誣人千錢,問六百七十,誣者可(何)論?毋論。

甲告乙直(值)□□,問乙卅,甲誣駕(加)乙五十,其卅不審,問甲當論不當?廷行事貲二甲。

甲告乙牛若賊傷人,今乙不牛、不傷人,問甲可(何)論?端為,為誣人;不端,為告不審。

甲告乙牛,今乙賊傷人,非牛(也),問甲當論不當?不當論,亦不當購;或曰為告不審。

甲羊,乙智(知),即端告曰甲牛,問乙為誣人,且為告不審?當為告駕(加)臧()。

甲羊,乙智(知)羊,而不智(知)其羊數,即告吏曰三羊,問乙可(何)論?為告駕(加)臧()。

甲告乙牛,今乙羊,不牛,問可(何)論?為告不審。■貲盾不直,可(何)論?貲盾。

當貲盾,沒錢五千而失之,可(何)論?當誶。■告人曰邦亡,未出徼闌亡,告不審,論可(何)(也)?為告黥城旦不審。

誣人直(值)廿,未斷,有(又)有它,直(值)百,乃後覺,當並臧()以論,且行真罪、有(又)以誣人論?當貲二甲一盾。

上造甲一羊,獄未斷,誣人曰一,論可(何)(也)?當完城旦。

「譽適(敵)以恐眾心者,翏(戮)。」「翏(戮)者可(何)如?生翏(戮),翏(戮)之已乃斬之之謂(也)。」

「廣眾心,聲聞左右者,賞。」將軍材以錢若金賞,毋(無)恒數。

「有投書,勿發,見輒燔之;能捕者購臣妾二人,(繫)投書者鞫審之。」所謂者,見書而投者不得,燔書,勿發;投者得,書不燔,鞫審之之謂(也)。

「僑(矯)丞令」可(何)(也)?為有秩偽寫其印為大嗇夫。

封嗇夫可(何)論?廷行事以偽寫印。

「發偽書,弗智(知),貲二甲。」今鹹陽發偽傳,弗智(知),即復封傳它縣,它縣亦傳其縣次,到關而得,今當獨鹹陽坐以貲,且它縣當盡貲?鹹陽及它縣發弗智(知)者當皆貲。

廷行事吏為詛偽,貲盾以上,行其論,有(又)廢之。

廷行事有罪當(遷),已斷已令,未行而死若亡,其所包當詣(遷)所。

嗇夫不以官為事,以奸為事,論可(何)(也)?當(遷)。(遷)者妻當包不當?不當包。

當(遷),其妻先自告,當包。

將上不仁邑裏者而縱之,可(何)論?當(繫)作如其所縱,以須其得;有爵,作官府。

「徙封,贖耐。」可(何)如為「封」?「封」即田千佰。頃半(畔)「封」(也),且非是?而徙之,贖耐,可(何)重也?是,不重。

「內(納)奸,贖耐。」今內(納)人,人未蝕奸而得,可(何)論?除。

求追捕罪人,罪人挌(格)殺求,問殺人者為賊殺人,且斲()殺?斲()殺人,廷行事為賊。

甲謀遣乙殺人,受分十錢,問乙高未盈六尺,甲可(何)論?當磔。

甲殺人,不覺,今甲病死已葬,人乃後告甲,甲殺人審,問甲當論及收不當?告不聽。

「擅殺子,黥為城旦舂。其子新生而有怪物其身及不全而殺之,勿罪。」今生子,子身全(也),毋(無)怪物,直以多子故,不欲其生,即弗舉而殺之,可(何)論?為殺子。

士五(伍)甲毋(無)子,其弟子以為後,與同居,而擅殺之,當棄市。

「擅殺、刑、髡其後子,之。」?可(何)謂「後子」??官其男為爵後,及臣邦君長所置為後大(太)子,皆為「後子」。

人奴擅殺子,城旦黥之,畀主。

睡虎地秦简日书梦篇考释

睡虎地秦简日书梦篇考释 内容摘要:睡虎地秦简《日书》中的“梦”篇是目前所见最早的占梦文献,对于研究我国早期术数文化具有一定意义。其中的“瞢”、“?”、“绎”、“择”、“祷”、“皋”、“幅”、“驷”、“畐”等字的释读以及残文部分,需要进一步地训释和补充;其中记载的食梦之神,正如学者所指出,与《白泽精怪图》中的伯奇有一定的联系。《日书》“梦”篇中的“推导理论”已经具备后世术数原理的雏形。 关键词:睡虎地秦简,日书,梦篇 占梦是中国古代术数文化中起源较早且流传最广的一个分支。据考古发现,在甲骨文卜辞中就有殷商帝王占梦的记载。《周易》中的《剥》卦,也有占梦的记录,而先秦史书如《左传》《国语》等,更是记载了许多神秘的占梦事件,即使是像司马迁这样带有理性精神和自觉史官意识的人,在《史记》中也同样记载了一些奇怪的梦[1]。可见占梦在秦汉乃至先秦一直都有很大影响。 一 做梦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事情。古人对于梦的形成以及梦境的内涵,无法客观地加以解释说明,因此就有神秘之感,甚至于科学昌明的今天,解梦占梦在社会上还有一定的影响。作为术数文化的占梦,在古代上层社会也被格外重视,《周礼》中就记载有占梦之官。《周礼·春官·太卜》曰:“掌三梦之法,一曰《致梦》,二曰《觭梦》,三曰《咸陟》。其经运十,其别九十。”《周礼·春官·占梦》曰:“占梦,掌其岁时观天地之会,辨阴阳之气,以日月星辰占六梦之吉凶:一曰正梦,二曰噩梦,三曰思梦,四曰寤梦,五曰喜梦,六曰惧梦。”薛季宣注曰:“占梦者以其十二岁、十二月观之,日月所会之辰,因其升降往来之度而合其吉凶休咎之证。”[2]可见,当时已经对梦的内容和性质做了较为详细的划分,所以“占六梦之吉凶”,而且,占梦的方法和依据的权威文献已有三种,所以说“掌三梦之法”,犹似易占中的“掌三易之法”。根据《周礼》的记载,我们还可以知道,彼时占梦要依据日月星辰和岁时的 1

云梦山睡虎地秦简法律答问

1楼1.案情史料 (1)“甲盗牛,盗牛时高六尺,系一岁,复丈,高六尺七寸,问甲当(何)论?当完城旦。” [1](《法律答问》) (2)“甲小未及六尺,有马一匹自牧之,今马为人败,食人稼一石,问当论不当?不当论及赏(偿)稼。”[2](《法律答问》) (3)“甲谋遣乙盗杀人,受分十钱,问乙高未盈六尺,甲可(何)论?当磔”[3](《法律答问》) (4)“女子甲为人妻,去亡,得及自由,小未盈六尺,当论不当?已官,当论;未官,不当论。[4](《法律答问》) 2.案情今译 (1)甲因偷牛犯罪,他偷牛时身高六尺,在被关押一年后(对甲定罪量刑时)再量甲的身高,甲长到了六尺七寸,对甲应判处完城旦。 (2)甲年龄尚小,身高不及六尺,他有一匹马并自己放牧,该马被别人惊吓而吃他人的禾稼,判处甲不必赔偿禾稼。 (3)甲教唆乙盗窃杀人,甲得到赃款十钱,乙身高不到六尺(乙未成年),甲被判处磔刑。 (4)女子甲为人妻,她逃离夫家,甲年龄尚小,身高不到六尺,如果甲的婚姻是官方认可的,甲应受处罚;如果甲的婚姻未经官方认可,则甲可免于处罚。 3.法律评析 秦律中,责任年龄是定罪量刑的依据之一,秦律关于责任年龄的规定是以身高而不是以具体的年龄为标准。就目前掌握的史料而言,这种规定是通过具体案件而非刑律的明确规定反映出来的。 关于责任年龄的身高标准,有身长六尺五寸与身长六尺两种说法,六尺五寸说在法律史学界占主导地位。本书采用六尺说。 引发争论的是秦简《法律答问》中的一个案例:甲因偷牛犯罪,他偷牛时身高六尺,在被关押一年后(对甲定罪量刑时)再量甲的身高,甲长到了六尺七寸,对甲应判处完城旦。

(案例(1))其实,定罪量刑是依据犯罪发生时的实际情况,甲被判完城旦应该依据的时被抓获时的身高(六尺)。《法律答问》中类似的例子还有:甲年龄尚小,身高不及六尺,他有一匹马并自己放牧,该马被别人惊吓而吃他人的禾稼,判处甲不必赔偿禾稼。(案例(2))前后两个案例相比较,前者(盗牛者)因身高六尺而被罚,后者因未及六尺而免罚,可见六尺为定罪量刑的依据,是刑事责任年龄的标准。 六尺也是判断是否成年(成年就应该承担完全刑事责任)的依据:甲教唆乙盗窃杀人,甲得到赃款十钱,乙身高不到六尺(乙未成年),甲被判处磔刑。(案例(3))甲教唆身高未及六尺的未成年人乙杀人,又接受赃款,所以甲被重罚,被处以车裂之刑。女子甲为人妻,她逃离夫家,甲年龄尚小,身高不到六尺,如果甲的婚姻是官方认可的,甲应受处罚;如果甲的婚姻未经官方认可,则甲可免于处罚。(案例(4))古籍整理小组解释案中的“官”为“婚姻经官方认可”,因为古代有“因婚姻而成年化”的规定,但在秦代,一定要是经官方认可的婚姻。从本案也可看出六尺是判断成年与否的标志。 4.参考结论 按《周礼》贾公彦疏:“七尺谓年二十,六尺谓年十五。”秦代以六尺作为成年人与未成年人的界限,这与《周礼》相合。以身高作为判断年龄的标准,这是与当时的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由于古代没有严格的户口登记普查制度,查明当事人的实际年龄很困难,只能依赖其他的标准。需要说明的是,身高六尺只是判断当事人是否成年的综合标准之一,其他如“官”(经官方认可的婚姻)等等也使得当事人被认定为成年。另外,秦简所规定的刑事责任年龄是指本人应负责任的年龄,而对于受连坐的家属则不受年龄限制,秦简中还有“子小未可别,令从母为收”的记载,也即虽然子未成年,因为连坐的关系,仍然与其母一并被没入官府为奴

从云梦秦简看秦代的隶臣妾

从云梦秦简看秦代的隶臣妾 摘要:将罪人罚作隶臣妾,是秦代主要刑罚手段之一,但其具休内容,史籍阙如。1975年底云梦睡虎地秦简的出土,一批有关隶臣妾的秦律条文,重现于世,引起学术界的重视。本文主要从隶臣妾的身份、社会地位两方面来分析隶臣妾。 关键词:云梦秦简隶臣妾隶臣妾身份社会地位 1975年底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大批竹简,内容是反映商鞅变法后到秦统一前的秦国社会状况,它为研究这一时期秦国的社会提供了十分珍贵的材料。出土秦律中有关隶臣妾的条文很多,粗略统计,《法律答问》中有二十七条,《封诊式》有七个案例是隶臣妾或与隶臣妾有关。隶臣妾律文与“盗”、“贼”律文构成出土秦律的核心。研究隶臣妾有助于更好的了解秦的社会状况。 一、隶臣妾的身份 在用云梦秦简研究秦国社会状况的论著中,对隶臣妾的身份,至今意见分歧仍然很大。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看法: 隶臣妾是官奴隶[1];隶巨妾是因犯罪而被判处的刑徒[2];隶巨妾形式上是刑徒,实质上是奴隶[3]。但隶臣妾究竟是何身份,本文认为秦简中的隶臣妾其身份并单一,而包含有官奴隶和刑徒两种身份的人,下面从隶臣妾的来源来看一下。 从其来源上可辩其为奴隶的隶巨妾有如下几项: 1、战争中的逃兵。佚名律有一案例:“战死事不出,论其后。有(又)后察不死,夺后爵,除伍人;不死者归,以为隶臣。”也就是说在战争中死事不屈,应将爵授予其子。后来察觉该人未死,应褫夺其子的爵位, 并惩办其同伍的人;那个未死的逃兵回来后,应沦为隶臣。 2、投降了的俘虏。佚名律:“寇降,以为隶臣。”寇降,指投降的敌人。这也是奴隶社会中奴隶的重要来源。 3、官奴婢的子女仍为官奴婢。《法律答问》:“女子为隶臣妾,有子焉,今隶臣死,女子北其子,以为非隶臣子也。问女子论可(何)也?或黥颜为隶妾,或日完,完之当也。”这条材料反映了两个问题:(一)此女子所嫁的隶臣,必定是奴隶而非刑徒,如果是刑徒,刑满即释为庶人并不影响子女的社会地位,只有是奴隶,它的社会地位才父子相继而不能脱离奴籍。(二)此隶臣的子必为奴隶,不然其生母隐瞒其父的身分就没有必要,可见作为官

睡虎地秦墓竹简(全)

睡虎地秦墓竹简 编年记 昭王元年 二年,攻皮氏。 三年 四年,攻封陵。 五年,归蒲反。 六年,攻新城。 七年,新城陷。 八年,新城归。 九年,攻析。 十年。 十一年。 十二年。 十三年,攻伊★〈阙〉。 十四年,伊★〈阙〉。 十五年,攻魏。 十六年,攻宛。 十七年,攻垣、枳。 十八年,攻蒲反。 十九年。 廿年,攻安邑。 廿一年,攻夏山。 廿二年。 廿三年。 廿四年,攻林。 廿五年,攻兹氏。 廿六年,攻离石。 廿七年,攻邓。 廿八年,攻□。 廿九年,攻安陆。 卅年,攻□山。 卅一年,□。 卅二年,攻启封。 卅三年,攻蔡、中阳。 卅四年,攻华阳。 卅五年。 卅六年。 卅七年,□寇刚。

卅八年,阏舆。 卅九年,攻怀。 卌年 卌一年,攻邢丘。 卌二年,攻少曲。 卌三年。 卌四年,攻大(太)行,●□攻。 卌五年,攻大壄(野)王。十二月甲午鸡鸣时,喜产。卌六年,攻□亭。 卌七年,攻长平。十一月,敢产。 卌八年,攻武安。 卌九年,□□□。 五十年,攻邯单(郸)。 五十一年,攻阳城。 五十二年,王稽、张禄死。 五十三年,吏谁从军。 五十四年 五十五年 五十六年,后九月,昭死。正月,遬(速)产。 孝文王元年,立即死。 庄王元年。 庄王二年。 庄王三年,庄王死。 今元年,喜傅。 二年。 三年,卷军。八月,喜揄史。 四年,□军。十一月,喜□安陆□史。 五年 六年,四月,为安陆令史。 七年,正月甲寅,鄢令史。 八年 九年 十年 十一年,十一月,获产。 十二年,四月癸丑,喜治狱鄢。 十三年,从军。 十四年。 十五年,从平阳军。 十六年,七月丁巳,公终。自占年。 十七年,攻韩。 十八年,攻赵。正月,恢生。 十九年,□□□□南郡备敬(警)。 廿年,七月甲寅,妪终。韩王居□山。 廿一年,韩王死。昌平君居其处,有死□属。

王伟:睡虎地秦简论著目录(截止2009年6月)

王偉:睡虎地秦簡論著目錄(截止2009年6月) (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 (首發) ※按照時間先後排列 一、專著(論文集): 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睡虎地秦墓竹簡》(八開線裝本),文物出版社1977年。 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睡虎地秦墓竹簡》(32開平裝本),文物出版社1978年。 高敏:《雲夢秦簡初探》,河南人民出版社1979年 雲夢睡虎地秦墓編寫組:《雲夢睡虎地秦墓》文物出版社1981年。 裏仁書局編:《睡虎地秦墓竹簡》,臺北裏仁書局1981年。 中華書局編輯部:《雲夢秦簡研究》,中華書局1981年。 臺灣簡牘學會編輯部:《簡牘學報》第10期(《秦簡研究專號》),1981年7月。 饒宗頣、曾憲通:《雲夢秦簡日書研究》,香港中文大學1982年。 甘肅文物考古研究所:《秦漢簡牘論文集》,甘肅人民出版社1989年。 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睡虎地秦墓竹簡》(八開精裝本),文物出版社1990年。 張世超、張玉春:《秦簡文字編》,日本京都中文出版社1990 年 傅容珂,《睡虎地秦簡刑律研究》,臺北商鼎文化出版社1992年。 徐富昌:《睡虎地秦簡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3年。 陳振裕、劉信芳:《睡虎地秦簡文字編》,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 張守中:《睡虎地秦簡文字編》,文物出版社1994年。 吳福助:《睡虎地秦簡論考》,臺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 劉樂賢:《睡虎地秦簡日書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 李玉:《秦漢簡牘帛書音韻研究》,當代中國出版社1994年; 工滕元男《睡虎地秦簡所見秦代國家與社會》,創文社1998年;又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高敏:《睡虎地秦簡初探》,臺北萬卷樓出版公司2000年。 吳小強:《秦簡日書集釋》,嶽麓書社2000年。 魏德勝:《睡虎地秦墓竹簡語法研究》,首都師大出版社2000年。 郝茂《秦簡文字系統之研究》,新疆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華東師大中國古代史博士論文,2000年6月通過)。 魏德勝:《睡虎地秦墓竹簡辭彙研究》,華夏出版社2003年。 王子今:《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疏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 沈頌金:《二十世紀簡帛學研究》,學苑出版社2003年; 吉仕梅:《秦漢簡帛語言研究》,巴蜀書社2004年; 雲夢縣委宣傳部、雲夢秦漢文化研究會編:《雲夢睡虎地秦竹簡出土30周年紀念文集》,2005年8月(收錄論文35篇,論著目錄3篇) 駢宇騫、段書安:《二十世紀出土簡帛綜述》,文物出版社2006年。 李力:《“隸臣妾”身份再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7月; 黃文傑:《秦至漢初簡帛文字研究》,商務印書館2008年; 《簡帛文獻語言研究》課題組:《簡帛文獻語言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 二、學位論文:

以《田律》为例看《齐民要术》与睡虎地秦简的关系

以《田律》为例看《齐民要术》与睡虎地秦简的关系 摘要:睡虎地秦简(云梦秦简)自1975年12月出土后,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学者们对竹简涉及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中有关《秦律十八种·田律》的研究也论著颇丰。《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最完整的综合性农业科学 著作。云梦秦简与《齐民要术》,二书貌似全无关联,实则不然。现以秦简中 《秦律十八种·田律》为例,探讨《田律》所涉及的农田耕作、山林保护制度与 《齐民要术》之间的继承发展关系。 关键词:秦律十八种;田律;齐民要术; 睡虎地秦简(云梦秦简)自1975年12月于中国湖北省云梦县城关睡虎地十 一号墓出土后,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与关注,它是研究战国晚期到秦始皇时期 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军事的珍贵史料。其中《秦律十八种·田律》是记载秦 代关于农田耕作和山林保护的相关法律制度,简文共六条,主要是有关管理农田 生产的法律,其中也包括分配土地的内容。律文中对于生态的保育也颇为重视, 不少史学家就此认为,《田律》是世界上第一部环境保护法。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综合性农业科学著作,此书写成于 南北朝北魏末年,全书共分十卷,九十二篇。内容包括粮食作物、蔬菜、果树、 林木的栽培以及畜牧兽医、酿造、农产品加工等一切与农业生产和生活有关的技术。它引用前人著作达一百五十余种,收集民间农谚数十条,系统地总结了当时 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生动地反映出我国古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光辉成就。 云梦秦简与《齐民要术》,二书貌似全无关联,实则不然。中国是世界上最 早的农业起源中心区之一,关于农田的耕作方面大有经验可谈。《田律》是记载 秦代关于农田耕作和山林保护的相关法律制度。而《齐民要术》是对当时农业生 产的先进经验的总结,是经过长期的考验而得来的结论。《田律》相关法律的制 定必然是要考虑到生活实际现状,与《齐民要术》之间自是有着一定的继承关系。 关于云梦秦简的论著可谓数不胜数,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的王伟的《睡虎地 秦简论著目录(截止2009年6月)》①将2009年6月份之前国内外有关云梦 秦简的论著做了一份统计,十分详细和完备,在此就不予赘述。而涉及到田律的 著作主要有高敏《从云梦秦简看秦的土地制度》②;杨宽《云梦秦简所反映的土地制度和农业政策》③、杨师群《从云梦秦简看秦朝的国有制经济》④;蔡万 进《从云梦秦简看秦国粮仓的建筑与设置》⑤、《云梦秦简中所见秦的粮仓管理制度》⑥;刘冰《从云梦秦简看秦农业法律制度》⑦;杨巨中《世界上最早的 自然保护法典—云梦秦简<田律>刍议》⑧;王景星《云梦睡虎地秦简的研究价值 分析》⑨;姚国艳《从云梦秦简看秦律的人道精神》⑩;刘本峰《论云梦秦简 中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11;等等。 自1915年新文化运动以来,有关《齐民要术》的研究无论是方法上,还是深度和广度上都远超前人。新时期《齐民要术》的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更加全面和深入。研究领域从思想到哲学,从经济到政治,从史到社会,从微生 物到遗传,从资源到生态,从气象到天文,从烹饪到饮食文化几乎无所不包。与 本文相关的著作有:石汉生《从<齐民要术>看中国古代的农业科学知识——整理 齐民要术的初步总结》12;路兆丰《<齐民要术>的经济思想(续)》13;周敏 《<齐民要术>中的林业思想和林业技术探讨》14、《<齐民要术>的林业思想和林 业技术概论》15;李志坚《<齐民要术>的生态农业思想》16;杨同卫、黄麟雏 《<齐民要术>所体现的中国古代农业朴素的可持续发展系统观》17;陈良文《<

睡虎地秦简日书研究综述

睡虎地秦简《日书》研究综述 (首发) 田雪梅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 睡虎地秦简《日书》(以下简称睡简《日书》)于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十一号墓出土。《日书》是战国秦汉时期日者选择时日、趋吉避凶的一种数术书籍,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研究价值不容忽视。目前,在全国各地已发现18种《日书》写本(包括残简),睡简《日书》是现已公布的内容较为完整、保存较为完好的写本,其图版和释文公布后引起了学界强烈的关注。 截至目前,睡简《日书》的研究论文发表约有270多篇,研究专著1共4部。此外,李学勤《简帛佚籍与学术史》2和[日]工藤元男《睡虎地秦简所见秦代国家与社会》3等作品设有专题对其进行研究。学界的具体研究成果如下: 一文本整理 文本整理是出土简帛研究的基础性工作,涉及到释文整理、文字考释等方面。学界对睡简《日书》的释文整理目前已经取得丰富成果。

文物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云梦睡虎地秦墓》4首次公布了甲、乙两种《日书》的图版和释文;1990年又推出《睡虎地秦墓竹简》精装本5,无论图版、释文都较旧版为佳。吴小强《秦简日书集释》对睡虎地秦墓竹简的一些印刷错误和标点断句进行了修正,但吴书中有些注释牵强附会。刘乐贤《睡虎地秦简日书研究》对《日书》的分篇、句读、注释做了精心研究,对整理小组的释文做了订正和补充,提供了较为可信的注释版本。王子今《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疏证》是目前《日书》释文的集大成之作,对各版本释文作了深入评析,并补充了大量材料。 除通篇考订外,还有不少单篇作品对《日书》中部分字词进行考订。刘信芳对《日书·马》篇的句读、释文作了考释6。林剑鸣对文物版和台湾版《日书》的释文误、漏之处加以校补7。另外,还有黄文杰《睡虎地秦简疑难字试释》8、刘乐贤9《睡虎地秦简日书注释商榷》、《睡虎地秦简〈日书〉释读札记》、刘钊10《说秦简中“女笔”之“笔”》、《读秦简字词札记》、《谈睡虎地秦简中的“濆”字》等文章对《日书》的个别文字做了细致的考证。 二语言学研究 秦简《日书》资料是研究汉语史重要的文献资料,可以考察语法、文字的发展演变。学术界对这批材料的语言学研究大体有语法、文字

云梦睡虎地秦简的研究价值分析

云梦睡虎地秦简的研究价值分析曲爹蘑砖如 秦简的研究价值分析 口辽宁大学历史学院王景星 一 ,云梦睡虎地秦简情况概述 1.云梦睡虎地秦简出土情况.1975年 l2月,湖北省博物馆,孝感地区亦工亦农 考古训练班,孝感地区和云梦县文化局在 孝感地区云梦睡虎地发掘了12座战国至 秦代的墓葬.睡虎地l1号墓的墓主,根据 墓中出土的《编年记》所载,墓主名喜,秦始 皇时期历任安陆御史,令史,鄢狱吏等与司 法有关的职务,或卒于秦始皇三十年(前 217).墓中出土的竹简应该是他生前使用 的文籍.全部共有1155枚(另有残简80 片),出土时分为八组,分别堆放在棺内人 骨架的头部,右侧,足部与腹部.置于足部 的竹简残片较多,除少数由于水浮动而造 成的散乱外,其余均保存完好.这些竹简的 长度为23.1—27.8厘米,宽0.5—0.8厘米.简 文为墨书,书体属于秦代隶书,一般写在篾 黄上,少数简为两面书写,字迹大部分可

辨.竹简上有两道丝绳编连的痕迹,从残存 原简上为上,中,下三道的编绳痕迹判断, 编绳.出土时,编绳因年久腐朽,竹简顺序 多为散乱fl1. 2.云梦睡虎地秦简所载内容.孝感地 区云梦睡虎地发掘出的12座战国至秦代 的墓葬中,”11号墓中出土了1155枚竹 简,另有8O枚残片,保存情况尚好”.经过 专家学者的分析,已经根据其内容将这些 竹简大致分为十种文书.即《编年记》,《语 书》,《秦律t-.,k种》,《效律》,《秦律杂抄》, 《法律答问》,《封诊式》,《为吏之道》,《日 书》甲种和《日书》乙种.这十种题目名称, 只有《语书》,《效律》,《封诊式》,《日书》乙 种四种简上原有书题,其中《语书》,《封诊 式》,《日书》乙种三书的书名”语书”,”封诊式”,”日书”分别书于书末一简的正面,背 面,正面;《效律》原名为”效”,书于开篇第 一 简背面;其余六种书题是有关整理小组 后继拟定的『31. 3.云梦睡虎地秦简具有的历史意义. 云梦睡虎地秦简的问世揭开了我国对秦简 发掘的序幕.它与后来相继出土的”青川郝

睡虎地11号秦墓竹简反映的时代

X 收稿日期:2008-06-18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6FZS005)后期项目暨重庆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简牍中经济、管理史料比较研究 )))商业经济、兵物管理、赋税、统计、审计、会计等方面0(2006JJ27)部分成果。 作者简介:李孝林(1930)),男,安徽颖上人,教授,主要从事简牍经济、管理史比较研究。 [学术笔谈:云梦睡虎地11号墓秦简经济史料探析] 主持人:李孝林教授 主持人语:1975年末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11号秦墓出土1000多枚竹简,有一多半是从商鞅变法(公元前359年)到秦始皇期间的法规。当时该地属秦国南郡。律文涉及秦国的土地所有制、军事制度、刑罚制度、官僚制度、田租、劳役、手工业管理、会计管理、赋税制度等。/目前世界上像这样年代久远而数量众多、内容丰富的法律文献,还未发现第二部。01睡虎地秦简反映了公元前4世纪)公元前3世纪战国晚期秦国的经济、法制和管理水平。5睡虎地11号秦墓竹简反映的时代6指出:在法律、经济、管理史学界,许多论著都将睡虎地秦简所反映的时代划入秦朝或者秦汉时代,以致产生混乱。论文在列举这些论著后,以大量史料论证:除5编年记6最后5支简为公元前221年至前217年的,属秦朝外,其他简牍都没有能证明其为秦朝的证据。从总体上看,睡虎地秦简反映的内容显然属于战国晚期,不应看成是统一后的秦朝。从法律史、经济史、管理史研究的角度,应将其划入战国晚期。但是,从考古学的角度,以墓葬时代定名为秦简,并无不当。 5从睡虎地秦简看秦国的商业管理6指出:睡虎地秦简反映秦国的商业管理水平已经达到较高程度。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建立了以保证公平交易为主要目的的市场管理制度;二是建立了以内部控制为核心的仓库管理制度;三是建立了以定额管理为特征的粮食供应制度。 5从睡虎地秦简看秦国刍税制度的特点6认为秦国刍税制度有4个特点:1)刍税是一种实物税制度;2)刍税 采取定额税征收方式;3)刍税以田亩数量为计税依据;4)刍税具有严格的征收管理制度。 5从睡虎地秦简看秦国的上计制度6对我国早期的上计制度的起源和发展进行探讨。该文通过睡虎地秦简中相关律文的整理分析,着重考查了秦国上计制度的状况。文章考证:秦国的上计制度内容非常丰富,以法律形式明文规定/以其年计之0的年度原则和/计毋相谬0的正确性原则,这是秦国上计制度的突出特点。睡虎地秦简反映的主要是业务报告和统计报告,说明当时对于会计管理的要求是相当严格的。 睡虎地11号秦墓竹简反映的时代 X 李孝林 (重庆工学院,重庆 400050) 摘要:列举法律、经济、管理史学界许多论著将睡虎地秦简所反映的时代划入秦朝或者秦汉时代后,以大量史料论证:除5编年记6最后5支简为公元前221年至前217年,属秦朝外,其他简牍都没有能证明其为秦朝的证据。从总体上看,睡虎地秦简反映的内容显然属于战国晚期,不应看成是统一后的秦朝。从法律史、经济史、管理史研究的角度,应将其划入战国晚期。但是,从考古学的角度,以墓葬时代定名为秦简,并无不当。关 键 词:睡虎地秦简;经济;史料;时代中图分类号:F0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924(2008)08-0009-02 1 湖北省博物馆主持几项重大考古发现闻名中外[N].光明日报,1984-01-01(1). 5睡虎地秦墓竹简6[1]出版说明指出:/分析简文,这批秦简所反映的时代是战国晚年到秦始皇时期。0问题在于秦始皇时期以始皇26年(公元前221年)为界,其前属战国时代,其后属秦汉时代。引用者往往顾名思义,或者不慎, 将其划入秦朝或者秦汉时代,以致产生混乱。 第22卷 第8期Vol.22 No.8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Journal of C hongq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2008年8月Aug.2008

云梦睡虎地秦人简牍与李信、王翦 南灭荆楚的地理进程

雲夢睡虎地秦人簡牘與李信、王翦 南滅荊楚的地理進程 辛 德勇 在秦人兼併六國的過程中,其對楚國的進攻,可以清楚劃分爲兩大階段。第一階段的結束,以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8年)“大良造白起攻楚,取郢爲南郡”作爲標誌1。此役意味着楚國失去了自戰國以來賴以爲根基和腹心的江漢平原地區,被壓縮到伏牛山——桐柏山——大別山山脈以東的楚“東國”境域之內,亦即所謂“方城之外”這一區域。第二階段,結束於秦王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秦軍攻取楚東國的核心區域,佔領戰略要地陳邑和新建之郢壽春,先後虜獲楚王負芻和楚人另行擁立的君主昌平君,楚國大將項燕兵敗自殺。這前後兩個階段的結束時間,間隔五十五年,但秦國最後發起的這場滅楚的總攻戰役,前前後後祗經歷四年。關於這場戰役的具體進程,史籍記載雖然略有舛錯,但情況並不十分複雜,所以,現代學者在很長一段時期內,並沒有人專門撰文做出有深度的論述2。 至1975年底,在今湖北雲夢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簡牘,有一部份內容涉及這一戰役。於是,有人結合這一新的材料,重新闡釋秦軍滅楚之役。在這當中,馬雍撰《讀雲夢秦簡〈編年記〉書後》、黃盛璋撰《雲夢秦簡辨正》、《雲夢秦墓出土的兩封家信與歷史地理問題》、《雲夢秦簡〈編年記〉地理與歷史問題》和田餘慶撰《說張楚——關於“亡秦必楚”問題的探討》這幾篇文章,影響最大,而就其所講述的地理進程而言,似乎都存在一些比較嚴重的問題,因撰爲此文,以事說明。 一 秦滅楚戰役發動的時間和當時的基本形勢 秦軍滅楚,就其大的歷史背景而言,可謂不言而喻:嬴政要兼併天下,當始皇帝,當然非滅掉各個諸侯國不可,楚國自無由倖免。若就具體的時機而言,從總體形勢上看,秦對六國疆土,經過長時期蠶食,到這一時期,也進入了逐一鯨吞其國的收官階段。 秦王政十七年,率先滅掉國力最弱的韓國,清楚顯示出最遲在這個時候秦國已經正式啟動這一進程。十九年,又一舉拔除關東六國中實力較強的趙國,虜趙王遷,雖有趙公子嘉逃脫到代地,自立爲“代王”,但公子嘉出逃時僅“率其宗數百人”,不過尚且苟延殘喘而已,實際上趙已等同滅國。緊接着,在第二年就又展開滅燕之役,至二十一年,順利攻取燕都薊城,斬獲燕太子丹首級,燕王退守遼東一隅,儘管尚差強於趙公子嘉的處境,但卻同樣祗是坐以待斃3。 如此摧枯拉朽般地迅速滅掉韓、趙兩國,其攻打燕國,兵鋒所向,亦勢如破竹,這使得嬴政頗感振奮。於是,就在秦王政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進攻燕國的戰闘還在進行當中的時候,又下令向楚國發動了進攻。《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述前後相關史事云: 1《史記》(北京,中華書局,2013)卷五《秦本紀》,頁266。 2案學術界雖然也有一些論述,如楊寬著《秦始皇》(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6)第三章第二節《兼併六國的經過》(頁49—50),對此即有大致的描述,但所說都很浮泛,且多有疏誤,學術深度明顯不足。 3《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頁296—297。

对睡虎地秦简的探究

对睡虎地秦简的探析 陈雯雯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浙江宁波, 315211) 摘要:睡虎地秦墓竹简是由喜记录编写的,其内容主要是秦朝时的法律制度、行政文书、医学著作以及关于吉凶时日的占书,对研究秦帝国的政治、法律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睡虎地秦简;喜;内容和价值; 一、睡虎地秦简作者喜 据《编年记》考证和墓中人骨鉴定,云梦睡虎地十一号秦墓的主人就是《编年记》中的喜。我们可以从《编年记》中看出,墓主喜是秦王朝的一个下级官吏。他参与过政事,治理过狱讼,又曾从过军、打过仗。他经历了秦王政(始皇)统一中国前后的许多重大政治、军事斗争,但仕途坎坷,不甚得意。他的这种身世、经历,当与他的家世、门第不无关系。 1.失意的下级小吏 墓主喜他生于秦昭王四十五年(公元前262年),死于秦始皇三十年或次年(公元前217年或216年),时年四十五到四十六岁。秦王政三年八月,“喜偷史”,即于所在县被引进为吏,开始了宦海生涯。四年十一月,喜被摆为安陆御史。六年四月,“喜为安陆令史”,即做了该县县令的属吏。七年正月,喜为“那令史”,即迁任郡县县令的属吏。十二年四月,“喜治狱鄂”,即在县任司法官吏。此十余年间,喜的职务虽有升有降,但却一直县的下级官吏中浮沉。 秦王政十三年,喜“从军”,从此开始了他生命途程投笔从戎的时期。越一年,喜“从平阳军”,亲身参加了秦攻赵国平阳的战争,在这三年中,《编年记》仅淡淡地写了喜两笔(共六个字)。喜“从平阳军”之后,即秦王政十六年以下,《编年记》概不记述喜的官职和事迹,直至墓主喜死。我们有理由怀疑之所以如此简略,疑他在疆场之上未必荣立战功,飞黄腾达,可记之事了了无几,因而草草代过。 2.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楚人后裔 墓主喜生于战国末期,死于秦统一中国之后五、六年,绝大部分年华是在秦灭六国前渡过的。他所处的时代,正是一个社会历史大变动的时期。墓葬发掘于今湖北省云梦县城关西郊睡虎地,离现在的安陆县甚近。据《汉书·地理志》:安陆,属江夏郡。过去一向认为安陆于汉代始置县。但是,据《编年记》,安陆既然有令史,必应有县令(令史为县令的属吏)。因之,战国时即应有安陆县,初属楚国。加之死后的葬身之处,一般应是生前的存身之处。据此,墓主喜死前家居安陆附近,所以死后埋葬在这里。

秦汉史

秦汉史 一、参考文献 (一)古籍 1.《史记》中华书局.,1982年。 ①(清)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商务印书馆,1958年;②(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中国书店,1987年;③(清)赵翼、王树民校证:《廿二史札记校证》,中华书局,1984年;④(清)梁玉绳:《史记志疑》,中华书局,1981年;⑤徐蜀编:《史记订补文献汇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⑥(日)泷川资言、水泽利忠:《史记会注考证附校补》,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⑦陈直:《史记新证》,天津人民出版社,1979年。 2.《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 ①(清)王先谦:《汉书补注》,中华书局,1983年;②徐蜀编:《两汉书订补文献汇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③杨树达:《汉书窥管》,上海古 籍出版社,1984年;④陈直:《汉书新证》,天津人民出版社,1979年。 3.《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年。 ①(清)王先谦:《后汉书集解》,中华书局,1984年;②徐蜀编:《两汉书订补文献汇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 4.《汉纪》(东汉荀悦)、《后汉纪》(东晋袁宏)中华书局,2002年,周天游:《后汉纪校注》,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 5.《三辅黄图》陈直:《三辅黄图校证》,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 6.《华阳国志》东晋常璩撰,任乃强:《华阳国志校补图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7.《水经注》北魏郦道元撰,杨守敬、熊会贞疏、段熙仲点校、陈桥驿复校:《水经注疏》,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 8.《汉官六种》(清)孙星衍辑,中华书局,1990年。 9.《说文解字》东汉许慎撰,中华书局,1963年;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10.《新语》陆贾撰、王利器:《新语校注》,中华书局,1986年。

睡虎地秦简傜

为朝廷征发徭役,如耽搁不加征发,应罚二甲。迟到三天到五天,斥责;六天到十天,罚一盾;超过十天,罚一甲。所征发人数已足,应尽速送抵服役处所。降雨不能动工,可免除本次征发。征发徒作城邑的工程,要对所筑的墙担保一年。不满一年而墙坏,主持工程的司空和负责该墙的君子有罪,令原来修墙的徒重新修筑,不得算入服徭役的时间。县应维修禁苑及牧养官有牛马的苑囿,徵发徒众为苑囿建造垫壕、墙垣、藩篱并加补修,修好即上交苑吏,由苑吏加以巡视。不满一年而有毁缺,令该县重征发徒众建造,而不得算入服徭役的时间。满一年而缺毁,墙面超过三方丈的,由维修的县补修;不到三方丈大,以及虽未满一年而有人私加破坏由之出入的,令该苑即自行补修。县所维修的禁苑,不拘离山远近,如因土质不佳不能耐雨,到夏季有所毁坏,不必逐步补修,要做秋季无雨的时候兴徭役修筑。苑囿如临近农田,恐有动物及牛马出来吃去禾稼,县啬夫应酌量徵发在苑囿旁边有田地的人,不分贵贱,按田地多少出入,为苑囿筑墙修补,不得作为徭役。县不准擅自拆改官有的房舍衙署,如需拆改,必须呈报。如要使用城旦、舂扩建官有房屋衙署或加以修补,即可进行无须呈报。县进行经常性的及经呈报批准的工程,由吏估计工程量,如施工时间超过或不足两天以上,以不察论处。县以上的征发,如估计工程量不确,与县同例。估算工程量,必须由司空和匠人一起估算,不得单令匠人估算。如所估不实,对估算者依法论处,再按实际情况计算所需服徭情况计算所需服徭徒众的数量。 原文: 御中發徵,乏弗行,貲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誶;六日到旬,貲一盾;過旬,貲一甲。其得(也),及詣。水雨,除興。興徒以為邑中之紅(功)者,令(嫴)堵卒歲。未卒堵壞,司空將紅(功)及君子主堵者有罪,令其徒復垣之,勿計為(徭)。縣葆禁苑、公馬牛苑,興徒以斬(塹)垣離(籬)散及補繕之,輒以效苑吏,苑吏循之。未卒歲或壞(),令縣復興徒為之,而勿計為(徭)。卒歲而或()壞,過三堵以上,縣葆者補繕之;三堵以下,及雖未盈卒歲而或()道出入,令苑輒自補繕之。縣所葆禁苑之傅山、遠山,其土惡不能雨,夏有壞者,勿稍補繕,至秋毋(無)雨時而以(徭)為之。其近田恐獸及馬牛出食稼者,縣嗇夫材興有田其旁者,無貴賤,以田少多出人,以垣繕之,不得為(徭)。縣毋敢擅壞更公舍官府及廷,其有欲壞更(也),必之。欲以城旦舂益為公舍官府及補繕之,為之,勿。縣為恒事及有為(也),吏程攻(功),贏員及員自二日以上,為不察。上之所興,其程攻(功)而不當者,如縣然。度攻(功)必令司空與匠度之,毋獨令匠。其不審,以律論度者,而以其實為(徭)徒計。(徭)律

【doc】云梦睡虎地秦简的研究价值分析

【doc】云梦睡虎地秦简的研究价值分析云梦睡虎地秦简的研究价值分析 曲爹蘑砖如 秦简的研究价值分析 口辽宁大学历史学院王景星 一 ,云梦睡虎地秦简情况概述 1.云梦睡虎地秦简出土情况.1975年 l2月,湖北省博物馆,孝感地区亦工亦农考古训练班,孝感地区和云梦县文化局在孝感地区云梦睡虎地发掘了12座战国至秦代的墓葬.睡虎地l1号墓的墓主,根据墓中出土的《编年记》所载,墓主名喜,秦始皇时期历任安陆御史,令史,鄢狱吏等与司法有关的职务,或卒于秦始皇三十年(前 217).墓中出土的竹简应该是他生前使用的文籍.全部共有1155枚(另有残简80 片),出土时分为八组,分别堆放在棺内人骨架的头部,右侧,足部与腹部.置于足部的竹简残片较多,除少数由于水浮动而造成的散乱外,其余均保存完好.这些竹简的长度为23.1—27.8厘米,宽0.5—0.8厘米.简文为墨书,书体属于秦代隶书,一般写在篾黄上,少数简为两面书写,字迹大部分可辨.竹简上有两道丝绳编连的痕迹,从残存的编绳痕迹判断,原简上为上,中,下三道编绳.出土时,编绳因年久腐朽,竹简顺序多为散乱fl1. 2.云梦睡虎地秦简所载内容.孝感地区云梦睡虎地发掘出的12座战国至秦代的墓葬中,"11号墓中出土了1155枚竹简,另有8O枚残片,保存情况尚好".经过 专家学者的分析,已经根据其内容将这些竹简大致分为十种文书.即《编年记》,《语书》,《秦律t-.,k种》,《效律》,《秦律杂抄》, 《法律答问》,《封诊式》,《为吏之道》,《日书》甲种和《日书》乙种.这十种题目名称, 只有《语

书》,《效律》,《封诊式》,《日书》乙种四种简上原有书题,其中《语书》,《封诊式》,《日书》乙种三书的书名"语书","封诊式","日书"分别书于书末一简的 正面,背面,正面;《效律》原名为"效",书于开篇第一 简背面;其余六种书题是有关整理小组后继拟定的『31. 3.云梦睡虎地秦简具有的历史意义. 云梦睡虎地秦简的问世揭开了我国对秦简 发掘的序幕.它与后来相继出土的"青川郝家坪木牍","云梦龙岗秦墓竹简","江陵 周家太台秦简","天水放马滩秦简","江陵王家台秦简","江陵岳山秦简","江陵杨家山秦简","沙市周家台秦简"相比,是数量最大的一批秦简,是中国最古的法律条文,是珍贵的秦代历史文献."睡虎地秦简"的出土填补了秦代法律文书记载的空白,对考 研究证现存古文献真伪有着积极作用,在 秦汉法律制度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义."睡虎地秦简"带领我们穿梭时空,为我们展开一副精彩的秦代历史画卷. 二,云梦睡虎地秦简的研究价值 1.历史学研究价值.云梦睡虎地秦简的出土,无疑是史学界收获最大,丰富的文 献史料能够为历史学者们开辟一片新的研究领域.(1)对传世古文献的考证和校对 研究.《编年记》中记述了秦昭王时期的部分史实,辑补了史籍记载之缺,同时引 来了历史学界新一轮的对考证古文献真伪的探讨.(2)制度史方面的研究.在对云 梦睡虎地秦简文字释义工作结束之后,史学界展开了对秦的官制,土地制度,徭役 制度,赐爵制度,租税制度,官吏考核制度,罪犯审讯制度,工匠培训制度,户籍制度,上计制度,仕进制度以及仓库的类型,结构,设置, 封堤,管理制度,由官府禀衣,廪食,传食等制度和管理,财经出纳的预算,决算制度的深人研究. 2.法律研究价值.秦代法律形式多种多样,法网严密,经修缮后常被后世沿承. 时至今El,秦律中还有许多制度对现代法制颇具影响,秦律开创了中华法制之先河,

睡虎地秦墓竹简

睡虎地秦墓竹简 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编,文物出版社,1978年11月目录 编年记 语书 秦律十八种 田律 厩苑律 仓律 金布律 关市 工律 工人律 均工 徭律 司空 军爵律 置吏律 效 传食律 行书 内史杂 尉杂 属邦 效律 秦律杂抄 法律答问 封诊式 治狱 讯狱 有鞫 封守 覆 盗自告 □捕 □□ 盗马 争斗 群盗 夺首 □□

告臣 黥妾 迁子 告子 疠 贼死 经死 穴盗 出子 毒言 奸 亡自出 为吏之道 编年记 昭王元年 二年,攻皮氏。 三年 四年,攻封陵。 五年,归蒲反。 六年,攻新城。 七年,新城陷。 八年,新城归。 九年,攻析。 十年。 十一年。 十二年。 十三年,攻伊 〈阙〉。

十四年,伊 〈阙〉。十五年,攻魏。 十六年,攻宛。 十七年,攻垣、枳。十八年,攻蒲反。 十九年。 廿年,攻安邑。 廿一年,攻夏山。 廿二年。 廿三年。 廿四年,攻林。 廿五年,攻兹氏。 廿六年,攻离石。 廿七年,攻邓。 廿八年,攻□。 廿九年,攻安陆。 卅年,攻□山。 卅一年,□。 卅二年,攻启封。 卅三年,攻蔡、中阳。卅四年,攻华阳。 卅五年。

卅六年。 卅七年,□寇刚。 卅八年,阏舆。 卅九年,攻怀。 年 一年,攻邢丘。 二年,攻少曲。 三年。 四年,攻大(太)行,?□攻。 五年,攻大 (野)王。十二月甲午鸡鸣时,喜产。 六年,攻□亭。 七年,攻长平。十一月,敢产。 八年,攻武安。 九年,□□□。 五十年,攻邯单(郸)。 五十一年,攻阳城。 五十二年,王稽、张禄死。 五十三年,吏谁从军。 五十四年 五十五年 五十六年,后九月,昭死。正月, (速)产。 孝文王元年,立即死。

睡虎地秦简中的秦代刑罚体系

睡虎地秦简中的秦代刑罚体系 摘要:秦代的刑罚体系以法家思想为基础,由赀刑、耐刑、黥等一系列刑罚组成,其内容包括生命刑、身体刑、劳役刑、财产刑等,有着完整的法律体系。云梦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竹简呈现了不少当时法律条文以及具体案例,为研究秦律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秦财产刑以赀刑为主,内容多为军事用品。身体刑虽然可以独立作为主刑,但是许多情况下会与劳役刑合并,作为加重劳役刑的附加物。睡虎地秦简中出现的生命刑主要有四种,所采用的死刑较为残忍。本文将通过对于睡虎地秦简中法律条文及案例的梳理,整理睡虎地秦简中所体现的秦代的刑罚体系,并将之与商鞅秦律与汉初刑罚进行简单比较。 关键词:秦律,刑罚,刑罚适用 刑罚体系由“刑”与“罚”组成。其中“刑”包括肉刑和死刑,针对的内容为重罪,而“罚”相对较轻,针对的是小罪。秦受法家思想影响较重,崇尚严刑,建立了庞大而又完整的法律体系,刑罚适用内容极广,且较为严苛。本文将从财产刑、身体刑、劳役刑和生命刑几方面来对秦代主要刑罚项目及适用进行梳理。 在睡虎地秦简出土以前,对秦律的研究只能依据《汉书·刑法制》和《汉旧仪》。近代以来,沈家本的《历代刑法考》和程树德的《九朝律考》虽然史料收集完备,但是在秦律方面仍然非常简略。可以说,睡简的出土对于填补法律史上秦律的空白有着重要的作用。睡虎地秦简共1755支,其中《秦律十八种》、《秦律杂抄》、《法律答问》以及《封诊式》几篇占据了很大篇幅,而这些皆为法律文书,内容包括各个方面,盗律、贼律等岁不在《秦律十八种》中以明确条文形式出现,但是在《秦律杂抄》、《法律答问》中有大量引用,因此也可窥见一二。 睡虎地秦简自出土后便受到广泛关注,之后又有龙岗秦简、放马滩秦简、张家山汉简等被发觉,为重现秦汉法律史提供了大量的材料,使秦律研究得到了一个新的发展。就本文所要讨论的刑罚体系的相关方面,研究也颇多。 高敏《云梦秦简初探》中的《商鞅<秦律>与睡虎地<秦律>的区别与联系》、《从秦律的刑罚类别看秦简的实质》是较早讨论到秦律刑罚问题的,但并不是以刑罚本身为主。《云梦秦简研究》中收有刘海年的《秦律刑罚考》则较为详细地考证了秦律中各种刑罚的来源和含义。栗劲的《秦律通论》中对于秦代刑罚问题也有很详细的考证和罗列。傅荣珂《睡虎地秦简刑律研究》也根据秦简对秦代刑罚进行罗列。另外,堀毅《秦汉法制史论考》中也有对刑名问题的探讨。京都大学出版的《前近代中国的刑罚》中也对于秦汉的赎刑、刑的减免进行了研究。以上为对于刑罚方面问题的总体研究。 对于具体的刑罚问题,学术界同样有许多研究。就赀刑方面说,主要的文章有:吕名中《秦律赀罚述论》、石子政《秦律赀罚甲盾与统一战争》、臧知非《赀刑变迁与秦汉政治转折》等文。另外,关于刑徒问题的探讨由于涉及到秦代社会性质,因此一直非常热门,主要的文章有:高恒《秦律中“隶臣妾”问题探讨》、《秦律中的刑徒及其刑期问题》,麦天骥的《从云梦秦简看秦的刑徒制度》,林文庆《秦律刑徒制度研究》等。关于髡刑的辨析问题也是秦刑罚问题中的一个,主要研究成果有:王森《秦律中的髡、耐、完刑辨析》,杨广伟《‘完刑'即‘髡刑'

睡虎地秦简

《编年纪》 昭王元年二年,攻皮氏。三年四年,攻封陵。五年,归蒲反。六年,攻新城。七年,新城陷。八年,新城归。九年,攻析。十年。十一年。十二年。十三年,攻伊〈阙〉。十四年,伊〈阙〉。十五年,攻魏。十六年,攻宛。十七年,攻垣、枳。十八年,攻蒲反。十九年。廿年,攻安邑。廿一年,攻夏山。廿二年。廿三年。廿四年,攻林。廿五年,攻兹氏。廿六年,攻离石。廿七年,攻邓。廿八年,攻□。廿九年,攻安陆。卅年,攻□山。卅一年,□。卅二年,攻启封。卅三年,攻蔡、中阳。卅四年,攻华阳。卅五年。卅六年。卅七年,□寇刚。卅八年,阏舆。卅九年,攻怀。年一年,攻邢丘。二年,攻少曲。三年。四年,攻大(太)行,?□攻。五年,攻大(野)王。十二月甲午鸡鸣时,喜产。 六年,攻□亭。七年,攻长平。十一月,敢产。八年,攻武安。九年,□□□。五十年,攻邯单(郸)。五十一年,攻阳城。五十二年,王稽、张禄死。五十三年,吏谁从军。五十四年五十五年五十六年,后九月,昭死。正月,(速)产。孝文王元年,立即死。庄王元年。庄王二年。庄王三年,庄王死。今元年,喜傅。二年。三年,卷军。八月,喜揄史。四年,□军。十一月,喜□安陆□史。五年六年,四月,为安陆令史。七年,正月甲寅,鄢令史。八年九年十年十一年,十一月,获产。十二年,四月癸丑,喜治狱鄢。十三年,从军。十四年。十五年,从平阳军。十六年,七月丁巳,公终。自占年。十七年,攻韩。十八年,攻赵。正月,恢生。十九年,□□□□南郡备敬(警)。廿年,七月甲寅,妪终。韩王居□山。廿一年,韩王死。昌平君居其处,有死□属。廿二年,攻魏粱(梁)。廿三年,兴,攻荆,□□守阳□死。四月,昌文君死。廿四年,□□□王□□。廿五年廿六年廿七年,八月己亥廷食时,产穿耳。廿八年,今过安陆。廿九年卅年 《語書》 廿年四月丙戌朔丁亥,南郡守騰謂縣、道嗇夫:古者,民各有鄉俗,其所利及好惡不同,或不便於民,害於邦。是以聖王作為法度,以矯端民心,去其邪避(僻),除其惡俗。法律未足,民多詐巧,故後有閒令下者。凡法律令者,以教道(導)民,去其淫避(僻),除其惡俗,而使之之於為善(也)。今法律令已具矣,而吏民莫用,鄉俗淫失(泆)之民不止,是即法(廢)主之明法(也),而長邪避(僻)淫失(泆)之民,甚害於邦,不便於民。故騰為是而脩法律令、田令及為閒私方而下之,令吏明布,令吏民皆明智(知)之,毋巨()於罪。今法律令已布,聞吏民犯法為閒私者不止,私好、鄉俗之心不變,自從令、丞以下智(知)而弗舉論,是即明避主之明法(也),而養匿邪避(僻)之民。如此,則為人臣亦不忠矣。若弗智(知),是即不勝任、不智(也);智(知)而弗敢論,是即不廉(也)。此皆大罪(也),而令、丞弗明智(知),甚不便。今且令人案行之,舉劾不從令者,致以律,論及令、丞。有(又)且課縣官,獨多犯令而令、丞弗得者,以令、丞聞。以次傳;別書江陵布,以郵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