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伊斯兰教法关于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的规定

伊斯兰教法关于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的规定

伊斯兰教法关于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的规定

从恩霖

中国穆斯林,1996.5

[关键词] 伊斯兰教法研究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不可再生的有限资源和十分宝贵的财富。当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对土地的利用和保护。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耕地后备资源有限,土地问题尤其是耕地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我国早在十年前就颁布了《土地管理法》,并于1991年开始将6月25日定为“土地日”。可见土地对国计民生的重要性。因此,本文试就伊斯兰教法中关于开垦荒地和利用、管理土地等有关问题做一浅释。

伊斯兰教历来重视土地的科用和植被的保护。教法强调,充分利用土地并加以精耕细作,扩大农业生产是副主命(??????? ???)。其中包括种植粮食、林木、果树和其他经济作物,以及绿化土地、保护生态环境等。据圣门弟子艾奈斯传述,穆圣曾说:“凡植树或耕种土地的穆斯林,鸟、人、牲畜从中获得一些食物也可使他们享有施舍的回赐”。伊斯兰教关于土地的使用与保护,在各教法学派的经典中都有详尽的论述,并制定了若干规定,形成惯例。这些规定和惯例涉及到农、林、牧、狩猎、沙漠改造等各个领域,从而成为各地区穆斯林经济和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

伊斯兰教法鼓励穆斯林开垦荒地(???????????),以充分利用每寸土地,并认为大量开垦荒地是寻求物质财富、改善生洁的途径。教法的规定旨在号召人们依靠土地、开发荒地,去获得更多收益。正如《古兰经》所云:“当礼拜完毕的时候,你们当散布在地方上,寻求真主的恩惠”(62:10)。

教法对垦荒者的劳动报酬也予以明确规定,穆圣曾说:“凡使某块土地复生者,该地就属谁所有”,这就大大激发了开发者的积极性。伊斯兰教认为,土地是真主的,人类也是属于真主的,因而凡所开发的土地,最应由开发者所拥有。

伊斯兰教法中所说的“荒地”,是指远离丰饶农田、人迹罕至的边缘地带,这是开垦荒地并为垦荒者所有的前提,否则不成其为垦荒。对此条件,教法学家中有分歧意见。艾卜·哈尼法认为,尽管垦荒是达到拥有土地的条件,但前提是须经长官的允许和默认方可开垦。马立克教法学派认为,只要属边缘荒地,未经允许也可开发,但如果距离城镇较近,则须经批准后才能开发。

伊斯兰教主张,对土地应合理分配和使用,为了充分使用每寸土地,教法规定应由长

官对土地进行分配。教法还规定,如果开垦者在三年内没有使土地发挥应有的效益,且浪费了土地,则应予收回。据阿穆尔·本·舒尔卜传述,穆圣曾分配给麦兹奈人一些土地,而他

们没有使分配的土地产生效益。后来另一些人想种植这块土地,他们就上诉到哈里发欧麦尔。欧麦尔说:“假若这些土地是我或者是哈里发艾卜·伯克尔所分配的,我一定收回,但这些土地是先知在世时分配的”,然后他又说:“拥有了土地而又弃耕三年者,应由另外的人使用最宜”。可见,垦荒者虽已拥有土地,但连续三年不见成效便失去所有权,不能拒

绝他人继续耕种。

教法中对“开荒”所用词的原意是“使荒地复活”、“有生机”。所谓“复活”、“有生机”就是使土地繁荣,在土地上种粮、种果树和搞绿化,而仅在荒地上临时放牧不属复活土地。

伊斯兰教在鼓励充分利用土地的同时,还极力主张保护土地资源,认为整个宇宙是真主的造化,在真主的安排下宇宙万物是一个完美的整体,其中各个部分都相生互存。《古兰经》云:“我未曾以游戏的态度创造天地万物”(21:16),暗示人类在创造财富、迫求幸福的同时,也应当保护其它生物的生存与繁荣,而不能危害它们,这也是最能取悦于真主的行为责任。穆圣曾下令将麦加、麦地那、塔伊夫及周围地区定为保护区,禁止砍伐树木,禁止捕猎野生动物,并将这些列为穆斯林朝觐者的戒条。经云:“信道的人们啊!你们在受戒期间,或在禁地境内,不要宰杀所获的飞禽走兽”(5:95)。以后的各位哈里发也依照《古兰经》和圣训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予以高度重视。哈里发阿里曾见到一位开荒者,便对他说:“你使土地得到改善,同时也使之受到保护,从而你必将享有许多乐趣”。

按照教法的规定,如果某人拥有的土地靠近河流或水井,他就不能任意滥用,以免污染水资源。所以,在河两岸、水井局围、田园、林木草地等,不得擅自滥耕或过度放牧,以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不论是因私或因公,这些边沿土地一律不得随意使用。教法经中把这种土地叫做“禁地”、“禁区”(??????),禁区之外的土地叫(?? ???? ??????),如此严格划分的目的在于有效地保护土地资源和自然资源,不能顾此失彼。

伊斯兰教法中所规定的“卧格夫”(????),即慈善义举,也含有充分利用和保护资源的因素,尤其体现在土地方面。“卧格夫”是一项用途明确的慈善义举,只能用于公益事业。所以规定作为“卧格夫”的土地,不得出售、转让、抵押、继承或遗弃,但可以委托他人代管,这是土地施舍中的关键所在,旨在充分利用土地,防止浪费,让真正需要的人更好地获得其好处。管理者只有代管保存的责任,不得擅自挪用,占为己有。哈里发欧麦尔曾在海白尔战役(公元628年)时获得一块土地,他问穆圣该如何处理。穆圣回答:“可以将它施舍作为义产”,这是伊斯兰教史上第一次将一些特殊性的土地作为义产永久用于公益事业的举措,目的在于依法使用这类土地,免浪费,或为个人所占有。

伊斯兰教认为,人类来自土地并最终归于上地。土地是人类衣食住行的基本物质条件,《古兰经》云:“他的一种迹象是:他用泥土创造你们,然后,你们立刻成为人类,散布各方“(30:20)。足见土地对人类生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即人类离开土地将不复存在。人类必须合理利用、保护土地资源,真正与土地共处,以便使大地造福于人类。穆斯林必须遵照《古兰经》中的原则,响应教法中的有关规定,恪守真主的神圣法制,造福社会,尽到代真主治理大地的责任,合法地利用和维护一切自然资源,以获真主的喜悦,享受两世吉庆。经云:“我曾降示这部经典,阐明万事,并作归顺者的向导、恩惠和喜讯”(16:89)。

总之,伊斯兰教对土地的使用和经营管理权,均作了明确规定。在土地的保护与管理方面,作为受命于真主成为地球上代理者的人类,得天独厚,更应充分利用土地,珍借人类的生命线,使人类充分享用世间的物质财富。同时也有顺从真主命令、服从大自然规律和保护自然资源的天命责任。世界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必须珍视并充分利用土地,维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大地,这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也是我们穆斯林责无旁贷的义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