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辩论稿:苏格拉底该不该越狱

辩论稿:苏格拉底该不该越狱

辩论稿:苏格拉底该不该越狱
辩论稿:苏格拉底该不该越狱

三.苏格拉底该不该越狱(辩论稿)

作者:广州大学15级房产班,珠海一中,邝永宏(正反方一辩稿+总结)

标准:苏格拉底的行为选择对于苏格拉底个人,对于希腊民主社会,哪个能产生更大的价值。

——反方一辩稿:

1.社会层面:维护了希腊法律的权威。

当时的局势是:民主派经过与寡头派的激战,雅典民主政体刚刚恢复,僭主暴政随时有死灰复燃

的危机。不可否认当时雅典的法律有其缺陷(甚至在今天看来是不正义的),但雅典社会迫切需要重拾

其对民主政体的信心,维护城邦的稳定。而苏格拉底因其特殊的思想言论和人际关系,被政治斗争的

风暴裹挟其中,在两次审判的过程中均放弃了对自己的有利辩护,选择了服从法律不公正的审判。越

狱固然延长了其生命的长度,可坦然面对法律的审判却能够维护雅典法律的权威,巩固刚刚恢复的民

主政体,这对苏格拉底这样一个注重公民责任,热爱雅典民主的哲学家来说,却深化了其生命的深度。以苏格拉底当时言论及身份的影响力,一旦他越狱,其负面的效应对刚刚恢复民主政体的雅典社会来

说是不可想象的,法律只有被遵守才有权威性;只有法律树立了权威,才能有国家秩序和社会正义的

存在。苏格拉底没有选择越狱而是选择服从法律的审判,在当时雅典社会倡导了一种公民遵法守法的

法治精神。

2.个人层面:对自身高贵灵魂的坚守。

苏格拉底将灵魂的高贵,品行的高洁看重过生死存亡。他认为,不公正的审判和是否服从法律的

审判是两码事。他自始至终都没有正面承认其“不敬神”和“败坏青年”的两项罪名,所以在两次审

判过程中他均没有向法庭对自己进行有利的申辩,因为在他看来,哪怕那么一丁点的屈服和妥协,都

是对他高洁人格的极大侮辱,高尚灵魂的莫大玷污。服从不公正的审判并不等于认罪(服刑不等于服罪),而一旦他越狱,那便是“畏罪潜逃”,畏罪潜逃不仅使自己在两次审判的一切言论主张毫无意义,更相当于直接承认了自己的罪名。况且,越狱是言行不一,一旦苏格拉底越狱,便是对自己所有思想

主张的背叛,试问这样一个言行不一的人又如何让人相信他,信服他的思想?舍生取义则树立了高尚

的灵魂与人格,更有利于其思想主张的发扬。

3.最终目的:可以给雅典民主以血的反思抑或警示。

苏格拉底并不仅是一个单纯意义上的哲学家,他更是一个信仰民主政治的理想主义者。他对雅典

民主有诸多意见和批判,可他一直推崇和维护的却也是雅典民主。(雅典民主并不完美,可他依旧热爱)他发现了雅典民主政体的漏洞,甚至预测到了多数人的暴政对雅典城邦带来的危害,因此他一直在宣

扬他的思想,可现实是民众依旧没有清醒,雅典民主依旧丝毫未变,雅典社会日趋式微。既然思想言

论毫无效力,那么以生命为赌注,以生命证实雅典民主的漏洞,可以换来雅典社会对民主政体血的反

思和警示。那又有何不可?!哪怕这种反思和警示的力量微不足道,可确是他对雅典民主进步所做的

最大努力。所以不越狱而坦然赴死,并不是他生命的凋零,而是生命的升华!他是为理想献身,绝不

越狱的选择实现了其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完美统一。

苏格拉底的悲剧,在于狭隘的雅典民主政体容不下苏格拉底具有理性光辉的思想言论;而苏格拉底的伟大,不仅在于其哲学思想和对法治精神的倡导,而更在于其敢为理想献身的精神。(辩论立意)

正方一辩稿:

1.前提基础:面对不公正的审判以及毋需有的罪名,苏格拉底不应承受罪罚。

苏格拉底只是卷入政治斗争的无辜受害者。众所周知,陪审法庭给苏格拉底冠以“不敬神”和“败坏青年”的罪名纯粹子虚乌有,苏格拉底只是在使用其思想言论自由的权利。况且雅典民主存在极大的漏洞:以绝大多数人的意向来决定一个人是否有罪和量刑轻重,而不注重讲究事实证据。这就极其容易造成多数人的暴政,这是对人权的随意践踏,这样的法律是否有维护其权威的意义?法律的本质在于维护人权,以法律的名义侵犯人权,试问这样的法律是否有值得遵循的价值?

2.社会层面:苏格拉底越狱的行为,是对民主暴政的反抗,相对于接受不公正的审判,对雅典民主体制的发展更具积极意义。

不合理的就要反对。苏格拉底一生都在致力于雅典社会、雅典民主的进步。可理想与现实终归差距悬殊,不越狱而选择服从不公正的审判,是其理想对现实的妥协。这种妥协非但没有唤醒雅典民众反思其民主政体的效用,反而是助纣为虐,为虎作伥,助长了雅典民主暴政的嚣张气焰。而这正与苏格拉底的出发点完全南辕北辙,历史作证,雅典民主最终还是淹没在了历史的尘封之中。反观苏格拉底越狱,越狱不仅是苏格拉底面对不公正审判,毋需有罪名的合理反抗,更告诉了雅典民众,人民可以反抗这种不公正的,侵犯人权的审判,而这才是对腐朽雅典民主的最有力的反击和批判!而这才有利于雅典民主社会的反思和进步!(越狱不是对苏格拉底理想的背叛,而是对其错误观念的否定,敢于否定自己根深蒂固的错误观念,敢于否定自己的人才是正真伟大的人,其行为产生的影响比服从不公正的审判更有正面效应。)

3.个人层面:存活下去,对一个执着追求真理的哲学家来说,更有利于宣扬其思想,实现其价值。

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哲学家的任务是发现和发展真理,宣扬真理思想的光辉,留住生命才是这一切行为的基础。雅典民主社会容不下苏格拉底苏格拉底伟大的真理和思想,可时间终归会证明他观点的真理性,历史会给苏格拉底本人正身。越狱不是苟活于世,而是苏格拉底对理想的一种更深远意义上的实现方式!(即将民主政治的理想从雅典腐朽民主政体的空壳中刨离)所以苏格拉底要做的就是,保留生命,为真理而活!

对苏格拉底的死亡我们充满遗憾,这是因为苏格拉底在理想和现实之间,不切实际将理想妥协于戴着民主空壳的雅典民主政体,最终得不偿失!苏格拉底为理想献身的精神固然可敬,可我方认为:当现实已经残破不堪时,当理想和现实的沟壑不可逾越时,我们是否可以认清现实,调整理想?选择理想的另一种更为深远实现方式?(辩论立意)

小结:苏格拉底毕生的追求是民主政治,而当时拥有最好的民主政体的雅典就成为了苏格拉底理想的一个载体。雅典民主虽然不完美,苏格拉底发现了雅典民主的许多弊端,可他依旧拥护和热爱雅典民主。理想和现实的矛盾贯穿苏格拉底的一生,苏格拉底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没有选择越狱而选择坦然面对不公正的审判,是他个人面对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所做的应答。面对逐渐式微的雅典社会现实,苏格拉底是以生命在为其理想做最后的努力:维护雅典法律的权威,甚至希望以鲜血来唤醒愚昧

的民众。为理想而献身,他的固执造成了他的悲剧,可正是这种固执,成就了他的伟大。追求理想固然可敬,可为理想的空壳而献身值不值得? (邝永宏)

主要分歧点

1.恶法非法?

2. 坚持理想抑或否定错误的观念?

3.是否应该以后世人的角度分析当时的雅典法律(社会)?分析苏格拉底的价值判断(个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