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物理选修教材知识查漏补缺

高中物理选修教材知识查漏补缺

高中物理选修教材知识查漏补缺
高中物理选修教材知识查漏补缺

高考选修教材知识点

查漏补缺

***************************************************************************** 说明:本模块归纳了部分考试说明中涉及的选修教材中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以I级要求为主,有些平时学习中涉及次数较少,有些需要识记。建议同学们在平时复习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浏览一遍这些知识点,如果时间允许,可以结合教材的演示实验、思考与讨论、科学漫步等内容全面理解考试说明中的知识内涵。其中属于需要重点识记类的知识,我们用标记。

*****************************************************************************

选修3-1

1 .静电感应、静电现象的应用与静电危害的防治

⑴把一个不带电的金属导体放在外电场中,导体内的自由电子受到库仑力的作用而定向运动,使

导体的表面不同部分出现正、负电荷,这种现象叫静电感应。

⑵在静电感应的过程中,随着导体两端的正负电荷不断积累,所产生的附加电场不断增强,直到

跟导体内的外电场完全抵消。此时导体内的总电场处处为零,自由电子不再发生定向移动,我们就说导体达到了静电平衡状态。

⑶导体处于静电平衡的特点

①导体内部各点的场强为零

②导体表面任意点的场强方向与该表面垂直

③导体为等势体,导体表面为等势面

④带电导体的净电荷分布在导体外表面,曲率半径大的地方电荷的密度小,曲率半径小的地

方电荷的密度大。

⑷静电现象

①尖端放电现象:避雷针、夜间高压线周围出现的光晕(电晕)

②静电屏蔽的应用:

电学仪器或电子设备外面会有金属罩,通信电缆外面包有一层铅皮可防止外电场的干扰;

电力工人在高压带电作业时,全身穿戴金属丝网制成的衣帽、手套、鞋子,可以对人体起

静电屏蔽作用,使人安全作业。

2 .示波管、示波器及其应用

⑴示波器的原理

示波器是一种观察电信号随时间变化的仪器,其核心部件是示波管。它由电子枪、偏转电极和荧光屏组成,管内抽成真空,如图所示。

① 偏转电极不加电压时,从电子枪射出的电子沿直线运动,射到荧光屏中心的点形成一个亮

斑。

② 仅在XX '(或YY ')加电压时,若所加电压稳定,则

电子流被加速、偏转后射到XX '(或YY ')所在直线

上某一点,形成一个亮斑(不在中心),如图所示。

设加速电压为1U ,偏转电压为2U ,电子电荷量为e ,

质量为m ,由k W E =?得21012eU mv = ,在电场中侧移2221122eU y at t dm

==? ,其中d 为两板的间距;水平方向0L t v = ;又2200

tan y x v at eU L v v dmv ?=== ; 由以上各式得荧光屏上的侧移2220tan ()2

eLU L y y L L U mv d ?'''=+=+∝。 若所加电压按正弦规律变化,偏移也将按正弦规律变化,即亮斑在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做简谐运动。当电压变化很快时,亮斑移动很快,由于视觉暂留和荧光物质的残光特性,亮斑的移动看起来就成为一条水平或竖直的亮线。

③ 若在偏转电极XX '、YY '上同时加电压时,打在荧光屏上的光斑同时参与两种运动,当它

们满足一定条件时,荧光屏上就会出现波形图线。

⑵ 示波器面板中主要按钮的作用(本知识点了解即可)

① “辉度调节”旋钮:调节图像亮度。

② “聚焦调节”旋钮:调节电子束在荧光屏上的聚焦情况,使图像清晰。

“辅助聚焦调节”旋钮:通常与聚焦调节旋钮配合使用。

③ “竖直位移”旋钮:用来调节图像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

“水平位移”旋钮:用来调节图像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

④ “Y 增益”旋钮:调节图像在竖直方向上的幅度。

“X 增益”旋钮:调节图像在水平方向上的幅度。

⑤ “衰减”旋钮:降低输入信号的电压,使荧屏上出现的图像大小适当。该旋钮分1、10、

100、1000共四挡。1挡对信号电压不作衰减;10、100、1000各挡则把信号电压依次衰减

为原来的110、1100、11000

。 ⑥ “扫描范围”旋钮:改变机内提供的水平方向扫描电压的频率范围。该旋钮从左到右也有

四挡。第一挡扫描频率是10~100Hz ,以后每向右调一挡,扫描频率增大到原来的10倍。最右一挡是“外X ”挡,在水平方向上的扫描电压由外部输入。

“扫描微调”旋钮:对选定范围内的扫描频率进行连续的调节,以使波形稳定。

⑦ “Y 输入”和“X 输入”接线柱:分别让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信号电压输入。

⑧ “DC AC ”选择开关:选择竖直方向上信号的输入方式。当置于“DC ”位置时,信号

电压直接输入;当置于“AC ”位置时,信号电压要通过一个电容器,因而直流信号被阻隔,只有交流信号能通过,这种选择适用于只观察交流信号。

⑨ “同步”选择开关:当置于“+”位置时,荧光屏上显示的正弦曲线从正半周开始;当置

于“-”位置时,正弦曲线从负半周开始。

3 . 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电阻率往往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① 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电阻温度计就是利用金属的电阻随温度变化而制成的) ② 半导体和电介质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③ 有些合金如锰铜、镍铜的电阻率几乎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常用来制作标准电阻)

4 . 半导体及其应用、超导及其应用

⑴ 导体的电阻率很小,约8610~10m --Ω?;绝缘体的电阻率一般都很大,约为81810~10m Ω?;有些材料的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称为半导体,其电阻率约为5610~10m -Ω?。典型的半导体材料有锗、硅、砷化镓等。许多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性能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发生灵敏的变化。人们利用半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光照等变化的特性制成热敏电阻、光敏电阻等。 ⑵ 许多材料在一定的低温下,电阻率会突然减小到零,这种现象称为超导现象。材料由正常状态转变为超导状态的温度称为转变温度。

5 . 分子电流假说

磁铁和电流都能产生磁场,它们是否存在必要的联系?法国学者安培

从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相似得到启发,提出了著

名的分子电流假说。他认为,在原子、分子等物质微粒的内部存在着

一种环形电流――分子电流。分子电流使每个物质微粒都成为微小的

磁体,它的两侧相当于两个磁极(如图)。

安培的假说能够解释一些磁现象。一条铁棒未被磁化的时候,内部分子电流的取向是杂乱无章的,它们的磁场互相抵消,对外不显磁性。当铁棒受到外界磁场的作用时,各分子电流的取向变得大致相同,铁棒被磁化,两端对外界显示出较强的磁作用,形成磁极。磁体受到高温或猛烈撞击时会失去磁性,这因为激烈的热运动或机械振动使分子电流的取向又变得杂乱无章。

6 . 磁电式电表原理

磁电式仪表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磁铁和放在磁铁两极之间的线圈,如图乙是线圈在磁场中受力情况的示意图。当电流通过线圈时,导线受到安培力的作用,由左手定则可以判定,线圈左右两边所受的安培力的方向相反,于是架在轴上的线圈就要转动。

线圈转动时,图甲中的螺旋弹簧变形,反抗线圈的转动。电流越大,安培力就越大,螺旋弹簧的形变也就越大。所以,从线圈偏转的角度就能判断通过电流的大小。

安培力总与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垂直,为了使电流表表盘的刻度均匀,两磁极间装有极靴,极靴中间又有一个铁质圆柱。这样,极靴与圆柱间的磁场都沿半径方向,线圈无论转到什么位置,它的平面都跟磁感线平行(图丙),表盘的刻度就是均匀的了。

线圈中的电流方向改变时,安培力的方向随着改变,指针的偏转方向也随着改变。所以,根据指针的偏转方向,可以知道被测电流的方向。磁电式仪表的优点是灵敏度高,可以测出很弱的电流;缺点是线圈的导线很细,允许通过的电流很弱(几十微安到几毫安)。如果希望用它测量较大的电流值,需要扩大其量程。

1 . 反电动势

一切与外加电动势相反的感应电动势,都是反电动势。例如,电动机转动时,线圈中也会产生感应电动势,这个感应电动势总要削弱电源电动势的作用,这个电动势就是反电动势。

2 . 自感现象、日光灯、涡流

⑴ 当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它产生的变化的磁场不仅在邻近的电路中激发出感应电动势,同样也在它本身激发出感应电动势,这种现象称为自感,由于自感而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叫做自感电动势。

① 通电自感现象

实验时,先合上开关,调节变阻器R 使两灯亮度相同,再调节变

阻器R ',使两灯正常发光,然后断开开关。接通电路时,观察到

灯B 立刻正常发光,灯A 逐渐变亮至正常发光。

实验现象的解释:闭合开关时,线圈中的电流要增大,从而穿过

它自身的磁通量也随着增大,故线圈产生感应电动势,对要增大

的电流产生阻碍作用。电流会从零开始慢慢增大到稳定值。

② 断电自感现象

实验中,取线圈直流电阻L R R <灯,接通电路,待电路稳定后,断开开关,观察到灯泡会

更亮一下后再熄灭。

实验现象的解释:由于L R R <灯,所以在开关处于闭合状态且电路

稳定时有L I I >灯。在断开开关的瞬间,线圈中的电流要减小,从而

穿过它自身的磁通量也随着减小,线圈本身产生感应电动势,对要

减小的电流产生阻碍作用。这样,电流就通过与灯泡串联的回路由

L I 逐渐减小到零,

因此在电路断开瞬间通过灯泡的电流要比原来稳定时的电流要大,灯泡会更亮一下再熄灭。

⑵ 日光灯的工作原理

日光灯的电路如图所示,当开关闭合时,电源把电压加在启动器的

两极之间,使氖气放电而发出辉光,辉光产生的热量使U 形动触片

膨胀伸长,从而接通电路,于是镇流器的线圈和灯管的灯丝就有电

流通过;电路接通后,启动器中的氖气停止放电,U 形动触片冷却

收缩,两个触片分离,电路自动断开,流过镇流器的电流迅速减少,

会产生很高的自感电动势,方向与原来电压方向相同,形成瞬时高

压加在灯管两端,使灯管中的气体开始放电,于是日光灯管成为电

流的通路开始发光。

镇流器的自感电动势总是阻碍电流的变化,镇流器起着降压、限流的作用。

⑶ 涡流

选修3-2

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在附近的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这种电流在导体内自成闭合回路,很像水的漩涡,因此把它叫做涡电流,简称涡流。

像其他电流一样,金属块中的涡流也要产生热量。如果金属的电阻率小,则涡流很强,产生的热量很多。

用来冶炼合金钢的真空冶炼炉,炉外有线圈,线圈中通入反复变化

的电流,炉内的金属中产生涡流。涡流产生的热量使金属熔化并达

到很高的温度。利用涡流冶炼金属的优点是整个过程能在真空中进

行,这样就能防止空气中的杂质进入金属,可以冶炼高质量的合金。

3 . 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作用

⑴ 电感对交变电流的作用

电感对交变电流有阻碍作用,阻碍作用的大小用感抗来表示。实验和理论分析都表明,线圈的自感系数越大、交流的频率越高,电感对交流的阻碍作用就越大。

低频扼流圈:通直流、阻交流;高频扼流圈:通低频、通直流,阻高频

⑵ 电容对交变电流的作用

直流电不能通过电容器,交流电能通过但有阻碍作用。电容对交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用容抗表示。实验和理论分析都表明,电容器的电容越大,交流的频率越高,电容器对交流的阻碍作用就越小,即通交流、隔直流;通高频、阻低频。

4 . 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⑴ 传感器指这样一类元件:它能够感受诸如力、温度、光、声、化学成分等非电学量,并能把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律转化为电压、电流等电学量或转换为电路的通断。把非电学量转换为电学量以后,就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测量、传输、处理和控制了。

⑵ 常用元件

① 光敏电阻

光照的强弱能改变电阻大小,一般随光照的增强电阻值减小。光敏电阻能够把光照强弱这个光学量转换为电阻这个电学量。

② 热敏电阻和金属热电阻

热敏电阻:利用半导体材料制成,温度升高,阻值减小,阻值随温度变化明显。

金属热电阻:有些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这样的电阻也可以用来做温度传感器,

称为金属热电阻。

热敏电阻或金属热电阻都能够把温度这个热学量转化为电阻这个电学量,但相比而言,金属热电阻的化学稳定性好,测量范围大,而热敏电阻的灵敏度较好。

③ 霍尔元件

利用霍尔效应把磁感应强度这个磁学量转化为电压这个电学量。

1 .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⑴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mol 的任何物质都含有相同的粒子数,这个数量用阿伏加德罗常数来表示,2316.0210mol A N -=?。

⑵ 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物体里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这种运动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越激烈,所以通常把分子的这种运动叫做热运动。 选修3-3

① 扩散现象:不同物质能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是物质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证明。

② 布朗运动: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所做的无规则运动。

i . 成因是液体分子对它碰撞的不平衡造成的。

ii . 温度越高,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剧烈。

iii . 布朗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但它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iv . 布朗运动的位置连线图不是粒子的运动轨迹,而是每隔30s 的位置的连线。

⑶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① 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实际表现的分子力是它们的合力。

② 分子力特点:引力和斥力都随着距离的增大而减小;斥力比引力减小得快。

③ 分子间作用力(指引力和斥力的合力)随分子间距离而变化的规律是:

i . 0r r <时表现为斥力;

ii . 0r r =时分子力为零;

iii . 0r r >时表现为引力;

iv . 010r r >以后,分子力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不计。

2 . 温度与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热力学温度

⑴ 规定摄氏温度的273.15C -?为零值,其一度等于摄氏温度的一度,这种表示温度的方法称为开尔文温标,也叫热力学温标。热力学温标表示的温度叫做热力学温度。

⑵ 从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中可以看到,温度升高时分子的热运动加剧。因此可以说:物质的温度是它的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

注意: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大,而不是单独每个分子热运动的动能都越大。 ⑶ 压强:气体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压力。

从微观角度看,气体对容器的压强是大量气体分子对容器的碰撞引起的。气体压强微观上取决于气体分子的数密度(即单位体积内气体分子的数目)和平均动能,宏观上取决于气体的温度和体积。如果体积减小,气体分子的数密度增大,在单位时间内,与单位面积器壁碰撞的分子数就多;如果气体的温度高,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就大,气体分子与器壁碰撞(可视为弹性碰撞)的平均作用力就大,气体压强就越大。

1 . 受迫振动、共振及常见的应用

⑴ 振动系统在周期性的外力(驱动力)的作用下振动叫做受迫振动。

⑵ 物体做受迫振动时,振动稳定后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跟物体

的固有频率没有关系。但是,受迫振动的振幅与固有频率有关。实

验表明,当系统做受迫振动时,如果驱动力的频率十分接近系统的

固有频率,系统的振幅会很大。驱动力频率f 等于系统的固有频率

0f 时,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这种现象叫做共振。

在利用共振现象时,应使驱动力的频率接近固有频率。在防止共振

现象时,应使驱动力的频率远离固有频率。

2 . 波的叠加、波的干涉、衍射现象

⑴ 波的衍射:波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的现象。 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只有缝、孔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跟波长相差不多,或者比波长更小时,才能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

一切波都能发生衍射,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典型现象:闻其声而不见其人。

⑵ 波的叠加:几列波相遇时能够保持各自的运动特征,继续传播,在它们重叠的区域里,介质的

选修3-4、3-5

质点同时参与这几列波引起的振动,质点的位移等于这几列波单独传播时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

波的叠加只发生在波相遇的时候,而在波相遇之后,波各自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

⑶ 波的干涉

① 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时,某些区域的振幅加大、某些区域的振幅减小,这种现象叫做波的干涉。

② 产生干涉的必要条件:两列波的频率相同;两个波源的相位差保持不变。

③ 注意:不能认为加强点的位移始终最大,减弱点的位移始终最小,而是振幅增大的点为加强点,实际加强点也在做振动,位移也有为零的时刻,振幅减小的点为减弱点。

④ 干涉也是波特有的现象

3 . 多普勒效应及应用

⑴ 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觉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多普勒效应。 ⑵ 当波源与观察者相互接近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变大;当波源与观察者相互远离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变小。

⑶ 发生多普勒效应时,波源本身的频率并没有变化,只是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发生了变化。多普勒效应是波特有的现象。

⑷ 多普勒效应在科学技术中由广泛的应用。①交警向行进中的车辆发射频率已知的超声波,根据反射波的频率变化就能知道车辆的速度。②医生向人体内发射频率已知的超声波,超声波被血流反射后又被仪器接收,测出反射波的频率变化,就能知道血流的速度,这种方法俗称“彩超”,可以检查心脏、大脑、眼底血管的病变。

4 . 电磁场、电磁波

⑴ 恒定的电场不产生磁场,恒定的磁场不产生电场;均匀变化的磁场在周围空间产生恒定电场,均匀变化的电场在周围产生恒定磁场;震荡电场产生同频率的震荡磁场,震荡磁场产生同频率的震荡电场。

⑵ 麦克斯韦推断:如果在空间某区域中有周期性变化的电场,那么就在空间引起周期性变化的磁场,这个变化的磁场又引起新的变化电场……于是,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交替产生,由近及远地向周围传播,形成电磁波。

⑶ 赫兹通过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⑷ ① 电磁波是横波

② 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中也能传播

③ 波速公式c f λ=(c 为真空中速度,电磁波在真空中速度等于光速8310m /s c =?) ④ 电磁波具有波的共性,能发生反射、折射、干涉、衍射、偏振等现象

5 . 无线电波的发射和接收

⑴ 发射电磁波的条件

第一,要有足够高的频率

第二,电路必须开放,使振荡电路的电场和磁场分散到尽可能大的空间。

⑵ 为了利用电磁波传递信号,就要让电磁波随着待传递的信号而改变。在电磁波发射技术中,使电磁波随各种信号而改变的技术叫做调制。包括调频和调幅两种方式。

⑶ 当接收电路的固有频率跟接收到的电磁波的频率相同时,接收电路中产生的震荡电流最强,这种现象叫做电谐振。电谐振是电磁学上的共振现象。使接收电路产生电谐振的过程叫做调谐。从接收到的高频电流中还原出所携带的信号的过程叫做解调。

⑷ 无线电波的接收过程:天线接收到的所有电磁波经调谐选择出所需要的电磁波,再经过解调取出所携带的信号,经放大后还原成声音或图像。

6 . 光的干涉现象

⑴ 频率相同,振动方向一致,相差恒定的两束光,在相遇的区域出现了稳定相间的加强区域和减弱区域的现象。

⑵ 产生干涉现象的条件:频率相同,振动方向一致,相差恒定

⑶ 若光源1S 、2S 振动情况完全相同,则两束光波的路程差符合21r r n δλ=-=,0123n =?(,,,)

时,出现亮条纹;符合21(21)2r r n λ

δ=-=+,(0123)n =?,,,时,出现暗条纹。 ⑷ 典型的干涉现象及应用:双缝干涉、薄膜干涉、利用干涉法检查平面的平整程度

7 . 双缝干涉的条纹间距与波长的关系

两个相邻的亮纹或暗条纹的中心间距是L x d

λ?=

8 . 光的衍射现象

⑴ 光在遇到障碍物时,偏离直线传播方向而照射到阴影区域里的现象。

⑵ 产生明显衍射的条件:障碍物或孔(缝)的尺寸与波长差不多(或比波长还小)。

⑶ 单色光单缝衍射图象特点:中央条纹最宽最亮,两侧为不等间隔的明暗相间的条纹。 ⑷ 典型现象:泊松亮斑、通过游标卡尺缝隙观察日光灯

9 . 光的偏振现象

⑴ 普通光源发出的光,包含有垂直于传播方向上沿各个方向振动的光,而且沿各个方向振动的光的强度都相同,这种光叫自然光。

⑵ 自然光通过偏振片后,在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平面上,只沿一个特定的方向振动的光叫偏振光。 ⑶ 只有横波才有偏振现象,光的偏振证明了光是一种横波。

⑷ 典型现象:照相机镜头前的偏振片、立体电影

10 . 电磁波谱

⑴ 按电磁波的波长或频率大小的顺序把它们排列成谱,叫做电磁波谱。按照波长从长到短(频率由低到高)包括:无线电波(长波、中波、短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 射线、γ射线等

⑵ 各种电磁波的特性及用途

① 红外线:一切物体都向外辐射红外线,特点是热作用强。由于波长较长,衍射现象明显。

用途:烘干、遥感,高空摄影。

② 紫外线:一切高温物体向外辐射紫外线,如电焊。紫外线具有较高的能量。用途:杀菌、

消毒、照相

③ 伦琴射线(X 射线):高速电子流射到某些固体上,就能产生伦琴射线;有较强穿透本领;

应用:X 光透视,CT 扫描,检查金属缺陷。

④ γ射线:核反应中发出γ射线,特点是频率极高,具有很高的能量和穿透能力。用途:检

查工件、治疗肿瘤

11 . 光谱和光谱分析

⑴ 有的光谱看起来不是一条条分立的谱线,而是连在一起的光带,我们把它叫做连续谱。

⑵ 有些光谱是一条条的亮线,我们把它们叫做谱线,这样的光谱叫做线状谱。各个原子的发射光谱都是线状谱,不同原子的亮线位置不同,因此这些亮线称为原子的特征谱线。

⑶ 由于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我们可以利用它来鉴别物质和确定物质的组成成分,这种方法叫做光谱分析。光谱分析的优点是灵敏度高。

⑷ 炽热的固体、液体和高压气体发出的光形成连续光谱;稀薄气体发光形成线状谱。

12 . 光的电磁本性

光是一种电磁波

⑴ 在可见光中,各色光频率的大小关系是:ννννννν红绿橙黄青蓝紫<<<<<<。

⑵ 同一介质对紫光的折射率最大,红光的最小,再由介质中的光速c v n

=

得到,在同一介质中有:v v v v v v v 红绿橙黄青蓝紫>>>>>>。

13 . 能量量子化、光电效应、光子说

⑴ 在微观世界中,能量不能连续变化,只能取某些分立的值,这种现象叫做能量量子化。

振动着的带电微粒的能量只能取某一最小能量值ε的整数倍,这个不可再分的最小能量值叫做能量子,h εν=。

⑵ 光电效应实验规律

① 存在饱和电流:入射光越强,饱和电流越大。这表明入射光越强,单位时间内发射的光子数越多。

② 存在遏止电压和截止频率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而只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光电子的初动能就越大。当入射光的频率低于截止频率时,不能发生光电效应。不同金属的截止频率不同。

③ 具有瞬时性:光电效应的发生几乎是瞬时的,时间不超过910s -。

⑶ 光电效应方程

① 光子说:光有一个个不可分割的光子组成,频率为ν的光子,能量为h ν,普朗克常量

346.62610J s h -=??

② 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k 0E h W ν=-,0W 为金属的逸出功。这个方程就是著名的爱因

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③ 光电效应方程对实验规律的解释:

i . 光电子的初动能k E 与入射光的频率ν成线性关系,与光强无关,只有当0h W ν>时,才

有光电子逸出,00W h

ν=就是光电效应的截止频率。 ii . 电子一次性吸收光子的全部能量,不需要积累能量的时间,因此光电效应几乎是瞬时发生的。

iii . 光强较大时,包含的光子数较多,照射金属时产生的光子数较多,因而饱和电流大,所以饱和电流与光强成正比。

14 . 光的波粒二象性、光是概率波

⑴ 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即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⑵ 波动性:干涉、衍射、偏振现象

粒子性: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

⑶ 光子的能量h εν=;光子的动量h p λ

= ⑷ 光子在空间出现的概率遵从波动规律,这种波称为概率波。

不能把光当成宏观概念中的波或粒子。

⑸ 单光子在空间的分布可用波动理论描述;频率大的光子粒子性明显,而频率小的光子波动性明显。

15 . 粒子的波粒二象性、物质波

实物粒子与光一样,也就有波粒二象性。如果用能量ε和动量p 来表征实物粒子的粒子性,用ν和

λ表征实物粒子的波动性,则h εν=,h p λ

=。 这种与实物粒子相联系的波叫做德布罗意波,也叫物质波。

16 . 不确定关系

对于微观粒子,以x ?表示粒子位置的不确定量,以p ?表示粒子在x 方向上的动量的不确定量,

那么4π

h x p ??≥。

17 . 激光的特性及应用

激光的特点及应用:①频率单一;②相干性好,可以对激光进行调制,用来传递信息;③平行度好(方向性好),应用:激光雷达、读VCD 盘;④亮度高,能在很小空间、很短时间内集中很大的能量,应用:激光手术刀、激光武器。

18 . 电子的发现、电子比荷的测定

⑴ 汤姆孙测出了阴极射线粒子的比荷,断定它是带负电的粒子,后来称为电子。

⑵ 汤姆孙提出了原子的“枣糕模型”

⑶ 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出电子电荷。

19 . α粒子散射实验、原子的核式结构

⑴ 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有少数

α粒子(约占18000)发生了大角度偏转,偏转的角度甚至大于90?,也就是说它们几乎被“撞了回来”。

⑵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原子中带正电部分的体积很小,但几乎占有全部质量,电子在正电体的外面运动。原子核半径的数量级1510m -。

20 . 氢原子的能级结构(玻尔的原子模型)、电子云

玻尔原子理论的基本假设:

⑴ 轨道量子化与定态

① 电子的轨道是量子化的

电子的轨道半径不是任意的,只能取某些分立的数值,电子在这些轨道上绕核的转动是稳定的,不产生电磁辐射。 ② 原子的能量也是量子化的

当电子处在不同的轨道上运动时,原子处于不同的状态,在不同的状态下原子有不同的能量。这些量子化的能量值,叫做能级。

这些具有确定能量的稳定状态,叫做定态。能量最低的状态叫做基态,其他的状态叫做激发态。

通常用量子数...

来标志原子各个不同的状态。例如:用1n =标志能量为1E 的基态,2n =标志能量为2E 的第一激发态,3n =标志能量为3E 的第二激发态,……

⑵ 频率条件

① 当电子从高能态(能量为m E )跃迁到低能态(能量为n E )时,会放出能量为hv 的光子。

这个光子的能量由前后两个能级的能量差决定,即m n h E E ν=-。这个式子称为频率条件,

又称辐射条件。

② 当电子吸收光子时,会从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吸收光子的能量同样由频率条件决定。(只

有能量等于两能级间能量差的特定光子,才能被吸收后促使电子跃迁到高能态)

电子云:实际上,原子中电子的坐标没有确定的值。因此,我们只能说某时刻电子在某点附近单

位体积内出现的概率是多少,而不能把电子的运动看做一个具有确定坐标的质点的轨道运动。当原子处于不同的状态时,电子在各处出现的概率是不一样的。如果用疏密不同的点子表示电子在各个位置出现的概率,图画出来,就像云雾一样,可以形象地称做电子云。

21 . 原子核的组成、天然放射现象、三种射线、衰变、半衰期

⑴ 天然放射现象

放射性元素自发地发出射线的现象,叫做天然放射现象,由贝克勒尔首先发现。

⑵ 三种射线

α射线:高速氦原子核流,带正电。

β射线:高速电子流。

γ射线:波长很短的光子流,不带电。 种 类 本质 质量(u ) 电荷(e ) 速度(c ) 电离能力 穿透能力

α射线 氦核 4 +2 0.1 较强 较弱,一张纸能把它挡住

β射线 电子 1/1840 1- 0.99 中等 中等,能穿透几毫米厚的铝板

γ射线 光子 0 0 1 较弱 较强,能穿透几厘米厚的铅板

⑶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① 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序数

② 质量数=核子数=质子数+中子数

⑷ 原子核的衰变

原子核放出α粒子或β粒子,由于核电荷数变了,它就变成了另一种原子核。我们把这种变化称为原子核的衰变。

α衰变: A

A 44Z Z 22X Y + He --→

β衰变:规律:A

A 0Z Z 11X Y + e +-→

⑸ 半衰期

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叫做这种元素的半衰期。

计算公式012t T

t N N ??= ???

,其中T 为半衰期。 ① 对于同一种放射性元素,半衰期是一个定值。

② 半衰期是对大量原子核的统计规律,不是少数原子核的行为。

③ 半衰期由原子核内部自身的因素决定,跟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无关。

22 . 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核反应方程、放射性同位素及其应用

⑴ 核反应

① 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称为核反应。

② 在核反应中,遵守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⑵ 重要的人工核反应

第一次实现原子核的人工转变:4

141712781He N O H +→+(卢瑟福发现质子)

第一次人工制造放射性同位素:4

27301213150He Al P n +→+ (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人工放射性

同位素)

发现中子的核反应:9

41214260Be He C n +→+ (查德威克发现中子)

⑶ 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① 利用其射线:α射线电离性强,用于使空气电离,将静电泄出,从而消除有害静电。γ射线贯穿性强,可用于金属探伤,也可用于治疗恶性肿瘤。各种射线均可使DNA 发生突变,可用于生物工程,基因工程。

② 作为示踪原子:用于研究农作物化肥需求情况,诊断甲状腺疾病的类型,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及其功能。

③ 进行考古研究: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碳14,判定出土文物的产生年代。

23 . 放射性污染和防护

过量的射线对人体组织有破坏作用,这些破坏往往是对细胞核的破坏,有时不会马上察觉。因此,在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时,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人身安全,同时要防止放射性物质对空气、水源、用具等的污染。

24 . 核能、质量亏损、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

⑴ 核能

① 核反应中放出的能量叫做核能

② 原子核是核子凭借核力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要把它们分开,也需要能量,这就是原子的结

合能。显然,组成原子核的核子越多,它的结合能越高。因此,有意义的是它的结合能与核子数之比,称为比结合能,也叫平均结合能。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中等质量的核比结合能较大,原子核较稳定。

⑵ 质量亏损

实验表明,原子核的质量小于组成它的核子单独存在时的质量之和,这个现象叫做质量亏损。 质量亏损说明粒子形成原子核时一些质量辐射掉了。

⑶ 质能方程

爱因斯坦指出了物体的能量和质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它们的关系是2 E mc =

我们可以通过2E mc ?=?来计算质量亏损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

25 . 重核的裂变、链式反应

⑴ 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释放出核能的反应,称为裂变。

⑵ 铀核的裂变:123514489109256360n U Ba Kr 3n +→++

⑶ 在一定条件下,由重核裂变产生的中子,再引起新的裂变,就能使核裂变反应不断地进行下去。这种由重核裂变产生的中子使核裂变一代接一代继续下去的过程,叫做核裂变的链式反应。裂变物质的体积是链式反应能否进行的重要因素。只有当体积足够大时,裂变产生的中子才有足够的概率打中新原子核,使链式反应进行下去。通常把裂变物质能够发生链式反应的最小体积叫做它的临界体积,相应的质量叫做临界质量。

⑷ 核反应堆的主要组成是:

① 核燃料:用浓缩铀

② 减速剂:用石墨或重水

③ 控制棒:用镉做成(镉吸收中子的能力很强)

④ 冷却剂:用水或液态钠(把反应堆内的热量传输出去用于发电,同时使反应堆冷却,保证

安全)

⑤ 水泥防护层:用来屏蔽裂变产物放出的各种射线

26 . 轻核的聚变、可控热核反应

⑴ 两个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这样的核反应叫做核聚变。

⑵ 典型的聚变反应:2

3411120H H He n +→+

⑶ 要使轻核发生聚变,必须使它们的距离达到1510m -以内,核力才能起作用。由于原子核都带正电,要使它们接近这种程度,必须克服巨大的库仑斥力。有一种办法是把它们加热到很高的温度。当物质的温度达到几百万开尔文时,剧烈的热运动使得一部分原子核具有足够的动能,可以克服库仑斥力,碰撞时十分接近,发生聚变。因此,聚变又叫热核反应。

⑷ 受控热核反应

① 聚变与裂变相比有很多优点。第一,轻核聚变产能效率高;第二,地球上聚变燃料的储量

丰富;第三,轻核聚变更为安全清洁。

② 实现受控核聚变的难点是,地球上没有任何容器能够经受如此高的温度。为了解决这个难

题,科学家设想了两种方案,即磁约束和惯性约束。

基于教材的探究命题点

1 . 法拉第圆盘(人教版选修3-2第14页“问题与练习”第7题出现)

法拉第圆盘是人类第一台发电机模型,如图所示,铜盘安装在水平铜轴上,它的边缘正好在两磁极之间,当铜盘转动时,回路中就有电流通过。其工作原理可以从动生电动势的角度分析。将圆盘看成许多并联的辐条,每根辐条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212E BLv B L ω==;根据右手定则可以判断电流方向。

高考探究命题点:电磁感应(动生电动势)。

2 . 电磁驱动(人教版选修3-2第28页出现)

如果磁场相对于导体转动,在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使导体受到安培力的作用,安培力使导体运动起来,这种作用常称为电磁驱动。例如图中所示的装置,一个铝框放在蹄形磁铁的两个磁极间,可以绕支点自由转动。转动磁铁,可发现铝框也随着转动起来。

高考探究命题点:安培力、电磁感应(楞次定律)

3 . 电子感应加速器(人教版选修3-2第19页出现)

现代科学研究中常要用到高速电子,电子感应加速器就是利用感生电场使电子加速的设备。它的基本原理如图所示,上、下为电磁铁的两个磁极,磁极之间有一个环形真空室,电子在真空室中做圆周运动。电磁铁线圈电流的大小,方向可以变化,产生的感应电场使电子加速。上图为侧视图,下图为真空室的俯视图,如果从上向下看,电子沿逆时针方向运动。当电磁铁线圈电流的方向与图示方向一致时,电流的大小应该怎样变化才能使电子加速?

电子带负电,它在电场中受力的方向与电场方向相反。由于电子沿逆时针方向运动,所以为使电子加速,产生的电场应沿瞬时针方向。在图中,磁场方向由下向上。根据楞次定律,为使真空室中产生瞬时针方向的感生电场,磁场应该由弱变强。也就是说,为使电子加速,电磁铁中的电流应该由小变大。

高考探究命题点:电磁感应(感生电动势、楞次定律)

4 . 电流天平(人教版的选修3-1第94页“问题与练习”第3题出现)

如图所示为电流天平,可以用来测量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它的右臂挂着矩形线圈,匝数为n ,线圈的水平边长为l ,处于匀强磁场内,磁感应强度B 的方向与线圈平面垂直。当线圈中通过电流I 时,调节砝码使两臂达到平衡。然后使电流反向,大小不变,这时需要在左盘中增加质量为m 的砝码,才能使两臂再次达到新的平衡。

设电流方向未改变时,等臂天平的左盘内砝码质量为1m ,右盘内的质量为

2m ,则由等臂天平的平衡条件,有

12m g m g nIBl =-

电流方向改变后,同理可得:

()12m m g m g nIBl +=+

两式相减,可以求出2mg B nIl

=

高考探究命题点:安培力

5 .磁约束(人教版的选修3-5第89页出现)

实现核聚变需要高温,而地球上没有任何容器能够经受如此高的温度。磁约束是解决这个难题的方法之一。

带电粒子运动时在均匀磁场中会由于洛伦兹力的作用而不飞散,因此有可能利用磁场来约束参加反应的物质,这就是磁约束。如图所示是目前性能最好的一种磁约束装置,即环流器(音译为托卡马克)。

高考探究命题点: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核聚变

高中物理选修3-3知识点整理

选修3—3考点汇编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单分子油膜法测量分子直径 (2)1mol 任何物质含有的微粒数相同2316.0210A N mol -=? (3)对微观量的估算 ①分子的两种模型:球形和立方体(固体液体通常看成球形,空气分子占据的空间看成立方体) ②利用阿伏伽德罗常数联系宏观量与微观量 a.分子质量:mol A M m N = b.分子体积:mol A V v N = c.分子数量:A A A A mol mol mol mol M v M v n N N N N M M V V ρρ= === 2、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布朗运动 扩散现象) (1)扩散现象:不同物质能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说明了物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同时还说明分子 间有间隙,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布朗运动:它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的无规则运动,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 ①布朗运动的三个主要特点: 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 ②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它是由于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对 固体微小颗粒各个方向撞击的不均匀性造成的。 ③布朗运动间接地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布朗运 动、扩散现象都有力地说明物体内大量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

做无规则运动。 (3)热运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简称热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但是分子间斥力随分子间距离加大而减小得更快些,如图1中两条虚线所示。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两种力的合力又叫做分子力。在图1图象中实线曲线表示引力和斥力的合力(即分子力)随距离变化的情况。当两个分子间距在图象横坐标0r 距离时,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平衡,分子间作用力为零,0r 的数量级为1010 -m ,相当于0r 位置叫做平衡位置。当分子距离的数量级大于 m 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不 计了 4、温度 宏观上的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的温度是物体大量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273.15T t K =+ 5、内能 ①分子势能 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因此分子间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这就是分子势能。分子势能的大小与分子间距离有关,分子势能的大小变化可通过宏观量体积来反映。(0r r =时分子势能最小) 当0r r >时,分子力为引力,当r 增大时,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 当0r r <时,分子力为斥力,当r 减少时,分子力做负功,分子是能增加 ②物体的内能 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一切物体都是由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并且相互作用着的分子组成,因此任何物体都是有内能的。(理想气体的内能只取决于温度) ③改变内能的方式

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详细全总结(史上最全)

【精品文档,百度专属】完整的知识网络构建,让复习备考变得轻松简单! (注意:全篇带★需要牢记!) 高 中 物 理 重 要 知 识 点 总 结 (史上最全)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注意:全篇带★需要牢记!) 一、力物体的平衡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 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 4.摩擦力 (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及题型总结

第五章曲线运动 一、知识点 (一)曲线运动的条件:合外力与运动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 (二)曲线运动的研究方法: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平行四边形定则、三角形法则) (三)曲线运动的分类:合力的性质(匀变速:平抛运动、非匀变速曲线:匀速圆周运动) (四)匀速圆周运动 1受力分析,所受合力的特点:向心力大小、方向 2向心加速度、线速度、角速度的定义(文字、定义式) 3向心力的公式(多角度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转)(五)平抛运动 1受力分析,只受重力 2速度,水平、竖直方向分速度的表达式;位移,水平、竖直方向位移的表达式 3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位移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五)离心运动的定义、条件 二、考察内容、要求及方式 1曲线运动性质的判断:明确曲线运动的条件、牛二定律(选择题)2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动态变化:熟练掌握匀速圆周运动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选择、填空) 3匀速圆周运动中物理量的计算:受力分析、向心加速度的几种表

示方式、合力提供向心力(计算题) 3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分运动与和运动的等时性、等效性(选择、填空) 4平抛运动相关:平抛运动中速度、位移、夹角的计算,分运动与和运动的等时性、等效性(选择、填空、计算) 5离心运动:临界条件、最大静摩擦力、匀速圆周运动相关计算(选择、计算) 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 一、知识点 (一)行星的运动 1地心说、日心说:内容区别、正误判断 2开普勒三条定律:内容(椭圆、某一焦点上;连线、相同时间相同面积;半长轴三次方、周期平方、比值、定值)、适用范围(二)万有引力定律 1万有引力定律:内容、表达式、适用范围 2万有引力定律的科学成就 (1)计算中心天体质量 (2)发现未知天体(海王星、冥王星) (三)宇宙速度:第一、二、三宇宙速度的数值、单位,物理意义(最小发射速度、最大环绕速度;脱离地球引力绕太阳运动;脱离太阳系)

高中物理选修32知识点详细汇总

电磁感应现象愣次定律 一、电磁感应 1.电磁感应现象 只要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回路中就有电流产生,这种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做电磁感应。 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2.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闭合回路中磁通量发生变化 3. 磁通量变化的常见情况(Φ改变的方式): ①线圈所围面积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的部分导线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导致Φ变化;其实质也是B不变而S 增大或减小 ②线圈在磁场中转动导致Φ变化。线圈面积与磁感应强度二者之间夹角发生变化。如匀强磁场中转动的矩形线圈就是典型。 ③磁感应强度随时间(或位置)变化,磁感应强度是时间的函数;或闭合回路变化导致Φ变化 (Φ改变的结果):磁通量改变的最直接的结果是产生感应电动势,若线圈或线框是闭合的.则在线圈或线框中产生感应电流,因此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就是: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4.产生感应电动势的条件: 无论回路是否闭合,只要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线圈中就有感应电动势产生,产生感应电动势的那部分导体相当于电源. 电磁感应现象的实质是产生感应电动势,如果回路闭合,则有感应电流,如果回路不闭合,则只能出现感应电动势, 而不会形成持续的电流.我们看变化是看回路中的磁通量变化,而不是看回路外面的磁通量变化 二、感应电流方向的判定 1.右手定则:伸开右手,使拇指跟其余的四指垂直且与手掌都在同一平面内,让磁感线垂直穿过手心,手 掌所在平面跟磁感线和导线所在平面垂直,大拇指指向导线运动的方向, 四指所指的方向即 为感应电流方向(电源). 用右手定则时应注意: ①主要用于闭合回路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与感应电流的方向判定, ②右手定则仅在导体切割磁感线时使用,应用时要注意磁场方向、运动方向、感应电流方向三者互相垂直. ③当导体的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不垂直时,拇指应指向切割磁感线的分速度方向. ④若形成闭合回路,四指指向感应电流方向;若未形成闭合回路,四指指向高电势. ⑤“因电而动”用左手定则.“因动而电”用右手定则. ⑥应用时要特别注意:四指指向是电源内部电流的方向(负→正).因而也是电势升高的方向;即:四指指向正极。 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是磁通量发生变化引起感应电流的特例,所以判定电流方向的右手定则也是楞次定律的一个特例.用右手定则能判定的,一定也能用楞次定律判定,只是对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而产生感应电流方向的判定用右手定则更为简便. 2.楞次定律 (1)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感应电流的) 磁场 (总是) 阻碍 (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原因产生结果;结果阻碍原因。 (定语) 主语 (状语) 谓语 (补语) 宾语 (2)对“阻碍”的理解注意“阻碍”不是阻止,这里是阻而未止。阻碍磁通量变化指: 磁通量增加时,阻碍增加(感应电流的磁场和原磁场方向相反,起抵消作用); 磁通量减少时,阻碍减少(感应电流的磁场和原磁场方向一致,起补偿作用),简称“增反减同”. (3)楞次定律另一种表达:感应电流的效果总是要阻碍 ...).产生感应电流的原因. (F安方向就起到阻 ..(.或反抗

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详细全总结(史上最全)

完整的知识网络构建,让复习备考变得轻松简单! (注意:全篇带★需要牢记!) 物 理 重 要 知 识 点 总 结 (史上最全)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注意:全篇带★需要牢记!) 一、力物体的平衡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因为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因为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但在地球表面附近,能够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1)产生原因:因为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 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相关,单位是N/m. 4.摩擦力 (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有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能够相同也能够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 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能够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 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 N实行计算,其中F 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

人教版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时间和位移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知识点总结 了解打点计时器的构造;会用打点计时器研究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通过分析纸带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及其某时刻的速度;学会用图像法、列表法处理实验数据。 一、实验目的 1.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学会用打上的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 3.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二、实验原理 ⑴电磁打点计时器 ①工作电压:4~6V的交流电源 ②打点周期:T=0.02s,f=50赫兹 ⑵电火花计时器 ①工作电压:220V的交流电源 ②打点周期:T=0.02s,f=50赫兹 ③打点原理:它利用火花放电在纸带上打出小孔而显示点迹的计时器,当接通220V的交流电源,按下脉冲输出开关时,计时器发出的脉冲电流经接正极的放电针、墨粉纸盘到接负极的纸盘轴,产生电火花,于是在纸带上就打下一系列的点迹。 ⑵由纸带判断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 0、1、2…为时间间隔相等的各计数点,s1、s2、s3、…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若△s=s2-s1=s3-s2=…=恒量,即若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则与纸带相连的物体的运动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⑶由纸带求物体运动加速度的方法

三、实验器材 小车,细绳,钩码,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或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导线两根,纸带,米尺。 四、实验步骤 1.把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如图所示。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并在细绳的另一端挂上合适的钩码,试放手后,小车能在长木板上平稳地加速滑行一段距离,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让小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 取下纸带, 换上新纸带, 重复实验三次。 4.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头的比较密集的点子, 确定好计数始点0, 标明计数点,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两点间的距离,用逐差法求出加速度值,最后求其平均值。也可求出各计数点对应的速度, 作v-t图线, 求得直线的斜率即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五、注意事项 1.纸带打完后及时断开电源。 2.小车的加速度应适当大一些,以能在纸带上长约50cm的范围内清楚地取7~8个计数点为宜。 3.应区别计时器打出的轨迹点与人为选取的计数点,通常每隔4个轨迹点选1个计数点,选取的记数点不少于6个。 4.不要分段测量各段位移,可统一量出各计数点到计数起点0之间的距离,读数时应估读到毫米的下一位。 常见考法 纸带处理时高中遇到的第一个实验,非常重要,在平时的练习中、月考、期中、期末考试均会高频率出现,以致在学业水平测试和高考中也做为重点考察内容,是选择、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同学们要引起重视。 误区提醒 要注意的就是会判断纸带的运动形式、会计算某点速度、会计算加速度,在运算的过

高中物理选修3-3知识点归纳

选修3-3知识点归纳 2017-11-15 一、分子动理论 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阿伏伽德罗第一个认识到物体是由 分子组成的。 ①分子大小数量级10-10m ②A N M m 摩分子=(对固体液体气体) A N V V 摩分子=(对固体和液体) 摩摩物物V M V m ==ρ 2、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①S V d 纯油酸=,V 为纯油酸体积,而不能是油酸溶液体积。 ②实验的三个假设(或近似):分子呈球形;一个一个整齐地紧密排列;形成单分子层油膜。 3、分子热运动: ①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称为热运动,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得到。 ②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证实分子永不停息作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还说明了分子间存在间隙。 ③布朗运动是固体小颗粒在液体或气体中的运动,反映了液体分子或气体分子无规则运动。颗粒越小、 温度越高,现象越明显。从阳光中看到教室中尘埃的运动不是布朗运动。 4、分子力: ①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都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距离的减小而增大,斥力总比引力变化得快。 ②当r=r 0=10-10m 时,引力=斥力,分子力为零;当r>r 0,表现为引力;当r

关于高二物理知识点汇总高二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二物理知识点汇总2017高二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总结高二物理中所涉及到的物理知识是物理学中的最基本的知识,学好高二物 理的相关知识点尤其重要,下面是学而思的2017高二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上学期物理知识点 一、三种产生电荷的方式: 1、摩擦起电:(1)正点荷: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2)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3)实质:电子从一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 2、接触起电:(1)实质:电荷从一物体移到另一物体;(2)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后电荷平分;(3)、电荷的中和:等量的异种电荷相互接触,电荷相合抵消而对外不显电性,这种现象叫电荷的中和; 3、感应起电: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1)电荷的基本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2)实质:使导体的电荷从一部分移到另一部分;(3)感应起电时,导体离电荷近的一端带异种电荷,远端带同种电荷; 4、电荷的基本性质:能吸引轻小物体; 二、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被创生,亦不能被消失,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不变。 三、元电荷: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叫元电荷,用e表示。1、e=1.610-19c;2、一个质子所带电荷亦等于元电荷;3、任何带电物体所带电荷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四、库仑定律: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跟它们所带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电荷间的这种力叫库仑力,1、计算公式:F=kQ1Q2/r2(k=9.0109N.m2/kg2)2、库仑定律只适用于点电荷(电荷的体积可以忽略不计)3、库仑力不是万有引力; 五、电场:电场是使点电荷之间产生静电力的一种物质。1、只要有电荷存在,在电荷周围就一定存在电场;2、电场的基本性质: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静止、运动)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叫电场力;3、电场、磁场、重力场都是一种物质

最详细的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经典版)

第一章、力 一、力F: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单位:牛(N) 2、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但它们不在同一物体上,不是平衡力。作用力与 反作用力是同性质的力,有同时性。 二、力的分类: 1、按按性质分:重力G、弹力N、摩擦力f 按效果分: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 按研究对象分:外力、内力。 2、重力G:由于受地球吸引而产生,竖直向下。G=mg 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与形状有关。质量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上,不一定在物体上。 弹力:由于接触形变而产生,与形变方向相反或垂直接触面。F=k×Δx 摩擦力f:阻碍相对运动的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f=μN(N不是G,μ表示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只与材料有关,与重力、压力无关。) 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滑动摩擦。 静摩擦力:用二力平衡来计算。 用一水平力推一静止的物体并使它匀速直线运动,推力F与摩擦力f的关系如图所示。 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以分力F1、F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可用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表示。 |F1-F2|≤F合≤F1+F2 F合2=F12+F22+ 2F1F2cosQ 平动平衡:共点力使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解题方法:先受力分析,然后根据题意建立坐标 系,将不在坐标系上的力分解。如受力在三个以 内,可用力的合成。 利用平衡力来解题。 F x合力=0 F y合力=0 注:已知一个合力的大小与方向,当一个分力的 方向确定,另一个分力与这个分力垂直是最小 值。 转动平衡: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 解题方法:先受力分析,然后作出对应力的力臂(最长力臂是指转轴到力的作用点的直线距离)。分析正、负力矩。 利用力矩来解题:M合力矩=FL合力矩=0 或M正力矩= M负力矩 第二章、直线运动

高中物理选修3-2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选修3-2知识点总结 第四章 电磁感应 1.两个人物:a.法拉第:磁生电 b.奥斯特:电生磁 2.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a.闭合电路 b.磁通量发生变化 注意:①产生感应电动势的条件是只具备b ②产生感应电动势的那部分导体相当于电源 ③电源内部的电流从负极流向正极 3.感应电流方向的判定: (1)方法一:右手定则 (2)方法二:楞次定律:(理解四种阻碍) ①阻碍原磁通量的变化(增反减同) ②阻碍导体间的相对运动(来拒去留) ③阻碍原电流的变化(增反减同) ④面积有扩大与缩小的趋势(增缩减扩) 4.感应电动势大小的计算: (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A 、内容:闭合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 B 、表达式:t n E ??=φ (2)磁通量发生变化情况 ①B 不变,S 变,S B ?=?φ ②S 不变,B 变,BS ?=?φ ③B 和S 同时变,12φφφ-=? (3)计算感应电动势的公式 ①求平均值:t n E ??=φ ②求瞬时值:BLv E =(导线切割类) ③导体棒绕某端点旋转:ω22 1BL E = 5.感应电流的计算: 瞬时电流:总 总R BLv R E I = = (瞬时切割) 6.安培力的计算: 瞬时值:r R v L B BIL F +==22 7.通过截面的电荷量:r R n t I q +?= ?=φ 注意:求电荷量只能用平均值,而不能用瞬时值 8.自感: (1)定义:是指由于导体本身的电流发生变化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 (2)决定因素:线圈越长,单位长度上的匝数越多,截面积越大,它的自感系数就越大。另外,有铁芯的线圈自感系数比没有铁芯时大得多。 (3)类型:通电自感和断电自感 (4)单位:亨利(H )、毫亨(mH)、微亨(H μ) (5)涡流及其应用 ①定义:变压器在工作时,除了在原副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外,变化的磁通量也会在哎铁芯中产生感应电流。一般来说,只要空间里有变化的磁通量,其中的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我们把这种感应电流叫做涡流 ②应用:a.电磁炉b.金属探测器,飞机场火车站安全检查、扫雷、探矿 接通电源的瞬间,灯泡A 1较慢地亮起来。 断开开关的瞬间,灯 泡A 逐渐变暗。

(完整版)高中物理知识点清单(非常详细)

高中物理知识点清单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一节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一、质点、参考系 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它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2.参考系: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选定用来作为参考的物体.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通常以地面或相对于地面不动的物体为参考系来研究物体的运动. 二、位移和速度 1.位移和路程 (1)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用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2)路程是物体运动路径的长度,是标量. 2.速度 (1)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 =x t ,是矢量.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矢量. 3.速率和平均速率 (1)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2)平均速率: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 三、加速度 1.定义式:a =Δv Δt ;单位是m/s 2 . 2.物理意义: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 3.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 考点一 对质点模型的理解 1.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2.物体能否被看做质点是由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决定的,并非依据物体自身大小来判断. 3.物体可被看做质点主要有三种情况: (1)多数情况下,平动的物体可看做质点. (2)当问题所涉及的空间位移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可以看做质点. (3)有转动但转动可以忽略时,可把物体看做质点. 考点二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 平均速度与位移和时间有关,表示物体在某段位移或某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瞬时速度与位置或时刻有关,表示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快慢程度. 2.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联系 (1)瞬时速度是运动时间Δt →0时的平均速度. (2)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相等. 考点三 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的关系

高中物理选修32知识点详细讲解版

第一章电磁感应知识点总结 一、电磁感应现象 1、电磁感应现象与感应电流 . (1)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做电磁感应现象。 (2)由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二、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1、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闭合电路 .......。 ....中磁通量发生变化 2、产生感应电流的方法 . (1)磁铁运动。 (2)闭合电路一部分运动。 (3)磁场强度B变化或有效面积S变化。 注:第(1)(2)种方法产生的电流叫“动生电流”,第(3)种方法产生的电流叫“感生电流”。不管是动生电流还是感生电流,我们都统称为“感应电流”。 3、对“磁通量变化”需注意的两点 . (1)磁通量有正负之分,求磁通量时要按代数和(标量计算法则)的方法求总的磁通量(穿过平面的磁感线的净条数)。 (2)“运动不一定切割,切割不一定生电”。导体切割磁感线,不是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的充要条件,归根结底还要看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是否发生变化。 4、分析是否产生感应电流的思路方法 . (1)判断是否产生感应电流,关键是抓住两个条件: ①回路是闭合导体回路。 ②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注意:第②点强调的是磁通量“变化”,如果穿过闭合导体回路的磁通量很大但不变化,那么不论低通量有多大,也不会产生感应电流。 (2)分析磁通量是否变化时,既要弄清楚磁场的磁感线分布,又要注意引起磁通量变化的三种情况: ①穿过闭合回路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发生变化。②闭合回路的面积S发生变化。 ③磁感应强度B和面积S的夹角发生变化。 三、感应电流的方向 1、楞次定律. (1)内容: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①凡是由磁通量的增加引起的感应电流,它所激发的磁场阻碍原来磁通量的增加。 ②凡是由磁通量的减少引起的感应电流,它所激发的磁场阻碍原来磁通量的减少。 (2)楞次定律的因果关系: 闭合导体电路中磁通量的变化是产生感应电流的原因,而感应电流的磁场的出现是感应电流存在的结果,简要地说,只有当闭合电路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才会有感应电流的磁场出现。 (3)“阻碍”的含义 . ①“阻碍”可能是“反抗”,也可能是“补偿”. 当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原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就与原磁场的方向相反,感应电流的磁场“反抗”原磁通量的增加;当原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的磁场就与原磁场的方向相同,感应电流的磁场“补偿”原磁通量的减少。(“增反减同”) ②“阻碍”不等于“阻止”,而是“延缓”. 感应电流的磁场不能阻止原磁通量的变化,只是延缓了原磁通量的变化。当由于原磁通量的增加引

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大全

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大全 从初中进入高中以后,就会慢慢觉得物理公式比以前更难学习了,其实学透物理公式并不是难的事情,以下是我整理的物理公式内容,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作为参考借鉴。 基本符号 Δ代表'变化的 t代表'时间等,依情况定,你应该知道' T代表'时间' a代表'加速度' v。代表'初速度' v代表'末速度' x代表'位移' k代表'进度系数' 注意,写在字母前面的数字代表几倍的量,写在字母后面的数字代表几次方. 运动学公式 v=v。+at无需x时 v2=2ax+v。2无需t时 x=v。+0.5at2无需v时 x=((v。+v)/2)t无需a时 x=vt-0.5at2无需v。时 一段时间的中间时刻速度(匀加速)=(v。+v)/2

一段时间的中间位移速度(匀加速)=根号下((v。2+v2)/2) 重力加速度的相关公式,只要把v。当成0就可以了.g一般取10 相互作用力公式 F=kx 两个弹簧串联,进度系数为两个弹簧进度系数的倒数相加的倒数 两个弹簧并联,进度系数连个弹簧进度系数的和 运动学: 匀变速直线运动 ①v=v(初速度)+at ②x=v(初速度)t+?at平方=v+v(初速度)/2×t ③v的平方-v(初速度)的平方=2ax ④x(末位置)-x(初位置)=a×t的平方 自由落体运动(初速度为0)套前面的公式,初速度为0 重力:G=mg(重力加速度)弹力:F=kx摩擦力:F=μF(正压力)引申:物体的滑动摩擦力小于等于物体的最大静摩擦 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考总复习知识网络一览表物理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F1⊥F2时: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注: (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四、动力学(运动和力)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r} 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 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P175〕 5.机械波、横波、纵波〔见第二册P2〕 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 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 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 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见第二册P21〕} 注: (1)物体的固有频率与振幅、驱动力频率无关,取决于振动系统本身;

高中物理选修3-2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电磁感应 1.磁通量 穿过某一面积的磁感线条数;标量,但有正负;Φ=BS·sinθ;单位Wb,1Wb=1T·m2。 2.电磁感应现象 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产生的电动势叫感应电动势;产生的条件是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3.感生电场 变化的磁场在周围激发的电场。 4.感应电动势 分为感生电动势和动生电动势;由感生电场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称为感生电动势,由于导体运动而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称为动生电动势;产生感应电动势的导体相当于电源。 5.楞次定律 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判定感应电流和感应电动势方向的一般方法;适用于各种情况的电磁感应现象。 6.右手定则 让磁感线垂直穿过手心,大拇指指向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的方向,四指的指向就是导体内部产生的感应电流或感应电动势的方向;仅适用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情况。 7.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

成正比;E=n t? ?Φ。 8.动生电动势的计算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特殊情况;E=Blv·sinθ。 9.互感 两个相互靠近的线圈中,有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它所产生的变化的磁场会在另一个线圈中产生感生电动势,这种现象叫做互感,这种电动势叫做互感电动势;变压器的原理。10.自感 由于导体本身的电流发生变化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11.自感电动势 由于自感而产生的感应电动势;自感电动势阻碍导体自身电流的变化;大小正比于电流的变化率;E=L t I ? ?;日光灯的应用。12.自感系数 上式中的比例系数L叫做自感系数;简称自感或电感;正比于线圈的长度、横截面积、匝数;有铁芯比没有时要大得多。13.涡流 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在附近导体中产生的感应电流,这种电流在导体内自成闭合回路,很像水的漩涡,因此称作涡电流,简称涡流。 第二章直流电路 1.电流 电荷的定向移动;单位是安,符号A;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 方向为正方向;宏观定义I= t q;微观解释I=neSv,n为单位体积

高中物理知识点汇总(带经典例题)

高中物理必修1 运动学问题是力学部分的基础之一,在整个力学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本章是讲运动的初步概念,描述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贯穿了几乎整个高中物理内容,尽管在前几年高考中单纯考运动学题目并不多,但力、电、磁综合问题往往渗透了对本章知识点的考察。近些年高考中图像问题频频出现,且要求较高,它属于数学方法在物理中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专题一:描述物体运动的几个基本本概念 ◎知识梳理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形式。 2.参考系: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系。 对同一物体的运动,若所选的参考系不同,对其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 3.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它是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为使问题简化,而引入的理想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视为质点的依据,如:公转的地球可视为质点,而比赛中旋转的乒乓球则不能视为质点。’ 物体可视为质点主要是以下三种情形: (1)物体平动时; (2)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限度时; (3)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 4.时刻和时间 (1)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对应于位置、瞬时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通常说的“2秒末”,“速度达2m/s时”都是指时刻。 (2)时间是两时刻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段。对应位移、路程、冲量、功等过程量.通常说的“几秒内”“第几秒内”均是指时间。 5.位移和路程 (1)位移表示质点在空间的位置的变化,是矢量。位移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有向线段的长度,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当物体作直线运动时,可用带有正负号的数值表示位移,取正值时表示其方向与规定正方向一致,反之则相反。 (2)路程是质点在空间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在确定的两位置间,物体的路程不是唯一的,它与质点的具体运动过程有关。 (3)位移与路程是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是过程量,二者都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并不等于路程,只有当质点做单方向直线运动时,二者才相等。6.速度 (1).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方向和快慢的物理量。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其大小叫速率。 (3).平均速度:物体在某段时间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粗略描述运动快慢的。 ①平均速度是矢量,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高二物理知识点汇总高二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二物理知识点汇总2017高二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二物理中所涉及到的物理知识是物理学中的最基本的知识,学好高二物理的相关知识点尤其重要,下面是学而思的2017高二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上学期物理知识点 一、三种产生电荷的方式: 1、摩擦起电:(1)正点荷: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2)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3)实质:电子从一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 2、接触起电:(1)实质:电荷从一物体移到另一物体;(2)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后电荷平分;(3)、电荷的中和:等量的异种电荷相互接触,电荷相合抵消而对外不显电性,这种现象叫电荷的中和; 3、感应起电: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1)电荷的基本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2)实质:使导体的电荷从一部分移到另一部分;(3)感应起电时,导体离电荷近的一端带异种电荷,远端带同种电荷; 4、电荷的基本性质:能吸引轻小物体; 二、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被创生,亦不能被消失,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不变。 三、元电荷: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叫元电荷,用e表示。1、e=;2、一个质子所带电荷亦等于元电荷;3、任何带电物体所带电荷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五、电场:电场是使点电荷之间产生静电力的一种物质。1、只要有电荷存在,在电荷周围就一定存在电场;2、电场的基本性质: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静止、运动)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叫电场力;3、电场、磁场、重力场都是一种物质 六、电场强度:放入电场中某点的电荷所受电场力F跟它的电荷量Q的比值叫该点的电场强度;1、定义式:E=F/q;E是电场强度;F是电场力;q是试探电荷;2、电场强度是矢量,电场中某一点的场强方向就是放在该点的正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与负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相反)3、该公式适用于一切电场;4、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公式:E=kQ/r2 七、电场的叠加:在空间若有几个点电荷同时存在,则空间某点的电场强度,为这几个点电荷在该点的电场强度的矢量和;解题方法:分别作出表示这几个点电荷在该点场强的有向线段,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场强; 八、电场线:电场线是人们为了形象的描述电场特性而人为假设的线。1、电场线不是客观存在的线;2、电场线的形状:电场线起于正电荷终于负电荷;G:\用锯木屑观测电场线.DAT(1)只有一个正电荷:电场线起于正电荷终于无穷 远;(2)只有一个负电荷:起于无穷远,终于负电荷;(3)既有正电荷又有负电荷:起于正电荷终于负电荷;3、电场线的作用:1、表示电场的强弱:电场线密则电场强(电场强度大);电场线疏则电场弱电场强度小);2、表示电场强度的方向:电场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场强方向;4、电场线的特点:1、电场线不是封闭曲线;2、同一电场中的电场线不向交; 九、匀强电场:电场强度的大小、方向处处相同的电场;匀强电场的电场线平行、且分布均匀;1、匀强电场的电场线是一簇等间距的平行线;2、平行板电容器间的电是匀强电场;场

人教版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 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 7.合位移:s=(x2+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注: (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 体运动的合成;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