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学基础题库(全9章)含答案整理

心理学基础题库(全9章)含答案整理

心理学基础题库(全9章)含答案整理
心理学基础题库(全9章)含答案整理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当刺激作用于神经时,神经元就会从比较静息的状态转化为比较活跃的状态,这就是__。神经冲动

2、一次神经冲动产生的过程,基本上是由于刺激导致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从而使膜外膜内的正负离子移动而导致膜内外电位差发生变化的过程,因此,神经冲动会用__来说明。动作电位

3、神经冲动的传导在细胞内主要是__传导,在细胞间主要是__传导。电传导、化学传导。

4、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互接触的部位叫__,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借助于__来完成的。突触,神经递质。

5、神经递质主要起两种作用,一种叫__,另一种是__。兴奋,抑制。

6、反射是指有机体借助神经系统对刺激做出的有规律的反应。以脑为核心的神经系统的一切活动都是通过__方式来实现的。神经回路是处理信息的基本单元,最简单的神经回路是__。反射,反射弧。

7、一般情况下,当人在恐惧和愤怒等情绪状态下,__使躯体兴奋起来,它能加速心脏的跳动、能让肝脏释放更多的血糖以便肌肉利用、能减缓消化器官的活动,以便于采取搏斗和逃走的行动。交感神经。

8、大脑皮层有四个脑区,分别是:___、__、__、__。负责控制躯体运动和类似筹划、决策、目标设定等高级的认知活动的是__;__主要负责触觉、痛觉和温度觉;__主要是视觉中枢;颞叶主要是__。

额叶、顶叶、枕叶、颞叶;额叶,顶叶,枕叶,听觉中枢。

9、在功能上,大多数人与__相关的机能已一侧化到左半球,我们说话、阅读、写字主要是左半球完成。语言。

10、巴甫洛夫认为,条件作用可以是用刺激唤起特定反射的兴奋过程,也可以是用刺激__原本可能会产生的反射的过程。条件抑制包括:__;无条件抑制包括:__。抑制。消退抑制、延迟抑制;外抑制、超限抑制。

11、条件反射形成的最佳条件是:在铃响(信号刺激)后的0.5秒时,呈现食物(无条件刺激),两者的__是重要的条件,也叫条件作用。后来的研究进一步发现,__是影响经典条件作用形成的重要因素。相邻性,相倚性。

12、在心理学上,当一个反应的概率由在其之前的事件决定的时候,其行为被归类为应答性的;当一个反应的概率依赖于随后事件的时候,其行为被归类为__。操作性的。

13、巴甫洛夫的经典型条件反射是__,行为是对其之前出现的刺激的应答。另一位心理学大师斯金纳系统研究了人类的另一种学习——操作性反应,并认为行为是被其之后的刺激__的。应答性的,强化。

14、对行为起动力作用的个体因素很多,如:__、__、__、__、__等。需要动机、意志、价值观、理想信念、情绪。

15、意识分为正常意识状态和异常意识状态;__是意识活动的基本状态。注意

16、一般把对信息的加工过程叫__,主要包括:__、记忆、__、__和言语等心理活动。认知过程,感知觉,思维、想象

17、__决定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的选择与偏向。

18、人如果把意识指向自己内部的大脑加工过程,这是对认知的认知,也叫__

。元认知,

19、__是一个人对自己和对方的心理状态的认识,并由此对相应行为做出因果性的预测和解释。心理理论

20、心理学上研究个体差异心理的主要两个方面是__,__。能力,人格。

21、如果说,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那心理学研究的行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__;另一类是__。内隐行为,外显行为。

22、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__。个体行为及行为背后的心理过程,或:心理现象。

23、个体心理现象主要包括五大方面:需要动机和意志,意识和注意,认知过程,情绪和情感,__。能力和人格。

24、精神分析的创始人是__,它认为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应该是__。弗洛伊德,潜意识。

25、采用多种先进的脑成像技术,研究认知活动、大脑神经元电生理反应和行为三者之间关系的科学是__。认知神经科学

二、选择题

1.科学心理学诞生于()。b

A.1864年B.1879年 C.1903年 D.1920年

2 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a

A 冯特

B 韦伯

C 费希纳

D 艾宾浩斯

3.在心理学研究中,用可以测量的行为来推测看不到的(),是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c

A思维 B 脑电 C心理 D 情绪

4.人本主义心理学号称“第三势力”,主张以正常人为研究对象,研究的目的应是了解人性潜能,追求自我实现。下面()是人本主义代表。c

A 皮亚杰

B 苛勒

C 马斯洛

D 科胡特

5.负责控制躯体运动和类似筹划、决策、目标设定等高级的认知活动的是()。a

A 额叶

B 顶叶

C 枕叶

D 颞叶

三、名词解释

1.反射弧,以脑为核心的神经系统的一切活动都是以反射方式实现的。执行反射的全部结构叫反射弧。反射弧一般包括五部分:感受器、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联络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效应器。在实际活动中,执行反射的结构装置是环状的,所以也叫反射环。

2、正强化和负强化,行为之后是增加了刺激,结果使这个行为在以后发生的概率提高,这叫正强化。行为之后取消了厌恶刺激,也能让行为发生的概率增加,这是负强化。

3、精神分析,是奥地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创建的治疗神经症的一种方法。

四、简答题

1.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P4—9 (一)到(五))答:心理学是研究的对象是心理现象,是个体行为及行为背后的心理活动。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心理动力包括需要、动机、价值观、世界观、理想、兴趣等;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注意、感知觉、记忆、思维等)、情绪过程、意志过程;心理特征包括:能力和人格。

2.心理学家进行研究的目标是什么?

P10—12 (一)到(五))答:一般来说,人类渴望了解和解释自己行为、更渴望控制和改善自己的行为,心理学家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和探索,找出如下五个问题的答案:(一)一种行为的本质是什么?(描述行为)(二)这种行为为什么会产生?(解释行为)(三)这种行为将在什么时候更容易发生呢?(预测行为)(四)影响这种行为的条件包括哪些?(控制行为)(五)怎样才能使这种行为发生变化呢?(改善行为)

3.人的心理的实质是什么?

(P14)答:心理是脑的机能,是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人的心理活动就其产生的方

式来说都是脑的反射活动,但就其内容来说,都是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

4.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有哪些?(包括:代表人、产生时代、心理学研究的对象、研究方法、基本观点、评价)(P26—37)

一.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铁钦纳,该学派于19世纪末产生于德国。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该学派是用实验法独立研究心理学问题的学派,促进了西方心理学派的兴起和美国心理学的发展。它的研究成果已经成为现代心理学组成部分。但由于它确定的研究对象过于狭窄并陷入元素主义与内省主义境地,因而遭到许多心理学家的反对。二.机能主义美·威廉詹姆斯。19世纪末在美国兴起。研究对象:意识的过程。基本观点:意识是对环境适应的产物,认知,行为是适应环境的手段。这一观点推动了美国的心理学研究面向实际,也吸引了大批一般民众的注意。三.行为主义学于1913年产生于美国,其创始人是华生,杰出代表人还有斯金纳、班杜拉。研究对象是人的行为,并提出“刺激—反应”(S—R)的行为公式。行为主义认为,人的行为是刺激-反应之间连结建立的后果。促进了心理学的广泛应用和程序教学的开展,但陷入了还原论和机械论的境地。四.格式塔学派该学派1912年创建于德国,韦特海默、考夫卡、柯勒。研究对象:意识和行为。研究方法:知觉场。基本观点:心理意识是整体的或完整的。他们这种重视整体的观点和强调各部分之间动态的联系以及对创造性思维的认识,对后来心理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该学派否认过去经验的作用,陷入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境地。五.精神分析学派 19世纪末,弗洛伊德。研究对象:潜意识。研究方法:临床实践。基本观点:人格的三种构成相互作用,三者通常处于平衡状态,平衡被破坏,则导致精神病。精神分析学派重视潜意识与心理治疗,扩大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以沙利文为代表的一批心理学家反对弗洛伊德的本能说、泛性论和人格结构论,强调文化背景和社会因素对精神病产生和人格发展的影响,在美国形成了新精神分析学。六.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代表人还有罗杰。研究对象:人的价值和潜能的发展。基本观点:人的本质是善良的,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和巨大的心理潜能,只要有适当的环境和教育,人们就会完善自己、发挥创造潜能,达到某些积极的社会目的。扩大科学研究的范围,以解决过去一直排除在心理学研究范围之外的人类信念和价值问题。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一门尚处于发展中的学说,其理论体系还不完备,他们对人的一些研究还停留在关于人性的抽象议论上,因而不能揭示人的心理本质规律。七.认知心理学皮亚杰,20世纪初。研究对象:人的认知过程。研究方法:实验。基本观点:学习的实质是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认知结构不断建构的过程。认知心理学派的理论含有辩证法

5 的因素,对反对行为主义的机械论、弗洛伊德主义的非理性主义有积极的意义,但他们把人的心理看成是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加以研究,在心理学界依然存在争论。八.认知神经科学布罗卡,19世纪后叶,研究对象:脑认知功能模块的实验性分离,意识和无意识的闹机制,学习与记忆的脑机制,个别差异的脑机制。研究方法:1、对机能进化水平不同的动物进行基因水平、蛋白分子水平、细胞突触水平、行为的神经网络水平等多层次的神经生物学研究;2、对脑损伤病人进行神经心理学临床研究;3、对正常人进行脑功能成像研究。评价:其研究结果对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建构和内容研究有巨大的影响。

一、填空题

1、需要是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的状态。

2、(马斯洛)提出需要层次论,最有力量的需要是(生理)需要。

3、(韦纳)对动机的归因理论作了系统研究,指出归因的三个纬度是(内外源性)、(稳定性)、(可控性)。

4、马斯洛认为,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即(生理)、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5、人的社会心理需要包括(成就需要)、(成功恐惧)、(交往需要)。

6、若一个学生长期处于消极的归因状态,如总是把失败归因于(能力)这样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则不仅减低动机,也会有碍于人格的成长。

7、在期望理论中,(效价)指人们对所从事的工作、学习任务或者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意义的判断,即目标对个人的价值或目标吸引力;( 期望值 )指个体对实现目标的可能性的估计,即目标实现的主观概率。若V(效价)和(期望值)都很高,说明激励价值目标高、意义大,有吸引力,那么激励的力量(动机强度)就大,反之,就激励不了人。

8、在双因素理论中,包括的两个因素是(保健因素)、(激励因素)。

9、意志行动的两个基本阶段是(准备)、(执行);意志行动中的四种冲突是(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多重趋避冲突)。

二、单项选择题

1、(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而非指活动本身。

A需要 B动机C意志D情绪

2、(自我实现的需要)力求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

成为所期望的人物,实现自己理想。

A安全的需要B爱与归属的需要C生理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

3、能够引起有机体的定向活动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叫(诱因)

A内驱力B诱因C需要D爱好

4、动机和行为的关系表现在(A)

A同一行为可以由不同动机引起

B同一行为必须由同一动机引起

C同一行为必须由不同动机引起

D不同行为必须由不同动机引起

5、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境界是()

A每个人都能达到的B大多数人都能达到的

C少数人能够达到的D没有人能够达到的

三、多项选择题

1、需要是(AB)

A、是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

B、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C、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D、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

2、可以激发动机的因素有(AD)

A、需要B内驱力C情绪D诱因

3、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强调个体内部的积极力量,他将人的动机分为匮乏动机和成长动机。匮乏动机是指个体试图恢复自己生理和心理平衡状态的动机,在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便趋于消失。而成长动机是被高级需要所驱使的动机,是指个体试图超过他以往成就的动机。

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缺失性需要是(ABCD)

A、在种族和个体发展过程中早期出现的需要

B、力量强的需要

C、关系到个体生存的需要

D、有益于健康、长寿和精力旺盛的需要

4、社会需要包括(ABD)的需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