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教学楼设计指导书

中学教学楼设计指导书

中学教学楼设计指导书
中学教学楼设计指导书

设计指导书

一、学校规模及班级人数

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即: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部分学生继续上高中。在正常情况下,小学以12—24个班的规模为宜(农村可有6个班或更小规模);中学根据需要可有两种:一种为完全中学型,即该校设有初中班及高中班,其中初中、高中班数应按需要设置,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另一种形式则是全部初中或高中。这两种形式的规模以18~24个班为宜,大中城市人口密集地区,也可设规模为30个班的学校。

为保证教学质量,中小学校的每班人数不宜太多。根据原国家教委规定,如表2-1中小学校的班级人数为:小学每班近期45人,远期40人;中学每班近期为50人,远期为45人。

二、学校校址选择

在进行学校的建筑设计时,除了要遵守国家有关定额、指标、规范和标准外,在总体环境的规划布置上,还应综合分析各种因素,选择一个理想的校址,为办好学校、培养人才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

学校校址选择的基本条件应符合以下几点:

(1) 学校应有良好的日照、采光及通风条件。

(2) 学校应设在无污染的地段,周围环境良好。

(3) 学校应位于交通较为方便,学生就学路线便捷,且能确保学生安全上下学的位置。

(4) 学校应设在地势较高、排水通;畅的地段,且校内应有布置运动场地的条件。

(5) 学校应有较完备的城市公用设施。

三、学校总平面设计

学校总平面设计,必须依据学校规模、功能特点、所属地区的自然条件、学校用地的周围环境、地形、地貌的现状等客观条件,以及当地城市规划对学校建筑的要求等进行,从而使学校的用地得到充分而合理的利用,并对学校的各种场地、道路和绿化进行全面合理的规划。在进行总平面设计时,首先要抓住几个关

键问题,即:总平面设计与单体建筑的关系;教学楼与体育活动场地的关系;教学楼的基本体型、位置、朝向和出人口的相对关系等。然后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比较,从整体出发,反复推敲并及时修改和调整,创造一个使用方便、整齐卫生、安静优美的室内外学习及活动空间。

(一)总平面的组成

根据学校的使用要求,学校用地一般分为四类,如下图。

中小学平面功能关系图

1.建筑用地

建筑用地是指规划和建造学校各种用房所占用的地段。包括教室、办公室、辅助用房、校园(含校前区)、道路等。建筑用地面积一般占学校总用地面积的40%一50%,其中建筑物首层所占用面积约为学校用地的10%—13%,;其余建筑用地面积为建筑物周边空地、道路及附属庭院等。

校园中的道路是联系学校中各种建筑物和各种场地间的脉络,校内道路按消防要求,一般宽度不小于2m,入口道路为一般车行道时宽度不小于3.5m,学校内最宽的道路为双车道,一般不宜超过7m。道路设计走向宜便捷、自然和通畅。

建筑物靠近界墙时,应留有一定距离,其宽度应视建筑物的高度而定,最小应保持,既要满足消防车通行,又不能造成界墙两面建筑物的相互遮挡。

2.运动场地

运动场地是指用于全校师生体育活动、集会等活动的场所,包括上体育课及课外活动的整片场地。

根据学校的使用特点,运动场地应能容纳全校学生同时做课间操之用。小学不宜小于2.3m2/每生;中学不宜小于3.3m2/每生。

根据有关定额规定,学校运动场设计应满足:中学宜设置250~400m环形跑道(附100m直跑道)的田径场一个;小学宜设置200m环形跑道的田径场一个。此外,根据学校规模情况,还可设置一定数量的篮、排球场和器械用地,一般每6个班应有一个篮球场或排球场。

在总平面设计时,必须在布置教学楼的同时,合理地安排体育场与教学搂的相对位置,尽量开辟出较为完整的大片面积作为体育活动区,并尽可能地将各种体育场地及体育器材室集中到田径场的周围,从而减轻体育场地对教学区的干扰。

为避免在体育活动或比赛时的眩光,体育场地的朝向,一般以长轴为南北向设置。体育场地的位置应设置在向阳处,使一年四季都能受到阳光的照射,尤其在北方地区,不宜将体育场布置在阴影区内,以免长期积雪、结冻而影响使用,场内地势应有一定坡度,以利排除积水。

3.绿化及室外科学园地

绿化及室外科学园地是指为改善校园环境或结合中小学校的生物课、自然课的教学,以及开展学生课外科学小组的活动而设置的,包括成片绿地,种植、饲养、天文和气象观测等用地,一般根据学校规模情况适当设置。

4.其他用地

其他用地包括总务、后勤和校办工厂等。总务等用房一般要求功能合理、使用方便;校办工厂要求独立性强,位置、形式满足生产要求。二者对环境均有较大影响,宜单独设置。

(二) 总平面的功能分区

在进行学校总平面设计时,应结合学校用地现状,探索学校中各个单体建筑、各种室外活动空间及场地组合的合理性;认真研究动与静在环境上的要求、高与低在层数与部位上的要求、独用与公用的要求、相互关系的聚集与分隔的要求、室内与室外在结合与环境上的要求;此外在使用上应考虑流线组织、使用顺序的要求等。

学校总平面布置的功能关系图

上图为学校总平面布置的功能关系图,图中各圆构成了各自独立的功能区。图中两圆搭接表示相互关系比较密切,在功能上有可能布置在一起或靠近布置。教室、实验室、阅览室等组成教学区,教学区要求安静、朝向好。而此区的音乐教室由于声音干扰,宜和其他教室有所分离。教师办公和行政办公组成学校办公区,该区与教学区联系密切,可与教学区靠近布置或布置在一栋建筑物内,同时该区与校外联系较多,应设置在靠近出入口的位置。食堂、单身宿舍等为生活辅助部分,一般分散在使用方便又较为隐蔽区域。

(三) 建筑的朝向和间距

1.朝向

在确定建筑物的朝向时,必须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和建筑功能等综合考虑。一般北方地区,主要考虑冬季室内应获得较多的日照时间和室内日照面积;夏季炎热地区,则要考虑争取房间的自然通风,同时也要考虑防止太阳直射,防止夏季暴雨袭击;对于我国中部地区,夏季热而冬天冷,既要考虑夏季的通风顺畅,也要考虑冬季的日照充足。根据我国所处地理位置,建筑物的朝向宜为南向、南偏东或南偏西少许角度。

2.间距

在进行学校总平面设计时,应考虑相邻建筑物之间、同一建筑物的两个部位之间的距离,间距过大,不利于节约用地;间距过小,不能满足日照、卫生、防火、抗震等方面的要求,因此应选择适宜的间距。在学校建筑设计中,日照间距和防火间距是确定房屋间距的主要依据。

日照间距主要从日照需要出发;对于成排布置的学校建筑,应满足在冬至日正午时满窗日照,或全日有3—4小时的日照时间,因此学校建筑物之间应留有适当间距,通常情况下当建筑物朝向为正南时,相邻建筑物的日照间距大小上一般在1.0H~1.8H之间,H为南向前排房屋檐口至后排房屋底层窗台的高度。参见表2-2。

防火间距是建筑物之间防火疏散的安全距离,其间距大小应满足表2—3的要求。

注:1.防火间距应按相邻建筑外墙的最近距离计算,如外墙有凸出的燃烧构件,则应从其凸出部分外缘算起;

2.两座建筑相邻甫茼的外墙为非燃烧体且无门窗洞口、无外露的燃烧体屋檐时,其防火间距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小于3.5m;

3.两座建筑物相邻较高一面的外墙如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不限;

4.耐火等级低于四级的原有建筑物,其防火间距可按四级考虐。

此外,在学校建筑中为防止视线干扰,当两排教室的长边相对时,其间距不宜小于25m,教室的长边与运动场的间距不宜小于25m等。

(四) 学校出入口设计;

出人口是学生上学、放学时大量集散场所,其位置的确定直接影响到学校总平面布置的灵活性。出人口的设置一般应满足以下要求:

(1) 出入口应设于靠近主要干道的小巷内或次要街道上。

(2) 出入口位置应交通方便,上下学不需跨越主要道路,行走安全。

(3) 出入口位置应使学生能直接到达教学楼,不应横跨体育场场地及绿化区。

(4) 出入口位置应有利于学校总平面的合理布局及功能分区,能以简短的道路连通总平面的各组成部分。

(五) 总平面布置方式

根据学校总平面布置的基本要求,结合学校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学校用地的地形条件、学校出入口的位置,教学用房及体育活动场地的相对位置关系一般有以下几种布置形式:

教学用房围绕体育场地布置;教学楼与体育场地前后布置;教学楼与体育场地平行布置;教学楼与体育场地各据一角的布置。

四、学校教学楼设计

学校教学楼是由教学部分、办公部分和辅助部分组成。教学部分一般包括若干个普通教室、专用教室(实验室、音乐教室等)、图书阅览室、科技活动室等;办公部分包括行政办公室、教师办公室;辅助部分则是包括交通联系、厕所、储藏室等。在进行学校的建筑设计时,除了要遵守国家有关定额、指标、规范和标准外;还应结合总体环境的规划要求,对以上各部分的大小、体形、朝向、室内设施、结构形式及房间组合等方面进行充分考虑,恰当地处理好功能、技术与艺术三者的关系。

(一) 普通教室设计

教室设计应有足够的面积、合理的体型及尺寸;视听良好,采光均匀;结构简单,施工方便。

1.教室的面积

教室的使用面积由三部分组成:家具、设备占用面积;学生使用活动面积;室内行走所需交通面积。所需面积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教室容纳的人数、活动特点以及课桌椅的尺寸和布置等因素。根据规范要求,中学每班近期为50人,远期为45人,使用面积为1.12m2/每生;小学每班近期45人,远期40人,使用面积为1.10m2/每生。

2.教室布置与尺寸

根据目前我国中小学校的教学方式,普通教室主要以教师面向全班讲课、学生集中听讲为主,因此,在教室的平面设计中;为确实保证学生上课时的视听质量要求,对桌椅的选择和布置应满足以下要求:

(1) 桌椅尺寸:应结合学生的身高及各部分尺度关系选择适宜的桌椅尺寸。

(2) 视距要求:为避免前排学生近视或粉笔灰尘对学生健康的影响,第一排课桌前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2000mm;为避免眩光影响,前排边座学生与黑板远端形成的水平视角不应小于30o;为保证最后一排座位同学在正常照度及正常视力情况下看清黑板字迹,最后排课桌后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小学不宜大于8000mm;中学不宜大于8500mm。此外,为保证前排同学看黑板自然、舒适,第一排学生看黑板顶端视线与黑板所夹垂直视角应不小于45o。

(3) 桌椅布置:教室韵桌椅布置应满足学生的视听及书写要求;并便于通行及就座。座位的排列,每行不宜多于两个座位,行间距、排距尺寸参见下图。

教室布置及有关尺寸

3.教室的平面形状

确定教室的平面形状,除了应满足视听要求外,还需综合考虑采光、通风组织以及结构形式等方面的问题。常见的平面形式有:矩形、方形和多边形等。

矩形平面便于家具布置,能提高房间韵利用率,平面组合方便灵活,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有利于建筑构件标准化;矩形平面的长宽比例一般以不超过1:2为宜。根据桌椅的排列方式不同,平面轴线尺寸可采用:中学:9000×7200,9000×6900,9000×6600,9000×6300,8400×7200;小学:8100×6600,8400×6900,8400×6600,8400×6300,9000×6300等。

方形平面教室短,最远视距较近,讲课省力,视听条件好,但因其进探较大,每排布置座位数较多,为满足水平视角要求,前部两侧座位区难以利用,与矩形教室相比有效面积利用率相对较低,同时由于增大了教室进探,离窗远的学生桌面照度差,因此方形教室在平面组合时不宜采用单侧采光的内廊式组合,可以采用外廊式组合形式。

多边形教室常见的有五边形和六边形平面,该形式采光、通风良好,座位排列灵活,但在容纳同样人数的情况下较上述形式所需面积较大,同时结构、施工均较复杂。

4.教室的层高

教室的层高主要根据使用人数、卫生标准、采光通风要求、结构形式及空间比例等因素来确定。学校教室由于使用人数较多、房间面积较大,从空间比例方面分析,其高度应为跨度的1/1.5—1/3之间较适宜。为保证教室有较好的卫生条件,除应组织好通风外,还应考虑教室内正常的空气容量。一般每个学生韵空气容量为3—5m3,人数越多,要求空气容量标准越高,要求房间的层高就越大一些。因此,教室的净高一般不小于3.4m,层高取3.6—3.9m为宜。

5.教室的门窗设计

(1) 门的设计:门主要是作为交通并兼通风之用。门的设计应考虑出入便捷、疏散迅速、开启灵活。门的数量和宽度应考虑学校的使用特点,通常一间普通教室设置两个门,且应放在教室内纵墙的前后两端,并距墙角为240mm。门的宽度一般取900—1000mm,为考虑室内通风和增加黑板面的垂直照度,门的上部应设置亮子,因此,门的总高度一般为:2400—2700mm。学校教室为保证防火疏散要

求,门一般应向外开启,但在走廊式组合形式中,为方便走廊内人流活动,也可以采用内开门。

(2) 窗的设计:教室窗的设计,要有利于采光通风;并便于开启。窗内开时,不应影响室内学生听课;窗外开时;应保证擦洗安全。因此可适当选用推拉式窗。

窗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室内的采光要求,对于学校教室通常采用宙地面积比的方法,估算窗的面积大小。窗地面积比是指窗的透光面积与房间地板面积之比。根据规范规定,教室、办公室的窗地面积比一般取1/4—1/6,通常教室的窗宽为1500—2400mm;高为2100—2700mm。

为了获得良好的均匀照度,光线应由学生左侧射人室内,并且窗的上口要尽可能抬高,通常窗洞上口高度取为教室进深的1/2(单侧采光)或1/4(双侧采光)。窗台高一般为900一1000mm。

窗的平面位置为使室内照度均匀,窗宜布置在房间或房间开间的中部,如图2—14所示。另外,为使结构受力合理,教室平面中两窗间的窗间墙要有一定宽度,且窗洞上方不宜有较大的集中荷载(如进深梁)。对于内廊式组合的教室,一般在教室内纵墙上开设高窗,以改善室内通风并为走廊内部采光创造条件。高窗底边应距地面2m以上。

6.教室的结构布置

中小学校普遍采用砖混结构,由普通砖墙和钢筋混凝土梁、板组成。教室的结构布置一般要求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楼板规格类型少,符合建筑模数要求,施工方便和造价经济。根据墙体受力方式不同可以分为横墙承重、纵墙承重、纵横墙混合承重几种方式。教室的平面形式主要有矩形、方形等,对于矩形平面,多采用纵横墙承重和纵墙承重方案。一种是将楼板直接铺设在纵墙上成为纵墙承重方案。该方案室内空间完整,采光通风较好,但板较长,重量大,因此适用于其跨度尺寸不宜过大的房间中,一般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板跨为6000—6300m。另一种是楼板支承在横墙和梁上,梁支承在纵墙上构成纵横墙混合承重方案,该方案楼板跨度小、重量轻,便于运输和安装,目前在平面尺寸较大的房间中普遍采用;粱可采用预制或现浇形式,其房间平面布置灵活,但大梁祼露在板下,观感效果需特殊处理。该方案的楼板结构布置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教室平面采用三个开间两根矩形粱形式,二是教室平面采用两个开间一根矩形梁形式。

对于方形教室多采用纵横墙混合承重方案,一种是将大粱架设在横墙上,利于纵墙开设较大窗口;纵向刚度较好;另一种是将大梁架设在纵墙上,利于设置悬挑式外廊结构。

教室平面选用外廊式组合形式时,其外廊结构布置多采用设置柱廊或教室内大梁悬挑形式;如图2-17所示。教室的墙体厚度应由结构计算确定,一般三层以下为240mm,四—五层的底层墙为。当教室梁跨大于6m时,若墙厚采用240mm,则应在梁支承处的墙体内加设壁柱或设置构造柱。

7.教室的内部设施

为创造良好的教学和生活环境,在教室内常设置:黑板、讲台、学习园地、清洁柜、挂衣钩、电源插座等。

(1) 黑板:黑板是教室内主要的固定教具,其位置设于教室前方,面对学生,一般要求板面易于书写,便于观看。

黑板应有适宜的尺度:高度不应小于1000mm;宽度:小学不宜小于3600mm,中学不宜小于4000mm;黑板下沿与讲台面的垂直距离:小学宜为800—900mm,中学宜为1000一ll00mm。

为了避免产生眩光,前墙黑板宜采用耐磨和无光泽的材料,如磨砂玻璃黑板等。后墙黑板通常用作学习园地及布告栏。

(2) 讲台:为使教室后排学生不受前排遮挡并便于教师在黑板上书写,应在教室前方黑板下部设置讲台;讲台高度一般为180—200mm;宽度以650—750mm 为宜;长度应满足宽出黑板长向每边不少于200mm;同时讲台的设置还应考虑教室的前部应留有适当的横向通行宽度。

8.教室的内部装修

为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美观的学习环境,教室的顶棚、内墙、地面、课桌椅等的材料做法及色彩选择应满足使用功能和观感上的要求,适宜的色彩可提高室内照度,减少学生的视觉疲劳,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 专用教室设计

中小学教学楼设计中,除普通教室外,根据不同学科在教学环节上的特殊要求及为提高该学科的教学效果而需设置适量的专用教室,如音乐教室、实验室;语言教室、图书阅览室、多功能大教室等。专用教室与普通教室的设计原则、所需考虑的因素基本相同,只不过在位置、桌椅尺寸及布置、室内设施等方面均有特殊要事求。

1.实验室设计

实验室主要有物理、化学、生物和自然课实验室等。根据使用情况,实验室可分为边讲边试实验室、分组实验室及演示室三种类型。

实验室的数量和大小主要取决于学校规模、使用人数、家具设备形状和尺寸以及设备布置方式等因素。实验室的基本设备为实验台;演示桌;讲台、黑板等。中学实验室的教室面积约为70—90m2。每个实验室为方便实验准备工作、存放仪器和药品,一般均需设置一间准备室。准备室内一般有办公桌、工作台、仪器与药品柜等,其面积约为30—50m2。同时实验室与准备室靠近布置并应有门相连通。

实验室内一般需设黑板,实验桌通常平行黑板布置。第一排实验桌前沿距黑板不应小于2.5m;最后一排实验桌后沿距黑板不应大于11m,距后墙不应小于1.2m;实验桌排距不应小于1.2m;实验台间纵向走道宽度应根据实验台的尺寸、排列人数及方式确定。其最小值不应小于60Omm。此外,实验室端部与墙面(或突出墙面的壁柱及设备管道)的净距离均不应小于550mm。

实验室设计中应考虑适宜的朝向、良好的通风,同时还应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合理布置上下水管道及水盆设施、供电与排风系统、煤气管道及防火措施。

2.音乐教室设计

中小学音乐教室设计可与普通教室相同,若考虑兼作文娱排练和其它用途时,面积可适当加大。一般情况下音乐教室宜设计成一间较大的音乐欣赏室(考虑音响设计),并附设乐器室,两者紧密相连,并设门相通,面积相当实验室大小,通常为70—75m2。

由于音乐教室使用中发出的声响会干扰其它教室上课,因此教学楼内的音乐教室最好设置在尽端或顶层;并将窗子开向不致干扰其它房间的方向。当条件允许时最好把音乐教室单独设置与教学区分开。

为创造轻快、活泼的气氛,音乐教室的平面形式常设计成三角形、多边形、扇形、正方形等几种。为改善室内的声环境,常把音乐教室的墙面、顶棚装修成波形反射面和适当的吸声面。

3.语言教室设计

语言教室是利用电教手段、装备有声响器械进行语言课教学的专用房间。一般全校设置一个。

语言教室的位置,应选择在教学楼中安静并便于管理和使用的地方。语言教室的容量应按一个班人数设计,其面积大小应按教室的使用人数、学习桌尺寸、座位布置形式及学生就座方便程度等因素确定。语言教室的座位布置近似普通教室,座位布置应便于学生就座及离座,以采用双人连桌且两侧有纵向过道为宜。当条件不足时也可采用3人或4人连桌的布置形式。

语言教室设有控制台,控制台可设于教室的讲台上或设于独立的控制室内。控制室一般设置在教室前部,面向学生;也可设于教室后部的邻室内,背向学生;还可设于教室的侧面并面向学生。

4.多功能大教室设计

多功能大教室是供两个班以上或全年级上合班课的教室,也可兼作视听教室或集会使用。全校一般设一个,教室内通常装备有电化教学设备,宜设置辑影器、幻灯机、电视机、录放像机和小型电影放映机等,多功能大教室的规模大小应根据学校的教学需要和现行面积、定额标准等要求确定。一般情况下,18个班中学校多功能大教室面积可按150人规模设置,每座使用面积为1.0m2。另外,考虑到教师的观摩教学及进修人员听课的需要,设计时应适当增加10—20人的容量。多功能大教室的座位布置应满足每个座位均有良好的视角范围,通常应满足以下要求:

(1) 教室的课桌椅宜采用固定式,坐椅宜采用翻板椅。

(2) 第一排课桌前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25OOmm;最后一排课桌后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18000mm。

(3)前排边座学生与黑板远端形成的水平视角不应小于30°。

(4)座拉排距:小学不应小于800mm,中学不应习小于850mm。

(5)走道宽度:纵、横向走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900mm;靠墙纵向走道宽度不应小于550mm。

(6)座位宽度不应小于450—500mm。

阶梯教室平面布置与阶梯升高图

上图为阶梯教室平面布置举例。

为了保证每排座位不被遮挡,对于容纳200人以下的教室,可做成阶梯教室,一般前3—5排可做成平地,后部可按每两排升高一阶,每阶可升高80一lOOmm,如图2-30所示;容纳200人以上的教室,宜经过计算确定地面升高及视点、视线的升高值。

多功能大教室应设置一个电教器材贮存修理兼放映的房间,与教室紧密相连。放映室的净宽度宜为教堂长度的1/4—1/2,放映孔底面的标高与最后排座位的地面标高的高差不宜小于1800mm。通常有前放式和后放式两种,如图2-31所示。多功能大教室的平面形式一般有矩形、方形、多边形、扇形等。多功能大教室的面积较大,根据防火规范要求,教室的疏散门不应少于2个,容量大的教

室应将其疏散门分散设置在教室的前部和后部。教室门的宽度总和不应小于

0.65m/100人。

5.阅览室设计

中小学校的阅览室和书库应设在教学楼僻静的位置或顶层。书库设计要求具有良好的采光、通风、干燥及防火等条件,为避免阳光直射室内,窗于宜朝北,其它朝向的窗应增设遮阳设施。书库的面积主要取决于藏书量,中学藏书量宜按每学生30—40册计算;每平方米藏书量宜为500—600册。因此,18班中学的书库约相当于一间教室面积。

阅览室应设于与教学用房联系方便的位置。教师阅览与学生阅览应分开设置,教师阅览室座位数宜为全校教师人数的1/3;学生阅览座位数:小学宜为全校学生人数的1/20;中学宜为全校学生人数的1/1l,图2-33为阅览室主要家具尺寸。每个座位所占面积:中学为1.5m2;小学为1.2m2。教师为满足阅览兼备课功能;一般每座为2.5—3.5m2。

书库和阅览室应紧密相连、有门相通。阅览室人口处应设有书包存放桌(架),门外应设有专用洗手水龙头或洗脸盆。

(三) 办公、生活、辅助用房设计

1.办公用房设计

中小学校的办公用房分为教学办公和行政办公两部分。教学办公要求与教室联系方便,环境安静;行政办公要求对内、对外联系都方便,以对外为主。因此教学办公用房多设在教学楼内,行政办公用房独立设置,宜位于学校校门附近。办公用房若设在教学楼内时,宜集中布置在教学楼一端,此时教学办公用房可组合在行政办公用房之上,从而构成教学楼的办公区;另外也可将办公用房统一布置在教学楼的底层。

中小学教师的数量,一般根据学校规模和实际需要确定。一般小学大约每班平均两名教师,每人约占使用面积3.5m2;中学大约每班3名教师,每人约占4.0m2。根据教学组织和人数确定每间办公室的面积;办公室的面积一般有三种:16—18m2的为小型办公室;26—30m2的为中型办公室;40—60m2的为大型办公室。

办公室的平面尺寸取决于桌椅、家具的尺寸及排列形式,图2-34为教师备课用桌尺寸和相互间距。因此办公室的常用开间为:3300—3600mm;进深为:4800—6600mm。如图2-35所示。层高一般为3000—3600mm。

在非采暖地区,办公用房应布置在南向房间,以避免冬季温度过低。

2.厕所设计

厕所有一定的固定卫生设备,主要包括大便器、小便器、洗手盆和洗涤池等。在教学楼设计时,厕所大便器多选择蹲式或集中冲洗的大便槽,小便器有小便斗和小便槽两种。下图为厕所平面组合的基本尺寸。

公共厕所平面组合的基本尺寸

学生使用厕所多集中在课间休息时,因此必须有足够数量的设备,一般中小学男女生比例各按一半计算。

厕所的位置一般不宜设在主楼梯旁及人流集中的地方,通常设于走廊的尽端及两排楼中间的连接处等,教师厕所与学生厕所宜分开设置,一般可设在办公用房附近。

厕所应有自然采光和通风,它可设在教学楼的北面或西面,以保证主要房间有较好的朝向。室内厕所位置既要方便使用,又应当尽可能隐蔽。通常厕所都设有前室,并设置双重门。前室的深度一般不小于1500-2000mm,门的位置和开启方向要注意既要遮挡外面视线,又不宜过于曲折。在前室内布置洗手盆和洗涤池。厕所地坪标高一般比其它地面低20—30mm,并应设地漏。

为了节省管道,减少立管,男女厕所一般并排布置,且卫生设备为背靠背布置,通常设备沿横墙排列。

(四) 交通联系部分设计

1.门厅

门厅是教学楼接纳、分配人流的交通枢纽,也是用来布置板报、宣传栏和供学生活动的地方。在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门厅内的人流路线应简捷、通畅;

(2) 门厅应具有良好的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3) 门厅内的人流路线应尽量避免交叉、迂回;

(4) 门厅人口处应有较大的雨篷,作为出入教学楼的缓冲停留空间。

门厅的面积应根据学校规模、质量标准等因素确定,中学一般为

0.06—0.08m2每生;小学一般为0.04—0.06m2/每生。当教学楼为内廊式时面积宜大些,若为外廊式时其面积可适当小一些,甚至不设门厅。

门厅的宽度一般为4.5—9m,按防火规范的要求,门厅对外出人口的宽度不得小于通向该门的走道、楼掸等琉散宽度的总和。

在寒冷地区或门朝北时,为了门厅的保温、防寒,应在门厅入口处设置进深≥1.5m的门斗,如下图。门厅的布置方式有对称式和非对称式两种。对称式有明显的轴线关系;常用于对称的建筑平面中;非对称式平面布置灵活,便于按不同的使用部分组织人流,常位于几个体部的衔接处或主要体部的一端。

门斗形式

2.走道

走道起着连接伺层各个房闻的水平交通作用。走道的布局应直接了当,不要多变曲折,走道本身应有足够的宽度;合适的长度及较好的自然采光。

走道有的纯属交通联系,有的兼有其它功能。

走道的宽度应根据功能使用要求、人流疏散、门的开启方向和空间处理等因素来确定。按照人流通行要求,公共走道最小净宽应满足两股人流的宽度;考虑房间门的开向问题,当房间的门开向室外,即开向走廊时,走道的宽度必须加大,以增加门前的缓冲宽度。因此,中小学教室的门多设计成向内开启的门;此外,中小学校走道还兼做学生课间休息活动的场所,因此走道宽度应适当地扩大。一般学校内走道为2.1—3.Om;外走道为1.5—2.4m。

走道的长度决定于采光口、楼梯口或出人口之间的距离,以使它不超过最大的防火距离,避免过长的袋形走道(即过道的一端无出口)。表2—7为教学楼房间门至外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允许距离。

走道的形式有内走道和外走道之分。

内走道式节省交通面积,但其通风、采光较差,因此,为了使用安全、方便,走道应保证良好的采光,改进措施有:走道尽端开窗;走道两侧房间门上设亮子;

走道内纵墙上开高窗;走道两侧设开敞式半开敞式房间。同时,为保证走道上的紧急疏散,走道地坪应避免突然的高低变化。当必须设高差时,可做成坡道;若设踏步,不宜少于三级,且应处于光线较好的位置。走道两侧墙面不应有突出的墙垛。

外走道式各房间之间干扰较少,通风、采光效果均好,但交通面积相对地增加。为保证安全,外栏杆的高度应满足:小学≥1.0m,中学≥1.1m,且采用实心栏板或垂直栏杆以避免攀登。同时,为使走道及时排除雨水,走道地面比室内地面略低20mm,坡度向外。

3.楼梯

楼梯是多层建筑常用的垂直交通设施。楼梯设计主要应根据使用要求、人流通行及防火规范要求等综合确定楼梯的位置、数量、宽度及形式等。

楼梯的位置要求明显、突出,路线通畅且光线充足,能起到引导人流的作用。楼梯按性质分有主要楼梯、辅助楼梯、专用楼梯和消防楼梯。主要楼梯一般与主要出入口相连,位置明显,在设计时要避免垂直交通与水平交通交接处拥挤堵塞,在各层楼梯口处应设一定的缓冲地带。

为了保证主要房间好的朝向,楼梯间多半置于朝向较差的一面,或设在建筑物的转角处,此外,楼梯间尽量靠外墙布置,以便直接采光。

楼梯的形式主要有直跑、平行双跑、三跑、弧形、螺旋式和剪刀式等多种形式。根据中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为保证安全,中小学校不宜采用有梯井的三跑楼梯或剪刀式楼梯,而最好采用普通的折跑楼梯(直角的或平行双跑等);或设有中间休息平台的直跑楼梯。

学校建筑的主楼梯不宜是全开敞的室外楼梯,以避免人流密集时发生事故。

学校楼梯间靠墙的二面也应该设有扶手,以保证疏散安全。顶层的水平安全栏杆应加高至1.10—1.20m,或做成花饰直通顶棚。

楼梯的宽度和走道的宽度相类似。主要根据使用性质、人流股数和防火规范来确定。依据防火规范要求,楼梯宽度可按表2-8来计算后选用。每跑楼梯的最大净宽度—般不应超过2.2m(四股人流),疏散楼梯每跑的净宽度不应小于

1.10m(两股人流)。

注:①每层疏散楼梯的总宽度应按本表规定计算。当每层人数不等时,其总宽度可分层计算,下层楼梯的总宽度按其上层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

②每层疏散门和走道的总宽度应按本表规定计算。

③底层外门的总宽度应按该层或该层以上人数最多的一层人数计算,不供楼上人员疏散的外门,可按本层人数计算。

教学楼中常用楼梯间的开间为2700、3300、3600、3900、4200mm,多为平行双跑楼梯。当开间超过4500mm时,多为双分式或双合式楼梯。

楼梯的数量应根据使用要求和防火要求确定,对于使用人数少且面积不大的建筑,在不影响使用的情况下,并符合表2-9的条件时,可以只设一部楼梯。通常情况下,公共建筑至少应设两部或两部以上楼梯。

楼梯的踏步尺寸,一般采用踏步高为140—160mm,踏步宽为260—280mm,室内栏杆的高度不应小于900mm,楼梯坡度不应大于30o。

(五) 平面组合设计

组合设计的任务是将教学楼的各个房间及交通联系部分按照一定规律及形式连接成一个整体,使之达到功能合理、使用方便、结构安全、设备布置简捷、造价经济以及造型美观等目的。

1.组合设计的原则

(1) 教学用房大部分要有合适的朝向和良好的通风条件,朝向以南向和东南向为主。

(2) 各类不同性质的用房应分区设置,既要功能分区合理,又要联系方便。

(3) 建筑空间布置紧凑,注意节约用地、节约能源。

(4) 合理组织交通路线,避免人流交叉,保证疏散畅通、防火安全。

(5) 教学楼应选择合理的结构型式及最佳的开间、进深尺寸。

2.教学楼功能分析及组合关系

教学楼的各组成部分应构成一有机整体。根据各部分使用性质和联系程度不同,学校建筑可以将普通教室、实验室、语音教室等组成教学活动区域;将行政办公室、教师办公室组成办公区域;食堂、宿舍、锅炉房定为附属建筑;另外还有室外活动区域。在进行平面组合设计时,通常用简单的功能分析图进行概括,以便于进一步确定活动分区及各区之间的相互关系。

围绕功能分区图,对教学楼进行组合设计时,对各部分的组成及关系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主次关系:教学楼的教室、实验室是主要房间;行政、教师办公室、厕所是次要房间。在平面组合设计时,一般将主要房间布置在朝向好、靠近主要出入口;并有良好采光通风条件的位置,次要房间则可布置在较差位置,使主次分明,使用方便。

(2) 内外关系:教学楼的行政办公室、后勤管理办公室的设计既要便于对内联系又应便于对外的接洽,因此在平面组合时,通常将其与教学区分开设置,一般可设于教学楼的底层,或设于教学楼的一端,或设于两部分教学用房之间的门厅附近等。

图2-41,音乐教室在教学楼一端

1—普通教室;2—音乐教室;3—乐器室

(3)联系与分隔:教学楼中的普通教室和音乐教室虽同属教学用房,二者联系密切,但为避免噪声干扰,又要保持适当的距离。一般可将音乐教室组合在教学楼的一端。也可作为突出部分毗连在一侧,或独立设置并以较长的走廊连接,另外还可以将音乐教室设置在教学楼顶层。

此外,教室与办公室之间要求联系方便;但为了避免课间学生在走廊上活动时影响教师工作,因此在乎面组合时也需适当隔开。

(4) 流线组织:教学楼的组合设计应充分考虑人流活动的密集性,人流方向、密度和时间的关系,使教学楼内部各种用房之间、普通教室与其他教学用房之间布置适当,交通空间设置合理;从而满足流线简捷,通道光线充足,不仅在人流密集时交通顺畅,同时又能满足紧急疏散时的要求。

3.教学楼的组合形式

平面组合形式有多种,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1) 走道式组合:利用走道将各房间连接起来,各房间沿走道一侧或两侧布置,具有使用房间与交通联系明确分开、保持各房间在使用上的独立性的特点。通常按走道的位置不同分为:内廊式、外廊式和内外廊组合式等。

12班中学教学楼设计任务书

12班中学教学楼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任务 总平面图(比例1:1000); 底层平面图、二层平面图、三层平面图、楼顶平面图(比例1:200), 正立面图(比例1:200)、侧立面图1个(比例1:100); 剖面图1个(比例1:100); 二、教学楼的概况 本工程为12班中学教学楼,地点位于城市街道的一侧,盖楼共三层,每层建筑面积约为1200M2,总建筑面积为3500M2。 三、教学楼的功能设计 1、平面设计:教室一二层每层6层,大小为8.4*7.0,分布在走廊的两侧,办公室二层 每层六间。楼梯间每层两间,大小为3.8*7.0,在一二层还设置了一个辅助楼梯间,大小为3.2*7.0,并且安排在教学楼的两端接近门口处,有利于疏散,厕所每层一间, 大小为11.0*7.0。 2、层高:本教室建筑的主要功能是教学使用,人数较多,人流集中。就此使用性质和 卫生要求,应选用较高的层高,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并根据国家制定的该类建 筑类型主要使用房间的高度指标,确定本教学楼的层高为3.9M。 3、采光、通风要求:采光主要靠窗户的位置、高度和宽度来解决。本建筑中教室的开 间、进深、层高均较大,为保证室内光线充裕,采用内廊式组合的单侧采光。 4、朝向问题:各使用房间和辅助房屋均采用南北朝向,符合人们的视觉及感觉要求, 首层室内外高差0.6M,由四步台阶联系。

四、楼梯间的设计 1、本教学楼的楼梯均采用平行双跑楼梯。 2、根据本教学楼的层高H=3900和选定的步高h=150,确定每层踏步数N, N=H/h=3900/150=26,经验算符合要求。 3、根据步数N=26和选定的步宽b=280,决定梯段水平投影的长度L,L=(0-5N-1)*b= (0.5*26-1)*280=3360。 4、确定梯井宽度为C=200. 5、根据楼梯间净宽A=3760和梯井宽C=200,确定梯段宽度a, a=(A-C)/2=(3560-200)/2=1680,经验算符合要求。 6、根据中间平台宽D1=1680和楼层平台宽D2=1720,以及梯段水平投影长度L=3360, 检验楼梯间进深净长度B=6760,D1+D2+L=1680+1720+3360=6760=B,经验算符合要 求。 五、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在本次中学教学楼的设计中主要遇到的问题以及对于各个问题的处理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中学教学楼的层高、门窗的大小、厕所的大小、楼梯的大小等各个关于中学教学楼 设计的规范问题,针对这个问题,通过上网下载中学教学楼的设计规范,然后认真 查看各个设计部分的设计规范来进行教学楼的设计。 2、在设计中对中学教学楼的概念始终停留在以前中学教学楼的框架中,设计中始终无 法逃出这个概念,但是由于以前我所见过的教学楼都是一般的教学楼,教学楼里的 功能也很单一,就是只有教室,不像这个教学楼的功能齐全,所以,总是对各个房 间无法准确的进行分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通过上网和上图书管查找有关中学 教学楼的设计方法和各个事例来丰富我的见识。 3、在设计楼梯时,刚开始是随便画的,完全没按任何规范和要求,通过老师上课的讲 解,使我明白的楼梯设计的要领,最终通过重新的设计使楼梯的功能基本满足了中 学教学楼的要求。

某中学教学楼建筑项目设计方案

某中学教学楼建筑项目设计方案 1.1 在整个教学楼的设计理念中,我觉得他是科学和社会磨合的载体,是人们生活水平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人类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殿堂。本着这一理念及考虑学生学习的需要的中心思想对该中学的教学楼进行了设计。所以我首先想到是教学楼设计应该以布置简单方便使用为主,建筑物部的功能分区和房间的布置应满足合理使用的特点,最后根据建筑物的外形、部的布置、当地的地质条件再进行结构设计。 1.2 工程概况 m,总建筑面积约 55002m。建筑类型:五本工程为中学教学楼,占地面积约27002 层教学楼,框架填充墙结构,无地下室。设计标高:室地坪标高0.000 m。本工程设计围为建筑主体。设计专业为建筑和结构两部分。门窗设计与制作应由相关专业设计厂家单位设计并由专业施工队伍施工。 1.3 设计方案评价 教学楼的两个入口突出,这样更加强调了出入口的位置。对于框架结构其本身自重较轻,构件简单且施工方便,计算理论也较为成熟,且在一定的高度围造价较低。在立面上考虑到建筑物形体较为单一,所以在建筑立面造型上采用大开窗设计,其窗地比的比例较大,建筑物的虚实对比明显,给人以轻巧通透的感觉,建筑中心和西侧分别布置一跑楼梯,方便疏散人流。该建筑物部设计简单。并且在其周围均为其他的附属教学楼,而且离学生生活区较近,方便学生学习和生活,教学楼的左侧方为操场场,背面为一小池塘和学生公寓,右侧为综合实验楼,而教学楼布置于整个学校的中央,为学生课间学习和活动提供了方便。 1.4 建筑设计总说明 1、主要设计依据: (1)、由学院提供的土木工程工程造价专业毕业设计任务书; (2)、由学院提供的建筑、结构设计资料; (3)、经指导老师批准的设计方案。

班教学楼设计任务书

任务书:教学楼设计 一、题目 中学教学楼设计 二、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次设计学生能够运用已学过的建筑空间环境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一般的建筑初步设计,进一步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了解初步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三、设计条件 1.建设地点 学校位于城市新建住宅内,地段情况见图1-1 0 ISfTl

(以上面积仅作为参考值,实际设计中可以根据实际建筑分隔情况作适当的调整,基本符合使用要求即可,所以在柱距及进深的数值选取上尽量能照顾各房间的空间大小进行合适的布置) 2.总平面布置 (1)教学楼:占地面积按设计。 (2)传达值班室:20吊。 (3)食堂:140吊。 (4)单身教职工宿舍:100吊。 (5)汽车库:60吊。 (6)自行车棚:90m o

(7)运动场地:设250-400m环形跑道(两组100m直跑道)的田径场1个篮球场2个,排球场1个。 (8)绿地用地(包括成片绿地和室外自然科学园地): 3.建筑标准 (1)层数:5层 (2)层高:教学用房、办公用房3.6m。 (3)耐火等级:二级。 (4)结构形式:框架结构; (5)卫生标准:教职工厕所与学生厕所分设,男女学生比例为1:1,厕所卫生器具数量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女生按每25人设一个人便器(或者说1100m m长小便槽计算,每90人应设一个洗手盆(或者600mn长盥洗槽),厕所内应设污水池和地漏。 (6)屋顶:采有平房顶有组织排水方案,屋顶有保温或隔热要求,檐口形式及屋面防水方案由学生自定。 (7)结构抗震按7°设防设计。 四、设计内容及图纸要求 绘制A2图纸若干,完成下列内容: 1.平面图标准层平面,比例1:200。 (1)确定各房间的形状、尺寸及位置,表示固定设备及主要家具布置,注明房间名称。 (2)确定门窗的大小位置,表示门的开启方向。 (3)表示楼梯的踏步、平台及上下行指示线。 (4)标注三道外部尺寸(总尺寸和轴线尺寸及门窗尺寸)和必要的内部尺寸。 (5)标注剖切符号,注写图名和比例。

某中学教学楼设计说明

word格式整理版 XX一中教学楼方案设计说明 第一章总平面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1、区位条件: XX一中位于XX市XX区XX路,整个学校较为宽敞,教学楼位于学校中心线上。 2、现状条件: 基地现状较为平整的地块,可利用空间较大。 3、规划条件: XX一中地块内建设教学楼;学校总用地面积为78904.0平方米,新建教学楼总建筑面积为13568.0平方米;设计总投资额:35万元,总投资额:2000万元。 二、设计依据: 1、甲方提供的设计任务书; 2、《总平面规划布置图》;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23/106-2007); 5、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规范规定。 三、规划原则: (一)绿色生态及人文性原则 好的教学环境源于对自然的尊重,生态规划和园林生态学在本项目中得以体现。 (二)合理原则 该教学楼建筑规划设计,主要建立功能合理原则上,形成单体建筑功能分区明确,流线组织合理。(三)以人为本原则 合理的组织整个教学楼的人流关系,教师和学生入口的相对独立,体现人性化。 四、规划指导思想: 1、本教学楼的规划布局,综合考虑周边建筑、路网结构及绿地系统。遵循因地制宜、合理布置的设计原则,以人为本,注重教学楼的人性化设计,突出建筑与景观相结合的自然人文环境,强调教学环境的人情味与亲切感。 2、规划与建筑设计相结合,创造一个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具有时代精神的有特色的教学楼。 注重项目运作可行性,从规划布局到建筑单体的设计与排布注重当地气候、教学需求。 五、规划结构及组织: 两中心一轴线 1、规划结构:根据中学的总体布局形态,结合中学内部规划,形成教学楼前的广场与内庭院行 成“两中心一轴线”的规划结构特点,使教学楼处在学校的最中心位置。 2、线形布局、点状布局:教学楼的布局均为南北向,为学生教师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使每栋 楼拥有更多采光面和景观视野,丰富了学生的活动空间和交流空间。 六、总平规划布局: 教学楼位置处于学校中心线上,所以在总平面设计上把教学楼与前面广场充分结合,形成一中清新淡雅的感觉。 学校大门直接与教学楼前大广场形成对景,开阔的林荫大道把人流引入。而在道路的设计手法上,用简介的设计语言表达环境意境,简洁的路网结构更显示出新世纪的中学的明晰和安全。 七、人流流线组织: 主要的学生人流入口直接设置在南面大广场,教师入口设在西侧,为师生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 八、绿化景观系统: 景观与健康主题功能并重的复合绿地空间:区内主要开阔绿地空间、垂直绿化及架空绿化既是师生们通行或康体活动的功能空间,又是舒适宜人的景观点,在用地有限条件下发挥复合效能和经 济性。 技术经济指标:

最新高校教学楼设计任务书资料

新乡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任务书题目:×××高校教学楼设计 2017年01月

新乡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土木工程专业 (2013级本科学生) 毕业设计任务书 题目:×××高校教学楼设计 指导教师: ·设计目的 优秀的工程师,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还必须具有较强的综合判断能力、进行工作和科学决策的能力、独立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及树立创新的意识等等,这些能力和意识的培养和建立是与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密不可分的。毕业设计是本科学生知识、能力、素质提高的关键性实践环节,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要求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综合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全面检查。本设计任务书正是基于此而编写的。 ·设计要求 认真贯彻“使用、安全、经济、美观”的设计原则;学习、掌握建筑与结构设计的全过程、基本方法和步骤;处理好建筑与结构设计的关系,认真考虑影响设计的各项因素;了解和掌握与设计有关的规范和规定,并正确运用它们;掌握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计算方法和基本构造要求;认真编写设计说明书、计算书,并绘制相应的设计图纸。 ·进度计划 本次毕业设计安排在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第一至第十二周进行,详细进度安排如下:

第二学期第1~2周:认真学习毕业设计任务书,查阅相关资料完成开题报告。 第二学期第3~4周:建筑方案设计,包括总平面布置和主要平、立、剖面草图。 第二学期第5~6周:施工图设计,包括平立剖面图和总平面图以及简要的建筑设计说明。 第二学期第7周:结构方案设计,包活结构选型、结构布置等。 第二学期第8~9周:结构计算,报货:确定计算简图;荷载计算;内力分析;荷载组合;界面与节点设计及构造设计;地基和基础设计;楼梯设计;其他构件设计。 第二学期第10~11周:绘制施工图,包括基础平面布置及剖面图,框架梁、柱配筋施工图,标准层平面结构布置图,楼梯及其他构件配筋施工图。 第二学期第12周:资料整理,包括设计计算书及有关表格,校对图纸及修改,图纸交指导老师审核签字。 设计任务书 第一部分建筑设计 1 概况 为×××高校教学楼,要求满足综合教学要求。 1.1 工程名称:×××高校教学楼设计。 1.2 建筑地点:该工程建设场地在新乡市高校新区,

高校教学楼设计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任务书题目:×××高校教学楼设计 二零一五年十二月 建筑系土木工程专业 (2012级本科学生)

毕业设计任务书 题目:×××高校教学楼设计 指导教师: ·设计目的 优秀的工程师,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还必须具有较强的综合判断能力、进行工作和科学决策的能力、独立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及树立创新的意识等等,这些能力和意识的培养和建立是与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密不可分的。毕业设计是本科学生知识、能力、素质提高的关键性实践环节,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要求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综合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全面检查。本设计任务书正是基于此而编写的。 ·设计要求 认真贯彻“使用、安全、经济、美观”的设计原则;学习、掌握建筑与结构设计的全过程、基本方法和步骤;处理好建筑与结构设计的关系,认真考虑影响设计的各项因素;了解和掌握与设计有关的规范和规定,并正确运用它们;掌握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计算方法和基本构造要求;认真编写设计说明书、计算书,并绘制相应的设计图纸。 ·进度计划 本次毕业设计安排在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至第二学期第十周进行,详细进度安排如下: 第一学期末:认真学习毕业设计任务书,查阅相关资料完成开题报告。第二学期第1~2周:建筑方案设计,包括总平面布置和主要平、立、剖面草图。

第二学期第3~4周:施工图设计,包括平立剖面图和总平面图以及简要的建筑设计说明。 第二学期第5周:结构方案设计,包活结构选型、结构布置等。 第二学期第6~7周:结构计算,报货:确定计算简图;荷载计算;内力分析;荷载组合;界面与节点设计及构造设计;地基和基础设计;楼梯设计;其他构件设计。 第二学期第8~9周:绘制施工图,包括基础平面布置及剖面图,框架梁、柱配筋施工图,标准层平面结构布置图,楼梯及其他构件配筋施工图。 第二学期第10周:资料整理,包括设计计算书及有关表格,校对图纸及修改,图纸交指导老师审核签字。 设计任务书 第一部分建筑设计 1 概况 为×××高校教学楼,要求满足综合教学要求。 1.1 工程名称:×××高校教学楼设计。 1.2 建筑地点:该工程建设场地在新乡市高校新区,

回字型四层中学教学楼设计完整图纸

目 录
建筑部分
1.建筑设计 ................................................................................................................... 1
1.1 建筑平面设计 ......................................................................................................... 1 1.1.1 设计要点 ................................................................................................................ 1 1.1.2 平面设计 ................................................................................................................ 1 1.2 建筑立面设计 ........................................................................................................... 2 1.2.1 设计要点 ................................................................................................................ 2 1.2.2 立面设计 ................................................................................................................ 2 1.3 建筑剖面设计 ........................................................................................................... 3 1.3.1 设计要点 ................................................................................................................ 3 1.3.2 剖面设计 ................................................................................................................ 3 1.4 垂直交通设计 ........................................................................................................... 3 1.5 防火设计 ................................................................................................................... 3
2.构造做法 ................................................................................................................... 4
2.1 屋面做法 ................................................................................................................... 4 2.2 楼面做法 ................................................................................................................... 4 2.3 墙面做法 ................................................................................................................... 4 2.4 门窗 ........................................................................................................................... 4
3.建筑说明 ................................................................................................................... 5 结构部分
4.一般说明 ................................................................................................................... 6

中小学教学楼设计要求

---------------------------------------------------------------最新资料推荐------------------------------------------------------ 中小学教学楼设计要求 中小学教学楼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及要求1.巩固课堂教学,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习了解民用建筑设计的步骤方法; 3.牢固掌握建筑构造设计的原理和做法; 4.进一步提高建筑施工图的绘制技巧。 二、设计任务 1.题目: 烟台市某中学教学楼建筑设计 2.规模: 18 班 3.建筑层数: 34 层。 4.房间组成及使用面积: 分项房间名称间数使用面积容纳人数备注教学用房普通教室 18 56~62m2 每班 50 人音乐教室 1 56~62 m2 50 人物理实验室 1 80~90 m2 每班 50 人化学实验室 1 80~90 m2 每班50 人实验准备室 2 30~40 m2 应与实验室靠近语言教室 1 80~90 m2 图书阅览室 1 100~110 m2 办公辅助用房教师办公室 12 12~16 m2 广播室 1 12~16 m2 体育器材室 1 12~16 m2 大会议室 1 32~48 m2 档案室 1 12~16 m2 厕所在教学楼中按层设置医务室 1 12~16 m2 5.层高: 教学用房: 3.6~3.9 m,办公用房: 3.0~3.3 m。 1 / 7

6.楼地面: 水泥类或局部镶铺地面。 7.门窗: 木门、铝合金窗。 8.采光系数: 教学用房: 1/4~1/6,其他: 1/6~1/8。 9. 结构型式: 砖混结构(也可局部采用框架结构)或框架结构三.图纸要求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施工图设计,每个学生应完成 5 张图纸的绘图工作量,以铅笔线条绘制。 所有注字、图表等要求字迹清晰、工整。 施工图内容包括: (一)简要施工说明(二)各层平面图1: 100(三)剖面图(横剖在楼梯间)1: 100(四)南、北及侧立面图1: 100(五)屋顶平面图1: 100~200施工图深度要求: (一)施工说明1.内外墙面、楼梯面、平顶等装修做法。 2.屋面防水、保温或隔热做法。

中学教学楼设计说明

中学教学楼设计说 明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XX一中教学楼方案设计说明 第一章总平面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1、区位条件: XX一中位于XX市XX区XX路,整个学校较为宽敞,教学楼位于学校中心线上。 2、现状条件: 基地现状较为平整的地块,可利用空间较大。 3、规划条件: XX一中地块内建设教学楼;学校总用地面积为78904.0平方米,新建教学楼总建筑面积为13568.0平方米;设计总投资额:35万元,总投资额:万元。 二、设计依据: 1、甲方提供的设计任务书; 2、《总平面规划布置图》;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23/106- ); 5、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规范规定。 三、规划原则: (一)绿色生态及人文性原则 好的教学环境源于对自然的尊重,生态规划和园林生态学在本项目中得以体现。 (二)合理原则 该教学楼建筑规划设计,主要建立功能合理原则上,形成单体建筑功能分区明确,流线组织合理。 (三)以人为本原则 合理的组织整个教学楼的人流关系,教师和学生入口的相对独立,体现人性化。 四、规划指导思想: 1、本教学楼的规划布局,综合考虑周边建筑、路网结构及绿地系统。遵循因地制宜、合理布置的设计原则,以人为本,注重教学楼的人性化设计,突出建筑与景观相结合的自然人文环境,强调教学环境的人情味与亲切感。 2、规划与建筑设计相结合,创造一个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具有时代精神的有特色的 教学楼。注重项目运作可行性,从规划布局到建筑单体的设计与排布注重当地 气候、教学需求。 五、规划结构及组织: 两中心一轴线 1、规划结构:根据中学的总体布局形态,结合中学内部规划,形成教学楼前 的广场与内庭院行成“两中心一轴线”的规划结构特点,使教学楼处在学校的最 中心位置。

校园中心区景观设计任务书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中心区景观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目的 1.为进一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塑造良好的高校形象,彰显教育理念,倡导人文精神,激发师生的教学和学习热情,使广大教职员工和师生拥有一个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 2.探索地域、文化、环境、生态与建筑的有机结合,综合考虑与建筑紧密联系的社会因素、生态因素、人文因素、历史因素,努力实践建筑与人的和谐、建筑与城市的和谐、建筑与自然的和谐; 3.倡导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设计理念,实现功能性、实用性、生态性、艺术性的完美结合,促进建筑与环境艺术的交流,推动景观创作的发展,促进高校教育向更高目标、更深层次、更广泛的领域持续发展; 4.进一步提高在校大学生的设计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设计主题 “微空间”——校园景观空间修补设计 三、设计任务 当越来越多的土地资源建成环境资源的时候,空间品质的问题就更加重要,并且主要体现在细微之处。如果细微之处无序,则整体校园品质也会降低。对此,请学生在规定范围内自己发现和定义“微空间”,并提出设计挑战,充分挖掘华水校园特色,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整合周边环境,创造整体、多元、舒适的校园环境,为广大师生提供环境优美、适合工作、学习、生活、交流的场所。 要求基地内教学楼、图书馆、实验楼等已建建筑不可变动;水体所在地势较低,水体形状和大小可变动;基地内道路、广场、绿化、地形均可变动。 四、设计要点 1、着眼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要求,进行景观规划设计。设计要体现文化内涵,在创造优美舒适的自然与物质环境的同时注重对校园人文精神的孕育和挖掘; 2、以人为本,塑造宜人空间。设计要新颖、具有美感与活力,与周边建筑、环境协调。设计要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反应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充分体现出功能与形式、物质空间与精神体验的融合,满足师生物质与精神生活的需要,创造出舒适宜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 3、因地制宜、因势造景,设计充分体现场地精神,充分利用校园及其周边的地理和人文资源,围绕构建和谐校园的整体目标及其文化内涵,构筑色彩明快、构思巧妙且具有传统人文韵味的校园景观; 4、节能(包括合理利用绿色能源)、节地、节水、节材方面有所突破,充分体现现代绿色、环保、生态的设计方向; 5、充分体现对弱势群体的关怀、无障碍设计应到位。 五、成果要求 (一)图纸内容包括: 1、现状分析图:根据已掌握的全部资料,经分析、整理、归纳后,对现状作综合评述。可用圆形圈或抽象图形将其概括的标示出来。在现状图上,可分析设计中有利和不利因素,以便为分区提供参考依据。 2、规划总平面图 (1)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中小学教学楼设计要求

精品文档 。 1欢迎下载 中小学教学楼设计要求 中小学教学楼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 课程设计的目的及要求 1. 巩固课堂教学, 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学习 了解民用建筑设计的步骤方法; 3. 牢固掌握建筑构造设计的原 理和做法; 4. 进一步提高建筑施工图的绘制技巧。 二、 设计任务 1. 题目: 烟台市某中学教学楼建筑设计 2. 规模: 18 班 3. 建筑层数: 34 层。 4. 房间组成及使用面积: 分项 房间名称 间数使用面积 容纳人数 备注 教 学用房 普 通教室 18 56~62m2 每班 50 人 音乐教室 1 56~62 m2 50 人 物 理实验室 1 80~90 m2 每班 50 人 化学实验室 1 80~90 m2 每班 50 人 实验准备室 2 30~40 m2 应与实验室靠近 语言教室 1 80~90 m2 图书阅览室 1 100~110 m2 办 公辅 助用房 教师办 公室 12 12~16 m2 广播室 1 12~16 m2 体育器材室 1 12~16 m2 大会议室 1 32~48 m2 档案室 1 12~16 m2 厕所 在 教学楼中按层设置医务室 1 12~16 m2 5. 层高: 教学用房: 3.6~3.9 m , 办公用房: 3.0~3.3 m 。 6. 楼地面:

水泥类或局部镶铺地面。 7.门窗: 木门、铝合金窗。 8.采光系数: 教学用房: 1/4~1/6,其他: 1/6~1/8。 9. 结构型式: 砖混结构(也可局部采用框架结构)或框架结构三.图纸要求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施工图设计,每个学生应完成 5 张图纸的绘图工作量,以铅笔线条绘制。 所有注字、图表等要求字迹清晰、工整。 施工图内容包括: (一)简要施工说明(二)各层平面图1: 100(三)剖面图(横剖在楼梯间)1: 100(四)南、北及侧立面图1: 100(五)屋顶平面图1: 100~200施工图深度要求: (一)施工说明1.内外墙面、楼梯面、平顶等装修做法。 2.屋面防水、保温或隔热做法。 3.门窗表。

(完整版)中学教学楼建筑设计指导要点

中学教学楼建筑设计指导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特定环境,学校建筑设计的好坏,是影响全面培养人才质量的重要因素。学校的建筑设计,除了要遵守国家有关定额、指标、规范和标准外,在总体环境的规划布置,教学楼的平面与空间组合形式,以及材料、结构、构造、施工技术和设备的选用等方面,要恰当地处理好功能、技术与艺术三者的关系,同时要考虑青少年好奇、好动和缺乏经验的特点,充分注意安全。 一、学校的总平面设计简介 (一)学校总平面组成的内容 1.校舍建筑:包括教学用房、行政办公用房及生活辅助用房等。 2.室外体育活动场地:包括跑道、跳跃场、投掷场、球场、器械运动场及体操场等。 3.科学实验园地:包括生物教学标本园地、植物种植园地、动物饲养园地及小气象站等。 4.道路及绿化。 (二)学校总平面设计的要求 1.教学用房、教学辅助用房、行政管理用房、服务用房、运动场地、自然科学园地及生活区应分区明确、布局合理、联系方便、互不干扰。 2.风雨操场应离开教学区、靠近室外运动场地布置。 3.音乐教室、琴房、舞蹈教室应设在不干扰其它教学用房的位置。 4.学校的校门不宜开向城镇干道或机动车流量较大的道路。校门外应留出一定缓冲距离。 5.建筑物的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1)教学用房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 (2)南向的普通教室冬至日底层满窗日照不应小于2h。 (3)两排教室的长边与运动场地的间距不应小于25m。 (三)总平面的布置方式 在总平面布置中,主要是处理好教学楼、出人口与运动场应尽量争取南北向。根据不同的地形环境条件,一般有以下几种布置方式: 1.运动场位于教学楼的一侧,教学楼与运动场的朝向均好,功能关系好,运动噪音对教室干扰小;2.运动场位于教学楼的前或后,当运动场的长轴与教学楼纵横线垂直时,两者之间需加绿化隔离,以减少干扰;如运动场的长轴与教学楼平行,则二者有其一的朝向会较差,干扰也较大。 二、教学楼的组成与设计 中学教学楼一般是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教学部分:包括普通教室、实验室、音乐教室、语言教室等。它们是教学楼的主体部分。 办公部分:包括行政、社团办公室及教师办公室等。 生活辅助部分:包括交通系统、厕所、饮水处以及贮藏室等。 (一)普通教室的设计 普通教室设计要求:一、教室必须具有能容纳远期(每班45人)和近期(每班50人)规定人数所需的课桌椅。二、教室课桌椅排列应便于学生听讲、书写,教师讲课、辅导及安全疏散。三、教室的平面尺寸主要取决于容纳人数、教学方式、课桌椅尺寸及排列方式。四、教室应有良好的朝向、足够的采光面积、均匀的光线并避免直射阳光。五、教室需有良好的声学环境,应隔绝外部噪声干扰及保证室内良好的音质条件。六、教室内必须有足够的空气量和良好的采暖、隔热、通风条件。七、教室内应设有保障教学活动所需的设施及设备。八、教室内家具、设施、装修、设备等均需考虑青少年的特点及安全。九、教室设计应利于教学改革的需要及装设音响、映播图象等教学设备的可能性。

18班中学教学楼设计任务书

中学教学楼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18班中学教学楼 二、设计条件 1、建设地点:南昌市 2、地段条件:如下图所示,周边为10层左右的小区住宅。 3、技术条件: (1)建设地点位于夏热冬暖地区,全年最热月平均气温28.4℃,最冷月平均气温13.3℃,相对湿度75%,年降水量1705.1mm,,雷暴日数80.3。 (2)主导风向:见图1中的风玫瑰图,夏季平均风速1.8m/s,冬季平均风速2.2m/s。(3)外围护结构要求满足相当于240mm粘土砖墙的热工条件。 (4)耐火等级:二级。

(5)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6)结构形式:框架结构。 三、设计要求 1、教学楼设计: (1)总建筑面积3500m2~4000m2,层数1~5层。 (3)教室应具有良好的平面形状、比例以及自然采光和通风。 (4)教学用房的平面组合应使功能分区明确、联系方便和有利于疏散。 2、总平面布置: (1)除教学楼主体建筑以外,还应布置: ①运动场地:300m标准半圆形环形跑道(包括两组100m直跑道)的田径场1个, 篮球场2个,排球场1个,其它运动设施酌情建设。 ②绿化用地:按每生不小于1 m2计算。 ③食堂:占地140 m2。 ④单身教职工宿舍:占地160 m2。 ⑤传达室:占地30 m2。 ⑥入口处附近设5辆小汽车和200辆自行车的停车位。

(2)总平面中应综合解决好功能分区、出入口、停车位、道路、绿化、日照、卫生、消防等问题。 四、图纸要求 1、图纸规格: (1)图纸尺寸:594×841。 (2)表现方式:工具墨线图,并加上适当配景,可采用硬笔淡彩或水彩渲染。 (3)每张图纸除注写班级、姓名、作业名称、指导老师外,还必须有图名和图号。 2、图纸内容: (1)总平面图: 推荐比例1∶500。 要求画出准确的屋顶平面并注写层数,标明道路、绿化、小品、活动场地、停车位和出入口的位置,正确表现建筑环境与道路的交接关系,注指北针。 (2)各层平面图: 推荐比例1∶100~1∶200。 要求标注开间、进深轴线和尺寸,画出墙、柱、楼梯、门窗洞口及门的开启方向,表明卫生间内部布置,注写房间名称。 (3)立面图: 推荐比例1∶100~1∶200 要求正、侧立面各一个,注明饰面材料及色彩。 (4)剖面图: 推荐比例1∶100~1∶200 要求一个,应选在楼梯间和能最大限度表现建筑内部空间的位置。 (5)主要教室的桌椅布置图: 推荐比例1∶50 (6)透视图或轴测图: 可选项,要求应看到主入口。 (7)设计说明: 要求用长仿宋字或方块字整齐书写。 A、设计构思说明 B、技术经济指标:总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建筑密度、建筑容积率、绿化率等 五、参考资料 1、《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二版) 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3、《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 4、《中小学建筑设计》 6、《世界建筑》、《建筑学报》、《建筑师》等相关建筑书籍 设计

某中学教学楼设计

某中学教学楼设计 1引言 本毕业设计题目为《某中学教学楼框架结构的设计》。进行建筑方案设计之前,我温习了《房屋建筑学》、《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结构力学》、《土力学地基基础》、《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等专业课程,并阅读了《荷载规范》、《抗震规范》、《混凝土规范》等相关规范。在设计中,我尽量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及专业知识还有基本技能以及实习时的积累,进行建筑、结构设计并且绘制施工图纸。尤其是在设计期间,得到老师的热情指导及审批和指正,同组成员齐心协力、分工合作,发挥了团队精神。在设计后期,主要对设计手稿进行电脑输入,让我圆满的完成毕业设计任务,由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毕业设计的五个月里,在邵老师的热情帮助下,通过资料查阅、计算说明撰写以及外文翻译,加强了对新规范等相关内容的理解。深深的巩固了专业知识、提高了综合能力。更加熟练的掌握了AutoCAD、天正等绘图软件,从而在各个地方达到毕业设计的要求。 钢混框架结构设计的计算量非常大,在计算过程中以手算为主,但自己的知识还不够全面,在计算过程中难免有疏忽之处,所以假如有计算错误的地方,望各位老师多多包涵。 2 建筑方案设计 2.1 工程概况 2.1.1 建筑指标 本建筑地点位于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占地面积为123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5500平方米,24间普通教室,每间建筑面积为80平方米;10间办公室,每间建筑面积为45平方米;4间教研室,每间建筑面积为90平方米;1间语音教室,每间建

筑面积为90平方米;1间会议室,每间建筑面积为90平方米;2间准备室,每间建筑面积为45平方米;4间藏书室,每间建筑面积为40平方米;5间贮藏室,每间建筑面积为40平方米;4间饮水间,每间建筑面积为25平方米;卫生间每层2个,男女各一个,总的10个。 (1)建设地点:漳州市 (2)工程名称:漳州市第三中学教学楼设计 (3)工程概况:建筑总高度为19.95m,共5层,地上5层,地下0层。1层层高为4.35m, 2至5层层高为3.9m,室内外高差0.45m,占地面积为123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约为5500m2。 (4)气候条件:最高气温39℃,最低气温3℃。主导风向: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夏季日照数253.5h,冬季日照数75.3h,年总日照数1426.8h。 (5)结构形式:框架结构 (6)地面粗糙类型:B类 (7)设计使用年限:50年 2.1.2 建筑设计思路 综合各工程条件,本教学楼系框架结构体系。框架结构最大特点是承重构件与围护构件明确分工,建筑内外墙之间的处理十分灵活,应用范围很广]1[。根据布置方向的不同,框架体系可分为横、纵向布置和纵横双向布置三种。本建筑方案在形象上追求现代气息,同时满足建筑方案经济合理性,在结构里面的造型上给人美感,内部结构主要以内廊为中心线,在左右两边布置教室;教学区及辅助教学区分开,在导向上给人明确的方向感,在教学楼内布置三部楼梯,疏散人流更方便快捷。 2.2 建筑构造设计 2.2.1非上人屋面构造设计 (1)改性沥青防水层 (2)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 (3)80mm厚再生聚苯乙烯保温板

中学教学楼设计

18班中学教学楼设计 一、目的 使学生通过本次设计能够运用所学的建筑空间环境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一般的建筑的施工图设计,进一步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了解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二、设计条件 1、建设地点 学校位于城市新建住宅区内,设计地形图如图1所示。 次要街道 北 190150学生人流方向 m m m 15学校用地 图1 教学楼设计地形图 2、房间名称和使用面积,见表1。 表1房间名称与使用面积表 房间名称 间数 每间使用面积(m 2) 备注 普通教室 18 56~62 每班50人 实验室 4 80~90 实验仪器及准备室 4 40~50 音乐教室 1 70~80 乐器室 1 15~20 语音教室 1 80~90 语言教室控制室 1 15~20 合班教室 2 150~180 供三个班用 放映室兼电教器材室 2 30~40 教师阅览室 1 40~50 学生阅览室 1 90~100 书库 1 50~60 科技活动室 4 15~20 党政办公室 13 14~18 教师办公室 10 20左右 教师休息室 每层设一间 14~18 会议室 1 35~45 保健室 2 15~20 广播室 1 12~16

社团办公室 3 12~16 体育器材室 1 35~45 总务仓库 1 35~45 厕所按规定标准按规定标准 3、总平面布置 (1)教学楼:按设计 (2)传达值班室:20 m2 (3)食堂:140 m2 (5)开水房:25 m2 (6)汽车库:60 m2 (7)自行车棚:90 m2 (8)运动场地:设250~400m环形跑道(附100m直跑道)的田径场一个。篮球场2个,排球场1个。 (9)绿化用地(包括成片绿地和室外自然科学园地):按每生不下于1 m2计算。 4、建筑标准 (1)层数:1~5层 (2)净高:普通教室3.4m 实验室3.4m 合班教室3.6m(阶梯教室后部2.2.m) 办公用房2.8m (3)耐火等级:二级 (4)结构形式:框架结构 (5)卫生标准:室内水冲式厕所,教职工和学生分设,男女比例1:1,厕所卫生器具指标:女生每25人设一个大便器(或者1100mm的长大便槽),男生按每50人设一个大便器(或者1100mm的长大便槽)、1000mm长的小便槽计算,每90人应设一个洗手盆(或600mm盥洗槽),厕所内应设污水池和地漏。 三、设计内容和图纸要求 要求手绘图纸A2的4~6张(包括总平面图、含18个普通教室的教学楼(为教室配套的卫生间、班主任办公室等)的平、立、剖及大样详图)。 1、平面图 各层平面1:100或者1:150 (1)确定房间的形状、尺寸、位置,表示固定设备记住要家具布置,注明房间名称。 (2)确定门窗大小、位置,表示门的开启方向。 (3)表示楼梯的踏步、平台及上下行指示线。 (4)标注三道外部尺寸(细部尺寸、轴线尺寸、总尺寸。其中细部尺寸是指内部墙段、门窗洞口、墙厚等),标注底层室外台阶、坡道、散水等尺寸。 (5)标注轴线及轴线编号、门窗编号、剖切符号和详图索引符号等。 (6)标注室内外地面标高、各层楼面标高。 (7)注明图名和比例。 2、屋顶平面图 比例1:200

某中学18班教学楼设计任务书

某中学18班教学楼设计任务书 1 设计理念 教学建筑作为教育最为重要的硬件设施之一,其设计理念和功能对学校建设的影响十分显著。因此,如何设计学校教学建筑才能满足学校教育发展的要求,跟上时代的步伐,成为目前学校建筑设计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建筑离不开环境的制约,在校园教学楼的建筑设计中,必须考虑整体校园环境对它的要求和影响。所以,其总体布局、建筑造型,空间组织、流线安排,甚至设备安装、家具布置、细节处理,都应充分考虑使用者的习惯与意愿,体现出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从教学楼的结构入手,考虑到是中学教学楼,不需要太过复杂的结构,有清晰自然的构造线条和实质适用的多功能教室即可。教室包括普通教室,音乐教室,电教器材储存修理兼放映室,实验室,语音教室,给师生充分学习和扩展的天地;行政用房包括党支部办公室,校长办公室,教务办公室,档案室,会议室,传达值班室,教师办公室,给教师办公提供清晰便捷的场所;生活辅助室包括杂物储藏室,开水房,厕所等。 2.建筑设计资料 修建地点:本建筑位于城市新建住宅区内,地段情况可参考图1-2-1,选其中之一,亦可自己另选地段。 图1中学十八班教学楼设计地形图 (1)建筑层数:3~4层

(2)层高:教学用房3.6~3.9m;办公用房3.0~3.4m。 (3)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4)门窗:木门、铝合金窗(或塑钢窗) (5)走道宽(轴线尺寸):2.4~3.0m(中间走道),1.8~2.1m(单面走道)。 (6)采光:教室窗地比为1/4,其他用房为1/6~1/8。 (7)卫生:设室内厕所(蹲式大便器、小便槽或小便斗),数量按男女学生各半计。男厕所:40~50人一个大便器,两个小便斗(或1m长小便槽)。女厕所:20~25人一个大便器。 办公楼和教室分开,这样功能分区合理,动静分区;音乐教师设置在顶层,因为考虑到声音是向上传播的,这样就避免打扰其他师生学习的问题出现;设计按照以上标准,从整体上构造了一种具有简单气息却又不失本质的建筑美,有建筑上的大气,又有细致处的精美。 3.平面设计 3.1主要房间平面设计 普通教室取6.3m×9.0m,门的设置: 2.4×1.0m(其中亮子高0.3m,门高2.1m);教室采光等级为Ⅲ级,要求窗地面积比为1/4,选用窗户尺寸为 1.5*1.8= 2.7 m2 /个×5个=1 3.5m2,采用双向采光,给同学学习带来良好视觉享受。 实验室取6..3m*12,m门的设置:2.4×1.0m(其中亮子高0.3m,门高2.1m),窗户尺寸为2.1m(宽)*1.8m(高)。 3.2辅助房间平面设计 厕所取3.0m*6.3m,为了改善卫生条件,前设洗手盆及污水池,保证必要的使用空间,深度设为1.5m。要求窗地面积比为1/6,选用窗户尺寸为0.9m*1.5m 的高窗,该建筑预计各层使用人数为160人。男女比例1比1,即80名男生,80名女生。男大便器40-50人/个,女大便器20-25人/个。根据上述指标,男大便器取2个,女大便器取4个,由于进深为6.3m,有较大空间,统一取男女大便器4个,男厕所取两个小便斗。 3.3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